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合作教学法(精选12篇)
高中数学合作教学法 篇1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有效实施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有着积极的作用. 随着合作学习的不断深入, 结合自身的实践探索, 笔者逐步总结出了有效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一、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被确定为主体, 这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最显著的差异. 要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以进行合作学习. 如果单纯依靠课堂上的活动, 会显得单调且不全面.应该组织学生利用各种信息渠道查找资料, 再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整合, 为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另外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 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 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 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
教师要经常指导学生如何与人交流、相处、合作探究问题, 使学生逐步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 使大家友好相处, 从而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
二、对教师合作学习教学能力的培养
教师作为影响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合作学习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对待合作学习, 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纳合作学习, 力求从单纯的模仿中走出来, 应通过自己理解消化和吸收, 创造性地应用. 课堂教学不再是按照教师预先设定的框架和计划一步一步地进行, 教学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 教师管理和控制课堂的难度提高了. 因此, 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调控上下足功夫. 另外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往往会过多地考虑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偏爱学习优秀的学生, 使他们把持合作学习活动的主动权, 导致学生参与机会不均等. 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
三、合理选择合作学习内容
1. 以概念、原理发生为主的合作学习
一般来说, 合作学习的内容应有一定的难度与深度, 有一定的综合性, 适宜于学生的讨论、交流与概括, 以免学生为了讨论而讨论、合作而合作. 比如函数是高中数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其中函数的表示法是既重要又抽象, 也是教与学的一个难点. 对高一学生来说, 要深刻理解这一概念有非常大的困难. 笔者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 1) 把截面半径为25 cm的圆形木头锯成矩形木料, 如果矩形的一边长为x, 面积为y, 根据你对圆内接矩形已有的知识和函数的概念, 请把y表示为x的函数. ( 2) 矩形的面积为10 cm, 矩形的长为x, 宽为y, 对角线为d, 周长为l, 你能获得关于这些量的哪些函数? 要求独立思考写出函数式后, 然后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最后全班交流. 如下是几个小组的一些式子:xy = 10, x2+ y2= d2, l = 2x + 2y, l2= 4d2+ 80. 最后学生集体讨论哪些是函数式, 哪些不是,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学生对函数的表示法也掌握得比较深刻.
2. 以疑难探究为主的合作学习
新教材非常注重对某个规律的探索, 注重知识的归纳和演绎. 当学生个人遇到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时, 可让学生合作, 群策群力, 优劣互补, 让学生在讨论争辩过程中互相启发, 互相打开思路, 走出思维误区, 较快、较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比如, 对圆和椭圆笔者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请看课本选修2 - 1, P31例2: 将圆x2+ y2= 4上的点的横坐标保持不变, 纵坐标变为原来的一半, 求所得曲线的方程, 并说明它是什么曲线. 问题1: 课本中的这个问题对我们有何启发? 圆与椭圆之间是否可以相互转化? 如何转化? 如果把上例中的圆改为x2+ y2= a2 ( a > 0) , 纵坐标变为原来的b/a ( a, b > 0) 倍, 则所得曲线的方程是什么? 问题2: 通过伸压变换, 上解中的其他几何量是否也会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例如: 线段的中点有何变化? 直线的斜率呢? 多边形的面积呢? 等等. 问题3: 能否通过这些规律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问题4: 如果把这个问题转化到椭圆上, 应该如何叙述? 有何结论?
3. 以开放性问题为主的合作学习
数学中的开放性问题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创新能力方面有很好的作用,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数学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多角度多方面地看问题, 抓住问题实质从不同侧面进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这时教师就可以不失时机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的方法来解决. 开始时, 教师要为学生的探索创设出情境, 并提出小组活动的具体要求, 然后引导学生开展探索.
四、科学、及时、正确的评价
教师要克服使用合作评价过多、过乱、不公平的错误做法, 适时、适度地运用好合作评价, 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实践的积极性, 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对于学生的合作成果, 教师要及时地总结, 及时地给予评价, 表扬那些合作积极和成功的小组, 给他们以成就感, 督促他们以后更加努力. 对于落后的小组, 要指导他们找到落后的原因, 明确以后努力的方向. 无论是过程评价还是结果评价, 也无论是对小组集体评价还是对个人评价, 都必须把小组合作表现列为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批改作业、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 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 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 如学习能力上、情感态度方面、学生的合作技能方面等等, 然后每个小组进行反思, 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总之, 在运用合作学习时, 我们应多一些理性, 少一些盲从, 一味地合作非但不能体现课改精神, 反而远离了课改本意. 最理想的是把合作和独立二者融合在一起, 以便协同配合来实现最佳的整体教学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参与交流的学习空间, 为所有的学生提供了获得成功的机会.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大胆放手、适度参与、及时指导、巧妙调控,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自主合作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刘涛.新课改课堂合作学习中的偏差及其纠正策略[J].课程教材改革, 2010 (8) .
[2]石小星.新课改下高中数学“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探究[J].新课程学习, 2013 (2) :58.
[3]徐虹.高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9:30.
高中数学合作教学法 篇2
一、要学会倾听
在开始合作时,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一节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过短,对于自己的发言比较认真,不容易接纳别人的意见,而对于同学的发言,却不重视。为此,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学会三听:一是听每位同学的发言,眼睛看着对方,要听完整,认真思辨,不插嘴;二是听别人的发言要点;三是听后须作思考,并做出判断,提出自己的见解。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反复琢磨、体会、倾听同学意见,不随意打断别人发言,提供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空间,以达到相互启迪、帮助的功效。这样,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
二、要学会表达观点
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教师重点要对不会表达的学生有意识进行示范指导,而全班汇报展示成果时,让更多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让别人听懂你的见解,不光是优生要会表达、善表达;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也要学会表达,整体提高学生的表达技能。为此,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调动这些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他们敢说的勇气,把一些基础较差、思维能力弱、不善言谈的学生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点,使学生逐渐学会用语言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三、自主探究阶段
自主探究是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如果不进行这一步骤,学生的合作交流无法深入,将流于形式所以,要让每个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经验和基础知识层次,依靠自己的思维模式去自主研究、发现、理解和再创造数学知识合作研讨阶段。这一阶段的前提是建立学生探究合作的学习小组,依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小组的确立,保证每一小组内有学习优劣程度不同的各类学生,这样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之下,小组内每个成员都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除了可以进行自主探究,成员之间还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学习,这样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得到有效发展。
四、恰当分组,明确组内分工,强化合作机制
培育学习小组,让学生学会合作,是开展小组合作式教学的前提。在培育学习小组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各组成员成绩的均衡,同时在小组内部实现成员之间的互补,保证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互相学习,实现全体学生成绩的提高;而小组之间实力的均衡,可以保证每一组都是在同一起点,进行公平的学习,进行互相的竞争,促进每一位学生的进步。在进行分组的时候,一定要保证组内成员成绩的合理安排,在组内进行互助,这样的分组方式也可以加强组内成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还可以对其他同学的看法进行分析与研究,虚心接受其他同学的意见与建议,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这样就可以凝聚学生的个人力量,并且将学生个体之间的竞争提升到小组之间的竞争,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的竞争能力,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进行小组合作式教学的时候,每一位学生都要有自己的任务,这样才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实际分组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责任分工,同时发挥课代表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展示自己的能力。例如,在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任命富有责任心、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为主持人,这样可以保证讨论的有序进行;任命写作能力强、反应快的学生为记录员,进行发言要点的记录、组织与整理;任命语言表达能力好的学生为小组发言人,进行问题讨论。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五、创建轻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高中数学合作探究教学之我见 篇3
关键词:新课程合作学习信息传递交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合作学习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使合作学习更完整。下面就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谈谈自己浅显的认识。
一、合作学习的形式
根据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要求的不同,可以将合作学习的形式分为课前协作式、课内讨论式、课后研讨式三种。
1.课前协作式。课前协作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前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包括准备工作)的一种合作方式。这种方式一般是把总任务分解为几个子任务,由小组里的成员分别承担一个子任务,通过汇总每个成员的子任务来完成整个小组的学习任务,同一小组的成员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内完成各自的任务。比如为了学习某个内容,需要先进行社会调查,以便收集有关的数据,这时就可以将调查的内容分成若干项目,由各小组分别承担进行调查,然后将各小组的调查结果进行汇总。
2.课内讨论式。课内讨论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内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内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可以针对问题自由地发表见解,也可以仔细地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时还可以进行辩论。在每一次讨论中,小组内的成员有相对明确的分工:记录员、检查员、组织员(组长)、总结报告员等。这种方式一般是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内容。
3.课后研讨式。课后研讨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后进行合作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指学生围绕课堂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可以延伸的问题
在课后分小组作进一步的探讨;二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互帮互助,基础差的同学主动请教基础好的同学,基础好的同学热情地帮助基础差的同学,以达到同一小组的同学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指学生为了了解某一问题,需要进行数学实验或调查研究,通过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合作学习的组织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只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进行,这样的信息传递大多是师生问答式,没有学生之间的讨论,没有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更缺少学生自我调整、矫正的机会,从而也就无法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而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恰恰是对这种“缺陷”的弥充,它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以优带差;二是增加学生发言的机会,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三是为学生创设辩论的机会,在辩论中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四是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因此,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就应该做到科学、合理。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异质搭配的原则。异质是指同一小组的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应该是不同层次的,这样便于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二是男女搭配的原则。就是各个小组内的成员男女比例应基本相同,这样可以优势互补,有效地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际的竞争。组与组之间的相对平衡,也有利于合作学习的评价。充分发挥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作用。小组内的每个成员虽然层次不同,分工不同,但都应该树立整体意识和团队精神,树立“小组的荣誉离不开我的努力”的意识。因此,小组内的成员做到既有分工更有合作,特别是对于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习基础比较差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的同学,更应该帮助他们克服障碍。为了使每个人都有锻炼的机会,小组内的分工应该轮流进行,而且各个组轮流的方式基本相同,这样也利于评价的公平性,树立每位同学的信心。
三、合作学习的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合作学习评价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评价小组的整体情况,当然也必然会有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在评价过程中,不仅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应关注学生合作的过程;不仅仅评价对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更应关注小组的整体情况;不仅仅评价发言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更应关注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同学的发言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不仅仅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更应关注他们在合作中所表现出的合作精神、投入程度、情感与态度。教师通过评价机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四、合作学习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怎样才能取得理想的合作效果?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是教师必须提高认识。认识到这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以往学生的被动、接受式地学习方式,转变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二是教师要精心组织好合作学习。教师只有明确了合作学习的目的、意义,才能去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精心组织合作学习的内容。比如问题如何提出?要求学生做到什么?以什么形式组织,等等。三是讨论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独立思考基础之上,否则讨论就可能停留在表面或不能深入。教师应该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不能把握自己的角色。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么站在讲台前,要么轮流转几圈,看看这组,瞧瞧那组,不能把自己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也就不可能成为学生的学习合作伙伴。归根到底还是教师的角色没有发生转变。要使教师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必须从转变教师的观念开始,必须在平常的教学中去体现,这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总之,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当然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需要教师不断指导、长期熏陶。除了重视课堂的训练之外,我们还应该树立多元发展的理念。
(作者單位:河北省武安市第一中学)
高中数学合作教学法 篇4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合作,教学方式,改进策略
引言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精神是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要求, 符合其教育要求的教学方法便包括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 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然而怎样合理运用这种教学方式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实践的误区
随着高中课程的推移, 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日益增加, 难度越来越大, 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越来越吃力, 有些学生对数学的热情和兴趣消磨殆尽, 甚至有些学生还产生对数学的厌烦情绪, 干脆有些学生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放弃了数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尝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法, 然而往往因为对这种教学方法的认识不够深刻而步入误区。
1. 教师对于自主合作探究实践方法的认知不够系统全面。 虽然教师在课堂教学和学习活动中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空间, 通过一系列让学生发现问题、自己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等探究性活动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能力, 但往往学生很难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 束缚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能力的发展, 这正是由于教师忽视了自身的主导作用, 导致教学模式进入了片面追求自主探究的误区。
2.教师太过于注重形式, 虽然说数学是门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及信息等概念的学科, 学习难度相对较大,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教师在教学手段上做出了很大努力,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也出现了问题。 例如在小组谈论问题过程中, 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探讨, 可是在展示小组讨论结果的时候往往只是优等生在发表, 其他成员并没有真正起到探讨的作用, 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 只是流于表面形式而已, 导致教学实践出现形式上的偏差倾向。
3.师生、学生之间缺乏有效交流, 一般教师都会有厚此薄彼的态度, 把更多精力放在优等生身上, 忽视了成绩较差的学生, 导致师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两极分化现象导致成绩好的学生学习更好, 差的学生越来越赶不上学习进程, 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出现了隔阂, 基本是自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做自己的事情。
二、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有效策略
高中数学课程理念倡导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要改变教学方式的“被动接受、记忆、模仿、练习”模式, 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
1.创设问题情境,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过深入分析教材难点、重点和知识点, 根据分析结果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在学习“排列组合”知识点之前, 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给学生提出问题:6个朋友相约去饭店吃饭, 由于座位有先后顺序, 因此6个朋友互相谦让, 谁也不好意识坐, 在陷入僵局的时候, 饭店老板提议:“你们6个人在我的饭店吃顿饭就换个座位, 如果等到你们6个人把所有的座位都坐过之后再来吃饭, 你们的吃饭费用我们饭店包了。 ”这时候学生肯定会感到好奇:“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事, 怎么可能? ”大家在交头接耳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各位同学可以运用乘法原理算算看等这6个人把全部的座位坐一边需要多久? 学生在这时候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计算结果一出来, 学生大吃一惊, 全部座位坐完约需80多年, 不得不佩服老板的精明。 如此一来, 不仅使学生初步认识了位置排列和数学之间的关系, 为这部分知识奠定了基础, 还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让学生对所提问题产生质疑, 鼓励学生讲解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此外学生在讲解自己看法时教师可稍加引导,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针对探究问题, 采取合作探究学习。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 针对探究性问题采取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 然后安排任务让学生自由谈论。 例如:通过自由讨论三角函数的概念、运用方式、解题技巧, 可以提高学生的解能力和理解题能力、学习效率。
学生个人解题力量有限, 通过提出数学探究问题, 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分组合作解决问题可以让学生观察彼此, 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学习他人的长处, 扬长避短, 还能让学生产生竞争意识,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流能力, 对今后的学习工作有很大帮助。 另外, 还能使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变得愉快轻松, 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进步。
3.引导学生反思, 做好归纳总结工作。
长久以来, 许多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是将教材内容的知识点、难点一板一眼地讲解给学生, 一般在讲解完知识点和例题后就草草结尾, 忽视了学生的知识掌握熟练程度。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对难以解决的学习困境要与教师加强沟通, 反复做错的题目要认真钻研, 准备一本错题集经常拿出来练习, 做好归纳总结工作, 熟练掌握学习方式, 反思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和学习效率。
结语
通过实践研究, 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有多么重要, 一味地使学生处于“被动式”学习模式反而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数学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水平, 合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探索精神, 提升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技能和综合素质, 从而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求职过程中无往不胜。
参考文献
[1]郭宗雨.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实践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 2012, 05:41-44.
高中数学合作教学法 篇5
自主合作的翻转课堂在西藏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文/于海云
摘 要:21世纪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学习方式有很大的变革,自主合作学习研究成果日益增多,翻转课堂模式涌现后即备受关注,这个背景下的新课改要关注教育的新发
一、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指出“21世纪,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力竞争,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教育信息化在提高国民素质和增强国家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新课改也致力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自主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及能动性,合作侧重学生互动及人际交往特征,探究指出了学习的开放性及批判性。
二、自主合作与翻转课堂
哈佛大学物理教授埃里克・马祖尔在20世纪90年代创立同侪互助教学(Peer Instruction)方式,实验证明同侪互助教学能促进学习的吸收内化,使学习正确率增加1倍。他还发现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帮助解决知识传递这一步骤。因此,教师角色可以从演讲者变成教练,把重心放在吸收内化、指导学生间的互助学习,并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常见的却没有被发现的误解。
自主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下基于教育自身特点和规律的教学模式,以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建构主义心理学为基础,涵盖社会互动和群体动力学的理论,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和“自主、合作、创新”的思想。未来,自主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将逐步深化,研究范围会进一步拓宽,而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合作学习研究也将成为主流。
所谓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 或Inverted Classroom)是指在课前学生利用教师分发的数字材料(音视频、电子教材等)自主学习课程,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学生合作互动、教师指导,释疑、解惑、探究并完成练习的一种教学形态。翻转课堂颠倒了课堂的作用,学生在课前通过一些资料自主学习相关知识,回到课堂上通过生生合作进行知识内化,即课堂前知识传授、课堂上知识内化,课堂形式及实质发生了变化。
张渝江归纳了翻转课堂的五种典型范式:林地公园高中模型、可罕学院模型、河畔联合学区模型、哈佛大学模型、斯坦福大学模型。翻转先驱乔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总结了翻转课堂的优势:可以帮助繁忙的学生、可以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增加了课堂互动、让教师更了解学生、实现了学生个性化学习、改变了课堂管理。
12月,重庆江津聚奎中学在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的主持下开设了两个实验班,进行颠倒课堂的实践。广州市海珠区第五中学、北京师范大学国家级科研课题“基础教育跨越式发
展”的实验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部分中学和北京市石景山区杨庄中学也开始了对翻转课堂的实验探索。
三、西藏高中数学教学现状
西藏高中新课改从开始实施,6月第一届高考,数学平均分还是维持在二十几分。目前的数学教学现状是:教材改了,高考知识点调整了,教学条件也在改善,但是传统教学模式没发生大的改变。传统的数学课程重视数学的逻辑体系而忽视学生学习的心理发展与个性差异;重视学科解题技能的演练而忽视学生的数学经验及合作交流;重视纯粹地学数学而忽视联系生活、社会实际,忽视多维度地理解数学、做数学。一份关于宁波市中小学生自主学习的问卷调查显示,表示对数学学习很有兴趣的比例,小学生76%、初中生43.3%、高中生23.4%,喜欢数学的人数随年级的升高明显减少。可见,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分注重了数学自身的学科性质而忽视了数学学习中人的发展性。
西藏有独特的地理位置、高原气候及民族文化。西藏属于特殊的高原气候,有研究中指出由于多风、太阳辐射强、植被稀少、地形复杂、海拔高、气压低,再加上温室效应的影响,湿度低、空气干燥,机体会因出汗而脱水,甚至诱发血栓形成,易患感冒、咽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同时易患急性心肌炎、关节炎等疾病,还容易患记忆力减退、感觉减弱、智力减退、对颜色辨别力减弱、听敏度下降、贫血、雪盲等几十种疾病。笔者在西藏已经呆了十多年,在来拉萨之前,记忆力属于较好的人群,现在记忆力却特别差,也没有什么影响记忆力的疾病,除却年龄增长的因素,就只能是高原的影响了。在西藏走路、上楼等一些日常活动都比平原地区累得多。这不仅是个人体验,在西藏呆得时间很长的人,基本都有类似的情况。
藏族学生之间日常交流基本都是藏语,汉语文虽然也在学,但是平常用汉语交流机会较少。日常用语和数学概念名词也有区别,很多初中数学都还是用藏语在教学,也有用汉藏双语教学。有些学生对汉语讲解的数学概念也许心里明白,但是却不知道怎么用汉语表达。就如我们从小学习英语,但是直到大学毕业,很多人还是不能用英语进行流畅的交流一样。到了高中,都是用普通话讲数学,很多藏族学生语言上理解困难,更不用说理解数学定义、定理及公式推导等了。更何况,他们要学习三种语言:藏、汉、英。
关于语言习惯不同,几个例子可以说明:我女儿小名叫“薇薇”,和她一起玩的藏族小朋友经常喊“姐姐薇薇”,汉族的习惯是喊“薇薇姐姐”;我女儿班上的数学老师是藏族老师,背乘法口诀和汉族也不一样,比如“一二得二”,她的老师是“二一得二”;高中在讲函数奇偶性的证明时,要证明f(-x)=f(x)时,藏族学生经常去证明f(x)=f(-x),从等式成立的角度来说,左右是可以交换的,但是从证明的思路来说,却要对f(-x)进行变形,再判断和f(x)是否相等,否则意义就不一样了。
四、翻转课堂应用的可行性及策略
在西藏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及成绩多年未曾有很大变化的情况下,可以尝试通过实施自主合作的`翻转课堂模式,但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步骤、有策略地实施,不要只是形式上的模仿。
1.保证网络信息资源渠道畅通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年)》提出了2020年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框架“提升学校信息化建设基本配置与应用水平、学校教育教学方式变革取得突破、信息化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升。”网络上各种免费课程资源诸如: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哈佛公开课、耶鲁公开课、可汗学院课程、中国国家精品课程、大学公开课等。而这些国际性优秀教师的最新教学内容若要在学校里面得到充分应用,首先就要保证学校的硬件配置可以跟得上,这些需要教育部门、社会的大力支持。
2.提供技术支持,对教师进行数字技术培训
翻转课堂利用视频较多,教师要能合理设计视频,内容吸引学生,在简短的5~20分钟的时间中讲解清楚知识点。同时,不要为了技术而技术,辩证地使用多媒体,还原数学的本质,把它和传统的教学资源、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的形式与目标达到高度统一。
3.致力于解决文化交流及语言障碍
汉族教师在西藏教学要克服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文化及语言不同就是最大的障碍。在初到拉萨时,我也曾有很大的热情去学习藏语,向藏族老师、学生积极寻求帮助,但是学了几个词语之后,因为使用机会较少,慢慢就忘记了。可以组织非藏族教师进行藏语培训,如果能合理结合藏语教学,对藏族学生学习助力很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藏汉文化有明显的区别,生活方式等均有不同,在密切的交往中如果不了解对方的习俗,很容易引起各种误会,对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有不利影响。
4.合理分组,加强对小组学习过程的管理
目前分组使用更多的是“异质分组”,在组员异质的情况下,怎样监控学生合作讨论的有效性,成绩较差的学生是否能够参与到讨论中来,会不会形成优生的“一言堂”,解决这些需要实践过程中教师经验的积累。而且重复活动容易使人厌倦,如何能使自主合作的翻转课堂不流于形式,小组展示阶段如何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参与,教师如何来掌控整个课堂的节奏等等,最终一定要保证对学生有实质性的帮助。
5.建立自主合作的翻转课堂适用的评价机制
所谓教育评价就是人们对教育活动及其结果的评价。按评价的功能划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目前大多使用的还是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也大多走样,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建议引入更多相关主体参与评价,并且使评价方式更加多元化。
当然,具体开展自主合作的翻转课堂在西藏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还需要管理、技术等多方面条件支持,需要集体的力量与智慧,要深入研究并进行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张渝江。翻转课堂变革[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0):118-121.
[2]刘霞。自主合作学习的理论综述[J]。科教文汇,2010(12):39-40.
[3]竺仕芬。自主学习及数学自主学习的现实意义[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56-58.
[4]刘宇赤。西藏高原对援藏干部健康的影响[J]。医药卫生(3):887-888.
[5]胡德海。教育学原理[M]。甘肃教育出版社,:611-621.
注:本文系中央电教馆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规划课题《基于自主合作学习的翻转课堂模式在中学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高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分析 篇6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教学;合作学习策略
一、前言
合作学习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美国教育专家首先提出的。合作学习,就是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来完成教室布置的课堂任务,由教师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小组中进行一定的分工,互相协助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高中数学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合作学习策略的运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高中数学的教学效果变得更加显著。
二、合作学习策略的优势
1.营造良好课堂气氛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下,组与组之间具有激烈的竞争气息,能够引起学生的好胜心理,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学习当中。而学生为了争取胜利,就会加强团队交流与合作,相互协助完成教室布置的任务。在不断协作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关系,相互交流,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可以帮助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让学生在团结、有爱、互助的气氛中进行学习。
2.树立学生创新意识
在我国的传统数学教学中,只有教师将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要理解教师的解题思路就好,基本没有自己的创新空间。这样会导致学生的能力单一,不能够全面发展,没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而合作学习策略,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交流,倡导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和创新思维,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对于学生来说,除了学习文化知识,与人交流的能力也是极为重要的[1]。而合作学习策略恰恰能够在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同时,锻炼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首先,学生在小组当中要听取其他人的见解和看法,学会接受别人的意见,与他人进行沟通,融入到集体当中。其次,学生在向教师汇报小组学习结构的时候,可以将自己的看法陈述出来,听听老师的意见和评价。锻炼交流能力,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助于他们融入到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当中。
三、合作学习的关键因素
1.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步骤。教学准备工作是否充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2]。每一位负责任的教师都要在课堂讲授之前进行充分准备。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钻研,思考课程内容中有哪些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在哪些知识点的传授中加入一些教学技巧的运用,哪些地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具有联系,这样可以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的难度。教学主题的导入也很重要。灵活地引入课堂主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保持注意力集中。
2.课上分组
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就是将学生进行分组和分工。学生分组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将学生搭配分组,既要保证组与组之间水平差不多,也要保证组内成员尽量具有不同的特点,以便进行小组分工。在分组时,每组人数最好为偶数,这样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在一对一的学习活动中不会落单,都有自己的合作伙伴。教师可以为每位小组制定组长,也可以由组员自行推选。组长是每个小组的代表,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起到调配作用。组长的位置不是固定的,可以定期进行轮换,以便提高每位学生的综合能力。
3.时间安排
合作学习策略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分组学习,也体现在其他时间段当中。课堂学习只是学习的一部分,课前准备与课后巩固也很重要。高中数学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如果能够进行课前预习,就能够带着问题进行有目的地学习。在学生进行课堂预习之前,教师要强调下堂课的教学主要内容,避免学生的预习方向发生偏移。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能够提前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对教学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交流,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4.结果评价
教师要及时对合作学习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除了对小组整体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也要对学生个人在小组中的表现、学习积极性进行评价[3]。分组学习的形式就是为了最大程度发挥每位学生的优势和长处,教师要积极挖掘学生的优点,对学生取得的进步予以表扬,还可以制定一定的奖励和惩罚措施。这样,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和重视,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和热情。
四、结论
合作学习策略,不仅是对高中数学教学方式的创新,更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全面人才的良好途径。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在教学之前进行充分准备,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为学生进行分组,倡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科学评价,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青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模式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05:66.
[2]杨志远.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5,19:216.
高中数学合作教学法 篇7
一、合作课堂存在的问题
(1) 学生合作不主动.许多学生只顾自己思考, 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 没有真正地讨论和合作, 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
(2) 学生参与不全面.
(3) 学生角色不明确.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或角色落实不到位,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成了各小组名副其实的常任报告员, 形成小组活动被一两个“积极分子”垄断, 而其他学生陪坐的局面.
(4) 教师评价不全面.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励过多地集中在小组整体上, 从而忽略了对个体的评价和奖励.
(5) 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发挥.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 有的教师退至教室的一侧耐心等待、观望, 有的教师如蜻蜓点水般在各学习小组间穿梭, 到了最后依次听各小组的汇报, 汇报完毕, 课堂教学活动便宣告结束.
二、提高合作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
(一) 合理分组.一个学习小组的人数一般为4—6人,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的学习任务进行分组, 可选择:
1.兴趣型小组, 即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组成学习小组.
2.强弱互助型小组, 即把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和基础较弱、各方面表现欠佳的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
3.强强联合型小组, 即由班内优秀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
4.弱弱共济型小组, 即由班内中等水平以下的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
(二) 合理分配角色.小组没有分工, 就没有真正的合作.因此, 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担当一定的角色, 谁担任小组长, 谁负责记录, 谁负责协调, 谁代表小组发言等等.在合作学习时, 对于胆子小的、性格内向的、学习困难的学生, 也要鼓励其主动挑选力所能及的任务, 一视同仁, 维护其自尊心, 提高其学习积极性.条件成熟的话, 可以尝试让其成为小组长或小组学习的“代言人”等“要职”, 使他们有机会获得成就感.
(三) 优化合作课堂程序.合作课堂的基本程序为:提出问题——个人自学——小组讨论——各组展示——教师评价.其中提出问题是前提, 个人自学是基础, 小组讨论是重点, 各组展示是高潮, 教师评价是升华.五个方面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
1.提出问题.教师用不同的语言或方式来表示即将要提出问题, 使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2.个人自学.通过有引导的自学活动, 让学生进行独立阅读、思考、对比, 把想法简要地写下来, 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3.小组讨论.通过有组织的小组讨论, 交流自学所得出的问题答案, 解决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交流自己的感悟与体会, 综合起来, 就能较全面地找到正确的答案.
4.各组展示.在个体、小组展示的基础上, 在老师的主持下, 集全班同学的智慧, 对所展示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研讨、提炼、小结.
5.教师评价.合作课堂的主体是学生, 教师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当学生对问题讨论的结果进行交流后, 教师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处理或评价学生的交流;矫正错误的答案, 给出正确的答案;依据学生的答案, 引导其思考另一个新的问题或更深入的问题;就问题的答案加入新的材料或见解, 扩大学习成果或展开新的内容.公正地记录学生合作学习的情况, 及时表扬、鼓励或给予适当的奖励, 激励学生进步.
(四)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在合作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深入到小组讨论中, 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 适时地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具体来说, 教师在合作课堂中应起如下主要作用:
1.创设情境.教师应创设情境, 使学生自然地形成学习动机.
2.指导帮助.小组出现问题或讨论受阻不能深入时, 教师要及时指导点拨, 使学生尽快排除障碍.教师还应经常到学困生那里去看看, 了解情况, 多给予他们一些帮助指导.
3.发现火花.交流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 时常会有火花的闪现, 这种火花可能是一个别出心裁的解题技巧, 也可能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在全班交流时鼓励与引导学生将这些财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4.引导升华.在小组的交流与讨论时, 教师要提出一些参考性意见, 鼓励学生质疑、争论, 引导学生“挖深井”, 从而使其交流与讨论提高、升华.
高中数学合作教学法 篇8
当下素质教育顺势而行,但学生面对高压力、高强度的学习,要想为他们" 减负" 就必须要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进行. 利用高中数学合作教学法在不同阶段的运用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在数学课前预习阶段,不仅教师需要进行备课,学生同样需要预习即将学习的内容. 做到师生课前预习课堂需要合作完成的教学内容,这样可以在课堂上有得放矢,抓重点; 其次, 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可以运用问题来达到合作教学的目的. 尤其对于概念类的数学问题,可以采取师生合作来达到解决的目的,而不是教师单纯地传授概念[1].
例如,在高一数学教材中对于“集合”中全集、子集、补集、 交集等各种概念,教师可以先抛出几个关于集合的问题( 在学生还未完全掌握集合的概念时) ,然后让学生自学并参与讨论. 利用合作教学的方法,一步步引导学生“推理”出“集合”的概念,接着认识各种集合,从实际问题推导出教材已有的定律和公式[2]. 既可以将概念实质理解透,还可以让学生感受自主探究的乐趣. 在数学课内课外,运用合作教学帮助学生夯实课堂知识,锻炼独立思考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合作教学法的注意问题
1. 师生分工问题
高中数学教学合作教学法应该是师生配合共同完成数学教学的过程. 所以这其中会涉及到教师与学生的在数学教学上面的分工问题. 如果不能把握好这个关系,不会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获得满意的结果,可能还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所以教师应该在合作中甘为人梯,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将最主要的讨论和探寻知识的工作放心交给学生,不要徒有“合作”形式,而无实质变化.
2. 关照不善言谈的学生
在合作教学法操作过程中,有的学生积极性会很高,但有些学生由于平时比较内敛,所以还是反应较慢,表达跟不上. 长此以往就会越来越不愿意表达,这样达不到合作教学的目的. 所以教师在平时合作教学中要多关注这部分学生. 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参与讨论合作. 教师可以在提出问题后,可先不急于讨论,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参与讨论. 对于不善于言谈的这部分学生,教师需要多鼓励,让他们可以树立发言的信心.
3. 注重高中数学合作教学的反馈
在进行高中数学合作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收集学生在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反馈. 做到掌握学生的实际数学学习情况. 及时对课堂内容进行更新和整合,做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另外还可以为以后的合作教学提供经验和借鉴.
三、高中数学教学中合作教学法的原则
高中数学合作教学必须遵循如下原则,才能保证数学教学质量与品质的提升.
活动原则. 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要考虑如何通过教学活动化来提高学生参与热情,通过积极探究活动来获得高中数学知识, 把教与学的结合点放在能使全体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上. 这样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在高中数学课堂上的配合,也能改变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目的.
整合原则,高中数学教师要根据教材大纲内容,认真调整教材的知识结构,配合教材,精心编制高中数学教学内容[4]. 尽量使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够和课堂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循环复习的学习模式.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参与高中数学教学. 为学生更好的理解课堂内容做好铺垫.
最后还应该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情感原则,教师要有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和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精神. 要一改原有的 “以教师为教学中心”的思想,以实际行为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 这样学生会更加注重独立学习的能力锻炼,提前认识到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高中数学合作教学法 篇9
一 实施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数学高度抽象性的特点, 造成了数学难懂、难教、难学, 这就更需要学习者经历感受、体验和思考的过程。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时, 才能真正懂得数学、学好数学。只有在师生、生生的合作中, 才能形成和谐的数学课堂环境, 促进学生对数学本质的领悟与理解。同时, 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能使师生、生生之间的思维产生碰撞, 引起思维的共振, 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 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主体需要的满足为其基本假设, 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 教师必须在深入钻研教材和充分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 对合作学习的内容、组织和过程进行充分、科学、精心的预设。
1. 精心预设, 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
教师要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 依据学生对的数学认知, 把那些具有思考性、开放性、趣味性, 必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 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中, 教师要把握教材的重难点, 有针对性地讨论, 但要避免讨论只是优秀生的个人表演, 可以丰富探究的形式。如讨论前, 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 把想法写下来, 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 然后讨论, 形成集体意见, 由小组代表发言。对于出现的问题由小组或者其他组来补充完善。针对数学课的特点, 让不同小组的学生到黑板上板述做题过程, 形成一定的竞争氛围。
2. 合理组织合作学习活动
科学的小组编排, 才能使合作学习顺利地进行。每一个小组之间具有同样的水平、同样的条件, 以使各个小组能够展开公平的竞争。每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内都应有数学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 有的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强, 有的学生对数字观察能力强, 有的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强, 而有的学生则擅长交际, 将这些具有不同能力优势的学生组合在一起, 不仅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更有助于每一个组员的全面发展。研究表明,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由4人组成的小组在发挥小组合作效率上最有优势。
3. 教师参与其中, 适当点拨
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 并适当运用点拨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深入。课堂上, 教师要真正关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 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去, 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学生发言时, 教师要认真听并及时捕捉学生思想的火花。合作交流的形式可以活泼、多样, 可以设正方、反方, 让大家对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 在具有团体性质的争论中, 学生更容易发现差异, 在思维的碰撞中, 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将会更深刻, 从而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常会遇到一些障碍, 出现合作学习中的“冷场现象”, 出现这些情况, 教师应参与到学生中去, 帮助学生认真分析其思维过程, 教给学生正确的合作策略, 让他们逐步掌握合作的方法, 并适当点拨, 不断地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和抗挫能力, 引导学生在不断地争论与反思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不断提高合作学习的质和量。
例如, 在教学“圆锥曲线”一章时, 学习“椭圆”知识可用学生已学的“圆的知识”进行类比点拨, 而后续知识“双曲线与抛物线”的学习则可用已有的“椭圆”知识类比点拨。而类比导入法则是运用了对比分析的做法, 联系旧知, 提示新知。
4. 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恰当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安排是否适宜, 对小组学习的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在数学教学中, 只有根据数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选择恰当时机, 才能充分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第一, 突破重点、难点。组织小组讨论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出现的思维障碍, 也就是遇到教学重点、难点时, 希望同学们能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 这时, 教师可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从而克服“教”与“学”的难点。例如, 在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 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类比等差数列的前N项, 对公式的推导方法进行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方法。
第二, 梳理总结阶段的合作学习。当学完一个单元的内容时, 一般要对该单元的知识进行复习总结, 这时, 可安排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成员通过互检、互评, 进行互教、互学、互帮, 最后达到查漏补缺的综合提高, 同时还可将他们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 形成知识结构网络。
第三, 解答“开放性”知识的合作学习。为了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师可在教学中安插一些开放性问题, 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教师可安排小组合作学习, 让学生把自己的结论展示出来, 每个同学都可从别的同学那里看到解决问题的另一角度, 培养了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
5. 对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
对合作学习进行科学评价, 是合作学习成功发展的关键。科学、合理的对合作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 既是对学生合作学习取得的成绩的肯定, 也有利于他们总结经验和教训, 以便今后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评价要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 因为过程最能体现小组的合作情况, 还要注意将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个人的评价相结合, 合作学习是依靠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 所以要通过评价, 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 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更有利于我们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 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本人在教学《立体几何》时, 让学生用硬纸板制作一些简单几何体, 不管做得好与否, 都首先表扬参与的精神, 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又能发现和评价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为具体的教学过程难易程度提供了依据。
6. 教师的反思可以深化小组合作学习深度
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要进行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还要反思自己是否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合作, 对小组合作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是否给予了及时的肯定;反思小组合作学习中是否既面向了全体, 又照顾到了少数。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收集信息, 针对小组合作学习成功与不足写成教后笔记, 更加有针对性地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指导, 不断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机制, 把学生的合作、自主学习引向深入, 最终达到学生学会的目的。
教师反思可以通过写教学后记和教育日志来完成。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后把课堂上出现的新问题、成功的感悟和失败及时地记录下来, 并做出简要的分析, 并积极地思考更好的教学设计, 为进一步交流与反思提供第一手素材、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更为合理的教学建议。教育日志可以有随笔式日志和网络日志等。随笔式日志, 可以有感而发, 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能把教师的灵感及时记录下来。网络日志是一种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日志形式, 可以成为教师交流的平台, 可以得到更广泛的评价, 是一种新型的教师反思工具。
摘要:合作学习因其独特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本文主要就数学合作学习小组的科学组建, 合作时机的恰当选择, 对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以及对合作学习的科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合作学习,课堂教学,预设,点拨
参考文献
[1]黄慧主编.新课标下的合作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M].教育互联, 2005
高中数学合作教学法 篇10
教师要使学生了解合作学习在促进学生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技能发展方面的作用。当前社会不仅需要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 而且需要团体意识强烈和善于协作的人才, 以适应学科日趋细化与综合化的发展趋势。因此, 学生必须在学校形成社会意识。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必要的能力、素质, 让每一名学生都认真参与其中。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就像是一个演员。教师是在传统教学的情境下成长起来的, 从事教学时也如是重复着。在教学中, 教师提出问题, 班级中思维反应较快的学生或举手或脱口而出, 有时给人一种气氛活跃、积极参与的感觉。然而有一些学生根本没有反应过来, 甚至有一些学生根本没有进入课堂思维。如果要进行合作学习教学, 教师自身必须先明确科学的角色定位。合作学习不仅强调生生间的互动, 同时强调师生间的互动。教师作为合作学习的组成成员, 不要只是站在讲台上监督学生的学习, 也不要只是站在教室后面“窥视”学生的学习, 而要参与到学生中间, 使学生获得更多与成人交往的经验, 从成人那儿学到缜密的思维方式。教师作为参与者的同时, 也不能忽视其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但这种主导作用的发挥是有别于传统教学的。如果说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借助“权威”这一角色发挥主导作用的话, 那么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是借助“导演”和“顾问”的角色来发挥其主导作用, 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例如, 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背景资料, 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帮助学生澄清一些模糊的认识;当学生需要对学习结果进行更高层次的概括时, 要适时、适当地进行点拨和指导。
合作学习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和阶段学习情况的需要, 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智能状况、个性特点、组织操作能力及课型情况对班级等进行合理分组, 有同质编组和异质编组两种方法。前者采取组内同质、组间异质原则, 有利于进行分层教学及分类辅导;后者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 有利于开展互教互学活动。
主题探究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 可以围绕一个问题设计学习、解决方案, 为此进行材料的搜集、合作小组的讨论与交流。教师从课堂教学的需要出发, 创设典型情境, 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启迪思维,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现欲, 产生认知冲突, 从而解决数学问题。
学习数学, 还要注意数学知识间的联系, 这样可以避免知识的死记硬背与零散性。因此, 可以利用知识的联系, 在已经学完一种知识的基础上, 组织学生对另一种或几种知识进行合作学习, 这样可以根据知识之间的差异性加强知识的掌握。如学完椭圆的定义后, 对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进行合作学习, 可以根据相似性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掌握, 又可以通过合作讨论两者的不同之处来加深知识理解。
作为数学教师, 我充分意识到数学是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 现有的书本资源已经无法满足教学需要, 必须深入而广泛地挖掘课外资料。因此, 加强数学在实际生产与生活中的应用, 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在课前组织学生广泛收集资料, 课上合作学习加以整合, 在课后继续组织合作, 知识结构将趋于完善。这样一来, 合作学习就不仅仅是课堂上的行为, 也要在课后进行, 两者必须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可以将课后的合作学习看作是一个个小型的研究性学习。根据各合作学习小组的兴趣, 分派不同的合作学习任务, 也可以自定研究方向。各小组内又有不同的分工, 如:查找资料、确定方案、组织社会实践或进行实验、资料总结、书写报告或论文等。通过自己动手得来的知识, 学生必然记忆深刻。在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利于学生在课后进行合作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内容, 如数列中的分期付款问题, 平面向量与物理知识的结合问题。
在数学计算上, 学生普遍认为数学计算变化多样, 往往找不到思路, 涉及面广又枯燥无味, 做不下去。分析原因主要因为是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窄, 一条路做不通就停下了。基于以上情况, 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从多角度、多方面看问题, 抓住问题实质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要达到上述目的, 合作学习就显现出它的优越性了, 既可以在课堂上活跃气氛、激发兴趣, 又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 集思广益, 胜过教师乏味的讲解。
分析近年来的高考综合试题, 跨学科综合大多出现在2~3种学科之间, 要注意学科知识的交叉和渗透;综合题多联系生产、生活、科技和科研实际, 突出实验技能, 注意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考查。对于这些情况, 传统教学仍然各科各自为政, 没有出现符合高考要求的综合课程或相关辅导。数学教师讲完数学习题后, 将涉及其他学科的问题留给其他学科教师, 而这些教师也用相应的作法去处理遗留的知识问题, 造成学生知识点独立, 不能融会贯通, 不利于高考, 也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提早分析可能的学科交叉之处, 形成不同学科间教师的合作备课, 再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将会有很高的实效。
开展合作学习, 不能单凭教师的意愿, 想什么时候合作就什么时候合作。教师应当从教学的具体内容出发, 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 把握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在实践与资料学习中, 要抓住以下时机: (1) 当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愿望的时候。 (2) 当一定数量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疑难问题, 在新旧知识衔接进行迁移, 且通过个人努力无法解决的时候。 (3) 当需要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的时候。 (4) 学生的思路不开阔, 需要相互启发的时候。 (5) 当学生的意见出现较大分歧, 需要共同探讨, 解答开放性题目的时候。 (6) 当学习任务较复杂, 需要分工协作的时候。
参考文献
[1]邵瑞珍, 皮连生, 吴庆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6
高中数学合作教学法 篇11
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存在的误区
1.小组合作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内容。很多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只是为了完成教学环节的需要,进行了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比如,简单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分组学习,把班级的学生简单的分成几个小组,教学的过程中,提出一个问题,让各个小组进行讨论,然后让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回答,然后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答案即认为完成了一次小组合作学习。还有,教师给小组布置的学习任务简单空洞,没有探究思考的价值,如果盲目的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势必耽误了大部分小组成员的学习时间,影响了合作学习开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小组合作学习随意性大,缺少科学设计。很多数学教师在课前对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做好认真设计,只是简单的罗列了教学提纲,没有对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见性的设计。也有的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只是按照预定的设计,把学生往教学框架里赶。更有甚者,根本就没有计划,只是在教学过程中,随意的就某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讨论,这样必然不能保证讨论问题的有效价值,小组成员之间缺乏深层次的交流,合作效率必然低效。出现的结果有两种,一是提出的问题简单,没有思考度,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正确的答案,这样虽然大家都笑哈哈,表面上看很热闹,都感到学习的一点成功,其实是一种误导,同时对班级的优秀的学生没有促进意义,浪费了学习的时间;二是提出的问题很难,只有几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能够思考出来,其他学生根本就没有思考的方向和角度,课堂变成了几个数学成绩优秀学生的舞台,大家只能欣赏他们的“独角戏”,长此以往,则大大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造成学习心理上的负担。
二、设计有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策略
1.科学规划,设置有效讨论问题。小组活动是高中数学互动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课堂教学中能否体现学习主体与情感的互动,关键在于怎样组织小组活动。教师依据班级的基本情况组建小组,一般可以分为6~8个小组。学生不会的问题问组长,组长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组内研讨,研讨都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全班研讨。小组成员优等、中等、差等学生搭配原则进行组建。
小组的活动首先由教师或组长提出今天要研讨的主要问题,组内成员也可以提出自己在预习中尚未理解的问题,呈现出来让大家研讨。其次小组内成员各人交流自已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结果,然后组内成员就某种观点或见解的正确性展开讨论,对这个问题提出质疑或提出补充,最后由主持人作总结发言,对小组经过讨论所达成的共识、所产生的分歧以及尚未解决的问题分别进行归纳,并整理成明确的提纲或文本,以便于在组际交流时放于班级讨论,提出科学问题。
例如,已知圆 ,直线 ,当b为何值时,圆
上恰有3个点到直线l的距离都等于1。
解析:由于圆上的点到直线的距离“1”恰好是圆的半径“2”的一半,根据此条件,画出如下图1。
当直线l通过与l垂直的半径OA(或OB)的中点M(或N)时,满足题意,此时的3个点分别是端点A(或B)和过圆心与l平行的直线与圆的交点C,D,即点(0,0)到直线 的距离为1时,有3个点满足题意,所以 ,解得 。
思考1:若已知圆 ,直线 ,当b为何值时,圆 上恰有4个点到直线l的距离都等于1。
解析:如上图中所示,当直线l分别从M,N平行靠近圆心时,有4个点(直线l与圆有两个交点)满足题意,此时圆心到直线l的距离小于1,故有 ,解得 。
思考2:若已知圆 ,直线 ,当b为何值时,圆 上恰有2个点到直线l的距离都等于1。
解析:当直线l分别从M,N平行背离圆心,直到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小于3时满足题意,此时圆心到直线l的距离大于1且小于3,故有 ,解得 或 。
2.关注细节,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教师尤其要注意,学生在课堂中讨论时,教师不应过多干涉。教师主要组织有序的课堂,在必要时给予提示,巡视全班的讨论情况,有时也可以参与一两个小组活动,了解各组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以便于在点拨时肯定、推广某一小组的有效学习方法。
在小组交流后,教师可以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各小组之间的互动和探究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及时给予某些小组活动或组际交流中的良好的小组作出表扬,指出他们在各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所研讨交流的知识作出点评.还可以给予适当的习题用以检查和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训练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结评价是对课堂教学的升华和教学目标的深化,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关键环节,是互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总之,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应积极倡导合作交流学习数学的方式,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刘海英.如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J].中学生数理化;2011年第09期
高中数学合作教学法 篇12
合作学习可以创设建立学习小组, 使学习者知识共享, 资源共享, 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一、科学合理地规划分组
在学习目标较难达成, 而且对全体学生都有学习要求的时候, 可采取交叉合作的方式。交叉合作要保证组内成员之间有一定的互补性, 以便形成学员之间的“积极互赖”。在“组内异质”的基础上, 保证“组际同质”, 使组际之间竞争实力均衡, 为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创造条件。这种分组办法既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 同时也可以增加合作学习小组的可竞争性。
二、鼓励组员各尽其责
学习小组要求每一个成员都要为小组作出贡献, 使每个成员都感到自己与小组中任何一员的参与对小组取得成功都是不可缺少的。为了切实保证每一位成员都真正参与合作, 避免有成员无所事事进而无事生非, 教师就必须赋予每个成员特定的职责, 防止学生吃“大锅饭”。个人定责, 其核心要义在于, 不是每一个人做同样的事情, 而是为解决共同的问题, 每一个学生做不同的事情。
三、适时合作, 抓住时机
在合作时机上, 教师课前精心准备, 通过课前预设创造时机, 应时而用, 如教师可利用教材资源, 亦可以设置两个相互对立的观点, 学生自由选择并自然成组, 通过自我的深刻理解和巧思妙辩, 使问题得以解决。在把握合作时机上, 教师还可根据课堂教学之需给予准确的把握和灵活的创造。课堂中的合作时机主要有以下三种。1.山重水复疑无路———思维受阻时。2.万紫千红总是春———认识片面时。3.横看成岭侧成峰———意见不一时。
四、合作过程收放适度
合作学习最大的特征就是强调参与, 强调个性, 强调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合作精神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与发展。
强调学生的主体绝不等于忽略教师的主导, 绝不排斥教师的有效参与,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这才是合作学习应追求的目标与境界, 教师的过分参与和过分放手都会让合作学习失去其应有的价值。
五、评价机制合理, 兼顾全局
评价的导向激励功能对合作学习来说, 意义更为重大。教师不应仅仅评价发言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 更应关注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其他人发言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不应仅仅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 更应关注他们在合作中所表现出的合作精神、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六、应需求而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应与独立思考相结合, 具体可以这样操作。1.先写后说法。讨论前, 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 后参与交流。保证每个成员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2.抽签打靶法。每位成员独立思考后, 抽签决定一位成员陈述自己的意见, 其他成员以他的意见为靶子, 补充质疑。既让个体有独立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展示出个人风采, 又让个体在集体中获得更多的信息。
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并列式。对于几个平行并列的内容, 让各小组负责一项内容, 开展合作学习。2.拼盘式。把学习任务分割成几个“项目”, 各“项目”环环相扣却又各不相融, 各小组掌握其中的一块。3.竞赛式。由成绩相当的小组进行比赛, 形成竞争机制。4.互问式。小组陈述一结束, 其他小组质疑发难, 激活思维, 拓宽学习内容。5.结对式。可给学困生安排“小老师”, “小老师”负责“点”, 老师负责“面”, 点面结合, 共同提高。
八、融入学生, 精当指导
合作学习过程中, 教师仅仅鼓励学生彼此合作或安排一定的合作程序, 还不足以保证小组成员进行高效的合作。对学生合作技巧培养策略如下:1.直接指导。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 或在小组学习中提供适时的指导。2.间接指导。教师通过“变式处理”, 进行角色转移,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合作。
在新的课程环境下, 需要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 认真研究相关的理论知识, 准确领会合作学习的定义和内涵, 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 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 才能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活力。
七、形式多样, 不拘一格
为让学生有实质性的参与, 小组合作
参考文献
[1]万福, 于建福.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 2007.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