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高校整合政策分析(精选10篇)
香港高校整合政策分析 篇1
摘要:虽然我国高校发展速度呈现普遍加快的现象, 但是在教育管理信息资源的利用和整合上与国外著名的高等院校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本文对高校教育管理信息资源进行整合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 提出相对应的整合建议。
关键词:高校教育管理,信息资源,整合
高校教育管理信息资源包括了教师、教学设施、建筑物等有形的资源, 也涵盖了无形的资源, 包括教学方式、教师的素养等方面的内容, 如果这些有效的资源不能得到合理的整合, 就会形成机构设立重复以及资源浪费的现象, 因此遵循一定的原则, 对教育管理的资源信息进行整合和优化能促进高校更加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一、高校教育管理信息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分析
(1) 从提高高校的综合实力方面来看, 资源整合是增强实力的有效途径, 由于高校资源的整合和优化能从其他优秀的高校中引进较好的师资力量, 从而能在教学管理、教学方式上得到好的经验借鉴和学习, 这无疑提高了高校教和学的水平, 另外通过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创新也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毕业生, 提高高校的声望和实力。
(2) 从社会对高校所提的要求来看, 资源整合是促进各大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现阶段高校的教学不是仅仅满足于学生有学可以上的水平, 而且是要有好的教学环境、教学实力和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 因此高校要进行资源整合, 达到资源共享和学科优势互补的目的, 从而能在有限的条件下实现最大程度的发展。
(3) 从高校内部的资源利用方面来看, 资源整合能有效地提高高校的资源利用率, 减少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减少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重复投入, 让高校有更多的资本去发展和建设。
二、高校教育管理信息资源整合的现状分析
(1) 高校资源配置不合理。我国高校在教学管理信息资源建设方面自始至终都存在不平衡的现象, 这与高校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一定的关系, 因此在师资力量、资金的投入等方面就形成了配置不合理的问题。
(2) 高校中存在资源分散以及闲置的现象, 缺少共享的意识。一是高校的每个分校校区都有独立的负责人和管理者, 在资源的使用上就形成了分散的局面, 另外对于高校中的各个院系也是分别使用各自的教育经费, 在机构的设立, 教学设施的购买上也是分开进行的, 实际上这些资源中有些是可以共同使用的, 因此就造成了资源的低水平重复使用。二是有些高校为了显示学校的先进和发展程度, 花费大量资金购买一些仪器和设备, 但是由于缺少真正熟悉操作的人员, 或是所购买的设备与现阶段的教学水平有所差距, 从而导致了资源的闲置, 这都是没有共享意识所导致的资源浪费。
(3) 高校缺乏与校外优质教育资源建立合作的机制。目前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 而高校在这一方面多是依靠建立实验室来对学生进行栽培, 甚至有些高校由于条件的局限性, 只能通过观察或是短时间的实践, 所以高校所建设的实验室并没有起到真正的效果, 根本达不到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目的,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高校并没有将校内的资源与校外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 建立校企合作和产学研合作的机制。
三、高校教育管理信息资源整合的对策分析
(1) 从资源整合的内容上看, 一是对物质资源的整合, 对于师资力量而言, 要优化其资源配置, 对于其他硬件设施的物资而言, 要改善管理机制, 根据高校的实际需求, 以及加强各个院系和分部的联系, 打破以往独立的界限, 采用调整、整合的措施, 让人们具备共享的意识, 从而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高校的健康发展。二是对非物质资源的整合, 包含了校园文化和财力资源方面, 作为支撑高校发展的基础, 整合优化其资源也能起到杜绝闲置和浪费的作用。
(2) 高校教育管理信息资源与校外可利用资源进行整合。首先在高校管理的方面可以广泛地吸收社会各界人士对教育发展所提出的参考意见, 包括计划、组织和决策等, 比如引入国外的教育管理方式。其次是多与本土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供更好的锻炼场所, 比如建立产学研机制。最后是与校外的著名高等院校开展学分互认的政策, 为教学提供更多资源共享的机会。
由于高校教育管理信息资源存在浪费、闲置和分散问题, 而且对于高校的管理人员而言也缺乏资源共享的意识, 因此通过培养高校资源共享意识, 加强对教师资源、高校的建筑设施、非物质资源以及与校外可利用资源进行整合是解决目前所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 也能很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昕, 孟繁二.关于高校资源整合与配置的反思[J].高教研究与实践, 2008 (2) .
[2]亓军华.高校信息资源整合管理新模式探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3) .
香港高校整合政策分析 篇2
重庆区域高校图书馆资源整合服务调查分析
以重庆区域高校图书馆为调查研究对象,就各高校图书馆对资源整合与共享的看法及建议进行调查分析,得出结论:重庆区域高校图书馆资源整合与共享服务建设势在必行.
作 者:杨应全 赵计梅 陈强 吴晓英 作者单位:重庆科技学院图书馆 刊 名: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250.7 关键词:重庆区域 高校图书馆 资源整合 共建共享香港高校整合政策分析 篇3
关键词 学科服务 Web of Science数据库 Citespace软件 北京大学海洋能源学
分类号 G252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6.10.006
Analysis of Emerging Disciplines’ Development Trend and Subject Resources’ Integration in Universities: Taking Peking University Marine Energy Discipline as an Example
Li Feng, Ai Chunyan, Ma Fangzhen, Xiao Long
Abstract Around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ies, subject service has been deepened to provide disciplined, personalized, knowledgeable and ubiquitous services from the user’s position and needs. With subject service tools such as Web of Science databases and Citespace, subject librarians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related resources integration of emerging disciplines in universities, which is a specific manifestation of discipline service deepening and one of the important tasks in the future subject service. Taking the marine energy discipline of Peki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hows how the subject service support the construction of emerging discipline.
Keywords Subject service. Web of Science. Citespace. The marine energy discipline of Peking University.
学科服务目前已成为学术型、研究型图书馆的主要服务模式之一,近十余年来,围绕着高校的学科建设,学科服务从最基本的提供文献信息保障、文献检索和开展信息素质培训,扩展、深化到从用户的立场和需求出发提供学科化、个性化、知识化、泛在化服务[1]。
学科建设作为高校各项建设的核心,当前正在向主动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的方向发展,与之伴随的是学科建设环境的变化,这将对我国高校学科馆员制度产生深刻的影响。尤其是新型学科建设观、新兴技术环境、学科用户需求的变化,都对学科馆员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2]31。
因此,在新的学科建设思想指导下,学科规划支持将是各高校学科馆员服务的重要任务之一。学科馆员在服务学科建设过程中,应结合现有研究资源与优势成果,为新兴学科体系的构建与发展提供知识数据支撑[2]30。
新兴学科的建立,一要紧跟时代潮流,把握世界研究前沿,二要集合校内现有相关资源。因此新学科发展最紧要的两个问题就是:(1)该学科的发展态势如何,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2)现有院系中有哪些潜力机构是与新兴学科相关的,哪些专家可以纳入到新学科建设中?对此,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充分发挥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的优势,为学校的新兴学科——海洋能源学科提供了学科态势分析、学科前沿预测和相关学科领军人物识别等深层次的情报分析服务。本文将以此为例,论述并分析学科服务如何支持新兴学科的建设。
1 学科态势分析和发展预测的工具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和工具
美国Thomson Scientific公司旗下的Web of Science数据库涵盖了世界范围内最有影响力、经过同行专家评审的高质量的期刊和国际会议的学术论文集,其收录的论文最能反映基础学科的研究水平和学科前沿最新动态。其不仅是最权威的科学技术文献索引工具,还是一种评估研究者之间的关系及研究著作质量的有效工具[3],广泛应用于衡量一个国家、地区、机构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时也是进行学科态势分析数据的重要来源。
在学科态势分析中,信息可视化分析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信息可视化是近年出现的数据挖掘方法之一,是大规模非数值型信息资源的视觉呈现。它利用人类对可视化模型和结构的获取能力,解决科技文献数据量过大、无法快速交流的问题,并通过可视化数据挖掘,发现隐藏在数据和信息背后的含义[4]。现阶段中国图书情报界专家已经趋向于研究利用信息可视化分析工具对学科态势及研究前沿进行分析和跟踪服务[5]。信息可视化工具种类繁多,如CiteSpace、RefViz、HistCite等,它们在学科知识领域应用中各有优缺点,也有各自的特色[6],我们在此选择的是CiteSpace的3.8.R5版本。CiteSpace是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博士开发的基于JAVA平台的可视化软件,将引文分析、聚类分析、网络分析等结合集成,融入数据挖掘、计算机图形学、图像技术、智能技术及相关先进算法等方面的手段与方法,形成适于多元、分时、动态的网络分析的可视化技术[7],使科研用户能够直观地识别学科领域的知识内涵,快速发现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
nlc202309090126
1.2 分析方法
准确而有效的检索条件是进行下一步分析的基础和关键。首先确定能反映新建学科特点的主题词、学科领域、发表期刊,以及在Web of Science平台进行检索时的数据库、检索时间、检索范围等检索条件。第二步是按照Citespace要求的格式收集检索得到的文献全记录数据。第三步将文献数据导入Citespace软件中,选择时间参数、聚类词来源、节点类型、阈值和算法等,并显示可视化图谱。第四步对展示的图谱进行解释,并使用Web of Science 平台的相关数据库反查文献,配合图谱可视化展示对学科态势进行具体分析和发展预测。
2 基于Web of Science平台数据库和Citespace的海洋能源学科发展分析
海洋学科是一个涉及文、理、工、医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就以海洋科学、海洋工程、海洋人文社科和海洋战略为重点研究领域。鉴于北京大学最初涉及海洋的相关机构是北京大学工学院的能源与资源工程系,研究海洋潮汐能等新兴能源,因此本文从海洋能源这一学科入手,利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Citespace软件开展学科服务,展示海洋能源学科的发展态势,找寻校内的潜在研究机构和人才。
2.1 海洋能源学科发展态势和未来发展热点分析
2.1.1 数据来源
Web of Science数据库是二次文献数据库,对于文献揭示最多的程度是“主题”,如果仅使用主题为“Ocean energy”OR“marine energy”来搜索该领域的文献,并不能囊括海洋能源的全部高水平文献。在此我们使用了几个集合条件,首先得到海洋学科整体的相关文献:(1)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关于海洋学科的期刊102个;(2)主题是ocean* or marine*;(3)学科是Oceanography,将以上三个条件用“OR”连接,平台数据库选择SCI和SSCI,检索日期选择2004年至今。在检索得到的海洋学科整体文献中使用“分析检索结果”功能,再选择“Web of Science类别”分析,在分析出的结果中选择ENERGY FUELS, NUCLEAR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PETROLEUM三个学科分类,由此得到海洋能源学科的数据集合(截止到2014年11月14日得到文献2440篇)。
2.1.2 全球研究发展态势
将海洋能源学科数据集导入Citespace软件中,其中,Time Slicing选择From 2004 To 2014,Years Per Slice为1,Term Source全选,Node Types选择Cited Reference和Keyword,Pruning选择Pathfinder和Pruning sliced networks,对共被引文献及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见图1)。Citespace分析得到节点Nodes249个,连接线Links365条,说明该领域整体研究比较分散。
图1中,方框①属于研究文献最多,影响力最大的研究方向;方框②属于研究比较新,是近期的研究方向;方框③则是早期的研究(2004年左右)且近期没有发展的方向。对共被引文献的关键词聚类,得到图2,对应于图1方框①的研究关键词是microalga,方框②的研究关键词是tidal,而方框③的研究关键词是radiocarbon。
图3展示了共被引文献的关键词聚类沿时间线(Timeline)发展的进程。Timeline是先把整个网络划分为几个聚类,然后按时间顺序排列出各个聚类中的文献。可以看出,研究比较早的关键词是microalga、radiocarbon、coal、wave、hydrate、rolling、tidal等等,其中关于microalga的研究最早,1950—1960年就有大量的研究文献,虽然在这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没有进展,但在2005年以后,尤其是2007—2009年达到了研究的高峰,且一直延续到了当前;被引最多的文献有Chistiy,2007,Biotechnol Adv, v25, p294;Hu Q,2008,PLANT J, V54,P621;RODOLFI L,2009,Biotechnol Bioeng,V102, P100。1985年左右的研究关键词以coal为主;2000年以后,wave、rolling、tidal研究也迅速发展起来;而radioncarbon和hydrate虽然研究起步较早,但到现阶段已不再是研究的热点问题。
2.1.3 热点论文分析
被引次数最多的文献见表1。其中前4篇与microalgae相关,第5篇与wave有关,第6篇与tidal有关。
(1)关键词microalgae。将被引次数最多的三篇文章到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查询其具体信息。第一篇论文题目是Biodiesel from microalgae(从微藻中制造生物柴油)。这是一篇综述文章,文中指出从粮油作物提炼的生物柴油是替代石油燃料的潜在可再生能源,但是不能满足交通燃料的需求,因此微藻可能是满足交通燃料全球需求的可再生生物燃料的唯一来源,而且微藻利用阳光产油的效率高于粮油作物。
第二篇论文题目是Microalgal triacylglycerols as feedstocks for biofuel production: perspectives and advances(微藻三酰甘油为原料的生物燃料生产:观点与发展)。文中指出很多微藻在光氧化应激或其他不利环境条件下能产出大量的三酰甘油作为存储脂类,提供了关于油质藻类和它们的脂肪酸、三酰甘油生物合成、藻类模型系统和基因组的方法的研究综述,还提出了基于微藻的生物燃料的研究和商业化的发展角度。
nlc202309090126
第三篇论文题目是Microalgae for Oil: Strain Selection, Induction of Lipid Synthesis and Outdoor Mass Cultivation in a Low-Cost Photobioreactor(微藻作为燃油:低成本光生物反应器下的菌种筛选、脂质合成的诱导和户外规模培养),是一篇期刊论文。文中检测了在实验室培养的30株微藻的生物生产力和脂质含量,选择其中生产力和脂肪含量相对较高的四株(两株海水中,两株淡水中),在营养缺乏的冒泡管中培养,显示只有两个海水中的微藻在这种环境下积累脂质。文中还研究微藻在营养充足和不足条件下的绿墙板光生物反应器的生产量以评估自然阳光下的脂质生产潜力。这是藻类室外养殖在营养缺乏条件下得到脂质含量和区域脂质生产力增长的第一个研究报告。
(2)关键词wave。论文题目是Wave energy in Europe: current status and perspectives(欧洲波浪能:现状与预测),是一篇综述文章,主要讲了欧洲过去十年波浪能转换方面的进程,国家和联盟水平波浪能部门目前的活动和倡议,以及世界范围内其他重要活动,概述了波浪能的转换技术和经济地位及重要的波浪能发展情况。
(3)关键词tidal。论文题目是Power and thrust measurements of marine current turbines under various hydrodynamic flow conditions in a cavitation tunnel and a towing tank(在空泡水筒和拖曳水池不同流动条件下的洋流涡轮机公司动力和推力测量)是一篇期刊文章,介绍了海洋涡轮机公司的一个800mm直径模型的空泡水筒和拖曳水池测试结果,得到在各种条件下一系列叶尖速度比和螺距设置的功率和推力系数结果,展示了直线或偏航流的单涡轮操作,转子尖性能变化的影响以及双转子和空化初生区域的干扰。
2.1.4 发展趋势分析
结合图3的海洋能源领域的时间线分析和热点论文的文献内容摘要可以看出,海洋能源未来发展的三个主要方向分别是:微藻作为生物燃料的研究、波浪能转换、潮汐能对海流发电的影响。图1、图2中显示了波浪能和潮汐能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如果北京大学海洋学科海洋能源领域要构建国际一流水平的海洋研究平台,就需要从这三个未来全球研究主要方向入手,开展微藻生物能源、波浪能、潮汐能发电的研究。
2.2 北京大学相关学科机构和人才揭示
2.2.1 数据来源
根据海洋能源学科全球未来发展趋势,分别选取microalga、wave energy、tidal为主题,在Web of Science平台的SCI数据库进行再次检索,时间选取2004年至今,对检索结果使用“分析检索结果”功能,再选择“机构扩展”分析,筛选出北京大学发表的论文。
2.2.2 北京大学针对海洋能源热点方向研究情况
(1)SCI数据库检索"microalga*"主题得到全球发文9341篇,其中北大发文25篇,占0.268 %。经分析得出,北大在此方向主要的研究机构是北京大学工学院食品与生物资源工程研究所和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深圳藻类新能源技术开发和应用工程实验室,发文最多的专职教师是陈峰、耿旭。
其中在SCI数据库查到工学院陈峰教授和兼职的刘昕研究员合作发表文献多篇,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微藻生物工程(包括微藻生物能源)、功能食品、生化工程及生物资源工程等领域,可以看出陈峰教授团队的研究重点之一就是微藻生物能源,与海洋能源未来发展趋势一致;而深圳环境与能源学院的深圳藻类新能源技术开发和应用工程实验室,研究内容包括微藻选育、微藻生物柴油研发、EPA和DHA的纯化、微藻处理污水、微藻藻壳处理重金属、藻多糖和淀粉成分分析及应用等,其中微藻生物柴油研发即为海洋能源方向的研究重点,耿旭教授以及客座教授汪光义研究成果最多,在SCI数据库中可查到多篇相关文献。
(2)SCI数据库主题检索“Wave* energy”得到全球发文3533篇,其中北大发文为3篇,分别是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学院的宁杰远教授课题组、黄清华教授课题组和何建森研究员,但其研究的是地震横波能量通量或太阳风的波浪能量通道,与海洋能源学科的波浪能概念相差较大。
(3)SCI数据库主题检索“tidal”得到全球发文28811篇,其中北大发文74篇,占0.257 %。经分析得出,北大在此方向的研究机构和作者主要集中在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发文最多的作者分别是林潮(Douglas D. N. C. Lin)、刘富坤、Spurzem, Rainer、陈弦等,但他们研究的是天体之间的潮汐作用(tidal interactions)或潮汐干扰(tidal disruptions),虽然与潮汐能的研究有偏差,但天体引潮力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海洋潮汐能,所以对天体引潮力的研究在一定意义上是海洋潮汐能研究的基础。另一个重要的研究机构和作者是工学院的陈国谦教授,研究领域包括新能源与生态资源工程、水资源与环境流体力学等,其中涉及到潮汐能发电这种可再生能源的研究。
3 小结
随着学科服务的深化,学科规划支持也将成为学科服务的重要工作。Web of Science 数据库和Citespace软件为学科服务提供了必要的数据基础和分析手段。本文基于以上数据库和可视化软件对北京大学海洋能源学科进行了学科全球发展趋势分析,并识别了校内现有资源和人才,这对该新兴学科的发展规划起到了一定的启示意义。新兴学科在成立初期能够定位清晰,发展方向明确,找准现有相关研究力量,必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学科服务就是在此起到了指路的作用。未来学科服务需要继续拓展服务内容,借助更多的数据来源渠道和分析展示手段,更好地为高校的学科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 1 ] 初景利,张冬荣.第二代学科馆员与学科化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2008,52(2):6-10,68.
[ 2 ] 林嘉.新信息环境下高校学科服务的转型策略[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20):28-32.
[ 3 ] 彭奇志.基于SCI的科研机构学术成果评估与实证分析[J].情报杂志,2008(9):88-90.
[ 4 ] CHEN C M. Searching for intellectual turning points: progressive knowledge domain visualization[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04,101(Supp1.1):5303 -5301.
[ 5 ] 程翔.基于可视化分析工具的学科服务优化策略实例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26(12):64-68.
[ 6 ] 田军.信息可视化分析工具的比较分析:以CiteSpace、HistCite和RefViz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4(14):90-95,54.
[ 7 ] 侯海燕,陈超美,刘则渊,等.知识计量学的交叉学科属性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28(3):328-332,350.
香港高校整合政策分析 篇4
一、高校档案整合的意义
档案整合的进展与尝试始于县域档案, 安徽和县的档案整合引起了全国档案界的强烈反响, 自此之后, 深圳、广州、上海等地档案馆也随即开始档案整合工作并取得了很大进展。由于历史原因, 我国地方档案保管执行的是“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 即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块) 和专业主管部门 (条) 相结合对专业档案实施管理。在这一体制下, 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主要保管本级党政机关形成的文书档案, 由各自的专业主管部门按专业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并在业务上接受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1]。但社会的不断发展, 使这种“条块结合”的模式也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一方面是经济社会的进步过程中, 需要各方面的档案资料的支持。专业部门本身也需要来自其他部门的信息和资源, 因此, 单一的专业档案已不能满足需求。另一方面, 由于各部门往往不具备专业的档案保管条件及保管人员, 造成了档案的丢失损毁现象严重。这也是档案资源整合的重要动因之一。
对于高校档案管理而言, 也面临着与地方档案馆类似的问题与挑战。长久以来我国高校采用的都是传统的职能制组织结构, 即按职能划分部门的纵向一体化职能结构。高校内部组织按职能被划分成若干部门, 如主管学生的学生工作部门, 主管教职工的人事部门, 以及主管科研的科技部门, 各部门之间相对独立, 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由此, 职能部门的专业档案往往由各部门按照本部门自身需求整理, 缺乏统一的标准及专业的档案管理能力。这种方法在学校规模较小, 各部门间合作不频繁的情况下, 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水平不断进步, 大学的规模不断扩张, 越来越多的专业性大学都在逐步转型成综合性大学, 这一变化对原有的大学内按部门划分档案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而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 正在抹平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壁垒, 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变成可行的趋势。在此背景下, 高校档案资源由原来的职能部门管理, 转变为按照统一标准整合管理也是必然的选择。
二、档案整合的模式
如何将来自不同部门, 依据不同标准的档案资源进行统一是目前档案整合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根据侧重点的不同, 可将解决方案分为以档案内容为核心的模式及以用户职能为核心的模式。
1. 以档案内容为中心的模式。
在整合过程中, 以档案内容为中心的模式首先要考虑的并非专业档案的来源, 而是档案涉及的实际内容。在同一机构中的不同专业部门的档案除了涉及专业的部分外, 也有许多共同的档案。这一部分档案的归属是不同整合模式的核心问题。围绕本校内专业档案的归属和流向, 统一整理编目, 再进行档案资源的实体整合。
首先应通过档案制度或更高级别的管理结构, 从源头统一档案资源的归属, 调整文件的流向。在纵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下, 形成完整流畅的档案归一化渠道。在此模式下, 档案部门成为整个档案信息管理流程的中心, 形成以档案部门为主体, 专业部门相配合的监管体系。改变档案资源松散管理、各有标准的状况, 有利于学校进一步展开信息一体化改造, 提高行政效率, 为全面优化网络信息资源统筹管理提供有利的基础。
但这种以内容为中心的整合模式也有其缺点与不足。首先, 在目前高校纵向一体化管理体制已非常成熟的条件下, 试图改变档案管理流程会面临很大的挑战。其次, 以内容为核心的整合要求档案部门充分发挥主体引导作用, 对于各校档案部门来说, 也是非常沉重的任务。第三, 以档案资源本身为中心, 固然可使资源利用更加方便。但具体利用效率的提高与高校信息化水平有直接关联。若没有形成完善的档案信息服务平台, 单纯的整合反而可能降低部分专业档案的使用效率。如被专业职能部门经常使用的档案, 若整合移交至档案部门后, 无法方便地在网络上查阅, 只会无谓的增加两个部门的工作量。
2. 以用户为中心的模式。
与以档案内容为中心不同, 以用户为中心的模式是围绕档案资料的来源建立整合体系。产生档案资源的各个专业部门处于主导地位, 档案部门则成为中间的枢纽。这种模式并不改变现有的高校纵向一体化管理结构, 没有严格统一的档案标准, 而是依据专业部门的特征分别订制适合该部门的制度标准, 因此对专业档案的要求较松散, 档案工作围绕部门实际运作而展开。考虑到各职能部门在保存档案方面力量不足, 经整合的档案可以按部门分门别类的统一存放在档案室, 但档案从收集到整理都有职能部门本身的积极参与, 编目标准的制定也由实际使用者, 即该部门同档案部门协商制定。在具体实施时, 以用户为中心的模式对整体高校管理流程参与较少仅作为辅助者和引导者。这样的定位也较符合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制度。由于建立完善的档案归一化渠道对许多高校而言, 在短期内难以实现, 所以此模式是较理想的整合方案。
同样的, 以用户为中心的模式也面临一些困难与挑战。首先, 统一完善的信息平台是未来高校信息发展的大趋势, 而分布式的档案管理必然会给档案信息的标准化带来诸多难题。其次, 在这种模式下, 无形中会加深各部门之间共享档案资源的难度。纵向一体化的组织结构已将职能部门进行了一次分工, 档案标准的不同相当于进一步深化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在部门合作日趋频繁的今天, 这样的资源壁垒将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工作重复。
总体来看, 两种模式各有利弊。以内容为中心在开始阶段难度较大, 需要全校力量的统一配合, 并对硬件有较高要求。但从长远来看, 以内容为中心更符合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而以用户为中心的模式更符合现有的管理体系, 不需要调用太多力量即能实现。然而在更长期却可能不符合高校的发展与规模扩大。
三、资源整合的网络实施策略分析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应用的普及, 档案信息系统已成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无论采用哪种整合模式, 档案资源的信息化和网络化都是必然的选择。档案网络资源的整合是以档案信息资源为核心, 硬件资源为基础, 服务手段方式为途径, 档案信息用户为导向的档案网站资源集成管理和服务, 最终达到提高服务, 方便用户和档案价值实现的目的[2]。根据这一定义, 可将网络实施方案分为三部分: (1) 理顺管理流程, 充分整合档案资源; (2) 建立完善的档案信息服务平台; (3) 根据客户需求, 不断提升网络服务质量。
网络实施虽然是技术层面的实施, 但其核心依然在于档案资源本身, 因此, 对于档案资源的管理和资源的信息化构成了整个实施方案的基础。不管是以内容为中心的整合或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整合, 首先都应仔细梳理档案来源部门与档案保管部门的关系, 经过沟通协商, 建立一套完善的收集整理制度。无论采用何种模式, 专业档案的整理主体是档案部门还是专业职能部门, 都要明确划分责任归属, 保证一手档案资料的完整性与可靠性。
在此基础上, 安全稳健的档案信息系统为用户提供高效方便的服务。由于档案资料的保密性完整性特征, 档案信息网络的安全可控成为重中之重。对档案信息网络的要求主要可归结为四个方面: (1) 保密性:一方面指本校档案对外的保密, 另一方面也指各个部门档案之间的独立。系统对于任何未授权或超权限的访问能及时阻拦。 (2) 实用性:档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查询和利用所保管的档案, 故用户在使用过程中, 要保证不会被破坏, 能随时读写和保存。 (3) 可靠性:档案管理系统能够可靠稳定的运行, 并有一定的恢复能力。 (4) 可控性:由于档案信息网络管理系统是对所有授权用户开放的, 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管理员对用户操作命令及信息内容和形式是可以控制的。
可扩展性也是对档案信息系统的重要要求。在互联网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新的服务技术方式、服务手段不断涌现, 充分利用这些创新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更能进一步的发挥资源整合集成的优势。完善和优化档案管理体系是高校信息管理中重要的一环, 这一过程不只是档案部门单方面的工作, 需要全校各职能部门的配合及信息技术的支持。整合档案资源, 充分发挥档案信息化高效便捷的优势, 更好地为高校的建设和信息化发展服务。
摘要:档案资源整合及档案网络整合成为当前档案工作发展的新趋势。本文充分阐释了高校档案资源的整合的意义, 并根据整合主体不同, 提出了两种整合模式。详细说明了网络实施中不同阶段的目标与任务。
关键词:资源整合,模式,网络化,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曹航, 杨智勇.档案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深化策略[J].档案, 2010 (2) .
香港高校整合政策分析 篇5
高考,湖北少年李洋在海南高考中拔得头筹,但因政策限制,无缘清华梦,却最终得以就读香港城市大学,并获得了该校颁发的合计44万港元的“状元奖学金”。
短短两个月之内,刚刚17岁的李洋经历了难以想象的戏剧人生,这一事件多次激起人
们的热情关注。撇开“高考移民”之争,我们可以预见,香港高校与内地高校的生源争夺战已经拉开。
,面向内地17省市招生的8所香港高校为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岭南大学、香港教育学院和香港浸会大学。其中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将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统一招生,与北大、清华等国内顶尖名校同时竞揽内地高中尖子。为了吸引优秀学生,香港城市大学20继续设立状元奖学金和优异成绩奖学金,而香港科技大学更是抛出“银弹”政策,将设立超过一亿港元奖学金招揽尖子生。
对于优秀的学生来说,赴港求学无疑让人生多了一次选择,不想或不能上北大、清华的话,就去香港看看吧!
录取原则
与内地高校相比,香港的大学在选拔英才中素来不搞“唯分是举”,不单纯以高考分数作为收生指针。而是强调考分和面试同等重要: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英语能力、潜质、能否适应本港生活,注重对香港是否有贡献等“考分外因素”。要求内地生除了高考成绩必须达到第一或第二批本科线以上,还必须通过严格的“英语关”。因为对香港高校而言,全英文教学本就是一个最大的特点。所以,还会对考生单独组织全英文笔试和面试。
对了,香港高校尤其青睐“灵活”的学生。一门心思读书,完全不打算参加课外活动的“书呆子”,是不会收录的。20,香港高校就拒收了11名内地高考状元,香港大学不参加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而是单独招生,香港大学更喜欢独立开朗的学生,以便适应香港开放性的.读书生活。
收录到香港高校的学生,也会经过一定时间的预备班过度,以适应香港的语言和生活,再正式进入大学培养。
培养特色
我们知道,香港高校十分注重学生的交际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这也是学校培养学生的根本出发点。
就学习模式而言,香港的大学比较注重多元化。举个例子来说吧,学校会通过专题项目和小组讨论等学习方式,让学生能掌握更全面的知识。而内地高校的教育呢,则是由老师安排主线,学生只要跟着走、不掉队就行了。在香港大学,什么都得靠你自己把握,要自己制订学习内容,选择学习课程,控制学习节奏。要想尽快进入状态,就请放下矜持,多和系里的教授沟通,多向学长、同学打听,这样才可以少走弯路、岔路。如果能做到这一点的话,香港高校的全英文授课也就没什么大不了。
学习自由是很多内地学生来到港大的第一感觉。另外,在香港高校的第一年,大多数学院没有强行的课程设置,很多院系都是将学院内一些系的基础课程全部开放,学生只要在一年的时间里修完每系至少一门核心基础课,就可以凭自己的兴趣,选择各系的其他基础课程了。
此外,香港高校的学习非常注重过程性。这么说吧,在这里期末考试的成绩一般占到总成绩的20%到60%,因此要想获得优异的分数,不靠平时的努力是绝对不可能的。还有,一般都是几人合作进行一个项目研究,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论证和讨论,多种评价方式均被引进到学业评价体系当中,为的就是让学生保持一个循序渐进、有规律的学习状态。
毕业去向
眼界决定视野,在香港这座开放和发达的城市就读大学,毕业去向的选择也更为丰富。
凡是在香港高校念全日制大学的毕业生,都可以申请留在香港工作。根据香港城市大学过去几年内地毕业生统计,到海外或在香港继续深造的人数占大比例,约占64%,以美英著名大学为主;返回内地求学或工作的则有7%。香港中文大学对内地学生毕业后的去向统计,25%的学生继续在香港念书,18%的学生选择海外留学,留在香港就业的学生占29%,回内地工作的占14%,可见内地毕业生选择很多,其中选择留学的居多。
招生进程
香港大学招生时间表(仅供参考,香港城市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招生与高考同步进行)
年5月31日
递交申请截止日期
2005年6月
举行英语笔试
2005年6~7月
面试(以英语进行)
2005年7月
宣布录取名单
2005年9月
在国内委培大学注册入学
年7月
抵达香港
2006年7~8月
参加迎新活动及语言强化班
2006年9月
新生开学
(以上是2005年的招生日程,2006年招生依此顺延。)
报考步骤
1.选择学校:各个院校要求不同,参考的指标主要有三个:高考成绩、雅思或托福成绩和面试。如岭南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要求报考时提供托福或雅思成绩,香港大学要求考生参加学校组织的英文测试、面试。
2.准备材料:中学时的中英文成绩单、毕业证书、英语成绩证明、Research proposal等
3.申请报考:网上申请或者邮寄,建议网上比较方便。
4.接受面视:很多专业都没有面试,就算有也是电话面试。
必备条件
1.高考成绩需过重点线,可以说每位能到香港读大学的学生都出类拔萃,都是清华、北大、复旦等名牌大学的苗子。
2.英语听说读写能力都要强,英语高人一筹。
3.家境富裕。学费加上生活费,一个学生四年下来至少要花40万元人民币。当然成就优秀的学生,奖学金也非常高。
香港高校整合政策分析 篇6
在数字校园的发展中,由于历史原因,各个信息系统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开发技术、系统框架、信息标准。因此,建立一个高校综合服务平台尤(以下简称为“服务平台”)为重要,它能够对高校原有的信息系统进行充分数据整合,全方位地实现数字化校园建设,保障了高效有序的数据、服务、认证等多方面的管理。然而,在建设服务平台之前,需要对数据质量进行分析,将数据质量分析与数据整合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本文以上海海洋大学为例提出现有的数据整合应用方案。
2 数据质量分析
数据质量分析包括:1)数据质量的定义;2)域分析与过滤器分析;3)基于数据仓库的ETL分析。
2.1 数据质量的定义
数据质量在不同行业与组织中具有不同的定义,但总体可以用以下的6个性质来描述,并结合相关例子阐述。
正确性:反应数据呈现客观世界的程度,取值应该在对应的数据域中。例如,有关博士、硕士学位专业代码必须符合教育部标准代码子集。
准确性:在正确性的基础上,准确性反应数据与客观世界的匹配程度;需要注意的是,正确的数据未必准确。例如,在教职工聘任职务标准代码对应字典表中011 代表教授,012 代表副教授;若将一名副教授对应为011就不准确了,但代码011本身是正确的。
完整性:在一定范围内,根据特定的需求和相关的数据,保证数据集中的数据既不缺少应有的部分也不增加多余的部分。例如,公共数据库中的数据应排除非法数值的存在和尽量减少非空数值的出现。前者的例子有学历信息应为本科,而不是大学,后者空值的出现会带来统计与决策支持上的不便。
及时性:表示数据在一定时间内的时效性,不同的数据有着不同的时间有效性。例如,一个系统在长期运行下,数据库会产生废弃表,留下冗余和无效数据。此时,应对这些表进行连续监测,通过数据量的变化来排查,排除变化量小的字典表和变化量大的表,剩余的就是过了时效性的废弃表。
一致性:表示在数据集中的特定规则表达是否相同的衡量依据。例如,在数据库中用“M”表示男性、“F”表示女性,在其他表中是否会以“男”表示男性、“女”表示女性。
集成性:在传统的高校信息系统中,早期的数字化校园在人事、教务、财务、学生管理等多个方面建设,但这导致了数据分散存储和处理,使得各个系统中数据库表的对应字段没有相应联系,主键不匹配甚至没有键码,这也是后期数据整合要解决的问题。
2.2 域分析与过滤器分析
域分析和过滤器分析对数据质量的保证体现在对“脏数据”的清洗,数据清洗这一环节又是属于数据仓库的ETL技术。这两种分析对控制数据质量起着很大的作用,它们是从数据质量定义的基础上,通过对数据库的结构进行的另一种数据质量分析的方法。
域分析的功能是通过列来分析数据库表,包括:1)数据类别分析,涉及标示量、枚举量、时间、文本等;2)统计分析,涉及频率、方差、百分比等针对数值类型的相关分析;3)格式分析,主要涉及模式匹配的针对字符类型的相关分析。域分析可以使数据环境得到充分的了解,以便数据质量的有效管理与评估。
过滤器分析主要是通过对不同规则的组合进行分析评价。过滤器的基本规则有三类:一是包含规则(CONTAINS);二是等于规则(EQUALS);三是存在规则(EXISTS)。除此之外,过滤器定义的规则还有范围规则、正则表达式规则、频率规则、类型规则以及唯一规则等。分析评价包括符合规则的记录数、规则明细、总记录数以及正确率等。
2.3 基于数据仓库的ETL分析
在每一个信息系统的背后都有相应的数据库系统,另外与数据库系统相关的一个概念就是数据仓库。数据仓库是基于数据库技术的,它是支持管理决策过程的、面向主题的、集成的、随时间变化的持久的数据集合,它是研究如何将大规模复杂的数据更有效得组织、用于方便使用的技术。
在数据装入数据仓库之前,要进行一系列操作来保证数据质量,这个操作就称为ETL,即有关数据的抽取(Extract)、转换(Transform)、装载(Load)。 在此之前进行数据清洗(Data Cleansing),主要是对数据中的错误进行自动或人工纠正,以提高数据质量。ETL实际上是数据流动的过程,与此同时ETL的数据集成服务可以提供相应的解析功能,实现对集成规则的解析。
ETL往往与大型数据仓库、管理决策系统相配合使用,在信息系统的数据整合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3 数据整合
数据质量分析完后,就要对数据进行整合。以上海海洋大学为例,为了能给全校师生、教职员工、领导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务支撑环境,同时伴随以SOA、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决策分析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亟需创造一个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服务化的新型校园环境,做到统一的业务规划、消除信息孤岛、提高原有系统的开放性与扩展性、突破单一的应用模式。
3.1 服务平台数据整合内容
上海海洋大学数字化校园一期建设于2003 年,一期项目实现了校内外网门户的统一集成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服务门户平台、统一认证平台、公共数据平台、相关业务系统等,实施的是点对点的数据交换模式,使得数据脉络繁杂、不易扩展,系统相互耦合,重复登入导致存在资源浪费。
因此数据整合针对高校的应用系统进行改造升级,包括信息整合、认证整合、服务整合这三个方面。其中,信息整合将定义数字校园的信息标准与规范,通过建立公共数据库来构建数据交换平台,做到数据共享、数据管理与服务。认证整合实现统一身份认证,同时达到统一账户的管理,尤其是用户权限的管理。服务整合主要是对各系统应用服务、资源整合,能在面向不同角色用户时提供主动、个性的一站式服务窗口。
3.2 数据整合设计
3.2.1 整合体系框架设计
我校原有应用系统运行情况良好,在此基础上为了不影响学校各关键业务应用的正常运行,所以采用面向管理、服务的架构,应用间是松耦合的。由下至上,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层次架构分为IT基础设施、共享数据层、应用支撑层、应用服务层和服务展现层五个层次,如图1所示。
图1显示了服务平台的系统体系框架,全校各业务处理和业务信息存储不会集中在单一的服务器和数据库上,而是采用分布式层次型的处理和信息结构,各应用系统拥有其独立的业务数据(资源)库和业务处理,通过数据集成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交换,采用数据交换工具实现跨部门、跨应用的共享互联互通,既能保证信息的全校共享,又符合各业务系统处理分布、信息分布的特性。
3.2.2 建立数据集成平台
为集成应用系统,需要通过统一的信息交换标准和数据交换接口来构建数据集成平台。通过专业的ETL工具,对数据集成平台中的各业务数据进行清洗、抽取、转换、装载,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与此同时,该项技术也将提供数据质量的管理与监控的功能,对数据转换与清洗、调度和监控也非常有效。
信息整合中涉及数据交换模式,以往的点对点数据交换使得构成的应用环境接口复杂,不利于整个应用系统的扩充和数据共享。整合后采用总线式数据交换,中心的“数据集成平台”保证了信息整合后的共享,如图2所示。总线式集成方法极大降低了数据交换、应用集成的复杂度,参与数据交换以及被集成的各类异构数据源仅需实现与“数据集成平台”的集成。此方法使得实现复杂应用系统的集成成为可能,同时也极大降低了整个信息系统的实施及维护成本。
3.2.3 信息整合技术要求
总体上采用组件化的开发框架,同时符合SOA架构的设计理念。采用SOA架构有利于项目的建设,它可以根据需求通过网络对松散耦合的粗粒度应用组件进行分布式部署、组合和使用。服务层是SOA的基础,可以直接被应用调用,从而有效控制系统中与软件代理交互的人为依赖性。技术体系上选用J2EE技术,采用Browser / Web Server / Data Base Server三层结构进行应用系统的开发。数据底层采用Oracle 11g数据库系统软件,并配合RAC组建数据库集群。采用XML的数据交换技术和基于WEB SERVICES服务进行业务系统整合和集成支持,以其作为系统对外接口的主要实现方式,此外它也是本系统数据交换的辅助实现方式。
4 结论
本文提出了数据质量在高校信息系统中的重要性,并从概念定义的角度提出传统的数据质量分析以及数据的域分析和过滤器分析,通过后者的分析提出ETL技术和在数据整合的综合应用。
香港高校整合政策分析 篇7
一、校内媒体资源的整合
虽然校园媒体存在的形式有区别,但是它们之间的本质是相通的。虽然作为纸媒的校报存在不少硬伤,但因其代表着学校,其权威性不可替代;虽然校园广播、电视台在保留性方面存在缺陷,但是它们传播快,代入感强烈;虽然官方网站行文风格都是“硬消息”,但是它可保存,可修改,可塑性强;微信、微博更是如此。因此,整合校园媒体资源,建立一个资源共享、交流互动的平台,是校园媒体发展的内在要求。高校媒体资源的整合应该从专业性、思想性以及服务性三方面着手。
首先是专业性。以校报为首的纸媒杂志,作为权威代表官方的报道外,应当开辟更多的版面和专题到各学院各专业,甚至可以通过报纸平台,举办一些专业性甚至是跨学界的讲座、交流会,让师生接触更多的专业性、多方位的知识,形成学术型、学习型的校园官方媒体。例如,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近期承办的“中国认知传播学会2016年年会”,一场规模极大、专业性极强的盛会。学院师生从前期的筹备到年会的进行,到后期的追踪报道都参与其中,这对师生知识、能力、统筹的能力都有所帮助,师生在此期间也有所收获。
其次是思想性。学校做好“大家长”的角色即可,不要去太多地约束限制,放开手让学生做,在一些方向、质量把控上做一些引导和建议。大学生是一个思维活跃、求知欲强的群体,既是写作者也是读者受众,他们知道面对的群体需要什么、喜欢什么,他们是最接近读者的群体。例如,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校心理健康中心主编的《心海导航》报纸,采用“大家长”模式管理,是一份月刊,相关老师主要起到的作用就是前期每月主题的确立以及后期稿件排版的审核,其他关于版面的设置、内容的采集、呈现的形式等都是“放任”学生自由发挥,由于它更接近学生,有学生需求的信息和喜欢的模式,甚至还设置了投稿版,选中的稿件,学生会得到相应的报酬或者综合评定分数的奖励,这样操作使得这份报纸远远超出了校报的阅读量,在学生群体中甚受欢迎。
再次是服务性。校园媒体的对象主要为校师生,应洞察师生的需求,突出对师生的服务功能,对这些受众提供实际有用的信息,如招聘、留学、考研等实用信息的发布。例如,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设有招就处、外事处等机构,这些机构旨在让学生更早地了解考研动态,让学生更加了解教育部颁布的新机制等信息;更多地让学生进行对外交流,增强学生的实践沟通能力;向毕业生发布招聘信息或者举办招聘会等,这让毕业生在“毕业季”对寻找工作不再彷徨,这样的服务性平台的存在,必定会让学校越办越好。
二、校内外媒体资源的整合
从调查可见,各高校媒体的类型、更新频次、访问量等各方面存在差别,但都存在限制过多、内容过硬、更新不及时、创新意识差等特征。学生对校园媒体的接触率、认知度和满意度也存在较大的问题。
从部分数据可见,如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在媒体资源方面比较好,而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媒体资源方面就比较欠缺。如果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能与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借鉴,就可以相互发展,共同进步,校内外媒体资源可从“高校联盟”的角度进行整合。
再从学生对资源满意度的调查中发现,学生认为校园媒体的内容过于单一、乏味,应当更多地与时事热点相结合,如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就与绍兴日报社合作,在绍兴日报社设立就业点,《绍兴晚报》也会设置专门的新媒体版面,关于学校的重要而有意思的报道就会出现在《绍兴晚报》上面,这样一种“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进行整合研究也是切实可行方案。
(一)高校联盟
高校既要突出自我的个性化竞争,也需要积极地寻求合作,其中的一种方式便是“高校联盟”。各高校校园媒体的联盟是必要的,可以达到集体发声、引导舆论的效果,有利于提升学校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也利于各高校师生学习、沟通与交流。某种程度上,合作式的竞争、共同进步发展是未来高校媒体发展的趋势。
例如,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的反邪教协会,每年都会举办一场各高校间的交流盛会,邀请到浙江省内各个“兄弟”学校一起交流学习,这种高校联盟的方式,让信息分享化、流动化,更多的方式方法可以交流,也让社团办得越来越好,更好地可以服务学生。
对高校媒体资源的调查发现,如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媒体使用率和普及化比较低,而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和绍兴文理学院的使用和普及度就比较高,且效果也不错,采用高校联盟的方式可以带动“兄弟”学校媒体资源的发展,从而一起走向优化。
(二)“走出去”与“引进来”
受社会多元化文化氛围的影响,大学校园媒体资源的整合适应多元化的媒体环境,遵循多样性原则,不断地在整合创新的差异性中寻求突破与创新。即以互联网作为有效的载体,在校园媒体资源建设中积极构建传统媒体资源的网上阵地,完善校园媒体资源的传播体系,为校园资源构建新的整合方式。例如,在官网构建教学视频、增设网上授课等。同时,与外界的媒体相互合作,让外界的时事热点“走进来”,将校园的一些新鲜事、稀奇事“走出去”,创造出一个健康、健全的新媒体环境,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摘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以及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媒体资源亟须整合。本文在对绍兴地区高校媒体资源进行分析调查的基础上,对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媒体资源整合路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媒体视域,高校,媒体资源,整合路径
参考文献
[1]胡勇华.高校新闻媒体面临的发展困境与对策思考[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65.
[2]滕秋玲,崔磊.新媒体视域下高校隐性道德教育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5(06):46-47.
香港高校整合政策分析 篇8
1. 教师认识不足,定位模糊
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拼音教学的重点是拼读。但目前香港很多校本教材没有体现拼音的工具性,只是作为一种知识进行学习。由于对汉语拼音的工具性认识不足,有的人甚至认为,学习汉语拼音已经占据了普通话课的大半时间,教学成为一种负担。没有给汉语拼音一个明确的定位。
2. 教学欠缺系统性,学与用分离
(1)不少学校把汉语拼音教学作为普通话课的一项学习内容,没有与中文科教学系统地有机融合。
(2)比较多的学校对汉语拼音采取分散教学形式,但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学习序列安排,致使学习衔接断层。如,有的学校在一年级只安排了声母和单韵母的学习,其他的复韵母分散到了其他年级,但没有及时性的反复练习和复习,学生对拼音的遗忘率很高。由于学生的拼音知识系统支离破碎,导致拼音的学与用分离。
二、尝试用整合的方式解决中文教学与拼音教学的实际矛盾
1. 中文教学与拼音教学资源的整合
(1)教材资源的整合。小学的中文教学与拼音教学是分离的科目。因此,中文教学与拼音教学的教材是相对独立的,往往是中文教学与拼音教学上都投入了大量的教学资源,但因为它们的相对独立,因此出现教学资源的配备毫无联系的现象,硬把两个密不可分的部分分割开来,造成了教材资源的浪费。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把两者整合起来成为一个科目———中文科,这样的话,既能让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走出现有的“为教拼音而教拼音”的误区,又能在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体现拼音的工具性,发挥拼音的拐棍作用,使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发挥作用。
(2)教学人员的整合。现在的拼音教学与中文教学,采用的方式是分别配备教学人员,在不同的课时里分别授课,而这两者的授课人员实际上是中文教学与拼音教学的能力都要兼备。把拼音教学的教师与中文教学的教师进行整合,中文教学的教师就是拼音教学的教师,既发挥了教师的作用,又节省了教学资源。
2. 课堂教学策略的整合
(1)借助汉语拼音学习生字词,用已掌握的字词巩固拼音。中文的学习,首要的任务是认字,要让学生读准字音,就要请拼音来帮忙,借助汉语拼音来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有人会这样质疑:不借助中文拼音我们也能读出汉字的读音。可要准确读出汉字读音的话,离不开中文拼音的帮助,在借助中文拼音学习生字的同时,我们也在复习着中文拼音,或用已掌握的字词巩固中文拼音,两者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
(2)从发展语言入手教学汉语拼音。结合四声练习,使学生认识语言的规范性。在与孩子的交流中,往往会发现香港的孩子汉语拼音中的三声读得不够准确,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四声的练习,让孩子认识语言。如,把音节变成一句有趣的句子“y侃n y侏y侉y俪,w俨yu佗n yu侉y俨n y佾ng”,即“因一夜雨,无圆月云影”,在朗朗上口中,读准四声,认识语言的规范性。
在语境中学音节,使学生了解语言的准确性。香港的拼音教材大多编写得生动活泼,为了唤醒、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以现代中国语文汉语拼音一年级教材为例,每篇课文都配有画面精美、贴近儿童生活且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图。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情景图的功能,看图讲话,凭借语言的描述,将学生带进图画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学习g、k、h三个声母时,教师借助教材原有的图画创设了“到公园去郊游”的情景,运用多媒体出示春天公园的画面并配以老师的讲解:春天到了,公园里草绿了,花儿红了。哥哥和妹妹到公园去玩。他们看到,绿绿的草地上有一群白鸽正在散步,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哥哥和妹妹看到这样的美景,唱起了欢乐的歌儿。学生在教师的语言引领之下,不仅观看了春天的美丽景色,更重要的是,他们听到教师所讲的这段话里,有15个汉字是本课将要学习的声母带出来的,这些汉字在一段话中轮流出现,不断刺激学生的听觉,为后面学习三个声母的发音打下基础。
辨析音节的异同,使学生感知语言的逻辑性。在区分b和p, d和t, g、k和h发音是否送气时,教师拿一张薄纸放在嘴边,有意识地发出不同的音,让学生通过观察发音送气时薄纸的变化,从而体会发音的不同,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亲身体会用语言按一定的顺序表达出来,感知语言的逻辑性。
借助拼音认识事物,使学生认识语言的丰富性。汉语丰富多彩,在教授汉语拼音的同时,孩子用丰富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如,在教单韵母“a”时,教师可先引导儿童对照插图,说出字母与图的哪一部分相似,然后请一名梳着小辫儿的女孩侧身站在讲台前,指指女孩儿那圆圆的脑袋,再指指那条小辫儿,然后让儿童回答出字母“a”的形状像什么。在练习的同时,鼓励孩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各抒己见。此时,学生很快就在牢牢记住了字母“a”的字形的同时发展了语言。
香港高校整合政策分析 篇9
一、高校形势政策课目标的设定与背离
当前高校形势政策课的设立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了解国内外基本形势, 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 政策, 正确理解和分析社会重大时事热点,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与社会责任感的培育,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然而, 形势政策课在实际的开设过程中, 却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与初衷的“背离”,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形势政策课成为“形式”政策课。 目前在国内众多高校, 形势政策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程, 计入学分。 然而, 在所有必修课程里面, 其又是一门在学生心中异常边缘的课程, 没有固定的教学提纲、没有固定的师资, 甚至连考试都是走过场。 于是, 教师的“疲于应付”与学生的“被动接受”, 使得形势政策课变成了“形式”政策课。据笔者对沪上某一高校100名不同专业背景同学的调研可知, 同学们对这门课程的认同率仅为16.7%, 72.3%的同学认为该课程“流于形式, 学不到深刻的内容”, 11%的同学对这门课程表示出“无所谓, 不置可否”的态度。 在这极低的认同率的背后, 则有着师资的非专业性、课程内容设置的片面性等众多原因, 导致学生对形势政策课从思想上极度“轻视”, 更遑论达到课程既有的教学目的。
2.形势政策课变成社会时事介绍课。 目前高校承担形势政策课的教师大多是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和专职辅导员, 尤以专职辅导员为多。 许多任课教师不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背景, 更不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 由此, 他们所讲授的形势政策课最终演变成社会热点时事的介绍, 对于国家方针政策他们缺乏解读的理论深度, 而社会热点时事相对有较多的参考资料, 来源往往是百度上的相关知识, 并配以图片, 课堂教学体现出的最终效果是热点时事的“介绍”而非“导向”。当一堂课缺失了教师的自我认识和见解, 也便失去了生动性和吸引力。 当学生完全可以从网上自主获得这些信息, 而今却偏要在规定的时间在规定的地点听乏善可陈的介绍, 必然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 所以在调研中, 78.3%的同学表示在形势政策课的课堂上“看专业书或其他课程书籍”, 10.5%的同学“玩手机或Ipad”, 另有2.2%的同学则表示在课堂上“睡觉”, 仅9%的同学表示在课堂上“认真听讲”。
鉴于以上原因, 虽然近年来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的呼声越来越高, 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却尝试较少, 尤其形势政策课, 则涉及更少。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形势政策课的重要性与契合点
近年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不断被提及和强调, 如习近平在2014年10月15日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我们再比较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关于印发《2014年下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与《2015年上半年高校 “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两份文件, 也可看出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形势政策课堂的重视。 相比2014年的教育教学要点, 文件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是顺带提及, 而2015年的教育教学要点的第二大点由2014年的 “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修改为“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 突出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的重要地位。
当前国家层面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形势政策课, 那么, 两者的契合点何在呢?从《2015年上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文件精神, 我们可将契合点概括为以下方面。
1.目标的契合。 形势政策课的最终目的是要提升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就是从根源上提升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并内化为自身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素养, 从而提升人格素养。 所以, 两者的目的是同一的。
2.内涵的契合。 形势政策课的目的之一是要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与社会责任感, 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道德精髓诸如“爱国”、“仁义”、“责任”等, 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因此, 形势政策课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炼和汲取所需的精神内涵。
3.发展的契合。 形势政策课要改变目前乏善可陈之现状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课程的内容和形式, 加入新的“养料”。 一方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能给课程带来底蕴的充盈,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流于形式”的课程现状, 有效促进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必须寻找合适的“载体”,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阵地之一的形势政策课无疑是一个突破口, 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必须与时代接轨, 借助课程这一与时俱进的热点时事、政策解读等内容, 寻找最佳的传承切入点, 从而真正达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也更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获得新的发展。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高校形势政策课的现代整合方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有机地融入到高校形势政策课中, 而不仅是为了创新而进行的“形式绑架”, 这是一门“艺术”。 需要从主体、客体、形式等方面进行整合尝试。
1.授业主体的专业性筛选。 韩愈《师说》云:“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因此, 为人师者, 承担着传道授业的职责,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 其必对所授之业要有相对专业化的水平。 然纵观我们当前高校的形势政策课堂, 授业的主体主要是专职辅导员, 专业背景五花八门, 很多授业者由于专业相差较大, 本身消化这些知识尚觉吃力, 更别提提高水平的教学了。 因此, 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形势政策课有效结合时, 授业的主体必须进行专业性筛选。 一是从既有的院系副书记和辅导员群体中遴选具有人文学科背景的专职辅导员承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系列主题的形势政策课。 二是聘请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部分课程。 三是邀请在传统文化方面有深厚学养的专业教师、作家等走进课堂。 至于如何有效筛选授业的主体, 则需要制定相应的遴选标准, 并进行相应制度的保证。
2.授业客体的自主性选择。 在现代化的教学中, 针对每位学生的性格、特长、兴趣爱好等必须“因材施教”。 然现今的形势政策课课堂, 普遍采取的是“填鸭式”教学, 学生无法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授课内容, 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特点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因此,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高校形势政策课的现代整合中, 必须将自主性还给学生。 这便要求形势政策课改变单一的定向授课模式, 而实行菜单式的教学。 形势政策课有不同的专题,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点自由选择课堂, 一改过往固定的班级被动接受教学的状况。 通过授业客体的自主选择, 有效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无论于课堂的听讲效果还是从知识的汲取来讲, 都是十分有益的尝试。 当然, 在菜单式教学的背后, 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即必须有一个强大的授业主体, 如形势政策课备课组之类, 集思广益, 事先商讨和形成若干个主题, 并精心准备教案, 事先向学生公布主题, 以备授业客体提前选择听讲课堂。
3.授业形式的多样化尝试。 形势政策课要一改目前理论说教为主的授课形式, 采取多样化的尝试。 《2015年上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指出:“要找准大学生思想道德情感的契合点, 善于用讲故事的方式, 宣传最美人物、 弘扬最美精神, 用小故事阐发大道理, 做到深入浅出、情理交融, 引导大学生重点从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四个方面下功夫。 ”这或许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 即课堂教学可以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 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形势政策课课堂融合时, 可在方式上进行多样化选择, 比如前述所提的讲故事的方式, 比如观看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并进行讨论, 比如对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遗址的参访, 比如提出一个论点, 组织学生辩论,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而与此相应, 课堂的地点也不应局限于小小的教室, 而应具有开放性的特征。 充满艺术气息的文化长廊、落英遍地的校园某处角落、历史文化遗址、名人故居等。 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 上述场所均可成为学生的课堂。 当教与学充分打破了空间的壁垒, 彼此的交流将更直接, 师生的互动将更积极, 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将更真切。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高校形势政策课的现代整合内容
何为中华传统文化? 它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 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 而其与高校形势政策课的整合,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思想道德传承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而和谐社会的精髓在于“仁义礼智”, 当“仁义礼智”体现在个人、他人、甚而普现于社会, 那和谐社会便水到渠成。 中国自古便是礼仪之邦, 因此, 我们唯有溯源传统礼乐教化下之“仁义礼智”, 并积极施行于现代化建设中, 那么, 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 “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便能真正实现。
因此, 在高校形势政策课课堂, 和谐社会构建的教育必须与“仁义礼智”等中国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 并成为主要内容。形势政策课从某种程度上应“放低姿态”, 不要一味追求高大上, “中日钓鱼岛局势”、“南海争端”、“一带一路”等问题固然要关注, 但是可关注发生在身边的热点小事, 小到如“老人摔倒要不要扶”这样的事件研讨。通过案例的集合展示, 抛出问题, 并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义, 引发学生对社会事件的深入思考, 相信会取得不错的成效。
2.文化精神传承与中国梦的宣传教育。 近年来, “中国梦” 成为一个热搜词, 2013年, 习近平在致2013成都《财富》全球论坛的贺信中提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景。”中国梦, 某种程度上是国人心中的“桃花源”, 而这个梦的实现, 又必须全社会为之奋斗。 《易传》有云:“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 也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内质, 所以两者的契合, 正是强国之梦可实现的基础。
形势政策课可充分利用历史文化古迹的参访, 瞻仰先辈的奋斗历程, 了解今天“梦”实现之不易, 也可通过对当今社会某些重点领域的介绍和某些个人先进事迹的报告, 体会追梦之路中所付出的艰辛。 当然, 传统文化精神远不止此, 仍可深入挖掘与中国梦契合的元素, 使之全方位地走进形势政策课的课堂。
诚然, 形势政策课的改革仍然“路漫漫”, 然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整合是大势所趋。 当然, 在这整合的背后, 涉及师资的配备、高校物质到精神层面的支持、制度的保证等, 需要相关部门和有识之士为之付出和努力方能彰显成效。
摘要:由于种种原因当前高校形势政策课程已变成“形式”政策课, 或成为社会时事介绍课, 背离了原初的课程目标。在当前形势下,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形势政策课堂势在必行, 已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两者在目标、内涵和发展上有着较好的契合点, 同时具有现代整合的可能性。在整合方式上, 可从授业主体的专业性筛选、授业客体的自主性选择、授业形式的多样化尝试等方面进行实践。在整合内容上, 可从思想道德传承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文化精神传承与中国梦的宣传教育等方面着力。
关键词:传统文化,形势政策课,整合,研究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发展纲要 (2010-2020) .规划纲要宗华工作小组办公室.
[2]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印发.2014年下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
香港高校整合政策分析 篇10
内地高校财务预算的执行主要由学院财务部门负责。各项收入必须全部纳入学校预算统一管理,统一核算,不得遗漏和隐匿,不得在预算之外另留收入项目。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各个高校内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小金库”现象。其操作方法就是下属部门为了满足小团体利益,截留收入,并将其作资金的体外循环,而并不纳入整个学校的综合收入预算之中。另外,高校内部综合预算在预算当年由财务部门于1、2月开始编制,通过多次研究、商量,最后在4月前后通过学校党政联席会议研究通过后,下发到校内各部门。这样学校内部综合预算编制完成并执行已经是预算当年的4-5月份,给及时执行当年预算以及安排预算指标造成困难,使日常的会计核算账务处理不能及时跟上。
2 香港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的模式
香港高校一般设有专门的财务预算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制定三年政府拨款申请,制定校内资源分配模式,核定各部门年度用款总额,并每三个月召开一次例会以讨论预算执行情况,对执行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及时做出决策。
香港高校的预算考核强调“问责制”,因此高校各部门在编制预算时要向财务处提交未来三年详细的工作计划、教职工编制计划和财政开支计划。中期、年终都要进行预算执行情况检查,检查预算执行的状况以便修正。高校各部门每年年终要向财务处提交当年的工作总结报告,以考核其是否完成承诺、经济活动是否取得最高效益。
3 国内高校与香港高校预算管理比较后存在的问题
3.1 完整的预算管理系统配备不全面
通过比较,会发现内地许多学校内部没有设置专门的预算管理科室,以及配备相应的预算分析和预算监督的管理人员,甚至还有部分高校没有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
3.2 预算编制缺乏民主性,编制主体单一
学院作为一级预算主体,其预算编制均由财务部门单独完成。但就目前财务管理的现状来看,财务人员对预算编制客体的了解不够,财务部门只是依据上年度会计资料及各个部门上报的预算项目,根据经验进行删减。由于预算编制主客体之间缺乏沟通、了解,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合理性就会大打折扣。
3.3 预算编制方法落后,收入与支出反映不全面
学费收入是作为高校办学资金来源的一项主要渠道,而目前学生拖欠学费的现象比较普遍。假如依据收付实现制原则,只对已收的部分作为收入处理而未收的部分不予反映,那么就不能准确地核算高校预算外收入的规模,不利于编制年度预算及布置各项财务支出。高校现行支出预算按照财政部门设定的定员定额和日常公用支出限额进行编制,财政虽然对高校的支出预算编制口径做了些调整,但带有高校特点的一些支出,如教学支出、学生活动、实习等支出仍然难以全面反映。
3.4 预算的执行及监管缺乏力度
高校预算缺乏健全的机制,执行、检查、监控等力度不够,流于形式。预算的执行没有和部门的工作业绩挂钩,也没有把部门经费和未来的工作目标结合考虑,奖惩制度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这也就造成了各部门争夺资金,从而加剧了资金短缺的矛盾,影响了资金使用效益。
4 借鉴先进经验,改进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4.1 收入预算编制方法
高校收入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学生学费及住宿费、经营收入和其他非税收入等。财政拨款收入通常情况下是稳定增长的,预算一般会参照上一年度的财政拨款数,结合增招的学生人数进行合理预计。学生学费及住宿费收入可以采用“标准收入预算法”测算,即根据各年级、各专业学生人数与相应的收入标准测定其预算收入。其他非税收入也属于学校的自筹收入。为确保各项非税收入能足额上缴,避免各单位出现隐藏、截留、拖欠等行为,可以通过内部控制制度和激励机制,制定合理的创收分成比例来调动校内各职能部门创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2 支出预算编制方法
对每个支出项目严格按照“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一切以“零”为起点,按照预算年度所有因素和事项的必要性及轻重缓急程度,认真仔细分析,权衡得失,择优选择,测定出每一具体项目的预算金额。对于学生活动费,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按照学生人数的一定比例计提活动费,参考以前年度学生活动项目进行测算。对于人员经费预算,按照标准定额逐人核定;对于公用经费预算,按有关标准和定额,对每一职能部门或基层单位下达的具体项目逐项测算;对于一些大宗项目,如设备采购、材料采购、基本建设、维修改造等项目,要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严谨、科学的论证,并经过广泛的市场调查和周密测算,必要时还需请有关专家参与论证才可以批准。另外,还应建立项目库滚动管理和绩效考评管理。在预算安排上,首先考虑的是保证基本支出的前提下安排项目支出,预算分配要有顺序,不能随意安排。另外,还要加强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研究,使学校预算编制和执行与之相适应,提高学校资金运作效率。
4.3 财务预算的执行与监督
制定权限审批制度,各单位负责人对本部门经济业务的合法性负责,在审批权限内审定签字,超出审定权限的范围,应报经主管院长审批。主管院长必须检查所处理业务的合法性与真实性,并对其合理性、完整性及用款进度负责;财务部门的审批依据是原始凭证和资金运筹情况,并对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的合法性、资金运作以及原始凭证的合理性负责。
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学校应建立起财务部门监督、财会人员监督和全体教职工监督相结合的内部综合监督机制,要加强内部审计力量,强化审计责任意识,并通过审计发现和处理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问题。
总之,各高校应坚持政策观、坚持科学观、坚持发展观,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效益意识、节约意识、风险意识,依法理财,精打细算,节约开支,注重效益,逐步摸索出一套符合国家预算管理政策,适应学校发展的预算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
摘要:本文将内地高校与香港高校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两地高校在财务预算管理方面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找出内地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措施。
关键词:高校,预算,财务管理,比较
参考文献
[1]张静文.当前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教育财会研究,2004(,2):46-47.
[2]段玉清.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6(,3):22-24.
【香港高校整合政策分析】推荐阅读:
香港回归来 内地高校累计招收港生超6万08-23
对香港、内地的“高薪养廉”政策进行比较05-23
香港的对外贸易推广现状的分析及启示08-02
香港电影和香港电影人05-22
高校档案资源整合11-21
高校档案信息资源整合07-09
高校学生的文化整合08-03
高校创业教育资源整合12-03
香港文件加签以及香港高等法院认证范文10-15
香港电影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