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修实践教学研究

2024-09-07

汽车维修实践教学研究(精选12篇)

汽车维修实践教学研究 篇1

近年来,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迅猛, 人均汽车拥有量不断攀升, 汽车市场发展前景被一片看好。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为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社会需要大量的汽车维修专业人才。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为社会输送大量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一线人才, 汽车维修人才的紧缺对中职汽修类专业提出了挑战。汽车维修是一门应用型极强的专业, 从事汽车维护的人员不仅要具备汽车理论知识, 同时也要具有熟练的动手和实践能力。而且随着汽车维修技术的不断进步, 现代汽车已经发展成为机电一体化的高科技载体, 防抱死系统、卫星定位等一系列高科技产品和电子装置被应用到汽车上, 各种建立在传感技术上的维修诊断系统不断应用于汽车维修中, 这些现代化的维修检测手段对汽车维修人员提出了挑战。这就需要汽修专业要依托市场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通过教学改革, 不断加强实践教学, 培养出大量适合市场和企业需要的一线维修人才。

一、汽车维修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 注意实践教学内容的应用性

汽车维修课程教学内容是汽车维修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 实践教学应该贯穿汽修教学的方方面面, 而不是局限在集中实训或者企业实习阶段。相比于同龄的高中生, 中职学生素质不高、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果教师一味的讲解枯燥的理论知识, 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在课程内容上应该摒弃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 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 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教学中, 不仅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也会增强其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可以将部分理论课程改在实训室授课, 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后, 马上进行操作练习, 在动手过程中强化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培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汽修专业课程的特点来看, 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最好小于1∶1。另外, 汽车维修是个极其复杂和繁琐的工程项目, 大到发动机的修理, 小到一颗螺母的更换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维修项目, 如果让学生在短短几年学习时间内熟练掌握上百项的维修技能, 这是不现实的。因此, 教师在选择实践教学内容时, 应该符合汽修企业的实际需要, 培养学生最基础的操作技能, 达到汽车维修企业用工的基本要求。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能力, 为其在企业中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二) 完善实训基地的建设

实习基地有校内实习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两种,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保障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物质基础, 其主要目的是满足学生的个人能力培训,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建设,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中职院校要加大对校内实训基地投入的力度, 建设包括CAI专业教室、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汽车构造与演示、汽车拆装、汽车驾驶等诸多校内实训场所。同时配备完备的实训教学大纲, 选拔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进行现场指导, 满足汽修专业的实训需要。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学校主动和一些大型汽修企业联系, 以校企联合的形式建设校外实习基地, 为汽修专业学生时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稳定场所。学生一方面接受校内的理论学习, 一方面在企业中跟着有经验的师傅进行实践学习, 学生在真实的生产情境中进行学习, 可以迅速的了解企业岗位对能力的要求, 便于学生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互融合, 实现了技能与岗位的零距离。维修企业也可以从学生实践表现中发现学生能力或知识的缺陷, 及时反馈给学校。这种校企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好评。企业也可以从实习的学生中选拔大量的人才, 经过培养, 成为企业今后的员工。

(三) 开展专项技能集中训练

专项技能集中训练就是在不影响总学时的前提下, 将实践性强的授课内容集中起来, 组织学生在连续的时间内进行集中实训, 时间一般在一周或者二周左右。既可以在授课过程中进行集中的实践训练, 如汽车构造与维修课程中, 集中进行2周的汽油机综合拆装与调整、柴油机综合拆装与调整、汽车二级维护与保养等。也可以在课程结束后进行集中训练, 例如可以在全部课程结束后集中进行3周的汽车检测与维修综合实训, 其目标是将各种专项岗位技能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巩固、熟练并揉合在一起, 形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学生还可以通过训练与考核获取汽车维修职业资格证。实训地点一般在学校的实习场所内进行, 教师进行现场指导, 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 可以随时向教师请教, 教师进行现场的演示和指导。教师发现不规范或错误的操作要及时纠正。对普遍出现的问题再进行集中讲解, 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及纠正错误的方法。例如在实践气门间隙调整时, 教师要注意学生摇曲轴的旋转方向, 同时观察学生是如何判断一缸到达压缩行程的上止点的等等。在实训结束后, 教师要认真批改学生的实训报告, 从报告中发现学生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在下次实践课程中重点进行讲解, 并让学生重新实践操作, 直到熟练掌握为止。

(四) 提高汽修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

培养一支具有系统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 是汽修专业实践教学的必备基础。然而, 在大多数中职院校, 教师不仅从事繁重的教学任务, 同时也担任班主任工作, 没有时间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 企业工作经验缺乏, 对汽车修理各个岗位的技能要求和工作流程不熟悉, 实践教学的效果自然差强人意。为此, 中职院校要重视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 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基础和教学能力, 还要具有过硬的操作技能, 鼓励教师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 为了不断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 学校可以采取轮流的形式, 在每年的寒暑假期间, 安排几名教师到汽车维修企业参加修理实践。一方面教师的专业知识可以为企业生产活动进行指导, 另一方面, 教师可以见到企业先进的设备、器材和工作场景, 可以作为素材应用到实践教学中。

二、结语

总之, 在汽车维修行业岗位不断增长的趋势下, 中职汽修专业要立足就业岗位对学生技能的需要, 在实践教学环节下功夫, 探索实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加大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 不断完善和发展实训基地建设, 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曹小玲, 程琳, 沈诗佳.构建符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2]俞仲文, 刘守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3]杨文.仿真技术在汽车维修教学中的应用[J].汽车维修, 2010.

汽车维修实践教学研究 篇2

中职电视机维修实践教学研究

电视机维修要正确使用维修工具;不要随意更改原电路设计参数;元器件安装要平稳,连接要可靠;要耳聪目明,充分发挥感官的判断作用;注重知识积累与资料储备,提升维修技能.

作 者:周华  作者单位:冷水江工业学校,湖南,娄底,417600 刊 名:现代企业教育 英文刊名: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71 关键词:电视机   维修实践   教学研究  

汽车维修实践教学研究 篇3

关键词:汽车维修专业教学 实践经验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c)-0128-01

在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对教学质量与效果有着一定的影响,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强化实践经验的运用,进而促进教学质量与效果的提高。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一定要加强“问”、“看”、“听”、“闻”、“试”、“摸”方法的运用,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学习运用能力。

1 通过“问”掌握故障出现的问题

驾驶员最了解自己驾驶车辆的情况,也就是可以充分掌握故障原因的第一手资料。通常情况下,驾驶员都非常重视自己的车辆,因此,其提供的资料也是最为重要、准确的。比如,上海桑塔纳2000,具有加速性能差、耗油量大、启动困难、排气管冒黑烟等特点,在询问驾驶员之后,此车在行驶10万km之后,出了进行机油、三滤更换保养之外,没有做过其他项目保养。所以,在进行汽车维修的时候,首先考虑汽车点火系统,看其是否存在火花塞电极间隙不合理的情况,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维修与更换,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但是,在实际维修过程中,并不是通过“问”就可以得到准确依据,但是至少可以对汽车近况进行了解,如汽车行驶近况、维修近况等。因为驾驶员经验、资历,以及汽车性能等情况的不同,在进行“问”的时候,一定要找到重要、关键缓解展开,并且有效取舍驾驶员的回答。针对这一点而言,学生很难进行判断,并且对汽车构造、性能等方面也缺乏了解,导致学生成绩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一定要对理论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掌握,只有这样才可以充分体现“问”的价值,进而提高汽车维修水平。

2 通過“看”掌握汽车使用与运行情况

首先,通过对仪表板上故障灯的观察,了解汽车的使用与运行性能,之后判断故障位置与原因,结合实际情况,予以相应的处理,保证系统恢复正常运行。其次,对于汽车而言,常规机油、转向助力油、制动液、自动变速器油、齿轮油 等方面的检查工作非常重要,一定不要忽视。比如,一辆马自达ABS灯点亮,看似是一个大故障,通过相关的检查发现,制动液容器内液体较少,低于警戒线,此时,只需要补充制动液就可以排除故障。最后,加强汽车线路的检查工作。在进行检查工作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细致、综合的分析问题,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汽车维修的良好效果。

3 通过“听”掌握汽车的故障点

通过“听”可以分析出汽车的故障位置,并且分析响声的类型,明确汽车故障,同时,“听”也是维修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一个成功的维修人员一定要对各种汽车响声进行分类、特性分析,如有规则与无规则、脆响与闷响等。通过对“听”的经验的总结,不断提高相关维修员的工作水平与业务素质,进而提高学生的维修技术水平,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4 通过“闻”判断汽车故障点

在使用汽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闻”的方式,了解油液品质与系统基本工作状况,并且明确发动机的排放气体,感觉发动机的工作状况,进而为判断故障点提供可靠依据。比如,长城迪尔皮卡车冒白烟、车速不稳、急加速抖动严重等,可以通过分辨排放气体的气味,了解柴油中水分含量,进而判断故障,予以相应的排除。此种维修方式在实际维修中运用比较少,但是也是非常重要的维修手段,可以结合汽车故障的实际情况,对此种方法进行恰当的运用。

5 通过“试”检验汽车问题

试车是维修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通过试车可以了解书本上一些没有的知识,很多维修员只是从事维修工作,对汽车的维修与维修之后的工作缺乏认识,并且对故障的认识也不够深刻,无法准确判断故障。针对自动变速器维修而言,在完成维修工作之后,无负荷运转正常,有负荷运转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挂档无法行驶、换挡等作业,影响了汽车的正常使用。如果不进行切身感受,也就无法进行准确的判断,因此,一定要进行试车,保证其可以及时发现汽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维修措施,保证汽车的正常使用。

6 通过“摸”感知汽车问题

在汽车维修过程中,一些汽车问题是无法用肉眼看出来,需要进行触摸,这样才可以真实感受到汽车的实际情况。比如,一辆本田汽车,在行驶的时候,存在着左跑偏的情况,进行维修的时候,维修员通过用手触摸,感知到左后轮温度与其它轮温度的差异,进而判断左后轮制动器存在着拖滞的情况。通过对左后轮制动器的深入检查,可以得知,产生故障的主要原因就是活塞不回位导致的,进而结合汽车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维修,保证汽车的正常使用。同时在汽车空调系统、点火系统、冷却系统等检修过程中,一定要通过相应的触摸,感知汽车的故障点,进而予以维修,这样才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7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电控设备越来越多,在进行汽车检修的时候,可以利用相应的仪器进行,但是,也不可以忽视经验诊断,在现代汽车故障诊断中,经验诊断具备仪器诊断缺乏的优势。因此,在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实践经验教学的重视,加强科技与经验的结合,根据汽车故障的实际情况,选用合理、科学的诊断、维修方法,有效提高故障诊断效率,降低维修成本,实现汽车维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陈纳新.如何提高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质量[J].科技致富向导,2013(14).

[2]王保云.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如何充分运用实践经验[J].职业技术教学与研究,2012(87).

汽车维修实践教学研究 篇4

《汽车维修工程》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选修课之一,课程以现代科学理论与先进技术为基础,涉及可靠性理论、汽车零件失效理论,汽车维护与修理工艺, 汽车零件修复方法等主要内容。学习维修理论的同时,重在培养和训练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未来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素质,从而适应现代汽车维修方式和维修内容的改变。这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一门课程,如果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只是单纯讲授汽车维修的相关理论和基本概念,势必会造成课程与实际和实践互相脱节,不利于人才培养,不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系统理解和掌握。因此,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从充分利用课程网络平台的教学资源, 到课堂上的案例穿插教学,再到课堂外的实习教学质量控制三方面进行改革和加强,才能从本质上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积极动脑、积极思考的热情,最终达到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课程网络资源平台建设

建立《汽车维修工程》课程网络资源平台,实现本课程的教学资源数字化和远程化,将课程信息进行网络共享,方便学生自主学习。该平台除了包括课程必备的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实验大纲、教学辅助用PPT、课后习题与答案之外,重点拓展了维修案例资源库。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以及汽车技术、汽车结构日新月异进步与更新, 汽车维修方式和维修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性,不能面面俱到分析讲解更多的实际案例,而网络资源平台中的维修案例资源库,汇集了当前常见车型有代表性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案例。无论是课前的导入预习,还是课后有针对性地理解复习,学生都能够很方便对案例库里的案例进行阅读、讨论和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课堂教学中实践偏弱的弊端起到了间接的补缺作用,同时也可以有助于学生养成积极动脑思考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未来在汽车后市场维修过程中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案例穿插法教学

《汽车维修工程》 课程的实践性很强,由于教学资源和设备规模的局限,不能把课堂更多适时地移到实训中心或者维修现场,具有显著实践特点的案例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教辅资料上每章都会设置一些经典的案例,教师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也经历并参与过很多发动机或汽车底盘的维修案例,课堂上教师把这些经典和经历以案例的形式恰当地呈现给学生,穿插在枯燥的理论教学中,可以起到启迪思维、抛砖引玉、增加广度、引发兴趣的作用。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积极参与讨论,有助于对每一章理论知识的深度理解。案例穿插法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改善了教学质量,对学生的促进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汽车目前已经是大众化了的交通工具,对于其发生故障后的维修问题,学生们通常会表现出极大的探求兴趣。传统的教学内容在实践中可能存在不实用的地方,且非常乏味无趣,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案例穿插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发表意见和见解,可以取长补短、促进人际交流以及相互激励,使得枯燥乏味的汽车维修专业知识变得生动活泼。

(二)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传统教学中会重点要求学生牢记理论知识点,缺乏知识灵活运用方面的引导。学生一味地通过学习书本的死知识而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不利于自身的未来发展,也有悖于汽车领域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的宗旨。在分析每个具体维修案例的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思维方式的形成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效果显著。

四、完善实习教学质量控制

鉴于《汽车维修工程》的实践性特点,课程增加了教学实践的内容,使得基本的汽车维修检测等环节都在实践教学中有所体现。该课程涉及到的发动机重要零件如气缸体和曲轴,针对其磨损和变形的检测均设置了相关实验,实验设备配套完善,实验手段灵活多样,学生按照实验步骤亲自操作实验器材,巩固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实际动手能力。此外,在课程结束后,学生还有去实习基地(通常为汽车4S店)进行为期两周的实习安排,实习期间学生被分配在不同的车间和工组,亲身参与进店车辆的维修保养过程,加深了对故障判断、维修过程和维修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然而,通过对实习过程的跟踪了解, 发现学生对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够,实习教学质量有待提高。造成该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汽车业大环境的影响以及学生对实践环节认识不足。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设计理念、制造工艺、材料选用都得到了长足改进与提升,使得汽车零部件可靠性大大提高,即使有故障和失效,换件式维修也占主导。这样, 传统汽车维修业中一些加工式维修与测量已不常见,凭借一个在手的故障诊断仪,凭借同类车型的维修经验,工人师傅据此即可判断一些常见故障,而与实习学生的交流和探讨明显偏少,学生参与实习的深度也明显不够。此外,本科学生基于对自己未来就业的定位和预期,多数人觉得自己将来不可能从事具体的维修工作,所以并不太重视和实际接触的机会。

针对实习中存在的问题,细化实习教学的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实习教学质量控制体系非常必要。该体系措施应包含针对实习的安排、环节、运行等的明确要求,而且重点应该放在实习过程的监控和结果考核。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问题的质量控制模式,该模式的中心思路是围绕“设问———回答”展开,其中“设问”是抛给学生的问题,“回答”是针对问题在实习后的作答,用以检测学生的实习效果和质量。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设问”

根据实习的任务安排,进行问题设置,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参与整个实习过程。比如,在4S店经常看到车辆进行四轮定位,学生大多站在旁边机械地看着工人师傅操作电脑和调整仪器,很少有对四轮定位的原理思考过。这时就可以设问:四轮定位的原理是什么?工人师傅在车辆底盘上调整的是什么部位?改变的是什么参数?等等类似问题。这样设问之后,学生参与的目的性更强,减少了走马观花式的闲逛,多了对更多问题的主动探究。对于学习劲头不足、兴趣不高的学生,实习质量和效果会有很大提高。

(二)“回答”

实习时间通常是两周,每天根据实习任务都会设置不同的问题,要求学生把对问题的回答依次写下来,最后实习结束时以作业的形式上交。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是否正确全面,以一定的权重分配到实习结果考核的评定中。为了弄懂诸多问题,学生对实习的主动参与意识提高,磨时间偷懒现象明显改善,以往困扰教师监控实习过程的问题迎刃而解。为避免少数学生因惰性而抄袭,可以适当组织检验实习效果的讨论,抽查学生口述对问题的回答,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一个促进。

五、结语

教学改革是个不断探索、不断改进的过程,本文针对《汽车维修工程》课程实践性、应用性强的特点,提出了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改革思路,并从课程网络平台建设、案例穿插教学、完善实习质量控制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旨在加强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深入掌握以及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同时为具有同类特点的相关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摘要:根据汽车维修工程课程的特点,针对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从建设课程网络资源平台、实施案例穿插法教学、完善实习教学质量控制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强调了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探索了提升汽车维修工程课程教学水平以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汽车维修工程,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郭军.构建汽车维修工程精品课程的有益探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2)

[2]樊海林.实训项目整合综合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探讨[J].交通职业教育,2011(3)

汽车维修实践教学研究 篇5

“走进汽车时代”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活动主题] 汽车作为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交通工具,正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使人们能方便、快捷、灵活、随意、舒适、经济的出行、工作等,确实给人类带来了福音。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它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污染问题、能源问题、安全问题等。所以,组织主题实践活动时,通过和同学们探讨交流,我们决定以“走进汽车时代”为我们的活动主题,以便让我们能更多的了解汽车以及汽车给我们带来的利与弊。[活动目标]

1、明确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能围绕主题选择适合研究的小课题,制定课题活动方案。

2、通过活动使学生对生活中的汽车有更深的了解,感受现代交通工具(汽车)的优缺点。

3、通过查阅资料、调查研究、实地考察、现场采访、收集及整理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查找、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大胆与他人合作,自主探究,动手实践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两面性,能客观科学地看待事物和问题,激发他们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意识。

5、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师:同学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一样东西在我们周围出现的越来越多。知道是什么吗?看,它来了——(多媒体出示汽车缓缓驶来的画面。)

师:对了,是汽车。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汽车时代”。(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引出话题

1、家里有汽车的同学请举手。(师:真不少)

你都知道哪些牌子的汽车?你是怎么知道的?(师:你真是个有心人)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是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汽车已进入了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

2、请大家先来看一些我们生活中的画面(多媒体播放)师:这些画面我们天天都能见到。看了这些镜头,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畅所欲言谈感受

师:是呀,我们周围的汽车越来越多。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可是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问题。不久的将来汽车一定会走进千家万户,人人家中有汽车。所以,我们应该对汽车有个全面、深入的了解,这就要从汽车给我们带来的利与弊说起。下面,我们一起来深入研究。

(三)发现问题,确定课题

1、围绕主题,展开讨论。

师:要想对汽车进行研究,首先要选好研究的课题。我们先来回顾选题注意事项:

○1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有意义。

○2选题要切合生活实际,要从小处入手,可操作性强。师:“问题即课题”,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你们对汽车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把你们想研究的问题写在表格1中,小组长负责记录整理

(每组发放一张表格,小组每个成员提出有关汽车的问题,组长负责记录整理。)

2、交流展示,归纳整理,确定子课题

师:经过大家的努力,老师发现每个小组都已经填好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这是你们智慧的闪光点。能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1)指名一个小组交流提出的问题,其他小组补充跟这个组不一样的问题,并归纳整理出具体的活动小主题。(随机板书)

(2)课件展示教师预设的一些课题。(若学生提的问题不理想,或很少,则出示这一环节)①汽车的发展史(汽车的历史与发展)②汽车的种类(汽车的种类与用途)③汽车安全问题(汽车与安全)④汽车污染问题(汽车与环保)○5汽车与消费 ○6汽车销售量的调查 ○7未来的汽车 ○8汽车的能源问题 ○9解决停车难的问题研究 ……

(2)确定本组要研究的子课题

师:刚才大家总结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课题,但我们人力有限,不能对每个问题都要进行研究,请每个小组选出一个大家更感兴趣的课题。

○1各组商讨,群策群力,老师巡视,避免小组之间的课题出现重复选择的现象。

○2每组汇报选择的课题,并说一说想用什么方法去研究。

(四)制定方案,交流完善

师: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战”,课题选好了,还要制定好活动计划(课题活动方案),才能把活动开展好.根据以往的经验,你认为制定课题方案需要注意什么?

1、制定课题方案注意的问题:

2、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子课题研究方案(发放课题研究方案表,即表2)

师:下面请同学们发挥小组的集体智慧,共同为你们的课题设计方案。

各小组还可根据自己的课题确定研究时长。

3、交流完善方案

(1)各小组展示研究方案。

师:刚才,同学都在讨论过程中确定了自己的计划,哪个小组先上来说说你们是怎么制定的。其他小组的成员认真倾听,可以指出其优秀的地方,也可以提出意见或建议。互相取长补短。

(2)修改完善方案

师:对于制定的活动方案,想想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各组结合老师、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补充完善计划。

(五)畅谈收获,结束全课

汽车维修实践教学研究 篇6

关键词:汽车发动机维修 一体化教学 提升职业素养

目前,各个技工院校都在大力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认为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会贯通的一体化教学组织形式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更有效地开展一体化教学呢?

笔者认为,有效地开展一体化教学离不开优秀的一体化教学资源,汽车发动机维修课程一体化教学也不例外。教师需要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积累,不断地总结经验,形成适合本校的一体化教学课件、教材、工作页式作业手册以及考核与评价体系等配套的教学资源。

下面笔者以所在学校的汽车发动机维修课程一体化教学实践为例进行论述。

一、汽车发动机维修课程一体化教学的配置

在笔者学校,组织汽车发动机维修课程一体化教学时,将1个班的学生分成10个教学小组,每个小组配备1台发动机和翻转台、1套完整的发动机检修工具、1张工作台。同时在一体化教学场所配备1套多媒体教学设备、5台零件清洗机、2台发动机吊装用吊车、2台发动机控制电路面板、1台解码器、1个发动机零部件展示柜。

在选择教学用发动机时,应尽量选择结构较为简单,并具有一定市场保有量的直列4缸电控发动机;在检修工具方面,需配置与教学用发动机相配套的汽车维修常用工具,包括开口梅花两用扳手、套筒扳手、扭力扳手、T字扳手、T型弹簧拉钩、橡胶锤、旋具、机油壶等,需配置的测量工具有塞尺、刀口直尺、游标卡尺、千分尺、内径百分表等,需配置的汽车维修专用工具有曲轴皮带轮螺栓拆装专用工具套组、发动机油封拆装工具组、活塞拆装专用工具、气环油环拆装专用工具、气门拆装专用工具、汽缸压力表、汽修专用真空表、燃油压力表、汽车维修专用万用表等。

二、汽车发动机维修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在笔者所在学校,汽车发动机维修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基本流程为:项目介绍、工量具的管理、发动机总体认识、发动机机械拆卸与检修、发动机零部件清洗、发动机机械装配、上台架进行发动机启动试验。在开展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将考核评价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1.项目介绍

每天进行教学前,先强调当天教学时须注意的安全注意事项,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向学生介绍汽车发动机维修课程一体化教学计划、实施步骤,使学生对整个一体化教学项目有基本了解,再向学生介绍该项目的考核评价方法。笔者所在学校,汽车发动机维修课程一体化教学的考核评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个部分是学生的平时成绩,占总评的40%,主要包括学生的出勤、上课纪律、作业完成情况等。第二个部分是该项目的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包括劳动用品的穿戴、测量工具的使用、零部件的名称、发动机的拆卸技术规范、发动机的装配技术规范、实习工量具与场地的整理、安全操作等考核项目(表1),将各个考核项目落实到一体化教学的各个环节,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占总评的60%。

表1 汽车发动机维修课程操作技能考核评分记录表

班级: 学号: 姓名:

序号考核

项目内容评分标准配分扣分得分

1劳动用品正确穿戴劳动用品一次穿戴不正确或无穿戴扣2分,扣完为止10

2测量

工具塞尺的使用正确使用塞尺,使用不规范不得分2

游标卡尺的使用正确使用游标卡尺,不会读数或使用不规范不得分2

千分尺的使用正确使用千分尺,不会读数或使用不规范不得分2

内径百分表正确使用内径百分表,不会读数或使用不规范不得分2

汽缸压力表正确使用汽缸压力表,不会读数或使用不规范不得分2

燃油压力表正确使用燃油压力表,不会读数或使用不规范不得分2

真空表正确使用真空表,不会读数或使用不规范不得分2

万用表正确使用万用表,不会读数或使用不规范不得分2

解码器正确使用解码器,不会使用或使用不规范不得分4

3零部件名称讲述零件名称零件名称讲错一个扣1分10

4发动机拆卸技术规范正时皮带的拆卸答错一项内容扣4分20

凸轮轴的拆卸

汽缸盖的拆卸

活塞连杆组的拆卸

曲轴的拆卸

5发动机装配技术规范曲轴的装配答错一项内容扣4分20

活塞连杆组的装配

汽缸盖的装配

凸轮轴的装配

正时皮带的装配

6工量具、场地整理完成作业整理工量具、场地一次整理不规范扣2分,扣完为止20

7安全

操作安全操作发生安全事故或故意损坏工具设备,总分以0分记

8总分

评分人: 年 月 日

2.工量具的管理

每个教学小组都有一套独立的工量具,在教学时注重工量具的管理规范,做好每个细节,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在笔者所在学校,带班教师对工具车的每一层摆放都有严格规定和要求,并且将工量具的管理作为学生操作技能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天上、下午放学时,安排学生对各个小组的工量具整理情况进行检查和登记。整理不合格的,督促其规范整理。工量具丢失或故意损坏的,照价赔偿。

3.发动机总体认识

对一体化教学所用发动机进行总体介绍,同时又结合汽车上用的其他类型发动机进行讲解,使学生对发动机有总体概念和认识。

4.发动机机械拆卸与检修

参照教学用发动机维修手册的规范,对发动机进行拆卸时,注重拆卸技术规范。利用媒体教学设备展现拆卸的具体要求、工量具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零部件的摆放规范。在完成每个拆卸步骤后,进行对应项目的检修,并在作业手册进行记录。例如,凸轮轴轴颈的测量作业,见表2。

表2 凸轮轴轴颈的测量(标准值参照发动机维修手册)

轴颈

凸轮轴1234

进气凸轮轴

排气凸轮轴

加强一体化教学的巡回指导,检查作业的完成情况。在学生完成发动机拆卸和检测后,进行相应测量工具、零部件名称、拆卸技术规范等项目考核,见表1。

5.发动机零部件清洗

发动机拆卸完成后,使用柴油对发动机零部件进行清洗。教师需要事先说明哪些零部件应该清洗,哪些零部件又是不能清洗。清洗作业时,教师先进行示范操作很重要。

6.发动机机械装配

给各小组发放发动机大修包,参照教学用发动机维修手册的规范,各小组对发动机进行装配。要注重装配技术规范,这样才能有效确保安全地进行发动机启动试验。各小组在装配过程中和装配步骤完成后,都应进行指导和检查。

7.上台架进行发动机启动试验

现场指导学生使用吊车,将装配完成的发动机吊装到运行台架。并完成发动机电路部分、冷却系、燃油供给系等系统的安装与调试。指导学生再加注冷却液、机油等。在启动试验前,教师对各小组完成情况进行仔细检查。最后,由教师对发动机进行启动试验。对发动机存在的各种故障,指导学生进行现场诊断与排除。

通过上述流程完成汽车发动机维修课程一体化教学后,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掌握发动机的结构原理,有效提升学生的发动机检修、故障诊断与排除技能。

参考文献:

[1]刘炽平.汽车发动机维修[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3.

[2]赵奇、羌春晓.汽车发动机理实一体化教材(中级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汽车维修实践教学研究 篇7

现代汽车维修人员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 熟知汽车基本原理, 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和外语知识, 正确使用检测和维修设备并能够拓展其功能, 具备极强的故障诊断能力以及协同作业的能力。它涵盖了职业能力中的全部能力, 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以及关键能力。专业能力指具有从事职业活动所需的专门技能与专业知识;方法能力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社会能力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关键能力指适应动态变化的职业生涯的应对能力, 是前面三种能力的整合。

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担负着培养从事现代汽车维修任务的技能型人才的重任, 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方法必须依托于职业活动, 从典型的工作任务中开发教学项目, 按照工作过程的逻辑建构教学内容, 从收集信息、制定计划、选择方案、实施目标、反馈信息到评价成果, 都有学生参与。这样可以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衔接, 毕业生可以“零距离”上岗。这种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被称为行动导向教学。

行动导向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最早由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让·皮亚杰 (Jean Piaget) 提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 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 借助他人 (包括教师和同学) 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法要求, 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扮演帮助者角色, 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 使学生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 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有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现场教学法和研究型教学法等。

汽车维修专业涉及的课程不能以单一的学科教学来完成, 需要各个相关课程的整合, 如汽车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包括《汽车构造与原理》、《电气工作原理与维修》、《机械基础》、《技术测量》等课程。另外,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 教学只能以一两种主流车系为主, 如大众车系和丰田车系;而当以某一种主流车系为主时, 又有不同车型的差别, 因此只能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车型, 因为它们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是相同的。教师在教学中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后, 学生自然能够触类旁通, 有效地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迁移。同时, 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和协作能力, 因此, 汽车维修专业适合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就是师生以团队的形式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以个人或小组的工作方式, 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流程, 共同制定计划, 最终完成整个项目, 并开展个人和小组评价, 学习的重点是学习过程, 而非最终结果, 整个过程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

项目原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由于教育一般不会把生产某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作为学习任务, 因此, 在职业教育中, 项目指的是针对某项教学内容而设计、能够由学生自己完成、可以收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小工作任务。

(一)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项目教学法通常按照以下步骤开展教学工作。

确定项目任务项目教学法的目标是师生通过完成项目任务来实现。在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 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操作技能, 引进企业所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方法, 设计一个或多个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的项目任务。在设计项目任务时, 可以请学生参与, 学生的意见可以提高项目任务的可行性。

制定计划根据项目任务和目标, 学生搜集资料, 确定工作步骤和流程, 并与教师讨论, 由项目小组写出计划报告。

实施计划学生首先明确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 然后按照已经确定的工作步骤和流程工作。在项目教学过程中, 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积极的参与者, 教师只是组织者和指导者, 学生遇到问题时, 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并由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展示成果完成项目任务后, 对形成的工作成果进行展示, 让学生分享成功的喜悦。工作成果可以为语言文字、图画, 也可以为实物形式的模型、工件等。

评估总结学生先对自己在小组中的参与程度、合作表现和工作成果进行自我评价, 再由教师对工作成绩进行检查和评估。师生共同讨论和评价, 对项目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 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 并提出修改方案, 有些内容可以延伸为下一个项目任务的初始调查。项目教学的成果不是唯一的, 而是多样的, 因此, 评价工作成果的标准不能简单地评价为“对”或“错”, 而是评价为“好”与“更好”。

(二) 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内容的实践性项目是根据典型的工作任务设计出来的, 教学内容突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 以项目为核心, 按照工作过程逻辑建构与工作任务相关的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 项目工作具有完整的过程。

活动的合作性小组合作的活动方式为学生提供了集思广益、相互协作的空间, 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又培养了学生的工作责任心和团结合作精神, 而且学生参与了项目完成的整个过程, 体验到创新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 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

评价的灵活性自我评价、小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教师侧重于分析项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广泛讨论,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也有助于学生社会能力的形成。评价注重完整的工作过程, 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参与程度、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安全规范程度、完成项目情况等。

(三) 项目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值得注意的是, 项目教学和传统教学有所区别, 但并不是对立的, 可以有机结合, 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情境。项目教学不能独立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 它只是教学环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思考与建议

(一) 项目的确定

项目教学法成功的关键是确定项目。项目应与学生的经验和学校的条件相适应, 应首先运用结构简单的、耗时较少的项目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本课程在专业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来确定课程级项目。课程级项目要紧密结合职业岗位能力的需要, 如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课程级项目根据项目对基本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的要求划分为若干个模块项目, 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如发动机的拆装与检查。模块项目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再分成若干个工作任务, 也就是学生能够人人参与, 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能完成的小任务, 如发动机正时调整。

(二) 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必须具备完成一个项目所涉及的所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具有一定的开发教学项目的能力, 教学项目能够涵盖学习领域的全部或绝大部分教学目标规定的内容。教师在备课时, 要对损耗、材料和技术等方面有更多的准备, 以应对动态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要有创造性和应变能力。为此, 一方面,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另一方面, 教师的工作组织方式由专业教研组织向教师团队或专家工作室转变, 从而完成个体教师无法完成的工作任务, 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团队。

在项目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不断转变自己的角色, 由开发项目的设计者转变为为学生提供完成项目所需的相关知识、信息、建议的指导者, 由指导者转变为实施计划和评价阶段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三) 情境设置

项目教学是按照工作过程而展开的, 而连接课程教学与工作过程的纽带是学习情境, 专业教学的学习情境是一种职业情境。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 按照空间结构与工作现场相吻合的原则, 融技能训练与理论学习于一体, 有必要建立一批多媒体教室与实验实训室相结合的教学场地。教学场地分成教学区、计划区、实操训练区, 墙上有挂图, 工作台上有实物和模型, 有整理台架、专用工具柜、实训设备等。

项目教学法案例

模块项目桑塔纳2000GSi型轿车AJR型发动机控制电路。

参考学时4学时。

学习目标 (1) 能够识读AJR型发动机控制电路图。 (2) 了解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和控制过程。 (3) 了解发动机ECU的接线端子代号和连接部位。 (4) 能够在发动机上识别各个传感器和执行器。

工作任务 (1) 识读电路图符号、导线标注、缩略语和接线柱标注。 (2) 将电控系统划分为进气控制系统、燃油喷射系统、点火控制系统、怠速控制系统和废气排放控制系统。 (3) 区分ECU与电源的连接电路、信号输入电路和执行器工作电路。 (4) 在发动机上找出各个传感器和执行器。 (5) 叙述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功用。 (6) 认识发动机ECU线束插头和端子排列。 (7) 叙述电子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 (8) 编制读图流程图并撰写总结报告。

实践知识 (1) 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部分。 (2) 识读电路图的一般方法和读图流程。 (3) 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安装位置。 (4) 电控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的电路走向。 (5) 发动机ECU线束插头位置和端子排列。

理论知识 (1) 国标GB4728-85《电气图用图形符号》。 (2) 德国车系DIN725527标准采用的接线代码和导线颜色代码。 (3) 大众车型电路图符号和电源正极符号。 (4) 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控制原理和过程。 (5) 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功用和缩写英文字母。

拓展知识 (1) AJR型发动机和AFE型发动机控制系统电路的比较。 (2) 传感器和执行器的电源电压和信号电压以及电阻的介绍。

项目资料 (1) 桑塔纳2000GSi型和2000GLi型发动机电路图。 (2) 国标GB4728-85《电气图用图形符号》和大众车型电路图符号。 (3) AJR型发动机电控系统控制部件安装示意图。

教学设备AJR型发动机、数字式万用表。

教学地点发动机实训室。

操作规范 (1) 安全用电。 (2) 启动发动机后, 注意油门和刹车, 防止烫伤等。

项目小组每组5~6人。

学习计划小组成员人人参与, 完成项目的各个流程。

评价标准 (1) 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互相协作的关系。 (2) 各个控制子系统的电路图的读图流程。 (3) 工作总结报告的内容和条理。

评价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

学习内容以工作页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例如, 工作页一——桑塔纳2000GSi型轿车AJR型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组件在车上的布置;工作页二——桑塔纳2000GSi型轿车AJR型发动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页三——AJR型发动机点火系电路接线图。

通过在项目教学中完成每项工作任务, 学生对于发动机系统中难于理解的工作原理和组成结构能够较快地掌握。因为这种形式能让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聚集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所要记忆的内容更加清晰。通过这样的学习, 学生找到了合适的学习方法, 简化了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过程, 锻炼了实践操作能力, 培养了探索精神。

项目教学重视学生的接受情况, 给学生充分的提问和思考时间, 学生参与工作任务完成的整个过程, 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相对于传统教学, 项目教学的学习氛围活跃、和谐, 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汽车知识, 不但不会感到无聊乏味, 而且越学越想学, 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习热情。另外, 项目是结合具体车系和车型来设计, 按照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来实施的, 这样的教学更具实用性。项目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表明, 汽车专业教学适合采用项目教学法。

参考文献

[1]吴全全.“项目教学法”——中德职教师资进修项目收获之一[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6) .

汽车维修实践教学研究 篇8

一、汽修维修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全球化不仅带动了经济发展的一体化, 也带动了技术发展的整体化, 尖端的造车技术的发展不断提高汽车维修的发展水平。在这种直接且强大的市场需求下, 汽车维修的实践教学没有不加快步伐的理由, 抓住时机抓紧时间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培养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除了对于市场敏感性的把握以外, 提升汽车维修实践教学水平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现实操作能力的学生。很多汽修专业的学生反映, 汽修专业的教学总是套用书本, 脱离实际, 这样的抱怨并不是凭空的, 我们要看到问题。这里体现出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缺点, 培养真正的汽修人才必须实行有效的实践教学。

二、汽修维修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与不足

1. 实践教学局限于教材

虽然对于汽车结构、动力、运动、感知和智能要素的把握非常重要, 但是汽车维修在很多领域都有着辐射和影响, 因此在实践教学时不能局限于教材上的纯理论。除此之外, 将目光盯着教材的另一个消极影响在于会打击学生的动手操作兴趣。按照书本, 规规矩矩地预知问题, 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对照课本上的解决方案进行操作, 这样会让学生感到特别无趣。教学过程只是对知识进行简单的重复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需要学生自己对学习进行判断, 从而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2. 实践教学中缺乏教学目标

有的汽修教师在主讲课本知识时, 条理清晰, 章节明确, 但在实践教学中却缺乏知识体系, 没有明确教学目标。众所周知, 汽车维修人才需要精通于汽车检测、内外保养、故障排除、故障修理以及汽车营销等方面的知识, 在具体培养汽车维修人才的时候, 对学生因材施教, 分析特长, 建立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非常重要。但是, 目前的教师却没有做到这一点, 现状是实践教学缺乏对于汽车维修行业的核心能力分析, 上课教学缺乏重点, 实践教学仅仅局限于对于课本上出现的知识的了解, 没有与时俱进。随着汽车生产的不断高科技化、不断信息化, 汽修行业也应该细化、先进化, 对解决复杂问题、解决智能化问题有专门深入的指导课程。对于汽车维修的重点要素进行明确的把握, 体现在实践教学中, 才是直面问题。

三、搞好汽车维修专业实践教学的方略

1.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完善设施配备

汽车维修专业涉及到的领域多, 为了让学生把握好知识, 必须打造可以满足教学的生产设备和可供理解的材料设施。当然, 更加理想的情况是学校可以提供的基地不仅可以用来演练, 更可以生产创造, 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运用知识, 在为社会创造效益的同时提高技能。开放实践教学基地, 寓教于实际, 发挥学生的天赋, 营造自由的学习氛围。

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水平

办好实践教学, 首先要有一支技术水平到位的教师队伍, 实践教学是学生与教师的互动环节, 教师的职业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技术水平, 教师的教学眼光直接影响学生的接受面与发展方向。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 首先, 要选拔从严, 挑选专业过硬、理论水平高和组织能力强、责任心强的优秀教师;其次, 要加强培训, 定期为教师争取出外交流的机会, 让学校教师能够与时俱进, 掌握行业的先进发展方向, 在教授学生时, 有正确而又坚定的教学目标。优秀的教师队伍可以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有更大的发挥, 不拘泥于课本。

汽车维修专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把握机会, 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自由思考能力, 用良好的师资和完善的硬件设施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蒋芳.关于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技能认证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 (21) .

[2]覃群.高职汽车维修专业建设探析[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03) .

汽车维修实践教学研究 篇9

一、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方面的现状

近些年来,基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汽车工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同时汽车保有量也在不断增长,相关汽车运输企业以及汽车维修企业等方面的发展也在不断加快。与此同时,我国南方诸多城市在汽车行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为了妥善应对汽车市场由于增速放缓所带来的压力,广州合资整车企业逐渐加快了产品更新以及新车型方面的导入步伐。

基于这种情况,为了使汽车检测以及维修方面的服务更加完善,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如今,有关汽车电子技术和高科技电子化方面的检测维修设备逐渐在汽车维修业中得到了快速的推广以及普及,传统的检测维修手段和设备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而新的维修观念和技术、先进高效的检测诊断设备、现代的管理机制以及管理手段,是现代维修企业所具有的主要特点。但不足是目前汽车行业中的从业人员素质依然参差不齐,还有部分从业人员没有通过专业培训或者只是通过简单的培训之后就已经上岗工作,这种状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汽车工业方面的发展要求。

二、实践教学的分析与建议

(一)实验教学

将验证性实验转变成综合性实验,重点对学生自身的操作技能进行培养,并且还要强化学生在汽车检测以及诊断思维方式方面的培养。对于部分专业以及专业基础课方面的实践教学来说,利用典型的有关综合实例来替代验证性实验,能使学生的训练更加系统、更加高效。

(二)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实训)指的是学生在掌握一门课之后实施的综合性训练,因此,课程设计与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的掌握程度以及实际的运用能力等具有直接的联系,是对学生单项能力进行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在每门专业课当中都应该设置对应的有关课程实践教学方面的环节。课程设计方面的选题应该具有实践性、全面性以及趣味性。首先,实训内容所具有的趣味性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其次,选题应该对课程中的主要教学点进行全面覆盖。再次,课程设计应该具有能力性以及实践性,要让学生亲手实践,从而在实践中提高学生自身的工作能力。凭借课程设计改革,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在知识理论方面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科技开发活动

合理开展有关科技开发方面的活动,从而对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成立科技小组,使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对学生课余时间的实践活动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指导,给学生设置一些相关的题目,让他们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思考,并在实训室设置进行实践,进而使学生逐渐养成经常去实训室的优良风气。

(四)实习

对于学生来说,毕业实习是对他们专业技能的一种综合训练。为了让专业实习更合理地进行,建议应用分散实习的有关方法,也就是每个实习单位仅安排3~5名实习生,完成定岗实习。因为每个单位的学生都比较少,这样企业也更容易接收,而学生也可以切身参与到企业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从而取得良好的实习效果。除此之外,在联系相关实习单位的时候,应该尽量选择有用人意向的有关单位,这样一来,在学生的实习阶段,学校与单位之间就能够进行双向考察。

(五)毕业设计

结合具体项目,选择对应的毕业设计题目,同时还要求毕业设计的相关题目应该是有关企业实际存在的课题,可以进行真题真做或者是假题真做。并且指导毕业设计的有关教师必须具备“双师型”的能力以及素质。由于很多题目都来自于工厂实际,因此,还需要聘请相关工厂技术人员,切身参与到学生毕业设计方面的指导工作中。同时合理的毕业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最大限度地使毕业设计和动手操作进行有效结合。

总的来说,一定要将实践教学重视起来,对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有关实践教学方面的新路子进行积极的探索,在实践当中逐渐总结经验,从而对实践教学进行正确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进而充分体现出中职教学所具有的特色。

摘要:在中职教学中,实践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怎样进行汽车检测和维修技术专业方面的实践教学,是如今中职汽车类有关专业在建设中必须重点思考的一个问题。针对汽车检测和维修技术专业方面的实践教学建设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与探讨,旨在为中职汽车类有关专业实践教学方面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实践教学,探讨

参考文献

[1]罗乃杰,鲍力.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J].中国冶金教育,2013(4):158.

汽车维修实践教学研究 篇10

汽车理论是车辆工程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和核心课程本课程一般以《汽车构造》为先修课程,同时开设的课程有“发动机原理”和“汽车动力学”等课程。作为一门联系汽车理论/系统/设计、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的仿真基础类课程。课程旨在为汽车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也是其它学科的学者及汽车企业科技人员了解和应用汽车基本知识体系和系统结构的途径。汽车理论课程是以力学为基础,阐述汽车的行驶性能(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行驶平顺性以及通过性),研究在满足这些性能要求基础上选择汽车设计参数的相关原则,并介绍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提高汽车行驶性能[1]。

本课程指导学生掌握汽车基本理论和汽车设计原理手段,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门课程涉及多门交叉课程,内容丰富,为了在有限的学时中能够尽快引导学生入门,在理论分析与实践仿真两个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笔者从课程内容体系安排和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

1 汽车理论课程体系的建立

由于汽车理论涉及内容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对本课程教材的体系结构和基本内容都有较高的要求,国内从事车辆工程专业教学和科研的院校师生及汽车企业的科技人员普遍感觉汽车理论课程的学习、理解及应用非容易之事[2]。

汽车理论课程课程是一门核心专业课。本课程主要讲述汽车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舒适性及通过性。本门课程的学习为专业课程打下理论基础,也为今后实践中合理选用汽车、改装各种专用车、合理使用、管理汽车以及正确地进行汽车试验等创造条件。汽车理论课程的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本课程的任务是学习掌握汽车运动、受力的基本规律,汽车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相应的评价试验方法以及影响这些性能的结构和使用因素等,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与汽车相关的工作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2 汽车理论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

根据前述汽车理论的课程结构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有哟个清晰的结构,能使整体内容从总体上进行把握,逻辑清晰。学生具体的学习思路可以总结简单表示如图2所示。

汽车理论课程在车辆工程专业培养中占有核心地位。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加强实践教学,努力作到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具体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3]:

2.1 仿真分析系统的建立

根据汽车理论课程体系,建立完善的汽车综合性能评价体系。主题包括汽车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平顺性等主要内容。

2.2 计算机作图分析

汽车理论课程设计曲线图形分析众多,也是分析汽车性能的重要工具,课本中图形众多,直接给出。可以要求学生按照《汽车理论》课上所讲授的内容,包括有关理论与模型,上机自己编程计算汽车的几大性能,根据汽车的参数,绘制汽车性能曲线图,并分析不同因素与参数对汽车性能的影响。

2.3 实践环节的保证

与之配套的有汽车理论相关实践环节,是里理论学习的重要支撑和补充,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汽车的综合性能。把《汽车理论》所涉及的实验全部包括在其中,实验课程内容注重综合性和探索性,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4 校企合作,提升层次

相关的汽车理论实践环节可以和汽车企业合作,如汽车的动力性、汽车燃油经济性和制动性等内容。有些实验与实习安排在大企业。组织专业机构、企业或研究所进行合作项目,共同拓展提高学生们的专业素质,激发他们对所学专业的兴趣。

通过理论与实践、实验方面的紧密结合,提升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效果。

3 实践课程教学体系改革

汽车理论实践教学内容包括汽车的基本原理、性能分析和以MATLAB/SIMULINK为核心的仿真工具使用。为在授课中突出重点,理论与实践并重,在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上进行了一定整合[4]。

3.1 课程实践教学总体设计

首先在教学实践中制定了一条课程主线,它构建在汽车综合性能基本要素[1]———性能界定、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以及联系这三大要素的三个基本活动———模型建立、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

这条主线以汽车动力学分析为主展开,对于48个学时的课程可以安排38个学时的理论课进行讲授,10个学时的实验课。通过主线,可以将仿真理论部分和仿真工具部分有机结合。据此主线,还可根据课时的多少进行相应扩充,例如增加仿真方法或仿真软件深层次的开发,全面掌握汽车综合性能的分析方法和数据处理、图形建立的方法[5]。

3.2 实践教学改革的总体安排

仿真理论部分包括仿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是仿真软件运行的核心部分,掌握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加强对仿真本质的理解和对仿真结果的认识。其内容安排以仿真基本流程为主线,仿真方法上有重点讲解,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把握仿真的本质,培养学生对控制系统仿真问题的解决思路。

仿真工具部分主要是讲述基于MATLAB软件的仿真软件的应用,掌握这部分的内容是帮助学生掌握实现仿真的手段。仿真工具作为一种计算机辅助手段,在讲课中应始终围绕要解决的仿真问题来进行,并突出不同工具包的特点及应用范围,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实践来自我选择深入某方面的进一步学习[6]。

总之,仿真理论和仿真工具都始终围绕课程主线来安排,通过相互之间的联系来加强学生对控制系统仿真的认识和掌握,相应实验课程的安排也是如此。通过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得以应用,并进一步巩固理论[7]。

4 汽车理论实践教学改革模式

4.1 汽车理论实践教学内容改革

《汽车理论》课程理论性比较强,因此通过进行汽车的动力性和制动性实验教学环节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熟悉汽车性能测试仪器的使用,掌握汽车主要性能的测试方法,并结合相关知识,掌握汽车性能的实验研究的分析方法。综合应用汽车理论、测试技术等理论,通过实验,掌握汽车动力性、制动性和平顺性性能的测试方法和分析方法,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要求学会使用相关测试仪器进行实验分析,掌握试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和分析等实践技能,为汽车的试验研究打下基础。加强实践环节,在本课程中实验课程约占总学时的30%以上,其中综合设计性的内容占70%以上,实验内容基本覆盖了理论课的授课内容。在安排上也围绕课程主线进行,使理论课和实验课成为有机的整体,其目的要求如表1所示[8]。

4.2 汽车理论实践教学方式改革

由于该门课程不仅涉及到仿真理论,还涉及到仿真工具,内容较多,如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关键。为了能够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贯彻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例如,在教学设计中结合传统教学方式,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指导作用:

4.2.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学生通过《汽车理论》的学习已掌握了汽车理论基本知识和汽车性能计算和分析的能力。为突出仿真的应用意义,在课程实践环节的讲授环节中加入利用MATLAB/SIMULINK车辆控制模块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设计的例子,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加强学习的目的性。另外,对每次实验课的题目进行由简到繁的系统性设置,以帮助学生在解决简单问题之后有兴趣解决复杂问题,并锻炼分析问题的能力。

4.2.2 引入实例,以点带面,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升实践创新能力

例如在汽车制动性能仿真理论部分,汽车的I曲线的绘制时,可以不用集合方法求交点做图,而是利用MATLAB绘图功能,直接绘制前后轴的制动力的函数曲线,让学生直观理解二者的关系。从而得出一般性能的绘制,寻找一定的规律。面向操纵稳定性仿真部分,例如在实验课的题目中,布置含有“微分环节与外加参考输入直接相连”或“纯比例”等环节的系统仿真,学生会发现,若不经过一定的处理,不同仿真方法得到的结果差异较大,这样,通过问题的设定可启发学生对仿真算法应用范围的认识。

4.2.3 举一反三,拓展学习过程的开放性

例如,在布置实习内容之后给学生较为宽松的时间,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学习和进度予以完成;选择合适的车型参数,建立模型,计算,作图分析,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具体对象分析汽车的各项性能指标,给学生留下思考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开拓创新的能力。针对实验项目,同一内容分为基础篇、提高篇和选做篇,基础篇部分是课程要求,后两部分选做,教师对三个部分都给予指导,这样学习效果的评价是以自我评价为主,教师的评价为辅,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在期末考评的综合报告环节中,注重不同学生掌握本门课程不同方面的深度不同,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专长,查阅文献,自选与汽车系能仿真有关的命题,评分标准既有一定的基本要求,也体现尊重学生的原则,这样,在达到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有助于发挥学生的特点。

4.2.4 采用多媒体技术,课内外相结合

用简明的图示表达复杂的原理,并将设备应用于教学,研究开发了生动、直观的多媒体教案与课件。本课程课内外学时参考比为1:2,课后需要较多的时间进行作业练习和应用实践环节。本课程概念和符号较多,计算也比较复杂,所以要有一定课时的习题课并配有相当数量的课外习题作业。为了更好地取得实验效果,需要预备知识包括:课程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和测试技术等。用学科前沿知识和实例丰富授课内容,增加学生的知识容量,为将来从事实际和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4.3 课程考核方式和评价的教学改革

本课程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为考试课,采用闭卷的形式考试,成绩为百分制。本课程成绩评定包括二部分: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实验教学部分应占课程总成绩的10%;每次实验,预习及提问占0.2、操作过程占0.3、实验报告占0.5。考试形式可采用闭卷或综合报告的形式。我们采用综合报告的形式,以下是评分标准:

4.3.1实践环节总体要求:实验前预习实验指导书的有关内容,特别是操作程序。了解测试系统的组成,学会仪器的操作。每次实验5人一组,由一名学生操作仪器,其他同学注意操作过程。

4.3.2 对所研究车辆(一般要求为目前市面上流行车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数学建模。

4.3.3设计车辆控制方案,其数学模型可以参考教材原型,但是实验数据需要结合具体车型。综合应用MATLAB/SIMULINK研究对象的开环和闭环特性等,仿真结果真实可靠。可参考文献,但仿真部分应在计算机上独立完成,可使用MATLAB编程、SIMULINK仿真、MATLAB/SIMULINK混合编程,分析合理,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和研究方法,可以评为优良以上成绩。

4.3.4对仿真结果做出较为深入的分析。实验报告的具体要求如下:(1)实验报告的格式形式应统一。封面应包括:实验名称、专业、班级、姓名、同组实验者、实验时间。编写实验报告要规范,应包括:实验目的、内容、原理、设备及仪表(名称、规格、型号)、实验装置或连接示意图、实验记录、数据处理。(2)实验报告应附有实验原始记录。(3)对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分析,有一定的结论。(4)指导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实验报告要认真批改、评分。

5 课程改革的教学效果

5.1 课堂和实验课教学效果

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和回答问题,对学习充满了兴趣,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构建仿真的概念、意义和流程,主动查阅参考书目提出问题。在实验课上,大多数同学能够自发独立主动地完成实验内容的基本篇,有些同学则更为深入,与教师探讨提出程序改进思路,完成选做内容。

5.2 综合报告反馈教学效果

从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在车型选择上发挥了主观能动性,选择范围比较宽,涉及到不同车型。通过阅读资料和查阅文献,结合教材中的经典汽车模型思考,初步掌握了对系统的模型、控制系统设计、仿真及结果分析这一流程,进行了一次较系统的科技方法训练。学生在查阅资料完成综合报告的过程中,巩固了课堂和教材上的内容。

综合来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了主体作用,提高了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摘要:《汽车理论》是一门讲授汽车的基本原理和汽车性能分析的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及相关汽车类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本文结合汽车理论教学实际,主要研究其实践教学环节。在建立汽车理论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汽车理论实践性教学的总体设计思想,并对实践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改革研究,主要包括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式改革和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实践证明改革模式提高了汽车理论实践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车辆工程,汽车理论,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创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李玉芳,翁建生,赵万忠.研究生专业知识体系基础构件方法《:汽车理论》教学方法探析[J].科技信息,2009,(15).

[2]陈重.汽车发动机原理和汽车理论[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8,(06).

[3]杨黔清,陈尹梅,蒋玉秀.发动机与汽车理论课程多媒体教学实践应用[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8,(07).

[4]WU LONG;ZHANG WEN JUAN Hierarchical modeling semi-activecontrol of a full motorcycle suspension with six degree-freedoms[J]2010(01)DOI:10.1007/s12239-010-0004-6.

[5]WU LONG;CHEN HUA LING A HIL simulation experiment designbased on a hierarchical modeling method2007(1/2).

[6]廖连莹“.汽车构造”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7,(04).

[7]张健《.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课程改革及教学方法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8,(24).

汽车维修实践教学研究 篇11

关键词:创意;实践课程教学;根雕教学;多能力培养;技能延伸

对于现代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各种专业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地加快,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学校传统的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较薄弱,但却又具有一些特定的特点,如果中职的教师能够抓住这些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样也能教好这些学生。

一、实习课程中的根雕教学

一块腐须横生的树根,经过艺术家的雕琢后,能够变成栩栩如生的各种动物的造型,成为一件艺术品。作为中专的老师,面对的是一群中考失利、成绩不好的所谓的“差生”,这就好比一个根雕艺术家面对一块腐朽的树根一样,腐朽的树根能够变废为宝,当然我们教育的这群应试教育的半成品也能创造神奇。

根雕艺术家之所以能够变腐朽为神奇,是因为他们在进行根雕之前要对树根的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这一点值得我们去借鉴,所以,我们在教育这些学生前应该对这些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根据他们的特点来“雕琢”,因此,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性格大致可分为外向和内向型。首先,外向型的学生活泼好动,在实习课程中可能会很顽皮,对于这点往往实习老师都很反感,往往会剥夺这些学生的实习机会,采取罚站等手段进行教育,这样虽然有利于教学秩序,但是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被罚学生可能会产生对实习课程的抵触情绪,产生自卑心理。作为一个优秀教师,应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因此,在实习之前教师首先就应该了解到这个学生的性格是外向型的,还是内向型的,可以在实习操作分组之前将外向型的学生分散到几个不同的组与内向型的学生搭配。其次,抓住学生的思维特点,鼓励和支持思维敏捷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又是比较活泼的,关键是引导这些活泼的学生把精力放到该放的地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多提一些具有创造性的问题,比如,老师在汽车维修的操作示范结束后,可以提议学生自己设计一种新的符合自己思维的维修操作方法来与教师的方法比赛,而成功不成功不重要,主要目的是让这些学生的思维有充分放飞的空间,充分挖掘其潜能。

二、多能力培养

在汽车实习课程教学中,多能力强调的是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理论上知道多少的能力。多能力包括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适应能力和自我驱动能力,因此,在汽车维修实训课程设计上,教师应着重考虑让学生做好某项任务或是解决某种问题,而不是老是扣住理论知识教学不放,在实训教学中,书本上规定的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只是初级阶段,而更重要的是培训学生掌握应对意外情况的解决方法,同时引入与本课程有关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最新技术,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去钻研、去研究。

对学生的评价将影响学生知识掌握的方法和导向,是教学效果好坏的直接检验手段,在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中,将评价方式从过去的以考试为主转向以学生的实践计划、实践报告等为主的形式,在这种评价中,包括学生和老师之间关于实习操作工艺方法的专题讨论,可引入具有普遍典型特性的、可以举一反三的实习项目任务内容,也可以包括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各种典型的问题的介绍和解决方法的探讨,把原来单一的考核模式转变为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各种见解,强调学生做的过程而非做的结果,从而加强学生对技能知识的掌握能力。

三、技能延伸

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的技术日新月异,学校里学的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专业成长的渴求,我现在常接到学生打来询问技术问题的电话,比如,有的学生会问我新出的某款汽车的发动机有什么技术特点,这些问题往往我当时也给不出答案,但是我可以通过查阅维修手册、使用网络等手段解决这些问题,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中专学生来说是一个空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专业课程时要对所教授的知识进行延伸,要告诉学生获得新知识的方法和途径,这就要求我们职业学校采用“走出去、迎进来”的教学机制,互联网是当代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中专的很多学生会上网,但是不会通过网络学习,不会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和技能。由于学生毕业后工作地点比较固定,没有学校图书馆这样的便利的资源,而网络则是一个大的图书馆,而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方便地查到许多介绍技术的文章,因此,对于不断更新的汽车新技术而言,中职教师必须充分地利用网络,教学生走出书本,通过网络迎来知识,来开阔学生学习的视野,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张艳春.中等职业学校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价值工程,2011.

[2]叶放郎.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的探索[J].科技经济市场,2006.

汽车维修实践教学研究 篇12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践教学

过去的5年, 是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5年, 也是职业教育工作全面推进、取得明显成效的5年,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2002年和2005年, 国务院先后召开两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 都作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明确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 改革不断深入, 质量不断提高, 促进了教育结构的战略调整和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经过近几年来的发展, 已具有较大规模, 为我国的高等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由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成规模发展的时间较短, 教学体系尚不成熟, 许多问题, 诸如专业建设、“双师”队伍建设、教材和课程建设等, 一直在研究、摸索阶段。尤其是专业建设中的实践教学, 它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 高职教育中的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例, 在高职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就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作如下的探讨。

一、切实转变教学理念

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者应该认清高职教育的形势,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 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 要敢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创新教学学模式, 改革教学方法, 形成办学特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确立更加具有前瞻性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一所院校的灵魂, 是一切教学、科研活动的指南。目前, 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在原来中专学校的基础上升格而成。一些中专教育的思想观念和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 制约和阻碍了发展。打破旧思想, 确立新观念成为当前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高职院校的从业人员而言, 应该确立高职教育首先是高等教育, 同时更是职业教育的观念。既不能照搬照抄普通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 更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继续按照办中专技校的那一套。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人员, 不断更新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管理模式、内部机构设置、考评考核办法。用办学理念的适度超前, 带动人才培养工作的适度超前。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相比其他许多专业, 实践性教学显得更加重要, 在不忽视理论教学的前提下, 加强实践性教学, 保证实践性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重不低于50%, 着重培养汽车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建立完整和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模式, 制订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计划。

教师要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 并将其落实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真正使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的培养体现于教材、课堂教学、课后训练及教学考核的全过程, 努力扭转长期以来高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理论, 轻实践的局面。

二、密切结合行业背景, 规范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体现职业教育特点

教育是为社会各行业服务的, 特别是高职教育直接面向行业的第一线, 更应体现其职业和岗位的特点, 因此高职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就应建立在对本行业广泛的人才需求的调查基础上。只有通过充分的调查, 才能了解本行业对专业人才的岗位和能力素质要求。通过对多家汽车销售和维修企业对汽车专业人才素质要求进行的初步调查表明:汽车机电维修工需求量大, 特别是独当一面的高技能汽车机电维修工缺乏, 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目标的就是培养能对汽车故障进行诊断和排除的汽车机电维修工。

根据这一目标, 组织以汽车维修企业技术与管理专家为主体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 进行专业岗位能力分析, 按照“逆向分解、整合重构、动态反馈、循环提升”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依据汽车维修工作过程和汽车机电维修工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 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突出培养对汽车故障的诊断和排除能力。根据岗位要求确定毕业生明确的实践能力要素和结构, 将各要素分解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 完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框架设计, 根据培养目标和实践能力素质结构要求设置实践课程内容。

三、改革实践教学内容, 突出技能培养

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是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 因此实践教学改革具体体现是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实践教学要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先进性。

1. 完善与规范实践课程标准

实践课程标准是开展教学的依据, 实践课程都应有规范化的教学计划和明确具体的质量标准, 课程标准的内容包括:课程的定位和目标、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等。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不太规范, 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应该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 制定详细的实践教学指导书, 明确每个实训项目应该讲授的具体内容, 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学有所得, 学有所用, 又可避免老师实践教学的随意性, 改善实践教学的效果。

2. 实践教学内容要与实际维修生产任务相结合

实践教学要根据维修企业的生产实际, 设计实训项目和组织实训教学, 即可以让学生了解实际生产, 又可使教学更主动,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加强实践教学的实践开放性和先进性, 应该聘请汽车维修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 完成实践教学的指导工作;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直接参加企业生产, 进行顶岗实践。

3. 积极推行多种职业资格考证培训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某一职业岗位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职业特征明显, 将职业资格考证纳入实践教学内容, 让学生在毕业前完成岗前培训, 毕业后直接上岗;同时让学生在毕业前获得与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 提高就业竞争力。

四、加强校内实验、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 保证实践教学的需要

实验、实训室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场所, 是实践教学的基本保证, 因此必须加强建设, 对于职业技术教育尤为紧迫。实验、实训室建设应按照“既重视硬件建设, 更重视软件建设, 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并重, 以软补硬”的思路进行。

1. 完善与规范现有的实验室、实训室

许多高职院校虽建有校内汽车发动机实训室、汽车底盘实训室、汽车整车实训室、汽车电器实训室等实践基地, 在教学中已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需进一步完善与规范, 提高相应的职业仿真的程度。目前很多职业院校拆装实习用设备陈旧, 零件残缺不全, 严重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 应根据实践教学内容的更新与调整配置新的设备, 打造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

2. 完成系列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

为了适应学生实践需要, 可以考虑建设面向社会的汽车修理厂, 通过2~3年的努力, 建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技术先进、方案合理的校内实践环节教学基地, 从而发挥整体培养优势, 完成本专业所有必要的技能训练, 成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保障。

3. 制度保障

实验、实训室必须管理严格, 应针对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需要制定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 保证实践教学得以有序进行。

4. 实验、实训仪器研制与开发

应重视自制实验、实训仪器的研究和开发, 可以组织有关老师根据实践教学的要求, 研制开发相关仪器, 这样既可以满足实践教学要求, 又可以提高老师的科研水平。

五、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提高学生就业竟争能力

为让学生毕业后即可上岗, 在学习期间必须对全部学生进行顶岗实训, 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受到汽车维修、销售企业的生产组织、汽车的维修、销售的全过程, 以及不同企业间的运作模式等, 还要了解我国汽车和世界其它汽车大国的质量标准等。因此, 建设校外稳定的实训基地是至关重要的。

1. 加强与已建实训基地的联系

为了满足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 许多高职院校建有固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在这些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训工作开展顺利, 效果良好。但还要进一步加强与他们的联系和合作, 与之签订共建协议, 并在各基地分别聘请1~3名专业技术人员为客座教授, 进行定期的专题讲座, 激发学生的对本专业的兴趣, 开阔学生的视野, 增长学生的才干。

2. 新建多个校外实训基地

随着近几年招生人数的增加, 许多高职院校的校外实践基地已经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 职业院校应该走出去, 在全省乃至全国建设多家实训基地, 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在企业顶岗实践的需要, 又可以扩大学院在社会上的影响, 并且为学生将来就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 定期组织学生分层次在汽车维修企业顶岗实习, 提高学生就业竟争能力

为让学生毕业后即可上岗, 在学习期间就必须对全部学生进行顶岗实训。利用每年寒暑假对全体学生采用分层次、逐步提高的顶岗实习法:第一步对一年级学生进行基础实习, 以学徒工的身份顶岗实习, 掌握汽车维护和拆装等基本操作技能;第二步对参加过基础实习的学生进行提高实习, 以技术工人的身份顶岗实习, 要求学生具备汽车故障的诊断和排除能力。

4. 与合作企业深度合作

充分发挥教师的理论和科研水平较高的特点, 与企业开展技术咨询, 合作开发企业需要设备等;充分利用企业技术人员操作技能娴熟的优势, 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实践操作, 要求企业专家给学生作各种专题报告等。

六、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因此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要求指导教师既具有汽车专业理论水平, 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 必须具备“双师型”素质。没有高素质的“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实践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不可能完成。目前, 很多学校老师虽然有实践技能方面的证书, 但缺乏真正的对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 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中, 老师这方面的弱点表现的更加突出, 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 更要能成为对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的专家。一方面, 学校可以聘请汽车维修企业的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 另外, 派送专业教师定期到汽车维修企业参加生产实践, 提高教师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更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总之, 随着社会对学生质量需求的不断提高, 现在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许多高职院校的重视, 无论从办学指导思想到实习教学的理论指导日渐完善, 实验实训条件日益改善, 经过几年的努力, 各类职业院校一定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柏玉红.高职院校工学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比较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5) :83-87

[2]曲祖乙, 刘秀萍, 唐雨顺, 等.改革实践教学, 强化学生综合能力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 2008, (10) :71

[3]张锡珍.实践教学改革的尝试[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8, (10) :122-123

[4]吴庆宪.改革人才培养体系, 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8 (10) 16-20

上一篇:化学镀镍层下一篇:社会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