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师

2024-10-02

高中数学教师(共12篇)

高中数学教师 篇1

现如今, 世界经济和科技都在飞速发展, 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想要在纷繁复杂的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最重要的就是加强人才的培养, 而健全人才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教育。由此可见, 教育在未来发展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我国教育部门颁布了《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逐步规范了教育教学活动, 提高了我国的教育水平。随着新课标的实行, 势必给高中数学教师带来更大的挑战, 对他们的素质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他们不被社会所淘汰, 优化教学效果, 达到教学目的, 高中数学教师一定要提高自身修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在提高教学水平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的新表述

教育部门在《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 是高中生思维扩展的重要课程。在新标准的教学内容中还加入了新知识、新观念、新手段, 既规定了必修课程, 又设置了选修学科, 并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把数学模型与教材内容联系起来,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贴近生活。另外, 还规定了教学要新颖多样体现发展性和时代感, 立足社会, 尊重科学, 以人为本, 满足人类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新要求,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所有上述内容都反映出我国教育界进行数学教学改革的决心和力度, 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对教师的素养要求意味着他们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二、高中数学新课程对高中数学教师的素养要求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 他们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 他们的素养对教育活动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另外,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能否顺利实施, 教育改革能否顺利进行, 都与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有最直接的关系。所以, 教师一定要按照《新课标》的标准要求, 不断加强自身各方面的素养, 为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 ) 教师要能够制定出符合时代特点的教学目标

数学教学目标是课堂实施教学的方向, 是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也是评价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重要依据。因此, 在课堂教学之前, 教师一定要有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数学能力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 并定期对其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评价, 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二 ) 对高中数学教师语言素养的要求

在以往的高中教学中, 往往更注重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常常忽略数学教师的语言水平。由于数学知识相对于其他知识更抽象难懂, 因此较强的语言能力是数学教师良好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首先, 课堂教学语言要准确精练。高中数学教师要确切表达数学概念, 把复杂难懂的知识简单地表述出来, 避免含糊不清的现象发生;其次, 语言要具有逻辑性。高中数学知识比较抽象, 想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含义, 教师的教学语言就一定要具有逻辑性, 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 把抽象难懂的知识形象地表达出来, 促进学生的理解记忆;最后, 语言要具有启发性和科学性。根据《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科学准确具有启发性, 要用语言引发学生的思考, 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的热情。

(三 ) 对高中数学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

在《新课标》的教育教学改革内容中,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高中数学教师教学能力素养的要求, 他们的教学能力是改革顺利进行的前提。

第一, 高中数学教师要具有使用现代化设备的能力。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很多信息化设备逐步应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因此, 高中数学教师一定要使用计算机、多媒体、大屏幕等先进设施, 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 高中数学教师要具有开展多种数学教学活动的能力。以往的高中数学教学呆板枯燥, 课堂大多只是教师的“一言堂”, 为了使数学教学变得丰富多彩, 《新课标》规定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例如, 采用分组讨论法开展数学小竞赛活动, 等等,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 高中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实现数形结合。高中数学知识抽象复杂, 很难理解, 数形结合能够通过直观形象向学生展示知识演变的过程, 变难为易。因此, 在新形势下, 教师一定要具有实行数形结合的能力, 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 教师在讲解立体几何的时候, 就可以拿我们生活中的建筑物、金字塔举例说明其准确形状, 从而引入图形, 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并做到数形结合。

(四 ) 对高中数学教师科学文化素养的要求

教育改革下的新型教师不但要具有良好的专业教学能力, 而且要具有综合的文化素养,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综合能力。因此, 教师要学习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 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 根据不同特征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 做到因材施教。此外, 还要熟悉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内涵, 实现知识的贯通应用。

总而言之,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 高中数学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达到有效教学, 满足培养社会健全人才的需要, 高中数学教师一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素养, 坚持完善自我,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到从实际出发, 因材施教, 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李淑文, 史宁中.高中数学教师对数学新课程理念认同度与实施度的对比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 2009, 06:76-80.

高中数学教师 篇2

2. 凡事皆有可能,机遇属于有自信的竞争者。

3.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4. 人不能够瞧不起自我。

5. 重自身学识修养的提升,重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重团队互学互助的交流。

6. 把教育看成是一项专业,一项事业,而不仅仅仅是职业。

7. 咱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

8. 以师为朋,德高为范,以生为友,身正为师,以校为家,政勤为上。

9. 诚心感化学生,真情打动学生,心灵聆听学生,汗水浇灌学生。

10. 学生的满意,是最大的幸福。

11. 为人要正直,做事重职责。

12. 天道酬勤。

13. 爱心献给孩子,诚心送给家长,信心留给自我。

14. 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

15. 行为比语言更有说服力。

16.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性命的辜负。

17. 新的一天是新的起点,不断小结不断提高,无限创造。

18. 内存一个爱,外显一个笑。

19. 从零开始,持之以恒。

20. 教育,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正因他照亮了所有学生,也照亮了自我。

21. 只有当你不断地致力于自我教育时,你才能教育好别人。

22. 要学生做的事,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躬亲共守。

23. 独物之教风,以尽匹夫之责。

24. 我最期盼的是学生的点滴进步

25. 优良的示范是最好的说服。

26. 我热爱这份事业,无论平凡,无论贫穷。

27. 事在人为,境由心造。

28. 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29. 播种期望,收获明天!

高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的反思 篇3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行为;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092-01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不能在采取原来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了,而是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他们的接受能力和思维方式,采取灵活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的强化学生在数学学习和活动过程中的目标意识、问题意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分析意识,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确立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思想。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建立“一身多面”的新教师观。新课改倡导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这种教育是发展个性,构建独立人格、倡导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是着眼于学生学会发展、学会创造的教育。因此,教师不仅在观念上要不断更新,而且教师的角色也要转变。教师应由单纯的教书匠和“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个性发展的辅导者和社会化进程的促进者”,以及把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作为研究对象的科研者。

1、从师生关系看,新课改所贯穿的人本精神要求教育作为一种生命活动、作为师生平等交往和对话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从传授知识的核心角色中解脱出来,尽快充当起教学活动中的共在的双主体之一的角色(另一主体是学生),发挥出教师的主体性作用,促进另一共在主体一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角色应转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是教科研者。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智慧,在遵循教育规律基础上大胆“标新立异”,敢于突破教材的限制,对教材不断拓展、补充与创新,认真研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深入探究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总结每一时期的教学经验。这一过程是教师由教书匠角色逐渐转化为教科研者角色的过程。

二、教师要改革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使认识教学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而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更深入地、具体地进行数学思维活动提供动力和方向,让学生自始至终保持较强的学习迫切性,并产生积极思维的心理气氛。但在教学中还发现:有的教师为了实现短期效果,仍然是使课堂教学变成以教师为中心的以“教”为主,学生没有动脑思考及动手练习的时间,更谈不上探究、自学、讨论。长此以往,势必使学生养成眼高手低的习惯,变成一听就懂,只会模仿例题来做,当时的效果看来不错,但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再检查学生,却是连当时认为简单的都不会了,个别会做的却是用当初他自己想出来的方法才能做。这种现象说明:教师讲得再好,学生没有经历动脑思考探讨的过程、没有动手练习巩固,就不可能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因此,要求老师们一定要牢固地树立“学为主体”的思想,还思维于学生,还时间于学生,积极实施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的教学模式,课堂上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思考及动手练习的时间,要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全员参入、全程参入。坚决废除“注入式”、“一言堂”,“满堂灌”。

三、教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沟通、合作、共建的交往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主动建构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刺激。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将知识作为“绝对的客观真理”强加给学生,学生成为装知识的“容器”,基本上教师拉着学生走进教材、走进教参、走进标准答案,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面对新课程,教师应改变旧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建构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在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时间与空间,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构建知识,训练技能,领会数学思想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课程功能,结构的改变,使学生发展的空间进一步拓宽,必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如高中数学新课程设置了“数学建模”、“数学探究”、“数学文化”等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时机,帮助学生体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新教材具有可读性的特点,教师要指导学生预习,并形成习惯,使课堂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探究学习,同时也解决了课时不足的问题。教师应相信学生的潜力和能力,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消除学生过分依赖于老师讲授的被动学习状态,最终达到教与学活动和谐统一的发展。

四、教师要改进教学评价

改进教学评价的内容、方式、方法也是课程目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调整教师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成绩,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以及在课堂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习目标采取多种形式的评价,除了常规的测验、考试等笔试外,应把评价过程动态化,使之贯穿于课堂、日常、活动过程,可设立发现问题奖、发言奖、辩论奖;可进行研究学习成果汇报展览;可以让学生设计测验试卷,同学之间互测互评。要经常了解学生对自己授课情况的反馈意见,提倡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及时反馈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法,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成绩。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备课组每个成员的优势与特点,群策群力,开展相互听课、评课,也是教学评价的好方式。

刍议高中数学教师数学专业素养 篇4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

新课程改革为高中数学教学带来了良性发展的契机, 同时也对高中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 高中数学教师要以此作为教学研究的方向, 不断的进行学习, 来适应当代的基础教育改革。

一、教育改革的深化, 提高了对高中数学教师的数学专业素养的要求

高中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 教师的教学质量受到人们的重视, 而高中数学作为重要的科目, 更是得到更多的关注。要想提高高中阶段的教学质量, 就要对数学课程进行专业化教学, 而确立专业化教学的前提条件, 就是要有一批具有专业化数学素质的数学教师。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才能保证教学工作的专业化。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到本世纪初期, 国家教育部颁发了一个重要的引领性文件, 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 本《纲要》详细阐述了教师的专业化提高的途径, 还确定了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 教师所担负的职能。怎样培养一名较高专业素养的教师, 在新课程改革中发挥引领作用, 是现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不断追求的目标。

二、提高高中数学教师数学专业素养, 是实现高中数学新课改的前提条件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推行以来, 教学大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是为了满足社会对提高人们的数学素养的需求, 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例如, 《标准》中增加了视图和投影的知识, 引入了概率统计的概念, 并且要求对这一问题的数学理论和计算方法等都做了相应的要求;还有一些内容是数学教师在上大学时没有接触过的知识, 比如一些新内容, 像分形、编码和密码等。这些新内容的设置, 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实际生活, 这些应用型的新数学内容, 不仅对教师的知识储备提出了挑战, 还对他们的心理、价值观和情感等方面, 提出了考验。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 只有积极的学习和进修, 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学识, 才能更好的进行教学工作。

当然, 要解决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问题, 不能单靠教师自觉行为, 还是要有相应的教育机构, 组织教师进行专业化的培训, 以相关的新课程标准为培训目标, 对高中数学教师的专业水平的提高, 提供各种软硬件的支持。只有完成了对教师的专业培训, 才能保证新课改的顺利开展。

三、高中数学教师数学专业素养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

教师较高的专业素养是教学质量的保证, 教师的数学素养, 一定要比学生的数学素养高, 才能实现高质量的教学。

1. 构成数学专业素养的因素

数学专业素养有三个构成因素, 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在这个三个因素中, 都表明经过后天的培养, 可以形成数学专业素养。素养不同于我们平时所说的素质, 素质是人先天就具有的特质, 而素养是可以通过培训养成的。素质和素养的关系是, 素养可以看成素质的一部分, 素质的包含范围较宽泛, 但是人们平时在对教师的专业水平进行评价的时候, 通常用素养, 而不是素质。

2. 数学专业素养的含义, 指的是数学教师在进行高质量的数学教学是必须拥有的数学素养, 也就是必须具备相应的数学知识、能力和情意, 者三者要很好的统一在一起。数学专业素养可以理解为教师的数学业务素质, 在进行考察的时候, 往往通过其知识结构的多少, 和教学能力结构的大小, 以及心理素质来进行研究。高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有高低不同, 这三个方面就起到了决定作用。

3. 国内外的教育专家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做了充分的研究, 认为数学教师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要有较高水平。第一, 数学教师必须具备必要的数学知识, 能够认识到数学的本质, 并且拥有数学思想;了解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所授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自己的数学知识量一定要比学生的数学知识量多。第二, 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具备根据教材内容, 提出问题, 并能够解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即必须具备提出和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三, 在数学情意方面, 教师首先要热爱数学教学, 要不断的自主学习, 钻研数学教学问题。

四、提高高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措施

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 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高中数学教师要有危机意识, 对于自己的数学专业素养要不断的进行提高, 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 要有不断提高数学专业素养的意愿需求

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 要对如何进行高质量的数学教育有一个高度的认识。要想完成高质量的教学任务, 就要认识到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重要性, 要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做好一切准备。优秀的数学教师, 总是能把对数学的热爱之情, 带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 从情感上感染学生,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 提高对数学观念知识和数学结构知识的认识程度

高质量的数学教学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素养, 数学教师必须有高水平的教学观念知识, 才能在教学过程中, 取得好的教学成果。如果观念上缺乏对数学本质的认识,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 就会形成形式化的教学, 这种教学行为最不可取。对数学教学进行开拓性的研究的基础, 是数学教师对数学观念认识的多少决定的, 不断的拓展数学教师的数学观念, 才能保证他们在教学一线上, 按照教育课程改革的标准去进行教学工作。

3. 数学教师要主动的参加各种有利于提高专业素养进修机会

除了不断的自我提升以外, 高中数学教师要不断的寻求进修的机会, 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这样才能完成高质量的教学工作。现在的数学课堂已经应用了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 比如计算机教育技术已经在数学课堂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而有些教师的计算机水平还很低, 阻碍了教师在选择教学手段上的多元化。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有计划的、持续性的, 每一名高中数学教师为了完成高质量的教学任务, 就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数学专业素养, 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 主动的进行自我提高, 积极的参加各种教育教育活动, 不断的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反思, 这样才能是自己的数学专业素养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礼蓉.新课改下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初探[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5, (03) .

[2]王兰, 赵春强.谈数学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J].宁夏教育科研, 2005, (01) .

[3]张作仁.研究型学习课题组的管理和指导要略[J].教学与管理, 2005, (03) .

[4]徐文萍.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5, (02) .

高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 篇5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建立“一身多面”的新教师观。新课改倡导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这种教育是发展个性,构建独立人格、倡导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是着眼于学生学会发展、学会创造的教育。因此,教师不仅在观念上要不断更新,而且教师的角色也要转变。教师应由单纯的教书匠和“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个性发展的辅导者和社会化进程的促进者”,以及把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作为研究对象的科研者。

1.从师生关系看,新课改所贯穿的人本精神要求教育作为一种生命活动、作为师生平等交往和对话的过程,这扰寿要教师从传授知识的核心角色中解脱出来,尽快充当起教学活动中的共在的双主体之一的角色(另一主体是学生),发挥出教师的主体胜作用,促进另一共在主体一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角色应转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是教科研者。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智慧,在遵循教育规律基础上大胆“标新立异”,敢于突破教材的限制,对教材不断拓展、补充与创新,认真研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深人探究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总结每一时期的教学经验。这一过程是教师由教书匠角色逐渐转化为教科研者角色的过程。

二、教师要改革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使认识教学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而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晴境、为学生更深人地、具体地进行数学思维活动提供动力和方向,让学生自始至终保持较强的学习迫切性,并产生积极思维的心理气氛。但在教学中还发现:有的教师为了实现短期效果,仍然是使课堂教学变成以教师为中心的以“教”为主,学生没有动脑思考及动手练习的时间,更谈不上探究、自学、讨论。长此以往,势必使学生养成眼高手低的习惯,变成一听就懂,只会模仿例题来做,当时的效果看来不错,但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再检查学生,却是连当时认为简单的都不会了,个别会做的却是用当初他自己想出来的方法才能做。这种现象说明:教师讲得再好,学生没有经历动脑思考探讨的过程、没有动手练习巩固,就不可能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因此,要求老师们一定要牢固地树立“学为主体”的思想,还思维于学生,还时间于学生,积极实施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的教学模式,课堂上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思考及动手练习的时间,要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全员参人、全程参人。坚决废除“注人式”、“一言堂”,“满堂灌”。

三、教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沟通、合作、共建的交往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主动建构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刺激。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将知识作为“绝对的客观真理”强加给学生,学生成为装知识的“容器”,基本上教师拉着学生走进教材、走进教参、走进标准答案,限制了学生的个隆发展。面对新课程,教师应改变旧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建构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在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时间与空间,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构建知识,训练技能,领会数学思想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课程功能,结构的改变,使学生发展的空间进一步拓宽,必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如高中数学新课程设置了“数学建模”、“数学探究”、“数学文化,’等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时机,帮助学生体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新教材具有可读性的特点,教师要指导学生预习,并形成习惯,使课堂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探究学习,同时也解决了课时不足的问题。教师应相信学生的潜力和能力,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消除学生过分依赖于老师讲授的被动学习状态,最终达到教与学活动和谐统一的发展。

四、教师要改进教学评价

改进教学评价的内容、方式、方法也是课程目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调整教师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成绩,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以及在课堂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习目标采取多种形式的评价,除了常规的测验、考试等笔试外,应把评价过程动态化,使之贯穿于课堂、日常、活动过程,可设立发现问题奖、发言奖、辩论奖;可进行研究学习成果汇报展览;可以让学生设计测验试卷,同学之间互测互评。要经常了解学生对自己授课情况的反馈意见,提倡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及时反馈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法,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成绩。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备课组每个成员的优势与特点,群策群力,开展相互听课、评课,也是教学评价的好方式。

浅谈高中数学教师的素质要求 篇6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方法;优秀教师

一、目前高中数学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自身基础知识不扎实

该情况主要体现在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轻视基本知识、技能和基本方法训练的现象,尤其是部分基础较好,但有点好高骛远的学生,这类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不注意认真审题,觉得自己一看就会,而到考试中不是丢三落四就是演算出错,甚至是步骤不完整,从而造成了不应当有的丢分。

2.学生学习方法不科学

部分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因此听不进所有的重点和要点,而课后又不能及时地复习和总结,仅仅将知识停留在完成作业上,甚至出现部分学生抄作业、晚上赶作业的情况。结果显而易见——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不可能有好的学习成绩。

3.学生学习深度、广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在某些知识的深度、广度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程度上的提高。高中数学在很多地方难度加大了,从而要求分析能力也要相应提高。

二、优秀教师应该如何做

1.教学方法要标新

吕叔湘先生说:“如果一种教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科教法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教师要采用讨论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用疑问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经常诱导和启发学生创新。教师还要依据课堂上的情况,把握时机进行教学创新,可以开展小组学习、团队学习,集思广益,对学生适时引导、点拨,让学生在讨论学习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2.严格与爱心并存

教师是不是对学生“一团和气”才能管理好学生呢?其实不然,如果老师没有与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就可能会造成学生对老师的要求不执行或执行不力,从而无法形成良好的班风。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是由老师的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在内容上主要表现为老师能够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充分信任学生、严格地要求学生等。

3.充分激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整个班级的学生不可能每个人都是优秀的,但如果教师能够将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都充分调动起来,那么这个班集体就应该是最优秀的,也是最有生机和活力的。老师的工作要达到这种境界,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对学生应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和公正全面的认识,并能够正确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别,承认他们之间的“差异性”,这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二是要树立“学生是真正的主人”的教育理念,使学生成为管理的主体。

4.新课改下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模式是:“给出某一情景下的具体问题—抽象、概括符号化—观察、归纳得到结果—分析、解释结果并解决某一具体问题”。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体现新课改较优秀的教学方法,注重思维过程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思想,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因为数学学习的目标是知识的获得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5.对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做如下反思:(1)本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点?运用了哪些数学方法?自己在以上方面还存有哪些不足?(2)本题运用的解题方法是否严谨、简捷?(3)通过此题,能否归纳出此类题型的做题规律?从中还可以得到哪些启示?解题反思的意义远远超过题目本身,反思能力的培养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简捷性和灵活性,使學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知识和经验,从而利于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总之,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一定要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改变旧的理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用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从教学方法标新、严格与爱心并存、充分激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和对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五个方面去教育和培养出现代的具有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谢志斌.浅析高中数学的教学现状与对策.现代阅读,2011(3).

[2]王道宇.数学课堂教学应把握好合理性原则.中学数学教学,2005(2).

(作者单位 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高级中学)

高中数学教师 篇7

学生步入高中后, 思维更加成熟, 其学习目标更明确, 学习更具主动性. 因此, 课堂教学的重点是要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发挥新课标的指导作用,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开展探究式教学, 把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巧妙结合, 圆满地完成所定的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能力. 下面我从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等方面谈谈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

一、以新课标为中心, 明确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 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 每一节课教学目标都以往有区别.因此, 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对知识进行详尽的梳理, 紧扣新课标, 然后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教具. 要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养成求实、批判、说理、质疑等理性思维的习惯. 并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这一点在传统数学教育中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课程实施中应把情感、态度的培养作为一个基本理念融入到课程目标、内容与要求、说明与建议等中. 因此, 在课堂的教学中, 要通过师生互动, 开展探究式的教学, 在知识、能力、创造力、思想价值观方面沿着既定的目标和方向发展. 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从而改变学生的整体数学素质.

二、改善教学方式, 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1.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的热情

按照高中数学新课标理念, 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平等交往和共同发展的过程, 也是一种思维的形成过程. 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 注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差异, 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 形成一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 通过数学学习和用数学解决课本、生活中的问题, 以此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一种积极探索的态度, 促使学生勤奋好学、勇于克服困难和不断进取.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有教师的讲授和指导, 也要有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 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 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2. 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 学习形式化的表达是一项基本要求, 但不能只局限于形式化的表达, 应注意揭示数学的本质. 例如, 有些概念 ( 如函数) 的教学是从已有知识和实例出发, 再抽象为严格化的定义; 有些内容 ( 如统计) 的教学是通过案例来学习它的思想和方法, 理解其意义和作用; 又如, 对导数概念的理解, 是通过实例, 让学生经历从平均变化率过渡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 进而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以及瞬时变化率就是导数, 体会导数的思想及其内涵.

三、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

“数学语言”是一种由数学术语、数学符号和经过改造的自然语言组成的科学语言, 它本质上是一种数学思维能力, 它不仅是数学思维的载体, 又是数学思维的具体体现;既是表达的工具, 又是交流的载体. 数学语言的发展与数学思维的发展两者是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的关系. 要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即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实践中, 我们应以新课标为指导, 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1. 在概念、定理教学中把握数学语言的严谨性

在数学符号教学中揭示数学符号语言含义的深刻性.数学课本中每个数学符号都有深刻的含义, 只有深刻揭示其含义, 才能正确使用数学符号来解题.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力求做到用词准确, 叙述精炼, 前后连贯, 逻辑性强, 避免用日常用语代替数学专门术语, 也不要为了说话方便而以简略的形式代替完整的语句.

2. 在图形教学中培养学生图形语言的能力

如: 在立体几何教学中, 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识别图形, 包括几何体的形状、大小; 几何体间的位置关系; 几何体中各元素在平面上、空间中的相互位置关系以及相对于特定位置的排列顺序. 其次要通过对图形的分割、补形、折叠、展开等直观处理来辅助解题, 培养学生一定的图形处理能力.

3. 提高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

具体方法一是在课后书面作业中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在书面表达上, 主要应做到思维清晰、书写规范、叙述简洁. 例如在数形转化和设参换元问题上, 严格要求学生在关键的转化步骤、图形的绘制、变量的限制范围等方面, 做到严谨规范. 二是在应用问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字语言与数学语言互译能力, 要通过分析现实中的数学现象, 对常见的数学现象进行数学语言描述, 从而将实际应用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

四、教师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俗话说: “学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其实, “教”也是如此. 教师的数学素养, 同样是不增则减. 在职教师要与时俱进, 更新知识、观念和技能, 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否则就会导致在数学课上数学味不浓, 师生们品尝不到数学味道的精美, 更不用说带领学生到现代数学的原野上去领略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意境, 去汲取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丰富源泉了. 在平常的教学中, 数学的系统性与科学性常常得不到保障, 甚至被人为地割裂; 知识单元之间的连贯性有时被破坏与隔离. 在课堂上, 讲授内容贫乏又没有什么有趣的应用, 不善于引导学生从联系变化多端的外部世界去考察数学对象, 不善于引导学生把具体情况数学化. 造成这种数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严重缺陷, 不能说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实践仅仅理解为大量习题的训练无关. 目前教师的数学素养欠缺, 到底欠缺在哪里? 我认为, 主要还是欠缺在数学本身, 即数学的现代修养上. 如前所述, 数学素养, 是指在个人的先天生理素质的基础上, 受后天教育与环境的影响, 通过个体自身的学习、认识和实践活动等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观念的一种综合修养. 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研究成果, 至今仍没有人超过他, 用国外数学家和同行的话来说, “他是移动了群山才达到这一研究水平的”. 这个群山就是现代数学的众多基础知识和思想观念. 当然, 对绝大多数中学数学教师来说, 不可能也不必要具有专职数学家那样的数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但是从《课标》中所列出的那些数学内容与模块看来, 尤其是要开设的那些选修课, 有许多都涉及了近现代的数学分支, 如果教师本身不具备这些必要的功底, 如何能适应新的教学任务? 数学的知识、能力和品质, 知识是基础, 没有知识, 能力何在? 更何谈创新与发明? 因此, 作为教师, 不是要去研究如何应付高考, 而是要去研究如何教好与学好数学. 对这些问题, 若教师本身的数学素养不高, 在思想上没有个底, 要在平时引导学生获得较高的数学素养是困难的, 而要把些素养转化为学生在考场上的能力更是不可能的.

综上所述, 在新的课标下, 要上好高中数学课, 首先要深刻领会新课标的指导意义, 其次要把握课堂教学互动作用,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并结合教师新的教学方式, 从而更好地发挥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 另外教师本身应该学习现代数学知识, 掌握数学教学手段, 做既能胜任新课程的教学, 又能从事数学与数学教育科研的现代教师.

参考文献

[1]王磊.高中新课程必修课教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2]安淑华.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老师读本[M].武汉: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中国数学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 2004, 13 (4) :10-12.

[3]黄秦安.数学教师的数学观和数学教育观[J].数学教育学报, 2004, 13 (4) :24-27.

[4]张顺燕.关于数学教学的若干认识[J].数学教育学报, 2004, 13 (1) :3-5.

[5]杨世明, 周春荔, 徐沥泉, 等.MM教育方式:理论与实践[M].香港:香港新闻出版社, 2002.

[6]杨之.MM教育方式实验研究的评价与展望[J].数学教育学报, 1998, 7 (3) :6-11.

[7]徐沥泉, 郁建辉, 周家禧.MM实验回顾与小结[J].数学教育学报, 1998, 7 (2) :1-5.

高中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探究 篇8

一、高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

从一定意义上说, 教师专业化和教师发展是相同的两个概念, 都是指教师专业性的过程, 而教师专业化注重的是从社会角度来对教师的专业技能进行定义, 而教师专业发展则是从教育角度来对教师的专业化提高。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 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首先, 教师应该有的知识结构。其中包括教师对学科体系的发展和理论的认知能力, 对专业知识的过程理解, 能够理解专业本身的一般和特殊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换言之, 教师要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教育形态的知识和技能, 即能从事教育教学活动;要能清楚地确定核心概念及其在学科发展的重要作用;要清楚地认识到概念和理念所蕴涵的学科思想与科学价值, 及其对育人的作用。也就是说, 作为一个具有专业性的教师, 不仅要在能清楚地认知、理解、掌握本学科的知识, 同时, 还要能将本学科的知识转化为一种教育技能, 让学生在自己的引导下能认知该学科的发展, 进而更好地进行学习。

其次, 教师应具有的能力。具体应包含教师的从教能力和育人能力。一是教师要会教学设计。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 要教书, 就需根据学生特点、新课改要求而设计出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的教学设计, 通过教学实践而引导学生在该学科领域有所发展。二是会上课。最重要的就是要清楚上课该讲什么, 更重要的是要特别清楚不该讲什么。的确, 教学是一门艺术, 在课堂教学中, 什么是应该引导学生的, 什么是不能让学生知道的, 这不仅表现出一个教师的教书能力, 更能体现一个教师的育人能力。三是要会研究。教育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发展的, 外部环境和需要的变化促使教师必须对教学进行研究和改革, 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在新课改下, 改了什么?哪些是真的该改的?哪些是不应该改的?哪些是该改但不知道怎么改的?哪些是新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哪些是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等等。都是值得研究和深思的。

最后, 教师应有的素质。其中应包含超越时代的基本素质和适应时代变化的时代性素质。而在此基础上, 教师的爱心也是教师专业素质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因为教师的工作是教书和育人, 所谓“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只有教师做得好才能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 也只有教师有一颗爱心, 才能感动学生, 让学生“尊其师, 信其道”。当然, 责任心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容。身为教师, 从事教育教学活动, 就得对学生负责, 对家长负责, 对学校负责, 对社会负责, 也只有教师有了责任心, 教育教学活动才能得以健康、顺利地发展。

二、高中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向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社会发展需要而发展的, 在我国,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 教师专业化发展必须与新课改相适应。同时, 教师要在新形势下转变角色, 从而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首先, 新课改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要求。一是教师理论化水平和新课改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结合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 新课程中明确指出:“教师应首先转变观念, 充分认识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 以及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 而且也是课程的研究、建设和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 教师应积极地探索和研究, 提高自身的数学专业素质和教育科学素质。”但这些理念和要求和教师的实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更多的还是做“课程的实施者”, 而没有过渡到“课程的研究者”的角色, 哪怕有了这样的意识, 受教师知识、年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研究能力也显得不足。从课堂的实施来看, 新课改要求教师从传统讲授的教学模式逐渐过程到以引导为主, 探究式的教学模式, 但在应试教育的体制影响下, 一方面教师思想的转变需要时间, 另一方面如果教师开始实践新课改要求, 势必在初期受到很多阻力, 万一教学效率不好, 那么, 教师的晋级晋升势必受到影响, 这个责任谁来承担?而这也是教师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二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教师普遍存在重教学轻引导、重分析轻整合、重操作轻反思、重控制轻激发、重演绎轻随机、重表演轻互动等不适应的现象。以“重教学轻引导”为例,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更多的教师认为, 高中数学具有较高的抽象性, 引导学生占用时间长, 倒不如直接进行讲授, 然后以题海战来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

其次, 教师角色的转化。在新形势下, 数学教师的角色已经不能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了, 而是要成为诊断者、学习指导者、思想与心理的辅导者、教育研究者、管理者、评价者与激励者、教育共同体的协调员等多重角色。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 教师不再是单纯地教给学生数学知识, 而是要成为学生的朋友、课堂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教学中, 不仅要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习惯, 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学习问题, 更要能帮助学生从学习中去感悟和体验人生。

三、高中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应该说, 没有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就没有教育的发展。在数学学科体系中,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更直接影响着数学教育的发展。作为21世纪的数学教师, 要努力改变自己去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才能更好地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发挥更好的作用。在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 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首先, 应以新课改理念来充实自己。新课改涉及课程结构、教材改革和课程资源开发、学生自主学习制度、选课管理制度等多方面的内容, 在这些内容背后, 是对传统教育的继承和改革, 在这场改革中, 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先“洗脑”, 从传统的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教育体制中解脱出来, 以“实践-反思取向”为基本手段, 不断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 不断学习新课改理念, 让教学实践能适应教育发展需要。

其次, 要做一个学习者。在新课改中, 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模式都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学习。学习不仅仅是从教学技能上进行, 还要注重从学科本位上进行, 在对学科本位进行学习和分析的基础上, 找准学科教学特点, 从学生实际出发来进行教学设计, 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最后, 数学教师要学会做一个研究性的教师, 要学会不断超越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数学教师要立足于教材、学生, 从教材中吸取营养, 从学生中寻找方法, 从教学过程中寻找问题, 不断反思, 在教学中研究, 将研究用于指导教学实践, 不断实践, 不断反思, 不断提高。同时, 要在实践中去超越自己, 将教育当做一种事业来对待, 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发展。

高中数学教师 篇9

一般而言, 教师信念是指教师在教学情境与教学历程中, 对教学工作、教师角色、课程、学生、学习等相关因素所持有信以为真的观点和看法.[1]它主要以教师的思想与言行为表现形式, 这势必造成了教师对具体教学内容的难易度的把握, 教学方法多样性的渗透, 以及教学目标重难点的落实.

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以来, 新的教学理念对传统的教师信念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两者存在着很大的落差.在这新旧理念交替之际, 广大教育工作者内心充满着迷惘, 新旧信念的抉择对我们的课堂教学造成很大的冲击, 难免对具体的课堂教学造成偏差, 甚至迷失方向.为此, 本文结合本人实际的教学个案进行精细分析与教学反思, 以期待在新课程实施后, 数学课堂教学能起到理想成效.

教师的信念是隐藏教师内心世界的一种心理活动.为了更好地阐述“教师信念”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我选取了“正弦定理”这一节的教学设计.正弦定理是高中数学必修5的教学内容之一, 既是初中“解直角三角形”内容的直接延伸, 也是三角函数一般知识和平面向量知识在三角形中的具体运用, 是解可转化为三角形计算问题的其它数学问题及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次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入并证明正弦定理, 希望通过本课题探索情境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

1 教学设计

1) 创设一个现实问题情境作为提出问题的背景;

2) 启发、引导学生提出自己关心的现实问题, 逐步将现实问题转化、抽象成过渡性数学问题, 解决过渡性问题时需要使用正弦定理, 借此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揭示解斜三角形的必要性, 并使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索解决问题的动机.然后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数学实质, 将过渡性问题引伸成一般的数学问题: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和一边的对角, 求另一边的对角及第三边.解决这两个问题需要先回答目标问题:在三角形中, 两边与它们的对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 教学过程

2.1 设置情境

利用投影展示:一条河的两岸平行, 河宽d=1 km, 因上游突发洪水, 在洪峰到来之前, 急需将码头A处囤积的重要物资及人员用船转运到正对岸的码头B处或其下游1 km的码头C处.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v1|=5 km/h, 水流速度|v2|=3 km/h.

2.2 提出问题

师:为了确定转运方案, 请同学们设身处地地考虑一下有关的问题, 将各自的问题经小组 (前后4人为一小组) 汇总整理后交给我.

待各小组将题纸交给老师后, 老师筛选几张有代表性的题纸通过投影向全班展示, 经大家归纳整理后得到如下的5个问题:①船应开往B处还是C处?②船从A开到B, C分别需要多少时间?③船从AB, C的距离分别是多少?④船从AB, C时的速度大小分别是多少?⑤船应向什么方向开, 才能保证沿直线到达B, C?

师:讨论一下, 应该怎样解决上述问题?

大家经过讨论达成如下共识:要回答问题①, 需要解决问题②, 要解决问题②, 需要先解决问题③和④, 问题③用直角三角形知识可解, 所以重点是解决问题④, 问题④与问题⑤是两个相关问题, 因此, 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解决问题④和⑤.

师:请同学们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 先在练习本上做出与问题对应的示意图, 明确已知什么, 要求什么, 怎样求解.

生:船从A开往B的情况如图2 (图略) ,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 可求得船在河水中的速度大小|v|及v1与v2的夹角θ.

生:船从A开往C的情况如图3 (图略) , |AD|=|v1|=5, |DE|=|AF|=|v2|=3, 易求得∠AED=∠EAF=45°, 还需求θv.我不知道怎样解这两个问题, 因为以前从未解过类似的问题.

师:大家想一下, 这两个问题的数学实质是什么?

部分学生:在三角形中,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 求另一边的对角和第三边.

师:请大家讨论一下, 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

生:在已知条件下, 若能知道三角形中两条边与其对角这4个元素之间的数量关系, 则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求出另一边的对角.

生:如果另一边的对角已经求出, 那么第三个角也能够求出.只要能知道三角形中两条边与其对角这4个元素的数量关系, 则第三边也可求出.

生:在已知条件下, 如果能知道三角形中三条边和一个角这4个元素之间的数量关系, 也能求出第三边和另一边的对角.

师:同学们的设想很好, 只要能知道三角形中两边与它们的对角间的数量关系, 或者三条边与一个角间的数量关系, 则两个问题都能够顺利解决.下面我们先来解答问题:三角形中, 任意两边与其对角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2.3 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 我们以前遇到这种一般问题时, 是怎样处理的?

众学生:先从特殊事例入手, 寻求答案或发现解法.直角三角形是三角形的特例, 可以先在直角三角形中试探一下.

师:请各小组研究在Rt△ABC中, 任意两边及其对角这4个元素间有什么关系?

全班学生哑雀无声.

通过以上教学, 我采取了新的教师信念来指导我的教学行为:①数学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②讨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形式;③教师可启发学生, 但不能直接告诉答案与解题步骤.在这种信念的驱驶下, 我理所当然地重视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讨论、发表各自见解, 同时给予一定程度的提示, 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但是, 在最后节骨眼上, 学生居然得不出正弦定理的比例关系, 此时, 上课时间已过去将近35分钟了.我已不能容忍学生的反应.正在思考着一种替代的教学行为, 以走出困境.这时, 传统的教师信念已经呈现:①数学是符号、等式与运算的汇集;②学生通过聆听教师讲解获得知识;③教师应该清楚明了地向学生讲解解题思路、方法和步骤.在这种信念的驱驶下, 我作出了第二个决定, 把得出结论的过程完整地向学生讲了一遍.

3 几点反思

对本节课的教学行为我作了几点反思:

1) 新的教师信念与新课程的实施存在两难性.新课程的实施, 涌现了大量的教育理念.从某种程度上而言, 绝大多数的教师是赞同这些新理念.但新课程中有部分教育理念过于理想化与抽象化, 具体实践起来存在很大的困难, 而教师原有传统的教学信念经过长期的实践应用已形成思维定势, 一时很难转变.再者, 在如此强大的现实面前, 让教育第一线教师, 拿着所谓的新的理念去走秀课堂, 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而在一节课上, 不惜花更多的时间去情境设计与课前引究, 就为的是课前的几分钟精彩.再如果让学生合作学习, 自学探究去归纳总结某些知识与结论.可一节课45分钟能经得起如此消磨吗?所以, 此时教师内心又会重新燃起旧的信念, 左右着具体的教学.如此形势背景下不得不让教师处于两难的处境.

2) 新的教师信念与教学行为存在相互影响性.教师信念是教师教学行为背后的大力支撑, 教师信念又影响着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行为.当一个教师备完课, 此时也就意味着这节课将如何上.教师就会对教学方式进行选择与取舍, 就会发生不同的教学行为.反过来, 教师的教学行为又会反作用于教师信念, 因为, 新的教学情境势必对教学行为作出显性与隐性的评估, 教师就会反思与总结, 这就给下一节课的教学行为起到新的升级与完善.所以, 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之间存在着这种相互影响关系.我期待着新课程的实施者与推广者, 不要再一味“居庙堂之高远”, 也能察觉到教学是教师信念与教学实践相互作用的过程.

3) 新的教师信念与时代发展存在不可阻挡性.为何实施新课程?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需要创新的理念, 而创新理念就必须有着大批拥有创新理念的人才, 这些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 而是需要长期教育的过程.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所提出的分组教学、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新的教师信念都是顺应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要求的.但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 新旧思想交替过程是一个长期抗争的过程.所以, 在短时期内一下子让新的教师信念完全取代旧的教师信念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加快其取代的步伐, 期待新课程实施者制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长期与短期的明确量化评价体系, 切莫让旧的理念再拖住历史发展的车轮, 别让“成绩第一”阻滞了新的教师信念.

参考文献

[1]吕国光.教师信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 2004.

[2]俞国良, 辛自强.教师信念及其对教师培养的意义[J].教育研究, 2000, (5) .

高中数学教师 篇10

带着这样的困惑, 我从4所不同的学校选择了4名数学教师进行个案研究, 分别称为教师A、B、C和D。

一、4位老师的基本情况

教师A具有17年教龄, 国家级骨干教师, 负责两个班级的数学教学任务, 并兼一个班的班主任, 多次在省市数学教学研究会上作研讨课;教师B具有8年教龄, 市级骨干教师, 数学备课组长, 负责两个班级的数学教学任务, 并兼一个班的班主任, 在2007年玉溪市青年教师五项技能比赛中获一等奖;教师C具有12年教龄, 市级骨干教师, 年级组长;教师D具有5年教龄, 负责两个班级的数学教学任务, 并兼一个班的班主任。4位老师都从2006年就开始新课程研究。

二、研究工具与数据收集

我分别对4位教师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跟踪观察和访谈。本研究使用的工具主要有课前和课后访谈提纲、课堂观察表、数学任务编码表、录像带分析技术。其中课堂观察表和数学任务编码表, 是由教育部基教处开发的, 具有较好的区分度、信度和效度。

三、研究结论

影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改变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班主任工作相当繁重

在4位教师中, 有3位是班主任, 班主任始终有做不完的工作, 除了上课, 还要处理班里的事情, 处理学校指派的事务性工作, 这项工作占用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如果要好好备课, 就得挑灯夜战, 怎能不神经衰弱?

2. 学生能力水平

教师A所在学校采取分层教学, 他所负责的2个教学班中, 一个是Ⅰ层, 另一个是Ⅱ层。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 不得不在高二就结束课程。为此高一数学课就上得太快, Ⅰ层班能勉强接受, Ⅱ层班就如同坐飞机, 我们老师感到好困惑!教师B认为:善于学习的学生日子还好过些;不善于学习的学生真的如同做苦役。

当谈到师生互动否会给教学带来帮助时, 教师A说:如果师生能认真对待的话, 是有用的。但学生不深想, 不认真, 不集中精力, 学生认为所谓互动, 就是相互说话, 我们很难控制。此时我们又想到:学生不深想, 不认真的原因是什么?教师争先恐后地回答:这不是我能解决的, 是初中, 甚至是小学带上来的, 不少学生没有好的学习习惯。

3. 各级各类的评价制度

在访谈过程中, 4位教师都多次提到, 各级各类考试制约了他们的课堂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师C谈到:放手让学生做可能对学生理解新知识有好处, 但 (知识) 掌握不到位, 考试怎么办?因此, 教师抱着多讲比少讲强的心态处理教材和把握教学要求。教师B说:学生特别喜欢使用计算器, 计算能力明显不如以前的学生。

4位教师都谈到教师的考评对教学的影响。如今对教师的各种考评都与学生的成绩挂钩, 部分领导、家长就看你的分数:“管你怎么教, 只要考出高分, 就是好老师”。分数高可以一好遮百丑, 所以老师们就得抓分数。

4. 大班化

在谈到课堂教学中的小组活动时, 4位教师都谈到了现在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多, 不宜组织小组活动。教师A说:学生太多, 新教材中有许多活动, 不敢放手让学生做, 一旦让他们做很难控制局面, 教室里乱糟糟的;教师B认为:学生水平差别较大, 大部分内容让学生进行讨论是很难达到目的的;教师C说:如果老师讲学生都听不懂, 让学生自己探究就更悬了;教师D谈到:学生活动不好把握, 会影响教学进度, 还是老师讲更容易把握教学节奏。

5. 以往的教学经验

实施新课程的过程相比过去的教学是一个“扬弃”的过程, 而不同的教学内容, 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对于教材中新增的教学内容, 教师多半会按照教材设计的过程展开;而对一些传统的教学内容, 因担心学生探究达不到预期的结果, 影响教学进度, 教师多半又会回到传统的讲授方法。

浅谈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艺术 篇11

一、合理解读多媒体课件教学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每一位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手段。我们在实现教学现代化的同时,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助于学生的探究学习。这样才能让多媒体课件成为课堂教学的一把利剑,发挥积极的作用。我结合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实践经验,对多媒体教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和反思,思考了多媒体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得与失。

1.教学按部就班,学生思维受限。一是由于每个课件的程序都是预先设计好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就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但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随机性很大,师生们在分析、探讨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因此,课堂上得出的结论,有时不能和课件设计的结论完全吻合,甚至会有全新的见解。可是,有的教师为了把讨论引导到自己设计的答案上来,往往会过多地限制学生的思维,答案的单一性使原本丰富活泼的课堂变得简单划一。二是教师教学行为是重要的隐性课堂教学内容,学生从教师的形体语言中,包括板书、目光交流、教学仪态等,学习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了解教师的教学态度、做人的风格和做学问的钻研精神,从而受到思想情感、人格和治学风格的影响。在多媒体教学方式下,由于教师教学行为明显减少,没有情感的大屏幕成为教学的主角,自然地减少了教师言传身教的教学效果,师生之间缺少情感交流,不利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熏陶。

2.多媒体技术使用不当,课件设计质量不高。有些问题不是多媒体技术本身的问题,而是使用不当的问题。有的课件设计缺乏科学性与艺术性,如字体过小、数量过多、色彩花哨、屏幕背景颜色与文字颜色、图形颜色不协调,人为地导致屏幕的可读性降低。以及课件内容重点、难点不突出,缺乏条理性,华而不实,一味追求动画及声音效果等等。这些都会淡化上课的内容,造成本末倒置、喧宾夺主,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3.多媒体课件体现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传统的课堂教学无非是教师讲授,写板书,学生对抽象的知识要靠自己的抽象理解来感知。而中学生在抽象思维上有难度,偏向于感性思维,这就造成了认知困难。而多媒体课件把书本抽象的知识变成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对知识的形成过程一目了然,增强了感性认知,弱化了学习的困难,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多媒体课件外在的表现形式,生动、直观、形象,极大刺激了学生的感官神经,吸引了注意力,化抽象为具体,学生可以立体地探究学习,增加了学习兴趣。

二、把问题解决的主动权教给学生

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主体通过学习新的内容并和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相互作用,以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却忽略了这一点。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老师讲得太多,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笔者用心观察过不同教师的授课方式,并进行了认真的比较,发现很多教师在讲授语文课时基本不给学生以思考问题的空间,不是自己一言到底,就是问一些质量不高,不需要回答的无效问题,再有就是自己问自己答,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存在。这时的学生就是一群旁观者,教师所讲授的知识似乎都与学生无关,即使是学生想尽力记住教师所讲的东西也显得太过吃力,常常弄得学生云里雾里,满头雾水,跟不上,最后以至演化成冷眼旁观。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探究质疑,发现问题,促动学生质疑。教师也可多做倾听者,当学生有质疑时,我们教师只认真倾听,轻轻地表示认可其问题,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做到不说或少说。其实教师本身就是问题的引导者,学生才是质疑解疑的主角。不过,我们也要避免学生为提问而提问的现象,教师要教育学生实事求是,有疑而问,先问自己,后问别人;先问教科书、参考书,后问同学、教师,使学生尝试自己解决认为不能解决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探究问题能力的提高。

三、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

中学生正处于心理成长阶段,他们叛逆心强,自我意识强烈,自尊心强。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考虑到这点。不能因为严加管束式的教育伤害了学生的自尊,这样反而适得其反,更加让学生对教师、对学习有抵触心理。尤其是面对学困生和问题生,教师在言辞上不能给予否定,如“太不上进了”“你真笨,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讽刺和蔑视学生也是不可取的。智慧型的教师应本着“教育”二字,给学生以机会,充分尊重学生。老师平时要多与他们交流,认真倾听他们的诉说,鼓励他们从“问题”中走出来,把主要精力转化到学习上。作为教师,我们要多与学生交流、谈心,及时了解他们的情况,帮助他们疏理各种难题,使学生的心理压力得到及时释放,使学生健康成长。

高中数学教师 篇12

一、备课标

课程标准简称课标, 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它具有法定的性质, 是教育管理、教材编写、教师教学、考试评估的直接依据。通过学习课程标准, 才能深刻理解新的教育理念; 比如:1、教师的真正本领不仅仅在于讲授知识, 更重要的还在于能唤起孩子的求知欲望,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到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中来; 总而言之, 教师要力争成为迅速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的“打火机”, 而不是“灭火器”; 2、教师的最大快乐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所需要的、使学生感到亲切的, 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教师; 3、“如果教师把学生看作天使, 那么他便生活在天堂里; 如果教师把学生看作魔鬼, 那么他便生活在地狱中”。因此, 只有透彻地领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 才能明白作为教师的个体努力的方向, 做到有的放矢。

二、备教材

高中数学是以高中数学教材为载体来展现自己的; 因此, 要想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 必须通过备教材才能达到。备教材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 一) 通读教材。教材是教学的依据, 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材深度和广度的研究。通读教材一般分为“粗读”、“细读”、“精读”三个过程; 对教材的钻研, 在整个备课过程中至少要进行三次; 第一次是正式授课前对整个教材的通读。第二次是对单元教材的通读, 相比第一次而言要细一些。第三次是精读一节的教材, 相比第一次、第二次钻研地应更加深入。

( 二) 阅读参考书。教学参考书对整个高中数学教材进行了分析, 概括了每章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及教学时间的分配, 是对高中数学教材的补充和说明, 为教师备教材提供了重要依据; 教师要仔细阅读和认真钻研, 要善于从参考书中吸取好的教学经验, 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 三) 研究习题。数学习题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 也是学习数学过程中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因此, 教师要特别重视研究习题。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 选择习题要由浅入深, 逐步提高要求, 习题的数量和难易要适当, 以免造成学生负担过重。为了提高自己选择习题的能力, 教师在备教材时必须认真地将教材中的习题亲自动手演算一遍。演算时不能只停留在“会解”的水平上, 要认真研究每一道习题的背景和最优解法。教师还要善于改编一些题, 作为变式补充题, 提高学生的灵活解题能力。总之, 认真研究习题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它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备学生

备学生就是做学情分析, 教师在上课前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全面而又深入的了解和掌握。诸如学习基础如何、学习兴趣如何、学习方法怎样、学习习惯怎样、学习有何特点等等, 都要进行分析。备学生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方法, 比如档案查阅、举行测验、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个别谈话等等。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对象, 而教学效果的优劣最终要落实到学生的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上。很多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体会到: 教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师生关系, 教师的挫败感和失落感也多来自于不能有效地引领课堂, 来自于自己的劳动并没有得到学生的回应和认可; 所以, 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要始终把学生放在心上, 备学生是搞好师生关系及搞好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

有句谚语说: “对于母鸡来说, 谷粒远比钻石更受欢迎”。引申到教育上, 就是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给学生他们所需要的, 而不仅仅是教师认为好的。在新课改理念下,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教师备课要充分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教学要适应学生的状况。课堂讲什么, 应该在充分“备学生”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调整。否则, 教师把知识传授得再完整、再科学, 没有学生听或没有学生听得懂, 教学效果也等于零。所以, 要使教学取得好的效果, 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去备课; 教师在上课前要采取多种方式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情况, 教学的起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才有了依据; 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的教学才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才会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四、备教法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就算教师课前备好了教材, 如果教学方法不恰当, 也是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的。为此, 必须认真研究教学方法, 慎重地选择适合本节内容和教学对象的教学方法, 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内容决定方法, 方法为内容服务; 要考虑教学目的、学生年龄特征、学科特点等因素。比如: 如何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如何创造吸引学生的情境、如何激发学生的疑惑、如何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如何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如何调动学习积极性, 如何利用直观教具等等。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 要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出发。

总之,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基础,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每一位在职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到备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掌握备课的基本程序, 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教学”、“备课”摘自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

[2]陆书环.数学教育学概论[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1997.6.

[3]吴永军.备课新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6.

上一篇:持久性有机物下一篇:展翅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