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2024-10-06

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精选8篇)

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篇1

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市科学技术局立足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转方式、调结构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4月下旬以来,组织开展了全市科技工作大调研活动,全面掌握科技型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查找不足,剖析原因,提出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对策措施。现将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

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7家(见附件),占枣庄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41.5%,其中,今年新发展1家(滕州绿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中产值过亿元的有12家、过5亿元的有1家、过10亿元的有2家。目前,市科技局正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科技工作大调研活动,分别由局长、副局长带队组成三个调研组,深入到经济开发区、各镇街近120家企业,开展调研,宣传科技政策,鼓励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对在调研中发现的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积极组织申报;对不符合申报条件的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育扶持。今年以来,已组织6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分别是:山

东海吉雅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滕州沃特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山东大明消毒剂有限公司、山东风轮轮胎有限公司、山东安丽恒温有限公司、滕州瑞元香料有限公司。

二、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发展情况

按原统计口径统计,滕州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企业167家,其中机械制造产业42家、电子信息产业19家、精细化工产业47家、新材料产业27家、资源与环境产业17家、生物医药产业3家、其它12家。按照今年省下发的新的统计口径,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统计主要包括以“四新一海”为主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山东省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行动计划》确定的十大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我市属于新口径的企业大约120余家.因省科技厅修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统计口径,暂无今年1-4月份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数据。

三、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情况

今年第一季度,全市申请专利180件,其中发明专利38件;授权专利115件。我市每个高新技术企业均拥有3项以上专利技术,多数企业主持或参与制定行业技术标准。立足营造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良好氛围,4月26日在龙泉文化广场举办了“山东省暨枣庄市‘4.26’ 第十一个世界知识产权

日广场活动和中国(枣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滕州国家知识产权强市揭牌仪式”,国家知识产权局材料发明审查部部长毕囡、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李爱民、副局长刘鸿锋等领导参加了活动,印制了1000份宣传知识产权及维权的手提袋在广场现场发放,悬挂知识产权宣传标语横幅30多条,组织51个单位以实物、模型、图片等形式进行了知识产权宣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产学研合作创新情况

全市每个高新技术企业都与2家以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今年,为进一步搭建科技交流合作平台,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增强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近一个月来,市科技局与中国区域科学协会进行了多次洽谈,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并计划于5月23-24日,由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秘书长、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沈体雁教授带队,以中国工程院段正澄院士为代表的11名院士专家和10家北京市科技型企业代表来滕启动实施全面科技战略合作,同时现在积极筹建中国工程院孙宝国院士牵头的滕州市瑞元香料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中国工程院段正澄院士牵头的威达重工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中国科学院马振骐院士牵头的辰龙能源集团院士工作站。

五、下步加快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计划

一是积极营造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待5月下旬全市科技工作大调研活动结束后,根据调研情况,认真分析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的提出加速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对策,加大扶持力度,制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在下半年适时召开全市科技工作大会,安排部署下步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工作,努力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二是全力推进科技战略合作。积极推进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与市政府科技战略合作,针对滕州产业发展实际,重点围绕就中国区域科学协会滕州产学研基地建设、中国区域科学协会滕州高科技创业园区建设、滕州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流动站)建设、重大科技项目引进和实施、滕州区域中心城市战略规划、滕州智慧城市建设等7个方面,强化措施,明确目标,着力推进,努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水平。

三是加快院士工作站建设。立足增强企业承接、孵化技术的能力,鼓励企业深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快

推进滕州市瑞元香料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中国工程院段正澄院士牵头的威达重工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中国科学院马振骐院士牵头的辰龙能源集团院士工作站建设,依托院士团队的人才、技术等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新产品开发、技术指导等活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篇2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问题

一、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经验做法

近年来的发展表明,高新技术企业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经济发展新的重要的增长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当今世界各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活动的实践,无不带着政府参与的深深印痕。政府通过法律政策的制定、信息情报服务、资金扶持等方式的广泛介入,在高新技术创新与扩散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创新主要的主体,在发展国民经济、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国家都制定了不少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使其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针对当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科技与金融结合的趋势,我国各地纷纷创新投融资制度,打通融资渠道,帮助企业快速成长,主要有以下做法:

风险投资。武汉东湖高新区积极推进创业投资体系建设。组建了规模为10亿元的光谷基金,构建中小企业投资体系;发展风险投资,先后组建了20家创业投资公司,累计筹集资本金30多亿元,集聚了各类风险投资公司、投资咨询管理公司等116家。同时引进了软银投资、IDG、英特尔等国际风险投资基金,投入高新区的产业发展。

信用贷款。为给园区中小企业提供以企业信用为基础的流动资金贷款解决方案,中关村科技园区设立了专门为高成长企业服务的“瞪羚计划”以及“留学人员企业担保贷款绿色通道”、“软件出口企业担保贷款绿色通道”等,累计已为企业提供了多达数十万元的贷款担保。

企业上市。为促进科技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各高新区积极推动企业进行股份改制,并推出相关鼓励措施扶持企业上市。中山高新区对一些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预期有包装价值的企业,进行资产评估后,精心包装积极向资本市场推荐,寻觅嫁接资金,以扩大规模,提高效益。如中炬高新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国高新区第一家上市公司。为进一步促进科技型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拓宽投资退出渠道,孵育科技型上市企业,经国务院批准,2006年1月23日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试点正式启动。截至目前,园区挂牌企业31家,系统稳定运行,功能不断完善,为下一步深化试点、扩大试点范围奠定了基础。过试点,可以为更多的高新区企业以及高新区以外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提供支持和服务。“新三板”将起到孵化器的作用,为创业板提供优质的上市公司。

二、当前的社会科技需求及待解决的问题

“十二五”时期,世界经济仍将受到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但从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长期基本动力看,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仍将继续推动世界经济增长,高技术产业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已成为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和新潮流。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

(一)社会发展需求

在经济正处在危机过后企稳向好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对科技支撑能力提出要求。

产业升级要求。众多高新技术企业承载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责任。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投入扩张的方式来支撑经济的增长,这已经成为福建经济面临的一个突出矛盾。目前对于福建而言,既是经济发展快省,又是资源消耗大省和能源产出小省。在新的形势下,福建要彻底改变粗放式外延型增长方式,有效地克服资源、能源等发展瓶颈,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挖掘经济潜力实行经济内生长。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它创造的附加值远远高于传统产业,将成为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新兴产业发展需求。高科技企业以其强烈的创新冲动和专业化技术,为孵化新兴产业、激活区域经济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是各国发展高科技产业和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主体,而且还成为推动产业升级、提高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基本力量。在众多高科技企业中,高科技企业数量众多,成长迅速,机制灵活,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技术进步的生力军,拓展新兴产业的先头部队,经济增长的强大推进器,吸纳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传统产业进行全面改造和提升的基本保证,发挥后发优势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它创造的附加值远远高于传统产业,将成为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二)拟解决的问题

以高新技术为核心资源,利用技术创新开拓市场,实现跨越发展,是高新技术企业典型的生存和发展模式。在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其中创新能力不足、企业融资困难是较为突出的问题。

融资问题。技术更新的快速性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复杂性,使高新技术企业不可避免地经常处于高风险之中。其创立、生存和发展都必须以一定量的资金投入为前提。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缺乏资金保障,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技术成果研发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泉,但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资金来源单一,绝大多数企业的R&D资金来自于留存收益且普遍投入不足。在R&D阶段,时间跨度较大,而外界环境变化迅速,现金流匮乏的高新企业管理者很可能会为解决债务危机,中止甚至放弃暂时未见效益的技术研究项目,如果能顺畅弥补资金缺口,就能维护R&D的继续进行。如何有效融资已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创新能力显不足问题。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低,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已成为当前制约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升级发展的瓶颈问题。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长远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自主创新能力是内生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就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研究开发投入,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大幅度提高竞争力。在发展方式上,我们必须进行战略性调整,必须突出创新能力建设。如果继续强调生产能力,片面追求经济规模而忽视创新能力建设,那么的高新技术企业将停留在高新技术产业链和价值链低端,核心技术永远受制于人,因此,高新技术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研究势在必行。

三、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若干建议

发展高科技企业,就要一方面增进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一方面积极营造有利的宏观环境(包括融资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人力资源环境、创业文化环境等),才能充分发挥高科技企业的重要作用,促进经济的飞速发展。深入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培育创新型企业、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构建产学研创新战略联盟,引领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已刻不容缓。

(一)推进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越来越重要。一是培育创新型企业,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针对各类企业的特点和发展要求,引导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增强战略产业的原始性创新能力和重点领域的集成创新能力。通过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推动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内在机制,引导企业积极探索创新发展的有效模式,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推动企业通过申请商标注册将品牌纳入法律保护,造就一批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和知名品牌,支持鼓励企业争创中国名牌和世界名牌。二是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大力促进企业的对外技术合作。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博士后工作站、产学研中试基地等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建设,实现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的重点突破。三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以提高企业和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为目标,按照自愿互利、职责明确、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以行业骨干企业为龙头,联合科研实力雄厚的大学科研院所,在主导产业和基础产业组建椅披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先进技术向中小企业辐射和转移。

(二)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加强对技术自主创新的投入

进一步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施激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财政政策;对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应给予重点支持。积极探索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技投入机制,形成以“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投入为支撑、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的投入新格局。努力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力,充分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引导作用,争取更多的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和成果转化提供资金支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完善中小企业科技投融资和担保机制,发展风险投资等科技融资方式,改善和优化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环境。

积极扶持企业到创业板上市,加快完善股权转让代办系统建设,建立符合科技企业不同成长阶段要求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配置科技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研究建立了创业板和中小企业板上市后备企业数据库,开展了上市后备企业的跟踪培育服务。充分发挥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作用,整合社会资源,推动企业积极改制并通过上市融资寻求发展,加快企业成长步伐,使我省高新技术企业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规范运作水平明显提高,一批优秀企业通过上市融资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完善我省的产权交易中心建设。与IPO相比,产权交易具有门槛低、限制条件少、交易方便灵活等诸多优势,逐步构造完善的多层次的证券市场体系,为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创造有利条件。

(三)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充分发挥科技中介机构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各类科技中介机构,构建包括企业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及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在内的功能较强的科技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研发、咨询、服务、转化等方面的服务。支持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的创新活动,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作用,着力研究解决成果转化和技术应用中的关键技术难题,鼓励企业应用先进技术,为企业技术进步提供科技支撑。发挥重点成果转化资金的示范导向作用。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技术支撑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为其提供产业共性技术和咨询、培训、评估、孵化、转让等紧需性服务,大力转化科技成果,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成果转化。提高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层次和水平。突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作用,以企业为中心集聚创新要素,加强高校与企业的横向联合,使企业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

(四)大力培育创新文化和全社会创新精神,营造创新型社会环境

加强观念创新和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培育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文化,切实使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全社会的普遍行为。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进一步营造尊重自主创新的社会环境。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高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指导企业申请发明专利,科技计划向能够产生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倾斜,鼓励企业转化应用发明专利技术。制定企业专利服务计划,宣传专利申请条件、程序及相关政策,委托专利代理机构深入企业指导申请工作。鼓励发明专利技术在培育企业内转化。

大力培养和引进人,发挥市场经济对科技人力资源进行分配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科技人力资源向大中小企业流动加强。加强人才载体———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行业技术开发基地、博士后科技工作站和流动站、企业技术中心等培育自主创新人才,建立经常性对接、互动的新机制。鼓励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科技成果在企业的应用转化,对产学研联合体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优先支持。

参考文献

[1]李维胜等.高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8.

[2]李柏洲等.中国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成长对策.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7.

信息技术与企业发展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企业发展效率

0引言

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一切,回顾人类社会发展的漫长历史,真正推动社会飞速发展的力量只是近几个世纪的科学技术发明。18世纪蒸汽技术的发明实现了社会的工业革命,进入20世纪中后期,IT技术特别是Internet技术的发展及其广泛应用,人类便从工业经济时代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一经济信息时代。

正确认识网络信息技术,是我们讨论网络经济对当代社会、经济、政治产生何种影响的基础,是探讨网络信息技术与中国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的前提。对现代企业而言,网络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作为网络经济核心内容之一的电子商务的发展,意味着企业在战略思想、管理理念、运行方式、组织结构等各个方面的革命性变革。从这种意义上,企业能够实现低成本战略,但同时对过去的经营模式也是一种颠覆,所以我们说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可以这样断言,网络经济的兴起已经对现代企业的研发、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网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完全有可能改变现代企业的基本商业运作模式,动摇在工业时代业已成为经典的战略思想和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

1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影响

目前看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现代企业的影响可以简要地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1企业成长方面。进入信息时代,商品由稳定的供应者供给转变为多企业之间的互相竞争,期间获益最大的则是消费者,广大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各厂商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而不得不通过价格、服务等各方面的改进来稳固自己的市场地位。大批量制造和大批量销售正在让位于大批量定制,消费者有更大的自由度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与此同时,电子商务的市场竞争也逐渐展开,各厂商的焦点不再集中于谁的科技更优良,谁的规模更强大,谁的资本最雄厚,而是要看谁最先发现最终消费者,并能最先满足最终消费者的需求,谁最先顺利地为消费者提供了其所需的商品或服务,谁有更大的价格优势以及更好的口碑,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谁就是成功者。如Ebay、淘宝等交易平台的发展,商品众多、速度快、使用方便、运行稳定的网上交易平台使人足不出户就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商品,并且由于网络的使用大大降低了成本,廉价优质的商品无疑对消费者会产生更大的吸引力,这对传统意义上的零售商绝对是一种非常大的打击,如此有优势的对手会更具有竞争力。但这并不是说企业可以忽视发展科技,而是要把技术研发看成是工具、手段,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是目的,新旧营销模式将会在很长的时间内共同存在,通过长久的竞争更有利的模式将会保留,不适合消费者的模式必将被淘汰。所以各种类型的厂商都要不断努力,找到最好的方式抓住消费者的青睐。

1.2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在因特网的支持下,传统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新的生产组织方式以国际品牌为龙头,通过原厂委托制造的方式把生产过程分包给下游厂商,也就是我们近几年常听到的Outsourcing(外包),其极端的形式是全部产品均为外包生产,品牌公司只负责设计和营销。客户整合利用其外部最优秀的IT专业化资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增强客户对外环境的应变能力的管理模式。此外,我们还应该意识到,在信息时代中,企业大小的意义在减少,因为进入虚拟网络市场的门槛很低,任何个人都能够通过网络与大企业同样好地向全球市场提供非物质产品,既不需要自己拥有生产设备,也不需要拥有销售网络。这点也应引起各大厂商的重视,竞争者的数量将成倍剧增,小型的企业甚至是独立的个人可能会更注重专业性,能够提供更好更专一的服务,竞争者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1.3企业经营方式。以网络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将极大地改变传统的企业经营方式,摆脱常规的交易模式和市场局限。网上交易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得以迅速扩张和普及,在于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这是由于,一方面每类商品的销售企业数量增加,增强了竞争,导致价格下降;另一方面买方与卖方之间的谈判更为便捷,通过网络通讯工具就可以快速低成本商量购买事宜,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因此不仅要求交易双方和服务部门的商业信用和支付的银行信用高度成熟,而且要求保险机构、金融机构、供应商和客户在电子网络交易系统中的高度整合与兼容,使网上市场成为交易参与者密切关联和利益攸关的集合体,从而改变了传统企业的经营方式和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其间,一些传统的规则和惯例的确在发生变化,因特网可以使企业通过SCM(供应链管理)急剧降低成本,将CRM(客户关系管理)提高到超乎想象的新水平。电子商务的发展也打破了地理条件的限制,企业的市场范围逐步扩大,创造新的收入渠道。

1.4企业内部机制和管理。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将会使企业内部机制和管理进一步电子化、信息化,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的变革。基于信息和网络技术的一系列企业内部管理方法和手段不断开发出来,使企业的内部机制和管理更为高效、协调和及时。第一步是通过因特网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形成内部的高度整合:第二步是上网寻找客户、扩大新的销售渠道,形成新的管理职能;第三步是对价值链或供应链进行全面整合,实现电子化管理的高效运作,使企业内部机制和管理发生实质性变化;最后是通过网上销售扩大相关的服务范围,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进一步完善。企业的信息化要以协作商务为目标,建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以ERP为平台,支撑客户链、供应链、生产控制链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并全面实现电子商务。信息化要通过管理流程的优化来实现管理水平的提升,通过数据的分析以加强决策的科学,通过加强集团公司对下属单位的监控,从而为企业带来较大的效益,通过引进优秀的管理模式,使企业实现流程优化。如很多大型企业使用专业的ERP软件来为企业管理和协同化电子商务寻求最优解决方案,SAP、Oracle、金蝶、用友等都是企业常用的ERP软件。以SAP软件为例,SAP R/3是一个基于客户/服务机结构和开放系统的、集成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其功能覆盖企业的财务、后勤(工程设计、采购、库存、生产销售和质量等)和人力资源管理、SAP业务工作流系统以及因特网应用链接功能等各个方面,R/3应用软体采模组化结构,它们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它解决方案相结合。具备功能性、灵活性、开放性、模块化、集成化、用户友好、可靠、低成本高效益、国际适用等诸多优点。也许有人认为购买ERP软件是一笔很大的开销,可真正投入使用后加快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以及为企业带来的更大收益却是更大的,如一些ERP软件的附加咨

询服务能够更快速有效地完善企业结构,增进企业管理效率。

1.5企业组织结构。网络经济使企业经营管理的手段得以创新,从而使管理具有更高的效率。事实上,在信息化、网络化的背景下,一方面,企业运行的环境呈现复杂多变、无法预测的趋势,工业经济条件下的金字塔式层级管理方式和组织结构越来越难以适应;另一方面,同样在快速发展的信息、网络技术又为应对这种趋势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手段,推动着管理方式和组织结构的创新和发展。在企业组织结构方面,工业经济时代严密的企业层级制组织理所当然地受到冲击,而在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强大支撑下,非层级制正呈如鱼得水之势,具体表现为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和分立化等基本趋势。运用信息化、网络化手段能够提高企业的组织效率,使减少管理层次和管理职能部门成为企业改革与调整组织结构的新时尚。企业利用网络公告板或是网络即时通讯工具发布消息越来越普遍,上级向下级发布通知或是网络会议也可运用此种方式,这样就避免了时间场地的限制,只要提前发布消息就可以及时召开会议,保证了事件传递的高效性。

信息技术的采用,企业的信息化发展的确可以为企业带来很大的效益,以巨化公司为例,他们企业就是运用了SAP软件进行了合理的企业信息化而取得了极大的收益:SAP R3模块

巨化ERP系统中所实现的功能

Fl财务会计

CO管理会计

完成财务管理,实现总账、应收款、应付款、资产管理等基本功能,同时要实现全面预算管理、成本实时监控、财务分析和控制、集团财务报表合并等财务管理功能。

TR财务管理

完成资金预算、资金管理及投资管理等。

PP生产计划

部分应用,结合Fl、CO实现财务管理系统的成本管理功能。

MM物料管理

完成供应管理,包括供应商管理、购货合同、采购流程、仓库管理等。

SD销售与分销

完成销售管理,包括客户管理、价格管理、销售合同、销售流程、电子化配送等。

CRM客户关系管理

完成内部电子化配送、大宗原料网上招标采购等功能。

EP企业门户系统

实现所有操作人员个性化界面的处理和IE方式的操作。

BW数据仓库功能

完成各类商务数据的挖掘,进行各种复杂分析和统计类报表的编制。

SEM企业策略管理

根据企业年度目标,完成具体策略的处理,实现企业的优化和决策管理。

2经济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分析具体如下:

2.1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实现有关营销和财务管理流程的电子化,通过仓储改革和内部物料的电子化配送、网上采购等方案的实施,可以减少许多管理环节,提高工作效率,相应系统的管理人员可缩减15%左右,管理费用同时也可以大大减少。

2.2降低采购成本实现供应管理信息化,可以有效地控制采购过程的源头和各个环节。如果集团公司的适合网上招询标比价采购的原材料都逐步纳入网上招询标采购程序,全公司采购成本在市场预测价可以下降1 3个百分点,随着铺开和深入还可以下降。公司一年36种主要原料和主要辅助材料的采购金额在11亿左右,预计这方面的效益一年可以节约采购成本至少1000万左右。

2.3及时调整营销策略,防止价格流失实现销售管理的全程电子化,公司决策层可以实时掌握产品的流向和产品区域分布情况,调整产品的资源配置,制定相应的区域价格策略,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流程的电子化管理,强化价格管理,防止效益流失。预计每年通过科学的价格策略及时调整和价格的跟踪控制,可以减少管理漏洞带来的损失和价格综合指数提升带来的效益,公司年外销商品总量为150万吨左右,62种主要产品2001年累计加权平均不含税销售价格水平在1300—1500元/吨,这一区间的价位通过信息化建设能够比较好地控制6—10元/吨的价格流失,从而之后每年这一方面的增效有几百万左右。

2.4防范坏账降低应收账款实现销售管理的全程电子化,实现集团公司客户资源统一共享,完成客户的信用管理,系统自动执行能否发货的资金审核,减少了人为控制的难度和随意性,大大降低应收账款,还能够最大限度的防范坏账的产生,降低经营风险。应收账款占销售额的比例每降一个百分点,就能为巨化带来260万的效益,而从实施ERP的效益统计来看,实施ERP在应收款上有6倍的效益。

2.5减少仓储面积,提高房产综合利用巨化集团公司现有辅助材料库163个,仓储面积60225平方米,通过仓储改革方案,利用内部电子化配送的手段,加速库存物资周转,减少积压占用,提高利库率,可以减少现有库房面积30%—40%。

2.6降低储备资金占用去年巨化地储备资金平均约1.7亿元,通过电子化的手段,可以大幅度的减少储备资金占用,按照上述的预计也可以降低20%左右,约3000多万元,资金成本以6%计,相当于1年降低成本180万元。

2.7加快资金周转实现的经济效益巨化的库存周转本年平均为90天,平均余额5.1亿元,下降10天,能节省资金1.4亿,资金成本以6%计,相当于1年降低成本840万元;巨化的应收帐周转天数为47天,以应收账平均余额2.6亿计,下降10天,可节省资金5500万元,成本降低330万元。

2.8强化财务监控制实现的经济效益实现了集中的财务控制,可以规范财务管理,通过全面预算,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巨化以往每年都能查出一些小金库,有的金额上千万,ERP系统实施后可以得到避免。巨化集团公司通过财务监控,整合资金,会产生非常大的经济效益。

2.9建立DCS信息的集成和调度优化系统实现的效益可以加强对关键设备参数的监控,使生产运行保持平稳,减少非计划停车,提高经济效益;可以合理调度互供物料,及时保证各生产子系统的平衡,减少装置能耗和物耗,提高经济效益;可以挖掘历史数据,进一步发现生产装置的运行规律,及时调整工艺参数,使生产处于优化状态,提高产品出率和质量,实现经济效益;可以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挖掘,可以对设备进行预防习惯性检修提供计划依据等。

青年技术人才与企业发展 篇4

一是各种舆论对“技术工人也是人才”的宣传重视程度不够。技术工人的经济地位相对比较低,从理论上讲主人翁的地位在实际工作中难以体现。二是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文化素质不高、没有技术的人,短时间内发了家。有技术无市场,不学技术照样能发财的“拜金主义”思想在相当一部分青年工人中占有一定市场。三是受官本位思潮的影响。企业中具有一定技术技能的人员在各种待遇上远远比不上中层干部。四是技术培训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五是企业体制的改革,导致技术成熟、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提前离岗退休。

以上种种原因,对青年技术人才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不良影响,使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技术含量普遍下降。为此,应制定以下对策:

一、强化宣传,营造重视尊重青年技术人才的浓厚氛围。要充分利用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等宣传手段,鼓励和引导青工钻研技术,强调对学技术、练技能重要性的认识,形成比、学、赶、帮、超,刻苦学习技术的浓厚氛围。要广泛开展“技术比武”等活动,比武的成绩直接和奖金、住房积分挂勾。要大力表彰优秀青年技术人员,对技术人才的培养、推荐、评比和表彰形成制度,增强广大技术青工的荣誉感、自豪感和责任感,树立“技术工人也是人才”的观念。

二、合理配置,建立健全青年技术人才的技能鉴定组织。要按行业的要求,制定出各工种技术等级标准和技术评定标准,建立有理论实际教学经验和考核鉴定职业技能的权威机构,量化考核内容,定期对技术青工进行等级考核和评聘,使技术人才得到合理配置,减少技术人才资源浪费,让青工走立足岗位成才的道路。

企业技术中心发展规划书 篇5

技术是生命,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此,在企业提供支持,吸收企业和社会力量,增强企业技术的创新能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是非常重要的。企业技术中心作为技术创新的核心体系,为加快公司技术发展进度和科技投入的力度,提高技术中心的科研开发水平和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强公司自主创新能力,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制定依据

xxxx有限公司“十二五”企业发展规划

二、指导思想及目标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战略,瞄准国内外“光伏”和“电光源”行业的前沿技术,以生产纳米低压钠灯、太阳能光伏组件、太阳能供电系统等方向发展,不断运用新创新理念和手段。研制和开发能耗低、环保、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绿色节能产品。加大企业技术中心投资力度,逐步完成技术中心的软硬件建设,力争在3到5年内,将技术中心建设成为具备相当规模和实力的省内领先水平的科研基地,完成省级技术中心的建设。

三、新产品规划

积极承担省市级科研项目,创新项目,将部分具有代

表性的,科技含量高的新产品纳入山东省技术创新发展规划,积极争取各项政策扶持。

1、2012年新产品开发数量不得低于20种,工艺装备不得少于25种。

2、2012年新产品的开发数量进一步增加,同时产品开发方向逐步向科技前沿产品过渡。

四、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建设规划

1、不断进行技改,争取技术创新后劲

企业只有坚持技术改造,使产品不断进行更新换代。才会有活力,才不断增加发展后劲。公司每年的技术开发投入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都在5%以上,有力的保障了产品开发的资源需求和技术支持及推广力度。

2、开展与对口高等院校的合作

公司要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之路。依托现有的企业资源,与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采取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策略,尽快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缩短产品设计周期,提高产品档次,在今后的工作中,在保持与xx大学良好的合作关系的基础上,要加大合作的范围,层次及深度,同时走出去,开展与国内外知名院校、科研机构的广泛交流以,寻求合作伙伴及合作项目。

3、利用政策优势,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积极争取国家地方政府对于技术创新项目的各项政策

支持及资金支持。积极承担各项技术创新科研任务。

五、技术中心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世界市场的激烈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谁就会在积累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于对一个企业来说,要想实现企业目标,加快企业发展进度,做大做强,就必加大人才资源建设,使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战略规划相一致,可见,人力资源规划对于企业成长远发展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公司不但要主动掌握企业经营的内外部因素,谨慎规划人力资源。还在提供人力培训发展机会制定科学有效的人事制度,创造优势的人才发展环境,真正做到人尽其才,使人才真正成为公司最宝贵的资源。

1、吸引人才与稳定队伍的措施

在事业上给一个发展空间,采用灵活的用人机制,做到有项目、有资金合理分配制度。突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大量重用高学历的年轻人,级别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

2、不定期、有计划的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和能力 良好好的培训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人力资源部将培训工作列为重点。在每年年初,根据各部门提交的培训需求计划进行统筹安排。做出公司培训计划。

3、完善、加强绩效考核制度

现代企业要生存,要发展,最为主要的因素便是企业中的人,因为是企业经济实体中的主体绩效考核制度是为了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其报酬与本人的业绩挂钩。员工业绩的标准只能是为企业带来了多少经济效益。做出了多少的贡献。因此纯净考核评定制度是对员工的报酬,业绩效益的管理。

六、建立建全人才激励制度

公司长期以来一直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采取各项优厚的政策吸引人才,创造利于人才成长与发挥的空间留住人才,不仅注重高级管理人才,高级科技人才的吸引,同时注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的队伍建设,打造科学有效的公司人才结构。在人才建设与激励方面,公司计划每年拿出10%为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引进。奖励。培训和福利。对真正有能力的人才委以重任。免费提供住房、配备专车。提供一系的有力政策,鼓励其发展。

七、技术中心知识产权建设规划

1、企业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并由企业的总经理和相关人员共同制定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并根据发展形势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

2、使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形成了产业的主导技术和名牌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能较好地利用专利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增加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发挥专利技术在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和技术升级中的优化作用;

3、知识产权经费投入逐年增加,不断开发形成更多自主专利技术,专利技术的实施转化能力较强;

4、将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纳入经营管理全过程,使用专利技术的产品在企业全部产品中占主导地位;

5、建立健全了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和管理制度,制定和运用知识产权战略促进了企业的自身发展。

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篇6

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我国加入WTO后,国际、国内竞争更加激烈,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对企业持续发展十分重要,进行技术创新可采取多种措施.

作 者:高美玲 薛中海 Gao Meiling Xue Zhonghai 作者单位: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管理系,河南,郑州,450007刊 名: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NG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年,卷(期):19(4)分类号:F062.4关键词:技术创新 企业 发展

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篇7

科研、标准、产业三者之间,技术是核心,标准是手段,产业化是目标,企业进行研发和制定标准的目标应该是产业化、市场化。技术标准又是技术产业化的桥梁,是对科研成果、对技术的扩散。企业的竞争力主要取决于企业自身的核心技术,特别是技术标准竞争力的强弱。只有三者有机结合、整体推进、综合实施才能有效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使企业发展壮大。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创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企业在自主创新过程中,要有明确的技术创新战略,处理好科研、标准、产业之间关系,整体推进,同步发展。

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中数控)是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总工会首批命名的国家“创新型企业”,在十几年的科研生产实践中,对“科研-标准-产业”同步发展模式做了一些探索。

1 建立适应市场竞争并适合自身特点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华中数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不断完善,建立了“纵向三层次,横向三平台”的技术创新体系。

1.1 构建了层次分明,目标明确的“纵向三层次”产品研发体系

第一层次:华中数控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建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数控前沿技术、基础技术的研究。

第二层次:按产品链建立了数控系统硬件开发、软件开发、应用研发、伺服开发和特种装备开发研究机构,开展数控产品的工程化、产业化、平台技术和应用的研究。

第三层次:大连高金数控、深圳华中数控、宁波华中数控等子公司面向区域用户,湖北江山华科、武汉新威奇等子公司面向行业用户开展数控技术应用研究。根据用户实际需求,在母公司提供的产品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开发出适合专机应用的产品,建设区域和行业研发、销售、服务体系。

1.2 建立了面向行业和社会开放共享的“横向三平台”

依托全国机床数控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处)、数控系统现场总线技术标准联盟(理事长单位)和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的数控系统分会(理事长单位)三平台,华中数控联合国内行业企业及研发机构开展项目研究,向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提出有关数控产业发展的建议和意见,研究并提出下一代数控系统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为行业企业提供相关的技术咨询服务等。

2 制定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在实施中不断完善

科研、标准和产业的同步发展要以产业的发展需求为导向,制定好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将企业标准化战略纳入企业核心的经营战略。

2.1 以引进创新为补充的企业科技创新战略

在自主开发创新战略上,华中数控依托多年的科研积累,依靠强大的研发团队,利用产、学、研一体化的优势,对数控系统在深度和广度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开发。一方面,基于现有产品,调整产品结构,改进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可靠性,拓展应用领域;另一方面,开展新一代数控技术的研究,开发出新一代数控系统,并推广应用。此外,在基础研究、高档数控系统平台及规范、绿色全数字交流伺服关键技术和高档、特殊数控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等方面进行重点攻关,以保持华中数控的持续创新能力。

在集成创新战略方面,充分利用华中数控品牌优势,与国内企业、政府、行业协会开展合作,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和已有的科技成果,进行集成创新,联合开发出满足不同行业和用户需求的新产品,扩大华中数控系统应用范围。

在引进创新战略方面,华中数控密切跟踪国际顶尖技术和产品,研究数控技术应用新领域,借鉴国内外同行的成功经验,采取“引进、消化、吸收、自主研制”技术路线进行模仿创新,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和差距,减少研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2.2 确立促进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与实施方案

在总体战略方面,增加科研成果和新技术的专利申请量,扩大专利申请范围,逐步进行国外专利申请;积极参与国家和行业组织的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深入研究产品标准。通过标准的手段把核心技术推向市场,提升产业化的进程。

在具体战略方面,采取重点争夺型战略,抢滩国际标准化发展新领域,争夺国内标准制定权和国内标准化活动的领导权,逐步提高本国标准的国际竞争力。目前主要围绕数控系统总线技术,形成一批专利和标准;科研开发与标准化协调发展,科研成果尽量转化为标准,并尽可能提升为国家标准;适时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建设适应市场需求、能快速反应的企业标准体系和一支参与国内外标准化活动的专家队伍。

3 华中数控“科研-标准-产业”同步发展模式探索

核心技术成果纳入标准中,提升了标准水平。研发与标准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标准的制定可以促进研发的深化,研发的成果可以通过标准得到应用,技术与标准紧密结合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又推动产业的发展,新一轮的创新又促成了技术的发展,形成了闭环式的循环。

3.1“十五”期间“科研-标准-产业”同步发展

华中数控通过承担国家科技攻关计划、863等项目,产学研相结合,自主创新,抛弃了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基于专用计算机”的研发思路,独辟蹊径,走“以通用工业微机为硬件平台,以Dos、Windows为开放式软件平台”的技术路线,避开了制约我国数控系统发展的硬件制造“可靠性”瓶颈,使我们与国际同行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通过软件技术的创新,实现了数控系统技术的突破,用通用的工业计算机和电子器件,自主开发出打破国外封锁的4通道、9轴联动“华中Ⅰ型”高性能数控系统。独创的曲面直接插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目前获得国家奖级别最高的国产数控系统。其核心技术成果纳入到国家标准中,目前已形成开放式数控系统系列国家标准。以“华中I型”数控系统开放式平台技术为基础,陆续开发出华中世纪星HNC-18、19、21、22系列数控系统,在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资金支持下实现规模化生产,2005年销售收入达到1.75亿元。

华中数控在关键数控技术上的突破,使我国数控产业摆脱了长期尾追的被动局面,迫使同类进口产品大幅降价。华中数控也成为行业龙头企业,产品和技术水平得到了业界认可。2007年,“华中世纪星数控系统”被评为“湖北省名牌产品”;“开放式数控系统(ONC)体系结构标准的制定”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9年,“华中世纪星HNC-21数控系统”被科技部认定为首批先进制造类国家自主创新产品。

“十五”期间我国数控技术有了明显进步,建立起自主版权初具规模的新格局,为我国数控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国产数控系统产业的曙光初现。

3.2“十一五”期间“科研-标准-产业”同步发展

华中数控以发展我国世界一流数控系统技术为己任,坚持自主创新,“产、学、研、用”相结合,在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服务于装备制造业过程中不断发展,显著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

公司抓住我国航空航天、能源、船舶、机械、冶金、汽车等行业对大型、精密机床装备的迫切需求,重点发展高速、高精、多轴、复合、智能化高档数控系统,逐步掌握数控系统产业发展的主动权。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依托“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相关课题,以总线技术为核心,研究开发全数字高档数控系统,同时开展标准和技术规范的研究,重点在高档数控系统体系结构、数控系统现场总线和数控系统可靠性技术等方面申请发明专利,研究制定国家标准。

公司重点突破了一批中、高档数控系统的关键单元技术,并已在航空、船舶、发电、汽车、军工等领域获得批量应用。核心技术申报了9项国内发明专利;申报了《机床数控系统NCUC-Bus现场总线协议规范》系列国家标准共5项,获批国标委立项。2007年,华中数控与武汉重型机床集团合作开发的重型船用螺旋桨七轴五联动立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2008年,华中数控与东方汽轮机厂联合研制的TX-6九轴六联动的数控砂带磨床是大型核电叶片精密加工的高档数控机床,属国际首创,获得中国机床工业协会颁发的“春燕奖”。目前,已有近百台五轴联动的华中高档数控系统与高档数控机床配套,在我国的国防、汽车和重大装备制造企业应用。华中数控通过自主创新,掌握的高档数控系统技术,已直接威胁到西方对我国筑起的封锁限制壁垒。“高档数控系统关键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获2008年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高性能全数字交流伺服驱动和电机关键技术及应用”获2009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华中数控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开发生产的中、高档系列数控系统,已经与国内的大连机床集团、沈阳机床集团、武汉重型机床集团等40多家主要机床厂形成批量配套;面向企业的特殊要求,利用我们的原创技术优势,开发了60种专用数控系统,部分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扩大了数控装备的类型。在国家电子发展基金、高新技术产业化资金和湖北省重大科技计划基金支持下,提升了产品技术水平,扩大了生产规模,2009年销售收入达到3.3亿元。

“十一五”期间,华中数控已成为我国高档数控系统主要研发和生产基地,中高档数控系统在我国工业企业广泛应用带动了企业产品的技术升级,提高了装备制造企业的制造水平,为我国数控产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3.3“十二五”期间“科研-标准-产业”同步发展工作思路

依托“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为逐步实现“高端器件的制造装备国产化,制造装备的高端器件国产化”的目标,开发基于国产CPU芯片的高档数控系统。在国产嵌入式操作系统基础上开发强实时多任务调度内核,与自主开发的多轴联动、多通道、复合加工、现场总线等数控关键技术一起,形成全国产高档数控系统的自主核心技术开发能力,大幅提升高档数控装置从处理器芯片、硬件电路、总线协议、操作系统到控制软件等核心技术的自主化程度,在数控领域对国产CPU芯片进行应用,力助国产芯片的产业化进程,打破国外在高档数控装置中的处理器芯片及操作系统的垄断地位,压缩国外高端技术在我国的技术附加值空间,形成围绕国产CPU芯片核心技术的数控系统专利和标准,提出并制定自主产权的高档数控系统测试技术规范和标准。

通过技术移植,将基于国产CPU芯片数控技术应用于普及型数控系统,进一步拓展应用领域,在大幅度提高我国数控系统或数控机床的整体水平和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大批量地应用国产芯片,为国产核心器件和基础软件在数控及嵌入式工业控制领域开辟产业化应用的舞台。

在核心高端技术产品链上,形成自主的、健康的民族工业产业链环,促进我国数控系统和国产芯片产业发展。

“十二五”期间,华中数控成为社会化的市场竞争主体,实现跨越式发展,继续保持在我国中档、高档数控系统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生产的龙头地位,并且走出国门,与国际数控系统跨国企业同台竞技,争取国际市场份额。依托“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积极筹建“产、学、研、用”高档数控系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到2015年,生产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实现年销售额10亿元;高速、高精、多轴多通道的下一代数控系统的研发和产品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数控系统企业。

参考文献

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篇8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可持续性发展;问题;对策

一、引言

高新技术是由高新技术的概念延伸而来的,近年来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形成了以微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空间科学与航空航天技术、光电子科学与光电一体化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医药技术、材料科学与新材料技术、生态科学与环境保护技术以及其他在传统学科和传统技术基础上产生的新工艺新技术等一批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高技术产业。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总体态势良好。以1999年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为标志,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各级党委和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采取措施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及其相关配套政策,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环境。表现在: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开始提上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工作日程;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政策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广大科技人员的创业热情日益高涨;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迅速,成果转化的基础设施条件大大改善;社会投资热点开始转向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

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中的问题

在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下,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很快,势头比较好。但实践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律认识不足,思想意识存在偏差

当前,无论是行政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领导,还是科技人员,思想认识和观念都还有不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地方。

(二)政策措施不配套,落实不彻底

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多,情况比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些政策在执行中手续繁、周期长、不利于落实;有关地区政策执行中对非国有企业不能一视同仁;有关政策缺乏配套操作措施。如中央《决定》明确要对高新技术产品实行增值税扶持,但除软件和集成电路外,对其他高新技术产品的扶持措施尚未落实。

此外,关于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科技风险投资和风险担保等,都还需要更具体明确的政策规定。

(三)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全社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热情不断高涨,科技成果不受重视的情况有了根本改变,社会对科技成果的渴求日益强烈。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后劲不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四)风险投资市场发展慢,技术和风险资本结合困难

风险投资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关键环节,但在我国风险投资体系和机制远未形成,致使风险投资机构不多,风险资金量不大,技术和风险资金结合困难。

三、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思路

我国已经加入WTO,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发展壮大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努力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关于如何进一步加快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十六大已经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积极贯彻落实,按照“三个代表”思想不断开拓新的工作局面。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以下几个问题值得重视:

(一)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

各级政府要把工作重点转向营造良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方面。一是要从注重上新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转向注重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建设;二是从主要依靠提供财税优惠吸引人才、技术、资金转向主要依靠提供良好的管理和服务;三是从主要依靠政府行为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转向主要依靠市场体制。

(二)积极引导科教单位投身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

我国的科技力量主要集中在科研机构、大学、国防军工单位、大型国有企业中,把他们的积极性进一步调动起来,对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至关重要。现在,科研机构转制、大学科技园有了一定的发展,在加快军转民、激发大企业创新活力方面,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三)加强科学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一方面,各级财政应当继续加大对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和其他竞争技术开发的支持,同时,特别要引导和鼓励企业增加科研投入,改变目前企业科技投入过低的局面,尽快实现全社会科技投入占GDP1.5%的目标。

(四)集中力量办好国家高新区,努力实现“二次创业”

国家高新区经过10年的发展,已经完成初创阶段的主要任务,即将进入大发展的新阶段。要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作用,促进高新区实现“二次创业”,重点提高高新区的自主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和科技企业的孵化能力、对传统产业和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高新技术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四、实施可持续性发展的策略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应在竞争中构筑自己产品的竞争优势。

(一)注重产品平台的差异化,坚持产品创新,促进可持续性发展

产品平台是企业产品线开发和扩展的基础,产品平台的差别化决定了产品线具有不同特征,也保证企业的产品独具特色。因而高新技术企业应侧重产品本身的差别化,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同时要在价格上具有竞争优势,从而在一个特定市场中获取竞争优势以便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一旦旧的产品平台不再具有竞争优势,而且不再能给企业创造价值时,企业就要以最快的速度更新产品平台。因此企业一定要及时更新产品平台,而且企业在开发新产品的时候一定要秉承满足市场需求的原则,新产品的竞争优势的基础是顾客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另外,虽然低价能吸引顾客,但创新型企业应该通过价值创新来创造产品新的差别化从而吸引更多的顾客。价值创新即通过调整一些价值因素的相对水平而引入新的价值因素,进而创造新价值曲线。

(二)创新渠道建设和营销策略,促进可持续性发展

高新技术产品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对旧有产品的性能提升形成的产品,例如彩电从普通型到纯平、超平的转移,虽然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但客户对其产品已有一定的认识。另一种是全新产品,首先需要增加客户对公司和新产品的了解。

对于第一种产品,由于客户已经很熟悉,而且一般已有了一个完善的销售渠道,这时应该首先分析一下新产品和旧有产品的区别是否容易被客户和代理商接受,如果较易被客户接受的话,可完全利用旧有的渠道,把信息传达给客户,同时结合广告宣传,一般会起到较好的效果。此外还可考虑利用产品和专题论坛巡回展示等形式通过网络或直接接触的方式推广。一般可以考虑吸引新的代理商加入,但需注意不要影响了原有代理商的积极性。

对于第二种产品,由于是全新产品,在性能、价格、应用领域有明显差异,因此其渠道建设也有很大的不同,甚至可能需要考虑全新的营销渠道。根据产品的不同特点,可采取针对性的渠道策略。

另外,高新技术产品的特点决定了其市场竞争活动的特殊性,因此在制定竞争策略时,应根据产业特点和具体情况对传统的竞争策略组合做出适当的调整,并加以创新。

(三)吸纳优秀员工队伍,促进可持续性发展

21世纪企业竞争的焦点,最终是人才的竞争。高新技术企业更应注重培养和吸收一大批优秀人才。尤其是在营销环节的人力资源开发中,应尽量选配一些素质较高的员工作为营销人员,技术含量很高的产品可以从产品的研发人员中选择部分人员充实营销队伍,或者由技术人员、营销人员组成营销小组,一起负责向客户推销产品。

在高新技术产品的营销队伍中,可能售前顾问、项目实施人员、售后服务人员等辅助营销的人员要多于直接从事营销的人员。这些人员还包括广告宣传专员、市场分析策划专员、公共关系专员等,对这些人员的要求除要求具备所从事专业的技能外,还要求文化素质较高,对产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另外,研发、组织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也是影响一个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建立优良的企业文化和组织凝聚力最为关键。

(四)加强联盟与合作,促进可持续性发展

美国著名策略大师戴维尼在其新著《超竞争对抗》一书中率先提出了“超竞争”的理念,他认为在高新技术产业,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一浪高过一浪的技术创新大潮,公司竞争优势的创造与毁灭正在以极快的速度进行着。任何一个竞争者能够保持其原有竞争优势的时间正在急剧缩短。在这种超竞争环境中,如果公司的策略旨在保持某个特定的竞争优势,那么其后果将是致命的打击。

因此,最明智的竞争策略就是如熊彼特所说的“创造性毁灭”,即在现有竞争优势丧失之前,将公司的战略竞争优势转移至新的领域或产品上。在超竞争时代,公司或厂商取得长期成功,并不在于长期保持某个特定的竞争优势,而在于创造出一连串的短期竞争优势以使公司始终处于领先一步的市场主导者地位。超竞争在高新技术产业的表现尤其突出,它要求公司的经营策略应保持高度的弹性和适应度,能够针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实施战略性转移,因此,同竞争者保持合作将有助于保持核心部分优势,尽可能地减少不确定性,为公司发展带来巨大的战略利益。以往的经济理论都过于强调竞争带来的效率,实际上对抗型的竞争正如“囚犯困境”所描述的博弈那样,只会导致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的冲突,使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背离。环顾世界,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逐步地由对抗型竞争转向合作型竞争,其常见形式有业务外包、战略联盟、强强合并等。

(五)建立行业标准,促进可持续性发展

美国经济学家阿瑟指出:“单一性标准具有这样一种优势,即一旦某种标准战胜了其他标准得以确立,市场将完全受到获胜标准的垄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刻意创造为市场所承认的事实行业标准,是一种明智的长期投资之举,因为标准是企业占领市场的重要筹码,无论标准的争夺还是标准的确立都标志着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在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第一或最好远远不够,重要的是形成一套事实行业标准让别人去遵循。这样,你就是市场主导者,其他企业则是市场追随者。微软公司就是这方面成功的代表。

我国企业在标准的制定方面还处于被动等待局面,很少有企业为制定标准而投入,这是缺乏远见的。要知道一旦别人的产品成为行业标准,就意味着你的市场份额拱手让于他人。从长远看,我国企业在行业标准的建立与塑造上进行投资,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明智之举。

参考文献:

1、孙健.论基于自主创新的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J].现代管理科学,2007(5).

2、肖元真,王冬梅.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是现代企业立身之本[J].南方论刊,2006(11).

3、余博.自主创新与企业可持续发展[J].上海企业,2005(12).

上一篇:项目运作流程下一篇:坚持,让生活更美好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