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戏剧

2024-10-23

古代戏剧(共5篇)

古代戏剧 篇1

摘要:因果报应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这一传统观念对我国人民有很大的影响, 这一观念在我国古代戏剧中也体现的很明显。

关键词:古代,戏剧,因果报应

俗语“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自作自受”, 都体现了因果报应的观点, 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可以说, 这已经形成了我们的一种传统观念。 因果报应, 出于对中国人产生很大影响的佛家基本教义, 后来与中国固有的果报观念相互撞击、融合, 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因果报应观念。 在文学上, 我国古代戏剧中体现得更为明显, 这种因果报应思想不仅对戏剧结构具有功能性意义, 而且对实现戏剧功能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一、 因果报应的来源及其在中国人头脑中形成根深蒂固观念的原因

因果报应是我国古代戏剧的一个母题, 它来源于印度佛教, 因与果的关系被佛教视为建构宇宙人生的最重要的关系。 其实, 在佛教传入之前, 我国就有了简单的和类似的因果报应思想。 如道教的“承负说”认为任何人的善恶行为都会对子孙后代产生影响, 而人的今世福祸也是先人行为的结果。 所以, 佛教传入之后, 因果报应思想为中国古人所普遍接受, 并且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观念。

因果报应观念深深植入中国古人的心灵, 原因如下:佛家所云的“三世两重因果”与苦难的中国人的直觉经验发生了共鸣。 “宗教为某人所接纳, 在与它从最广泛和最根本的意义上, 指向一种终极的眷注, 使其自身成为一种终极领域而鄙视世俗领域。 ”从此, 中国人朴素的因果观念与佛教思想的整合中, 成为普遍的心理意识。 因此, 在古代戏剧、小说中有大量作品渗透了因果报应的思想便有其合理成分。 在中国古代戏剧中, 所谓现报、生报及后报都不乏其例, 如《立地成佛杂剧》即为生报。

二、古代戏剧中因果报应的表现形式

戏剧中因果报应主要表现在内容上。

首先, 作者的主观创作意图就是以因果报应作为戏剧结构, 以达到教化的目的。 南戏《 赵贞女 》 和 《 王魁 》 即为典型, 都是封建知识分子发迹变泰后抛弃妻子的故事。 最后王魁被鬼魂索命, 蔡伯喈再婚马踏赵贞女终被暴雷击死。 究其旨意, 戏剧在阐明因果报应, 规劝知识分子不要忘恩负义, 抛弃糟糠之妻。

其次, 戏剧总体上不涉及因果报应说, 但个别人物的命运体现出了这种思想。 如由《赵贞女》演化而来的《琵琶记》中赵五娘的结局。丈夫蔡伯喈因“三不从”而处于忠孝不能两全的矛盾中, 她自愿在家中替夫尽孝, 侍奉双亲, 吃糠咽菜, 无怨无悔。 公婆死后, 她以罗裙包土, 修筑坟茔, 然后身背琵琶, 上京寻夫, 最终夫妻团圆, 衣锦荣归, 这是好人好报的例子。 相反, 《朱买臣》中朱买臣的妻子崔氏嫌弃丈夫贫穷而改嫁他人, 后来朱买臣做了官, 她受“马前泼水”之辱后羞愧投水, 实为恶有恶报。

再次, 剧中人物本身相信因果报应, 因此, 或为坚持正义而勇于斗争或畏惧报应而停止作恶。 《窦娥冤》中当窦娥感怀自己的身世之苦时唱道:

[油葫芦]莫不是八字儿该载着一世忧, 谁似我无尽头。须知道人心不似水长流。 我从三岁母亲身亡后, 到七岁与父分离久, 嫁的个同住人, 他可又拔着短筹;撇的俺婆妇每都把空房守, 端的个有谁问有谁瞅?

[天下乐]莫不是前世里烧香不到头, 今也波生招祸尤, 劝今人早将来世修。 我将这婆侍养, 我将这服孝守, 我言词须应口。

她猜测自己的孤苦凄凉的原因为 “莫不是八字儿该载着一世忧”, “莫不是前世里烧香不到头”, 不免有迷信和宿命论之嫌, 但她得出的结论是“早将来世修”, 她相信善有善报, 相信官府会主持公道。 就因为窦娥相信因果报应所以才勇于斗争, 即使死去, 她的灵魂也不会罢休, 这也说明因果报应可以激励人们行善, 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

三、因果报应观念在古代戏剧中的作用

(一) 因果报应思想对戏剧结构具有功能性意义

从以上分析可知, 因果报应观念对戏剧故事结构的渗透具有隐蔽性和深入性。 但无论是明显的以果报关系来结构整个戏剧还是不明显的、 比较隐秘的, 都体现着果报的结构。 如《赵氏孤儿》中屠岸贾陷害忠良赵盾一家, 不惜要杀掉所有晋国半岁以下婴儿, 以达到斩草除根的目的, 但结果却是不但没有杀了赵氏孤儿, 反而认为义子养了二十年最终为自己的义子所杀, 作为他的报应。 就是在这种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的结构中传达了人们强烈的爱憎和渴望正义的情绪。

(二) 因果报应观念是实现戏剧功能的推动力

1. 娱乐功能。 中国的戏剧萌芽于原始歌舞、祭祀活动, 是一种全民性的活动, 具有民间性。 “中国老百姓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就是婚丧嫁娶, 最重要的节日庆典都与中国传统戏剧不可分割, 它表现的是一种对生存幸福的祈求, 是种族生存与发展的本能文化需要。 ”平民百姓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只有在节日才能聚在一起看戏娱乐, 因此戏剧要为百姓制造欢乐, 消愁破闷, 特别是喜剧。 而这种娱乐性实现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因果报应。 如《救风尘》和《望江亭》中的赵盼儿和谭记儿巧施妙计, 使恶人周舍、杨衙内自食恶果。

2.宣泄功能。 中国的老百姓勤劳善良, 但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虽然他们占大多数, 却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正如《窦娥冤》里窦娥所说:“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 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受压迫、受奴役, 有冤无处诉, 于是舞台上的善得善报、恶得恶报的故事, 便成为他们宣泄愤怒的渠道, 成为他们精神的安慰, 他们不能接受好人的悲剧结局, 容不得恶人没有恶报的结果, 而因果报应的应用很好地实现了宣泄功能。

3.教化功能。 要实现这一功能, 创作主体在戏剧建构中往往执行着道德评判的角色功能:抑恶扬善或劝善惩恶。 “这种角色功能的最终完成, 因为国民心理定势的作用, 重具象轻抽象的思维特点, 往往借助于因果报应。 ”所以说, 因果报应在戏剧中的运用能够推动教化功能的实现。

总之, 因果报应说在古代戏剧中有大量运用, 并对古代戏剧的结构和实现戏剧功能都有重要意义。 或许有人会提出疑议, 认为这种因果报应思想是封建糟粕, 但是, 因果报应说是一种信仰, 它是不是真实存在, 就同上帝是否存在一样, 本身就不是一个科学问题而是一个信仰问题。 任何人都没有权利阻止别人的信仰。 因此, 因果报应思想也就无所谓正确与否, 就看人们如何去利用它, 发挥它的优势。 那么, 作为一个辨证唯物主义者, 我们能做的就是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努力地使因果报应思想得到最合理的运用。

古代戏剧 篇2

    A、余文君 B、王安祈 C、张爱玲

D、田沁鑫

我的答案:B得分: 25.0分

2006年导演昆曲《1699·桃花扇》的是

    A、田沁鑫 B、孔尚任 C、孙敬

D、欧阳予倩

我的答案:A得分: 25.0分

田沁鑫认为,京剧必须转型成一种精致艺术,转型成“文学剧场”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清代和明代是戏曲的黄金时代 我的答案:×

汉代“两个人在摔跤”是什么戏

    A、百戏 B、都卢寻橦 C、角抵戏

D、斗戏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汉王朝第七位天子是

    A、刘彻 B、刘启 C、刘秀

D、刘盈

我的答案:A得分: 25.0分

“汉代百戏”中“戏”的意思是戏曲 我的答案:X

戏曲是中国文化的结晶,蕴含了中国文化的精髓 我的答案:√

《西京赋》的作者是

    A、关汉卿 B、王实甫 C、张衡

D、崔令钦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以下哪项是戏剧存在很重要的一个基础

    A、农业发展 B、杂剧 C、闲暇

D、文化消费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小说和戏曲真正成熟的时代是

 A、唐代    B、宋代 C、元代

D、清代

我的答案:C得分: 0.0分

学者普遍认为《东海黄公》是中国最早的戏曲 我的答案:×

宋杂剧的两大组成部分是

    A、艳段和正杂剧 B、开场和结尾 C、艳段和末剧

D、三言二拍和正杂剧 我的答案:A得分: 20.0分

“勾栏瓦舍”兴起于哪个朝代

    A、明代 B、元代 C、唐代

D、宋代

我的答案:D得分: 20.0分

以下哪部作品的作者是王实甫

    A、《西厢记诸宫调》 B、《西厢记弹词》 C、《弦索西厢》

D、《西厢记》

我的答案:D得分: 20.0分

《东京梦华录》的作者是     A、崔令钦 B、孟元老 C、周密

D、白朴

我的答案:B得分: 20.0分

戏剧对物质的依赖很大 我的答案:√

在官员方面最受重用的是

    A、蒙古人 B、色目人 C、汉人

D、南人

我的答案:D得分: 0.0分

“元曲四大家”之首是

    A、白朴 B、赵匡胤 C、汤显祖

D、关汉卿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中国戏曲的第一个黄金时代是

    A、元代 B、明代 C、清代

D、宋代

我的答案:A得分: 25.0分 文化消费是戏曲发展的物质基础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江州司马青衫泪》的作者是

    A、白朴 B、汤显祖 C、马致远

D、关汉卿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李春堂》的作者是

    A、王实甫 B、白朴 C、汤显祖

D、马致远

我的答案:A得分: 25.0分

元稹,唐代诗人,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元杂剧的黄金时代,杂剧作家近百人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著有《论元人所写商人、士子、妓女间的三角恋爱剧》的是

    A、郑振铎 B、朱权 C、叔本华 D、王国维 我的答案:A得分: 25.0分

唐代的传奇是

    A、诗词 B、戏曲 C、小说

D、喜剧

我的答案:D得分: 0.0分

明代几乎所有剧作家都是下层人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里面,喜剧是最高级的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窦娥发的三个毒誓不包括

    A、三年洪涝 B、三年大旱 C、六月飞雪

D、血溅白绫

我的答案:A得分: 25.0分

《窦娥冤》里面放高利贷的是

    A、张驴儿 B、蔡婆 C、窦天章

D、梼杌太守

我的答案:B得分: 25.0分 窦娥屈招,源自其有一颗什么样的心

    A、廉心 B、爱心 C、恒心

D、孝心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窦天章是窦娥的父亲 我的答案:√

“风流都在他身上,添分毫便不停当”出自

    A、《世说新语》 B、《窦娥冤》 C、《温太真玉镜台》

D、《西厢记》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世说新语》的编写者是

    A、王国维 B、刘义庆 C、关汉卿

D、郑振铎

我的答案:B得分: 25.0分

《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关汉卿一生写过100部戏剧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录鬼簿》是哪个朝代的戏曲史料性著作

    A、清代 B、明代 C、元代

D、唐代

我的答案:C得分: 20.0分

《莺莺传》的作者是

    A、王实甫 B、元稹 C、白居易

D、关汉卿

我的答案:B得分: 20.0分

“语意皆露,殊无蕴藉”是何良俊对哪部作品的评价

    A、《窦娥冤》 B、《温太真玉镜台》 C、《西厢记》

D、《桃花扇》

我的答案:C得分: 20.0分

传奇在宋代是一种小说 我的答案:×得分: 20.0分

一本戏四折一楔子

我的答案:√得分: 20.0分 1

旧版《红楼梦》中陈晓旭扮演的是

    A、林黛玉 B、薛宝钗 C、史湘云

D、晴雯

我的答案:A得分: 33.3分

“性温茂,美风容,内秉坚孤,非礼不可入”是《莺莺传》中对张生的描述 我的答案:√得分: 33.3分

《莺莺传》有一些自传的性质 我的答案:√得分: 33.3分

“时人”指的是当时的人 我的答案:√得分: 50.0分

莺莺和张生都是对自己感情很珍惜的人 我的答案:×得分: 50.0分

《西厢记诸宫调》的作者是

    A、关汉卿 B、董解元 C、王实甫

D、元稹

我的答案:B得分: 25.0分 《动物凶猛》、《过把瘾就死》是谁的代表作品

    A、郑振铎 B、叔本华 C、王朔

D、朱权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古代文字的手法是相通的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西厢记诸宫调》是王实甫《西厢记》以前写崔莺莺与张生爱情故事的最完美的作品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饿眼望将穿,馋口涎空咽”是张生第几次与莺莺分别后的描述

    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第四次

我的答案:A得分: 25.0分

张生与莺莺第一次见面的地方是

    A、花园 B、佛殿 C、湖边

D、崔府

我的答案:B得分: 25.0分

红娘是莺莺的婢女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张生第一次与崔莺莺相见,并无印象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金圣叹是哪个朝代的文学家()

    A、清代 B、元代 C、宋代

D、明代

我的答案:A得分: 25.0分

《西厢记》中什么情节是就《莺莺传》改动最大的一处()

    A、张崔首次分别 B、张崔首次会面 C、红娘送信

D、老夫人答谢张生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拷红”指的是()

    A、崔莺莺拷打红娘 B、红娘拷打老夫人的灵魂 C、老夫人拷打红娘

D、红娘拷问张生

我的答案:C得分: 0.0分

张生是外表懦弱的一个人()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1

“昭君和番”是怎样的一种象征()

    A、追求爱情 B、忠义 C、民族屈辱

D、有勇有谋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以下哪部作品不是马致远所著()

    A、《汉宫秋》 B、《岳阳楼》 C、《任风子》

D、《窦娥冤》

我的答案:B得分: 0.0分

马致远是清代知名戏剧家()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王实甫《西厢记》中张生最后考上了状元()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马丹阳三度任风》的作者是()

    A、马致远 B、王朔 C、尤侗

D、关汉卿

我的答案:A得分: 33.3分 《汉宫秋》第三折,王昭君已经去和番了()我的答案:√得分: 33.3分

《汉宫秋》中很多词都是对朝廷大官的赞扬()我的答案:×得分: 33.3分

“鲁成公八年,即晋景公十七年,„晋杀其大夫赵同、赵括。‟”出自

    A、《史记》 B、《任风子》 C、《左传》

D、《赵氏孤儿》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赵氏孤儿》中赵朔的父亲是

    A、赵同 B、赵括 C、赵婴

D、赵盾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史记》的故事性很强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王国维认为《赵氏孤儿》是世上唯一的一部真正的悲剧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史记》、《左传》中谁作为整个历史的见证人,最后帮助了赵家平反     A、公孙杵臼 B、庄姬 C、韩厥

D、赵朔

我的答案:B得分: 0.0分

庄姬将救助赵氏孤儿的重任交给了以下哪一位

    A、程婴 B、韩厥 C、公孙杵臼

D、屠岸贾

我的答案:A得分: 25.0分

司马迁对于复仇非常向往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春秋战国时期不存在我们所说的“愚忠”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赵氏孤儿》一个最基本的主题是

    A、复仇 B、报恩 C、亲情

D、爱情

我的答案:A得分: 25.0分

伏尔泰的《中国孤儿》主要人物不包括

  A、成吉思汗 B、虞姬   C、盛悌

D、盛悌妻子

我的答案:B得分: 25.0分

伏尔泰是印度启蒙学家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林兆华曾经导演过电影《赵氏孤儿》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史记》是对《左传》的还原()我的答案:×得分: 50.0分

戏剧《赵氏孤儿》已经变得风格化()我的答案:√得分: 50.0分

陈凯歌《赵氏孤儿》中,赵孤的干爹是以下哪一位()

    A、程婴 B、韩厥 C、公孙杵臼

D、屠岸贾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陈凯歌《赵氏孤儿》中,被屠岸贾摔死的是谁的孩子()

   A、程婴 B、庄姬 C、韩厥  D、公孙杵臼

我的答案:A得分: 25.0分

陈凯歌《赵氏孤儿》中,屠岸贾曾救过赵孤()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陈凯歌《赵氏孤儿》中,赵孤自始至终都痛恨屠岸贾()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李逵负荆》中,“帽儿光光,今日做个新郎”是李逵对以下哪位人物的讽刺()

    A、吴用 B、鲁智深 C、宋江

D、林冲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康进之《李逵负荆》是怎样的一种喜剧()

    A、哀怨性 B、无奈性 C、讽刺性

D、歌颂性

我的答案:B得分: 0.0分

古代有复仇伦理,所以有“株连”一说()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康进之是元代戏曲作家()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诗经》里面的最高境界是()

    A、风 B、雅 C、颂

D、清

我的答案:C得分: 0.0分

被叫做南戏之祖的是()

    A、《猥谈》 B、《琵笆行》 C、《西厢记》

D、《牡丹亭》

我的答案:B得分: 25.0分

杂剧是北方的戏剧系统()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高明,字则诚,号菜根道人,明代戏曲作家()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琵琶记》第一人物是()

    A、赵五娘 B、蔡公 C、蔡婆

D、蔡伯喈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2

《琵琶记》故事主线的第一步是()

    A、辞子不从 B、辞婚不从 C、辞官不从

D、辞试不从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蔡伯喈曾被任命为议郎()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逼蔡伯喈应试的是他的母亲()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只为三不从”说的是以下哪一位

    A、蔡公 B、王夫人 C、蔡伯喈

D、赵五娘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琵琶记》非常强调的一个创作冲动是

    A、弘扬皇帝圣明 B、表彰一种道德境界 C、批判不孝行为

D、抨击社会现实

我的答案:D得分: 0.0分 关于徐渭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  A、书法很好 B、明代人 C、戏曲家

D、生而偏瘦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蔡伯喈只娶了赵五娘一位妻子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四声猿》中,只有1出的是

    A、《女状元辞凰得凤》 B、《狂鼓史渔阳三弄》 C、《玉禅师翠乡一梦》

D、《雌木兰替父从军》 我的答案:B得分: 25.0分

“公安三袁”不包括

    A、袁宏道 B、袁中道 C、袁宗道

D、袁似道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徐渭曾多次拒绝当幕僚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郑板桥是清代画家、书法家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京剧《击鼓骂曹》主要展现给观众的是

    A、服饰 B、鼓功 C、舞蹈

D、唱功

我的答案:B得分: 33.3分

《歌代啸》的作者是

    A、马致远 B、郑板桥 C、徐渭

D、郑光祖

我的答案:C得分: 33.3分

《歌代啸》是一个悲剧 我的答案:×得分: 33.3分

汤显祖曾给皇帝上过什么书

    A、《上运使孙司谏书》 B、《与高司谏书》 C、《谏逐客书》

D、《论辅臣科臣疏》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列传》的第一百十八第一个人是

  A、汤显祖 B、蔡时鼎   C、张居正

D、丁此吕

我的答案:B得分: 25.0分

汤显祖在《明史》里面有传记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肯定个人私欲的思潮对于封建统治是一种冲击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牡丹亭》的第二出是

    A、标目 B、题词 C、训女

D、言怀

我的答案:D得分: 33.3分

《牡丹亭》是一部爱情剧 我的答案:×得分: 33.3分

《牡丹亭》完成后的半年内,汤显祖给它写了一个题词 我的答案:×得分: 33.3分

“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出自《牡丹亭》的哪一出

   A、写真 B、言怀 C、惊梦  D、标目

我的答案:B得分: 0.0分

电影《青蛇》是对《白蛇传》的改编 我的答案:√得分: 33.3分

薛涛纸是古代用来写情信的纸 我的答案:√得分: 33.3分

陈维昭老师认为以下哪位人物对戏曲的了解其实并不多

    A、史湘云 B、林黛玉 C、贾宝玉

D、薛宝钗

我的答案:B得分: 25.0分

杜丽娘梦里的书生是

    A、张生 B、春香 C、柳梦梅

D、蔡伯喈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杜丽娘所游的花园有一定象征意义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杜丽娘的唱词代表汤显祖对爱情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十五贯》中,商贩指的是

    A、冯玉吾 B、锦郎 C、熊友蕙

D、侯三姑

我的答案:A得分: 33.3分

“立心不染苞苴,矢誓勿容情面”出自《十五贯》第七出陷辟 我的答案:√得分: 33.3分

《十五贯》这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 我的答案:√得分: 33.3分

三个“十五贯”不包括

    A、冯玉吾给儿子锦郎 B、商人捐助熊友兰 C、苏戍娟姑妈给游葫芦

D、游葫芦给苏戍娟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到此地位。还要怜惜汉子么”出自《十五贯》中的哪一出

    A、泣别 B、鼠窃 C、陷辟

D、摧花

我的答案:B得分: 0.0分 3

况钟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娄阿鼠逃跑选择的是坐马车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乡试考过了,即成为

    A、殿士 B、举人 C、秀才

D、进士

我的答案:B得分: 33.3分

《十五贯》最后以悲剧结束 我的答案:×得分: 33.3分

《十五贯》第二十出是谒师 我的答案:×得分: 33.3分

李渔写作的特点是

    A、靠误会让观众笑 B、才子配善女 C、生和小旦相配

D、才子往往长相不好 我的答案:A得分: 25.0分 以下哪位人物是美女

    A、韩世轩 B、淑娟 C、爱娟

D、戚友先

我的答案:B得分: 25.0分

中国最早的系统研究戏曲的理论专著是

    A、《现代诗词研究》 B、《芥子国画普》 C、《资治新书》

D、《闲情偶寄》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风筝误》中副净是韩世轩这个角色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反将娇婿纤纤手,付与村姬捏捏看”出自《风筝误》的哪一出

    A、惊丑 B、闻捷 C、诧美

D、商助

我的答案:A得分: 25.0分

与《桃花扇》一起被称为“双壁”的是

    A、《白蛇传》 B、《长生殿》 C、《凰求凤》

D、《玉禅师翠乡一梦》

我的答案:B得分: 25.0分 3

更多人把《长生殿》当作是“女人是祸水”这样的一个教训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戚友先结婚后于韩世轩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可怜一出《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出自

    A、《桃花扇》 B、《惊鸿》 C、《竹枝词》

D、《长恨歌》

我的答案:A得分: 0.0分

洪升是多大的时候作《长生殿》的

    A、24岁 B、34岁 C、44岁

D、54岁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长恨歌》里面加入了理性与情感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长生殿》主要告诉我们的是安禄山和杨贵妃爱得越深,对国家的政治危害就越大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出自

    A、《长恨歌》 B、《琵琶引》 C、《长相思》

D、《后宫词·泪湿罗巾梦不成》

我的答案:A得分: 25.0分

《长生殿》第二出是

    A、贿权 B、传概 C、春睡

D、定情

我的答案:D 3

《长恨歌》基本是根据《长生殿》而写的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安禄山最后与唐明皇反目,发动叛乱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出自

    A、《宿清源寺》 B、《长恨歌》 C、《和梦得》

D、《长相思》

我的答案:B得分: 25.0分

《长生殿》第八出是

 A、定情    B、献发 C、重圆

D、密誓

我的答案:B得分: 25.0分

“若得一个久长时,死也应;若得一个到头时,死也瞑”出自《长生殿》中的哪一出

    A、密誓 B、禊游 C、定情

D、傍讶

我的答案:A得分: 25.0分

《长生殿》一共有四十出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弘光皇帝当了几年,南明灭亡

    A、一年 B、三年 C、八年

D、十年

我的答案:A得分: 33.3分

大家拥立弘光皇帝为王之后,他首先想到的是享乐 我的答案:√得分: 33.3分

“复社”代表的是没有良知的、思想落后的知识分子集团 我的答案:×得分: 33.3分 《桃花扇》发生的朝代是

    A、元代 B、南明 C、北宋

D、清末

我的答案:B得分: 25.0分

中国古代成就最高的历史剧是

    A、《长恨歌》 B、《琵琶记》 C、《红楼梦》

D、《桃花扇》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少风调皎爽不群”说的是以下哪一位

    A、李香君 B、马士英 C、杨龙友

D、阮大铖

我的答案:A得分: 25.0分

侯方域曾作《李姬传》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桃花扇》的第五出是

    A、栖真 B、访翠 C、入道

D、却奁

我的答案:B得分: 25.0分 2

《桃花扇》中以下哪一位是复社文人

    A、侯方域 B、李香君 C、马士英

D、杨龙友

我的答案:A得分: 25.0分

访翠就是探访、寻访秦淮河上的名妓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李香君的母亲是李贞丽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后庭花又添几种”中“后庭花”指的是

    A、庭院盛放的花 B、后宫的花 C、一种食材

D、亡国之曲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将扇子上的血迹画成桃花的是

    A、阮大铖 B、马士英 C、杨龙友

D、李香君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桃花扇》第二十一出是媚座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出自白居易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鲁迅认为法海阻挠白蛇和许仙的原因是

    A、正义 B、走火入魔 C、嫉妒

D、报仇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雷峰塔原在什么地方

    A、嘉兴 B、杭州 C、温州

D、苏州

我的答案:B得分: 25.0分

“花部”中“花”的意思是花朵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戏剧《白蛇传》故事来源于《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借靴》是哪一种地方戏     A、梆子腔 B、皮黄腔 C、昆曲

D、高腔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以下哪项不属于清代的地方戏

    A、高腔 B、梆子腔 C、皮黄腔

D、昆曲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花部,也叫“乱弹”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梆子腔发展到后来就成了京剧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打面缸》中要求从良的妓女是

    A、苏三 B、李香君 C、周娜梅

D、柳如是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借妻》中张古董将妻子借给了谁

  A、四爷 B、李成龙   C、县太爷

D、韩世轩

我的答案:B得分: 25.0分

《借妻》是一个关于大人物的悲剧故事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欢笑着、斗争着的古代戏剧大师 篇3

关汉卿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广阔性和深厚性,使得整个时代的纤毫微发和深层结构都暴露无遗。他会写爱装腔作势的男人群体,更善写天然纯真的女性世界,他会写皇家威风,英雄气派,更爱写也更能写书生穷愁,女儿信义,青楼风情。他把庸俗的正统的观念头足倒立,嘲笑那高贵的,戳穿那虚伪的,讴歌那志诚的,崇拜那卑贱的……他什么都敢写,什么都会写,写什么都带着喜怒哀忧爱恶惧的鲜明的情感色彩和明显的思想观念上的倾向性与裁判感。

在关汉卿笔下,在他的已知的六十六个剧本中,有名有姓的人物约有一百二十二位,其中男性人物八十个,女性人物四十二位。这一百二十二个人都是些什么人,他们都在干些什么呢?

我们从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数起,关剧共写了八个皇帝,这里面有不得不把心爱的昭君拱手送人的汉元帝,有登基不久的汉宣帝,有在大运河上龙舟寻欢的隋场帝,有位痛哭“镜子”魏徵的唐太宗,有眼睁睁看着宠爱的妃子杨玉环死于乱军之中的唐明皇,有奉天承运改唐为周的女皇武则天……加上赵太祖、宋上皇共八人。

皇宫中还写了不包括武则天在内的三位皇后,如武则天的前任王皇后,死哭刘夫人的曹太后和走马救周勃的薄太后。还有三位贵妃、三位公主……

皇宫之外的男人则更是“一百二十行”,行行俱全。

皇宫之外的女性代表人物有三位性格迥异的母亲:被迫弃子的李存孝的悲剧母亲,会打官司的王母,使得三子都金榜题名的女教育家王母;三位各有特点的年轻寡妇:誓死报仇冤的勇敢的寡妇窦娥,巧赚杨衙内的智慧的寡妇谭记儿,丈夫过世后没几天就跟着司马相如私奔的风流寡妇卓文君……;还写了一班天真烂漫,各有千秋的少女。

这些身份不同、性格各别的形形色色的人物组合起来,结成一张重重叠叠的关系之网,演出了一幕幕有声有色、有情有泪的大戏。我们可以用从君臣关系和男女关系上对人物组合的基本结构进行划分。

所谓君臣关系,实际上就是封建社会壁垒森严的等级制度下所形成的一种社会的伦理关系。它要求的是下对上的纵的服从关系和臣民百姓之间的横的平衡关系。文臣必须矢死直谏,忠于皇帝,如犯言抗上的魏微:武将必须浴血奋战,为主上开创基业,如慷慨激昂的关羽,直爽尽忠的张飞,含冤终明的李存孝,至于那些贪官污吏、权势豪要,关汉卿都认为是社会的赘瘤,是违背皇帝意志的,所以应该除掉,统统杀坏之。只有这样,封建社会的秩序方能加以建立和稳固,人民的生命财产方能有所保障。一切不幸和苦难都是建立在“冤”的基础上。“冤”是按照封建社会的正道公理和法律所作出的实际评价。冤狱既平,上下一统,一切荡荡然复归于安定。所以说写了君臣关系,实际上就写了全部社会关系。

男女关系又是关汉卿戏剧人物组合的一大部类。君臣关系的基点在于其社会性,而男女关系的起源却在于其生物性。但男女关系却又始终受着君臣关系(社会性)的制约,有时这种制约还到了残酷的地步。很少有人能逃开社会和社会舆论这张网,象卓文君一样敢于去寻找新的爱情,敢于用当街卖酒这样的果敢行动去向一切门第、金钱等社会偏见和世俗观念挑战。卓王孙的羞辱和难堪实际上就是全部世俗观念的羞辱和难堪。文君的胜利是罕见的,在封建势力占着绝对优势的时代。《调风月》中天真、单纯而又多情的婢女燕燕,被小主人诱骗失身后,尽管通过勇敢抗争而获得了一定的胜利,但也只是上升成为了较高层次的奴隶。

社会关系和男女关系涉及到了全部人类社会生存状态和发展过程的主要方面。人类一代代地在有组织的社会中繁衍生长,不断地在与假恶丑作殊死斗争的同时向着真善美的王国作必然的大进军。关汉卿的剧作反映了人类历史发展中这种雄壮的步武、浩荡的气势,细腻的情感和精巧的画面。

上海大世界的哈哈镜,常常能使人捧腹不禁。好端端的自我形象感觉,在不同的镜面中被夸大、被缩小、被歪曲、被倒置。被夸大时感觉到自我形象的虚张声势,被缩小时感觉到力量的充实,被歪曲时竭力使感觉复位,被倒置时总想让斗翻回,最后终于感觉到形象的真实与本质的一体。不同的戏剧形式也象哈哈镜一般,使人对不同的人物、不同事件得到迅速而准确的评价,使观众看到社会人生中可悲的地方,可笑的所在,可愤的表演,可纠正的错误。关汉卿留存下来的十八种悲剧、喜剧和正剧就是用了式样各别的人生的镜子,引起人们的各种感情因素的汇聚,教人去想起生活,评判生活,改造生活。

他的三大悲剧惊天动地。他描写的是美的被毁灭,善的被污蔑,好人被消灭;是黑暗的反动的社会势力暂时或在一定时期内得势时,对象征着光明和进步的势力的迫害。《窦娥冤》就是这样一个具有世界性意义的大悲剧:一位老实无愿、纯朴善良的小寡妇当了恶势力的替罪的羔羊。尽管关汉卿可以让她化成厉鬼报仇雪恨,但观众谁都明白那被玷污了的是再也不会复原的,那被迫害的是再也不会复生的,那冤案在内容上是再也不会得到纠正的了。生命于人只有一次,于己于人,那不应天亡的悲哀将是永恒的。《哭存孝》写的是一位骁勇忠心的小将被心怀嫉妒的小人的阴谋所害五马分尸,创巨痛深。遗孀的泪水中滴着千百年来忠臣良将的鲜血,千千万万观众的心也在流泪。惊心动魄的悲剧使人们的感情从悲哀到愤怒,从思考到行动:这就是悲剧的力量之所在。

他的五大正剧六味俱全。所谓正剧,又称悲喜剧,它是调合了各种感情因素在内的一个有着始困终顺、离合悲欢而最终必集合到大团圆结局的过程完整的戏。由于正剧揉合了人的各种感情因素,集中了人生事业的全部发展过程,所以使人感到更象生活,更接近生活。五大正剧是《鲁斋郎》、《蝴蝶梦》、《四春园》、《五侯宴》、《拜月亭》。正剧一般具备悲欢离合四个发展阶段。以在今天许多剧种都具备的“站花墙”系统戏的祖宗《四春园》为例:王国香的父亲因亲家家贫而要悔婚,可王闰香本人却对悔婚不同意,所以觉得悲哀,这便是“悲”;小未婚夫李庆安跳到王家花园中,接受王闰香的金银珠宝资助,以便日后娶她,这便是“欢”。夜里李庆安跳墙过来,不想有位叫裴炎的捷足先登,杀了送银的丫环,携银而去,却把杀人的黑锅让李庆安背上了,于是李庆安便被作为杀人犯而收监,这便是“离”;真相大白,杀人贼裴炎被抓住,闰香依然判给李庆安为妻,这便是“合”。明清戏剧大都是严格地按照这种结构方法而铺排的。

关汉卿的十大喜剧是《玉镜台》、《单刀会》、《调风月》、《金线池》、《谢天香》、《救风尘》、《望江亭》、《单鞭夺槊》、《陈母教子》、《裴度还带》。喜剧所写的是傻乎乎的正面人物的胜利,奸狡的反面角色的失败;是美和善中有趣的误会和冲突,是具体场境中善的恶的绝对优势下所出现的曲折和反复。喜剧用幽默和滑稽去激发人们的智慧和优越感,用愚蠢和智慧的交叉去惹逗人的笑颜,唤起人们对生活的乐趣和信心。

在有关婚姻恋爱的喜剧里,关汉卿在《玉镜台》中写了翰林院学士温峤为了娶得娇小的刘情英,宁愿为她牵个红媒,找个有才的学士,结果那学士就是他本人。生气了的刘倩英总不叫他丈夫,而不叫丈夫就会受到无才对诗的水墨泼面的惩罚,所以她终于叫了丈夫,承认了才学。这告诉人们,夫妻同心,生活才美满。在《望江亭》中,寡妇谭记儿喜孜孜地服从了嫁给白士中的阴谋,又快活活地夺得了凶狠狠的杨衙内企图杀人夺妻的金牌势剑,卫护了战兢兢的书生丈夫的爱情和前程。

《调风月》简直可算成一出闹剧。因为少女燕燕的积极活动,使得全剧快快乐乐,热闹非凡。她羞羞答答地爱上了小千户,又急急忙忙地发觉了他感情的不专,气气恨恨地在权充媒人的时候大说破头话,又轩轩昂昂地大闹了小千户的婚宴,接着高高兴兴地做了小夫人。这个剧在形式上是地地道道的喜剧或闹剧的形式,但有人总认为从内容上讲,关汉卿是写一个被压迫者的悲剧。其实,这种认识脱离了封建社会一夫可以多妻以及元代主奴之间的不平衡关系的实际,所以是合理性不够的。

《裴度还带》既是出爱情喜剧,又是政治喜剧。这位“凶星相克”的书生,命中算定有被破庙压死的灾祸。其实他活着也没有生趣,独身一人,他姑父要他做买卖,他又不肯干,每日里只是“之乎也者”,读书读书的。姑父姑母就骂道:“看你这般嘴脸,一世也不能够发迹”,连饭也不给吃,赶了出去。儒生不如人,书生不如商人,由此可见一斑。

洛阳太守因事关了禁闭,需要钱财偿还。女儿琼英却丢失了还钱用的玉带,正好裴度拾到,就辛辛苦苦地找到了失主。这几场戏中,书生的酸气十足,傻劲充分,却也正气凛然。

后来裴度果然中了状元;太守奉了圣旨,招状元为婿,媒人催唤道:

“请状元下马就亲!”

“哎呀呀”,裴度惊叫,“我有了妻室,再难就亲!”

媒人宣布说:“虽然状元有婚,这答儿有圣旨在此!”

裴度慌忙滚下马来,伏拜于地说:“既然有旨,那……”

真正的误会苦了他,其实圣旨所定之妻和裴度自定的韩琼英本是同一个人。这个喜剧把封建社会读书人的道德品质和性格特点表现了出来。关汉卿让人多注意人格的修养,让人看到眼光远大、不贪小利的前景,同时也告诉人们爱情婚姻必须服从于政治。

读一篇关于元代政治经济状况的论文,我们能记得的是几种观点;看了关汉卿的剧本和关剧的演出,我们只记得的是几个人物和他们的遭遇。然而就是从这几个活生生的人物身上,我们望到元代社会的广阔背景,透视到人与人之间复杂的社会关系……正因为人物形象包涵着无比丰富的内容,所以关汉卿要去孜孜不倦地追求她、创造她,给她以思想、感情、血肉之躯以及全部生命,让包括自己在内的观众们去为这些实际上并不存在,但却又特别真实可信的人物去感叹、欢笑或悲哀。

关汉卿塑造了一大批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典型人物。这些人物几乎代表着全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读书人的典型为例,如《望江亭》中的白士中,只在女人面前聪明勇敢,而在大敌当前时却懦弱迟疑,活现了读书人性格的多元性和丰富性。再如裴度的酸气、穷气和书生意气揉杂在一起,更是有趣。且看这段对话:

姑姑:

裴度,想你父母身亡之后,你不成半器,不肯寻些买卖营生做,你每日只是读书。我想来,你那读书的穷酸饿醋有甚么好处,几时能勾发迹也!

裴度:

姨娘不知。圣人云:“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小生我虽居贫贱,我身贫志不贫。

姑姑:

谁听你那知乎也者的!

裴度:

正人伦,传道统,有尧之君大哉;理纲常,训典谟,是孔之贤圣哉;邦反坫、树塞门,敢管之器哉,整风俗遗后人,立洪范承先代,养情性抱德怀才。

姑姑:

怀才,怀才,你且得顿饱饭吃者!

裴度之乎者也的语言,读书做官的思想,继承传道的信念,确实是普天下穷秀才的语言、思想和信念的典型化。这位年约四十岁的汉子,连最基本的肚子问题都解决不了,到了穷斯困矣的地步,却偏偏大叫“富贵如我若浮云。”农事不会做,经商不肯为,状元又考不中,这是封建社会中一大批良不良莠不莠的下层知识分子的真实而悲哀的写照。关剧《高凤飘麦》中的高凤更是迂腐得紧。他日夜攻书,不事农业。有天,妻子要下地干活,就吩咐高凤拿着竹竿赶鸡,照护院里晒的麦子。好高凤,一手托书,一手持竿,还自认为是黄金时间的综合利用,口中念念不知所云。忽然一阵乌云翻卷,一场暴雨骤降,高凤却纹丝不动,“威武不能屈”,大有天之将降大任于他的感觉。等妻子从地里回来时,院里的麦子早被暴雨冲了个干净,而淋得精湿的高凤还在院中作英雄屹立……

又有一次,两人打架,拉之不开。高凤跑去,跪在地上给人磕头,并连声喊道:

“娘老子,讲讲仁义谦让吧!你们不和平,我老高就不起来了!”

打架的人不好意思了,就停了手脚。这位高凤先生终生不仕,独善其身。钓鱼读书,老死家中。关汉卿认为这种隐士型的读书人是乱世中的理想人物,每朝每代都肯定有不少文士象高凤这样保持着自身的清白。

关汉卿的人物不仅可以作为许多人的代表,具有相当大的普遍概括意义,还可以特别地突出自己的个性特征,成为少有的人物,具有不可重复的特殊性。

同一阶层同一身份当中又可以产生出完全不同性格的人物。例如赵盼儿和宋引章同是妓女,一个是老练泼辣,一个则稚嫩轻信;一个看破红尘,游戏人生;一个执意从良,屡经挫折。聪明能干的赵盼儿看清了从良原是才跳出妓院虎口,又进了泼皮狼窝,“一次永远出卖为奴隶”,所以她感觉到还不如呆在妓院里自由、快活,保住几分作人的脾气。这是一种令人心寒的看透红尘,这是沉沦中的强作欢笑,她的内心痛苦比宋引章要来得痛苦和深刻多了。

关汉卿笔下的人物即便是看起来相近相同的性格,也有着许多明显和细微的差异。例如同是权势豪要,蛮不讲理,但葛彪的野蛮体现在“横”上,开口就是“打死人不偿命,只当房檐上揭片瓦相似”,而鲁斋郎则是狡猾的野蛮,他强调自己“是个本分的人”。葛彪口口声声要“打死人”,鲁斋郎则声声口口说“你去告”,后者比前者奸诈婉转得多了。

关汉卿的人物又都是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中所展开行动的。张决不是个好欺负的人。当他听到李四的妻被人夺了时,便以孔目的身份雄壮地说:“谁欺负你来,我便着人拿去,谁不知我张的名儿?”可是当大祸临到自己头上时,他只求吃酒吃得“醉似泥,不记得,”把妻子乖乖地给鲁斋郎送上门去。他清楚地知道:老婆送去,他的性命和儿女的性命尚可保全。不然,“他便要我张的头,不怕我不就送去与他,”他哪里敢去和特权阶层的代表人物作对抗?

正是在这种真实环境和典型人物高度溶合的时刻,我们说,关汉卿用的是严肃的现实主义的态度和手法;而在《窦娥冤》等剧中,他又大量引入了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原则和精神。

说关汉卿是个浪漫的开放型的人物,谁都不会感到意外。他一生豪放不羁,总是有着许多美好的理想,总要编织许多动人的故事,并自己亲自制造几段浪漫史,来一段精神恋爱……年轻的时候偏有着一副忧国忧民、看穿世界的老成样,到老来却又呼唤着一颗火热的童心,自吹自擂自己十八般武艺样样高强。生活中实现不了的梦,他在戏剧中实现;光写戏满足不了戏瘾,他就粉墨登场,哪怕在舞台上跑跑龙套也其乐无穷。他本是金元两代的人,却又超脱于现实世界之外,遨游于历史长河之中,飞翔在天地宇宙之间,和古人大交朋友,与鬼魂携手并行……

但关汉卿又是一个清醒的严肃的现实主义者。他在黑暗时代中处处碰壁,不得仕进也不屑仕进;眼睛里看不得人世间的一切不平事,肚皮里充满了怨气怒气,一触即发,一发就不可收拾。但他的聪明和机智却又是人所不及的。他骂了当官的还要使得官吏们心里熨贴,他戏弄了皇帝还要使皇帝感觉到自己的英明。他的那些为数众多的戏剧实际上违背了蒙古当局“妄制词曲以犯上”的法令,但他又让人抓不住辫子和把柄。

这就是关汉卿。既浪漫又现实,既勇敢又多谋。他比那些只会唱苦曲哀歌的人远大。作为一位兼人体医生和社会医生于一身的大夫,他颇为精确地解剖了封建制度这块庞大的行尸走肉的一些主要部位,指出了许多症结所在,并开出了一些救世的药方。他让人们看到;黑暗之后会有光明,苦难之中还有欢乐。他给失望的人以希望,他给悲哀的人以笑颜。

他又比那些整天躲在唐虞之世里在书本和幻想中生活的书呆子清醒。他使人们看到逝去的黄鹤永不复返,未来的幻想只属于未来,人生只有吃饭穿衣事是第一要紧事。为了生活,人必须介入社会的烦恼,积极地思考和行动。即使是消极的不与官府合作的退隐,即使是积极应试的做做清官,也无不是一种行动的方式。他让人们感到:光明之前有黑暗,欢笑当中有苦难。他把五里云中的神仙拖回到荆棘丛生的现实土壤,他给仰头傻,笑的人以巨大的悲哀。

几千年的华夏文明的乳汁滋养了关汉卿,灾难深重的时代妈妈孕育了关汉卿。关汉卿的剧作,描叙了一个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民族在一个黑暗野蛮社会中的痛苦的呻吟,不安的躁动,怀旧的情感,希冀的思考。

我们讲关汉卿就等于在谈他的作品,我们谈关汉卿的作品,就等于在谈关汉卿。这两者作为一体,是互为渗透和互为补充的。

关汉卿生活在社会的底层,终日与低贱卑微者结伴为伍,这使他敢于正视生活中的一切苦难,具备老百姓的思想感情;他的喜怒哀乐,都与人民息息相连。他又通过演戏、进奉剧本和行医等方式,认识了包括一些上层人物在内的各个阶层的人们,这使他对整个上层建筑的罪恶和腐朽都看得更为清楚,反映社会的本质更加深刻。在《窦娥冤》、《鲁斋郎》等一系列公案戏中,他让人们看到上层集团及其所豢养的一大批权势豪要、地痞流氓和人民群众的矛盾已经不是单纯的是非矛盾,而是根本对立的阶级矛盾;他让人们看到社会的经济基础正在土崩瓦解,羊羔儿息的高利贷已经到了祸害自身、逼杀人命的严重地步,而那些巧取豪夺、贪污犯罪的普遍行为已使国家机器的运转到了濒于失灵的地步。

他希望改造这个社会。希望有更多的清官出现,希望天地宇宙的精灵都来干预人世间的不平之事;他希望人们能自救,象窦娥那样勇敢;又能救人,象赵盼儿那样义气,象谭记儿那般情深。他用精雕细刻的严肃的写实主义手法再现了整个苦难黑暗的社会,又用理想的浪漫主义笔调塑造出,根本不可能在现实中存在的神仙鬼怪,生死报应,让斗争者有帮手,使作恶者心胆寒。他用漫画化的夸张手法画出了桃杌太守跪拜犯人的丑态,写了杨衙内贪恋酒色、害人不成先害己的愚蠢,写了皇帝老倌胡乱签字上当受骗的昏乱和包庇不公的殉情枉法……谁都知道,这些事在现实中是很难存在;即使存在过也是极偶然、极个别的事。他宋朝的包文正绝对不会跑到元代来审鲁斋郎和蝴蝶梦的案,也决不敢欺骗元代皇上,但在汉卿笔下,这一切都是可能的,可信的。

浅谈中国古代戏剧中的即兴表演 篇4

一、即兴表演的初始阶段

从最原始的娱神娱人仪式,和戏剧的替换词“优孟衣冠”或“俳优”开始,中国的传统戏剧已经在用滑稽的即兴表演逗乐观众了。因此,即兴表演与巫舞的表演、拟人的幽默、优伶的立说和假面的运用一样有着深远的渊源。

即兴表演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经历了一次主从关系的角色地位转换。在没有故事、没有脚本的时代,留给即兴表演的发挥空间大。进入“百戏”争鸣时代,配上故事和剧本,即兴表演则从主角退居演绎故事和表现剧情的次属地位,默默等待机会、蓄能待发。即兴表演的脚步并没有停滞,随着时间由单薄走向丰富,从青涩走向成熟。

二、北宋时期杂剧中的即兴表演

宋杂剧对即兴表演的意义异常重要。瓦舍作为演出场地,首次把数量较多的表演者和观众聚集到一起,一定程度上推动戏剧向前发展。宋杂剧除了在“瓦舍勾栏”表演外,还在宫廷中进行。宋杂剧的表演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将演出作为调侃社会和官场的消遣方式,讽刺现实生活中的重大症结,甚至直指统治阶层弊端;其次,表演的内容只有一个大纲,而具体的表演内容是由演员即兴发挥来完成;还有,这种表演形式短小、滑稽,其具体表现在现场的的即兴问答表演环节。

王国维将宋杂剧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艳段”拥有机智灵敏,插科打诨的特色;第二部分正杂剧,一种表达方式以唱为主,以大曲的曲调来演情节;另一种以滑稽戏为主,不需要曲调,主要靠演员的即兴表演;第三部分,杂扮是跟在“正杂剧”后面的娱乐段子,灵活简洁,却恰恰为演员的自由发挥提供了机会。

三、宋金时期金院本中的即兴表演

有种观点询问既然即兴表演在无剧本时代大放异彩,那么在院本时代就该收到阻力了吧?结果并不是这样。虽然金院本剧目数量众多,但即兴表演形态也有不小进步。理由如下:一,在金代杂剧、院本是一个内容,只是叫法的区分;其二,在院本保留下来的剧目中,大多是杂剧艺人所写的表演提纲,亦或是演员的即兴表演作品;其三,从现存院本的标目上看,在表演不同作品时,更侧重的是以幽默风趣的节目为主;其四,是由后来的宋杂剧,金院本加以推动了的幽默表演,对北杂剧表演艺术的形式有重大影响。

四、南宋时期南戏中的即兴表演

数据显示,目前可以查到的的南戏剧本多达两百多本。中国现存最早的戏剧剧本是《张协状元》,它是一本完整的南戏剧本,其中不乏诙谐搞笑的内容,即为即兴表演。这些片段在舞台上不仅表现手法上增色添彩,更发挥了戏剧表演活泼、生动形象的特点。对即兴表演的论述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第一,即兴表演与宋杂剧中的插科打诨不同,具有鲜明的民间喜剧特色;第二,南戏是各路、各种即兴表演类型的大融合、大交汇载体。第三,南戏中的即兴表演形态是丰富多样的,里面不仅有说唱,还包括念、做、打等多种手法。可以说,南戏树立了中国传统写意式即兴表演的先例。

五、元朝时期杂剧盛行下的即兴表演

步入戏剧人才辈出的元代,即兴表演被以创作严谨著称的元杂剧抢占位置,从原来的主角位置上,贬到从属的次要地位上。贞元和大德年间是元杂剧的繁荣期,也是即兴表演由胜而衰的转折期,杂剧演员表演的自由度大大受限。特别是即兴表演在元杂剧“四折一楔”结构制度约束下,难以自由发挥。因此,即兴表演不断在严肃的戏剧场面中消沉。

经过分析可能有如下原因:一是元杂剧形式精简,体制严谨,对行当的分工也比较清晰,舞台演员并没有即兴发挥空间;二是元杂剧一人主唱,其他人物只有对白设计,限制非主角人物的自由发挥;三是内容都侧重于较严肃、庄重的主题,难以加入戏弄、插科打诨;四是在元杂剧璀璨光环的照耀下,即兴表演确实显得暗淡无光。但是深受观众喜爱的即兴表演是无法消失的。一部分在宋杂剧、金院本中常常见到的对社会职业如医生的幽默戏弄,被元杂剧传承。所以在现存论述元杂剧的一些学术著作中,我们仍可以搜寻到即兴表演的痕迹。

六、明清时期的即兴表演

南曲自产生后,到明朝中后期出现了“四大声腔”,史称明清传奇。在演出剧目中,来自民间的随和、自由、世俗的即兴表演形态倍受到百姓欢迎。从观众看戏的人数来看,堪比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描述的热闹情景。明清传奇的群众参与性极高,大力推动了流派的发展,这些流派推动中国戏剧走向下一个光辉时代。

徐渭竭力提倡戏剧创作的“本色”,主张使用通俗的话语,运用浅显、质朴、通俗的创作方式,这样使得其戏剧创作接近群众特色。明朝诸代皇帝与官员对民间演剧的严厉禁止反而加深了民间跟官府禁令的斗争,民间的戏剧创作运动,助推了地方戏曲剧种的诞生与发展,也助推了清末江南一带“幕表戏”的产生。

总之,中国古代戏剧的历史中经历了即兴表演的发展历程,这种即兴表演在各个历史时期表现出了不同的背景与特点,是中国古代戏剧表演的独特之处。

参考文献

[1]唐文标.中国古代戏剧史[M].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

古代戏剧 篇5

一、作者作品——横看成岭侧成峰

《窦娥冤》是元代杂剧艺术创始人、“元曲四大家”之首的伟大戏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作品反映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 揭露了黑暗的社会现实, 表现了被压迫劳动人民强烈的反抗精神, 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感天动地的第一悲剧。

《西厢记》是元代著名剧作家、杰出的戏剧语言艺术大师王实甫最成功的作品, 也是我国古典戏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鲜明地表现出反对封建礼教和传统婚姻制度的主题, 第一次提出了“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 把爱情题材的戏剧创作推向了一个高峰。

《牡丹亭》出现于与欧洲文艺复兴同时期的明代, 是我国著名的戏剧大师、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传奇剧作家汤显祖的作品, 是我国戏剧发展史上又一座不朽的丰碑。作品歌颂了人世间超越生死的爱情, 讴歌了火热人性冲破冰冷“天理”的精神, 震撼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不论从作者地位, 还是从作品自身价值来看, 三部作品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出各自的突出成就, 成为我国古代戏剧中的鼎足之作。

二、人物情节——三个女人三台戏

三位伟大的作家, 在他们各自的作品中, 塑造了几位光芒四射的女性形象。

《窦娥冤》中的窦娥是寒门之女, 因替父抵债做了童养媳, 不幸夫死守寡, 与婆婆相依为命, 后遭无赖陷害, 为救婆婆于杖下而被昏官屈打成招, 蒙冤被斩, 死前她以三桩誓愿感天动地, 而降六月飞雪。窦娥替夫尽孝, 服侍婆婆, 体现了中国劳动妇女善良、勤劳的传统美德, 而面对冤屈, 她指天斥地, 发下誓愿, 又表现出不屈不挠的刚强性格和对黑暗势力强烈的反抗精神。在她身上, 处处彰显着既令人同情又令人由衷钦佩的美好品质。

《西厢记》中的崔莺莺身为相国之女、名门闺秀, 她知书达礼, 性格善良, 与落魄书生张珙相知相爱。面对老夫人的违约赖婚, 她针锋相对, 大胆反抗, 并通过斗争与张生有情人终成眷属。她敢于违背“父母之命”这一千古不变的“天理”, 成为反抗封建传统婚姻制度“叛逆者”中为数不多的胜利者。

《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同为官宦闺秀, 因思念梦中情人柳梦梅一病不起, 命丧黄泉, 后终起死回生, 并在柳梦梅金榜题名后, 与之团圆。在这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里, 杜丽娘是一个性格复杂的女性, 她温顺而不失个性, 稳重又不失机敏, 向往自由, 在对爱情的渴求受到封建礼教的巨大压抑时, 她为爱而死, 又为爱而生, 塑造了一个誓死冲破封建礼教、追求人性解放的女性形象。

三、性格特征——远近高低各不同

虽然在三位女性身上都表现出了对封建制度的反抗精神, 但由于其社会地位、家庭等原因, 她们反抗的特点却各不相同。

在《窦娥冤》中, 由于当时社会民族矛盾异常激烈, 关汉卿在赋予作品人物反抗精神的同时, 更多的是把矛头指向腐朽的封建吏治、黑暗的封建制度, 加之窦娥出身贫寒, 地位低下, 处于被压迫的社会底层, 并深受迫害和欺辱, 因而她的性格表现得更为直接, 反抗也更加强烈。

崔莺莺和杜丽娘出身大致相同, 皆为大家闺秀, 但因经历的差异, 也体现出不同的性格和行动。崔莺莺觉醒得似乎更早一些, 反抗行为也表现得更为直接, 对爱情的渴望不仅溢于言表, 并且能为之付诸行动, 以实际行动向封建礼教宣战。而杜丽娘则表现得较为含蓄, 直到为爱而死时, 她那渴望自由爱情的思想才得以大胆释放, 虽然两件作品同样是大团圆的结局, 但她的奋斗历程要比崔莺莺坎坷得多。

四、语言艺术——淡妆浓抹总相宜

由于作家风格、社会背景和人物性格的不同, 三部作品在语言艺术上也各具特点。关汉卿是元杂剧“本色派”语言的代表。《窦娥冤》的语言通俗自然、清新质朴, 大量使用方言、俗语、谚语、成语等, 少有典故堆砌和字句雕琢, 句句尽含人情, 字字当行本色, 是以人民大众的口语为基础提炼加工而成, 使得文字的表达感情强烈、直抒胸臆, 极其符合人物的身份和个性, 具有自然洗练的民间气息。正是这种极具生活本色的语言, 才塑造出窦娥这样质朴而刚烈的社会下层劳动妇女形象。

王实甫是“文采派”杂剧的领袖人物, 因此他的戏剧语言以文采见长。《西厢记》更是具有“花间美人”的风姿。整件作品语言华美典雅、含蓄工丽, 善于以景物描写设置戏剧环境, 以此渲染气氛, 情景交融, 富于意境美。曲词委婉隽永, 多借用或化用古代诗词中典雅凝练的语句, 与生动活泼的民间口语融为一体, 并且采用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 形成独具艺术魅力的诗化语言。

作为明代传奇剧的《牡丹亭》, 其语言更具小说特色。作者根据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运用风趣幽默、生动形象、极具个性的语言, 塑造出具有不同身份地位、不同性格特征、不同文化修养的杜丽娘和丫鬟春香两个形象。再加之于典型的细节描写和细腻的心理刻画, 使作品体现出更为浓厚的文学韵味, 雅丽又不失庄重, 充满了情与理的思考。

上一篇:《快乐精灵》读后感下一篇:财务管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