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精选12篇)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篇1
一、专业建设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我校汽修专业在专业建设上立足长远、科学发展。坚持“高标准、精品型和全专业链”的专业建设目标, 在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上始终坚持“合理性、先进性、示范性”原则, 着力打造专业品牌。
首先, 专业发展历经了“起步、调整、充实”的创业阶段。从1999年开始, 学校对原有的机电专业、制冷专业、电器维修专业进行了调整。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与论证, 于2001年正式开办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2001年末, 我校与德国巴伐利亚州上法兰肯区手工业协会 (HWK) 合作, 签订了中德合作培养汽车运用与维修人才的协议。德国合作方在实验实训设备上给予我校极大的支持, 赠送了奥迪A3和宝马E46 316ti轿车各一辆, 以及汽修专业的各类教学资料。该项目也得到了上级部门领导的积极关心和高度重视, 给学校投入了大量的专业建设资金。
其次, 专业建设历经了“扩大、扩容、扩充”的改造阶段。2003年学校抓住搬入新校区这一契机, 进一步推动该专业的快速发展。2004~2006年, 先后对汽修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进行了“扩大、扩容、扩充”三大步的建设改造。“扩大”即实训基地面积的扩大;“扩容”即实训基地实验实习项目的扩容;“扩充”即实训基地实验实习室内设备增多。目前, 我校汽修实训基地拥有宝马综合技术导入培训基地、通用ASEP项目培训基地和学生实习训练专用实训基地, 共计14个综合实训室、3500多平米的汽车专业实训空间。且总体布局较为合理, 各种实验、实训室 (或车间) 的规模已达到较高的技术水平, 充分满足了职业训练所需的设备配置与足够的工位, 保证了学生充分的动手实践。
当前, 专业建设正处在“完善、拓展、突破”的发展阶段。即专业建设正处在进一步完善专业设置、拓展专业链、突破专业发展方向的关键时期。由于学校在专业建设上的重视与积极投入, 汽修专业已经初步形成了集教学、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职业教育基地。随着专业的进一步做强做大和知名度的提高, 从而吸引了更多企业的关注。2009年3月, 新汽车实训大楼已经获准立项, 设计建筑面积达7000平米, 共分为地上四层和地下一层, 预计2010年初新实训大楼主体建筑将全面完成。到时, 整个汽车专业将全面实现“高标准、精品型和全专业链”的专业建设目标。
二、课程改革彰显办学活力
如果说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的硬件, 那么专业课程改革就是专业的软件。近几年, 学校大力推进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 形成了汽车专业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五个特色。
1.“工学结合”的特色。
宝马培训一期为三个月, 第一个月在培训中心学习;第二个月在宝马4S店实习, 将所学知识在生产实践中加以运用。学生的维修技术水平, 企业会有一个考核表反馈到学校;第三个月的第一周, 培训师们会根据考核表来认真研究每个学生的技术情况, 有针对性地编制后三周的教学计划, 使培训落到实处。接下来, 接受培训的学生再回到企业接受为期六个月的企业实习, 最终通过考核取得宝马“IBT”培训合格证书。“通用ASEP项目”培训的周期为一年, 第一学期的前10周, 学生在学校有针对性地学习通用项目课程, 后10周, 学生到各通用4S店进行实习;第二学期的前8周再回到学校继续进行通用项目课程的深入学习, 然后再回到企业完成最终的毕业实习。最后由企业和学校对所有学员进行评估, 发放通用项目课程结业证书及技能认证证书。
2.“项目教学”的特色。
无论是宝马培训还是通用培训, 都有一整套完整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教材。我校充分借鉴这一培训模式, 组织专业教师认真学习、积极研讨, 并结合汽修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专业教学执行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做大幅度调整。编写了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项目化、模块化专业教学计划, 把专业课按照岗位能力要求整合为30个教学模块, 并把它们为合理地安排到每个学期的计划中执行。在教学中, 突出以技能为导向, 把学校所学和企业需要结合起来, 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 以“项目”作为联接点, 把各门专业的理论课程联结起来。从实践到理论, 再从理论到实践, 专业上用什么学什么, 用多少学多少, 不仅增强了专业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体现出理论为专业技能服务的思想, 而且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动力, 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3.“模块学习”的特色。
在专业教学中, 积极推行理实一体的“模块学习”教学法。在每个学期教学计划的基础上, 形成教学计划执行表, 合理安排所有专业班级的专业教学, 保证每个专业班级一学期至少有四至六周进入实训基地学习。当有两个班或三个班进入实训基地时, 学生又被分成四到六个学习小组, 实行小班化教学与学习。这样, 教师按照专业模块教学;学生按照专业模块的任务学习, 并实行各组滚动式“模块学习”。以突出技能训练为宗旨, 将传统的“听中学”改变为“做中学”, 将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 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 既训练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又保证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以下是滚动教学安排实例:高职一般一周学两个模块, 三周是一个循环。
4. 创新实践“教学包”的特色。
从2006年开始, 我校在专业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性实践改革。教师的专业教学不再是围绕教材上已经陈旧的、过时的内容, 而是要求专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增添丰富的、先进的、具有现代特征的新内容, 并以“教学包”的形式体现出来。整个“教学包”以活页的形式出现, 它包括:理论课教学的“教师手册、学生手册”;专业实习课的“教师工作手册、学生工作手册”;“学生学习评价手册、教师教学评价手册”等, 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专业教学体系。同时, 汽修专业一改过去“由理论到实训”的校内两点一线的学习模式, 而是采用“专业理论学习、专业技能实训、专业校外见习”这一专业学习的新形式。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对自己学习的专业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有效地激发了专业学习的兴趣, 明确了学习目标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使学校培养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更加贴近社会的需求, 切合学生自我成才的追求。
5. 以考促练“技能领衔”的特色。
众所周知, 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始终是影响学校学生管理和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汽车维修专业又是男生众多的专业, 且我校汽车维修专业中既有中职又有高职。那么, 如何更好地让学生树立信心、积极学习、钻研技能, 始终是我们研究的课题。我校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逐步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 那就是“以考促练、技能领衔”。首先, 所谓“以考促练”就是以技能“周周比, 月月考”的形式体现。针对每学期开设的专业不同, 在各年级开展项目多样的技能竞赛。如制图竞赛、汽车文化小报比赛、课件制作比赛、书法比赛、电子焊接比赛、汽车营销服务比赛、普通话比赛、汽车保养维护比赛……通过这些技能比赛极大地调动了各年级、各班级学生的学习兴趣, 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学习风气, 有效地促进了学校良好风气的形成。其次, 所谓“技能领衔”就是以技能考证统领各个学期的专业学习。尽量做到每学期、每学年学生都有统考或考证任务, 让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压力,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如中职学生第一年除了有南京市组织的语、数、外统考之外, 还要安排计算机等级证书考试;第二学年除了有如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汽车电气、汽车变速器的市级统考外, 还有汽车维修中级工技能考证和普通话考证等。除此之外, 进入宝马、和通用ASEP培训的学生, 还需再进一步学习, 考取相关技能合格证书。而对于高职的学生, 除了有上述的要求之外, 还增加考试项目, 提高要求。总之, 以“技能领衔”统领专业的教育教学, 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 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斗志;而且也使教师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有的放矢, 使教学能够进入良性循环。
三、校企合作彰显办学特色
职业学校能否立于职业教育的不败之地, 除了认真抓好自身软硬件建设之外, 更主要的是看是否与当地经济融为一体, 尤其是与地方企业、区域企业以及国际上先进教育机构的合作。
1. 紧紧依托地方企业, 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在专业创办之初, 我校汽修专业就紧紧加强与南京地方汽修企业的合作。通过安排学生走出校门在企业顶岗实习, 与企业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 最终与我校联合挂牌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使得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技能、良好的职业素质, 即“成品型”毕业生, “零距离”进入企业工作, 受到企业的欢迎。同时, 选派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指导老师, 形成教与学结合、校与企联手的教育模式。实现“合作”与“参与”在各方面的渗透, 形成了具有一定先进性的教学管理体系。
2. 稳步推进中德合作, 深化发展宝马培训。
从2001年至今, 我校汽修专业与德国 (HWK) 的合作已经走过了近8个年头。在这期间, 学校先后派遣五名教师、十名学生到德国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汽修专业知识, 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 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同时, 德国 (HWK) 也定期派遣教师到我校进行专业交流与指导。在此基础上, 我校汽修专业于2005年成功引进的“宝马综合技术导入培训”项目也在进一步深化发展, 已经和宝马北京培训中心总部达成协议, 在继续开展好宝马现有4S店员工晋升培训的基础上, 有计划地开展针对我校汽修专业学生的“宝马学徒培训计划”。目前, 已经有四批共80名优秀汽修专业的学生被挑选进入宝马企业。2009年6月3日, 由学校宝马维修培训基地主办, 联合华东地区近16家宝马经销商、4S店在学校举办了“宝马文化周”活动, 同时面向全体即将走向实习岗位的学生开展“宝马学徒计划”的招聘活动, 有近150多名汽车专业和营销专业的学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从而使宝马这一校企合作项目得到了实质性的进展。
3. 依托平台打造品牌, 大力推进校企合作。
有了与宝马公司和上海通用公司成功合作的经验, 我校汽修专业正进一步加强专业与企业联合的力度。目前, 正在与上海和业汽车设备有限公司、巴斯夫涂料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洽谈在汽车钣金和汽车涂装项目上的合作, 从而使专业建设稳步而有秩地发展。事实证明了学校几年来始终坚持的“依托企业上平台, 依托平台创品牌”专业办学理念的正确性。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篇2
走进桐乡某4S店的汽修车间,一线操作的汽修工基本上都带着外地口音,鲜有本地汽修工,这也是桐乡汽修行业普遍存在的一个现状。“维修工总共30多人,平均每天修理汽车70台次,尤其是夏天,每天修理或者保养的汽车更多。”该4S店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里高级技师只有一名,其他大部分是学徒。“我们这里还算平稳,但是依然很缺人,这几天生意特别好,总是要加班加点。”他说,如今企业一线维修工的工资并不低,一名小组长的月薪起码有5000元。
相对于大型汽车4S店而言,综合类的小型修配厂用人缺口更大。“今年倒是没有人员流失,但是一直缺人,就是招不到。” 桐乡桐南汽车修配厂老板刘雪明说,现在汽修厂里有十多个人,大部分是一线修理工。“流失量也很大,有些辞职回老家了,有些被同行挖走了。”他无奈地说,有个别汽修工已经在厂里干了多年,好不容易从学徒成长为技术熟练工,正当他能带徒弟的时候,却辞职不干了。“这让我们怎么办?走一个容易,重新招一个却很难。”
据专业人士介绍,一辆汽车从购入到报废,购车费用只占35%左右,而后期的维修保养却占到45%左右,并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递增。如今汽修行业“粥多僧少”,这里的工资较之于其他行业高了不少,记者走访多家企业了解,目前,桐乡汽修行业一线修理工月薪达三四千元,高级工甚至达到一万元以上。
坐拥大市场,收入颇丰的汽修行业为何面临如此大的用人缺口呢?桐乡市运管部门工作人员道出了其中的原因,汽修企业加班多、工作量大、工作单调及工作环境较差等原因,导致工人流动性很大。同时,汽修行业各地区、企业之间工资待遇存在差异,造成了企业“挖墙角”的现象,这就使得异地修理工流动性很大。
而要成为高级汽车维修师一般需6年以上时间,其中包括学校学习与实践经验积累。目前,桐乡汽修行业持证上岗的共有1790人,其中高级汽修工180人,仅占总数的10.1%。由于缺乏正规的专业汽修学校和系统的学习,仍有很大一部分毕业生虽然经过3年培训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技术水平无法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而大部分是靠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方式培养。此外,企业针对汽修行业人员流动比较大的特点,对人才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不愿意提供员工培训和继续深造的机会,这就使得高级技师的人数更加稀缺。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需求调查报告
一、汽车专业人力资源情况调查
2007年10月我们汽车教研室组织对本专业20家实习基地进行调研。对汽车人才的现状作了多侧面的研究与调查,预测了2007-2008年广东珠三角地区汽车专业人才需求,提出我们教学目标与措施。
二、行业发展现状与人才需求现状
1.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1)2006年我国汽车产业在自主品牌轿车和经济型轿车的强力拉动下,总体形势明显好于上一年。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汽车的销量达到700万辆,增幅达到25%。业内专家预计2007年汽车市场仍将保持较高位运行,汽车总销量将达到800万辆左右。一方面市场增势不减,而另一方面要面临汽车降价不止、利润空间降低的现状,汽车企业除了要改变运营思路来适应这一变化之外,对于优秀人才的招募更是至关重要。在我们走访几家汽车企业的过程中,不少HR都在向笔者抱怨“人才难找”,其中主要包含两大类:一类是经验丰富的技术研发人才,另一类则是懂技术、懂管理的汽车营销人才。前者的流动率虽然不大,但经验匮乏成为众多应聘者的一大硬伤;后者是汽车行业内所有岗位流动率中最高的一个,业内“互挖墙角”的现象屡见不鲜,但真正能跨入高级汽车营销人才行列的又屈指可数。
(3)汽车维修及相关行业。据交通部2002年统计数据表明,机动车维修企业(包括摩托车)32多万户,其中一、二类企业约5.7万家,特约维修站仅占不到1%,从业人数达240万,年完成工作量1.1亿辆次。虽然从维修从业人员的数量上看,可以认为目前约240万从业人员基本能适应2000万辆汽车维修业务的需求,但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轿车进入家庭步伐的加快,使得汽车维修行业的车源、车种、服务对象以及维修作业形式已发生新的变化。因此,一方面进一步提高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群体的素质,是解决好汽车维修行业能够为消费者提高更加方便、快捷、质优、价廉的汽车维修服务的首要任务;另一方面,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度上升,维修及相关行业高素质从业人员不足的矛盾会更加突出,必须采取相应措施。
2.汽车维修及相关行业人力资源需求分析
现代汽车维修服务于千家万户,面对的是机、电、液一体的高科技集成物,且种类繁多,技术更新快,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从专业能力分析,要适应汽车维修及相关工作需要,主要应有以下要求:
(1)掌握必备专业知识。其中主要包括: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机械基础及汽车运行材料;汽车构造与维修;汽车故障诊断检测;汽车使用性能;汽车维修检测设备;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等。
(2)具有较强的专业基本技能和与生产过程相关的基本能力。其中主要包括:汽车维修通用基本技术;特定车型维修技术;专业英语与获取信息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等。
(3)具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其中主要包括:热爱专业,不断钻研提高;自觉遵守企业规章制度;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自觉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客户诚实、守信、热情等。
3.从业人员现状及发展需求
(1)现状。汽车维修及相关行业突出矛盾是人员素质远远满足不了行业发展需要,由于经过系统学习的汽车维修专业人员供不应求,导致大量未经任何培训的人员进入汽车维修行业。据抽样调查④,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① 维修工人队伍
a.高等级技能人才比例偏低。以具备技术等级证书的技术工人为样本比较,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及以上(含技师、高级技师)比例为30.4%/43.1%/26.6%(发达国家为15%/50%/35%);抽样的一、二类企业中,尚有22.4%的从业人员不具备任何技术等级证书;三类企业中技术等级的比例更远远低于上述数据;
b.工人文化程度偏低。初中/高中/专科及以上的比例为
38.5%/51.5%/10%(发达国家为20%/40%/40%);
c.工人技术水平偏低。具有故障诊断能力的技术工人仅占20%(日本为40%,美国达到80%);从抽样样本看,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技术工人8%,其中年龄在5
5岁以上者占37.5%,且绝大多数知识结构老化,难以适应现代汽车维修新技术;
d.接受过系统专业知识学习的人员比例极低,仅占17.8%;
e.占企业总量约79%,从业人员总量约60%的三类维修企业,其从业人员仅有25%参加过短期技术培训,75%的人员未经过任何培训。
② 技术管理及经营管理人员队伍
a.具有专业技术职称证书比例较低。抽样调查的技术管理及经营管理人员中,具有专业技术职称证书者占53.35%,没有专业技术职称者高达46.65%;
b.专业技术管理及经营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具有专业技术职称证书者,其中初级占46.7%,中级占40.2,高级占13.1%;具有高级职称人员中,年龄在55岁以上的占23.3%;
c.民营维修企业专业技术及经营管理人员技术职称缺乏正常认定渠道,导致专业技术队伍不稳定。
由于从业人员总体素质偏低,导致劳动生产率低、管理水平低、服务质量低、事故率高。
除此之外,原有240万从业人员中至少还有25%即约60万人没有取得从业资格,需进行职业资格培训;另外还有新技术培训、管理知识的培训、关键岗位资格培训等等,都是非常巨大的市场。
三、教学目标与措施。
(1)制定专业教师任职条件。在积极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应制定专业教师任职资格条件,适当提高专业教师上岗“门槛”,提高专业基础课教育质量。
(2)开展“订单式”培养。应通过政策导向,引导维修企业与职业技术院校合作,实行“订单式”培养,增强专业教育的针对性,增强毕业生的适应岗位能力。
(3)行业从业人员上岗资格证书。建议强化行业从业人员上岗资格证书制
度,提高覆盖面,以此作为保证从业人员素质的基础。
(4)技术管理人员执业资格证书。要提高全行业整体水平,高素质的专业技术管理队伍的建设同样重要。参照其他行业的成功经验,建议建立“汽车运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按照“汽车后市场”的概念,确定其覆盖范围,可以内设“汽车维修技术、汽车运用技术、汽车销售业务管理、企业经营管理、旧车评估技术、汽车保险业务管理、汽车检测技术、事故鉴定与理赔技术”等门类。以此为杠杆,建设一支以汽车专业技术为依托,懂管理、懂技术、懂经济、懂法规,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专业技术管理队伍,促进全行业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5)建立汽车维修新技术应用培训体系
主要以与汽车制造厂联合办学的形式,积极开展专业师资进行轮训
在开设有汽车使用与维修专业且经评估审查办学基本条件满足要求的职业技术院校负责对当地的社会短期培训以及专业教学工作。
(6)企业指导师傅的培养。指导学徒的师傅必须具备几项条件:一是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二是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三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四是懂得如何传授技艺,有能力完成培养计划;五是仍在现场从事本专业的生产工作;六是本人愿意承担指导学徒的任务。因此对于指导师傅也应实行资格证书制,对于具备基本条件又愿意承担指导学徒的技术工人,经过一定的培训,授予指导师傅资格,并给予相应的待遇。
(7)企业需求为导向,确立培养目标。组建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为主的专业顾问委员会,随时把握企业需求及变化,以此为出发点确立和动态调整培养目标,是进行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
(8)“双证”为核心,制定培养计划。以“双证”为核心,制定培养计划的实质就是“以就业为核心”,结合国家劳动就业制度的规定,结合行业新的岗位设置方案,结合当地企业的实际需要,制定本专业的实施性培养计划。
(9)加强校企结合,开展“订单”培养。开展“订单”培养是增强校企合作的最好体现,也是使职业院校毕业生实现适销对路的最好保障,更是开展专门化定向培养的最佳型式。
(10)推进“理实一体”,提高教学效率。要提高教学效率,必须积极推进教学思想的更新、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应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实物教学手段,构建“理实一体”课堂,使学生动脑动手,理
论实践融会贯通,知识和技能同步养成。
(11)注重“创业”培养,体现专业特色。汽车“后市场”服务于千家万户,从我国目前情况分析,既有投资规模较大的维修和销售企业,更需要大量的三类企业和专修店遍布城乡,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结合行业的特点,本专业学生的培养,更应注重加强学生的创业意识教育和创业能力培养,使该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市场需求,抓住机遇,主动创业。
(12)加强国际交流,提高整体水平。应加强国际交流,组织专业骨干教师走出国门,学习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成功的经验,更新观念。通过培养出一批高素质骨干教师队伍,促进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由此带动专业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篇3
【关键词】汽车维修;现状;素质;教学设施;教材;师资;改革;发展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代步工具走进了千家万户,同时随着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和汽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车型淘汰也比较快,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对高技能汽车维修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给中职汽修专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一、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现状分析
1.学生整体素质下降,没有明确的学习及人生目标
职业中专的大部分学生初中文化知识基础薄弱,自信心不足,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还有部分学生心里并不喜欢汽修专业,而是父母替他们选择的,有的学生甚至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因此他们厌学心态严重,不良习惯多,而且缺乏对空间的想象力,导致他们对汽车零件的空间形体、实际位置关系、装配关系及传动路线等难以形成完整的认识。
2.实习场地不足、教学设施缺乏
许多中职学校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足够大的实习场地,配备的教学设备缺乏。教学中还是使用传统的粉笔加黑板,而没有配套多媒体教学设备。对于汽车构造中的许多图片,教师只能口述或让学生自己看书中图片进行讲解,这样导致学生对图片分析不透彻。同时由于汽车的更新换代速度较快,许多学校的实训设备大部分是静态的,大多是企业淘汰下来的残次品或废品,只能勉强给学生进行拆装实习,无法满足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教学需要,不利于理论讲解和学生实际操作。
3.教材内容陈旧
由于大部分中职学校为了应付高考的需要,现在使用的还是国家规定的统一教材,教材中的许多内容,比如说化油器式发动机、普通蓄电池、电子点火装置等都已经是现在车型中淘汰的设备,而对于现代汽车汽油喷射技术、汽车底盘电子控制技术等新知识介绍太少。
4.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许多中职学校的汽车专业老师从未在汽车维修企业岗位上工作过,由于学校发展的需要由其它科目教师转型到汽车专业,他们中的一些教师专业理论水平不高,动手操作能力也不强;还有一些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虽然很高,但是实际操作能力不强;还有些实习指导教师的动手能力挺强,但是却不能用合适的语言把实践中涉及到的理论知识讲解清楚。
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改革措施
1.狠抓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入学时要进行职业兴趣培养,让学生确立明确的人生目标,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让他们首先爱上这一行业,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建立学生道德跟踪档案,帮助学生改掉不良习惯。
2.加大教学实训设备的投入力度
各校应按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的要求,有计划地投入资金,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实训设备,有能力的学校应该自己建立汽车修理厂或与汽车维修企业联合办学,真正实现教、学、实习三项合一。
3.加快教材修订工作,改革教学方法
各中职学校应该有选择的使用教材,对于升学的学生继续使用国家规定教材,不升学的学生必须要应用更新的教材,如果条件允许应该研发自己的校本教材,而且要随时更新内容,使教材中的内容能与自己学校的实习设备结合起来,创造出一条适合自己学校特色的专业教学之路。
对教学方法上,应该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多媒体教学,全方位调动视听感觉,并采用实例分析教学法,将较抽象的理论知识寓于实例教学上。实践教学中加强教师的指导示范工作,加强学生的技能考核,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努力提高自己学校教师的教学及实训水平,利用寒暑假时间到汽车维修企业顶岗实习;聘请有实践经验的汽车维修技工到学校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定期聘请汽车维修企业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座,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培养一批具有较强理论知识,较高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
总之,中职汽修专业的发展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只有国家投入资金设备了,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真正爱上这一行业了,我们汽修专业才会蓬勃发展,相信在我们职教师生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定会迎来汽修专业更辉煌的未来!
作者简介: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篇4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的的专门教育。以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 按社会需求有针对性设置专业, 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 中职院校要十分重视汽车维修人才的培养, 需要通过不断的教育改革培养出更多市场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
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得到飞速的发展, 汽车新技术也层出不穷。随着汽车产能的不断扩大及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加大, 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新车消费市场。未来, 汽车维修业将成为具有很大发展空间和极具挑战性的行业。由于国外先进管理制度和维修技术的不断引进, 给我们的传统汽车维修行业带来的挑战巨大, 如何面对当前维修市场的现实情况, 分析和研究国内外汽车维修业的发展动向, 给中等职业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职学校汽修专业学生的教学内容和就业去向, 一直是各个中职学校面临的现实问题, 近年来随着汽车市场的飞速发展, 对我们中职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及办学定位和教学思路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次机遇。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人物, 针对中职学生背景特点, 立足当前社会和学校面临的实际情况, 充分利用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 才能使得汽车维修专业的建设到达一个新的高度。
2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的设置是以上级主管部门所下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设置为基础, 其课程设置主要是以学科框架为基础, 再配以各学科的实习计划来完成专业教学计划, 这种课程设置与企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同时随着社会上汽车保有量的大量增加及汽车服务企业的作业方式的变化, 这种差距就越来越大。目前, 机修和电器方面需要的人员基本饱和, 但是职校的汽修专业还非常重视这两方面的教学, 并当作主要的教学内容进行。目前无论是品牌汽车专营店、4S服务站还是快修店, 绝大多数的作业还是集中在汽车销售、汽车保养和钣金喷漆这三块, 机电维修这一块所占比例并不大。综上可见, 课程设置要以就业为导向, 以服务于企业的人才需求为宗旨, 才能达到课程设置与就业的岗位需求的匹配性。
3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改革的具体举措
3.1 调整教学计划合理设置课程
教学应该以就业为导向, 以服务于企业的人才需求为宗旨。汽车维修课程应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对文化基础课稍加压缩, 增加专业课的学习时间, 钳工和焊工的比重加大, 为钣金课程的开设打下一定的基础。把汽车美容、汽车二级维护和汽车钣金喷漆作为特色技能加以重点认识, 把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和汽车电器作为核心基础课程进行全面掌握, 另外还要把汽车4S企业管理与二手车评估作为拓展训练, 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只有紧随市场步伐, 科学合理的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才能使教学预期目标得以实现。
3.2 改进教学方法融入企业管理
中职院校汽修专业对教学方法的改进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 是继续深化项目教学, 把课程中的应会部分浓缩合并成几个项目, 以项目引领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动手能力。其次, 是启动老生带新生, 共同提高的教学模式, 把高年级学生中的理论和技能掌握比较好的同学挑选出来, 去竞争几个不同的岗位, 协助教师辅导新生。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压力, 又进一步提高了老生的知识技能, 加之新老学生之间容易沟通, 以便更还的达到教学效果。再次是把企业汽车服务流程引到课堂中来, 让学生感同身受的了解企业文化氛围, 模拟企业以提高学生适应实际能力。
3.3 参加汽车维修技能大赛达到以赛促练的目的
汽车维修专业教学除了正常教学以外, 还可以组织和鼓励学生多参加汽车维修技能大赛。学校可以把各级竞赛项目融入到项目教学中去, 加强平时的训练, 对学生择优选拔, 通过竞争淘汰机制选出参赛种子选手, 通过这种情势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生的实践能力, 长此下去参加各级竞赛的同学在毕业以后肯定能受到企业的重用。这种教学方式的引进能够促使学生愿意参加技能训练, 真正达到了以赛促练, 以练供赛的目的, 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
3.4 引入校企合作达到双方共赢
中职院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 服务三农, 校企合作, 科学发展”的办学宗旨, 其中校企合作是办学宗旨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它是一个学校和专业生命活力的体现。目前和企业的合作形式有很多, 通常做法是与本地汽车销售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在学生毕业时, 学校组织专业技能展示会并邀请合作企业人员到场观摩, 同时也可以进行就业面试让毕业生多数到与学校合作的企业中实习和就业。另外, 也可以通过接受企业对学校专业设备的捐赠, 不断增强办学能力。实现校企结合, 主要为企业培养急需的钣金喷涂、机修和接待毕业生及柴油机检修人员。随着与企业合作的不断深入,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 由此可见通过有效的教学计划的修改及教学手段的改进, 学生基本素质及实践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3.5 迎合企业需求实行特色教学
教学改革可以采用校企合作形式以达到双方共赢, 在为企业提供需要的企业员工之外, 学校也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模式, 为形成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特色垫定了一定基础。特色办学要求汽车维修学校要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学员的素质来确定教学内容的改革, 只有着眼于实际加大与市场的对接和了解才能达到特色办学的目的。
4 结语
汽车业是近年来国内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 但目前汽车维修及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都还比较低, 特别是经过专业学习的比例就更低, 汽车维修方面人才的缺口还很大, 这一矛盾严重制约了汽车服务行业的发展。所以, 面对市场的不断需求中职院校汽修专业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 加大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人员的培养力度, 继续深化校企合作以提高教学质量, 以便更好地为汽车服务行业输送更多、更好、更有用的人才。S
参考文献
[1]石伟平.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篇5
——安居职业中学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申报情况汇报
一、学校基本情况介绍
我校地处安居区教育园区,是安居区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四川省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和省劳务开发培训基地,四川省“9十3”免费教育学校,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环境幽雅,职教文化底蕴厚重。校园占地110亩,建筑面积38000平方米,设备总价值1300万元。现有教职工227人,在籍全日制学生3000余人。建有“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四大专业群,开设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旅游服务与管理、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服装制作与生产技术管理、学前教育、畜牧兽医等十多个专业,其中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是省级重点专业。
学校秉承“德育为首,技能为重,素质领先”的办学思想,以“厚德精技,培养真人”为校训,践行“科研兴校,质量立校,为农育才,助农致富”的办学理念,规范管理,强化内涵建设,创新办学机制,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办学业绩闻名全省。原省人大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席义方同志盛赞学校为“农村人才资本的孵化器”,四川省教育厅涂文涛厅长称赞学校为“特色鲜明的农村中职学校”。学校先后评为了“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60余项殊荣。
2013年,学校紧跟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步伐,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和工学结合为改革方向,按照“保证规模、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的基本要求,以开展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和承办省第五届农民工技能大赛为工作重点,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申报的主要工作
优化专业设置,加强精品专业建设,增强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1 列入了我校2013年工作要点。如何紧跟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根据企业和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成为了学校发展必须面临的问题。为此,学校把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作为了今年学校发展的大事。在专业申报过程中,我们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现简要汇报如下:
(一)、调查研究,进行专业建设可行性论证。
1、汽车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汽车进入普通居民家庭的比例将大幅度提升,据统计,我国汽车保有量每年以12%的速度增长,从业人员需求以10%的速度增长,专门人才(指受过中等及以上系统的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增长比例已达到25%。这一发展趋势给我们中职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学校必须紧紧抓住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主动应对国际国内汽车行业发展的需求,开办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培养更多汽车产业链上不同工种和岗位的实用技术人才。
2、汽修人才市场需求增大。
由于汽车生产量和销售量的持续增加,无论生产厂家还是经销商都要考虑售后服务问题。虽然几年来各大中城市出现越来越多的汽车销售网点和汽车特约服务站,但无论是汽车的零件销售、整车销售和维修服务都十分缺乏受系统培训的专门技术人员。据测算,与汽车产业链相关的人力资源的社会需求,今后每年将递增10%—20%左右。
据调查资料表明,目前汽车运用维修从业人员中,一是工人的文化素质偏低,初中、高中、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比约为4:5:1,(发达国家为2:4:4);二是技术水平偏低,具有故障诊断技能的技工仅占20%(日本为40%,美国高达80%),其中维修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8%左右,(其中年龄在50岁以上的约占40%),结构明显老化; 三是受过职业技术教育的员工少,多数是学徒出身。目前,汽车后服务人才市场对各类人才需求旺盛,但最紧缺的是一批年轻的、具有较 2 高学历、高技术水平的应用型人才。
3、对接本地企业,服务地方工业的发展。
伴随安居区委工业强区战略的实施,以海特汽车城为代表的汽车工业正在兴起,一大批汽车零部件企业正式落户安居,为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服务地方企业,为企业输送既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又有专业技术能力的专门人才,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开办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也是当务之急!
4、学生和家长学习热情持续高涨。
汽车驾驶是现代人的必备的三大生存技能之一,无论城镇还是乡村,尤其是年轻人学习驾驶的热情持续高涨。许多在外务工的内地青年回乡创业,首先选择学习的就是驾驶技术,因此各地大大小小的驾校报名火爆。安居域内仅有5家汽车修理厂,无专业的4S店,而且设备落后,维修人员技术水平不高,缺乏现代汽车检测手段等,致使安居域内很多车辆要送到外地维修保养。随着汽车维修服务产业链的拉长,市场不仅需要大量机修工、电工,也需要技术主管、经营主管、前台服务、汽车配件管理部门经理等不同岗位的管理和服务人员。如今,在安居本地,掌握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无论就业创业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学生及家长对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的学习热情高涨。
综上所述,我校开办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既是解决汽车维修与服务企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不断增长的需求,又是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和创业的共同期盼,更是学校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学习借鉴,制定详实的专业建设规划。
学校组织专业教师到乐山一职中、遂宁市职业技术学校、大英职业技术学校考察学习,借鉴其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为我所用,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注重培训,构建专业的师资队伍。
1、转岗培训。学校从电子专业、机械专业选拔了一批思想素质好,学习能力强的的教师充实到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搞好教学的同时,让他们自学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与此同时,学校安排他们到安居的汽车修配厂实践,提高动手能力,为来期的专业课教学做准备。
2、送培工作。学校积极争取培训指标,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本期,我校谭清文老师到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参加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国家级培训;陈超老师到东风汽车公司进行为期六个月企业实践,专攻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他们学成回来,将担任本专业核心专业课的教学。
3、行业聘用。学校将在安居本地聘请多年从事汽车运用与维修工作的专业人才,到校担任实训指导教师,以缓解学校专业师资的不足。
(四)加大投入,添置必备的教学和实训设备。
学校在考察省内兄弟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室建设的基础上,制定了我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室建设方案》,共计划投入200余万元,建设汽车底盘实训室、电子电器电控综合实训室、汽车空调维修检测实训室、汽车整车实训室、发动机拆装及性能实训室、汽车变速器实训室等六个专业实训室,购置了透明汽车模型,汽车电路示教板等教学设备,使其能满足教学需要。目前,学校正积极争取主管部门的支持,方案已提交区教育局审定。
(五)校企合作,努力实现资源共享。
加强与本地企业海特汽车、福多纳汽车部件公司等企业合作,实行订单培养,在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到校授课,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与安居区区域内的汽车维修店合作,组织学生参加教学实习,增强师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目前,学校正与相关企业签定合作协议。
三、下步打算
1、全力做好专业申报、备案的相关工作,争取能在2014年春季招收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新生。
2、加快硬件建设步伐,迅速启动实训设备采购立项、招标等系列工作,力争招收新生前实训设备到位。
3、进一步完善专业建设方案,细化人才培养方案,申报成功后加快推进该专业教育教学相关准备工作。
诚然,我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尚处于萌芽状态,很多地方考虑不够成熟,而且目前还没有明显成效,尤其是硬件建设上还未实质推进,但我们相信,在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通过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办得规范、办出成效!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篇6
关键词: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数量与日俱增。汽车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同时汽车需求量的增加也带动了汽车维修市场的发展,使得拥有专业汽车维修技术的人才供不应求,这给中职学校中选择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的学生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所以,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我们应当重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真正学有所成。
1.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毕业学生工作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的汽车行业已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未来前景广阔,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毕业学生往往缺乏实际的操作经验,无法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难以满足汽修市场的发展要求,主要表现为学生专业技术水平不达标,理论知识模糊不清,文化素养不够,导致汽修人才市场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
2.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研究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中职学校的教学要求越来越贴近实际,直接将学生的现实需要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使学生能够直接进入工作岗位进行实习,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教学环境下有一个真实的工作体验,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从学习中获取技能,从工作中获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基于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应当注意以下教学方向。
2.1积极发展教学课程内容
在合理安排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内容前,需要深入分析和研究在汽修行业中的各个工作岗位,并经过专业教师、汽修行业的专家和技术员工等多方面的讨论后得出结论,明确具有较强实用性和理论性的课程内容,选择符合学生需求的教材,确定适当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2.2积极进行教材建设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主要是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为辅,在对中职学校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模块化的编辑方式,由教师根据自身授课内容的不同来编写教材,不同教师负责不同的内容板块,以达到1+1>2的效果,同时,教师在进行教材编写时可以将课程内容的重难点呈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抓住重点,分清主次进行自觉学习,此外,教师可以针对自身的行业前景为学生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2.3教学环境的设计
在教学环境的设计中,教师应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理念,确保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障,所以,各中职学校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但是,教学环境的设计不是简单的将理论课与实践课安排在同一个场所,而是为满足学生需求来对汽修工作环境的真实模拟,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专业水平。
3.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3.1找准定位
3.1.1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定位
职业教育重在就业,从就业方向来看,中职学校的毕业学生大多从事生产流水线和具有服务性质的工作,而很少在研究领域工作,所以,我们应当培养技术人才,使其在汽车运用和维修领域中发挥才干,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现场学习能力。
3.1.2学生培养定位
由于中职学校里的学生文化素质有待提升,良莠不齐,而在汽修人才市场中,企业对专业学生专业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为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培养高素质和高技术的专业化人才是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在实际的人力资源招聘中,企业主要会考虑学生的文化修养、生活和学习状态、团队合作能力、自我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等,教师可以根据这些要求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教学。
3.2调整教学计划,合理设置课程
由于中职学校的教育主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为教学目标,我们对大部分的汽车维修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从中听取了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的员工和部分管理人员的意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毕业学生提出的建议,我们对课程做出了一些调整:首先,我们应当减少基础文化课的分量,增加专业课时;其次,加大基础操作课的比重,为其他课程的开设奠定基础;然后重点发展学校的特色专业课程,把重难点知识进行专项教学,同时,在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条件下,也要使学生涉猎一些管理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3改进教学方法,融进企业管理
对教学方法的改进主要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要加强项目教学,将课程中的实际应用部分作为项目计划分配给学生进行操作,通过项目合作来引导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而且能够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其次是由老手带动新手,共同进步,我们可以直接从高年级学生中挑选出专业技能和理论书平都高的学长或学姐去竞争不同类型的岗位,帮助教师辅导新生,这样一来,既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又使老生进一步熟练了专业技能,此外,由于学生之间更容易交流和沟通,教师可以通过老生及时了解新生的学习进度和状态,以方便教师对教学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满足学生需求。最后是为学生创造一个逼真的工作环境,引进企业汽车服务流程,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企业的文化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4改革课堂教学体制
教学体制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中职学校的过时的教学体制已难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求,改革课堂教学体制已迫在眉睫。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3.4.1重新划分考核标准
加大学生技能考核的比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将学生的技能考核与考试成绩和学分挂钩,使学生意识到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到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3.4.2合理分配课时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对于中职学生而言,他们的基础知识水平还有待提高,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有限,难以跟上汽车行业知识的更新速度,所以,教师在编制课时的过程中,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多增加重点学科的课时,适当减少文化基础课的课时,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学懂知识,并能对知识灵活应用。
3.4.3客观评价专业课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大部分中职学校的教师对专业课的评价往往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不能表现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特点。所以,教师应当重点评价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其评价具有客观性和公平性,使学生能够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以此为依据提高自己的專业技能。
4.小结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的需求也增加不少,而需求的增加也带动了汽车附属行业的发展,例如汽车的保养与维修等都形成了新的市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其中,汽车维修
的工作量是最大的,工作人员的数量也是最多的,而现今许多中职学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课程体系还不够全面,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所以,教师必须在找准学生定位和教学定位的前提下,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体制,重新划分考核标准,合理分配课时,客观评价学生的专业课,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中职学校的就业率,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潘汉荣.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初探[J].中国机械,2013,(17):122-122.
[2]林鹏.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初探[J].中国职工教育,2014,(16):167.
[3]魏华典.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模式创新实践[J].职业,2012,(11):157.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篇7
2011年浙江交通技师学院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被列为“国家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建设学校重点建设专业”, 这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圆满完成重点专业建设, 根据专业建设方案及改革发展的需要, 我们开展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建设调研。调研结果将作为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建设改革的重要依据, 也为专业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调研基本信息
(一) 调研对象与内容
本次调研对象包含政府管理部门负责人、企业领导、行业专家、毕业学生、在校学生和兄弟院校负责人等。调研内容经过专业建设委员会专家精心讨论分析确定, 包含了汽车维修行业的政策和发展趋势, 企业的现状和人才需求, 毕业学生的就业率、工资收入、工作的满意度及面临的问题, 在校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业规划, 兄弟院校的专业建设、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等。
(二) 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取企业领导座谈和问卷调查、咨询政府和行业专家、毕业学生巡查、在校生问卷调查、兄弟院校专业建设考察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同时, 查询翻阅了国家及相关部门制定的汽车维修行业发展现状和规划, 获取了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信息。
(三) 调研过程与结果
本次调研相关过程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建设计划进行, 从专业建设委员会会议确定调研内容、调研对象开始, 到调研工作展开、调研数据分析, 每个过程都进行了严密的设计, 充分准备到严格执行 (见图1) 。
通过对政府主管部门、行业、企业、学生和相关院校的考察、走访、问卷调查及座谈, 我们获得了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及面临的问题, 分析了政府部门对汽车维修行业发展规划及对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指导政策, 获得了汽车维修企业的岗位设置及岗位职责, 掌握了企业相关信息及岗位紧缺人才的需求情况, 获取了毕业生工作适应岗位的能力及面临的问题, 掌握了在校学习的学习态度和学业、职业规划, 了解了其他院校汽车运用维修专业的管理方法、专业建设思路、经验和发展规划。这些政策文献、信息数据为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调研分析
(一) 技能人才需求状况分析
1. 企业现有员工学历教育程度
我们对维修操作和管理两类人员进行了学历统计。63家企业共有维修操作及管理人员3 369名, 其学历构成如图2所示。
显而易现, 我国汽车维修行业的员工学历层次结构偏低, 与飞速发展的汽车维修行业远远不对称。据浙江省有关部门统计, 浙江省汽车维修行业人员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年需求高达8 000人左右, 而浙江省的汽车类专业毕业生远远不能满足供求要求, 这也对以培养高技能汽车维修人才的学校带来发展机遇。
2. 现在企业最需要什么级别的员工
通过分析发现有47家企业需要招聘实习生, 占调研企业总数的75%;需要中级技工层次的有19家;需要高级技工企业30家;而需要技师层次的企业只有14家, 不到调研企业总数的22%。企业为什么一方面紧缺人才, 一方面又只愿意招聘实习生呢?通过座谈我们了解了原因:一是现在的实习生工资很低, 但可以做很多工作, 企业需要这些价格便宜的劳动力。二是企业对刚毕业的学生技是否达到高级工或技师技术水平还持怀疑态度, 他们更愿意先从招聘的很多实习生中考察, 然后再挑选出优秀人才锻炼培养。我们虽然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学校, 但如何确保学生技能等级与技能水平相一致, 提高企业对学校毕业生技能水平的满意度, 是本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
3. 公司紧缺专业人才分析
在公司紧缺人才方面, 有28家企业紧缺汽车保养与日常维护人员, 34家紧缺汽车售后接待人员, 21家紧缺汽车机械故障维修人员, 28家紧缺汽车电气故障维修人员, 35家紧缺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人员, 13家企业紧缺汽车总成大修人员, 11家紧缺管理人员, 21家紧缺仓库管理人员, 18家紧缺汽车美容人员, 31家紧缺前台接待人员。培养企业紧缺人才是本专业的发展方向。本专业将结合企业需求现状、学生自身特点和专业条件, 对学生进行相应工作岗位的分组实训, 以岗位需求培养学生。
(二) 技能人才综合职业能力分析
1. 员工素质要求方面
通过对调查内容6个素质要求的统计, 吃苦精神和服从意识是企业对员工最重视的素质, 而创新意识和身体素质两个方面相对而言企业比较忽视。有26家企业认为员工的吃苦精神最重要, 有19家企业选择员工的服从意识最重要, 而37家企业对员工的创新意识最无所谓, 占了调研企业的58.7%, 还有18家企业对员工的身体素质相对忽视。现企业对员工素质要求的先后排名顺序是:吃苦精神、服从意识、合作精神、沟通能力、身体素质、创新意识。员工素质调研体现出如今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这还需要学校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 引导学生端正就业态度。
2. 汽车维修人员具备的职业能力
在所提供的5个选项中, 企业都比较看重, 51家企业希望员工具有汽车机械故障诊断与维修能力, 47家希望员工具有汽车保养与日常维护能力, 47家希望员工具有汽车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能力, 38家希望员工具有汽车先进检测设备的应用能力, 33家希望员工具有汽车新技术的维修能力。这项调研也显示出企业目前对员工的能力要求, 在接下来的改革中, 将会加强学生各方面的技能培养。
(三) 学生职业发展调查分析
1. 公司招聘时最注重学生条件因素
在9个因素中, 有57家公司注重学生专业知识, 比例达到90%, 有47家企业会在意学生的学习潜能, 24家在意学生的社交礼仪, 注重驾驶执照和资格证书的有22家企业, 20家企业会在意学生的社会经验, 11家在意学生的学历证书, 10家在意学生的在校成绩, 而只有4家会在意学校评语。作为汽车专业的学生, 专业技能水平才是真正体现一个学生在校学习的成果, 也是寻找就业的首要因素。所以学校在有限的时间里应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培训, 务必使学生掌握全面、先进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培养, 如学习潜能、社会礼仪等, 这样才能保障毕业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取得傲人的成就。
2. 汽修专业学生应学习哪些专业课程
在给定的18门选择课程中, 企业认同感相差很大, 认同最多的课程是《汽车故障诊断》, 达到46家, 而《职业道德》这门思想品德课程选择企业也非常多, 达到39家, 排在第2名。可见企业在注重学生的技能水平的同时, 越来越看重学生的道德素养, 这也要求我们学校在培养学生时改变传统只注重技能培养的教学方式, 须更多注入道德教育, 将本专业与学校的“厚德精艺”校训相结合, 让学生明白“先学做人, 后学技术”的成长理念。其他汽车专业课程都比较接近, 分别是《汽车电路识读》36家, 《汽车电气维修》37家, 《汽车发动机维修》35家, 《汽车底盘维修》33家, 《汽车电子控制》33家, 《汽车维修标准》33家, 《汽车检测》25家, 《维修案例分析》24家, 《汽车专业英语》22家。这些课程中也发现涉及汽车电气类课程更受企业欢迎, 现在的汽车系统部件正朝电子控制技术方向快速发展, 而相关电子系统的维修人才短缺在企业中日益加剧, 企业迫切希望学校培养的学生时能胜任汽车电气化方向工作。《丰田模块化教学》和《现代模块化教学》比较接近分别是14家和12家, 这些都是丰田汽车和现代汽车维修企业根据自身要求希望学校多开展相关自己品牌的教学和试验, 由此考虑, 本专业应该建立更多的品牌汽车专项实验室, 与企业合作订单式、专项化的培养学生。
3. 学校最需要开设的实训室
在10个品牌车型实训室选项中, 有28家认同开设丰田实训室, 15家认同开设现代实训室, 12家认同开设汽车检测线, 5家认同开设新能源检测实训室, 2家认同开设博世柴油共轨实训室, 1家认同开设奔驰模块实训室, 1家认同开设奥迪诊断实训室, 宝马实训室没有企业选择, 这主要原因是各汽车维修企业都是针对自己品牌在选择实验室。而在16个汽车维修实训室中, 各企业认同的实训室有:整车维护实训室13家, 汽车维修案例分析实训室14家, 缸内直喷发动机拆装与检修实训室8家, 汽车发动机拆装与检修实训室10家, 底盘拆装与检修实训室13家, 自动变速器拆装与检修实训室10家, 空调维护与检修实训室13家, 电气拆装与检测实训室14家, 全车电气实训室12家, 废气检测实训室2家, 车轮定位实训室10家,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实训室8家, 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实训室14家, 车身电气故障诊断实训室12家。由于现代轿车配置柴油发动机车辆不是很多, 所以对柴油共轨诊断实训室和柴油发动机实训拆装与检修实训室认同度较低, 各只有1家。根据企业意向, 本专业将做好下一步实验室的建设方案。
4. 毕业生月薪
通过工资调研分析, 企业对新聘员工的工资待遇为:800-1 000元有16家, 1 000-1 500元有22家, 1 500-2 000元有10家, 2 000-2 500元有8家, 2 500元以上7家。在工资方面, 大部分企业开出的月薪是1 000-1 500元, 也有部分企业高于或低于这个标准, 这主要和当地经济状况、毕业生能力和企业规模、管理方式有关系。其实现在公司的月薪都是以底薪+提成的方式获取, 学生除了拿1 000-1 500元底薪外还有业务提成, 如果业绩好, 每月可以轻松拿到几千的业务提成。一般3年以后的毕业生可以拿到5 000元以上的月薪, 与其他行业毕业生薪资相比, 汽车维修行业算是收入较高、福利较好的行业。
5. 学生实习时间
赞同学生实习一个学期的企业最多, 达到25家, 占调研企业的比例为40%, 赞同实习二个学期的企业有18家, 赞同实习3个月的企业13家, 其他实习时间有7家。由此可见, 实习一个学期最符合企业心意, 根据企业建议, 我们将做进一步实习时间调整。
6. 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欠缺什么能力
通过分析, 有50家企业认为毕业生缺少吃苦耐劳和奉献的精神, 31家企业认为毕业生缺少团结友爱和团队合作精神, 30家企业认为毕业生缺少汽车维修的基本工作能力, 33家认为毕业生缺少良好的协调与沟通能力, 32家认为毕业生缺少自学和创新能力。尤其是吃苦耐劳、奉献精神被企业多次提出, 可见现在毕业生缺少吃苦耐劳的意识, 希望学校在此方面多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
7. 学校在人才培养和教学方面应做哪些改革
此部分共有8个选项, 其中有27家企业认为学校要加强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培养, 25家企业认为学校要加强人文、职业道德和劳动态度的培养, 23家认为学校要加强个人道德和修养培养, 22家企业认为学校还需加强专业知识培养, 20家企业认为学校要强化教学实习、见习和社会实践环节, 加强应用能力培养, 12家企业认为学校还需加强基础知识学习, 拓宽知识面, 8家企业认为学校需加强竞争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6家企业认为学校知识传授要结合“前沿”, 教学方法要灵活, 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本专业在学生人才培养和教学方面改革时, 将根据企业建议针对性的进行改革。
四、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议
(一)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汽车生产、维修、服务企事业单位汽车机电维修工、服务接待等工作岗位, 培养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较强的与人沟通、团结合作、吃苦耐劳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具有扎实的汽车构造理论知识和熟悉汽车新技术, 能熟练操作诊断维修工具和设备, 能根据技术要求完成汽车维护、保养, 疑难故障的诊断和排除, 能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生产、维修和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议
从统计资料看, 浙江汽车维修企业结构合理, 经营性质多样, 企业规模比例相对平衡, 各城市维修企业布局合理, 能有效保证当地及全省汽车维修市场的有序发展。企业发展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如从企业现有员工学历教育程度方面可以看出汽车维修行业现有维修人员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处在较低的水平, 急需培养出更多具有汽车故障诊断与分析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型维修技术人才。根据统计结果, 本专业未来将做以下改革:
(1) 学校要加强学生职业素养 (职业道德) 的培养, 重视个人职业规划设计, 强调团队意识、责任意识的培养, 具有正确的工作态度和职业观。
(2) 注重学生个人核心能力的培养, 除专业知识之外, 个人沟通、协调能力、抗压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核心能力要在教学中进行锻炼。
(3) 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 优化专业课程建设。以企业职业岗位技能为核心, 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 以“应用”为主旨进行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
(4) 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联系, 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 采用专业技能项目化教学, 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汽车专业人才。
(5) 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 形成优势互补, 合理安排学生企业参观实习, 及时了解一线企业发展情况。
(6) 加强实训设施建设。建立更多更新更现代化的汽车实训室, 培养学生最先进的技能, 满足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7) 加强教师技能培训学习, 建立一套完善的师资培训、引入、更新的机制, 确保教师自身的技术、技能和教学方法领先。
(8) 在招生范围上能扩大地盘, 对金华以外地市扩大招生满足当地企业用工需求。
(9) 专业办学层次分明, 中级工、高级工和技师比例合理, 并多开展或增加除修理课程外的相关专业课程教学, 使学生知识更全面。
摘要:以“国家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建设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为契机, 浙江交通技师学院通过对浙江汽车维修行业管理部门负责人、企业领导、行业专家、毕业生等展开了调研。通过本次调研收集和分析了汽车维修类专业学生的社会人才需求状况信息, 了解了浙江地区汽车行业以及企业对汽车维修专业人才知识、技能、素质要求的变化和趋势, 分析出学生应具有的专业能力与素质结构, 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的修订以及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和帮助。
关键词:职业学校,汽修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
参考文献
[1]王晓江, 殷锋社.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 2012 (9) .
[2]杨顺娟.交通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报告[J].交通职业教育, 2012 (6) .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篇8
1.1 调研目的
为配合我校完成国家示范校建设任务, 提高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质量, 以便服务本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加深与企业的联系, 同时, 办出更有特色的教学模式, 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团队在贵港市及周边地区开展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调研, 以便重新制定实施教学计划, 明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2 调研时间、人员、对象、问卷回收情况
调查时间:2013年7月15日-8月15日
调研人员:陆梓务、朱乾琳、温志力等
调研对象:如下表1所示
问卷回收情况:调研总共发放调查问卷250份, 回收207份, 有效问卷为163份。关于贵港市汽车维修行业人才需求的调研问卷28份, 关于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调查问卷 (职业院校版) 15份, 关于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调查问卷23份, 关于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毕业生调查问卷97份。
2 调研方法
结合我校毕业学生就业地区, 为清晰全面地了解企业对汽车维修专业毕业学生的岗位能力需求, 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团队对上述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座谈、问卷调查与文献调查法。
(1) 实地考察:深入考察企业, 到企业生产、维修车间考察, 了解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及工作过程。
(2) 座谈:与企业主管和员工分别召开座谈会, 通过当面深入的交谈了解企业对汽车维修专业毕业学生的岗位能力需求。
(3) 问卷调查:在拜访前制作调查问卷, 分别对企业负责人, 企业管理人员, 第一线员工进行调查问卷调查。
(4) 文献调查法:通过寻找文献搜集有关市场信息的调查方法, 了解现有的汽车维修市场人才需求定位与未来的趋势。
3 调研的情况分析
3.1 岗位需求分析
目前贵港市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就业岗位主要有汽车机电维修工、维修服务顾问、钣喷维修工、配件管理员、整车销售顾问、保险索赔员、汽车美容技师、船舶维修工、物流用车维修工等。根据调研结果, 目前贵港地区汽车行业最急需专业人才的岗位有汽车钣金、汽车喷漆、汽车美容、汽车服务接待等四个岗位, 并且其4个岗位的薪资水平都普遍比机电维修岗位要高, 就业前景更加广阔。而据权威数据显示, 包括贵港在内的全区范围内的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招生人数超过所有专业招生总人数的16%, 而急需的汽车钣金、汽车喷漆岗位却由于社会认可度不高, 普遍认为这些岗位就业环境差、对身体有害而缺乏生源, 因而造成中职学校开设相关专业难度较大, 汽车美容、汽车配件管理和汽车服务接待也因人们普遍认为其是“非技术”类岗位而不被认可, 机电维修是“技术”类岗位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 “学好技术, 才有出路”的思想引导下, 更多的家长选择机修专业就读, 因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生源是人满为患, 其对应岗位的需求基本趋于饱和, 造成了专业人才培养与汽车行业企业需求之间的巨大矛盾。
同时考虑到贵港地处西江亿吨黄金水道, 物流用车及船舶物流非常发达, 相关的物流用车与船舶维修也需要大量的人才, 我校应增加物流用车与船舶维修专业方向, 以满足贵港地区的人才需求。
3.2 每个岗位对能力要求的分析
调查汽车维修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应达到的职业能力, 表2以汽车钣金工为例:
3.3 对于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分析
通过和汽车维修企业主管的交流, 我们发现企业主管对中职汽修毕业生在技能方面要求不高, 只是要求具有基本的汽车维护、保养知识和动手能力, 对中职汽修毕业生不要求能排除复杂的汽车故障。主管强调我们的毕业生应该具有较好的沟通交流、文字表达、5S等基本的素质, 要热爱汽修行业, 工作的时候精神饱满, 衣着整洁, 操作规范, 遇到顾客应能主动打招呼, 对于顾客提出的汽车维修问题, 要给满意的回答, 视顾客为上帝, 以让顾客满意为最高宗旨。
3.4 对于实训场地与师资的分析
根据调研, 企业希望毕业生具备基本的汽车维护和保养的能力, 尽快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 因此我们学校的实训场地应让学生体验到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职业素养及作业规范流程, 使学生从入学初期就开始接触实际工作岗位的具体操作技能。
师资方面应大部分达到“双师型”教师, 近年来, 由于本专业招生规模的扩大, 使得本来就非常紧张的师资更加是不堪重负。同时, 本专业相当一部分的教师是从其他理工科专业、甚至是文科类专业转型, 仅仅经过简单的中职师资培训就上岗, 造成专业课教师教学任务过重, 而非专业课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 难以胜任专业课程的教学。针对这个问题, 可以通过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到学校做兼职教师, 以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把他们的从业经验、职业素养及作业规范流程通过言传身教给我们的在校学生, 可以使学生获益良多。
4调研的结论
4.1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通过以上的调研分析,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总目标应定位为:为汽车企业、大型车辆及船舶物流企业培养机修、钣喷、汽车美容、汽车销售、汽车维修接待、大型车辆及船舶维修各个岗位的具有较好的沟通交流、文字表达、5S等基本的素质和职业素养的基本技能型人才。
4.2 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加强与贵港本土汽车维修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 以服务贵港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区域行业发展为宗旨, 以就业为目标, 以需求为导向, 培养符合贵港本土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汽车运用与维修基本技能型人才。本专业在汽车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查、开设同类专业的中高职学 (院) 校调研、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结果分析的基础上, 引入汽车行业标准规范, 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出“工作导向、项目递进”工学结合的“1+3” (一个主方向、3个专项技能方向) 人才培养模式。
4.3 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的建议
为了进一步适应贵港汽车市场需求, 以培养学生的机电维修、汽车钣喷、汽车销售、汽车维修服务、物流用车的维修和船舶的维修等岗位职业能力为目标, 构建本专业就业岗位职业能力为本位, 融入国家汽车运用与维修、船舶运用与维修相关职业标准、技术规范,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的与“工作导向, 项目递进”人才培养模式配套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在构建本专业课程体系时, 既考虑融入行业企业的作业规范和标准, 所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本专业师资、教学条件和学生综合情况, 采取由职教专家牵头, 组织汽车行业企业专家、专业骨干教师、公共课教师共同开发的方法, 在职教专家的组织和指导下, 将本专业毕业生所对应企业工作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 (行动领域) 转化为所要开设的课程 (学习领域) , 由此形成了以企业实际需要为依据、“基础课程为专业服务、”“理论必须够用”的可操作性强的课程体系。
摘要:本文在调研汽车维修人才市场需求的基础上, 对岗位需求、岗位对应的能力要求、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实训场地与师资进行分析, 提出汽车维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以及对应我校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的建议。为配合我校完成国家示范校建设任务, 提高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质量, 以便服务本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加深与企业的联系, 本文进行了相关调查。
关键词:人才培养,汽车维修,职业能力,岗位
参考文献
[1]刘芳.对汽车人才的需求及培养模式的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 2005 (4) .
[2]刘建平.汽车运用与维修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广州教学研究, 2005 (3) .
[3]冯鹏展.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J].职业技术教育, 2001 (1) .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篇9
一、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技术人才的现状分析
汽车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 2012年我国汽车保有量约为12313万辆, 产销量分别为1927.18万辆和1930.64万辆;我国现有一、二类维修企业10多万家, 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约400多万人,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 从业人员每年约以30万~50万人的速度增长, 但在这些从业人员中, 只有大约20%的人员接受过中等及以上的教育, 汽车行业需要大批接受过中高等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为适应社会市场的需求, 全国很多的职业院校纷纷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以加强对这方面人才的培养, 2009年我国高职汽车维修专业毕业生、新生和在校生人数分别为9669人、10411人和32081人, 到了2011年, 高职汽车维修专业毕业生、新生和在校生人数分别为43863人、58694人和167903人。职业院校培养了大批汽车运用和维修专业的中高级技术人才, 但还是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市场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
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改革的作用
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 学校专业课程体系只有符合企业要求和岗位标准, 才能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因此,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1. 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学校通过广泛调研、科学论证, 围绕企业的要求定制课程, 使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课程体系符合市场的要求。
2. 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从职业教育的观点来看, 专业能力是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提供社会生存保障的能力。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二者相辅相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为专业的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的完美结合提供了有利条件, 并以行动为导向, 引导学生动手、动脑, 从而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高技能人才主要体现在他对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掌握, 汽车运用和维修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应充分重视行业的发展趋势, 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有利条件, 引入行业内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设备, 为学生接触和掌握新的维修技术, 了解新的维修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功能提供便利, 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4.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课程改革, 专业课程内实训的各个环节的合理有效的衔接, 维修任务的合理分工和协同完成, 使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环境中, 协调和处理好经济、科学、技术、社会、文化等复杂的社会关系, 在生活共同体中完成自己的责任行动,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技能、分析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等, 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工学结合课程改革的实施
1. 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1) 明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改革的目标。即为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突出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 构建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体系。即构建汽车维护、汽车基础技能、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五个基本技能训练体系。
(3) 设计技能教学结构。将“技能习得”作为整个学习期间的主轴线, 按照职业岗位技能形成的顺序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 形成基本技能、专项技能和综合技能的技能层次, 培养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技能型专门人才。
2. 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1) 在教学设施过程中, 文化基础课程坚持以“必须”和“够用”的原则, 强化其服务功能。
(2) 专业主干课程要遵循“非理非实 (即整堂课不能都是理论课, 或都是实训课) 、理实同步 (即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同步) 、顺序优先 (实际操作应按照既定的顺序进行, 不能错乱) 、动手优先 (即在学习时按照‘动手作业、视频观摩、图片讲解、文字叙述’的顺序优先选择学习方法) ”的原则, 尽量实行全员小班式理实一体化教学。
(3) 专门化课程则要针对企业的实际, 按照特定的要求进行专门化的技能强化训练, 以实现学生和企业及岗位的零距离接触。
(4) 在教学过程中, 应尽量采用教师定课、定项目、定教室, 学生跑班的教学组织形式, 采用“理论+实践+理论”的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方法, 有利于技能教学质量的提高, 也有利于设备、设施的保管和教师专业业务能力的提高。
3. 提升专业教师的师资层次和水平
师资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 师资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效。
(1) 职业学校应严格制订和认真实施专业教师培训培养计划, 积极开展“青蓝工程”活动,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2) 鼓励在职教师报考在职研究生, 努力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
(3) 鼓励和建议职业学校成立汽车职业教育研发中心, 通过产教相结合的途径, 锻炼提高骨干教师的开发能力。
(4) 选送专业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 (如, 汽车4S店维修车间) 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
(5) 鼓励教师参加每年的江苏省和无锡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 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
(6) 鼓励专业教师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 取得相应的岗位证书, 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
(7) 通过校企合作, 从企业生产第一线聘请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骨干人才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 改善教师队伍的结构。
(8) 有计划地选送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技能学习和培训, 以及到国外进行各种专业培训和业务进修。
(9) 有组织地开展课程改革实验成果展示, 鼓励骨干专业教师参加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 努力提高骨干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4. 广泛开展校企合作, 打造“教学工厂式实训基地”
(1) 在校区内建立独立的理实一体化实训楼、实训车间和实训教室。
(2) 理实一体化实施发动机、底盘、电气教学, 对应于教学计划中专业的主干课程。
(3) 所有的汽车实训车间和理实一体化教室都应建立起“理论教学区、实验实训区、教师办公区”, 做到三合一, 并拥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4) 理实一体化车间最好按照企业的工作环境、管理模式 (6S) 、设备布置来建设, 努力营造或模拟企业的工作实况, 打造“教学工厂式实训基地”。
5.“双证”融通, 突显课程评价的导向性和实效性
(1) 坚持以能力为本位, 遵循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开展课程评价工作。
(2)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密切结合行业标准和企业的用人标准, 将专业所对应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全面嵌入到课程中, 开发用人单位认可程度高、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中级工、高级工、技师技术等级培训项目, 有力地推动“双证”的真正融通。
(3) 积极构建课程评价主体, 课程评价标准和课程评价方式多元的课程评价体系, 努力为学生热爱专业、敢于创新、乐于实践、体验职业、更好择业等创造良好的条件。
(4) 学校建立汽车维修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广泛开展学校社会技能鉴定工作。
6. 课改工作机制健全, 保障有力
为确保课改有效, 学校应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 并建立专业、课程和项目负责人队伍。在经费上要重点保障课程改革, 每年要提早预算, 投入固定的资金用于购置专业教学设备、师资培训, 以及项目课程开发。
总之, 根据汽车产业特点, 根据汽车运用和维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根据汽车企业的要求和维修岗位特征, 根据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进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工学结合模式下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实现“工”与“学”的紧密结合和有效合作, 培养出大批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的汽车运用和维修人才, 从而有效地带动学校可持续的发展, 丰富职业教育的内涵, 并有效地带动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卫琳.“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课程内实训改革探讨[J].现代教育管理, 2010 (3) .
[2]范圣耀.汽车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02) .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篇10
关键词: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教学
►►一、引言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 汽车已经成为了日常交通出行的一个重要方式而这同时也给汽车的维修提出了更多、更高的需求, 市场需要更多的技术与维修人才来满足汽车的保养与维修工作, 这个给中职学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发展带来契机。为了提高该专业的教学质量, 从事该专业教学的教师都提出了各种教学方式, 诸如:陈红阳提出的“项目教学法”, 根据汽车维修过程中遇到的各项基本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张玲根据现有的教学现状, 结合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条件, 创新了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方式, 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教学结果。下面将从教学全过程:教学内容、教材、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方式等, 对中职学校汽车与用于维修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改革的基本思路。
►►二、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研究
当前对于中职学校的课程教学的要求是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基于学生的现实需求和现实应用为教学目标, 制定契合学生将来工作的“任务”型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作为教学的目标和核心, 为学生创造一个与现实工作环境相吻合的模拟教学环境, 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的完成各项典型的教学任务。同时, 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传递一个这样的教学理念——“要学会在工作中学习, 在学习工作”,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提高了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职业能力也大幅度增强。基于这方面的教学发展趋势, 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从下面这样几个方向加以注意。
1.积极开发教学课程内容
在对教学课程内容进行开发之前, 应该对汽车维修行业中需要的各个典型工作岗位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和各个行业专家与技术工人的详细讨论, 确定在工作过程中所需要各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知识, 然后以这些现实的需求为目的, 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来向学生传授知识。
总的来讲, 在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 应该从这样几个基本的方面对之加以合理取舍:其一, 对当地的主要车型以及所采用的主流维修方式等分析, 确保所教内容与现实应用合理链接;其二, 对维修过程中主要处理的内容和工作任务进行教授, 确保学生能胜任以后的工作;其三, 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教学条件合理设置教学任务;其四, 应该注重内容的综合程度以及技术含量。
内容的设计是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设计的过程要将专业技能和知识作为能力培养的载体, 切忌将教学任务进行简单的堆砌。例如, 在进行汽车的维护教学过程中, 不仅要将汽车的维护要点等进行教授, 更重要的是要以该任务的设计作为载体,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操作规范等, 并对5S理念等管理理念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2.积极的进行教材建设
中职学校的教材特点主要特点是理论知识够用、实践性极强。因此, 在建设教材的过程中一般都采用模块化的编制方式。教师根据自己教学内容的不同, 负责不同模块的教材的编制。这样,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教学过程中需要表达的重点、难点等完全的体现出来, 同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之后, 各位教师在完成自己的编制之后, 根据学校具体的教学条件来确定各个部分的比例和重点等, 对教材进行进一步的删减和编排, 使得教材不仅可以达到教学目标, 而且还切实的满足教学条件。
以汽车的“怠速控制系统检测与维修”部分为例, 在编制的过程中就可以从引论到核心进行层层的深入:首先, 设置问题——怠速控制系统的功能是什么, 主要有哪几个部分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什么?其次, 怠速控制系统的具体控制方式有哪些, 其工作原理分别是什么?最后, 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分组, 按照既定的要求对怠速控制系统进行检测, 得到正确的结论并进行针对性的维修。这样, 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循序渐进的获得知识, 得到了应该掌握的能力, 同时交流等沟通能力也得到极大的增强。
3.教学环境的设计
在对教学环境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应该秉承将理论实践与学习相结合的理念, 保证学习的理论知识能够融入到具体的实践当中去, 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学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设置一体化教室来满足教学需求。但是要注意的是, 该种一体化教室并非简单的将理论与实践课程安排在同一个场所, 也不是完全讲生产车间搬到学校, 而是从教学需求的角度出发, 按照汽车维修的基本工作环境来进行模拟, 以满足学生对体验实际工作环境和氛围的需求。
从这个角度来看, 在一体化教室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到一些细节的部分, 诸如维修岗位的配置、配件保管室、资料室以及对应的工作规章制度等管理性章程。这些都应该与企业的工作环境相当。而为了满足教学需求, 还应该配置教学需要的总成台架、示教板、多媒体教学设备等教辅设备, 在考虑教辅设备和摄像头、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 在教室的布局设置方面应该尽量的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方便, 尽量做到规范化、标准化。
►►三、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设计再完美、再理想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都必须通过教学方法来予以实现, 所以教学方法一直是中职学校教学研究的重点内容。由于现代汽车维修企业在要求员工具有良好的维修技术水平的同时, 还要求员工具备优秀的服务意识以及职业道德。同时对员工的职业素养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教学的过程中, 应该以上述为教学理念, 将之具体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程序与行动当中去, 通过行动导向的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予以实施。这种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正常的学习之外所获得的知识和结果, 对学生的道德行为以及生活态度等予以更重要的重视。例如, 在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中, 就十分注重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强调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理问题的方式, 是否是通过团队合作、与他人沟通, 共同解决问题的等, 这对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引导具有积极意义。
现代汽车运用与维修的需求对维修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必须从学生的培养出发予以足够重视, 而培训的关键是教学, 因此应该从教学研究出发, 选择一个先进的教学途径, 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完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红阳, 吴安安, 杨双喜.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项目教学法”的实践研究.广东轻工业.2011-01
[2]张玲.创新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吉林农业.2010-11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篇11
1.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培养背景
中职学校汽车维修技术专业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生。学制为全日制三年。毕业后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为汽车维修工(中级)或汽车维修电工(中级)。根据调研和参考兄弟学校的课改思路,本专业培养面向汽车后市场的汽车维修、汽车装配等企业,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在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汽车检测、机电维修、车身修复以及汽车技术服务和相关业务管理工作,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中级技能应用型人才。
目前,开办汽车维修专业的学校如雨后春笋逐年增多,汽车类职业学校将会为汽车后市场专业群输送大量的掌握现代汽车相关技术的技能型人才,成为从业人员的主力军,解决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问题。对于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的培养,不能再沿用“文化基础课一专业基础课一专业课一专业实训课一就业”思路来安排,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体式的课程设置和调整,特别是要对各类汽车售后服务岗位如:机电维修、钣金油漆、维修接待、仓库配件管理岗位等进行中职课程设置考虑,让学生能够自主完成学业安排。此类毕业生毕业后,用人单位较为欢迎,更为合适和稳定。
2.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培养方案
A.汽车维修专业定位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从工作领域看,中职学生毕业以后主要从事技术、生产、服务等领域的工作;而不是从事科学研究和专业领域的开发、设计工作。那么我们培养的人才类型应该是技术技能型或操作型的人才,不是研究、设计型的人才。具体到汽车维修专业上来说,应该是满足企业对“汽车护士”的需求,这样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定位,就把中职与高职区别开来。我们的学生要能适应职业岗位上的工作要求,要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当一部分学生还应当具有自我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并且通过一定时间的积累,培育出汽车维修用人单位对就业学生的满意度和美誉度。
B.学生培养定位
由于当前所招中职学生素质较低、学生层次不齐,而企业对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毕业生要求却越来越高。因此,如何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灰领人才,是当前中职学校面临的问题之一。在与企业调研访谈的过程中,用人单位多次提到了实习学生的职业道德、质量意识、执行能力、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因此,学校首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德、思想素质、注重自身形象,展现出良好的精神状态。第二,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只有具备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通过用人单位的层层筛选与考验,才能有立足社会的看家本领。第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服从意识与组织观念,让学生明白“是你去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适应你”。同时还要有团队协作精神,有可塑性和发展潜力,能为企业发展创造价值。另外,注重培养学生的礼仪常识,与客户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能够把企业的良好形象向客户展示,同时自己也能成为社会大众所接受认可的企业形象代表。
C.课程标准的制定
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走上职业岗位之后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还有扎实的、系统的专业应用知识。汽车专业课程标准设计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引入“毕业证”+“职业资格证”双证制度,注重学生过程考核和能力培养,同时结合职业特征与企业对员工素质的要求,将三年的教学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术核心课程和考证培训模块。三年学习时间分为三段:第一年学科化,第二年模块化,第三年顶岗实习。
D.引入“一体式模块化”课程
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必须以企业实际生产的工作内容为导向。汽车维修一体式模块化教学模式可将维修课程分为发动机、底盘、电器、现代汽车新技术、汽车保养维护实务五大模块,各大模块按其特点,下设子模块,在各子模块下进一步细分,按照系统的构造特点一常见故障现象一诊断分析一修理的路径,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难度逐渐递增排列。避免了按传统学科模式可能重复讲授教学内容,导致学生知识概念零乱、教学效果不佳的状况。在合理打破学科体系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联系企业实际,将企业工作项目转化为学校课程,因地制宜编写适应的一体化教学的校本教材,逐步实现专业技术核心课程模块化、综合实训岗位化、技能训练项目化。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课程从教师讲解为主,变成由教师积极引导、创造学习的环境条件为主;把课程评价从以“老师讲过”、“老师讲得好”、“老师完成了教学进度”为准,变成以学生有兴趣、学生的能力明显提高为准。
E.“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进一步完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关键。从目前各学校配备的专业教师来看,具备双师素质教师人员比例较低,专业水平也参差不齐。这远远满足不了现在和学校后续的发展需求。学校应该在专业建设上将人才储备和培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对教师储备不光是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需求,更要为今后学校规模发展创造条件和打好基础。对专业教师的吸收可以从高职以上和一线工作5年以上优秀企业骨干两个方面进行甄选。并且进行定人、定岗、定模块进行培训,相信一到三年会有实质性的改变。
3.中职学生实习和就业思考
通过对各兄弟职业院校、企业调研与汽车后市场人才需求的了解,几年来采用“校企一体”的专业建设模式后的职业院校在社会影响和规模方面的优势更加突出,大大促进了专业的发展。就我校情况来看,虽然汽车专业开办时间较长,但由于规模过小,发展过慢,无法体现专业优势和专业特色。根据专业特点,建议围绕汽车后市场岗位进行实习就业安排,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发展体现“小而专”: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不断灌输发展就业观念,帮助学生树立行业理想,坚定专业信心;邀请知名企业高管、领导、技术专家、优秀毕业生代表和就业指导老师举办就业专题讲座,这能大大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并对在校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对合作实习单位和4S店整合规划,形成紧密型、订单式的合作模式,邀请各用人单位企业来学校开展双选见面会,现场招聘,强化学生就业紧迫感,扩大学校专业社会声誉,进一步提高汽车专业毕业生的素质和技能与企业的无缝对接能力;建立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机制,并利用毕业学生进行学校和专业宣传,扩大知名度和影响面,实现良好社会效应和招生良性循环。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篇1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汽车的需求越来越大, 汽车工业也逐渐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汽车市场也急需大量专业人才, 尤其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技能型人才严重匮乏, 这一实际需求对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调查, 目前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所采用的仍然是独立设置相关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分段进行、教师占据课堂主导地位的传统教学模式, 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 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效衔接起来, 进而导致毕业生无法具备与未来岗位相匹配的专业素养, 本专业就业率严重下降。因此,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如何培养出与汽车维修企业需求相对应的人才成为了我国中职院校的共同课题。本文所提出的一体化教学方法有助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从而能够帮助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实现专业知识能力、动手能力与社会能力的提升。
1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中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 传统教学模式的显著特点是独立设置相关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分开进行, 大部分院校都是先安排学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之后再安排实训。在整个理论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课堂中都占据着主体地位, 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 “教”与“学”这两个环节严重分离。而不少中职学校的实训教学仅仅流于表面, 根本无法为之前的理论教学服务。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传统教学模式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1 学生文化基础差, 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据调查, 不少中职学校的学生都存在文化基础薄弱、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缺乏的问题, 厌学、上课走神、玩手机、睡觉等现象层出不穷, 教师花费了相当一部分精力用于管理课堂纪律, 因此教学效率极其低下。
1.2 学生对理论教学不感兴趣
大部分学生都表示与空洞乏味的理论知识相比, 他们对生动有趣的实训教学更加感兴趣, 但由于专业理论知识缺乏的原因, 学生往往只能进行模仿性的实训操作, 系统技能的形成也具有一定的难度。
1.3 专业实训教学设备严重不足
中职院校存在专业实训教学设备严重不足的问题, 而这一问题也非常容易导致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出现看得多做得少的现象。有限的教学时间与设备无法让每位学生都在课堂上动手进行实践, 长此以往, 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会受到打击而降低, 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也难以得到充足的培养。
1.4 分段进行的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 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是分段进行的, 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各负其责, 二者之间缺乏一定的协调性,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三方面的内容也难以实现有机结合, 这对于中职学校培养精良的师资队伍是大大不利的。
2 一体化教学的含义
有利于教学资源重新整合的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在整理融贯教学环节的基础上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 进而再将教学计划与大纲单独制定出来。一体化教学可以较好地解决前文提及的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严重脱节的问题, 理论课与实训课之间的知识重复问题也能够借助一体化教学模式得到有效减少。此外, 一体化教学对于教学直观性的增强、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教学质量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等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
3 一体化教学的探索
我们可依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课程特点与汽车的各个组成部分将其课程内容划分为四大教学项目, 即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车身。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教师还需将以上四大教学项目细分为若干个教学情境, 并为不同的教学情境安排若干个学习任务。在不同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的指导下, 学生需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操作的全部教学内容。为了真正实现一体化教学模式, 中职学校需做到以下几点:
3.1 具备一体化教学的教师积极
教师在整个教育环节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中职学校要想实现一体化教学任务, 首先必须要配备一名具有丰富专业理论知识的主讲教师与两名集理论知识和实训指导为一身的实训指导师, 主讲教师与实训指导师二者缺一不可, 如此才能保证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有机结合。
3.2 具备一体化教学的教室
中职学校要想帮助学生切实实现“学中做、做中学”, 需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安排在同一个场所, 即修建专一的一体化教室。在一体化教室中, 除了要把理论教学场所和实训室结合起来, 还要配备一定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与实训设备以提高教学质量。
3.3 具备一体化教学的教材
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中, 中职学校需使用或编写一本既能够满足理论教学需求又能够满足实训教学需求的教材。为了有效防止教学环节的脱节, 教材需将企业用人标准糅合进去, 将汽车构造、检测与维修这三大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4 一体化教学推行过程中需解决的问题
4.1 师资问题
一体化教学对中职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与专业能力提出来更多更高的要求, 如何打造一批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为一身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已然成为了中职学校实行一体化教学的关键点。
4.2 就业问题
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各大学校的重点关注内容, 对于目前越来越紧张的就业趋势, 中职学校需坚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 以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的原则, 并根据本校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对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进行调整与修改。
4.3 设备问题
实施一体化教学需要为教师和学生配备一定的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设备, 同时还要设立学生实训操作所需的场地。不少中职学校由于领导不重视、资金不到位等原因没有妥善解决这一问题, 在推行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应当对此加以关注。
4.4 教材问题
教材问题已经成为了目前中职学校汽车与维修专业实施“一体化”教学的重难点之一, 因此, 教育部及中职院校需尽快组织域内学者专家进行教材编写, 在编写过程中需注重教材的实用性, 并注意与“一体化”教学的适应。教师借助教材来合理安排教学进程, 并在本专业本班级学生的实际需求下开展教学。中职学校也可以适当鼓励本校的教师自己来进行教材或教学方案的编写。通过亲自编写, 教师会对教学内容更加熟悉, 实际教学需求将会得到切实的满足, 这对教师正式展开“一体化”教学也是大大有利的。
作为一项综合性的教改工程, “一体化”教学模式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 其复杂的过程决定了中职学校无法凭借少数几个教师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这一项工作。因此, 中职学校领导需对这一教改模式表示重视与支持, 学校各科教师也需对其表示理解。同时, 学校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科研开发、实训学习等部门需展开通力协作, 共同努力促进“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5 结束语
目前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存在不少问题, 而本文所提出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丰富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 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值得我国各大中职学校全面推行与创新。
参考文献
[1]范小勇.浅析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J].亚太教育, 2015, 15:120.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推荐阅读: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10-09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怎么样12-06
关于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论证报告12-16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工作总结05-13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浅探08-27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10-05
汽车运用与维修说课课件05-16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分析12-29
谈现代信息技术在汽车专业英语中的运用10-08
汽车维修与运行专业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