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式教学研究论文

2024-11-20

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式教学研究论文(通用11篇)

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式教学研究论文 篇1

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式教学研究论文

1开展小组合作式教学的前提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式学习模式主要就是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学习,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情感。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加强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将其看成是合作的对象,让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将学生当成是朋友。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可以始终保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学习自信心,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小组合作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设问题情境,加强学生的合作探究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知识内容产生一定的兴趣,从而产生认知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动机。由此可以看出,老师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将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产生直接的影响,并且和合作探究教学有着一定的联系。在开展具体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差异等,选择一些学生身边的情境进行导入,让学生可以对知识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与学习,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圆”这一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利用教室、学校、生活中的一些图形,让学生了解圆的概念,之后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联想,“为什么车轮是圆形的?”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这样就可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加强激励机制的落实,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在应用小组合作式学习模式的时候,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学习,进行课前的预习,同时,还可以适当的.运用一些激励机制,让学生有学习的动力。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提问,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价值进行一定的表扬,给予加分,或者让其他小组进行相应的评价,之后给出一定的分数,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不断优化小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比如,在学习“二次函数”这一内容的时候,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相关的预习,之后根据学生自己预习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思考,并且提出相应的问题,如“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是什么关系,是否可以互相求解?”提出问题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得到相应的答案,此时,老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进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三)强化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在讲解数学概念、解题技巧等知识的时候,一定要重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可以充分了解相关知识,实现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比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这一内容的时候,老师一定要加强对例题的讲解,让学生可以对相关原理进行掌握,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练习扩展,让学生进行实际解答,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式教学研究论文 篇2

(一) 恰当分组, 明确组内分工, 强化合作机制培育学习小组, 让学生学会合作, 是开展小组合作式教学的前提。在培育学习小组的时候, 一定要保证各组成员成绩的均衡, 同时在小组内部实现成员之间的互补, 保证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互相学习, 实现全体学生成绩的提高;而小组之间实力的均衡, 可以保证每一组都是在同一起点, 进行公平的学习, 进行互相的竞争, 促进每一位学生的进步。在进行分组的时候, 一定要保证组内成员成绩的合理安排, 在组内进行互助, 这样的分组方式也可以加强组内成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并且还可以对其他同学的看法进行分析与研究, 虚心接受其他同学的意见与建议, 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这样就可以凝聚学生的个人力量, 并且将学生个体之间的竞争提升到小组之间的竞争,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提升学生的竞争能力, 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进行小组合作式教学的时候, 每一位学生都要有自己的任务, 这样才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实际分组中, 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 进行责任分工, 同时发挥课代表的作用,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展示自己的能力。例如, 在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 任命富有责任心、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为主持人, 这样可以保证讨论的有序进行;任命写作能力强、反应快的学生为记录员, 进行发言要点的记录、组织与整理;任命语言表达能力好的学生为小组发言人, 进行问题讨论。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特长, 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二) 创建轻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小组合作式学习模式主要就是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学习, 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同时, 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情感。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 加强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将其看成是合作的对象, 让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 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 将学生当成是朋友。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 可以始终保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学习自信心,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小组合作式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 创设问题情境, 加强学生的合作探究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知识内容产生一定的兴趣, 从而产生认知需求, 调动学生学习的动机。由此可以看出, 老师对问题情境的创设, 将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产生直接的影响, 并且和合作探究教学有着一定的联系。在开展具体教学活动的时候, 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差异等, 选择一些学生身边的情境进行导入, 让学生可以对知识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与学习, 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 在学习"圆"这一内容的时候, 老师可以利用教室、学校、生活中的一些图形, 让学生了解圆的概念, 之后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联想, "为什么车轮是圆形的?"调动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 这样就可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 加强激励机制的落实, 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在应用小组合作式学习模式的时候, 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学习, 进行课前的预习, 同时, 还可以适当的运用一些激励机制, 让学生有学习的动力。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 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提问, 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价值进行一定的表扬, 给予加分, 或者让其他小组进行相应的评价, 之后给出一定的分数, 通过这样的方式,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还可以不断优化小组学习,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比如, 在学习"二次函数"这一内容的时候, 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相关的预习, 之后根据学生自己预习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思考, 并且提出相应的问题, 如"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是什么关系, 是否可以互相求解?"提出问题之后,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让学生得到相应的答案, 此时, 老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 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进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三) 强化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老师在讲解数学概念、解题技巧等知识的时候, 一定要重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让学生可以充分了解相关知识, 实现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比如, 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这一内容的时候, 老师一定要加强对例题的讲解, 让学生可以对相关原理进行掌握, 在此基础上, 进行一些练习扩展, 让学生进行实际解答, 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自主学习, 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重视小组合作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充分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加强老师的引导作用, 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 提高教学效率。同时, 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 老师一定要重视教学方法的运用,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与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关键词: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式,教学,课堂高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小慈.对高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与技巧的思考[J].成才之路, 2009 (11) .

[2]王杰航.初中数学课堂引入的实证研究[J].中小学教材教学, 2006 (04) .

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式教学研究论文 篇3

关键词: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式;课堂教学;高效性

一、小组合作式教学实现的基础

在进行小组合作式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对学生进行分组时不能进行盲目的分组,既要考虑学生学习成绩的均衡,又要考虑小组中学生性格的互补性,在进行小组分组时要明确每名小组成员的责任,要有明确的分工要求,有的学生逻辑性思维比较强,有的学生发散性思维比较强,有的学生空间立体几何比较强,这样就要求老师善于发现不同学生的特长,这样能够更好地安排小组成员在小组中不同的角色,在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式教学的初衷就是利用学生间的友好合作精神,在数学学习中互帮互助,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比考试能力更重要。在进行小组合作式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小组成员之间成绩的互补性,小组成员间的成绩应该是均衡的,这样能更有效地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如果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成绩是均衡的,那么学生之间进行学习时就是互相鼓励、互相竞争的情形,这样的话,小组的学习氛围是浓厚的。学生之间就会在竞争中进步,这样小组成员的学习成绩就会很快得到提高。

在进行分组时保证学生之间的成绩是均衡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如果成员间的成绩是均衡的,这样在小组内部就可以实现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在遇到问题时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激烈而充分的讨论,在互相讨论中每个成员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会使问题得到解决,很有可能会使得问题得到不同的解决答案,这样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就会在小组内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得到加强,这样不至于在考试中只依靠一种答案进行解答,何况很多数学题在解答过程中往往不是只有一种答案,这样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在小组合作式学习中要明确不同成员之间的责任,这样增强大家的责任感,才能带动大家更好地进步,学习成绩得到很大的提高,并且在小组讨论时要积极鼓励每位学习成员要积极地发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位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而且,在小组交流过程中,老师要以学生朋友的身份参与其中,有些想法要用启发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挖掘式启发,要始终以学生自主学识为主体地位,充分地发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实现小组合作式教学的目的。

二、小组合作式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小组合作式教学过程中要创设问题情境,加强学生的合作探究,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式学习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题目、自己进行解答,这样小组成员之间对学习的兴趣会大大地提高,比如,在对几何进行教学时,有些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所欠缺,这样可以让学生自己对几何图形进行裁剪以及自己动手进行组合,有时候要对学生进行启发性学习,例如,“三棱锥是如何形成的,怎样把一张纸叠成三棱锥的样子?”这些都是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与锻炼的机会,这样不仅能调动起学生的空间立体思维,还能锻炼学生的逻辑能力以及发散性思维模式,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达到了小组合作式教学的目的。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应该有一些激励制度,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不对学生进行激励,学生就会难免出现懈怠以及不认真的态度。在某一组表现很好或者某一组某个同学表现得很好,老师要对学生进行表扬或者奖励一些小的学习用品,虽然学生的学习是自己的,但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奖励,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够有动力。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式教学是加强学生合作沟通能力的一种创新教学课堂模式,这个过程是需要长期实践的,在新型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能更多地掌握数学思想与方法,真正地爱上数学,让学生充分发挥学科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程方.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式教学课堂高效性的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5(8):234.

[2]王志霞.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及对策探析[J].电子制作,2013(24):167.

[3]秦露平.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7):83.

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式教学研究论文 篇4

汪清三中

李洪举

随着课改的深入,我校试行了 “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江苏省的洋思中学的教改成果。我校在白校长学习参观之后,在一年级开展了“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通过三年的教学实践,感到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也取得了良好的的效果。

在实行的这三年教学过程中也让我对这种模式又有了新的认识。现将所想所得与大家分享,有不当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一、实施“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 这种教学模式给我的体会和感受:

1、使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具体化,可操作性强。在教学中,师生是平等的,教师鼓励学生参与课堂的讨论,积极提出问题。同时,在巡视时及时发现学生好的解题思路,给予肯定和表扬,对学困生给予精心辅导,师生关系融洽,从而建立起科学、民主和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2、重视把教材的处理转化为教师的个体行为,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和提高数学思想。围绕这个目的,并在教学中一步一步地去实现这一目的,这就是数学教学的内涵所在。理解并落实这个内涵仅仅依靠教材是不行的,必须将教师、学生和教材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师生共同向教材学习的民主气氛,使教材成为数学知识内容与师生之间充满活力的中介,从而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深刻理解教材,将教材的思想转化为自已的思想,将教材的内容转化为自已的感受和体会,将自已的所思所想通过课堂教学这一途径传授给学生,使教材的内容“丰满”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师照本宣科,生搬硬套,必然会导致学生厌学。

“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的学习目标投放正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将概念和知识点问题化,让学生从问题中体会并形成概念,自觉地利用教材辅助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3、教学生会学习、会合作交流。

“教会学生学习”,由“学会”变成“会学”,是素质教育走进课堂的第一要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会学生学习”,并由“学会”变成“会学”的重要途径。这种教学模式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人本原理,充分启动学生内因,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除了教师辅导外,提示他们可以向周围学生请教,发挥“生教生”优势;在新知检测和练习检测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判、完善,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优化课内解惑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兰˙本达说:“你如果一半时间是学生的活动,你是一个及格的老师;如果是以老师活动为主,你是个不及格的老师;如果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活动,这样的老师是好老师;如果四分之三的时间都给学生,你是个优秀老师;你要是把时间全部给学生,老师只是几句话而已,最多十分之一,你就是特级教师了。”“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实行“有疑则讲,无疑则不讲”的方针,教师少讲、少板书,把思考和活动的时间与机会多留给学生;少做示范,让学生自已探索和感悟;少站讲台,和学生形成学习共同体。教师的讲服从于学生的学,且服务于学。讲多讲少,讲深讲浅,以何种方式讲,均取决于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多余的讲授和不着边际的指导,以确保学生的学习时间,提高了课时效率。“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实施三年来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优点:(1)、学生通过自学能提高教学效率。以前我们总是惟恐学生学不会,就细讲、细讲、再细讲,重复了一遍又一遍,耽误了许多时间,效率当然谈不上。而让学生先自学,再回答问题,就促使学生不得不深入地动脑去学,仔细地自己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办法找到了,知识也学会了。过去要讲十几分的内容,学生自学几分钟就解决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于老师规定学生自学几分钟之后就要考一考,学生就有一种紧迫感,如果不努力看书自学就会落后,只有争先恐后的动脑学习思考。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作为组内一员为了给小组加分,也要求自己去主动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为小组争光。

(3)、有利于转化学困生,培养优等生,缩短差距。由于教师不讲,学生自学,教师就有了足够的时间去了解学困生,针对个别情况个别辅导。而优等生本身知识就学得牢固,理解得深刻,再加上能给别人做讲解,做别人的老师,更激发了他们的成就感、积极性,会更愿意努力学习,水平也就越来越高。

(4)、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课堂上学生由于自主学习,理解深刻,就能当堂完成作业,课下不需要进行大量的题海战术,就能够举一反三,运用自如。

(5)、课堂上学生积极发言,大胆质疑,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风采,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概况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6)、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学生在学习了一个单元以后,能够参考教材,学习资料,对本章进行知识归纳,找出基础题、典型题、拓展题、编写全章复习,本学期通过对优秀样品的展示,使全体学生都能自我地完成各章的知识归纳。

二、实施“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在“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由于要以学生为主体,所以要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多提问题。

在“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质疑”不是为了课堂教学形式的热闹,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精心安排,可要可不要的不安排,不适合的不安排。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不要看学生提出问题的多少,而要看学生提出问题的价值。所以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进行重点讲解,讲解要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由于使用这种模式时,学生不停地思考、阅读、提问、解答练习、操作等,课堂效率很高,尤其是优秀学生快速地解决问题后,还有一部分能力差的学生对知识还没有彻底理解,而被迫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这也要求教师要更加关注这一部分学生,掌握教学进度,做好学困生的辅导。

3、时间问题。因为现在要有反馈时间,也就是疑难解答环节,这个环节的时间不好控制,如果学生疑问多,而且讨论热烈,所以时间就难以受老师的调控。

4、学生分组合作交流时效果不明显。

现在的班级,学生参差不齐,分组活动时部分学生容易借机做小动作,精力不集中,“兵教兵”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另外,教师也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辅导所有的学困生,导致少部分成绩差的学生进步不明显。因此要合理地划分学习小组发挥生帮生的优势,各小组形成良性竞争,促进学习的积极性,并制定合理的评价机制。

5、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不高。

“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模式的教学,需要学生对上课内容进行预习。如果不预习,上课时一方面要阅读课本,一方面要完成自学指导问题,同时还要完成相关练习,在时间上一般很难及时完成。初中学生自觉性还较差,如果教师督促不紧,不及时提醒,学生不预习,采用这种模式的效果就要差一点。课上的先学也存在着部分学生并不是认真地看书,而是走马观花,只注重黑体字的阅读。

为此,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鼓励、督促显得更为重要,特别是对边缘生和学困生的关注。教师要多找这部分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家庭状况,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侧重基础,克服缺点。对于学生的微小进步,及时鼓励、表扬,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不放弃,不抛弃,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学习。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1、要转变观念、相信学生、大胆放手,在以前的课堂教学中,不去分析学生会不会,而是一股脑地讲知识,只害怕他们听不懂,结果到下课时,学生还没有进行练习,知识当堂得不到巩固,自己上课的“废话”太多了,抢了学生的时间,把学生当成了听的对象。今后,学生凡是能看懂的知识坚决不讲。课堂上教师要讲在重点处、难点处和关键处,一定要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不能会不会都讲,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试着用“先学后教

当堂达标”的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2、抓紧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课前要做到精心备课,教学目的要明确,有层次地设计好学习问题和习题,每个环节大约多长时间要做到心中有数,坚决避免随意性。把课堂真真正正的还给了学生。老师轻松了吗?不是的。因为“功夫在课外”,老师的任务更重了。同学科教师要坚持集体备课,制定学习目标、学案,为学生有目的地“先学”铺平道路。争取做到课堂上不浪费一分一秒的教学时间,争取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要改变课堂上一讲到底,作业课外时间完成的习惯,把练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必须自己独立做,也能充分暴露他们存在的问题,教师也能在课外时间较好地进行查漏补缺。从而提高教学成绩。

3、重视对知识的落实。教师的理念中突出对知识的落实,“四清”工作就是最好的体现,也是取得优秀成绩的保障。要节节课知识点过关,让学生养成不让问题“过夜”的良好习惯。如果学生有不会的要主动找老师解决,教师要坚持每天下班巡视,学生有不会的知识马上解决,师生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这样,学生上课时学习兴趣也会不断提高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对于比较频繁的周考、月考教师要及时批阅,在第一时间里反馈给学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4、重视学法研讨和学法指导。课堂上出现最多的语言是“为什么?”和“说说你的方法”“谁有不同的方法“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学法讨论和指导,因为“题是无限的,法是有限的”。学生掌握一法,胜做千道题。

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 篇5

1、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合作价值

形式为内容服务。为了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积极主动,使学习富有成效,教师必须设计适合多人合作学习的活动和作业。首先,必须有合作价值,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些活动和作业或是引人入胜的场景,或是令人兴奋的刺激,或是让人困惑的问题,或是可以预见的成就。其次,我们在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时,应该注意内容含量不宜过小,如果单个人力量就能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大家合作的必要;内容难度要大众化,过难容易冷场,或者导致只有少数人的真正参与,而且,创作活动不宜出效果,过易会使学生无须作深入的思考,缺少思维价值的合作,没有什么意义。

2、合作学习的态度要诚恳,要有集体协作的意识

合作学习是一种集体的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发现他人的优势,学习他人,悦纳他人,完善自己,学会与他人合作,形成一种情感同化的态度,为达到共同目标而努力。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却发现,有些小组的学生虽然面对面地坐在一起,却各忙各的事,无法交流,不会合作,小组学习如同虚设。那是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未成年的学生,其主体性受其身心尚未成熟的状态制约,认识水平、交往水平、自律水平是逐渐发展提高的过程,学习行为需要监护、引导和规范

另外,在每次交流结束时,教师在评价学习结果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评价小组合作的能力。以此经常提示、强化,使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使他们真正懂得,不是聪明的人能成功,往往是能吸取别人的意见,与他人合作的`人能成功,进而不断提高“小组合作”的质量。

3、合作学习的时间要充分

现在,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遗憾:学生刚刚进入角色,学生的思维刚刚展开,所研究的问题刚刚有所深入,教师便偃旗息鼓,终止大家的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因时间的不充裕直接制约了其深入展开。

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式教学研究论文 篇6

张留小学课题组 执笔人:史巧云

一、课题的提出

1、人的发展的需要。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现代人一生发展的四大支柱。其中学会共同生活是当今教育中的重大问题之一。教育的使命是教学生懂得人类的多 样性,及所有人之间具有相似性又相互依存,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当人们为一些能使自己摆脱日常习惯、值得做的项目共同努力时,人与人之间的分歧甚至是冲 突就会逐步减弱,有时就消失了尤其刚入学的孩子在学习的习惯方面就是一张白纸,亟待我们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合作学习”是锻炼小学生“与他人一起生活”能 力的重要途径。

2、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可见,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

3、课堂教学的需要。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低效率、学习形式的单一化,严重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而小组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方面,具有其他教学组织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它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教科研工作相对落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虽有落实新课标,组织合作学习的意识,但如何科学的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一直困扰着全体数学老师。

二、课题界定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课堂为载体,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合作学习,达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本课题着重从实践层面研究在合作学习活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

三、理论依据

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数学学习的历程,强调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合作学习就是要使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理解,看到事物另 外的侧面。而通过合作与讨论,可以使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看到自己抓住了哪些,又漏掉了哪些,从而形成更加丰富的理解以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

四、研究目标。

1、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

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传统的单向传授方式转变为互动式学习。

2、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通过在合作学习中鼓励学生勇于交流、乐于倾听、敢于质疑、善于发现、愿意赞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交流欲望,学会与人共处、与人合作,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3、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提醒、相互学习的气氛会逐渐浓厚,学生经常为小组的成功而自豪,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五、课题研究对象 小学一——六年级学生

六、研究内容。

1.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合作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并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数学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2、训练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1)学会倾听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1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功能也能延续到学生的一生。(2)学会讨论

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 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 整理,准备发言。(3)学会表达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为了达到训练目标,首先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 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如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看法时,起来补充 或纠正时可以这样说:“我对第X小组XXX同学的意见有补充或有不同看法。”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它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探索形成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实现了学习互补,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4)学会组织

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5)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

七、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本课题研究的状况和已有的研究成果,用以指导本课题的研究。、行动研究法。认真学习典型课例,拿出一节课,集体会诊、并与以往的课例比较作了哪些改进,对教学活动中合作学习的得失进行反思,提出新的改进方法。

3、经验总结法。按计划定期上研究课,不断与各位老师交流、改进、总结,形成材料。

这一课题研究,主要以上述三种研究方法为主,但在研究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他的研究方法作为辅助研究。

八、具体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0月)

1、分析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做好前测工作。

2、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进行开题论证。

第二阶段:初步实施阶段(2014年10月—2014年11月)

1、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2、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研究伦理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着力研究课内外相结合的操作方法。

3、请专家再次指导,规划本课题的研究。

第三阶段:正式实施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5月)

1、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

2、课题组积累资料台帐。

第四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15年5月—2015年6月)

1、做好后测工作,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

3、收集资料,健全资料台帐。

九、课题研究预期成果(教学反思、精品课例、教育案例或研究小报告等形式呈现研究成果。)

1、教学案例

2、教学论文

3、活动记录

4、学生创新

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式教学研究论文 篇7

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优越性分析

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 是教师按照一定标准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教师系统的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 促进学生的学习, 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能力, 从而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

无数的教学实践证明,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 有着显著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加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2) 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以及动手实践、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等; (3) 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 主动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 充分体现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地位; (4) 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结合, 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 (5) 拓展了学生学习空间, 增大了信息量, 让学生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 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提高。

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1. 合理划分小组, 鼓励学生参与

在合作学习前, 教师按照一定标准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让学生围绕问题或任务展开合作学习, 这里要确保分组的合理性。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发现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参与, 发言不积极, 提不出自己的见解。针对这样一种情况, 教师应在课前布置学习任务, 鼓励学生预习所学内容, 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在发言与讨论中才能有的放矢。如:讲“幂函数”时, 要求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了解幂函数的概念, 尝试画幂函数的图像, 用系统的眼光看待y=x、y=x2、y=x3等函数。课上时, 利用课前导学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收集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便于组织学生讨论。

2. 创设问题情境, 提出问题引导

通过课前预习, 学生对所学内容已经有了初步了解, 为教师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教师在课堂学习上可利用3-5分钟的时间创设问题情境, 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直观认知, 然后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创设问题情境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 或借助多媒体工具, 或实物模型展示, 或教师语言构建, 或通过话题、故事等方式, 无论哪一种, 都要贴近学生实际。如:讲“三角函数的周期性”时, 教师可以通过星期、潮汐等引出周期现象的概念, 让学生对“周期性”有初步认识, 在此基础上围绕三角函数提出“正弦函数是否有周期性”等问题, 引起学生求知欲, 进入接下来的讨论中。

3. 学生探讨与讨论, 教师主导这一过程

通过问题引导后, 进入主题讨论阶段, 学生便在小组内合作讨论, 教师主导这一过程, 引导与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如:讲“直线方程”时,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点斜式”探究, 了解其中容易混淆的部分, 并最终得到关于“点斜式”的概念, 让学生主动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

4. 课堂练习检测, 巩固所学知识

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后, 对新知有了基本认识, 教师根据学生探究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及讨论结果, 对课程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进入常规教学阶段, 持续深化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之后, 利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课堂练习检测, 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根据学生反馈结果布置课后作用, 有助于学生巩固新知。

综上所述,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要结合教学实际, 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积极作用, 体现出这一教学模式优越性。在具体应用中, 教师要精心的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 围绕学生展开教学活动, 自己则充分引导者、监督者、促进者等角色, 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 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并内化为自己所用, 真正的掌握知识。

摘要:新课程改革后, 高中数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基于这样的背景, 本文简述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优越性, 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分析, 优化这一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为广大同行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高中数学教学,应用实践,优越性

参考文献

[1]宁嫒嫒.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及改进措施[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3 (18) .

[2]王志霞.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及对策探析[J].电子制作, 2013 (24) .

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式教学研究论文 篇8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倡导自主、合作及探究的学习方式,高中数学也逐步扩大推行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这俨然已成为一种教学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增进学生间的相互沟通与全面发展。即使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极大的提升学习效果,但诸多教师实施的小组合作学习却只重于其形式,并未考究其过程与结果,故根本上未取得实际效果。本文运用了文献法与访谈法,具体探究了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有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与应对策略,促使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科学合理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关键词:高中数学;合作学习;策略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与学生开始思考数学课堂的学习组织模式,对于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与认识也逐渐加深,在平日的教学与学习中不再是教师讲到底,而是更喜欢把时间归还给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逐步走进高中数学课堂。但是现有的高中数学课堂内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依旧存在部分误区与不足,诸多高中数学课堂仍不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一、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近些年逐步广泛运用于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新型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下将学生分为若干合作小组针对于学习目标展开探讨而达成学习目的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自提出后,发展迅速,较于班级集体学习,能够更明显地展现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有助于发扬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并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

二、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对学生小组划分不够科学合理

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的前期,对于分组而言存在诸多问题,小组划分不够科学合理,部分高中数学教师为了分组而分组,不注重分组的质量与过程。当今对小组划分的方法有许多,常见的有按成绩划分、高矮个顺序、学生性别等,但这些划分会因小组的差异大而致使整体小组实力不平衡,小组之间的竞争性较小。若未科学合理的对学生进行小组的划分,在小组探讨时各组间就会形成明显的差异性,小组的活跃与沉闷非常明显,这种不够科学合理的小组划分,显然不能够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成效。

2.小组成员未真正进行合作讨论

在高中数学教师将小组划分好进行讨论的时候,时常呈现出部分学习好的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探讨,而学习不太好的学生跟不上探讨节奏,问题回答时也只是由学习好的学生来发言,致使学习不好的学生未能够真正地参与到小组合作探讨中去。且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依旧是个人授课,问题提问时也还是只提问成绩好、表现较为活跃的学生,因此这种小组合作学习就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反而是提供给了学生坐在一起聊天说话的机会,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与成果。

三、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应对策略

1.学生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问题讨论

高中的数学内容较为抽象与复杂,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布置小组合作进行学习的时候应该注重要加入探讨内容,应依据教材里的重点、难点与疑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探讨内容,使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学习较为复杂的数学内容。

2.小组合作学习中要科学合理的划分组员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组员实力均衡尤为重要,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在对小组进行划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证各小组成员的学习成绩应大体呈现均衡态势,科学合理的划分组员,切实保障各小组间的实力相当,这样才具有真正地竞争性。也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将擅长于不同具体问题的学生安排在一个小组,这样就能够保证使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相互学习,不断的发挥各个学生具备的优势特长,弥补各自存在的劣势。在小组划分的过程中也能够按照学生的个人自愿进行分组,这样方法能够避免因个别学生间存在的个人关系处理不当进而影响学习情况的发生,组内成员间关系的和谐也利于小组合作的交流探讨。其次在对合作小组进行划分的时候要注意科学合理的设置小组人数,倘若合作小组的人数过多,探讨时间必然会要求延长,并且过多的意见也难以真正地达成一致。因此在合作小组划分的问题上,教师一定要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因素,科学合理地划分高中数学合作小组,才能够真正地保障小组合作学习取得丰硕教学效果与学习成果。

3.用心挑选合作学习小组组长

小组组长作为小组的领头羊,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能够指示组内的探讨,还要代表整个小组对本组的探讨结果进行总结发言,是小组学习与探讨的核心。小组组长不一定要求数学成绩是最好,但一定要具有自控能力与责任心,还要具备灵活与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协助提高组员的学习积极性与探讨的效率性,而且能够安排设置副组长两名。一名要求数学成绩一定要好,这样能够带动整体小组成员的学习,另一名可以安排让组内成员轮流担任。其次,高中高中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注重留意观察学生们的性格特点,发掘善于表达、思想活跃的学生应该积极地鼓励其担任回答总结探讨成果的小组代表,大胆的表达个人观点。学生倘若感受到了老师对其进行关心,是能够激励其尽全力细心认真的学习,因此高中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安排不同的学习方法,助力他们树立自信心,并尽全力努力学习。

4.教师应该公平合理评价小组合作学习

高中数学教师公平合理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成果能够有效地推动小组合作学习的健康发展,能够激发组内成员对于学习的积极性,能够促使学生根据实际的需要去学习。所以,教师在对各组探讨成果发言的评价问题上,应该先让其余的小组进行评价,让各小组在竞争对手口中发现个人的不足,然后在各小组开展自我评价,使教师了解到小组的实际情况更全面、更准确,最后由高中数学教师根据综合情况对各小组的合作情况进行表扬鼓励或进行适当的批评改正,协助小组发现自身不足,改正错误与不足之处,全面增强小组合作的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

四、结语

对高中数学的学习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能够真正的服务于学生互相学习,协助提升成绩的新的学习模式。在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两大背景下,要抓住和利用这个趋势,积极探索与改进现在存在的问题,要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挥其主体地位,制定规划科学合理的小组合作体系,进而促进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得到健康有效地运行,真正地达到提高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乌米古苏姆·艾力. 小组合作学习在南疆农村中学数学课堂中实施的实证调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

[2]詹飞. 重庆市巴南中学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探索[D].重庆师范大学,2012.

[3]谷研科. 普通高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D].鲁东大学,2014.

作者简介:冯兆振(1999-1-),山东省汶上县第一中学,高三年级。

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式教学研究论文 篇9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1)13-0037-02

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由于受班级授课制的束缚,教师从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考查到评价,很少顾及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智能差异,均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得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教师讲的多,学生实践少,形成吃力不讨好的教学顽疾。特别是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100%小学生进入了初中,小学减负了,小升初的学生功底可想而知。而在深圳,初中毕业生中大约只有60%能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40%学生在名校的拼杀中头破血流。从义务教育的性质、任务上全面考虑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为更主动积极地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而不应仅仅局限于适应升学的需要,为此,根据多年来的数学教学经验,针对现代初中生的特点,教育环境和教育工作特点,笔者对教学班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小组合作”的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所谓“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就是在备课时要备学生,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规定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实现课堂中教学、学习、发展同步和协调进行为宗旨。力求各层次学生在适度、紧张、愉快的气氛中实现最佳发展。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具体做法如下:

一、多方位考查,搞好学生分层

考察内容包括学生的智能,技能、心理、数学成绩、在校表现、家庭环境等,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归档。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好、中、差层次的学习小组,让师生知道每个学生在某一阶段所处的层次。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在班级上公布好、中、差学生的名单,真正使学生在学校里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在学习数学各项知识的同时,找到自己最喜爱的部分,并在这部分知识上可以超出课本的范围,这是符合个性全面发展规律的。同时师生要共同树立好对教学的乐观主义态度和信心,并使学生明确这种分组方式的意义。教师掌握各类学生层次后,学生的座位按优中差搭配的原则编排。这样便于学生互助互学,同时便于组织优良生辅导中差生活动,教师能巡回了解中差生的学习情况及优良学生的表现,使各类学生生活在和谐平等友好的学习气氛之中,共同奋发进取。

二、分层备课,确定分层目标

教师应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对差生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把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的几个分目标,允许差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步或几步逐步达到大纲的要求;对优生则允许他们超大纲、超进度学习。拟订各层次教学要求既不能过高,增加教学难度,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消化不良,丧失信心;也不能太低,降低大纲要求,过分放慢教学进度,完不成学习任务。力求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域”,较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如要求差生掌握主要知识,学会基本方法,培养基本能力。中等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探究能力等。要求优生深刻理解知识,以及基本知识所反映的基本思想。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创造能力发展个性和特长。

三、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备课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到实验准备课都坚持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相适应。如针对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在课堂容量上有不同的要求;针对学生智能的差异,在课堂提问、例题讲解、巩固练习上有区别,所要求的思维程度不同,强调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培优”、“补差”。

1.分层质疑、启发思考。将知识分成若干个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学习活动逐步解决问题。教师要注意把握提问的策略,让各类学生均有输出信息的机会。通常在讲授知识时提问中等生,利用他们在认识上的不完善,把问题展开,进行知识的研究;在突破重、难点或概括知识时,发挥优生的作用,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知识,这样能够较好地解决教材的统一性和学生个性差异的矛盾,使学生各有所得。

2.分层作业、巩固提高。学生作业分课内、课外两类。课内作业全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这是根据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设计的,面向中等学生,差生经过努力也能完成。课外作业则分层设计。一是拔尖提高题,即是根据优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二是巩固练习题,即是根据中等生设计的,一般指教材后的习题;三是放缓坡度题,也就是根据差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将难度较大的课后习题分解成几个小题或给予具体提示。这样,既缓和了差生学数学难的状况,切实减轻了差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增强了他们求知的积极性。

3.分层辅导、培优补差。辅导实行分类型、多形式的辅导。一方面侧重于完成现阶段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类辅导以不增加课时,不搞全班性补课为原则,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辅导。具体地说,对差生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辅导内容从最低点开始,提倡“三超”,即旧知超前铺垫,新知超前预授,差错超前抑制,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思考,完成学习任务,掌握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自学能力;对中等生采用分组讨论、教师提示的方法,促使中等生相互取长补短,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对优生除给予较多的独立思考和个别点拨外,主要通过成立物理兴趣小组,组织参加各种数学竞赛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辅导内容主要是拓宽、加深,以可接受为原则,不受大纲约束。另一方面侧重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兴趣、爱好,培养其优良品德和创造才能。对中、差生主要让他们参加动眼、动口、动手活动;而优生主要培养其思维、想象、创造的能力。

4.分层考查、查漏补缺。过关考查是根据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命题,实行分类考查。每份数学试卷都包括基本题、提高题和深化题三大类。基本题是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的;提高题是供差生选做,中等生和优生必做的;深化题是供中等生选做,优生必做的。三类题的比例是基本题占85%,提高题占10%,深化题占5%。分类考查后,根据数学考查的不同结果,采用不同的矫正措施。对没有过关的学生,除通过补课、个别辅导、建立帮学小组等方法进行帮助外,还组织平行检测,对在平时检测中达标的学生给予肯定、鼓励,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确保各类学生都能达标。

5.分层评价、形式多样。考查之后,要给学生以适当的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考卷、回答问题,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学习有困难、自卑感强的学生,要多给予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逐渐消除自卑;对成绩一般的学生,采用激励评价,既指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在评价的基础上,每学期集中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分析两到三次,并进行必要的层次调整。对进步明显的学生提高一个层次,对有退步的学生则提醒、鼓励、热情关心,帮助分析原因,树立信心。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式教学研究论文 篇10

凤城四中

黄秀君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与《数学新课程标准》贯彻实施的新环境下,为了进一步提高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培养初中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的方式,全面推动新形势下农村初中学生的合作学习,特成立本课题小组。结合我校目前开展进一步贯彻素质教育新精神,我们确立了“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为研究课题。这里将课题研究有关的几个重要问题报告如下: 一. 课题的应用价值与意义

1、课题研究的意义

新的教育方式,教育形式,要求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人,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取而代之的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因此,如何在课堂小组学习中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对在新形势下,发展学生的能动性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2、课题的应用价值

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实际应用价值: 1)扭转教学现状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的是教师的教,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现代教育的发展则趋向以学生,学法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并重视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因此,小组合作学习适应了现代学生课堂学习的需要。2)学习形式的转变

传统的学习方式,注重知识的记忆,注重知识的运用,而现代的学习形式更加注重让学生明白知识的转变和形成过程,然后,在这个前提下,进一步推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继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的合作学习,正好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平台。小组内同学的相互合作、交流,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也将产生巨大的作用。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与观点

1、课题的涵义界定

1)学生课堂合作小组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其目的是指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理论中的“引导”之涵义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教育是有方向和目标的,教育的方向和目标是教育活动的核心。一切教育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展开。2)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负有道义上的责任

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教师在学校肩负着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和追求成功的责任。受教育者是有自由意志和人格尊严的、具体的、现实的个体。尊重学生的意志和人格是教育本身内在的规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有着内在的联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方法和思想。创新学习是一种超前教育和境界。前者是基础,后者是超越和升华。2、课题研究目标

1)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内学生的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某个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在相互的交流、合作中,形成共同进步的格局,互帮互助,“一个都少不了”。2)更新课堂学习观念

小组合作学习,旨在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在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合作学习,体会到知识的形成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课堂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趣味性,为今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3.课题的研究方法

1)主要采用课堂观察、教师和学生访谈,2)深入一线广泛调研和深度反思相结合,3)综合运用实验法和经验总结法。4.课题的研究步骤

(一)2013年3月—2013年5月 理论学习与开题论证阶段 主要内容是:

①认真学习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研究方法,填写申报表; ②运用文献研究法,深入学习关于合作学习的相关教育理论,对合作学习进行理论上的研究; ③制订实验计划和方案。

(二)2013年6月—2013年10月 第一阶段实验 主要内容是:

①采用教育调查法,对教师成功和失败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设计进行调查,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②对学生进行关于合作学习的问卷和访谈,了解学生对于合作学习的态度、看法,调查学生喜欢和能够接受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比较和研究;

③制订第二阶段实验方案,为下阶段实验做准备。

(三)2013年11月—2014年6月 第二阶段实验 主要内容是:

①按计划在继续第一阶段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②学生撰写小组合作学习的体会; ③总结第二阶段的实验成果。

(四)2014年9月—2014年12月 总结阶段 主要内容是:

1)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和研究实验情况; 2)制定总结阶段计划; 3)总结和提炼研究成果; 4)全面总结实验工作; 5)结题论证;

6)成果展示(研究论文、研究报告)。

5、预设研究成果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3—2013.5)确定课题,制定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6—2013.10)

1、调查案例,分析原因

2、制定第二阶段计划(2013.11—2014.7)

1、改进措施,巩固成绩

2、总结经验,整理数据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8—2014.12)整理材料,撰写研究报告 结题报告

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式教学研究论文 篇11

关键词:小组合作;数学教学; 效率; 高中

G633.6

相较于传统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式接受学习、缺乏探究学习技能这一重大缺陷,小组合作探究则巧妙地使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结合,解决问题的同时,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科学生动的模式也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此观之,小组合作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相当大的应用价值。

一、小组合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全新的合作模式营造出的氛围更便于将学生放置在问题所属的情境之下,而学生在全新的情景之下,当遇到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无从解决时更易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驱使学生想尽办法去解决自己的困惑,从而提高了对学习内容的敏感性,自觉主动意识得到极大提高。

(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小组合作的形式下,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其中来,学生参与度大大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每个学生的尊重,而在这样一种较为公平公正的模式下,无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会大大提升,每个人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见解,发出自己的声音。在这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下,学生参与发现问题、自主探索、表达与相互交流、信息共享与互补等探究活动,更有利于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尤其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学生分工合作、互利共赢意识得以有效树立。所谓小组合作,不可能是一个人独立完成,而是使小组成员都尽可能地参与进来,树立共同的学习目标、合理分配学习任务、共享手中的学习资源、分配与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合作中互利共赢,共同进步,树立正确科学的竞争观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小组合作对高中数学教学有重要价值,但是随着小组合作在数学教学中的推广,由于數学学科其本身的复杂性、琐碎性、容量大等特性以及其在推广过程中的不科学性,小组合作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增多,具体问题如下:

(一)小组合作学习数学有流于形式的趋向。从形式来看,该模式下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提出自己的疑惑,表达自己的见解,但真正在实践过程中,部分学生往往不能充分认识该模式的重要性和内涵,,学生间的交流和讨论仍然停留于表面,拘泥于形式,具体表现在讨论问题中并没有对某一数学问题进行针对性讨论,学生参与度不理想等问题,一番并不热烈的讨论之后,并不能擦出思想的火花,产生智慧的结晶。归根结底,其关键在于并没有建立与小组合作这一新的学习模式相匹配的详细的全面的具体操作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全面掌握这一学习模式的具体内容,进而保证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二)小组合作中分工不明确。当下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分工模糊现象日益凸显,在小组合作这一模式的实践过程中,组员角色基本稳定,由原来的教师主导转化成了组长主导,组员依然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如此一来,并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时发现自己的缺陷进而阻碍了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分组过程有待进一步完善。小组合作中的默契性、互补性对于合作效率至关重要,故而分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十分重要。如若小组内部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或性格存在冲突,势必影响整个合作的进展,不利于课堂效率的发挥。

三、最大发挥合作学习模式对于数学教学的价值

(一)保证分组分工的合理性科学性

基于学生的学习、性格和综合等特征,对学生做出最合理的评定,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对学生进行编组,均衡小组成员之间的能力,此外考虑到分组过程中的积极性,分组过程中也要充分了解学生对于分组的意愿,从而保证分组的高效实施;同时高中数学教师要基于对学生的了解,合理地分配给学生任务,并明确告知学生其在小组中承担的责任。另外,有必要定期对组员的角色进行互换,以避免角色的固定化和模式化。只有有序安排角色并保证角色的有效扮演,小组合作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才能最大化。

(二)教师应全面掌握整个模式在实践过程中的具体内容

学教师应充分备课发掘出教材的难点和重点,让学生重点对于难点和重点进行突破,当然前提是要保证学生能对基础知识有较为牢固的把握。同时,交流也是要在独立思考过后,只有思考了才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从而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更有效地直接解决困惑。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对问题的兴趣,,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不仅便于理解而且便于记忆。

(三)对小组的学习效果做出合理评价和评比

对小组学习的成果进行评价把传统教学评价下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以小组整体的成果为评价标准,构建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只要大家合作达标,大多数学生就能得到老师或同学的赞许,并由此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从而增强进一步迈向成功的的自信和动力。同时,当然也要对组内成员的角色扮演进行评价,以防止组内积极和消极的学习状态的分化。

(四)教师要对于学生的合作提出指导性意见

小组讨论之初难免会出现一定的盲目现象,这时老师的一些指导对于整个小组的讨论来说都至关重要,因为本来数学解题的思路就纷繁复杂,最初的方向就是错误的,那么整个小组的讨论也将是无效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尤其是讨论之初,教师不应坐视不理,也不要急于做下一环节的工作的准备,而是到学生中去观察倾听各小组活动的开展情况,清楚各小组的活动进度,必要时提出一定的指导性意见,帮助学生突破讨论中遇到的难关。如若不清楚任务就要重新说明操作程序,讨论中偏离了主题或遇到难题及时点播并监督小组工作的开展。总之,学生的学习自始至终离不开老师,小组讨论虽然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导作用,但老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依然不容忽视 ,有了老师的指导小组间的合作才能更加有效。

三、结语

基于对小组合作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的分析,不难看出,小组合作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依然需要我们的不断探索、改进和实践,唯有如此,小组合作才能在数学教学中更有效地发挥作用,从而迎接数学教育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刘亚超.在数学教学中理性地实施“课程标准”[J].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 2007

[2]张玉敏.论开放性教学走进数学课堂[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上一篇:建档立卡回头看承诺书下一篇:任务目标与过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