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戏剧

2024-10-11

儿童戏剧(共10篇)

儿童戏剧 篇1

戏剧课程是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简称清华附小)“1+X课程”艺术与审美领域的重要课程。“1+X课程”模式在戏剧课程中的建构,是指把音乐、舞蹈、美术等不同艺术门类的学科,通过戏剧这一课程进行整合,构建起艺术与各学科之间有机联系,旨在促进每一个儿童核心价值观的塑造与核心素养的提升。它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注重学生的认知过程,补充学科与学科间联系的不足。将戏剧课程学科化,注重学科内整合的同时,打破学科壁垒,强调学科间的整合,消弭边界,使之成为学校主题教学“超学科整合”的一个重要载体。通过“参与—体验—整合—创造”,构建儿童的第二重生活,让儿童有一种别样的体验。

一、分阶段培养能力

清华附小戏剧课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共分为三阶段。低学段“参与”,在参与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模仿力。中学段“创作”,在创作的过程当中侧重学生的表现力。高学段“赏析”,由参与欣赏教室或剧场中的戏剧活动而培养学生戏剧艺术的鉴赏能力。

低学段“参与”,侧重训练学生模仿力。其中包含的内容有肢体放松、注意力训练、信任感训练、身体律动、五官感受、情境想象及即兴口语人物刻画等,这些戏剧游戏形式让学生们参与进来,培养了学生兴趣,提升了学生能力。在剧目上,我们选择了童话剧,如《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笨狼上学记》《蚜虫的故事》《木偶奇遇记》等。

《图片活了》是清华附小戏剧校本教材二年级的一节课。这节课将戏剧、美术、形体相结合,运用肢体模仿去感受图片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并将它用语言表达出来,孩子们非常喜欢,参与度极高。这一训练后来成功地被教师运用到了童话剧《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的排练中。

中学段“创造”侧重训练学生的表现力。创造的内容包含剧情、人物对话、主题、故事剧场。在剧目上,我们选择了课本剧,如《花木兰》《时代广场的蟋蟀》《皇帝的新装》等。

《一起来玩手偶》这节课的内容就包含了手偶操作(手偶)、美术(手偶制作)、音乐(美国民歌扬基歌)、阅读书目《时代广场的蟋蟀》等内容。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喜好设计制作自己的手偶,再结合阅读课本和音乐歌曲最后再用偶剧的形式表现出来。

高学段“赏析”,延续了中段的创作。学生到了高学段不仅能掌握一些简单的创编知识,还具有一定的赏析能力,能对艺术作品进行点评及分析。赏析的内容包含剧目排演、感受、反映及点评。通过剧目的排演,学生们参与到创作的过程中,培养了创编能力,他们自己改编课本剧,或者自己写剧本。在编排过程中,学生有一种统整思维,知道如何融入音乐、舞蹈,如何用全局观把控剧目。剧目展示过后学生还要进行点评及分析。在剧目上我们选择了一些经典剧目,如《威尼斯商人》《猫》《小王子》《城南旧事》等。

《威尼斯商人》这节课就是剧目创编课。同学们拿到剧本后开始做人物分析,画场景图,进行舞台调度设计,然后进行展示,展示结束同学们相互从戏剧表演、舞台布景、剧本结构等角度自评、互评。

二、用工具撬动课堂

清华附小在2016学年第二学期提出了“用工具撬动课堂”这一重要教学指导思想。工具撬动课堂要求教师教学不能仅停留在理论知识上,要借用工具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真正做到让学生站在课堂正中央。于是就有了《一起来玩手偶》这节课。“偶”本来就是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融合了造型、动作、语言、绘画、舞蹈等为一身的表演艺术,也是一种综合艺术。《一起来玩手偶》这节课是学校戏剧校本教材中三年级下学期的内容,我们用“偶”作为这节课的主题,将阅读课、美术课、音乐课、形体课进行整合,打破学科壁垒进行超学科消弭式整合。我们不仅要求学生学会简单的手偶操作,掌握语言与肢体的配合,对语言塑造有一定了解,还要通过文本对学生进行文学艺术上的熏陶,让他们在戏剧活动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有两点:第一点是手偶角色的语言塑造;第二点是肢体与语言之间的配合。三年级戏剧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在创造戏剧活动的过程中侧重训练学生的表现力。表现力分为语言表现力和肢体表现力,在这节课上我们都会涉及,但更侧重语言表达。我们依托文本《时代广场的蟋蟀》(清华附小三年级阅读书目)中的台词进行训练。首先我们先分析文本中人物塔克老鼠、亨利猫、蟋蟀柴斯特的性格,让学生通过文本阅读确定人物特点,通过人物特点再找出相对应的语言特点。

比如:

塔克:以前我也考虑过要不要住在那里。不过那些中国人很会做些稀奇古怪的菜肴,比如用燕窝做汤,鲨鱼鳍煮羹。搞不好他们也会拿老鼠来做道什么点心。所以最后我决定,还是离他们远一点儿的好。

那通过这句台词,我们知道了塔克很聪明,爱思考。那这样的人物说话的声音、语速会是什么样呢?大部分同学就会想到塔克老鼠说话声音很大,语速稍快,它很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对自己很自信。于是我们就总结出了塔克的语言特点。

又比如亨利猫与塔克老鼠的对话:

亨利:说啊,塔克,你心里早就盘算好了吧。就说出来让我们听听吧!

塔克:嗯,我在想,要是钱箱里有几张一块钱的钞票……

(亨利不禁放声大笑)。

亨利:我就知道!除了它以外,还会有谁想睡在一堆一块钱钞票上。”

通过文本透露的信息,我们知道亨利猫的特点是圆滑,所以她说话的语速应该会比别人慢,而且说话有时不会把意思说透。

再比如蟋蟀柴斯特和塔克老鼠的对话:

柴斯特:你想睡在这个笼子里吗?

塔克:噢,我可以吗?

柴斯特:当然可以啦!我还是比较喜欢火柴盒。

塔克:唯一的遗憾是……这个地板,睡在上面稍微硬了一点儿。

亨利:我去排水管那儿给你找一些废纸来。

塔克:不行,这样会把这里弄得乱七八糟的。我们可不要让柴斯特跟白利尼一家弄出什么不愉快来。嗯,也许我们可以就在这里找点儿东西用。

柴斯特:拿点儿面巾纸怎么样?睡起来又软又舒服。

我们找出蟋蟀柴斯特的特点是善良、爱帮助别人,说话老是替别人考虑,所以语言中老带有商量的口吻。

第二点是语言和肢体间的配合,怎样将两者配合默契也是这节课的难点。这节课有一个很重要的工具就是“袜子偶”。首先就得学会制作“袜子偶”;其次,通过手指操的训练让学生掌握几个操作木偶的手势,分别是开合,上下,左右。有了这几个基本动作,学生就可以完成“袜子偶”的基础操作了。角色语言有了,“袜子偶”可以操作了,可是问题又出现了。怎么样才能将两者默契配合呢?首先,我们在做手指操时就不断暗示学生要将手指操的词配合相应的动作大声朗读出来,让学生有一个前期适应,为后面的操作做铺垫。其次,在进行操作时语速要慢,要给手偶操作留出时间。最后,操作手偶时动作幅度要大,这样又给了语言上的时间缓冲。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但在戏剧技巧上有所收获,从能力层面上,学生也在愉快的戏剧活动中学会了团结互助、相互配合,在彼此协助中建立起了良好的互助关系。在整节课中我们都分小组进行活动,如手偶制作环节,我们给学生准备了一支笔、一只袜子,然后让学生在袜子上进行绘画。在绘画过程中有学生相互交换画笔,最后呈现出了色彩丰富的图案,这就是小组合作的结果。再比如最后呈现环节,我们需要小组呈现,那必然就会有角色分工,4人一组,有组织者,有跟随者,有人出谋划策,有人服从执行,大家集体合作终于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

这节课的评价形式上,我们依旧采用了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在内容上,我们分别从戏剧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表演技能的掌握;学生在戏剧课程中小组互助合作的能力,能否积极踊跃地提出自己有建设性的建议,是否具有责任心;学生的出勤情况,上课是否遵守秩序,是否积极愉快融入戏剧活动当中这三个维度进行评价。

三、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

无论是低学段的“参与”还是中学段的“创造”抑或是高学段的“赏析”,清华附小“1+X课程”中的戏剧课程都着重强调学生的实践体验。戏剧被看作是“儿童的第二重生活”。从编到演,儿童始终站在课程的正中央。戏剧课程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理解力和感受力,形象感、真实感、节奏感和幽默感,为把学生培养成知识广、心胸广的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基础。同时,戏剧课程还锻炼了学生的交往能力,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也体现出清华附小学生健康、阳光、乐学的精神风貌。学校的语文、英语等课程中也加入了戏剧表演内容,在课堂上生成出许多小型语文课本剧、英文童话剧等,如非常经典的英文剧《安妮》,深受孩子们喜爱。戏剧,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增添了绚烂的色彩。

“清华附小的戏剧课,不仅仅是表演的技巧课,它也是教师运用音乐、肢体韵律,创造不同的情境,从而激发孩子‘想象’及‘假装’本能,‘班班有戏剧,人人参与’,清华少年,在故事中寻找未知的自己。”

儿童戏剧 篇2

特色: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作者:方先义 编著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定价: 38.80元

书号: ISBN: 978-7-5613-4931-

1出版时间:2014年2月

开本:889mmX1194mm1/16

总页数:202页

字数:390千

《儿童戏剧创编与表演》内容简介

本书重点介绍了儿童戏剧从创编到舞台表演过程中所需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内容涉及儿童戏剧改编创作、导演、表演、舞台美术设计等领域,对道具设计、服装设计、化妆造型、灯光照明艺术以及儿童戏剧教育等话题也做了阐释。本书遵从儿童戏剧创作的特殊规律,遵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等艺术家的表演理论,尊重儿童本位,借助大量的舞台创作实践案例探讨了当代校园儿童戏剧创作及舞台演出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第七章精选了12个有时代感的剧本,适合小学和幼儿园排练演出。

《儿童戏剧创编与表演》(目录)

第一章 童心的狂欢:儿童戏剧

第一节 儿童戏剧的定义与特征

第二节 儿童戏剧的分类

第三节 儿童戏剧教育的意义

第四节 欧美及港台地区儿童戏剧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第五节 中国大陆儿童戏剧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第二章 剧场的回音:儿童戏剧佳作赏析

第一节《葡萄仙子》:一串“爱”与“美”的甜葡萄

第二节《小主人》:一部抗战时期儿童剧团的上乘之作

第三节《马兰花》:一朵光耀半个世纪的幸福之花

第四节《报童》:一只石缝中顽强歌唱的蛐蛐

第五节《人参娃娃》:一个冰与火的童话世界

第六节《宝贝儿》:一群用爱消融代沟的宝贝儿

第七节《红领巾》:一股清新浪漫的红色旋风

第八节《西游记》:一场古典与现代的视觉盛宴

第三章 跳舞的文字:儿童戏剧的创编

第一节 心灵的艺术:儿童戏剧的创作

第二节 带枷的舞蹈:剧本的基本写作格式

第三节 一本与千叶:剧本的主旨呈现

第四节 戏剧的灵魂:剧本的人物

第五节 生命的律动:戏剧冲突

第六节 原始的欲求:剧本中的游戏元素

第四章 驰魂的艺术:儿童戏剧的表演

第一节儿童戏剧演员的创作素质

第二节台词表达的技巧训练

第三节话剧表演中语言的运用

第四节演员创作中的自我定位

第五节角色的心灵与情感

第五章 舞台的调度:儿童戏剧的导演

第一节 导演阐述:前期的案头工作

第二节 画面组合:打造视觉的盛宴

第三节 舞台节奏:导演的张弛艺术

第四节 绘意做工:舞台的静止与流变

第五节 合作排演:通向舞台成功的要津

第六章 梦幻的舞台:舞台美术的设计

第一节 魔幻的异域:舞台美术设计

第二节 缪斯的圣物:道具设计制作

第三节 脸谱的魅惑:演员化妆造型

第四节 情绪的印象:服装服饰设计

第五节 光与影的对白:灯光照明艺术

第七章 剧场的演习:儿童戏剧剧本精选

《美丽的大公鸡》

《骆驼和羊》

《大家来演扫帚戏》

《小胖墩告状》

《三个问题的答案》

《狼和小羊》

《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

《板凳上的钉子》

《丑小鸭与靴猫侠》

《我不要被吃掉》

《蛇和蜥蜴开店》

《上屋抽梯》

儿童教育戏剧举办19场主题活动 篇3

教育戏剧将戏剧方法与戏剧元素应用在教学或社会文化活动中,儿童教育戏剧则是通过戏剧参与、实做的方式,让儿童身临其境地在虚拟世界里感受真实的生活与情感,并使其体验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各种关系。“对于性格还没有完全形成的儿童而言,这样的人与人之间直接交流的教育手段是非常必要的。”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主任武亚军认为,儿童教育戏剧有三方面的意义:首先是增进孩子的团结精神和团队意识;其次是培养儿童的美育精神;最后则是有利于孩子的价值观形成。他还表示:“儿童教育戏剧训练孩子如何迅速地通过一个模型来认识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如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从而知道什么是善良,什么是坚强,什么是价值。”

此次教育戏剧主题活动历时一个月,在北京、上海举办共计19场活动,以公开讲座、亲子课堂、戏剧工作坊等多元方式,在幼儿园、小学、图书馆等10家单位展开。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沈昕表示:“教育戏剧如何编排、怎么指导孩子去演、怎么引导孩子在表演过程中接受我们传递的价值观念,这里面有很多很深的学问。”因此,此次活动邀请了多位国内外资深教育戏剧专家,包括我国资深戏剧教育专家李婴宁,英国戏剧教育专家克里斯·库伯,台湾教育戏剧专家张纹珑,香港演艺学院戏剧学院高级讲师黄婉萍,教育戏剧专家冯云凤、冯雪、陈媛等。

教育戏剧专家李婴宁介绍:“游戏对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实际上人的成长经验基本上是在游戏中获得的。”她强调了戏剧在儿童教育当中的重要作用,还呼吁家长不要过分给孩子灌输知识。教育就是成长,生活就是不断发展和成长,因此教育要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让他们在游戏中快乐学习。

学前儿童戏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篇4

20世纪90年代,“教育生命化价值取向的提出”[1],体现了人们对传统教育的反思,对生命化教育的不断思考,对教育变革的新认识。而2015年3月2日在天津召开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动学校美育工作,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体现了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为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地变革与发展指明方向。

众所周知,“艺术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培育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2],而儿童戏剧恰恰是一种顺应儿童天性的综合性艺术,它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式样,塑造舞台形象,反映儿童生活,呈现出综合性、立体性、直观性的艺术特点。这种艺术特性,使得儿童戏剧不仅是一门艺术学科,同时也是多元艺术教育的最佳整合工具。南京大学董健先生就曾说过,“在所有的艺术门类里,戏剧是离人最近的艺术,戏剧教育是最便捷、最适当的人文素质教育”。[3]戏剧教育的目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专业的表演培训,而是把戏剧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媒介,让儿童浸润在戏剧活动中,以戏剧的方式,唤醒儿童的生命本性,让生命在活动中本能的感受、体验和创造,使生命得到自由的释放,推进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戏剧教育的现状

与欧美西方国家相比,戏剧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可谓是步履蹒跚。虽然早期教育部门已经关注到艺术教育的重要价值并在学校教育中开展,但其内容往往局限在音乐和美术课程,忽视了戏剧的重要作用。直到1995年,剧作家李婴宁出席第二届国际戏剧与教育联盟会议,之后在学校、社区、图书馆等地方推广戏剧教育活动,使得戏剧教育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南师大张金梅博士在借鉴西方儿童戏剧教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思考着学前儿童戏剧教育的内容、组织形式和教育策略等问题,尝试建构一种适合本土的学前儿童戏剧教育模式。索丽珍等人也对幼儿园实施戏剧教育活动的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思考。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儿童戏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而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还出现了以戏剧为特色的幼儿园。

三、戏剧教育的实践

作为全国最早组建的三所幼儿师专之一,我校始终关注学生的职前教育和从师技能的培养。从2009年开始,在学前教育专业开设《幼儿戏剧表演与指导》课程,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戏剧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指导幼儿表演的能力。经过几年的尝试和摸索,该课程已经打造成我校的特色课程。这个“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模式。教学时围绕幼儿戏剧基础理论、鉴赏、创编、表演、指导表演五项内容进行项目任务的设计,创造出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实战训练体系。在实施过程中考虑到任务的相互联系和难易程度,按“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工作步骤组织教学。整个教学过程,从理论到技能训练再到技能运用,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通过一个个有主题、有内容的专题项目,提高了学习热情、团队协作、从教技能等等。

(二)教学方法。教学时以行动导向为指导,以项目驱动教学法贯穿课程始终,同时还选取“情境教学法”、“案例解析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多媒体组合教学法”等辅助教学。如教学中设计“超级模仿秀”、“故事大王就是我”、“单打独斗”等多种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肢体动作和语言去创造、想象、体验,提高学生的戏剧专业素养和技能。

儿童戏剧 篇5

儿童戏剧的取材是多元化, 神话、故事、寓言等都可以改编成儿童戏剧。通过观看、感受儿童戏剧, 在儿童单纯的脑海里, 形成是非、对错、善恶等初步的人生观意识。通过儿童戏剧的艺术包装,平面的故事拥有了唯美的形式和艺术的魅力, 儿童虽然是旁观者, 但是犹如身临其境, 获得跌宕起伏的情感冲击。这种经验的获得, 是一种体验, 也是艺术熏陶教育, 能够为儿童提供知、情、意的发展服务。

一、儿童戏剧表演的重要价值

儿童戏剧表演能够激发儿童智育方面的能力, 加强儿童的自信心, 训练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演讲的才能, 让儿童反应更加灵敏, 思想更加活跃;儿童通过观看儿童戏剧, 对于是非和善恶有了初步的认识, 无论是扮演好人和坏人, 都能够让儿童进行人生事物的判断, 引导他们遵循正确的道德行为。戏剧表演中, 儿童能够通过人物性情气质的变化, 感受到人生的悲苦和忧患, 也领略到人类社会特有的博爱、同情、互相帮助的情感意识, 同时也认识到了贪婪、仇恨、诡诈等罪恶。通过戏剧表演的有节奏的节拍, 适应儿童心理和性格, 让儿童的举止仪态更加优美。在集体的表演中, 能够学会容忍、守时、守约、礼让、尊重等美德, 较早地接触到处世和交友之道, 进而形成早期的民主意识。

二、当代儿童人生观的树立

人生观的树立, 从小开始就会决定他未来一生的成就和行为。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 从小培养良好的人生观, 是带着树立人生美好未来的愿望而进行的。

人生观对于一个人来说, 是生命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个人的看法不同, 对于人生会产生消极或者积极的想法, 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有复杂的处理方式, 这都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只有健全的人格, 积极向上的心态, 才能让孩子成长为成人之后, 能够应对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 拥有一个充实的人生。每个家长的努力和培养, 学校教育的浇灌和苦心培养, 都是围绕着让儿童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健康的人而进行的。正确的人生观, 应该要有远大的人生理想, 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要拥有乐观向上的性格, 要对事物有正确的价值判断[1].

三、儿童戏剧培养正确人生观的创作原则

(一) 儿童戏剧的创作, 要从实际生活中取材, 说出儿童的心声。剧情和主题都要正确, 形式要简单, 要配备活泼的动作、语言、表情, 用优美的音乐吸引儿童观看, 给予艺术魅力的熏陶, 让儿童产生兴趣, 然后才能深入进来。另外, 儿童戏剧不能采用说教的方法, 而是要遵循寓教于乐的原则, 表演方式要夸张、有趣味, 能够在让儿童高度专注的前提下, 不断推动剧情, 编剧者, 要对剧情加以编排, 要有事情的因由发展, 要有问题的解决方法, 同时要激起儿童的共鸣和兴趣。

(二) 儿童的戏剧冲突不能过多, 这与常规戏剧编排中冲突危机为骨干的`规律有所不同, 因为儿童的生长发育尚不能过度紧张, 因此, 冲突不能过多, 在儿童戏剧中, 困难总会被解决, 必然会有神仙或者强者来协助, 而且, 注重现场表演中不能有激烈的冲突, 以免引起儿童的心理冲动。

(三) 儿童戏剧的剧本要具有游戏的内容, 包括儿童喜欢的熟悉的游戏, 具有趣味性, 又有生活化的内容, 编排时间不能过长, 采用紧凑、活泼、精简、清楚的方式, 适应儿童接受信息时间不能保持过长的特点, 一般时长设置为30分钟-60分钟即可。

(四) 儿童戏剧要具有想象空间的发展特点, 即便是写实的内容, 也要采取创意的设计, 呈现出夸张的色彩, 刺激儿童的想象力, 包括角色造型、服装道具等, 旨在突出某些人物或者事物, 将戏剧的主题包装妥当, 让儿童在其中有所收益[2].

(五) 对于儿童戏剧中人物角色的安排, 要从儿童心理的角度出发, 特别小心剧中人物与表演者的关系。例如白雪公主中的女巫一角, 不应安排小女孩来扮演。因为女孩子都爱美, 扮演丑陋的坏人会产生心理上的抗拒。可以选用职业性的演员来担任。

四、结语

采用儿童戏剧进行人生观的教育, 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课程改革内容。当前国民教育课程正在将戏剧教育列入重要的创新内容中, 通过艺术文化的熏陶, 反射出戏剧教育在教育领域里的特质, 从国民教育的目标出发, 培养儿童艺术欣赏能力, 透过儿童的观赏和表演, 达到培养正确人生观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晴。浅论中国当代儿童戏剧发展及策略--以1990-2011年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 2013.

儿童戏剧 篇6

据了解,自国家大剧院建成并投入使用以来,很多家长就希望能带着自己的孩子走进这座国家级最高艺术殿堂。2008北京国际儿童戏剧季即是针对小观众的需求举办,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内连续上演的6大中外剧目,首次以戏剧季的形式呈现儿童演出,为儿童演出的发展和交流提供良好的开端和平台。

据介绍,2008北京国际儿童戏剧季邀请了世界顶尖和国内一流的儿童剧团携其经典剧目参加演出,法国当代舞剧《拉莫的异想世界》、少儿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和儿童剧《宝贝儿》、《草房子》、《红孩子》。

此外,除了为孩子们提供来自各国的精品儿童剧,戏剧季还将打造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广大儿童提供互动体验、沟通交流的活动平台。同时,主办方将在戏剧季演出的大型情景儿童剧《红孩子》中专门拿出两个场次作为公益专场,免费邀请贫困山区和困难群体的孩子观看演出。

为关注残奥会,给中国残奥代表团助力加油,中国残联等多部门共同举办了“为中国残奥代表团爱心加油2008音乐盛典千人钢琴演奏会·钢琴手海选”活动。

4月5日、6日辽沈地区海选活动在沈阳儿童活动中心隆重举行。来自全市的约五百余名小琴童先后来到活动现场,一展身手。此次海选活动中年龄最大的参赛选手16岁,最小的参赛选手才只有3岁,无论年龄大小,每个参赛选手都以极高的热情参与到活动当中,用他们的双手娴熟、流畅地弹奏出了一首首动人的曲子,让现场的评委和观众置身于音乐的殿堂,尽情欣赏美妙的音符。

儿童戏剧 篇7

2006年起,我们幼儿园便开始了“儿童艺术启蒙教育”的园本课程探索。至今八年的行动研究让我园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园本课程:面向全体幼儿的、融入幼儿一日活动的、师幼和家长共同参与的系列艺术启蒙活动。每年的5月, 幼儿园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儿童戏剧活动课程。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每个班级在“班本、低投入、人人参与、 游戏化”的园本课程理念支撑下,开展主题式的儿童戏剧活动。我们通过语言、艺术、科学、社会、健康的一系列集体教学活动,来帮助孩子理解、感受班级选择的戏剧。同时,我们还有效地将戏剧活动融入到多种区角游戏活动,如美工、音乐、 建构、阅读、角色表演等。

一、课程的基本架构

戏剧活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将集体教学的系统性与区角游戏的自主、自由性有机结合起来;将一日生活中的教育、 教学与阶段性成果展示有机结合起来;将孩子对生活的真实感受与对童话剧艺术美的表现有机结合起来。追求的不是艺术的专业化程度,而是孩子的参与、创造、体验与享受。

幼儿园戏剧活动课程,是3~6岁幼儿以创造性儿童戏剧表演为载体的课程。本课程作为园本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通过几周的时间,紧紧围绕一个戏剧主题从“戏剧筹备”“戏剧创编”“戏剧表现”“戏剧场景”四个层面来建构一系列活动,从而满足幼儿表达需要,自然统整音乐、美术、文学、舞蹈等各种艺术经验,促进儿童能力的发展。

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

幼儿园戏剧活动课程以主题的形式,通过集体教学、区域活动、一日生活以及家庭参与这几个途径来开展。孩子在这个课程实施过程中,根据自己需要,积极尝试用音乐、语言文学、美工等多种语言,自觉主动地去感知周围世界,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一)集体活动

课程中集体活动的设置是多元的,指向促进孩子在戏剧活动中多样化的发展。语言活动中,我们和孩子一起理解故事、熟悉情节、改编剧本、创编对白;音乐活动中,我们和孩子一起选择音乐、学习歌曲、创编韵律;美术活动中,我们和孩子一起制作道具、装饰服装、设计海报;科学活动中,我们教给孩子相关的科学知识。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的艺术素养得到了提升,同时也促进了语言能力、科学认知、社会交往、 动手能力、学习品质等多方面的发展。

例:小班戏剧活动《狐狸和乌鸦》的集体教学活动网络图

(二)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它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它也成为了幼儿园戏剧活动课程实施的途径之一。

建构区:孩子们会用插塑、积木、雪花片自主建构童话剧中的角色,用彩泥塑造出各种角色形象和微型的道具。比如小兔、小金鱼、长颈鹿等,还会建构一些简单的道具造型,如花轿、自行车、房子等。小年龄的孩子会建构一些平面的造型,中、大班的孩子会建构出立体的造型,还会合作建构出童话剧场景,并为之兴奋,时常会在那里逗留、表演。

语言区:老师会在语言区提供绘本供孩子阅读、讲述,让他们看一看多彩的画面,讲一讲有趣的情节,学一学好玩的对话。除了有精美的绘本,还有孩子们自制的小图书,虽然比较简陋、单薄,但是孩子们却爱不释手,因为这是他们亲手制作的图画书。

美劳区:区域里投放了各种各样的材料,孩子在这里涂涂画画、剪剪贴贴、印印刻刻……童话剧需要的小花、小草画好、剪好了,树叶、苹果撕好、涂好了,服装、道具装饰好了 ……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创造能力增强了,做事更有耐心了,学习品质提升了。

表演区:孩子们戴上头饰,稍作打扮,打开音乐,就能像模像样地开始表演。从一开始单纯的韵律表演、对白练习,再到韵律、情节的串联,两周后,孩子们就基本能将整个童话剧完整地表演了。每次,表演区的小演员都不一样,在教室的小舞台上,孩子们自主表现,尽情演绎,每个孩子都能演剧中的每个角色,谁都能当主角,谁都能得到观众热烈的掌声。孩子尽情享受表演的乐趣,享受表演带来的快乐和满足。

(三)一日生活

(四)家园参与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 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五月,我们引导家长和我们一起参与童话月活动,围绕班级一起选定的童话剧主题中心,一起创作、一起游戏、一起成长。

1.用画话采撷形式改编童话剧

“画话采撷”就是孩子用图画的方式记录自己在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事,再由家长在册子上用文字记录下来。这样的亲子互动方式,为家庭参与幼儿园活动创设了空间和依托。 在戏剧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家长和孩子通过画话采撷活动, 共同创编很多有趣的童话剧情节,为剧本改编和再创作提供了很多趣味、创意元素。在小班戏剧活动《贪吃的哈罗德》家庭创意中,梦想小朋友和妈妈在画话采撷里一起做了这样的创作:哈罗德肚子吃得太饱了,它一扭一扭游到绿色的草丛里,哈罗德想起妈妈说的话:不要太贪吃哦!它开始担心自己的肚子,会像气球一样炸开来吗?这样好玩的剧情很快激起了孩子的兴趣,自然地成为这个班本剧其中的一个剧情。

2.和家长一起表演童话剧

在戏剧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常常会把戏剧中的角色、 情节、对白带回家庭。孩子们会像个小导演,领着爸爸妈妈一起参与演绎。家长也很乐于参与,和孩子们一起,将剧中各个角色都一一感受。家长和孩子亲子合戏,其乐融融。例如,戏剧活动《小红帽》的开展过程中,一对父子兴致盎然地玩着互换角色的游戏。爸爸在表现“狼外婆”时,还尝试着“声音的化妆”和“动作的变形和夸张”:他捏紧着嗓子学着“老狼冒充狼外婆”,又慌张地遮眼睛、掩耳朵、捂嘴巴的时候,把狼外婆的心虚、紧张、又想极力掩饰的心情演绎得淋漓尽致。家长这样自然、投入地演绎,让孩子对戏剧有了更深刻的感受。所以孩子在每次的演戏中都特别投入。

3.和爸爸妈妈一起设计服装

戏剧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少不了服装、道具各种制作材料的收集。我们不但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制作,还努力鼓励家长也参与其中的设计、制作。为此,我们开展“最佳创意服装评比”“童话剧造型模特秀”“角色造型金点子”……。在《小乌鸦爱妈妈》的戏剧活动中,妈妈用家中的鸡毛掸子设计了一个小乌鸦的造型,让我们大开眼界;在大班《灰姑娘》的活动中,奶奶将自己的假发带来为孩子打造“金发姑娘”的造型; 在中班《小青蛙卖泥塘》活动里面,家长们搜集了很多薯片罐一节连一节做成了引水渠;大班《笑翻天的农场》里面,家长们搜集了很多旧键盘,在母鸡学打字的情节时就派上了大用场。这样的创意还有很多。

三、深化儿童戏剧教育面临的挑战

多年的儿童戏剧教育研究,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它能够提高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多种能力、促进幼儿学习品质、人格品质的发展。除此以外能更加针对幼儿在区域活动以及一日生活活动中的自主学习,尽力做到幼儿自己能够做的、想的、说的、演的、合作的事情让幼儿自己去做、想、说、 演、合作。但是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儿童戏剧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教儿童演戏,而是要通过戏剧来教育幼儿,那么通过儿童戏剧活动带来儿童完整全面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教师对儿童戏剧教育的设计能力和教学水平直接决定着儿童戏剧教育的成败,所以系统的科学的一定时间的教师培训成为儿童戏剧教育是否能得以开展下去的最大挑战。

儿童戏剧教育的剧本、教材开发应用是目前幼儿园开展儿童戏剧教育的资源困惑之一。

目前国内自主进行儿童戏剧教育的园所很少,且均系各自单打独斗,缺少同一层次上浓厚的研究氛围。

从戏剧教育研究本身来说是教师事先预设好戏剧主题内容好还是追随孩子的兴趣决定活动的走向好?

儿童戏剧教育活动的评价机制值得深入探讨:是不是孩子投入了,戏剧教育带来的效益就是高的?等等问题……。

儿童戏剧 篇8

一、戏剧治疗的含义

戏剧治疗是以艺术创想的方式进行心理暗示治疗的一种现实方法, 将戏剧形式和治疗形式相结合, 在戏剧表演的过程中进行的一种健康治疗方式。戏剧本身其实就有一定的治疗意义, 对于我们进行心理隐疾治疗, 能够较好地体现出其自身的一些优势。而近年来, 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看护都大大地减少了, 很多学生在学校、 幼儿园进行自我学习的过程中, 就难免会出现一定的自闭倾向, 这对于孩子的发展会有一定的影响。而通过戏剧治疗, 可以让孩子拥有良好的心理生活, 从而健康地成长。

在进行戏剧治疗的过程中, 主要通过模仿和演出一段故事, 来表现生命中的一些互动关系, 在完成相应的演出的同时, 能够健全表演者和观赏者的心理, 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戏剧治疗通过表演戏剧来带动参与其中的团体进行更多的心理互动, 有助于人们的心理成长。

二、工作形式

(一) 儿童心理矫正。我们在针对有自闭症倾向的儿童的治疗中, 往往是通过心理暗示的方式进行的。在儿童时期, 儿童要面临学业上的困扰, 又不能够像成人一样可以在病房中接受指导治疗, 所以应用戏剧治疗法进行这一类的治疗, 能够更好地表现出其优越性。在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时, 需要对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 然后从儿童的自身精神状况入手, 进行相应的治疗。

(二) 儿童心理隐疾来源。在进行儿童的心理矫正时, 我们分析出儿童的主要心理隐疾来源为: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导致的个性孤僻, 身体瘦弱经常受同学欺负, 社会遭遇特殊问题导致的心理阴影等。在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时, 就需要分析其中的不同特点, 然后进行治疗方案的拟定。

(三) 戏剧治疗在儿童心理健康中的应用。心理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安排话剧或者其他表演形式的排练, 来保证学生的正常活动, 同时, 通过病房中的一些治疗进行更多的心理暗示, 从而对其心理隐疾从根本上进行治疗。例如针对青春期的问题, 我们就可以根据《麦田里的守望者》来进行编剧, 同时对青春期的心理成长问题加以开导。在选取剧本的过程中, 需要针对学生的年龄段和情感中的一些细腻问题, 进行择取, 同时可以让孩子自己去选择自己的角色, 通过自我的表现, 来抒发内心的一些潜在隐疾, 从而使内心得以舒缓, 达到我们的治疗目的。

三、戏剧治疗的运用和作用

戏剧治疗是我们治疗精神方面隐疾的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 即便是在成人方面, 也有着十分优秀的表现。而在针对儿童阶段的人群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就更显出其运用的合理性, 我们从扮演中的一些自我演示中, 都能够更好地表现其中的一些基本特征。这就是镜映效应, 从人的内心将自己的内在修养提升, 从而在过去的阴影中渐渐退出。

戏剧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原本治疗, 在促进成员等的集中内涵影像中, 也有着更多的现实意义, 我们在进行这一类的意愿表达时, 更具亲密的一些内涵, 是针对儿童心理的一项有效的治疗手段, 对于儿童的童年教育来说, 也有一定的促进。同时, 这一治疗模式, 不仅仅是针对表演中人员的一项心理治疗, 对于观众来说, 也有一定的心理暗示治疗, 同时作为治疗的主要保障因素, 我们就需要引导孩子在进行观赏的过程中, 发挥互动的积极作用, 从而达到全体教育治疗的目的。

四、结语

艺术是可以净化人的心灵的, 这一点和网络上的那些应时文章不同, 和一些开心一刻的短暂笑话, 也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在进行这一类的自我修养转变的过程中, 也能够更好地展现出其中的一些内涵修养培养。这是对儿童的一种正能量教育, 和以往的一些心理辅导不同, 它更侧重于参与性, 对于儿童的发展, 更具备潜移默化的表现, 是一种全新的心理治疗方式。

摘要: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 会因为家庭因素, 导致自身出现各种一定的心理阴影, 这些心理问题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会有一定的影响。本文探讨了如何通过戏剧治疗来改善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戏剧治疗,儿童心理,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于桂翠.戏剧治疗对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影响效果[J].现代教育科学 (普教研究) , 2012, (4) :43-45.

[2]张雯, 顾昭明.艺术治疗在自闭症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 2009, 30 (10) :929-930.

[3]李晓辉, 张大均.戏剧治疗的回顾与展望[J].医学与哲学, 2012, 33 (11) :49-50, 76.

[4]刘慧兰.戏剧治疗在心理治疗病房的运用[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1, 11 (1) :101-103.

儿童戏剧 篇9

关键词:3D立体,复调,三维读诗

一、灵感源头

如今, 观看3D电影已经成为一件寻常的事, 3D与2D最大的区别在于更立体、更真实、更生动。儿童戏剧语文课题组便尝试着将3D的理念运用于语文教学, 使课堂更立体、更真实、更生动。

二、哲学依据: 巴赫金的复调理论

“复调”是巴赫金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创造出一个全新的艺术思维类型……复调型”的确定。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复调小说的首创者, 他的小说远不止情节布局心理描写之类, 而是带有深刻的多元性的世界, 十分强调立体时空构造。正基于此, 语文的3D建构成为有迹可循、有理可依的突破性探索。

三、多角度尝试

理论是灿烂的星空, 实践才根植于土壤。在教学中, 课题组成员大胆地进行了多角度尝试, 试图“引入3D技术, 构建立体课堂”, 为儿童打开语文新视界。

(一) 打磨一粒黑珍珠——立体解词, 映射全篇

三年级上册的《雪儿》是一篇充满感情的小散文, 文章贴近儿童, 通过描写小主人公与同病相怜的小鸽子之间生活情景的描写表达了二者之间的深情, 同时表达了“真正的爱是放手”的道理, 后者不易理解。

文末有个词语“喃喃”, 孩子们的理解比较模糊, 似懂非懂, 老师便可以拿此做文章, 不断打磨, 便可成为一枚黑珍珠, 从而照亮全篇。首先让孩子演演“喃喃”, 进而问:谁来描述一下?接着追问, 生活中什么时候会喃喃地说话呢?孩子们便从字面理解链接到生活实际, 开始注入情绪。老师便引向课文, 那么文章中小主人公喃喃说的话是对谁说的?又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你体会到什么?分小组进行讨论, 进而得出小女孩表面上是对雪儿说的, 其实更多的是对自己的安慰。因为只有让它飞回大自然, 才能实现其生命价值!

课文中一个极其容易被忽略的词语, 只要我们仔细打磨, 把它当成一颗黑珍珠, 就能既看到表面的圆润又能洞见其内核的珍贵, 更能感受它的温润多情。语文课中运用3D技术多打造些美丽的黑珍珠, 语言文字的工具性及人文性都能得到落实。

(二) 调配一杯鸡尾酒——梯度朗读, 强化张力

《军神》原是一篇高段课文, 苏教版后来调整至三年级上册。战争年代与学生时空距离可谓遥远, 时间、地点、人物、背景, 了解甚少。我和我的课题组决定将人物拉到眼前, 进而体会“军神”的含义上, 而这一切都通过梯度朗读来达成。

我们把朗读的重点放在第四自然段——年轻人一声不吭, 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色床单, 汗如雨下。手术结束, 崭新的床单竟被抓破了。通过3D朗读, 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首先, 老师发问:整个手术的过程, 刘伯承的表现用一个词就能体现, 哪个词?字面理解后, 学生朗读。紧接着链接生活, 问:“你们受过伤吗?当时你是什么表现?”再追问, “刘伯承一声不吭, 他不疼吗?你从哪里看出来?”让孩子们带着感受再读。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这时, 老师播放影片《青年刘伯承》中的手术片段, 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崇拜之感, 之后再充分地朗读, 人物的形象便巍然屹立于儿童心中, 对“军神”二字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

朗读教学有时就如同调配出的鸡尾酒, 让儿童饮过之后便充满了艺术家般豪情, 感受着文字背后人物身上所散发的雄浑力量。

(三) 剪裁一条蛋糕裙——多层对话, 拉近距离

《孙中山破陋习》是三年级上册的最后一篇课文, 老师们的法眼很难落在这篇看上去既不优美又缺乏趣味的课文上。然而, 我却感受到这篇文章中所蕴含的文字魅力及内涵上的大志趣。

文中有一个细节用来表达母亲的心情, “又是生气又是心疼”。教者敏锐地抓住这个词组, 让儿童感受这种复杂的心理:母亲生气, 为什么生气?母亲心疼, 又是在心疼什么?面对母亲的矛盾心情, 年幼的孙中山有什么感受?通过多个层次的对话, 让儿童与孙中山心连心, 一起为姐姐难过得流泪, 一起下决心要废除缠足陋习。

此文的学习如同裁剪一条蛋糕裙, 一层一层, 每一个维度的对话都让儿童成长一点, 每一个维度的对话都会点燃儿童心底的小小火苗, 也因此, 再遥远的缠足陋习, 再不熟悉的孙中山先生, 都会变成成长历程中的一簇风景。

(四) 搭建一间小木屋——三维读诗, 编制诗圈

《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一篇文包诗。文包诗的特点是用想象的文字描写诗人作诗时的情景, 为儿童理解诗词降低难度, 进而达到对诗文的互文式解读。

文包诗是一种非常适合儿童学习古诗的文体, 它使古诗不再那么艰涩难懂, 而是变成了一个个或悲情或壮阔或喜悦的小故事, 变得通俗变得贴己。于是我便想, 我何不用引入3D技术, 用立体读诗的方法让儿童读古诗, 读诗人, 读诗史, 进而建构成自己的古诗圈, 生活在浩瀚星空下最旖旎的文字里, 该是多美好的享受啊!

首先是读诗, 理解诗文的意思;然后读诗人, 了解他所经历的故事, 再思考写诗的原因;最后还要结合当时的社会大背景, 把诗人及诗词都放到那个朝代去感受。全班四十余人, 每人写上一篇, 足以串起一个诗歌的王朝。此刻的儿童犹如拥有了一间老师为他们构建的能走进诗文世界的小木屋, 穿越到那朝那代, 建立了自己的古诗王国。

(五) 修建一座埃菲尔铁塔——延展阅读, 勇攀高地

《虫字旁》是2014 年中国最美图书, 被央视主持人白岩松盛赞为中国的《昆虫记》, 笔者通过读图——读文——读乐—读人——读自然的方式, 为儿童修建了一组埃菲尔铁塔, 引领他们进入文学高地。

《虫字旁》作为观虫笔记, 朱老师用相机拍, 用铅笔画, 用日记本写, 历时三年, 设计了19 次封面, 才有了今天的“最美图书”。孩子们看书的第一步就是看图, 他们屡有惊喜, 屡有发现。第二步自然是读文了, 朱老师的文字是简练却准确的, 这对儿童来说是极好的引领。再来就是读乐了, 在这本书的最后有一个二维码, 只要扫一扫就能听到悦耳的虫鸣, 犹如来到星空下、溪水旁、青草间, 这乐声把自然带到了孩子们的书桌前、枕头边, 这种枕乐而眠的情趣真不是一般书籍能带来的。最后当然是读人, 读作者的生平, 听作者的讲座, 与作者交流, 才能真正走进作家的精神世界。

每学期都引领儿童走近一个大作家的身边, 从课内阅读走向课外, 就如同领着儿童进入了文学的高地, 让他们自小就有不凡的品位, 和美好的人交流自己也变得美好, 和高尚的人交流自己也变得高尚, 当他们拥有了一座埃菲尔铁塔, 那么他们自己也会变得伟大。

四、核心价值与意义

(一) 核心价值

1. 立体、写实。3D技术引入语文课堂, 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将平面的线性的课堂变得立体而真实, 犹如哈利·波特读魔法书, 将所学活化在学生眼前。

2. 投入、体验。3D的课堂是立体写实的课堂, 也是调动起全部身心的课堂。学生的情感投入、充分体验, 其“学习活动的情境”必然成为“知识的生长点和检索线索”。

(二) 重要意义

1. 指向于教师。 (1) 理念上的生长性。由于3D技术的引入, 教师的教学思想也不再是满足于一堂课一个知识点, 而是建立起立体思维, 对所教学科有了课程观的建构。 (2) 操作上的多样性。由于3D技术的引入, 教师的教学手段将显示出多样化, 能从媒体获取经验。如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导演就曾经说过制作一部优秀的纪录片就是要学会讲故事, 通过田野调查了解核心人物的外部压力、内心阻碍、事件难度, 指向丰满的节目呈现。这些都可以成为老师们的操作范例。 (3) 感受上共振性。由于3D技术的引入, 教师与学生将成为学习“共同体”, 常常在“立体解词”“梯度朗读”“多层对话”“三维读诗”“延展阅读”中亦能激发教师的思维、情感与表现, 毕竟在3C时代, 学生的信息量总和一定远远超过教师。

2. 指向于学生。 (1) 思维的广角与深入。通过立体课堂的建构, 学生的思维不再拘泥于方寸之地, 而会显现出一种广角与深入, 无论是解词还是读诗, 他们都会用课堂上学会的方法对自己的学习内容进行深度研习。 (2) 情感的丰富与厚重。通过立体课堂的建构, 学生的感情也不再是单薄的, 而是丰富、细腻, 甚至是厚重的。因为在立体课堂中, 多的是体验的链接, 历史的探索, 移情的体悟, 生活的延展。 (3) 表现的主动与投入。通过立体课堂的建构, 学生能广为参与, 多角色体验, 他们在课堂中的表现是主动和投入, 当这种主动与投入成为一种习惯和能力, “老师再也不用担心大家的学习”。

五、范式推广

无论我们愿不愿意承认, 3D技术如今已经运用到人类生活的角角落落, 而笔者所研究的便是引入3D技术, 构建立体课堂, 形成儿童戏剧语文教学的新景观。窃以为, 随着儿童思维的不断发展, 随着外在技术的不断进步, 3D语文将成为一种课堂变革的新可能:让课堂更真实, 让思维更立体, 让学习更生动!

参考文献

[1]李政涛.表演:解读教育活动的新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儿童戏剧 篇10

第一种是被媒体录制、储存、传播的戏剧现象, 即我们常见的舞台记录片。根据当今《辞海》所下定义, 戏剧“是由演员所扮演的角色, 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戏剧的本质特点:演员、观众、对一定长度的行动 (包括人和事) 的扮演、观演双方对“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扮演活动的“假定性”。由此可见, 演出戏剧就是以演员为中心, 也就是以“人”为中心的艺术。舞台记录片, 以《定军山》 为例, 中国第一部电影, 却只是京剧老生谭鑫培在镜头前表演自己最拿手的几个片段。这样的舞台记录片, 是以“人“为传播媒介的演出戏剧结合现代科技的重要成果。录制、存储、 播放的设备, 如电影、电视、广播等, 让戏剧的存在和传播获得突破时空限制的可能性。如今, 戏剧以各种新的方式被纳入日常生活之中。比如:CCTV戏剧频道的优秀戏曲剧目, 湖南卫视推出电视话剧《星剧社》等。

第二种是主要依靠媒体技术的媒体戏剧艺术, 即我们生活中的广播剧、电视剧、电影故事片等。在《戏剧鉴赏》中谭霈生先生曾提到, 表演是演员在演出空间中利用自身作为材料, 通过身子形体、语言动作、情绪意识等手段, 展现人物性格的一门艺术。戏曲的表演艺术在戏剧中是其核心重要部分, 而画面中影视艺术依托视觉效果与视听效果为载体的艺术传播, 使得观众在画面中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人物及画面的艺术形象, 本是一种以表现为主的的综合艺术效果。两者同属于戏曲与影视艺术的融合艺术, 使得两者具有相同的审美特征, 但是戏剧是传统的艺术范畴, 影视属于现代科技产物, 它们之间存在差异性与趋同性, 在相同的领域里有不同的艺术表达效果。戏剧艺术包括文艺、美术、设计、舞蹈、 视觉艺术、空间艺术等多种艺术的综合应用, 通过编辑、设计、场景规划与导演等舞台设计为主, 加上大量的辅助手段使得在舞台效果中以传统为依托, 采用现代手段进行演绎, 把现代戏曲与戏剧中的特殊文化展现在大众的面前。影视艺术是现代科技手段之一, 重点在于影视画面的制作与剪辑的排列, 结合不同的艺术载体如戏剧、美术、舞蹈、音乐、序曲等等多种艺术形式, 并与之组合, 形成一种以现代手段进行艺术播放的形式, 将传统文艺在数据时代中进行广泛的传播。

现在, 我们以电影为例, 论述影视戏剧与传统戏剧的不同: (1) 表达主体不同。戏剧中以人物表演、人物台词为主体, 通过不同的矛盾冲突在语言中进行演绎。而电影以视觉形象、肢体动作为主体, 重点在于人物与自然的相结合, 以视觉艺术形式展现在银幕与数据化中。 (2) 表达空间不同。戏剧是固定的, 而电影是非固定的。戏剧舞台是一个几十平米的空间, 要求戏剧空间必须高度集中。真正的戏剧动作应该具有“流动性”, 而具体场景作为一个实际空间, 在动作的持续发展中固定不变。因此, 要变换动作的空间, 只有中断动作。可见, 舞台空间的具体性和固定性, 加上观众与舞台的距离、角度始终不变, 就使戏剧艺术的空间容量受到很大限制。相比之下, 电影艺术在空间比例上占据着更大的空间, 正如马赛尔·马尔丹所指:“电影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是从摄影机可以自由移动的那一天开始的。”电影里, 摄影机器作为戏剧艺术空间的录制空间, 在机器中找到艺术与戏剧的空间概念。电影通过镜头组接构成的“空间蒙太奇”, 使得肢体语言与环境变换相结合, 无穷尽化银幕空间。 (3) 表达时间不同。戏剧是延续性的, 而电影是非延续性的。戏剧需要在舞台中控制时间的真实性, 包括肢体动作与语言与时间上进行校对, 如在几个小时的演出中, 表演者需要分与秒地把控住时间与肢体的一致性。与此相反, 电影在处理时间上要相对宽泛得多, 在控制时间与肢体上我们可以采取电脑计算的形式完成播放任务, 可以把压缩时间的范围扩展到每一个场面内部。

所以, 透过戏剧本质和影视美学艺术的分析, 我们认为制作戏剧不完全是戏剧。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制作的舞台记录片属于戏剧的范畴, 而依靠媒体技术完成创作过程与艺术效果呈现的“媒体戏剧艺术”不属于戏剧的范畴。

摘要:本文透过戏剧本质, 结合影视美学原理, 对舞台记录片以及媒体戏剧艺术进行分析, 进一步论证制作戏剧是不是戏剧。

关键词:戏剧,制作戏剧,舞台记录片,影视艺术

参考文献

[1]吴戈.戏剧本质新论[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 2012.

【儿童戏剧】推荐阅读:

戏剧应用07-15

中外戏剧05-23

曹禺戏剧05-26

戏剧风格06-02

戏剧课程06-11

戏剧管理06-21

残酷戏剧08-01

戏剧主义08-18

高校戏剧08-24

幼儿戏剧08-30

上一篇:氧舱维护下一篇:串联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