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命题(精选12篇)
高中数学命题 篇1
数学命题即与数学对象相关的命题,是数学知识中表达判断的句子,有真假命题之分.在高中数学命题课中,命题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主要有数学公式、数学定理、数学法则、数学公理等.在高中数学命题课教学中,其教学策略则是教师基于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结合教学情境与学生特点,有意识地计划与调控教学活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优化.
一、发现探究与接受学习有机结合
在数学命题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两种:命题接受式与命题发现式学习.其中,发现式学习即学生通过独立的学习与思考而获取数学知识.在学习中,学生以具体数学实例为出发点,在实验与操作、分析与推理,然后发现数学一般结论.通常分为四个环节,探索与发现,提出猜想,验证,最后获得结论.而接受式学习即教师通过定论形式向学生呈现学习内容,然后由学生把这些学习内容进行内化.其环节如下:命题分析,活用旧知识,命题证明,理解与应用.
上述两种学习形式都有其利弊,发现式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但是耗时且不容易控制,而接受式学习能够节约课时,但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命题教学中,教师应将“发现—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有机结合.教学中,若命题的学习不易实现发现与探究,教师则可部分采用接受式学习.同样,在数学命题的接受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选取一部分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探究操作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知识.这样,通过两种学习方式的取长补短,从而提高数学命题课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设置适宜的数学命题教学情境
命题情境化策略即教师在命题教学中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动机,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并启发学生通过已有知识与生活经验来学习新的数学命题.在教学中,常见的数学情境教学有以下几种形式.
1. 设置数学实践教学情境
这种教学情境主要是通过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来设置一定的数学问题情境.在数学教材中,有不少比较抽象的命题通常源于生活实际,与人们的生活与生产紧密相联.通过联系实际设置问题有利于贴近学生生活,将抽象知识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知识.如“球或球冠的表面积”的教学,教师可如此设置问题情境:同学们,你们学过王涣之的诗词“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高楼”吧,那你们猜想一下,应该登上多高才可欣赏千里以外的美丽景色呢?同时又可看见多大的面积?问题一提出,学生在强烈好奇心驱使下纷纷进入猜想中.这样,不但让学生感受到了诗人的夸张与浪漫,还让学生加深了相关命题的学习.
2. 设置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情境
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情境即通过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进行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但要激发新旧知识的矛盾,还要找出新旧知识的突破口与联系.这样,有利于奠定学生思维启发的基础,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矛盾中碰撞思维火花.例如,“球的表面积公式”的教学,教师引入教学情境:首先让我们通过天平来称出“球的表面积公式”,对于表面积公式竟可以称出,学生的注意力则可快速集中,学习热情也高涨.然后,教师取出一个薄厚相同且质地均匀的两个橡胶制品:一个半径与球的大圆相等的大圆圆垫与一个半圆球形,放到天平上称出它们的重量.教师得出结论:它们的重量之比就是其表面积比,你们知道其原因吗?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已学过的密度公式与圆柱体积公式,这时学生则会恍然大悟.
三、巧用信息技术来发现命题与探索规律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高中数学命题课教学中,教师同样可以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通过一些教学软件来精心制作有关的数学实验,动画演示,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数学探究、学习与归纳,让他们在参与中深刻领会数学命题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真正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例如,在“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有一命题:“斜率存在的两直线垂直那么斜率积为-1”,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几何画板工具来对演示实验进行精心设计与制作,让学生开展探究.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中所示:以鼠标将直线L进行拖动,拖动旋转中注意两直线始终保持垂直,屏幕中展示的值处在不断变化过程中,只始终不变.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命题验证的设计与操作环节中,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命题的感知经验.
总之,数学命题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师的教学策略直接影响着命题课的教学效果与效率.因此,教师应通过教学实践不断探索与创新有效的教学策略,设置适宜的情境化教学模式,巧用信息技术来发现命题与探索规律,让学生在操作与探究中加深对命题知识的理解.
摘要:数学命题即与数学对象相关的命题,是数学知识中表达判断的句子.在高中数学命题课教学中,其教学策略是:发现探究与接受学习有机结合;设置适宜的数学命题教学情境;巧用信息技术来发现命题与探索规律.
关键词:高中数学,命题课,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耿向红.新课程与评价改革[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宋宝和,房元霞,谷焕春.现代数学课程理论与实践[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高中数学命题 篇2
题目: “先行组织者”策略应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班级: 数三班
姓名: 张慧芳
指导教师: 田国萍 职称: 副教授
完成日期: 2014 年 05 月 27 日
“先行组织者”策略应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中文摘要
关键词:先行组织者策略,高中数学,数学命题教学
前言
1960年,奥苏贝尔在第一篇证明先行组织者促进意义学习效果的实验报告中,把“先行组织者”定义为“在正式学习之前,以适当的方式介绍的关于学习主题的前导性材料,这个前导性材料的抽象性,一般性,包容性都高于正式学习材料。”先行组织者是由“组织者”一词演化来的。奥苏贝尔认为,促进学习和防止干扰的最有效策略,是利用适当的相关的和包含性较广的,最清晰和最稳定引导性材料,这种引导性材料就是所谓的组织者。这些组织者是在介绍新的学习材料之前呈现的,所以被称为先行组织者。数学命题教学由于其教学内容特点,长期以来通常采用的是讲授式的教学,被动的学习和形式的成绩测试与评估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式学习常常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落实,进而流于形式。素质教育不能真正的落实,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和培养。学生依靠老师灌溉,缺乏主动发现,自主学习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习惯。通过对先行组织者策略在高中数学命题教学中的应用的调查,我们对其结果进行研究与分析。先行组织者策略的理论概述
“先行组织者”模式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能够进一步的帮助在校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先行组织者”模式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目前现有的知识水平,而避免以往的机械记忆。“先行组织者”模式被广泛的应用于教育领域,已经成为了一种教学策略被各学科的教学实践验证了其有效性。截止到目前为止, “先行组织者”模式的内涵和价值已经得到了长远的发展,并且“先行组织者”模式也会被更加广泛的应用。1.1 先行组织者策略的概念认识 1.1.1 先行组织者文献研究综述
“先行组织者”原则最早可以追溯到奥苏伯尔在其极具影响的著作《教育心理学:一种认识观》一书中提到。该书中提出的“认知同化论”,经过了进一步的演变提出了更加有意义接受学习的三条原则:逐渐分化原则、整体协调原则和先行组织者原则。其中的先行组织者原则就算“先行组织者”模式的前身。《教育心理学:一种认识观》一书中提到了:只有将新的学习内容的全部关键点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相关知识点进行有机【1】的联系,才能发挥有意义学习的目的。
阶段一 呈现先行组织者 阐明本节课的目的,呈现作为先行组织
者的概念,确认正在阐明的属性,给出
例子,提供上下文,使学习者意识到相
关的知识与经验。
阶段二 呈现学习材料和材料 使知识的结构显而易见,使学习材料的逻
辑顺序外显化,保持注意,呈现材料,演讲,讨论,放电影,做实验和阅读有关
材料
阶段三 扩充和完善认知结构 使用整合协调的原则
促进积极的接受学习
提示新旧概念(或新,旧知识)的关联。1.1.2 先行组织者策略的结构特征
“先行组织者”策略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学科教学模式的实践当中,“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也被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呈现先行组织者;第二阶段,呈现要学习的材料;第三阶段,通过综合贯通使知识结构得到加强【2】。
在“先行组织者”策略应用的前两个阶段,教师起主导作用,需要将学习材料与组织者进行逐步的联系转换,继而达到协助学生对新旧学习材料的区分和认识,而这一个智力活动路线需要由教师进行组织发起、引导和管理。直到策略的第三阶段,需要教师与学生搭建起沟通交流的平台进行充分的合作,教学是建立于学生的自有的知识储存水平以及学生现有能力基层之上,继而教师对材料进行的组织和讲授。1.2 先行组织者策略与学习迁移
“迁移”这一现象广泛的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日常生活当中的“举一反三”、组织者A顺向迁移当前学习材料逆向迁移组织者B 因而为了更好的发挥设计的组织者对数学学习迁移模式的效果,教师需要通过设计组织者,架设起学习迁移的桥梁,提高学生对所学教材的接受度,让学生轻松地获得新知识。高中数学命题教学理论概述
在实际的高中数学的命题教学中,包括对公理、定理、公式、法则、数学对象的性质等。由于数学命题是由概念组合而成,反映了数学概念之间的关系,因此就其学习的复杂程度来说,应高于数学概念的学习。2.1高中数学概念
随着高中教学体系的逐步完善拓展,高中数学中包含了越来越多的符号和术语。学习内容囊括了《集合与函数》《三角函数》《不等式》《数列》《复数》《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等部分,更多形式化、符号化的语言应用在数学概念变得简明化、准确化的同时,也使数学概念变得更加的抽象。2.2数学命题教学概念
3“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实践与探索
通过在实际的高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实际“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当中,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①要以学生认知水平与概念特点为基点原则②以促进学生“先行组织者”为最终目的原则③抽象化与具体化相结合原则④接受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有机结合原则【5】。下面介绍几个实际的教学案例,有助于更好的理解。3.1案例1:命题的引入-----和角公式问题
在讲授“和角公式”时,可先让学生计算cos30°=____,cos60°=____,cos(30°+60°)=____。通过计算,学生会发现cos(30°+60°)≠cos30°+cos60°。接着教师再提出问题计算cos(α+β)=?是否存在一个公式?于是引导学生去寻求余弦的和角公式。
②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函数f(x)x和f(x)x2图像的变化特征。
③直接向学生讲解函数单调性的性质。④让学生自主探究。
0
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将多种教学策略一起使用,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如当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时,使用先做后评的探究式教学策略较为有效,尤其对于好学生,有利于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2)“先行组织者”策略不能简单的等同于课堂教学的引入
组织者的呈现可对学生的思维起导向作用,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利于教师将关键性的思维方法和认知技能教给学生,帮助学生认知结构的有效建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也要看到这种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在培养学生开拓性思维和创造力方面毕竟有其局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将接受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有效结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素质。
(3)在“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应用过程当中老师的参与积极性不足
经调查数学命题在高中数学知识中的地位很重要,普遍学生对数学命题的学习态度比较消极,或一般,感觉比较枯燥乏味;“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对学生掌握高中数学命题的帮助很大,而且“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数学命题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效果很积极。而有些教师在引入新课的时候经常慧采用复习相关的旧知识的方法,不单单是创设问题情境,或者直接开门见山进入正题。比如,在讲解“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时候,我们如果能够回忆正、余弦函数的性质,引导学生类比得出正切函数的性质,这样,学生可以更好的去掌握理解所学的内容,还能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联系。而不是直接向学生灌溉正切函数的性质,让学生死记硬背,机械的记忆。
在实际调查中,有些教师对“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里哦啊接,经常用到,而有些教师却不怎么用,甚至都不知道何为“先行组织者”策略,对其参与积极性不足。
“先行组织者”策略在高中数学命题教学中的应用
附录-高中数学教师调查问卷
尊敬的老师: 您好!这是一份关于高中数学命题教学和先行组织者策略应用现状的调查问卷。您的回答将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宝贵的依据。请您花费一点宝贵的时间,仔细阅读题目后按您的实际情况作答!问卷答案无对错,仅作研究使用。因而,您不需要有任何顾虑,请放心作答!我将对您的观点进行严格保密,非常感谢您的参与!
1、您觉得数学命题在高中数学知识中的地位()A.很重要
B.重要
C.一般
D.不重要
2、您在备课的时候,会不会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A.每次都会考虑
B.经常考虑
C.偶尔考虑
D.从不考虑
3、您在引入新课的时候通常采用哪种方法()
A.开门见山
B.复习相关旧知识
C.创设问题情境
D.引入实际生活例子
4、您在讲解“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这一节的时候()A.回忆正、余弦函数的性质,引导学生类比得出正切函数的性质 B.直接向学生灌输正切函数的性质,让学生死记硬背
C.直接画出正切函数的图像,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像来总结其性质 D.引入单位圆,引导学生观察正切线变化趋势,得出其性质
5、您在讲解“函数的单调性”的时候是如何引入的()A.呈现24h内温度变化曲线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其变化趋势 B.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函数f(x)x和f(x)x2图像的变化特征 C.直接向学生讲解函数单调性的性质 D.让学生自主探究
6、您(所教)的学生对数学命题的学习态度()A.很积极
B.积极
C.一般
高中数学命题 篇3
关键词:导学案;高中数学;命题教学;重要性;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6-091-1
在高中数学命题教学中运用导学案,旨在解决学生数学命题学习中的“会学”和“学会”问题。教师通过恰当地设置导学案中数学命题教学的各环节,利用生活中的问题或借助温故知新的方式引入命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探索、分析数学命题,进而更好地应用所学的数学命题解决新的数学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导学案在高中数学命题教学中的重要性
导学案在高中数学命题教学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高中数学命题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导学案进行数学命题的教学设计,借助生活中的问题或情境引入命题,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数学命题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导学案的引导,学生不再一味地依靠教师给出数学命题、给出证明结论,而是自主探究、自主判断命题的真伪,学会证明命题的方法。第二,有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通过导学案的引导,学生将由过去被动地接受数学命题知识转变成主动地发现和探索数学命题知识,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类比、讨论以及教师的指导点拨,去理解和把握好所学习的数学命题,力求通过自己的推理论证所学命题,以便更好地应用所学命题解决新的数学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得到了发挥,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构建。第三,有助于加快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高中数学命题教学中导学案强调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侧重于指导学生“学什么”、“如何学”的问题。数学命题教学中导学案的设计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引导学生如何自主探究数学命题的过程,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以及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有针对性地、有层次地安排学习活动。这样的导学案教学容易促使教师在数学命题教学过程中及时转变教学重心,转换教师角色,进而加快自身教学观念的转变。
二、导学案在高中数学命题教学中的设计
1.数学命题引入阶段的导学案设计
在数学命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由数学猜想形成的“矛盾”以及温故知新的方式来引入命题。如在讲解“三角函数和角公式”时就通过数学猜想形成的“矛盾”的命题引入方式去探究数学命题。首先要求学生计算sin30°、sin60°、sin(30°+60°)的值。然后通过计算,学生会发现sin(30°+60°)≠sin30°+sin60°,接着教师再提出问题sin(α+β)=?是否存在一个公式?最后引导学生去探索出正弦的和角公式:sin(α+β)=sinαcosβ+sinβcosα。通常情况下,学生会认为sin(α+β)=sinα+sinβ,但是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分析这种假设又不成立,进而出现了“矛盾”。这种“矛盾”主要由于将sin作为一个运算元素套用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而产生的一种思维冲突。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入命题,既能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又能唤起学生探究数学公式的欲望。
2.数学命题证明阶段的导学案设计
数学命题的证明过程是一个由猜想到给出合理解释的过程,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揭示了数学命题的本质,是学生学习证明思路,获取数学思想和方法的重要途径。在设计数学命题证明阶段的导学案时,重点在于强化数学命题的推理证明过程,注意数学命题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加深学生对数学命题的理解,加强数学命题知识之间的联系,体现数学命题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在进行正弦定理的证明时,除了借助教材中的证明方法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平面向量的方法加以证明。这时教师可在导学案中设计这样的问题:①在任意三角形ABC中,向量AB,BC,CA三者之间存在什么关系?②通过AB+BC+CA=0,怎样才能产生数量积运算?③若在AB+BC+CA=0两边乘以相同向量e,得到(AB+BC+CA).e=0,请问向量e是否为任意向量?
教师在指导学生借助平面向量证明正弦定理时,要适当地提示学生将哪些知识点串联起来,用什么样的向量数量积作为证明定理的主要工具。在表示向量数量积时,要引导学生把握好两个向量之间的夹角。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正确得出正弦定理的向量推导方法。
3.数学命题应用阶段的导学案设计
数学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数学命题中的定期、法则、公式,数学命题的应用对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数学命题应用阶段的导学案设计是数学命题教学中导学案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在进行这一阶段的导学案设计时,关键要重视各类例题和习题的设置,除了基础知识题型外,还要涉及到巩固知识的题型以及综合类的题型,以促进数学知识的综合贯通,完善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如在学习“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时,为了达到强化巩固,灵活运用公式的目的,教师可在导学案中设计这样的练习:
①若sinα+cosα=2,则tanα+cotα等于( )
A. 1 B. 2 C. -1 D. -2
②下面四个命题中可能成立的一个是( )
A. sinα=0且cosα=-1.
B. sinα=12且=12
C. tanα=1且cosα=-1
D. α在第二象限时,tanα=-1cosα
高中数学命题 篇4
关键词:导学案,高中数学命题教学,应用,探究
数学命题, 顾名思义就是与数学有关联的命题。在数学领域内, 一切符号、语言以及表达式都可以应用到语句的判断中去, 这样的语句叫做数学命题。数学命题的形式是陈述句, 其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数学课程的设计, 对数学规律以及方法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进行导学案的应用时, 应该把握住数学命题的符号性、抽象性以及逻辑性的特点, 使导学案在高中数学命题教学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一、导学案的含义
导学案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有效方案, 以自身教案为辅助而设计的对应学生的方案。导学案与数学命题教学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分, 通过对其特点的把握, 有利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 有利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二、导学案在高中数学命题教学中的应用
将导学案应用到高中数学命题教学中, 有这样的环节与内容:课前预习:学习目标、预习探求、预习检测;课堂环节:命题获得 (其中包括命题引入与命题证明) 、命题应用 (包括典例精析、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包括知识深化) 、课堂自测;课后环节:同步测评 (分层) 以及阅读思考。通过这些环节建立有效的教学系统, 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和进步,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 课前环节的设计
导学案课堂环节的设计是教师应用导学案进行数学命题教学的必要环节, 其可以有效地检验学生上节课学习的不足, 并且引入预习要点让学生进行思考, 从而达到导学案的目的。通过关于命题的导学案课前设计, 有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初步了解, 并且提高自学能力。
2. 如何进行课堂环节设计
(1) 温故而知新。“温故而知新”是孔子所提出的学习方法, 其应用于导学案中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旧知识的引入引出新知识, 可以让学生将两者快速联系起来, 巩固知识的学习。
(2) 由生活引入命题。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命题进行探究, 运用生活中的各种仪器、工具进行导学案的命题引入。
(3) 由数学方法引入命题。在数学教学中, 有很多方法可以应用到命题中来, 例如类比法、观察法以及归纳法, 这些方法对于立体几何的学习以及代数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利于导学案在高中数学命题教学中发挥作用, 还能够对已学知识进行综合复习。
3. 证明阶段的设计
证明阶段的设计环节为:情境引入—原理形成—应用举例—归纳小结, 或者是复习引入—定理获得—应用举例—归纳小结。通过这种模式进行问题的设计与检测, 便能够更好地发挥导学案的作用, 提高教学质量,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导学案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命题中的作用
1. 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
导学案的应用有利于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 把教学的主导权交到学生手中。教师在授课之前, 为了设计导学案, 需要加强自身的理论水平, 在这个过程中, 便不断完善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2.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导学案在高中数学命题教学中的应用, 有利于学生学习思想的转变, 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与积极性, 使其能够快速融入到课堂氛围中去。导学案的应用改变了学生学习的习惯以及态度, 有利于其主动参与教学方案, 主动进行问题的探究, 为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3. 有利于教师数学命题能力的提高
导学案应用于高中数学命题教学中具有显著的优势, 其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师教学的便利性, 顺应新课标改革的形式。导学案的引入有利于学生对命题的条件、理论以及推理过程、证明方法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 使学生能更加系统地学习, 从而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加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增强了学生解题的能力, 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 具有一定的推广性与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王俊亮.导学案在高中数学命题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11.
高中命题作文优秀 篇5
太白,仙才!
独坐书桌前,古卷青灯,案上的是本早已诵读熟的了唐诗选。清泠的月光从窗外透进,染白了窗棂。轻轻吟咏着李白的诗句,顿觉词句警人,余香满口。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我惊叹于蜀道的天堑之险;“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我遨游于天姥的瑰丽梦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我一睹庐山瀑布的奇绝雄姿。浪漫,夸张,比兴,写实,联想,引用,太白将娴熟地驾驭于一切写作技巧,将他们糅合为一体,从而开创了属于他自己的独一无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文风。
我爱那“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的沉郁顿挫;那“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豪情洒脱;那“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的浪漫痴狂;那“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桀骜不驯;还有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高傲自信!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我不知道为何偏爱李诗,只是觉得浅声低吟之间,有一股伟大的魄力,使人不由自主的被这种气场所撼动,那是一种豪迈不羁到霸气的王者风范,凌脱于凡尘之上,直冲向那无限皎洁的月色。然而反复吟哦,我却渐渐感受到,李白高尚的人格魅力。
太白是自信的,他能高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相信自己横溢的才华一定能够惊世骇俗;太白是轻狂的,他有胆量让力士脱靴、国舅磨墨、贵妃捧砚,他从来就不会“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太白又是倔强的,既然在朝廷里不能得到赏识,他就弃官而去,寄情于山水,忘情于山水,在他的人生里,从来不曾有过低三下四的乞求。然而,太白,却终究,是孤独的。
他一生不慕名利、清高孤傲,在那个世人追名逐利的社会,他注定了孤独,纵偶得一两知己,也如孤蓬般随聚随分。然而孤独又何妨,只要有一轮皓月相伴。李白一生所写的一千多首诗中,有四百多首与明月相关,“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明月在他心里,便是一生所追寻的光明的象征,他在醉乡与梦境里,寻觅属于自己的天堂。
太白,终于懂你!
那一夜,凭栏伫立,我想到了很多从前不曾想到的东西。
浅议小学数学命题 篇6
一、温馨表述,使数学试卷体现人文关怀
我们以往数学试卷中的标题和试题的表述缺乏人文性,单调、呆板,让人一看就产生沉重感和紧张感。新的标题和试题表述要改变以往数学命题的冷面孔,要多用鼓励性、激励性语言和童趣性语言,以缩短学生与试卷之间的距离。如:“数学乐园,为你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加油啊!”“下面要请你算算了,可要细心噢!”“生活问题,你能解决吗?相信你一定能行!”“挑战吧!只要静下心,认真想,成功就会属于你的!”等等。这样,有助于消除学生对考试的紧张和恐惧心理,焕发学生对答题的热情和勇气,同时也帮助了学生认识自我和建立信心,使试卷变得有情、有味。
二、呈现多彩,使数学试卷展现丰富形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让学生在“宽松、充满乐趣和兴趣”的情境中答题,学生的潜力就能发挥到极限。因此,我们应该突破传统数学命题纯文字叙述的枯燥樊篱,而应以图表、图文、情境、资料等丰富的形式来呈现,使学生能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上得到更大的发展。
例如:张丽十月初买了一张电话96866卡,她已打了15分钟,你能知道卡中还剩下多少钱吗?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图文结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电话卡中选择相关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一道形式新颖的数学试题,必然会调动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热情,使解题的情绪高涨。
三、回归生活,使数学试卷焕发时代气息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策略之一。因此,在数学试卷命题中要加强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以及与现实世界的发展相接轨,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这样才能焕发数学试卷的时代气息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例如,近期各商场都在促销,下面是两家商场的促销信息:(1)TCL王牌29寸纯平彩电2000元/台;(2)创维电视29寸数字高清彩电2470元/台。如果你去买彩电,你准备买哪个品牌?到哪家商场去买比较合算?
“比较合算”从数学的角度思考就是到哪家商场去买商品花的钱最少。然而这样的试题不再是一种纯数学的问题,而是适应了时代的发展,真正成为了人类的一种文化,焕发着时代的气息。
四、关注过程,使数学试卷留下思维痕迹
新课程标准强调,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为此,数学试卷命题要促进学生的发展,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平时的测试中,我们都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能在数学试卷上留下思维痕迹,在了解学生思维过程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和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例如:赵丽家是一个三口之家,10月初的头三天用去了12度电,每度电的单价是0.52元。根据这些信息怎样来推算赵丽家在月底要准备多少元电费呢?
“怎样来推算”改变了以往数学应用题的问法和解答方法。此题的解答,不再是纯数学的解答了,必须以文字叙述与数学计算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解答。在叙述中,学生也较好地暴露了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现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提供了依据。
五、倡导开放,使数学试卷满足不同追求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而数学开放题为其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数学试卷命题中适度引入开放题,不仅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而且能满足不同学生对数学的不同追求,尊重了学生的差异,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和获得成功的体验。
例如:学校准备组织学生到苏州乐园去玩,乐园门票是每人40元,团体满50人可优惠80%,现在我们班有45人,请你帮班级设计一下买票方案。
①每人单独买票:40×45=1800(元)。
②全班统一买票,买50人的票:40×50×80%=1600(元)
③买50人的票并把5张票按40元的价格卖给别人:40×50×80%-40×5=1400(元)。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表现出不同的层次性。有的得到了一种解决方案,而有的却找到了多种解决方案,人人在这里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激发了学生做试卷的兴趣和产生喜爱之情。
六、突出应用,使数学试卷散发数学价值
浅析高中历史教师命题的实践探究 篇7
关键词:高中历史,命题能力,新课改
2006 年随着新课程改革在福建省展开,作为创办优质高中的我校为了能在新课程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特别成立了学科攻关组,群策群力,专门研究高考命题,负责各年级的月考及全县期中考、期末考的命题工作,本人也有幸参加了学校历史攻关组的命题和命题研究,但总觉得不尽人意,在此试图通过自己多年实践探索浅谈对高中历史命题的一些做法及感悟,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不足之处敬请指出。
一、为什么要探讨历史教师的命题能力
( 一) 基于当前教师命题能力普遍不高的现状
目前教师要么网上下载,要么是使用上级业务部门编写的试题,能坚持自己选题、编题进而自主命题的教师不多。对历史材料的鉴别能力不强,找不出命题的落脚点; 要么命题形式太“宏观”沿用老套路,设问缺少意义关联和层次递进,缺少技巧性; 有的老师要么是看不出所给材料的核心线索,要么是仅出题,没有给出相应的答案,或者给出的答案没有设分值,或者分值的设置根本不符合现在的考试要求……教师命题能力欠缺,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 一是以“命题”为研究主题的研修活动过少,教师缺少必要的命题技术培训与指导; 二是许多学校为了体现考试公平,往往采用上级业务部门统一命制的试题,导致教师的命题权缺失。
( 二) 命题是直接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我们一线教师不可避免的要终身和考试打交道,就必须要科学运用命题考试这一教学手段,做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从而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一门学科、一个班级、一所学校要想获得教学质量的提高,一定要在命题考试上下功夫,研究命题技术与艺术有助于教师进一步熟悉课标教材,调整教法学法,反馈教学效果,是一线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必经之路。
二、保证教师的命题能力的实践探索
( 一) 命题的依据和准备
1. 命题依据: 深入研读课标,明晰命题思想; 深入钻研《考试说明》,明确命题考点
课标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最高准则,是课堂教学的依据,更是考试命题的依据。当前文科历史命题应该由单纯的知识考查转向知识与能力并重,过程与方法兼备,试题还应该考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因素,否则命题就不符合课程的精神。
《考试说明》是历史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也是高三师生高考复习备考的重要依据。对《考试说明》的研读不能仅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更应当与《课标》《教学要求》相联系,真正吃透《考试说明》,让每一个知识点都烂熟于心,命题时方能信手拈来,为我所用,在教学复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走向高考。
2. 命题准备: 以攻关组为单位,留心资料积累,建立命题网库
一是各类试题汇编。我校历史攻关组尤其重视以备课组为单位,对每年高考试题进行收集,按照内容模块对试题进行分类整理,不仅获得最新的试题,还从中了解最新的考试改革动态。然后对新颖、典型的试题进行对比研究,并且尝试评题,认真地研究此高考题目的命题角度、考查的知识范围、设问的特点等命题技巧,此外,也参看许多历史教学专家和有经验的老师对部分高考题目的精彩透彻地分析点评的文章,根据自己的理解有取舍的学习和借鉴。最后,根据自己的学习与反思换一个知识点进行模拟命题,这样的研究与评题反思对我们命题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是各种专业报刊杂志上的试题。这些试题中不乏精品,也可以作为重要参考。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当前高考的地域性因素很强,这些试题不一定完全适合本地的教学,在使用中必须有所选择,有所改编。此外,市场上流行的各种教辅资料( 大多是历年高考试题的汇编、选编、改编) ,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应该慎重使用。
三是相关教学网站。尤其是一些命题网站,具有信息量大,下载方便的特点。但是网站资料也存在良莠并存的现象,使用时候尤其需要甄别。我校历史组由各年级的备课组长牵头,在校教育资源中心的牵头下,设置相应的资源库,对积累的资料做好分门别类的工作,包括高一没有文理分科以前以会考资源为主,高二文理分科后以高考试题为主,还有一轮、二轮复习试题库,真正实现资源共享,这样,命题时候才能左右逢缘,得心应手。
( 二) 命题的基本方法
1. 明确考试要求。不同类型的考试,指导思想也会不同。比如高一年级,普遍缺乏历史学习习惯和思维,而且大部分学生即将选择理科,参加的是学业会考,因此试题就可以稍微基础一些,以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信心。我校是福建省一级达标校,月考只在本校内开展,因此可针对本校学生特点命题,难度可以适当提高,可以灵活一些。而期中、期末考试是我校命题的全县考试,因此要考虑到二级、三级达标校的学生情况,难度适当降低。
2. 拟定命题计划。命题计划一般是通过“双向细目表”( 见表1 ) 来体现的。“双向细目表”包括两个维度: 纵向是学科的知识内容。确定考查的知识点或能力测试点及其所占比重。横向是各知识点的具体要求。保证试题的数量以及难度比例的确定要适当,还可以避免重复、混乱、偏离等现象出现。
3. 用心打磨试题。“磨题”是命题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磨题”环节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思索学生可能回答的答案,判定这些答案中哪些可以给分,哪些不能给分,即评分宽严的把握; 二是揣摩学生的解题思路,重新审视试题给予的情境是否充分,问题提出的角度是否自然、有无歧义; 三是准确地估计试题难度。影响试题难度的因素很多,比如解答问题路径的复杂程度、回答问题需要的表达水平、以往解题经验等等。磨题时要再三地读题,反复推敲问题情境是否交代清楚,表达是否简练、通俗易懂,是否符合学生的阅读水平。
小学数学命题要注重“十性” 篇8
一、贴近生活现实性
记得有一位名人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而我们的数学本身就来源于生活, 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是数学教学的目的。所以, 我们数学试题的内容一定要贴近生活现实。
例1:绍兴县孙端镇中心小学六年级同学拍毕业合影, 照相馆收费如下:
1. 六 (1) 班师生共50人, 如果每人一张, 共需要付 () 元。
2. 六 (2) 师生也要每人一张, 共付了30元, 六 (2) 班师生共有 () 人。
以上两例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这样的命题,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的是成功的乐趣, 积累的是生活的经验。
二、增加习题趣味性
传统的试题只是枯燥的文字叙述, 让学生机械地解答, 激不起情感的涟漪, 提不起学生参与的兴趣, 从而挫伤了学生考试的积极性。因此, 我们的试卷要以图像、表格、情境、资料等丰富的形式呈现, 把对数学知识的检测建立在生动、有趣、新颖的形式上, 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进而解除学生对考试的厌恶心理。
例2:“看一看, 连一连”。
小红:我要的花不可能是红色的。
小明:我要的花一定是红色的。
小芳:我要的花可能是黄色的。
小红6朵红花
小明6朵红花、6朵黄花
小芳6朵黄花
这种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命制的趣味性很强的试题, 得到了学生的喜欢。学生一看到这样的命题形式就对试题内容产生了兴趣, 进而愿意去做, 乐意去做。
三、满足需求差异性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目标, 命题时就要兼顾学生间存在的差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选择适合自己知识水平的试题, 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例3:有一个正方体, 棱长总和是48分米。请你任意选择下面的一个或几个问题来解答。
1. 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
2. 如果把这个正方体切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小长方体, 表面积会增加多少平方分米?
3. 这个正方体从上到下挖出一个长方体孔洞, 孔洞
的底面为边长2厘米的正方体, 求这个空心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
例4:植树节到了, 同学们在一条长120米的小路的一边栽树, 每隔6米栽一棵。
(1) 如果两端都各栽一棵, 共需要 () 棵。
(2) 如果只有一端栽树, 需要 () 棵。
(3) 如果两端都不栽树, 需要 () 棵。
例5:新兴路的一侧有一端原种有一颗海棠树, 现在每隔12米栽种一棵, 共用树苗25棵, 这条路长多少米?
数学命题中关注的差异性, 不仅为学生营造了一种自主探究的空间, 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和表达的机会, 而且使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 通过不同的思考, 提出不同的问题, 选择不同的解答方式, 得出不同的结论, 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注重学科整合性
要将数学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起来, 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创设情境, 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真正体现数学的价值。所以在数学命题时, 我们应该充分考虑数学与其他课程资源的利用和整合。
例6:今年的5月1日是星期四, 那么这个月你上了几天课, 休息了几天?
例7:全世界有200多个国家, 其中缺水的国家有100多个, 严重缺水的国家有40多个。缺水国家约占全世界国家总数的 () %, 严重缺水国家约占全世界国家总数的 () %。读了这些信息后, 你想说些什么? () 。
第一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利用周期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检测了“年、月、日”的相关知识, 同时也借助于全年中的重大节日 (五一劳动节) , 让了解学生对社会知识的关注程度。而第二题主要让学生接受环保意识的熏陶与教育。
五、实现动手操作性
数学试题的命制应联系生活实际, 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要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的情境设置和学生的自主参与, 促使学生进行独立操作和思考, 进而增强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为此, 命题时应有意识地设计操作题,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感悟和体验。
例8:请在图中画一条线段, 使它增加三个直角。
例9:你能画出几个面积是12平方厘米且边长是整厘米数的长方形?
这类试题让学生既动手, 又动脑, 手脑并用, 在实践操作中对知识获得真正的理解。
六、蕴涵探索创新性
数学教学必须要给学生提供探究交流的空间, 组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和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 并把推理归纳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合在这样的“过程”中。数学试题的编制也要求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推理的过程, 这些题型有力地考查了考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
例10:探究规律:
我发现了 () 。
再写出两个类似的算式试一试: () 。
例11:学龄儿童各年龄段标准身高的估计方法及身高等级评定标准见下表 (表略) 。李明今年10岁, 身高106厘米;王刚今年13岁, 身高156厘米。
1、李明的标准身高应该是 () 厘米, 实际身高比标准身高 (高矮) () %, 等级是 () 。
2、王刚的标准身高应该是 () 厘米, 实际身高比标准身高 (高矮) () %, 等级是 () 。
3、你的标准身高应该是 () 厘米, 实际身高比标准身高 (高矮) () %, 等级是 () 。
试题以图像、表格、情节、资料等形式新颖呈现, 把数学知识的检测形式变得生动有趣, 使数学考试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发展平台。
七、拓展思维开放性
由于开放题的条件可变化, 答案不唯一, 这些新颖而富有挑战性的开放性问题可以使每个学生都从事自己力所能及的探究。基于此, 小学数学考试命题的改革把开放题引入到试卷中来, 并且分量越来越大。
例12:新兴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的操场, 长18米, 宽12米。现在把它的面积扩大到原来的4倍, 请你为新兴小学设计一个改建方案?
这一道开放题, 重在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它融阅读理解、面积计算、方案设计为一体, 趣味性、创新性比较强。
例13:画一个周长为18厘米的长方形, 在图上标出数据, 并计算出你所画图形的面积。
这道开放题解题策略较灵活, 学生可以充分表现自己, 发挥想像力, 达到思想、方法相互交流的目的。有的学生设计的长方形面积较大, 有的学生设计的长方形面积较小, 有的学生设计了一个长宽是倍数关系的长方形等等。正是这种开放性问题的设计, 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而且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力求创新的心理态势。
八、体现价值应用性
数学命题的实质就是引领应用, 也就是激发学生主体精神, 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引领学生发展自身灵性, 合理处理相关信息, 探求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充分而生动地展现学生个体学习数学的价值。
例14:给你两元钱, 如果要求刚好用完, 你准备买哪些东西?
不管学生以何种思路完成购买任务, 他们所学的数学知识都能在这里得到真实的应用, 学习数学的个性价值也得到了充分而生动的展现。
九、重视人文教育性
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所以, 命题时既要考虑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考查, 又要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
例15:元旦那天, 许老师所在的六3中队的少先队员去看望孙端敬老院的孤寡老人。中队长朱芳带了60元到超市去购买慰问品, 已知食品每千克的价格如下表:
1. 如果你是中队长朱芳, 你将如何来购买?
2. 如果60元钱必须用完, 你将如何来采购?
这道命题重视人文意识的渗透, 充满着人性关怀, 关注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渗透了爱心教育和人文关怀。
十、渗透爱国思想性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所以, 在试卷命题的时候, 应该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例16:我国的国土面积是 () , 台湾省的面积是 () 。
例17:2008年在中国北京举办第29届奥运会, 这一年的2月份有 () 天, 这一年是 () , 有 () 天。
高中数学命题 篇9
一、教师提出计划和要求, 这是学生进行命题实践的基础
首先, 要使学生清楚这种复习方式的特点、步骤与方法, 激起学生探究、体验命题的兴趣和好奇心。学生明确了教师的意图, 提高了兴趣, 便能积极主动地给予配合。其次, 提出命题计划。这一计划应包括题型、题量、分数分配及不同题型、题量在各章节的分布等内容。以高中地理上册针对会考复习为例, 在各方面接近会考形式的基础上确定题型、题量与分数分配如下:选择题50道, 均为单选共50分;填空题20个空共10分;读图填图分析题, 6幅图设50个空共25分, 每题 (图) 一般不超过4分;简答题5道, 共15分。不同题型在各章节的分配如下:选择题每章至少12道, 填空题每章5个空左右;读图题用课本原图4幅, 另外2幅图由学生自选或自己设计;简答题每章一道, 每题必须涉及至少两节的内容。按此计划进行, 不仅试卷有了广度和覆盖面, 而且对学生理解、分析、表达、运用能力的形成也产生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积极作用。最后, 给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一是用纸大小一致, 卷面字迹清晰整洁, 并注明命题人、答题人位置;二是各题型对教材各节的内容应交错涉及, 不能集中在某节某部分;三是应拟出较准确的参考答案, 命题及答案的文字表述应通顺、清晰不含糊, 使他人能够准确理解题意。
二、学生在自主探究复习中进行命题
这是整个命题过程的核心, 也是学生在充满浓厚兴趣、在好奇心理支配下发现问题、设计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全面复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首先, 学生要在反复深入理解考纲和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思考如何设问, 既要抓住重点、难点、关键点及有实际意义的知识内容, 又要考虑问题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如是要考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是考查理解、分析、综合及应用能力的状况;其次, 对无关紧要的、教材及考纲中没有的、目前尚无定论的或很少有人知道的内容、使人难以理解的及自己也不懂的问题不要出;最后, 在一道题中应涉及多个知识点, 问题最好不要直问, 应略有转弯, 以体现综合。系统复习、深入思考、发现问题、抓住重点、构建体系, 是这一过程的关键, 也是采用这一方法的重要目的之一。
三、教师审阅、修改
这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主渠道, 也是组织指导下一阶段复习的重要依据。学生将命题及答案交上后, 教师应对每套题仔细审阅, 对科学性错误、内容选择不恰当及文字表述不清楚的地方要予以修改。教师从中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的程度, 把握学生对重点、难点部分认识的准确度和深度及综合表达能力等状况, 从而在复习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四、命题人批阅评分
即试卷随机发下, 采用限时闭卷的方法, 由学生当堂完成答卷, 然后答题人拿试卷找命题人批阅评分。这样就形成了全班学生热烈交流讨论、在争辩中激发起探求最佳答案的欲望。
中学数学填空题命题探讨 篇10
关键词:数学填空题,编制渠道,难度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在对考试命题的实际研究中, 我发现很多中学数学教师认为选择题与填空题可以随意互相转换。例如, 一道选择题, 去掉选项后, 就变成了填空题;反之, 一道填空题, 设计四个选项, 就变成了一道选择题。实际上这种转换有时可以, 有时却是不可以的。
例. (2000年全国高考题) 设集合A和B都是自然数集合N, 映射f:A→B把集合A中的元素n映射到集合B中的元素2n+n, 则在映射f下, 像20的原像是 ( )
A.2 B.3
C.4 D.5
如果把此题改为填空题, 难度明显变大, 学生明白了原像是满足2n+n=20的n, 也不容易写出答案, 因为遇到了如何解超越方程2n+n=20 (n∈N) 的困难, 所以题型更改是不恰当的。填空题是数学考试的三种基本题型之一, 研究填空题及其命题技术, 对于完成中学数学教育评价具有重要作用。
二、填空题及其特点
1. 数学填空题的定义
数学填空题一般是将一个数学真命题写成当中缺少一部分语句的不完整形式, 要求将缺少的内容 (词语、符号、数字、语句) 填写在指定的空位上, 使之成为一个完整而又正确的数学命题。
2. 数学填空题的特点
填空题通常放在第一大题或第二大题的位置, 主要考查计算、推理、空间想象以及合情推理能力。解答时不要求学生写出过程, 而只要求学生直接将结果写在题中的横线上。所以数学填空题属于客观性试题。
数学填空题的特点主要有:形态短小精悍, 考查目标集中, 答案不能猜测, 需要准确计算或合情推理。
填空题的缺点:不利于如实反馈教学信息, 学生有可能从错误的分析推理过程中偶然得到正确答案, 因此在解答过程中的错误被掩盖;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即便是解法独特, 阅卷人员也无法看到, 填空题只求结果、忽视过程的特点与新的教学理念相悖。
近年来, 数学填空题出现了一些创新题型, 如阅读理解型、发散开放型、多项选择型、实际应用型等。这些题型的出现, 使填空题在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显现出较强的功能。
三、填空题的编制渠道
填空题是一种比较容易命制的考试题, 填空题的设计主要来源于常规解答题。在编制填空题时, 一般所留空白均多于要求回答的字数, 尽可能做到一道试题内和各道试题之间所留空白的长短一致, 以免给应考者填写答案时以不应有的暗示。
从填写内容来看, 编制填空题主要有三个渠道:
1. 定量型:即需要填写数值或数量关系的填空题。
例. (2012年浙江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考试数学试卷第20题)
椭圆的焦距为________.
2. 定性型:即填写具有某种性质的数学对象或数学对象的某种性质。
例. (2012年浙江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考试数学试卷第25题)
直线x+y+1=0与圆 (x-1) 2+ (y+1) 2=2的位置关系是______.
3. 混合型:即在回答有关问题时, 既需要定性也需要定量。
例.已知下列曲线:
以及编号为 (1) (2) (3) (4) 的四个方程:
请按曲线A、B、C、D的顺序, 依次写出与之对应的曲线方程的编号:__________.
四、填空题的编制技术
填空题命题的关键是材料的取舍和空位的设置, 以及陈述方式的处理。注意考查中心突出, 陈述简洁、精炼、确切, 防止歧义, 求解的过程宜短, 不宜超过3步, 否则难以保证信度, 也势必降低区分度。
不同性质的考试命题要求不同, 要深刻理解考试说明, 准确把握考试要求, 弄清考试对象情况, 正确引导教学, 促进学生发展。命题时先制订命题计划, 包括题型、题量及占分比例, 各部分内容和难易搭配的比例, 不同题型考查的要求 (侧重点) , 难度要求 (难题、稍难题、容易题的比例) , 区分度要求;然后精心设计双向细目表, 列出每个题目的期望命题方向, 考查内容和能力要求, 并在命题过程中做适当的修正。
五、填空题的难度设计技术
在设计填空题时, 对难度调节必须十分重视。多数考生对填空题的难度变化十分敏感, 解答填空题的能力比较弱, 甚至有惧怕心理, 因此填空题不宜出难题。
一般而言, 填空题由于缺乏备选项的参照, 试题提供的信息没有选择题那样丰富, 解答起来难度往往略高于选择题。如果把选择题改为填空题, 难度通常就提高了。
例.函数y=f (x) 是偶函数, 如果f (-2) =3, f (2) = ( )
(A) 2 (B) 3
(C) -3 (D) -2
如果把此题改为填空题, 难度变大了, 因为没有选项, 不能猜答案, 一定要利用偶函数的定义或关于y轴对称的特点推导。
与解答题比较, 由于题目考查的内容相对集中, 容量较小, 由题设到所求的跨度一般来说要小得多, 故其难度略低于解答题。如果把解答题改为填空题, 难度通常就降低了。
调控填空题难度的一般方法主要是:改变题设或提问方式;变动参数;换个铺陈方式等等。
填空题设计的难度调控示例:
例.如果正数x, y满足9x+y=1, 那么最小值为________.
从解法看, 要用到一些计算技巧, 对运算能力的要求比较高, 作为填空题, 其难度宜调低, 如何调低呢?关键得看考查的重点是什么。可以有多种考虑, 比如:
考虑1:考查重点是平均数基本不等式的应用, 以及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运算能力, 这时也有多种难度不同的方案可供参考, 比如:
方案1
当x>0, y>0时, 的最小值是_______.
方案2
当xy>0时, 的最小值是_______.
方案3
函数的最小值是_______.
方案4
函数的最小值是_______.
这些方案与原题比较, 难度明显调低。四个方案中, 都保持了求最小值的框架 (前两个方案是求不等式约束下的条件最小值, 后两个方案改成求有限区间上函数的最小值) , 对计算能力的要求渐次提高, 因而难度也相继提高。
考虑2:考查着重于二次函数性质的应用, 以及推理计算能力, 则可以得到如下的一些修改方案:
方案5
已知方程ax2+ (5-a) x+4=0有两个正实数根, 那么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数集_______.
方案6
已知方程ax2+ (5-a) x+4=0至少有一个正实数根, 那么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数集_______.
方案7
已知正数x、y满足9x+y=1, 那么xy的最大值是_______.
方案8
当正实数x、y满足9x+y=a时, xy有最大值, 那么实数a的值是.
这些修改方案, 从形式上看, 与例题已相去甚远, 但难度上较之原题是有所变化的。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 调整填空题的难度时, 不要囿于原题的表面形式, 应深入其解法, 把思路放开, 才有广阔的活动天地。事实上, 就此例而论, 还可衍生出许多难度不一、考查重点不同的试题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数学测量理论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M].余星南, 享钧, 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3]王孝玲.教育测量[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4]戴再平.数学题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5]郑毓信.数学教育哲学[M].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1.
浅谈如何写好高中命题作文 篇11
关键词:审题立意;精选文体;写作素材;明确主旨
语文作文作为高考作文的题型样式,倘若不是事先已有接触、曾经操练的话,命题作文是最能考量考生的真实水准的。在考写作能力之前,首先考的是阅读能力,即对材料的理解、把握能力。以下谈到命题作文如下注意的几点:
一、命题作文审题时一定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并进一步展开合理的联想,才能真正把握题目的实质
材料和话题作文,要弄清楚在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中,命题者所提供材料的不同作用。在材料作文中,所提供的材料既是考生作文立意的出发点,又是归宿点。立意要为确定一个鲜明集中、深刻透彻、新颖别致的主题思想.当然,还要正确.不能带有反社会思想.立意必须要集中,因为是考场作文吧?那就不能分散写很多事.要抓住一点,多点题,文章的力度与气势才能表现出来.这是需要时间思考的,构思作文时,这一点也是花时间比较久的.要立意别致,必须推陈出新。考生一定要读懂题干,做点分析,明确主旨,再去下笔,确保万无一失。
二、精心选文体
在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以后,就要认真回忆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儿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准备表达一个什么思想,这就是回忆材料,确定中心。中心明确了,就要环绕中心,选择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这就是环绕中心,选择材料。高考作文一般不限文体,这给了考生很大的选择文体的自由,考生应该掌握文体选择的基本原则:一是采用该话题更适宜的文体写作;二是采用考生本人更擅长的文体作文。自己擅长,行文才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心中有模式考生心中要有文章的基本结构式:议论文,破题开篇+分析论证+结题收篇;供料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式:引材开篇+析材明理+联材写事+点材收篇;写事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式:事件发生(清楚明白)+事件发展(生动曲折)+事件结局(含蓄启迪);写人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式:契入(用外貌、语言、环境、细节入题)+铺垫(简述几个事件)+高潮(详叙典型事件)+点化(用点睛的议论或抒情句收束)等等,上述结构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演绎出许多的变式来。巧思出新意。为体现可写性的命题原则,高考的作文不管是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大多都是宽泛的。例如《责任》这样的题目,范围太宽,无从下笔,这样的题目就要去窄作。所谓窄作,就是对题目所涉及的内容进行修饰、限制,然后再针对被限制后的某个侧面扩大其内涵。若从“我们当代青年的责任”这个角度去写,可能就容易多了。
三、素材书中找
要写好一篇考场作文,除了掌握写作模式,还要有写作素材。当你在考场上因缺少素材而抱笔时,可别忘了你学过的语文课本!那里有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然后列好提纲,确定详略,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得列个写作计划,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得有个次序。哪些内容与中心关系密切,要详写,哪些内容与中心关系不大,可以略写,得分个主次,这步要求列好提纲,确定详略。提纲好比建造楼房的图纸。有了好的图纸,造出的楼房才能坚固美观。
四、主旨要明确,高考作文主旨不要过于含蓄
由于时间的限制,阅卷老师不会慢慢地斟字酌句,所以如果写记叙文,不管叙事多么生动,也要在行文中适当地用一两句抒情或议论语句点明文章主旨,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议论文力求事例简洁新鲜,说理充分,紧扣主旨。文章要实实在在,不要过于另类,在明示主旨的基础上,张扬个性。
五、注意突出亮丽点,有效地提升品级,是高考作文赢得青睐的一个重要环节
这方面手段固然很多,而如果努力设计一些亮丽点,竭力烘托和凸显亮丽点,往往可以事半功倍,锦上添花,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一个亮丽点的设计,可以是一段绝妙的引文、漂亮的论述,或者是一个反复烘染的核心词句,启人顿悟的警语和哲思,以及出人意料的行动细节、精彩的标题、题记等等。方法可能人人不同,临场时具备这种意识却非常必要。
六、首尾亮起来,开篇立论的好彩头,在第一时间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是高考作文赢得高分的关键
而结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同样是拿分的一大重点。行文如流水,在语言运用上,除平时要求外,还应特别注意要善于调动各种修辞手段,如比喻形象、对偶华美、排比蓄势、对照鲜明、反复强调、设问抑扬、反语讽刺、暗示等等。此外,长句短句错综搭配,雅句俗语相得益彰,也可使文章生色。字迹要清楚高考语文试卷是网上阅卷,潦草的字迹、不洁的卷面有可能给阅卷人带来的不愉悦所产生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如果字迹不清,丢失的可就不只是几分了。
七、开头和结尾的写作大有讲究
一般来说,文章开头力求做到一简二美三有哲理。简,就是开篇语言简洁,直奔主题,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美,就是开头的语言能给人以美感,或文采斐然,或意境深远,或情趣盎然,那么,必会打动阅卷教师的心;哲理,是一种深度,一种高度,如果都做到了,那效果肯定错不了。高考作文由于受时间和字数的限制,开头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写法:或“落笔入题”,说明写作缘由;或“开宗明义”,揭示全文主题;或“言归正传”,快速开讲故事;或“单刀直入”,挑明论敌谬说。也可以采用“形象化”的写法:或描写环境,以引出人物;或抒发感情,以渲染气氛;或先叙故事,以引出深刻道理;或借诗词谣谚,以为叙事的开端。好的开头,新颖生动,引人入胜。结尾的方法也很多:总结全文,以揭示主旨;展示未来,以鼓舞斗志;抒发情怀,以增强文章感染力;造语含蓄,使读者掩卷而思仍遐想不已。
高中数学命题 篇12
到底有没有苏派高中语文?如果有,那又有怎样的特色?
笔者认为,全国统一高考时,没有苏派高中语文教学流派。因为大一统的评价体系严重阻碍并拒绝流派的形成。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考试、统一的标准件的培养,绝不允许地域特色。自觉或不自觉的教学流派面对强大的全国统考无异于以卵击石,教育的行政干预必须围绕各项高考指标。江苏省只有在具有高考自主命题后,带有地方特色的苏派高中语文教学流派才初具雏形。苏派中学语文教学不是来自民间的自发自觉,而是由教育行政的强势推进而良性形成。但是,从研究的对象入手,对偌大的江苏繁杂丰富的中学语文教学资源披沙拣金又谈何容易,只能落入管中窥豹、以偏概全的误区。既然高考具有指挥棒的作用,那么能否换一个思路,改变过去那种由特殊到普遍的归纳法为由普遍到特殊的演绎法,从指挥棒入手,分析高考试卷并结合苏派名师的观摩课去考察高考自主命题后的苏派高中语文教学。
2014年江苏省高考,语文卷和往年比较更简洁了,删除了各考查能力点的解说部分,这对高中语文的备考的要求更高了,更强调了中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提高。有专家解析:2014年江苏语文试卷命题理念是“文、课、活、思”,题型是稳中求新。其实,这基本上已经涵盖了苏派高中语文的教学特色。
“文”即“文化”、“文化底蕴”。江苏作为一个文化大省、教育大省,历史上的文化名人如群星璀璨。因此,丰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江苏教育自觉的教学标签。高考文科加试中对名著阅读的考查,对文言文断句及文学常识的考查,语文文理通卷中的文言文、诗歌鉴赏、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的版块都要求高中语文教学注重文化积淀。苏教版语文教材由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组成,必修一到必修五由专题组成,每一个专题都有一个文化的内核。或并列式或纵深式编排,表现了文化的丰富性和深刻性。选修更能体现传承文化的追求,《史记选读》《唐宋八大家选读》《论孟选读》《唐诗宋词鉴赏》《古代诗歌读本》、必修一读本到必修五读本,突出母语兼顾国外,无不具有经典意义。江苏教育行政通过高考指挥棒的引领,苏派中学语文这几年得以良性发展,课堂教学逐渐摆脱过去的应试模式,追求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课堂活动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比如南通市教研室语文教研员、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袁菊老师在全省的观摩课《我与地坛》,特级教师曹勇军在全省的观摩课《葡萄月令》都体现了江苏语文人的文化展示与文化追求。
“课”即“课标”“课程”。新《课标》给江苏语文注入了源头活水,课程不再是一成不变的教材,生活即课程,活动即课程,生成即课程。课堂上,不仅学生是等待点燃的火把,教师也不再定位于教书匠的角色,教师应觉醒为具有课程意识、引领学生放飞心灵、注重生命体验的艺术家和魔术师。课堂教学不再是根据预设按部就班地诱导学生说出答案的过程,多元互动成为课堂的灵魂。通过高考试题的设置突出《课标》的意义,高考越来越注重中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考查。2010年到2014年这五年中,语言运用题是最活跃的因素,使得猜题押宝式的应试教育成为过去,中学语文教学终于回归语文素养本真。在课堂教学的引导方面,锡山中学的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唐江澎先后在南京金陵中学向全省开观摩课走进语言现场语文读本中《不自由,毋宁死》,和在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首届苏派中学语文教学论坛上开语言现场之《应聘技巧》,既精心预设,更多的是即时生成,充满了鲜活的生命意识。可以说“立足文本、尊重学生、充满生命的张力”是苏派中学语文又一个显著的特征。
“活”即“灵活”“鲜活”。高考语文命题方法灵活,因文布点,统筹安排,就如花样溜冰那样,根据音乐的旋律巧妙地把规定动作和谐完美地展现出来。因此,灵活的出题形式决定了灵活的课堂教学模式,苏派中学语文教学告别过去支离破碎的繁琐分析,注重文本的整体把握,追求思维的深刻性和全面性。高考试题中现代文本的探究题、思路题和2014年文言文中的简答题,都要求教学中灵活深刻地处理每一篇文本。这在曹勇军执教的《葡萄月令》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后,分析揣摩几个月的记叙描写,突出重点带动其余,既体现了原文的生活情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同时注重三维目标的灵活处理,无一偏废。
“鲜活”就是“生命体验的鲜活”“教学内容的鲜活”,语文教学既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又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尊重学生的情感世界。通过高考试题的设置引领语文教学实践,如2010年高考语言运用题“请以‘小美人鱼’口吻,写一段不超过30个字的话,表达对上海世博会的祝愿或赞美”;名句默写中积极吸收国家领导人引用过的名言,如“行百里者半于九十”“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教学中让学生关注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物的事迹和颁奖词,关注时事政治,关注时文和科研动态。在观摩课中唐江澎的《应聘技巧》的教学,使得语文真正成为生活的必需。又如苏州高级中学的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黄厚江执教的观摩课《阿房宫赋》,在最后一节的议论部分,迁移写法,让学生填空,既把握了文章的主旨,又给学生以人生的启迪,古典作品焕发出鲜活的时代光芒。
“思”即“思维”“思辨”。思维的考查贯穿在整张高考试卷中,即使是字音的考查也大多考查多音字的用法,音随义转,根据用法辨析读音。甚至名句默写也设置陷阱,字形和句义紧密联系,稍不思考就会写错别字。从2013年开始,江苏高考作文改为材料题,对学生思辨能力要求更高了,2014年材料出了两个相悖的命题——青春永恒与青春易逝,学生只要紧扣材料,选定角度,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就能拿及格分。在2013年的材料作文中,有学生通篇考证不是蝴蝶而是夜蛾,专家组判为满分。高考作文就是一种积极的导向——教学实践中要大力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高考试题中的一些探究题、诗歌鉴赏中的前人评价的评价,也都体现了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要求。在“首届苏派中学语文教学论坛”上,黄厚江执教的观摩课《黔之驴》最能体现这种教学特色,黄厚江设置的让学生分别扮演“驴”“虎”“好事者”,由现象到本质,启迪人生智慧,通过成语概括和创造性地化用成语,使学生思维不断深刻,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思辨能力。
“创”即“创造”“创新”。这几年江苏语文高考命题一直是稳定中求创新,试卷结构日趋合理,题型呈现更加巧妙。这就要求语文教学中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对文本的利用既要入乎其中又要出乎其外,根据教学需要自行取舍自找切入点,谋全局而攻一城,谋万世而谋一时。这几年的全省观摩课无不充满着创新之举,把戏人人会做,各擅其长。心中有《课标》,眼中有学生。语文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展语文教学,扎扎实实地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
【高中数学命题】推荐阅读:
高中数学命题教学09-29
高中数学数学符号教案05-22
成套高中数学教案--高中数学教案免费下载--高考数学复习专题讲座06-07
初、高中数学07-21
高中数学课程10-15
高中数学老师05-29
高中数学联赛06-01
高中数学策略08-21
高中数学素养08-21
高中数学思想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