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运作流程

2024-10-06

项目运作流程(共8篇)

项目运作流程 篇1

为明确项目分工、促进各岗位人员工作效率、参与积极性的提高,尤其是项目落地实施的成功率,先对公司项目运作整体实施流程进行如下阐述:

一:销售人员收集项目信息

销售人员通过不断地与用户拜访交流、了解用户需求、搜集项目机会、明确项目信息,对项目落地实施进行可行性分析,形成《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对所掌握的项目进行机遇分析(含竞争对手情报)、需求描述、成功率预测(客户关系紧密度)、实施意义(尤其是战略项目投标)介绍。在此阶段,销售人员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案知识,可以向公司售前部、商务部、工程技术部相关人员进行咨询或寻求帮助。《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交由公司总经理或销售部门主管进行审核、批复。

二:项目立项

销售人员《某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或得公司总经理或销售部门主管批复同意、可以深入实施后,进行项目立项申请。立项申请通过后,由质量管理部进行人员调配,安排销售人员、商务部、售前部、工程技术部以及其他可能参与人员组织成立项目小组。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明确项目分工,确立销售代表、售前工程师、项目经理的岗位职责。由质量管理部对各岗位的时间进度、效率效果进行监督,依据绩效考核方案记入考核评分。自此之后整个项目的运作由售前工程师牵头协调与承担主要责任。

三:设计初步方案

销售代表根据用户需求与售前工程师交流确立项目整体解决方案和具体产品组合方案、根据解决方案的内容与项目经理交流勘察现场预期施工难度与周期。

四:确立供应商与项目成本:

商务部根据产品解决方案和产品方案(如项目子系统需要外包,还要确立外包工程商、方案、成本),联系相关产品的优质供应商进行参数和成本咨询,统计汇总,与售前工程师交流产品可行性、匹配性,设计初步方案和成本,以及招标方案(如项目需要围标,征询公司渠道专员意见确立匹配的围标单位)。

五:用户反馈

销售代表将初步方案带给用户,与用户交流,根据用户反馈意见再与售前工程师、商务部进行方案改进,包括成本压缩。

六:确立标底方案和投标方案

经过反复与用户的交流后改进,最终形成标底设备、参数方案、总成本(公司内部成本与用户预算要有区别),并与用户达成招标方案。送交用户等待挂网招标。

七:项目挂网招标

项目公开挂网招标后,由销售代表进行项目报名、缴纳投标保证金;需要围标的,由公司渠道专员为参与围标单位报名、缴纳投标保证金。

八:标书制作与投标

项目报名后由售前工程师牵头组织标案组进行标书制作分工(可能涉及围标单位),标书技术标部分、商务标部分确立后交由质量管理部审核,审核无误后再交由销售代表填写报价部分(涉及报价保密)。完成标书后进行标书打印装订、封标,由销售代表安排投标人员进行投标(需要投标现场演示的由售前工程师演示)。

九:中标与合同签订

项目中标后由销售代表与招标单位领取中标通知书、转入项目履约保证金、与用户签订项目合同(合同签订时的对于供货周期、施工周期在标前应与商务部、项目经理进行沟通做到心中有数)。自此之后整个项目的运作将由项目经理牵头协调与承担主要责任。

十:拟定项目施工方案和施工

项目合同签订后应由项目经理对于项目的施工方案进行拟定,主要有:进度预期方案(供货方案为与商务部共同确立)、人员预期方案。项目经理要坚持以月、周、日为单位对进度预期方案与实际进度、对人员预期方案与实际人员进行对比,生成《项目施工报告书》,分析、总结。为下级技术人员进行考评、为产品质量进行考评,质量管理部亦以此对项目经理进行考核评分。

十一:拟定设备供货方案和供货

项目施工方案确立后应由商务部采购组根据施工进度拟定设备供货方案,按时完成采购工作,与供应商进行商务谈判、签订采购合同、跟踪货物物流信息。商务部要坚持以月、周、日为单位对设备采购的成本、期限、到货情况、付款情况、供应商配合情况生成《项目设备供货报告》,分析、总结。为供应商进行考评,质量管理部亦以此对商务部进行考核评分。

十二:项目验收

项目供货、施工完成后,由项目经理协调,组织公司领导、工程技术部主管、质量管理部先进行内部验收,内部验收通过后(内部验收不通过,由质量管理部下达《项目施工整改意见书》责令项目经理限期整改并进行二次内部验收,内部验收应当保持不低于正式验收的要求标准严格执行),由项目经理协调,组织用户、监督单位或上级主管单位进行正式验收。

十三:项目回款

项目回款工作应当由项目经理承担,项目经理在项目验收通过后填写项目回款申请等相关手续交由用户或项目招标代理机构进行回款。项目经理难以完成项目回款任务的情况下,销售代表应该积极配合,组织用户进行关系梳理,完成回款任务。

十四:项目履约保证金退回申请

项目履约保证金退回申请工作应当由销售代表承担,项目质保期满后,由销售代表填写项目履约保证金退回申请等相关手续交由用户或项目招标代理机构进行退回。项目整体实施流程全部完毕。

备注:

1、质量管理部作为项目实施过程中无实际任务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对项目整个实施过程的监督更有公信力、更具公平性,不易产生责任推诿和纠纷。

2、各部门之间任务分工应当再进行细分明确、把握每一环节的进度、效率、效果,做到部分不拖延整体。

3、各部门之间应当保持长效地、充分地沟通,对上下环节的衔接工作做到保下促上、充分体谅。

4、整个项目实施过程应当保持人员稳定、不轻易更换小组成员或工作转移,如遇大型或紧急项目,应当在项目小组成立时充分考虑、事后如若发生变动应由总经理协调加配人员。

5、建议对项目实施流程的各参与环节、参与人员进行考核评分、计算绩效。

6、项目实施中所需要各部门编制的相关报告,应当由各部门设计、固定格式,内容要求简洁、明确、有理有序。每个项目的相关报告都应保存、留作公司经验财富。

7、为充分实现项目整体流程的效率、完成既定目标,应当为各环节配齐的人员(个人认为目前售前部人员确实欠缺),并对各环节部门的人员进行分工(以行业划分标准人员结构为主,以实际工作任务调剂为辅)。

8、对项目整体实施,应当以项目立项、项目中标为两个节点,所主导的岗位分别是售前工程师和项目经理,其他人员应当服从主导岗位合理的任务、进度分配。

9、公司项目可分为:自营把控项目、战略意义项目、竞争投标项目三大类,顾名思义,每类项目的操作流程不尽相同,因此在流程确立时还应考虑项目类型,在项目的可行性、进度、效率、质量上予以把握。尤其是战略意义项目和竞争投标项目的可行性方面应当结合项目实际情况,进行项目立项讨论会议(可放宽为50万以上项目需要),由销售代表主要对竞争形势、客户关系、用户需求、时间进度进行阐述,时间30分钟,由其他相关部门进行讨论和评分,探讨项目的可行性和成功率。个人认为各环节既然采用项目提成制,应该避免公司领导直接授意、而采用民主讨论方式。

项目运作流程 篇2

一、“年终盘点”大戏的品牌选题有何坐标

“年终盘点”虽然成了气候, 却鲜见媒体将其升华、做成品牌报道, 譬如2002年度启动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 央视虽然树立了成功的典范, 却少有传媒去嫁接和创新。如今论证其必要性已经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如何加油超车。那么, “年终盘点”大戏的品牌选题应以何规则为坐标呢?

1. 特质坐标:

传媒的权威性。传媒的不同特质决定其不同领域的权威性。目前全国报纸1937种, 各级报业集团100家, 党报、行业报、晚报和专业报的不同职责均彰显不同的媒体气质, 那么参与“年终盘点”报道竞争, 不同传媒一定要以自己的最大优势, 与同类传媒进行品牌“屠龙”, 即传媒特质决定品牌选题性质;传媒的不同特质派生不同的主打品牌。“年终盘点”天然地要以传媒的权威性, 作为品牌选题的特质坐标, 主流媒体在“年终盘点”上一定要选择最符合权威性特质的主打品牌。

2. 能量坐标:

盘点的引导力。“年终盘点”要干什么?《人民日报》曾经感慨央视“感动中国”的颁奖盛典:这是举国上下难以平静的时刻;新闻专家孙金岭、边巍在《我们为什么会感动》一文中评述:“感动中国”因为其强大的震撼力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新闻品牌节目。可以说, 这种盘点的舆论引导力量, 给社会注入一股强大的向上冲力, 这不仅来自传媒的权威性, 也来自新闻事件的内在能量, 更来自新闻媒体的运作能力。看来, 主流媒体的“年终盘点”选题, 必须具备强大的引导力量。

3. 市场坐标:

受众的期待感。“年终盘点”的对象是受众, 要满足传媒消费者的知情欲望, 成功的盘点报道像是强大的品牌磁场, 以感人的内容、新颖的形式、情操的陶冶, 吸引受众产生一种约会意识、积淀厚重的期待感, 翘首以盼这一年度的总汇演, 美国《时代》周刊每年评出的“最佳发明”就是明证。主流媒体当然要顺应这种坐标的指引, 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 以改变过去平面媒体的“追鸟”运作流程, 吸引更多的忠实受众。

二、“年终盘点”大戏的轰动效应从何而来

“年终盘点”的品牌影响力以及这场大戏爆发的轰动效应, 来自三大动力:

1. 品牌意境的征服力。

品牌彰显的意境意味着一种精神的征服力, 这可以兑换成品牌价值、兑现为真金白银。中国人大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在《中国媒体品牌课题研究报告》 (中国报业网2010-11-27 16:49:00) 中提示, 被感知的事实永远比事实本身更重要。主流媒体的“年终盘点”品牌活动, 是铸造人文精神的一座新闻富矿、是高尚境界追求的一次爆发、是“一部年度精神的史诗”, 才能以这种的强大征服力影响每一个人。

2. 新闻内核的感染力。

“年终盘点”品牌活动要有新闻“浓缩铀”, 要有极其震撼的感人力量, 就像“感动中国”中的人物经大忠、给高原盲童带来光明的使者萨布利亚·坦贝肯 (德国) ……

3. 运作灵感的创新力。

“年终盘点”品牌活动对于传播团队是严峻的考验, 以往大都局限在新华社《国际体育十大新闻》、《娱乐圈排行榜》、《体坛广而告之》、《中国流行语》、《娱乐气候报告》、《聚焦民生热点——我们亮剑》、《解决民生难点——我们搭桥》等等节目中, 如今启动“年终盘点”品牌活动, 不仅要建立高质量的运作团队, 还要细化到每一个环节, 包括该年度品牌的报道特辑、吸引品牌广告开发、办论坛、网上互动、办颁奖典礼、出版书籍等等, 甚至细化到像“感动中国”颁奖词那样地千锤百炼。如:“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 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 在过去的一年里, 他让我们泪流满面。从繁华的城市, 他走进大山深处, 用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稚嫩的肩膀, 扛住了倾颓的教室, 扛住了贫穷和孤独, 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徐本禹点亮了火把, 刺痛了我们的眼睛。”评价割肝救子的暴走妈妈陈玉蓉:她疾走的照片, 强烈地震撼了我的心灵, 这种姿态, 如此心酸、如此美丽, 这是一场命运的马拉松。她忍住饥饿和疲倦, 不敢停住脚步。上苍用疾病考验人类的亲情, 她就舍出血肉、付出艰辛、守住信心。她是母亲, 她一定要赢, 她的脚步为人们丈量出一份伟大的亲情。

三、“年终盘点”大戏的运作流程如何确定

“年终盘点”是传媒的年底“杀手锏”, 如何释放这一特殊品牌的核心能量, 像核武器一样发生裂变?即如何让“年终盘点”的三大动力膨胀到极点?

1.“年终盘点”的两种运作模式

一是单一运作模式。即以获取社会轰动效应为目的的“年终盘点”运作模式, 譬如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第四届“CNN年度英雄”全球网络票选结果——17年来拯救12000名女孩脱离火坑的尼泊尔人道志愿工柯伊勒拉荣登榜首, 就是以世界新闻品牌来占领传播制高点的。

在“年终盘点”的人物推选标准上, 以人物在本年度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具备以下一种或几种特点为度: (1) 在各行各业具有杰出贡献或重大表现, 获得重大荣誉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2) 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迹; (3) 以个人的力量, 为社会公平正义、人类生存环境做出突出贡献; (4) 个人在生活、家庭、情感上的表现特别感人, 代表了深圳时代精神和社会价值观取向。譬如, 大山深处的“最美女支教老师”孙影, 孤身一人走进贵州大山深处, 用柔弱的双肩担起山里孩子沉甸甸的梦想。4年多来, 由孙影牵线搭桥、深圳爱心企业共捐资200多万元, 建起6所希望小学。她被誉为大山深处的“最美深圳女孩”、“最美女包工头”。这样的“小人物”其实是个大英雄。

二是全景运作模式。是指媒体不仅考虑新闻的社会轰动效应, 还要测算其经济价值, 围绕“两个效益”而进行的“年终盘点”运作模式。譬如央视春晚, 在每届4小时10分至5小时左右的时间里, 不仅是以迎春歌舞为题开场, 以主持人串联、小品相声为主干, 多种文艺样式组成的一个盛会, 而且还使“春晚经济”火爆, 仅2007年春晚20点报时广告底价就达到575万元, 零点报时底价甚至达到1000万元, 虎年春晚广告总收入超过5亿元。值得关注的是, “感动中国”也实现了全景策划的突破, 譬如2005年不仅网友、观众和读者的总投票数达到90万张, 而且这一品牌的单一广告标的金额达到1450万元。主流媒体的“年终盘点”报道同样要以全景策划实现“两个效益”双赢。

2.“年终盘点”的爆发点位流程

“年终盘点”是传媒品牌能量的一次爆发, 其运作模式和爆发点的选择, 就像航天飞机在哪个点位二次生火、在哪个时间进入轨道才能飞天成功一样, 让传媒爆发出最大的传播力 (知名度) 、公信力 (美誉度) 和影响力 (忠诚度) 。

一是关键点位爆发流程。包括大型报道推出的时间点位、“年终盘点”颁奖晚会的地点、星光大道的走向、颁奖词的锤炼、独创音乐的感染力, 等等, 特别是颁奖晚会的综合视听艺术和其表现手段, 要将人物平凡的事迹展现在璀璨的舞台之上, 其精心运作的关键点位在于如何爆发出最佳效果, 形成强大的舆论传播力量。

项目运作流程 篇3

关键词:快消品行业;新产品开发;项目管理运作流程

通常情况下在快消品公司运营的初期,技术部门承担的新产品开发任务也相比较少,开发模式多为职能式开发,随着公司运营规模的越来越大,产品品种的越来越多,产品组合的宽度、长度和深度的不断扩大及多个项目的同时进行,为避免顾此失彼就需要对新产品开发运作流程重新定义和实施,明确项目所需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建立流程表,确定关键过程的期望结果、职责和义务等。

一、快消品行业及新产品开发特点

(一)新产品开发活动并不是一项错综复杂的活动,多为紧跟型、变形性产品的研发,是企业用基础研究成果自行进行的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主要是根据销售部门的反馈意见进行产品改进,具有研发周期短,创意性相对较小,技术相对成熟,多产品多层次并行的特点。

(二)要求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加强互动,保持良好关系,及时了解顾客的需求和期望。需要时刻关注项目能否让顾客满意,增加再次合作的可能性;还要关注顾客的利益,使项目尽早结束,减少后续服务或延期所带来的成本增加。

(三)对开发流程的执行、管理和控制基本处于手工管理状态,流程中产生的数据和流程本身没有关联,无法进行有效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导致不畅通,协作不好等很多问题。在项目完工后欠缺全面深入的事后总结,隐性知识大多存在于企业员工的头脑中而难于共享,更没有促进最佳实践传播。

二、快消品行业研发项目管理运作流程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流程管理关注的是项目运行中各个环节的相互联系以及具体活动的时间、执行者、执行情况,是从流程的角度对项目运行过程中的各个任务进行描述与规划,提出面向流程层次化控制的项目管理运行模式,并利用共享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最终实现流程运行驱动项目管理的运行方式。

快消品行业现有的研发项目管理运作流程,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常会遇到以下问题:

(一)新产品研发与市场的联系不够密切,没有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要旨,可能会造成研发与市场需求脱钩,缺乏研发项目运作的科学性和目的性。

(二)研发人员的急功近利和项目立项的短期行为,导致部分产品只是形式上的变化,"换汤不换药",不能真正体现新产品开发的价值。

(三)产品研发的相关部门间协调性不够紧密,绩效考核难以明确,易造成项目开发周期过长而错失市场机会或潜在客户。

(四)缺乏项目运作流程和知识管理控制,易导致研发人员的流失而中断大量的项目进程或持续的改进。

三、采取有针对性的项目运作流程管理

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当项目中具体的任务事件发生时,任务单元触发相应业务流程,业务流程的执行形成了基本活动单元的运行链,运行链将具体的流程执行人员联系起来,影响运行链中相关人员的交互与合作,这条运行链将项目中各个任务单元链接起来,通过流程的运行承载与推动项目的运行。

(一)注重项目前期调研和产品策划,一切围绕客户的目标需求

对于快消品行业的新产品开发来说,新产品前期面临多种不同的环境因素,需要依靠必要的智力资源并不断积累经验,使新产品开发的观念得以形成并得以在企业组织内进行系统推广,才能在一个剧烈变化的企业环境中,大大增加创造出新产品的机会。

(二)注重电子化信息网络的知识管理系统,构建知识共享与协作平台

基于信息化网络的信息共享,有助于全程记录各种文档材料,使一个组织内部的信息和知识尽可能公开,使项目组成员能够便利地获取各种资料,很快熟悉工作;实时更新知识结构和最新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使组织中的个人或小组的知识转变为组织整体的知识;促进和实现知识整合及共享,为组织活动的更新和创新提供源泉和基础,利于企业保持竞争优势;有利于整个项目运作的并行工程,解决传统的串行产品开发弊端,减少产品的开发时间和成本,以保证开发的一次成功性;有助于在项目进展过程中进行多次的阶段工作总结,而尽可能早地发现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及各因素之间的冲突关系,以避免单线渠道沟通的滞后、过滤、失真等行为。

(三)注重流程运作的程序管理,执行严格的文档表格并集中管理

界定项目范围,明确项目方案,由项目经理规划项目进展,设计项目质量、统一调度多个部门协同工作。项目组成员及需配合的各职能部门和经理,按文档要求严格执行相关的文档表格,如:申请表的详细填写、项目进展情况跟踪、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实验报告等等。

(四)注重快速反应机制,建立门径管理系统

“应”是基础,关键在“快”,项目申请者一旦搜集信息、了解到市场情况,即快速反映到决策者手中,经过论证,明确产品调整的具体目标并指定项目经理,组织各职能部门人员配合实施。快速反应机制的建立有助于企业适应市场并在市场竞争中取胜,最终将符合消费需求的产品快速投放市场。

(五)加强与客户的交流与沟通,强调产品开发的时效

在新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从一开始新产品创意的出现到最后的新产品市场化,任何一个环节管理不当都有可能使新产品夭折,新产品经使用后不能满足客户的初期要求,或客户又临时改变了其原有的产品设想,导致投产后的新品不能收到预期的销售效果,不但能加剧生产安排和原材料储备的工作压力,还会导致原材料库存问题、过期报废等不良问题的频繁发生。

四、结束语

现代科学技术的革新越来越快,专业分工越来越细,面对快速多变的市场环境,要求企业必须在短时期内集中自己的主要力量对市场机会做出敏捷的反应。结合快消品行业特点,综合运用新产品开发以及项目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建立一套适合于快消品行业的研发项目管理运作流程体系,将有助于快消品行业:倡导知识共享的氛围,协调与研发相关的各部门间合作,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高效能研发管理运作流程,调动研发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迎合客户需求,最终提升新产品开发项目的管理绩效和企业的经营绩效。

参考文献:

[1]夏谷.超级食品公司生产运作系统缺陷分析与对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04.

会议营销的运作流程和运作方法 篇4

日 期:2009-5-23 22:32:50来 源:慧聪网作 者:

会议营销的利弊

会议营销的利弊主要体现在会议营销本身上,因为会议营销涉及的范围比较大,包括事件营销、活动营销、服务营销、数据库营销等等诸多营销范畴,要求相对比较高,任何一个环节的操作失误都将是成功的绊脚石,会议营销是众多营销的合练,利在于会议营销使销售环节加快,周转便利,是直接产生销售利润的最佳途径,弊是多功能营销的员工素质与法规的衔接工作,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直接影响销售与市场的顺利与否!

会议营销的真正意义

会议营销看起来是十分简单,用通俗的话讲就是多功能营销,对传统营销的冲击非常大,也产生积极影响,如何使用?如何管理?员工素质?环境预测?外联关系?这些都是会议营销必须解决的问题,如果没有准备好,就不要使用这样的一种营销模式,否则破坏性也比较大。

会议营销的真正意义在于销售与渠道、销售与市场、销售与各方利益关系的客观综合效能的最大化。是现代企业对应市场的有效途径,会议营销等于是高科技下的航空母舰,对现代营销的作用可想而知。成本营销是现今销售中最大的问题,利益的回报是这个行业要求比较高的现象,可以通过理解与实践,也可以借鉴成功企业的会议营销模式,分析其中的利弊,从而真正意义上用好会议营销

会议营销可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广泛搜集特定消费者数据信息,建立数据库。

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消费者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消费者姓名、年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家庭收入、健康状况等,建立消费者档案数据库,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把消费者根据需求状况分类,确定目标消费人群。

消费者数据信息搜集的渠道:

A、熟人。如亲戚、朋友、同事、邻居等。

B、通过熟人转介绍。C、陌生拜访。D、通过各种活动搜集。第二步:会议营销的组织实施。确定会议的时间、地点后,针对目标消费人群发出邀请。会议营销主要以服务为主,以

健康保健理念的宣传,免费的健康咨询、诊断以及消费者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来吸引目标人群参加;通过专家的推荐,使用消费者对产品良好效果的现身说法以及业务员一对一的沟通,来促成销售。

第三步:跟踪服务。对购买的客户进行售后跟踪服务,指导使用,并对使用前后的效果进行比较,形成良好的口碑宣传。对未购买的客户进行继续跟踪,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消除其顾虑,促成销售。

企业、团队、个人为了赚取利润、吸引目光、推销自己,不惜利用一切营销手段。面对现实的情况,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利用会议、论坛、研讨会或展会等来进行,即通过会议营销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把企业、团队或个人的观点、理念、行为乃至产品传播给受众,从而达到提高自身知名度、树立自身形象和增加产品销量的目的。

不论是国际会议或是国内研讨会,只要是一个执行成功的会议,自筹备期起的公关宣传推广、预算控制到会议当天的活动执行与安全掌控,再到会议闭幕后的访客分析于优缺点检讨等,均是属于环环相扣、步调紧凑的工作。一个成功的会议除了可以达成原会议举行目的,更可提升形象,增加会议外围经济效益,甚至与其年度直接相关。所以,我们把这种形式称为会议营销。

成功的会议营销所带来的总效益将超过原会议议程与目的,因此会议、论坛、研讨会、招商会、展会等形式为人们所热衷。那么如何经营一个会议,也即从会议主题的确定、会议的筹备与宣传、会场的布置到票务的销售和会议现场的掌控以及会后的分析检讨这么一个流程应该如何运作,怎样才能达到理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成为人们所关心的一个问题。

会议,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论坛、研讨会、高峰会、展览会、招商会等,都可以算是会议的范畴,甚至营销中为了销售产品而组织的会议、俱乐部等形式也可算是会议的特殊形态,都属于商业性质的会议,都以展示、销售某种观点或产品为直接目的。

会议营销的切入点

会议营销的切入点在于消费与市场已经饱和,但产品适合于推广,功效能够接受考验,就从现有的市场已经在运作的企业与产品来看,比较能够有支撑的当数功能性的保健品,比如能够解决睡眠等。而一般的免疫调节产品就不适应,这与我们操作的市场消费心理有关,如果条件具备,运作会议营销就轻松些,成功的机会就比较大。

如何运作会议营销

会议营销也叫数据库营销,基本的要素也分三块:会议之前;会议之中;会议之后。

会议之前是收集消费者名单,将适合自己产品功效的消费者通过不同渠道收集,要求名单真实、客观、实用,收集完名单后,确定时间地点进行会议营销中间部分的准备工作,比如现场部分的布置、控制与实施,之后,将名单根据不同的状况进行分类处理,然后通知消费者到会议现场。

会议之中是在现场进行促销活动,尽最大的效能去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具体的做法与一般活动差不多,要根据企业文化、产品功效、服务对象、环境因素等等的改变而灵活运用。

风投公司运作流程 篇5

通常风险投资交易始于风险投资公司对商业计划书的筛选到交易的完成,以至最终风险资金的退出。具体可分下列几个程序:

1.初次筛选(Initial Screening)

风险投资公司每天都收到大量的执行总结和商业计划书。在初次筛选时投资专家通常只看执行总结或商业计划书的执行总结部分,每分通常大约只花几分钟时间。一旦发现他们感兴趣的他们才会花一些时间看完整个商业计划书,或要求创业者提供完整的商业计划书。

2.项目审议(Due Diligence)

风险投资公司对感兴趣的商业计划书提交给其投资小组进行初步审议。通过了初步审议,风险投资通常会建立一个项目评估小组,对项目进行进一步全面的审议。他们会向申请风险融资的企业要求更全面的企业背景资料,通常包括:

●注册登记文件

●企业章程

●董事会和股东资料

●董事会纪要

●重要的业务合同

●法律和财务方面的合同

●详细财务报告

●资产清单

●知识产权方面的文件

●管理团队的背景资料和员工方面的情况

●法律诉讼和保险方面的资料

●政策法规等方面资料

审议将会涉及的方面有:◎行业审议 ◎技术审议 ◎市场审议 ◎财会审议◎法律审议

3.项目谈判(Negotiation)

风险投资公司的项目评估小组下一步将与企业的管理层或创业者就有关问题进行谈判。涉及到的主要问题通常包括:◎投资形式◎将来融资◎资金使用◎股本结构◎股权转化价格◎股权注册权限◎其他股东的义务◎上市◎董事会组成◎核心人员招募◎财务状况披露◎股份购买协议◎交易达成的前提条件◎排他性◎交易费用

4.交易完成(Deal Close)

风险投资公司将与投资企业或创业者签署有关的法律文件,这些文件通常需要有关的律师来准备。同时涉及到对企业的现有章程进行修改,并须报有关部门批准和备案等。

从初次筛选到交易完成通常需要90天-150天。

5.项目跟踪(Monitoring)

风险投资公司的一名合伙人或投资专家将参与所投资企业的董事会,跟踪项目的实施,商业计划的执行情况,经营管理情况等,同时帮助企业制定有关的商业策略、进一步融资计划和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持。风险投资公司也会全力以赴地帮助企业,使其风险投资获得成功,资本最大限度地增值。这种跟踪和帮助直至风险资金退出投资的企业。

6.风险资金的退出(Exit)

室内设计全套运作流程 篇6

一、社会形象,产品力量,自我展示。

1.公司形象,文化展现,产品特色。

2.对外宣传,内容有特点,简单易记。

3.对外公关,活动策划,广告投放。

4.自我从外表着装到精神面貌的展示。

二、自我充实,积极进取。

1.了解熟悉行业,认识市场。

2.了解掌握从设计---预算---材料采购---施工---验收的流程。

3.利用掌握的知识去开拓市场。重复和深化到提升自我三、自我充实,积极进取详细过程:

1.进行室内设计行业的认识了解----分析市场。

2.了解掌握从市场---设计---预算---材料采购---施工---验收---售后的流程。A:市场

B:设计:

C:预算:

D:材料采购:

E:施工:

1)设计师、客户、项目经理三方交底。

2)施工:

1办理开工手续——2自行测量——3前期设计——4主体拆改——5木门厂家上门测量——6橱柜第一次测量——7水电改造——8卫生间防水——9主料进场——10木工——11贴砖(安装窗台、地漏)——12淋浴隔断量尺——13橱柜第二次测量——14刷墙面漆——15厨卫吊顶——16通煤气——17橱柜安装(同时安装水槽、煤气灶)——18木门安装——19地板安装——20铺贴壁纸——21开关插座安装——22灯具安装——23五金洁具安装——24窗帘杆安装——25拓荒保洁——26家具进场——27家电安装——28家居配饰——29搬家 F:验收:

1)水电完成后: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2)刷完墙面漆:进行中期工程验收。

3)五金洁具安装完成后:进行工程竣工验收。

项目运作流程 篇7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始于20世纪90年, 在20世初由于国际资本市场财务造假案件频出, 使内部审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2001年IIA重新修改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 将内部审计全面转向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模式。COSO于2004年颁布了《风险管理整合框架》, 使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实践中的运作日趋成熟。在国内, 自2003年后, 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先后颁布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以及29个具体准则和2个实务公告, 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内部审计准则体系, 我国的内部审计准则体系, 充分借鉴国外的经验, 将风险管理贯穿其中, 体现了风险导向的思想。蔡春 (1993) 教授在国内最早进行审计结构框架研究的学者, 他提出“环境—本质—假设—目标—规范与信息—控制—环境”的审计模式。郭群、吴惠吟 (2002) 提出风险导向审计应当与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目标、风险管理相结合, 认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认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企业为了实现发展战略、目标而进行风险管理的手段, 最终达到为企业增效的目的。严辉 (2004) 认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理论框架应采用“本质—假设—目标—职业规范”的结构模式。李玲、陈任武 (2006) 提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当以实现企业目标为出发点, 关注那些对企业目标造成影响的风险, 并对此进行风险评估, 排序, 确定高风险的领域, 将其作为审计的重点, 从而能够更有效、更直接地达到企业管理当局的需求, 因此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当遵循“目标-风险-控制”的逻辑顺序, 即以企业的目标出发, 围绕着影响企业目标的风险, 进行审计。郭群 (2006) 将内部审计分为三个阶段即计划阶段、实施阶段、终结阶段。黄海 (2009) 对内部审计框架结构的建立提出了由战略规划、业务流程、组织结构、风险评估系统和抽样技术模型五个子系统构成的审计框架。吴俊峰 (2009) 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流程从审计前工作、审计实施、后续审计三个阶段进行分析, 认为审计前工作包括明确审计动因、确定业务关键目标及关健绩效指标;审计实施工作包括制定审计方案、实施审计测试、编制审计报告;后续审计工作包括确定后续审计项目, 开展后续审计工作, 出具后续审计报告。

二、基于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运作流程构建

综上所述, 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 关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运作方面, 在充分汲收企业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基本形成了“目标-风险-控制-审计”由左至右的运作路线, 但还没有形成权威且统一的实施运作框架。本文在综合前人的理论基础上, 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运作思路表述为:以企业目标为出发点, 识别并评估影响实现企业目标的各项风险, 围绕着风险, 分析与评价企业针对这些风险所要采取的控制措施, 通过对各项控措施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的测试, 确认控制措施是否有效地实现对这些风险的管理, 并向相关人员报告及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本文借鉴传统内部审计的实施程序, 并结合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运作思路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运作流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l) 内部审计准备阶段; (2) 内部审计测试阶段; (3) 内部审计报告与沟通阶段; (4) 内部审计反馈与后续审计阶段。以图1来列示整个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运作流程。

(一) 内部审计准备阶段

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下, 审计现场测试前的风险识别与评估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并成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重心。在准备阶段首先应对企业的各项业务流程进行分析与梳理, 在此基础上通过明确业务目标、识别业务风险、评估业务风险、确定关键控制点等四个步骤形成风险控制底稿, 为制定审计计划提供依据, 为实施审计现场测试指明了测试方向。

(1) 从企业目标出发, 明确各项业务目标。企业目标在企业内往往是通过各项业务共同努力来实现的, 每项业务都完成特定的目标, 最终通向企业目标。因此, 企业目标落实到企业内部就转化成企业内部各项业务活动所要完成的目标。通常可以将企业内部各项业务活动的目标分为以下三类:一是经营性目标:这些目标与主体经营的有效性和效率有关, 包括业绩和赢利目标和保护资源不受损失等;二是报告性目标:这些目标与报告的可靠性有关。它们包括内部和外部报告, 涉及到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三是合规性目标:这些目标与符合相关法律和法规有关。

明确业务目标本身也是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的前提, 这个过程有赖于企业风险管理的实施情况, 在风险管理做得较好的企业, 可以通过与风险管理部门沟通与协调即可确定。在没有开展全面风险管理或者风险管理工作基础薄弱的企业内, 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在对企业内部各项业务流程分析与梳理的基础上, 结合企业目标加以确定。

(2) 识别风险。各项业务目标明确后, 内部审计人员应识别对各项业务目标造成负面影响的各项因素即风险。识别风险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重要环节。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对企业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的分析, 并结合各项业务目标予以判断和识别影响各项业务目标的风险包括经营性风险、报告性风险、合规性风险。

(3) 评估风险。风险评估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难点。风险水平评估通常可以通过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与影响目标的重要性程度来确定, 主要采取定量与定性的方法, 如蒙特卡罗法、压力测试法、关键风险指标管理法、风险坐标法等。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根据各个企业自身情况进行选择。风险水平评估为内部审计人员确定各项业务的关键控点与审计计划提供了依据。

(4) 确定关键控制点。为了实现企业内每项业务所产生的结果最终有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 企业管理层都会采取一些必要控制措施。企业内每一项业务活动都由不同的环节构成, 其中某一项或某几项环节控制得当将对整个业务活动的结果产生关键的影响, 即称它为关键控制点。如果缺少了这些关键控制点, 该业务就很难实现其业务目标。关键控制点是由控制环节与控制措施构成。内部审计人员应在风险评估后确定企业内各项业务的关键控制点。当企业对某项业务所采取的控制措施覆盖了该业务的所有关键控制点, 才能认为针对该项业务的控制措施设计得合理、充分。

以上四个步骤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在此过程中, 都离不开对各项业务流程的分析与梳理以及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企业内部各业务流程的描述与所确定的关键控制点形成风险控制底稿。

(二) 内部审计测试阶段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由于将审计工作的重心前移, 在准备阶段完成了目标-风险-控制的分析。在测试阶段主要工作包括:

(1) 测试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充分性。虽然在准备阶段可以基本判断出企业控制措施设计得是否有效, 但仍需要在测试中得到进一步验证。在测试的现场, 可能会发现准备阶段所没有考虑的情况或发现新的风险, 也会可能出现测试结果证明该控制措施并非准备阶段所设想的那样能够有效地防范了风险, 还有可能在测试时企业的业务已发生了变化等。

(2) 测试内部控制是否得到有效地、一贯地执行。评价控制措施运行有效性, 其前提中针对设计有效的控制措施, 如果测试已经证明该控制措施在设计上就存在缺陷, 那么即使该控制措施得到有效、一贯地执行, 也不能认为其运行是有效。

(3) 确定剩余风险。经过以上两个方面测试后, 内部审计人员应判断出企业目前已采用控制措施后的剩余风险, 即还有哪些风险没有得到控制。剩余风险是确定审计报告与审计沟通的重要依据, 也是制定后续审计计划的主要参考。被审计单位对风险的控制和管理越充分、有效, 剩余风险就越少;反之则剩余风险就越大。

(三) 内部审计报告与沟通阶段

审计报告是内部审计师根据审计计划对被审计单位实施必要审计程序后, 就被审计单位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作出评价与提出建议, 并就测试阶段所确定的剩余风险在与被审计单位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做出评价, 并提出自已的建议;这一阶段是对审计准备阶段、测试阶段的工作进行的归纳与总结。此阶段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 审计复核: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应建立分级复核制度, 在审计机构人员较少的情况下, 至少要做到一个人工作的内容应由另一个人来复核。审计复核重点应关注审计证据与审计结论之间的关系。

(2) 审计沟通:事实上审计沟通贯穿整个审计过程。在形成审计正式结论及报告之前的审计沟通尤为重要, 这一阶段应就审计发现 (包括剩余风险) 与有权力采取或改进措施的人员或部门主管进行沟通。沟通前应做好充分准备, 就发现问题在充分听取对方意见的基础, 提出自己的看法及建议。

(3) 审计报告书写及发送:审计报告应当客观、完整、清晰、及时、具有建设性, 并体现重要性原则, 对于一些可以在发现现场直接改正的非实质性的缺陷, 如审批单上遗漏非关键性的授权签字, 可以通过审计现场沟通或形成报告前的沟通即可。内部审计报告应至少发送给有权对内部控制采取或改进措施的人员及其以上级别的管理层。针对不同的部门主管, 出于保密原因, 可仅就与该部门有关的报告部分内容截选形成非正式的报告予以发送。

(四) 内部审计反馈与后续审计阶段

出具了审计报告并不完全意味着内部审计工作就此结束, 此后还要跟踪管理层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反馈。被审计单位对于审计反馈的情况有以下三种:

(1) 被审计单位就审计报告中提到的所有重大的、实质性风险均采取的进一步的控制措施。对这种情况, 内部审计机构应综合考虑报告中的审计发现、建议及所涉及的风险与被审计单位所采取的控制措施, 分析其是合理、充分, 并在下次制订审计计划时将其纳入应考虑的风险因素之中, 作为下次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2) 被审计单位仅对审计报告中的部分重大的、实质性的风险采取进一步控制措施。对这种情况, 如果没有被采购进一步控制措施的剩余风险属于重大的, 内部审计机构应及时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沟通, 以明确没采取进一步措施的原因, 必要时将其告知被审计上一级的单位。同时也应纳入下一次制定审计计划的考虑范围。如果问题性质十分严重, 内部审计机构应就此与公司的最高决策层, 如董事会进行汇报, 以确认公司是否就审计报告中所提的问题知情或已采取了风险承担方式予以承担可能出现的风险。

(3) 被审计单位对于审计报告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对这种情况, 如果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中的审计发现、建议及所涉及的风险没有采取任何反应, 应及时与被审计单位的上一级管理者进行沟通, 如果仍未收到任何反馈信息, 内部审计机构应就此与公司的最高决策层, 如董事会进行汇报, 以确认公司是否就审计报告中所提的问题知情或已采取了风险承担方式予以承担可能出现的风险。

审计反馈是内部审计运作流程的一个重环节, 如果公司对审计报告不做任何反馈, 那么再好的内部审计模式都无济于事。因此, 公司的最高决策层应在公司的管理制度中对内部审计报告做出反馈是被审计单位的职责予以规定, 同时被审计单位应就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报告中所发现的问题及建议及时做出反馈。在确定后续审计时, 内部审计机构可以根据审计过程中发现事项的性质和重要性, 风险水平, 决定是否单独就上次审计的情况进行单独的后续审计, 或与其他项目审计时一并执行。

参考文献

[1]王晓霞、孙坤、张宜霞:《论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 《审计研究》2004年第2期。[1]王晓霞、孙坤、张宜霞:《论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 《审计研究》2004年第2期。

[2]李玲、陈任武:《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分析——兼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特点》, 《财会通讯》 (学术版) 2006年第12期。[2]李玲、陈任武:《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分析——兼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特点》, 《财会通讯》 (学术版) 2006年第12期。

大型出版项目的策划与运作 篇8

“外国文学鉴赏辞典大系”是上海辞书出版社精心打造的一套大型文学鉴赏图书。整套图书总共15卷,具体包括《外国小说鉴赏辞典》(5卷)、《外国戏剧鉴赏辞典》(3卷)、《外国诗歌鉴赏辞典》(3卷)、《外国散文鉴赏辞典》(2卷)、《外国神话史诗民间故事鉴赏辞典》(1卷)、《外国传记鉴赏辞典》(1卷)。它囊括了中国之外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多位著名作家近2800部(篇)经典作品,并由相关专家学者对这些作品分门别类地予以鉴赏,最终形成近2000万字的作品规模。

审时度势,借势而为

策划出版“外国文学鉴赏辞典大系”这样一套外国文学鉴赏图书的想法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呢?简单地说,主要受到两个因素的触动:第一是通识教育;第二是文学教育的课程改革。

进入21世纪,一些大学特别是综合性大学逐渐意识到,虽然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能力的训练对于高等教育来说不可或缺,但国家的栋梁之才,除了具备这些专业的知识和能力,还要有大的智慧和胸怀,具有文化传统知识、世界视野、科学精神、生命关怀、审美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等。于是,在“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目标指引下,通识教育被提出来。我国希望通过通识教育,能够改变专业划分过细、结构失调的情况,培养适应能力强的人才;减少应试教育的影响,培养有创新动力的人才;转变重理轻文的现状,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素养。

通识教育要求学生走进文化经典,提升人生境界,这就决定了文史哲等传统人文学科的内容在通识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越来越多的大学将会更加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其中,文学经典蕴涵着丰富的政治、社会、历史、文化信息,可以说是社会发展和人类精神成长的全息图,它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情操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除了通识教育,另一触动因素就是文学教育的课程改革。2002年,北京大学中文系陈平原教授撰文《“文学”如何“教育”》,提到“文学作为专业的魅力正在消退,而作为修养的重要性却迅速提升”的现象,进而提出了“大学中文系培养学生的目标是什么?怎样才算合格的文学教育”这一问题。接着复旦大学中文系陈思和教授在《文汇报》发表《是“知识”还是“审美”》,对陈平原的文章进行了呼应,并引发更大范围关于文学课程体系设置的讨论。

陈思和认为,现代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已经不会欣赏美了。于是,这场讨论的结果就是,陈思和在复旦推行文学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围绕“原典精读”展开:大学一二年级通过对一批典籍名著的文本细读,让学生回到最基本的东西:感性和审美,并希望因此而获得一种严谨踏实的学风;三年级再安排文学史和文学概论的学习;四年级让学生了解该学科目前最前沿的思想和学术动态,得到最尖锐的思想训练,同时也接触一些对走上工作岗位有帮助的课程。这场讨论和课程改革的触动很大。特别是陈平原在文中的一段话:“文学史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在表达民族意识、凝聚民族精神,以及吸取异文化、融入世界文学进程方面,曾发挥巨大作用。”但这样大学教育的结果,往往是“学生记下了一堆关于文学流、文学思潮以及作家风格的论述”,而“常识丰富,趣味欠佳”。

以上两个因素,虽然具体内容不同,但都程度不同地强调了对经典的重视,对人文素养的重视,对审美能力的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学鉴赏作为解读和欣赏经典文学作品的示范,必将对提升读者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

立足传统优势,延伸鉴赏品牌

策划出版“外国文学鉴赏辞典大系”,不仅是抓住机遇顺势而为的结果,而且是上海辞书出版社立足自身传统和优势,延伸鉴赏品牌的需要。

上海辞书出版社策划出版的《唐诗鉴赏辞典》,1983年问世后广受好评,引得许多出版社争相加入出版鉴赏辞典的队伍。但潮起潮落,不少出版社随着鉴赏热的降温而退出了这一图书出版领域,并因鉴赏品种零星而没有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而上海辞书出版社多年来坚持在这一领域深耕细作,继《唐诗鉴赏辞典》以后又陆续推出《唐宋词鉴赏辞典》《元曲鉴赏辞典》等,前后历经20多年,最终形成了13种18本的“中国文学鉴赏辞典大系”。这种不求速度求质量,坚持以名家撰稿、精心编校的出版思路,赢得了市场的认可。文学鉴赏辞典也从不被人认可的工具书品种,成为辞书出版社的重要图书板块。

登高望远,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延长既有鉴赏图书的生命周期,拓展鉴赏品牌的影响力,成为上海辞书出版社考虑的一个重要课题。回顾和反思“中国文学鉴赏辞典大系”系列产品的销售推广过程,上海辞书出版社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购买过《唐诗鉴赏辞典》的读者,经常会问出版社有宋词鉴赏吗?买过宋词鉴赏的会问有元曲鉴赏吗?甚至有的读者,每出一个鉴赏新品种都会购买,以至最后将整个鉴赏大系都配齐了。掌握到这个信息之后,上海辞书出版社产生了依托既有中国文学鉴赏的品牌效应和市场美誉度,策划出版一套“外国文学鉴赏辞典大系”的想法。在正式推出“外国文学鉴赏辞典大系”之前,上海辞书出版社在上海书展等展销会以及宣传介绍“中国文学鉴赏辞典大系”的每一个场合上总会做类似新书预告式的重点推介:一套与“中国文学鉴赏辞典大系”相当的“外国文学鉴赏辞典大系”正在编撰中,很快就会与读者见面!这在读者,特别是已购买过中国文学鉴赏辞典的读者中形成了一种期待效应。

做好市场细分,精心设计内容

“外国文学鉴赏辞典大系”推出之前,市面的外国文学类图书主要以翻译作品(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诗集等)和研究著作为主,且多为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译林出版社等出版。而有关外国文学鉴赏类图书,1980年曾有出版社出版;1990年北京出版社等少数几个出版社曾出版《外国名诗三百首》等类型的图书,主要以作品为主,附带有对作品的点评等,一般是一个作者独立完成写作;进入21世纪后,有类似《外国文学名作快读》等读物。总体来看,将各大语系从古至今的文学经典选优取粹,请专家写作鉴赏文章逐一品评集中统一出版的,尚未出现。

上海辞书出版社的编辑曾走访外国文学教学与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也充分肯定这个出版项目的价值。专门的外语院校和外语系,虽然叫语言文学系,但重语言轻文学,对外国文学的鉴赏能力有待提高;中文系的“外国文学课”,一般附带有《外国文学作品选读》,但一般是节选,且没有相应的鉴赏点评。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上海辞书出版社最终决定该套丛书从浩如烟海的外国文学作品库中挑选最有价值的作品入选,对从古至今的外国文学经典根据文学体裁统一分类编排。对于短篇作品一般采用全选的方式,而中长篇作品采用选段,但要求该入选片段尽可能体现作家的创作个性和作品的艺术风格。每部入选作品配有作品赏析和作家小传,大部分作品(除短诗等作品外)配有作品提要。鉴赏文章要高屋建瓴,以相应的理论视角和突出重点的原则对原著尤其是选文的重要方面进行赏析,兼顾知识性、学术性与趣味性。“外国文学鉴赏辞典大系”以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读者为主要对象,争取做成长销书。

“外国文学鉴赏辞典大系”之所以以体裁而非国别或语种作为分卷的标准,一是考虑到各卷次的规模平衡,如以国别或语种作为分卷标准,会导致英语等作品卷的入选作品特别多,规模特别大,而一些小语种作品卷的入选作品较少,规模比较小。二是考虑到读者需求等,按照国别或语种划分,主要针对专业读者(如各语种的外语系学生等),读者群体相对较小,而大多数读者的关注点在于作品体裁或质量本身,对作家国别的关注反倒在其次。

掌握自主版权,以备后续开发

一般来说,大型套书主要有两种做法:第一种是延伸出来的套系,即从一两本畅销作品出发,以此作为骨干产品进行延伸开发形成一系列后期作品。“中国文学鉴赏辞典大系”即采用这种方式。第二种是规划出来的套系,即对某个产品类型进行统一规划,集中编写,同步协调,整体推出。

“外国文学鉴赏辞典大系”最终选择了第二种方案,这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如今的图书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每年的新书品种达40万种,单本图书在书店很难充分陈列,如果上架之初的几个月市场反应平淡,就很有可能从此沉睡在浩瀚的书海中,再无声响。而统一规划、整体推出,则能够以规模取胜。当然,这样做也便于对内容资源开发、项目运作等方面进行控制和操作。

有了这样的方案,接着就要物色合适的作者。上海辞书出版社当时考虑如果由出版社编辑就每篇入选作品约请作者写稿,工作量大,工作效率相对低,因此,出版社决定在外国文学界选择一位学术水平高、具有权威性和号召力的学者做整套丛书的主编,然后由主编负责约请分卷主编,再由分卷主编约请每篇鉴赏文章的作者。为了提高作者的编写积极性,上海辞书出版社除了提供经费支持,还将“外国文学鉴赏辞典大系”作为横向课题立项,并列为集团重点出版项目,参加编写者可计入科研工作量。

尽管参与编写的作者众多,但上海辞书出版社组稿过程中始终坚持出版社要牢牢控制该套书的整体版权。一般来说,作者写完书稿,交由出版社出版,合同期内,出版社享有专有出版权,但合同期满作者就可重新选择出版方。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出版社纯粹是内容出版者,经年累月的忙碌,最后并没有积累太多属于自身所有的内容资源。而“外国文学鉴赏辞典大系”作为出版社立足自身传统和市场优势自主开发的图书选题,与个人著作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它的创意、产品的结构设计都是由出版方提出,并非简单的来稿加工。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出版社策划、组织、营销的作用要远远大于单一作者的贡献。

将版权控制在自己手中,出版社就比较主动,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随时启动二次开发、三次开发,而不需要重新得到作者授权。出版社也可以针对目标读者和细分市场,通过现有内容的拆分、分类标准的改变、规模的压缩、开本形式的改变等不断进行滚动开发。比如,可以实现内容的分拆:将作家小传抽出,编辑《外国文学名家词典》;将原文或节选片段抽出,编辑《外国小说选》《外国诗歌选》《外国戏剧选》《外国散文选》等;更换分类顺序,将现有的体裁分类更换为国别或语系分类,编辑《英语文学鉴赏辞典》《法语文学鉴赏辞典》《德语文学鉴赏辞典》等;优中选优,压缩规模,编辑《外国小说名篇鉴赏》《外国戏剧名篇鉴赏》等;从形式上压缩规模,编辑袖珍本“外国文学鉴赏系列”等。当然,出版社拥有了自主版权,就可在掌握内容资源的情况下,自己制作或授权数字出版企业制作数字出版物,从而实现产业增值。总之,出版社可以内容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不断加深相关产业融合或延伸价值链条,充分实现内容资源的多次利用,有效拓展产业的市场空间,延长文化产品的生命周期,从而为推进鉴赏品牌以至出版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统一编写节奏,组织精准营销

那么在“外国文学鉴赏辞典大系”的编写过程中,出版社主要要做哪些事情?

首先,明确要求,协调分工。在“外国文学鉴赏辞典大系”的编纂启动会,“外国文学鉴赏辞典大系”的顾问、主编、分卷主编、部分撰写人、出版社编辑等参加会议,大家就“外国文学鉴赏辞典大系”各个卷次的具体划分、时间衔接、各种文学样式的卷数分配以及选目中可能出现的“撞车”现象、编写体例等做了充分沟通和说明。与会专家就各卷鉴赏辞典卷名的设定和卷数的分配,各卷鉴赏辞典对古代、近代、现代、当代各个时段限定的科学性,各卷鉴赏词典作品的篇目,以及作品的数量、鉴赏作品收录的原则、较长作品的处理原则、拟选作品的原作和译作的版权等问题做了深入交流。

其次,对进度的掌控和编写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解决等。在项目启动会上列出具体的时间表,如编写队伍组织完成,分卷的启动会,初稿写完、初稿修改、定稿等,都有大致的时间节点。编辑部设固定人员负责通过电话、电邮等形式同各卷主编保持联系,定期编制电子简报发给各卷主编,介绍各卷的进度、遇到的共性问题,以及出版社建议等,从而形成一种督促机制。在编写过程中,各卷会不断遇到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出版社参加分卷的协调会、定稿会,一是可以了解进度,二是可以把握写作质量,三是可以当场协调提出解决方案。此外,出版社拟定编辑规范,如格式、时间、译文中的异体字、译文的版本(要求名家名社)、鉴赏文章的把握等,然后将这份编选规范分发给相关主编、作者、编辑,以保证整套书的格式统一。

再次,通过组织宣传营销活动,扩大“外国文学鉴赏辞典大系”的知晓度,进而扩大市场占有率。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媒体策略还是渠道策略,开展工作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针对性。出版社非常清楚营销的对象主要有两个:中间渠道的经销商和终端读者。在清楚平面媒体与网络媒体、专业媒体与大众媒体各自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对细分市场和目标群体的分析判断,将出版信息、新闻稿、人物专访、图书评论等合适的宣传营销材料精准地投放到合适媒体上,进而传递给合适的营销对象。

除了常规宣传推广,出版社以活动带营销,最大限度地发掘“外国文学鉴赏辞典大系”所蕴涵的丰富话题。比如,上海辞书出版社联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外文系,联合上海市作协、上海翻译家协会等,召开“外国文学与当代文化建设”等研讨会和座谈会等。将该书的出版作为一个“由头”,结合大众关心的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同时邀请专家、作者、媒体等参加,从而进一步扩大“外国文学鉴赏辞典大系”的影响。

上一篇:浙江大学交流纪念册下一篇:高新技术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