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戏剧教学大有可为

2024-09-03

高中戏剧教学大有可为(共5篇)

高中戏剧教学大有可为 篇1

当前,我们看到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成果正慢慢渗透到我们的教学中,新课标正在全国进一步推进实施,特别是大量中外戏剧作品选入课本,为语文教学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其中有中外话剧、元杂剧等,很有代表性。在戏剧教学中怎样渗透新课程理念,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地感知、鉴赏和创新,如何把语文课堂转变成学生积极主动的探求新知的大舞台,这是每一个语文老师应该去积极思索的问题。戏剧作品篇数虽不太多,但其教学意义甚大。戏剧作品作为文学“四大样式”的一种,本应该且能够获得学生的喜欢,应当得到重视。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由于考试很难也很少涉及,在日渐功利的今天,戏剧作品越来越被忽略,对此我们进行戏剧教学时有必要作一番探讨思考。如何进行戏剧教学呢?如何具体实施戏剧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呢?我认为,要达到此目的,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不断提高戏剧教学的艺术水平,从读、演、看、评“四个环节”入手,让学生主动体会、感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热爱戏剧如同热爱诗歌、小说一样。

一、以“读”展开文本对话

语文教学不能脱离文本,重要的是品味语言,感受语言的魅力,“读”是其它环节的基础。学生通过自读课文或小组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注意关键的字、词、句,让学生分析剧本的结构,让学生初步了解戏剧冲突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让学生初步品味戏剧语言。中学进行戏剧文学教学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演戏,它不同于戏曲戏剧学校为了让学生成为演员的戏剧的教学,也不同于课外活动中导演给小演员说戏。“读”是最好的选择,让学生通过读来理解主人公的感情,通过读来展现舞台情境,通过读亲近文本走进人物。学生熟读了课文,才能更进一步更详细地了解剧情,更深入地明确作品中的戏剧冲突,并知道整个剧情中哪个冲突是主要的,哪个冲突是次要的,冲突双方的身份和地位,冲突的激烈程度如何,冲突的性质是什么,进而认识冲突所表现的主题。而现在有些“戏剧教学”往往将表演作为课堂的中心,这是由于没有弄清楚语文学科中的“戏剧教学”的特征所致。

二、以“演”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对演很感兴趣,表现欲望一般都比较强烈,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演”体会“戏”的意味。课堂上让学生表演精彩段落,通过表演学生能够进一步体会人物性格。北京人艺对演员的要求是哪怕只有一句台词,也必须写出该角色的人物小传才能够上台演出。指导学生表演,让学生了解戏剧中的场景或内容转换的处所、期待与突转,学生对戏剧的理解与欣赏就会逐步上一个台阶。戏剧表演的好处在于学生兴趣大,容易投入。学生要表演,必须认真研读文本,这是一种积极主动的阅读,是学以致用的阅读,这样的阅读其效果我想一定不会比教师的讲解差。戏剧表演需要学生考虑自己的行为举止,需要考虑特定的场合环境和自己的身份,当学生进入角色时,他们又需要去尝试着理解他人,学习如何与他人沟通……当然,至于学生的表演效果如何其实并不太重要,因为表演是一种再创造,其实与语文学习已经不完全是一回事了。另外,表演后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进行点评,以便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如有条件的话,可以在年级、在校内举办一个戏剧节,让对戏剧感兴趣的同学最大范围地参与到这个活动中去,在实践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演”是读的升华,也是评的基础。

三、以“看”提高欣赏能力

观看话剧或看由剧本拍成的电影、电视剧,让学生将剧本与影视作品相比较,了解剧本与影视作品、话剧与影视作品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这是戏剧教学的辅助手段。视频肯定不能替代文本的学习,再好的视频材料,也应当只是作为教学的辅助,为教学服务,而不能替代教学。但是,由于戏剧的独特性,作为一种舞台表演艺术,视频观看的辅助效果又是对文本深入了解的重要手段。因此,适时适度地观看相应的戏剧影像材料,对于学生的戏剧学习是很有好处的。说的“适时”,是说切不可在学生还没有学习课文前先入为主,先观看相关戏剧,会影响学生对于课本的阅读;而在学习了课文之后去观看,却是对文本理解的拓展和加深。说的“适度”,因为我们上课的时间有限,不可能用过多的课内时间去让学生观看视频材料。一方面只能提高上课的效率,挤出部分时间来看;另一方面,就只有挤课外时间或自习时间了。而且,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如果要放电影的话,最好放一些比较忠实于原作的作品,如《雷雨》、《茶馆》等类似于课本剧的作品,至于改编成分比较大的,则不太理想。因为我们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读懂教材文本,引入影像应该为课堂教学服务,是从属于课堂教学的,一般情况下不宜以影像冲击文本,如果引入不当,也许不能达到较理想的效果。影片的介入应适时适度,不能让欣赏代替阅读。

四、以“评”表达新颖见解

在学生初步具有阅读、欣赏戏剧能力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用已掌握的戏剧知识辨别戏剧、影视中的香花、毒草,写点评论文章。在语文教学中,评论是比较难而深的内容,需要各方面能力的综合运用,最能看出学生对某一现象或某一问题的思考深度和辨别程度,能够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角度和过程。对于戏剧方面的评论文章,学生能各抒己见即可,不必作为重点作高要求。另外,还可以尝试戏剧创作。同时还可采用单元教学模式,明确单元教学目标,确定每一课的教学重点,如《雷雨》重点突出戏剧冲突的知识,《茶馆》重在让学生懂得戏剧艺术是语言的艺术,而《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学生了解西方戏剧艺术的窗口,另外类似《三块钱国币》的那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吧。

总之,戏剧教学必须充分发挥戏剧的特点,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在讲求戏剧教学艺术性的同时,仍然要上成语文课,而不要教成纯文学课。高中戏剧教学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培养合作探究精神,高中戏剧教学大有可为。

高中戏剧教学大有可为 篇2

摘 要:英语知识的学习属于语言类知识的学习,在所有语言形式中,戏剧无疑是语言高妙的艺术形式。将戏剧应用于英语教学中,对于学生掌握语义、挖掘语言内涵、掌握语言结构有巨大的作用。尤其是高中学生,他们各方面的能力都非常的强,通过应用戏剧形式,可以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极大提升,学生愿意融入课堂,在课堂中展现自身的“角色”魅力,体会语言之美。

关键词:戏剧;应用;高中;英语教学;方法

英语是一门外来语言类知识。在对其学习过程中,我们缺乏文化背景,也缺乏必要的语境。如何突破这些局限,每一位教师都付出过积极地努力,进行着不断地探索。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让学生掌握“原汁原味”的英语,我也进行过很多尝试,通过实践我发现,将戏剧这一形式应用于高中英语课堂可以起到非常好的作用。那么,在高中英语课堂中,我们如何通过戏剧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语言之美,进而积极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来呢?

一、内涵解读

隔行如隔山,在高中学校教育教学中,戏剧就是“另一行业”,教师要想应用戏剧形式辅助英语教学,首先就要了解什么是戏剧?戏剧(dra-ma)一词最早来源于古希腊语“act”和“deed”。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使用“戏剧”一词以泛指那些在剧场里表演给观众看的“富有诗意的作品”,亚里士多德还将戏剧分为“喜剧”和“悲剧”。戏剧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形式,也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通过舞台说明、台词及人物表演来体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我们不难发现,文学作品也成为了高中英语新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中英语教学中引入“戏剧”这一文学形式,既给予了学生精神享受,也是他们语言输入和输出的良好载体。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过程,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正是基于此,由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改编的戏剧剧本及肖伯纳的名篇《卖花女》又名《皮格马利翁》等经典剧本的节选或改编版片段也编入了英语课本。因此,作为教师如果能在英语戏剧教学中通过兴趣培养来教学,愉学寓教,寓教愉学,这样就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学生逐渐养成自觉、主动学英语的良好习惯。通过笔者多年教学实践发现,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立足于语言本身,来指导学生发现语言的美感,用语言的内在魅力诱发学生的兴趣。

二、应用策略

1.体会形式美

语言的结构美、韵律美,是语言美的外在展现。在戏剧形式的应用过程中,外在美是其最吸引人的一点。对于刚开始学习英语的学生来说,26个字母本身的风格特征就已经使他们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随着学习的不断开展,学生不难发现许多英语单词本身也有其形式美。英语是一种语言,语言本身就有语调的高低起伏之分,相比而言,英语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也很强。课堂中教师们要让学生有意识的在美的享受中学习生活的哲理和英语知识。在“戏剧”中,语言情感性更强,节奏感也更强,其每一句台词都是经过作者不断推敲而成,其形式也必然更美。

2.体会内容美

如果只有形式美,那么这份美是缺乏内涵的,要想真正的“抓住观众的心”其内容美更为重要。现行高中英语教材中,选入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课文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语言简练准确、鲜活优美、生动形象,且都是些名篇佳作。因而,教师可指导学生在课文所提供的语境中,体会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将英汉结合起来,让学生去理解文义、体会文字美,这样学生才能记得住,用得上。结合戏剧形式,应用自身思想拓展,这些素材的应用同样可以诱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3.体会情景美

戏剧吸引人的地方不仅仅在“人”,还在于“景”,我们的英语学习缺乏的就是“景”,情景、语景、文化背景,在戏剧融入高中英语课堂之后,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情景”元素,从而让学生学习到“原汁原味”的英语,有英语文化特色的英语。语言是人类文化的结晶,语言学习有助于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提高对美的鉴赏力。英语是一门世界性的语言,它所展现出来的是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风俗以及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和无数珍闻奇事。因此,把情景引入课堂,即通过英语课的学习把整个世界呈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置身其中。尤其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在课堂上创设一种语言氛围,使英语教学变得更直观、更便捷。而在戏剧中,对于背景元素的应用往往是“浓缩后的精华”,应用戏剧形式,学生对于英语背景文化必然理解更深。

4.学会欣赏美

英语是一门语言交流工具,在戏剧形式里,语言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情感的表达都是“升华版”的。所以,在戏剧形式的应用过程中,我们的学生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英语是一门与众不同的学科,教师除了教学生学习语法外,还要培养他们的语感,对于语感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戏剧表演的形式来获得。例如,高中教材中选用的戏剧名篇The Merchant of Venice,The Necklace等,都可通过戏剧表演的形式,对教材中的人物进行再创造,从而课文语言就会变得鲜活生动。此刻,学生在创造美的同时也在欣赏美,这样他们不仅学会了灵活自如地运用英语,而且逐步形成了良好的语感,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语言的感受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事实上,如果学生真正投入到戏剧欣赏中,情感与思考必然也会融入其中。

5.获得合作机会

合作与交流无疑是当今课堂中,最受重视的学习方式,戏剧形式本身就是一种团体活动,在高中英语课堂中引入戏剧形式,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合作与交流机会,为学生的思想碰撞搭建出适宜的平台。实践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重视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和团体合作的互助互补性,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合作学习,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积极讨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力和创造性。

高中语文戏剧阅读教学策略 篇3

一、从整体把握情节到关注人物冲突

此处所指的戏剧情节并非教材节选段落的情节,而是整个剧本的情节,其中既包括教材选段本身,也包括和教材选段有关的前情及后期情节发展。如果把教材节选情节同整个剧本作品割裂看待,那么势必会造成学生的茫然无知、困惑不已,学生将难以融入到课堂中来,难以真正在接受新信息时产生新感受。因此教师应当首先用安排预习作业等办法给学生布置任务,使他们了解戏剧情节脉络,对戏剧的情节有一个整体认识、全面把握。

在把握戏剧冲突时,人物关系的影响作用很大,因此,教师需帮助学生理清戏剧中的人物关系。尤其在高中教材所提供文本多为节选的情况下,理顺人物关系的重要性更显突出。该步骤可以在指导预习时完成,在课堂上学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自由讲述,最后教师用图表的办法加以总结,呈现在板书或者多媒体环境下。像曹禺剧作《雷雨》中四凤与周萍的关系、周萍与繁漪的关系以及周朴园和繁漪的关系等,这些都是正式接触文本前所要了解的。了解了人物关系,接下来才能更好地了解人物间的冲突。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与情节有关的知识,带领学生思考分析主要人物中每一对冲突的主体是谁?性质是什么?并找到使冲突激化的戏剧节点。在节点上加大阅读的分量与力度。

人物关系理顺之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也就是戏剧冲突才更容易理解,戏剧冲突是戏剧的核心部分,对于推动情节向前发展起根本性作用。因此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戏剧冲突同情节发展关联的有关知识,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对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行仔细研究,了解教材选本中每对人物冲突的实质是什么,最终发现导致矛盾冲突的剧情转捩点,接下来再逐步梳理矛盾发展、矛盾激化的细节。在讲解《雷雨》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每对矛盾冲突从个人之间上升到阶层之间,让学生了解到不同阶层和不同生活背景下的人物之所以产生矛盾,还和当时的特殊时代背景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二、从鉴赏戏剧语言到再现戏剧情节

对高中生来说,戏剧这种艺术形式的鉴赏难度实际上是几种文体中最高的,其中鉴赏戏剧语言的独特性尤其值得注意。戏剧语言包括舞台说明、人物台词两大部分,两大部分共同构成有机整体,舞台说明有助于渲染气氛与推动情节,还可以补充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动作。人物台词是所有矛盾冲突的集中表现,同时受到人物性格、人物身份的影响,可以展现出不同人物的侧面。在鉴赏戏剧语言环节,教师需要借助范读、对比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办法,指导学生在语言中摸清人物心理。

比如细节描述,一个角色的一句话、一个细节便可以表现出这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如《雷雨》里面周朴园强迫繁漪喝药,而繁漪不喝时,

周朴园让周冲劝她喝,让周萍求继母喝,他的行动鲜明地表现出了其专制个性、冷酷心理,表现出了其维持家长权威的用心,同时这个细节恰恰也是一个节点,是夫妻、父子间冲突的激化。而无论是冲突的发现,还是细节的提炼,对于戏剧阅读来说,分角色朗读无疑都是最佳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中体察人物心理、品味人物语言,对于学生融入课堂、融入文本大有帮助。

掌握一种文体的真正标志是可以根据这种文体的标准进行再次创作。当学生从整体把握情节到关注人物冲突、从鉴赏戏剧语言到明确细节描述都有了一定基础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并指导学生参与到戏剧创作的实践活动中来,大胆对教材内容进行改编、表演,以锻炼学生的文体再创作能力。

比如在学习了《雷雨》之后,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划分成四个小组,分别负责导演、舞台设计、演员、评议工作,使学生能够相互配合、各展所长。表演是一种再次创作,而写剧本也一样,学完教材内容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续写或者扩写任务,同样会收到良好功效。

按照阅读心理学的规律分析:在阅读过程中只有问题不断涌现,才标志着阅读真正产生效果,学生对文本的自我感知过程本身也是对课文提出质疑的过程。而若想让问题与质疑更有深度、更有针对性,注意到阅读文本的体裁无疑是基本的工作。教师是阅读活动的指导者,学生是阅读活动的参与者,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领下从文本体裁区别开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阅读的新境界。

高中语文戏剧阅读教学方法探究 篇4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戏剧学习兴趣

学生之所以没有对戏剧进行深入的研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这种文学形式不够了解,学生对戏剧作品没有多大的兴趣,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性不高。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戏剧作品的展示,多媒体能够展示声音和图像,这样视觉上的刺激能够让学生对戏剧作品有全新的认识。另外,教材上的一些戏剧作品大多数是采用文言文的形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对文章大意的理解可能不是很准确,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与文章内容相符的影视作品,让学生观看,当复杂的故事情节通过这样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时候,学生会感觉到戏剧作品的不同之处。

比如,在学习《雷雨》的时候,虽然教材的内容是可以看懂的,但是整部戏剧中的人物关系是比较复杂的。其中也有许多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学生通过观看电影的形式,可以将其中的人物关系梳理出来。通过观看演员的演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对戏剧人物的形象和性格进行总结和分析,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帮助学生学好戏剧作品。

二、介绍戏剧艺术,让学生深入了解戏剧作品

要想对戏剧作品有深入的了解,首先要做的是了解戏剧的形式以及发展历史,了解各个流派的艺术形式以及中国戏剧的特点。戏剧反映的可能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历史故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培养自身的艺术审美。戏剧最大的特点就是人物语言的描写,戏剧语言能够充分反映人物的性格,所以说在这一要素的研究上要多下功夫。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一些重点的对话或者是语言表达进行反复的诵读,逐渐体会语言表达的精妙之处,通过不断的感受来形成一种艺术鉴赏的能力。

三、参加戏剧表演,使学生感受戏剧魅力

在戏剧文本的学习中,学生掌握戏剧的基本特点还不算完成教学任务,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充分感受戏剧的艺术魅力。在戏剧课堂上,教师可以开展一些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对戏剧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学习《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一戏剧作品的时候,学生可能对故事的情节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要想让学生真切地体会戏剧中人物的特点,还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自由地进行角色的安排,根据自身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以及自身性格的特点,讨论并选择适合自身的角色,然后每个小组自由排练,争取将本组最好的状态发挥出来。这样的表演形式其实也是检验学生对该戏剧作品理解程度的一种方法,通过表现出来的人物的特点就可以判断出学生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把握状况。登上舞台表演能够让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同时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将戏剧故事的情节进行重现,这样的形式也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小组之间的互相比较形成一种竞争意识,这又促使学生想要将自身扮演的人物表现得更好。所以说,表演课程是戏剧学习中非常必要的一种形式,让学生在快乐的表演中体会到戏剧的魅力。

四、发挥想象空间,激发学生戏剧创作热情

高中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新奇的想法,对于一些经典的艺术形式虽然也有尊重的态度,对于一些艺术形式也有一些独特的想法。当学生出现新奇的想法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不改动经典的戏剧作品的前提下,学生可以有自己发挥想象的空间,虽然说学生学习文学作品是要对经典的戏剧艺术形式进行继承和发扬,但是也不能够过于拘泥传统的形式。

比如,在学习一些经典的戏剧作品的时候,学生可能会产生续写或者是撰写前传的想法。在学习《雷雨》的时候,可能有的学生的注意力并没有放在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家庭悲剧上,而是对周朴园和侍萍的爱情故事感兴趣,想要对具体的爱情过程进行描写,其实整个家庭的矛盾和最终的悲剧也是由于二人的爱情故事开始的。首先周梅二人的感情故事就是一场悲剧,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为《雷雨》这篇文章撰写前传,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让学生对戏剧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编写,给学生极大的心理满足感,同时还能够给戏剧这一艺术形式注入新的形式,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承。

总而言之,戏剧这一经典的艺术形式是值得学生深入学习的。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涉及的戏剧作品,教师和学生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戏剧的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戏剧作品呈现在学生面前,开展一些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戏剧欣赏能力。

高中戏剧教学大有可为 篇5

一、趣味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戏剧作品有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形式,通常是通过对一些故事情节的描述来反映社会现实或是人生哲理,故事情节的设置也相对来说比较有吸引力,但是戏剧作品的文字表达偏向于文言文的形式,如果让学生直接阅读会比较枯燥,就算是情节内容丰富有趣,学生的积极性也不会很高,导致课堂气氛比较沉闷。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从课堂导入着手,一节课教学效果的好与坏与课堂导入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从一开始就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么接下来的学习过程学生的积极性也不会很高。可以采取故事导入的形式,一般来说故事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有吸引力的,并且教师还可以运用一些语言技巧来使故事内容更加丰富饱满,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产生积极学习的动力,在故事导入的过程中要注意的是,故事情节要贴合教材中的戏剧内容,最好是反映其中的故事情节,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对戏剧作品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在学习《长亭送别》这一课之前,教师可以采取故事导入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长亭送别主要讲述的是张生进京赶考,张莺莺送别的情景,表现了二人之间的不舍之情,凸显了两人的爱情。教师可以对这一课中没有涉及的故事情节进行描述,例如二人的相识趣事:张生是一个书生,遇到了大家闺秀张莺莺,二人产生了爱慕之情,在当时那个年代追求婚姻的自由,打破传统观念的禁锢是非常难得的,在西厢记的描写中写道张生想见到崔莺莺,于是崔莺莺的贴身丫鬟红娘决定暗中牵线,助张生一臂之力,将张生藏在棋盘下,带到小姐的房间前,帮助二人见面成功。学生听完教师的介绍之后,会更加想知道他们二人的爱情到底有没有修成正果,接着教师可以设置悬念,“虽然成功相见、相爱,但是又有了新的问题出现在二人面前”学生的好奇心完全被勾起,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也会更加认真。

二、丰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参与热情

在语文戏剧教学中,要采取丰富的教学模式,改变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产生学习的热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以不同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戏剧,激发学习热情。由于戏剧的故事情节性比较强,因此教师可以搜集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的形式来了解故事情节和内容,引发学生的讨论和分析。

比如,在学习《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视频,通过人物的表演能够将故事情节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可以了解到故事讲述的是名妓杜十娘有从良之心,处心积虑地积攒了一个宝箱,经过长期寻觅,决定托付终身于李甲,于是让李甲借钱赎身,完成从良心愿。但是不想李甲受到孙富巧言离间,十娘被卖给孙富,万念俱灰之下,杜十娘抱着宝箱投江而死。学生观看完故事之后被杜十娘的善良所感动,同时也佩服十娘的坚定与勇敢机智,再看看李甲,软弱无能,懦弱胆小,动摇不定,还有孙富的心怀不轨,最终造成了悲剧的发生,通过视频形式让学生对于戏剧的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性格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让学生感受到了戏剧表达的魅力。

三、综合学习运用,加深学生情感体验

在学习戏剧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感受戏剧情节的曲折离奇,还应该加强戏剧语言以及情感的体验教学,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的形式来感受戏剧表达魅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开展一些综合运用活动,绕过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情境的创设以及自身的参与来感受一下戏剧表达的形式,以及戏剧作品表现情感的方式方法。

比如,在学习《窦娥冤》的时候,教师介绍完相关的故事情节之后,可以组织学生来以表演的形式呈现这一故事情节,学生来自主的参与到表演过程中来,将封建背景下勤劳善良的妇女形象展现出来,面对封建社会的压迫要敢于反抗和斗争,将当时的情景展现出来,通过学生的参与表演,让学生能够获得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只有充分的理解才能够将其中的情感表现出来,这也使得学生对戏剧学习更加用心,体会其中表达的情感因素,提高学生的戏剧学习能力。

戏剧作为一种经典的艺术形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作用,这一文学形式应该得到传承和发扬,在高中戏剧教学中采取更加丰富的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上一篇:运作对策下一篇: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