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业化

2024-11-20

高新技术产业化(共12篇)

高新技术产业化 篇1

新能源:大风车威力源源不断

《中国新能源产业年度报告》指出, 到2050年, 我国30%以上的能源需求要依靠新能源来满足, 新能源的建设可以用迫不及待来形容。目前, 我国正在加紧制定新能源产业调整规划, 预计到2020年, 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额将达到3万亿元。

根据上海市《关于加快推进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施意见》, 新能源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率先突破的重点, 上海新能源产业总值在2012年将达到500亿元。

民用航空制造业:大飞机蓄势起航

为了更好地服务大飞机项目, 使民用航空制造业成为上海未来的支柱产业并能够长远发展, 按照《实施意见》, 至2012年, 上海民用航空制造业将形成产业规模200亿元;至2025年, 上海民用航空制造业产值规模将达到2 000亿元, 其中, 大型客机将在浦东机场南端形成180架份的总装试飞能力。

先进重大装备:“工作母机”再升级

为了继续保持上海先进重大装备的优势, 《实施意见》指出, 到2012年, 上海先进重大装备产业规模要达到1 200亿元。其中在优势项目火电方面, 形成系列化、自主化、高端化;输配电突破特高压瓶颈环节, 加快中、高压系列高端化发展, 突出数字化变电站等新的增长点;在轨道交通等方面以车辆为核心, 实现关键零部件制造能力的战略突破;大型铸锻件要重点突破工艺、材料和制造制约, 攻克并掌握一批关键技术, 形成国际一流的自主制造能力。

生物医药:打造“药谷”品牌

浦东在开发之初就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中国“药谷”的设想, 并在张江高科技园区建立了张江生物医药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 张江高科技园区在研发创新实力、重大新药研制、研发外包服务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张江“药谷”凭借高研发能力的聚集效应成为众多跨国医药公司和研发公司进入中国后的首选地。

根据《实施意见》, 到2012年, 上海市生物医药制造业的总产值将达到850亿元, 服务外包收入将达到150亿元, 医药商业收入将突破1 000亿元。在高端化学原料药制造领域要取得突破, 应加快开发中药及天然提取物, 重点突破生物诊断试剂、疫苗及抗体类药物的产业化, 着力发展数字化高端医疗设备。

电子信息制造业:布局12英寸芯片

目前, 全球500强跨国企业中已有18家电子信息类企业在上海建立了研发中心。上海通过引进外资、资产重组、园区建设等方式, 使电子信息产业在区域布局上逐步形成“一带二区”, 即以张江高科技园区为核心连接浦东金桥出口加工区和外高桥保税区的浦东微电子产业带、以设计和生产为特色的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 以及以信息产品出口加工为特色的松江出口加工区。

通过国际产业研发中心的建设, 使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真正成为上海高新技术“第一产业”, 不仅年均产值保持在千亿元以上, 而且在很多关键技术上保持领先。

新能源汽车:未来汽车的大势所趋

根据《实施意见》, 到2012年, 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将达到900亿元, 未来将重点发展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和高性能纯电动汽车, 实现混合动力汽车弱混、中混、强混全系列产业化, 充电式混合动力轿车、纯电动轿车批量上市。

上海新能源汽车产能, 2012年达到10万辆, 2015年达到30万辆, 整体实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政府采购方面, 还将加强对新能源产品的采购力度, 争取到2012年政府和公共机构新能源汽车新购比例占30%以上, 新能源公交客车新购比例占30%以上。这些数据无疑将会加快推进上海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

海洋工程装备:广阔的海洋经济

目前, 上海的造船实力不断加强, 造船行业的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增大, 已拥有一批设施完善的造船企业。这些企业经过几年的努力, 也具备建造高附加值船舶产品, 包括海洋钻井平台建造的能力, 得到了世界造船业的认可, 所拥有的世界第六代海洋石油钻井平台, 具有勘探、钻井、完井与修井作业等多种功能, 代表当今世界海洋石油钻井装备的最高水平。

新材料:改变“非进口不行”

新材料是指新近发展的或正在研发的、性能超群的一些材料, 具有比传统材料更为优异的性能。新材料产业涉及的范围比较广, 当前国际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包括信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纳米材料、新能源材料、航空航天材料、生态环境材料、超导材料等。

这些行业除少数拥有资源垄断性之外, 大多数是竞争性行业。尽管竞争比较激烈, 但由于这些行业的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大, 因而盈利水平比较高。据权威数据统计, 2007年全球的新材料市场规模达到了4 000亿美元, 2010年, 新材料市场规模突破万亿美元大关, 新材料产业将是21世纪初叶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围绕3G做文章

上海软件产业作为新兴产业, 已经形成了以浦东软件园为龙头的软件产业集群。然而, 上海软件业整体水平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

根据《实施意见》, 到2012年, 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规模可达到3 600亿元, 接近全市高新技术产业重点领域总产值的30%, 非常“吃重”。重点将推动信息服务业的基础软件、嵌入式软件和大型行业应用软件的研发和产业化, 并加快发展基于我国自主知识产权3G标准的TD–SCDMA无线通信技术, 以及被称为“后3G”的TD–LTE移动通信技术, 推进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互动娱乐、金融服务、在线视听等数字内容服务业。

摘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是上海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必然选择。“十二五”期间, 上海将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新能源、民用航空制造业、先进重大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业、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是九大重点领域。

高新技术产业化 篇2

化学药物 □

医疗器械 □

现代中药 □

研发服务外包 □

其它 □

类别: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项目 □

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 □

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化 2011年生物医药产业化项目

申请书

项目名称:

项目承担单位:

(加盖单位公章)建设地点:

(区、县)

建设所在园区:

单位负责人:

职务:

项目负责人:

职务: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固定电话:

机:

E-mail:

项目起止日期:

2011年

日订

填 报 说 明

1、本项目申请报告是各单位申报《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化2011年生物医药产业化项目》的重要依据,各栏目务必认真填写。文字叙述应简洁,数据应真实、可靠、准确。项目负责人必须确保书面文本和电子文本的一致性。外来语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

2、表中选择栏目,请在相应的“□”内画“■”。文字、标点,计量单位要准确。

3、“港、澳、台资企业”指与港、澳、台商合资经营企业,港、澳、台商独资经营企业及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外商投资企业”指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外资独资企业和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4、项目承担单位根据有关要求或项目的具体需要,可另提出项目补充说明文件。

5、申请报告经评审通过后,即作为项目合同书(实施框架协议)的附件。

6、经过政府审查、审计等发现有申请材料、投资规模等不实情况,市科委将取消项目单位的申报资格。已立项项目必须退回政府资助资金,五年内不得申报相关政府资助资金项目;同时,市科委将保留其他追责权利。

一、项目法人基本情况。项目法人的所有制性质,主营业务,近三年来的销售收入、利润、税金、固定资产、资产负债率、银行信用等级,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及主要出资人的概况等。

二、项目意义和必要性。

(一)国内外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含知识产权状况和技术标准状况)

(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对产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产业关联度分析,市场分析,与本市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组织实施方案的总体思路、原则、目标等关联情况)

三、项目前期基础与环境保障

(一)项目技术基础与保障(成果来源及知识产权情况,已完成的研究开发工作及中试情况和鉴定年限,技术或工艺特点以及与现有技术或工艺比较所具有的优势,该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对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意义和作用,项目技术团队组成情况,已经具备的实验条件,产学研联合攻关的组织机制等)

(二)项目产业化基础与保障(申报单位各类生产资质的取得情况,前期相关产品的产业化情况,项目产业化管理团队组成情况,已具备的产业化条件等)

四、项目市场预测与风险分析

(一)产品国内外的市场分析(项目涉及产品的国内外市场容量的分析,市场现状与主要市场竞争对手等)

(二)市场预测与风险分析(目标市场确定和市场占有份额的预测,产品价格与预测,市场竞争的优劣势分析,市场营销策略和风险分析)

五、项目建设内容(项目的产能规模、建设的主要内容、厂区总图布置、主要预算支出与设备选型、主要经济指标、建设地点、建设工期和进度安排、建设期管理等)

六、项目研究内容(项目的科技攻关目标、采用的工艺技术路线与技术特点、主要技术指标等)

七、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规模,投资使用方案、资金筹措方案以及贷款偿还计划)

八、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节能与原材料供应及外部配套条件落实情况等(其中节能分析章节请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号)要求进行编写)

九、项目财务分析、经济分析及主要指标

(一)项目财务分析(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贷款 偿还期等指标的计算和评估)

(二)项目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课题成果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项目完成当年及后三年预计的年产值、年利润、年节汇、年创汇、年节能等;对环境影响程度及资源综合利用情况)

九、有关声明

(一)项目负责人声明 声明:

1、本人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负责;

2、本申报材料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

3、本申报材料不存在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剽窃的情形。如有不符,愿意承担相关后果并接受相应的处理。

项目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二)申报单位声明 声明:

1、本单位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负责;

2、本申报材料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相关 法律法规的情况;

3、本申报材料不存在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剽窃的情形。如有不符,愿意承担相关后果并接受相应的处理。

申报单位法人代表(签字):

申报单位(盖章):

****年**月**日

十、资金申请报告附件

1、企业资质证明: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企业统计年报中的法人单位基本情况(101-1表)。

2、财务状况证明:2008、2009、2010年度有效的企业年度审计报告或相关财务报表(包括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新成立企业提供成立至申报前一个月的上述材料)。

3、与申报单位、申报项目名称和建设内容相一致的行政审批证明材料:(1)项目投资概算书;

(2)城市规划部门出具的城市规划意见;

(3)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意见;

(4)政府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准文件,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或备案的批准文件;

(5)其他证明材料。

4、项目建设场地证明:

(1)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和土地权属证明文件;(2)房产部门开具的房产所有权属的证明文件;(3)其他证明材料。

5、有关部门出具的产品生产、经营许可文件。

6、资金来源证明:

(1)银行承贷证明(省分行以上)文件;(2)项目法人自筹资金保证落实文件;(3)其它资金来源证明文件。

7、其它有关证明:

(1)经权威机构认证或出具的科技查新报告、技术检测报告、专利证书、奖励证书等;

(2)已开工项目需提供投资完成、工程进度以及生产情况证明材料;(3)合作单位协议书、研发服务外包合同等。(4)重要原材料以及其它所需证明材料。

高新技术产业化 篇3

【关键词】农业高新技术 产业化 策略

一、农业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内涵

农业高新技术是有效消除农业增长约束或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手段和方法的总和,是一种知识密集、各种先导技术高度综合的人力资本集约型的前沿技术。它具有超前性、综合性、渗透性、长期性和风险性,属于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事业。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是某个领域的农业高新技术自身产业化;或嫁接一个或多个领域内的高新技术使传统农业产业实现高新化和产业化。它是一个动态、不断更新的过程。通过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将高新技术所具有的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将高新技术应用到农业经济活动之中。

二、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我国产业化整体水平还不是很高,发展速度缓慢。一方面可产业化的农业高新技术有效供给不足,“闲置技术”的比例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很多技术如基因技术等都是模仿别人的,没有知识产权,存在产业化运作的法律风险。

2.存在的问题

2.1农业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到目前为止,对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没有整体规划,缺少一个对长期规划与短期计划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相结合、重点建设与一般支持相结合的统筹安排的整体方案。国家对农业生物技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没有配套的法律法规和相应的优惠扶植政策,致使科技人员的成果不易转化,企业难于参与农业生物技术的产业化发展,更不用说成为农业生物技术发展的主体。与国外相比,我国生物技术投资力度太小。此外还表现在技术发展受限、产业化渠道不畅通、种业受到冲击等方面。

2.2农业信息化程度低,产业化步伐缓慢

与发达国家相比,主要表现在:我国农业信息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统一的农业信息标准和资源共享的机制;农业信息化专门人才缺乏,且研究力量分散、重复、水平低;农业信息技术成果不过硬、应用程度低,不能满足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等方面。

2.3现代农业环境工程技术水平低,产业化程度不高

如农业节水技术存在节灌设备与工艺落后,产品功能单一,缺乏适合国情的现代节水农业新技术和产业化程度较高的产品设备,难以发挥整体节水效益;农牧业生产环境恶化,农畜产品质量差;可控环境技术水平低,设施栽培下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农药用量大。无公害技术与产业化水平与发达国家仍尚存较大差距等问题。

三、加强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现实意义及作用

我国农业发展一直面临资源、环境、人口压力等问题。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速度较大幅度地下降,农业增长的成本不断上升,投资农业的收益越来越低,农产品质量差、农业效益低、农业发展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严重地阻碍农业的生存和发展。在特殊的国情、既定的资源环境条件下,所有这些问题的妥善解决都离不开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快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将有助于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我国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改造传统农业产生新的经济生长点;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改善农村产业与就业结构;扶持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体系为农产品安全生产提供保障;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它是我国未来农业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是调整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技术支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和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加强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策略

1.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质量

以市场农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深化改革,按科学或产业为主体进行力量重组,建立相适应的研究中心或研究所;农业科研单位要加速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要求,确立科研的主体地位,建立科学民主的管理制度,规范科研行为,更好的为我国农业服务。

2.政府应尽快制定相关政策,以实现有效的制度供给

如制定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法规、优惠政策、激励机制。采取“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的方针,在一些重要领域及有基础的优势领域力争有所突破。如重点扶持农用生物制剂产业、肥料增效技术产业、节水技术产业、设施农业产业等产业;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先导地区,重点发展高产、优质、抗逆动植物和微生物良种塑造与快速繁育工程等政策。

3.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农业高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体系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质是农业高新技术的市场化和企业化,企业是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力军,这就需要尽快创新运行机制,使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与现代农业企业特别是鄉镇企业制度的建立紧密结合起来;尽快建立新型的人才培养机制、人才激励机制、人才吸引和流动机制,建立起有利于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人力资本运行机制。促使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迅速成长。

4.其他策略

如增加投入,防范和化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风险;健全农业推广体系,稳定农业推广队伍,提高高新农技推广绩效;构建农业高新技术需求的动力机制,提高农民文化科学水平,增强农民采用农业高新技术意识;创建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硅谷” 与科技先导型产业;建立多层次、多元化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融资模式;积极引进国外科学成果加快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等策略。

高新技术产业化 篇4

今年初, 四川省科技厅组织专家组, 对各市州申报的四川省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进行了评审。凉山州申报的省级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冕宁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通过评审, 被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发改委等7个部门联合认定为四川省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标志着凉山彝族自治州特色高新技术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近几年来,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努力整合科技资源、激活科技要素、优化资源配置, 推动稀土、钒钛和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领域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凉山州科技局等部门主动深入企业调研, 广泛征集重大科技需求, 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在产业政策、重大项目和专项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搭建服务平台, 促进企业、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产学研联合科技攻关。目前, 高新技术领域骨干企业已建成省州企业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11个, 获得国内、国外专利近200件, 凉山稀土产业技术研究院已完成注册。仅稀土行业就已先后攻克了稀土尾矿废水综合处理、稀土资源高效回收、稀土浓硫酸低温焙烧工艺、稀土清洁冶金新工艺等关键技术, 开发出钕铁硼薄片、FCC催化剂、高纯度抛光粉、大功率蓄电池等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 成为我省优势明显的特色高新技术产业之一。

冕宁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认定, 将有力地推进凉山州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成为区域结构调整, 转变发展方式和提高增长质量的助推器, 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驱动器, 成为企业科技攻关和科技创新的发动机, 对推动凉山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高新技术产业化 篇5

第一条 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范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和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工作,根据《山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条例》及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实行自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 省发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认定与管理工作。

省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与管理工作。

第五条 省发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有关专家成立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认定委员会,负责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的认定。

省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有关专家成立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委员会,负责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

第六条 高新技术范围如下:

(一)电子与信息技术;

(二)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技术;

(三)新材料及应用技术;

(四)先进制造技术;

(五)航空航天技术;

(六)现代农业技术;

(七)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

(八)环境保护新技术;

(九)核应用技术;

(十)其他应用于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

第七条 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属于国家和省公布的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领域;

(二)技术水平达到当前该领域国内先进水平以上;

(三)承担企业对项目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者以技术入股方式获得了项目技术使用权;

(四)投入产出比达1∶2以上,并可在三年内实现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经济规模或者投入产出比达1∶5以上,并可在三年内实现年销售收入2500万元以上经济规模;

(五)承担企业具有实施该项目相应的技术力量、资金和设备;

(六)承担企业已取得土地使用权;

(七)符合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实施清洁生产;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八条 经国家有关部门正式批准立项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列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并享受省有关优惠政策。

第九条 高新技术企业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从事本办法第六条 规定范围内的一种或者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单纯从事商业贸易的除外);

2、已领取营业执照,有与其规模相适应的生产、经营场所和设施;

3、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20%以上,其中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应占企业职工总数的10%以上;

4、企业每年用于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占本企业当年总销售额的4%以上;

5、企业的技术性收入与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的总和占本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新办企业在高新技术领域的投入占总投入的60%以上;

6、产品质量应当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者企业标准;

7、企业污染物排放应当符合国家或者省规定的排放标准。

(二)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外的高新技术企业,除应当符合本条第(一)项规定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全员劳动生产率10万元以上;

2、年人均利税2万元以上;

3、上年总收入1000万元以上或者年总收入在500万元以上,技术性收入占本企业年总收入50%以上的技术开发型企业。

第十条 按国家规定全部核减行政事业费的全民事业所有制科研单位,参照上述条件,经省级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第十一条 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项目,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提出认定申请;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外项目,向设区的市发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认定申请。

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企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提出认定申请;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外的企业,向设区的市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认定申请。

第十二条 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山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认定申请书;

(二)企业营业执照副本;

(三)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经国家有关部门正式批准立项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需提供相关证明;

(五)资金证明文件;

(六)土地使用证明文件;

(七)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批准文件;

(八)特殊行业生产许可证。

第十三条 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山西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

(二)企业营业执照副本;

(三)企业运营报告(包括企业概况、代表性技术和产品特点、企业人员构成、经济效益、发展前景等);

(四)有关科研技术成果、专利证书及产品质量检测报告的复印件;

(五)验资证明和上年度企业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

(六)生产经营场地证明;

(七)行业生产许可和环保合格证明;

(八)科技人员学历或者技术职务证明;

(九)按国家规定全部核减行政事业费的全民事业所有制科研单位,需提供有关证明。

第十四条 设区的市发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门、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应当自收到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或者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进行初审,并提出初审意见,报省发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

省发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初审意见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组织认定,符合条件的颁发“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认定证书”或者“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证书”;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五条 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认定证书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证书有效期为两年。

有效期届满前30日内,承担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的企业应当将项目进展情况报省发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复审;高新技术企业应当将企业运营情况报省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复审。

省发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和省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复审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复审合格的,换发新的证书;复审不合格或者未经复审的,取消其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或者高新技术企业资格。

第十六条 省发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和省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每年定期在本省主要新闻媒体公布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和高新技术企业名单。

第十七条 对认定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和高新技术企业有异议,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八条 企业在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或者高新技术企业中弄虚作假的,由省发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取消其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或者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资格,已发证的应当收回认定证书,并不再受理其认定申请,由有关机关追回已被减免的税款,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新材料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先导 篇6

21世纪科技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是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新材料的研究,是人类对物质性质认识和应用向更深层次的进军。新材料主要有传统材料革新和新型材料的推出构成,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新材料与传统材料产业结合日益紧密,产业结构呈现出横向扩散的特点。按照应用领域来分,一般把新材料归为以下几大类:信息材料、能源材料、生物材料、汽车材料、超导材料与技术、稀土材料、新型钢铁材料、新型建筑材料、新型化工材料、生态环境材料。世界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对新材料需求日益增长,新材料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先导产业,是各国产业竞争的焦点。

新材料产业是江苏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领域。近年来,全省新材料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9年,江苏新材料产业产值增长22%,拥有江阴、苏州、无锡、南京、南通、扬州、连云港等18个新材料产业基地。目前省内新材料企业数、产品数和产业基地数均居全国第一;且新材料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集聚开始呈现,创新体系逐步形成。但从总体上看,江苏新材料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规模化生产程度不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不多。面对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挑战,必须加快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推动新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新材料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一是加强自主创新平台建设。围绕新材料重点产业基地和园区以及重点领域,依托现有的共性技术平台等研究机构,建立新材料产业培训、性能设计与分析、产品测试等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和企业技术创新。二是加快提升产业基地水平。充分发挥基地的集聚、孵化和辐射作用,有效地整合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建立垂直分工、合理布局的集群化产业体系。三是积极发展壮大优势企业。培育行业首企,壮大产业规模。四是努力构筑人才高地。提升引才层次,扩大引才规模,2009年,江苏开展“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共有265名高层次人才引入资助名单,资助个人总金额达2.3亿元,其中包括新材料产业领域的人才,我们优化创业氛围,给他们提供良好的环境。五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运用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促进新材料领域的课题研究。鼓励优先使用新材料,推动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高新技术产业化 篇7

1 农机化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高新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发展是现代农业生产水平提高的最佳例证, 先进机械化设备的应用, 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 使农业发展沿着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机械化农业生产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方式, 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融入, 农机化技术开始得以推广应用, 成为新时期的农业发展新趋势[1]。

农机化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是根据农业发展的基本需要, 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 以完成建设现代化农业的重要任务。高新技术的应用, 为农机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有效地保障了农机化的发展。全面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发展, 拓宽了农业的发展前景, 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力的同时, 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力资源的消耗, 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 农机化不仅只应用于农业作物的耕种和收获, 还有对生产的粮食加工也起到了极大的增效, 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增加粮食加工利用率, 加快了农业经济的增长。农机化生产贯穿了整个农业生产过程, 形成系统的产业化农业。因此, 现代农业的发展进步, 离不开科技的助力, 机械化是农业生产必不少的条件, 农机化高新技术推广应用对农业发展有着更重要的实际意义[2]。

2 农业产业化发展

2.1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农机化农业发展的关键在于科技, 农业发展已经开始依赖于农机化高新技术。农机化技术的应用, 使农业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针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当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结合当前农业生产的发展需要, 对产业结构做出适当的调整, 以配合当前农机化农业的实际要求, 将农业经济的稳步增长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目标。对农业种植作物进行合理的调整, 科学合理地进行农作物的种植, 合理利用农业机械设备, 最大程度的提高农作物的产量。随着农机化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农业产业结构相应的做出调整, 以更好的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经济的增长。农业发展的区域和范围更加广泛, 更加地规模化, 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3]。

2.2农机化农业的产业开发

农机化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 对农业的产业化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农机化不仅要全面应用于农业作物生产上, 还需要进行相应的拓展, 包括林业、渔业等在内的农副产业, 急需将机械化融入到生产当中去, 以真正实现全面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在进行农业生产建设的同时, 需要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设, 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的农业生产重点都放在农作物的种植上, 对农副业的发展不够重视, 造成了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单一。根据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 农业的产业化发展要从产业结构入手, 除了做出适应形势发展的调整之外, 还要对农业产业进行一定的开发, 以完善农业产业结构, 丰富产业内容, 以可持续发展做为发展的理论依据, 结合现代农业的发展形势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 全面拓展机械化设备在农业生产的应用, 面向丰富的农业产业化结构, 进行农机化高新技术的推广, 实现农业种植业和农副产业一体化的发展。对农业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4]。

通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以及农业的产业开发, 以农机化高新技术的推广作为基础, 全面推行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将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农机化高新技术的大力推广应用, 对农业产业结构的改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 对农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3 结论

新时期农业的发展形势一片大好, 对经济高速发展将会有重要的影响。随着农机化的推广, 机械化设备开始普及应用, 现代化农业正在快速的发展起来。高新技术的全面应用, 极大的促进了农机化农业的发展, 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 进行全面的农产业开发, 对实现了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其才, 王永军, 张庆坤, 李中新.农机化高新技术推广应用及产业化发展研究[J].农机化研究, 2006 (05) :17-18, 24.

[2]王利民.加快农机化科研产业化步伐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J].中国农机化, 2003 (04) :3-7.

[3]牛盾.抓住发展机遇加强技术创新开创农机化科教工作新局面[J].中国农机化, 2000 (06) :2-7.

高新技术产业化 篇8

关键词:哈尔滨市,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模式选择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是指利用农业高新技术, 包括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农业资源和环境工程技术等对传统农业进行升级改造或范围扩展, 并通过市场化、产业化形成新型农业高新技术产品和高新农业技术产业的过程。当前世界各国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都非常重视, 在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形式多样的产业化模式。

一、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模式类型

根据产业化运行主体的不同, 当前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主要有企业带动型、科研机构推动型、政府指导型、产业园区辐射型和农业协会普及型几种模式。

(一) 企业带动型

企业带动模式是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一种农业产业化类型。龙头企业对内连接着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和农户, 对外连接着国内外市场。凭借自身规模优势和对市场的预测与把握, 龙头企业引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 然后通过技术合同、服务协议、股份制合作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 将新技术进行推广和转化, 从而实现农业高新技术的产业化之路。

企业带动型的优势在于企业身处市场第一线, 对于高新技术的市场前景具有相对准确的把握, 有助于农业高新技术的产业化。缺点在于, 一方面由龙头企业连接的产业化运行机制不够完善, 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另一方面由于企业以利益最大化为追求, 也会导致大量的短期无法市场化的高新技术得不到开发和推广。

(二) 科研单位推动型

科研机构推动型是指以农林院校、科研机构等为主体, 对自主研发的高新成果进行产业化运作的模式。目前以科研单位为主体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主要通过两种形式进行, 一种是科研单位通过自办经济实体或下属企业的形式进行转化, 另一种是科研单位以科研成果投资入股, 进行产学研的合作开发。

科研单位推动型的优势在于科研成果丰富, 且直接转化减少了中间的环节。不足在于科研单位在企业化运作过程中缺少经验。

(三) 政府指导型

政府指导型是指为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政府以发展规划为指导, 采取财政拨款、行政助推的形式进行涉农技术的产业化推广。政府指导型的优点是以政府为核心, 具有高新技术推广速度快, 覆盖范围广的优势。不足在这个模式对政府的依赖性过强, 自上而下缺乏灵活性, 因此只能适合部分大范围推广的农业高新技术。

(四) 产业园区辐射型

产业园区辐射型是指在农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划出一定的范围, 由政府、企业、协会、农户等共同建立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通过招商引资吸引符合条件的单位或企业进驻, 以企业化运行, 通过示范、引导、推介、培训等方式将园区内的科研成果或产业化成果进行辐射性的普及推广。产业园区具有以点带面、风险过滤的优势, 不足在于产业园区需要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基地、农户等多方主体的参与, 引资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产业园区效果的发挥。

(五) 农业协会普及型

农业协会普及型是由各类农业专业技术协会为主体, 根据行业特点和地区发展情况, 通过协会引进农业高新技术成果, 并通过协会内部推广的形式进行成果转化。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农业协会根据行业特点和市场分析, 所作出的引智行为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也更加有助于科技成果的存活。同时通过资金汇集、风险分散的形式, 有效的提高了转化风险的承受能力。不足在于协会内部联系松散, 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协调, 限制了行业协会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的作用发挥。

二、哈尔滨市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哈尔滨市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中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也面临着不足和挑战。只有正确认识哈尔滨市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优劣势, 才能明确目标, 扬长避短, 打造适合哈尔滨市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正确模式。

(一) 哈尔滨市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优势分析

哈尔滨市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在区位因素、农业资源、产业基础和科技条件等方面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1. 区位优势。

哈尔滨市位于东北亚地理中心位置, 是东北亚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交通节点。目前, 哈尔滨市已经形成了以公路、铁路、航空、水路运输为一体, 覆盖东北亚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多层次立体化的物流格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外向型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 农业资源优势。

哈尔滨市辖区包括八区十县, 全市土地总面积5.31万平方公里。农村腹地广阔, 拥有耕地182.6万公顷, 是全国重点粮豆产区和重要的绿色食品基地, 大豆、马铃薯、亚麻、甜菜等农产品产量居全国之首。2011年粮食总产量284.6亿斤, 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24.7%。同时哈尔滨位于全球最佳的奶牛养殖带, 以奶牛为主的畜牧业已经成为城市的优势产业, 2010年奶类总产量138.9万吨, 排名全国第三。农产品特别是绿色食品和畜产品的深度开发潜力巨大。

3. 科技优势。

哈尔滨科技综合实力居全国城市前列, 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具有比较明显的科技优势。目前哈尔滨市具有各类研究院、研究所、实验室、大学等519家, 其中农林类科研机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科研机构数量全国领先。其中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哈尔滨农科院、哈尔滨林科院、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农业科研单位科研成果丰硕, 在全国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雄厚的科研实力为哈尔滨市农业科技开发、成果转让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4. 产业基础优势。

哈尔滨市产业基础雄厚, 目前哈尔滨市已形成以食品、机械制造、医药、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 其中食品工业中的乳制品、啤酒、大豆深加工产品等产业不仅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更具备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哈尔滨市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众多, 以北大荒、完达山、哈高科、龙丹乳业、汉枫缓释肥料黑龙江有限公司、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大众肉联、哈尔滨青禾科技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 都具有比较雄厚的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能力。除了具有发达的生产转化优势, 我市在农业高新产品的会展业方面也具有较大的优势。2011年10月, 以“科技”和“绿色”为主题的哈尔滨市农业博览会, 短短五天时间就实现了签约额114亿元, 签约项目251项的骄人业绩。2011年10月30日奠基建造的中国?哈尔滨国际农业博览中心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的现代高科技农业博览中心, 并将成为中国农业总部基地、会展总部基地和世界级农业食品博览会。这将为哈尔滨市吸引优秀的农业高新成果进一步创造条件。

(二) 哈尔滨市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劣势分析

1. 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约束。

哈尔滨位于中国东北北部地区, 黑龙江省南部, 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作物春季降水少, 空气干燥, 天气多变, 农业春耕生产形势“十年九旱”。2006年以来, 哈市春旱现象不断加剧, 2007年甚至出现了“夏、秋、冬”三季连旱的局面。一直以来农业春旱一直是困扰哈尔滨市农业生产的严重自然灾害。

哈尔滨市东西南北跨度大, 区域间自然条件差异大。地形地貌复杂多样, 低山丘陵、漫岗、平原交错, 土地利用类型复杂多样, 难以形成大面积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另外哈尔滨周边以盐碱地、沼泽、滩涂等湿地为多, 整体可开发土地资源有限。

2. 农业科研资源分散, 难以形成整体合力。

哈尔滨市农业科研机构数量众多, 但由于隶属关系不同, 哈尔滨市的农业科研机构分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院、农垦系统、国家林业局以及各类大学等不同的行政主管部门, 条块分割、力量分散, 难以形成整体合力。

3. 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

哈尔滨市, 尤其是周边市县农业生产仍以小规模农户经营为主, 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 进入产业化体系的农民仅占1/3。虽然哈尔滨市有多家龙头企业, 但受地域条块分割影响, 对农业的带动作用有限。

4. 现代农业发展的配套机制尚不健全。

现代农业发展的配套机制尚不健全, “工业反哺农业”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农业投入不足。2011年前1-8月, 哈尔滨市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25.9亿元, 增长33.7%, 而其中农业仅完成10.8亿元, 约占投资总额的1%。此外, 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不健全, 农业对外开放度不高, 农民科技文化素养较低以及农业社会其他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等, 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市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

三、哈尔滨市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模式选择

结合哈尔滨市农业发展的现实情况, 以及通过对目前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主流模式的分析比较, 哈尔滨市在进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模式构建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坚持以政府为支撑

在哈尔滨市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 必须坚持以政府作为重要的支撑力量。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业高新技术研发方面的资金筹集作用和在涉农产业部门合作方面的协调作用。首先,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需要大量的前期资金投入, 由于对风险承受能力有限, 企业和科研机构无法承担, 因此必须由政府作为前期的投入者, 从而为高新技术的研发提供足够的经费。其次,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 且存在着条块分割的行政管辖问题, 因此必须由政府作为支撑, 出面沟通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合作, 从而为整合优化现有的农业科研力量和资源, 理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运行机制提供保障。

(二) 坚持以企业为主导

在坚持政府为支撑的前提下, 应该充分发挥企业, 尤其是规模性龙头企业的主导作用。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模式中, 必须确立企业的龙头地位。一方面, 横向上, 在龙头企业层面上建立起战略联盟, 对市场活动进行分工合作, 明确各自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及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利益分配。另一方面, 纵向上, 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中心,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向下联系农业协会和种植基地, 或通过合约形式吸纳广大农户进入产业化体系;向上联系科研机构, 根据市场反馈进行科研成果的定制和研发。

(三) 坚持以科研机构为依托

以大学、研究院为代表的农业高新技术科研单位, 应该成为哈尔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依托。农业科研院校和科研机构应该充分发挥其在人才、技术上的优势, 根据龙头企业需求进行成果的研发和转化, 并以成果入股、合作研发、项目招投标等形式与龙头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另一方面, 建立起科研机构与农户的对接机制, 将无法通过企业市场化的成果以示范园的形式进行推广, 并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和售后支持。

(四) 坚持以农民协会为纽带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推行, 关键在于各种组织机构的整合。农民协会作为农民的自发合作组织, 可以通过内部的土地流转、集资等形式, 提高农业高新技术的承接能力, 降低实施风险。另外通过农业协会与龙头企业的合作, 可以有效提高农户在产业链中的谈判能力, 克服农户和龙头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谈判实力不对等的制约, 有效克服龙头企业一头独大的局限性, 保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顺畅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景顺, 王树进.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问题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2 (2)

高新技术产业与湖南新型工业化 篇9

1.1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新型工业化的本质要求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而高新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最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它们二者是密切关联的。一方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发展传统产业的关系,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并举,使之相互渗透,互相促进;另一方面,必须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在新型工业化中发挥着引领、辐射和带动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信息化对工业化的推动作用,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对传统工业的改造提升作用,高科技园区对优势产业群体和优势企业群体的聚集作用等。[1,1]

1.2 新型工业化的推进依赖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拉动

高新技术产业具有知识密集、资源能源消耗低、污染少、增加值高、渗透力强等鲜明特点,因此,新技术产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领头产业。近年来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对湖南新型工业化的进程起着巨大推动作用。2008年,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 529.86亿元,同比增长30.7%;实现增加值1 098.84亿元,同比增长30.7%,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10%;实现销售收入3 433.53亿元,增长29.1%;实现利税334.52亿元,同比增长8.2%。①

1.3 湖南省委省政府清醒认识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地位

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曾经提出加速推进湖南特色新型工业化的7个着力点:着力促进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升级、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振兴装备制造业、用信息化推进新型工业化、推进产业集中和企业集群、加强三个基础、发展非公有制经济[2]。

湖南省省长周强曾经强调,湖南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立足湖南实际,一是要坚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以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全省工业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实力的提高[3]。

2 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滞后新型工业化进程

湖南高新技术产业经历萌芽期、形成期,现已进入到加速发展期。近年来,湖南高新技术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高新区发展势头强劲,辐射拉动作用明显;新材料技术独占鳌头,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技术、电子信息显现板块优势。但是,从总体上看,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滞后新型工业化进程。

2.1 产业规模较小

2.1.1 总体规模偏小且发展不平衡

一方面,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偏低,2006年,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比重虽较往年有所提高,但依旧偏低。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例只有22.4%,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例仅8%,拉动国民经济增长1.54个百分点,尚未有产值过100亿元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另一方面,从省际比较看,湖南与沿海发达省份差距不断拉大,2005年湖南实现高新技术产值仅为广东省的1/7。再一方面,从省内看,长株潭2005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939.2亿元,占全省总量的61.7%,而其他地区高新技术产业总值加起来不足40%。 [4]

2.1.2 核心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有限

2008年,全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59家,占全部企业数的4.2%, 50亿元以上的企业仅10家,100亿元的企业3家。由于高新技术产业中的核心企业规模不大,难以形成强劲的辐射力,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带动能力有限。

2.2 产业配套问题突出

2.2.1 高新区集聚产业关联度不高

湖南省各高新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首位集中度(某项指标占高新区比重最高的产业的比值)不高,产业关联度低,影响了外部经济、学习效应和网络创新效应的发挥;加之园区土地集约化程度低,土地约束趋紧,重要关联配套企业集聚难度加大。以株洲高新区为例,2008年株洲高新区内企业经营活动涵盖新材料、先进制造、现代交通等7个领域。企业数首位度为32.6%的先进制造业,产值占比只有19.5%;产值首位度为38.5%的新材料业,企业数占比也只达到26.3%,且先进制造、新材料等产业关联度较小,协同发展效应不明显。

2.2.2 生产性服务业不发达

按照国际经验,每1元现代制造业增加值相应需要1元以上的生产性服务业为其提供配套服务。按照这个标准,目前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严重滞后。2008年,湖南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4 280.16亿元,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为1 625.49亿元,工业增加值与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的比例仅为1:0.38。2008年,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中涉及资本、技术服务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等行业的增加值为744.64亿元,占生产性服务业的45.8%。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 047.26亿元,与资本、技术服务行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0.71。

2.2.3 配套环境不优

一是招商引资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重招商、重大项目而轻配套项目的做法和倾向,较少引进能改善本地配套状况的项目。2008年4月发布的《2008年湖南省招商引资项目目录》中,产业发展类项目有409个,总投资1 075亿元,分别占全部项目的50.5%和33.3%;而产业链项目只有66个,涉及项目金额99亿元,占全部项目比重分别为8.1%和3.1%。二是缺乏有效协调产业配套各方利益主体关系的机制。例如,工程机械行业主要整机企业关键零部件采购均在欧美地区,因采购相同配套件而相互竞争,削弱了谈判能力,增加了采购成本。三是中介组织发育不充分。与高新技术产业相关的中介组织如行业协会、采购中心、咨询中心、技术服务中心等服务机构数量偏少、规模偏小。[5]

2.3 创新体系不完善

2.3.1 企业创新意识淡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目前,湖南省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仍以技术引进为主,具有国内外领先技术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不多,掌握核心技术的较少,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从事着产品的简单加工和组装生产,处于整个产业链的低端环节,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2.3.2 研究与开发资金投入不足,融资渠道不畅

湖南省2005年R&D经费只占全国的1.8%,名列17位,占中部六省的16.2%,仅高于江西和山西名列第4。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新产品开发缓慢,科技成果产业化低。此外,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机制还没有形成,风险投资担保机构发展缓慢,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较大。(数据资料来源:中国统计信息网)

2.3.3 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尚不完善

主要表现为创业投资、风险投资不活跃,力度不强;体制机制不灵活、不健全;科技交易市场体系不健全,成果转化率低;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滞后,高新技术成果不能尽快转化为终端产品,并占领市场。

3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湖南新型工业化进程

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密集、资源能源消耗低、污染少、增加值高、渗透力强,但需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更加依赖人的知识和创造力的产业;同时也是高风险、高投入、高成长、高回报的前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一个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连续过程,即自主创新(基础研究)→成果→产品→产业化的过程。新技术产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领头羊,自主创新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灵魂。湖南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富民强省,就必须要集中力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3.1确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重心

根据湖南高新技术发展特点和发展规划,湖南在未来一段时期内重点发展下列高新技术产业:

3.1.1 新材料产业

——先进电池材料。重点发展连续化带状泡沫镍、无汞电解二氧化锰、锂离子电池材料和镍氢电池负极材料等先进电池材料和镍氢动力电池、铅布铅酸电池等先进电池产品。

——新金属材料。重点发展高纯金属、超细及纳米金属、高性能合金。钨鉬钽铌锑等稀有金属和稀土金属材料;高精尖铜、铅、钢等金属的板、管、带、箔材料及其下游产品。

——硬质材料。重点发展硬质合金、人造金刚石、工业陶瓷、NiMnCo片状触媒、粉末触媒、碳片及叶蜡石块等硬质材料及其相关下游产品。

——复合材料。重点发展轨道交通、游艇、整体浴室、集成建筑用复合材料;环氧树脂及其固化剂、玻璃纤维、UV树脂、连续SiC纤维等材料。

3.1.2 电子信息产业

——新型显示器件。重点发展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屏(TFT-LCD)、有机发光平板显示器(OLED)和荧光显示器(VFD)等新型显示器件。

——软件。重点发展操作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网络管理软件、嵌入式软件以及软件开发平台,软件构件、信息安全基础软件。

——数字视讯产品。重点发展数字电视、数字音频、数字卫星电视产品、数字有线电视产品、数字电视前端产品及各种接收卡和数字化家庭信息网络系统与产品。

3.1.3 生物技术产业

——生物工程制药。重点发展特色基因治疗和基因药物、重大疾病相关基因诊断、基因治疗及基因疫苗、干细胞替代治疗体系、纳米生物技术产业。

——现代中药。重点发展生殖健康、肝炎治疗、戒毒、抗肿瘤等中成药优势大品种,加快发展GAP规范化种植,壮大中药提取物产业,培育中药标准饮片和中药超微饮片产业。

3.1.4 先进制造产业

——现代工程机械。重点发展智能型压路机、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沥青混合料转运车等路面施工机械;智能型汽车起重机、工程起重机械、塔式起重机等起重运输机械;智能型铣刨机、多功能养护车等路面养护机械。

——现代轨道交通设备。重点发展现地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技术及产品、开发高速电力牵引机车和轻轨交通地铁车辆、3VF交流传动系统、车辆故障自诊断系统、智能化控制系统和定位系统等。

——汽车及汽车关键零部件。重点发展越野车、轿车、轻型载货车、重型载货车,环保节能及新能源汽车。[6]

3.2 加强高科技园区建设

高科技园区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的最佳载体。当前,湖南高科技园区基本上完成了初创阶段的主要任务,初步建立了适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经营管理体制和市场推进机制,奠定了产业发展基础,比较明显地体现了创新资源的聚集优势。一批有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正在成长壮大,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成长优势的新兴产业正在形成,一批高新技术的企业孵化基地和产业化基地正在迅速崛起。

3.2.1 创新思路,建立新机制

1)以环境建设为重点,增强高科技园区的吸引力。

从主要依靠优惠政策逐步转到主要依靠科技创新求发展的路子上来,致力于创造更为完善的吸引高新技术投资创业的环境,特别是软环境,尽快创造崇尚诚信和公平竞争的环境。

2) 以财政投入为支撑,缓解高科技园区的资金压力。

增加财政对高科技园区的直接投入,设立科技创业投资和产业开发基金;在加大财政对园区基础设施直接投入的基础上,利用财政信誉担保的方式进行园区开发建设融资,利用财政基础设施贴息的方式吸引金融贷款。

3)以人才队伍建设为保障,提升高科技园区的持续发展力。

实施高新区人才多元化战略,不仅要有大量的科研技术人才,而且要有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特长,尽快改变把研究开发、经营管理、开拓市场等职责集于科研人员一身的状况。还要注重吸引年轻人才,不断为高新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以机制改革为突破口,激活高科技园区的潜力。

一是建立技术转让机制、高技术产业的产权交易机制和资本重组机制。二是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机制和风险投资机制,健全公共创新服务体系。三是高新区要建立起精简、统一、高效、便捷的管理体系和市场化的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

5)以鼓励创新为导向,强化高科技园区的辐射效应。

要进一步充分发挥在区域经济中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换代,并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已经批准建立高新区的城市,都要把高新区建设纳入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为高新区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3.2.2 完善创业孵化体系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在推进创业孵化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各地要立足当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结合资源优势和创业者的实际需求,决定孵化基地建设的数量、规模和类型。要充分利用好各类经济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已有的软硬环境优势,利用原有的基础设施,降低创业孵化体系建设成本。

2)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各级政府也要建立相应的创业孵化体系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扶持本地创业孵化体系的建设。政府扶持的创业孵化体系是公益性的非盈利机构,孵化基地的经营性收入应作为孵化基地服务运营和进一步扩张发展的经费。各金融担保机构应以创业孵化体系在孵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解决这些企业创业资金不足的难题。

3)强化服务体系建设。

从全国发达的省份看,创业孵化体系已由原来提供场地、基础设施、资金扶持等原始的功能形式,向提供技术支持、转化科技成果、培养急需人才、代理企业事务、进行管理咨询、完善企业制度和打造企业文化的方向发展;孵化对象也由单一的项目孵化向企业孵化、集群孵化、产业孵化的多功能孵化方向转变。湖南省在创业孵化体系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要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坚持机制创新,突出工作重点,健全制度,加强管理,确保创业孵化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有效。

4)促进创业孵化体系建设与产业集群培育的有机结合。

在适合产业集群发展的地区(如长株潭地区),通过完善创业孵化体系的产业培育功能,围绕核心企业发展配套企业群,尽快使生产流程上相关联的小企业实现产业化、规模化,进而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聚区,在通过产业群体的不断扩大,产业链条的不断伸长,企业间配套关系的不断紧密,发展成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产业集群。

3.3 加强产学研结合

3.3.1 促进产学研模式创新

第一,加强对初创期校企合作技术成果(企业)的培育扶持,对有一定市场前景和技术含量的科技项目(企业)进行孵化培育,促使其成长并尽快实现产业化。

第二,通过政策引导和完善配套服务促使基于单项技术项目或成果的产学研结合项目向纵深发展,使合作更具长期性、稳定性和产业性,促使单项合作与产业的培育、产业链的形成、人才及团队引进、研发实体的建立等结合起来。

第三,针对立足企业的基地型产学研结合模式,要强化作为结合主体的企业一方的影响力和主导地位,使企业和大学形成一种真正的“门当户对”式的战略合作联盟关系,形成强强联合。

第四,针对跨机构、跨项目的联合攻关型产学研结合模式,要通过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有效参与和协调,组织有实力、有条件的企业和高校(可以是几家企业或几所高校),以提升集成创新能力和综合研发水平、培育产业为目的,选择有关联的项目群,进行综合性、产业化联合研发,最终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好市场前景、优势互补的系列化技术成果和产品。

3.3.2 完善投入机制和投融资环境

首先,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政府产学研专项资金投入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在充分发挥产学研专项资金引导和激励作用的基础上,确立企业在产学研活动中的投入主体地位,同时,着力完善包括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等在内的多元化投融资保障机制。

其次,进一步围绕产学研结合的需要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加快建立融资担保、贴息等机制,积极推动多元化资本市场的建立。探索建立以有限的财政资金为引导的产学研结合项目风险担保补偿机制,带动金融担保机构支持产学研结合项目的实施。

参考文献

[1]数据资料来源:中国统计信息网

[1]李荣,翟玲红,沈联海.在新型工业化建设中推进新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J].中国科技论坛,2007(3):57.

[2]唐婷,江玉洁.7个着力点推进湖南新型工业化[N].三湘都市报,2008-07-21(1).

[3]袁越兴.周强指出要立足湖南实际推进新型工业化[EB/OL].(2007-10-16).http://www.ccps.gov.cn.

[4]黄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设创新型湖南[N].湖南日报,2007-05-09(4).

[5]湖南省统计局.完善产业配套促进湖南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EB/OL].(2009-06-04).http://www.stats.gov.cn/tjfx/dfxx/t20090604_402563542.ht m.

高新技术产业化 篇10

1 文献综述

从目前国内外研究文献来看,主要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之间的 关系进行 理论与实 证研究。Rome( 1990) 提出了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科学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和增长的内生影响因素。科研部门在现有知识与人力资本等条件下完成科技创新,最终用于实际生产以提高经济增长。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科技投入越 多,所获得的 创新产出 也就越多[1]。韩廷春 ( 2002) 通过计量模型对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论证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提出技术进步与制度创新是经济增长最关键的因素,金融发展与金融深化对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2]。王天营 ( 2003) 指出科技进步贡献率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增长的潜力,通过对其进行测算,有助于发现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问题,优化经济结构[3]。徐玉莲等建立了耦合协调度模型,采用2008年中国25个省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中国各区域总体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偏低,科技金融滞后于科技发展[4]。曹颢等计算了中国各省科技金融发展指数,通过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中国科技金融产出指数呈下降趋势,科技金融产出效率有待改善[5]。王宏起等采用2000 - 2010年中国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构建有序度模型与协同模型分析中国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间协同发展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6]。

现有国内外文献的研究未涉及到科技进步环境、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金融效益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四者之间关系的研究。鉴于此,本文选取相关变量,采用面板数据对科技进步环境、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金融效益与经济增长的差异性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模型及变量、数据说明

2. 1 模型介绍

( 1) 面板数据

面板数据模型 ( panel - data model) 相对于截面序列和时间序列而言,是结合了时间序列和截面数据的功能,并且涵盖指标、时间、区域的三维模型,与时间和截面或时间序列数据相比,面板数据模型更适用于多时间、多维度、多指标的样本,可以对样本总体和样本单元进行多重观察。面板数据模型是可以满足动态与静态的多样本观测,并且对研究截面数据同一时期内多个个体指标特征与集合连续时间序列中个体在时间变化规律的观测。因为研究中样本数据体现在多时间、多个体、多指标体系,因此面板数据模型更适用多区域、多时期和多指标样本的实证研究,从而丰富了实证研究的方法,可以真实地反映现实经济在研究时期内的各指标发展情况。本文的实证分析主要考察科技进步环境、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金融效益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

( 2) Malquist指数模型

Malmquist指数是建立在DEA模型的基础上,最早由Malmquist提出,在后期的研究中Charnes等将Malmquist建立在DEA模型并与之结合对生产效益进行评价。[7]本文将我国30个省市区 ( 我国西藏、香港和澳门地区除外) 作为一个决策单元,使用Malmquist指数方法来各省市区的科技金融效益,将每个决策单元的效益与最前沿面的进行比较,得出个单元在2004—2013年期间的科技金融效益。在本文主要从产出的角度来研究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根据根据Fare等人 ( 1994) 的研究,基于产出角度的Malmquist指数可以表示为:

2. 2 指标解释

本文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中选用《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中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科技进步环境、高新技术产业化相关指标变量。其中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二级指标为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和综合能耗产出率; 科技进步环境指标含有科技人力资源、科技物质条件和科技意识3个二级指标和8个三级指标; 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标可分为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与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2个二级指标和7个三级指标 ( 见表1) 。

表1科技进步环境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

万人R&D活动人员数万人大专以上学历人数

科技人力资源

每名R&D活动人员新增仪器设备费

科研物质条件

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占全社会比重

科技进步环境

万名就业人员专利申请量

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平均工资与全社会平均工资比例系数

科技意识

万人吸纳技术成果金额

有创新活动的企业占比重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高新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产业化水平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额比重

高新技术产业化

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高技术产业劳动生产率

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率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劳动生产率

科技金融效益指标,包含科技创新活动中的资本投入指标和科技产出指标,在其他学者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投入指标有3个子指标,产出活动有9个子指标 ( 见表2)[8 - 10]。

一级指标

科技

金融效益

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额比重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

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

本文采用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 ( 西藏、香港和澳门特区除外) 为研究对象,科技进步环境、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分别从《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 ( 2004—2013年) 获取相关数据,科技金融效益指标,采用《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 ( 2004—2013年) 中的投入产出数据,使用Malquist指数法通过DEAP2. 1软件,得到各省 ( 市、区) 科技金融效益指标。

3 实证分析

在研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科技进步环境、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科技金融效益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已然有大量的经验分析和理论铺垫。结合我国目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背景,本文以计量模型进一步验证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科技进步环境、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科技金融效益各自起到作用。在变量的选取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本研究的核心问题,因此,在模型变量设定上,将其选定为因变量,记为EGM。自变量则分别为,科技进步环境、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科技金融效益,分别记为STP、HTI和STF。研究对象则是以全国30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 ( 西藏、香港和澳门地区因各变量的原始数据样本不全,予以剔除) 为面板,建立面板数据模型 ( Panel Data Model) 。本研究中,构建模型如下:

如上所示,模型中,n表示面板的横截面,具体指的是研究对象中的全国30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 t为时间单位,表示各变量的时间弹性,时间长度为2004 - 2013。其中,EGPnt表示的是在时间t上,样本n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情况。同理,STPnt表示的是在时间t上,样本n的科技进步情况;HTInt表示的是在时间t上,样本n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情况; STFnt表示的是在时间t上,样本n的科技金融效益情况; C为固定常数,是模型估计的截距项; δ、ρ、θ分别为科技进步环境、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科技金融效益的回归估计参数,εnt为随机干扰项,反映的是模型的系统误差。

3. 1 样本的描述统计

在对2004—2013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 西藏除外) 各变量进行全样本回归之前,首先对全样本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各变量样本中观测值数量为300。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程度 ( EGPnt) S在所有样本中方差最大,为217. 657,表明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方式分布差距最明显。其中,极大值为北京市的76. 59, 最小值为 新疆的12. 48, 均值为41. 1662。在科技进步环境 ( STPnt) 上,最大值为浙江省的91. 14,最小值为贵州省的26. 84,均值为49. 9441。就高新技术产业化 ( HTInt) 而言,均值为40. 2158,最大值为北京的76. 74,最小值为贵州省的17. 19。就科技金融效益 ( STFn) 而言,该变量方差最小,为0. 044,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科技金融效率值基数小,方差数值只是相对较小,并不能反映我国科技金融在地区上的巨大差异,最大值为上海市的2. 1,最小值为青海省的0. 19。

3. 2 面板数据模型的回归分析

在面板数据模型的回顾估计中,可根据截距项的类型不同,分为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两种。在模型选择上,常用的选择标准为Hausman检验,按照Hausman检验的结果,决定是否采取固定效应模型。一般而言,在5% 的显著水平下,当P值小于这一显著性界限时,则推翻原假设,应采用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 反之,当P值大于显著性边界时,应采用随机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根据Eviews 6. 0提供的实验结果可知, 对各变量进行hausman检验的结 果如下表 所示。结果 表明, 在10% 的显著性水平下,接受原假设,即面板数据模型的具体形式应选择随机效应模型。

在确定面板数据模型的具体形式后,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参数估计结果如下表所示。该模型回归的各项检验表明,R2值为0. 957976,说明样本数据有较好的拟合效果; 就F统计量而言,模型各变量间的关联性较强,模型总体稳定性较好。其次,就系数估计值而言,随机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中各变量系数直接反映了变量间的影响关系。其中,科技进步环境系数为正,且最大,表明科技进步环境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推动力最大,系数大小为3. 14。而科技金融效益与高新技术产业化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贡献度分别为1. 98和0. 66。计量结果表明,2004—2013年间,科技进步环境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拉动程度最大,其次分别为科技金融效益、高新技术产业化。

3. 3 基于我国四大经济区面板数据分析

在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科技进步环境、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科技金融效益之间关系实证研究后,考虑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均衡分布,分别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地区进行面板数据模型分析。首先,对各自经济区样本进行huasman检验,决定面板数据模型的具体形式 ( 如下表6所示) 。检验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应采用随机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而中部地区及西部地区均选择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此外,东北地区由于变量数大于面板数据模型中横截面的个数,因此,Hausman检验不存在,面板数据模型的选取无固定( fixed) 和随机 ( random) 的区别。

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地区面板数据模型的回归结果系下表7所示。首先,东部和中部地区科技进步环境、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科技金融效益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均起到了积极的支持作用;从系数上看,东部地区科技进步环境与科技金融效益的回归参数明显大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科技金融效益与高新技术产业化系数为负,表明其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抑制作用; 东北地区除高新技术产业化外,其他变量表现出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促进作用。具体而言,东部地区科技进步环境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贡献最大,单位贡献值达3. 1586,其次分别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1. 2575和科技金融效益的0. 7167。中部地区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作用最大的是高新技术产业化,拉动系数为1. 0137,其次分别为科技进步环境的0. 9246和科技金融效益的0. 0325。就西部地区而言,出现了变量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开始呈现抑制作用的结果,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化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约最大,达到- 1. 1336,其次为科技金融效益的 - 0. 2462,此外,仅有科技进步环境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方式呈正相关关系,系数为0. 8524。东北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化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单位抑制程度为1. 0124,而科技进步环境与科技金融效益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支持度分别达到0. 5263和0. 2558。

3. 4 误差修正模型 ( ECM) 分析

在对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及协整检验后,对面板数据模型中各变量进行动态分析,因此,通过构建误差修正模型验证变量间短期波动对均衡的影响。首先,将模型中残差序列作为误差修正项,即εnt。其次,构建满足各变量关系的误差修正模型如下:

其中,d2表示二阶差分,d为一阶差分项,μnt为随机干扰项。该误差修正模型的构建旨在证明经济结构转型与科技进步环境、科技金融效益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之间在短期波动中的各自影响,同时,验证了面板模型中残差项的短期影响大小。在对我国及四大经济区2004—2013年面板样本数据进行误差修正模型估计后,得出各系数的估计结果如下。

注: * 为 5% 的显著性水平,**为 10% 的显著性水平

3. 5 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动态分析

表8结果表明,全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在科技进步环境、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金融效益以及残差项的系数均在10% 的显著水平下有效。其中,就全国而言,科技进步环境系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为负,说明在全国层面科技进步环境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之间在短期上呈负相关关系,中部与西部地区科技环境系数的负效应是导致全国科技进步环境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短期负相关的重要原因,从计量结果上证明了我国科技进步环境在东、中、西部地区分布不均衡的现状。同理,通过误差修正模型的系数回归结果可知,科技金融效益与高新技术产业化在全国及各地区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起到的短期积极作用。

4 结论与对策

4. 1 结论

本文以科技进步环境、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金融效益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中国科技战略研究院的相关指标数据,对科技进步环境、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金融效益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 1) 从全国总体来看,科技进步环境、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金融效益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之间呈正相关关系。随着自主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以来,我国不断加大科技投入与科技人才的培养。由于科技水平的提高,通过科技创新改造传统产业,推进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区域科技金融效益的提升,对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驱动力,科技创新、科技金融效益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

( 2) 从我国四大经济区实证结果来看,区域经济的发展、科技环境的优劣,对于科技进步环境、高新技术产业化与科技金融效益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区域经济的发展程度的高低影响着各指标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促进作用的大小。虽然东北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化,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金融效益抑制了区域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但是我国四大经济区科技进步环境、高新技术产业化与科技金融效益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呈阶梯性的差别,并且与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匹配。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科技进步环境、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科技金融效益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各指标明显优于东北和中部,西部地区的各指标远远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需要从提高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快科技成果和有效配置资本投入,将科技创新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 3) 从我国东部和中部的实证分析结果来看,各指标呈正向相关,主要原因是东部和中部聚集着我国大量的科技创新资源,科技资本能够有效的促进科技产出,并且成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竞争优势。东部和中部经济发展基础好,高新技术产业带动经济增长方式明显。东部地区的各指标正向相关性最高,说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随着科技创新,聚集着优质的科技创新资源,能够促进知识与技术的生产与转化应用,已经有着发展较为成熟的优势产业,在培育其持续创新发展能力上具有加大竞争优势。中部地区的崛起,对于科技进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中部地区的区域优势以及科技创新资本的有效应用提升科技融资效率,都显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

( 4) 东北地区科技进步环境和科技金融效益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作用整体较小,而高新技术产业化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呈负相关。东北地区是我国重工业的重要基地,现正处于东北振兴战略的初步实施阶段以及调整产业结构阶段,许多产业沦落在了产业链的最低端。虽然科技进步环境和科技金融效益,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东北地区科技活动的市场化导向弱,利用科学技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能力不足,对经济方式转变贡献度不大。

( 5) 西部地区科技进步环境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高新技术产业化与科技金融效益抑制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科技投入水平低,科技人力资源匮乏。现阶段,西部地区经济的增长还是处于粗放型经济的阶段,经济的增长还主要高资本投入、高资源消耗及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作用小。而由于科技创新体系不完善,科技投入的基础条件较差,资金投入有限,科技研究人员流失严重而造成的恶性循环导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占工业总产值比值低,科技投入未能够有效促进科技成果产出,并且抑制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4. 2 对策与建议

( 1) 加强政府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

在科技进步和创新中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引导和服务作用,进一步把握科技发展和科技管理的规律,合理配置财政科技资金,深化科技资金改革。加强资金向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大学科技园、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中小企业融资平台等科技载体建设,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科技服务平台与孵化机构,引导孵化机构提升产业培育能力。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通过市场化运作完善科技贷款补偿金、担保准备金、风险投资基金,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的信贷支持,通过入股、补贴、奖励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自主创新融资体系。强化政府在科技创新的环境建设的主导作用,营造有利于推动自主创新的优良环境。培育和发展科技创新要素市场,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科技人力资源和资金的市场配置体系和科技创新公共服务支撑体系。

( 2) 聚集创新资源,组建产业创新联盟

紧密围绕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吸引和聚集高新技术人才、科技创新研究院和高科技企业,对于产业发展成熟、配套体系完善的地区可以通过组建“产业创新国际合作联盟”推进企业与国外各类创新机构合作,提升国际产学研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开展跨国技术转移,相互开放创新联盟机构间已有的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建立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推进联盟内企业知识产权合作等,引导和支持国际科技创新资源加速向区域集聚。加大与各高校与科研机构合作力度,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多赢”的原则打造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为科技创新提供有效服务。重点建设专家人才库、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学数据、科技项目信息库,实现技术、人才、科研设备、科技信息等资源全方位共享。

( 3)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

加强科技研发过程中的产业化制度安排,通过产、学、研各方发挥各自优势,引导科研人员的兴趣转向为产业发展服务,推进科技成果收益权和处置权改革。加大力度落实技术要素参与股权和收益分配等政策,从立项到研究过程和产业化组织,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围绕满足产业需求进行产业化安排。各省 ( 市、区) 以高新技术产业区为基础,聚集区域科技创新资源,加强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与科技创新企业开展项目合作,引导和支持科研人员走出实验室。充分利用产业需求和企业的中试条件,把企业纳入到科研开发中,实现创新主体的适时转换。将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作为科技创新重要载体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不断完善区域技术评估、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知识产权转移等中介机构,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为科技成果转化与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支撑。

( 4) 畅通融资渠道,建立多层次的科技金融市场

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通过政策与法规加大银行及其他融资机构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国有银行或商业银行组建科技银行,解决企业融资困境。积极利用资本市场,逐步推进创业板、中小企业板创新。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改善高新技术企业的上市环境,引导两大板块上市向科技创新型企业倾斜,以满足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积极发展创业投资,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创业投资行业,完善创业投资退出渠道。着力加快培育和完善科技保险市场,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积极支持经济效益好、信誉度高的科技型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债券、中期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加快建设区域性非上市科技企业产权交易中心,鼓励非公开上市的科技企业通过股权质押进行融资。

参考文献

[1]ROMER P M.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98):S71-S102

[2]韩廷春.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J].产业经济评论,2002(1):31-34

[3]王天营.我国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贡献率的计量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3(5):49-52

[4]徐玉莲,王玉冬.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评价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12):116-122

[5]曹颢,尤建新,卢锐,等.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指数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1(3):134-140

[6]王宏起,徐玉莲.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6):129-138

[7]魏权龄.数据包络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43-47

[8]王海,叶元煦.科技金融结合效益的评价研究[J].管理科学,2003(2):67-72

[9]骆世广.科技与金融结合效益评价及最优金融结构探索——以广东省为例[J].统计与决策,2014(1):158-161

3D打印技术现状及产业化分析 篇11

摘 要:本文针对3D打印的设备及材料国内外技术现状进行论述,并对其现有较成熟的成型技术进行分析,指出其发展趋势及制约其技术发展的因素,并对如何加快3D打印技术产业化进程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3D打印;设备;快速成型;产业化;发展瓶颈

中图分类号: TP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2-88-2

0 引言

3D打印是基于材料堆积法的一种快速成型技术,在未来的制造领域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制造过程简单、开发时间短、成本低、效率高、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对提高企业产品研发实力及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1]。

1 3D打印设备及材料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3D Systems和Strategys公司是全球3D打印行业领导者,在3D打印行业占主导地位。近年来3D Systems公司通过并购和研发获得了激光选择性烧结,熔融堆积,多喷头三位打印等技术,推出专业打印机ProJet35003D,ProJet7000等,该系列产品打印精度极高,其最小层厚可达16微米。Stratasys公司通过收购Solidscape和以色列公司Objet,获得了DoD技术、Polyjet技术及其系列产品,2012年该公司发布的超大型快速成型系统Fortus 900mc,打印出直径近1.4米的零件,支持多种材料选择。德国EOS公司EOSM400 3D金属打印机可直接生产产品,制作范围达到400毫米。ExOne公司推出的M-Flex工业级3D打印机,能够打印各种材料,打印速度达到30~60秒/层,最小层厚可达0.15毫米[2]。

3D打印材料主要分为聚合物材料、金属材料、陶瓷材料和复合材料等。Stratasys的ABS-M30比传统ABS塑料机械性能提高了67%;德国拜耳公司的PC2605可用于防弹玻璃、宇航员头盔面罩等异型构件打印;索尔维公司的PA材料解决了汽车轻量化问题;Shapeways公司的EP弹性塑料可应用于穿戴物品[3];德国EOS公司开发有不锈钢粉、铝硅粉、钛合金粉等金属粉末材料,不同材料的打印需要有不同的设备与工艺与之相配合[4]。

1.2 国内研究

我国3D打印设备研发已取得一系列成果。2007年盈普光电开发出国内首台采用激光烧结成型方法直接制造塑胶零件的3D打印系统,2013年华中科技大学史玉升教授带领团队开发出可打印长宽达1.2米的立体打印机,其可打印空间规模上具世界首位。2014年华曙高科推出世界最快的3D工业级打印机,可实现12.7米/秒的激光扫描速度。青岛尤尼科技和美国Drexel大学周功耀教授联合研发出国内首台可打印人体心脏支架及骨骼材料的re-human生物打印机[5]。

在3D打印材料研究方面,清华大学开发了FDM工艺用ABS丝材和蜡,依托北京殷华重点研究生物制造;华中科技大学专项研究了LOM工艺,联合武汉滨湖推进激光柔性加工技术的产业升级;西安交通大学推出了LPS和CPS光固化成型系统系列及其树脂材料,依托陕西恒通在模具、汽车等领域有所突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掌握了激光将金属熔化后对金属重结晶的控制技术,依托中航激光在民用及军用飞机领域有所造诣,中航激光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将激光成形钛合金构件应用在民用客机的研制。北京隆源公司研制的工程塑料、精铸蜡粉体料等适用于SLS工艺;近期华曙高科与巴陵石化合作开发弹性体粉末材料、SLA环氧树脂等材料。顶立科技自主开发出球形纯钛粉等金属基3D打印材料[6]。

2 3D打印成型技术及产业化分析

目前,3D打印成型技术主要有以下4种:液态光敏树脂固化成形、 薄型材料分层叠加成形、 粉末材料选择性激光烧结成形、熔丝堆积成形。

2.1 3D打印成型技术分析

①光敏树脂液态固化成形(SLA)技术,该技术主要采用液态光敏树脂,其优点是成型的零件有较高的精度且表面光洁,加工精度能达到0.08mm,可制作空心零件,即使其形状很复杂,成品柔性好,可随意拆装。缺点是可用材料的范围有限,并且不能多色成型,需要支撑,树脂收缩会导致精度下降。

②薄型分层叠加成形 (LOM)技术,该技术使用薄膜材料。其特点是加工效率高,工作可靠 ,模型支撑性好,成本低。缺点是材料范围很窄,每层厚度不可调整,前、后处理费时。

③选择性激光粉末烧结成形 (SLS), 该技术使用固体粉末材料,其特点是材料适应面广且价格便宜,成型速度快等,精度、强度高,样件可用于功能试验或装配模拟。

④熔丝堆积成形 (FDM)技术 ,以丝状热熔性塑料为材料,技术的特点是使用、维护简单,速度快,成本较低且无污染。

2.2 3D打印技术发展趋势及发展瓶颈

在制造领域中,随着信息、控制、材料、智能等技术的普及,3D打印技术也被寄予更高的期望,将来3D打印将会更通用、更精密、更智能、更便捷,现阶段亟待提升打印精度、效率、容量及工艺方法,使其体积更小,成本更低,更易操作等,同时,提高设计软件与打印控制软件的匹配度;拓展其在医学、教育、 车辆、建筑等更多行业领域的应用发展[7]。

目前主要有四个方面制约3D打印技术发展。材料方面:材料可适用性、强度以及环保性等技术不成熟;工艺方面:目前3D打印精度尚待进一步提高,打印效率无法满足批量化生产需求;设备方面:目前3D打印机造价昂贵,制约其普及推广;知识产权方面:产品技术复制因3D打印的发展变得更易实现,制造业产品技术保护变得困难,盗版风险加大,知识产权现行机制也亟待进一步改进提高以适应3D打印的产业化发展需求。

3 3D打印技术产业化发展建议

目前,因存在公共技术平台缺失、产业规模化程度低、产业链尚未有效形成、教育培训和社会推广缺乏等问题,距离3D打印技术在制造领域的批量化生产应用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为加快推进我国3D打印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化进程,现提出如下建议:

①依托高等院所、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有效整合国内资源,健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体制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

②推动由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共同参与的产业联盟及行业协会建设,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技术领先领域的国内标准国际化。

③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3D打印技术与传统制造技术的有机融合。开展应用试点示范与推广,完善市场培育,促进3D产业优先发展。

④完善高端技术人才引进与培养政策,将3D打印技术走进高校课堂,促进3D打印社会化公共化推广。

4 结束语

3D打印技术是制造技术的一项革命,是伴随新材料、激光、计算机及其它先进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其正在持续进行自我完善与进步,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对3D打印设备与材料关键技术及目前产业化发展瓶颈分析,提出3D打印发展趋势和产业化发展建议。虽然现阶段国内部分3D打印技术与国际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我相信,经过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3D打印将走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3D打印产业化也将会逐步落地。

参 考 文 献

[1] 夏鹏,王丞,马明亮.快速成型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九江学院学报,2008,(3):55-58.

[2] 王红霖.3D打印技术制造业发展新趋势[J].新兴产业,

2012.

[3] 王巍.光固化快速成型在精密铸造中的应用[J].铸造技术,2012(1):127-128.

[4] 刘厚才,莫健华,刘海涛.三维打印快速成形技术及其应用[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0(9).

[5] 伟虹,李志敏.快速成型技术中材料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前景[J].航空工程与维修,2000,3:37-28.

[6] 王雪莹.3D打印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前景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

高新技术产业化 篇12

高新技术产业化运行机制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过程及构成要素, 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动力机制、转化机制、保护机制、经营管理系统、运行体制、环境系统, 以此为基础, 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模式。

(一) 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

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 它以高新科技成果为起点, 以市场为终点, 并经过以下四个阶段: (1) 高新技术的发明与研制, 即产生出高新的技术或设计思想等, 并从技术成果开始到具有小批量生产能力的产品阶段。 (2) 高新技术产品 (商品) 开发与推广阶段, 即把高新技术或设计思想转化为产品, 并投到市场试销的阶段。 (3) 是高新技术产品的大规模生产阶段, 即使高新技术成果由一个生产企业推广或转让到更多的生产企业, 从而形成高新技术产业, 完成规模生产的工艺、设备和检测能力的开发, 形成规模生产能力的阶段。 (4) 市场开发阶段, 包括市场需求预测、销售网点、信息和售后服务网的建立、广告宣传、包装、运输等, 是获得规模经济效益的阶段。

(二) 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构成要素

1.核心要素:高新技术、人力资源是产业化过程中的核心要素, 特别是科技人员, 他们是其中最能动的因素。2.支撑要素:资金、政策、设备、设施, 这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必备条件。3.动力要素:科技、市场、政府行为、信息。4.控制要素:管理体制、政治、经济体制、产权体制。它们对核心、支撑和动力要素起制度安排、控制、决定作用, 可以说是高科技产业化的活化要素。

(三) 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动力机制

高新技术产业的动力一般是指推动高新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力量, 具体来说这种力量源于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拉动。由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过程我们可知高新技术产业化首先必须有高新技术的产品, 而高新技术产品又必须先有高新技术的研发, 因此高新技术的发展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大多数发明和创新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产生的结果, 新产品和新工艺常常试图满足市场需求、生产需求。尤其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的技术创新应理解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运用先进的科技成果进行技术开发并且使能够商品化的一个动态过程。所以, 云南省在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 每进行一项科技革新或投产一个新项目之前, 首先要考虑的是市场是否有巨大的需求潜力, 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做出高新技术产业的选择。

(四) 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转化机制

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转化机制是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最为关键的过程和机制, 其实质就是如何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将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商品, 并实现产业化的机制过程, 具体可分解为三个步骤:1.高新技术成果向产品转化、2.高新技术产品商品化、3.高新技术商品产业化

(五) 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保护机制。

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一定要有相应的保护机制。实际中具体有两种方式:1.市场保护。即确保创业者能拥有一定量的高新技术商品市场, 以获取高收益。2.知识产权保护。对不同国家的实证研究都表明, 专利法的建立对其经济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六) 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管理系统

高新技术产业化管理主要是指对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进行管辖和处理的活动。也就是说, 高新技术产业化管理是按照高新技术产业化自身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原则、方法和手段, 对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进行决策, 实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活动, 其目的在于合理地、经济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资源, 确保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预定目标的实现。

(七) 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运行体制分析

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运行体制一般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权限关系、管理方式和规章制度等内容。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主要是由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等环节构成的完整过程。与此相应, 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运行体制亦是由高新技术的研究体制、开发体制、生产体制、销售体制、服务体制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高新技术产业化运行体制的基本功能在于保证高新技术产业化从研究、开发一直到生产、销售、服务诸环节能够实现良性循环, 保证高新技术研究成果通过开发能够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保证高新技术能够形成商品化、产业化、社会化和国际化。

(八) 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环境系统

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环境是指对高新技术产业化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法律环境和人文环境等。

经济环境是影响产业化的主要因素。经济环境包括经济体制、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

产业化的技术环境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企业现有的技术水平, 它包括人才的知识水平, 工业生产的基础设施或生产力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化作为技术创新的扩散过程, 受到技术转移的梯度最小律的支配。

政治环境是指政治制度以及除经济政策以外的其他政策 (诸如人才政策、外交政策等) 因素。不同的政治制度和不同的国际政治气候影响了科技产业发展的总体方向,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国家侧重于支持与军事有关的产业, 有的国家侧重于支持生产资料与民用消费品行业的原因。

高新技术产业化作为一种社会活动, 它必然要受到法律关系的制约。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法律包括公司法、商法、证券交易法、专利法、税法和金融法等。

人文地理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质量、构成及其发展变化、风俗习惯、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等。

(九) 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模式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了不同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模式, 下面我们介绍几种常见的高技术产业化模式。

1.独立研究、自主开发模式。这种模式是以自主研制为主、横向协作为辅。充分发挥科技优势, 集中力量攻克技术难关, 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科研成果向技术转化, 开发并生产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批量高新技术产品。

2.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模式。这种模式是在较短时间内, 全套引进高新技术与设备, 从而迅速缩短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

3.接力开发模式。这种模式是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科研机构或企业与高校实行接力式联合, 在发挥各方优势的情况下, 合力完成产业化过程。

4.孵化模式。这种模式是借助高新技术园区, 利用国家制订的各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 创造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小气候, 促进高新技术产品的诞生与市场的开拓。

5.合资合作开发模式。这种模式是通过引进外资或相应技术, 联合开发、共享利益、共担风险。

6.外资独资开发模式。这种模式是由外商独资, 自行开发或自行引进技术, 自行调试和组织投产, 以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

7.“开发区”模式。在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雄厚的地方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充分利用和发挥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技术密集、知识密集、资金密集、人才密集的优势和开发区发展高新技术的特点, 促进各种高新技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 加速高新技术产品扩散。

二、云南高新技术产业化运行机制实证分析

根据以上对高新技术产业化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的规范研究为理论基础, 本文以云南为研究案例, 实证分析云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化运行机制。

(一) 云南高新技术产业化构成要素贡献度的实证分析

本文选择以下几个代表性要素做贡献度的统计分析:

1.人才因素:在核心要素中我们选择最重要的人力资本因素。这里以云南省专业技术人员的总人数做指标, 包括全省从事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数在内。

2.科技投入因素:支撑要素选择其中的资金因素, 在本文中, 以云南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工业企业等单位的科技活动经费总支出, 作为科技收入因素样本。

3.高科技成果因素:动力要素选择专利因素来作为科技成果因素样本, 原因有:一是借鉴评价技术创新的科技产出常用专利表示;二是专利的开发价值和应用范围都比较大, 更易于产业化的实现:三是专利在统计申报中比较规范, 数据较为完整全面。

因变量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可用高新技术产业的工业产值来表示, 因此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三因素的关系可用下列的数学线性模型给出:

式中:Y—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产值X1—科技人员数

X2—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工业企业等单位的科技活动费用总支出

X3—专利授权数C, C1, C2, C3为待估计参数。

由于数据收集的限制, 选择了云南省1999年~2008年的数据 (见表1) , 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在Eviews5.0软件上运算, 得到估计结果如下:

从以上估计结果可以看出, 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产值与科技人员、科研经费投入及科技成果 (专利) 均严格呈正相关, 拟合优度 (相关度) 达到0.99, X1, X2, X3的系数均通过T检验, F检验也非常显著。另外, 比较三因素的系数, 可以发现科技活动费用总支出即资金因素对高新技术产业影响作用最大, 每增加1%的科技活动费用支出, 就可以增加5.42%的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产值;其次是高科技成果因素, 科技成果每增加1%可以增加3.83%的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产值。最小的是人才因素, 也能在其增加1%的情况下, 使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产值增加2.78%。但这种情况与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化发达地区人才为首要因素的趋势不符, 说明云南省没有很好的利用科技人力资本的效应。表2云南省1999~2008年高新技术产业化各构成要素情况

数据来源:由历年《云南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以及相关网站整理计算

(二) 云南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管理系统分析

由以上理论分析可知, 高新技术产业化管理必须掌握遵循系统性、价值性, 以及封闭、反馈、能级、弹性、激励和淘汰择优等原则, 以便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的最优化管理。高新技术产业化管理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和系统工程。

就云南省而言, 目前大中型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出现的独资、合资以及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 无不从正面或反面说明, 在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 管理体制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 探讨建立适合于云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管理体制, 是加快产业化的关键所在。

(三) 云南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运行体制分析

云南省的高新技术产业化运行体制的形成和发展是与中国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的形成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50-70年代, 在由“三个层次” (中央、地方、部门) 和“五路大军” (中国科学院、高等学校、民用产业部门、国防工业部门、地方系统) 构成的高技术体制的推动下, 中国有效地组织了“两弹一星”的研制;在此基础上, 80年代以来, 创建了“863”计划专家委员会和“火炬”计划高新技术开发区等新的高技术体制, 有力地促进了中国高技术研究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总之, 经过50-70年代以国防建设为中心和80年代开始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两个时期, 中国高技术体制己从形成、发展, 逐步走向改革。目前, 云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化运行体制正在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从组织结构、整体功能、发展环境、运行机制、资源调配、人事制度等等方面, 不断地进行完善化、规范化的改革和探索, 以便建立起一种既遵循高技术自身发展规律、又能适应中国国情和云南省省情的高新技术产业化运行体制。

(四) 云南高新技术产业化环境系统分析

经济发展水平更是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经济环境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国民收入状况。国民收入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科技成果开发的资金投入总量, 在投入比例不变的情况下, 国民收入越高, 资金投入越多, 越有利于产业化。人均国民收入的高低影响着需求总量与需求结构。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 需求弹性大的产品的需求会增加, 对这类产品来说, 环境对它越来越好;相反, 低收入弹性的产品生产会随着收入的升高而趋于萎缩。云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成为制约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原因。

技术环境对产业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良好的技术环境保证了产业化所需各种原料的质量、所需零配件的供应以及设计的制造与维修能力;二是同一科技成果在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下应用, 生产的产品数量与质量各不相同;三是技术人员的知识水平关系到对技术的消化、吸收程度与速度。这是产业化成败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 云南引进的很多项目没有实现产业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就是消化、吸收能力低。当然, 技术环境对产业化的影响不是绝对的, 并非技术落后、产业落后的地区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后面, 云南拥有某些得天独厚的条件, 或者采用特殊的技术强化政策, 也可以实现技术与产业向高层次跃迁。

它对产业化的影响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从人口的数量与构成来看, 人们的消费总量与人口的数量及构成有关。人口数量越多, 总消费量就愈大;不同收入和年龄层次的人构成的消费者群体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 人口数量及构成对产业化的影响体现在市场容量的变化上。市场容量的扩大, 就会导致企业数量的增加或经营规模的扩大, 从而有利于产业化的发展。从人口的质量来看, 人文环境与消费需求层次和劳动力供给有关。人口质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人口素质。人口素质的高低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判定:一是人们掌握的技能和实际具备的生产能力;二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的发展水平。地理条件对产业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不同地区位置与气候条件适于不同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发展。从这方面来看, 云南适合生物、药物技术的产业化。

三、云南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模式的选择

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是一种复杂、高端的系统工程, 必须进行全方位的系统规划。云南省的工业总体发展水平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水平从目前来看都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各项评价指标都不同程度的显示了这种总体滞后性, 但是云南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仍然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 根据以上理论和实证分析, 云南在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模式的选择上应充分权衡各方面的要素, 站在战略的高度, 可重点选取一种模式或同时进行多模式的发展。

(一) 云南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政府角色

目前在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市场化进程中特别强调政府应扮演好自身的角色, 在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中对政府的作用边界也应有正确的定位。

云南在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中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第一, 云南的经济应实行赶超战略。云南省原有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在这个基础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不是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水平提升的渐进过程, 而是一种后来居上的赶超行为。实现这种战略性的跨跃, 要对发展战略、重点领域、技术政策以及各种重大关系做出选择, 同时集中力量实现重点突破。而这方面只有政府才能从宏观和战略的高度做出安排。第二, 随着科技进步速度的加快, 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投资规模越来越大, 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明显加快, 产品的经济寿命则相应在缩短, 因此,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日趋增大。面对这种风险, 大多数企业都会对进行高新技术的研究和产品生产持谨慎的态度。同时, 高新技术作为智力、资金、技术密集的新兴产业, 起步条件较高, 初创时期的开发费用远超过其产值, 既使进入商业化生产实现盈利也要有一定的时间。因此,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都需要政府承担重要的基础研究。云南省的高新技术企业规模性相对较差, 在这方面更需要政府的扶持。

云南在发挥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化主导作用的同时, 也应该注意这种作用的边界。首先, 政府的干预要建立在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的基础上, 适应经济发展阶段的要求, 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特别是要有超前的战略思想, 看准高新技术发展的方向, 选择集中突破的重点领域和产品, 实施正确的产业化技术路线, 在加强基础研究的基础上推进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其次, 政府的干预要建立在以企业为主体的基础上。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干预并不是代替企业来进行高新技术产业化, 而是要通过政策引导、有效调控和创造需求等措施, 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高新技术产业化最终要靠企业在市场竞争中, 通过技术创新和经营发展来实现。只有高新技术企业具有自我创新的机制和动力, 政府的干预才能发挥作用。最后, 政府的干预要选择恰当的切入点, 工作的重点是那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产业, 应抓好能够促进科技成果迅速转化的重大科技产业化工程, 建立配套的试验中心、工程中心, 为产业化提供基础条件。同时在提供促进科研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环境时要根据产业化进程适时调整政策。在某一类高新技术发展初期, 对其中的企业重点扶持, 使其尽快成长, 形成产业规模。随着企业发展壮大, 具备了自主开发和再度发展的实力, 政府的扶持力度应相应调整, 让企业自主发展, 由市场拉动和技术创新来推动。

(二) 云南高新技术产业化与技术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灵魂, 加强技术创新工作, 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体系, 特别是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 是云南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的根本保证。当前, 推动云南企业的技术创新, 首先要由过去传统体制下以政府为创新主体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以企业为创新主体, 即企业要成为技术创新的投资和研究开发主体。在增强企业研究开发能力的同时应改革现有的科技体制。在提倡产学研结合的同时, 云南科技主管部门要加大体制改革力度, 引导一些科研院所逐渐归入企业, 把脱离于企业之外的科技力量组织到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中去,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弱、科技人员缺乏的矛盾, 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主体。另外, 为了增强企业和重点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当前云南省要加强一批企业和重点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设, 推广一批能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重大共性技术。要加强“863”计划、攻关计划与火炬计划的衔接、集成, 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作用, 合理配置资源, 形成若干个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 有一定经济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

(三) 云南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转化机制

云南省在科技方面的弱点, 突出的是科研成果与面向经济脱节。高新技术只做到开发阶段, 而不做到产业化, 就会使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矛盾更加深刻。目前, 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的渠道主要有这样几种类型:国家计划推进型, 例如, 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火炬计划;产学研合作型, 科技企业以及其他转化渠道 (科学和技术咨询等) 合力进行高新技术产业化。应该强调的是, 此过程的主体应该是企业, 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对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的统计结果表明, 大企业在推出拳头产品方面有优势, 在高新技术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方面也有绝对的的优势, 这表明大企业应该承担起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重任, 成为高新技术产品化、产业化的主体。另外, 在高新技术转化方面, 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成果要起点高、有创新, 从某种意义说, 有创新才谈得上转化;二是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需要科学家和企业家的结合, 即是有市场头脑的科学家和有科学头脑的企业家的结合, 这种结合不是简单的市场机遇。因此为加快云南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进展, 政府一方面应合理选择、扶持有前途的高新技术幼苗, 另一方面应为智力的结合创造条件。

(四) 云南高新技术产业化与R&D

研究与开发 (R&D) , 对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种高新技术产业和任何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来说都是提高生产力的源泉。目前, 云南省R&D费用占GDP的比重以及企业的R&D强度 (研究与开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 这两项指标都很低, 极大地制约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而改善这一局面不能仅依靠政府, 企业也应承担其责任, 多渠道增加R&D经费投入。政府一方面应加大R&D的投入, 另一方面应采取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开发投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投入。主要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说明, 通过政府政策的引导和调控, 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变成了自觉的需求, 达到了良性循环。在工业化国家中, 所有国家的企业承担R&D经费的份额均超过50%, 而政府所负担的R&D费用少于总R&D经费的50%, 平均都在40%以下。而云南R&D的投入企业仅占34%, 另外的66%为政府负担 (2003) , 这说明, 云南技术创新的推动力仍然在政府, 远未成为企业自身的自觉需求。因此政府在推动科技界改善科技供给的同时, 更应该以资金、市场和优惠政策方式, 千方百计鼓励与刺激企业加大R&D投入, 逐渐把政府关于两个转变的要求, 真正落实到以企业为主体, 以企业为重心, 以企业为基石的技术进步过程中去。

(五) 云南高新技术产业化与资本市场建设

当前,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资本市场还不健全, 突出表现在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企业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以及风险投资基金不发达, 云南省的资本市场建设更加滞后, 这是严重制约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 建立健全资本市场对于当前云南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是刻不容缓的。

(六) 云南高新技术产业化与科技园区建设

建立科技工业园区是加速高新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云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工作自80年代中期开始, 至今己具有相当规模, 在创建科技工业园方面虽然起步较晚, 但由于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同样取得了显著成绩。另一方面, 云南在发展科技工业园方面, 政策上应在重点扶持部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基础上, 将优惠扶持政策由原来的区域倾斜转向技术倾斜和产业倾斜。这样既可以建立新兴产业, 促进高新技术快速发展, 又可以利用高新技术有重点的改造传统产业。与此同时, 应该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组织协调, 增加产业发展的技术人才、资金的集中度, 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集约化发展, 避免造成高新技术产业的粗放式发展。

(七) 云南高新技术产业化与高素质人力资本

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 关键是靠智力投资和人才建设, 在上文的论述中, 我们知道人才因素属于核心要素之中的核心, 在上文做因素回归分析时, 我们看到它与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相关度达到了2.7807, 但与发达地区的相关指标比较, 仍属于较低水平, 说明云南省在人力资源发展上是滞后的, 所以云南高新技术产业化必须利用好并积极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人力资本, 这种人力资本既包括高水平的科研人才, 又包括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

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推动技术创新的是企业家。为了加快云南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 需要造就一批有创新意识、有事业心、有紧迫感的民族高新技术企业家。造就一支多层次、复合型、跨世纪的人才大军。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必须建立灵活、有效的用人机制, 不拘一格用人, 创造出一个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宽松环境, 不仅要培养人才还要留住人才。应制定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人才培养和吸引政策, 特别是对中青年人才和高新技术企业家的培养和使用政策。要使云南成为吸引人才的基地, 并通过不断改善人才环境以吸引人才。

(八) 云南高新技术产业化与信息产业的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质简单说就是利用已经掌握的高新技术研究成果使之产品化, 形成生产能力和经济能力的过程。这一过程必不可少的支撑条件之一就是信息保障, 所以信息产业的发展既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同时也是重要的保证条件。云南省应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 使高新技术企业能获得开发产品和开拓市场所需的各种信息, 为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信息保障。

(九) 云南高新技术产业化与技术引进

最后还要强调的是,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国际合作在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把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作为引进高新技术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来, 在云南高新技术企业群体中一批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正脱颖而出, 为高新技术的引进创造了条件。政府应制定政策, 鼓励和引导有实力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和集团走国际化道路, 除了在国外设立海外销售分部和生产分部外, 还应建立研究开发分部, 重视知识的国际来源, 按照所在国的客户需要进行研究开发, 开发出新产品, 占领海外市场。另外, 在有条件的企业中建立国际企业孵化器, 将极大地吸引国外的高新科技成果, 使之实现商品化、产业化, 这也是云南寻求分享外国科技成果的一种手段。在技术引进的同时, 政府还应鼓励优势产业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 把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创新结合起来, 建立云南自己独具特色的技术体系。

参考文献

[1]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从增长极到产业带》2005

[2]罗肇鸿《高科技与产业结构升级》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3

[3]何晓夏《论高新技术产业化对工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机制》时代金融2010第3期

[4]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 (IMD) The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 2006

上一篇:固化剂含量下一篇:电力电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