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实验模式(共12篇)
开放实验模式 篇1
摘要:结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开放实验室建设的实际情况, 对实验室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实验室开放中出现的问题等进行了讨论, 并探讨了其管理模式。
关键词:实验室,开放模式,实验室管理
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全面发展的指挥和技术人才是军校的教育目标[1]。军校实验室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科研设备, 是提高学员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物质基础。为了使实验室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必须开放实验室。实验室开放, 能够为学员提供自主发展、实践锻炼的空间和环境, 对学员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起到显著的作用[2]。笔者结合我院实验室开放情况, 探讨实验室在军队院校改革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
1 军校实验室开放的必要性
随着实验教学体制改革的开展,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军校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原有的实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调动学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影响了学员的全面发展, 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培养高素质人才, 学校需要开发设计性、综合性和研究性等较高层次的实验项目[3], 要求学校改革实验室管理模式。为了充分发挥实验设备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军校实验室必须打破传统实验室的封闭状态, 利用现有师资、仪器设备、环境条件等资源开放实验室, 使实验室在承担常规教学任务的同时, 面向学员开放, 这是军校实验教学的发展方向, 是高等院校实验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是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观测点[4,5]。
2 军校实验室开放的重要性
2.1 培养学员的创新实践能力
通过开放实验室, 学员可以利用实验设备和资源, 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形成自我创新实践的氛围。学员在一个完全开放、不受拘束的环境中做实验, 有利于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6]。
2.2 培养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实验教学中, 实验任务必须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完成, 学员没有时间重新审查实验方案, 有疑问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分析和总结。为了打破传统的“被动实践”的方式, 我们利用开放实验室, 把实验教学转变为“主动实践”, 在此过程中, 加强了学员质疑精神、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7]。
2.3 有效提高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率
我校自2008年成立基础实验部以来, 实验室软件、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学校每年下拨实验室建设经费, 用于购置实验仪器及其配套设备, 促进了本科实验教学水平的提升。基础实验部成立之前, 实验教学统一排课, 实验仪器设备仅在学员上课时间使用, 其余时间处于闲置状态, 利用率很低。基础实验部在确保完成计划内实验教学任务的前提下, 创造条件开放实验室, 让更多的学员在课余时间使用仪器设备, 有效提高了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
3 军队院校实验室开放模式
基础实验部结合学校实际情况, 探索实验教学新模式, 全面实施实验室开放。目前, 我校基础实验部共有4个实验中心:理化实验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计算机实验中心和机械实验中心。每个实验中心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对实验室开放模式进行了探索。
3.1 自主学习模式
实验室在正常实验教学时间以外, 实施全天候开放。学员在课余时间, 可以随时进入实验室进行自主学习。学员可以自己选择一些实际的课题, 也可按教员的要求, 自拟实验方案, 查阅资料, 设计实验步骤, 完成实验任务。
3.2 创新实践培养模式
为进一步落实我校教育教学转型计划, 全面培养并提高学员的综合能力, 学校开展了以“小发明、小革新、小创造、小制作”为主要内容的“四小”创新实践活动。该活动旨在培养学员自主创新思维, 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 鼓励学员大胆设想、自主设计、自己动手, 全面加强学员的综合素质。参加“四小”创新实践活动的学员全部在实验室进行探索研究。“四小”创新实践活动的项目包括项目申请、审核、立项、中期评审、验收结题等各个环节, 实验过程涉及4个实验中心, 是一种建立在教学实验中心开放式平台之上的培养模式[8]。
4 军校实验室开放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模式探讨
4.1 军校实验室开放存在的问题
实验室时间和空间的开放, 带来了很多管理问题, 目前主要存在两个比较大的问题:
(1) 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的管理
“四小”创新实践活动开展以来, 实验室设备利用率较高, 仪器设备损耗率也随之升高。例如:在电工电子实验中心, 为保证项目设计和调试的顺利进行, 需要配备高精度数字表、高带宽示波器等先进测试仪器设备。设备的使用时间延长, 很多实验设备长期处于工作状态, 降低了使用寿命, 设备损耗率较高[9]。
(2) 实验室管理
实验室全天候开放带来了很多问题, 如实验时间不确定、实验项目多样化、实验内容多变性、实验对象多层次和多专业等[10], 并且涉及学员、教员、实验预约、实验过程、实验项目等管理问题, 对实验室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制定一整套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案。
4.2 军校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式
要解决高校实验室开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切实提高军校开放实验室的管理水平, 应该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从设备、人员和实验室管理系统几个方面构建军校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式。
(1) 设备保障
军校实验室开放的主要支撑条件是设备。为了能够顺利开放, 实验室必须拥有良好及充足的设备支撑, 还要有实验室管理人员负责监管, 保证设备的完好与正常运行。实验室管理人员是实验室开放的人员保障, 他们负责设备的管理、使用、保养及维护, 按照不同设备的不同要求, 做好日常维护与保养。在设备使用中如果发现故障, 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及时填写设备故障登记簿, 做好登记并及时维修[11]。学生做完实验后, 管理人员应填写实验室登记簿, 做好记录, 保证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工作有序、合理。
(2) 加强实验教员队伍建设
实验室开放后, 增加的实验大多是自主实验, 研究的问题更广泛、更复杂, 一些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要求指导教员有新的实验思想和实验方法, 对实验指导教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开展开放实验教学, 必须全面提高教员的业务素质和敬业精神, 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13]。
(3) 实验室管理系统
为了严格落实开放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加强管理, 各实验中心都开发了相应的实验室管理系统。例如:计算机实验中心构建了机房管理系统, 界面如图1所示, 系统功能框架如图2所示。
其中, “账户管理”的主要功能是记录全院学员的信息, 包括学员的用户名、学号、姓名、队别。学员在上机时, 需要输入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才能登录系统。就样, 系统就能记录学员的上机信息, 学员在“记录查询”中可以查看相应的记录, 包括上课记录和实验室开放记录。“课程班管理”收录了所有需要在实验室上的实验课程, 包括课程名称、实验项目、任课教员、学员的队别与专业。利用“预约管理”功能, 教师可以为每个班级、每门课程预约实验室, 学员可以在课余时间预约机房, 也可以预约实验设备。
利用机房管理系统, 教员可以科学地管理开放实验室, 不仅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 而且保障了实验室的开放安全。实验室使用率、实验人员工作量等都能得到准确的统计, 既保障了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 又为开放性实验教学质量评估提供了依据[14]。
5 结束语
实验室开放是实验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也是一项系统工程[15]。然而, 开放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还会出现很多问题, 需要高校进行整体规划和统筹考虑。通过实验教学改革, 实现实验室高效、有序开放, 既能提高教学资源和设备的利用率, 又能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开放实验模式 篇2
有机化学实验的开放教学模式
针对有机化学实验缺少学时的.特点,指出开放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绍了开放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结合该校实验室开放实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作 者:王敏 李军 桑雪梅 尚宏利 WANG Min LI Jun SANG Xue-mei SHANG Hong-li 作者单位:重庆工学院,生物工程学院,重庆,400050刊 名: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年,卷(期):21(10)分类号:G423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 开放实验 教学效果
开放实验模式 篇3
关键词 开放实验;土木工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9-0110-02
Exploration of Open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Mode in Civil Engineering//Zhou Miao, Liu Yu, Zhang Suhua
Abstract Experimental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actical teaching in civil engineering, there are some drawbacks of tradition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mod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open up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mode in civil engineering. This paper explica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pen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from the experience of the experimental item, and proposed a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steps and measures.
Key words opening experiment; civil engineering; teaching mode
Author’s address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of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Henan, China 454003
1 引言
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并适应其要求,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1]。新形势下加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中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强化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构建适合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的实验教学体系,是急需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然而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实验课附属于理论课,实验学时较少,实验项目更新率低,学生缺乏主动性,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通过创造实验条件和合理组织,利用实验室开放进行实验教学是一种非常可行的实验教学模式。
2 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传统模式
目前,大多数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方法表现为灌输式,实验课均为理论课的辅助部分,验证性实验较多,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较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其弊端。
1)传统实验教学是实验教师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编写实验指导书,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的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要求、所用仪器设备进行相关实验即可,设置的实验学时数和实验项目都非常有限。对于实验过程复杂、耗时较长且耗资较大的实验,实验教学尽量是不涉及的。
2)实验项目基本上几年不变化,实验项目更新慢,课程规定的实验项目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他们需要对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做深入研究。同时仪器设备在非实验期间长时间闲置,在使用时间上分布不均。
3)传统的实验教学以班级、专业为整体,不同层次的学生所做的实验项目都相同,做相同的实验,得到近似的实验结果,一组或一个班写出基本相同的实验报告,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大多数学生在实验中只是忙于完成实验过程,来不及深入理解实验原理,思考解决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即使遇到问题,也是实验教师给予解决。学生是被动的,教师的工作是重复性的。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设置的实验项目与实际工程有较大的差距,难以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需要调整实验教学模式,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3 土木工程专业开放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
3.1 开放实验教学的特点
开放性实验教学从广义上讲是指实验对象、实验内容、实验时间上的开放,没有对象、内容和时间的限制;从狭义上讲是指由学生自己根据实际题目的要求,独立拟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技术路线,完成实验过程,指导教师只负责对实验方案进行审查,在实验过程中给予必要的启发和引导,实验完成以后对实验结果和报告进行评价[2]。
笔者结合多年的实验教学经验可以归纳出开放实验教学的特点[2]:
1)开放实验具有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的特征,这有别于传统的课堂实验教学;
2)实验形式具有可开放性,操作难度较小,实验时间不与正规实验教学发生冲突;
3)强调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地位,自主把握实验方法和进程,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只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启发。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开放实验教学特点及教育部提出的培养学生综合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是实验教学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3.2 开放实验教学的项目
笔者所在的土木工程实验中心进行开放实验教学已有3年多了,对于实验项目的制定主要依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以及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状况,与计划实验教学项目不同,所开放的实验项目有下面几类。
1)建筑材料类:掺加建筑废料的混凝土试验、掺加工业废料添加混凝土试验、钢纤维混凝土试验、碳纤维混凝土试验等项目,对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开放实验。
2)建筑工程类:工程结构承载能力综合测试、钢管混凝土构件力学性能试验、结构加固材料力学性能研究、简支桁架静载非破坏性试验等,对大三、大四的学生开放实验。
3)岩土工程类:砂土的渗透试验、土工试验数据采集系统的使用、三轴试验、土的前期固结压力测试、岩土材料破坏过程试验等,对大三、大四的学生开放实验。
4)结构检测类: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测定、钢筋位置测定、钢筋锈蚀程度测定、超声回弹综合法测定混凝土强度、混凝土裂缝宽度和深度检测、楼板厚度测定等,对大三、大四的学生开放实验。
这些是实验室暂定的开放实验项目,随着仪器设备的更新和实验要求的改变,实验内容也在继续增加,从而能达到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效果。
3.3 开放实验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与措施
要真正实施实验室开放,需要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制定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和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相关的配套制度,对进入实验室进行开放实验的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和条件限制,以确保实验开放教学的顺利开展[3],如《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实验室开放申报制度》《实验室开放预约制度》《实验室开放学生管理办法》等。对于具体的实施步骤学院实验中心网站上有具体的说明,大概的程序:实验室申报实验开放项目→学校教务处审核立项公布→学生报名选择实验项目→教师安排和指导实验→学生上缴实验报告→教务处验收。
另外,在每学期的开放实验教学安排中,应考虑到开放实验项目的学时数较多,每组人数较少,实验频率较高,每学期刚开学多是理论教学安排,所以应将开放实验教学安排在每学期中期,这样既避免学期初教学任务过重,又避免影响学生的期末考试。
4 结语
通过近几年的开放实验教学模式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实验开放模式。开放实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全面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另外,通过不同类别的开放实验项目,实验室进一步提高了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对实验室的发展进步也是非常有益的。
但是,在实验开放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随着开放实验的完善,学生参与开放实验的积极性提高,使现有的实验仪器设备和师资力量都出现紧缺现象[4];
2)开放实验学生的成绩考核方式还有待进一步论证,考核没有统一标准;
3)虽然学校组织了教务部门对开放实验项目进行审查,但是参与审核的都是非专业人员,对项目的好坏只能从表面区分,而对实质内容的优劣不能很好地判断。这些问题都需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研究解决,从而使得开放实验教学能够更好地得以实施。
参考文献
[1]王子康.论新型实验教学模式:开放性实验教学[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3,20(3):106-107.
[2]潘剑云,张欣.土木工程专业开放实验教学的探讨与体会[J].高等论坛,2010(2):40-41.
[3]孙式霜.土木工程专业开放实验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科研教学,2011(5):17-18.
[4]苏蕊.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08(10):268-269.
开放实验模式 篇4
虽然微型有机化学实验有着常量有机化学实验无法相比的优势, 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2,3], 例如: (1) 仪器操作比较复杂。因为微型有机化学实验仪器规格较小, 因此在操作过程中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 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安装实验装置以及装置的固定等, 这是使用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 (2) 实验现象不便观察。虽然微型有机化学实验能起到和常量有机化学实验相同的实验目的, 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由于实验试剂用量相对较少, 仪器粘附等损耗相对于原料用量的比例较大, 使实验现象有时不明显, 要准确观察比较困难。此外, 微型合成实验由于试剂用量少, 产物量也相对较少, 甚至得不到产物, 对学生的自信心有一定的影响。 (3) 实验方法不符合实际要求:微型有机化学实验教材种类不多, 且很多合成实验仅仅是对常量实验作了按比例缩小试剂用量的改进, 导致学生实验效果不明显, 容易出现失败个案, 使微型有机化学实验的广泛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我们认为微型有机化学实验完全替代常量有机化学实验是不可取的, 只有扬长避短, 才能充分体现微型有机化学实验的优势, 才能使微型有机化学实验研究在实践中取得更有效的进展。我校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在微型化学实验教学研究工作起步早、基础实、推广应用成效显著, 已出版有微型化学实验、微型无机化学实验、微型有机化学实验等教材[4,5,6], 全国微型化学实验研究中心即设在材化学院, 在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在2010年我校规划的“全国师范类实验教学示范基地建设”中微型化学实验作为特色项目被重点列入。利用我院微型化学实验研究的有利条件, 把开放性探索创新性实践教学与微型有机化学实验相结合, 利用有限的实验场地, 将有机化学实验中的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程度, 同时也可较大程度地节省实验费用, 提升有机化学实验的开放度, 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创新性、探索性能力训练的愿望。要使微型有机化学实验与学生的探索性、创新性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并顺利实施, 还需要在实验教学和实验管理方面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操作模式。本文对在实施开放性微型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方法和体会作如下总结汇报。
一、开放性微型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指导思想
化学类专业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是在相关专业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的指导下, 选用适用于本专业的的实验教材, 根据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操作技术等教学特点选取实验项目, 以循序渐近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机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学生不能自主挑选实验项目, 也不能自主设计实验方法或增减实验步骤。在老师的指导下, 在符合科学性的前提下, 学生可以自主选题, 用微型有机化学实验技术对目标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与步骤进行合理的设计和优化, 对实验数据和产物进行分析、验证, 最后撰写一篇模拟的科研小论文, 初步体验科研的一般过程。通过这一模式的教学, 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与探究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强化, 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也能够得到了充分的实现。
二、开放性微型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与操作流程
1. 框定大类, 分组选题。
指导老师根据微型有机化学实验的特点, 先框定几个化合物类别的实验项目, 如醇类、醚类、酯类和羧酸类等。框定实验项目类别的原则是, 目标产物尽可能为固体化合物或有比较高沸点的化合物, 以利体现微型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综合效果。学生自愿报名并合理调配进行分组, 按一个小组一个类别进行选题, 小组中的每个学生选取一个同类别但不同的目标化合物进行合成实验设计。在选取与确定目标化合物的过程中, 学生首先要初步查阅相关化合物类别的文献资料以作选题参考。
2. 查阅相关实验的常量操作方法的文献资料, 对备选方法进行可行性分析。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 对所选目标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进行文献检索、阅读与筛选。查阅所得的合成方法一般为工业合成法和实验室合成法, 合成的方法、所需的试剂及实验条件各不相同, 学生必须在已学的有机化学实验基础上, 根据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经验进行可行性分析与筛选, 确定2~3种可行的方法待指导老师审核。
3. 微型化实验方案的设计。
学生所选的实验方法在得到指导老师的审核批准后, 对已选方法进行微型化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优化方案设计等, 并经老师指导修改和完善后, 进入实验准备阶段。
4. 实验前的准备。
以实验类别小组为单位填写申领/申购实验试剂、实验仪器/设备表格, 交给学院实验中心进行审批与备货。在此期间, 若遇试剂采购有困难, 实验中心应及时反馈, 学生再作相应的实验方案与实验试剂的调整。
5. 实验过程。
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到位后, 在实验室开放的时间里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对不同的微型实验方法进行对照实验、条件优化实验等, 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详细记录实验数据, 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原设计方案中的一些不合理的步骤进行适当的修改或完善, 对各步骤所获的产物进行常规的熔、沸点表征。实验过程中, 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和有机化学实验操作规程, 虚心接受指导老师的指导和实验中心管理人员的管理。
6. 实验的后期工作。
在完成整个实验过程后, 对获取的实验数据进行整理与补充, 并撰写一篇2000字以上的实验小论文, 汇编成册。
7. 成绩的评价与推优。
以小组为单位评选, 评选依据是资料查阅和方案制定的质量、实验工作量、实验数据的质量以及实验小论文写作情况, 评选出30%左右的学生给予优秀成绩, 报送学院存档。
三、开放性微型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指导老师的作用
开放性微型有机化学实验教学, 从学生选题、查阅资料、筛选方法、制定实验方案, 以及实验方案的实施和撰写论文等整个过程中, 指导老师都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指导老师所承受的工作强度是与常规的实验教学不可比的。指导老师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全身心地投入, 以期达到开放性实验教学的目的。
四、开放性微型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的素质与教学效果
微型有机化学实验的特点是仪器小、试剂量少、实验现象不明显等, 学生的素质会直接影响开放性实验的教学效果。选修开放性实验的学生大部分是本着提高自身实验素质、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目的而来, 这些学生具有认真主动、严谨细致的优良素质, 学习能力也比较强, 往往会正面体现微型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也有少部分学生则是因学分而选,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显得比较被动, 可能会造成负面的教学效果。这些学生的选修会大大增加指导老师的指导工作量。因此在开放性微型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中, 对报名选修的学生应进行筛选, 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开放性微型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室的管理
在开放性微型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工作的整个过程中, 除了教学指导老师外, 还必须有实验中心管理人员的积极参与和全程配合, 从试剂、仪器设备的采供, 到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仪器维护, 均需相关实验员老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全程参与和管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积极配合是保证开放性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
开放性微型有机化学实验的开设, 有效地解决了有机化学实验室向学生开放可能带来的实验的安全性、实验场地及实验资金不足等问题。通过开放性微型有机化学实验的实践训练, 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训炼, 环保意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许多学生对科研工作因不了解而有所畏惧, 通过开放性微型有机化学实验, 实际体验了科研的一般过程, 对科研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有的甚至设定了考研的目标。微型实验小论文作为成果汇编成册后印发给了参加选修的学生留作记念, 更带动了其他学生对微型有机化学实验的兴趣。开放性实验课程的开设使教学改革达到了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廖永卫, 赵德山.微型化学实验与有机化学实验改革[J].医学教育, 1995, (10) :20-22.
[2]佟玲.浅谈微型有机化学实验教学[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09, 15 (4) :51-52.
[3]朱少萍, 王丽华, 郝林祥, 赵波.微型有机化学实验的可行性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 2012, 32 (1) :88-90.
[4]周宁怀, 宋学梓.微型化学实验[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
[5]周宁怀, 王德琳.微型有机化学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
开放实验模式 篇5
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探究和学习效果评价
通过应用先进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可以提高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启发式教学、自主式的实践以及多种多样的互动方式的引入,在实践中证明可以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兴趣,并有效地促进创新思维的产生,保证本科实验教学的质量.
作 者:赵宪明 林子慧 ZHAO Xian-ming LIN Zi-hui 作者单位:五邑大学计算机实验中心,广东,江门,529020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23) 分类号:G71 关键词:开发式 启发式 创新 实验教学工科类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 篇6
关键词:开放实验教学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9-162-02
1引言
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中,从2002年第一版《方案》与目前正在执行的2004年第二版《方案》评估指标要求看: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占有实验的课程总数比例的底线从40%提高到50%,并要求“效果良好”;对实验室的开放从“应有开放性实验室”提升到要“有一定效果”;在开放范围上明确规定“包括科研(专业)实验室的所有实验室”。为了实施《方案》,各高校通过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实施了实验室的开放及开设综合性、设计实验性等探索性实验项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实验教学工作的发展,但在实验教学效果上仍存在很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索研究。
2目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时间上看:实验室开放的时间没有真正从学生学习需求的角度考虑,仅根据实验室正常工作时间来安排,实验教学是被限制在“半开放”实验室固定的时间内进行。从内容上看:仅按《方案》低标准地调整实验内容,把课程实验中实验项目可以组合的进行简单的整合,凑出一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而不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从范围上看:实验项目开放有局限性,没有实现所有的实验面向全体学生开放。从措施上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实施措施与保障措施仍不健全。
3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
为了科学地构建实验教学模式体系,笔者参与了2004年淮阴工学院教学改革重点课题的研究——开放性创新教学实验的设计与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及管理体系研究,2005年课题再次获江苏省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立项,经过广泛调查、深入研究、提高认识和一系列的实践探索,总结出: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先导、以课题来组织、以规律为依据、以质量为生命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指导思想,并构建了实验教学模式体系。
3.1项目系统的构建
为了能有效实施该项目系统,应有如下主要保障措施:(1)所有实验项目都要在校园网络上实验室工作平台里公示:(2)在此平台里要有学生预习实验的基于实验室开放式的实验指导资料,如实验指导书、各种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与安全事项、实际操作的录像、基于虚拟条件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等;(3)所有的项目不仅面向某专业开放,而且面向院校内所有学生开放,对选修实验超出学分的项目给予单项实验评定证书:(4)项目可来源于教师的纵横向科研课题及新开发的探索性实验项目、学生课程的疑点与难点以及学生大胆设想的自设实验项目、从网上搜集的高校精品课程及相关实验方面的探索性项目、社会企事业单位实践中的问题及事故处理等;(5)利用课程设计的契机加强高质量的实验项目开发,通过与科研挂钩、奖励挂钩等形式大力调动全体教师的开发积极性,且通过评比精选一批优秀项目纳入专业任选栏目;(6)建立实验项目审核制度,所有公示的实验项目皆要经过学院有关专家委员会严格审定,这也是保证实验项目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
3.2流程系统的构建(见图2)
3.2.1“预习”模块
学生预习是指学生利用校园网络在实验室工作平台上任选或自选实验项目。且在电子卡上注册,预习该项目链接的相关资料。预习内容有两个板块,一是仪器设备操作方面,二是所选项目内容方面。预习完成后解答所预习板块随即提供的一份填空题试卷,板块一的试卷内容一般为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用途、操作步骤及操作中要注意的安全事项等:板块二的试卷内容一般为实验目的、所需的仪器设备、方法等。
预习评判是指校园网上的实验室工作平台里软件系统,根据学生预习提交的填空题试卷进行合格性评判。板块一中答题评判合格的,是学生进入“技能训练”模块的凭证。板块二中答题评判合格的,可作为学生进入“约定时间”模块的凭证。
3.2.2“技能训练”模块
实验室指导人员要按学生电子卡里已确认预习合格的项目准予仪器的操作训练,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对大精仪器设备的操作还应进一步进行理论与技能的严格考核,合格者颁发上岗证。
技能评判采用实验室指导人员面试的形式按合格性进行评判。评判合格的给予刷卡录入,此卡可作为学生进入“约定时间”模块的凭证;若不合格,由指导人员根据情况确定学生继续进行技能训练或返回“预习”模块重新预习。
3.2.3“约定时间”模块
预约时间是指学生凭在“预习”模块板块二和“技能训练”模块中已录入合格信息的电子卡,在校园网络上实验室工作平台里进行自由预约和参加实验学习的时间。时间可为在一周内自己安排实验学习的时间段。
约定时间是指实验室工作人员或实验指导教师对学生提交的时间段进行软件分析,确定合理的实验教学开出时间并在实验室工作平台里公示。学生应在公示日三天内进行确认。
3.2.4“实验教学”模块
指导教师应因人、因地、因事、因情地灵活采用“引导一发现、自学一指导、情境一陶冶、示范—模仿、传递一接受”等教学模式,与灵活采用“启发式、讨论法、研究法、发现法”等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对实验后学生提交的成果,要培养学生至始至终、严谨科学对待研究工作的态度,认真指导学生按工科类科研报告的形式书写实验报告,优质完成实验成果的提交:对希望进一步提高成果水平的学生应给予鼓励,让他们继续在实验室里进行探索性实验。
成果评定时,(1)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评价;(2)改变传统的五级记分制为三级计分制。其考虑是基于现代教学新理念,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成果,对没有取得中等等级以上的学生,要帮助分析原因,找出不足之处,鼓励继续探索;对取得中等以上等级的学生又继续进行探索性实验提交的新成果,成果的评定取新成果。
以上四个模块的主要保障措施:(1)要精心设计一套基于校园网络上的实验室工作平台,其主要功能应具备工作流程的网上选课、资料及试卷库、时间的预约与约定、电子卡注册及项目存贮等:(2)建立实验室网站以便于介绍实验室相关工作信息、消息发布、面向网络的师生交流、与实验室工作平台兼容,对外交流等:(3)加强人员结构合理的实验室人力资源建设,要数励名师、教授、研究生兼职承担实验教学任务,以提高实验室教学水平:对应用性强的专业,可聘请企事业单位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进入实驗室指导实验:对人员紧缺的实验室,可选拔在校本科生通过勤工助学的形式协助实验室有关方面的管理工作等。
4小结
开放实验室是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指导下实验教学改革的必然,要使实验教学更好地培养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仅开放实验室还不够,还要在新的开放实验室这个条件下深入研究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现实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从问题相关方面找改革的突破口,建立符合时代发展的实验教学新系统。传统的实验教学在一定的时期内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新的教育思想还会不断涌现,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始终关注实验教学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深化改革,实现人才培养更符合时代要求。
参考文献:
[1]周济,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的讲话[R],教高[2005]1号文件
[2]教高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R],教高厅(2002)6号
[3]高教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R],高教厅(2004)21号
[4J孙文彬,开放性创新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2):148-152
开放实验模式 篇7
一、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意义
“短学期制”是上海大学教学管理模式的三大特色之一。每学期的课程仅有十周, 周期短, 节奏快。我校开设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每周仅4学时, 每学期选课人数却达80人左右, 同一时间段有近40位学生进行实验。而实验设备和条件有限, 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动手和思维潜力, 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和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开放式实验模式是正常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 可以使有限的教学资源最大化地服务于学生, 它的实施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宽松的实验环境, 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 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 创新性实验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创新性实验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总体思路、提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 具有比一般的验证性实验更加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高等学校普遍加强了对该类实验的开发和建设[4]。为了深化实验教学改革, 培养学生创新性能力, 我们在实验教学中也增加了创新性实验的比例。创新性实验是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为基础的新型实验教学过程[5]。从课题相关文献的查阅、选题立项、实验操作到结果分析、实验论文撰写都由学生自己完成, 但这一过程在短短4学时的课堂教学中是根本无法完成的, 开放式实验模式势在必行。创新性实验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 而开放式实验模式在时间和实验项目的选择上更加自由, 学生不但可以从中认识到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更可以充分利用科研资源,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思路, 并使其积极地参与到科研中去。
二、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实施
1. 教学内容的安排。
以动物细胞培养实验为例, 动物细胞培养不仅是细胞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术, 也是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 虽然我们已经根据上海大学短学期的特点重新安排了实验内容, 但由于受到每周4学时及细胞培养房等硬件设备的限制, 学生只能进行简单的传代培养。同时用于传代培养的培养液及细胞等都是由教师事先准备好, 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全面地掌握细胞培养技术, 也打击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同样,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也受到时间和超净工作台数量的限制, 每次只能6个学生一组操作, 很多步骤都只能看不能亲自动手, 严重影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据此, 我们提供了一些以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为基础的创新性实验方向, 比如:药物对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绿色荧光蛋白在人源细胞中的表达、金属纳米材料对植物细胞生长的影响、抑菌剂在开放式组织培养中的应用等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 查阅相关文献后, 拟定出具体实验内容和方案。教师再针对实验方案中的不足之处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完善方案内容。在细胞生物学实验的十周教学时间内, 由学生自由支配时间, 在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实验中心完成实验。
2. 教学内容的实施。
(1) 技术理论培训。学生理论与技术上知识欠缺, 要解决这个问题, 必须增加与学生的交流, 督促学生加强文献阅读和动手能力的训练。在学生初步确定自己的实验方向后, 我们以专题讲座的方式, 重点讲述文献检索基础知识,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动物细胞的原代培养、传代培养、细胞的冻存与复苏、细胞计数与活力测定等细胞培养基本技术, 免疫荧光技术等, 以帮助学生可以顺利地查阅文献, 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出具体的实验方案。同时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将事先拍摄好的规范的操作视频展示给学生, 直观生动地阐述实验难点。这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积极性, 又增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提高了效率, 为开放式实验模式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 (2) 实验分组。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使其具有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我们要求每4~5个学生为一组, 教师按照学生拟定的实验计划充分提供试剂和材料, 最大可能地创造实验操作机会, 争取每一个实验环节都由学生亲自动手, 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实验操作。开放式实验意味着学生做实验有着自由的时间选择性, 教师不可能像课堂教学一样可以时刻在学生身边指导, 所以实验操作成了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重中之重。我们要求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正确, 每种基础实验技术除了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授外, 我们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 反复练习, 并且要求学生及时将试剂配制、实验方法与过程、实验现象与数据等做好详细记录, 督促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 考核评定。传统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课考评方法是根据学生实验预习报告、实验报告、实验操作、纪律及出勤等情况按一定比例赋予分数, 但开放式实验内容丰富, 很难以一篇预习报告或实验报告的形式体现, 实验时间的灵活性也决定了考评无法以一般的出勤率计算, 所以我们根据开放式实验的特点制定了适合的考评办法。我们将开放式实验按照平时成绩和实验论文两个方面3:7的比例来考评。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实验态度、纪律、实验基本知识、实验操作等。实验论文的撰写是对整个实验的梳理和总结, 可以考核学生对整个实验从设计到具体操作的掌握程度, 更可以锻炼学生对实验原始数据的记录、处理及对实验结果分析归纳的能力。我们要求学生严格按照研究性实验论文的格式书写, 论文条理清楚、表达准确、结构严谨、分析透彻, 着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创新意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独立思维的能力。
三、开放式实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 学生的管理问题。
由于上海大学实行的是选课制, 选修细胞生物学实验的学生大多是刚上大三的学生, 他们有些已经完成了理论课程的学习, 有些则还没有选修理论课程, 接触过的实验技术有限, 动手能力尚未得到充分锻炼。开放式实验涉及的实验室数量众多, 比如细胞培养房、超净工作间, 光照培养间等等, 实验室的人员流动性也很大。如何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充分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 保障好实验室和学生自身的安全, 使实验秩序顺畅是整个开放式实验管理上的重点和难点。“安全第一”是从事各项工作的先决条件[6], 在实验开始之初就必须让学生了解进入实验室做实验的各种注意事项, 让其充分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并填写《开放实验室学生安全承诺书》, 要求学生按照承诺书的各项要求严格约束自己, 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又可以激发学生在实验室的主人翁精神。同时做好实验室使用申请、预约及进出记录, 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率和学生的实验效率。
2. 仪器设备的管理问题。
开放式实验涉及的实验仪器种类繁多, 小到移液器、普通生物显微镜, 大到高速冷冻离心机, 倒置/正置荧光显微镜, 使用不当便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数量有限而使用人员众多, 管理得不好就会引起冲突, 影响实验的有序进行。要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除了要求学生的操作技术过关, 操作过程严谨小心外, 还建立了严格的预约制度和使用登记制度。学生在实验开始前, 要按照实验计划统一填写《生命科学实验中心仪器设备使用申请表》, 以便教师统计后统一安排。仪器使用前必须在实验中心网站仪器预约系统中登陆信息并预约, 使用完毕后在仪器使用登记本上记录使用的相关信息。
3. 实验经费的问题。
开放式实验内容由于涉及的知识面广、范围大, 实验方案所涉及的试剂耗材规格种类相比传统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要复杂得多, 这就导致了实验经费明显不足, 为了确保实验的顺利展开, 我们一方面向学院申请加大实验中心资金投入力度, 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完善自身实验方案, 积极申请院级、校级及市级的创新性项目, 为开放式实验的顺利有效进行创造条件。
4. 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思想素质的问题。
在传统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中, 教师的工作主要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课前配置试剂、准备材料、调试仪器等准备工作, 一部分是课上的实验讲解与指导, 还有一部分则是课后的报告批改、成绩评定。在开放式实验教学中, 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试剂材料的配置准备都由学生自己完成, 教师的重点放在了实验的指导上, 从最初引导学生完善实验方案, 实验技术的培训, 实验过程的监督, 到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结果分析, 对教师的要求都要比传统的实验教学高很多。教师自身不但需要具有扎实丰富的理论知识, 熟练的操作技能, 还要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开放式实验的时间是按照学生自身及仪器设备预约情况来定, 往往需要教师牺牲双休日或延长工作时间来配合, 所以说开放式实验教学对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思想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不断充实壮大自己, 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 我们教师必须积极参与科研, 经常查阅相关文献跟踪学科发展趋势, 同时参加各种新仪器及新技术的培训, 了解各种技术的最近动态信息, 并提高自己思想觉悟, 务求做好“服务”、完成“引导”。
综上所述, 高校要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的兴趣, 就要尽量给他们一种宽松的环境, 促其成长成才[7]。通过开放式实验模式的实施, 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 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实验, 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实验的积极性, 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科研资源, 扩大学生的视野, 加深他们对细胞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激发他们对新知识、新技术探究的热情, 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目的。经过近两年我们在细胞生物学实验课上对开放式实验模式的实施, 学生反响热烈, 选课积极, 已有约30人分别获得了院级、校级及上海市级创新性项目共9个。开放式实验模式是深化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它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操作平台, 但同时它也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长期工作, 需要我们通过不断努力改革创新, 使之在实践中得到逐步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屈长青, 刘生杰, 陆娟, 朱茂英.细胞生物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生物学杂志, 2008, 25 (6) :72-73.
[2]雷瑞庭, 宋跃, 杨雷, 等.教育部中南地区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教学研究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 (上册) [C].郑州:河南省科学技术学会, 2010:387-391.
[3]曾宪军.师生科研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J].重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9 (6) :145-146.
[4]梁亦龙, 谢永芳, 何晓红, 江怀仲.微生物综合性创新实验教学研究[J].广东化工, 2011, 38 (224) :144.
[5]任平, 蔡飞, 欧阳昌汉.药理学创新性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0, 12 (10) :987-989.
[6]车将, 廖允成.实验室安全的规范管理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0, 8 (5) :156-160.
开放实验模式 篇8
建立完善、系统、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是开放实验室形式得以长期保持的关键。实验室开放制度具体内容包括:开放实验室的准入与运作;开放性实验项目的选择与确立;学生自选项目的申报与立项;仪器设备管理、维护及安全规程;开放性实验教学档案管理;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效果评价及激励机制等。学校每年由教务处和国有资产管理处联合对开放实验室进行考核评定, 并将考核结果纳入院级教学评估体系, 与学院年终奖金直接挂钩。考核评定指标主要包括:每周开放学时数、受益学生面、指导教师人数配置及结构合理性、开放性实验项目设置及更新、实验报告批改或课题验收情况、仪器设备完好率、仪器设备利用率、安全事故发生情况等。
在实验开课之前, 安排2个学时的先导课, 讲解一些经典实验案例和电子信息技术的最新前沿成果, 同时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息息相关的事物入手, 讲解电子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实例, 让学生产生感性认识, 充分认识到电子信息技术的奇妙和实用性, 培养动手实践的兴趣和对问题的探索求知欲望[1]。同时, 向学生传授查阅资料、处理数据和撰写报告等基本技能, 为自主参与开放性实验做好准备。另外, 充分利用网络使用方便、覆盖面广和资源共享的优势, 将常用仪器和元器件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注意事项、媒体课件、授课录像、理论知识介绍等教学资源放到开放性实验教学信息管理网站上, 方便学生预习和复习。
2 构建多种形式的实验室开放方式
实验室的开放既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和实验项目的开放, 也包括实验室时间和空间的开放[2]。开放性实验教学的实施受到实验场地、实验设施、实验项目等多重因素制约, 需要根据各实验室的实际条件, 有针对性、有侧重地开展工作。具体包括如下形式:
(1) 课内实验延伸形式的实验开放。对于课内学时中无法全部完成的实验任务 (如实验项目的先导问题和后续延伸问题) , 学生可在开放实验时段进行操作;另外还可进行常规实验教学内容的预习、复习等工作。
(2) 开放性实验项目预约开放。开放实验室每学期初在教学管理系统网页上公布该实验室开设的可供选择的实验项目。实验项目的设置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背景和实用性, 包括验证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多种层次, 注重引入新知识、新器件。学生选定题目后, 可进行网上预约或书面预约, 并在规定的时间到开放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
(3) 学生自拟课题的开放。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 由学生自己提出感兴趣的实验课题、制定设计方案和步骤、确定所需实验时数及器件设备、上交实验方案。指导教师综合考虑实验方案、实验室条件和安全性后提出修改意见并形成最终方案。鼓励采用多种方案实现设计目标, 鼓励引入新知识、新技术, 优先采用合作企业提供的新器件、新设备。
(4) 其他课外科技活动开放。对参与教师科研、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各类科技竞赛、专业认证培训等科技活动的学生开放实验室[3,4]。
实验室开放采用网络化管理。学生进入实验教学信息管理网站, 用学号和密码登录后可进行网上预约、网上下载实验要求、网上提交报告、网上查阅成绩等多项操作。教师账号则可以设定实验开设项目和开设时间、查询预约情况、设定报告提交截止时间、网上批改实验报告、网上答疑等[1]。既提高了管理效率, 又可及时总结归纳出学生的疑难问题, 为教师掌握教学进度、衡量教学效果提供有力依据。
3 以产业需求为牵引, 开设实验项目
(1) 与企业合作, 将产品研发、生产中的各类技术问题分解、提炼后, 成为难度适中、适合进行学生培养的课题, 使学生培养与生产实践和社会需求实现无缝对接。
(2) 在较大型的综合性、设计性开放实验项目设置中, 引入CDIO工程教育模式, 模拟企业研发特点,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核心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 分为构思 (C) 、设计 (D) 、实现 (I) 、运作 (O) 四个环节。在实验开始前, 指导教师布置设计任务, 给出参数要求和大致参考方案, 学生自由组成3~5人的团队。要求项目组发挥学习自主性, 在规定时间限度内, 通过查阅资料、教师答疑和学生自己的实践来完成实验。在此过程中, 实验室负责提供设备、场地和技术支持。项目完成后, 由指导教师进行验收, 给出评价意见。在团队中, 项目负责人负责需求分析、技术设计、技术程序计划制订, 并协调各环节工作。硬件和软件制作者负责工程计划、图纸设计、方案设计、制造、解码、测试等工作, 是将设计方案转化为产品的过程。技术文档的撰写者负责对前期程序进行评估, 包括系统修订、改进和淘汰等, 并将改进意见反馈到负责人处, 实现项目研发的闭环控制。整个过程以产品研发到运行作为训练周期, 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理论、技术与经验, 体验完整的现代工程思维方式[5,6,7]。
4 校企合作推进开放实验室建设
(1) 企业通过仪器设备的部分或全部馈赠、资金投入、优惠销售等方式, 为开放实验室提供最先进的软、硬件支持, 进一步充实、丰富教学内容, 使人才培养目标更具方向性和实用性。同时, 企业方实现了产品的免费宣传, 提高产品知名度, 形成学生使用该设备技术的习惯性和倾向性, 加强学生对企业的认同, 推动产品打入和占领高校市场, 并进一步开发潜在的、未来的市场。
(2) 设立校企合作指导机制, 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开放实验室兼职教师, 使实验指导更具针对性。对承担教学工作的企业员工给予薪酬补贴;在开放实验室考核中, 将企业指导教师人数及结构合理性作为考核指标的加分项。
(3) 通过工作量认定、培训经费资助等多种形式, 选派青年实验教师通过挂职、顶岗、访问、轮训、研修、担任技术兼职、参与协同创新平台、参与校企联合攻关课题等多种形式, 接受企业工程培训, 接触产业前沿和社会需求, 提高工程思维能力、工程实施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苏芙华, 曹锋.电子技术开放性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信息, 2010 (27) :25, 203.
[2]江锦花.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 28 (12) :12-15.
[3]关惠铭, 刘海昌.对开放性实验室和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思考[J].科技资讯, 2007 (24) :93-94.
[4]金正一.建设开放性实验室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7, 26 (1) :124-125.
[5]李善寿.“CDIO”工程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的实施方法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0) :164-166.
[6]王硕旺, 洪成文.CDIO: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程教育的经典模式——基于对CDIO课程大纲的解读[J].理工高教研究, 2009, 28 (4) :116-119.
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模式探索 篇9
建立开放式实验室,对于大部分高校实验室来说是一个新课题。许多学校允许学生在一定时期内比较自由地使用实验室,或是将某些实验室提供给学生使用,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式实验室,而是面对某一特定群体的部分开放。这类开放范围狭窄,时间有限,有指导教师,目的是完成一定量的工作或学习收集所需的实验数据。真正意义上的高校开放式实验室是一个拥有长效管理机制的独立管理系统,是开放面广的、长期的、全方位的、充分有效的进行资源最佳配置和利用的开放;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才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开放;是为社会服务,创造社会财富的开放。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模式探索是实验室管理的新课题。
1. 现行的实验管理制度及问题
实验室管理制度是从保管实验器材的角度出发,强调如何爱护好实验室的各类器材。实验室管理员的主要工作是实验器材保管员和配合教师准备、收回实验器材。因此,现行的实验室管理工作是机械的,是对“物”的管理。长期以来导致对实验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形成了教学第一位,实验第二位的畸态现象。这种不健康的模式导致了实验教学中的六大问题。
1.1 实验课安排较少,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差。
1.2 实验课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进行,开展机械,缺乏灵活性,不能随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1.3 基础实验设备重复购置,占用设备购置费用,利用率不高。
1.4 专业高端实验器械的采购费用不足,实验室的发展受到限制。
1.5 各实验室缺乏专任实验指导教师,无法进行实验指导。
1.6 实验室缺乏有效的管理考核制度,评估机制欠缺。
以上几个问题制约了教学效率和实验室的发展,因此建立一种全新的开放式实验室势在必行。
2. 开放式实验室的管理模式
所谓开放式实验室,是一种敞开式服务的实验室。对内保留原高校实验室的功能,并增强了灵活性。对外接受社会实验,增加实验室的利用率,拓宽实验面,并为实验室提供资金来源。
可见,开放式实验室系统是“人”、“财”、“物”各个方面的管理,应采用垂直管理体制,即高校→实验室系统(实验中心)→各专业实验室,各专业实验室全部在实验室系统(实验中心)安排下开展工作。
2.1 建立完善的开放式实验室管理体制
开放式实验室主要采取统一的管理模式,即高校实验室系统(实验中心)直接管理。学校应以专业联系、资源共享为原则进行统筹规划,集中管理,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包括适应学校发展规模的实验室建设层次、实验室面积、设备配置、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实验室工作人员等。
2.2 建立开放式教学的实验教学新体系
2.2.1 建立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
开放式教学实验按内容分为基础实验、综合性 (设计性) 实验和专题研究等几个层次,按性质分为必选实验、任选实验和限选实验等,单独制订实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使实验教学从理论教学中彻底分离开来,成为与理论教学并行的教学体系。
2.2.2 鼓励学生参加开放型实验。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求课程体系进一步整合、优化,加大实验课程学分的比例,为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及动手操作能力提供保障。因此,学校应根据开放实验的数量、难度,给予相应的学分,规定各专业毕业生的最低实验学分数,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2.2.3 深化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主要从解决实验内容重复问题入手,按照人才培养总体要求,对原有实验的结构进行调整、重组和增补,通过实践专家的讨论和论证,确定实验的主要内容,科学分配学时数。实验内容要反映新技术、新知识,并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的,保证实验教学的系统、完整、精练与科学。
2.3 实现实验教学资源共享
学校实验室系统(实验中心)对实验室进行统筹规划,将功能接近的基础实验室进行合并、合编,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减少重复投资,提高资源利用率,将节余的实验资源及较高配额的实验费用投入到高端实验室的建立和使用,加快实验室的建设。
开放的实验室可在不影响教学实验的前提下对外开放,接纳社会实验,收取一定的实验费用,用来支付实验室的管理维护、仪器设备的折旧与更新、所需仪器设备的添置、实验耗材使用、指导教师的报酬,以及发展高端实验室等费用。学校可以借鉴国外大学的经验,扩大实验系统自主权,允许自筹资金,在保障教学任务完成的前提下自由支配部分经费。
2.4 完善实验中心的管理
实验室开放教学需要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的集体配合,尤其是教学管理部门在教学资源、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改革,积极创造实验室开放教学的良好环境,加快教学管理现代化、科学化。学校可采用各种培训方式方法,如在职培训、高校之间的实验人员交流学习、短期培训、脱产学习等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从而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此外《关于开放式实验室管理办法》、《开放式实验室学生管理办法》、《开放式实验室预约制度》、《开放式实验室安全和卫生制度》、《教学实验技术成果奖励办法》、《对校外人员开放实验室的收费标准》等多项规章制度也是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的必要条件。
2.5 加快实验教学软件开发
学校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设施、校园网设施建立教学网站,将信息技术引入实验教学,对一些不容易进行实际操作、实验过程复杂、实验成本较高、具有危险性的实验内容,全面实现实验教学的多媒体化及网络化,使实验室建设与课堂教学同步满足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的需求。
3. 开放式实验室的运行
开放式实验室的运行应视各校具体情况而定,学校可采用由内到外方式,即各院、系实验室首先向本院系学生开放,逐渐扩大至对其他院系学生开放;也可采用由表及里方式,即首先开放基础部分,再向深入部分发展;还可采用层次式的开放方式,即按照使用群体的不同层次决定不同的开放层次。开放式实验室不仅可为他们提供一个和谐的、不受干扰的工作环境,而且可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指导。
4. 开放式实验室的使用
为了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把教学任务计划下达到学生手中,开放实验室要求学生在某一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将任务执行结果上报。实验室作为一类资源也应该是有偿使用的,即教学任务之外使用采取有偿使用方式。有偿使用方式各种各样,有付款方式、有参加某些管理工作方式、有担任助手方式,等等。
5. 建设开放式实验室的指导教师队伍
5.1 建设一支优秀的指导教师队伍
开放实验室的实验项目的数量和难度都远远超过以往,对指导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而且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丰富经验。建设一支优秀的指导教师队伍是实验室开放正常、顺利、高效进行的保证。因此需选拔出责任心强、知识面宽、实验技能水平高的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参加实验室开放工作,并通过进修和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5.2 提高实验指导教师的待遇,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开放实验模式 篇10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培养扎实的实践基本功和良好的实践精神为目标,对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专业基础实验课—电路实验,深入分析制约教学效果的原因,对实验教学的多个层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套可操作性强、利于对学生形成正向激励的开放管理模式,收到了显著成效。
1 电路实验开放模式的必要性
电路实验是电气类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实验课,作为大学实验教学体系中的前沿课程,其教学质量对后续课程学习将产生深远的影响[3]。学生学完该课程应具备扎实的实践技能和严谨的实践作风,从而为未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和积极的引导方向。
传统实验课管理考核采用“预习报告+实验指导+总结报告”的三段式,课堂上注重教师讲解和指导,缺乏学生独立探索和思考的空间,不利于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4];课程成绩评定以实验报告分数为主要依据,而实验报告大多类似甚至雷同,不利于成绩评定,对师生而言都造成了时间和精力的浪费。综上,制约实验教学效果的因素涉及教育理念、管理手段、成绩评定等方方面面,故教学质量的提高依赖于开放的教学模式,“开放”不仅指时间和空间开放,更指教学内容、管理手段和教学评价的全方位开放[5]。
2 电路实验开放管理模式的实践
立足实践能力和实践精神培养的高度,对传统的三段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建立了“预习测验+操作过程+当堂总结+期末考试”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见表1),力求提高实验过程中各项工作的实效性,给出反映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核成绩,用科学的评价体系引导学生行为和习惯。
2.1 变预习报告为预习测验有效督促预习
预习环节对实验课的效果至关重要。预习充分,则学生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有预见,对实验数据正误能大致预判,感觉收获大,实验热情上升。反之,实验过程忙乱却没有实际收获,对实验课越来越不自信,形成恶性循环[6]。
传统实验教学通过检查预习报告督促预习,学生疲于应付检查草草书写,而教师即使认真批改仍无法掌握预习情况,也难以制定合理的给分标准[7]。因此,新管理模式取消撰写大幅预习报告的要求,代之以预习测验结合随机提问的形式。建立预习题库,题目主要源于实验教材的预习思考题。一上课即从题库中抽取一份进行预习测验,用时约三、四分钟。教师当堂批改便可大致掌握预习情况,从而使课堂管理更有针对性,对预习成绩差的学生重点提问或检查,施加压力督促他们学习。改革后的方法能够激励学生主动预习,便于教师掌握预习情况,给分依据明确合理,是一种可操作性强的预习检查手段。
2.2 操作环节强化过程管理过程与结果并重
教师侧重检查数据会误导学生求“快”,重结果而轻过程,习惯于依赖别人而放弃独立思考,甚至有的学生抄袭数据应付检查。为此我们制定了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课堂管理方法,不仅检查数据结果,更注重过程管理。加强过程管理必然加重教师指导负担,采取以下措施可以有效化解:一是课堂指导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鼓励学生做主角,遇到困难独立思考;二是检查环节采取有目标的抽查方式,抽查对象主要为实践能力拔尖和表现不好的学生,并根据学生表现动态调整。
2.3 改变总结形式提高学习效率
淡化总结报告,减少重复性抄写工作,强化当堂总结分析。让学生当堂完成教材提出的各项关于实验数据的分析、判断和总结,填写在实验指导书上,教师结合实验结论的考查提问给出总结分数。下课前预留出几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共同讨论总结,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帮助学生从实验现象联系到理论依据,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从而升华科学认识。至于撰写实验报告的训练放在课程设计中效果更好。
2.4 增加期末考试严格考查实践能力
传统实验课程考核比较宽松,没有期末考试和不及格的压力,这是学生不重视实验的原因之一。增加闭卷期末考试环节,试卷内容包含操作题和笔答题两部分,以操作题为主,主要考查线路连接、仪器使用、故障排查等基本实践操作能力。例如,图2为戴维南等效电路操作题目。操作题当场检查,由于时间紧张,监考教师主要检查卷面数据和线路连接,记录于卷面,考试结束后再根据记录批卷。增设期末考试这一措施对教师来说增加了工作量,但对于培养学生扎实的实践能力,付出是值得的。
3 相关措施同步配合提升改革效果
上述管理模式执行时还应注意一些配套措施的配合,以保证最大程度改善教学效果。
3.1 开放的实验条件方便学生实践
将课内实验室在课外时间开放,并成立课外实践实验室,提供便利的实验条件和设备,为学生课外实践提供条件。对部分元器件采取开放的管理方式,例如电阻,因其阻值繁多且价格便宜,将常用电阻发给学生,插放到印有阻值的纸上,整个学期自行保管。这种方式方便学生课内外使用,且便于实验人员管理,可以推广到类似元器件的管理。
将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示波器、面包板等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基本连线操作等内容录制实验教学视频,上传到校园网,方便学生课余自学。
3.2 实验指导书与改革措施良好匹配
与预习检查环节相配合,实验教材提供数量充足的、涵盖实验各方面的预习思考题,这些题目串联起来构成课前预习的纲要,通过研究预习思考题的过程,基本也就完成了全部预习准备工作,为学生高效预习提供了条件。
与总结环节相配合,实验教材的数据记录表增加设计电路栏和数据分析总结栏,学生直接在实验教材上作电路设计、数据记录及分析总结,便捷高效,同时教师可以随时结合学生的记录表进行检查和指导,为有目标性的课堂指导提供了操作平台。
4 实施效果
上述实验教学模式自实施近五年以来,经过不断的探索与改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并已推广到模拟电路等其他基础实验教学,教学组设计的电路实验教学案例获全国电工电子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案例设计竞赛二等奖。
本科生座谈会及问卷调查表明,新的教学模式对他们产生了很大触动,开始从思想上重视实验课,树立起稳扎稳打的实验态度,提高了实践能力。毕业生也在反馈调查中表示,电路实验课对实践态度的培养使他们具备了扎实的实践能力。很多优秀学生积极参加全国、省、市级专业竞赛并获得优异成绩,例如2015年本院学生获“赛佰特杯”全国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应用设计大赛一等奖、国际大学生ICAN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辽宁省一等奖等成绩。
5 结束语
教师应当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以开放的眼光不断探索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以充分发挥实验课的重要作用。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的电路实验教学改革,以培养扎实的实践技能和严谨的实践态度为目标,充分关注电路实验课对后续课程的奠基作用和引导方向,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大胆改革,形成了一套开放的管理模式。实践结果表明,新管理模式讲求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扭转了实验中的一些不良倾向,得到师生的认可,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改善。
摘要:针对当前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以扎实的实践技能和严谨的实践态度为培养目标,对电路实验教学的多个层面进行了改革。改变传统三段式管理,形成了一套新的开放管理模式,介绍了该模式的实施方法及相关配套措施。新模式讲求实效性和操作性,有效地激励学生发挥能动性,显著改善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电路实验,实践能力,开放模式
参考文献
[1]李英姿,龚静,阴振勇.加强实验教学设计,突出应用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0):98-102.
[2]高月春.教学模式转型下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4(22):37-39.
[3]王革思.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开放式实验教学平台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8):170-173.
[4]王文奇,刘保县,宗莲松.基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工科创新型实验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9):26-29.
[5]刘瑞友,王智勇,段子刚.探索实验开放管理模式培养光电学生创新能力[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21):44-46.
[6]陈媛媛.电工电子实验预习环节的控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4):285-287.
开放实验模式 篇11
【关键词】免疫学检验;分层开放式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4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787-02
长期以来,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受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而形成的只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种教学运行机制下,学生按既定内容完成实验,基本上处于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状态,遏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忽视了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的培养。因此加强实验教学环节,探索、改进实验教学势在必行。考虑到学生的差异,为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和满足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的愿望,我校进行了免疫学检验分层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改革。
1 确立分层开放式教学理念
分层次开放化学实验教学,指按实验内容、性质,难易程度及学生自身情况进行划分的分层开放实验体系,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认识水平的层次进行实验,相同层次的学生在一起进行实验,同层次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学习经验和体会。我们在进行教学实践时,借鉴了国内外多所学校的免疫学课程设置理念及实验教学实践经验,把实验教学改革放在使全体学生都能独立思考上,把实验教学区分为课堂内和课堂外两类,课内多半采用接受式,课外多采用活动探究式,并主张课内外结合。不仅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专题内容进行学习,还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不同的水平进行学习。这种实验活动能积极地发挥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在开放的实验环境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是一种新型的合作关系。在学习上,既重视主动接受系统的知识和经验,又十分重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科学态度、合作意识等科学素养的培养。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由于学习困难而产生消极情绪。
2 实施分层次开放实验教学的具体方法
2.1 建立新的实验教学体系 将实验分为基本技能实验、客观验证性实验和开放探究性实验三块。每块实验项目模式具有多样性内容,由浅入深,既有基本操作实验又有综合开放性实验,为一个由初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可在原有实验形式基础上采取实验室开放、实验项目开放等多种灵活的形式,激励学生合理安排和利用自己的时间到实验室动手做实验。修改现行的实验教学计划和大纲,为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提供多种选择。
2.2 建立实验室运行体系
2.2.1 安排实验室开放时间 每周四、周五下午为开放实验室时间。周四为A层和B层学生实验时间,周五是C层和D层学生实验时间。
2.2.2 学生分层 由学生自我选择与教师指导选择相结合做出恰当的分层。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层次时要强调,开放实验室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及探索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避免个别学生不切合实际选择不适合自己的层次。
2.2.3 实验准备 指导教师尽可能早地做好选题、指导、检查、考核准备工作。每学期开学初将本学期实验室开放的时间内容和地点等向学生公布。组织安排实验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和建设,负责处理实验教学课与理论教学课间的有机衔接,根据学生的分组人数和实验的内容分派指导老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参与开放性实验工作,加强实验仪器、实验药品及其原材料的管理,组织检查开放实验时实验仪器是否有明显标识、有操作说明、注意事项,实验药品及其原材料是否集中摆放等。实验前向学生讲解实验目的、要求、开放性实验的过程、特点,做好开放性实验的课题选择。
2.2.4 实验预约 无论做任何实验,学生都要先网上预约。教师据预约的实验指导学生查阅课题有关的中外文献资料,在参考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的知识写出实验开题报告。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审批修改,通过后学生可进行开放性实验阶段。
2.2.5 实验考核 实验结束后学生要将实验论文等实验结果提交实验室。教师根据学生所做系列实验的整体情况对学生的实验预习、实验操作过程、实验所得的数据、实验技巧、实验结论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3 分层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
通过对140名医学检验专科学生的问卷调查,绝大多数的学生对免疫学检验所采用的分层开放实验教学模式表示支持,认为通过实验有极大收益的占72%,收益较多的占24%,效果一般占2%,无效果占2%。学生实验综合测评成绩显示,参加分层开放性实验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是学好免疫学检验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实验室又是实验教学的重要场所。因此,只有不断改善实验条件,探索新的实验教学方式、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实施以满足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分层开放式实验模式是当前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该教学模式近几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3]。免疫学检验分层开放式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实验教学局限于验证原理、单纯掌握操作技术以及依附于理论课的情况, 充实和改革了实验教学的内容。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4]。同时该教学模式有利于因材施教,合理减轻学生负担,使具有不同潜质的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发挥,使部分学优生不受常规实验学习模式的禁锢,提前接触一些高难度的内容,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深度、广度,为早出人才,出好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磊,李艳,师海蓉,邓昊,镇鸿燕.病理生理学分层次实验教学的探索. 卫生职业教育,2010,28(22):79-80.
[2] 范雪兵。“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多理念融合教学改革实践探讨. 中国电力教育,2012, (26)
[3] 高琳.“分层教学法”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1,(32):184.
基础医学实验室开放模式的探讨 篇12
一、基础医学实验室开放的必要性
我校基础医学实验室拥有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形态学、生理学等涵盖多个基础医学学科实验研究的实验室, 另配备有标准的标本室、实验准备室和学术报告厅。2007年7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批准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2008年元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批准成为“广西大型仪器协作共用网成员单位”。长期以来, 我校基础医学实验室是我校“基础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及“高发性疾病创新团队”的重要实验基地。实验室主要面向我校广大教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等高层次科研人员开放, 对医学本科教学的支持显得非常不够。近几年, 我们意识到实验室面向医学本科生开放是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实验室开放不仅对学生技能训练, 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为此, 我校基础医学实验室根据自身的特点,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对本科生实行开放。
二、开放实验室的主要形式
基础医学实验室面对学生开放, 一方面调节供需矛盾, 另一方面, 可以调动广大实验人员的积极性, 由被动变主动, 鼓励实验技术人员, 参与学生的实验开发, 这样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创新能力。我校基础医学实验室开放的主要形式有: (1) 采用观念开放、时间开放、空间开放、资源开放的“全开放”宗旨, 确定“以生为本、创新为魂”的建设原则; (2) 为学校“未来学术之星”科研活动、“教育创新计划项目”“自主设计性综合实验”、各类实验考试前复习等提供实践基地。 (3) 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学术性交流, 新技术、新方法的探讨, 为学生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 (4) 营造良好的创新学术氛围, 为学生参加各学科的科技竞赛、优秀论文评选提供实践场地和自我展示的平台; (5) 搭建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的桥梁, 让学生既参与了教师的课题, 又进行了自身的学术研究, 并获得相应的社会实践能力。
三、开放实验室管理
开放式实验室必须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加以保障, 开放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通常要做到如下五点: (1) 每学期开学初, 基础医学实验室将本学期开放的时间、内容、可利用的仪器设备等统一向学生公布。 (2) 各实验室做好准备工作, 并配备一定数量的指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参与开放工作。必要时对学生进行相关技术培训。做好安全和开放情况记录工作。 (3) 学生在进入开放实验室前要阅读与实验内容有关的文献资料, 准备好实验实施方案, 做好有关实验准备工作。学生进入开放实验室, 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损坏仪器设备的按有关规定处理。并做好防火、防盗、清洁卫生等工作。 (4) 学生在实验项目完成后, 要向实验室提交实验报告或论文等实验结果。实验室要及时总结和交流工作, 如组织“开放实验交流答辩会”等活动, 促进学生实验小组之间的沟通, 分享实验成果和心得体会,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报告能力。实验室做好成果收集和论文推荐发表工作。 (5) 实验结束后, 值班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要整理好实验室, 保证第二天实验室的正常使用。
四、实验室开放取得的成效
实施实验室开放的这几年,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 学生的实验兴趣大大提高, 2011年第一批实验室开放项目公布, 全校有120多项申请, 最后53项获得立项 (学校资助2500元/项) , 按照每项5位学生计算, 总计有600多人加入申请, 学生参与科研实验的热情非常高。 (2) 创新教学成果明显, 这种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了大量实际锻炼的机会, 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例如, 2004级本硕班吴留成, 2005级本科生刘莉丹、廖明、黄小丽, 2006级本科生苏婷、潘晓芬、尹芳、黄萍、宾琼、李靖等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以第一作者分别在SCI期刊Endoscopy、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Cancer Chemotherapy and Pharmacology、Pancreas、Colorectal Disease、Breast Journal、Dermatitis等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 (3) 教师的指导水平得到了提高。由于开放实验室, 选题来源广范围大, 而不再是教科书上不变的内容, 新鲜的选题和实验开放过程中层出不穷的问题挑战教师的指导能力, 只有不断充电钻研业务, 提高自己的指导水平, 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4) 实验室和实验设备的使用率明显提高。
五、结语
通过实验室的开放, 确实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好习惯, 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的有力措施。但是, 在实验室开放的过程中, 我们也发现还有许多问题, 如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 实验药品的浪费现象和仪器的破损率提高了, 实验室的安全问题要如何加强;实验指导教师和技术服务队伍工作量大幅增加, 工作难度也上升, 但工作量要如何考核;开放实验的内容要进一步丰富等, 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和完善。总之, 实验室开放是一项长期而有意义的工作, 还有待我们去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陈平, 谢云, 刘洋.实验室开放式管理模式的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3, 11 (3) :147-149.
[2]付争兵.建立开放式实验室的必要性及其管理模式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 27 (3) :126-128.
[3]刘鸣, 毕玉玲, 赵美蓉, 马凤鸣, 窦丽民, 杨文敏.实行开放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探索精神[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5, 22 (4) :91-94.
[4]袁力, 刘林祥.实验室开放式管理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4, 14 (11) :301-302.
【开放实验模式】推荐阅读:
EDA开放式实验模式08-04
开放实验室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05-19
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应用与研究09-01
开放实验系统论文09-28
开放创新实验课程10-13
开放性实验建设07-17
开放护理实验室07-13
实验实训室开放10-03
开放性实验证明08-22
开放型实验室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