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浅探

2024-08-05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浅探(精选8篇)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浅探 篇1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浅探

摘要:中职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强调理论够用、实践为重,面向市场,努力培养实用型人才。为此,职业技术学校应综合考虑自身条件,最大化的利用实训场地进行教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培养实用型人才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实践教学;“双师型”教师;改革

一、引言

中职教育是为社会培养生产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是最适宜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而实践教学往往成为制约培养实用型人才、制约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发展的瓶颈,为了培养实用型人才,很多学校纷纷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进行了大刀霍斧的改革,以满足汽车维修企业、4S店的人才需求,然而,由于我市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办学年限都较短,还处于创办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地方,不少学校的办学模式都是沿用本专业最传统的教学模式----“板书教学”,即使是实践教学,也是老师说得多,学生做得少,“放羊式”教学还占主流,真正意义上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还有待研究。

二、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现代汽车制造业蓬勃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汽车维修等服务业技能型人才供不应求。目前的职业教育存在与市场脱轨问题,不能满足汽车服务业的岗位需求。而职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具有基本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适应岗位要求的实用型人才。目前我市各个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基本上都是采用传统三段式教学,即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这种模式适合高等院校学生和有极大学习热情的学生,但不适应“中职”学生的教学。

1、市场导向不明确,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毕业以后干什么,无具体计划。因而采用传统式和探索式教学,有“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的趋势,急功近利,发展方向不明确。

2、人为地将整体汽车进行了抽象地分割,带来人力、物力、财力和场地的浪费,设备使用率降低,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形成有机的结合,比如:《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实行包班制,可节省大量时间和场地,避免了“盲人摸象”的后果,且便于管理,整体效果好。

3、学校教学基本上都是模仿性的操作和简单的机械操作,无法使学生学会触类旁通的分析故障的形成和系统性技能。虽然各个学校进行了教学改革采用实车、直观教学法,但中职学生大多文化基础差,缺乏空间想象力。

4、教学设备落后和不足、教学环境不利于教学和实训,带来了教学的不协调,比如:东边学习再到西边去练习,两头跑带来管理与教学的不便。

三、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由于汽车保有量逐年快速递增,而且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不断应用,使汽车服务业处于大好的时机,新时代技能人才相当缺乏。调查显示,80%的服务站对中职生的技能不满意、对师资和教学方式更不满意。服务业和市场逐渐细分为如店长、经理、总工程师、营销顾问、汽车保险等。基本上由院校生担任,要求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管理能力和综合能力。而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培养方向是汽车维修中细分出来的汽车维护(一级、二级)、汽车检测、配件销售、汽车制造业、汽车美容和汽车装饰等岗位。

1、制定面向市场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完善学习器材和环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践为主线的强化技能训练。

2、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走出传统模式,化繁为简,营造教学氛围,比如上《汽车概论与文化》可以在汽车模型室进行,教师边讲学生边观看—达到百闻不如一见的效果。而实训室应该布置成学生喜欢进入的场所,因为喜欢才有兴趣,有兴趣才有动力——也就是说理论学习与实习环境要配套。

3、课程设置与模块训练,综合能力训练很重要,有了培养目标才有专业课程和技能训练,俗话说“百看不如一练”,因地置疑,建立工位制的实训场所和基地:

⑴汽车电工电子基础训练室—完成万用表使用,电子元件测试和焊接的练习;

⑵汽车模型挂图室——让新生了解汽车构造和简易原理,为以后的学习培养浓厚的兴趣; ⑶钳工实训室——训练学生测量锉削、锯割、钻孔、刮削、维修工具应用等钳工技能,为维修打下深厚的基础;

⑷汽车构造实训室——完成发动机和底盘的拆装练习,达到熟练掌握其工作原理的目的;

⑸汽车电器实训室——掌握充电系、起动系、点火系、空调结构等的工作原理,维护和保养,了解照明系、信号和仪表等基本电路的连接;

⑹新技术应用(轿车)结构实训室——掌握EFI、ECU、ABS、SRS等的工作原理、控制原理、故障检测和基本维护;

⑺美容、装饰中心——完成漆面护理、内外美容护理、车轮动平衡、座椅升级、车灯增亮、音响升级、汽车防护、保护膜粘贴工艺、地胶换代、汽车装饰、划痕处理、漆面翻新、汽车解码等项目训练; ⑻综合维修实训中心——完成一级维护、二级维护等综合维护,达到清除隐患、恢复性能的目的,使学生全面掌握维修过程与市场接轨。

四、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项目的落实

中职教育不同于普通的教育,具有较强的职业针对性,它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上岗的实践训练,毕业后能胜任专业岗位的要求,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从职业能力的要求入手分析、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都较强的实践教学体系。

1、全面推行工位式技能练习。实行分组实训,5人一组,提前对组长进行强化训练,反复的达标测试。进行三查(自查、互查、对比查),组与组之间进行竞赛,来营造一个新的实训气氛。采用测评机制,找出其不足之处,利于改进。

2、考核方式多样化。除了维修、操作技能测试来训练学生的成就感,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人为设置一些故障来引导学生排除)。

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信心。先进的仪器和器材逐步的投入来让学生看到专业前景,使他们坚信好好学习,一定大有作为。

4、分期、分批让学生进企业“顶岗”来促进个人的项目实训欲望,也为学生零距离就业提供了保障。

五、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中心的非学科体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制定切合实际的实践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1、确定岗位群和岗位能力。汽车行业作为国家支柱产业,发展相当迅速,而汽车技术也正在日新月异的更新,EFI发动机、自动变速器、ABS、SRS以及ASR等新技术在汽车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此高科技的技术含量,以及维修、检测设备的智能化,传统的“手艺修车”已经过时了,迫切的需要懂现代汽车维修技术、较高计算机水平和掌握英语知识的综合性人才。

因此,本专业定位的岗位群主要是大中小型汽车维修企业的机电一体化维修、工程机械的维修,其次还有汽车美容、汽车钣金喷漆、汽车内饰装饰、汽车音响改装、汽车制造、汽车商务等工作。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汽车简单维修能力、汽车简单检测能力、汽车销售与售后服务能力和汽车商务等相关能力。

2、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和构建。根据目前学生基础普遍都较差、学习兴趣普遍都不高等实际情况,设计“因材施教”为突出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即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成基本技能培养层、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层、专业综合能力培养层等三个不同的层次.。

汽车维修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包括基本的机修能力、电工维修能力。毕业学生应掌握汽车结构知识和对汽车进行正确、熟练的拆装和调整;其中专业技能指从事汽车维修人员为适应岗位要求,所应具备的专业核心能力,包括维修专用工具、量具、检测诊断仪器、维修保养设备的使用,整车拆卸、维修新工艺规范,修理技术标准和相关技术要求、汽车使用性能的检测方法,故障的诊断与排除,认识汽车新技术及工艺等.以培养学生基本的汽车维修能力和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的能力为主;专业综合能力是指从事汽车维修人员解决维修工作所应具备的综合能力,包括现场解决问题能力、技术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对每一阶段的能力培养标准分解为若干单元,以单元的形式融合到课程和实践教学中,形成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如汽车发动机拆装与调整应包括活塞连杆组的拆装、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等40个项目,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采用模块式教学法,将维修实际中常用到的一些拆装、检测、修配、间隙调整等基本技能与教学结合,尽量做到不会出现老师在课堂教学活动难以开展,学生在学习中理解不了的情况,尽量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真正做到无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之分。

六、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的保证措施

1、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实践教学体系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目的是为了保证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的培养得以分层次提高,必须通过多次的、反复的实际操作来达到。其途径分为校内和校外两种形式,它们在能力培养上相互补充,不可缺少。

(1)、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应主要满足学生不同能力的培养,如采用丰田5A-FE发动机进行故障设计和排除、整车电气设备的认识和了解、ABS控制试验台、安全气囊试验台、汽油机点火系统试验台等设备进行训练,让学生在教师的巡视下完成实训,有利于教学组织和管理,避免了教学事故的发生,并可在不同的情况下进行反复训练。

(2)、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得到了各个汽车维修企业和汽车相关企业的认可,为真正实现培养实用型人才,务必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中来,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能排除简单故障.这些都是在校内基地里无法实现的。实际上,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普偏存在着建立基地难、日常管理难和让学生动手难等问题,伴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在推进,汽车维修相关企业都更注重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普遍存在不接受学生实习,即使接受也是被动接受,学生亲自实践和动手的机会很少,导致学生实习的效果不理想。想颠覆这种普遍的现象,最理想的就是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建立的实践教学基地,既可以作为学生的实习、实训场所,又提供了真实的实际维修环境,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夯实基础,熟悉基本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拉近了与汽车维修企业距离。像日本的产学合作、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就是很好的典型。

2、师资队伍的建设

职业教育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要跟随实践发展,学生在求学目标、基础知识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这些特点必须要求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是“双师型”的。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集普通教师素质和工程师素质于一体的教师,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技能训练的新型教师。但是就目前我市的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的教师基本上都是从学校又到学校,眼高手低的现象非常严重,教师如果动手能力不强、经验和技术不达标,对于构建“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成为一种阻力,所以,迫切的需要“双师型”教师。

要解决“双师型”教师缺乏的实际问题,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种是通过制定一些硬性规定,比如规定理论教师每工作两年必须要有两个月及以上的时间到企业实习实践,这样既可以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又不至于他们掌握的知识过于陈旧,导致与市场脱轨,对于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有很大的帮助;一种是在教师队伍中必须有一半以上的教师具备“双师型”教师称号,这样可以实现以一帮

一、以老带新,慢慢培养和创大“双师型”教师队伍。

3、把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融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使学生在拿到毕业证书的同时,还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即 所谓的“双证”。实践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浅探 篇2

关键词:汽车专业课程改革,调研论证,项目课程开发,教学试点

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指导思想,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全面实施职业教育攻坚的决定, 自治区教育厅明确提出课程改革的方向为:在对大类专业相应行业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运用工作分析和教学分析的方法, 遵循技术型、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 着眼于学习者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以及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形成, 按照职业实践的逻辑顺序, 建立适应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学习领域和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群, 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一) 对行业重新进行调研论证

通过问卷调查、企业走访、文献调查和网上调查等方法, 对广西南宁市、柳州市及周边地区的汽车市场与后市场情况进行调研, 了解汽车制造企业、汽车维修企业和汽车商贸企业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对现代企业的设备情况、技术力量、产品类型和质量、人才构成情况进行了调研, 并围绕在岗职校生的爱岗敬业、学习精神、知识应用能力、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发展趋势、动手能力、职校生在企业成才的主要影响因素等方面与企业的人事负责人、企业老总进行了深入交流, 并诚恳听取了企业界对职业教育教学的评价和建议, 为汽车专业专门化方向的课改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1. 调研结果。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 (1) 汽车市场专业人才的需求数量仍呈上升趋势。随着近年来我国汽车市场正朝气蓬勃的发展, 汽车保有量在不断增长而且势头迅猛, 如图1。2008年末广西汽车保有量约98.4万辆, 而且每年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 若一辆车一年的基本保养费是1000元, 仅此项广西的市场一年就近10亿元。由于汽车整车销售的利润并不高, 而售后服务可以带来长期收益, 现在各汽车品牌4S店正把售后维修作为核心业务, 仅在广西的4S店, 就有近万名从业人员。按国际算法, 每新增30辆汽车至少需要增加1名汽车服务从业人员计算, 预计广西2009年全年新增汽车近30万辆, 新增汽车服务岗位10000左右, 估算广西一年需要10000名汽车服务人才, 现有从业人员的文化技术素质亟待提高。 (2) 汽车制造企业面向中职毕业生主要岗位及要求。汽车制造企业面向中职毕业生大量需求的人员为汽车制造四大工艺线一线操作人员, 即冲压工、焊接工、油漆工、总装工, 也有部分从事汽车检测与调试、汽车试车、汽车维修等工作, 其中技术要求较高的是焊接工、油漆工, 也是企业大量需求的工种。对上述工种人员的要求:有较强的劳动纪律性和合作精神, 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 有一定的英语基础, 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 (3) 汽车维修企业面向中职毕业生主要岗位及要求。4S维修站与一般维修企业的主要有前台接待、信息处理、仓库管理、汽车电工、汽车机电一体化维修、钣金维修、车身油漆、美容装潢等岗位, 比较短缺人才为汽车机电一体化维修工、钣金维修工、车身油漆维修工。对上述工种人员的要求:有较强的劳动纪律性, 具有极强的逻辑推理能力, 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和较强的专业技能, 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 具有机、电、液有机结合的知识和应用能力, 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会挑选和使用诊断、维修设备并能延伸设备的用途。 (4) 企业对目前中职校毕业生的反映。企业对部分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与素养、合作能力、上进心、危机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满意度不高, 对毕业生在设备、设施保养能力甚至包括动手操作能力评价也不高。另外, 汽车制造企业与规模较大汽车维修企业对毕业生基础知识和发展后劲比较看重, 而小型维修企业则普遍重视毕业生的零距离上岗能力。 (5) 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企业的参观调研, 深刻地感受到传统职业教育与企业实际生产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学校的教材和实验实习设备等教学资源、学校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相对于企业较滞后, 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与企业不能接轨。

2. 调研建议。

(1) 确立了我校汽车专业的两个专门化方向。笼统的汽车专业已不适应当前的要求, 必须结合专业再作细分, 明确具体的专门化方向, 才能充分体现汽车专业特色。目前, 根据具体条件, 将汽车专业群暂分为汽车机电一体化维修、汽车美容装潢、汽车营销等三个专门化方向。 (2) 确立了改革的方向是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打破“学科本位型”的课程模式, 以“实用”、“够用”为原则, 建立“能力本位型”的课程模式。以就业为导向, 改变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与职业活动相脱离的现状, 解决实践与理论相脱节的问题, 构建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 以职业活动为主线, 以学习者为中心, 以综合课程为基础, 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二) 对汽车专业岗位和专项能力进行分析

调研后对汽车机电一体化维修、汽车美容装潢、汽车营销等三个专门化方向进行了岗位能力分析, 形成了两个专门化方向的岗位能力初表, 邀请了来自汽车制造业、汽车维修业、汽车美容业、汽车销售业等多名一线专家, 在学校召开了汽车课改专家论证会, 会上专家们分组讨论了专业方向、岗位能力表等, 最终确定汽车专业的三个专门化方向为:汽车机电一体化维修、汽车美容与修复、汽车营销, 同时形成了每个专门化方向的岗位能力表。形成岗位能力表后, 组织汽车专业教师开展了专项能力分析, 通过汽车专业教师的集体努力, 对100多个二级项目从工作程序、环境和器材、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情感态度和评估标准等7个方面进行了能力分析, 形成了能力分析表。

(三) 进行项目课程开发和教学试点

课程开发的周期较长, 项目课程教材开发与应用, 必须在实践中不断试验、修改、完善才能更加科学。因此汽车专业对项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 采取边开发边实施的方法, 用一个班进行项目教学试点。

1. 开发项目课程。

在项目教学法的整个课题中, 学生和教师的交流、知识的传授及获得都是围绕着项目进行的, 所以项目的选择至关重要。依据专家咨询的结果和对毕业生调查问卷的总结, 在项目的选择、设置和实施过程中, 做到几点: (1) 阶段性设置课程。对初期项目的强调基础, 从较基础的、明显的、易于理解的项目开始专业训练。例如第一学年的教学安排为二个阶段, 如表1所示, 每一个阶段完成后都能形成一定技能,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2) 采用综合化课程。对汽车机械基础综合模块, 结合学生的专业兴趣, 以数字万用表和简单汽车电路的制作为项目载体进行教学, 融合了电工电子知识、汽车电路知识、电工实习的知识等。学生有固定的工位, 可以从基础的电子元件知识到较复杂的电路图识读知识, 通过实际操作的方法学习。汽车实务模块, 以汽车的常用实用知识为项目载体进行教学, 例如汽车文化、购车指南、二手车的评估、汽车保险、汽车零部件和配件的管理、汽车的使用性能了解、汽车的户籍管理、车辆的技术管理、汽车的结构, 开展了汽车广告书的阅读、汽车资料的网络检索、汽车管理软件的学习、二手车鉴定技巧、汽车使用性能中的汽车平顺性和舒适性实验的教学活动。与传统教学相比, 学生的学习兴趣性和学习效果都大大提高。 (3) 相对独立设置项目课程。在设置项目课程时尽量保持它的相对独立, 这样让学生能通过相对独立的项目的完成看到阶段性的成果, 有成就感,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对后期的项目任务, 选取的独立的工厂工作任务, 让学生将来能真正感受企业的职业氛围, 以期实现和企业生产现场的零距离接轨。 (4) 项目课程的开发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发展。认真分析每一个学生的特点, 根据他们个性和兴趣、特长, 进行小组划分, 使他们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在后期的专门化训练时, 让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方向, 自我规划自己的职业方向。

2. 项目教学试点。

选取汽修09级作为试点, 该年级学生总体素质不太理想, 学习主动性不足, 基础较薄弱。目前, 在该年级已经完成了模块1至模块5的项目教学试点。 (1)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在组织项目教学时, 首先是把项目课程分成若干个任务, 任务可大可小, 大任务可再分为若干个小任务。如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可分为7大任务组成, 每一任务设立一个典型的故障。在教学过程中, 以上述任务为引领, 采用先做后讲的方式开展教学。例如照明及信号系统的任务是:根据电路图查找前照灯不亮的原因, 并排除故障。在此项目中, 学生必须学会识图和自我评价一个完整项目过程, 教师只负责学生操作要领指导、过程监控和总体评价。该项目完成后, 学生通过学习识图技巧, 根据电路图排除故障, 学生很感兴趣, 成就感很强, 学到了照明及信号系统故障的分析和排除方法。 (2) 注重学生素养和态度的培养。一方面, 在教学中把不同性格与不同基础的学生分在同一小组, 让他们共同学习与实习, 或共同完成一个任务, 在计分评价时, 几个人中随机选一个进行考核, 他的分数也是其他几个人的分数, 在此过程中他们相互提醒相互监督, 合作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另一方面, 积极推进现代企业文化, 导入企业“5S管理”模式。将现代企业的创业理念、质量标准、管理思想、生产方式融入项目教学中, 如规定工具摆放、站姿、站位, 保持工位的清理、清洁等,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规范意识和对未来工作的适应性。 (3) 采用新的评价模式。在评价方面注意了中间过程的评价, 完成每个任务都要进行自评、学生相评和教师建议。对有作品的项目, 项目完成后还邀请几位教师参加评价会, 让每位学生上台拿着自己作品进行自我评价, 请学生代表和教师评选出优秀作品, 进行表彰和展示。在项目教学中采用全过程动态评价模式, 既有中间任务的阶段评价, 又有项目结果的总体评价;既有知识、能力的评价, 又有过程、方法、态度的评价;既注重知识、能力获得的评价, 又注重学生情感体验、身心发展的评价。评价方式是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口试、笔试、实验、实作等相结合, 单独评价与捆绑式评价相结合。所谓捆绑式评价, 首先建立学习小组, 在考核评价时学习小组中随机选一个进行考核, 他的考核分数也是同组其他人的分数。捆绑式评价能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 (4) 为项目的实施作了充分保障。项目教学的得以实施, 必须依靠硬件设备和师资。硬件设备是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载体, 师资是项目教学质量保证的关键。为保证项目课程的实施, 在原有发动机底盘实习室、电器实习室、电喷发动机实习室、自动变速器实习室、发动机调试室、基础上, 又获得250万元的财政专项经费, 并新购了多辆轿车实习整车和一批先进的实习设备。在师资配备上, 选配优秀的专业教师。老师理论功底扎实、实践水平很高, 均具有技师或高级工资格, 其中有一位参加广西壮族自治区百名名师培训, 一位参加全国骨干教师师资培训, 专门学习了汽车维修技术和项目教学法。

要达到改革设定的目标, 除了按照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要求执行之外, 还要继续加强汽车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继续加大对专业设备设施的投入、科学合理设立项目课程, 加快校本教材开发等。

参考文献

[1]邓泽民.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与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浅探 篇3

【关键词】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着手营造情境式实训基地、打造紧跟现代汽车新技术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开发有特色的实训教材,规范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与考核,是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内容。

一、开发与构建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

针对毕业生所面向的岗位群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通过广泛的调查和科学的归类分析,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主要的就业岗位为各类企业从事现代轿车、各型运输车辆的机电维修,装配制造,汽车商务管理与营销服务等工作。毕业生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汽车使用能力;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能力;汽车装配制造能力;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能力;汽车技术管理能力。依据以上岗位的职业能力,制定了以“分层训练,层层递进,逐步提高”为突出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即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划分成基本技能训练层、专业核心能力训练层、专业综合能力训练层等三个有机的层次。

二、推行三个建构,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1.系统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建构。(1)课内实践模块,是技能形成的基础阶段,如汽车构造与维修中的3门核心专业课程中各系统的结构认知,特征作用分析中安排的实践环节,传统的教法采取的“4+2”教学法,即每上4节理论课就对应安排2节课内实践课,其形式上相对分散,分别由理论与实践老师独立上课,教学还主要以教师示范讲解为主,学生观察模仿为辅,形式上不能很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内容上有时会出现重复教学、教学进度上存在课时浪费。为此,我们推行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采取任务驱动法,课前下发工作任务清单,现场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拆装任务清单中的零部件,教师设疑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观察讨论零件的结构特征,分析结构特征的作用,学生代表汇总小组观察讨论结果,教师点评总结。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可充分利用动画或录像等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动态展示工作过程,演示拆装步骤与拆装要领。目的是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感性与理性有机结合,并形成初步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2)专项技能训练模块,是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如汽车构造与维修课程中,集中进行的2周的“汽油机综合拆装与调整”、“柴油机综合拆装与调整”、“汽车拆装与调整专项技能实训”、“汽车二级维护与保养”等。我们推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教学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教师讲解示范为辅。学生根据学习任务书要求,完成规定训练内容,达成教学预设目标,上交训练作业单。专项技能训练是一个通过“反复练,练反复”的过程,提高学生操作的规范性,熟练性。目的是掌握专项的岗位技能,练就专业岗位综合能力。(3)综合技能训练模块,是实践教学的核心内容,是综合运用本专业全部专业核心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综合解决复杂的问题。如全部课程结束后集中进行的3周的汽车检测与维修综合实训。其目标是将各种专项岗位技能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巩固、熟练并揉合在一起,形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其目标要达到汽车维修中级工水平,学生通过训练与考核获取汽车维修中级工职业资格证。本层次的训练采取的是生产过程导向教学模式,训练是在模拟汽车机电维修生产车间的环境中完成,全班分成2~3个组,各训练环节严格按照汽车维修企业生产过程进行:从客户接待,到验车接车;从故障诊断到保养维修;从修后检测到制单交车;各小组循环轮岗,小组互评。教师做好班前教育与班后总结。其目的是营造身临生产环境氛围,使训练学习与岗位就业零距离,培养学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能力,规范各生产流程。

2.任务化的实训课程内容构建。(1)无论是理实一体的课堂实训课还是任务驱动的专项训练课,实训课程内容按照真实的工作任务来构建:把实训课程学习训练内容以项目任务书的形式呈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以完成任务工作过程为过程评价,以学生完成的作业单的形式作为学习成果的呈现。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建构理论知识、练就职业能力。实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以产品为载体,整个教学过程最终指向为学生获得具有实际价值的产品,这个产品可以是一个实物零部件、一个故障或一项服务。(2)实训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内容相融合: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旨确立实训课程教学目标,将职业资格标准作为训练项目的训练目标、分解落实到各个子项目或操作步骤与环节,将职业技能鉴定与课程考核相结合,把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要求贯穿在实训课程的始终。

3.职业化的实训课程场景建构。(1)“硬环境”配置讲求实用、实效,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景布置划分为三个区:教学演示区、操作练习区、观察讨论区。教学演示区设有网络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师工作台;操作练习区,全部采用实物、实景操作,观察讨论区备有全部实物零部件及工量具。训练设备与实际岗位需求对接;专项技能训练场景布置按照企业维修车间标准统一规划分区,实训中心配有资料查询区,备有各车型的技术资料和维修手册及电脑网络设施。(2)训练课程场景的“软环境”强调职业氛围的营造,包括愿景规划、职业规范、职业道德、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团结协作精神等职业素养提升和企业文化氛围营造。使每一处设施、文字、图片都成为有特定意义的载体,发挥环境育人的启迪功能。学生在实训中有一种直接进入职业场景和职业角色的感觉和体验,接受的熏陶,促进学生的自我感性成长。

三、加强“三个建设”,保障实践教学的实施

(1)企业型实训基地建设。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习与就业的零距离,培养的学生得到企业与行业的认可。为真正实现培养人才的职业化,必须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生产实际中,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生产实际中,并解决实际问题.这必须在企业型的实训基地来完成。实训基地根据经营主体和服务对象的不同,分为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两种方式,它们在能力培养上相互补充,不可缺少。(2)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所谓“双师型”教师,广义上是指集普通教师素质和工程师素质于一体的教师,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技能训练的新型教师。侠义上的双师是既具备讲师及以上教师资职,又同时有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的老师。为建设实践教学急需的教师队伍,必须建设一支专兼结合、质优量足的实训教师队伍。(3)立体化的实训教材建设。首先教材的开发要注意与理论教材配套、与职业资格标准融合、与基地实际情况相联系的实训教材。其次,要注意开发电子教材和网络教材,将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形成符合信息传播的媒体,由平面变立体、由静态变动态,更形象、更直观、更生动的演示汽车的内部构造、运动原理、拆装步骤、操作要领。第三是利用模拟软件设计仿真与虚拟试验,选取企业骨干与技术能手,录制现场实训操作过程,可重复再现实训情景过程,使实训教学突破了空间、时间、条件的限制,学生可电脑上拆装汽车、宿舍里排除故障,不仅节省大量的实物教具和实验材料,而且为学生课余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资源。

参 考 文 献

[1]俞仲文.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简历 篇4

性别:男

年龄:23岁 学历:中专

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

求职意向:

求职待遇:

电话:

工作经验:

20xx年10月—20xx年6月在海南翔瑞奇瑞服务站学习修理;

20xx年6月—20xx年11月在海南国奇奇瑞服务站从事配件管理工作;

20xx年5月—20xx年8月在海南云兴康盛奇瑞服务站担任配件主管职责。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浅探 篇5

——安居职业中学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申报情况汇报

一、学校基本情况介绍

我校地处安居区教育园区,是安居区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四川省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和省劳务开发培训基地,四川省“9十3”免费教育学校,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环境幽雅,职教文化底蕴厚重。校园占地110亩,建筑面积38000平方米,设备总价值1300万元。现有教职工227人,在籍全日制学生3000余人。建有“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四大专业群,开设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旅游服务与管理、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服装制作与生产技术管理、学前教育、畜牧兽医等十多个专业,其中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是省级重点专业。

学校秉承“德育为首,技能为重,素质领先”的办学思想,以“厚德精技,培养真人”为校训,践行“科研兴校,质量立校,为农育才,助农致富”的办学理念,规范管理,强化内涵建设,创新办学机制,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办学业绩闻名全省。原省人大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席义方同志盛赞学校为“农村人才资本的孵化器”,四川省教育厅涂文涛厅长称赞学校为“特色鲜明的农村中职学校”。学校先后评为了“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60余项殊荣。

2013年,学校紧跟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步伐,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和工学结合为改革方向,按照“保证规模、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的基本要求,以开展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和承办省第五届农民工技能大赛为工作重点,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申报的主要工作

优化专业设置,加强精品专业建设,增强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1 列入了我校2013年工作要点。如何紧跟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根据企业和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成为了学校发展必须面临的问题。为此,学校把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作为了今年学校发展的大事。在专业申报过程中,我们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现简要汇报如下:

(一)、调查研究,进行专业建设可行性论证。

1、汽车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汽车进入普通居民家庭的比例将大幅度提升,据统计,我国汽车保有量每年以12%的速度增长,从业人员需求以10%的速度增长,专门人才(指受过中等及以上系统的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增长比例已达到25%。这一发展趋势给我们中职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学校必须紧紧抓住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主动应对国际国内汽车行业发展的需求,开办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培养更多汽车产业链上不同工种和岗位的实用技术人才。

2、汽修人才市场需求增大。

由于汽车生产量和销售量的持续增加,无论生产厂家还是经销商都要考虑售后服务问题。虽然几年来各大中城市出现越来越多的汽车销售网点和汽车特约服务站,但无论是汽车的零件销售、整车销售和维修服务都十分缺乏受系统培训的专门技术人员。据测算,与汽车产业链相关的人力资源的社会需求,今后每年将递增10%—20%左右。

据调查资料表明,目前汽车运用维修从业人员中,一是工人的文化素质偏低,初中、高中、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比约为4:5:1,(发达国家为2:4:4);二是技术水平偏低,具有故障诊断技能的技工仅占20%(日本为40%,美国高达80%),其中维修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8%左右,(其中年龄在50岁以上的约占40%),结构明显老化; 三是受过职业技术教育的员工少,多数是学徒出身。目前,汽车后服务人才市场对各类人才需求旺盛,但最紧缺的是一批年轻的、具有较 2 高学历、高技术水平的应用型人才。

3、对接本地企业,服务地方工业的发展。

伴随安居区委工业强区战略的实施,以海特汽车城为代表的汽车工业正在兴起,一大批汽车零部件企业正式落户安居,为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服务地方企业,为企业输送既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又有专业技术能力的专门人才,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开办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也是当务之急!

4、学生和家长学习热情持续高涨。

汽车驾驶是现代人的必备的三大生存技能之一,无论城镇还是乡村,尤其是年轻人学习驾驶的热情持续高涨。许多在外务工的内地青年回乡创业,首先选择学习的就是驾驶技术,因此各地大大小小的驾校报名火爆。安居域内仅有5家汽车修理厂,无专业的4S店,而且设备落后,维修人员技术水平不高,缺乏现代汽车检测手段等,致使安居域内很多车辆要送到外地维修保养。随着汽车维修服务产业链的拉长,市场不仅需要大量机修工、电工,也需要技术主管、经营主管、前台服务、汽车配件管理部门经理等不同岗位的管理和服务人员。如今,在安居本地,掌握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无论就业创业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学生及家长对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的学习热情高涨。

综上所述,我校开办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既是解决汽车维修与服务企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不断增长的需求,又是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和创业的共同期盼,更是学校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学习借鉴,制定详实的专业建设规划。

学校组织专业教师到乐山一职中、遂宁市职业技术学校、大英职业技术学校考察学习,借鉴其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为我所用,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注重培训,构建专业的师资队伍。

1、转岗培训。学校从电子专业、机械专业选拔了一批思想素质好,学习能力强的的教师充实到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搞好教学的同时,让他们自学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与此同时,学校安排他们到安居的汽车修配厂实践,提高动手能力,为来期的专业课教学做准备。

2、送培工作。学校积极争取培训指标,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本期,我校谭清文老师到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参加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国家级培训;陈超老师到东风汽车公司进行为期六个月企业实践,专攻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他们学成回来,将担任本专业核心专业课的教学。

3、行业聘用。学校将在安居本地聘请多年从事汽车运用与维修工作的专业人才,到校担任实训指导教师,以缓解学校专业师资的不足。

(四)加大投入,添置必备的教学和实训设备。

学校在考察省内兄弟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室建设的基础上,制定了我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室建设方案》,共计划投入200余万元,建设汽车底盘实训室、电子电器电控综合实训室、汽车空调维修检测实训室、汽车整车实训室、发动机拆装及性能实训室、汽车变速器实训室等六个专业实训室,购置了透明汽车模型,汽车电路示教板等教学设备,使其能满足教学需要。目前,学校正积极争取主管部门的支持,方案已提交区教育局审定。

(五)校企合作,努力实现资源共享。

加强与本地企业海特汽车、福多纳汽车部件公司等企业合作,实行订单培养,在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到校授课,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与安居区区域内的汽车维修店合作,组织学生参加教学实习,增强师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目前,学校正与相关企业签定合作协议。

三、下步打算

1、全力做好专业申报、备案的相关工作,争取能在2014年春季招收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新生。

2、加快硬件建设步伐,迅速启动实训设备采购立项、招标等系列工作,力争招收新生前实训设备到位。

3、进一步完善专业建设方案,细化人才培养方案,申报成功后加快推进该专业教育教学相关准备工作。

诚然,我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尚处于萌芽状态,很多地方考虑不够成熟,而且目前还没有明显成效,尤其是硬件建设上还未实质推进,但我们相信,在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通过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办得规范、办出成效!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浅探 篇6

关键词: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一体化,教学

所谓一体化教学,就是融专业理论和生产实践结合为一体,融知识讲解和技能训练为一体,将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进行组合教学,侧重于技能操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我通过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实行了一体化教学,在理论学习中提升操作技能,经过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一体化教学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沟通,而且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激情。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理论学习为中心,学生来到学校首先要学习文化基础课程,然后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再学习专业课程,最后实习、就业,即“四段式”教学模式。这种以理论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以下弊端: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开,理论教师和实践教师分开,教学模拟设备和学校实际操作设备分开,理论教学时间和实际操作时间甚至也分隔在不同学期。人为地将教学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部门,使教学上自成体系,互不干涉,各有一套人马,教学资源难以得到有效利用。理论课和实践课分段实施、理论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各负其责,造成了教学相互脱节,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有机结合。因此,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时,由于缺乏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对抽象的专业知识只能靠“死记硬背”而“似懂非懂”,根本谈不上“深入理解”“举一反三”。当进入实践教学阶段,学生虽较感兴趣,但专业理论知识已遗忘甚多,往往局限于模仿性操作训练,而无法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去形成系统的综合技能。学生不能将理论和设备的操作过程紧密、有机结合,导致理论教师纸上谈兵,实践教师不知所以然,导致教学质量及效果欠佳。

教学手段单一,认知方法单调。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实践性强,理论教学时不能进行示范性操作指导,也不能动手演示。中职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差,学习缺乏空间想象力,在讲授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时,理论教师虽然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讲解,学生仍然不知教师所云。理论课教师往往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也就是“板书+讲解”,较好的方法也只是采用多媒体教学,内容的讲解也凸显“空”而“虚”,对汽车零件的空间形体,零件之间的位置关系、装配关系及传动关系,工作原理难以形成完整的认识。实践课则经常重复一些机械动作,很少能引发学生对理论本身更深层次的思考。

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教学时间安排跨度大。同一个汽车部件的“构造”“修理”及“故障诊断”教学跨度往往长达两三个学期,导致学生前学后忘,对某一部件乃至全车的认识是断续的、分散的,没有形成整体系统的认识。整体认识不清楚、理解不透彻,学习就难以深入。进入技能形成的实践教学阶段,虽较感兴趣,但专业理论知识已遗忘甚多,往往限于模仿性的训练,无法触类旁通,形成系统技能。

学生的素质差异性较大。近几年来,伴随着中职生源的滑坡,中职学校学生的基础与以前大有不同,学生在知识结构层次方面也有较大的差别。有的知识结构比较完整,有的连三角函数都没学过;有的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技术技能,有的则对设备和工具茫然无知。如果在专业课教学上继续沿用传统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各自独立进行的方法,已很难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学目标。

二、一体化教学的特点及应避免的误区

一体化教学不仅仅在于教学场所的转换,而在于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更新,在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交融、相互弥补、相得益彰。一体化教学的特点:教师一体化,即专业理论课教师与实践指导课教师构成了一体。教材一体化,即理论课教材与实践课教材构成了一体;教室一体化,即理论教室和实习车间构成了一体。所以一体化教学改革,需要开发一体化课程,培养一体化师资,建设一体化教室,三个基础条件缺失哪一方面,都不能称之为一体化教学,都不能取代专业理论课教学。

开展一体化教学应避免进入的几个误区:一是理论知识的讲解和技能训练课题脱节,与传统教学模式无区别,只是把工艺知识的讲授放在实习时间内进行,还相对占用了实习操作练习的时间,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二是弱化理论知识讲授,若理论知识讲得不全、不深、不透,或只对操作要领作简单说明,一味地采用操作过程的示范模仿,便成了陈旧的师傅带徒弟模式,和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背道而驰。三是一体化课题训练不能按教学大纲足量完成,不但使技能水平达不到教学要求,还降低了理论知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是极不可取的。

三、实行“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一体化教学过程是讲解示范、实践操作、发现问题、提升技能的过程。采取理论课与实践课交叉传授的方法,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理论讲解部分:教师讲授时将任务分解为细化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讲解。实践教学部分:组成学习小组,由教师给小组设计问题,设置实验实践课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动手,增强学生对已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可以结合案例实行案例教学,也可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故障,引导学生检查、分析、排除,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浅探 篇7

【关键词】中职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汽车维修业则伴随着汽车工业急速成长,如今汽车维修业已成为交通运输业必不可少的服务性支柱与保障。随着汽车科技和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汽车电子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各种高新技术的出现对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平顺性、可靠性和舒适性等各项技术性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与之关系紧密的汽车维修业也受了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对高素质汽车维修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中等职业学校汽车专业是融合了汽车、机械、电子及计算机等多门学科于一体的专业,有较高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其中,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核心专业。当前我们的职业教育还没能完全适应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迫切需要中职教育汽车维修专业进行教学模式改革,使学生尽快提高职业素养、掌握维修技能,培养出复合型人才。

一、汽车维修行业的现状

我国,面对汽车制造业的迅猛的发展,汽车维修行业也随之出现很大的变化,老旧维修模式逐渐淘汰,维修行业标准化专业化现代化成为趋势。能适应现代汽车维修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奇缺。以诊断、检测为主,更换新件,缩短车辆在厂维修时间,已成为新的维修理念和维修方式。由于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出现和机电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汽车维修技术已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汽车维修正演变成为“性能检测——故障诊断——换件修理”这样一种全新的模式。

二、中职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国家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大,教学改革成为现代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的表现。之前我们中职汽车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与实际行业需求差距较大,教材远远跟不上技术发展,且存在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知识老旧狭窄、重机轻电、重理论轻实践等。汽车维修专业是一个大专业,涉及面广,因此既需要一批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又需要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的并懂得教学规律的实训指导教师。汽车维修本身是一个技术更新很快的行业,无论专业教师还是实训指导教师若长期脱离生产实践,必然面临知识、技能落后的状态。因此,我们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师资培训、引入更新的机制,确保教师自身的技术、技能领先。

三、教学模式改革正进行的几个方面

1、优化整合课程,构建“一体化”教学模式

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中职汽车专业课的教学可分模块采用集理论学习、现场观摩、技能训练于一体,集计算机网络、动态仿真、现场设备控制综合运用于一体的“一体化” 模块式教学模式,既重视理论的学习、运用和指导作用,又突出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能明确职业岗位,清楚职业工作环境,清楚职业技能要求,了解职业规范,成为拥有职业学习能力、有思维有能力、有素质的综合性技能人才。

2、加强校企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产学结合”是学校、学生与企业三方共赢的一种培养人才的教育模式,它是学校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和学生在学校与用人单位无缝转接的有效途径。“走出去,请进来”是学校在实践中成功的法宝。有利于把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学有所用。在实践中,学校教师深入到行业与企业中调研,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和人才规格。针对岗位设置进行集中训练,尽快提高学生在某个领域中的职业素养与能力。这样,学生既接受了专业基础能力训练,又在专业方向的某个方面具有较专而深的岗位职业能力。同时,可根据所开设的相关专业选择一些有一定规模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利用企业专有的技术和资源,聘请企业专家作为专业的客座教授,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实施计划,共同开发制定课程教学大纲。企业派相关专业人员或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师傅给学生授课。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企业专门对学生进行岗位职业能力培训,企业也能确保录用合格人才。“产学结合”为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搭建了平台,明确了学生就业方向,尤其是供求双方零距离对接,一方面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另一方面减少了企业的用人风险,降低了用人成本,为高效率地实施人岗匹配战略创造了条件。

3、完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实训室建设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汽车专业课程教学资源重构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和难点。在职业岗位和工作任务的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学校联合汽车企业按照突出“岗位能力”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国家标准、企业需求,构建以汽车组装技能、汽车检测技能、汽车维修技能等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融“教、学、做”一体的实践技能主导型课程体系,形成“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新型课程结构。同时以汽车专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企业专家为核心,组建经验丰富的师资团队来完成汽车专业学习领域中课程标准和教学课件的编制工作。建设以教学课件、专业资料、视频资料、技术动态为主的信息教学资源库,使广大师生共享教学资源,极大地拓宽教学视野、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根据企业对毕业生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要求,遵循职业教育规律与能力培养的特点,采用模块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新型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于一体,使学生掌握汽车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要符合行业发展符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以行业环境为实践背景以多媒体系统展示引导归纳进行高效有趣的教学,偏重实践学习效率不高,理论知识不理解,维修时没思路,故障不会处理,而偏重理论学习脱离实践会造成知识太抽象,记忆不深,达不到掌握技能的要求,只有理论实践兼顾,高效的理论学习和标准化的实践操作相结合。

5、创新学生技能考核评价方式

评价过程多样开放,注重探索注重创新,鼓励优秀的、创新的,问题可以设置成长时间探索的问题,在一段学习期间贯彻模块化教学,让学生的思考一直持续,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巩固,提高成就感,问题设置具有开发性,考核模式成验收式,展示式,比赛式。同时结合汽车技能比赛、考证等形式综合评价。除了教材中学生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外,还引入汽车企业的真实岗位工作任务,开展以任务项目为导向的汽车技能考核。改变以往教师作为单一评价主体,学生、教师、汽车企业专业人员都可成为评价的主体,参与制定考核标准,参与考核过程。

四、结语

中职汽车专业的课程改革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只有不断学习国家的各项教育方针政策,深入了解社会市场需求和充分接触在校中职生,才能通过有效教学改革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为国家不断输送合格有用的汽车初、中级人才。

参考文献:

[1]《职业教育三环节教学模式》 作者:张玉臣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2]《职业教育教学法》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浅探 篇8

为全面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模式改革活动,加强我校专业建设,切实提高我校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打造名副其实的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学校,探索订单教育、定标培养的可行性,为了进一步论证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开设,我校于 2011 年11月份 组织了由专业教师组成的调研团,赶赴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本地区相关汽车制造、维修、美容行业,开展了为期半月的专业调研活动。这次调研活动以“专业设置和人才需求”为核心,调研组分别走访了多家大型汽车4S专营店。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支持下,此次调研工作圆满成功,其间我们先后共走访了 12 家企事业单位,与近百名毕业生和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了沟通和交流,获得了大量专业信息资料,对论证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开设提供了有力的依据。现整理报告如下:

一、专业设置的背景

根据人才市场以及汽车行业对汽车技能人才的需求和学校的办学条件,通过考察和论证决定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使我校成为长沙环球教育集团第一个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在专业的培养方向上,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主要面向国营企业、合资企业、私营企业从事从事汽车销售、配件管理、保险理赔、售 后服务、信息反馈、前台接待等工作的专门人才。我校拟建设成该专业拥有 2300平方米汽车实训中心,教学实训场 4 个,各类实验实训设备近千台套,价值近500 余万。届时我校汽车专业将还拥有一支颇具实力的师资队伍,拥有专业教师 10 余人,其中60%以上具备了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90% 以上具备了高级职业技能,有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3人,“双师型”教师达到70%左右。

从从业人员素质来看,汽车人才的从业素质亟待提高。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轿车进入家庭步伐的加快,汽车技术的快速更新,国内外汽车零部件产业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以及正在进入的国外汽车服务业,使得汽车维修行业的车源、车种、服务对象、服务范围以及维修作业形式已发生新的变化,除汽车运用与维修人才,汽车与配件营销人才、汽车检测人才外,还有汽车管理人才、汽车保险理赔人才、汽车美容装潢人才、汽车网络信息人才等后服务行业技术与管理人才也进入了紧缺人材的行列。行业竞争日趋激烈,除了数量不足、素质不高也成为从业人员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向社会和企业输送足够的、高素质的汽车后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是解决好汽车后服务行业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质优、价廉的汽车后服务的首要任务。这为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人才市场。

二、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汽车工业是集当代高新技术于一体,具有高科技含量、高 附加值、综合性强、创造社会效益制造工业,它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科技进步和民族特色的重要象征和体现。国家在 “十一五”计划中明确汽车工业将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加以扶 持和大力发展,“十二五”计划把鼓励轿车进入家庭作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内容之一。

中国是一个正在兴起的汽车王国,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汽车行业实力大大增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目前中国汽车拥有量约 1.6亿量,仅次于美国。

中汽协公布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汽车产量1841.89万辆,同比增长0.84%;全国汽车销量为1850.51万辆,同比增长2.45%。乘用车好于行业平均水平,2011年全国乘用车产量1448.53万辆,同比增长4.23%;乘用车销量1447.24万辆,同比增长5.19%。专家预测 2012 年左右,中国汽车市场会超过 1,000 万辆。2020 年后,中国汽车市场可能超过 2,000 万辆,成为世界最大汽 车消费市场。同时随着私家车迅速进入千家万户,中国汽车维修业也进 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汽车维修业和汽车保修设备行业在市场的 洗礼中形成了利润丰厚的汽车后市场,2011年仅汽车销售额就已经超过了 80 亿元人民币。

目前,中国汽车维修产业继续保持繁荣态势,总的趋势是业 务量及营业收入持续增长;企业数量保持高速增长,产业内部企 业经营模式发生转变,随着外资进入,产业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市场竞争日趋规范化,品牌竞争日趋激烈。细分析市场行情,汽车维修连锁经营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十分广阔。未来几年内,汽车维修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市场需求拉动明显;企业数量依 旧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就具体讲汽车维修企业来讲目前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企业和岗位不断向专业化发展随着行业竞争的不断升级,各种车型都在寻求在技术上的优势方面,同时为了保证某些方面的技术领先,也非常重视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因此以前面向所有车型的修理厂必将被现代化的专门面对某些车型的4S店所取代。由于现代4S店在技术和服务方面不断完善和拓展,全面型人才越来越难于培养同时也越显得不切实际。在 4S店内部专业分工不断细化,机电、钣喷、备件管理、保险理赔、营销接待等岗位专业化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2、检测维修技术不断向智能化发展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原有的经验型检测手段已经不能适应 现代汽车维修的需要,在汽车检测方面新的设备、新的工艺不断涌现,突出表现为智能化和网络化。

3、管理水平不断向科学化发展现代汽车维修企业在管理上广泛吸收了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建立了完备的内部管理体系。部分企业按照 ISO9000 标准,建立5S、6S等管理模式,在生产现场中对人、机、料、法等 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对员工的行为、工艺流程提出了更为 严格的要求。

4、建立了完备的培训体系 由于各个主要汽车品牌在技术上的发展方向和水平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汽车维修企业专门化趋势决定了人才培养的专门化;同时汽车技术不断更新,统一品牌的汽车3—4 年就要进行一次换代,因此检修工艺也要不断更新,这就要求员工能够跟上技术进步不断跟新自身的技术水平。

目前各主要汽车品牌在汽车维修保养领域均建立了完备的内部人才培训体系,比如丰田建立了四级培训认证制度、大众建 立了三层培训体系等等,以适应企业分工和技术进步的需要。

三、专业人才需求情况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度上升,以及汽车维修高科技含量增大,新的维修设备、维修工艺、维修技术、高科技含量的电子化检测设备进入我国,传统的汽车维修业受到严重的冲击,传统的汽车维修工已不能胜任现代汽车的检测、维修与保养工作。企业普遍反映缺乏这方面的人才,据预测全国汽车技术服务行业每年需要新增从业人员近30万,其中前台接待等服务人员缺口更大,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教育部把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作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的四个专业之一。

另外通过走访调查,仅从湖南省域来看,我们从湖南省汽车行业协会了解到,湖南汽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期间。有广汽长丰、广汽车菲亚特、北汽长沙福田、湖南吉利、长沙比亚迪、湖南江南汽车、中联重科和长丰动力等13家整车企业在”十二五”期间都需要大量的汽车技能型人才;近年来,我省汽车工业实现了快速发展:2005—2009年,汽车产量由9.26万辆增加至21.45万辆,增长了2.32倍,乘用车占比从2005年的31.1%提高到2010年58.33%。整个“十一五”期间,我省汽车整车企业共产销汽车将超过80万辆,远远高于“十五”期间30万辆的规模。

目前,一大批整车企业和项目都相继落户湖南。广汽集团重组长丰,引入广汽菲亚特、广汽三菱落户长沙;北汽株洲基地今年底建成年产20万辆乘用车生产基地;福田汽车在长沙新建年产10万辆中重卡及10万辆皮卡和SUV生产基地;长沙比亚迪明年4月建成40万辆乘用车生产基地;吉利集团在湘潭九华已建20万辆轿车基地;长沙众泰明年建成20万辆轿车基地;陕汽集团将在长沙建设南方最大的生产基地。未来将有力支撑湖南汽车工业在“十二五”期间实现跨越式发展。无疑为我校汽车专业的加速发展,更好地服务市场和地方经济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该方面人才目前不仅在数量上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在质量上也与企业需要存在较大的差距。

调查显示目前企业对专业人才的不满意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历偏低。目前多数企业人员的学历水平偏低,中专以上学历仅占 40%左右,经由专业培训后再上岗的技术人员在汽车 维修企业内还只占少数。各企业和汽车服务行业急需大量高技术 人才,招聘的条件已经提高到中专以上学历。

2、学校培训与企业培训不能实现良好对接。根据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趋势,人才的培养必然要经历学 校培养和企业培训两个阶段。其中企业培养由于引进了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体系完备手段成熟。然而目前学校培养还相当滞后,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模糊,不能真正了解企业需要;教学模式落后,传统意识根深蒂固,不能适应当前企业和学生的实际;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不是过于强调文化基础,就是过于强调高精尖方 向,忽略了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因此企业培训与学校培训还存在着一道鸿沟,学生从学校毕业后不能很快适应企业培训,加大企业培训和学生后续发展的难度。

3、缺乏自我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力。汽车维修技术的发展要求从业人员要不断学习,进行知识上的不断更新,这就要求员工具备自我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力。然而目前企业招收的相当一部分员工不具备这一素质,其主要原因是在校学习期间,学校忽略了在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和在自我学习方面的锻炼。

4、自身修养不能适应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管理科学是现代企业的共同特点,这就要求员工具有较高的自身修养,以适应企业管理和客户服务的需要。然而,在这一方面企业的反馈信息是不尽人意的,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适应现代管理制度,因管理方面的因素而被企业淘汰的比例达到企业淘汰员工总数的60%以上。

四、专业设置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本专业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素质培养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加强专业教材、教师队伍和实验教学基地建设,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中职教育办学模式。通过实训、实习教学环节、校企合作、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途径,把学生培养成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适应汽车后服务行业中多种职业岗位群紧缺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

为了保持专业稳定健康地发展,注重专业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以发展的眼光,视汽车后服务市场的发展和变化趋势、本校及本专业的教学条件和专业实训基地的进一步完善,在保持教学计划基本稳定的基础上,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延展专业方向。专业下延展的专业方向,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可依据市场需求,动态地适时调整培养人才的规格和内容,体现了本专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更多的机会满足个性的需求,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达到所培养的学生不仅具备顺利就业的职业能力,更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职业发展能力。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可建设3个专业方向:汽车检测与维修(机电一体化)、汽车空调与电器、汽车、配件营销和技术服务。下一个发展阶段准备继续增设: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美容与装璜、汽车检测设备及营销、汽车网络服务等专业方向。

五、从调查情况看设置汽车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性

根据调查资料,从全国和大的环境来看,近10年的汽车保有量以20%的年均速度增长,我国已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世界第三大汽车市场。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高速增长的汽车产业推动和刺激了高等级公路建设,而公路高标准、高速度的建设又为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1年我国新增公路通车里程7.1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0万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19万公里。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披露,“十一五”末,中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98.4万公里,5年新增63.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由“十五”期末的4.1万公里发展到7.4万公里,新增3.3万公里。“五纵七横”12条国道主干线提前13年全部建成,西部开发8条省际通道基本贯通。为落实“十二五”时期交通运输发展总体要求,未来5年,交通运输部将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公路方面以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为龙头,加强省际“断头路”建设,到2015年基本建成国家高速公路网。同期,修订国家公路网规划,强化国省道改造,力争“十二五”末路网整体结构优化升级,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汽车产业和公路交通运输业飞速发展的形势,有效地推动了汽车后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汽车行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更是人们心目中的朝阳产业。

六、专业论证结果

此次调研我们了解到汽车行业整体发展状况良好,正逐步发展强大,未来 3-5 年内经需要大量的有良好品德的汽车专业技术人才,因此,我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要仍然具有良好发展势头,应增开设此专业,同时我们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完善。

1、根据企业需要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为了实现与企业培训的对接,为学员参加后续的企业培训打好基础,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突出专业基础理论、专业新技术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地位和作用。对钳工、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汽车电气、发动机电控技术、底盘电控技术、汽车检测、汽车使用与维护等关键模块重新规划合理的学时,同时在具体的模块中强调通用理论和技能,为后续在企业的培训构建一个扎实的平台。

2、开展以“一体化”教学模式为主的教学模式改革的试点。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主要弊病在于不利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 学的结合;不利于专业课程各教学环节的相互配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造就“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因此,破除陈旧的职业教育理念,建立现代教育观,打破学科式的 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适应行业需要、具有职业教育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理论脱离实际的课程体系和陈旧的教学内容,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与创新能力的教学内容和课 程体系,改革教师队伍重理论轻实践的知识结构,建立一支“双 师型”教师队伍的教学改革,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十分紧迫。

3、参照 ISO9000 标准体系和 5S、6S 管理标准,重新制定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制度和规范。学校管理必须要与企业管理实现有效对接,使学生在到企业 之后能够很快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因此学校应该从实际出发,首先开展对教师的关于 ISO9000标准体系和 5S、6S 等管理标准培训,使教师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企业文化;然后根据企 业标准重新审视我们当前的管理制度和模式,对这些制度和模式进行必要的调整,逐步将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向现代企业管理靠拢向国际标准靠拢。突破一说二教的传统模式的束缚,创新德育教育模式,尝试 运用先进的培训教育。比如引入培训游戏,以创新、沟通、激励、团队为主题,使学生在寻找乐趣的基础上获取知识,学中做、做 中学。

4、积极探索订单教学和合作办学的新路子。在考察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品牌汽车厂商为了减低员工的培训成本,尽量使企业培训的内容能够在学校培养阶段完成,开始尝试与职业学校合作。他们通过与学校合作,通过组织招收专门化班级,企业通过向学校投入一部分资金和设备,通过对学校教师进行一定的培训,从而实现了企业培训学校化。在这一合作中企业减低了成本,员工有了可靠高质量的来源,学校得到了设备,师资得到了培训,这是一个典型的双赢式合作。这也是我校汽车专业今后应该探索的方向。

上一篇:妈妈你别太累作文500字下一篇:体育课堂中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