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新技术产业

2024-06-24

上海高新技术产业(精选12篇)

上海高新技术产业 篇1

新能源:大风车威力源源不断

《中国新能源产业年度报告》指出, 到2050年, 我国30%以上的能源需求要依靠新能源来满足, 新能源的建设可以用迫不及待来形容。目前, 我国正在加紧制定新能源产业调整规划, 预计到2020年, 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额将达到3万亿元。

根据上海市《关于加快推进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施意见》, 新能源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率先突破的重点, 上海新能源产业总值在2012年将达到500亿元。

民用航空制造业:大飞机蓄势起航

为了更好地服务大飞机项目, 使民用航空制造业成为上海未来的支柱产业并能够长远发展, 按照《实施意见》, 至2012年, 上海民用航空制造业将形成产业规模200亿元;至2025年, 上海民用航空制造业产值规模将达到2 000亿元, 其中, 大型客机将在浦东机场南端形成180架份的总装试飞能力。

先进重大装备:“工作母机”再升级

为了继续保持上海先进重大装备的优势, 《实施意见》指出, 到2012年, 上海先进重大装备产业规模要达到1 200亿元。其中在优势项目火电方面, 形成系列化、自主化、高端化;输配电突破特高压瓶颈环节, 加快中、高压系列高端化发展, 突出数字化变电站等新的增长点;在轨道交通等方面以车辆为核心, 实现关键零部件制造能力的战略突破;大型铸锻件要重点突破工艺、材料和制造制约, 攻克并掌握一批关键技术, 形成国际一流的自主制造能力。

生物医药:打造“药谷”品牌

浦东在开发之初就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中国“药谷”的设想, 并在张江高科技园区建立了张江生物医药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 张江高科技园区在研发创新实力、重大新药研制、研发外包服务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张江“药谷”凭借高研发能力的聚集效应成为众多跨国医药公司和研发公司进入中国后的首选地。

根据《实施意见》, 到2012年, 上海市生物医药制造业的总产值将达到850亿元, 服务外包收入将达到150亿元, 医药商业收入将突破1 000亿元。在高端化学原料药制造领域要取得突破, 应加快开发中药及天然提取物, 重点突破生物诊断试剂、疫苗及抗体类药物的产业化, 着力发展数字化高端医疗设备。

电子信息制造业:布局12英寸芯片

目前, 全球500强跨国企业中已有18家电子信息类企业在上海建立了研发中心。上海通过引进外资、资产重组、园区建设等方式, 使电子信息产业在区域布局上逐步形成“一带二区”, 即以张江高科技园区为核心连接浦东金桥出口加工区和外高桥保税区的浦东微电子产业带、以设计和生产为特色的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 以及以信息产品出口加工为特色的松江出口加工区。

通过国际产业研发中心的建设, 使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真正成为上海高新技术“第一产业”, 不仅年均产值保持在千亿元以上, 而且在很多关键技术上保持领先。

新能源汽车:未来汽车的大势所趋

根据《实施意见》, 到2012年, 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将达到900亿元, 未来将重点发展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和高性能纯电动汽车, 实现混合动力汽车弱混、中混、强混全系列产业化, 充电式混合动力轿车、纯电动轿车批量上市。

上海新能源汽车产能, 2012年达到10万辆, 2015年达到30万辆, 整体实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政府采购方面, 还将加强对新能源产品的采购力度, 争取到2012年政府和公共机构新能源汽车新购比例占30%以上, 新能源公交客车新购比例占30%以上。这些数据无疑将会加快推进上海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

海洋工程装备:广阔的海洋经济

目前, 上海的造船实力不断加强, 造船行业的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增大, 已拥有一批设施完善的造船企业。这些企业经过几年的努力, 也具备建造高附加值船舶产品, 包括海洋钻井平台建造的能力, 得到了世界造船业的认可, 所拥有的世界第六代海洋石油钻井平台, 具有勘探、钻井、完井与修井作业等多种功能, 代表当今世界海洋石油钻井装备的最高水平。

新材料:改变“非进口不行”

新材料是指新近发展的或正在研发的、性能超群的一些材料, 具有比传统材料更为优异的性能。新材料产业涉及的范围比较广, 当前国际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包括信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纳米材料、新能源材料、航空航天材料、生态环境材料、超导材料等。

这些行业除少数拥有资源垄断性之外, 大多数是竞争性行业。尽管竞争比较激烈, 但由于这些行业的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大, 因而盈利水平比较高。据权威数据统计, 2007年全球的新材料市场规模达到了4 000亿美元, 2010年, 新材料市场规模突破万亿美元大关, 新材料产业将是21世纪初叶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围绕3G做文章

上海软件产业作为新兴产业, 已经形成了以浦东软件园为龙头的软件产业集群。然而, 上海软件业整体水平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

根据《实施意见》, 到2012年, 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规模可达到3 600亿元, 接近全市高新技术产业重点领域总产值的30%, 非常“吃重”。重点将推动信息服务业的基础软件、嵌入式软件和大型行业应用软件的研发和产业化, 并加快发展基于我国自主知识产权3G标准的TD–SCDMA无线通信技术, 以及被称为“后3G”的TD–LTE移动通信技术, 推进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互动娱乐、金融服务、在线视听等数字内容服务业。

摘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是上海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必然选择。“十二五”期间, 上海将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新能源、民用航空制造业、先进重大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业、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是九大重点领域。

上海高新技术产业 篇2

2013年 2月

免责声明

本报告内容由互联网、书籍及其他相关渠道收集而成,参考相关文件、书籍及互联网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本报告仅供广东闽富集团内部交流、参考及培训使用。任何收存、保管及使用本报告各种版本的个人,未经广东闽富集团允许,不得将本报告转借他人,亦不得随意复制、抄录、拍照或以任何方式传播。

违反上述声明者,并引发法律或其他纠纷的,广东闽富集团将不负责法律或其他相关责任。同时,由于任何研究或报告都会具有一定程度的不足或局限性,因此,广东闽富集团不承担由于阅读或使用此报告引起的投资、决策等行为风险。

内部资料未经许可不得外传 I

目 录

目 录..............................................................................................................................................II 1.产业园概述.......................................................................................................................................1

1.1 产业园简介..............................................................................................................................1 1.2 产业园发展历程......................................................................................................................1 2.产业园区位分析...............................................................................................................................1

2.1 周边环境..................................................................................................................................1 2.2 其他配套..................................................................................................................................2 3.产业园定位及功能分区...................................................................................................................2

3.1 产业园定位............................................................................................错误!未定义书签。3.2 发展规划..................................................................................................................................2 3.3 功能分区现状分析..................................................................................................................2 4.产业园产业分布及入驻企业情况分析...........................................................................................2

4.1 产业结构及其规模..................................................................................................................2 4.2 经济效益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5.产业园管理模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管理机构简介........................................................................................错误!未定义书签。5.2 各单位职责及关系................................................................................错误!未定义书签。5.3 盈利模式................................................................................................错误!未定义书签。6.市场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6.1 区域内产业发展态势............................................................................错误!未定义书签。6.2 产业园销售及招商情况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7.产业园发展优劣势分析...................................................................................................................3

7.1 成功的因素..............................................................................................................................3 7.2 存在的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

内部资料未经许可不得外传 II

上海未来岛高新技术产业园

1.产业园概述

1.1 产业园简介

上海未来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上海市政府规划建设的26个市级开发区之一,是上海西北综合物流园区的标志区。同时,它又是上海市科委规划的“上海科创中心西区分中心”和“上海物流信息产业园区”。

未来岛园区占地2300亩,交通便捷、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极具潜力。开发建设7年来,园区相继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法国施耐德(SCHNEIDER)、芬兰科尼起重机(KONECRANES)及美国艾佩达(APW)、日本佐川急便(SAGAWA)、上海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等国内外知名企业27家,2007年园区完成税收3.68亿元,并连续两次评为上海市市级文明单位。

地理位置、面积、开发单位、目前开发情况、配套设施等

1.2 产业园发展历程

2001年11月获批成立,是上海市2家高新技术产业园之一。

2008年园区完成税收3.86亿元,连续两次被评为上海市市级文明单位。

2008年又被评为上海市品牌建设优秀园区,呈现出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强劲的发展态势。

2.产业园区位分析

2.1 周边环境

上海未来岛高新技术产业园位于上海市区西北部——普陀区,东至沪杭铁路,南至沪杭铁内部资料未经许可不得外传

【××产业园调查分析报告】产业园定位及功能分区

路,西至嘉定区区界,北至沪宁铁路,规划面积96.90公顷。周边城市轨道交通11号线设站于此,规划中地铁16号线也将于园区设站,与沪宁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沪杭高速公路等交通主干道联成一体。

2.2 其他配套

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3.产业园定位及功能分区

3.1 发展规划

按照园区规划,“未来岛”积极打造市级现代工业加工服务产业园、总部经济和科技产业集聚区、市科技创业中心西区分中心和上海现代物流信息产业园。经过几年的努力,园区已形成生态型绿化、完善的市政道路设施、发达的通讯设施布点、便利的交通网格。园区联合区、镇政府相关部门,以高效便捷的方式,为入驻企业提供工商注册、纳税登记等一站式服务。园区专设企业服务中心,为企业在综合管理、人力资源及配套资源等方面提供相关协调和推进,帮助解决企业各种困难。

3.2 功能分区现状分析

上海未来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上海市政府规划建设的26个市级开发区之一,园区按照功能,形成“三片一轴一心”的总体布局:西片为产业加工区,兼有部分物流和配套管理设施,东片为高新技术孵化和产业基地,兼有园区主要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北片为园区物流配送、加工和管理区;一轴指绥德路东西向贯穿整个园区;一心指用地中部,综合办公服务中心和未来岛公园生态核心。

4.产业园产业分布及入驻企业情况分析

4.1 产业结构及其规模

4.1.1 主导产业

园区主导产业为现代仓储、物流、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按照普陀区规划,园区将重点发展高端物流及相关服务业,拓展物流保税、物流信息、物流交易、物流研发、物流商务等功能,建设以陆港口岸和城市配送为特色的现代物流园区,使园区成为长三角重要的物流枢纽中心之一。

4.1.2 入驻企业情况

目前,园区已有法国施耐德、日本佐川急便、美国艾佩达、芬兰科尼起重机、台湾波力食内部资料未经许可不得外传

【××产业园调查分析报告】产业园发展优劣势分析

品及上海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等知名企业入驻。延华智能、先达条码、昂泰科技和盛源集团等企业已在园区建立总部。

5.产业园发展优劣势分析

5.1 成功的因素

5.1.1 区位优势

未来岛高新技术位于上海西大堂---普陀区;西接虹桥开发区,东邻真如城市副中心;与沪宁、沪杭、沪嘉等多条高速公路相连,可快速融入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

周边城市轨道交通11号线设站于此,规划中地铁16号线将设站点于园区中心位置直达上海主要商业区,周边多达13条公交线路辐射上海市内四面八方。

距离虹桥国际机场15分钟车程,距离浦东国际机场50分钟车程,距离沪宁高速江桥出口15分钟车程,是上海西北门户连接“长三角”的枢纽。

5.1.2 环境优势

园区独有30000平方米的未来岛公园,美轮美奂,品味高雅,入驻企业独享其成。园内以组合式多层林冠特征的乔木为骨架,选用了乡土和抗污染性强的榉树、女贞、棕榈、水杉以及广玉兰、雪松等树木为主体树种,并且引种了大叶樟、银木、金合欢等一些新品种树木。园内共有各种树木56种,约27000株。

公园内由一条环形干道贯通连接,同时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点缀其间,还有小型广场和健身小路分布四周,供业主活动,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5.1.3 配套优势

园区建有现代城市广场61000平方米(购物、餐饮、娱乐、休闲);商务别墅及甲级写字楼85000平方米;五星级会展中心110000平方米(星级酒店及会议中心);科技楼组群33000平方米。

5.1.4 服务优势

园区联合区、镇政府部门,为入驻企业提供工商注册、纳税登记等一站式服务,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内部资料未经许可不得外传

上海产业投资藏宝图 篇3

新能源

2009年第一批拟推进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关键生产设备产业化等重点项目,主要集聚在浦东、闵行等区域。重点关注风电发电机、主控制器及系统等关键部件国产化,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建设及相关装备产业化,推进IGCC有关装备研制及示范工程建设等领域。

民用航空制造业

2009年第一批拟推进大型客机总装和研发基地、商用飞机发动机研发中心等重点项目,主要集聚在浦东、闵行、宝山等区域。到2012年的目标是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

先进重大装备

2009年第一批拟推进百万千瓦等级核电关键设备及部件产业化、大容量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系列产业化等重点项目,主要集聚在浦东、闵行、松江等区域。到2012年的目标是产业规模达到1200亿元。大型锻件产品的极端制造领域,60万-120万千瓦清洁高效火电设备系列,轨道交通车辆及自动控制系统国产化等可重点关注。

生物医药

2009年第一批拟推进精密医疗器械和检测系统仪器等重点项目,主要集聚在浦东、徐汇、奉贤等区域。到2012年的目标是生物医药制造业总产值达到850亿元,服务外包收入达到150亿元,医药商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其中高端化学原料药制造领域,中药及天然提取物,生物诊断试剂、疫苗及抗体类药物的产业化,以及发展数字化高端医疗设备等领域存在投资机会。

电子信息制造业

2009年第一批拟推进4.5代OLED中试线建设、数字电视芯片套片产业化等重点项目,主要集聚在浦东、徐汇、闵行等区域。到2012年的目标是集成电路和平板显示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12英寸65nm以下芯片生产线建设,新一代移动通信、数字电视、平板显示、汽车电子等芯片的国产化,集成电路制造、测试装备产业化,TFT-LCD高世代生产线、OLED中试线及配套产业建设,大功率LED封装器件及产品产业化等领域值得关注。

新能源汽车

2009年第一批拟推进自主品牌混合动力轿车、客车和动力系统、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等重点项目,主要集聚在浦东、嘉定、金山等区域。到2012年的目标是产业规模达到900亿元。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客车产业化,驱动电机、动力电池及其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配套能力,燃料电池汽车研发和产业化,汽车电子系统集成等领域有良好的投资前景。

海洋工程装备

2009年第一批拟推进自升式、半潜式钻井平台等重点项目,主要集聚在浦东、长兴岛等区域。到2012年的目标是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重点关注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钻井船等研制能力,海洋钻探设备、油处理模块的研制,港口装卸运输设备研制,船用通讯、导航、控制电子设备等船舶电子产品研发等。

新材料

2009年第一批拟推进1500吨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建设等重点项目,主要集聚在金山、奉贤、宝山等区域。到2012年的目标是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高性能碳纤维、耐高温纤维等生产线建设,高温合金、钛合金材料产业化,生物相容材料及终端产品产业化,环保节能材料与新型绿色建材产业化及其推广应用等领域有投资潜力。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上海高新技术产业 篇4

20世纪90年代,西方学者针对产业集聚进行了大量研究。马歇尔( 1890) 提出了产业集聚的概念并阐释了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韦伯( 1909) 提出了产业区位理论,认为产业聚集是为了最大程度地节约成本,并且从企业内部扩大和企业间分工角度阐述了聚集的影响因素; 波特( 1990) 利用“钻石”模型对产业集聚及产业群进行分析, 认为产业集聚是提高国家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的关键; 克鲁格曼( 1991) 认为,基于规模经济,产品制造只会在少数地区进行,从而实现了产业的集聚。

国内学者对于产业集聚相关理论也进行了初步探索。曾忠禄( 1997) 认为产业持续发展必须依靠产业群集来实现,而产业群集的不断发展将会导致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异; 姚凯( 1998) 认为高技术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集聚因素对高技术产业区位的选择影响比较显著; 熊军( 2001) 回顾了西方的集群理论,分析了集群产生的原因; 朱华晟( 2003) 从浙江省块状经济角度研究了浙江省产业集聚形成和发展的动因,即社会网络、地方政府和企业家; 邵昱烨( 2012) 认为加工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国内产业的集聚; 袁丹和雷宏振( 2015) 认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和城镇化水平的分布特征都呈东部向中西部递减,同时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促进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二、变量选取与数据处理

选取进出口总额表示贸易规模,作为衡量对外贸易的指标。选取区位熵作为衡量产业集聚的指标,同时将科研费用纳入解释变量,以更好地解释产业集聚对贸易规模的影响程度。

1. 区位熵( LQ)

区位熵又称地区专业化指数,能够衡量一个地区某种产业相对于全国的专业化水平。因此,采用区位熵指标衡量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的专业化水平。

其中,LQij表示i地区j行业的区位熵,Pij表示i地区j行业的产值,Pi为i地区工业总产值,Pj表示j产业的全国总产值,P为全国工业总产值。区位熵指数越高,表明该行业的集聚程度越强。当区位熵指数LQ > 1时,说明i地区j行业的集聚程度高于全国水平。反之,则低于全国水平。当LQ = 1时,表明i地区j行业的集聚程度相当于全国水平。根据式( 1) ,结合1995—2011年上海市和全国的高新技术产值和工业总产值,计算出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区位熵( 见表1) 。

数据来源:根据上海统计年鉴(1995—2011)和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整理。

由表1可知,1995—2011年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区位熵都大于1,说明存在明显的产业集聚现象,且集中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 贸易规模( TS)

以上海市进出口额表示贸易规模,选择1995—2011年上海市进出口数据进行分析( 见表2) 。

数据来源:上海统计年鉴(1995—2011)。

由表2可知,1995—2011年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进出口额持续增长,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3. 科研费用( RD)

科研费用体现了政府对企业创新和科技发展的支持,影响着高新技术进出口贸易活动。1995—2011年上海市科研费用支出统计结果见表3。

数据来源:上海统计年鉴(1995—2011)。

由表4可知,1995—2011年上海市科研费用逐年增加,说明政府不断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投入力度,对该地区自主研发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三、实证研究及结果分析

建立区位熵( LQ) 、科研费用( RD) 与贸易规模( TS) 的线性回归方程,为消除自相关和异方差,引入TS( - i) 为滞后解释变量,并对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分别取对数形式,得到:

其中,c是常数项,a、b、d为变量对数的系数,e为残差项。为进一步得出产业集聚对外贸的影响程度,对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

1. 单位根检验

由于变量之间可能存在伪回归现象,有必要对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见表4。

注: 检验类型( c,t,k) 括号中的c分别表示单位根检验中含有常数项、趋势项及滞后阶数; D表示差分。

由表4可知,区位熵和贸易规模的对数的t统计值在1% 的显著水平下都大于临界值,即接受零假设,序列不平稳。而进行一阶差分后,在5% 的显著水平下,两个变量的t值都小于临界值,故拒绝原假设,序列是平稳的,且都为一阶单整。

2. 协整检验

根据ADF检验结果,原序列都是非平稳的,接下来对区位熵、科研费用和贸易规模进行协整关系检验,以检验两个变量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检验结果见表5。

由表5可知,在5% 显著水平下,迹统计量大于临界值,此时拒绝原假设,即3个变量是协整的且至少存在一个协整方程,两者长期处于稳定均衡关系状态。

根据表1和表2数据,利用OLS方法估计回归模型, 得到线性回归方程:

回归方程结果表明,上海市的产业集聚规模对外贸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集聚指数每增长1% ,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额则增长0. 3% ; 其科研费用每增长1% ,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额则增长0. 6% 。上一年上海市集聚指数也对贸易规模产生影响,上年集聚指数每增长1% ,贸易规模则增长0. 4% 。

四、政策建议

根据上述实证研究,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发展对其对外贸易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针对上海市产业集聚发展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 合理规划产业发展布局。地方产业存在于我国整体工业体系中,因此其发展并不是独立的。因此,上海市政府应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区域专业化分工水平, 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产业区域内资源和要素得到充分流动和使用,降低企业的发展成本。同时,使区域内主导产业带动次优产业,加强聚集区内不同产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区域内产业联动发展。

2. 政府应加大对企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产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因此政府应积极引导资金流入,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撑。另外,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进一步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优化投资结构,积极吸引外商投资,鼓励民间投资。

3. 积极鼓励集聚区自主创新。政府应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积极鼓励自主创新,打造自主品牌,实现产业国际化。不断加大科研费用投入,实现科技稳步提高,使产业从单纯的制造加工升级到价值创造,增加产品附加值,促进集聚区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温佩佩.产业集聚与对外贸易——基于宁波服装产业的实证分析[J].经济论坛,2008(6):36-39.

[2]王甜甜.高技术产业集聚对江苏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3]邵昱烨.对外贸易对我国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2.

[4]袁欣,李深远.产业集聚与对外贸易——广东电子产业的实证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1):60-63.

[5]王耀德.基于区位熵视角的湘赣鄂服务业资源集聚与整合[J].当代财经,2015(11):98-106.

[6]陈大雄.高新技术产业评价与发展研究——兼论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D].中南大学,2004.

[7]蒋媛媛.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江苏经验借鉴[J].上海经济研究,2010(11):109-120.

上海高新技术产业 篇5

理办法

沪府发〔2009〕38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市政府同意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制订的《上海市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大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现转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 二○○九年七月三十日

上海市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大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沪委发〔2009〕9号),市政府设立“上海市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大项目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为规范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大项目的组织实施和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专项资金由市级财政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专项安排,主要来源为:

(一)市级财政预算资金。

(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

(三)市科教兴市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专项资金的存量资金、回收的本金和收益。

(四)市政府确定的其它资金来源。

第三条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遵循以下原则:

(一)确保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符合本市的产业政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二)着力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放大效应,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自主创新 和高新技术产业领域。

(三)公开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的申报、审批等程序,在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的选择、实施和后评估等环节引入第三方独立评估机制。

(四)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和财政资金管理的规定,对专项资金实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加强监督。

第四条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负责专项资金的总体安排、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组织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的评估,提出专项资金支持额度、方式、进度的建议,组织项目的后评估。

第五条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科委等部门分工牵头负责有关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的组织申报、推进协调,承担项目管理部门职责。

第二章专项资金的支持范围

第六条专项资金支持的重大项目包括三类:

(一)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项目,指以关键技术的工程化集成、示范为主要内容,或以规模化应用为目标的科技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项目。

(二)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指围绕国家和本市发展战略要求,可以形成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项目和重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所急需的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项目,以及为重点行业的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技术服务支撑的公共平台项目。

(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创业投资基金项目。安排一定额度专项资金支持现有国有创业投资公司发挥创业投资基金的作用,以及其它国有投资公司发起设立创业投资基金,投向符合本市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支持方向和领域的项目,实现政府政策导向与创业投资基金按市场原则运作的有效结合。

第七条上述项目申请专项资金支持,原则上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一)项目主要由企业或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盟承担。

(二)项目单位筹集的资本金或自有资金不低于项目新增总投资的30%。

(三)项目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实施,且基本完成前期工作,建设资金已落实,具备实施条件。

(四)项目单位拥有项目实施形成的知识产权。

第三章支持方式和标准

第八条专项资金的支持方式,包括资本金注入、贷款贴息、投资补助等。

第九条对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项目,专项资金的支持比例一般不超过项目新增总投资的10%;对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专项资金的支持比例一般不超过项目新增总投资的30%。对个别特重大项目,专项资金支持比例需超过上述规定比例上限或采取特殊支持方式的,另行报市政府同意后确定。

专项资金采取贷款贴息支持方式的,贴息资金总额根据项目符合贴息条件的银行贷款总额、不超过当期银行中长期贷款利率的贴息率和贴息年限计算确定;专项资金采取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支持方式的,根据项目的重要性、风险程度以及产业发展等具体研究确定资金支持额度。

第十条凡采取贷款贴息、投资补助支持方式的,专项资金在投入到具体项目时,可在核定的支持额度内预留10%的资金,根据项目后评估情况予以拨付。在后评估之前项目所需的该部分资金,由项目单位自筹解决。

第四章专项资金的申报与审核

第十一条项目管理部门负责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等部门研究制定本市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支持方向和领域,并向社会公布;组织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的申报,重点从技术先进性、方案科学性、产业带动作用等方面考察初选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向市发展改革委转报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第十二条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财政局可视情组织专家组或委托咨询机构对项目资金申请报告进行评估。提出拟支持的重大项目及专项资金支持方式、额度和进度的建议,报经市政府同意后,由市发展改革委批复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第五章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

第十三条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实行协议管理。项目资金申请报告获得批复后,项目管理部门应与项目单位签订项目实施框架协议。协议包括项目名称、项目单位、项目履行期限、项目内容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验收标准、专项资金支持方式和额度、违约责任、双方约定的其它条款等。

第十四条对采取资本金注入方式支持的项目,由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会同市国资委委托国有投资公司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履行出资人职责并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五条市财政局根据市发展改革委下达的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批复、项目单位送交的专项资金拨款申请等书面材料,按照财政支付管理的有关规定,将专项资金直接拨付到项目单位或国有投资公司。

第十六条项目单位和国有投资公司要对专项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并按照要求向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报送项目实施及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第十七条项目管理部门和国有投资公司要对专项资金加强监管,督促项目单位按照要求使用专项资金。项目单位的自筹资金应按计划及时足额投入。

第十八条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可能影响项目实施目标的重大变更及调整的,项目单位及项目管理部门要及时提出项目调整申请报告报市发展改革委。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财政局对项目调整申请报告进行评估,提出办理意见报市政府同意后,批复项目调整申请报告或停止项目实施。

第六章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的后评估

第十九条项目实施达到总体目标后,项目单位和项目管理部门等方面要及时做好项目后评估的准备工作,并由项目管理部门向市发展改革委转报项目单位提交的后评估申请报告。

第二十条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财政局组织专家组或委托咨询机构对项目进行后评估,由市发展改革委批复项目后评估结果,由市财政局依据批复核拨预留的专项资金,或收回之前已超额拨付的专项资金。

第二十一条项目实施过程中,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财政局可视情组织项目的中期评估。

第七章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根据需要,对项目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实行监督管理。审计、监察等部门依据职能分工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三条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信息,除涉及国家秘密和安全,商业秘密和其他不适宜公开的外,应当采取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四条项目单位和国有投资公司在专项资金申报、使用、管理过程中,有弄虚作假、违纪违法行为的,除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追回专项资金、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责任外,还可视情停止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实施,取消有关单位和人员继续申报项目和管理资金的资格。

第八章附则

第二十五条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财政局负责制定发布本办法具体实施所需的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编制要点、项目实施框架协议范本、项目后评估办法等配套文件。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本办法由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上海市财政局

《上海纺织产业发展报告》发行 篇6

2010年6月28日,上海纺织协会首次出版发行《上海纺织产业发展报告(2009-2010)》。历时一年,《报告(2010-2011)》即将发行。需要说明的是,《报告(2010-2011)》中工业企业数据由上海市统计局工交处提供,如上海纺织全行业、棉纺织行业、毛纺织行业、印染行业、服装行业五个运行分析报告的分打数据均来源于上海市统计局;上海家纺行业、内衣行业、汽车内饰行业、时尚产业、产业用非织造材料和纺织品业、纺机纺器行业、纺织品商业行业七个运行分析报告的分析数据均来源于协会内部统计数据;上海纺织品服装进出口运行分析数据来源于海关。虽然有些章节的数据还不是很全面,但尚能说明问题。

《上海纺织产业发展报告》是上海纺织产业结构大规模调整以后第二次编写,肯定仍存在着许多缺点和不足,希望大家批评指正。《报告》又是上海纺织协会的一项重要的常态工作内容。在今后的编撰过程中,将加强逐步建立和完善基础数据的采集渠道和管理体系等方面的工作,该报告的内容也将逐步丰富,力求从各个侧面反映上海纺织产业的发展情况,供有关部门和企业参考。《上海纺织产业发展报告》编辑部将加强与上海市经信委和上海市统计局等有关政府部门,以及上海工经联、各专业协会、会员单位以及其它相关机构的沟通和联系,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办好《上海纺织产业发展报告》。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访问M50

日前,M50创意园区又迎来了一位贵客——德国前总理格哈德·施罗德莅临。施罗德先生在园区负责人的陪同下,参观了木马家居设计和香格纳画廊,随后他又饶有兴致的在园区大大小小近十家画廊里驻足,时而与身旁的人交流,时而与画廊经营者合影留念,充分表现了他对中国当代艺术画的浓厚兴趣和关注。结束近二个小时的参观行程,施罗德先生表示对M50的访问感到十分满意。

星光闪耀上海国际时尚中心

日前“2011星光上海——华谊ELLE之夜”在毗邻东外滩的全新时尚地标——上海国际时尚中心盛大举办。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副总裁吴光玉、上海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时尚产业事业部总经理邵峰、上海纺织时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王锦秋、党委副书记支跃蓓、副总经理朱伟明、上海十七棉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耀生等领导出席了活动。

现场红毯星光熠熠,李冰冰、刘晓庆、高圆圆、安以轩、霍思燕、张涵予、那英、桂纶镁、邓超、李晨、Lisa·s等一众明星使现场高潮迭起,气氛不断升温。在众多明星的陪同下,上海纺织的领导们也走上了红地毯。

卓维700举行老厂房改造十周年纪念座谈会

日前,为庆祝上海乃至全国第一幢工业老厂房(原上海针织十四厂)成功改造成上海都市型工业楼宇10周年,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携手上海工业设计协会在位于黄陂南路751号的M50·卓维700创意产业园区(上海针织十四厂原址)举办了上海第一幢老厂房改造10周年座谈会。

座谈会上,全国政协常委、市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蒋以任发表讲话:他希望市、区政府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创意产业的发展,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更好地把握现在。特别是在工业设计领域,上海要走在前面,要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所提出的促进工业设计要从外观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的转变,为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上海打造“创意城市、设计之都”作出新贡献。纺织控股公司副总裁吴光玉回顾总结了上海纺织产业结构调整、在“科技与时尚”走高端纺织之路的战略引导下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所取得的经验与做法。

周星驰参观上海国际时尚中心

上海高新技术产业 篇7

高技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前沿和先导部门,其创新水平和发展规模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引领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与传统产业相比,高技术产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研发投入强度高、资金需求大(肖林,2009)。在重视对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的同时,一个不应忽视的问题是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探讨。即对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投入是否能有效地促进其创新水平的提升,是否存在高投入、 低产出等缺乏效率的情况。探讨和回答这一问题,对于正处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型的我国国民经济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心城市的上海,目前正致力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在2015年5月出台的《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中,已经提出将“重点推进民用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大飞机、北斗导航、高端处理器芯片、集成电路制造及配套装备材料、先进传感器及物联网、智能电网、智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深远海洋工程装备、原创新药与高端医疗装备、精准医疗、大数据及云计算等一批重大产业创新战略项目建设”。根据我国目前的统计口径,这些重大产业创新战略项目都属于对研发投入和创新水平有着较高要求的高技术产业范畴。因此,以上海的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揭示研发投入和创新效率之间的关系,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分析上海高技术产业创新水平的动态变化趋势入手,以研发投入为解释变量,建立时间序列计量模型,探讨其对上海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的作用规律,并进行相应的分析。

二、创新效率文献回顾

目前,对产业技术效率和创新效率的研究使用的传统方法集中于基于DEA的模型测算,如运用DEA测度我国1978—2001年间区域经济的技术效率 、技术进步及Malmquist生产率指数(颜鹏飞,王兵,2004);以DEA模型测算1995—2004年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吴瑛,杨宏进,2006);以DEA-Tobit两部法对我国省际区域创新效率的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白俊红等, 2009)。上述研究深化了我们对产业创新规律的认识,但在对随机误差项的处理以及不同创新阶段的效率表现形态上还存在局限性。

国内针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的研究正在逐渐兴起,目前的代表性文献主要有使用SFA测算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效率(朱有为,徐康宁,2006)和长三角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岳书敬,2008);使用Malmquist指数法刻画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动态变化(梁平等,2009);使用Malmquist TFP指数法对上海高技术产业细分行业进行多投入、多产出的动态效率测度等(黄佐钘,2010)。运用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研究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各行业的前沿技术进步率、技术效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特征 (杨悦, 2014),上述研究将Malmquist指数法和SFA引入对研发效率和创新效率的刻画,弥补了单纯使用DEA的缺陷,推进了对效率测算的研究。

三、上海高技术产业创新水平的动态态势分析

从总体规模来看,上海高技术产业目前已处于全国前列。根据《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14》中的数据,在2013年,上海拥有高技术企业1024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823.4亿元,分别在全国各省市中居于第5和第4位。在巨大产业规模背后,上海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水平究竟如何? 创新效率呈现出怎样的变动趋势?这就需要结合高技术产业中的投入产出指标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目前学术界通常把专利申请数和新产品销售收入作为高技术产业的创新产出指标。根据朱有为等(2006)的分析,专利申请数反映了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投入转化为知识产出的情况,属于一种中间产出,其与高技术产业的最终产产出出之之间间具具有有较较高高的的相相关关关关系系。。而而其其中中的的发发明明专专利利则则是是最最为主要、技术价值最高的一种专利,因此本文采用产业发明专利数与专利申请数的比值即高技术产业发明专利占比数来反映上海高技术产业创新中间产出的指标。而另一个创新产出指标,即新产品销售收入则比专利指标更能反映创新成果的转化水平和最终经济价值。因此本文采用新产品销售收入作为上海高技术产业创新的最终产出指标。

(注:数据来源:《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 1995—2014》, 其中新产品销售收入数据已做不变价缩减和对数处理。)

通过选取《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1995—2013年上海高技术产业专利申请数、发明专利数和新产品销售收入数据,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计算,可以得出上海1995— 2013年间创新产出的变动趋势,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1995—2000年期间,上海高技术产业发明专利占比数从36.84%增加到93.22%,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同一时期新产品销售收入也处于逐步上升的趋势。在2000—2007年间,上海高技术产业发明专利占比数从93.22%下降至17.76%,同一时期的新产品销售收入的增速则明显放缓。在从2007年的17.76%增长到2009年的66.42%之后,上海高技术产业发明专利占比数一直没有取得较大幅度的增长,同一时期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则呈现出了缓慢下降的趋势。可以看出,上海高技术产业的创新产出在经历了1995年至2000年的高速增长后,之后一直处于增长缓慢甚至有所停滞的态势。其中作为中间产出的高技术产业发明专利占比数在2000年后的下降和增速放缓制约了作为最终产出的新产品销售收入的增长。

为了探究上海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变动态势背后的原因,需要对该产业创新投入要素进行分析。由于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是高技术产业有别于传统产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本文将着重考察研发投入对上海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的作用机制,并以此对上海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进行分析。具体而言,本文将分析研发经费内部支出、研发强度和研发资本存量三个研发投入指标的变动情况。根据《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的界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是指调查单位在报告年度用于内部开展R&D活动的实际支出,包括用于R&D项目活动的直接支出,以及间接用于R&D活动的管理费、服务费、与R&D有关的基本建设支出以及外协加工费等。若按用途划分,可以把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分为研发人员劳务费用(经常性支出)和仪器设备经费(资产性支出)两种支出费用。2013年上海高技术产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为1061501万元,在全国各省市中居于第6位,占全国和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的比重分别为5.22%和6.71%,相对较高。然而从研发投入强度(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新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上看, 上海却低于全国和东部地区的水平。图2显示了1999— 2003年上海、东部地区和全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强度的变动情况。

(注:数据来源:《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 2000—2014》。)

从图2可以看出,2005年后上海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均低于全国和东部地区的数值。从趋势上看, 1999—2013年间上海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强度由0.99% 上升至1.56%,上升幅度为57%,而同一时期东部地区和全国的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强度的上升幅度分别为1.23%和1.025%,其增幅约为上海市的2倍。2013年上海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强度为1.56%,而东部地区和全国的数值分别为1.84%和1.75%,均领先于上海。而根据国际标准,研发投入强度在1%至4%之间,表示创新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只有研发投入强度超过4%,才表示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见北京科技创新能力研究课题组,2011)。可见上海与具有较高创新水平的城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考虑到研发投入会存在折旧的问题,学界一般都会用永续盘存法计算研发资本存量,用RDt表示上海高技术产业第t年的研发资本存量,Et表示第t年的研发经费内部支出,δ 为折旧率,本文根据文献中的常用做法,取为15%, 则研发资本存量的公式为RDt=Et+(1-δ)RDt-1。其中RD0= E0(g+δ),这里假设g为研发资本的增长率,其取值与E的增长率相等(见朱有为等,2006)。根据《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1995—2014》中的数据和以上公式,可以计算出1995—2014年间上海高技术产业研发资本存量的数值,其中1995年和2013年上海高技术产业研发资本存量(经不变价平减)分别为64578.38万元和1898005.61万元,在18年间增长了近30倍。然而通过进一步计算出各年份研发资本存量的环比增长情况(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上海高技术产业研发资本存量自1999年以来在大多数年间处于下降趋势中,其最高值为1999年的47.78%,最低值为2012年的8.26%,呈现出增长乏力的态势。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虽然目前上海高技术产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居于全国前列,然而从动态视角分析,上海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强度在近十年间一直低于全国和东部地区的水平,并且其研发资本存量也处于总体下降趋势中。而通过综合考虑上海高技术产业发明专利占比数和新产品销售收入两个创新产出指标的变动趋势,可以认为上海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水平近年来一直处于增长缓慢甚至有所停滞的状态。

四、上海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对创新产出的计量分析模型

为了定量分析上海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对创新产出的影响,明确研发投入(解释变量)对创新产出(被解释变量)的动态促进作用,本文将选用相应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在研发投入变量上,考虑到折旧和滞后效应,故选取上文计算所得的研发资本存量为解释变量。 在创新产出上,考虑到创新成果的最终转化水平,故选取新产品销售收入为被解释变量。经过上文的分析,可以发现上海高技术产业研发资本存量和新产品销收入都属于非平稳的时间序列数据,具有确定的趋势性,因此需要在回归模型中引入趋势变量以消除趋势。

(注:数据来源:《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 1995—2014》。)

经过筛选和比较,本文参照张海燕、沈玉芳(2004)的方法,选取有限滞后分布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模型的具体形式如下:

ln Yt=α+β1T+β2ln RDt+β3ln RDt-1+εt

其中,下标t表示时间,Y和RD分别表示新产品销售收入和研发资本存量;ln表示以e为底的自然对数,考虑到研发资本存量对新产品销售收入发生作用可能存在滞后效应,这里加入ln RDt-1为滞后变量,以反映上一期的研发资本存量对当期新产品销售收入的作用;T是表示时间的趋势变量,从1996年到2013年的T值分别取1到18;α 是常数项,反映除研发资本存量外对上海高技术产业新产品销售收入产生影响的其他因素;β1、β2和 β3为回归参数, 为在序列非相关假设下的随机误差。

考虑到滞后效应,这里对ln RDt-1取1995年至2013年的数据,对ln Yt和ln RDt则取1996年至2013年的数据,采用计量分析软件Stata12.0对上述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括号中的数值为估计参数的t值和相对应的P值):

从模型对回归参数的t检验结果来看,除了ln RDt-1, 其余各回归参数都可以达到5%的显著性水平,从检验的结果来看,P值为0.0000,整个方程的显著性水平超过0.01%; R2和Adj R2值均较高,表明回归模型具备较高的解释能力。在时间序列模型中,还需进行自相关性的检验,本回归模型Durbin-Watson的值为1.738446,经查表可知,对于3个解释变量,18个观测值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的du值为1.53,则回归模型Durbin-Watson的值位于区间[du, 4-du]内,因此可以拒绝自相关的假设。综上所述,可以认为上海高技术产业研发资本存量对新产品销售收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弹性约为4.11,即研发资本存量每增加1个百分点,新产品销售收入就增加约4.11个百分点。

五、结论

上海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水平近年来一直处于增长缓慢甚至有所停滞的态势,尽管目前上海高技术产业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居于全国前列,然而动态地看,上海高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强度在近十年间一直低于全国和东部部地区的水平,并且其研发资本存量也处于总体下降趋势中中。因此,可以说上海近年来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处于总总体偏低的水平。

上海高新技术产业 篇8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0.8%,每年生产约1 350亿吨有机碳,已知全世界海洋中有生物种类20多万种,每年可为全球提供22%的蛋白质,已从海洋生物中发现了2 000余种有生理活性的化合物,以及大量的微量元素。海洋是资源宝库,环境调节器,也是上海市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之一。

海洋高技术一般包括了海洋监测与探测技术、海洋深潜技术、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海洋深海采矿技术、海洋生物技术、海水淡化技术、海洋化学资源提取技术、海洋能源技术、海洋空间利用技术以及海洋信息技术等。目前,国际上重点发展的海洋高新技术领域有五大方面:(1)海洋生物技术。(2)海洋生态系统模拟技术。(3)海洋油气资源高效勘探开发技术。(4)海洋环境观测和检测技术。(5)海洋勘测和深潜技术。[1]

上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经济发展的龙头,又具有临江临海的巨大优势。实施海洋科技战略,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具有上海海洋科技优势的海洋创新技术研究体系,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不断以科技创新拉动海洋产业升级,提高海洋高技术对海洋的贡献率,对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安全、促进上海市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2 国内外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2.1 国外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1)美国。

美国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海洋高科技产业发展更是走在了世界前列。20世纪80年代,美国就提出了“全球海洋科学规划”,把发展海洋科技提到全球战略的位置,目的在于保持并增强美国在海洋科技领域尤其是高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美国的主要海洋产业有近海油气业、海运业及海上工程服务业和海洋生物技术产业等高附加值海洋产业。为了解决新型海洋产业实现产业化所面临的困难,也为了海洋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近些年,美国政府和海洋产业界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包括建立联邦政府与民间企业的伙伴关系,设置小行业革新计划、加速产品的商品化,建立技术转让机制为陆地产业下海创造条件,开展海洋石油业合作研究计划(JIPs),兴办不同形式的海洋科技园,孕育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积累资金,扩大海洋经济规模等。其中在兴办海洋科技园方面取得的成就尤其值得我们学习。

美国在95路波士顿-新天堂走廊上兴建的大西洋海洋生物园,无论从资源还是人才方面讲,都是世界一流的海洋生物研究中心。该园区最明显的优势是其海湾特别的水质和其拥有和助使海洋有机体成长的能力。大西洋海洋生物园为研究者和成长型小企业缓解了发展中遇到的困难,节约了时间。园区为企业提供了孵化器,也帮助研究者转化其成果,建立具有盈利的公司。

美国还在密西西比河口区和夏威夷开办了两个海洋科技园。前者(MOST)主要从事军事和空间领域的高技术向海洋空间和海洋资源开发的转移,加速密西西比河区域海洋产业的发展。后者以夏威夷自然能实验室(NELH)为核心,主要致力于海洋热能转换技术的开发和市场开拓,同时从事海洋生物、海洋矿产、海洋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技术产品开发。另外,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德克萨斯公路路口69、96、287和347号的三角海洋产业园区、位于北卡罗来纳中心海岸的内海岸水路上的佳瑞特(Jarrett)海湾海洋产业园等,也都在美国乃至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海洋高新科技产业园区。这些海洋科技产业园的发展为美国成为世界海洋强国奠定了基础。

(2)日本。

日本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土地贫瘠,资源匮乏,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00多人。日本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世界第二的经济强国,靠的是人力资源和高科技。日本不断发展高科技,充分利用其近海资源的优势,大力开发海洋中丰富的资源、能源,开展深海底和冰海域资源的调查、开发计划,通过高技术资源采矿系统开发各种海底的资源矿藏,确保日本资源、能源的稳定供应;其海水淡化技术设备畅销世界,同时利用“人工海流”从海水中提取浓缩铀;扩大和开辟人类新的活动场所,建立高功能海洋城;发展深海生物工程技术和深海探查技术,等等。这些都是通过发展海洋高科技实现的。

日本非常重视海洋科技的发展。从1968年开始,日本先后推出了《深海钻探计划》、《大洋钻探计划》、《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计划》、《海洋研究开发长期规划》、《综合大洋钻探计划》等。这些规划都是以推进海洋高科技发展为目的,确保日本在海洋科技方面的领先地位,增强日本海洋产业的竞争力,创造高附加值的经济利润,提高经济效益。近年来,日本海洋经济正从以往依靠扩大海洋资源开发,转为依靠科技进步,以技术创新改造传统海洋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主要措施,一是积极推进海洋科技开发。近年日本海洋科技开发涉及诸多方面,主要包括海洋环境探测技术、海洋再生能源试验研究、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工程技术、海水资源利用技术、海洋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技术等。二是加大海洋科技经费投入。1981~2002年日本海洋开发研究费从393亿日元增至964亿日元,增长1.45倍。其中,1981~1990年海洋开发研究费年均增长率为3.2%,1991~2000年年均增长率增至7.8%。这些措施都使日本的海洋实力进一步增强,海洋高科技产业也得到很大发展。[2]

进入21世纪,日本政府制定了海洋开发战略计划,并且采取了许多具体的措施。对政府部门的机构组织进行了必要的改革,加大投入,强化其海洋开发战略的实施。

2.2 国内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目前我国的天津市、青岛市和深圳市在发展海洋高技术产业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借鉴其发展海洋高科技产业及产业的模式经验,对上海市发展海洋高科技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1)天津塘沽海洋高新区。

天津塘沽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6月,1995年经国务院正式批准晋升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是我国唯一的以发展海洋高科技产业为主的国家级高新区,被国家确定为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和全国科技兴海海洋精细化工示范基地。高新区位于京津塘高新技术产业带上,是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的辐射区,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互为补充,因此,塘沽海洋高新区的发展,有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基础。

塘沽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坚持以“环境建设为先导、利用外资为目标、招商引资为核心、科技产业为重点、海洋开发为特色”,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大学、科研机构为支撑,以企业为主体技术创新机制,使海洋产业的发展规模和聚集效应不断壮大。相继建设了创业服务中心、民营科技园、经济服务中心、外国中小型企业科技工业园、大学园、国家科技兴海示范区海洋精细化工示范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等,具备了较好的现代管理服务体系和较强的科技产业化能力。

天津塘沽海洋高新区经过15年的发展,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创业历程,初步形成以海洋高科技、复合新材料、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四大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为天津滨海新区的迅速崛起、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做出了贡献。天津塘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有以下三条:[3]

1)依托地缘优势是根本。

天津塘沽区拥有独特的地位优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洋科技雄厚。塘沽海洋高新区根据本地的地缘优势,发展海洋高新区的相关产业,是海洋高新区发展的根本所在。

2)在传统产业基础上发展是特色。

天津是中国北方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工业基础雄厚。塘沽的海洋化工和造船工业历史悠久,实力雄厚,是中国海洋产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拥有庞大的海洋产业群和一流的海洋产业科研机构。

3)重点实现区域聚焦。

立足已有的海洋产业基础和塘沽丰富的海洋产业资源,抓好“海洋精细化工示范基地”的建设。集中力量以苦卤提钾项目为依托,带动一批海洋化工项目的发展,将海洋精细化工示范基地做精、做大、做强。并在海水淡化、海洋生物技术、海洋工程、海洋装备方面形成产业链,不断提升现有企业的规模和档次。集中区域力量,聚焦优势产业,形成塘沽区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特色。

(2)青岛市海洋高新技术产业。

青岛的海岸线长730多公里,占山东省海岸线长度的23.4%,有海岛69个、海湾49个,航道通畅,湾内水域开阔,适合建设深水大型码头。沿海滩涂及浅海适宜发展养殖业、旅游业、盐业等。青岛市建设国家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最大优势在于海洋科技和人才优势。青岛市海洋科研力量在全国占有优势。青岛市每年在研的海洋类研究课题约在1 000项左右;在“十·五”国家“863计划”项目中,驻青岛各海洋研究机构争取到海洋领域“863”项目112项,占全部海洋领域项目的1/3,充分证明了青岛的海洋科研实力。[4]青岛海洋科技机构密集程度居全国之首,是我国进行海洋科研、教学和国际学术交流的基地。青岛市拥有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产业化示范基地和国家级大型海洋专用设备基地,并拥有数十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十一位海洋科学院士和全国一半以上的海洋科研人才。

在创建海洋科技产业城方面,青岛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科技兴海”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科技兴海工作会议,并出台了从财政、税收等各方面扶持的工作意见,建立了国家级海水养殖良种培育示范基地和多个各具特色的市级科技兴海示范基地,承建并使一批海洋“863”计划项目向产业化方向转化。

在海洋高科技产业发展方向上,确立了以发展海洋药物及功能食品、海洋天然产物和活性物质提取、海洋精细化工和海洋防腐、海洋水产品苗种培育及养殖、海洋工程设备及仪器仪表五大类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的总体发展目标和战略对策。[5]

在海洋科技投入和海洋科技基础建设方面,设立了科研成果风险基金,用于扶持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成立了我国目前唯一的海洋科技产业技术市场,确立了青岛“生物谷”计划。辟建了“生命科学院”,广招科研机构入驻。为使生物谷高科技项目尽快向产业化转变,成立了青岛生物谷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为创业孵化体系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青岛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1)海洋人才是依托。

青岛市拥有全国各类海洋人才1/2,以及众多高级别的海洋研法机构,是青岛成为全国最著名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的重要依托。

2)以港口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青岛港地处我国北方海岸线中央,是我国沿黄河流域最大的出海口。青岛港的建设和发展是青岛海洋运输业发展的重点,发展目标是成为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目前,青岛已拥有我国最大的原油码头、年吞吐量超过650万标准箱的集装箱专用码头、矿石码头和国内一流的现代化煤码头。青岛港的建设,带动海洋工程、船舶修造业的大力发展。

3)政府投入与引导是关键。

青岛市政府非常重视海洋产业的发展,加大资金投入,并直接牵头重大项目的建设与开发。

(3)深圳市东部海洋生物高新科技产业区。

深圳是我国最早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在成为特区后,它的发展速度有目共睹,经济条件明显改善,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度上涨,为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深圳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也成为深圳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基本条件。

深圳市东部海洋生物高新科技产业区是深圳市海洋生物高新科技的研究、开发、示范和产业化生产基地,它既是当代海洋高新技术交叉和组装集成最为集中的产业区,也是海洋相关产业群最庞大的产业区,位于深圳市东部龙岗区的南澳和大鹏两镇。其中,陆地面积100公顷,主要进行海洋生物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海域面积500公顷,主要进行海洋生物高新技术养殖和观赏示范;海洋规划面积800公顷。至2015年,规划总投资33亿元(其中政府投资8.3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等),将成为深圳市新的经济增长带。按产业功能分为一个中心和两个园区:海洋生物高科技研发中心、海洋生物工业园和海洋生态园。

3 对上海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启示

以上对国内外海洋产业发展的情况分析,给上海在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以下启示:

(1)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要以政府为主导。

政府要进行初期的海洋产业发展的规划和基本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成立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或派出办公室,管委会(或办公室)履行政府的有关行政职能,对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引导、支持和管理。

(2)整合海洋产业方面的产学研力量。

实践证明,任何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产学研的合作,因此,需要加强同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联系,形成产、学、研相结合和互动发展的良好氛围,增大海洋科学基础研究的力度。并整合这些资源,争取一批国家或上海市的重点海洋科学实验室、研究中心等落户南汇,增强研发实力。

(3)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通过产权清晰、权责明确、运作高效的管控机制,从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体制、机制、管理、运营、组织架构等各方面构建一个能够承纳世界一流的理念、人才、品牌、资金、技术的资源集聚平台,并大力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来协同发展。

(4)注重集聚品牌。

充分发挥上海的区位优势,将招商重点放在符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定位、体现上海区位优势、能够产生集群效应的产业和企业上;同时发展和扶持一批具有品牌效应的骨干企业,并使周围的企业形成配套生产能力,形成产业集群。

(5)营造良好的软环境。

为入驻的海洋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包括项目申报、一站式审批、工商注册、审计、会计、律师等事物所服务,同时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支持、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产权交易、人力资源流动及培训,风险投资、各类中介服务等,为入驻企业营造一个高效、便捷、和谐的经营环境,建设技术支持平台、服务平台,并建立起完善海洋科技风险投资机制。

(6)建立海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加大政府对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力度和扶持力度,建立各项海洋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对重点发展领域进行研发和产业化发展的扶持。

摘要:21世纪是海洋世纪,各国为了争夺海洋制高点,分别制定了海洋发展战略。分析了国内外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现状及发展特点,提出了对上海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六点启示。

关键词:海洋,高新技术,产业

参考文献

[1]卢布、吴凯等:《我国“十一五”海洋资源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J];《中国软科学》2006(7):42-47。

[2]李双建、徐丛春:《日本海洋规划的发展及我国的借鉴》[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1):25-28。

[3]秦瑞齐、孟平阳:《天津滨海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着力点》[J];《商场现代化》2005(11):153。

[4]韩立民:《青岛市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领域选择与实施对策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1-5。

上海高新技术产业 篇9

高技术产业以高投入、高附加值、低污染且与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特点使其成为各国或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大措施, 然而, 其自身也面临着结构不合理、不协调的问题, 促进高技术产业结构升级, 优化资源配置和再配置是高技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产业结构优化是通过政府的相关产业政策调整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再配置, 推动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发展的过程[1]。由于高技术产业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因此对于其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已有的文献表明, 国外研究者注重从微观视角运用定量手段进行刻画, 如Pati- bandla和Petersen[2]考查了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结构演进的因素有进口替代政策、本土企业家的出现、跨国公司的出现等。国内研究者则主要从宏观角度运用定性或定量方法进行描述, 如: 丁焕峰、杜丽漩[3]从高技术产业的内部结构入手提出规模化指数、 平均增加值率、平均就业贡献率和发展潜力值的高技术产业结构评价指标体系, 对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 谢朝阳、吴永林等[4]对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行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区位结构、 从业人员结构、外贸结构和研发结构等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 指出其结构性问题并表明北京应确立围绕创新中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定位; 牟盛源[5]则运用了相关系数、比例系数以及行业贡献率等指标分析秦皇岛市高新技术产业结构。国内文献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产业结构的合理性[3 - 6]、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因素[7 - 9]、产业的空间布局优化[6,10 - 11]等方面, 而从投入- 产出效率角度出发对地区高技术产业结构的考察还比较缺乏。

数据包络分析 ( DEA) 方法因在评价具有多项输入、输出指标的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时具有明显的优势而广泛地应用于产业结构的评价研究中, 但运用DEA模型对制造类的高新技术产业结构及内部结构中子行业效率的评价还比较少见。为探寻上海高技术产业投入- 产出效率, 找出产业结构中导致产出非有效的主要因素, 文章首先对上海高技术产业结构进行描述性评价, 此外, 运用DEA模型对其总体和各行业的投入- 产出效率进行深层次的评价, 并分析其结果产生的原因, 旨在为上海高技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借鉴意义。

2上海高技术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及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 重点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已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新 “引擎”。2009年, 上海确定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发展新能源、民用航空制造业、先进重大装备、 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业、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9个领域, 并提出了各个领域的发展目标和规划, 全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 数据来源于上海发展改革信息网) 。 由于目前全国还未形成统一的高新技术产业统计标准, 各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相关统计在产业分类、 数据类型上有所差异, 考虑数据的可得性和对比性, 本文考察的高技术产业范围锁定在国家规定的5大高新技术产业, 即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医疗及仪器仪表制造业、航天航空制造业 ( 以下分别简称电子制造、通信制造、医药制造、医疗仪器制造、航天航空制造) 。

整体上, 上海高技术产业总规模不断扩大, 2010年其总产值和营业总收入较2000年增长近7倍, 同期出口交货值增长13倍多。2000年以来, 其总产值、营业总收入及出口交货值在全国持续保持第三位, 居于广东、江苏之后, 领先于北京、天津等地, 从业人员规模不断扩大, 在全国保持第四或第五的位置; 较之于总产值、营业总收入和出口交货值, 利润与利税发展相对滞后, 且在全国的地位不断下滑, 利税由2000年的排名第二下降为2010年的排名第五, 利润值则由2000年的第二下降为2010年的第五。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 上海高技术产业2009年利税和利润在全国的排名分别为第九和第十一, 这也表明高技术产业发展对国际经济形势的依赖。从人均指标上看, 上海高技术产业人均总产值在全国的排名变化不大, 均保持在第四位, 但2009年和2010年地位开始下降, 分别下降为第五和第六; 此外, 人均利税2000年为10. 66亿元/万人, 2010年只增长到12. 57亿元/ 万人, 同期在全国的地位由第四下降到第十二, 可见利税增长滞后性相当严重 ( 如表1) 。

注: 数据来源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

从子行业规模看, 上海高技术产业的主导行业是电子制造和通信制造 ( 2010年总产值占比分别达56. 76% 和31. 27% ) 。此外, 从纵向上看, 电子制造迅速取代通信制造成为支柱行业, 电子制造总产值占比由2000年的13. 84% 迅速上升到2010年的56. 76% , 而通信制造则由2000年的65. 57% 下降到2010年的31. 27% ; 医药制造和医疗仪器制造总产值占比有一定幅度的下降, 分别由2000年的12. 64% 和7. 22% 下降到2010年的5. 59% 和5. 37% , 前者降幅较大, 表明这两大行业的相对规模有所减小; 航天航空制造是新兴产业, 其总产值占比很小, 2000年仅占0. 73% , 2010年占1. 14% , 占比有一定提高 ( 如表2) 。

%

注: 数据来源于 《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

从利润占比上看, 电子制造利润占比相对于其总产值占比的提升形成强烈反差, 2000年至2010年总产值占比提升42. 92% , 同期利润占比仅提升1. 85% , 可见在高技术产业中占半壁江山的电子制造业附加值严重不足; 通信制造利润占比与总产值一样呈现下降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 2009年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 通信制造利润受到严重冲击, 占比仅为- 36. 89% , 由此表明该行业对外依赖性强; 医药制造和医疗仪器制造利润占比则呈现增加趋势, 分别由2000年的4. 58% 和4. 97% 上升为2010年的22. 73% 和18. 31% , 表明这两大行业相对规模虽有所缩小, 但经济效益得到不断改善, 然而也不排除其挤占了电子制造和通信制造两大支柱行业利润占比下降的空间; 航天航空制造利润贡献已开始显现, 由2000年的负值上升到2008年的1. 88% , 但近两年有所下滑, 2010年仅为0. 28% ( 如表3) 。

从营业总收入增速上看, 各行业增长波动性较大, 说明各行业发展稳定性较差。其中, 电子制造和通信制造增速放缓趋势明显, 由2000年的33. 15% 和36. 24% 下降到2010年的18. 82% 和25. 96% , 可见两大支柱行业营业额增长已现疲态; 医药制造和医疗仪器制造的增速有上升趋势, 后者上升趋势明显, 由13. 40% 上升到27. 17% , 可见其营业额发展态势良好; 虽然航空航天器制造在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很小, 但发展劲头迅猛, 2000年营业额增速为20. 65% , 2010年达78. 59% ( 如表3) 。

%

注: 1) 数据来源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 2) A = 营业额增速, B = 利润占比, 营业额增速= ( 当年营业额—前一年营业额) /前一年营业额

以上分析表明: 上海高技术产业结构中, 利润和利税的增长远不及总产值和营业总收入的增长, 且发展有较大的对外依赖性, 其行业结构呈现电子制造和通信制造尤其是前者主导地位突出的状态, 其他行业发展很不平衡, 其中电子制造总产值大但利润严重不足, 通信制造各项指标增长均已现疲态, 医药和医疗仪器制造相对规模缩小但利润贡献增加, 航天航空制造发展还处于初始阶段但发展趋势迅猛。 基于以上现实, 为进一步挖掘上海高技术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运用DEA模型, 从投入- 产出的角度, 对其总体及其行业的经济绩效进行深入评价。

3 DEA模型建构

数据包络分析简称DEA, 是使用数学规划模型进行评价具有多个输入特别是具有多个输出的 “部门”或 “单位” ( 称为决策单元, 简记为DMU) 的相对有效性 ( 称为DEA有效) 。DEA方法的基本特点是利用决策单元的输入、输出数据组成的生产可能集的有效前沿面来衡量每个DMU的投入产出相对效率, 所以该方法不涉及参数估计和权重确定问题, 评价结果不受各项指标量纲不同的影响。正由于这一优点使得这一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国家和地区发展以及行业、企业等相对有效性的评价[12]。

3. 1 DEA模型主要评估结果分析

( 1) 效率分析, 根据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评估其资源配置的相对有效性。技术效率= 1, 称为DMU有效, 即资源得到最优配置; 若技术效率< 1, 则资源没有达到最优配置。规模效率= 1时, 达到最适生产规模; 规模效率< 1, 规模报酬可能属于递增或递减的情况, 可以用来决定该决策单位应增加或减少规模以趋近最适生产规模。

( 2) 松弛变量分析, 针对无效率的决策单元, 通过松弛变量分析了解其投入资源使用状况, 找出无效率的来源及对应的属性值应改善的大小程度。

3. 2投入产出指标选取

DEA指标体系的构建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1) DEA评价指标经验法则。即每增加一项投入或产出属性, 就会新增数个投入产出比率, 导致DEA模式的鉴别力降低。因此, 根据Golany与Roll提出的经验法则, 投入属性与产出属性相加的总个数不能超过受评决策单位的1 /2。

( 2) 高技术产业的特点。高技术产业是研究开发投入高、研究开发人员比重大的产业, 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快, 对其它产业的渗透能力强, 与传统的产业相比, 其最大的特点是智力资源的投入强度大和技术创新的竞争力激烈。因此在考虑投入指标时, 不仅要考虑一般性投入 ( 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力资本的投入) , 更要考虑创新投入 ( 自主研发和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状况) 。

( 3) 数据的局限性。高技术产业在国内的发展起步较晚, 我国有关数据统计大部分始于1995年, 因此数据系列只有15个左右 ( 1995年至2000年) 。 根据DEA评价指标经验法则, 其投入产出指标之和不得多于7个。

综合考虑以上三个方面, 选取投入指标为科研投入 ( R&D经费内部支出投入) 、技术投入 ( 技术引进经费支出、技术消化吸收经费支出、技术改造经费支出和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之和) 、资金投入 ( 年末固定资产总价) 和人力资本投入 ( 科技活动人员) ; 产出指标为分别代表总规模和经济效益的总产值和净利润, 同时考虑到投入- 产出的滞后性, 将前一年的投入作为后一年产出的投入属性。因此样本数为14, 产出项为2 ( 1997—2010年的总产值和利润) , 投入项为4 ( 1996—2009年的科技活动人员、R&D经费内部支出、技术经费、年末固定资产) 。在分析各个行业的投入- 产出效率时, 由于各行业利润值差别大且有些利润值如航天航空制造业的利润出现负值, 不符合DEA模型的数据要求, 因此将产出指标的利润替换为主营业收入; 此外, 航天航空制造业的投入- 产出滞后程度较其他行业大, 因此将其投入与对应的产出错开两年。同时, 考虑数据的可比性, 文章数据均来源于 《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

4基于DEA模型运算结果分析

4. 1总体投入- 产出效率

将选取的指标形成原始数据表 ( 篇幅有限, 原始数据表略去) , 运用DEAP2. 1对上海1997年至2010年的高技术产业进行DEA投入- 产出效率分析, 结果表明: 近14年来, 上海高技术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率总体情况良好, 但并不是处于最优状态, 除1997年、1998年、2000年、2004年、2007年、 2010年为DMU有效外, 其余年份均为DMU无效, 尤其是2001年和2002年, 有效值只达到0. 793和0. 709; 未达到DMU有效的年份相应的规模效率值均小于1, 除2008年和2009年外, 其余年份都处于规模递增阶段, 说明加大投入会有更大的产出, 在高技术产业处于爬升的阶段应加大产业的投入 ( 如表4) 。

注: λ = 技术效率值; θ = 规模效率值; + 表示规模递增; - 表示规模递减

从产出角度来看, 总产值不足率近14年来均为0, 而利润的不足相当严重, 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 2008年和2009年利润不足率分别达68. 48% 和109. 70% , 其余DMU无效年份, 2003年和2005年分别达24. 99% 和28. 05% , 2002年和2006年分别为8. 63% 和5. 17% 。利润率偏低表明上海高技术产业附加值低, 也进一步表明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作为全国经济中心的上海, 并非缺乏创新资源, 而是未能有效地利用资源。2010年上海全国人大代表 《关于促进重点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调研报告》 中明确指出, 目前, 在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 上海人才、科研、产业综合优势尚未充分发挥, 60% 以上的科研人员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 由于职称评定、收入、社会地位等原因不愿意主动向企业流动。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高技术产业结构就无法攀升, 只能是一直处于产业链低端的环节。

从投入角度来看, 在产出既定的情况下, DMU无效年份科技活动人员、R&D经费内部支出和技术经费均表现为冗余, 而年末固定资产冗余率相对较少 ( 如表5) , 说明上海高技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并未有效地将研究与开发经费、人力资本和技术投入转为产出, 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研究与开发是高技术产业取得长期竞争力的保证; 再者, 上海作为我国巨大的经济中心城市, 拥有并吸引着众多素质较高的劳动力, 这些劳动力无疑对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何合理地利用这些人力资源, 并有效地将人力资本转为产出是高技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活力源泉所在。此外, 技术进步也是高技术产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技术获得可以分别通过自主研发 ( R&D) 和引进国外技术两个基本途径。1995年至2008年上海高技术产业的对外技术依存度平均为46% 【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对国家对外技术依存度的计算采取的公式是: 技术依存度 ( % ) = 技术引进经费/ ( R&D经费+ 技术引进经费) , 数据根据 《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计算所得】, 技术进步对外依赖性强, 但是在对外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方面却相当欠缺, 2000年以来, 对外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经费平均只占对外引进技术经费的10% 左右, 与国外通常引进1美元要花2 ~ 5美元进行消化吸收相比, 差距很大, 这进一步说明了上海高技术产业还只停留在产业低端技术的开发阶段

%

注: 1) Y1 = 总产值, Y2 = 利润, X1 = 科技活动人员, X2 = 年末固定资产, X3 = R&D经费内部支出, X4 = 技术经费; 2) 投入松弛变量即投入冗余, 产出松弛变量即产出不足

4. 2各行业投入- 产出效率

为进一步了解上海高技术各行业的投入- 产出效率, 运用DEA模型对各个行业的投入- 产出效率进行分析, 结果如表6所示。总体上看, 各行业的技术效率值和规模效率值都呈上升趋势, 说明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 但是各个产业的发展态势各不相同。

( 1) 电子制造和通信制造。上海电子制造在其发展早期阶段 ( 1997年至2001年) 技术效益较低, 从2002年起技术效率值逐渐升高, 其规模效率值也随之上升, 且大部分年份为规模递增, 在资源有效配置的情况下, 未来其总产值和营业总收入规模将进一步迅速扩大。但从整体上看, 电子制造的技术效率值偏低, 表明其发展中技术开发不足, 这也是导致其利润率低的重要原因。而通信制造技术效率值较高, 表明其资源配置水平相对较高, 从2001年开始技术效率值开始缓慢下滑, 同时其总产值和营业总收入进入规模递减阶段, 呈现增长疲态。从产业结构现状看, 两个主导行业利润率增长相当滞后, 这可能与出口导向发展模式有关。2010年两大主导行业的出口交货值占5大高技术产业总体出口交货值的96. 20% ( 主营业收入占88. 07% ) , 在出口导向政策的环境下, 许多企业只看眼前的利益, 重视总量生产而不注重质量, 技术含量较低, 导致利润率低。因此, 培育企业的创新意识, 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从而增强行业总体竞争力是关键。

注: A = 电子制造; B = 通信制造; C = 医药制造; D = 医疗仪器制造; E = 航天航空制造; λ = 技术效率值; θ = 规模效率值; + 表示规模递增; - 表示规模递减

( 2) 医药制造和医疗仪器制造。医药制造和医疗仪器制造的技术效率值都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U型发展趋势, 2003年医疗仪器制造的技术效率仅为0. 469, 2004年以来技术效率得到不断改善, 资源配置走向优化, 但这两大行业DEU无效年份规模效率值大多为负, 出现规模递减趋势, 但趋势不明显, 说明这两大行业发展略显后劲不足。从整体上看, 这两个行业发展较为稳定, 其总产值在整个行业结构中的占比并没有明显变化。上海医药制造和医疗仪器制造的市场主要在国内, 因此其不易受国际环境的影响; 随着人们对生命与健康的越来越重视, 加之全国医改的驱动, 从长期来看, 医药制造和医疗仪器制造发展空间很大, 上海应争取在新药研发和高科技医疗设备上有所突破, 增强其综合竞争力。

( 3) 航天航空制造。航天航空制造相对于其它四大行业技术效率值和规模效率值都明显偏低, 并且规模效率值均为正, 说明行业规模递增趋势明显, 加大投入会有更大倍数的产出。由于其本身的高投入、慢产出的行业性质决定了该行业在发展的初期阶段经济效益低下, 但其规模效率值一直处于规模递增阶段, 说明该行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加大投入会使产出有更大比例的增长。现今, 国家对于航空工业特别是民用航空工业的扶持力度前所未有, 航空工业正迎来历史上发展的黄金时期。国家大飞机项目落户上海, 为上海民用航空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 上海应抓住这样的历史机遇, 利用自身的科技和经济优势, 积极发展航天航空制造业, 促进高技术产业结构升级。

5结论及建议

综上所述, 上海高技术产业结构总体产出效益良好, 发展趋于规模递增, 但仍面临一些问题, 具体表现为: 第一, 创新能力不足, 主要表现为总体利润产出不足; 第二, 资源转化机制存在障碍, 主要表现为R&D经费内部支出、人力资源和技术经费投入- 产出效率不足; 第三, 主导行业发展状况欠佳, 主要表现为电子制造利润率低, 投入产出绩效不良, 通信制造增长出现疲态; 第四, 医药制造和医疗仪器制造发展缓慢, 主要表现为相对规模缩小, 已现规模递减趋势; 第五, 高技术产业结构中除主导行业外, 其它行业发育不足, 缺乏产业结构的多样性。

因此, 上海高技术产业结构调整应逐渐转变 “出口导向” 模式为 “科技导向” 发展模式, 以有效整合各创新资源 ( 人才、科研、产业) 为主要平台, 以创新产学研产业化、市场化机制为主要手段, 加强自身科技研发能力, 以科技促生产。具体的, 电子制造和通信制造应向技术追赶型的方向发展, 以提升附加值为目标; 医药制造和医疗仪器制造应以提高自主研发水平为支撑, 加快产业发展速度; 航天航空制造应以扩大市场规模为主要导向, 同时抓住国家对航空工业特别是民用航空工业的扶持力度空前强大的黄金时期, 加大力度发展航天航空制造业, 以高端技术含量的新兴行业带动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结构升级。此外, 应加大新材料、新能源及其它高新技术行业的发展力度, 培育高技术产业结构的多样化和多元化。

参考文献

[1]龚仰军.产业结构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

[2]M PATIBANDLA, B PETERSEN.Role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in the evolution of a high-tech industry:The case of India's software industry[J].World Development, 2002, 30 (9) :1561-1577

[3]丁焕峰, 杜丽漩.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结构评析[J].科技管理研究, 2010 (5) :99-102

[4]谢朝阳, 吴永林, 程正中.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结构特征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 2007 (4) :52-56

[5]牟盛源.秦皇岛市高新技术产业结构分析[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6 (3) :61-65

[6]赵玉林.高技术产业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7]楚尔鸣, 李勇辉.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5

[8]胡荣华, 李罗庚.高新技术产业结构和效益分析[J].科技与经济, 2003, 16 (2) :14-18

[9]R VEUGELERS.Internal R&D expenditures and external technology sourcing[J].Research Policy, 1997, 26 (3) :303-315

[10]曼纽尔卡斯泰尔.信息化城市[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1

[11]孙玉涛, 刘凤朝, 徐茜.中国高技术产业空间分布效应演变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 2011 (11) :37-45

上海高新技术产业 篇10

我国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在产学研合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07年6月, 我国启动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工作。2009年, 国家科技部等六部委联合启动了国家技术创新工程, 明确提出将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和发展作为主要任务之一。同年, 国家科技部印发了《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与发展的实施办法 (试行) 》。截至2014年底, 我国共有146家联盟参加了试点工作。作为我国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 国内外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现状

1.1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现状

医疗器械是涉及医学、工程、材料等多学科交叉的、跨领域的高技术产业。与生物医药其他细分领域相比, 医疗器械领域的技术研发更加依赖于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与医院之间的协同合作。同时,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基础薄弱, 行业集中度低, 技术创新能力亟待提升。因此, 基于医疗器械行业特点和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现状, 建立完善的产学研医协同创新的技术创新体系是推动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和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通过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 调动医生的创新积极性, 与高校、科研院所积极开展联合技术攻关, 多方联动, 协同合作, 大力推动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技术创新。第13页图1为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示意图。

2009年, 在国家科技部等多部门的指导下, 我国成立了第一个医疗器械领域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该联盟由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及医疗器械领域相关的产学研医优势单位发起成立, 是具有开放性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该联盟旨在通过资源整合, 建立产学研医协同创新的新机制, 从源头上提升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在相对成熟的细分领域, 该联盟另设有激光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康复辅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医学影像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应急与急救及手术设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临床检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眼科和视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微系统医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血液净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放射治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9个子联盟。

2009年9月, 重庆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区域性的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随后北京中关村、广东、湖北、江苏、四川、天津、上海等地陆续建立了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这些联盟为当地医疗器械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2 国外医疗器械领域创新联盟现状

为促进医疗器械产业的技术创新, 国外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联盟, 如美国的医疗器械创新联合体, 由企业、高校和医院等机构自发组成的医疗器械联盟, 欧洲的医疗技术联盟、法国的竞争力集群等。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美国儿科医疗器械创新联盟, 该联盟由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资助成立。2009年至今, 已成立了包括费城儿科医疗器械研发联盟等在内的7家儿科医疗器械联盟。这些联盟作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为儿科医疗器械的技术创新提供从研发到商业化的全方位支持与服务[3]。

另外还有一些国家之间成立的某疾病领域的合作联盟。例如美国和日本在心血管疾病领域建立的协调合作联盟[4]。联盟成员包括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日本卫生劳动福利部与日本药品与医疗器械管理局以及相关学术机构及企业。该联盟通过讨论确定全球临床试验解决方案, 协调相关法规程序, 目的是避免重复性研究、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时间, 以加速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的医疗器械技术创新。

2 上海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建立

上海是我国重要的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基地, 尤其在近年来涌现出一批创新型企业, 技术创新能力逐步提升。2009年, 上海市围绕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 制定了《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上海市试点工作方案》, 并将“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和发展”列为重要任务。2010年,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启动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试点工作, 以项目资助形式支持创新联盟的成立。除设立一定的技术门槛外, 申请成立的联盟必须至少由5家成员单位组成, 其中至少包括1家行业骨干企业, 1家相应研究领域的工程 (技术) 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或市级科研机构或高校。同时, 联盟必须签订具备法律效力的、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责权利关系的协议书。联盟将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 形成优势互补、联合开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期合作关系, 提升行业的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生物医药领域聚焦于抗体药物和医疗器械作为重点建设方向。目前上海在医疗器械领域已成立了多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上海已拥有上海电生理与康复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上海微创介入与植入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上海分子诊断试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上海数字化手术室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上海微创手术器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上海医学即时检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上海市医用可吸收生物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上海医用高分子耗材产业创新战略联盟、上海康复辅具与老年福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上海市医学影像诊疗设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筹) 等众多地方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不同于国内其他地区, 上海分别在多个优势医疗器械细分领域内成立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例如, 以上海诺诚电气有限公司牵头成立的上海电生理与康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以上海微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牵头成立的上海微创介入与植入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以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成立的上海分子诊断试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在医疗器械细分领域内建立技术创新联盟, 能够将创新资源更有效地集聚于优势企业, 同时充分发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的引领作用, 带动上下游产业快速、共同发展。

目前各联盟都有较为规范的组织运行机制, 建立了以理事会为决策机构、专家委员会为咨询机构、秘书处为执行机构的运行机制。但由于联盟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 在开展项目开发、资金运转及知识产权管理等工作有诸多不便。为进一步理顺联盟的运行机制, 更好地发挥联盟在产学研医协同创新中的推动作用, 一些联盟还探索出新的运行模式。如上海电生理与康复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支持下, 注册成立了“上海联合电生理与康复技术创新研究中心”, 探索性地实行“联盟”与“研究中心”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民办非企业运行服务模式[5]。该研究中心具有法人地位, 能使联盟运行更加灵活, 适应不同业务的需要, 对提升联盟产学研结合的组织化程度、维持联盟的稳定性, 从而发挥联盟在提升技术创新中的作用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3 上海医疗器械领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效

从2010年成立第一家医疗器械产业联盟起, 经过几年的运行与发展, 上海各联盟在产学研合作、推动成果转化及国内外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 联盟通过产学研医紧密结合, 组织成员单位进行项目申报, 并有序开展项目预审与推荐工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之间以联合申请并承担项目的方式进行技术协同创新、技术攻关, 是联盟实现其产学研医协同创新机制最常见、最具操作性、最有效的方式。联合承担项目, 能够充分发挥各单位优势,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加强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从而实现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 提升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例如由上海医疗器械 (集团) 有限公司手术器械厂牵头成立的上海微创手术器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成立于2012年, 着重研发心胸微创、骨科微创、神经外科微创等领域的微创手术器械, 迄今为止已组织完成了多项科研项目的推荐与申报, 并于2013年联合10家单位申报获批“钛合金微创手术器械的研发暨临床转化”项目。通过该联盟的合作项目, 实现了产学研医的紧密结合, 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 调动了企业对手术器械开发的积极性。该联盟还设立了研发基金, 用于联盟重大项目的技术攻关和机制建设;成立了技术研究、临床培训和产品试制3个基地, 提高了国产微创手术器械的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2) 联盟通过积极开展产业化推进工作, 加快研究成果转化。例如上海电生理与康复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于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两年举办创新大赛, 筛选出一批创新项目, 通过与企业、投资公司对接, 助推项目的产业化进程。该联盟还成立了康复机器人、手功能康复、医养结合、心电物联网与神经监测5个专业委员会, 通过各专业委员会的产学研医合作, 在专业范围内进一步细化、深入地进行研发创新并推进产业化, 同时将传统的康复器械产业与医疗信息化、远程医疗、移动医疗等新兴产业相结合, 推动了康复产业的快速发展。

3) 联盟通过组织举办学术会议、培训、参观等活动, 搭建国内外交流合作平台, 实现人才队伍的培养。如上海康复辅具与老年福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自2013年11月成立以来, 为产业界搭建了一个交流合作、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平台。该联盟面向康复辅具领域与老年福祉和养老产业, 在积极组织成员单位进行创新研究和产品开发的同时, 还举办多场学术会议及培训, 如近期举办的3D打印技术临床转化应用学习班, 国际康复医学与康复工程前沿技术临床转化会议等, 促进了产业界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培养了一大批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 推动了科研成果的转化。该联盟还参加了由国家民政部主导的中国康复辅具产业发展战略“十三五”研讨会, 参与制定的“十三五”康复养老发展专家建议被中国医疗康复发展报告采纳。

4 结论

医疗器械是涉及多学科交叉的高新技术领域, 经过多年的发展, 我国的医疗器械产业已建立了良好的中低端生产基地, 但在技术创新方面仍较薄弱。另外, 长期以来, 我国的医疗器械技术创新集中在高校与科研院所, 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较弱, 国家在医疗器械领域的配套政策和支撑体系也尚不完善。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建立有效整合了创新资源, 引导创新要素向骨干企业集聚, 促进了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 提升了医疗器械产业整体创新能力。

上海医疗器械产业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近年来在一些细分领域, 如微创植入器械、高端影像设备、电生理康复等涌现出一批龙头骨干企业。上海市通过政府支持, 以骨干企业作为牵头单位, 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医院及其他相关机构的创新资源, 在多个医疗器械细分领域建立了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充分发挥企业的引领作用以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这些联盟以市场为导向, 通过项目合作等方式, 充分发挥产学研医协同创新优势, 促进了一批创新技术与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 助推上海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

摘要:分析了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现状和国外医疗器械领域创新联盟现状, 介绍了上海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建立过程, 指出联盟的成立使创新资源有效集聚于企业, 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 促进了医疗器械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医疗器械,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上海

参考文献

[1]国家科技部.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EB/OL].[2009-02-21].http://www.most.gov.cn/yw/200902/t20090220_67551.htm.

[3]Ulrich L C, Joseph F D, Lewis D Y, et al.FDA's pediatric device consortia:National program fosters pediatric medical device development[J].Pediatrics, 2013, 131 (5) :981-985.

[4]Uchida T, Ikeno F, Ikeda K, et al.Global cardiovascular device innovation:Japan-USA synergies-Harmonization By Doing (HBD) program, a consortim of regulatory agencies, medical device industry, and academic institutions[J].Circulation Journal, 2013, 77 (7) :1714-1718.

上海电视节产业趋势观察 篇11

电视综艺节目韩流涌动

韩流汹涌成为了此次上海电视节最受瞩目的现象之一。在电视节举办的各场官方活动上,来自韩国三大电视台的主管、制片人以及CJ娱乐等制作公司代表纷纷成为座上宾。由乐正传媒提供学术支持的“大师班:制造现象级电视模式节目”更因请到了几位韩国户外真人秀领域的顶级专家来授课而备受追捧。

在《爸爸去哪儿》大热仅一年之内,韩式户外综艺已经席卷中国荧屏。韩国几大电视台的品牌节目模式,几乎都被国内电视台争抢一空。据乐正传媒首席专家张建珍介绍,2014年中国各大电视台已经播出或计划播出的韩式户外真人秀节目多达十余档。合作模式也更为多元化,从单纯地引进模式向着委托韩国团队制作或是双方联合研发、制作转变。例如东方卫视的《花样爷爷》是与原版节目的制作团队联合完成,浙江卫视Running Man中国版的前四期节目则将主要由韩国团队完成。

各个电视台如此前赴后继地拍摄韩式户外真人秀,都希望能创造像《爸爸去哪儿》般的效果。但一档“现象级”节目到底应该如何被制造出来呢?在张建珍看来,一档现象级节目需要体制、制作团队、内容创意、价值观以及营销等各个层面的配合。韩国资深编剧朴辉善则强调:“一档真正大热的户外真人秀节目,吸引观众收看节目仍不足够,更重要的是吸引观众产生我也可以的想法,动起来模仿这个节目。”

电视剧“开源节流”成大势所趋

电视剧公司照例是上海电视节最重头的参展单位。而作为“一剧两星”政策发布以后的第一次业内“盛会”,新政给电视剧行业带来的影响自然成为了热议话题。曾经可在四家卫星频道同时播出的电视剧从明年起只能同时在两家卫星频道同期播出。而卫星频道正是中国电视剧最大的金主。目前,一家卫视为首轮播出的电视剧支付的费用大致在50万左右,四家卫视同时播出可以支撑一些单集成本超过200万的电视剧。

但随着新政的执行,电视剧的投资水准将受到很大限制。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市场上,单集成本80-90万的电视剧将成为主体,可占到50%以上的比例。单集120-145万的可能占到30%-40%,而单集200万以上的电视剧将“凤毛麟角”。目前大制作的电视剧制作方式将难以为继,一线明星动辄单集数十万的片酬也将成为片方难以承受之重。在此背景下,中国电视剧行业“开源节流”已是大势所趋。

节流方面,从电视节推出的电视剧目来看,大制作豪华明星阵容的电视剧计划已明显减少。业内人士普遍呼吁电视剧明星降低片酬,为整个行业的良性循环出力。就连身为电视剧一线明星的吴奇隆,也在论坛活动——“论电视人的修养”中表示,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赞成演员应该部分降价,使片方可以投入更多的资源放在提高制作水准的部分。这不但有利于电视剧行业发展,也有利于明星的形象和长期发展。

而在开源方面,电视剧制作公司更是开始各种新的尝试,其中开拓电视剧的互联网价值成为热点。在跨屏传播大行其道的时代,网络播映的确将成为电视剧越来越重要的收入来源。据《爱情公寓》编剧汪远介绍,《爱情公寓》第一部的网络版权只售出了每集2万元,但到第四部已经卖出了每集上百万的高价。完美影视的制片人何静则表示自己接下来做的电视剧,一定要有网络文化的气质,用具有网络人气的演员和网络流行的内容,以此保证被视频网站评估出来相对高的价格。

此外,一些电视剧公司也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通过国际市场展会、专业发行机构和在线平台等拓展电视剧的海外销售。据上海克顿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一峰的介绍,今年参加春季戛纳电视节的中国电视剧公司达到了55家。除了古装类电视剧在国外较有市场外,一些现代都市剧也开始在专业公司的国际化包装下走向国际市场,如《杜拉拉升职记》、《金太郎的幸福生活》等。但总的来说,中国电视剧的海外路仍然任重而道远。

视频网站忙自制

随着跨屏传播时代的到来,上海电视节不再只是传统电视台和制作公司的聚会场。新兴的在线视频网站也加入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各大视频网站正在迅速摆脱纯播出平台的角色,转而向更高层次——制作层面进军。优酷土豆集团在上海电视节上公布了 “周播自制剧场”的计划,宣布将重金打造17部自制品牌精品剧。其他视频网站也不甘示弱。乐视网宣布将围绕热门小说《盗墓笔记》打造电影、季播剧以及游戏等一系列产品,并计划推出至少20部自制剧。腾讯视频也加大了与内容制作公司的合作力度,例如与慈文影视合作网剧《暗黑者》,与唯众影视合作出品脱口秀《你正常吗》等。

经过多年的烧钱式扩张,在线视频领域的寡头垄断格局已基本确定,接下来的竞争将进入差异化发展、寻求市场回报的阶段。而相较于从第三方采购版权内容,自制内容一方面更利于建构有独特性和连贯性的品牌价值,另一方面也更有利于拓宽视频网站的盈利方式,跳脱传统的“贴片广告”模式,创造网站平台与品牌的双赢。

可以预见,对于几大视频网站巨头们来说,加大自制内容的比重是一个必然趋势。而视频网站的崛起也将给传统制作公司带来更多的市场机遇,因为目前视频网站的制作实力还很有限,大多需要采取与外部制作公司合作的方式。而对于传统的制作公司来说,如何扭转惯性思维,创造出适合网络传播的内容,也正在成为重大的命题。

纪录片走向国际的喜与忧

纪录片也是本届电视节一个比较重要的单元。主题论坛“中国纪录,世界关注——建立国际化的中国纪录片生态产业链”与“大师班——纪录片的新闻性”接连登场。上海纪实频道和北京纪实频道也先后举办了上星发布会。

在政策的“高度关怀”下,近年来电视纪录片的发展迎来了久违的春天。据《2013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去年我国纪录片生产总量达到1.1万小时。而全年播出总量达到7万小时,其中首播量达到了1.8万小时。从今年元旦起,广电总局更规定上星频道每天必须至少播放30分钟的国产纪录片,更给这一行业打了一针“鸡血”。2014年,纪录片行业的总投资额可能将达到20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一方面,中国的纪录片创作在过去几年间的确有长足的进步,涌现出了一批达到国际水准的精品。尤其是《舌尖上的中国》系列取得了收视率、口碑与商业价值的多赢。据不完全统计,《舌尖上的中国2》以3000万元的成本创造了超过3亿元的收入,不亚于热门大片。

中国纪录片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也有一定提升。据专门研究纪录片的张同道教授介绍,他早年间参加国际纪录片交易市场的活动,常常被人问“你是日本人吗?”而如今,在各大国际纪录片的展会上,都能看到中国纪录片的身影。中国纪录片在海外的播放也逐渐摆脱了赠送的形式,开始取得收入。如《舌尖上的中国》单集销售价格达到7.9万美元,创造了近些年中国纪录片海外发行的最好成绩。除了本土创造外,中国的纪录片频道或公司更开始频繁通过与国外先进的纪录片频道或制作公司合作的方式,推进中国纪录片的国际化步伐。例如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在过去三年间与国际制作公司签约的合作项目已经达到了21部、65集。

但是另一方面,中国纪录片行业也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对官方的过分依赖。在纪录片播出的配额要求下,全国各个电视频道的投入占到了纪录片行业总投入的65.5%。除了电视台外,中央各部委和省市宣传部等机构也是重要的“金主”,他们为了某些宣传目的,不惜重金投入。如早在2003年,汉办投资的《汉字五千年》就达到了80万一集的投资额。

上海高新技术产业 篇12

上海副食品交易市场仓库改造项目位于上海市黄浦区中山南路、东门路交叉口,东邻黄浦江景观带,原为上海副食品交易市场仓库,共有五层。总建筑面积为4144平方米,建筑高度为20.2米。原建筑建于1982年,是当时上海副食品交易公司的副食品仓库,主要储放蔬菜等副食品货物。原设计单位是上海民用建筑设计研究院。

由于该建筑使用时间较长,已有20多年,室内设施较破旧,已不能满足当前的使用需要。同时该建筑的业主单位也更名为上海蔬菜集团,业主单位在多年前已经在上海郊区建造了现代化的大型的副食品交易批发市场,该大楼作为副食品交易市场仓库的功能早已退却,是一栋没有使用功能的空壳子建筑,被废弃了很多年,无人问津。建筑外部杂草丛生,建筑内部满是尘灰,给人一种萧条败落的不良映像。

随着世博会的到来,随着黄浦江景观带拓宽工程的推进,上海副食品交易市场仓库迎来了改造的契机。该大楼地理位置绝佳,紧邻黄浦江,在楼内的东面、南面、北面都可以看到黄浦江的江景,也可以眺望到浦东陆家嘴的城市风光。所以业主单位决定利用大楼的景观优势,将该建筑改建成一栋高档的现代化商务办公楼,分楼面出租给商务公司,以获得租金的收益,使原来闲置废弃的资产,发挥出新的价值。同时利用这次改造的机会,将建筑的外立面也进行彻底的改造,改变原来工业建筑单调的建筑形象,配合黄浦沿江建筑群的统一规划要求,使其成为黄浦江沿岸景观建筑群中和谐的一员。

上海副食品交易市场仓库改造项目完全符合旧产业类建筑改造的基本前提条件。首先旧产业类建筑占据市区较好的地理位置,旧产业类建筑一般都是为了当时生产活动需要,将建筑建造在当时的工业区或码头、铁路边上。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大面积的扩张延伸,原来较偏的生产企业所在地都转变成了比较中心的市区位置,有很高的地段价值;其次旧产业类建筑大多为统一柱网,统一模数的工业类建筑,室内功能的改造弹性比较大。所以本次改造设计充分利用以上两点基本特性,使上海副食品交易市场仓焕发出最大的活力。

总平面的设计

将整个建筑的入口安排为:主入口位于东侧的中山南路,同时在西侧设置人行次入口;机动车辆从基地东侧沿中山南路出入口进入内部环路;后勤人流及货流沿西侧环路行组织、分流;办公流线和后勤流线完全分开,互不干扰;机动车停车库设计按照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库(场)设置标准》标准配置,在建筑北侧设置地面停车场,机动车停车位为20辆。

该建筑的绿化设计以屋面绿化与地面花坛绿化相结合,绿化面积为520平方米。绿化配置分别以不同的尺度、体量和疏密程度形成与使用性质对应的空间特色。布局紧凑流畅,疏密有致。

改造后各楼层功能基本布局

·一层为入口大堂、电梯厅、出租办公用房,809平方米

·二层为出租办公用房等,809平方米

·三层为出租办公用房等,809平方米

·四层为业主自己使用的办公室等,809平方米

·五层为业主自己使用的办公室等,809平方米

室内改造设计指导思想为布置合理流线,完善配套功能配置。创建丰实的室内空间,营造不凡的空间档次,体现蓬勃的企业精神。改造标准,突出一层大堂、四、五层个别小办公室,使之达到高档标准,其余为中等或中等偏上。改造用料原则:除重点部分用进口材料外,尽可能用中外合资或国产装饰材料,高档材料精用,并注意经济实用,防火阻燃、耐磨、易清洁和维护保养。色彩系列的运用:采用浅米色及棕红色为主要基调,配合运用玉绿色、浅橙色、淡驼色、全棕色等流行色,散发出富贵华丽、高雅气派的绅士风格。

室内改造设计概要

一层入口大堂,大堂是本大楼迎送接待贵宾、休息等候、集散人流的综合性空间,是使用者进入的第一印象,是办公楼的“窗口”,因此是本设计的重点。考虑到兼顾实用与美观的原则,本设计的主入口设在东侧居中位置,主要的入口大堂呼应进门设计为一半圆形的环抱空间,使大堂的性格完整而突出。大堂的相对封闭,有利于宾客的识别,也有利于大堂两侧办公空间的完整性,提高使用效率。在底层西侧设辅助入口,供后勤办公人员使用。整个入口大堂地面用印度红、橙皮红、啡钻、西班牙米黄、爵士白等磨光石材拼花铺贴,墙面为富贵米黄,平顶采用透光膜吊顶四周衬反光槽,造型与地坪呼应。大堂北侧设大堂副理和宾客休息席位。

二、三层出租办公用房,平面呈长方形大空间,为使空间丰满而丰富,建筑装饰材料采用枫木装修与米黄大理石、喷砂墙面相结合,欧式木线脚,平顶暗灯槽中悬盆型吊灯,地面采用地毯和花岗石相结合,使之气度非凡令人赏心悦目。总体装饰格调雅致清新,既有典型的欧式风味又有现代气息,以求达到个性强、特色浓,为本地区创造出一个正宗的富有欧式情调的高档办公场所。

四、五层为业主自己使用的办公室,是内部服务办公人员使用场所,办公室由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分隔成小间,满足独立式办公的需求。装饰风格以木装修和西式古典格调相配合,以烘托宁静高雅的办公环境。色调偏重于暖色调,地面采用绿底散花地毯,局部花台绿化常青。造型别致的波浪形欧式帘和软性织物点缀墙面,让人感到轻松和亲切,营造了一份优雅的欧陆风情。

四层高级会议厅,此厅是作为高层次的贵宾接待、接见、休息、洽谈、会见所用,沙发、茶几、茶台周边式布置,榉木装饰高级墙纸、进口地毯、高低式吊平顶装饰豪华晶体平顶灯,装饰格调庄重富丽亲切宜人,品位高、情调浓。

电梯厅,首层至五层公共部分电梯厅是垂直交通枢纽设施。地面墙面装饰是大堂的延伸,是整体的组成部分。地面作拼花图案装饰点缀,高低平顶吊二平顶欧式流行古铜平顶灯,格调简洁明快,品位较高。四、五层电梯厅装饰格调基本一致而端部墙作一不同陈设装饰,地面图案拼装可适当变化,借此统一中有变化,也达到具有可识别性。

走廊,底层走廊地面采用花岗石铺地,二~五层均为彷石地砖,为保持空间流畅通达,走廊平顶不考虑做太多的变化,只在内墙上沿局部设暗灯槽,墙面材料以进口墙纸为主,并设木质墙腰线,满足功能需求。

卫生间,公共卫生间均采用高级装修,地面采用米黄大理石,配合啡网纹梳妆台面,墙面砖选用进口花砖,色彩素雅大方,塑铝隔断,进口TOTO洁具,铝合金烤漆穿孔板吊顶,并配齐烘手器、卷纸箱、开手纸盒、皂液盒、烟缸等器具,在男用洗手间小便器的墙上及女用洗手间的隔断前方的墙上均布置装饰画,辅以灯光照明,使气氛更显高贵。

几项主要的改造措施

对原有的消防设施的改造,在商业楼的西南角新增一部电梯和一部放火疏散楼梯,满足了两个安全疏散口的防火要求。对原有建筑平面进行重新划分,其防火分区、防烟分区、疏散口及疏散距离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在进行深化室内设计时,增加烟感及喷淋系统,使之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室内设计用料方面除满足使用要求外,首先考虑符合《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对原有的货运电梯进行改造,电梯井道尺寸为3.9米x3.6米。利用原有的电梯井道尺寸较大的特点,改造为两台客运电梯,井道尺寸为1.78米x2.2米,解决了办公楼上下人流的交通问题。

原建筑中没有卫生间和设备用房,改造中,在每层楼面的西北角增设了男女卫生间、空调风机房、强电配电间、弱点配电间等功能性的房间。使原先的仓库转变为办公楼,提供的使用功能上的保障。

室外立面改造设计概要

建筑外立面在不改动原有建筑外轮廓尺寸,不改动建筑总高度的基础上进行装饰性改造翻新。以玻璃幕墙外立面为基础,在南北立面上增加了竖向的石材壁柱,石材壁柱通高四层,用以协调与周边较大建筑的尺度。竖向式构图,让原本五层的多层建筑,看上去更加挺拔、高大一点。建筑底部用深色石材装饰,形成比较厚重沉稳的基座效果。让人感觉古典与时尚的对话,并且使内部办公室具有最大的景观视线。并与北侧的玻璃幕墙风格的久事大厦比较协调。

该项目日前已经施工完成,业主单位已经入住使用。使用方对本次改造工作非常认可,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尤其业主单位对于五楼的室内小中庭十分赞赏,认为这样的办公空间非常人性化,也很舒适。同时当地政府部门对本次改造工程也很满意,认为本大楼的改造为黄浦江十六铺地区的城市景观建设画出了一个和谐的音符,使原来不太协调的城市景观,变得优美和谐了。

中国的产业类建筑的改造还刚刚拉开序幕。然而,城市的土地资源是有限的,改造再利用现有的产业建筑,纵使只是临时性的改造和使用,却也避免了更加高密度和单一性的住宅或者商业开发,为城市的永续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左琰.德国柏林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生[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07)

[2]《单层厂房建筑设计》教材编写组.高等学校试用教材·单层厂房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12)

[3]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03)

[4]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09)

上一篇:近自然理念下一篇:开放实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