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预习方法

2024-06-25

高中数学预习方法(共13篇)

高中数学预习方法 篇1

1.课前自学,通读教材

数学学科的课前自学可以发生在刚刚发下新课本之时进行,也可以发生在每节课之前进行。只不过学习的内容不相同而已。刚发下课本来的时候,大家都有很强的好奇心,想知道下学期或者下一阶段将会学习哪些内容,在这个时候,就应该借助这股好奇心将课前的自学工作做好。阅读教材是最关键的,因为你可以通过教材上的介绍、定理定义、例题等大概的了解课程的设计与安排。对数学学科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这样就可以明白难点和重点在哪里。因为数学学科的知识连续性很强,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定然有必然的联系,所以在课前进行预习,可以知道老师将在课堂上讲授哪些内容。在自学的过程当中,如果自己遇到了难以理解的地方,就应该尝试调用自己已经所学学过的知识进行理解分析,如果得不到合理的解释,就要标记出来。待这部分内容全部预习完毕之后再返回来看一下,或许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如果实在难以理解,就需要特别重视,等待老师在课堂上详细讲解了。

2.遵循规律,复习要点

数学不像语文等学科那样,有一篇一篇的文字供你阅读。数学是零散的例题、定理定义等内容,乍一看确实无从着眼下手。那么建议大家在预习的时候不妨从以下三大部分入手:概念的引出、公式的推导和知识的应用。这三个部分是数学内容的精髓。老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也往往遵循这样的规律。因此,我们在预习的时候就应该对这三部分内容多加注意,因为这些内容是数学学科的重点也是难点,只要将这几个环节的内容彻底搞清楚,那么这堂课的价值就会很高,所以,应该尽可能早的发现自己在哪个部分依然存在隐患和欠缺。

3.注意精读,关注例题

数学学科虽然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对于一些基本概念和定理定义要求是十分严格,特别是一些公式更是不能有任何偏差。这就要求我们在预习过程中对这些知识一字一句的认真阅读,准确记忆。快速阅读或者大概阅读是无法实现的,这就需要我们精读课本,深刻体会了。同时,还需要提醒大家,课本上的例题看起来非常简单,但却是解读所学知识的经典题目。编辑课本的编写者都是业界顶尖级专家,他们选择这些题目当作例题自然有其道理,因此,我们一定要下大工夫将课本上的例题彻底搞清楚。

高中数学预习方法 篇2

一、数学课预习的概述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学习, 教师要设计一些数学问题, 让学生思考, 教师可适当作一点提示, 指明正确的学习方向, 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积极思考, 感到兴奋, 使整个课堂中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去探索新问题, 研究新思路, 创造新方法, 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会预习和复习, 提高自学能力.

数学课课前预习特别重要,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 发现一些问题, 带着这些问题听课, 老师可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点拨、讲解, 使学生有所感悟, 并且解决这些问题, 听课效果比没有预习要好很多.预习也就是课前自学, 学生如果能认真预习, 听课就比较认真, 学习效果就比较好;学生有了这样的体验, 就会主动地预习下一部分内容, 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才能实现这一目标.预习, 就是学生在上课之前先阅读数学课本, 初步了解要学的新内容, 为课堂学习作好准备, 是一种自学的活动.预习的目的, 一是了解新课的内容, 形成一个基本的认识, 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二是根据自己以前掌握的知识, 依靠自己的能力独立思考, 尝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一些较难的问题留待上课解决, 检验自己是否掌握所学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学会自学.

二、具体措施

(一) 宣传预习的重要性和好处, 感受预习的魅力.加强预习指导, 明确预习目标和任务, 发预习提纲的讲义, 提供预习方法.统一时间讨论提问, 上预习指导课.

(二) 增强学生预习意识, 促使学生预习.减少作业, 提供专门的预习时间, 或是课堂时间的一部分.每天检查, 强制作为作业的一部分.课上 (前5分钟) 提问、抽查或随堂测试.将测试结果算入平时成绩, 或者加分.例如:

预习自学:本大题满分20分.请认真阅读教材《必修2》P28~36自学1.2.2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垂直) (若干课时) .

预习检测:

1.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 M、N分别是A1B1、C1D1的中点, 那么与直线MN平行的平面有 .

2.若直线a与平面α不垂直, 那么平面 内与直线 垂直的直线有 条.

3.如图1, 已知E、F、G、M分别是四面体的棱 AD、CD、BD、BC的中点, 求证:AM//平面 EFG.

4. 如图2, 已知P是菱形ABCD平面外一点, 且PA=PC, 求证: AC⊥PBD.

预习笔记:把你在预习自学过程中感受最深的认识、理解、思考与领悟心得、以及主要困惑与疑问记录下来.

建立奖励惩罚制度, 有奖问答.上课不讲先做, 先作业后讲课, 课堂时间部分交给同学来讲.上课内容加大难度、提高上课速度, 让大家不得不先预习再听课.

(三) 提高学生预习的积极性.组织预习兴趣小组, 相互提问, 小组竞赛, 制造氛围.预习提问要有趣味性, 不要老是罗列知识点.开展预习成果竞赛.课上进行小组抢答竞赛, 激发预习兴趣.这样才能提高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三、预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师只起引导作用, 提供适当的练习.在课前预习这个环节, 教师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首先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让他们有针对性地学习.

(1) 学生在预习时, 首先要复习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可以阅读上节的课堂笔记帮助回忆, 或者浏览学习小结增加印象.教师可利用这个时机进行复习, 使学生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2) 让学生体验成功, 感受学习的快乐.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 成功地解答一些问题, 老师要表扬他们, 同学们会投来关注的目光, 他会因此感到高兴.他会更加认真地学习, 以获得老师更多的夸奖.

(3) 打开学生闭塞的思路、体验开窍的惊喜.学生在预习过程在能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还有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靠自己努力仍无法解决, 这时需要老师的指导.老师不能直接给出答案, 只是指明解题方向, 让学生自己去计算、分析推导, 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努力寻找答案, 最后发现答案如此简单, 这样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惊喜.在忽然明白道理之后还需要总结, 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潜在的能力, 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2.把握好度, 帮助学生正确地预习.课前虽然有必要预习, 但不能花太多的时间, 预习得过细过深, 影响其他环节的学习.数学课预习过细、花太多时间, 如果在预习中解决了大部分问题, 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感到无所事事;预习过深, 使学生感到很困难, 总是解决不了那些很难的问题, 自然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以后就不想预习了.

总之, 课前预习是学好数学学科必不可少的, 做好课前预习, 不仅可以明确新课的重点和难点, 发现不懂的问题, 使学生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学习, 而且有益于培养自学能力, 增强创新意识.数学学习重在发现、探索、创新和应用, 要学好数学, 必须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参考文献

[1]郑敏信.数学方法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8, 8.

浅谈高中数学预习 篇3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曲”,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影响学生的发展,而客观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知识缺陷,再加上课时之间的间隔比较长,如果没有及时的补偿和指导,很容易导致后续学习的能力与知识上的脱节,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能力更是势在必行。

一、课前预习的作用

(1)预习能够提高听课的效率,通过预习,带着解决不了的问题去听课,手脑并用。由于带着问题去听课,目的明确、精力集中,从而减少了因听不到浪费的时间,能集中在关键问题上理解、思考和分析。这样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如同牵牛牵住了牛鼻子,主要矛盾解决了,其它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久而久之,会逐步提高听课的效果,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2)预习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学生如能认真预习,听课就比较认真,学习效果就比较好,学生有了这样的体验,就会主动地预习下一部分内容,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让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预习能够提高记笔记的能力。通过预习,对新课内容心中有数,课堂笔记就可以抓住讲授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有选择地加以记录。不预习,听课时不知道哪些是书上有的,哪些是老师补充的,哪些是重点,哪些是关键,忙着听,忙着记,“眉毛胡子一把抓”,这种“录音机”式的笔记,除了能锻炼笔记的能力外,丝毫无助于能力的提高。

(4)预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们正处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总有一天要走入社会,那就要靠自学来获取知识。如果在中学时代能够通过预习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就能为将来到高一级学校深造或走上社会带来很大好处。即将来就不会在大量更新的知识面前手足无措,就不会落在时代的后面。

二、高中数学预习的具体方法

(1)以疑导思

疑就是思考揣摩和钻研教材,提出问题。一是在已有知识同新知识有联系和差别的问题上寻疑,二是在容易混淆的概念上找疑,三是在容易忽视的问题上创疑,四是在容易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的问题上置疑,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深化新旧知识的联系和理解,辨明概念间的异同,培养他们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需要注意的是,在预习提纲中的设疑应让学生在阅读课本,并经过深入思考或辩论之后能够解决的,问题不应太难,也不应太简单,而且这种方法也不能频繁地使用,否则,容易使学生兴趣下调,或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作标记

可以把重点概念、关键语句、疑难处分别做上标记,也可以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复习和反思。而且数学课新旧知识间往往存在紧密的联系,预习时如发现学习过的旧知识有不清楚的地方,就要及时复习,把与新知识相关的基础打好,为学习新知扫清障碍,并对旧的知识加以巩固和记忆,同时为学习新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讨论

把预习时遇到的疑难问题,对问题的看法,提出来与同学和老师讨论,以求解决,还可以有效地活跃思维。如对教材图表、案例等进行质疑、讨论、比较。讨论时练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可以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培养自己的联想能力和综合能力。运用综合的方法、比较的方法,在预习中把本章节或其它章节的内容进行比较,找出其异同点,从整体角度来理解章节和课本内容。

(4)尝试练习

每一道例题的后面,都有针对性地跟上一系列的练习题。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做练习,通过试做,可以检查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内化新知,然后回顾整个预习过程,归纳出新知识的重点,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难题、有疑问的地方,以便听课时重点解决。

高中数学怎么预习 篇4

2. 课前自学要讲究质量,不要有依赖老师解决问题的思想,而应力争在老师讲课以前把教材基本或大部分弄懂。实践证明:这种指导思想可逐步使学生获得自学能力和自学效果。反之,如果带有依赖老师解决问题的思想进行自学,就会失去自学的信心,自学能力就不容易培养起来。

3. 反复阅读新教材,运用已学的知识、经验以及有关的参考资料,多问几个为什么;进行积极的独立思考,发掘新旧教材的联系,掌握新课的基本内容,尽力弄懂新教材中的每一个新概念,找出重点和难点,明确新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4. 将新教材中弄不懂的问题和词语记下来或在课本上做记号,使自己的大脑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为接受新知识做好思想准备。

5. 不懂的问题,经过独立思考(包括运用参考资料)后,仍然得不到解决的,可以请教老师、家长、同学或其他人。

6. 结合课前预习,做些自选练习题,及时验证自学效果。还可以进行一些必要而又可以做到的某种实际操作、现场观察、调查研究,以丰富感性认识,加深对新教材的理解。如利用课余时间制作数学和物理模型,做小实验,参观各种展览等,这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手脑结合,大大提高自学能力、自学效果和兴趣。

7. 新教材和学过的旧教材是连续的,新知识是建筑在对旧知识理解的基础之上的。课前自学若发现与新课相关的旧知识掌握得不牢时,一定回过头去把有关得旧知识弄懂。补习旧知识,可以结合某一个不懂的问题进行。如果旧知识缺漏太多,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系统地补习。

高中生功课有效预习方法 篇5

对于初高中生来说,学前学后对学习的预习非常重要,但凡优秀的学生都有良好的预习习惯,那么高中生如何有效预习?预习久了成了习惯,你就会习惯优越。

高中生功课有效预习方法如下:

关于预习的时间

预习不可以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不可以“半途而废”,更不可以“轻言放弃”。

预习久了成了习惯,你就会习惯优越。

课前预习很重要,俗话说“23天养成一个习惯”,建议大家首先尝试每次学新课前预习的方法,坚持至少23天,坚持下来你成绩上可能会有较大提高,课堂上学起来也会变得更容易,学习心态上也会更放松。

关于预习的过程

在预习的过程中先找出自己认为是重点、难点的地方,这本身就是提高自己分析能力的过程。

有遇到疑难和问题时,力求自己独立思考、解决疑难,对于无法弄懂的地方,就用铅笔画上记号,提醒自己在上课时注意听老师在这一点上的讲解。

预习时的思考是预习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如果预习不思考就等于没预习。

预习时要把精力投入在对知识的思考上而非仅仅对书上知识的浏览、记忆,这样对知识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

在预习的时候,把所有不太懂的地方全部找到,在上课或课下的时候,把还不太懂的地方赶紧找老师或同学询问,消灭这些学习上的障碍。

关于文理科预习侧重点

文科:对于文科生,预习的时候要注意理解、搞清楚问题的实质,文科性质比较高的科目(需要大量记忆背诵的科目)要通过看书本,了解文章的内容、概要和观点等实质性问题。

英语科目除了看之外还要听配套的朗读磁带,并朗读课文,要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并能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达到灵活应用的程度。

理科:作为高中理科生,需要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自学的能力。

而锻炼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就是预习将要学习的功课。

预习时重点通读课本,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划在书上。

不一定要把所有内容完全弄懂,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对于知识点繁杂的章节,在纸上列一个图表,分层次地将这章的知识点列举出来,这不仅可以在听课时头脑清晰,还会降低复习时的难度,一举两得。

对课本上的概念、定理、公式推理一遍,以形成对知识的整体认识。

关于预习的步骤流程

对于预习,我们可以归纳出统一的预习步骤,一般来说,不论同学们哪一门课,也不管学习水平有多高,通常都可以采用以下步骤:

第一步:准备阶段。

粗读要预习的内容,以领会教材的大意。

阅读过程中可以做一些标注,比如用红笔标出重点问题,用其他颜色的笔标出疑难问题。

第二步:查缺补漏阶段

针对自己理解不透彻或遗忘了的旧知识,及时查阅有关学习材料,进行必要的复习,通过复习,为学习新课程打好基础;对文中的疑难字词,用符号标出,查工具书析义,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词义。

对于查阅的对理解教材有用的资料,可以补充在教材的空白处,也可以另加一张专门用于加批注用的纸贴在书的醒目处,以便以后学习时可以轻松复查。

第三步:复查阶段。

解决完学习障碍后,回过头来再看书,如果里面有不清楚的问题,可以记下来,或做出重点听课标记,等上课时听老师来讲解。

第四步:验收阶段。

正常情况下,经过以上三步已经把书中的要点预习成功,这时,请合上书本,把刚才看过的内容再回想一遍:本章节讲了哪几个问题,重点概念是什么?主要思路是什么?还有哪几个问题不清楚等等。

这样做可以加强理解和记忆,并起到验收预习效果的作用。

不少同学预习效果欠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这一环节。

预习要“因科制宜”

各门课程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规律,因而预习方法也不尽相同。

若是在预习前就把握课程的特点,那么预习的效率也就会大大提高。

一、预习语文的方法

语文课多是有一篇一篇内容上不关联的文章组成,它的知识的连续性主要表现在字、词、句的含义和语法上。

预习语文的一般步骤是:首先通读课文、注释以及习题,划出生字、生词和不好理解的句子。

其次,查工具书,即给生字注音,给生词注释以及解决一些可以解决的问题。

再次,尝试归纳出课文的中心、段意、人物特征、表现手法等,可用作听课时与老师的`讲解对照,以加深理解。

二、数理化的预习方法

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的重要特点是:知识的连续性特别强。

所以数理化课程虽然也可以作及时预习,但集中时间做阶段预习、学期预习,学习效率会更高一些。

数理化课程预习时可采用以下方法:首先,阅读课文,理解定理、定律、公式、常数等。

定理、定律、公式、常数、特定的符号等,是学习数理化课程的最重要的内容预习时要重点理解,牢牢记住的。

其次,扫除绊脚石。

数理化的知识连续性强,前面的概念不理解,后面的课程就无法学下去。

预习的时候发现学过的概念有不明白、不清楚的,一定要在课前搞清楚。

最后,试做练习。

数理化课本上的练习题都是为巩固所学的知识而出的。

用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

预习效果好,一般书后所付的习题是可以做出来的。

三、英语的预习方法

英语预习可以分为单词的预习和课文的预习两部分。

单词的预习可以先看课后的单词表,也可以直接在读课文中划出不懂的单词,这样可以把以前学过的没掌握的单词一并找了出来学习。

高一数学预习方法2020 篇6

高一数学预习方法

一、明确意义是学会预习的动力源泉

学会学习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预习意义有以下三点: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2.预习有助了解下一节要学习的知识点、难点,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通过补缺,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从而有利于知识系统化;3.有助于提高听课效果。预习中不懂的问题,上课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时,目标明确,态度积极,注意集中,容易将不懂问题搞懂,同时通过预习有助听课笔记的记录与使用,课本上有的内容可不记,这样挤出时间,认真听课,认真分析,提高效率。

二、读、划、写、查是预习的基本步骤:

1.读先粗读一遍,以领会教材的大意。根据学科特点,然后细读。数学课本可分为概念,规律(包括法则、定理、推论、性质、公式等)、图形、例题、习题等逐条阅读。例如,看例题时要求学生做到①分清解题步骤,指出关键所在;②弄清各步的依据,养成每步必问为什么,步步有依据的习惯;③比较同一节例题的特点,尽量去体会选例意图;④分析例题的解题规范格式,并按例题格式做练习题。

2.划即划层次、划重点。将一节内容划分成几个层次,分别标出序号。对每层中重点用★,对重点字、词下面加,对疑难问题旁边加?,对各层次间关系用=表示等等,划时要有重点,切勿面面俱到,符号太多。

3.写即将自己的看法、体会写在书眉或书边。

(1)写段意:每一段在书边上写出段意;(2)写小结:一要概括本书内容,二要反映本节各内容之间的并列与从属关系;(3)例题:在书边说明各主要步骤的依据,在题后空白处用符号或几个字,写出本例特点,体现编者选例意图;(4)变式:对优秀生要求对例题条件、结论变化,由特殊向一般转倾,将有关知识进行横向联系,纵向发展。

4.查即自我检查预习的效果。

①合上书本思考下节课老师要讲的内容大意,哪些内容已看懂,哪些内容模糊,哪些内容不懂,需要在什么地方再提高;②对照自学辅导或老师课前拟订的自学提纲,揭露知识的,挖掘知识的本质,沟通知识的联系。简要地用语言能加以表达;③根据课本的练习,做几道具有代表性的习题,检查预习的效果。

处理几个关系是预习取得成效的关键

1.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的关系:预习时要花费较多的时间,高中阶段有八到九门课,门门都预习不可能,可选择1-2门薄弱学科进行试点,有一定经验后再全面展开。

2.预习与听课的关系:预习是听课高效的准备,听课能解决预习中不懂的问题,可以巩固需学知识,千万不可认为预习已懂,上课不认真听讲做其他事,浪费课堂宝贵时间,影响学习效果,总之要使预习在听课中发挥最大效益,否则失去预习的作用。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非常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象语言等。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等。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

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

4、知识的独立性大

初中知识的系统性是较明显的,因此它便于记忆,对知识的提取和使用相对容易。但高中的数学却不同了,它是由几块相对独立的知识拼合而成(如高一有集合,命题、不等式、函数的性质、指数和对数函数、指数和对数方程、三角函数、数列等),经常是一个知识点刚学得有点入门,马上又有新的知识出现。因此,注意它们内部的小系统和各系统之间的联系成了学习时必须花力气的着力点。

高中数学预习方法 篇7

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 是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 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侧重培养阅读能力, 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而课文是英语学习中最重要的素材, 也是学生接受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和各种习惯用法的重要来源。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只注重课堂讲解, 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若能抓住课前预习这一重要环节,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二、课前预习指导方法

由于学习内容与要求不同, 课型不一, 教学路径与方法各异, 预习的方式、方法必然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各种预习方法。

1. 朗读识记式

朗读与识记是预习的最低要求, 也是最简单的预习方法, 因此也是使用最多的方法。它只需要学生在课前用十几分钟时间, 通过反复拼读而记住所学生词, 通过多次试读而流畅朗读所学句型和课文, 并能初步理解和熟悉课文内容。由于它要求较低, 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 学生容易习惯并且大都欢迎这种预习方式。

2. 听力训练式

它主要在于加强听说训练, 初中阶段应尽量采用。在课文学习中, 学生可以通过听课文录音大致了解课文的内容, 增强语感。当然, 由于条件的限制, 教师可利用课前某段时间, 比如早读, 统一在全班放录音, 对学生进行统一的要求。

3. 发现问题式

教师可以把新课文中要求学生自己掌握的内容和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通过预习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做预习题发现问题, 并为上新课作好准备, 教师通过对预习的检查也可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复习阶段的预习更宜采用这种方法, 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较好的诊断性检测手段。

4. 排除障碍式

教师将新课中具有一定难度的内容通过适当的提示和引导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 从而减少课堂讲解和学生掌握运用的难度。要求学生用较为简单的语言形式重新表达较难句子的意思。通过这种预习, 课堂教学就会轻松容易得多。

5. 材料准备式

预习所准备的材料可以是句型操练需要的语言材料, 也可以是会话练习所需要的话题材料, 还可以是讨论所需要的对某个问题的意见、主张和看法等, 甚至还可以是一些简单教具。教师布置这种预习时要提出明确的要求。

6. 系统归纳式

它主要用于复习课, 特别是阶段复习和期末总复习课。教师可根据复习课的内容指导学生在课上进行全面的总结。既可以让全体学生归纳同一个内容, 也可以分不同的组归纳不同的项目。由于学生预先自己动手进行了归纳, 再经过课堂上的补充, 对这方面知识的掌握就更全面、更牢固了。

7. 阅读理解式

学生进入了较长的课文学习阶段后宜采用这种预习方法。没有进入课文教学或课文只限于一些极简单的内容的初期阶段不必采用这种方式, 课文整体教学多采用这一预习方法。阅读理解可分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 前者侧重于认知课文本身包含的具体材料, 如人物、时间、地点、事实及数据等具体信息的提取;后者要求读者对具体材料进行归纳、总结、分析, 甚至推理、想象来完成。

8. 小组讨论式

小组讨论的好处在于它能够促进同学间的交流和互相帮助, 学习好的可帮助学习差的, 增加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机会, 这种预习需要安排统一的时间进行, 比如早读、自习或课堂教学开始时由老师统一安排全班讨论, 各组主持自己负责的段落的讨论。讨论期间, 老师可以在各小组间巡视指导, 并注意发现问题。

9. 激发兴趣式

在旧课文将要结束时抽出几分钟时间, 教师用英语向学生介绍下一篇课文内容或者作者简介、作者经历、写作手法等, 以激起学生对预习课文的兴趣, 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在教学中每次预习并非只能用一种方法, 而可能是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另外, 不同的课型需要不同的预习方法, 教师只有在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 把预习作为教学设计、教案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预习, 使预习发挥应有的作用。经过预习, 学生了解了通篇课文的内容, 为教师的讲解扫除了障碍。同时, 由于预习把泛读和精读有机结合在一起, 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学习气氛。

高中地理课前预习指导方法的研究 篇8

关键词:课前预习 导学案 “读——划——疑——记”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91-01

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曲”,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影响学生的发展,而客观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知识缺陷,再加上课时之间的间隔比较长,如果没有及时补充和指导,很容易导致后续学习的能力与知识上的脱节。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课前预习能力更是势在必行。下面我从地理课前预习的目的和预习方法两方面加以介绍。

一、指导学生地理课前预习的目的

1.学生地理课前预习的必要性

江苏省教育厅提出了“五严”规定,学生在校课时的缩减,教师上课时间减少,教师用于辅导学习困难学生的时间非常少,特别是高中地理,高一、高二每周一般都只有两节课,高三也只有四节课,没有其他辅导课。而课标要求并没有降低,教学内容并没有减少,高考制度等教育评价体系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增多。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保证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课前预习就是学生高效快速学习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障。

2.课前预习是学好新课的基础。

做好地理课前的预习,有利于达到学得快、理解透彻的目的。课前预习既是对旧知识的复习,也是对新授知识的准备,温故又知新。特别是对于农村高中学生来说,很多地名、地理术语都是学习的拦路虎,通过预习可以初步了解新教材的内容和思路,做到提前思考;可以把教材中容易解决的问题先解决掉,如果不预习,老师讲的什么?老师讲的重点是什么?需要注意什么?自己心里没有底,被动地被老师拖着跑,其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3.课前预习能够提高听课的效果。

学生听课,大致有这样两种情况:一种是虽全神贯注听讲,但自己分析的机会甚少,或者有闻必录,手用得多,脑用得少;另一种是带着预习解决不了的问题去听课,就能手脑并用。前一种学生,没有思想准备,又做笔记又听讲,十分紧张,没有精力去思考问题,新旧知识衔接不上,长此以往,会失去学习地理的兴趣,造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后一种听课的情形就不同了,由于带着问题去听课,目的明确、精力集中,从而减少了因听不懂而浪费的时间,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关键问题的理解、思考和分析上。这样,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久而久之,会逐步提高听课的效果,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课前预习能够提高记笔记的能力。

4.课前预习能够培养自学能力。

有人说,预习是自学的演习。的确是这样,我们正处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总有一天要走上社会,那就要靠自学来获取知识。如果在中学时代,能够通过预习,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就能为将来到更高一级学校深造或走上社会的学习带来很大好处。就不会在大量更新的知识面前手足无措,就不会落在时代的后面。单从预习的过程来看,它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实现中学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

二、指导学生预习方法

1.教师编制导学案,是学生课前预习的指向标。

教师要在上课的前一天把地理导学案编写好,发到学生手里。导学案里学习目标要准确,重点难点明确,对预习学习方法要适当指导,要帮助学生列纲要、适当题目以巩固学习要点。最好增加些时事,激发学习兴趣。

2.“读”教材是地理课前预习的主题。

读的时候思考“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预习模式。同学生也可以采用分步骤读。第一步,先读教材中的几个黑体字标题,从中可以了解教材讲了几个大方面的内容;第二步读,根据每一个标题下面教材篇幅大小,文字和图表多少,大体确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一般情况下,对重点和难点,教材都给予较多的文字叙述和图表示例,因而教材篇幅较大;第三步,在第一步、第二步的基础上,读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预习时,对一般内容快速阅读,重点和难点内容则应详细阅读,要找出教材中知识结构的层次和各层次间的内在联系,分析、掌握重、难点知识的关键,从而在较高的角度上理解、掌握重、难点知识。读是预习时关键的一步。

3.“划”是课前预习的精华。

在快速通读教材,了解内容大意和学习重点,参照教材上的黑色标题,并把重要内容和疑惑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划出来,便于理解和思考。预习时,应该边读边划,若发现疑难之处,运用地理学科“综合性”的特点,及时翻查相关书籍,找出与疑惑、问题内容有联系的知识点。划是课前预习的精华。

4.“疑”是课前预习的灵魂。

疑,就是思考揣摩和钻研教材,提出问题。预习得越深入,就越能够提出问题。比如对一些地理现象的解释,地理原理的应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的原因等,善于提出问题有利于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预习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要找出疑点和难点。质疑才能进步,所以“疑”是课前预习的灵魂。

5.“写”是课前预习的升华。

如对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就在课本的空白处写上批注,发表意见,提出质疑,以便在听课时解疑惑。边读边批,把自己的体会、看法写在旁边。联系实际,将一些生活事例和心得体会等写在适当位置,用以证明教材的基本原理,学以致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为听课作好准备。

综上所述,地理课前预习不但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能够提高听课效果、学好新课的基础,还能够培养自学能力。因此课前编写教学案,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非常必要。“读——划——疑——记”是很好的预习方法。当然,对于预习方法要不断尝试,力求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佳方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预习方法 篇9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课题】位置与方向(一)

【自学内容】教科书P3例1

【预习提纲】

1.太阳在什么方向升起?面向东背对着的是什么方向?如果面向北,背对着的是什么方向?

2.面向操场的升旗台,请说出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物?

3.尝试完成P3的“做一做”。

【课题】位置与方向(二)

【自学内容】教科书P4例2

【预习提纲】

1.观察中国地图,地图通常是按照什么方式绘制的?

2.以学校的操场为中心,请你写出四个方向的主要建筑物,并标出这些建筑物所在的方向。

【课题】位置与方向(三)

【自学内容】教科书P5例3

【预习提纲】

1.怎么辨认例3中的这幅图的方向?请你说说各建筑物的位置

2.小明要去少年宫该怎么走?去体育场呢?去医院呢?

3.少年宫在电影院的什么方向?商店在医院的什么方向?试着说说两个建筑物的位置关系。

【自学内容】教科书P6例4

【预习提纲】

1.坐在教室里,正对面是什么方向?你根据什么来判断?请你指出东西南北以及东北、东南、西北、西南8个方向各有什么东西。

2.我们学校的教学楼、礼堂、边门分别在操场的什么方向?

【课题】 位置与方向(五)

【自学内容】教科书P9例5

【预习提纲】

1.例5中,请你根据给定的北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说说各场馆所在的位置?

2.飞禽馆在动物园的什么位置?从大门出发怎么走?海底世界在动物园的什么位置?从大门出发怎么走?猴山呢?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课题】口算除法(一)

【自学内容】教科书P13及14例1

【预习提纲】

1.观察13页的情景图,你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2.60÷3=( )600÷3=( ) 这两题你是怎么计算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3.240÷3=( )你又是怎么计算的?还可以怎么计算?

【课题】口算除法(二)

【自学内容】教科书P16例2

【预习提纲】

1.请估算124÷3的商,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也可以怎么估算?

2.估算的方法不同,结果一样吗?哪个结果更精确一些?为什么?

【自学内容】教科书P19例1

【预习提纲】

1.请说说4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的过程。

2.竖式计算42÷2,要从哪一位上算起?商2要写在哪个数位上?商1要写在哪个数位上?为什么?

3.42÷2竖式的简便写法你会吗?动笔试一试。

【课题】笔算除法(二)

【自学内容】教科书P20例2

【预习提纲】

1.请口算52÷2,你有几种算法?

2.竖式计算52÷2,当十位上的数除后还有余数,该怎么办?动笔试试看。

3.比一比,想一想:52÷2和42÷2有什么不同?

4.尝试完成P20的“做一做”。

【课题】笔算除法(三)

【自学内容】教科书P22例3

【预习提纲】

1.估算238÷6的结果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2.竖式计算238÷6要用6去除几?当2个百除以6不够商1个百时,怎么办?23个十除以6,商应写在哪位上?动笔试试看!

3.如果一本像册有24页,每页可插6张,1本像册能放下238张照片吗?2本呢?你有几种算法?请写出来,比比看,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自学内容】教科书P25例4

【预习提纲】

1.怎样验算100÷5=20 100÷7=14??2 的结果是不是正确的?

2.请说说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3.尝试完成P25的“做一做”。

【课题】笔算除法(五)

【自学内容】教科书P28例5

【预习提纲】

1.你能说说情景图中的故事吗?请根据图意列出式子。

2.思考:0可以当除数吗?为什么?

3.0÷3等于多少?0÷5呢?0÷100呢?请你说说: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多少?

4.尝试完成P28的“做一做”。

【课题】笔算除法(六)

【自学内容】教科书P29例6

【预习提纲】

1.竖式计算309÷3,商十位上的数是多少?为什么?商的这个0有什么作用?

2.竖式计算420÷3,你能用简便写法吗?试试看。商末尾的数是多少? 为什么?这个0有什么作用?请你也用简便写法摆竖式计算。

3.书写竖式时,你认为还要注意什么?

4.尝试完成P29的“做一做”。

【自学内容】教科书P31例7

【预习提纲】

1.计算832÷4时,当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时,不够商1时,怎么办?会简便写法吗?试试看!

2.竖式计算562÷4,请用简便写法。

3.尝试完成P31的“做一做”。

第三单元 统计

【课题】 简单的数据分析

【自学内容】教科书P38、39例1、例2

【预习提纲】

1.书38页的例1的统计图,和我们以前见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请把它补充完整。

2.如果下周要进货,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哪种要少进些?说说理由。

【课题】求平均数

【自学内容】教科书P42、43例1、例2

【预习提纲】

1.怎么求几个数据的平均数?

2.说说平时在生活中见到或听到过哪些类似的“平均数”。

一年级数学预习的方法有哪些 篇10

一、整理信息。(看、画、说)

看: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观察主题图,并阅读给出的文字信息。

画:让学生用“——”画出数学信息,用“﹏”画出数学问题。 说:让学生说一说:通过看图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想、说、看、填)

想:应该用什么方法解决主题图中提出的问题,为什么?

说: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解题思路。

看: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中解决问题的过程,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中是怎样解决的。

填:让学生把课本中的空白补充完整。

三、尝试练习。

引导学生预习初中数学的若干方法 篇11

一、初中数学教师的课前预习

众所周知,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课前预习没有学生的参与,只是数学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及教学内容的预习。因此,教师需要对本节课的主要讲解内容有所准备,并且能够挖掘本节课内容的旧知识与新知识。初中数学课本的知识有极强的逻辑性与层次性,教师在预习中如果遇到旧知识,可以提前设置部分有层次性的复习题以唤醒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回忆曾经学过的知识,并熟练运用这些知识搭建起旧知识与新知识的桥梁,让旧知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

二、学生的课外预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学生在课外预习,就是没有教师的参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这种预习方法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按照教师的提问进行预习,这样,学生不仅要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而且要对新课有一定的了解,学到一些数学新知识;另一种方法是带着习题预习,要求学生大胆尝试完成相关的练习,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练习题完成了,学生就可以在课堂上巩固并加深理解新知识;相反,如果没有完成或者有疑问,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积极、认真地听课,也可以向教师请教,直到弄懂为止。

课外预习可以给学生更大的空间、更多的时间去接触、领会知识,同时可以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主动参与的良好习惯,为即将到来的课堂作出充分的准备;另外,课外预习要培养学生做笔记的习惯,即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要主动搜集相关的数学资料,并记录下来,以便与同学探讨或请教别人,从而正确地解答数学疑问学生。在课外预习时做笔记还可以为学习数学知识作大量的积累,如果学生以后遇到相同或相似的数学问题,就不用再去查阅相关的数学知识了。

三、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预习

这种预习方法时间比较紧凑,一般只有开课前的几分钟至十几分钟,而且它的空间比较小,仅限于教室。相比课外预习,课堂预习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因而学生在这么短的预习时间里要精神高度集中。采用学生在课堂上预习的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随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而且还可以帮助那些在家不喜欢看书,不做作业的学生熟悉新课,为即将学习的课程打下基础。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短暂的时间里预习会存在缺陷。这种方法会导致有些学生在预习新课的时候,对知识感悟不深,甚至会漏掉部分知识点。但总体来说,课堂上的预习不失为初中数学预习的一种有效措施。

四、师生共同在数学课堂上的预习

这种预习方法是教师陪学生一起在课堂上预习,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新理念。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一些富有启发性、有探究空间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主分析,并作出方向明确、知识准确的解答。与此同时,教师可以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及时给学生进行点拨,在肯定学生探究成果的同时引导学生继续深入思考,并纠正学生的错误知识。由此可见,教师的授课可以根据学生的某些方面的知识缺陷,并结合课前的教学设计,不断地思考、更正,采用更适应学生现状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弥补课前教学设计的不足。这种预习方法花费的时间比较少,但可以引起师生的共鸣,并使教师在课堂上发现学生预习知识的情况。

从学生的角度来分析,学生可以更直接、更准确、更灵活、更综合地学到新知识,更完整、全面地接受整节课。首先教师的监督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严谨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其次,师生共同在数学课堂上的预习,可以以一种师生聊天的方式进行。在聊天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谈方式,尽量带鼓励性的语气,表扬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以增强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教师可以用数学术语设计数学思维技巧,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让学生在轻松地掌握学习技巧的同时,拉近师生心理上的距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高中历史预习策略初探 篇12

一、预习的方法

(一) 预习时要注意看教材每课每章节开头的结论性语言, 有意识地培养书面语言的概括和提炼能力

现行高中教材因版本的不同, 其结论性语言所处的位置不同, 人教版在每课最后, 人民版则在每章节开头, 主要介绍本章的基本内容、历史脉胳和基本观点, 且语言概括、精炼。上课前应该精读, 从而对本章内容有一个浅层次的整体印象。当学完课文内容后, 再回首详细理解该段引言, 我们就能站在宏观角度去理解课文, 试着学会繁中求简, 详中求略。我们的历史书面语的概括和提炼能力也一定会提高。

(二) 预习教材的文献资料, 培养自己的史料阅读和材料处理能力

现行教材不论是人教版还是人民版, 都突出历史学科特点。针对高中学生实际, 适当地增添了文献资料的数量和份量, 采取了在一段史实的旁边设置一则史料, 或在一些重要历史问题的叙述中穿插一段史料的方式。近年历史高考大量引入教材之外的新材料, 来创设新情境, 提出新问题。而教材原始材料的引入, 无疑为培养我们的材料阅读能力和材料处理的应变能力提供了极好素材, 奠定良好基础。

(三) 预习要利用好材料图表, 培养自己的口头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

现行高中教材, 图表数量增多了, 有原始照片图、后人画图、表格图、地图等。这些图表简洁明快, 但功能各异, 我们在预习时应该学会看图学史、看图说话、看图复述正文部分相关的史实, 可以以此来培养自己口语组织和表达能力。同时图表更直观展示相关的历史面貌和历史变迁, 有助于掌握历史规律和历史线索。

(四) 预习教材后的练习题, 培养我们理解记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本后的一些练习题虽是一个较低层次的训练, 但其作用不可小视。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 低层次能力的积累是高层次能力的基础和载体。这些练习题有的再现本章节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 有的是针对教材重点内容进行设疑。通过练习, 有助于我们把握知识重点并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二、预习的检测

(一) 课前要对学生的预习提出具体的要求

学生预习一般是草草地看一遍书, 根本就看不出些许的问题和疑点, 更别提有什么收获。其实大部分学生的所谓预习只是为了应付老师或者小组长的检查, 这就使得预习流于形式。所以, 老师在课前一定要对学生的预习提出具体的要求, 要使学生清楚自己该预习哪些具体的内容, 要使学生预习有目标, 有重点。对于能及时完成预习任务的学生, 老师一定要给予一定的激励;反之, 一定要予以“惩罚”。

(二) 将预习检查放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而不是课前。

对于预习的检查最好还是放在课堂中进行。在操作中可以是首先对小组长提出要求, 要求小组长在课前认真做好预习, 在预习中将自己认为有价值的知识点记录下来, 然后以问题的形式写在预习本上。其次, 等到上新课时, 在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就让小组长提问检查预习情况。小组长可以是随意的或者有针对性的点名某个同学站起来, 回答组长事先准备好的问题。小组长所提的问题可以是课本上的概念、人物、事件, 也可以是具体的习题应用。假如所提问题学生回答不出来的或者解释不完整的, 小组长会另让他人回答或者自己适时加以补充。对于回答特别好的要加大奖励力度, 同时对于回答不好的非但不奖励还要严厉“惩罚”, 要他们知道不预习的“后果”。当然了, 预习检查的时间不宜过长, 每个小组所提的问题不能太多、太复杂, 并且同一个问题尽量不要重复提。通过上述检查预习的方法, 既可以培养同学们的预习习惯, 也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三、预习的合作

合作性学习既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 也是培养学生主动性学习的有效途径。一是倡导合作预习, 让学生预习变得高效。合作预习最初最好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教师可以利用自习辅导时间安排学生的自主预习,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能力;另一方面指导学生有序进行, 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同时教师还可以把预习内容向课外延伸, 让学生能通过课外相关的历史文献加深对教学重难点的理解和认识。二是让合作预习行为习惯化, 可以这样说:合作预习习惯的养成是高效课堂教学的保障。而这一习惯的养成可以说是“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需要我们老师的长期坚持和督促。

参考文献

[1]吕世虎, 刘玉连, 新课程与教学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初中数学的课前预习方法 篇13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往往比较被动,一堂课下来他们疲惫不堪,而且效果不佳.究其原因,原来好多学生没有进行课前预习;有的虽然预习了,由于方法不当,或者预习不到位,结果也不理想。

初中数学课前预习方法如下:

一、任务落实预习法

即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同学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去进行预习。

让同学带着任务去预习,能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较强。

例如我在教学《比较小数大小和小数性质》一课时,就以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去预习,问题如下:

1、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时,首先要看什么部分?如果整数部分相同,怎样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

2、小数的性质是什么?

3、什么叫做小数的化简?

这种方法要求教师先要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对相关学习内容要进行了认真研读,提出既有一定的价值,又有吸引力的,能促使同学产生浓厚的学习、探索兴趣的预习任务。

教师布置任务时,可以采取表格的形式或者提问的形式,让同学去预习。

布置预习任务时一定要注意难度适中,具有诱发性和趣味性,预习要求要明确,可操作性要强。

二、笔记预习法

如果预习内容是关于教学概念、公式、定理时,可以采用这种预习方法。

开始,可以让同学在书上圈点,或者做简单的批注,在阅读课本后,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其次,可以让同学做摘录笔记,

就是预习后,在笔记本上摘抄重点概念、关键语句等等,以加深对重要知识的记忆、理解,并简单地记下预习过程中的疑惑和不解之处,也可以记录自己在预习中的收获。

例如我在教学《循环小数》时,就让学生运用笔记预习法来预习新课。

先让他们通过预习,在课本中找到什么是循环小数;什么叫无限小数,什么叫有限小数;然后让他们把自己对这三个概念的理解或者不解写下来,

在第二天新课前的交流时,我发现有的学生在书上写道为:“2.1756756……中的1并没有循环,那么这个数是循环小数吗?”还有的学生这样写:“我觉得如果在一个数的后面加上了省略号,那么这个数一定就是无限小数了。

”总之,不管是记下体会还是疑问,对于新知识的接受来说,都是有益的。

不过,这种预习方法在开始时教师都要抽出一定的课内时间带着同学进行,在要求、步骤、方法、格式上均要给以细致的指导,然后再放手让同学独立预习、做笔记。

另外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同学,还可以要求他们做思维含量较高的反思型预习笔记。

三、自主质疑探究法

问题是学习的源泉,没有问题的学习就如一潭死水,因此问题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预习中学生难免会出现搞不懂的问题,我们可以培养学生记下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这样等第二天老师讲解时,学生就可以带着问题听课,听课就有针对性,听课效率自然得到提高。

这一方法和上一个方法有类似之处,但并不完全相同,自主质疑法主是在记录自己在预习时弄不清楚的问题。

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我让学生采取自主质疑的方法来预习,第二天我把学生感到疑惑的问题收集起来,大约有几下几种:

1、量角器上的数字有两圈,要怎么看?

2、有些角画得不正,怎么样量它的度数?

3、角的边太短,够不着量角器的刻度线怎么办?

4、量角器和角怎样才能对齐?

老实说,学生的有些问题我原以为很简单,可以不用讲或者一略而过,但是当我看到了他们预习中的质疑时,我才觉得原来我对学生的了解还是那么不全面。

有了这些问题,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就给找准学生的“脉象”,而学生也可以做到有目的的听课,课堂效率就会提高很多。

四、温故知新预习法

这是新旧知识联系的预习法。

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相联系的旧知识。

要求预习新内容时要与学过的.旧知识联系起来,做到“温故知新”,联系旧知,学习新知,使知识系统化。

在教学《小数乘整数》时,我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先回忆“小数点的移动可以引起小数的大小有哪些变化”这一个知识点,再让他们在这个基础上预习新课的内容,这样一来,既可以使知识系统化,又可以降低新知识的难度,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

五、尝试练习预习法

对于比较简单的学习内容,例如计算类课程,学生往往预习后提不出问题,觉得自己都会了,可是真正动手做题时,却是漏洞百出。

在提纲中设计 “自我检测”栏目,预习时先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进行尝试练习,比如在学习《小数加减法》时,由于本课知识比较简单,绝大部分学生在看完课本之后都能看懂,所以我让他们在预习完之后,做一做自主练习的第2题——计算并验算。

结果在做题的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些问题:10-0.8=0.2,26.81+5.29=31等等一些细节的问题,当他们通过验算得知答案不对时,会再重新从课本中找答案,然后再练习。

通过尝试练习,可以检验学生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

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同学经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要让他们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

既能让学生反思预习过程中的漏洞,又 能让 老师发现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较集中的问题,以便课堂教学时抓住重、难点。

六、动手操作预习法

对于公式的推导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要求同学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剪、拼、折、移、摆、画、量、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

因为课堂中有动手操作的内容,自然少不了要通过熟悉教材,了解操作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等,在课前准备好。

同学只有亲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知其所以然。

上一篇:告白的短篇微小说下一篇:高二作文:着眼当下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