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与戏剧教学论文

2024-06-08

高考试题与戏剧教学论文(共9篇)

高考试题与戏剧教学论文 篇1

最近, 我国首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接受央视记者采访, 谈及自己的创作经历时, 说到自己第一次“成功作文”是在小学三年级, 老师布置写一个运动会的作文, “其他同学都写了运动会的许多场面”, 而他“只写了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场篮球赛”, 受到老师的表扬———认为他写得生动, 很有戏剧味道。由此走上文学创作之路。

莫言的获奖与他这“戏剧味道”有很大关系。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就写作而言, 中学阶段, “理论创新”不必过多要求, 而最强调的是“表达创新”, 用“亏他想得出来”的独特表达方式, 凸显文章主旨。缘此, 拿来戏剧手法, 最为简捷———用具象的“出戏途径”取代抽象的写作术语, 令作文像戏剧情节那样九曲回肠、峰回路转、扣人心弦, 成就高品格。

拿来戏剧手法作文, 有两大长处:第一, 凭借“出戏途径”的具象, 构思文章。第二, 用生动有趣的戏剧性情节, 揭示通常道理, 凸显文章主旨。

“出戏途径”之具象, 由两方面因素组成:其一, 动词。“出戏途径”具象中有“动作”, 这能迅速联想到现实生活, 立即进入构思状态。其二, 矛盾。“出戏途径”具象中蕴含矛盾冲突, 构思文章时, 迅速联想现实生活“矛盾冲突”及其发展过程。对于作文而言, 戏剧性就是出乎意外,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行文要有冲突、曲折、难意料, 方能出彩、出戏、出意境。

对高考作文而言, 当下我们要慎重处理“很好写”和“写得好”的问题。一般而言, 现在的高考作文都很好写:命题都面向考生的生活, 审题上无太大障碍。但要写好却又不易。作为选拔性考试, 我们千万警惕不能跌入命题人预设的“温柔陷阱”, 不能让常规表达迷住心窍!高考命题要求“命意是明确的, 表述是隐蔽的”, 务必发现隐蔽的真实命意, 展开超常思维, 进行超常思辨, 策划超常思谋, 找到“戏剧性表达途径”, 写出个性化的上乘之作。

先来看我校2009年的一篇高考满分作文:

品味时尚

江苏东台中学2009届叶蓁

去年的现在, 我在上海黄埔江, 经不起旅游宣传手册上“江枫渔火对愁眠”的诱惑, 爬上了一叶扁舟。

“现在最流行这个了, ”漂亮的导游说, “大城市里就兴这个, 复古嘛。”

摇摇晃晃的小船上覆盖着一顶编织的棚, 游人就坐在里面。棚里贴着一张打印纸:30分钟50元。导游见我盯着纸看, 不无得意地说:“我们的团员只要30块钱, 1分钟才1块钱。你看这意蕴。”

意蕴, 船头的老人在摇桨, 沉默地重复这急切的动作, 我走过去也不回头来看一眼。而走进时才发现, 老人的白汗衫上露出的标签赫然写着:Made in China。原准备与老人搭讪的, 也只好悻悻地回到船舱。

船继续在江面上晃荡, 隔着晨雾依旧能看到这繁华的上海。高楼屹立在雾间, 消失在云尖, 好像在得意地诉说什么。而不远处驶来一艘不大的轮船, 飞快地开远, 只留下一道巨大的水痕, 让我们的小船颠得更厉害。

而这所谓的“复古时尚”, 在这繁华的城市面前, 卑微得一如这摇桨的老人, 一言不发, 格格不入。

从上海回来, 又到妈妈的老家逗留了几天。那是个沿海的小城镇, 混浊的黄海打小镇边起伏, 却承载了整个小镇的一切衣食住行。

我来到海边的时候是傍晚, 潮水不安地咕咕冒泡。恰好妈妈遇到她的舅爷爷, 便叫我爬到他的船里玩一会儿。这是只极老的木船, 船沿高高地围着船膛。舅爷爷和我一并爬进来, 让我坐在小凳上。船里有一张绿色粗绳编织的网, 也许是在海水里泡久了的缘故, 已经快成黑色了, 但仍散发出阵阵腥味, 鱼鳞也粘在上面。“待明天再热些就禁捕了, 那时候就不能下海啦。”舅老爷说。

老人的儿子也来了, 他是在海上开快艇的。10块钱坐1次的快艇可以让你在海上飞快地打旋, 惊险却有趣。这是这个小镇上最有趣的游戏。白天很多渔民的孩子会花上10块钱在海上刺激一把。老人力劝我也坐一回, 说不会收我的钱, 我却因恐惧不敢一试。这小镇上的“时尚”, 是那么的惊险, 弄不好就会翻船。他们没有更多的钱来构建更安全的游戏, 只能在这海上嬉闹一回。老人也很无奈:“这有什么办法, 开这玩意儿来钱啊!”

不一会儿又有人来乘快艇。看着快艇离我们的老木船越来越远, 开始不停地急转弯而激起一阵阵白浪, 又想起上海那“复古的时尚”, 不知为什么, 心里涌上一阵无名的酸涩。

而这两种时尚下, 又有着怎样的我所看不见的落差?

[简评]尼采曰:一切文学, 余爱以血书者。此文乃以“心”写者。从“世相”之下, 审视“人心”, 从“意蕴”中窥见“真相”, 作者始终投入了自己的“真情”、“真意”乃至“真魂”。“扁舟”与“快艇”, 都市与渔村的“时尚”之间, 存在的是何种“落差”?作者似乎没有说什么, 似乎什么都说了…… (江苏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

何老师为高考作文作评, 一年也难得有一篇。这次他亲自“出马”, 足见他对这篇作文的满意度之高。他所欣赏的是这篇文章里所浸着的小作者的“真情”、“真意”和“真魂”, 而从写作的技法角度而言。文章正是成功运用了“戏剧笔法”。

叙述快节奏———“戏剧笔法”入境

“剧本笔法”入境, 多采用蒙太奇手法, 将多个场景、片断直接叠加, “赋予静态画面 (或思想) 以运动” (前苏联·爱森斯坦语) 。这篇作文写了两个场景:一个是在黄浦江边的旅游, 一个是她自己的家乡———江苏东台弶港农场海边的玩耍。场景的切换干净利落, 镜头感、戏剧味很足。

这样的笔法在高考满分作文中不乏其例。《心灵的雕琢》 (2011年湖南考生) 一文为表现母亲对儿女的眷念, 第二、三、四段, 分别描写“坐在摇篮旁, 她……”“站在田野里, 她……”“倚在沙发上, 她……”等情景, 组组镜头, 直接叠加, 片断间不著一字, 却形象地传达出眷眷慈母之心。可在整体结构中运用此法。不少优秀作文全篇直接由若干画面组辑而成。《“我爱你”》 (2000年江苏考生) 描写一位女子从十五岁到五十岁40年的爱情生活, 条屏组合, 交相映衬, 连小标题也没用, 全文借酣畅的文气贯通。采用“剧本笔法”组句或组篇, 文章的叙述节奏大大加快, 激发了读者的联想, 扩大了作品的艺术容量。

“戏剧笔法”还可用来组句。学会以纯名词性短语组句, 减去冗语, 凸显了作品的画面感。如与其写“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白云下面马儿跑”, 不如写“蓝天, 白云, 奔跑的马儿”, 同样能描绘出优美的草原风光。请看《交流的无奈》 (2012年湖北考生) 的开头:“君山旁, 断崖边, 菩提树下。风, 吹沙而过的风。我站在这三岔口, 心在徘徊。”再看《忧与爱》 (2012江苏考生) 一文:“深深的围墙, 明眸的宫女, 沉寂的粉蝶, 慵懒的梳妆……”两篇文章免去了不少山间景物和宫廷环境描绘, 通过几种特别的物象, 快捷而传神地勾画出人物活动的艺术环境。

描绘慢镜头———“戏剧笔法”入神

文章成功的另一个十分重要的要求是, 描绘要细致, 语言要有“浮雕”一般的质感。要在作品中巧妙安排几处精雕细刻的片断, 如同影视作品的慢镜头。考生写作时要注意多元透视, 从不同角度描绘所写对象, 还广泛联想, 打通多种感官, 全面立体地再现艺术形象。

第五小节“船继续在江面上晃荡, 隔着晨雾依旧能看到这繁华的上海。高楼屹立在雾间, 消失在云尖, 好像在得意地诉说什么。而不远处驶来一艘不大的轮船, 飞快地开远, 只留下一道巨大的水痕, 让我们的小船颠得更厉害。”

读这样的文字, 我们如看电影般。小船在江面上“晃荡”时的感觉与感想。“隔着晨雾看繁华的上海”, “高楼”好像在“得意”地诉说, 而不远处驶来的轮船“飞快”地开远, “让我们的小船颠得更厉害”。用笔细腻如画, 有浮雕的质感。写景由低到高, 由近及远, 立体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 深刻展示了作者在黄浦江上对“古典”时尚的那种独特的品味。

“戏剧笔法”, 强调描绘形象一定要有强烈的构图意识。注重艺术画面的营造, 画图处理上, 有广角、中景、近景和特写之分;形象设置上, 有远近、上下、内外、面点、动静之别;画面构建上也要十分注重形象广度和密度, 主体形象与一般形象的配置。要注意远近或动静结合, 灵活地处理好不同类别的镜头, 从不同视角进行形象配置, 有意识地构划和着色, 突出视觉刺激, 这样文章的画面感一定更加明显。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篇学生平时写的随笔:

神圣的一刻钟

江苏东台中学2010届8班冯润城

清晨, 启明星依旧摇曳着微光在东方露着鱼肚白的天空闪烁着。而我们则像一棵棵白杨树一样笔直地站立在操场上, 静静地等待着那神圣的一刻。

“出旗!”一声嘹亮的号令从主席台发出, 声音还在操场上久久地回荡, 而护旗队的同学, 早已迈开整齐的步伐, 雄赳赳, 气昂昂地踏着步。

近了, 近了, 在离旗杆还有20米处时, 又一声嘹亮的号令:“正步走!”队列依旧整齐, 但护旗队队员们的腿却笔直地迈出, 与地面距离为标准的30厘米。腿整齐划一地翻动, 配着那蓝色的制服, 仿佛像巨浪一样涌动。有力的节奏传达着我们年轻的节拍和火样的热情。

“立定!”踏步声戛然而止, 最庄严的一刻终于到来———

“升国旗, 奏国歌, 行注目礼!”旗手托着一方醒目的国旗, 缓缓释放。风卷动着国旗的一角, 展开一片醒目的红色。那是从旭日上采摘下来的明艳, 那是从革命烈士鲜血中萃取出的刚烈, 那是从十三亿中华儿女心中奉献出的赤诚!五颗黄色的星星冉冉升起, 将五湖四海照亮, 将我们心中的激情点燃。

太阳已跃出地平线, 将光辉洒满大地。启明星虽已消失, 却指引着年青一代我们向前, 向前, 再向前!

旗杆上的国旗, 也沾染上这无比耀眼的火光, 像一团霍霍燃烧的团团火焰, 一团被包裹住的滚滚波浪, 迎风飘扬。

作者由广角、中景到特写, 由面而点, 由静而动, 在极其繁密的形象中, 极有层次地推出了主体形象———国旗。起笔卓特, 先声夺人。主体敛气凝神, 饱满生动。而收笔则气韵升华, 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高考试题与戏剧教学论文 篇2

甘肃省普通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招生统考试题

■笔试(120分钟,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30分)

1.世界上第一个播出彩色电视的国家是()。A.法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2.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个广播电台是()。A.北京广播电台

B.上海广播电台 C.长春广播电台

D.哈尔滨广播电台 3.BBC是()电视机构。

A.美国

B.法国

C.德国

D.英国 4.《何以笙箫默》改变自()同名小说。

A.顾漫

B.桐华

C.安妮宝贝

D.九夜茴 5.影片《烈日灼心》改编自()的小说《太阳黑子》。A.蒋方舟

B.郭敬明

C.须一瓜

D.韩寒

6.“用事实说话”是电视栏目()的宣传词,也是该栏目的宗旨。

A.《东方时空》

B.《新闻联播》

C.《焦点访谈》

D.《新闻30分》 7.影片《-九四二》的导演是()。

A.冯小刚

B.陈凯歌

C.张艺谋

D.韩三平

8.首部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的中国电影是张艺谋导演的()。A.《菊豆》

B.《活着》

C.《红高粱》

D.《大红灯笼高高挂》 9.下列影片中不是谢晋导演的是()。

A.《早春二月》

B.《红色娘子军》C.《天云山传奇》D.《牧马人》 10.()执导的电影被称为香港电影“暴力美学”的代表。A.徐克

B.吴宇森

C.成龙

D.袁和平11.下列影片中属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是()。

A.《雾码头》

B.《筋疲力竭》

C.《逍遥骑士》

D.《偷自行车的人》 12.被誉为“法国新浪潮电影理论家”的是()。

A.安德烈·巴赞

B.爱因海姆

C.罗兰·巴特

D.罗贝尔·布列松 海量编导试题答案解析—在编导100网

13.蒙太奇是()电影理论家提出的电影理论。A.美国

B.法国

C.苏联

D.中国

1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出自()。A.《论语》

B.《孟子》

C.《大学》

D.《中庸》 15.下列画家有“大器晚成”之称的是()。A.徐悲鸿

B.齐白石

C.张大干

D.刘海粟 16.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是()。

A.《雪溪图》

B.《雨春图》

C.《女史箴图》

D.《富春山居图》 17.“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句诗出自()的诗作。A.李白

B.杜甫

C.陆游

D.苏轼 18.《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是()的计谋。A.周瑜

B.徐庶

C.诸葛亮

D.庞统

19.杜甫在《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行》中提到()因见舞而书艺大有长进。A.怀素

B.张旭

C.米芾

D.黄庭坚

20.诗人()诗画俱佳,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A.欧阳修

B.郑板桥

C.王维

D.唐寅 21.诗句“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的是()的乐音。A.琵琶

B.古筝

C.古琴

D.扬琴 22.下列京剧演员中不属于四大名旦的是()。A.梅兰芳

B.尚小云

C.程砚秋

D.马连良 23.诗歌《你是人间四月天》的作者是()。A.徐志摩

B.林徽因

C.陆小曼

D.张幼仪 24.诗歌《致橡树》的作者是()。A.舒婷

B.北岛

C.海子

D.顾城

25.下列作品中不属于法国著名画家米勒三部曲的是()。A.《播种者》

B.《拾穗者》

C.《向日葵》

D.《晚钟》 26.雕塑《掷铁饼者》的作者是()。

A.亚历山大

B.米开朗基罗

C.米勒

D.米隆 27.圆舞曲《蓝色多瑙河》的作者是()。海量编导试题答案解析—在编导100网

A.德力勃

B.小约翰i施特劳斯 C.舒伯特

D.柴可夫斯基 28.被誉为“钢琴诗人”的是()。A.肖邦

B.理查德·克莱德曼 C.久石让

D.朗朗

29.意大利作家薄伽丘的代表作是()。

A.《神曲》

B.《草叶集》

C.《十日谈》

D.《天方夜谭》 30.被誉为“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是()。A.贾宝玉与林黛玉

B.牛郎与织女 C.梁山伯与祝英台

D.董永与七仙女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30分)1.中国内地第一部电视剧是____。2.日本电影《罗生门》的导演是 ____。3.中国内地创办最早的电视奖项是____。

4.三网融合指的是电信网、____和互联网的互相渗透、互相兼容,其中,互联网是其核心部分。

5.电影《红高粱》是根据____(作者名).的小说改编的。6.张军钊导演的____是第五代导演的开山之作。7.黄蜀芹导演的电影____讲述的是女画家潘玉良的故事。8.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归来》改编自严歌苓的小说____。

9.荣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第一部华语电影是陈凯歌导演的一。10.《史记》的作者是____。

11.电视连续剧《琅琊榜》中梅长苏的扮演者是____。

12.被视为最早的科幻片的是____(人名)导演的《月球旅行记》。13.《公民凯恩>是现代电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他的导演是____。14.余则成是谍战题材电视连续剧____中的主人公。15.____古曲名)是根据唐诗《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乐曲。16.国画中的画分三科指的是人物、____、山水。

17.以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描述艺术创作三个阶段的古代画家是____。海量编导试题答案解析—在编导100网

18.成语“吴带当风”中的吴是指画家____被后人尊为“画圣”。19.严凤英是著名 ____(戏曲种类)表演艺术家。

20.中国戏曲界的术语“四功五法”中的“四功”是指____。21.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____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22.西方立体主义画派的开拓者、代表人物是____。23.著名雕塑作品《思想者》的作者是____。24.被誉为“诗鬼”的唐代诗人是____。

25.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又名____。26.中国当代科幻小说《三体》的作者是____。27.《等待戈多》是____派戏剧代表作。

28.吝啬鬼的形象夏洛克是文学作品____中的人物。29.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是____。30.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

三、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答(共40分)

没有声响,不足以表现寂静;没有寂静,也不足以显示声响。这种情理,居住在乡下的人们很容易悟出来。

(注:这是现代作家老向先生在其散文《村声》里开篇所描绘的文字,全文要从《中国现代文学大系》中查找。)

第一问:给材料起个名字。(5分)

第二问:总结出材料出现了多少种声音。(5分)

论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的实习教学 篇3

我国高校的戏剧与影视学专业,主要是从1990年前后开始在各艺术院校、综合性大学和师范类大学的艺术学学科逐步设立的,其学科门类划分也是归为文学类专业下的一级学科艺术学,其教学往往侧重语言文学类课程。据《2010年招收艺术类本科专业普通高校名单》相关数据统计可知,2011年全国艺术类本科在校学生达117万人。2010年,具有艺术类招生资格的普通高等院校已达839所,其中戏剧与影视学相关专业的招生院校达375所左右。[1]自从教育部发布《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艺术学提升门类,戏剧与影视学成为一级学科后,各高校纷纷开始强调艺术与文学分家,重视艺术实践教学和技术性课程设置。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的实习教学也开始广受关注。实习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中最基本也是重要的实践教学形式,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以适应未来工作的基本教学方法和必备教学环节。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的实习教学尤其重要。

西北政法大学于2008年开始招生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10年开始招生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至今,我校的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的招生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但是,我校的两个戏剧与影视学专业设在新闻传播学院,而新闻传播学院教师的专业背景大多数是中国语言文学。这些中文专业的老师为了适应新学科的教学不得不进行专业转型。文学类的转身进行戏剧史、电影史及作品分析类课程教学,新闻类的老师带视听语言、电视史及电视节目制作等课程。但一般来讲,讲授戏剧类课程的老师没有舞台经验,讲电影和电视类课程的老师没有跟过剧组,而学生的艺术实践教学则经常因经费紧张而流于形式。因此,西北政法大学自从开始招生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就十分重视实习教学工作。下面,就多年来的办学经历和笔者个人指导学生实习的经历,谈谈我们的教学经验和对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实习教学的一些看法。

一、 实习形式选择

我校的两个戏剧与影视专业的本科生实习要求与量化标准基本上是一样的。我们的教学实习一般有两次,第一次是初级实习,安排在二年级暑假,习惯上叫“小实习”。第二次是毕业实习,安排在四年级第一学期,习惯上叫“大实习”。初级实习,我们强调艺术实践,也兼顾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我们更强调社会实践,也兼顾艺术实践。[2]实习一般由系主任或者教研室主任担任指导老师。虽然实习要求和指导老师变化不大,但具体的实习工作却千变万化,每年每届都不一样。单在实习形式上,就经历了一个由单一到多样、由浅层到深层的过程。但总体上更重视剧本创作和电视节目编导等几种实习形式。

(一)剧本创作与文艺评论写作

虽然在培养目标上,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强调他们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于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更强调他们写作能力的培养,但对于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的学生,除了应该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外,他们最重要的专业技能就是编导能力,特别是能根据要求写出合格的剧本。而且我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主要培养目标是影视编导。所以,不仅在课程设置上把《舞台剧本创作》和《影视剧本创作》设置为这两个专业的必修课,而且通过每年一届影视文化节中的剧本比赛强化学生的剧本创作能力。因此,在初级实习和毕业实习时,都把剧本创作作为两个专业学生的首选实习形式。

从就业市场来看,各类新闻事业单位和文化企业除了缺乏编剧人才外,也急需大量文艺评论员等具有较强写作能力的人才。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把《戏剧影视批评》作为这两个专业的选修课,要求学生在校时进行大量的剧评和影评写作。[3]而且在每年一届的西北政法大学影视文化节中设置文艺评论比赛单元,以强化学生的剧评和影评写作能力。在制定初级实习和毕业实习指导意见时,把文艺评论写作作为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学生的主要实习形式之一。通过对2008级、2010级和2012级学生实习岗位及实习作品统计的结果来看,基本上达到了这个实习目的。

(二)广播电视台节目编导

我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办学目的,就是培养广播电视编导人才。而且,从对我校已经毕业的两个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和在校学生的就业意向的调查统计结果来看,国内的各级广播电视台是这两个专业学生的首选工作单位。因此,无论是为了教学还是为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和他们的个人前途,我们都重视在广播电视台实习。广播电视台的实习岗位很多,但最好的实习岗位还是节目编导。虽然大部分实习单位都不会让他们这些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在编导岗位实习,最多做节目策划或者编导助理,但在制定实习指导意见和做实习动员工作时,一直把广播电视编导这种实习形式作为大家一致努力的目标。

(三)新闻采编

西北政法大学的两个戏剧与影视学专业是在三个新闻传播学专业基础上建设而成的。因此,无论对于这两个专业学生的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重视他们新闻采编技能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这两个专业都设置有新闻传播类课程,在实习指导意见和评分标准中,也把新闻采编作为他们的主要实习形式之一。因此,许多同学都选择了新闻采编这种实习形式,并于实习回来后上交了自己参与采编和制作的新闻稿件。选择新闻采编这种实习形式的学生去的最多的单位是各级广播电视台。

网络及各种与网络相关的媒体是新兴的强势媒体。无论是为了学习还是就业,我们一直鼓励大家到这类媒体单位实习。因此,到各大企事业单位网站和网络公司实习的学生也较多。企事业单位网站与网络公司的实习岗位很多,在实习指导意见中强调大家要做新闻采编类的具体工作,特别是能出新闻作品的工作。无论是文字、照片还是视频,作品是衡量实习成绩高低的主要标准。在进行新闻采编时,我们建议大家尽量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多采编一些戏剧影视类文化新闻。

(四)戏剧院团后台服务和剧院管理

如果说戏剧院团和影视制作公司的剧本创作与文艺评论写作,广播电视台与网络公司的新闻采编这几种实习形式还比较容易进行,实习岗位也较容易找到的话,那么,戏剧院团和演艺公司的后台服务以及剧院管理的实习岗位不仅不容易找到,学生也不愿意到这类部门实习。因为在这类部门实习不仅很辛苦,想出作品也较困难。但这种实习形式从某种角度来看,其重要性不亚于前几种实习形式。因此,在《实习要求及量化标准》中把戏剧院团的后台服务和剧院管理也列为主要实习形式之一,并给予较高分值。

除了以上四类实习形式外,从近几年的实习情况来看,学生们的实习单位还有广告公司、党政机关和大中小学校等。他们有时还参与科学考察,关注一些热点问题并加以调研,如环境保护、煤矿安全、农村义务教育、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生活、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障等。经过选取的3个班级的大小实习统计结果看,学生的实际实习岗位百分比是,新闻采编与节目策划岗位占47%,文艺评论岗位占11%,编剧岗位占9%,剧院管理与后台服务岗位占6%,其他占27%。学生较容易找到的单位是电视台和影视制作公司,其次是小规模的传媒公司,再次是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

二、 实习效果评价

不论选择哪种实习形式,都是为了取得更好的实习效果。而了解学生的实习效果,除了查看他们提交的实习材料外,还通过集体座谈,个别交流和到实习单位调查等方式来了解他们的实习情况。通过对我校2008级、2010级和2012级的两个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学生实习情况的调查了解与统计数据分析来看,实习效果都不错。在实习过程中,大部分同学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踏实,提交的作品都合格。在实习时,他们参与到采访、策划、摄影、编剧、表演、导演、美工、编辑与调查等工作中去。在外人看来,他们与实习单位的员工没有多大区别。在工作中,同学们虚心请教、认真学习,努力弥补他们在学校时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的不足,确实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从大家的实习鉴定来看,他们基本上都受到实习单位的肯定和赞扬。经过座谈讨论和统计分析,师生一致认为,我校每届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学生的实习效果都比较理想。

(一)强化专业应用能力

由于我校的实践性教学条件有限,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到的主要是理论知识。一些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也没有相应的教学条件,学生没有真正受到艺术实践的锻炼。虽然教师们天天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理,学生们似乎也明白这个道理,但真正让他们明白这个道理的还是实习。因此,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实习教学在强化专业应用能力方面的效果最明显。这也是我们进行实习教学的主要目的。实习回来后的学生都明显增强了专业应用能力,也因此增加了自信心。在剧院实习的同学不仅知道了剧院管理和演剧市场等更广更深的演剧界情况,而且有许多同学都参与了编、导、演和舞美设计等一部舞台剧制作的全过程。在新闻媒体做采编工作的同学通过小组合作和与采访对象打交道的过程认识到记者的工作很辛苦,不是想象的那么浪漫;而且具体采编工作很繁琐,与教材上讲的相差甚远。在影视制作公司实习的同学基本上都参与了剧本创作、导演监制、摄影摄像、后期制作、发布宣传等具体工作。他们还认识到了,资金和技术对于一部影视作品的影响不亚于编导演等因素。

(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如今的国内高等教育,虽然一直在努力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以便为他们将来走进社会多做准备。但如今的大学校园毕竟还是校园,虽然不再是象牙塔,但仍然是单纯理想的生活乐园。大学生们虽然都经过集体生活和一些社会实践锻炼,但一旦让他们真正进入社会,往往难以适应。实习教学除了强化了他们的专业技能外,实际上也是他们真正进入社会的开始。通过实习,我校的两个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都明显增强。在采编岗位实习的同学体会到了新闻从业人员工作的艰辛,认识到了他们的敬业精神,也学会了与各种各样的采访对象打交道。在剧院和影视公司实习的同学认识到这些单位不仅部门众多,工作繁琐复杂,而且每一部作品背后都有一个庞大的制作团队,学会与别人合作是最基本的个人素质。实习一方面让他们增加社会阅历、扩大视野,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一方面也让他们在工作中学会观察生活、了解他人、与人合作,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经过实习,他们对人性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再简单地用好坏来评价别人。独立求职能力增强,不再害怕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许多同学实习回来以后都觉得自己成熟了,学会理解别人,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也增强了。

(三)扩大我校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的影响

每次实习前,都做好实习动员工作,让学生充分了解我们的实习指导意见和评分标准。他们也都制定了详细的实习计划。实习过程中,指导老师不断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习情况,实习结束后,一般都要召开座谈会进行集体总结。再加上不断积累实习经验,进行实习教学改革,学生们的实习效果一届比一届好,也扩大了我校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的影响。每一次实习,学生们都有许多作品发表在各种媒体上。从实习鉴定来看,许多实习单位都给予我校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的学生以很高的评价。也正是因为有了在校期间的两次实习,我校的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的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选择机会比本省的其他高校同类专业的学生更多更广。他们毕业时,许多人被各级电视台、新闻媒体、政府机关、广告公司和各种企事业单位录用。我校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学生的素质高,动手能力强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这两个戏剧与影视学专业也成了我校非法学专业中较好的专业和陕西省高校同类专业中知名度较高的专业。

三、 几点建议

多年的办学经历和实习教学证明,戏剧与影视学专业要培养出“一专多能”、具有扎实戏剧学基础的复合型艺术人才,达到基础厚,专业能力强,艺术视野开阔,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目标,必须根据社会需求,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总结过去的经验是为了将来更好地发展。在国家大力发展戏剧影视文化产业和新闻传媒业的大形势下,我们也必须加强相关专业建设。因此,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学生的实习教学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学习评价指导思想需要转变

对于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毕业答辩形式要进行改革。戏剧与影视学专业要培养的是创新型、应用型人才,衡量这类专业学生是否成才的标准,是看他们创作的作品。不能再用出题考试和学术论文写作的形式来考核评价学生,必须用创作作品的优劣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否则,我们就无法改变办学层次越来越高,学术水平越来越高,但学生毕业后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就业率却越来越低的现象。戏剧影视表达依赖舞台语言和视听语言,与绘画、雕塑、建筑、舞蹈等造型艺术关系密切,而戏剧影视的叙事性又离不开文学和音乐。因此,戏剧与影视专业的学生对各种艺术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与技术层面学习也很重要。而综合运用能力和技术层面的学习,必须用创作实践来进行评价,即使撰写毕业论文,这些论文也必须以他们的创作实践和作品为基础。

(二)实习的组织形式要多样化

对于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学生的实习,我们和国内其他高校一样,一般采用组建多个实习小组的组织形式。但最近几年,我们逐步实行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进行实习教学。学生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强化专业技能和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以便适应未来的工作。因此,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不论他们是在什么岗位实习,哪怕仍然留在学校,甚至在家里进行实习,都应该根据情况给予合适的实习成绩。学生实习的时间、地点和人数可以由他们自己确定。只要指导老师了解情况就行了。这样实习工作可能麻烦许多,但效果会更好。经过调查了解得知,这种组织形式多样的实习教学,不仅效果良好,也广受学生的欢迎。我院系还以学校的名义为我校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实习的组织形式多样化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陕西人民艺术剧院和西部电影集团等周边戏剧影视产业园区的有利资源,加强产学研合作,逐步建立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培训人才的机制,建立长期固定的实践实习基地。使学生可以随时以多种多样的形式进入实习基地在实践中检验自己专业学习的效果。

(三)实习成绩评价要多元化

评价学生的实习成绩,主要是看学生提交的实习作品,实习日志反映的实习过程和实习单位的鉴定。但实践证明,这种评价实习成绩的制度必须改革。因为,许多学生自己感觉实习效果不错,但由于客观原因,无法在作品上署名,或者无法从实习单位拿出作品。实习单位的鉴定也都有自己的偏见。一些实习日志也存在造假现象。以后,应该制定更宽松的实习制度和简略的评分标准,采用复合多元的评分方法。实习效果可能会更好,实习成绩可能更公平。实习生自己的感受,同学们的评价和老师的了解都可以作为评价标准。还可以采取过程性,综合性评价方法。如与校外实习基地和合作媒体一起公布学生作品共同打分,不同课程和不同专业的师生一起给实习生打分等。

(四)建立社团实习平台

在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属于戏剧与影视学的专业(包括1个特设专业)共有11个。戏剧艺术构成的综合性和运作的集体性也是这11个专业的共同特点。因此,建立社团,特别是戏剧社团实习平台,有利于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学生更好地进行实习。

大学生社团一般都具有专业性特点。这些专业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活动组织、沟通交流、协作配合和组织领导能力,对学生的专业学习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也都有着重要意义。[4]专业型大学生社团一般都可以成为大学生进行专业实习的平台。对于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校园戏剧社团就是他们最好的实习平台。我校有校团委的西法大剧社、新闻传播学院的南山剧社和外国语学院的太乙剧社三个学生戏剧社团:。这几个戏剧社团不仅是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也为我校的两个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实践与实习平台。对于每一届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的学生,都建议他们至少要加入这三个戏剧社团中的一个。而事实也是如此。我校戏剧与影视学专业最优秀的学生往往都是这几个剧社的骨干社员。因此,我们建议有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的高校,如果有条件就成立专业剧团,没有条件也要鼓励学生成立业余剧社供学生进行专业实习。还可以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进行商业化演出,尝试成立个人工作室,或几个人一起成立小规模的影视制作公司等。这样,学生既可以了解到自己学习的不足,也可以积累一些商业经验。

总之,我校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学生的实习教学使用的方式越来越多,实习效果也越来越好。在多年的实习教学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传统。我们将在一届又一届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利用实习教学把我校已有的两个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办的越来越好,并争取申办新的戏剧与影视学专业。

参考文献:

[1]王建平.论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实习教学[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1-3.

[2]西北政法大学教务处.本科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内部资料,2012(8):273-293.

[3]王覃恩.浅析温方伊的话剧《蒋公的面子》[EB/OL].(2013-12-18)[2016-9-19]光影故事的博客,http://huangshizhi05. blog.163.com/.

新课程背景下戏剧教学思考与实践 篇4

语文课程既然负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世界先进文化的特殊使命,就应该把培养学生对小说、戏剧、影视的阅读兴趣、欣赏能力,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欣赏习惯,作为课程理念和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方面。兴趣,以及由此养成的良好习惯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不但在高中阶段要从小说、戏剧、影视作品中获得语文知识,提升人文素养,高中毕业以后也要继续从小说、戏剧、影视作品中汲取思想艺术营养,从而不断提高文化素养,因此培养欣赏小说、戏剧、影视作品的兴趣与能力,不但是高中生阶段性学习的需要,而且对其未来和整个人生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正因如此,当进入必修四第一单元戏剧单元的教学时,我们备课组针对以往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小说戏剧常是这样一个固定流程:作家介绍,写作背景,情节,人物,环境,主题,艺术特点的分析,等等,一说情节线索,必是“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分段分层;讲人物分析,必是“快速罗列出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文字然后提炼出人物性格特征;谈环境描写,必是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讲艺术特色,必是“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行为、心理描写”,夸张和讽刺手法或语言风格,等等。讲得又多又细,条分缕析,一篇经典小说的阅读审美也就大功告成。一篇课文这样教学生会有语文知识上的收获,但篇篇如此就会形成一种高度程式化的教学,且不说审美疲劳,教师的教学悬念没有了,学生的阅读期待没有了,阅读和发现的快乐就荡然无存。甚至有时学生还没来得及充分熟悉文本,走马观花,大致了解情节,就针对以上流程依赖过去的模式“贴标签”、“扣帽子”,完全脱离阅读教学对文本的关注。

备课组经过多次研讨,达成一个小说戏剧教学的总原则:不必面面俱到,每篇突破一点,力求拓展一面,以此指导我们化繁为简,提高课堂效率,优化教学结构。

一、抓住学生的疑难点、兴趣点切入文本。

在执教莎士比亚的伟大悲剧《哈姆雷特》时,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主人公哈姆雷特的复仇举动为何迟迟未行?”这个问题与教材节选部分并无联系,但为了保护同学可贵的思考精神,我马上将阅读《哈姆雷特》全剧的任务布置下去,宣布在一周后师生共同研讨该问题。

一周后,我和学生一起探讨了这一问题。有同学说哈姆雷特生性优柔寡断,还有同学认为他缺乏行动力量,更有同学指出哈姆雷特复仇延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对死亡做了深深的思考。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的认知活动只能通过他们自己的感知和实践才能产生效果。课堂上教师问这问那,讲这讲那,势必使学生与作品产生隔膜,学生缺乏“自得”的基础,教师的分析和讲解就会成为“外加”负担,磨灭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即使最感人的文章,教师讲析到第三课时,学生也已觉索然无味了。所以我们要在各篇教学中明确分析重点,做到一篇一个重点,几篇一个体系,学习鉴赏方法,把握小说、戏剧各自的艺术特性,引导鼓励学生紧密结合小说、戏剧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精神内涵,作出令人信服的多角度多层面的欣赏批评。如果我们在授课中能达到解决学生自读时没读懂、没想到、没发现的层面,“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个重点的分析就会成为课堂的“亮点”,以及学生学完之后最有收获的地方。

二、要聚焦一点,挖掘提升。

围绕哈姆雷特对死亡深刻思考的观点,我引导学生注意哈姆雷特生活的中世纪这一时代背景。那是一个禁锢的桎梏束缚人类灵魂的时代,哈姆雷特和当时的所有人一样,相信灵魂的不朽。他有深刻的天堂地狱观,摆脱不了宗教的旨意:“永在之主,为什么禁止自杀,制定了那森严戒律?”“如果我下手,正在他洗清了灵魂,明天有资格有准备的时候,这仇算报了吗?”因此每当需要他行动的时候,他就犹豫、彷徨,举起利剑又垂落到地上。背负着信仰带来的精神苦难,陷入如此深的困惑,哈姆雷特不停地审问自己,追问自己复仇后将受到怎样的天罚或天宠。当我引导学生深思人物命运时,学生沉浸在“小人物大时代”的深刻感悟中。

三、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解读。

以前,我们搜集教学资料,对课本里的小说、戏剧基本都找到了相应的影视版,本想通过影视作品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学生对作品的印象,进一步深刻理解小说、戏剧的主旨,把握人物形象,也就是所谓的感性认识、直观教学,但往往事与愿违,在学小说、戏剧前,学生期待影视剧的播放不去阅读文本,看过影视剧后,又自认为已经把握了作品,更不会去研究文本。这就使部分学生养成了一种依赖心理,不肯自己去阅读,不肯自己去思考作品的内涵,去思考作者想作品表达什么,自己又读出了什么,形成了一种阅读的惰性,不利于真正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良好的文学修养。新课标对阅读鉴赏,特别是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特别强调“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戏剧作品,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品”,而让学生根植于文本,通过多种方式可以得到更深刻的体验、感悟。比如: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本剧,增加切身体会;大胆想象,改写续写情节;补写戏剧潜台词,把握人物性格(话剧《雷雨》的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是重点,我们采用补写潜台词的方法来解读人物心理与思想性格,探讨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对有争议的地方进行讨论,辩论,让学生仔细阅读文本,找出有利于自己的证据,产生争鸣。教师也可以有所选择,因势利导地播放影视片断,设置问题,丰富学生的想象,从作者和导演视角转换中读出新意,甚至把改编和原作进行对比。《哈姆雷特》教学完毕之后,我们一起欣赏1996年重拍的电影,比较感受改编者为适应新时期观众的审美趣味,而对原著所作的改动。

四、鼓励学生学写剧评及短剧,培养创作能力

为了促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我们要鼓励学生学写剧评与短剧。学生初写剧评难度较大,要注意引导,如评论戏剧人物,让学生注意结合故事情节,抓住人物的语言和人物在戏剧冲突中的表现进行分析,结合自己的感受,提出对戏剧人物喜爱或憎恶的理由。如有的学生的练笔《我眼中的周朴园》、《繁漪的命运》等,写得就很不错,基本形成了剧评的雏形。通过练笔,学生懂得了如何欣赏戏剧作品,懂得如何评价戏剧人物,慢慢提高对戏剧文学的鉴赏品位。还可让学生通过观察,捕捉校园生活中带戏剧性的故事,把它编成校园剧,排练表演,这可以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如有的学生就创作了“随便浪费粮食可耻”、“随地吐痰,引病烧身”等主题的校园短剧,风趣幽默,且富有教育意义。

当然,教无定法,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在新课程理念精神的指导下,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学习空间,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叶老早就谆谆教诲我们: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语文教学与训练,让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归根结底,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以汉语言文字组成的各种文章为主要材料来实施教育教学的,是以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汉语言去听说读写的能力为主的,当然,在这一具体的过程中,在自然而然中,也会润物无声地实施人文情感教育。总之,走出当前小说、戏剧教学的困境,最关键的是不求全骛深,不搞繁琐分析,寻找契机,巧妙引入,适度运用,让学生不以旁观者的心态去读小说,力求读出人物,读出作者,读出自我,读出人生,读出人类,发掘作品的文化内蕴和精神矿藏,充分实现小说、戏剧鉴赏的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就是我们追求的教学艺术。

摘要:为了改变传统戏剧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 作者在戏剧教学中以激趣为前提, 以解疑为切口, 深入开掘, 培养个性化解读, 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品位和对社会生活的感悟能力。

高考试题与戏剧教学论文 篇5

关键词:戏剧鉴赏;教学模式;读、练、演一体化;探究

2006年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指导方案》中明确指出公共艺术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是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艺术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审美能力的教育形式,可以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指导方案中,规定了8门公共艺术限定性选修课,《戏剧鉴赏》就是其中的一门。

戏剧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高校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积极探究有效的戏剧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戏剧教学的质量,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传统的戏剧教学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戏剧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艺术形象的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戏剧具有表演性、现场的直观性、观众的参与性、集体艺术创造、戏剧冲突等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就决定了戏剧不仅像诗歌、小说、散文与人阅读,而且也应用来表演,通过表演将戏剧内容直观地呈现出来。

在传统的戏剧教学中,侧重于文本分析,往往按照戏剧作品的作家生平、创作背景、主题思想、戏剧冲突、人物形象、艺术特点等教学内容来讲授。这样的讲授只是把戏剧作为文学进行鉴赏,忽略了戏剧的现场直观性、表演性和舞台艺术性,忽视了戏剧作为“戏”的自身艺术特点,忽视了戏剧理应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独特的教学规律。而且在这样的方式中,主要是以教师“讲”为主,可以说是将教师对作品的理解强加于学生,更多地是以教师的鉴赏代替学生的鉴赏,整个过程中学生是被动地接受作品内容和教师的分析,是单向度的“传递——接受”过程,忽视了学生自身的理解和鉴赏。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只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和积极性,也抹杀了戏剧本身的趣味性。

为了有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教师采用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戏剧剧目的演出实景。但在视频资料的选择和使用中,普遍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教师无法收集到足够的和合适的视频资料;二是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有效把握视频资料播放的时间和尺度,有的教师播放视频资料过于频繁,使戏剧课变成了一门纯粹的艺术观赏课,同时学生也会产生观赏疲劳。

还有就是利用视频资料辅助进行课堂讲授的同时,加入学生片段表演的授课环节。加入片段表演,以直观的视听感受让学生来了解剧本,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会更集中,更能理解戏剧内容。但只停留于片段的阅读与表演,缺乏对戏剧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把握。

二、何谓读、练、演一体化戏剧教学模式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上,取长补短,在教学过程中探索与实践读、练、演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学生阅读为前提,在此基础上排演或者改编作品,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示作品,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戏剧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更深入了解作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读:经典篇目精读

在学期初,教师在结合学生兴趣和意见的前提下,确定本学期必读的戏剧作品,要求学生对每一部作品进行通篇阅读。确定的必读作品尽量涉及到古今中外的不同类型的经典戏剧,使学生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戏剧史上不同风格的经典作品,获得不同的审美体验,提高自我的审美素养。如王实甫的《西厢记》、汤显祖的《牡丹亭》、曹禺的《雷雨》、老舍的《茶馆》、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等。通过阅读首先使学生对作品的情节有所了解,对人物性格有大体的认知,对戏剧冲突有初步的把握。消除了学生因对作品不了解,而对戏剧产生的隔膜,避免了教师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其次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还能在熟悉作品的基础上,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分析,以自己的鉴赏角度,对作品人物形象、主题、艺术特色、戏剧冲突等形成个人的观点,提高自身的审美鉴赏力和艺术修养。

(二)练:经典台词模练与讨论

戏剧的创作完全是通过人物台词来展示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反映矛盾冲突、揭示主题,表达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选取戏剧的经典台词,在课堂上随机点名让学生分角色模练,这样一方面让学生能更好地体验戏剧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另一方面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自觉地走进戏剧的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着,加强学生在角色模练、赏析方面的指导,鼓励学生讨论交流和互评,可以适时引入一些针对性的问题,这些问题既能引发学生对戏剧作品的深入思考,又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现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如在《玩偶之家》学习中讨论“娜拉出走后应怎样?”“现代社会中的女性应建立什么样的价值观?”等。通过问题的讨论,即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又能博采众长,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对戏剧进行排练,每一次排练前各组分配好角色,谁是导演,谁是编剧,谁是演员,谁是舞台设计等等。然后选取戏剧性较强,人物形象丰满,易于表演的一幕或者一章节进行分角色练习或者自行编排,在此过程学生能够进一步体验角色的情感世界,并在进一步熟悉、揣摩台词时加深对人物性格的把握,也能由此检验出学生对戏剧内容的理解程度,也促使学生更好地品味作品。

(三)演:经典戏剧表演

戏剧不仅以文本的形式供读者阅读和欣赏,而且最终将以舞台表演艺术的形式向观众展示其特有的魅力。因此戏剧教学应该体现戏剧的舞台艺术特点。由此在平时排练的基础上,分组在班级表演,各组互评。实际的戏剧演出,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能让他们在自身的实践活动中品味到戏剧语言的独特魅力,充分感受人物的复杂情感及人生际遇,从而触摸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更主要的是唤起了他们对话剧的热爱和关注之情。在整个戏剧演出过程中,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只从旁指导和启发,充分实现了更深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可能。

在学期末时,组织学生采用汇报演出或专场展演的方式进行,优秀的表演作品可以成为大学生艺术活动的节目之一,从这点看这样的教学模式,完全可以与大学生艺术社团建设、活动开展结合起来。

三、读、练、演一体化戏剧教学模式的意义

(一) 回归戏剧本体,符合戏剧特点的教学

上戏剧时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把“戏剧小说化”,读、练、演一体化的戏剧教学模式更多地关注台词理解、角色体验、表演实践、场景改编等方面,符合戏剧的特点,而不是过多关注了一些非戏剧、泛文体的教学。

(二)激发学生对戏剧乃至文学的热情

网络时代,大学生热衷于阅读娱乐新闻,热衷快餐文化,喜欢片段式的电子阅读,很难静下心来阅读多章节的戏剧,而阅读经典戏剧名著对学生具有陶冶情操和启迪思想的作用,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人生、体验社会。在读、练、演一体化教学模式中,阅读是基础和前提,演练是深化。当然无论是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还是学生的演练实践,学生都是主动的、积极的实践者和探究者,不再是游离于课堂的旁观者;始终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活动为途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戏剧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戏剧的关注和热爱。在课外,学生会自觉地阅读更多的经典作品,这样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循环,从而逐渐地、潜移默化地提升了自己的人文修养。

(三)丰富了戏剧教学模式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有个性的认识主体、实践主体、自我发展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开放的、民主的、灵活的。同时也为公共艺术其他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和基础。

(四)锻炼并提高多种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其一,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这种模式需要学生情感、认知、感官等多方面的投入,调动学生各种心理功能,让学生以整体的方式去体验和感悟艺术,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艺术的理解,学生审美能力和品位得以提升。其二,有利于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学生们在戏剧的演练中,需要分工明确,需要配合默契,才能出色完成任务;在角色扮演中,感受人物的情感和心理,萌生同理心,学会换位思考,学生团队协作意识与能力也逐渐提高。其三,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也进一步得到锻炼。

(五)改变了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

传统的教学中,通常在学期末以完成一篇戏剧鉴赏文章作为考核方式。在读、练、演一体化教学模式中,考核方式更加全面化,以学生的阅读完成情况,课堂的表现情况,分组演练的情况等各方面整体进行考核,体现过程性的评价方式。

在读、练、演一体化戏剧教学模式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去感悟,在练的过程中去思考,在演的情境中去深化。这样,不仅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而且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情感更加丰富,视野更加开阔,人格更加健全,发展更加全面。

参考文献:

[1]董建,马俊山.戏剧艺术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杨玉静. 如何利用中外经典戏剧课程教学提高学生审美素养[J].理论观察,2013(12).

[3]崔淑琴.高职院校中外古今经典戏剧动态教学模式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5).

高考试题与戏剧教学论文 篇6

一、审美人格与当前语文教育的任务

(一) 审美人格

人只有具备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 才能表现美、创造美。那么何为美呢?笔者认为, 美其实就是真与善的统一, 是自然规律、社会规律与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换种说法就是美是道德升华后的产物。

审美人格就是人在对待生活时所产生的态度, 它是以感性与理性、情感与理智的统一为基础。它教会我们认识世界不只是功利的、极端的, 还是可以“诗意的栖居”的世界。它教会我们用乐观、豁达、幽默的心态来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

(二) 中学语文教育进行审美人格培养的必要

首先, 中学生需要审美教育。中学生正处于性格不稳定, 审美观不成熟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他们的心理表现出极大的矛盾性, 一方面急切希望独立、自主, 另一方面又缺乏真正独立的能力, 容易受外部环境的诱惑。缺乏判断能力的学生可能养成不良习气。因此, 学校教育的正确引导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我们使用刻板的说教形式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与抵触, 而采用形象具体的审美方式则容易被学生接受。

其次, 当前语文教育要求审美人格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现代素质教育又提出学生要学会做人, 学会学习, 学会生存, 学会做事。《新课标》中提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 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 让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 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1]

(三) 传统儒家教育对审美人格教育的重视

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影响中国人近千年的思维方式, 其原因正是儒家教育注重人格的塑造, 将人格审美化是儒家思想的一个显著特征。“子曰: 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这是《论语·雍也》中记载的孔子对于何为君子人格的论述。

二、戏剧教学: 培养审美人格的重要途径

(一) 审美教育内容

戏剧教学中有许多丰富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感知美、鉴赏美:

一是人情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在文章中得到了更为集中、生动地表现, 因此对人的感染和熏陶也就更为强烈。善良、孝顺的窦娥用生命换来了对现实的清醒认识, 对正义得不到伸张的现实社会发出了强烈的控诉和抗议;周冲在吃人不吐骨头的周公馆中依然能保持一颗纯洁、善良的爱心;哈姆莱特在遭遇叔叔杀父夺位, 母亲改嫁, 要为父报仇的一系列变故时, 思考生命存在的价值“生存还是毁灭, 这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这些无不使学生在思想、情感上受到感染, 从而养成辨别美丑善恶、是非得失的审美能力。

二是艺术美。这是语文课欣赏作品的最主要内容, 它包括内容美和形式美两个方面。内容美指题材、思想、精神、情节的美;形式美指语言、结构、手法、风格的美。《窦娥冤》凝练而又明白如话的说白, 优美而又有节奏的唱词, 如【滚绣球】【叨叨令】;《雷雨》中妇女要求人性的觉醒, 预示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命运;《哈姆莱特》的矛盾冲突双方在斗争中的地位不断变化, 从而形成了波澜起伏的戏剧性情节。教师在教学中再现这些内容美和形式美, 自然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这些丰富的审美内容, 不仅仅是让学生感知, 还要帮助他理解, 欣赏美的同时才能学会创造美。如在教学《雷雨》时, 如鲁侍萍一句“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儿子?”包含了极其复杂的感情, 先是震惊, 接着猛醒, 继而愤怒, 最后控诉, 一系列感情的急剧变化过程全部在这一个谐音“凭”字的巧妙运用。通过这种透彻的分析, 学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鲁侍萍内心的波动, 作为一个母亲的那种无奈的爱。

(二) 人格教育内容

戏剧教学中的人格教育的根本在于立足课本, 吸收中外文化精髓。有对真理和正义执着追求的文章 (如《窦娥冤》) , 有思考生命存在价值的文字 (如《哈姆莱特》) 。通过教学可以直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使审美人格得到充分发展, 形成完满的人格道德品性。并且选入课本的中外戏剧各具代表性, 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 还能开阔学生眼界, 丰富人生体验, 有意识地积累创作素材。

审美教育与人格教育内容是融为一体的, 审美教育中有人格教育, 人格教育又以审美方式呈现。

(三) 戏剧教学实施审美人格教育的现实意义

古今中外的戏剧之多可以说是不胜枚举, 如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古希腊埃斯库罗斯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世界著名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等。这些足以说明戏剧在众多文学体裁中不可忽视的地位。

戏剧教学中可以采用朗诵剧本或者是表演剧本的精彩片段等方式, 它能够锻炼学生的口才, 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但教学戏剧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学习戏剧知识和表演技能, 而是通过戏剧这种工具对学生进行一些认识社会、思考人生、提高自身素质修养的培训。例如张伯苓先生在南开学校倡行教育性戏剧活动, 主张戏剧方式育人的方针, “从戏剧里面可以得到做人的经验。会演戏的人, 将来在社会上必能做事。戏剧中有小丑、小生、老生等等, 如果在戏剧中能扮什么像什么, 将来在社会上也必能应付各种环境。” (《演剧与做人》) [2]

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 未来社会的接班人, 创新的前提就是继承, 继承传统文化精髓是建设新社会的必经之路。因此, 戏剧教学对学生审美人格的培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戏剧因凭借其独特的审美标准对学生审美人格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戏剧教学不容忽视。

关键词:戏剧教学,审美人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高考试题与戏剧教学论文 篇7

但是有关调查显示, 高中语文中的戏剧教学处于极端受冷落的位置, 可谓学校“不疼”, 师生“不爱”!

首先表现在课程安排上, 许多学校只在必修课中安排少量戏剧教学课程, 很少开设“中外戏剧名著选读”这样的选修课程。这是因为学校在设置课程的时候更多的是从高考的角度来选择。高考语文卷上考什么样的题目, 就设置什么样的选修课程。而从若干年来的高考语文试题看, 戏剧基本处于不考状态。事实上, 高考语文试卷考查的是学生全面语文素养, 看似独立考查的知识点实际上是有机地统一于大语文素养之下。而考什么题就做什么题的语文学习方式是永远也不能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 也自然谈不上提高高考语文分数。

其次表现在教师教学实践中对戏剧教学缺乏科学性研究和兴趣。一方面, 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 许多教师缺乏对戏剧教学的兴趣, 对戏剧教学单元重视不够。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往往疏忽戏剧的独特艺术魅力, 将其作为小说、散文、诗歌的附属。目前对中学语文戏剧教学的研究很多都只是针对戏剧教学的实际操作, 如探究教学方法、教学要点等, 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科学理论指导, 结果显得深度不够, 暴露出对剧教学研究的不足。

再次表现在学生对戏剧 (剧本) 阅读或学习缺乏兴趣。学校不开设“中外戏剧名著选读”课程固然有学校方的主观故意, 但调查显示, 学生在填写的选修课程意向中亦多排斥戏剧等高考非考内容。对仅有的必修课里的戏剧内容, 学生的阅读与学习也显得被动与简陋。戏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 需要一定戏剧知识与艺术修养才能读懂戏剧, 而这些不是必修课中少得可怜的三篇节选的戏剧所能给予的。教师在有限的几节课中只能忙于向学生“灌”戏剧知识, 按固定的程式领着学生分析语言、分析冲突、分析主旨, 再加上粗糙的剧本演出, 只能获得同学们的戏剧之外的笑声而不是对戏剧中人生的一次体验与感悟。

以上种种表现与个中原因, 使得高中语文中的戏剧教学处于尴尬的地位。而这种种情况必须得到改变, 才能真正使得戏剧教学在让学生获取语文知识、提升人文素养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学校的责任, 也是每个语文老师的责任。

第一, 学校要重视高中语文课中的戏剧教学, 在课程设置上多给予支持。许多学校、教师认为语文只要在课堂上、书本上学就够了, 普通学校又不是戏剧学校, 不必多揽闲事。其实, 这些思想都是未树立“大语文”观的具体表现。如同语文教师指导学生作文, 并不一定要把学生都培养成作家一样, 戏剧教学也并不是把目标定位在培养专门的戏剧人才上。从小培养青少年对各类艺术的兴趣, 是为了将来无论他们学什么, 成为哪一类的专门人才, 他们的生命总会美丽得多, 丰富得多。所以, 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出发, 从弘扬祖国优秀文化出发, 我们应该为他们创造一个发展的空间。

第二, 教师要优化戏剧教学的课堂设计, 提高学生对戏剧的兴趣和阅读、鉴赏戏剧的能力。戏剧在舞台表演、音乐节奏、舞台美术、化妆造型、剧本文学上都形成了自己具有高度美感的文化品格, 只要能向学生传达这些意味, 让他们对这种意味心领神会, 他们就有可能走得离戏剧再近一些。语言是戏剧的灵魂。提升学生阅读、鉴赏戏剧的能力, 首先就要引导其对戏剧语言魅力的品味。戏剧是动作的艺术。戏剧艺术对动作的重视决定了戏剧语言必须具有动作性。所以, 我们应该让学生对戏剧语言的动作性有所认识。此外, 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挖掘戏剧语言丰富的潜台词。抓住这话中之话、弦外之音无疑就是抓住了一把探索人物灵魂深处隐秘的钥匙。“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一出好戏, 有了好的戏剧冲突, 就有了精彩的剧情, 也成就了独特的人物形象, 因此, 让学生学会鉴赏戏剧, 关键一点就是要抓住戏剧冲突。

第三, 教师可借助戏剧的可视特点, 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提升鉴赏能力。在前文中, 我们已谈了引导学生鉴赏戏剧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但无论是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戏剧观念还是树立综合鉴赏的原则, 对落实戏剧的鉴赏来说都还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给学生更多的真切体验, 给他们更多的耳闻目睹的机会。但在现实生活中, 绝大部分中学生连一场戏都未看过。这里原因很复杂, 但社会、学校确实应该给学生一些机会。换而言之, 戏剧如果在学生中失去了市场的话, 戏剧自身的悲剧也就产生了。如果学校能和戏剧团体挂钩, 如果社会舆论宣传得力, 如果从教师到家长能端正对戏剧的认识, 那么提升学生的戏剧鉴赏水平,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就不会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高考试题与戏剧教学论文 篇8

“人文”一词出自《周易》中:“关乎天文, 以查实变;关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所谓人文素质, 大众普遍认为是对人格、气质方面的修养, 是一种内在品格和为人处世的态度, 是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等多方因素共同构成的一个人的特质。具体而言, 人文素质的内涵包含三个方面:第一是对自身能力的把控, 即认识自我、把握社会、发展自己的能力;第二是对内心情感和品德意志的掌握, 将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内化为情感, 健全心理素质, 升华人文精神;第三是最深层次的认知, 包含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和信念, 也包含了对别人、社会、国家的责任感, 是一种发展人性、完美人格的教育过程。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 具有一定人文素质的人才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 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 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促使他们具有崇高的思想情操和对社会的责任感;有助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全面的文化素质;有助于提高学生立足于社会的各种能力, 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二、戏剧表演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的关系

戏剧表演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学科, 在以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培养表演创新人才教育的同时, 也以其特有的方式培养着大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陶冶学生的情感, 丰富学生的人格和思想, 教给学生以正确、积极的生活态度, 以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因此, 戏剧表演教学是人文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

作为艺术文化教育的一种重要成分, 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戏剧表演教学的质量, 甚至影视整个影视文化行业的发展。戏剧表演教学在传播先进和时尚的表演文化理念与技巧的同时, 受商业潮流和社会文化影响较深, 大学生极易被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技术主义”等负面理念左右, 丧失了学习表演的初衷, 这与高等文化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可见, 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对于戏剧表演教学非常重要, 离开了人文素质的戏剧表演教学就是没有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是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校教育, 也根本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表演人才。因此, 在戏剧表演教学上必须加强学生的政治理论学习, 用先进的理论来指导教学和表演创作, 不断加强戏剧表演教学和戏剧创作中的人文内涵, 为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三、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探索和实践

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源于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增强为国家民族献身的自觉性, 将个人素质修养内化为一种自觉的心理行为, 从而养成良好的品德, 以更好地指导大学生的人生实践。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可以从激发美好情感、培养感知能力和增强创新意识三个方面开展。

(一) 激发大学生的美好情感。在日常教学和创作中融入民族元素, 渲染民族情结, 把创意提升到人文教育的层次, 能够促使学生内心产生民族爱国之情, 唤起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报国之情。也可以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家庭、朋友、夫妻等情感, 巧妙地将亲情、友情、爱情融入教学, 改善学生的人伦关系, 建立深厚的家庭亲情, 追求和睦幸福的家庭生活。

(二) 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感知能力是对事物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一段优秀的表演或作品中, 总是充满着真、善、美的境界。在戏剧表演教学中, 可以让学生感知身边的正能量, 有意引导学生求真、求善、求美, 用真、善、美指导调节自己的行为, 提高自我监督和自我激励的能力, 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以塑造学生的自主性为教育的根本目标, 是人文素质教育新的时代内涵。在戏剧表演教学中, 要有意打开学生的想象思维, 理顺逻辑关系, 为学生提供表达自我、发挥想象的空间, 尽可能多地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参与表演艺术实践的机会, 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摘要:戏剧表演作为高校影视艺术教育的一种专业, 为我国戏剧影视行业源源不断的输送人才, 并服务于市场需求, 促进影视业的发展。高素质人才是影视业繁荣兴旺的基础, 是促进社会文明飞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更快适应于社会的发展, 培养意志健全、情感丰富的影视艺术类大学生, 要大力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关键词:戏剧表演,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参考文献

[1][美]乔治·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2]杨树宝.面向新世纪的美育与素质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

[3]孙惠柱.社会表演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9.

[4]邹雪婷.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表演艺术课程建设[D].重庆大学, 2011.

高考试题与戏剧教学论文 篇9

戏剧是通过演员扮演角色,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舞台上通过人物动作的过程向观众讲述故事的艺术。在戏剧舞台上,通过音响、灯光、道具等营造情景氛围、创造出感性直接的印象,演员通过对话、神情、动作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表达创作者的情感思想。不得不说,戏剧既是传统舞台表现形式的再现,也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受益者。因此,戏剧表演是极具实践性的一门艺术,在戏剧表演实践教学环节中,尤其要注重培养演员的人文精神、艺术素养和实务技能,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艺术实践教学。

当前,我国高校戏剧表演专业实践教学已基本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系统的理念,即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以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大渠道为开展方式,以学生社团、兴趣小组、实践平台为第三课堂,通过不同的方式建立起多途径的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是根据表演专业学科的特点以及人才培养计划的内容,坚持艺术与技术相结合,并按照十八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的“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现大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作为目标,贯穿艺术教育始终;课内课外实践、校内校外实践相结合是促使学生在具备相应基础和条件的前提下,挖掘、开发和表现出其自身的潜力;开辟学生社团等第三课堂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身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总之,实践教学理念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对于之后的教学体系改革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性的依据。

二、戏剧表演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实践教学体系是为了达到教育目标、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形成的教学模式和构架体系。实践教学通常包括实验、实训、实习和毕业论文等环节,主要是指导学生在具体的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分析问题和动手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创新能力。目前,我国高校开展了各式各样的戏剧表演实践教学活动,最常见的就是建立专业学科研究平台,鼓励大学生参与创新项目的研究;为学生提供社会上的戏剧表演机会;开设戏剧表演工作室,锻炼学生的创作素质。这些实践环节虽然每一项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都有帮助,但由于各环节之间缺乏有效的内在联系和有机结合,使得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不够连贯,不能完全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并且,由于开展实践活动必不可少地需要搭建戏剧表演舞台、筹建戏剧工作室、建设实验室、引进戏剧表演教学师资等,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得到社会、企业的大力支持才有可能完善实践基地的建设,使实践教学发挥最大的效用。

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目标性原则,严格按照实践教学理论的要求,进行明确地、有针对性的目标设定,切实使学生通过相应的实践训练得到能力的提升;遵循系统性原则,是要把握好课程教学、学科建设、实验教学等培养体系的关系,建立长效实践机制,密切联系起实践的各个环节,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目的;遵循层次性原则是按照教育的客观规律使实践环节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完成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以符合大学生的能力发展特性。

三、探索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1. 搭建戏剧表演创新实践平台

戏剧表演创新实践平台是指供戏剧表演专业的学生从练习到创作、从作业到作品、从实验到实践、从学校到社会的一个创新实践舞台,搭建这所平台,不止是建造一个中心或一个工作室那么简单,而是创立一系列具有不同特色的平台机制,不管学生在哪一个环节都能够确保以学生为主体来完成节目的策划、论证、确立和执行,专业教师只负责把关,实践中心为学生提供场所支持与保障,帮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实现其创意力量,释放和执行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在实战演练中迅速地成长。

2. 建立戏剧表演交流展示平台

为了更好地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应定期承办校内、国内甚至国际层次的戏剧表演竞赛,亦或是通过举行校园文化活动、社会活动等形式建立学生交流与展示的平台。例如以学院为表演基地与国外戏剧艺术专业建立互访学习计划,鼓励学生走出国门,向西方戏剧表演艺术进行学习,开阔自己的视野;也可以每年定期在校园里举办戏剧文化节,设立戏剧表演、戏剧作品等不同类型的竞赛专题,使一批在专业上有所造诣的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3. 完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

一个能发挥实践教学效用、凸显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有一个完善的管理机制做保障。对于戏剧表演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其具有专业性强、实践性强、创新能力要求高的特性,需要更加完备和合理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首先,戏剧表演专业不单单是艺术学院的事情,而是应由高校引领进行实践教学管理,组成一个校级带动院级、学院具体负责组织和实施的实践教学过程;其次,一概而论的实践教学计划让学生失去了自主选择课程的自由,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为此,应设立较为灵活的学分选课制度,保证学生在获得学分的同时最大化地展示创新能力;最后,建立起包括学科专业资源、软硬件条件、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等实验教学资源有效利用和共享开放的机制,保证实践教学资源得到最大的有效利用,为实践教学活动的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于化东.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0(21).

[2]吴国英.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3]中央戏剧学院艺术研究所编.传统与创新[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上一篇:老年群体下一篇:运动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