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作对策(精选12篇)
运作对策 篇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 城市污水处理和雨水积水问题日益突出。市政排水管网作为收集和输送污、雨水的管道网络, 其功能是保证排水的通畅与稳定, 是城市污水治理与雨水积水排放的前提, 是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 由于存在资金不足、政府重视不够、建设和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 市政排水管网建设严重滞后, 亟待进行市场化运作的尝试。
资资金投入不足管网建设滞后
市政排水管网的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地方财政拨款、银行贷款、国债和地方债券及地方自筹资金, 由于筹资难度过大, 致使市政排水管网的建设缺乏强有力的保障。资金的严重不足, 导致污水管网建设严重滞后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 支管建设滞后于主干管和干管的建设, 污水乱排问题突出。
政政府府重视不够影响企业运行
污水管网工程建设往往涉及征地和拆迁等方面问题, 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往往重视不够、工作力度不足、步调不一甚至相互推诿, 许多关键性工程均由于补偿工作难度大而无法实施, 直接影响了工程建设进度。
由于政府部门没有明确自己的职能, 遇到困难不能有效地解决, 导致某些地区已经完工的主干管无法贯通, 收集的污水不能及时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出现污水处理厂负荷严重不足的情况。
体制机制不顺管网效益欠佳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污水管网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大多分属不同机构负责, 政出多门, 缺乏统一的领导、协调和监管机制。出于各自的发展需要, 各建设单位都自行设计、建设污水管网, 缺乏整体性、统一性, 对工程质量缺乏有力监督, 致使工程质量、效益不高。
由于各区域污水管网的建设主体与管理主体不统一, 导致管网设施运行管理职责不清, 甚至存在“只建不管”的现象, 也致使现有设施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然而, 近年来, 国家出台许多鼓励非公有制企业进入公用事业领域和推进公用事业市场化的政策, 为我国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创造了条件。市政排水管网作为市政公共基础设施是公用事业的一部分, 由于引进了市场机制, 极大地激发了活力。其优势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弥补财政缺口减轻政府负担
改革开放以来, 民营企业不断壮大, 且外资大量引入, 为民营、外资进入公用事业领域提供了资金保证。公用事业风险低、收益回报稳定的特点受到民营、外资等各种社会资金的青睐。利用市场机制, 可以多渠道筹集市政排水管网建设资金, 解决城市市政排水管网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
转变政府职能发挥服务作用
政府的社会职能是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的管理并提供公共服务, 涉及具体的征地拆迁等工作, 政府应交由专业机构去完成, 逐步减少政府的干预程度, 从执行者的角色转变为管理者、服务者, 充分发挥参谋助手的作用, 协调并推动征地拆迁等工作顺利进行。
满满足足公众需要保证质量效益
市场化推动专业企业作为市政排水管网建设的主体, 可以根据社会公众需求的变化, 按照统一的标准, 实现管网的科学建设和管理, 使市政排水管网建设的发展能进一步满足公众的需求, 避免不必要的人力财力浪费。不同企业之间的竞争, 其结果可使管网建设与运营服务的供给者提高效率, 为公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当然, 由于市政排水管网建设所需耗费的资金往往要大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需要, 如果都采用上述管网与污水处理厂打捆招商的方式, 项目建设的总投资较大, 导致投资人所要求的服务费也相应较高, 有时可能造成政府未来的付费负担。
在这种情况下, 对于市政排水管网投资建设和运营问题, 可参照西部某城市的做法, 采用政府与投资人共同出资建设的公私合作模式 (PPP) , 在政府财政资金 (包括国债资金等) 允许的前提下, 尽量减少社会投资人的出资额, 相应降低了污水处理厂和管网运营期间政府所需支付的服务费。这种模式, 对于目前污水处理费收取水平较低、尚不足以支付污水处理厂加管网投资运营维护费用的城市, 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这里, 我们将市政排水管网市场化运作模式的探索和尝试归纳如下:
厂网一体化的BOT模式
排水管网作为污水处理的前置构筑物, 可以说其投资、建设、运营与污水处理厂是密不可分的, 可以采取与污水处理厂捆绑一体化的BOT模式。相对于市政管网的市场化, 污水处理厂的市场化运作模式要成熟得多。现有的污水处理厂BOT项目中, 合理的投资回报、满足社会资本的要求是项目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
因此, 借鉴污水处理厂项目的市场化运作经验, 我们在长沙市某项目中成功将污水收集管网与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建设打捆作为一个项目, 采用BOT方式进行融资建设。由于项目结构、条件设计合理, 招商结果令政府和投资人都很满意, 市政污水处理费也在政府承担能力范围之内。
管网建设的公私合作模式 (PPP)
政府和投资人共同出资, 公私合作建设运营市政排水管网的PPP模式是其市场化运作的另一种尝试。
委托运营模式
在市政排水管网完全由政府出资建设的前提下, 也可以采用委托运营的模式进行市场化运作。有些地区由于政府财政资金实力较强、能够自行筹集管网建设资金, 出于提高市政排水管网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的目的而进行的市场化改革, 则可以采用引进专业公司委托运营或对原有排水公司进行定性、定量考核的做法, 即南方某市水务集团的模式。
这种做法是: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及论证基础上, 根据污水行业管网的维修成本、人工费用、电费、原材料费等, 结合本地实际情况, 核定单位距离管网的维护费用, 政府财政部门以此作为考核其运营服务水平和付费的依据。
当然, 在上述费用基础上, 如果再加上投资成本及合理的投资回报, 也可以作为融资建设及运营维护市政排水管网的付费依据。
总之, 目前各城市的发展水平不同, 财政支付能力也不尽相同, 在雨、污水管网建设及运营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也千差万别。因此, 各地只能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 选择适合自己的市场化运作模式, 以达到加快城市发展、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的目的。
运作对策 篇2
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作关键问题分析与管理对策研究
摘要: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要想能够顺利通过一系列审查并最终获得减排量,需要特别重视项目运作流程中的.关键环节.针对中国CDM项目审批数量少,通过率低,耗费时间长等问题,本文在分析CDM内涵及项目运作流程的基础上,指出了中国CDM项目运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与建议,期望能够为中国推进CDM项目实施提供帮助.作 者: 作者单位: 期 刊:环境科学与管理 Journal: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 年,卷(期):, 35(4) 分类号:X38 关键词:清洁发展机制(CDM) 运作流程 关键问题 管理对策互联网金融的运作模式与发展对策 篇3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弥补了传统金融中的一些缺陷,填补了传统业务中的业务空白。同时也对金融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互联网利用网络全球化的优势拉近了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互联网金融的概述以及现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
互联网金融的运作模式与定位。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型的金融方式,是网络发展道路上的衍生物,这种金融方式是必然要出现的,在当今这个网络全球化的时代。当然“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标准定义也备受争议。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学术界和金融界各执一词,都有着自己的见解与理论来为自己所认同的互联网金融作以定义。但是其中大家共同认可的一个观点就是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技术与传统金融相结合的产物。一些人认为互联网金融它是有谱可循的,互联网金融处于传统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中介与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对应的无中介情形之间。另外一些学者从金融角度出发,认为互联网是借助自身的优势,将网络作为采集资源的方式,以大数据、计算机为基础的金融模式,其主要核心技术就是计算机技术,主要资源技术就是大数据。从这种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实质上就是一种“信息金融”,是建立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与传统模式所具有的共同点就是在金属的流动性以及功能和技术方面具有共存性。互联网金融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支付和搜索引擎技术上的优势逐渐被传统金融所汲取。虽然传统金融中也逐渐表现出了互联网金融的一些特点,但是两者还是具有很大差别的,不同学者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定位是不同的,出发角度和立场不同,必然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互联网利用其网络的优势正在迅猛发展,这就对传统的金融方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运作模式、融资方式、定价、金融脱媒、战略基础上都对传统银行有着一定的冲击。有些人认为,互联网金融在短期内是不能够影响传统金融的盈利方式和经营模式的,但是传统金融想要很好的健康发展下去,就必须借鉴互联网金融中的一些自身没有的优势与资源和技术,感悟互联网精神,进而得到长远发展。此外,如果从传统经济角度来看网络经济,其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的影响一般主要分为两种途径,第一种是以创新的经济理论和运营模式来解释传统经济理论,例如应用信息的不对称性、成本新理论等,这样就可以很好地使得传统经济得到健康发展。另外一个途径就是分析传统经济当中的生产力要素理论、边际效益递减理论、规模经济理论以及周期波动理论等对传统经济产生的深刻影响。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冲击。从互联网行业来讲,现在相当一部分的互联网企业从非金融领域不断地向金融领域渗透,无论是第三方支付,还是类似于POP这样的贷款融资平台,对银行的传统存贷业务带来了不同的影响,现在相当一部分的客户都是通过互联网的电商,或者说是融资平台来直接较量,既存在着金融脱媒,同时也隔绝着客户与银行的联系。对银行和客户的基础来讲形成了一定的影响,或者说一定的冲击。虽然互联网行业做了很多尝试,目前还不能从根本上撼动商业银行的地位,但是在人们的观念和舆论上还是形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力,这就是舆论和观念上对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出新要求,这对商业银行也会带来一定的冲击。
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互联网金融本质上还是一种金融方式,只不过是利用网络技术手段的一种新型金融,同样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尽管有些客观风险是人为不可避免的,但是只要在一定范围内降低造成的损失,就可以减少企业的损失和客户的损失。就目前而言,互联网金融中存在的风险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市场风险:互联网金融在社会市场经济中受到传统经济的影响和一些条件的制约,在民众中的可信度较传统经济而言,相对较低,因为网络是摸不着,看不清的,但是它却真实存在,影响着人们的方方面面。在一些不太发达的地区对于网络的概念还是不够了解,一些拓展业务就无法很好的实施,也就是说互联网金融的市场化程度较低。第二,法律风险:由于互联网金融是新型的一种金融方式,还没有确定的明文规定来约束一些潜在的金融危险,其业务和金融服务不能被法律所实时保护。第三,安全风险:互联网金融中主要涉及些客户的个人信息和资产信息,而网络技术的发达,使得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非法手段获取客户信息进而行骗,且一些小型企业的信誉度较低,偿还债务的能力较低,这就对客户和金融企业都造成一定的资金安全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策略
打造健康的互联网金融市场。互联网金融健康市场的打造是指合理分析企业发展的时间以及空间,将企业中消费者,金融运作环境和运营方式以最科学、合理、安全方式来营造一个共生环境,所有相关工作人员努力将这个共生环境塑造为一个健康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在这个金融系统中,所有的产业链要各自承担应有的责任,共同坚持企业的最终目标,分享应有的利益,达成一种共同管理的共识。其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以多种类型的产业集群化,促进多项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互利共生。实现产业之间的联盟等形式,从而强化互联网的运作体系和改善平台的运营方式。第二,提升互联网及金融在金融市场中的可信度,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工作人员要大力做好这一工作,利用手头资源,为小型企业和一些不太了解互联网金融的用户做好心理准备,使其知道互联网金融是具有一定可靠性的。第三,提升互联网信息平台的公平度,由于互联网金融都是利用技术手段在计算进背后进行操作相关金融交易,这就使得一些业务员为了提升业绩,而为一些用户开小灶,占用一些便利资源,使得用户处于不平等地位。因此,管理部门要严格操作流程和业务标准,提高在虚拟环境下的经济交易可信度。
相关政策扶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支持鼓励互联网金融发展,为行业发展预留空间。现阶段,国家应支持和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和发展。对于发展比较成熟的,例如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可以出台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而对于现在规模比较小、以前没有监管的领域,应该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思维和理念,更多地观察其发展态势、研究其潜在影响,而不是充分论证风险之后才允许做。二是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引导行业规范健康发展。第一,对于市场规模相对较大,主要风险基本暴露的业务模式,鉴于其具有较强的外部性,一旦发生恶性事件,对经济、社会的危害性更加难以防控,因此,应进行重点监管。第二,对于众筹融资等仍处于起步阶段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可在明确法律底线的基础上,鼓励其继续创新发展。第三,对于传统金融业务转到互联网线上开展的,应当要求其严格遵守线下业务的监管规定。第四,“一行三会”应研究推动建立互联网金融领域第三方资金托管,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制定有针对性的信息安全防护指南,优化互联网金融发展环境。与此同时,应推动互联网金融成立行业协会,加强自律管理。
中国基金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篇4
1.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概况。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依主管机关管辖权力过渡分为两个阶段: (1) 第一阶段是1992-1997年, 该阶段为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主管机关的阶段。此时基金规模很小, 运作也很不规范。 (2) 第二阶段是1997年至今, 1997年11月14日, 《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正式颁布, 由中国证监会作为基金管理的主管机关。从此,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进入了规范发展的崭新阶段。到了2006年以后, 中国基金业大放异彩, 百亿元航母级基金层出不穷。基金业经过10多年发展, 取得了较大进展。
2.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的作用。
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集中资金、专业理财、组合投资、分散风险的集合投资方式。一方面通过发行基金份额的形式面向投资大众募集资金;另一方面又将募集的资金通过专业理财的方式投向资本市场。它在金融体系中的作用不断上升。 (1) 拓宽了中小投资者的投资渠道。在国内对中小投资者来说, 储蓄和债券是比较稳妥的投资, 但收益率低。股票投资收益较高, 但风险较大, 对资金有限、投资经验不足的中小投资者来说有一定困难。证券投资基金把众多投资者的小额资金汇集起来, 由专业机构来管理和运作, 为中小投资者提供了有效参与证券市场的投资渠道。 (2)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证券投资基金一头联系着银行储蓄, 另一头连通证券市场, 不仅可以为证券市场开辟了一条永久性的输血管道, 而且通过为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各类资金提供保值增值的平台, 促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3) 促进了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证券投资基金吸收社会上的闲散资金, 为企业在证券市场上筹集资金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 实际上起到了把储蓄资金转化为生产资金的作用。这种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机制为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 (4) 利于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发展。第一、基金的发展有利于证券市场的稳定。证券市场的稳定与否同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密切相关。基金的出现和发展, 能有效地改善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结构, 成为稳定市场的中坚力量。基金由专业投资人士经营管理, 其投资经验比较丰富, 信息资料齐备, 分析手段较为先进, 客观上能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第二、基金作为一种主要投资于证券的金融工具, 它的出现和发展增加了证券市场的投资品种, 扩大了证券市场的交易规模, 起到了丰富活跃证券市场的作用。
二、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存在的问题
虽然基金业的大发展对证券市场的发展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但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明显。果然, 进入08年, 在6000点高唱价值投资的基金, 出现了在3000点继续砸盘的怪相。造成这种怪现状的原因是:
1. 基金管理存在缺陷。
按照现行基金管理制度, 管理人的收入、红利主要根据资金规模而来, 只要能够保持规模, 基金管理人就可高枕无忧。对于中国的公募基金来说, 他们最为重视的是管理费的稳定。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投资类基金可以不靠盈利而靠管理费活下来。
2. 基金同质化严重。
由于各家公司的基金组合形式非常类似, 市场的波动就容易形成共振, 基金的同质化对降低波动性是非常大的障碍。经常是买的时候都在买, 卖的时候一起卖。我们看到基金有很多的名字, 但是实际上基本上投资风格和投资特点都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是千人一面。
3. 基金管理人的道德风险问题。
在管理者看来, 基金不讲政治不讲大局, 在股市亟须稳定的时候基金居然“顶风作案”, 频频做空;在许多股民和基民看来, 基金黑幕未消, 一度甚至和老鼠仓等同。在我国基金运作实践中, 有着大量的关联交易, 这些关联交易主要表现为基金管理公司令其基金经理运用基金资产为其控股股东的新股承销、配股甚至自营业务服务;或令其通过高买低卖方式向控股股东输送利益。这种关联交易的出现, 说明基金管理人存在较大的道德风险。
4. 基金持有人的监督效果欠佳。
基金持有人往往人数众多且高度分散, 以致基金持有人大会往往流于形式。只有当基金管理人出现严重失职或违法违规时, 基金持有人大会才能以多数决议将其撤换。因此基金持有人对基金管理人的监督是事后的、有限的, 带有极大的滞后性、软弱性。
5. 缺乏高素质的基金经理人。
在我国, 投资基金发展只有10多年, 能够熟练运作基金的专业人才显得短缺。投资基金业的发展属于“政府推动型”, 由此造成了基金经理人的非市场选拔机制。大部分基金经理人是通过行政任命的。与QFII相比, 基金幼稚得可笑, 70%的基金经理从业不到7年, 平均任职时间是18个月, 面临动辄变化的市场和政策, 进退失措, 在这种没有竞争的环境下产生的基金经理人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很难为投资者谋取最大化利益。
三、解决目前基金运作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造成基金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基金本身的制度问题。而导致这一问题的, 首先是政府对市场的管制, 基金经常在窗口指导下统一行动, 增加了市场的波动性。同时, 发行的审批制、管理费费率的单一化不仅使基金失去了自己的特点, 而且抑制了市场的竞争, 造成基金在风格上和质量上的趋同。其实基金惟一的任务是以专业素质为投资者创造价值。为此中国基金应该进行一场刮骨疗毒式的大变革。
1.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合理的风险分摊机制。要靠法律与法规的力量来平衡基金各方利益关系。只有真正把基金投资者的利益摆到第一位, 中国投资基金市场才会获得可持续的健康发展。改革基金利润分成制度, 所有规则的设置都应该围绕为投资者尽到信托责任而行。 (1) 合理规定基金公司的佣金及费用标准, 以维持基金管理公司的日常必要开支为上限, 下不设限, 以提高基金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2) 合理调整分配方式, 将佣金与基金红利相挂钩, 采取在基本佣金基础上的累进奖励报酬制度; (3) 将管理费与基金业绩挂钩, 放开基金管理费用的自由竞争。亏损的基金不能提取管理费, 只有盈利的基金才能提取。同时竞争可以有效降低基金的运营费用, 促使其提高运行效率; (4) 提高基金发起人、基金管理者在资金中所持份额的比例到20%以上, 以保证管理者与基金投资者利益绑在一起。
2. 基金公司需要增加产品创新方面的能力, 化解因产品同质化可能给行业带来的风险。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多借鉴国外资本市场有关基金管理经验与模式, 对不同的基金产品设置不同的费率和门槛。对基金公司来讲, 设计产品的源头就在市场, 应该把复杂的投资理念简单化, 推出更简单的产品。另外, 超短期的业绩评价体系将导致基金公司的同质化, 应废除短期排名。
3. 加强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治理, 完善内部制度规范, 建立高效的基金绩效评价体系。目前, 我国对基金绩效的评价还很不科学, 投资者只能从资产收益率、资产净值变动率两个方面对基金进行评价。而一个科学、高效的基金绩效评价体系可以为投资人的投资决策提供及时和有效的信息, 减少投资人的决策失误和决策过程中的信息搜寻成本, 使好的基金得到更多的资金流入, 形成对管理人良性的外部激励机制;可以有效地抑制管理人的道德风险, 管理人的任何损害投资人而利己的行为都会反映到基金的绩效上来, 都会影响基金的评级结果, 从而影响管理人管理的基金的净现金流入和生存。这对管理人的道德风险产生较强的约束, 可以减弱管理人的道德风险动力。目前我国基金管理公司内部的治理是相当薄弱的环节, 是道德风险滋生的温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必须做到: (1) 建立基金持有人投票权代理制, 使投资者购买基金份额时可以选择律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性机构为其投票代理人, 参加基金持有人大会并就重大事宜代表投票; (2) 加强独立董事制度, 进一步提高独立董事在公司董事会中的数量。独立董事应该真正代表基金持有人的利益。
4. 加强事中、事后的外部监管。要较好地维护基金持有人的利益, 监管部门必须从基金运作的事前、事中、事后对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经理人进行全程约束和监管, 将外部监管和基金管理公司的内部治理有效地结合起来, 这是基金得以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而我国目前的基金监管仅是一种门槛式的事前监管, 由于外部治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相关的法律不健全, 事中、事后监管不到位, 基金的市场行为根本得不到有效监管, 从而滋生出基金黑幕这样的违规违法行为, 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基金的事中监管并且严厉制裁基金管理公司的违法违规行为。
5. 建立发达的职业经理人市场。我国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经理人市场, 而一个较为发达的职业经理人市场, 可以对经理人的经营行为产生较为充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减少经理人的道德风险动机。通过职业经理人市场, 经理人的业绩将会对其在职业经理人市场中的价值产生正面的记录, 增强他的信誉, 提高今后的价值;而那种损害投资人和管理人利益的行为将会对其在职业经理人市场上的价值产生负面的记录, 不利于其信誉累计和个人价值提升。比较二者的效用增减, 经理人会理性地约束起道德风险行为。从而真正做到把资金投到优秀的公司去, 筛选出优秀的上市公司, 提高社会资金效率的同时为投资者创造价值。
运作对策 篇5
前不久,碰到几位五金锁具企业的老总,大家都不约而同谈到产品品牌化、渠道多元化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笔者在之前写的一些文章中谈到:中国五金行业的市场新趋势越来越明显,中国五金行业的流通格局正在发生着深刻的、激烈的变革,在近些年以及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都应该主要是流通和终端渠道相互交叉运行的状态下运行,传统渠道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二三级市场起着主导作用。经销渠道趋于扁平化,崛起了一些新的五金大卖场和大市场,而一些运营商、大经销商也建立了自有品牌,与企业零售策略冲突,行业传统渠道正在呈现多元化、功能化、快速化的发展趋势。
新兴渠道的崛起不仅使五金制造企业面临着重新对传统代理商、经销商定位、重构合作关系等重大课题,而且还使得企业面临越来越高的市场控制权旁落的危险。
因此,笔者认为,合理性、系统性、策略性的品牌塑造、市场建设、消费者沟通以及销售体系的建立上是众多企业需要及时整合的。 开设品牌专卖店无疑是达成以上目标的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事实上开设品牌专卖店已成为国内一些企业首要考虑的渠道运作战略。目前行业中运作较成功的有汇泰龙、雅洁、顶固、雅饰达、摩登等企业。但是如何才能将专卖店运作成功已是众多营销工作者不断讨论的话题。
专卖店确有很大成功的可能。汇泰龙依靠专卖店系统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品牌到现在的行业知名品牌,这一切都使得其他企业纷纷效仿。然而,成功绝非偶然,成功之路也是很难克隆的。大部分企业看到了是成功的经验,却没有看到成功背后深刻的原因。那么,专卖店成功的核心要点在哪里?
实际上,专卖店系统成功的案例都有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点,模式上要确保各个专卖店本身具备盈利能力。目前大部分五金制造企业的专卖店体系都是采取经销商特许经营、加盟的方式,很少采取企业直营的方式。专卖店都是自负盈亏的责任主体。因此,这些专卖店都有较高的盈利要求,这是保障其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如何保证专卖店的盈利模式,这是企业所要关注的第一个关键问题。那些成功的专卖店无一例外都是专卖店盈利能力强、店主赚钱的店。而失败的专卖店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就是不赚钱,店主退出。例如,早期的摩登、雅饰达及后来的汇泰龙专卖店采取区域代理制度,对专卖店所在区域实行市场保护,确保专卖店经营不受冲击,同时通过提供有竞争力的差异化产品、合适的价格,确保高于一般终端的利润空间。同时派驻业务员协助专卖店调整产品销售结构,合理安排库存,极大提高了专卖店的盈利能力,从而使得专卖店经营者较高的热情和忠诚度,整个专卖店体系非常稳固。
第二点,厂家对专卖店体系的管控要到位,有能力规范市场。厂家对专卖店体系掌控力的强弱也是决定专卖店能否盈利的关键因素。从已有的专卖店案例来看,厂家大都对专卖店管控到位的,盈利状况较好,而且厂家能顺利实现自己的意图,渠道的发展有序健康。例如,雅洁对市场的管控严格在业内都非常有名。雅洁通过合约的形式,长期保持其非常有效的厂商联营体,牢固掌控了市场,有效解决了渠道冲突、经销商之间的利益纠葛,同时配以严格的市场秩序管理制度,对窜货、乱价等行为严格管理,最大程度上保护了区域市场的专卖店,使专卖店能在一个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中经营,
这使得专卖店盈利能够保障,专卖店积极性非常高。
第三点,厂家对专卖店体系的支持要持续有效。目前专卖店一般都是通过发展中小经销商、改造中小零售终端而来的。对专卖店本身来说,自己不具备很强的市场经营、企业管理能力,因此,自身缺乏“造血功能”,非常依赖于厂家的“外部输血”。而事实也证明,厂家对专卖店体系的规划、支持是专卖店能否长久发展、持续盈利的根本条件。从已有的专卖店案例看,很多失败的案例就是因为厂家重开店、轻管店。只要店开了,进货了打款了,就不管了。而成功的案例则大部分都是厂家不断协助专卖店调整经营思路、拓展经营领域、增强专卖店实力的。例如,汇泰龙专卖店从最初就注重对经销商的培训,同时制定了长远的专卖店提升计划,不断注入前品牌运作的费用,逐步对专卖店进行形象改造、能力的提升,不断协助专卖店提高经营能力与管理水平,同时协助其进行区域市场规划,帮助专卖店成为当地最有影响力的专卖店,使得专卖店得到了强大的“管理输出”,不仅从能力上得到了提升,而且在不断的沟通、培训中也更加深入了解了企业的文化、理念,密切了厂商关系,从根本上形成了厂商密切协助的专卖店体系。
那么,五金行业的专卖店又有哪些特点和优势:
专卖店指专门经营或授权经营制造商的品牌及产品,适应消费者对品牌选择需求和中间商品的零售业态。 五金专卖店是一种集形象展示、沟通交流、产品销售、售后服务为一体的专卖店。我们所讲的五金专卖店,它是在原来品牌专柜、店中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零售业态功能具体的拓展和延伸。
一、首先,专卖店的建立,无论对产品销量的提升、品牌形象的塑造、消费者的吸引,还是对企业文化的宣传,产品陈列和推广等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竞争的品牌优势。由于产品同质化日趋严重,同样产品不同名称品牌令人眼花缭乱,消费者无从选择。而在专卖店,消费者直面的是同一个品牌下的一系列产品,他们的选择面较窄,甚至可以说无从选择(当然这里指的是对品牌的选择)。因此,专卖店的开设避免了与终端同类竞品的竞争。
三、利润的最大体现。专卖店对于消费者来说,就是高质量、好服务的保证。无论事实究竟是否如此,但消费者对专卖店是极其信任的,对于很大部分消费者,宁愿选择多花些钱而到专卖店享受最好的质量和服务,这也是专卖店利润的体现点。
四、信任的必然途径。在老百姓的眼中,买东西图个踏实。因此,建立专卖店,这是一个公司综合实力、产品质量、服务诚信的最有力证明。并且,可以向消费者传达这样一个信息:“我们不是做一锤子买卖的企业,有什么事您可以找我们,我们有一个团队在您身后为您服务”。所以,专卖店的建设能更好的达成销售。
五、培养顾客的忠诚度。由于有售后服务队伍的直接支持,工程客户往往比较愿意找专卖店,因为这样不仅能承揽大宗业务,而且服务更到位。同时,开设专卖店可以培养消费者的忠诚度,通过对顾客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特别在满足消费者日趋时尚化、人性化的需求方面,专卖店的作用更加高效。
六、提高网络覆盖率。建立专卖店对企业的品牌建设及销售将会有很大的提升,专卖店是产生销售利润最大化及超级影响力的地方;对于整个地区具有样板示范的作用;可以很好的扩大产品的销售,也会增强品牌的市场地位;通过专卖店的建立,可以扩展地县级城市的销售网络,推动二三级市场的专卖店建设,从而提高网络覆盖率。
★ 精神病之超市篇散文
★ 逛亿百家超市之遐想作文
★ 高考写作指导:考场写作指导方法之审题
★ 人才测评方法之结构化面试特点
★ 托福独立写作论证方法之因果论证
★ 写作指导:小学写作指导方法之写人作文
★ 写作指导:初中写作指导方法之作文扣题方法
★ 中考数学备考之压轴题十个方法
★ 面试技巧与方法之慎开“金口”
运作对策 篇6
关键词:金融危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协调配合;实施策略
一、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必要性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具有紧密的联系,这种紧密联系从根本上说植根于双方政策调控最终目标的一致性。两大政策调控的着眼点,都是针对社会供需总量与结构在资金运动中表现出来的有悖于货币流通稳定和市场供求协调正常运行状态的各种问题;两大政策调控的归宿,都是力求社会供需在动态过程中达到总量的平衡和结构的优化,从而使经济尽可能实现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两大政策的紧密联系还来源于双方政策手段的互补性以及政策传导机制的互动性,一方的政策调控过程,通常都需要对方的政策手段或机制发挥其特长来加以配合策应,经济学理论对此可以做出很好的阐释(如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从社会总资金的运动来看,财政政策对资金运动的影响和货币政策对资金运动的影响,相互间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和连锁反应,各自的政策实施及其变动,必然要牵动对方,产生协调配合的客观要求。
二、我国财政、货币政策配合中存在的问题
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缺位”和“越位”并存。第一,两大政策的功能定位不准。过去我国对两大政策的功能并未严格区分和界定,各自调控的对象重点与方式,调控中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和怎样发挥作用均未能明确,导致宏观经济运行秩序紊乱,宏观调控失效。第二,两大政策相互“越位”。如银行贷款充任财政拨款和财政补贴,用银行贷款维系亏损与日俱增的国有企业,用银行贷款支撑巨额“自筹投资”,用银行贷款支付改革成本和纳税,财政信贷严重扭曲。第三,两大政策的调控功能不到位。近年来社会资金结构扭曲严重,资金总量持续快速增长,资金规模急劇扩大与资金结构严重失调并存,资金供需失调与资金盲目流动并存。
2.财政部门和金融部门配合不默契。20世纪末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连续8次降低存、贷款利率。而在这期间,财政部发行国债与银行下调利率的步调并不一致。财政与金融配合的步调不一致,使财政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国债的成本大幅度增加。为了刺激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中央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如向国有商业银行增发1000亿元国债,向国有独资银行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等政策,但这期间金融部门很少有重大的政策出台,基本上实行的是通货紧缩政策,使国家财政的压力不断加重,不仅影响了扩大内需的效果,而且加大了国家财政的风险。
3.财政与货币政策更深层次上的配合问题。一是财政与货币政策的调控分工不明,责任不清。通常情况下货币政策更适合于总量调节,财政政策更适合于结构调节,但在实践中,财政政策没有发挥调节结构的作用,导致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缓慢。二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制定缺乏充分协调。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两部门之间缺乏充分的协商,两大政策在宏观调控中难以形成合力。三是在经济运行和体制改革的某些重大问题上,两大政策配合不够。如在公债发行、利率调整、国企改革、住房商品化改革等方面,均存在配合不当的问题。
三、优化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制度建设
总体来看,近年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取得了诸多进展,特别是在两大政策的结合部实施了一些颇具创新性的措施安排,对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平稳运行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相对于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而言,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仍存在着较大的改善空间。为了提高宏观调控的有效性,更好地维护我国在开放条件下的经济利益,两大政策需要在协调配合的各个领域求同存异,提高协调配合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开拓协调配合的广度和深度。首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政府最重要的两大宏观经济政策,其本质上具有经济运行共同目标决定的协调要求。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又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战略任务。
四、促进财政、货币政策协调的对策与建议
1.继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完善和成熟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充分协调配合、充分发挥效用的基础。并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还伴随着金融体系、财政体制、国有企业制度等一些列的改革。具体来讲,财政体制的改革要以完善现行分税制体制为基础,进一步规范居民收入分配制度,健全国家税收征管机制,不断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比重、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切实强化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能力;至于金融体系的改革,则继续将精力放在非银行金融机构调整、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方面,不断开创国有商业银行依靠市场竞争、自主经营的新局面,不断消除影响货币政策发挥效用的种种不利因素。
2.宏观调控中处理好两者政策的主次地位。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经济调整的主要任务各异。因此,宏观调控过程中应该时刻处理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主次地位。当前,在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有经济总量失衡和经济结构弊病,而在一个时期又不可能同时有效地解决两个问题。经济总量问题上,应该运用货币政策来处理好货币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强调货币政策发挥效用;经济结构问题上,则需要财政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引导。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是宏观经济运行的必须考虑的两个方面,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经济调控中的角色和地位,避免任何过分依赖货币政策调控而忽略财政调控的情形,努力实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一致。
3.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要与经济形势相适应。随着全球经济的初步复苏,我国的财政、货币政策的实施要把握好度,要考虑到中国经济趋势变化对世界的影响,同时还要考虑到世界经济变化趋势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因此,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组合不仅要视中国经济状况而定,还要根据国际金融、经济的发展形势而定,要保持实时地检测与变更,以期达到政策协调配合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银枝.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问题研究[J].经济经纬.2008年(05).
[2]苏杨.“5.12”地震后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研究[J].经济前沿.2008年(07).
[3]贾康,孟艳.关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简要认识[J].财政研究.2008年(06).
[4]杜英娜.国债融资的财政货币政策协调效应分析[J].河北大学.2005年(7).
运作对策 篇7
关键词:企业资本运作,现状问题,对策
资本运作是企业经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是一种更高级的企业经营。它是指企业利用市场运营规则, 通过对资本的灵活应用, 从而实现资本价值的增值, 资本效益提高, 企业运营效益利润最大化的一种经营方式。
一、我国企业资本运作的现状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 我国的资本是市场发生了局大的变化, 从外来资金的流向来看, 外资已经逐渐由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密集型企业不断的转变。同时我国的沿海地区的外资正在不断向内陆地区流动, 我国的企业经营结构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 企业经营水平不断的提高。尽管我们取得了上述几大的成就, 但是由于我国资本运作时间较短, 同时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 因此在资本运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 现阶段我国企业资本市场功能存在较大缺陷。
我国企业资本市场功能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首先, 资金运作风险评价功能和资金风险定价功能不够完善, 这两项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 表现在我国的证券交易市场存在较大的问题, 有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证券市场上的股票价格的高低并不能完全正确的反应该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在企业上市上有一定的误区, 借由企业上市来筹措资金, 甚至进行“圈钱”交易, 同时由于企业缺乏社会责任心, 许多企业为了维持高股价不惜作假, 欺骗广大散户股民。其次, 资本融资功能发挥“过度”, 一些企业认为资本市场是融资的重要渠道, 借着上市借机圈钱, 有些企业筹措资金不是为了自身企业的发展建设, 而是过分的强调上市, 同时有些上市企业却通过企业合并, 收购等手段制造舆论话题, 从而抬高股票价格, 制造企业经营良好的假象, 蒙骗消费者。再者, 我国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也存在着很大方面的缺陷, 这具体表现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所占的比重较低。大多数投资者对此重视度不高, 使得长期投资资产的价值难以得到充分的市场认可度, 导致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偏离国家政策轨道, 基础产业发展出现“瓶颈”影响了经济结构的调整。
(二) 现阶段我国企业资本市场融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融资运营是为企业资本运作的主要手段之一。在现阶段的资本市场中, 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有直接和间接融资两种。二者各有利弊, 企业从目标利润最大化出发, 要选择合适比例融资方式才有利于融资效益的最大化。首先应该选择的是企业内部直接融资, 而后才是银行借贷, 外部股权融资。而我国现阶段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采取的是银行贷款这种间接方式, 企业自行发行股票和债券的方式应用的很少, 使得我国银行业承担的风险和压力较大, 与此同时银行借贷成本较高也使得企业背上了日趋严重的债务负担, 严重影响了企业内部结构的完善的激励机制作用的发挥。
(三) 现阶段我国企业资本市场机制结构不健全存在严重缺陷
我国资本市场现阶段机制结构还不健全, 存在严重的问题, 导致我国资本运作效率不高。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我国资本市场缺乏一批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专业知识的中介机构。现有的中介机构缺乏独立的工作氛围, 更谈不上公开, 公正, 客观的对客户进行服务, 服务态度较差, 有些中介机构甚至出现代人“坐庄”等违法违规的严重事件。其次, 我国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相对缺乏, 导致资本市场信息开发严重不足, 信息传播滞后。再者, 信息披露存在较大漏洞, 我国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存在着严重的差距。信息披露不完整, 信息传递的不及时, 以及信息披露的分布状况都存大着较大的问题。最后, 我国的资本市场监管不力, 市场监管体制不能有效的发挥起作用, 有效的资本监管体制还未完全建立, 在有些方面甚至形同虚设, 证监会的管理或多或少带有着政治色彩。
二、关于我国资本运作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几点对策
资本运作作为企业经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一种方式, 作为企业迅速实现资本积累的重要途径, 实施行之有效的资本运作可以为企业带来满意的外部融资, 满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需求, 同时又能改变企业的内部资本结构, 完善企业资本管理制度, 提高企业资本效益最大化。因此针对我国企业资本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该不断的进行探讨和研究。现提出下面几点浅见。
(一) 不断的发展资本运作过程中的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已经成为资本运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企业进入资本化市场的重要条件。企业作为市场主体,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体现在对资本的组织, 管理和运作上, 这是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同时也是企业资本运作的要求, 这就要求企业有明确的产权管理制度,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完善企业内部组织机构和领导机构, 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
(二) 不断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
高成本的资本运作, 不合理的资本结构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控制企业资本运作成本, 才有可能实现企业资本的保值和增值, 从而给企业带来利润, 保证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企业要优化自身的资本结构就离不开资本市场本身的发展变化, 应当以此为依据不断调整企业的融资比例, 利用经济杠杆指标来控制和调整企业的各项资金成本。当前, 我国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大部分偏低, 从长远出发应调整股权融资与债务融资的比例, 由于债券融资成本低于银行借贷成本, 因此增加债券融资比例, 在使得企业获得大量资金的同时能够减少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压力。
(三) 注重人才培养, 提高企业驾驭资本的能力
“人”作为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是企业发展和竞争的核心要素, 而目前, 我国上市公司企业中大量缺乏具有丰富经验的人才, 导致企业资本运作过程中的资料提供与整理不及时, 影响资金运作的速度和效率。资本运作作为一种高专业的综合性管理手段, 它要去从业者不但要有充分的专业知识以及把握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的能力, 还要求从业者具有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要不断的加强企业员工的业务能力培养, 从而提高整个企业对资本运作的驾驭能力。
(四) 建立和健全完善的市场信托体制
信托凭证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作为我国的新兴市场还不完全和成熟, 其发展规模和市场占有程度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我们应当承认其发展趋势是积极向上的。因此作为进行小规模的融资的重要方式应当被企业充分利用, 这样既能解决企业的资金问题, 又能促进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实现企业与市场发展的共赢。
(五) 不断的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
企业的融资方式比较多, 企业应当选择适当的融资方式进行资金运作, 不能局限一种方式, 可以相互合作使用。债权融资可以用于风险较低的项目;而遇到风险较高的项目我们可以采取股权融资方式。
三、结论
资本运作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崭新的经济范畴。企业的资本运作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他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是一个复杂的, 长期的工程, 就我国目前企业的发展状况来看, 资金运作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研究过程中的一个新的课题。在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 衡量企业效益高低的指标已经悄悄发生了变化, 随着国际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深入, 企业竞争优势俨然成为企业实力较量的重要指标,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面临的问题与环境也是越来越复杂, 越来越激烈。而利用企业资金运作盘活企业, 从而实现企业资产的快速保值增值, 这将是各国企业共同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韩杰.企业资本运作的风险控制探析[J].经营管理者, 2011 (20) .
[2]张秦牛.我国企业资本运作的方式和完善对策[J].现代商业, 2009 (23) .
[3]缪儒庆.我国民营企业资本运作效率的问题与对策浅析[J].审计与理财, 2010 (01) .
[4]刘敏, 师晓彦.论我国企业的资本运作[J].经营管理者, 2010 (17) .
运作对策 篇8
我国第四方物流的运作模式
协同运作模式。在该模式下, 第四方物流服务供应商与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进行内部合作。即由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直接与客户接触, 第四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在第三方物流企业内部工作, 通过第三方物流这样一个具体实施者来实现其方案和策略, 提供第三方物流缺少的技术和战略技能, 包括:供应链解决方案、物流运作流程再造、进入市场的能力和项目管理的能力。这一模式有着明显的联盟特征。第四方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一般会采用商业契约的方式或者战略联盟的方式进行合作。
方案集成商模式。在该模式下, 第四方物流服务供应商, 直接面对客户提供物流服务, 成为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与客户的连接枢纽。第四方物流集成多个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能力和客户的资源, 直接对物流运作进行规划管理, 提出可行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对第三方物流资源进行整合与统一规划, 最终目的是为企业客户提供运作和管理整个供应链的最优解决方案。
行业创新者模式。在该模式下, 第四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将第三方物流服务加以集成和整合, 利用其系统基础设施和公共信息平台对同一行业的多家供应商、制造商和下游客户进行物流管理, 以整合行业供应链为重点, 提供行业整体物流的解决方案, 使整个行业在物流规模化运作上获得收益。
我国第四方物流发展障碍分析
从第四方物流的运作模式及业务流程可以看出, 第四方物流供应链管理和社会物流资源整合的效果直接受第三方物流实际操作效果的影响, 同时第三方物流运作效率又受到第四方物流提出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水平的影响, 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第四方物流的发展要以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为基础。西方国家物流业发展的经验表明, 成熟、完善的第三方物流业是一国物流产业形成的真正标志。在此基础上第四方物流才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而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还处于转型和发展时期, 功能比较单一, 发展比较分散, 规模普遍较小, 业务量占社会物流总量比重较低, 设施比较落后, 信息标准化水平较低, 无法为第四方物流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可以说这是对第四方物流发展最为不利的影响因素。
我国第四方物流的发展尚处于萌芽阶段, 尚无成熟的实践经验可以借鉴, 目前一些所谓的“第四方物流企业”多属概念炒作, 或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功能的扩展, 不能提供真正意义上的第四方物流服务, 也不具备对供应链进行整合运作的技术实力和管理水平, 成熟的第四方物流服务供应商更是凤毛麟角。
强大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平台是第四方物流开展业务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国在信息技术方面相对落后, 不可避免的影响了第四方物流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核心技术的不成熟, 以及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
目前有部分企业还没有认识到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的作用, 改进物流管理能够大大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利润与市场竞争力, 使得大量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和刚兴起的第四方物流服务服务商失去市场存在的价值。此外, 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各自为政, 缺乏合作意识, 更谈不上供应链运作的战略, 甚至将第四方物流服务供应商视为竞争对手, 对第四方物流服务供应商缺乏信任和正确的认识。这些都导致大量潜在的第四方物流需求不能转化为有效的市场需求。
高素质的物流人才是第四方物流发展的关键所在。第四方物流在实施过程中, 要为企业提供完善的物流解决方案, 需要具备物流技术、供应链流程、信息技术系统及电子商务技术、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综合知识背景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但目前我国拥有国际权威认证机构 (如英国皇家物流与运输学会、美国运输与物流学会) 颁发的物流专业管理资格证书的职业经理人不足百名, 而社会对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为3~4万人, 供需缺口很大。高素质物流人才的缺乏严重抑制了第四方物流的发展, 使企业运作起来力不从心。
我国第四方物流的发展路径
只有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 提高物流产业的水平, 第四方物流才有发展的基础。针对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状况, 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改善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环境。宏观方面主要指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和指导作用, 合理规划建设道路、场站、港口等基础设施, 为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硬件基础, 并发挥其组织、协调、规划职能, 建立多功能、高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现代物流中心, 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微观方面则要加强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与物流服务需求企业的建设。
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具体建设上, 由于第四方物流服务供应商需要制定合适的信息技术策略, 提供实时信息, 帮助用户对供应链上的各个层次的绩效数据进行量化, 故物流信息平台在内容上应包括采购、仓储、配送等所有的环节, 在层次上应包括业务层、优化层、控制层和接口层等四个层面。业务层主要面向客户和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 为其提供良好的服务;优化层是根据业务层中客户订单的要求确定最优物流解决方案;控制层主要对业务实施情况进行跟踪, 保证业务顺利实施, 同时获得客户的反馈, 便于加以改进;接口层主要完成第四方物流和第三方物流、银行系统的信息共享。
我国目前的物流教育还相对落后, 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要解决目前专业物流人才缺乏的问题, 较好的办法是加强物流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 加快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与此同时, 国家、教育机构和企业要大力开展职业培训, 以不同的方式提高整个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 以适应和满足物流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此外, 还可以从海外引进高素质的物流人才, 以满足我国近期对不同层面物流人才的需求。
运作对策 篇9
中小企业往往会面临融资难的问题, 由于资金的缺乏, 液体化工的中小企业会忽略安全方面的监管、疏忽物流的运输管理。但在供应链金融体系中, 商业银行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给予企业一定的贷款, 为中小企业提供新的融资渠道。企业在供应链中获得资金、物流等方面的便利。在完善的供应链金融中, 不再局限于单个企业, 而是把信息平台、上下游企业、物流运输企业、融资机构联系起来, 以实现产业供应链资源的整合。
但在液体化工品供应链中, 由于液体化工品具有危险性以及多样的化学属性等, 导致液体化工的供应链金融有其特殊性。在整个供应链中仍存在仓储安全、仓单融资、交割运输等方面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液体化工供应链金融中存在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分析及研究。
一、液体化工供应链金融运作情况
我国近几年供应链金融才开始发展起来, 时间较短, 但是发展迅速, 特别是在“互联网+”的发展背景下得到了充足的展现, 并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与发展模式。在2015 年, 我国的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约12 万亿元, 根据数据预估, 在2020 年, 市场规模可能将达到15 万亿元。之所以对供应链金融发展有如此乐观的态度, 是因为其为中小企业、银行、核心企业和物流企业都带了新的发展前景。
(一) 液体化工中小企业融资新渠道
我国现阶段中小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大型企业贷款, 但是各家商业银行受到信贷规模的限制, 可以发放的贷款额度十分有限。经营液体化工的中小型企业众多, 由于信用程度较低, 贷款额度难以满足企业的周转需求,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可以为这些液体化工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难的问题。商品流转一般是由初级供应商转向制造商, 再由制造商转向经销商, 最后流通到消费者手中。在这整个流转过程中, 处于上下游的配套中小企业, 难以满足中间位置的大型核心企业对交货、价格等方面的高要求, 无疑给这些液体化工下游的中小企业造成了压力, 导致企业内部的资金链出现紧张的状况, 可能会带来供应链的失衡, 形成恶性循环。
这就需要供应链金融在企业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时为其提供资金的支持。传统金融服务只能对企业已有的固定资产抵押融资, 可以融资得到的资金较少。而供应链金融可以将企业的账款、存货、仓单进行融资, 这些资产流动性大, 流通性好, 加快了企业的资金流动。这样在融资过程中, 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的中小企业, 在有限的情况下可以融到更多资金,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的问题, 保证中小企业的经营稳定。激活整个“链条”的运转, 借助银行庞大的资金和信用的支持, 还为中小企业赢得了更多的商机。供应链金融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的更多便利, 相对来说降低了门槛。
(二) 银行拓展业务新方向
供应链金融的完善意味着有更多的上下游企业会进入这个链条, 在这个链条里会涉及到不同的领域, 不同的产业的企业。这些企业成为银行新的客户群体, 银行也可以借此开拓新的业务, 银行服务的内容也会相应扩充完备。
银行在这个供应链中, 除了与液体化工企业打交道外, 还与供应链金融中的核心企业、第三方物流有密切的联系。银行在这个环节里可以及时掌握到行业内的完整信息, 控制和降低自身和整个供应链的风险, 减少损失, 保证供应链链条健康运行。
在整个供应链里, 保证这些液体化工中小企业的资金流转和交易稳定, 就意味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银行需要承担的信贷风险。在“互联网+”的浪潮下, 商业银行发展B2B电商供应链金融。例如民生银行与找塑料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银行可以便捷地为企业提供速度更快、额度更大的融资服务。在互联网+ 迅速发展的趋势下, 大数据手段也使得银行可以提供给客户的服务更精准, 更快速。这些进步是线下的银行服务所做不到的, 因此更胜一筹的银行线上供应链金融吸引了更多中小企业客户。
(三) 核心企业与第三方物流的新效益
液体化工核心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供应链中扩大了业务, 有效的实现了资源整合。物质资料带动整个供应链效率和竞争力的提升, 积极实现“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多流合一, 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 (见图1)
图1 简单说明了供应链金融中企业间的关系。供应商销售商品后获得大量应收账款, 银行主要为供应企业提供应收账款融资。经销商从核心企业采购货物, 产生预付款, 银行主要提供预付款融资。供应商的积压库存可以通过物流企业做存货融资。
二、液体化工的供应链金融-- 以甬商所为例
液体化工中小企业在运营过程中, 可以通过仓单质押的方式保证自身的资金链正常运转。以甬商所为例, 可以为交易商提供仓单质押融资的服务。虽然液体化工的仓储技术要求相对较高, 但仍然可以做仓单质押。甬商所与银行达成合作, 银行承认交易商在甬商所的注册仓单, 可以进行质押融资。极大减少了交易商的存货和仓储费, 有利于资金的流动。
(一) 银行承兑汇票流程 (见图2)
交易商成为甬商所会员后, 可以通过甬商所向银行融资。交易商首先要背书一份《银行承兑汇票》给甬商所, 并提交支付申请书。由甬商所向有合作关系的银行申请承兑, 银行按规定审查, 符合条件后在汇票上签章, 且收取一定的手续费。交易商可以从银行获得资金。
(二) 仓单质押融资流程
1. 注册仓单质押借款流程 ( 见图3)
2. 拟交收仓单质押借款流程 ( 见图4)
仓单质押融资有注册仓单质押借款和拟交收仓单质押借款两种。交易商首先都要向甬商所提交融资申请、出金申请、《出质通知书》。甬商所出具所需的单据后与交易商签订协议, 并冻结仓单或提货单, 避免重复质押。银行与交易商签署《质押借款合同》, 收到甬商所出具的单据后放款给交易商。
三、液体化工供应链金融存在问题
供应链金融为中小企业带来了融资方面的便利, 逐步实现资源整合,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中小企业在受信方面的道德风险。在一个完整的供应链金融链条中, 会涉及到处于不同位置的企业, 企业间的产业和擅长的技术领域都相差甚远。在链条中的中小企业相对于核心企业来说, 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往往在中小企业的运作上会出现漏洞。对于液体化工品而言, 运输方面的风险就远远高于其他的一般普通商品, 运作时还存在其他一些潜在风险, 这都是我们不可忽视的。
(一) 液体化工品供应链自身风险
在整个液体化工品供应链中, 由于液体化工品的特殊性, 在储藏的过程中有损耗, 不能长时间存储, 需要及时消费, 所以对持仓数量有所限制。不同的产品拥有不同的商业属性, 上游厂家的销售促销、季节变化导致需求量的变化、下游市场对产品的喜好变化, 这些不同的因素都会使供应链产生混乱。
由于供应链中参与的企业众多, 例如液体化工企业、物流运输企业、融资企业等, 承受的外部风险因素都不相同, 使供应链出现了更多不确定的风险因素。供应链中的融资平台又向上下游延伸, 在这个过程中风险也随之发生转移。但各个企业同处于一个供应链中, 环环相扣, 其中一个企业受到风险影响, 出现融资问题, 就会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运转, 可能会导致资金链的断裂。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起主导作用, 相对来说受到的影响最大。
(二) 液体化工供应链运营风险
液体化工品种众多, 经营不同品种产品的企业对安全、库存等都有不同的需求。供应链金融就需要为客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 制定出最适合的金融服务方案。
这些不同的需求, 有的是希望可以保证企业的资金充足, 加快企业的资金流转;有些处于液体化工产业下游的销售企业则是希望可以在供应链中联系到更多客户, 增加销量;液体化工品的危险性也是许多企业考虑的问题, 一旦出现事故, 损失不可估量, 有些企业希望能加强运输储存的安全监管, 这些切实的企业需求令供应链金融必须提供更加灵活, 更加有效的产品和服务, 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要。但在这样的供应链金融运营中, 各个环节息息相关, 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 企业联系趋于紧密, 一个环节出现问题, 其他环节也会受到影响, 放大了原有的单个风险。
(三) 液体化工企业信用风险
在液体化工供应链中有很多中小企业, 这些企业实力较弱。银行在对其融资之前, 会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估, 判断企业是否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根据企业的未来发展情况和实力决定融资额度和期限。但中小企业为了得到优惠的融资, 会向银行提交不实的生产、销售信息。这样的行为对于银行方面来讲, 银行难以对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 融资出去的资金使用风险大大提高。由于这种不诚信的行为, 银行无法了解到真实的供应链中企业的经营情况, 其他企业也会因为某几个企业不诚信, 承担经营风险, 导致银行业无法适时调整企业的信用贷款。
(四) 液体化工品安全问题
液体化工品的危险性导致近几年化工供应链的风险事故不断。2015 年8 月发生的天津爆炸事件就是当地的危险品仓库发生的爆炸。爆炸现场火光冲天, 临近的河北等地也能感受到爆炸当时的强烈震感, 导致民众死亡、受伤, 是一起性质严重的安全事故。除今年外, 2005 年的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车间爆炸、2006 年安徽省盾安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粉状乳化车间爆炸等都是危险化工品爆炸发生的安全问题。
这类事故给企业, 对环境, 给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等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供应链金融面对这样巨大的损失应该更加关注液体化工品的安全问题, 在仓储和物流运输方面需要探求新的途径。例如某些液体化工品可以通过管道运输的方式, 减少运输带来的危险。
四、液体化工供应链问题对策
(一) 传统核心企业转型
在液体化工行业中, 传统核心企业可以转型供应链金融服务。与银行相比, 液体化工行业内的核心企业在掌握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方面优势明显, 在供应链中的控制能力和上下游客户资源、银行资信、仓储物流等方面有较大优势, 比商业银行更适合主导供应链金融业务。
核心液体化工企业转型供应链金融服务, 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带动其主业的发展, 加快完善整个供应链金融。同时, 传统企业可以减少资金压力, 向轻资产型企业转变, 以此实现资源整合。液体化工核心企业介入供应链金融, 可以为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小贷、保理等服务。此外也与P2P平台进行结合, 在互联网+大背景也为液体化工品供应链带来了大数据技术的支持, 将促进 “四流合一”, 有利于控制液体化工供应链金融风险, 从而降低交易成本。
(二) 加强企业信用监管
液体化工品产业链中中小企业众多, 相对于传统的核心企业, 实力较弱。为保证资金链流转顺利, 这些企业往往会向银行提供虚假的不实信息, 获得更多的融资款项。针对这样的情况, 银行需要定期对企业进行评估, 以获得更真实的信息。对企业信用进行分类, 有重点和针对性地开展监管工作。对于信用程度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信用良好的企业, 可以适当放宽融资额度和期限;对于失信违法的企业要严格控制, 加强检查, 重点监控。于此同时, 企业要加强自身的信用自律意识。银行方面可以与核心企业进行合作, 共同监管液体化工品市场, 补充企业信用信息, 促进企业信用体系建成。
(三) 改进运输安全问题
液体化工品性质特殊, 大部分具有危险性, 其运输安全更加严格。我国与国外的液体化工品进出口贸易一般是海运。国内的中短途以公路运输为主, 长途以火车运输为主。
近年来, 中国汽车运输危险化工品事故多发, 装载液体化工品的货车也被喻为公路上的“暗雷”。可以积极建设地下管道运输液体化工品, 把各输、储物料的设备联系为一个传输物料的整体。公路铁路运输会带来大量的噪音, 运输过程中排放的尾气, 会带来排放污染。但管道运输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保证运输过程中液体化工品的稳定性, 而且不受天气的影响, 有效运输时间长。在管道运输过程中损耗也相对较少, 适合于远距离, 长时间的运输。虽然前期投资费用高昂, 路线规划、管道铺设都有较高的技术难度, 但是后期达到足够的输送量就能实现盈利, 并且安全性好, 泄漏污染较少, 平均成本较低。
五、总结
“互联网+”战略概念成为热门话题, 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液体化工行业原先按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进行扩张, 但这样的发展方式在现在信息化快速的时代难以持续。但液体化工品天然具有供应链金融的基因, 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信息+ 物流+ 资金”一体化成为现代供应链金融的标准模型。传统的液体化工交易流程复杂, 生产上游集中度高, 但该行业中下游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 并且处于弱势地位, 有较强的融资需求。应积极加快液体化工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整合丰富的上下游资源, 在全国建立起完整的仓储和物流系统, 完善银行授信等方面的服务, 打造一个完整的液体化工供应链生态圈。
摘要:互联网+带来供应链金融的迅速发展, 进而促进供应链金融的转型升级。中小液体化工企业由于实力较弱, 面临融资难、运输难等问题, 同时又存在信用, 供应链风险等问题。这需要核心企业加快转型, 积极加入供应链金融体系, 从物流、融资、安全等方面入手, 切实解决中小化工企业面临的问题, 以此打造完整的液体化工供应链生态圈。
关键词:供应链,融资,转型,液体化工
参考文献
[1]杨飞, 王雅娟.商业银行在互联网浪潮下的竞争策略[J].中国银行业, 2015 (3) .
[2]周俊.化工B2B交易平台龙头, 受益供应链金融快速发展[EB/OL]http://search.10jqka.com.cn/snapshot/report_pdf/a89393238dba6a9c.html, 2015-02-06.
[3]中国供应链交易中心.供应链金融给中小企业融资留一扇窗[EB/OL], http://www.oupulscf.com/content/view.htm?id=4508, 2015-09-24.
[4]中国财经时报网.创新供应链金融模式资本在线成绩骄人[EB/OL].http://lohas.china.com.cn/2015-01/13/content_7594031.htm, 2015-01-13.
[5]赵绍辉.2014年中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行业十大事件[EB/OL].http://xianhuo.hexun.com/2015-12-28/181456798.html2014-12-31.
[6]宁波大宗商品交易所.大商所与甬商所联合召开“期现仓单互换研讨会”[EB/OL]http://www.nbdzsp.cn/web/qs/detail_51_73_0_17036.html, 2015-05-08.
运作对策 篇10
一、逆向药品供应链
(一)逆向药品供应链概念
逆向供应链的概念来源于逆向物流。相较于逆向物流,逆向供应链诞生的时间更晚,尚处于探索与发展阶段。逆向供应链具备正向供应链的基本要素,且逆向物流揭示出逆向供应链中实物的流动过程,这为定义逆向供应链提供了思路。
结合药品的特点、供应链及逆向物流的概念定义逆向药品供应链:通过控制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政府相关部门监管下,药品在原材料及包材供应商、制药商、批发商、医院和零售药店及患者构成的链上进行反向流动的动态网络,此外,也可能包括医药物流服务商[4]。综合药品特性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将药品逆向供应链上实物流分为药品退货物流和药品回收物流。
药品退货主要以召回的形式体现,分为主动性召回和强制性召回,前者是指药品生产者主动收回存在质量问题和非质量问题的药品,如药品包装更换、市场策略变更、和下游企业合作关系变更、物流错误等。后者是指政府相关部门强制勒令停止销售并追回药品,原因包括药品质量问题、药品经营流通不规范、广告宣传不合法律法规等。药品回收主要针对链上各节点处过期的药品,包括产品积压滞销的近失效期和过期药及生产环节产生的次品、下脚料和具有回收价值的废弃品。
(二)逆向药品供应链运作的驱动力分析
1. 经济效益。
通过运行逆向供应链,节点企业回收可循环利用的内外材料,降低生产所需的物料成本,获取企业下一步战略实施的信息,为设计、采购、库存和运输环节提供优化建议,减少盲目生产与不必要库存带来的浪费。是否有效管理逆向药品供应链已成为了衡量医药企业担负社会责任的指标,若企业能够及时利用完善的逆向供应链运作解决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降低药害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对实现其经济效益有积极作用,有助于跨越国际市场竞争中的绿色壁垒。
2. 社会效益。
不法分子将过期药更换包装或简单处理后重新流入市场销售。因为假劣药严重威胁人民用药安全,所以运作逆向药品供应链能够避免不法分子通过收购过期药品再兜售而危害人类健康的事件发生。
3. 环境效益。
药品具有特殊性,其中包含的化学实体或放射性物质可能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壤、水系、空气造成污染。运作逆向供应链也需要消耗资源、产生三废,如若不当处理过期药、废弃品和召回药,将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双重污染。
4. 法律要求。
《药品召回管理办法》已从立法高度确立召回存在安全隐患药品的必要性。所以,医药企业运作逆向供应链已不再单单取决于企业自身意愿,而是法律法规的强制要求。
二、逆向药品供应链运作障碍分析
(一)结构障碍
逆向药品供应链可被拆分为节点企业、传递的客体及连接节点的链条。从节点看,医药行业的集中度不高,各级网点数多,导致药品流向分散,增加了信息采集和逆向物流实施的难度[5]。是否实施逆向药品供应链运作受企业主观意愿影响大,各企业目标不一致,甚至存在利益冲突。从客体看,回收和召回药品的品种杂、批次多。出于方便逆向供应链后期处理的考虑,暂存和运输的条件苛刻,在产品获得、逆向物流阶段应该注意维持其性状[6]。从链来看,逆向途径多,药品走向难以完整掌握,尤其是药品脱离销售终端后阶段,何时产生退货以及从何处回收药品都存在不确定性。检验安置后对药品的处理方式又多种多样,例如直接进行二次销售、再制造后销售、回收部分零件或填埋焚烧处理。
(二)资金障碍
运作逆向药品供应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其中逆向物流的成本高达正向物流成本的9倍之多[1]。尤其是问题药品的召回和过期药品的处理,药企可获得的直接经济利润少,追求短期利益的企业不愿投入资金。此外,冗杂的流通环节耗费重复的资金投入。
(三)制度障碍
政策是国家层面的制度体现,直接影响了企业逆向药品供应链运作的积极性。尽管我国已在立法高度要求召回存在安全隐患的药品,但有关药品回收的法律和政策尚不完善。制度在企业层面体现为契约,现有合作契约的规范性、约束力、完整性仍不足。缺乏明确的主体职责规定,清晰的交易费用分摊和利益分配说明,合适的绩效评价体系和激励政策,这些问题使得部分受益于逆向药品供应链运行的企业存在“搭便车”行为,打击链上其他企业的积极性,降低整体效率。
(四)技术障碍
随着新医改的实行和市场竞争的热化,药品的利润一再被打压,企业开始关注“第三利润源泉”,以先进物流技术降低物流成本的需求日趋强烈。然而逆向物流对储存、运输阶段物流技术的要求苛刻,且高额的植入成本令许多企业望而却步。信息技术是逆向供应链高效运行的另一支持,企业间建立信息分享平台或相互兼容的信息系统以实现交互式信息分享。由于不同企业投入信息技术应用的资金、人力与物力存在差异,部分医药企业尚未应用或彼此系统不兼容,导致企业间沟通受阻。
三、基于合作视角改善逆向药品供应链运作的策略
(一)优化合作结构
1. 药品回收
医药零售商直接接触终端消费者,掌握市场需求和药品流向的一手资料。为了实现逆向物流的批量经济性,供应链需要某个单位承担暂存退货药品和回收药品的工作。医药零售商自身配有仓库与适宜存放药品的条件,所以具有承担这项工作的优势,而制药企业需要通过一系列激励措施促进零售商提高回收绩效。
2. 逆向物流
将第三方医药物流公司加入合作体系是经济和技术条件下的必然选择。一方面,逆向物流存在不确定性,药品的特殊性对物流活动的专业性要求高,另一方面,实施逆向物流会增加生产企业的运营成本。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不仅可以通过专业分工来提高效率,也可以减少生产企业在逆向物流设施、人力与技术上的投资,使企业集中优势力量提高核心竞争力,分散运营风险。
3. 回收后处理
集中回收处理中心承担检验与分类处理、再加工及再销售的任务。集中化处理有助于提升效率,例如针对收集到的回收药品及其包材,均需要检验其质量水平和再利用价值,后处理方式有拆分、再制造、掩埋焚化等多种方式,所以集中处理可以提高该部分的运作效率。其次,并行操作可以弱化空间与时间范畴上的不一致性带来的成本上升和等待期长等问题。总之,将逆向供应链活动整合在中心内比分散在不同地域的处理更加经济且有效[1]。
(二)促进资金合作
1. 设立合作专用资金
合作伙伴可通过投资专用于逆向药品供应链的资产,以改善企业间信任问题,循序渐进地开展多方共同投资也可以摆脱资金需求大的困境。逆向药品供应链专有资产包括硬件和软件。前者涉及逆向供应链运作所需设施和设备,后者包括支持逆向供应链管理的技术与掌握医药知识、物流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各企业可以针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投资。
2. 建立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
保证公平的利益分配是资金合作的另一方面。供应链上利益分配应与企业承担的风险、付出的努力直接挂钩,因而应遵循风险与利益相对应原则。供应链合作的精髓就是“共担风险、共享利润”,但是共担的比例不同,共享的比例也理应不同,适当地对承担风险大的企业给予风险补偿能够保证合作的积极性。
(三)制度拉动合作
1. 政府政策推动
政府既是政策制定者,企业行为的监督者,也是逆向药品供应链合作关系的粘合剂。首先,政府应当引导医药企业认识逆向供应链合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其次,政府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促进合作关系的构建与运作,出台对实施逆向供应链的医药企业进行补贴,提高商业评级,颁发荣誉证书,政府采购时优先考虑等鼓励政策。
2. 规范合作契约
企业应在合作关系建立之初就明确制定逆向供应链各阶段工作的标准,规定逆向药品供应链运作中各自应履行的基本义务,用契约的法律约束力将各利益主体捆绑在一起,避免在合作中出现工作推诿和肆意违约现象。
(四)加强技术合作
1. 物流技术合作
医药行业的电子监管码实现了药品一件一码,既可以帮助判定药品真假,也方便追溯药品。其次,在逆向供应链的合作企业中推行无线射频标贴(RFID)技术,通过无线射频信号实现自动识别目标对象的相关信息,既可以摆脱空间限制,完成恶劣环境下对远距离目标的非接触式的数据采集工作,又可以明显减少信息追踪过程所需要的人为干预,在提高操作效率的同时,解决人力成本过高问题。以上物流管理技术有助于企业处理药品召回事件,合理处置废弃药品与回收事项。
2. 信息技术合作
合作的前提是供应链伙伴间实现信息的透明化,杜绝“信息孤岛”的出现,而透明化可通过信息系统集成化实现。建立逆向供应链信息集成平台,运用网络和数据库管理实现不同企业在同一平台上共享信息。这里既需要考虑到供应链内的信息透明性,又要兼顾到对链外的安全性;既满足各合作伙伴处理个人信息的独立性,也要保证合作伙伴间相互读取和参考信息的互动性。
基于以上讨论,得到图1所示的逆向药品供应链合作关系概念模型。
四、结论
本文基于合作的视角,提出改善逆向药品供应链运作的一系列对策,包括药品回收、逆向物流及后处理阶段的供应链结构优化,供应链筹资与利益分配的合理化,政府政策引导与供应链合作契约规范化,物流与信息技术的深入合作。
参考文献
[1]Kaynak R,Koçlu pek,Akgün A E.The Role of Reverse Logistics in the Concept of Logistics Centers[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4,109(2):438–442.
[2]夏绪辉,刘飞.逆向供应链物流的内涵及研究发展趋势[J].机械工程学报,2005(4).
[3]Cao M,Zhang Q.Supply Chain C ollaboration:Impact on Collaborative Advantage and Firm Performance[J].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11,29(3):163–180.
[4]Shah N.Pharmaceutical Supply Chains:Key Issues and St rateg ies for O pt imis at ion[J].C omputers&Chemical Engineering,2004,28(6-7):929–941.
[5]彭向辉.我国医药供应链现状及成因分析[J].物流技术,2007(6).
龙生股份神秘运作 篇11
以龙生股份(002625.SZ)为例,定增上市的复牌基准价为7.09元,截至5月18日股价为91.4元,历时36个交易日,股价涨幅高达1189%,屈居同期A股涨幅第二名(暴风科技(300431)涨幅为2098%。)
那么到底是何原因造就了该股的如此涨幅呢?
定增直指超材料
龙生股份原主营业务为汽车座椅功能件的研发和生产,2008—2014年公司虽然营业收入从1亿元稳步攀升至4亿元,但净利润始终维持在4000万元水平上下,主要因为行业内竞争使得公司毛利率逐年下滑所致。
而这一切随着2015年3月26日定增预案的公布而发生了改变。
据定增预案披露,本次公司以7.15元/股发行10.07亿股,募集72亿元。但公司2014年报显示公司总股本为3.01亿股(按照2014年转增股本调整后),净资产为4.74亿元。从这两组数据比较,本次定增之后公司净资产扩张15倍,股本扩张3.35倍,显然这将给公司带来质的改变。
更大的看点还在于定增预案中的定增认购者和定增募投项目。
据披露如果本次定增发行顺利完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将由俞龙生、郑玉英夫妇(原持股43.53%,增发后降至4.12%)变更为刘若鹏,增发后刘若鹏通过达孜映邦和光启空间合计控制本公司44.38%的股权。
刘若鹏有两个鲜明的标签:科学家和资本玩家。25岁率领团队成功研制出“隐形衣”,发表在《科学》杂志后引起轰动;27岁获得杜克大学博士学位;28岁那年受国务院邀请参与了北戴河休假,刘若鹏成为史上最年轻的“休假专家”。
2014年6月,刘若鹏旗下光启科学成功借壳港股英发国际;3月18日旗下深圳光启又斥资16亿参与鹏博士(600804.SH)增发;本次则斥资41.5亿元参与龙生股份定增,刘若鹏一举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本次公司的定增募投项目为超材料智能结构及装备,其产品主要用于地面行进装备和可穿戴式,并结合当下的“智能+”大潮。
在公司对募投项目投资效益的测算中,预计项目建设期3年,达产期3年,达产后年新增营业收入58.96亿元,年新增利润总额16.62亿元。
透支未来
大手笔的定增加上募投项目中超材料的光环,以及当下市场的资金对热点疯狂地追逐,最终使得公司复牌后出现了持续19个涨停板。涨停板打开后稍作休息股价再度上涨一倍。
面对如此上涨,投资者不禁要问目前的股价贵吗?
简单算一下,定增后公司股本将变为13.08亿股,以目前91.4元测算其总市值高达1195.51亿元。而目前公司的主业利润只有4000万元上下,显然其后期业绩主要依靠本次定增募投项目。
按照项目测算,建设期3年,达产期3年,达产后年新增利润总额16.62亿元。
这期间有几个问题值得推敲:
1、1195.51亿元的市值对应未来6年只有4000万元左右的业绩,对应的市盈率近3000倍。如此高估值,市场是否能够如此长时间的维持并等待业绩兑现?
2、假定公司达产后,其测算的年新增利润总额16.62亿元顺利实现,达产后的第三年税前利润为16.62*3=49.86亿元,如果按照15%扣除所得税,税后利润为42.38亿元。按照这个数据测算顺利达成且兑现项目测算收益后,公司当年市盈率为28倍。从这个测算来看,如果公司的募投项目确实能够顺利达产且能够实现测算收益,那么达产后的利润与目前市值相比还是能够匹配。
3、公司投资效益测算中利润贡献时点过长。据定增预案披露目前项目正在履行项目备案及环评等必要程序,说明尚未开始建设。而利润贡献时点预计要6年后,这个时点相较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募投项目而言明显偏长,且超出了本次定增股本锁定期3年。
4、公司投资效益测算中利润总额没上限。据公司测算达产后年新增利润总额为16.62亿元,而这并没有给一个增长上限。在测算中公司并未给出可持续增长的年限,显然任何一个投资项目的收益与其产能及市场销售息息相关,不可能没有上限的持续增长。
5、最致命的问题是项目收益兑现的可能性有多大?刘若鹏顶着各种光环,但笔者想资本市场并不缺头顶科学光环的资本游戏败笔。例如重庆啤酒的乙肝疫苗研发失败,无锡尚德的曾经辉煌最终破产重组。
看不懂的运作
本次定增虽然俞龙生、郑玉英夫妇丧失了对上市公司的控股权,但以目前情形来看其所持公司股权市值增长了11倍,这显然是目前公司主业无法能够实现的财富。
一旦增发成功,俞龙生、郑玉英夫妇的持股比例将低于5%,后期减持不再受限。不仅如此,还有一些蹊跷之处耐人寻味。
2014年12月9日和18日,郑玉英和俞龙生分别减持公司股权384.5万股和398万股(转增后对应股本为653.65万股和676.6万股)。该减持数量与2014年12月8日和17日龙生股份的大宗交易数额相匹配。
大宗交易数据显示,卖出营业部均为中信证券(浙江)桐庐迎春南路营业部,接盘营业部分别是华泰证券海门解放中路营业部和广发证券上海东方路营业部。
随后不到10个交易日,公司于2014年12月30日公告因重大事项停牌。而就在2015年3月26日公司公布定增预案,股价出现持续涨停之时。停牌前接盘的广发证券上海东方路营业部在复牌后股价涨停的情况下,却分别于26日和30日通过大宗交易卖出龙生股份161万股,放着到手的钱不赚,这是为什么呢?
最重要的是作为公司实际控制人的俞龙生、郑玉英夫妇在停牌前减持公司4.42%的股权,如果大比例减持难道是未经思考或者纯属巧合吗?
或许可以假定本次定增预案中的刘若鹏是在俞龙生、郑玉英减持后找到他们谈合作,但本次2014年度分红预案10转增7可是由夫妇二人做主的。在此分红预案可控的情况下,夫妇为何要急于减持?当时4.42%的股权持有至今会产生近10亿元的收益。是谁这么“幸运”接走了这些股权呢?
运作对策 篇12
关键词:水利建设,管理运作,对策
0 引言
水利工程是指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防洪、排涝、供水、灌溉、水运、水力发电等功能的基础设施,是实现水资源有效保护、利用与开发,能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要的水利设施。而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就是要求有现代化的水利工程设施、现代化的监控调度手段、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以及具有现代化素质的管理队伍。这不仅是物质基础的现代化,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更是思维方式、思想方法的现代化,要使我们的职工学会用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来解决面临的问题。但是,按照国家水利现代化的要求,目前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1 水利工程管理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传统观念和管理方式落后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按照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建立了一系列的管理程序和管理规范。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强化水资源调度,实现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配置是有效的,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党的十四大做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后,历时十余年,我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市场经济的合理配置资源、优胜劣汰、价值规律、市场竞争机制已经深入人心但在水利系统中,特别是处于基层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却在很大程度上停滞在原有的思维观念中,商品生产和工程建设习惯于依赖上级的行政命令,沿用粗放的管理方式,单位职工吃大锅饭、工作效率低、经济效益不高、职工收入差、水上资源的综合经济收益率非常低、注重社会效益而忽视自身经济效益等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1.2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也日趋突出,主要是: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以下简称水管单位)机制不活,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不足,供水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国有水利经营性资产管理运营体制不完善等。这些问题不仅导致大量水利工程得不到正常的维修养护,效益严重衰减,而且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现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种种弊端如不尽快从根本上解决,国家近年来相继投入巨资新建的大量水利设施也将老化失修、积病成险。因此,推进水管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1.3 水利工程的运行机制方面
我国的大中型水利工程或灌区,大多数是在20世纪50至70年代建成的,主要是通过群众运动的方式建设的,加之受当时技术、资金条件的限制,普遍存在设计要求低、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不高、渠道防渗不配套等问题。经过几十年的运行,水利工程老化失修、垮塌水毁严重、水资源的利用率低、水资源损失浪费惊人,并且存在重大的水利工程安全隐患。近年来,我国大江大河的堤坝和各类水库的防洪抢险任务十分艰巨,水库垮坝、渠道垮塌等事故时有发生。这是由于水利工程管理和养护维修机制不顺所造成的后果。由于水利工程管理运行机制中的问题涉及面广、内容多、情况复杂,因此,这是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难点。
2 水利工程管理运作改革的主要措施
2.1 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强化计收管理
水利工程供水水费为经营性收费,供水价格要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节约用水、公平负担的原则核定,对农业用水和非农业用水要区别对待,分类定价。农业用水水价按补偿供水成本的原则核定,不计利润;非农业用水不含水力发用水)价格在补偿供水成本、费用、计提合理利润的基础上确定。水价要根据水资源状沉、供水成本及市场供求变化适时调整,分步到位。要改进农业用水计量设施和方法,逐步推广按立方米计量的方法。积极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改进收费办法,减少收费环节,提高缴费率。严禁乡村两级在代收水费中任意加码和截留。供水经营者与用水户要通过签订供水合同,规范双方的责任和权利要充分发挥用水户的监督作用,促进供水经营者降低供水成本。
2.2 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开展多种经营
水管单位多种经营,是指水管单位在搞好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的同时,依托自身水资源优势开展种植、养殖、旅游、餐饮、施工、技术服务等生产性经营性活动。水管单位必须结合白身的优点实事求是的开展多种经营,思路要清晰、重点要明确。水管单位开展多种经营的思路要遵循中央新时期的治水方针,在确保水利工程安全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的前提下,依托自身资源和技术优势,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壮大水管单位的经济实力。水管单位进行经营行活动管理要规范化;政府部门要加强指导、监督、协调和服务上作;水管单位要对多种经营活动进行充分的论证,确保投资效益;要加强财务管理,对多种经营独立核算、严格资金管理、加强内部审计;水管单位要深化内部改革,实行单位内部企、事分开。多种经营项日要建立现代企业制管理机制,条件成熟时可以按照市场经济要求运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租赁制、承包制多种形式融资,搞活生产和经营。
2.3 积极推行管养分离,降低运行成本
积极推行水利工程管养分离,精简管理机构,提高养护水平,降低运行成本。在对水管单位科学定岗和核定管理人员编制基础上,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业务和养护人员从水管单位剥离出来,独立或联合组建专业化的养护企业,以后逐步通过招标方式择优确定维修养护企业。为确保水利工程管养分离的顺利实施,各级财政部门应保证经核定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足额到位,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尽快制定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企业的资质标准,各级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应当努力创造条件,规范维修养护市场环境。
2.4 积极探索有效的内部分配机制
根据各类人员岗位不同,建立岗位、业绩津贴制度,激励各类人员争取任务、多做贡献。对管理人员,主要依据其工作责任大小和岗位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建立以岗位、工作业绩为主的津贴制度;对个人类辅助人员,根据各岗位工种、岗位级别和实际工作量的差别,建立以工种、工作业绩为主的津贴制度。人员一旦变动,岗位津贴随之调整,真正做到在什么岗位享受什么待遇。真正实现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灵活多样的分配激励机制。
2.5 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妥善安置分流人员
水管单位要按照国家关于建议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和统一部署,积极参加当地的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进行内部消化时,首先,对于经营性企业的法人给与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其吸纳分流人员。其次,参加社会保险时,争取一些优惠政策。对于那些具有自谋出路能力和意愿的职工,给与一定的鼓励和支持。参照国有人中型企业富余人员的安置办法和相关的国务院精神,可以对利用“三产”进行创业的人员给子一定的优惠政策,帮助他们顺利走向市场。同时,要根据有关法规进行明确资产划分和重组,依法办理相关的资产转移、产权登记手续。
参考文献
[1]胡振鹏.水资源产权配置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