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应用(精选12篇)
戏剧应用 篇1
摘要:戏剧艺术之所以可以在当代城市文化建设中增强文化的凝聚力, 同时还能具有一定的市场经济价值, 是因为戏剧本身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传播特点。本文通过对文化精神的传承以及戏剧艺术在面临多元化的娱乐选择时所表现出来的经济潜力等方面来分析戏剧文化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戏剧,城市文化,市场经济
一、内在文化对城市建设的推动力
一个城市的发展可以透过戏剧艺术的发展史来观测。在城市经济迅速发展的宋元之时, 勾栏、瓦肆等活动场所得以产生并发展。与此同时, 杂剧也在这个阶段出现, 这意味着戏剧的迅速发展。伴随着杂剧的繁荣, 大批来自市民的戏剧作品问世并流传至今。明清以后的北京、南京、苏州等大都市经济蓬勃发展, 城市也迅速兴起, 这使得戏剧文化向着繁盛期迈进, 靠着南戏、传奇的繁荣, 独特的都市消费文化景观得以产生。随后, 在大都市的戏剧消费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同时, 出现了市民阶层与士大夫阶层的文化博弈——花雅之争。在此之后, 中国古典戏剧史上的重要品类——京剧终于产生了。由此我们可以得出, 戏剧是一个城市物质进步和精神成长的见证, 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多元娱乐化市场下戏剧文化的经济潜力
数目庞大、网络众多的城市戏剧爱好者组织也是戏剧与城市的结合点之一。戏剧成就文化共同体意识、增强城市文化认同的重要媒介就是数目庞大的戏剧爱好者组织。
调查数据显示, 分布在各个城市的各种类型戏剧的爱好者组织少则数十个, 多则近千个。相对于其他城市, 北京、天津等城市的戏剧氛围较为浓厚, 很多社区几乎每周都会有戏剧爱好者组织的不同形式不同种类的京剧爱好者集会, 每个专业的剧院经常会有戏剧爱好者自发组织的各种演出活动。这些戏剧爱好者经常聚在一起听戏、评戏、演戏, 一个个城市的文化事件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通过这些文化事件, 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得以不断强化。
上海在2003 年这一年中实现了社会和经济双效益, “现代戏剧谷”的“四大平台——推广、资助、演技、演出”的全方位建设无疑是其中最大的功臣。在2009 年这一年中, 话剧中心制作了33 台新戏, 而上海市仅话剧演出就有3000场次;20 余家民营剧社迅速扑向上海这个竞争市场, 大力推动了上海这一戏剧园区的形成;以上这些现象导致上海出现《杜拉拉》、《鹿鼎记》、《武林外传》、《茶花女》、《漂移》等5 部作品同时在外巡演的盛况, 这使得上海话剧在全国演出市场树立起响亮的品牌。
不仅仅是上海、北京这样的繁华大都市, 剧场文化建设在武汉等戏剧氛围浓厚的城市也同样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态势。在2009 年12 月, 武汉人艺乔迁新居之后, 建立了由话剧剧场、儿童剧场、D5 空间、亲子剧场、COFFEE沙龙和画廊这六个部分组成的一个组合剧场群落, 名为“1001 戏剧沙龙”。
这些城市在构建戏剧文化圈时还积极采用和媒体合作这一方式, 针对不同观众举行不同形式的活动, 例如“戏剧工作坊”就比较适合成年观众观看, 而“小演员俱乐部”就比较适合儿童观众欣赏。除此之外, 他们还通过现有的“大学生戏剧节”平台, 与各大高校的戏剧团体保持密切的联系, 加强政府与高校的戏剧合作, 这样做不仅可以为高校戏剧团体培养专业人才, 也可以使更多大学生中的戏剧精英加入“戏剧沙龙”, 为其添加新鲜的血液, 促进戏剧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进一步融合。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 微信、QQ、微博等不同形式的社交软件的使用人数越来越多, 范围也越来越广, 这意味着传统艺术终于可以打破陈规, 以一个全新的姿态去适应当今市场的变化, 并使得“亚文化模式”下年轻人的审美要求得以满足, 由此孕育出新的城市价值观以及戏剧市场经济, 进一步密切了戏剧文化和城市建设之间的联系。
三、总结
对一个城市的文化认同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方面。要想营造对一个城市的文化认同, 必须通过了解这个城市的各种文化事件来产生“共同体”意识, 而戏剧则是产生文化事件的重要形式之一。积极参与当前城市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各种戏剧活动, 努力配合城市管理者的工作, 这些都是通过戏剧这个渠道来提升城市的认可度和影响力的重要方法。
当代戏剧在建国前三十年到现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现代转型, 在体制和艺术上有了充足的准备, 从而促进了改革开放之后城市化潮流的出现和发展。城市各阶层民众积极参与本地戏剧的各种活动, 有利于他们产生关于城市的“共同体”意识, 有利于增进他们对自己所居住城市的文化认同。戏剧艺术可以在当代城市文化建设中起到重要的重用, 增强城市的文化凝聚力得益于其本身所具有的群体性与仪式性等特点。戏剧本身的蓬勃发展决定了城市对当代戏剧的重要作用, 城市理所应当地成为当代戏剧安身立命的地方, 这是因为城市不仅为其提供了一批又一批来自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具有较高欣赏能力和消费能力的观众群体, 更为戏剧提供了良好的各种形式的载体, 使其艺术价值及影响力得以提升。总而言之, 让当代戏剧与当今城市紧密联系, 使彼此互利共赢, 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周扬.改革和发展民族戏曲艺术——1952年11月14日在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的总结报告[R].中国戏曲志北京卷, 1360.
[2]林琳.城市发展与戏曲文化的传承[J].四川戏剧, 2010 (8) .
戏剧应用 篇2
摘 要:英语知识的学习属于语言类知识的学习,在所有语言形式中,戏剧无疑是语言高妙的艺术形式。将戏剧应用于英语教学中,对于学生掌握语义、挖掘语言内涵、掌握语言结构有巨大的作用。尤其是高中学生,他们各方面的能力都非常的强,通过应用戏剧形式,可以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极大提升,学生愿意融入课堂,在课堂中展现自身的“角色”魅力,体会语言之美。
关键词:戏剧;应用;高中;英语教学;方法
英语是一门外来语言类知识。在对其学习过程中,我们缺乏文化背景,也缺乏必要的语境。如何突破这些局限,每一位教师都付出过积极地努力,进行着不断地探索。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让学生掌握“原汁原味”的英语,我也进行过很多尝试,通过实践我发现,将戏剧这一形式应用于高中英语课堂可以起到非常好的作用。那么,在高中英语课堂中,我们如何通过戏剧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语言之美,进而积极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来呢?
一、内涵解读
隔行如隔山,在高中学校教育教学中,戏剧就是“另一行业”,教师要想应用戏剧形式辅助英语教学,首先就要了解什么是戏剧?戏剧(dra-ma)一词最早来源于古希腊语“act”和“deed”。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使用“戏剧”一词以泛指那些在剧场里表演给观众看的“富有诗意的作品”,亚里士多德还将戏剧分为“喜剧”和“悲剧”。戏剧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形式,也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通过舞台说明、台词及人物表演来体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我们不难发现,文学作品也成为了高中英语新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中英语教学中引入“戏剧”这一文学形式,既给予了学生精神享受,也是他们语言输入和输出的良好载体。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过程,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正是基于此,由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改编的戏剧剧本及肖伯纳的名篇《卖花女》又名《皮格马利翁》等经典剧本的节选或改编版片段也编入了英语课本。因此,作为教师如果能在英语戏剧教学中通过兴趣培养来教学,愉学寓教,寓教愉学,这样就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学生逐渐养成自觉、主动学英语的良好习惯。通过笔者多年教学实践发现,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立足于语言本身,来指导学生发现语言的美感,用语言的内在魅力诱发学生的兴趣。
二、应用策略
1.体会形式美
语言的结构美、韵律美,是语言美的外在展现。在戏剧形式的应用过程中,外在美是其最吸引人的一点。对于刚开始学习英语的学生来说,26个字母本身的风格特征就已经使他们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随着学习的不断开展,学生不难发现许多英语单词本身也有其形式美。英语是一种语言,语言本身就有语调的高低起伏之分,相比而言,英语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也很强。课堂中教师们要让学生有意识的在美的享受中学习生活的哲理和英语知识。在“戏剧”中,语言情感性更强,节奏感也更强,其每一句台词都是经过作者不断推敲而成,其形式也必然更美。
2.体会内容美
如果只有形式美,那么这份美是缺乏内涵的,要想真正的“抓住观众的心”其内容美更为重要。现行高中英语教材中,选入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课文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语言简练准确、鲜活优美、生动形象,且都是些名篇佳作。因而,教师可指导学生在课文所提供的语境中,体会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将英汉结合起来,让学生去理解文义、体会文字美,这样学生才能记得住,用得上。结合戏剧形式,应用自身思想拓展,这些素材的应用同样可以诱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3.体会情景美
戏剧吸引人的地方不仅仅在“人”,还在于“景”,我们的英语学习缺乏的就是“景”,情景、语景、文化背景,在戏剧融入高中英语课堂之后,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情景”元素,从而让学生学习到“原汁原味”的英语,有英语文化特色的英语。语言是人类文化的结晶,语言学习有助于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提高对美的鉴赏力。英语是一门世界性的语言,它所展现出来的是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风俗以及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和无数珍闻奇事。因此,把情景引入课堂,即通过英语课的学习把整个世界呈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置身其中。尤其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在课堂上创设一种语言氛围,使英语教学变得更直观、更便捷。而在戏剧中,对于背景元素的应用往往是“浓缩后的精华”,应用戏剧形式,学生对于英语背景文化必然理解更深。
4.学会欣赏美
英语是一门语言交流工具,在戏剧形式里,语言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情感的表达都是“升华版”的。所以,在戏剧形式的应用过程中,我们的学生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英语是一门与众不同的学科,教师除了教学生学习语法外,还要培养他们的语感,对于语感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戏剧表演的形式来获得。例如,高中教材中选用的戏剧名篇The Merchant of Venice,The Necklace等,都可通过戏剧表演的形式,对教材中的人物进行再创造,从而课文语言就会变得鲜活生动。此刻,学生在创造美的同时也在欣赏美,这样他们不仅学会了灵活自如地运用英语,而且逐步形成了良好的语感,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语言的感受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事实上,如果学生真正投入到戏剧欣赏中,情感与思考必然也会融入其中。
5.获得合作机会
合作与交流无疑是当今课堂中,最受重视的学习方式,戏剧形式本身就是一种团体活动,在高中英语课堂中引入戏剧形式,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合作与交流机会,为学生的思想碰撞搭建出适宜的平台。实践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重视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和团体合作的互助互补性,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合作学习,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积极讨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力和创造性。
戏剧应用 篇3
关键词:戏剧元素;动画;应用
1 动画发展概况
动画的发展一直是与中国传统文化联系在一起的。20世纪,动画作为外来文化传到中国,在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氛围下,与本土文化结合,产生出举世闻名的“中国学派”,从中国乃至亚洲的第一部动画电影《铁扇公主》开始,到后来的《大闹天宫》《三个和尚》《天书奇谭》等一系列动画,都是充满浓浓的民族特色;中国的很多传统文化元素都为动画提供了很多养分,如民间故事、年画、皮影、水墨画、剪纸、戏剧艺术等,以及中国传统的思想也在动画中有所体现,但是,从90年代开始,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外来文化的冲击、动画人士放弃了我们一直坚持的民族特色之路等原因,我们的动画走出了世界动画强国,之后,我们也一直在致力于动画的探索,但是,我坚信只有在传统文化的指导下,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动画艺术结合,坚持走我们的民族道路,我们的动画才会再次屹立于世界动画强国之林。
2 戏剧艺术
戏剧艺术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典型代表,包括绘画、舞蹈、音乐、杂技等元素,用几米舞台表现人生百态、悲欢离合,对人类社会进行概括、夸张,表现出每个时代的特色,也传达出人们想要表达的迫切情感。经过历史的考验,戏剧留下的精华对我们的动画非常有指导意义,动画的综合性决定了它要向成熟的戏剧艺术?去学习。
3 戏剧元素在动画上的应用
3.1 戏剧的矛盾冲突对动画剧本有启发作用
矛盾冲突是戏剧的一大特点,动画创作首先要创作剧本,其中,矛盾冲突推进剧情的发展,所以矛盾冲突的设置是剧本的关键,否则,观众只会觉得平淡无奇。丰富的戏剧题材为动画提供的了丰富的内容指导,动画片《大闹天宫》的剧本取自西游记的前七回的内容,故事内容本身就是表现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孙悟空与玉皇大帝之间的矛盾,在用动画表现时,加入马天君这一角色,加剧了矛盾冲突,表现孙悟空的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精神。参照戏剧矛盾冲突,让动画更有故事性,才会足够吸引观众。
3.2 戏剧的人物造型艺术对动画角色具有指导作用
戏剧、戏曲中的角色造型是对现实人物的写意化处理,主要表现在面部与服饰,中国大大小小有几百个戏曲剧种,随着戏剧艺术的发展,面部的脸谱和服装都变成程序化,戏剧中的生旦净末丑都有比较固定化的造型,不同的角色造型代表不同的形象,黑色的脸谱表现刚正不阿,红色的脸谱表现忠义,白色则表现奸诈,不同的颜色已经固定为不同的性格。戏剧的服饰以明朝服装为基础,同时吸收各个朝代的特色,服饰色彩与式样代表着不同的身份、地位、性格等,很多动画中都采用了戏剧服饰的特点,来表现角色的性格。在《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面部就是多种颜色的集合,白色为底、红色的桃心、绿色的眉毛等,对比强烈的颜色表现出角色叛逆的形象,符合戏剧中的净角的特征。《天书奇谈》中,有着红色的络腮胡子、细长的丹凤眼和两道粗长红眉的袁公是典型的武净的关羽形象,脑门上的月芽又是文净的关公形象,代表公正廉洁,忠义与公正共存。还有几个角色明显代表戏剧中的丑角特征。《葫芦兄弟》中的葫芦娃是典型的生角造型。在红色动画《定军山》里,夏侯渊的形象在京剧脸谱的基础上,将局部强化,表现勇猛的形象。在近代,有人用福娃来表现生、旦、净、末、丑的形象,非常有创意,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既宣传奥运,又再现了戏剧艺术。戏剧对角色面部的处理已经是程序化的设计,运用到动画中,非常符合大家固有的审美方式,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原有的形象,增加了趣味性,而且,动画会将角色的局部特征更加强化,达到戏剧所不能表现的高度,戏剧的固定化造型对角色有指导意义,同时,角色赋予了戏剧新的活力,增加了表现形式。
3.3 戏剧的动作表演对动画的作用
国外的角色动作是向哑剧学习的,而中国的角色动作的发展,初期是模仿现实生活中的动画,由于夸张的表现力不够,逐渐发现戏剧中的动画更加适合动画,之后,动画的表演和戏剧结合在了一起,在20世纪,很多戏剧艺术家现场为动画创作做指导,戏剧中的亮相、开门、跑马等动作非常有代表性,《大闹天宫》里,孙悟空与天兵天将交战,人未到声先到,就是采取了戏剧中的经典亮相,孙悟空耍金箍棒的动作确是参考武生耍枪的动作,等等,戲剧动作本来就是对现实生活中动作的提炼与概括,所以它更加符合动画的形式,用夸张或具有代表性的动作将角色塑造的活灵活现。
4 戏剧艺术与动画的区别
戏剧为动画提供了很多适合的营养,但是,我们也不是生搬照抄,第一,是现实与想象的矛盾,戏剧是真人表演的艺术,动画的夸张的表现,动画的想象成分更重,我们应该吸取适合表现的戏剧形式,用动画展现不一样的风采。第二,表演与绘制的形式不一样,戏剧的动作是真人表演,而动画是绘制或者三维表现出来,肯定没有真人表演自然,但是它能表现更多现实社会中不能存在的动作等的表现,各有所长,我们应该合理的处理他们的关系。
5 结语
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为动画提供多样的选择,不管形式怎么变化,我们的传统思想都包含在其中,花木兰虽然是中国的题材,但是美国做的动画还是表现本国的精神风貌,我国的传统艺术为动画提供了多样的题材与内容,我们只有与本土文化紧密结合,特别是吸取戏剧艺术等元素,坚定地走自己的民族道路, 发扬传统艺术的同时,又能提高动画的表现,重新定位传统艺术与动画的关系,结合现代人的审美,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正确组织传统文化与现代动画艺术的关系,创作出中国特色的动画,让中国动画越走越好。
参考文献:
[1]运梅园.戏剧元素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研究[J].戏剧文学,2014(10).
[2]杨晓军.动画角色造型设计[M].安徽美术出版社,2007.
戏剧应用 篇4
一、找好“点”:让角色成为他自己
1.教材是最初的“脚本”
要将戏剧有效融入语文课堂, 并不简单, 需要开展很多工作, 首先第一步就是选材, 只有选择合适的题材, 才能表现戏剧的张力, 才能承载更多的教育意义, 给学生带去更多的体会和感悟。在戏剧的选材方面, 教师一般会结合课本内容, 进行戏剧创作和表演。教师在戏剧选材方面要找到合适的点, 也就是说要找到合适的题材。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可以改编成戏剧, 以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为例, 教材中含有很多的课文, 有现代诗, 有古诗、有寓言, 有写景的文章, 还有来自生活中的故事。作为教师要学会从这些课文中选择题材, 引导学生进行戏剧表演。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 我就选择了课本中的故事《菩萨兵》《大作家的小老师》等课文作为题材, 进行了戏剧创作表演,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题材的选取点, 应该紧紧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小学生的社会经验和阅历还比较浅, 他们的经验大都来自于平日的生活实际, 创造性戏剧乍听起来是一种比较脱离于实际的文学样式, 但完全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 使得戏剧内容“接地气”。比如大家发现不少学生都喜欢“包围”学校门口的路边小摊, 特别是放学的时候, 肚子有点饿了, 禁不住地摊上“美食”的诱惑, 但是这些路边摊的卫生安全状况让人担忧。结合食品安全这个话题, 我引导学生创作了以“食品安全”为题材的戏剧,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创作, 最终创作出了多幕戏剧, 戏剧中的人物有:小贩、霖霖、岩岩、爷爷、妈妈、苍蝇 (四只, 其中一只老大) 、细菌 (八个, 其中一个老大) 、医生、抗生素 (八个) 、旁白、牙齿 (六个) , 戏剧人物多, 大多数学生就可以参与到戏剧中来, 学生结合自己平日的一些行为, 编写戏剧对话。这样的题材对于学生来说是很熟悉的, 也非常具有教育意义和价值。
二、放手“创”:人人都是大导演
选好题材之后, 就要进行创作。创作是决定戏剧成败的关键, 就像一部电视剧一样, 要想出彩, 最根本还是要有一个好的剧本。戏剧也是如此, 要想收到好的效果, 必须做好剧本创作。在将戏剧融于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许多教师认为小学生不可能写出剧本, 所以很多教师都选择自己写作, 然后让学生去表演。我认为这种做法是欠妥的。首先, 教师写剧本的时候, 大多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写, 最终创作出来的戏剧作品, 很可能带有明显的成人色彩, 与学生的思想认知有着很大的差距, 这样的戏剧作品可能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其次, 戏剧创作并不一定要很复杂, 有着简单的场景和对话, 就可以看作是一个剧本, 小学的课本内容本身都很短小, 故事情节也很简单, 学生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将课本内容改编成剧本;第三, 戏剧文本的创作对学生而言本身就是一种锻炼, 是一个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作为教师如果学不会放手, 学生永远学不会戏剧写作, 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将戏剧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一个“创”字特别重要。作为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想象, 引导学生大胆去创作。在教学的过程中, 我将大部分戏剧文本都交给学生去创作, 学生创作完成后, 我再给予一定的指导,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发挥“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剧场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但在日常的教学中, 我们很多教师往往做不到, 大多数教师都会把欣赏和期待的目光投向那些平时学习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 或者把很多的精力放在学习落后的同学身上, 而那些用不着教师过多操心的学生, 往往变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创造性戏剧认为, 每一个孩子都是可塑之才, 都有自己的才能。作为教师, 在教学中, 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给每个学生搭建平台, 挖掘并发挥他们的才能。在将戏剧融于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也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我们有些教师, 在组织戏剧表演的时候, 总是喜欢让特定的几个同学去表演, 其他同学只能当观众, 久而久之, 其他同学的积极性势必受到打击。在戏剧创作表演的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比如说在戏剧创作的时候, 可以分成多个小组进行写作, 让更多的同学发挥写作才能, 而不是安排某个同学去写;在舞台布置的时候, 可以让每个学生发挥想象力和才能, 进行道具的设计;在表演的时候, 虽然一出戏剧的角色只有几个, 但是同样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天赋和才能, 作为教师要有一双慧眼, 让学生在戏剧的舞台上得到展现, 尤其是要给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机会, 让他们参与到戏剧表演中, 融入课堂中。比如在剧本《细菌旅行记》中, 学生一开始在创作的过程中只设置了六七个角色, 然而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我增加了几只“苍蝇”、一些“细菌”及一些“牙齿”的角色, 在表演的过程中, 那些平常学习成绩不够出色的同学, 却格外的投入, 展现了自己的才能, 从而赢得了同学们的赞美, 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四、精彩“演”:重要的主角, 伟大的配角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创造性戏剧中角色一般是非常多的。除了光鲜的主角之外, 更多的是那些匆匆即逝的小人物, 因为有了他们, 故事才更有魅力和张力。在戏剧中, 引导学生关注容易被忽视的小人物, 从局部去发挥创造的力量。伟大的配角, 常常是成就一台戏剧的关键。作为教师, 应该如何对剧本表演进行指导呢?我认为关键要做到三点:一是合理分工, 戏剧表演环节多, 筹备事项也多, 需要人尽其才, 引导安排好每一个道具的制作、每一个角色的申报、每一个人物的出场等;二是环境营造, 教师要带领学生精心地布置场景, 比如在表演剧本《李广射虎》时, 剧本的背景是一个深夜的森林, 我带领学生准备了各种道具, 有大树、有野草、有石头, 同时配上风吹树叶的沙沙声, 从而布置了一个逼真的森林场景;三是保障时间, 为了充分达到创造性戏剧的教育效果, 组织学生进行排练, 在过程中不断纠正, 不断引导, 尤其是对人物的语言、表情、心理, 进行反复地揣摩。在表演《菩萨兵》剧本时, 学生通过精彩到位的表演, 把朱德总司令的爱民精神, 把藏民由怀疑到感动的过程表现得淋漓尽致, 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课文背后的深意。只有通过精雕细作, 才能达到最佳的表演效果, 让学生感受到创造性戏剧这种游戏式学习的魅力。
五、做好“评”:真正的价值在语文的舞台上
创造性戏剧进入语文课堂, 首要目的不是为了拿语文书当剧本来培养优秀的演员和导演, 而是让他们在一个单元的课程中, 阅读理解课文, 自己将课文改编成剧本, 分配角色, 投入排练、演出, 获得个体的感悟, 并把这种语文的能力拓展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当中。
作为教师, 要认识到, 戏剧创作表演只是一种教学的形式, 戏剧只是服务于小学语文教学,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才是根本。因此, 在评价学生的戏剧表演的时候, 要站在语文教育的立足点上去审视, 要通过戏剧表演的背后, 去评价语文学习的效果, 而不仅仅评价表演的效果。如在学习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时, 学生了解了诗的大意, 主动承担角色, 采用旁白的方式来叙述, 再加以适当的道具创设情境。在讲台上设置简单的教育剧场, 在戏剧中呈现出王之涣登鹳雀楼的所见所闻:“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夕阳依着高山缓缓落下, 黄河奔腾滚滚流向大海, 想看尽千里之远的景色, 就得再登上一层高楼。学生可以形象地领悟到登高望远尽收眼底的磅礴宽广的景观, 领悟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教师的评价, 应重点关注学生在诵读时呈现的状态, 应该与整首诗的解读密切相关。
什么是戏剧及戏剧的特点[范文] 篇5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
戏剧旧时专指戏曲,后用为戏曲、话剧、歌剧、舞剧、诗剧等的总称。
戏剧的特点:
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剧本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小小的舞台上,几个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军万马,走几圈就可以表现出跨过了万水千山,变换一个场景和人物,就可以说明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后„„相隔千万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过幕、场变换集中在舞台上展现。
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幕”指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一幕”可分为几场,“一场”指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剧本一般要求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也不能过多地转换。初学改编短小的课本剧,最好是写成精短的独幕剧。
2.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
各种文学作品都要表现社会的矛盾冲突,而戏剧则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反映的矛盾冲突更加尖锐突出。因为戏剧这种文学形式是为了集中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所以说,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又因为剧本受篇幅和演出时间的限制,所以对剧情中反映的现实生活必须凝缩在适合舞台演出的矛盾冲突中。
剧本中的矛盾冲突大体分为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尾四部分。演出时从矛盾发生时就应吸引观众,矛盾冲突发展到最激烈的时候称为高潮,这时的剧情也最吸引观众,最扣人心弦。
3.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剧本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两个方面
剧本的语言主要是台词。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从旁侧对观众说的话。剧本主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因此,台词语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简练明确,要口语化,要适合舞台表演。
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这部分语言要求写得简练、扼要、明确。这部分内容一般出现在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 什么是戏剧及戏剧的特点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
戏剧旧时专指戏曲,后用为戏曲、话剧、歌剧、舞剧、诗剧等的总称。中间,一般用括号(方招号或圆括号)括起来。
元杂剧是歌唱、说白、舞蹈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一般杂剧由四折组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介绍剧情的楔子放在两折为过场戏. 角色有末(外末、副末、中末、大末、小末、正末);旦(正旦、外旦、贴旦、老旦、花旦);净(副净、二净);洁郎(即和尚);驾(即皇帝);卜儿(即老年妇女);孤(即官员);孛老(即老年男子);杂.
小弟只知道这些基础的,不知道对不对,高人请指点.元曲:元杂剧和元代散曲的合称。均以当时的北曲配乐,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为“四大元曲作家”,是元代文学的代表,元杂剧尤为突出。
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融合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一种完整成熟的戏剧形式,它把歌曲、宾白、舞蹈、表演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了散韵结合、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主要剧作家有关汉卿《窦娥冤》、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郑先祖《傅女离魂》、王实甫《西厢记》。
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元杂剧是歌唱、说白、舞蹈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一般杂剧由四折组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介绍剧情的楔子放在两折为过场戏. 角色有末(外末、副末、中末、大末、小末、正末);旦(正旦、外旦、贴旦、老旦、花旦);净(副净、二净);洁郎(即和尚);驾(即皇帝);卜儿(即老年妇女);孤(即官员);孛老(即老年男子);杂.
一、戏曲兴盛的基本前提
1、城市
城市经济的发展为元杂剧的兴盛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南北各大城市都出现了各种伎艺集中演出的勾栏瓦肆,特别是作为都城的开封、大都、杭州等地更为繁盛。
2、观众
统治阶级和广大市民的文化要求。元朝的贵族对歌舞、戏曲的爱好,有不少文献记载。
二、元杂剧兴盛原因的几种说法
作为有元一代文学的代表,元杂剧在当时十分繁荣,从而使它在文学史上获得了和唐诗、宋词并称的地位。后人对其繁荣的说法不一。明沈德潜《万历野获编》和臧懋循《元曲选序》认为元代以词曲取士是元杂剧发达的原因。李开先说是元朝政治衰微,文人沉下僚的结果。王国维则把之归于元初科举之废。孙楷第的认识就全面了一些。他认为元宫廷特尚杂剧,时人之爱好,书会才人与俳优密切合作。
三、元杂剧兴盛的三大原因
1、艺术原因:各种戏曲艺术的积累和发展 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了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艺术。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的成熟的文学剧本。
传奇小说、话本小说等为戏曲准备了故事内容,并且提供了为人民所熟知的人物形象;说唱诸宫调的乐曲组织和曲白结合形式直接影响了戏曲的体制;各种队舞使戏曲的舞蹈身段和扮相更加美化;傀儡戏、影戏也给吸取的舞蹈动作和脸谱以影响。它们的发展使戏曲表演艺术渐趋成熟,同时也为产生优秀的文学剧本准备了条件。
2、政治原因:元政府的文化政策
汉族的知识分子在当时倍受歧视。“门第卑微”“职位不振”促使一部分人从事戏曲活动。
3、经济原因:城市的畸形发展。发展阶段
元杂剧的发展可分为三期:
初期,自蒙古灭金至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三十一年(1234—1294)。
中期,自元成宗铁穆耳元贞元年至元文宗图帖睦尔至顺三年(1295—1332)。晚期,元顺帝帖睦尔统治时期(1333—1368)。
初、中、晚三期,杂剧创作在地域上的变化,在内容和艺术表现上各自的特点。
戏剧应用 篇6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 初中思想品德 戏剧教学法
部分思想品德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只顾在课堂上讲道理,这让学生觉得上思想品德课没有意思,由于他们不喜欢听教师讲道理的缘故,使得教师的教学效率非常低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可将戏剧教学法引进思想品德教学中,让学生在戏剧中反思自己的问题,提高思想品德水平。
一、应用生活情境法,让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如果一味的对学生说道理,学生会觉得教师的说教大而空泛,枯燥无味。如果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能借用生活中的场境,让学生看到戏剧性的一幕时,学生将能从戏剧中感受到一些问题,他们会愿意自主的反省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
比如以一名思想品德教师开展《成长在社会》教学时,这名教师给学生看一个多媒体视频,这个多媒体视频记录着当公交车开过来的时候,一些乘客一捅而上,他们在捅挤的时候丑态百出;在公交车上,孕妇、老人没有座位,很多人把头一侧,当作没有看见,这些孕妇和老人被挤得东倒西歪;有一名女士在车上不小心弄破了另一名女士的丝袜,那名女士破口大骂,对弄坏她丝袜的女士不依不饶。这些学生看到这些视频大笑,学生表示这些是他们在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在生活中是否如视频中的一般,如果他们觉得这些视频中的人很好笑的时候,那么怎么做才能不成为别人眼中的笑柄?这名教师通过一则生活化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能让学生愿意自主的找出自己身上的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可应用生活情境法,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学生愿意主动反思问题,他们以后在生活中就会尝试改变自己,提高思想品德水平。
二、应用偶然戏剧法,让学生感受自己的问题
部分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味的讲一些大道理。比如有一名教师讲到团队合作的问题,曾一味的讲:与他人团结合作的时候,不能斤斤计较,要多包容他人,然而这些理论不能立即让学生理解,学生在开展团队活动的时候,可能依然我行我素。如果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能用偶尔戏剧法,让学生在戏剧化的情境中学习,学生将能发现自己的问题,然后即时的改正错误。
比如有一名教师在开展《学会合作》这一课时,提出带学生去多媒体教室唱卡啦OK,这些学生发现不仅不用听大道理,还可以去唱歌时,学生们开始雀跃。当学生唱完歌以后,教师让学生们在多媒体教室中思索,刚才学生分别唱了几支歌?有几位学生一直抢着话筒不给别人唱?有几位学生根本没轮到唱一首歌?有哪些学生在唱歌的时候,被其它学生嫌弃,根本就没有人愿意跟他们合唱?此时这些学生才意识到,他们在玩的时候,只顾自己开心,却没有注意到其他人是否玩得很开心。此时学生才意识到,这样的团体是没有凝聚力的。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继续唱歌的时候,学生就会注意到每个人都有轮流唱的机会,即使有些人歌唱得不好,也有人愿意配合他们,与他们一起合唱。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可用这种偶然的,富有戏剧化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学生将在戏剧化的教学出感受到自己存在的问题,继而愿意即时的改正错误,解决问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就能提高。
三、应用小品情境法,让学生改正自己的错误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开展教育的时候,不仅可以用生活情境法让学生看到生活中的问题,还可以用小品情境法让学生看到生活中问题的时候,即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直至解决这些生活中的问题。
比如以一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笑对生活》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给学生看报纸中的一则案例,一家医院里,一个窗口排着长队,大家正在排队就医,此时有一个人有急事,需要即时就医,站在窗口前将要轮到看病的一名男子提出可让有急事的人先看病,却遭到后面其他排队的人反对的案例。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件事改编成小品,然后让学生应用小品的方式解决这件事。于是,在小品中,扮演说有急事的男士冲进来,请求排在前面的时候,扮演护士的学生表示,若要看急病,就要去挂急诊号,如果不是看急诊,就都得排队。扮有急事男士的学生表示犹豫的时候,队伍中有一名扮演病患的学生招手,问他愿意不愿意站自己的这个位置,自己排到后面去。这名扮演有急事的男的发现自己这样麻烦别人,就立即去挂急诊号。
这名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学生在小品扮演的过程中自己就能学会体谅他人的处境,这就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
总结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可在教学中应用戏剧教学法,从以上的教学案例中可以看到,应用这种教学方法,教师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莹. 在应用戏剧教学法行动研究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J]. 中国教师,2011(17).
[2] 王艳玲. 自我的觉醒与师生关系的改变——生命里美妙的邂逅[J]. 中国教师,2011(17).
[3] 徐俊. 教育戏剧——基础教育的明日之星[J]. 基础教育,2011(03).
戏剧元素在国产动画中的应用研究 篇7
关键词:国产动画,戏剧元素,应用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发展历史悠久, 是人类文明史上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中国文化在最近几年的发展受国外文化熏陶比较严重, 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不重视甚至是忽略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习俗。这一现象的发生, 使得国家开始注重本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并开始大力宣传与弘扬这些传统文化习俗, 让更多的中国人意识到自己文化的重要性。戏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典型代表, 包含了众多的艺术元素, 例如舞蹈、绘画、杂技、武术、诗歌等等, 所以将戏剧元素融入到国产动画当中, 是当代国产动画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戏剧元素应用在国产动画中的必然性
(一) 画面上具有可视性。将戏剧元素应用到国产动画当中, 画面的可视性是其应该考虑的首要因素。可视性从传统意义上来讲, 是指从一个或多个位置视线所能看到的范围, 强调的是视觉的通达, 但今天人们对可视性的理解还包括非视线范围的可达性。所以对可视性含义专业的解释是两点之间沿特定轨迹的可通达性, 即当我们在看一个东西的时候能否将其理解、接受和还原[1]。
国产动画融入戏剧元素后, 可以较好地满足观众的欣赏要求, 并且在观赏的过程中, 观众可以回忆和联想到自己熟悉的某些戏剧元素, 进而实现对自身掌握戏剧元素文化的一个深化和丰富。另外, 由于个人喜好不尽相同, 通过动画的形式可以满足不同观众对不同戏剧种类、不同音乐风格、不同戏剧表现形式的欣赏。根据戏剧元素的不同类别, 结合动画主题和人物性格创造不同的动画人物, 搭配不同的音乐, 从而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 给人们不同的视觉感受。
(二) 艺术上具有可塑性。动画从本质上而言是隶属于电影的一个分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以及传播媒介方式的逐渐丰富, 动画又产生了多种表达形式和传播形式, 例如网络动画等。电影在当代被视为第七艺术, 而动画作为电影的一个分支, 自然也同样拥有一定的艺术性。首先从动画自身的角度分析, 特别是应用了戏剧元素的国产动画, 戏剧元素与动画的结合, 使得动画具有了戏剧元素的一些艺术特性, 例如动画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戏剧中舞台演出时的程式化表演艺术特性;动画在创作时需要注意镜头的转换、对接等影视方面的问题, 这些动画镜头的切换、转场等是动画对影视艺术的一种体现;动画创作对人物形象的设计需要勾勒线条、进行色彩搭配等, 这是动画具有绘画艺术性的一种体现[2]。
二、戏剧元素在国产动画中的具体应用
(一) 戏剧元素的程式性应用。在戏剧中, 所谓程式性是指一些人物在特定场景中的出场和动作都是事先规定好的, 是经过严格规定的、具有通用性的动作。这种夸张的程式性动作经过长期反复的演练, 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戏剧舞台上。通过长期的欣赏, 观众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他们对程式性动作的含义和作用已经非常熟悉和了解, 知道程式性动作是虚拟的, 是根据生活中真实的动作运用提炼、夸张等手法形成的。正因为戏剧程式性有别于生活实际, 才使得大量的观众为之着迷。而其在国产动画作品中的应用是通过角色动作、场景环境和声乐配音进行体现的, 国产动画的程式化表现使得其更加具有民族艺术特点, 更加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审美标准, 更加吸引观众[3]。
(二) 戏剧元素的非写实性应用。动画在创作的过程中, 其具有的假定性特征使得动画的情境设计和人物形象塑造采用戏剧中的非写实性表现手法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戏剧元素的非写实性与中国艺术理论中的“以形写神”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戏剧元素的非写实性特点在国产动画中的运用, 使得国产动画的表现力和表现方式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同时也使动画本身的假定性特征得以落实。
三、总结
动画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在带给观众视觉享受的同时, 还应该将其蕴藏的文化知识传播给广大观众, 国产动画特别是应用了中国传统文化戏剧元素的国产动画, 其具有的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特色可以通过动画这个媒介得以很好的传播, 让中国人民对国家的优秀历史文化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实现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通过本文对戏剧元素在国产动画中的应用介绍, 可以看出它的发展对中国传统民族艺术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丽娟.传统戏曲中的艺术元素在国产动画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 2012.
[2]窦金启.戏曲动画及其艺术性和传播理念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 2013.
浅析多媒体在戏剧教学中的应用 篇8
英美文学是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生的重要课程, 而英美戏剧在英美文学中占很大比重。但是英美戏剧教学面临许多困境。首先, 教学内容多与课时有限的矛盾非常突出。英美戏剧作家作品较多, 时间跨度较长, 而课时却有限。教学内容多与课时有限的矛盾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其次, 学生阅读量少, 拖后教学进度。学生阅读量少造成的结果是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基本介绍要花相当的时间, 这样占去了对作品及文本的分析的时间。另一方面, 受经济浪潮的影响, 学生毕业后面临着就业的压力, 学生越来越把注意力转向了应用型课程, 例如外贸函电, 实用英汉互译, 商务英语, 旅游英语等。总之, 他们感觉英美戏剧不仅难学, 而且没用。显然, 高校英美戏剧的教学面临诸多新挑战。
我国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度文化修养的人, 以文化知识为基础去开发学生智力。2000年的新大纲指出“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原著的能力, 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开阔思维, 拓展知识结构。通过阅读和分析一定数量的英美文学作品, 促使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 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首先, 阅读英美戏剧经典作品原著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更为重要的是能培养起对文学的兴趣和欣赏、判断能力;其次, 通过英美戏剧的学习, 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和思想疆域, 提高综合人文素质;再次, 学习英美戏剧可以感悟人生, 洞悉生命的意义, 培养人文情怀, 弘扬人文主义精神;同时可以“陶冶情操, 开阔视野, 认识人生,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英美戏剧对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而言, 意义非同一般。因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最初的两年里学习了基本技能和知识, 当他们进人高年级时, 就意味着他们的英语学习要上一个新台阶。作为高级阶段的英语学习, 英美戏剧是不可或缺的。他们必须领略作为艺术形式的英语。唯有这样, 他们才能真正理解英语语言里蕴藏着的文化背景知识, 加深对社会和人生意义的感受, 才能真正意义上掌握英语。
1 多媒体在戏剧教学中的信息优势
本文所涉及的多媒体是指由计算机控制的多媒体系统, 包括计算机、投影机、因特网、音响与音像播放器以及通过计算机软件制作而成的“课件”, 等等。多媒体技术一旦合适地应用到英美诗歌教学中, 就能改善现有的教学模式、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从而整体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课堂教学最大的弊病之一就在于难以创造言语情景。而在多媒体戏剧教学中, 综合运用多种媒体, 妥善处理使用文本信息、图像信息、动画信息、声音和视频影像, 取长补短, 发挥多媒体的整体功能, 为贯彻情景教学原则提供了有利条件。
声音的应用:声音是人们用来传递信息、交流感情最方便、最熟悉的方式之一, 在戏剧教学中常常需要演示剧情的对白, 以及让学生来模拟对白, 这就可以使用音频设备来处理这些信息, 使得学生更能切身体会到语言表达的要领。
图像的应用:图像信息是多媒体软件中最重要的信息表现形式之一, 它是决定视觉效果的关键因素。在戏剧教学中常常要对剧情进行讲解和描述, 利用语言讲述就会显得很苍白, 这就可以引用多媒体中的图像表达, 还可以对图像进行分割和组合, 以便进行更细致的讲解。我们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 展示戏剧家的肖像、亲笔签名, 还有人们为了纪念这些伟大的戏剧家而建立的纪念馆、雕像, 这样做都将有助于戏剧的学习。
视频的应用:视频影像具有时序性与丰富的信息内涵, 常用于交待事物的发展过程。在戏剧教学中, 在一些模拟训练和实习时可以使用视频处理设备来录制和处理这些信息, 既可以在教学中进行重放评议, 也可以作为资料保存。
动画的应用:动画信息包括画面的缩放、旋转、变换、淡入淡出等特殊效果。通过动画可以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 使许多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合理使用动画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戏剧教学中可以先根据教学需要制作一些动画文件, 来演示教学中的一些应用范例。
文本的应用:用文本表达信息给人充分的想像空间, 在戏剧教学中它可以全面地演示剧本中各部分文字, 减少教学中板书的环节, 为教学提供方便。
2 多媒体在英美戏剧教学中的应用
2.1 教师与学生课前准备
教师在课前应反复观看录像或光盘, 明确上课目标, 确定讲解的重点及其难点和背景知识;及课时的分配与课堂的设计;准备word文档的文学剧本;准备PPT课件, 及与戏剧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和动画和戏剧片段。学生能够在教师的要求及自己主动下熟悉剧本的内容和语言。
2.2 教师指导下的戏剧学习
教师首先应讲解所讲英美戏剧代表作家所属的戏剧流派、创作背景、思想和艺术特色、代表作品等, 而后开始播放剧本的原版录像或光盘。例如在讲《哈姆雷特》时教师先对悲剧及其性质、独白及该剧的意义进行讲授, 结合哈姆雷特这一悲剧主人公简要讲述戏剧类型及悲剧的历史, 独白的作用及《哈姆雷特》中独白的使用次数及意义。
其次, 在教师的指导和安排下开始播放剧本的原版录像或光盘及其他音频和视频资料。在播放过程中, 教师应选择某些关键场景做适当的导视, 例如对《哈姆雷特》中困扰主人公的问题的分析:父亲的被谋杀、父亲灵魂的困扰、母亲的仓惶改嫁、朋友的背叛、情人的试探及其背叛等。对关键性场景或对白, 则应采用停机讲解的方式, 以使学生在听懂语言内容的基础上, 将视听感知上升为深层的理性认识, 从而领悟作品的意义。这种做法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作品的意蕴和内涵。
再次, 结合戏剧老师提出问题让同学分组讨论。在观看完戏剧和导视后, 教师应结合戏剧提出能进一步理解戏剧的问题, 让学生在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条件下参与。例如对《哈姆雷特》可以提以下问题:
1.How does Hamlet explain what is“to be”and what is“not to be”?Quote his own words, and then try to explain what was meant by the phrases.
2.“`Tis a consummation devoutly to be wish`d.”——What is this ideal state, according to Hamlet?3.What“puzzles the will”of death?
3.What influence, according to Hamlet, do thoughts have upon resolution and action?
这样鼓励他们积极思考, 大胆发表见解, 启发他们从主题、人物性格、创作风格、表演艺术等各个视角鉴赏、评析戏剧作品, 造成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
最后, 应利用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的声音和文字信息及其他优势让学生模仿表演所学戏剧, 从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锻炼语言交际能力。模仿表演既可以采用配音练习的方式, 也可以采用台前表演的形式。这样使学生进入到戏剧角色之中, 亲身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领会作品的内涵, 把他们对一部剧的学习推向高潮。
总之多媒体凭借其“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 突破了戏剧专业教学的瓶颈问题, 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 以及悦耳的声音, 把学生带入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完善了教学效果。
摘要:英美戏剧是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由于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得英美戏剧教学已处于一个非常不利的境地, 而多媒体由于其自身的优势使得其应用越来越广泛, 且成为解决英美戏剧教学中所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多媒体,英美戏剧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Ur, p.A Course in Language Teaehing:practice and theory[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程爱民.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条察报告.外语研究, 2000, (1) .
[3]孔惠洁, 邹惠玲.多媒体语言实验室中的英美戏剧课教学设计[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0, (3) .
民族文化在戏剧戏曲中的应用研究 篇9
关键词:民族文化,戏曲戏剧
一、前言
民族文化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将戏曲戏剧的表达方式以及内涵特质加以改变, 更加使戏曲戏剧具有本土以及浓厚的历史艺术色彩, 可以根据每个朝代以及特定的历史环境来推断出其艺术特性, 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二、文化思想在戏曲戏剧中的体现
中国画中的留白正是一种山水写意的思想, 磅礴的笔势、空白的遐想, 将生活中的美表现其中, 在戏曲戏剧中的表现尤为明显。
戏剧戏曲中人物脸谱化通过不同的色彩化妆来表现一个人的性格和特征, 无论是在剧本的大纲还是在舞台的设置方面, 细节部分与留白的运用达到一个表真的效果, 如苏三起解的唱段中苏三行到京城不仅仅在动作上, 还有舞台以及时空距离的变化上, 契合得十分完美还达到了一种共鸣的效果。
三、不同历史时期民族文化在戏曲戏剧中的影响
戏曲戏剧的严格出现是在唐中后期, 当时的戏曲戏剧主要表现传奇, 唐初及唐中丰富的水平极高的诗歌舞蹈音乐等艺术深深影响着传奇的发展。
唐宗中时期乐坊的出现培养了一大批的专业艺人, 这些艺人也极大地促进了戏曲戏剧的发展, 总体来说唐朝时期的戏曲戏剧艺术的产生及发展离不开当时的民族文化的繁荣, 它在艺术风格方面也深受当时文化的影响。
总所周知, 戏剧的大众化和市民性产生于宋元时期, 当时的文化发展比较贴近市民气息, 产生了一些比较诙谐幽默的风格, 戏曲戏剧的表现形式更加多元化, 也形成了比较严谨的格式, 词牌曲牌的变换运用十分得体, 这也与当时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文化环境息息相关。
戏曲戏剧的成熟到高峰还是在明清。无论是在剧种的数量还是在后期形成的不同的表演派别来看, 戏曲戏剧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这些成熟的戏曲戏剧都包含着许多文化精髓, 戏曲戏剧有了自己的艺术规范以及题材范围, 这些鲜活的改变以及丰富的剧目的形成都有文化的影子的存在。
四、民族文化影响下不同地域的戏曲戏剧
昆曲, 盛行于明中后期, 源于江苏昆山, 风格婉约, 具有浓厚的中国古典艺术美。高腔, 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 它原被称为“弋阳腔”或“弋腔”, 因为它起源于江西弋阳。其特点是表演质朴、曲词通俗、唱腔高亢激越、一人唱而众人和, 只用金鼓击节, 没有管弦乐伴奏。自明代中叶后, 它开始由江西向全国各地流布, 并在各地形成不同风格的高腔, 如川剧高腔、湘剧高腔、赣剧高腔等。
梆子腔, 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源出于山西、陕西交界处的“山陕梆子”, 特点为唱腔高亢激越, 以木梆击节。然后, 它向东、向南发展, 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形式的梆子腔, 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等。
京剧, 形成于北京, 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 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 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 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秦腔, 陕西省地方戏, 也叫“陕西梆子”, 是最早的梆子腔, 约形成于明代中期。其表演粗犷质朴, 唱腔高亢激越, 其声如吼, 善于表现悲剧情节。
五、小结
民族文化对戏曲戏剧的影响是很大的, 通过上述论述我们可以理解民族文化在戏曲戏剧中所扮演的角色, 戏曲戏剧中处处包含着中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和内涵, 通过对民族文化的吸收和发扬使得戏曲戏剧更加的完美, 民族文化就是戏曲戏剧的根源所在。
参考文献
[1]田同旭.《论古代戏曲的形成与民族文化融合》[J].山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02)
戏剧应用 篇10
一、教育戏剧的发展及重要性
1.教育戏剧的发展。戏剧教育的基本理念源于法国思想家“卢梭”的两个教育观点,即“在实践中学习”和“在戏剧实践中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早在1930年,美国戏剧教育家温尼弗瑞德-瓦尔德就根据自己的实践编制出了一本关于创作性戏剧教学方法。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教育发展较为重视,许多教育戏剧方面的教育专家就在学校提倡戏剧教育方法,因此教育戏剧在欧美发展迅速。在九十年代末,有人将教育戏剧运用到一些企业的管理培训中,后来也有一些学校和培训机构将这一技术运用到心理培训方面。2005-2007年,陆续在中国两岸三地进行推广,由此在我国开始流行、兴起。
2.教育戏剧的重要性。由于教育戏剧的教学方法较传统教学方法而言,教育戏剧是学生主动学习,以学生为主导展开的,方法较为独特,而且课堂灵活,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来说,学生容易参与到其中,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更为深刻。而且教育戏剧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对小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此过程中能锻炼他们的沟通表达能力,让他们学会面临各种挑战,并独立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育戏剧有助于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认知能力增加,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自身素质得到提高,达到素质教育的结果。
二、教育戏剧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教育戏剧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用。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差,但小学生好动,动手能力极强。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一些英语情景剧,或是制定一些小游戏,分小组模拟场景,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分配角色,自己思考并组织语言,将情景剧演好。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记忆深刻,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让学生全方位综合发展。
2.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开展好教育戏剧。
(1)加强教育戏剧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游戏性。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最注重的就是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参与度提高了,学生才能更好、更牢固的掌握知识。于是,教师可以把一些教育知识点做成游戏,让学生自己动脑去完成游戏,比如,由于小学生的数字观念较强,老师可以将英语单词分成几块,用数字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库,来完成单词的拼写,让每个都成为课堂游戏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游戏中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学到知识,打好学习英语的基础。
(2)加强小学生的情感因素表达能力。小学生的情感都是很丰富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认知态度。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课后空余时间做一个小调查,调查每个小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积极表达,并了解他们对于学习的态度。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想一些课堂的活动,再根据学生的意见做一些改进,将活动在课堂上推出。通过教育戏剧这种教育模式会让学生获得尊重和鼓励,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满意和自豪,也可以让平时不怎么用到的词汇运用到实际中,加强记忆,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3)加强教育戏剧工作者的综合能力。小学生的认知度是很单纯的,一般他们会无限的信任自己的老师,觉得老师是神圣的,老师说的就是对的。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教学工作者的思维必须很灵活,他们要必须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能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创新,提出新的情景模拟,能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做一个因材施教。
戏剧的中坚力量——校园戏剧 篇11
如果你在长沙想走进剧场观看戏剧表演,无非有三种途径和可能性:第一,去正规的大剧场或者中型剧场,国家养的文艺团体经常有一些“主旋律”的演出,从话剧、儿童戏剧、传统戏曲、歌舞表演都有,觀众主要是儿童和老年人;第二,搜寻长沙的民间剧团或者独立戏剧人。他们可能有属于自己的小剧场,自己搞创作,自产自销,这样的团体在长沙屈指可数,而且作品出产量极低、规模很小。第三,走进校园。据不完全统计,长沙现有的高校戏剧社就有32个,其中还不包括中学的剧社。这放在全国其他一线城市来讲,已经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数据了。
这些高校戏剧社的学生,凭着自己一腔的热情,在那些视业绩为生命、视文艺为粪土的校领导面前争取排戏、演出的机会,平均每个学期一部大戏。这些戏几乎是低成本、零经费的制作,而演出场地从礼堂到报告厅、会议室到食堂,任何只要可以利用的空地、可以付出最少代价的、拥有最好效果的都有可能成为他们去力争的地方。在大部分社团碰上没有外联赞助,没有专业舞美也没有足够人手千活的时候,他们便自己动手做道具,向朋友借衣服,摆摊卖门票来换取印刷海报和剧组吃盒饭的费用,朝夕相处共同度过长达一个月甚至两个月的排演,剧组十几人从点头之交到知心好友,公演后甚至泪流满面地拥抱彼此,为之后突然空下来的时间而感到失落,大家是那么简单那么义无反顾。无奈以前没有太多机会走出校园,演出在老师同学们的掌声中结束,便没有了后续。
这30多个高校戏剧社里,也有很多其实做出了自己的成绩。比如中南大学的校话剧团、湖南师大先锋戏剧社,曾经代表学校参加北京大学生戏剧节;湖南农业大学更是曾经带着自己的原创作品远赴摩洛哥、西班牙等地参与国际性的戏剧节,并且培养了很多本土优秀的戏剧人;汪涵、杨乐乐发起的果实戏剧工作室,也是由一帮校园戏剧社里出来的人策划、运作,试图给那些有戏剧梦想的人搭建一个平台,供他们施展才华。
戏剧应用 篇12
一、戏剧治疗的含义
戏剧治疗是以艺术创想的方式进行心理暗示治疗的一种现实方法, 将戏剧形式和治疗形式相结合, 在戏剧表演的过程中进行的一种健康治疗方式。戏剧本身其实就有一定的治疗意义, 对于我们进行心理隐疾治疗, 能够较好地体现出其自身的一些优势。而近年来, 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看护都大大地减少了, 很多学生在学校、 幼儿园进行自我学习的过程中, 就难免会出现一定的自闭倾向, 这对于孩子的发展会有一定的影响。而通过戏剧治疗, 可以让孩子拥有良好的心理生活, 从而健康地成长。
在进行戏剧治疗的过程中, 主要通过模仿和演出一段故事, 来表现生命中的一些互动关系, 在完成相应的演出的同时, 能够健全表演者和观赏者的心理, 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戏剧治疗通过表演戏剧来带动参与其中的团体进行更多的心理互动, 有助于人们的心理成长。
二、工作形式
(一) 儿童心理矫正。我们在针对有自闭症倾向的儿童的治疗中, 往往是通过心理暗示的方式进行的。在儿童时期, 儿童要面临学业上的困扰, 又不能够像成人一样可以在病房中接受指导治疗, 所以应用戏剧治疗法进行这一类的治疗, 能够更好地表现出其优越性。在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时, 需要对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 然后从儿童的自身精神状况入手, 进行相应的治疗。
(二) 儿童心理隐疾来源。在进行儿童的心理矫正时, 我们分析出儿童的主要心理隐疾来源为: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导致的个性孤僻, 身体瘦弱经常受同学欺负, 社会遭遇特殊问题导致的心理阴影等。在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时, 就需要分析其中的不同特点, 然后进行治疗方案的拟定。
(三) 戏剧治疗在儿童心理健康中的应用。心理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安排话剧或者其他表演形式的排练, 来保证学生的正常活动, 同时, 通过病房中的一些治疗进行更多的心理暗示, 从而对其心理隐疾从根本上进行治疗。例如针对青春期的问题, 我们就可以根据《麦田里的守望者》来进行编剧, 同时对青春期的心理成长问题加以开导。在选取剧本的过程中, 需要针对学生的年龄段和情感中的一些细腻问题, 进行择取, 同时可以让孩子自己去选择自己的角色, 通过自我的表现, 来抒发内心的一些潜在隐疾, 从而使内心得以舒缓, 达到我们的治疗目的。
三、戏剧治疗的运用和作用
戏剧治疗是我们治疗精神方面隐疾的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 即便是在成人方面, 也有着十分优秀的表现。而在针对儿童阶段的人群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就更显出其运用的合理性, 我们从扮演中的一些自我演示中, 都能够更好地表现其中的一些基本特征。这就是镜映效应, 从人的内心将自己的内在修养提升, 从而在过去的阴影中渐渐退出。
戏剧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原本治疗, 在促进成员等的集中内涵影像中, 也有着更多的现实意义, 我们在进行这一类的意愿表达时, 更具亲密的一些内涵, 是针对儿童心理的一项有效的治疗手段, 对于儿童的童年教育来说, 也有一定的促进。同时, 这一治疗模式, 不仅仅是针对表演中人员的一项心理治疗, 对于观众来说, 也有一定的心理暗示治疗, 同时作为治疗的主要保障因素, 我们就需要引导孩子在进行观赏的过程中, 发挥互动的积极作用, 从而达到全体教育治疗的目的。
四、结语
艺术是可以净化人的心灵的, 这一点和网络上的那些应时文章不同, 和一些开心一刻的短暂笑话, 也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在进行这一类的自我修养转变的过程中, 也能够更好地展现出其中的一些内涵修养培养。这是对儿童的一种正能量教育, 和以往的一些心理辅导不同, 它更侧重于参与性, 对于儿童的发展, 更具备潜移默化的表现, 是一种全新的心理治疗方式。
摘要: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 会因为家庭因素, 导致自身出现各种一定的心理阴影, 这些心理问题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会有一定的影响。本文探讨了如何通过戏剧治疗来改善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戏剧治疗,儿童心理,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于桂翠.戏剧治疗对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影响效果[J].现代教育科学 (普教研究) , 2012, (4) :43-45.
[2]张雯, 顾昭明.艺术治疗在自闭症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 2009, 30 (10) :929-930.
[3]李晓辉, 张大均.戏剧治疗的回顾与展望[J].医学与哲学, 2012, 33 (11) :49-50, 76.
[4]刘慧兰.戏剧治疗在心理治疗病房的运用[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1, 11 (1) :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