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精选5篇)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篇1
摘要:本文从语言习惯、题材与思想内容、意象意义、信息暗示四方面探讨了中职3+证书高考古诗词复习的方法。通过分析, 阐述了古诗词复习教学如果能够从多个角度入手, 则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复习,语言习惯,思想内容,常见意象,暗示信息
近年来, 中职3+证书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古诗词鉴赏题由原来的2道题6分增加到3道题9分, 它在整个高考语文复习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但由于古代诗歌距离我们现在时间间隔较长, 又涉及到古代传统文化, 导致大部分同学普遍认为高考诗歌鉴赏题很难, 答题时无从下手, 从而产生了畏难情绪。笔者连续十年从事高职高考班的语文教学工作, 对古诗词鉴赏教学进行了不断的尝试与探讨, 初步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
一、让学生了解古人写诗的语言习惯, 读懂古代诗歌的语言, 读懂诗句表达的意思。诗歌语言以简约取胜, 跳跃性强, 想像空间大, 隐含意义多。要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必须首先读懂诗歌的字面意思。和古代文言文一样, 诗歌语言也会有词类活用, 倒装语序的特点, 而且会涉及到古代人名、地名、官职名、专有名词等。如《破山寺后禅院》中的“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悦”, 用作动词的使动用法, 是“使……欢悦”的意思;“空人心”, “空”, 消除的意思, 形容词用作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消除”。如果学生不懂词类活用的知识, 对本句诗的理解将有一定的难度或者会出错。此外诗歌省略成分较多, 需要适当补充才能理解, 有时会出现名词铺排的现象, 形式简洁但寓意丰富, 学生必须了解古人作诗的语言习惯和古代文化文学常识, 学会借助题目、注释和作者遭遇知人论世, 学会展开联想和想像, 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图画并准确理解其整体的意境。
二、让学生熟悉常见的诗歌内容 (题材) 和思想内容。古代诗歌内容广泛, 了解一些常见的诗歌类别, 会对我们鉴赏诗歌有很大帮助。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类别, 从不同的鉴赏角度入手进行鉴赏。常见的诗歌题材主要有:山水田园诗、咏物诗、怀古咏史诗、边塞诗、哲理诗、羁旅行役诗、闺怨诗、送别诗、爱情诗等。山水田园诗, 多以田园风景入题。这类诗歌的特点是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或描绘山川美景, 抒发喜爱之情, 表达不同流俗之志;或抒写田园生活, 寄寓闲适情调, 表现朴素的人情美, 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咏物诗, 多以某一物象为题或在物象前冠之以“咏”或“题”。此类诗歌的特点是咏物言志, 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 因此对咏物诗的分析, 要注意物我合一的分析和理解, 比较出物和我的相同点。如虞世南的《蝉》。怀古诗, 凡标题中点出古迹或在古迹 (或古人) 前冠以“怀古”、“咏怀”或“咏”等字眼的, 多为此类。这类诗歌或表像古代英雄那样建功立业之志, 抒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发昔盛今衰之感慨, 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或批判, 多借古讽今。如杜牧的《赤壁》。边塞诗, 这类诗歌多表达建功立业的豪情或壮志未酬的郁闷, 也有抒发征人远戍的感慨 (或思乡, 或责怨) 的。题目中多出现“塞”、“塞上”、“塞下”、“出塞”、“征”、“征人”、“军”、“从军”等字眼, 内容也多反映边塞生活。如王昌龄的《出塞》。羁旅行役诗, 这类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寂寞艰辛以及对家乡或亲人的思念之情。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送别诗, 标题中多有“送”或“别”等标志。这类诗歌或抒发“黯然消魂”的依恋与伤感, 基调多低沉哀惋;或寄托诚挚的安慰与祝愿, 感情多旷达刚健。前者如《送元二使安西》, 后者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三、让学生积累一定数量的常见意象所蕴含的意义, 重视意象的捕捉。众所周知, 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 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 而是言在此意在彼, 写景则借景抒情, 咏物则托物言志。古诗里所写之“景”、所咏之“物”, 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 咏物所言之“志”, 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 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 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 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在中国文学史的漫长发展过程中, 已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或者说是约定俗成的意象群, 了解这些意象群无疑对鉴赏古代诗歌、准确捕捉古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 情感类别:哀怨、激愤、向往、离愁别恨、怀乡思亲、追古伤今等。要深入了解这情感, 就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 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寻撷到诗中的情感载体。如:杨柳——— (代表) 惜别、菊花———傲视、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古迹———怀旧等等。因此, 学生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 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 领会诗歌的主旨, 进入诗歌的意境, 感知诗人的情感。不管怎么设题, 最终都要回归到“景 (物) ”与“情”上来, 即用什么“景 (物) ”抒什么“情”, “景 (物) ”和“情”有什么内在联系等。所以抓住意象, 展开联想和想象, 是理解诗词的关键所在。诗歌的阅读鉴赏, 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 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所以让学生积累一定数量的常见意象所蕴含的意义, 在阅读和鉴赏古诗词时才能具备解读这些意象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充分利用试题中相关信息的暗示功能的能力。解答试题最根本的方法是对诗歌本身进行深入地阅读、理解、分析;但是, 巧用题目、序文、注释、问题选项等所提供的暗示信息, 可以帮助我们全面领会作品内容, 准确而快捷地找到答案。
充分利用标题。看人先看头, 赏诗先赏题。题目即文章的额头, 富含诸多信息, 如时间、地点、人物、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以及诗歌的类型等。有不少诗歌考题的设置和该诗的标题有关, 研读诗题, 往往能从中得到提示性的暗示。如2006年中职3+证书高考的诗词题是戴复古的《淮村兵后》。第一题是: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 不恰当的一项是A、“小桃无主自开花”的“自”是自由自在的状态。我们知道, 题目是文章的灵魂和主旨所在, 好的作品是非常注重对题目的提炼的。而我们很多考生在拿到试题后, 却常常忽视对文题的分析, 从而错失机会, 丢掉本应得到的分数。虽然本题并没有针对诗词的题目进行直接命题, 但考生如果结合诗题“淮村兵后”的“兵后”, 就不难理解“小桃无主自开花”的“自”不是A项说的“自由自在的状态”而是“独自”的意思。
充分利用注释。注释往往是对诗歌中的关键词、疑难字词的解释及诗歌写作时间、时代背景的交代, 它的作用就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并不是每道考题都有注释, 一旦有了, 就比较重要, 在阅读时一定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如2004年的3+证书高考的诗词题是王安石的《北山》。试卷中的注释 (1) 北山:即钟山。在今江苏南京市东郊。此诗是作者退休后闲居北山所作。而试卷中第二道题的选项中A、C、D、都是说描写闲适的生活, 结合注释, 利用排除法, 不恰当的一项肯定是B了。
充分利用试题的暗示。试题及选项实际上是命题者分析理解的结果, 这对于考生无疑有很大的引导作用, 更有甚者是命题人为降低难度的有意暗示。所以, 认真阅读试题, 充分把握并利用其中提供的信息, 不但可以防止因题未看清的失误, 而且还可以帮助分析理解甚至解答。如2011年的3+证书高考的诗词题是裘万顷的《雨后》。其第三道题: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如果稍微注意, 可以发现, 其实命题者在第一道题中已作暗示。第一道题的A、开篇点题。“事”为后文写农事张本, “妍”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C、“机机杼蛩声里, 犁锄鹭影边”, 对仗工整, 生动地描绘了农村劳作的图景;D、“吾生一何幸, 田里又丰年”, 直抒胸臆, 欣喜之情溢于言表。综合这三个选项的意思, 结合原诗, 可以得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以及赶上连年丰收的庆幸与喜悦之情。
中国古代诗词瑰丽壮美, 熠熠生辉, 魅力无穷, 但我们的学生所拥有的复习时间非常有限。所谓“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学生灵活运用以上的方法、技巧, 平时多加训练, 仔细审题, 形成语感和敏锐的辨析能力, 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是可以提高自己的得分的。
参考文献
[1].孙育华主编, 《唐诗鉴赏辞典》, 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6年10月第1版
[2].岳希仁主编, 《宋诗绝句精华》,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年9月第1版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篇2
关键词:技能高考;中职护理;启示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4-0057-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培养模式和学制贯通的“立交桥”,打通技能型人才深造发展渠道,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提供保障。高职招生入学考试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入口”,对高职院校及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湖北省“技能高考”招生改革是高职院校招生制度发展的突破。“技能高考”以实践能力本位为导向,有利于构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体系;搭建中高职衔接“立交桥”,有利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断扩大高职院校自主权,有利于为社会选拔输送专门人才。[1]
所谓“技能高考”是湖北首创的针对职业教育发展推出的一项重要的招生考试改革,要求高职院校开展只针对招收中职学校毕业生的招生考试,招生考试以技能操作为主、文化考试为辅,技能考试由指定的几所院校组织实施,文化考试由省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考试时间与普通高考同步,“技能高考”录取时间和普通高考录取时间同步进行。[2]
从2013年起湖北省开始实施护理专业技能高考,在湖北省教育厅的指导下,作为组考院校的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已经成功地组织实施了两年的护理技能考试工作。通过对这两年的护理技能考试情况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护理技能高考相关中职学校在专业教学中的具体建议,从而提高考生的护理技能成绩,让在技能方面有才能的中职毕业生能够更加顺畅地踏上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这座“立交桥”,同时增强中等护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一、护理专业技能考试大纲分析
护理专业技能考试以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护理类专业教学大纲为依据,选择中等职业学校的护理技能训练内容,依照《国家护理职业技能标准》的初级护士技术等级标准。要求考生能按照考试要求,独立完成考试项目的操作,并能在操作过程中表现出相应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技能。[3-4]
护理专业技能考试由护理专业技能应知和专业技能实践操作两部分组成,考试总分为200分,其中专业技能应知考试成绩占30%,专业技能实践操作考试成绩占70%。
1.技能应知部分。主要内容为住院环境及护理、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患者清洁护理、患者饮食护理、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排泄护理、药物疗法和过敏试验法、静脉输液和输血等八个章节中与实践技能操作相关的知识。
2.技能实践操作部分。由必考、抽签考试及自选考试三部分组成。必考项目为无菌技术铺无菌盘(半铺半盖法),抽签考试项目为徒手心肺复苏术(成人)、戴无菌手套,自选考试项目为铺麻醉床、测量血压及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设置不同的考试方式,既考查对护理专业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的掌握情况;既兼顾了技能考核的覆盖面,又考虑到了考生的专业兴趣、爱好及倾向,以人文关怀的角度照顾了考生个性化的选择。技能实践操作考试中涵盖有护理职业素质的内容,结合国内外护理最新动态,在个别项目中引用了最新的国际训练标准。
二、技能考试分析
1.成绩分析。
(1)总评成绩分析,见表1。成绩呈正态分布,说明各中职学校和考生对此次技能考试工作较为重视,取得较好的成绩,效果满意。
(2)单项成绩分析,见表2。从应知部分的考试成绩来看,不及格率较高,说明考生对专业技能基础知识考试不够重视,在与技能实践操作相关的基础知识掌握方面还较为薄弱,准备不充分;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患者存在的问题,对客观题难以把握、判断不准。
从技能实践操作部分考试成绩来看,平均分都在75分以上,说明考生对技能操作普遍较为重视,认知度较高,大多数考生能准确熟练地完成此项操作,技能操作掌握得较好。
2.操作考试过程分析。
(1)铺无菌盘(半铺半盖法)。此项操作要求考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正确准备用物,能正确识别与判断无菌物品,清楚划分无菌区域与非无菌区域、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能正确履行职业技能规范并符合职业标准。从考试过程来看,部分考生着装不规范如未戴口罩、帽子等,不能正确准备操作用物和无菌物品,无菌区域污染。说明各中职学校训练标准不统一,考生无菌观念有待加强。
(2)徒手心肺复苏术(成人)。此项操作是必须掌握的急救技术,要求考生能快速识别并判断呼吸或循环情况,迅速对呼吸停止患者实施呼吸支持、心脏停搏者实施胸外按压及时建立有效循环,施救后能做出正确判断和评价。从考试过程来看,部分考生操作顺序先后颠倒,约35%考生心脏按压定位不准,按压姿势不规范,胳膊弯曲;约40%考生人工呼吸操作无效,吹气时胸廓未隆起;约20%考生仍然按照旧复苏标准施救,先人工呼吸后心脏按压。可见,各中职学校在此项目中未按照考纲和操作标准进行训练。
(3)戴无菌手套。此项目是预防和控制交叉感染的一项重要基本操作,是保护患者和自身预防医院感染的基本技能。要求考生能明确戴无菌手套的目的及注意事项,知道无菌手套污染的处理方法,能准确地戴好无菌手套,操作规范符合无菌要求,应用到位。从考试过程来看,大多考生不注意细节,操作中违反无菌原则的人较多,说明考生无菌观念不清,未明确考核的目的,取得高分的考生较少。
(4)铺麻醉床。此项目是确保手术患者安全舒适的基本技术,要求考生能根据患者的麻醉方式和手术部位准确判断铺床目的,动作连贯、手法轻稳,能正确运用节力原则。从考试过程来看,发现部分考生未按护士工作规范着装、多余动作较多、动作不流畅。
(5)测量血压。血压是生命体征中一项重要的内容,要求考生测量部位准确,操作规范、熟练,测量结果正确。从考试过程来看,发现部分考生未和患者有效沟通,没有进行操作前的核对及评估便开始操作,没有检查血压计、听诊器各部件的完好情况,测量时放气速度过快或不均匀。
(6)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此项目是临床上挽救患者生命和改善健康状况的重要治疗手段,要求考生操作规范、无菌观念强、动作熟练、关心体贴患者。从考试过程来看,考试过程中发现部分考生未按要求着装,操作时未佩戴口罩,爱伤观念不强,表现在未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止血带绑扎时间较久。
3.操作考试过程共性问题。
(1)护士基本职业素质尚有欠缺。表现在技能操作考试中多数学生着装不规范,如没有佩戴口罩或护士帽,还有部分考生举止、礼仪不够规范;沟通技巧及人文关怀不够,多数考生在操作过程中既没有与主考教师及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也没有操作环节的必要解释。
(2)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不强。多数考生既不注意对自身的安全防护,也不注意对操作对象的安全防护。在技能操作过程中无菌观念不强,如不能按区域放置无菌物品,随意跨越无菌区,导致无菌物品和无菌区域污染,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脱手套时接触到污染面,没有有效地保护自己;铺床时不佩戴口罩,导致灰尘、飞絮进入到自己的呼吸道,从而给自身安全带来风险;密闭式静脉输液操作时不核对医嘱、药物,不查对病人,这些均说明考生安全风险意识低、质量意识较差。
(3)规范意识不高。较多考生未按标准的操作程序进行操作。
三、护理技能高考对中职护理专业教学的启示
1.强化护士基本职业素质的培养。多数考生能按照操作规程完成各项操作,说明护理操作技能作为考生必须具备的“硬素质”已基本被掌握,但操作中涉及的护士基本职业素质方面如着装、举止、礼仪、沟通技巧、应急能力、人文关怀等相对较薄弱。因此,在护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护士基本职业素质的培养,将护士基本职业素质的教育内容有机地融入到专业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在进行护理操作训练时同时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专业职业素养。
2.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护理技能考试中,心肺复苏操作考试标准采用的是2010国际复苏指南标准,新标准相对于旧版本在基本生命支持方面有着较明显的变更,如去除了“看、听、感觉呼吸”的步骤,流程方面也由2005版的A-B-C改为C-A- B,但考试过程中仍有近半数考生未按照新标准进行操作。再如,“腕带”作为近几年临床普遍使用的一种患者身份识别标志,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外,必须核对腕带,实行双向核对,以确保患者的安全。但在静脉输液操作考试中,只有少数考生同时对患者使用两种身份识别方法。因此,在护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应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注重操作的规范和标准。
3.采用案例教学。护理技能考试中不管是应知部分还是实践操作部分都涉及案例分析,要求考生具有系统思维能力,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达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目的选择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讨论,教会学生分析案例的思路或程序,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质量意识和安全风险意识教育。针对考生在操作过程中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不强的现象,在护理专业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例如,采用角色扮演法,将学生置于模拟操作场景中,体验护患角色心理,加深对病人角色的认知。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自身和操作对象的安全防护意识,从而提高实践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5.严格技能训练。护理操作不是练一两遍就能学会并熟练掌握的,加之护理各项操作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制,这就更加需要学生具备持之以恒和刻苦训练的精神,并在技能训练中注重操作的规范和标准。学校可以开放实训室,增加学生课后技能训练时间,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操作水平。
6.建立技能应知部分试题库。针对技能应知考试部分的内容,各中职学校可参照考试大纲建立试题库,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训练,从而促进考生对技能考试应知部分相关知识的掌握,有效提高考试成绩。
参考文献:
[1]詹嘉仪.“技能高考”:高职院校招生改革论述——以湖北省为例[J].教育与考试,2012,(3).
[2]詹嘉仪.湖北首创的高职院校“技能高考”解析[J].职教论坛,2012,(33).
[3]湖北省教育考试院.2014年我省高校招收中职生技能操作考试大纲公布[EB/OL].http://ea.hbee.edu.cn/html/2013-02/7541.html,2013-2-1.
[4]湖北省教育考试院.2013年高校招收中职生技能操作考试大纲公布[EB/OL].http://ea.hbee.edu.cn/html/2012-03/6115.html,2012-3-31.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篇3
关键词:中职高考,英语教学,转型途径
近年来, 中等职业学校发展出现了诸多的问题, 许多职业学校苦苦挣扎在招生与毕业生就业的两难之中;企业和社会苦于找不到理想的技术人才;许多有教育需要的人寻不到理想的学习场所;社会急切需要高水平的职业教育。面对当前的新情况、新问题, 为了顺应教育环境的变化和学生家长的需求, 满足一部分学生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 目前职业高中、职业中专和技校学生也被允许参加高考。各中职院校也把“三校生”高考和艺术生普通高考作为转型跨越的主攻方向。而作为基础学科的英语教学应当如何适应时代要求, 符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 符合学生高考的需求, 尽早实现转型跨越就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中职英语教学现状
首先, 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不少中职生存在重专业课轻文化课的思想, 认为只要专业学好了就行, 文化学不学无所谓, 同时学校为了强化专业课学习, 往往删减英语等文化课的课时, 这些都给中职英语教学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其次, 由于公共课在中职学校教学中不占主导地位, 学校对教学成果的评价给教师带来的压力不大, 学生没有考学、升学的压力, 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太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再次, 大多数中职学生都是普通中学的落榜者, 他们文化课成绩较差, 英语基础相当薄弱, 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有些教师却忽视了这一点, 常常会不顾实际地把难度较大的内容讲授给学生, 学生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导致他们陷入“不懂不学、不学不会、不会就厌学”的恶性循环之中。
二、英语教学转型跨越的途径
针对中职英语教学的现状, 传统的英语教学思维模式已跟不上发展的需要, 不适应高考的要求, 这就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 从根本上转变思想, 从教学实践出发, 率先实现英语学科教学的转型与跨越, 加强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提高中职英语教学质量。
1. 转变思想观念, 确立正确的教学动机
在中职学校,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 普遍存在重专业轻文化的思想。但是自2012年“三校生”高考改革之后, 各专业进行了整合, 重新调整了文化课结构, 将英语学科的高考分数由以往的30分调整为60分, 这就要求师生双方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 改变以往无压力、得过且过的想法。每位教师都要认清形势, 正视差距, 坚定信心, 切实增强做好高考备考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本着对家长和学校高度负责的态度, 转变观念, 把思想统一到高考上来, 把精力集中到高考上来, 把重心转移到高考上来, 在提升课堂效益上下功夫, 在提高成绩上做文章。我们英语教师要通过各种教育形式, 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确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转变中职生厌学的态度, 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明白学习的重要性, 从思想上重视学习, 把以往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2. 充实教学内容, 加强基础知识讲授
面对目前形势, 我们应该将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基础知识教学上来, 转变以往语言使用技能的培养目标, 树立英语高考理念, 转移工作重心, 加强英语基础知识教学。一是加强词汇学习。二是加强语法学习。语法学习时必须相对集中, 系统归纳, 增加语境, 加强在语境中对学生理解、推理能力的考查。三是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既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地解答高考英语中的阅读理解试题, 也有助于他们解答完形填空试题, 其基础都是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理解训练, 学生既可以巩固和加强各项英语基础知识, 又可以学习到许多英语表达的方法和技巧。阅读理解题的综合性强, 分值高, 历来是英语高考的重中之重, 因此提高阅读能力是复习备考的重要一环。除了速度训练外, 提高学生对语篇的理解力、逻辑分析力也是关键。随着高考英语语境化、交际性要求的增强, 考生必须改变重语法轻意义, 重语句轻语篇的学习策略。所以, 我们主张在英语复习的整个过程中, 要始终以培养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为中心, 以此带动英语复习质量的全面提高。
3. 以《考试说明》为依据, 加强对课本知识的梳理
《考试说明》体现了高考试题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考试要求, 它是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仔细研读《考试说明》, 不但能明确考试原则和要求, 还能够了解试卷中会出现哪些题型;在不同的题型中, 要考察哪些知识和能力, 通过样题了解试卷的整体布局, 了解整个试卷和不同题目基本的难易程度。教师要以《考试大纲》为依据, 以《考试说明》为指导, 以课本为基础, 要帮助学生将四册所学的零散的、孤立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梳理语言知识, 该记该背的语言规律和句型要加强记忆;同时培养学生在语境中灵活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使他们已学知识网络化, 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从而摸索出带有规律性的知识, 这样可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4. 创新教学模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为中职英语教师必须更新观念, 探索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改变传授的教学模式, 通过情境创设、协作学习、问题探索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 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并通过整合课程教学内容, 突出强化其专业特性, 真正为中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和教育现代化进程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教师在教学中一要注意精化教学内容, 在备课上要下功夫, 突出难点和重点。二要注意精选复习题, 选题要符合高考命制的要求, 体现综合性、典型性和灵活性。另外, 教师要尽量把高考题渗透在平日的复习题中, 提高复习题的质量。三是精心安排师生双边活动, 控制好每节课的讲练比例, 变从前的“精讲多练”为“精讲巧练”, 正确处理好指导作用和主体地位的关系。中职英语教学中, 英语教师要在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英语基础、学习潜能、兴趣爱好的基础上, 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及多样化, 同时要勤于思考, 善于创新,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更新教学理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想方设法让学生把英语当成工具去用, 真正实现“学有所用”的中职英语特色教学和转型跨越。
参考文献
[1] .章兼中.外语教学法[M].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6.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篇4
按照《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2013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的通知》要求,凡获省市级(含省市级)以上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称号者,参加上海市普通高等院校招收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5月)招生统一考试,享受高考成绩总分加12分的政策,由高校择优录取;参加普通高等院校(6月)招生统一考试,享受高考成绩总分加20分的政策,由高校择优录取。
新疆:启动职教对口支援工作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近日,从新疆召开的2013年度自治区职业教育工作视频会议上获悉,新疆决定拓展东西部合作和南北疆合作,启动区内职业教育对口支援工作,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篇5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学中职生现实生活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以及专业课程的联系,创设与职业工作相近的情境,帮助他们认识语文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激发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与热情,使他们在参与中掌握学习方法,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这一建议明确指出,中职语文教学应与中职生的社会生活、职业生活以及专业课程相联系,应充分关注中职生的现实生活,将教学活动置于中职生的现实生活背景之中。
一、中职语文教学必须关注中职生的现实生活
(一) 关注中职生的日常生活
要想调动中职生内在的求知需要,转变中职生认为“学习语文无用”的思想,激发中职生探索生命及生活意义的兴趣,中职语文教学就应尽量寻找教学内容与中职生日常生活的最佳结合点,充分挖掘其与中职生日常生活的联系,使教学内容与中职生日常生活体验之间建立联系,使教学内容能较快地纳入中职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达到真正的理解。同时,还应倡导中职生把课堂上学到的语文知识和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尤其是在创造性运用中练就语文的实际能力。反过来,中职生再把课外练就的语文能力发挥于课内学习之中,将实践后的情感体验带入语文学习中,使课堂教学活力十足、丰富高效,从而达到提高语文素养、服务生活的目的。
(二) 关注中职生的课堂现实生活
传统的教育把课堂教学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由于过于强调这种特殊性,因而教学活动走上了“见物不见
人”的境地,课堂成了从事这种特殊认识活动的场所。事实上,课堂教学活动同样也是中职生的生活,这种生活虽然和日常其他生活有所不同,但它毕竟是中职生作为“人”在这个人生阶段中占据了相当大比重的重要生命活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除了认知需要以外,中职生作为人,与在其他生活中一样,有各种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因而课堂教学应关注中职生作为人的成长发展中的各种需要,创设和谐、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创建积极、丰富、多方面的精神生活,创设有挫折、成功、忧愁、喜悦、猜想、惊讶、思考、活动、交流、争论、笑声的课堂生活,让中职生在每个短暂的45分钟里都能享受人生,获得体验,认识自我,增强信心,人格得到高度尊重,才能得到充分展现,道德情感得到充分完善。
(三) 关注中职生的未来生活
教育需要“面向未来”,需要为中职生的未来及未来的生活作准备。课堂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中职生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为了中职生将来更好地生活。因此,中职语文教学不但应关注中职生的现实生活,而且应关注中职生将来的可能生活,顺应中职生个体和社会群体的发展需要,从中职生实际情况出发,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培养中职生毕业后走向岗位必备的语文素养。同时,还应让中职生在校学会学习,走出校门可以利用校内学到知识,继续学习自己需要的东西,为中职生日后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二、结合中职教育的特点和中职生的生活实际对中职语文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与优化
中职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将中职生培养成具有“高尚的人格、高度的责任感、高水准的技能”的职业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职语文教学必须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中职生的生活实际,从以下几方面调整、优化教学内容。
(一) 突出书写能力
传统语文强调汉字书写规范和书法技巧,电脑出现和普及以后,人们对此已不甚重视,这一现象在中职生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许多中职生汉字规范意识不强,思想上并没有将它提升到中职生基本素质这个高度去认识,平时不注重汉字规范知识的学习,书写马虎潦草,极其难看,错字连篇。这种状况不仅影响语言表达效果,而且有碍于就业时被选拔、任用。因此,从中职生入学之日起,语文教学就应加强写字教学,让中职生充分认识到写好汉字的重要性。应认真教给中职生汉字书写的基本知识,使中职生掌握汉字的各种笔画、结构和书写方法,培养中职生认真书写规范汉字的习惯,要求中职生平时多临摹,多练笔。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应把写字作为一项贯穿始终的教学任务来抓,应坚持不懈地长期努力,对中职生应多一些耐心和鼓励,少一些急躁与批评。切忌虎头蛇尾,半途而废。事实证明,中职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逐渐看到自己的进步后,很有成就感。
(二) 突出听说能力
从职业岗位能力的角度来看,目前社会对中职生在语文能力上的要求主要是要具备较强的听说能力和应用写作能力。从近几年职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能说会写的毕业生普遍容易找到工作,而说写能力差的中职生就业时有一定的难度。口头表达是否准确、清晰和流畅,关系到中职毕业生求职的成败。可见,对中职生系统地进行说话能力的培养训练已成为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首先,应进行普通话训练,使中职生能够摆脱方言影响,说较为标准的普通话,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其次,主要学习怎么说,即如何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意图,包括声音的表达技巧、说的心理素质和思维素质,以及态势和一般技巧等。
(三) 突出应用写作能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应用文在各行各业中运用越来越广泛,频率越来越高,应用文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较好的应用写作能力也日益成为优秀职业人所必备的素养之一。因此,教学中教师应高度重视这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内容上,除了对教材中介绍的应用文写作认真训练之外,还应灵活补充教材中没有的而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又高的其他应用文,如单据、便条、书信等。同时,还应结合专业,调整应用文教学内容,补充教材以外的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应用文。以旅游服务与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应补充欢迎词和导游词的写作等。总之,中职语文教学应加大应用文体的教学分量,把与实际工作中密切相关的实用文体讲深讲透,让中职生熟练掌握,为中职生将来工作和深造打下基础。
(四) 突出自学能力
要让中职生毕业后能够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光靠课堂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会中职生自学的方法比教给他们现有的知识更加重要。教学中教师应让中职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培养他们通过自学获得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要突出自学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一是转变观念,充分相信中职生。许多教师担心中职生学不好,凡事亲力亲为,其结果是自己很累,中职生成绩又得不到提高。教师应转变观念,相信中职生的智慧,该放手时就放手;二是创造机会,鼓励中职生自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少一些“一言堂”,多一些“自主探究”,这是提高中职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另外,课前布置作业,课后进行拓展延伸练习,这些都是培养中职生自学能力的好方法。三是加强指导,教给中职生学习方法。在备课中,应把指导中职生自学教材作为备课的一项重要内容,应仔细研究中职生阅读、自学有关教材可能产生的困难以及指导他们自学的方法,应有计划、有层次地提出要求和进行指导。四是加深认识,提高学习自觉性。要想使中职生自学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必须让中职生充分认识获得自学能力的必要性,只有让中职生明确培养自学能力的意义并将其转化为个体主观需要,才能发挥他们自学的自觉性。因此,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中职生对自学能力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认识。
[参考文献]
[1]任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特点和观念[J].卫生职业教育,2006(14)
[2]刘彩凤.中职语文教学应与专业相结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5)
[作者简介] 王革玲(1964-),女,广西柳州人,柳州畜牧兽医学校讲师。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推荐阅读:
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中职毕业生技能高考考试实施办法08-24
中职学生的心理与教学06-11
方言与中职普通话教学07-05
多媒体与中职语文教学06-24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现况与价值07-17
中职英语教学如何与实践相结合07-30
中职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培训心得08-26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浅探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