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区

2024-08-25

香港特区(共12篇)

香港特区 篇1

提起“风水”二字, 人们很自然会想到仙风道骨的风水师, 用罗经为人寻找龙穴宝地, 以此求得荫庇子孙后代富贵顺达, 丁财两旺。风水, 是一门体系庞大的学问, 自古以来, 我们的祖先处于各种艰难困苦的自然环境, 为求生存, 适应环境而发展了宜居环境学。其目的是如何遵循自然法则, 在大地山河之间, 选择最有利于人类生存的环境, 并利用环境, 使居者乐其业, 趋吉避凶, 达到与万物和睦相处以致“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科学遵循定律, 风水学源于人类发现“宇宙螺旋场效应”, 总结了有利于人类生存的规律和定律, 比如:“乾山乾向水流乾, 乾峰出状元, 坤山坤向水流坤, 富贵永无休。山环水抱必有气。靠山面水好宜居, 藏风聚气丁财旺, 河东多吉, 河西多凶, 水直凶, 水曲有情”, 仰观天文, 俯察地理。用“乾垂象, 坤效法”的八卦之理教人。

风水并非玄虚, 而是真实存在的, 古今中外名胜, 历战火而不毁, 经百年而不衰的建设物和自然村落, 就是最好的例证, 这也是为什么北京的居民喜好四合院, 广州历百年保存完好的建筑多坐北朝南, 而上海的龙气为何是坐西向东吉。同为海滨城市为什么上海的政府大厦要坐西向东而香港的政府大厦要坐东北向西南?这都是人类在自然法则中求得生存总结出的最好经验。在此, 我们可以从香港的风水与建设中得到验证。

香港的居民对中国传统“风水文化”笃信不疑。很多港人相信, 香港之所以经济繁荣, 成为亚洲四小龙, 乃是得益于香港得天独厚的好风水。

那么, 香港的风水到底好在哪里又在哪里存在不足呢?我们以八宫风水观测法体系, 来看看香港风水之利弊所在。

经曰:“远看势, 近看形”, 看风水就得先看看大环境, 也就是香港的山水自然环境。

(一) 香港的山水环境

从图一可以看出, 香港大环境, 是两山三水环抱有情, 靠山面海, 为三江归海得双龙戏珠之地。两山即莲花山与罗浮山, 是香港的远祖山脉, 即香港的来龙气脉。莲花山为粤东最主要的一条山脉。自东北梅州阴那山一带, 至西南惠州水底山一带走向, 主峰位于海丰的莲花山 (1336米) , 最高峰为铜鼓嶂 (1560米) 。余脉延伸到深圳, 香港及各海岛。罗浮山为香港第二条龙脉祖山可追溯到广东罗浮山脉, 这条山脉伸展进入中港边境的梧桐山, 香港新界东北一带, 它再向西南延至新界大帽山。以上两山脉皆为东北往西南走向, 余脉皆延伸至深港两地, 均可视为香港风水之祖山龙脉。依龙脉论, 香港俨然就是来自东北往西南的莲花山脉与罗浮山脉双龙戏“珠”之地。故香港别称为“东方之珠”。

三水即来自广东省内的东江、北江、西江。经曰:“水要源远流长, 环抱有情。”东江、西江、北江齐汇入珠江口, 从香港的西北方经西方流经南方, 往太平洋流出, 正应源远流长, 环抱有情, 故大环境的山环水抱形成旺水过堂的极佳风水宝地。到内香港内部环境, 则三江之水的部分旺水又被大屿山截入“维多利亚港”, 然后经东南方的鲤鱼门出水, 维多利亚港东西两边都有山脉护照, 面宽水深, 风平浪静, 形如一个大大的聚宝盆, 香港岛及九龙半岛的财气, 均得益于这个天然的聚宝盆。见下图:

此来水口大张去水口紧小, 山主贵, 水主富, 香港聚收的三江之水源远流长, 正所谓“财源广进通四海, 生意兴隆达三江”, 应了香港之富。

由于珠江水是从西北方与西方流入香港, “八宫风水”认为:时空交错则能引发人事兴衰, 西北方属“乾卦”, 对应于六运;西方属“兑卦”, 对应于七运, 因而“六运” (1954年—1984年) 与“七运” (1984年—2003年) , 香港得了天时与地利, 当然发富。

再看香港近山是内部环境, 也为父母山:

大帽山另起山峰, 位于香港西北方, 其高达958公尺, 庄严秀丽, 与深圳罗湖之梧桐山 (958米) 呼应有情, 成为香港之最高山峰, 即香港之近山, 为香港的父母山。

大帽山所在位置是香港的西北 (乾) 方。风水理论的地球运 (三元九运) 的六运期间 (1954年—1983年) 风水元运正神亦在西北。即是香港大帽山的方位 (乾西北) 与六运正神 (乾卦) 方位互相吻合, 这期间, 香港先有大量移民涌入, 后经济起飞, 最终带来骄人成就, 成为举世瞩目的经济金融中心 (乾, 五行为金, 为金融业、财经等) 。

香港内部环境子山中的九条龙脉:

香港近山大帽山继续向东南伸展, 再冲起九龙半岛的笔架山 (其峰高达453公尺) , 雄视九龙半岛北方, 成为主山。笔架山的山脉向东伸展, 经狮子山和大老山, 直冲飞鹅山岭, 鹅峰起伏, 形似冲霄。笔架山龙脉分九支伸展, 覆盖整个九龙半岛, 这就是九龙得名之由来。其中, 由大自然操刀雕刻而成的“狮子”最为神奇, 俯伏于狮子山山顶, 头、身及尾等外形清晰可见, 狮身及尾巴完整地伏在山上, “狮子”面向西方, 坐镇山上, 雄视香江, 代表着香港人的精神高地。

经云:“龙以际会, 旺国富民。”九龙半岛一带, 北山南水, 负阴而抱阳, 占尽风水优势, 一直丁财两旺。

(二) 香港的建设与风水时运对应大事件

谈香港的建设必须先谈谈香港的总督府。香港总督府, 位于香港中环半山亚厘毕道, 是历任25位港督的居所, 工程始于1851年, 成于1855年, 1900~1902年扩建成港督私人住宅及办公及接待外宾的地方, 米白色的外观保留了昔日的英国传统。1941年12月25日刚上任三个月的第21任港督投降日本, 日治期间在府内加修了炮塔, 进行了部分拆修, 于是出现了有日本特色的房顶。直到1997年香港回归, 香港总督从办公地迁出, 前港督府用作管理香港办公场所历时142年, 虽其中日本占领时以汇丰总行大厦办公, 但此亦是日军总司令官邸。

其修建时正值上一个三元九运之离运, 整座建筑坐东北朝西南, 背对维多利亚港, 前仰望太平山。从风水的角度讲, 总督府坐东北向西南背水面山, 是为坐空朝实, 看似不合坐满朝空之训, 其实不然, 内有玄机, 在此暂不展开。

从地理位而言, 门开西南, 有意无意正好承接来自东北的莲花山和罗浮山脉的旺龙之气, 而且也合内部环境格局之法, 请看图六:

依图六所示, 港督府所处位置的东方震卦, 青龙蜿蜒。东南方巽卦, 有三峰。西南方坤卦, 港岛最高峰太平山。东北方艮卦及西北方乾卦水深面宽, 皆是吉象!唯有正北见水为凶, 当然水流两旁另有说法。

此正应:“乾艮双水照, 父兴儿郎俊, 流巽有峰起, 名利两相宜。”

“坤砂艮水应, 母子家声兴。”“震砂水乾兑, 富贵必嘉会。”选择这个地方建总督府说明“英国佬”也懂风水!

为什么是“英国佬”来建呢?1844~1863年正行上元九运中的离运, 离卦的地理是南方, 卦象有:光明、文明、文化的包容、思想的多样化, 亦指戈兵等。对宫坎卦为北方, 主黑暗、陷入、危险、困顿、智慧、转折等。故行“离运”必会应南北地理相关的吉凶事, 凶则应戈兵, 故香港开埠是在鸦片战争失败后的结果。鸦片战争失败后, 1842年8月29日, 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1843年6月26日, 英国利用《南京条约》换文生效的时机宣布香港为英国正式开埠。是外国人进入, 中西文明交汇, 应了文明交汇, 也应了戈兵战争。

到巽运, (1924—1943—1953年) 即4运。

香港外部大环境东南方水大, 很不利。而对应的事件是:1936年人口100万, 到1941年猛增至160万 (大陆难民涌入) , 同年12月, 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后随即攻入侵香港, 英国投降, 大量港民受驱, 香港人口骤降至60万。这就应了《憾龙经》所言:“两山之间必有川, 川大帝王州, 川小郡府县。”当时香港山多地少, 养不了太多人, 只要人口一多必有大事件发生, 这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城市容量”。1945年日本投降, 香港又被英国人接管。此应巽卦之象:巽为风, 为散之, 为进退, 为不果, 为东南。

进入兑运: (1984—2003年)

1984年12月19日下午 (恰逢兑运) , 经历了22轮谈判之后, 《中英联合声明》在北京签署。声明确定:1997年7月1日中国收回香港。兑为西, 为革, 为去旧迎新。“兑水自乾来, 老父兴家福万代”, 香港的顺利回归, 回到老父 (乾, 指祖国) 身边, 与香港西方吉水来自乾方无不关系。

到80年代后期, 沿维多利亚港高楼林立, 不但隔绝了西北及东北之水, 而且与南面的山形成了前后逼宫之势, 使港府变成了困局, 原来的福地就大打折扣了。不管现在如何, 当年修建港督府时不但承接了来龙地气, 而且修建的时间、地点正恰好, 所以历战火而不毁, 经百年而未废!

说了老港府, 再说说新港府的建设与风水。

97年香港加归, 首任特首董建华没有在老港府办公, 而是在不远处的政府合署办公, 于2005年辞职。

第二任特首曾荫权于2006年1月16日迁回老港府办公, 迁入前重修时在正南加修一个锦鲤池, 到2011年底迁出。

第三任特首梁振英2012年正式迁到现新港府办公, 如图八。

新港府靠山面海, 坐西南向东北, 参看图一与图六、图八, 本是龙气所在之吉位, 选址到位。但是此处毕竟坎水多险, 且大楼建设的整体造型虽有方圆, “方为纸, 圆为印”的组合却是大权旁落之象, 并且由两幢高层建筑和“中空”的“门”字形组成的新港府, 是露气之象, 与藏风聚气的风水思想相背道。而且“门大屋小, 家宅不安无主章”, 如同颐卦之象, 张口等吃要喝的, 为了天大的面子, 造成还没到“颐养”的人自己不发展却会指责别人。所以港府的施政, 将经常要面对来自反对派政客们或被别有目的的人挑唆不明真相的人出来阻挠破坏等。再说, 香港是一个海岛城市, 山海多而平地少, 一处风水养一处人, 地有多大就只能养多少人, 港岛城市的城市容积量也应引起重视。如果兴建新港府大厦时选择到对面的九龙区坐北向南靠山看海, 香港的格局及发展将会更好!

(三) 香港的建设对香港风景与风水的影响

八宫风水认为:“风景好不代表风水好, 好风水一定风景也好”。香港是个海滨城市, 小岛较多, 风景名胜也较多, 是难得的风景与风水都较好的一个城市;并且城市择地建设也顺应了自然风景地势与风水相辅相成。这得益于香港人信奉风水, 因此城市建设也较注重风水, 大多都是依山就海, 因地制宜, 就地发展。比如黄大仙及九龙区, 就是风水讲的气定结穴之地, 大格局是坐北向南, 北山南水, 左东青龙抬头, 右西白虎伏服, 所以这个区域的人数及财富最多, 带动维多利亚港对面的九龙之珠香港岛区成为富人聚居地。

特别是深水湾一带山多地少, 北山南海水从西南流向东南形成山环水绕之势, 多是富豪地。故那边的豪宅较多。当然不是所有的地全吉, 往往这样的山海之地多是祸福相依的, 比如深水湾正处于一个海湾内, 形成三面环山一面见海, 用风水的眼光看北山南海, 东西有山合围, 西南与东南正是龙虎守正, 而南海之中起一小岛为案, 正是西南来水, 东南出水, 水口得罗星锁水口, 正合富豪之地。然而, 因山多地少海近, 小区域难免有宅会因择地立向不能顾全而临近悬崖或高低不合自然规律, 造成近处路反水反之局。笔者2015年8月去帮一个香港朋友相豪宅。请看下图:

朋友的豪宅位于香港深水湾与浅水湾接处, 亦是香港著名的高端别墅区之一, 用罗盘测定坐甲向庚, 西北来水, 西南去水, 西北水指老父发家旺男主人, 而西南去水, 水外有砂亦是妇女当家, 必是旺丁发财之局, 唯此宅桃花水旺, 也是多房或生女多于男丁。发横富, 特别是兑和艮、乾运时间段。另此宅正对庚峰出大富, 但其形酷似一只老虎回头在酉方, 难免藏凶, 或发的是不正之财, 如同军贼赌博之类的横财。

果然, 此宅原是何姓赌王的物业, 正应发横财、不义之财的三房四妾丁财两旺之宅。还要注意当运发, 运过防血光凶灾或官非口舌, 故笔者告诉朋友特别化解之法。

在朋友家不远处, 坐丁向癸就是李嘉诚的家, 即下图北方的红点处。很显然, 李嘉诚的家是座吉凶相伴的豪宅。因为其虽处大局的正局, 但处于主峰的偏东南而东及东南近处偏低, 且水从东北流向西南, 是为近水近路都反, 而且宅院门正处于道路的转弯外弓处, 笔者在门口下罗盘, 罗针不归线, 香港人深信风水, 李嘉诚更是有自己的风水师, 想必门口是用了香港人爱用的五鬼运财法。

为什说李嘉诚的豪宅是吉凶相伴呢, 是此宅所处的地理环境造成的,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风水对宅的影响。八宫风水认为:“坤水伤妻房, 良妇不久长。”李嘉诚之妻属猴, 90年元旦去世, 50多岁, 不算长寿。八宫风水认为:“水破长生, 不利子孙。”李嘉诚有双子, 次子李泽楷不住此宅, 与影星未婚生子, 是为不正, 寿命无忧 (坤水伤贤良正娶之妇) 。长子李泽钜64年生, 住在此宅, 生三女一子, 长媳王俪桥69年生, 则要当心步婆婆后尘。李泽钜64年生, 生肖属龙, 被黑社会绑架, 花巨资赎回, 也算是死里逃生了一回。李嘉诚本人1928年生, 也属龙, 此前有风水师帮助, 风水师于2013年去世前必有留下布局之意见, 所以这两年李先生日子不是很好过, 大胆的布局虽招非议, 但他还是做了他能做的事, 平安度过未申年, 那么2018年李嘉诚是否能平安度过此关呢?

机不可失, 时不再来, 李嘉诚的辉煌过去了, 他的儿子如果还是住在此处, 又不加以调整, 其成就是很难超过李嘉诚的。

再看看上面另一个山头的豪宅别墅, 和李嘉诚家比, 同为豪宅, 但境遇就大不一样了。有什么不同呢?此虽同处于深水湾, 但却是两个山头为两个来龙脉气, 李嘉诚的是东北来龙, 另一山是西北来龙, 虽都在山的偏东南边, 李宅偏低, 能藏气, 且承接了香港东北来龙的大龙脉气, 另一山头则西北来龙, 而且临崖落空, 又处于北峡口处, 不具藏风聚气, 虽现在市价3到4亿港元, 靠山面海, 风景均是绝版无疑, 但按八宫风水体系论, 属风煞欺房之地, 与李嘉诚宅所处的富足级别差远了。后经证实, 果然, 这几位富豪业主都没有在此居住久的, 而且频繁换租主。

关于海滨和海岛的阴阳宅建设及选址, 我们一直倡导, “因地制宜, 就地发展, 选择好的风水同时保护好风景。”

特别是市政建设及城市规划必须明白此理, 如此才能指引及明确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例如港珠澳大桥建成后, 不但使香港在风水上发生了变化, 而且对城市未来的发展也有潜在的影响与变化, 比如对城市的规划及未来发展目标起到了指引的作用。

单从官方有关港珠澳大桥的描述就可领会到一二, 如: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跨越珠江口, 连接香港大屿山、珠海和澳门的巨大桥梁, 分成Y字形, 全长为49.968公里。在2009年12月15日开工建设, 一期计划于2017年完成。港珠澳大桥的落成, 将促进内地和香港的经济融合, 大桥带来的间接收益将是无可限量的, 是港澳与内地跨世纪的工程项目。”

从以上描述不难看出, 港澳珠大桥是一个跨世纪的工程, 其风水风景皆有变化, 也明确指出发展目标就是香港未来的发展是将促进内地和香港的经济融合的!

这个信息香港和内地的政商界是不是要引起注意?这是必然的, 我们从八宫风水的角度来看看大桥是如何影响到香港和内陆的, 会有哪些大的社会现象发生。

八宫风水认为, 桥是可以用来锁水口的, 修得好就应吉, 不好就应凶, 此港澳珠大桥修成就形成了西北吉水被锁, “乾水滞, 家业阻。”我们前面讲过香港得了从西北经西流南到东南入海的三江水, 是为丁财两旺局, 如今此桥修成后从风水上讲就是“锁”镇、减少流量等, 其对应现实中的事件将会是:

1.“乾为父, 水为财”, 香港的老企业, 特别是依赖于国家体制, 政策的, 属土金的行业, 要预先做好交接班工作, 发挥年轻人之才智, 向内陆交错开发新市场, 同时应开拓新的海外业务, 做好转型工作, 预防事业受阻。

2.年纪偏大的男人致富的可能性将降低, 老的一批富豪都将面临退居或衰落的现象, 及早安排晚辈下级发挥新思路。

再者, 国家给予香港的政策将会逐渐减少。内陆为香港的后台, 而作为前沿, 香港要先向内做稳而后向海外发展, 总之目前要有一体发展观方能胜出, 因为香港的龙脉在内陆! (乾为父, 乾为祖国, 锁水是为有所限制) 。

3.如果香港不明白自身的不足, 看不到或不会利用此桥修成后对香港的好处, 将是一大失误, 则香港的金融地位也会受到影响, 如果能看到或认识到“一体观”则会更有实力对外发展, 扩大城市影响力。

4.大桥建成后, 对深圳而言是为锁住入海水口之吉, 反而更有利于深圳发展, 特别是未来的离运中。正如有关专家所说:“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将对深圳形成冲击的想法, 是杞人忧天。港珠澳大桥建成后, 进一步丰富了华南片区多元化的发展格局, 与其说大桥给深圳带来一定的影响, 不如说这更是一个机遇。”深圳将更多得益于国家本来给予香港的那部分优惠政策, 香港许多老牌企业将“移居”深圳, 或面向海外转型, 特别是属土、金及未来的火的行业。这都得益于乾水, 兑水有了锁水口, 见图1与图15, 三江水从深圳的西南方流出, 正好得此桥锁水而得到新的机会, 所以港深惠必然都将有新的发展!

我们寄望, 政商界能充分把握好这个机遇。

香港特区 篇2

通过代理机构注册离岸公司后,很多代理机构都会免费帮客户申请离岸银行账户,不过客户还是要对一些基本情况先有所了解,比如香港恒生银行个人开户怎么办理、香港恒生银行开户流程、香港恒生银行开户事项以及香港恒生银行开户条件等。

很多内地企业家和投资人士注册离岸公司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进行离岸操作,比如收汇结汇、资金自由、境外投资等。而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工具,那就是离岸银行账户。在香港和内地都可以申请离岸账户,香港恒生银行是比较主流的选择之一。

香港恒生银行介绍

很多人注册成立香港公司后,会选择开立离岸银行账户,香港恒生银行是一个热门选择。一方面是因为恒生银行在国际市场享有盛誉,资本雄厚,是香港第二大上市银行,也是一家以香港及中国內地为业务重点的商业银行。

另一个方面,恒生银行开立离岸账户方便,也认可大多数离岸公司(除少数高风险地区或国家外。另外,由于在香港,许多内地企业家和投资者会选择在恒生银行开立离岸账户。

香港恒生银行的主要业务包括个人理财、商业银行、工商及金融机构业务等。公司在开立的银行账户中分为本地账户和离岸账户两种,对企业而言,本地账户指的是香港企业在香港本地银行开立的账户;离岸账户指的是香港企业在香港地区以外的银行开立的账户。

香港恒生银行开户所需提交的资料:

1、董事的身份证明文件(护照或来往港澳通行证正本;

2、商业登记证正本;

3、注册证书正本;

4、公司章程正本一本(英文版;

5、公司印章;

6、会议记录正本;

7、会计师签署的开户文件;

8、董事亲临银行签名:无论香港本地账号或是国内离岸账号,银行为了保障股东利益,都要求所有董事亲临银行签名,所以,在注册时,客户必须注意有关所担任公司董事及股东是否能够亲临银行签名。

香港瑞士银行开户条件,香港瑞士银行开户优势,香港瑞士银行开户费用,怎么在瑞士银行开户

随着国内人士的财富累积,资产管理成为一个关注的焦点。香港瑞士银行成为很多人选择的对象,用来进行资产管理。那么怎么在瑞士银行开户呢?香港瑞丰银行开户条件、香港瑞士银行开户优势以及香港瑞士银行开户费用这些都是在申请之前需要提前了解的事情。

瑞士银行在国际上是大名鼎鼎的,凭借其请打的金融银行体系以及保密性,让很多有资产的人士对瑞士银行非常感兴趣,而香港瑞士银行由于地理位置就成为内地资产人士的优先选择。

开立瑞士银行账户有何优势

申请瑞士银行账户首先要搞清楚的一件事是,能否以个人身份申请瑞士银行账户?对于这个问题,也有很多人都有疑问,他们认为瑞士银行的开户门槛太高而因此却步,这是一个误区。其实,以个人身份申请开立瑞士银行账户是可行的。而且,瑞士银行业务的办理方便快捷,许多有意向在瑞士银行开户的内地资产人士可以通过专业的机构进行了解或是直接咨询瑞士银行。

下面,就瑞士银行的优势做简单介绍:

1、强大的世界国际金融地位;

2、绝对的客户保密机制;

3、广泛的业务办理种类。开立瑞士银行账户的优势

1、无需亲临瑞士,即可申请开户。

一些专业的代理机构拥有瑞士银行授予的见证面签权利,您只需找到相关机构就可以委托办理相关业务,省却了飞往瑞士所需的时间及金钱,为您在最短时间内提供最便捷的服务。

2、所需时间短,能尽快满足您海外贸易往来的需求。

香港,香港! 篇3

尽管不少人疲于交际,决定次日再来细看作品,但成交消息仍旧陆续传出Gagosian摊位中央一尊小贾克梅蒂的雕塑已售出、伦敦MichaelHappen带来少见的、有版次的荒木经惟黑白摄彰(十版中最后一版)售出、赫尔斯基Fo rsbfom的施纳贝尔也售出一件、而Lisson Opie也已开红。日本画廊收获亦多——Mizuma Art卖出会田诚(Aida Makote)、池田学(Ikeda Manabu)作品、Hiromi Yoshii。写实但让人感到新鲜的前田圭介(Maeda Keisuke)油画全被香港藏家收下、专打年轻艺术家的magicol、ARTROOM卖出秋山幸(Akiyama Miyuki)新作、SCAI The Bathhouse所带来名和晃平(Nowa Kohei)的三件Pixcell系列已售出两件,ARATANIURANG的加藤泉KatoIzurni、小西纪行Konishi Tashiyuki皆有售出,同时询问度相当高。

香港国际艺术展去年首次举办后,被公认为华人地区最好、也最有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博览会。今年报名更为踊跃,110个画廊名额吸引250余家报名,其中更有国际大品牌Gagosion、伦敦Lisson、White Cube、柏林的A rnch&Partner、Ernst Higler,以及Bores-Li、唐人、北京艺门、常青、诚品、小山登美夫等。当中White Cube展出赫斯特(Damien Hirst)、休姆(Gary Hume)、吉尔伯特与乔治(Gitbert&George)等的精采作品,虽不知成交状况,但也充分展现画廊实力,并有不少国际重要画廊,如法国的EmmanuelPerrotin前来考察。据闻,多数画廊表示了参展意愿。展览精彩同时,亦有不少亚洲业界人士表示和亚洲市场口味略有距离,而好奇香港国际艺术展下一年的走向。

香港特区 篇4

“建议仿照‘经济特区’的做法, 在全国选择若干个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区域, 由中央确定为国家教育特区, 赋予一系列权力和优惠政策, 允许这些区域在全面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试验中先行先试点。”

支持方:

驻鄂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周洪宇:可以选择三种不同类型的区域进入教育特区

其一为省级行政区域 (含直辖市) , 其二为较低层级 (市州或县区) 的地方政府辖区, 其三为省级政府统筹下的高校联盟 (或大学园区) , 亦可考虑地理相临的跨行政区划的高等学校。

这其中, 关键是要赋予这些教育特区“先行先试”的特殊政策。目前, 中国教育改革的最核心举措应是放权, 扩大地方和学校的管理权限。现在南方科技大学已经开始自主招生了, 我们知道依照目前的法律规定, 很难批准其成立。如果主管部门能够把审批权赋予广东, 相信情况就大不相同。

因此, 应该要向教育特区充分放权。具体包括:国家把管理高等学校的各类审批权下放给省级特区或高校特区, 落实相关法律规定的高等学校各项办学自主权, 国家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向地方教育特区放权。形成凡属于教育特区权限范围内的、可以自行决定的事情, 原则上都下放给教育特区, 并享受优惠政策, 准予“特事特办”;凡教育特区需要报送国家审批的事项, 上级有关职能部门不再审批, 按程序报送, 形成“教育特区的事在教育特区办”的运行机制。 (引自http://opinion.nfdaily.cn/content/2011-03/03/content_20668024.htm)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针对“教育特区”的设想, 初衷我是赞同的

因为这样的建议和《规划纲要》中提及的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试验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宗旨“是一致的”。但是若想这份议案能够被决策层高度重视, 应在要点上有所调整, 更多涉及诸如特区设立之后运作方式这样的具体内容, 要更具可操作性。

此外, “权责平衡”也是我关注的一个焦点。比如, 如果中央批准了教育特区的设立, 那么谁来对特区的运作负全责, 因为特区之所以特, 不是负有限责任, 而是要负无限责任。但是, 这也可能出现另一种情况, 一个改革的试验一旦把问责的机制加上, 很可能会吓退一批想要尝试但是又不想担太多风险的试验者或试验地区。如何在这两者间找平衡, 是考量政策设计者的关键所在。 (引自http://opinion.nfdaily.cn/content/2011-03/03/content_20668024.htm)

国家督学、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副主任胡平平:“教育特区”能否推行, 要充分考虑到中国的特殊国情

以职业教育发展为例。近年来,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滞后, 很多人都归咎于政府投入的不足, 但是我并不认同。

其实, 不同部门都有在职业教育领域进行专项经费的投入, 教育部门、劳动部门、扶贫办等等——从中央不同部门把职业教育经费拨下去, 这就变成“九龙治水”抓职业教育。

可是到了下面, 各个部门有各个部门的意见, 最后这笔很大的财力就给分散掉了。改革改到深处, 实际上就是部门利益的博弈, 这些部门博弈如果不能够解决, 教育改革没有办法深入下去。

因此, “教育特区”建立必须考虑中国特殊的体制, 尤其是行政体制和干部管理体制, 地方党政一把手要形成教育改革的共识, 否则“单就教育谈教育是不可能成功的”。 (引自htt p://o pi n io n.n fd a ily.c n/content/2011-03/03/content_20668024.htm)

网友“高宏鹏”:设立教育特区有利于中国教育改革

经济特区对中国改革开放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为了进一步改革开放, 促进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中国能否设立教育特区?

设立教育特区, 引进世界各国先进的教育机构和人才, 也许能更好地统筹国内与国际教育资源。在此基础上, 探索出中国教育改革的创新之路, 从而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当然如果设立教育特区, 开始最好还是设立一个, 这样成本较低, 便于管理, 便于交流, 有了经验再推广。 (引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cf767c0100pct1.html) 。

质疑方:

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郭英剑:想到中国当下的整个教育状况, 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现状, 我以为不易专门建立“教育特区”

第一, 中国的教育现状, 已经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 改革势在必行, 已经不需要通过设立“特区”的方式来达到转变人的观念、解放思想、统一认识, 从而为改革树立典型的目的。我们都知道, 改革开放之所以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乃是因为当时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思想还不够开放, 认识还无法统一。因此, 智慧的政治家才想到了用先行一步、用事实说话的方式来起到一个先导的作用。今天的中国, 无论是党和政府, 还是教育界人士, 还是社会上, 大家对改革的渴望与需求可谓呼之欲出。在这个时候建立“特区”, 显然不仅不能推动改革, 反倒很可能会放慢改革的步伐。

第二, 对中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蓝图, 应该说, 教育界内外的人士大体上是有共识的:现在的问题并不是“试行”的问题, 而是“施行”的问题。以高等教育为例, 上至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 下到黎民百姓, 无不关心教育体制改革, 甚至无不对教育现状忧心忡忡, 也对改革前景充满期望, 而高校内部更是已经呈现蓄势待发之势。看看两会上那些来自高校的代表和委员的议案和发言, 他们要求改革的呼声是多么高涨就可以略知一二了。现在的问题是, 人们要求改革发展的思想和观点及其做法, 都与现行教育体制和管理体制有冲突。那么, 如何改变现有的教育和管理体制才是上策, 而不是、也不应该非要用“特区”这样试验田的“特事特办后的成功典范”的方式, 去冲破现有规章制度的约束和羁绊。

第三, “教育特区”的建立势必会造成新的教育不公平。首先, 特区应该设在哪里?无论是设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高校比较集中的地区, 还是在深圳这样更为开放的区域, 无疑会加大它们与内陆以及老少边穷地区之间的差距——这是明眼人都可以看得到的必然结局。反过来说, 从现实情况看, 将“教育特区”设立在内陆及老少边穷地区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如此一来, 就很可能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好的越来越好, 不好的越来越差。其次, 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看, 设立“教育特区”受惠的无疑是所在地的学生。但是, 对于那些在没有设立“教育特区”区域就学的学生来说, 当然就无法享受到“特区”所能带来的优惠和成果——这同样应该是明眼人就可以看到的不公平的必然结局。

总之我认为, 现在更应该做的是敦促政府及其各部门顺应教育改革的潮流、加大改革力度, 理顺教育管理部门与高校之间的关系, 扭转现有教育管理体制不适应社会发展、不符合现代办学思潮的局面, 从而使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撼动不了现有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的时候, 退而求其次去建立“教育特区”——这不是教育改革的正确方向。 (引自http://finance.jrj.com.cn/opinion/2011/03/3001539598900.shtml)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不管采取项目试点还是“特区”方式, 教改都难从权力中突围

首先, 办“教育特区”, 核心不在教育发展, 而在教育改革。过去10年来, 我国教育走的就是快速发展的道路。迅速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 迅速将高等教育规模办成世界第一, 但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学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严重滞后, 造成教育问题、矛盾日益突出。办“经济特区”, 获得中央赋权和优惠条件, 能解放生产活力, 寻求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办“教育特区”, 再按这样的思路, 就可能变为一些地方和学校利用某些权利和优惠政策去做教育产业。比如, 招生规模是不是不受限?办多种层次的教育培训是不是少管一点?学校与国外大学合作是不是可以更大胆等等。也就是说, 关注点会集中在教育利益领域, 而可能对制度问题并不乐意涉及。在过去10年中, 我国不少地区出现了规模浩大的大学城, 在建设大学城时, 各地都叫出响亮的口号, 探索全新的办学摸索。可大家所见的是, 没有一地的大学城出现了有新意的办学模式。而分析目前已经启动的500项国家教改试点, 很多教育人士对试点效果不乐观, 因为有不少试点单位和地区想的是获得怎样的权利和优惠, 却没想具体推进改革的思路。

其次, 办“教育特区”不仅要获得授权和优惠政策, 更是自身放权的过程。如果只关注获得权力和权利, 而不推进地方政府自身放权, 真正的教育改革就难推进。依照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精神, 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是“中央向地方放权, 政府向学校放权”, 而在学校内部, 则是学校行政向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放权。地方办“教育特区”, 无疑要争取中央向地方放权, 可是, 地方政府获得权力之后会否向学校放权, 而学校获权之后又会否向教师和学生放权呢?

在笔者看来, “教育特区”对于地方政府来说, 本质上不是获得权利和优惠, 而是对教育负责、拿自己率先“开刀”的改革胆识。如果以此来理解“教育特区”, 从目前来看, 很多改革根本就不需要中央授权, 地方政府在向学校赋权方面就可自主地大胆作为。具体包括, 在本省市取消所有本地所管的大中学校的行政级别, 建立新的校长遴选机制, 调整政府拨款方式, 建立地方教育拨款委员会对学校拨款, 建立大学理事会治理结构, 建立社区教育委员会参与中小学管理、决策的学校管理机制等等。但遗憾的是, 笔者对比了国家版教改《纲要》和地方版教改《纲要》, 在教育制度改革方面, 地方版普遍保守。

在这种情况下, “教育特区”如果作为一种试点, 当是国家要求其改革, 在赋权的同时, 要求地方政府向学校放权, 实现学校内部的行政权、教育权和学术权的分离。在笔者看来, 如果要真进行教改, 比这种试点方式更有效的方式就是将教改措施提交各级人大审议, 通过之后变为必须执行的教育法规。否则, 极有可能出现教育权力最终还是掌握在行政部门的情况, (引自http://news.gd.sina.com.cn/news/2011/03/10/1111432.html)

梁好:在脱离社会教育大环境之下开展的教育局部改革实验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首先, “教育特区”的建立与实施, 在某种程度上会给人以误解, 即素质教育只需要在“教育特区”内实行, 而非“教育特区”则可以大张旗鼓地进行应试教育。这样的结果势必会影响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全面实施, 将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的关注点局限于狭小的范围之内, 这与国家的教育方针是相违背的, 也是不利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

其次, 教育评价机制是新课改的基础与根本, 也是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保障, 教育评价机制没有相应地进行改革, 素质教育就很难得到贯彻与落实, 新课改也就很难深入与彻底。因此, 只有从教育评价机制改革上入手,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的教育问题, 才能让素质教育无障碍地实施。“教育特区”的建立, 如果没有相应的教育评价机制改革做基础, 其改革的实质并没有产生根本性的改变, 这样的“特区”也只能有名无实, 也只能成为教育改革的嗜头。

第三, 素质教育的实施, 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需要全面推进, 局部的改革与试点, 无论对于学生还是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不公平的。一方面, “教育特区”的学生能够享受到素质教育的惠泽, 而非“教育特区”的学生却要饱受应试教育之苦, 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另一方面, “教育特区”让教育改革实施主体的学校与教师承担了一定的教育风险, 他们一方面要努力进行课改教学试验, 另一方面还要应对应试教育的外部环境, 并且他们进行的教育改革因为“特区”的名号, 只允许他们成功, 不允许他们失败, 这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不公平的。为了体现教育的公平, 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素质教育需要全面推进, 新课改需要全面实施, 而非划定什么“教育特区”、实行什么“一国两制”。

教育改革不同于经济改革, 素质教育的贯彻与落实不需要“特区”, 需要的是加大力度、全面推进、共同提高。“教育特区”解决不了教育的难题, 也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药, 笔者认为, 还是不搞为妙。 (摘引自http://epaper.anhui.cc/paperdetails.php?CurrPeid=116&CurrSid=1128&newsid=4269)

本刊特约评论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础理论研究院副院长余清臣:有规矩才有方圆

总体上赞成建立“教育特区”的想法, 但有两个前提:一是教育特区的使命必须是为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探路;二是教育特区必须为全中国教育发展服务的, 不能成为教育特权集中地。

中国教育发展进行到今天, 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走了一些弯路, 一些教育改革措施还没有被实践论证的时候就直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了。所以, 如果要建立“教育特区”, 一定要以实验为宗旨, 待实验成功后, 再向全国进行推广。实际上, “教育特区”就是要成为全中国教育改革的试验田。

这块田里可以“引种”多种类型的实验, 只要是有益于教育发展的, 都可以拿到这里培育, 看一看哪一棵苗生长得更茁壮, 哪一棵苗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哪一棵苗更能够将教育的绿荫带到范围更广大的区域。当然, 在实验的初期阶段, 我比较倾向于在“教育特区”内进行基础教育阶段实验, 所有的实验都要慎重设计、论证、执行和评估。

香港游记作文:美丽的香港夜景 篇5

作文一:香港的夜景

圣诞节过后我们一家搭乘缆车,高高兴兴地到了太平山顶,来欣赏我心目中香港的夜景。

到了山顶已经是傍晚的时候,山顶的景色美丽极了。各种各样的圣诞装饰把山顶的各景区打扮得漂亮极了。我们在山顶快活地玩耍着,欣赏着美丽迷人的景点。早就听爸爸说香港的夜景特别好看。我也早就期待着夜幕降临,因为我从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得知她美丽迷人!今天我将身临其境,亲眼所见香港的夜景了。

夜幕降临,香港立刻亮起来了。“啊!”我不由地大声惊叫道,顿时被眼前的景色所惊呆了。五彩斑斓的霓虹灯把香港的高楼大厦打扮得花枝招展,灯光把香港每一个角落装点得流光溢彩;霓虹灯一闪一闪地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让人浮想联翩,简直就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香港真不愧是东方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我不由地从心里对眼前的香港发出了由衷的赞叹。此时此刻,我向远处望去,那香港的街道就像五颜六色的绸带,把香港分割成一块块光的天地;那马路上的车川流不息,车灯五光十色,站在山顶远远望去,简直成了车的海洋,灯的长河……望着眼前的香港夜景,我的心情格外兴奋,我想我的家乡要是有一天也变得如此美丽迷人该多好!

我完全被眼前的景色所陶醉了,直到爸爸催我下山的时候,我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太平山。

此时此刻我想大声喊道:“美丽的香港,我爱你!”

作文二:香港夜景

今天陪妈妈逛了一天街,又累又饿,以为导游会让我们去酒店用餐,出乎意料的是竟然在船上用餐。

我们上了一艘大船,来到了三层,围着桌子坐下。香喷喷的饭菜来了,我狼吞虎咽地吃完了饭,刚放下筷子,只听“嘟”的一声,船缓缓地开了。

我连忙跑到船面上看,只见周围的海水湛蓝湛蓝的,水里的鱼儿“护卫”着船前进。

不知不觉地天黑了,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只能看见远处高楼大厦雄伟的轮廓。忽然一幢高楼大厦亮了起来,犹如鹤立鸡群,把人们的眼球都吸引了过去。紧接着,一幢幢房屋都亮了起来,把天空都照亮了,本来黑暗的城市一下子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一幢幢霓虹灯点缀着的大厦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海水中,银光闪闪,十分动人。突然一幢特别高大的楼房映入我的眼帘,我抬头仰视,只见那尖尖的屋顶插向云端,犹如腾云驾雾。

香港的夜景真美!

作文三:香港夜景

今年寒假,我和妈妈一起来到了香港旅游。

夜晚,香港的维多利亚港的夜景真是美不胜收。站在太平山的遥望台上,可以看到香港的全部夜景。一幢幢天拄一般高的高楼屹立在香港的中心。无数的彩灯像是一颗颗星星从天而降,撒在擎天柱上面,显得非常美丽。向东望,海面十分平静,几艘轮船停在海面上。向西望,一幢幢高楼大厦上点缀着五颜六色的彩灯,把大厦装饰成一个美丽的花仙子。两栋大厦立在城市中间,一栋是中国银行大厦,另一栋是国际大厦。他们都是70多层,可高了!这两栋大厦是兄妹俩,昂首挺胸的立在众多大楼之间。中国银行大厦的顶上,有两根避雷针,闪耀着光芒。它那别具一格的造型,不用灯也显得很耀眼,周围五彩缤纷的灯光照耀在大厦的外层玻璃上,像带着无数的珍珠,无数的宝石。国际大厦的顶部则是橘黄色的旋转餐厅。它全身上下都镶着五彩珍珠的大衣。向下望,可以看到香港唯一的一个足球场,像一块闪着光芒的地毯。

香港的夜景是一副美丽的画。这画体现了香港的繁荣,祖国的伟大。是千百万祖国人民创造了它的一切,我爱香港,更爱伟大的祖国

作文四:香港夜景

黑漆漆的夜色沉重得仿佛一片浓浓的暮霭,皎洁的月光如水,温柔地从空中流淌下来。一架从飞往香港的飞机在空中划过一道漂亮的弧线,划破了寂静的.夜空。飞机内,按耐不住兴奋的我正趴在窗口边,好奇地张望着地面星星点点闪耀着的万家灯火,期待着香港的到来。

飞机已快抵达香港,从窗边往下看,香港仿佛一块闪闪发光的璀璨的宝石,闪耀着美丽的光芒。一簇簇夺人眼眶的万家灯火,如繁星般耀眼夺目。香港的灯光没有刺人眼球的射灯,一切安静又淡然,简单的万家灯火汇聚成了一条条闪烁着光芒的河流,五颜六色,让人感到温暖又亲切。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淡淡地闪耀着,却很吸引人眼球,带着一种说不出的璀璨,仿佛一个个闪闪发亮的小眼睛,一闪一闪的,好似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飞机降落在宏伟而壮观的香港国际机场。登上旅游观光车,车载着兴奋而快乐的我们驶向酒店。深夜,香港的街头已没有多少人影,只有路灯仍笔直地守候在马路两头,毫不吝啬地与路上匆匆驶过的车辆分享着它那温柔的灯光,为偶尔匆忙走过的人们照亮前方的黑暗。从窗边往外看,高楼林立,一座座高大壮观的大楼直冲云霄,一个个窗口里闪烁着奶白色的灯光,很普通却也很特别,整栋楼的灯光整齐地闪耀着,整栋大楼仿佛被纯白的灯光所萦绕,好像害羞似的,用白色的轻纱羞涩地遮住了自己的脸颊。随着车向前驶去,我们来到了维多利亚港。一艘艘巨大的货轮停泊在码头边,轮船上装载着一个个巨大的集装箱,工人们正马不停蹄地搬运着集装箱。夜晚的维多利亚港寂静无声,除了那些时不时响起的机器运作时的声响。斑驳的月光和淡淡的灯光挥洒在水面上,水面上波光粼粼,十分平静,只有晚风时不时撩起一层层绚丽的波澜。告别维多利亚港,紧接着,车子来到了灯火辉煌的新界与九龙半岛。远远望去,一座座高楼大厦矗立在水面上,五彩缤纷的灯火闪烁着七彩的光芒,乍一眼看上去,五彩斑斓的灯火零零散散,凌乱不堪,但仔细一看,星星点点的灯光也显得别有一番味道。万家的灯火虽然不排列整齐,但每一束灯光都拥有着自己的特点:有的黄得亮丽;有的粉得可爱;有的绿得清新;有的蓝得自然;有的亮而不刺眼;有的淡而夺人眼球,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味道。

随着车快速地行驶着,一路上,香港的夜景被我们尽收眼底。伴着导游有声有色的讲解,我才了解道:香港的夜景是世界三大夜景之一,被称作世界上最浪漫、最美丽的夜景。名副其实,香港的夜景并不像别的地方那样,射灯与霓虹灯刺眼得使人睁不开眼。而香港的灯光很简单很普通,没有那些斑斓缤纷的霓虹灯,却一样绚烂,一样动人,当五颜六色的灯光闪亮起来时,你仿佛置身与一片温馨与浪漫的气氛中,围绕着你,让你感到温暖亲切。当那些零零星星的灯光闪烁起来时,整个城市都仿佛被这灯光所照亮,你仿佛被这耀眼夺目的灯光带进了另一个绚丽、美好的世界里,深深融入在其中。

这就是香港的夜景的独特之处。它的灯光或许不像别的地方那样耀眼、绚烂,它的灯光或许不像别的地方那样缤纷、斑斓,但是它却比别的地方多了一分宁静的美,那种美是无法形容的,但是它会让你感到舒服,感到愉快。我喜欢它,我喜欢香港的夜景,我喜欢置身于这一片温馨与温暖中。我喜欢它,这世界上,最美的夜景!

作文五:香港夜景

今天,我和妈妈在重庆办签证,去香港。

今天下午,我和妈妈装好了衣服。吃完中午饭,就敢三点四十分的飞机去深圳,第二天,我们就拿起行李,吃完早饭,就去过海关。我们先把章应了,在去排队。当我和妈妈出来的时候,我发现太多太多的人了,简直说是人山人海。

香港电影和香港电影人 篇6

第3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尘埃落定,小成本电影《打擂台》击败众多名家大作,得到最佳影片、最佳男女配角三项大奖。这样的结果粗看让人意外,却很形象地反映了香港电影人当今的心态。

像《狄仁杰》这般的“大片”,虽然场面宏大,特效惊人,也不乏上世纪黄金时期香港电影的常见元素,但香港的同胞们却认为其主体风格太“内地化”——一向潇洒不羁,逍遥江湖的徐老怪,竟如此这般屈服于庙堂之高,甚至狄仁杰在片尾自我牺牲,转为“地下工作者”,怎么看都像张艺谋《英雄》的结局处理。而反观《打擂台》,尽管各方面都很老掉牙,制作也稱不上精良,但因为有一个类似《再见列宁》的结构,使得这种粗糙与古老,不但未让影片减分,反而平添一份怀旧与温暖。

这种怀旧,在当前香港电影人心目中,分量颇重。

早在2009年,尔冬升称看了《画皮》《疯狂的赛车》后,觉得纯粹的香港电影会在三年后消亡。仅凭这句好象在谈濒危动物的话,会觉得尔导是个非常悲观的人。但事实上,在很多方面他是积极“向北”的,比如他会找朋友弄来内地的中小学教科书,研究内地年轻人的“审美需要”,而因为积累了太多送审的经验,他甚至跟方平开玩笑,应该在香港专门开一家公司,专门负责给别人送审剧本。

当然也有不少香港电影人对此持乐观态度,比如主打喜剧电影的黄百鸣,坚称香港电影不会死。可能因为老黄是拍喜剧的,所以必须保持乐观。他今年的《最强喜事2011》票房虽然高达近2亿元,但制作理念上暴露出来的问题,大到不能再大——完全依赖全明星阵容,包括天价请来复出的张柏芝,而在喜剧手法上则乏善可陈。我私下里很想知道,“最强”之后,老黄还有什么高招能继续升级。

另一方面,经典的香港老电影一再被翻拍,不但老导演这么做,新晋导演也是如此。比如徐克把自己的《新龙门客栈》升级成3D版的《龙门飞甲》,周星驰也要来《新大话西游》,连冯德伦都是在考虑重新翻拍《英雄本色》,即使韩国刚刚翻拍过一次。最搞的还要属刘镇伟,快要开机的《东成西就2011》压根与前作毫无关系,但必须顶这块老招牌来翻炒一下。当然不能漏了《3D肉蒲团》,也是萧若元升级自己十多年前的老噱头。以上翻拍的现象,跟近阶段投资人的短视有关,同时也和尔冬升导演的悲观预言形成一种颇具讽刺意味的对照。一方面感叹港片兴盛不再,另一方面又抱着旧日的“倩女”皮囊不放,想借此还出“幽魂”来。但这毕竟只是权宜之计,不可能成为香港电影真正的出路。

香港特区 篇7

一、拨款要通过“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的前置研究

香港特区政府对高校拨款不是由政府直接确定, 而是通过“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进行前期研究后确定。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 (T h e U n i v e r s i t y G r a n t s C o m m i t t e e) , 简称教资会 (U G C) , 1 9 6 5年1 0月成立, 是一个非法定的咨询委员会, 仿效英国的大学拨款委员会 (H i g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F u n d i n g C o u n c i l f o r E n g—l a n d, H E F C E) 设立一个类似机构。其职能是就大学的发展及财政需要向政府提供咨询意见。教资会是香港政府和各独立院校之间的联系组织, 其成员都是非政府人士, 包括海外专家、本地各行业的资深人士等, 由特区政府行政长官委任, 纯属一个专家团体。教资会按社会的需要检视香港各所大学及行政长官指定的其他院校的教育设施、各院校的发展计划以及各院校所需的教育经费。同时就如何在各院校运用获立法机关批核作教育用途的拨款, 以及行政长官向教资会提出的各项高等教育事宜向政府提供意见。

二、政府需要认定资助的学生人数

香港高等教育经费分配主要是以一个计算方程式为主的模式, 政府需要认定资助的学生人数。学生人数根据不同学科学生的分布、程度 (如学士、研究生学位等) 及其模式 (如兼读、全日制等) 而计算。学校实际学生总人数高于政府资助的学生人数, 因为学校还招收很多自费生。这从香港大学学生构成情况 (表1) 可以看出:

表1数据来源是:学校数据来自于香港大学学校网站, 教资委数据来自于“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网站。学校学生总数与教资委认定的学生数差距较大, 主要是研究生课程人数差距较大, 以2 0 1 1/2 0 1 2年为例学生总数上, 学校数据比教资委数据多9 2 7 8人, 其中, 学士学位课程人数, 学校数据比教资委数据多8 7 1人, 研究生课程人数, 学校数据比教资委数据多8 4 0 7人。说明香港高校中自费生、国际生比重大, 而这种情况, 在研究生课程阶段尤为显著。

学校学生总数与教资委认定的学生数差距较大在香港高校普遍存在, 我们从香港科技大学学校网站和教资委网站数据来看香港科技大学学生构成情况 (见表2) :

香港科技大学数据分布规律与香港大学基本类似。从表中可以看出, 研究院修课课程基本上都需要学生自费。政府不对港科大研究生修课课程学生进行补助只对大部分的学士学位学生和研究生研究课程学生进行补助。以1 1/1 2年度为例, 当年学校统计学生人数为1 2 5 9 6人, 政府只对1 2 5 9 6人中的7 5 5 5人进行补助, 包括6 3 89个学士学位和1 166个研究生学位。

香港中文大学的情况如 (表3) :

香港中文大学学生数据中的特殊之处, 在其网站统计资料中, 学生分类里研究生分类中多了一个类型叫做“专业文凭类”, 该类研究生从2 0 0 7/0 8年度起, 历年人数依次为:1 2 3 3, 9 9 3, 8 8 8, 8 9 0, 1 0 3 8;教资会统计资料将这一类型研究生放入修课课程类型中, 可见香港中文大学学生数据分布规律与香港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基本类似。

三、政府需要计算高校生均办学成本

生均办学成本涉及学校日常运行经费, 包括两类: (1) 公用经费, 包括日常公务费用、交通费、水电费、物业管理费等; (2) 教学经费, 主要用于招生工作相关支出;校际交流支出;短期外聘劳务, 专家讲座报告、评审等劳务费支出;理事会、基金会等专题会议经费支出;教职工培训支出;学校实验室设备购置支出;图书购置费支出等;生均办学成本属于政府经常补助金项目。经常补助金是用于教学和科研活动的专项经费。至于各院校的大型基本工程以及较小型的改建、加建、维修及改善工程, 属于非经常补助金范围, 不在之列。

根据“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网站公布的资料, 近5年香港高校生均成本如 (表4) :

生均成本还不是政府对学校的全部拨款, 首先要扣除学费抵偿的部分。香港高校教资会资助学生的学费在年6-8万港元左右, 像香港大学这种品牌大学学费要高于其他大学。香港大学2 0 1 2年取得学费收入2 0.2 9亿, 其中教资会资助学生部分学费收入约1 1亿元, 非教资会资助学生约9.2 9亿元;2 0 1 1年取得学费收入1 9.3 1亿元, 其中教资会资助学生部分1 1亿, 非教资会资助学生8.3 1亿。教资会按照认定的学生数和以上生均成本扣除学费抵偿的部分进行综合拨付。

四、政府实际拨款与学生人数和生均办学成本关系密切

香港特区政府对高校实际生均拨款按照学生人数和生均办学成本计算。根据香港大学年报财务报表的综合全面收益表资料, 以1 1/1 2年度为例, 香港大学的政府生均拨款计算如下: (1 0 6 1 9学士学位*2 3.3万+1 0 6 5研究生修课*2 0.4+2 0 7 1研究生研究*5 1.5万) -教资会资助学生学费收入=3 7.5 7亿-1 1亿=2 6.5 7亿。这个数字成为当年政府资助及拨款的主要部分。近5年香港大学收入构成如 (表5) :

从表5可以看出, 1 1/1 2年度政府对香港大学资助及拨款32.06亿元, 生均拨款占了8 2%的比重。

香港特区政府对香港科技大学也是按照认定的学生数和以上生均成本进行综合拨付, 根据学校年报财务报表的综合全面收益表资料, 以1 1/1 2年度为例, 计算如下: (6 3 8 9学士学位*2 3.3万+1 1 6 6研究生研究*5 1.5万) -教资会资助学生学费收入7.3 9亿=2 0.8亿-7.3 9亿=1 3.4 1亿, 对比2 0 1 2年, 教资会对港科大拨款总额为1 6.87亿元, 生均拨款占了78%的比重。 (见表6)

生均拨款不但占了政府拨款的重要比重, 在香港高校总收入中也占重要比重, 香港科技大学近5年学校收入构成占比情况如 (表7) :

在表7中, 1 1/1 2年度政府资助及拨款占学校总收入5 7.8 5%的比重, 而由于生均拨款占了政府资助及拨款7 8%的比重, 因此, 1 1/1 2年度政府生均拨款占了占学校总收入45.12%的比重。

根据教资委网站资料和香港中文大学年报财务报表资料, 以1 1/1 2年度为例, 香港中文大学的政府生均拨款计算如下: (1 4 3 7 8学士学位*2 3.3万+1 3 3 5研究生修课*2 0.4+1 6 0 2研究生研究*5 1.5万) -教资会资助学生学费收入1 1.8 1亿=4 4.4 7亿-1 1.8 1亿=3 2.6 6亿。这个数字成为当年政府资助及拨款的主要部分。近4年香港中文大学收入构成如 (表8) :

香港特区 篇8

1 我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与香港特区政府门户网站的比较

1.1 网站定位

网站定位是指关于网站对服务对象和内容的定义, 从总体情况来看, 中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定位比较模糊。中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由新华社负责运行维护、内容发布更新和技术建设及保障, 各地区、各部门共同进行内容保障, 新华社在新闻报道上的优势集中反映在了中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的设计上, 可以说, 中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很大程度上被设计成了新华社的新闻发布平台, 主要用于政府形象的宣传。而相应的, 政府门户网站应该体现的公共服务功能却被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上。换句话说中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体现得更多的是政府领导的意志, 其最主要服务对象不是公众而是政府的领导。

相比而言, 我国香港特区政府门户网站则力求以网站服务用户, 将政府工作与用户需求相结合。其首页中心位置是政府网站服务的分类信息。香港特区政府网站以子网站模式整合了香港特区政府各部门网上资源, 网站根据浏览者所选择的服务类别自动引导浏览者进入相应的部门子网站。目前通过香港特区政府网站, 所有的政府账单可以在线缴费、1500多个表格可以在线下载、400多项服务可以在线申报, 80%以上的政府采购投标项目通过网上进行, 90%以上适合网上提供的公共服务已经可以通过网站获取。对于香港居民、企业以及来港人士来说, 香港特区政府门户网站是他们获取必要信息和服务的最便捷的渠道。

相比较而言, 中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对于“门户”两个字的认识和对电子政务的认识都存在一定偏差, 构建了政府网站并不等同于实现了电子政务, 只有定位于公众的需求, 为公众和企业提供了完善的网上服务的政府门户网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了电子政务。网站定位不科学, 将会直接影响到电子政务的深入应用, 直接影响到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使用。

1.2 资源整合与分类

评价政府门户网站优劣的关键问题在于所提供的服务是否满足用户需求。目前, 我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所提供的服务只是局限在有限的政府服务上, 我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在设计其自身的服务时, 还是仅仅站在政府自身的角度上, 其着眼点是政府可以提供什么, 而非用户需要什么, 因此我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最大的缺陷在于网站在提供服务时还是以部门服务为主, 并没有涉及我国网上大量的社会服务资源, 对具体政府部门信息资源的整合也十分有限, 这就限制了用户信息资源的获取量, 也削弱了政府门户网站的服务质量。

香港特区政府网站在与政府部门以及社会资源的兼容性上优势明显, 从广度上看, 其合法的集合了特区政府的司局各部门以及社会其他服务机构的所备存的数据及业务程序。由于其整合的资源覆盖范围广, 用户通过香港特区门户可获得“一站式”的服务, 即用户根据需求点击相类目, 网站会引导用户链接到提供所需服务的政府或者社会机构网站的相应页面。同样在医疗领域, 针对不同的服务内容, 特区政府网站不仅提供到卫生署相应服务页面的链接, 也提供到香港家庭计划指导会等社会机构的链接。

另一方面, 我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资源整合不足, 客观上也是导致网站的分类不合理的原因之一。我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在网站首页右栏的主题服务中根据服务对象分为公民、企业和外国人三类, 这与香港特区政府门户网站则针对“本港居民”、“商务及贸易”、“非本港居民”和“青少年”四类人群而设置服务内容基本是相同的。不同的是, 香港特区政府门户网站整合了政府以及社会资源, 服务种类繁多, 因此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方便的获取服务, 针对不同具体服务项目划分了大类和子类, 对于“本港居民”, “就业”大类下就设有“求职”、“招聘”、“青年就业”、“再培训”、“注册及执照申请”等多个子类, 用户搜寻服务时, 首先判断自身所需要的服务类型, 由政府门户网站引导用户进入相应部门网站或是社会机构网站的相关页面。而我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由于缺乏对政府部门资源的整合, 针对三类人群主题服务中所提供的服务项目依旧十分有限, 其大类下基本没有设置相应服务子类。

因而, 用户搜寻更细致具体的服务时, 依旧需要使用部门服务, 但用户必须首先自行判断所需服务是由哪个部门提供的, 如果用户缺乏必要的知识, 则可能需要依次造访所有可能的部门, 造成服务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不高。

1.3 页面布局

对比而言, 我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栏目设计复杂, 频道和栏目名称含义较为模糊。首页内容琳琅满目, 两三个页面也难以呈现出全部内容。在首页最醒目的位置充斥着大量政府新闻, 其“主题服务”和“部门服务”这两项应重点强调的栏目只是集中在页面右方的狭窄区域里。这与香港特区政府门户网站的栏目设置与页面布局存在明显的差别。

香港特区政府门户网站首页非常简洁, 栏目设置的非常有条理, 在这些简洁的首页后面却整合了大量的服务内容, 在首页的中心位置便是网站服务内容的分类汇总, 用户使用网站寻找内容非常方便。与中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相比, 香港特区政府门户网站的新闻只在页面的右栏中显示两三条, 并提供链接到“香港特区政府新闻网”, 新闻并不占用政府门户网站首页宝贵的资源。

1.4 政务公开与民意处理

在政府信息的提供方式上, 主要有主动提供和用户索取两种渠道。

首先, 在主动提供上, 我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提供“国家机构”、“政府机构”、“法律法规”、“人事任免”栏目, 因此, 在基本的政务信息领域我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公开程度相对较高。而对于深入政府内部、敏感性较强的核政策制定信息以及办事类信息, 如财政投资、决策公开及政府采购等公开程度相对较低。

另一方面, 根据香港特区政府《公开资料守则》, 公众有权利对规定范围内的非禁止内容向在相关部门的子网站内提交申请, 索取其所需的而网站没有公开的信息, 包括账目信息和财务报表等, 政府各部门有义务依据守则中的操作规范, 满足公众符合要求的索取申请。如今我国中央政府的很多部门网站也都提供了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渠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将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相信届时我国中国政府的政务公开水平还将进一步提升。

在民意搜集与处理上, 香港特区政府网站的“新闻”栏目与“香港特区政府新闻网”直接链接, 而“新闻网”不仅是一个新闻发布平台, 还是公众参与政务的渠道。其设置了“大众心声”栏目, 政府不定期的发布一些当前政府工作中诸如仲裁法改革、地区发展方案、流动电视服务等与公众生活密切联系关的内容, 公众可以以直接留言的方式提出自己的意见。而相应的, 我国政府门户网站的右下角设有“网上调查”, 该栏目主要刊登正在征求意见的行政立法草案, 并提供到国家法制办公室的链接, 公众可以通过法制办公室网站的《行政立法草案意见征集管理信息系统》对正在征求意见的法案提出意见和建议, 其他很多政府部门网站也设立了相应的意见征集栏目。

2 关于我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建议

2.1 科学定位, 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意识

结合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和创建服务型政府的要求, 我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在建设时, 应该以提高用户使用率, 提升用户满意度为主要目标。而科学定位则是保证用户满意度的基础, 我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应该调整网站定位, 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意识。

而要做到以用户为中心, 首先应该正确理解政府门户网站的作用, 宣传政府是政府门户网站的作用之一, 但绝不是最主要的作用。而政府门户网站的最大价值在于实现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的价值又体现对社会公众的服务水平上;第二, 应建立门户网站的需求机制, 进行有效的市场调研, 对网站用户的需求做出分析, 分析的重点应放在用户偏好以及使用习惯上, 可以针对不同用户群进行有针对性的需求分析, 从而积极思考使政府门户网站深入人心的方式;最后, 建立必要的反馈机制, 收集用户在政府门户网站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广泛听取用户的意见和建议, 主动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网站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努力使网站更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

只有定位于用户需求, 才可以促进有效提升用户的服务满意度, 使政府门户网站的服务广泛地被社会认同和接受。

2.2 整合资源, 有效分类, 提高网站实用性

“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首先就体现在网站的分类是否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 是否能够方便用户的使用上。而科学有效的分类的基础是政府各个部门的信息资源包括社会机构的信息资源的高度整合。

整合政府与社会信息资源, 就是依托政府各个部门和社会机构所提过的信息服务, 在政府门户网站平台上, 提供到各个信息服务页面的入口, 使用户无需进入其他政府和社会机构的网站, 就可以在政府门户网站上获得“一站式”的服务。而这种整合首先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的全面配合, 要明确相关部门信息共享的内容、方式和责任, 在很大程度上, 政府门户只是提供一个到相应服务页面的链接, 对于相关服务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依旧由其他政府部门或社会团体承担。

同时, 需要根据不同事务处理过程, 对政府及社会服务的各个业务流程进行梳理, 特别是对跨多个职能部门边界的业务进行流程重组, 按照用户的思维习惯将相关的服务进行集成与分类, 即利用政府门户网站的统一平台, 将分散在各级政府部门网站下的信息资源和业务程序综合到协调一致的主题分类目录下。要针对不同群体的需要按主题分类, 该主题分类目录的设计应体现人性化。用户通过在主题服务栏目中, 通过选择服务的大类, 即可获得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集成的政府或社会服务项目, 用户再依靠选择大类下的更细致的服务小类的方式, 获得更为具体的服务项目列表, 从而链接到提供其所需服务的页面, 完成与政府各部门间的事务处理。而这一过程不需要用户考虑所办事项究竟经过了那些政府部门, 从而淡化部门服务的概念, 减少用户搜索服务的时间, 使政府门户真正成为用户快速获取社会及政府服务的纽带。

2.3 改善网站布局, 突出服务功能

网站版面设计要首先符合用户使用偏好, 分类指向应尽量明确, 将网站的主题服务导航置于首页上最醒目的位置, 提高网站的可用性和实用性, 从而提升用户的操作体验;第二, 页面设计应该简洁清晰, 这一点是分类指向明确的必要前提。同时, 这也是网站设计人性化的具体体现。简洁的页面不仅可避免造成用户的视觉疲劳, 提高网页的打开速度, 而且, 用户搜寻信息时不用来回滚屏, 这就提高了用户搜寻信息的效率。对于我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来说, 应该尽量减少网页上特别是首页上不必要的信息, 缩短页面长度;第三, 网站首页的应以主题分类为主体, 从而引导用户更快速的通过政府门户获取服务, 而政府新闻则应以网站子栏目的方式出现, 在网站首页上, 可以显示头条新闻的链接, 但新闻不可大量充斥在网站首页上, 这是由于用户进入政府门户网站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政府服务, 而非获取新闻。

2.4 利用政府门户网站, 推进政务公开

目前, 我国政务公开水平已有了很大提升。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将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我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应该严格依据此条例对政务进行公开, 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公开应要以主动公开方式为主、依申请公开方式为辅的公开方式, 也就是对于应当让公众知晓或参与的事项, 要及时地通过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开。暂时不宜公开或不能公开的, 要在网站上做出说明, 并报主管部门备案。公开事项如变更、撤销或终止, 要及时在网站上公布并做出说明, 并且依据条例, 向公众提供索取未公开的政府资料的渠道, 促进政务公开工作良性健康的发展。

同时, 继续加强对民意的搜集和处理工作。在政府的各个部门广泛建立类似于法制办公室所使用的“意见征集信息系统”, 为用户提供在线提交对相关政府政策与决策的意见和建议的渠道, 或者建立类似于论坛的讨论区, 欢迎公众对相关决策情况和执行过程进行讨论, 并且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发布政府对公众意见的采纳情况。

摘要:目前, 我国中央政府电子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在不同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与其他成熟的电子政府门户网站比如与我国香港特区政府门户网站相比, 在定位的准确性, 内容的全面性, 以及服务的集成度等方面, 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通过中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与香港特区政府门户网站的对比, 对中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存在的问题, 提出几点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政府门户网站,网站建设,网站管理

参考文献

[1]孙国锋.我国政府门户网站问题分析与发展建议[J].信息化建设, 2005, (4) .

香港特区 篇9

会议达成共识包括: (1) 加强新型传染病的防控, 在新型传染病疫情沟通方面建立专家层面的工作机制, 共享信息, 共同研判疫情的形势、诊治方法、病毒监测, 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提供专家意见, 同时推动疫苗研发工作。 (2) 在中医药标准体系建设中加强三方合作, 共同建立专家协调小组, 积极协商, 整合资源, 共同研究探讨建立三地间中药材标准的基本原则和科学方法, 以推进中药材标准的国际化。 (3) 加强医疗科技创新, 三地间加强在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传统医药发展、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合作, 推动医学科研和创新。 (4) 合作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三地将共同在慢性病防治、提升老龄人口生活质量、提高对老年人医疗服务质量等方面加强合作。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刘谦、香港特区政府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高永文、澳门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司长张裕分别率团出席了会议。

香港特区 篇10

一、我国经济制度的演变路径

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定义, 较具代表性的说法, 即称: “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发展经验和道路, 是一种全方面发展的社会发展模式。它涵盖了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球化、五位一体协调发展、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制度等一系列重大关系。”与此对应的还有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四大特征:一是增长优先, 二是投资驱动, 三是沿海先行, 四是出口鼓励。至于其演变路径, 具体如下:

1.改革开放前期

改革开放前, 我国经济制度主要以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两种制度形式为主。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是在旧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础上所创立的全新的经济范畴。社会主义全面所有制强调的是劳动共同体的形式, 全民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产权具有不可分性, 所有劳动人民共同形成产权。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 充分保证了资源的高效利用, 给我国现代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改革开放后期

在传统经济制度的影响, 经济特区的存在面临着巨大的制度变迁压力。1980年开始, XX特区率先开展价格制度、工资制度、融资制度和用工制度的改革。之后, XX经济特区又先后实施了股份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 以加快地区金融资本的流动, 优化市场竞争能力, 形成独特的改革格局。在三十年的制度改革过程中, 甚至经济特区不仅仅实现了企业制度和管理制度的改革, 更重要的是从经济发展的整体架构上进行改革, 通过全面的制度变迁来推动经济体制创新, 进而加快地区经济发展的整体步伐。

二、XX经济特区的经济发展现状

我国经济制度的改革, 首先需要以特区试点工作为基础, 试点证明成功之后才能够在全国进行推广。虽然这种方式表面上来看较为稳定, 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但是试点时间的过场, 容易导致旧体制瓦解与新体制构建的时间过于漫长。在全新的地区实施时, 容易出现双重体制、价格双轨、收入双轨以及经济运行双轨想象的出现, 严重影响到地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在不断改革创新的政策推动下, XX经济特区在随之经济制度变迁后有了很大改变, 极大增强了居民生产积极性, 充分调动了居民生产热情, 取得了非常显著的发展成绩。1980年, XX市人均GDP为835元;发展至2014年, XX人均GDP已达到了14.95万元, 仅在短短的三十多年时间内, XX市人均DPS即已增长了一百多。

三、完善经济特区经济制度的革新思考

我国经济特区发展及制度变迁速度较为乐观, 究其原因, 主要是由于国家政府对于经济特区的优惠力度较大, 使得特区经济改革步伐较快。但是, 其他城市和地区则难以获得经济特区所拥有的权利和优惠政策。如何正确看待经济特区和普及经济特区, 是加快我国经济制度改革的关键。

1.全面倡导“自主创新”的发展原则

目前, 我国许多城市和地区都已经取得了改革的巨大成效, 这些成功案例为经济特区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参考。为此, 在实际的改革道路上, 必须要始终坚持改革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意识, 认真分析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并积极发挥综合优势, 以提升自身的改革效率和质量, 为我国改革开放和制度改革提供有力支持。

2.积极践行经济与社会的同步化改革

虽然经济制度改革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 但是社会改革是经济改革的重要前提。从许多国内特区经济改革经验中能够得出, 社会改革势在必行。换言之, 在加强国有企业改革和市场改革的同时, 也要加强对政治体制的创新、政府机构组织形式的改革等, 以建立和形成现代化的社会改革制度, 为地区经济发展奠定更为坚实可靠的基础。

3.结合实际执行和保持改革的持续性

在全新的经济发展时期, 政府必须要坚持对地区经济制度改革的鼓励和支持, 坚持经济制度改革的主体思想和原则, 认真贯彻和落实地区经济发展的创新性, 从地区经济发展实际出发, 从地区经济特点出发, 深入开展全面的制度改革改革工作, 以增强地区经济发展的活跃性和创新性, 为我国市场经济的整体发展带来更为深远和积极的影响。

四、结语

为实现我国特区经济制度的创新, 重塑特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微观主体, 政府必须加强环境制度建设, 完善促进资源节约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 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改革, 做好经济制度的决策, 以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开辟全新道路。

参考文献

[1]李媛媛.粤港澳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历史演变与新形势下的模式探索[D].暨南大学, 2003.

[2]李怀建.从经济特区到特大城市——深圳城市发展历程研究[D].暨南大学, 2004.

[3]黄智添.论邓小平开放思想在广东的实践[J].法制与社会, 2011, (15) 290-291.

[4]裴小丹, 冯玫.我国三大经济圈自主创新经济发展模式比较[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 (16) :263-264.

[5]彭清华.新形势下特区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11, (4) :70-71.

香港特区 篇11

维港美景360度无死角

为了给建筑设计带来全新体验,位于九龙的丽嘉酒店室内的装潢气派相比其宏伟外型绝不逊色。酒店提供312间包括豪华客房、特级豪华客房、卡尔顿套房以及丽思卡尔顿套房。客房和套房豪华宽敞,从窗口以360度俯瞰醉人维多利亚港,同时拥有最先进科技提升房间素质。宾客可选择室内游泳池,或设于天台的露天游泳池。

尤其位于116楼行政楼层的拥有行政酒廊主要由三部份组成,包括餐饮区、休息区以及会议室,为入住行政楼层的宾客提供24小时免费餐饮服务及专属礼宾司服务等,走廊设计大胆开放,配以落地玻璃窗设计,尽览香港大都会迷人景色,感受多姿多彩、活力澎湃的都市节奏。

酒店的客人最大的满足就是可以尽情享受到环球贸易广场顶层的绝佳视野,甚至有住客开玩笑地说,酒店的酒吧可以为高处的稀薄空气收取一点儿额外的费用,“为了体验那种感觉,我愿意为酒吧里的饮料多掏点儿钱。”

高度为骨,服务为肉

从未开张之初,香港九龙丽嘉酒店一直在不停地宣传,说自己是世界上最高的酒店。世界最高的尊贵头衔让很多人抱着无比的好奇心等待着酒店开张。

谈到丽嘉酒店花了那么长时间来宣传的世界最高头衔,丽嘉酒店亚太区副总裁、香港丽嘉酒店总经理马克·迪克森尼斯说:“能拥有那样一个头衔也是件不错的事情。”但他也强调:“酒店的优劣与高度无关。我敢肯定,世上还有某个地方正在兴建一家更高的酒店。对酒店而言,最重要的因素是服务,建筑是不懂得照顾客人的。”

他说:“住进世界最高的酒店会让人产生一种难以言喻的体验。不过,如果没有优质的服务,一切都等于零。”对于丽嘉酒店来说,最好的应对措施就是强调酒店的服务。

美景与美食的双剑合璧

酒店设有三间高级餐厅及The Lobby Lounge and Bar。曾有住客感叹,到sky100看香港夜景,不如到酒店的餐厅一边吃饭一边欣赏夜景更好。尤其餐厅靠窗的位置深受宾客青睐,通过通透的玻璃, ,都能最大限度地体会香港的美。

今年4月,酒店更是委任二星米芝莲名厨Pino Lavarra为意大利餐厅Tosca的主厨。Lavarra将为客人呈献一系列以经典食材配以现代及创新煮法之全新精彩菜色,此理念十分吻合酒店所推行的“职业艺术”理念——每位绅士淑女就如热情的工匠和艺术家一样,为莅临丽思卡尔顿的客人缔造无与伦比的难忘体验。Lavarra说:“除了创新的食物陈设外,我更会巧妙地将亚洲元素融入于传统意大利菜当中。”

每晚7时45分和9时的灯光表演

香港环球贸易广场(ICC)大楼其中的第100层及101层,设计综合了观景台及饮食空间。观景台的面积约2360平方米,于酒店底层之下。游客可由地下大堂利用扶手电梯通往一楼的中层大堂,再到达二楼的售票处。在二楼的中心地带,是乘搭通往观景台的双层升降机等候区。

ICC两面外墙设有5万平方米的大屏幕,当时针指向晚上7时45分,站在IFC商场平台的游客不由眼前一亮,只见对岸ICC外墙屏幕灯光闪耀,像动画一样流转。首演的主题故事以“春天历奇”为主线。现场的音乐节奏强劲中带轻快,配合外墙屏幕打出的动画,展现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气象。历时3分钟的表演每季都会推出全新的主题故事,并会于大型节庆时加插特别版演出。

“香港”命名小考 篇12

一、海盗说

据传,清朝嘉庆年间,海盗林某与妻子香姑横行于伶仃洋(珠江口)一带,后来林某死于台湾,香姑则率众人转而占据现在的香港岛,故而后人将该岛称为“香姑岛”,简称“香岛”,继而演变成“香港”。事实上,清代史籍中并无关于香姑的记载。香姑的原型可能是明末海盗头目刘香。刘香曾是以郑芝龙(郑成功之父)为首的极为庞大的“十八芝”海盗集团的成员之一。据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王崇熙撰修的《新安县志》(香港当时属新安县管辖)记载,明末崇祯六年至八年,刘香曾占据香港岛。关于“香姑说”,曾任教于香港大学的许地山先生在1940年专门撰写《香港与九龙租借地史地探略》(见《广东文物》中册,1940年版)一文,力证其说不可信。且以一个海盗的名字来命名,似乎与情理不符。

二、红香炉说

相传一日有红香炉从海上漂来,停在今天铜锣湾天后庙前,人们以为是天后显灵,便称庙后的小山为“红香炉山”,庙前的海湾为“红香炉港”,其后逐渐演变成为“香港”。该说颇具神话色彩,不足为信。且清代“香港”和“红香炉”完全是不同的地方,指不同的岛屿。文庆等编的《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故宫博物院1930年影印本)卷30提到:1841年3月,两广总督祁贡和广东巡抚怡良在奉旨调查琦善罪行后的奏报中写道:“现据大鹏协福将领赖恩爵禀称:该夷前求香港与之寄居,意不重在香港,而重在裙带路与红香炉,名则借求香港,实则欲占全岛。”英国人表面上看是只想求借香港,实际上是想霸占“裙带路”“红香炉”,进而霸占全岛。可见,“香港”和“红香炉”是不同的地方。

三、香江说

香港岛东南部有个石排湾(即现在的香港仔),有条溪流流经此处,入注于海。据说因溪水甘甜,故称“香江”。香江流入的石排湾港,也就被称作“香港”。事实上,“香江”这一名称晚于“香港”出现。香江源头原为“鳌洋甘瀑”,为“新安八景”之一。《康熙新安县志》载:“鳌洋甘瀑在七都大洋中。……中有甘泉飞瀑,若自天而下。”许地山《香港与九龙租借地史地探略》一文中认为,鳌洋当是独鳌洋(即如今的羊洲,是西贡区海上的一座小岛)。“香江”则是近世才出现的说法,而据我们考证,早在明朝万历年间,郭裴的《粤大记》书后所附的《广东沿海图》中已标有“香港”,故而“香江说”也不成立。

四、土人说

“土人说”是较具有影响力的一种观点。据说1841年,英国侵略军在香港南部赤柱登陆后,再往北走经过石排湾(即香港仔)时,询问当地居民陈群该处地名,陈群用当地土话回答为“香港”,英军就以陈群的地方口音HongKong记下来,将该地称为“香港仔”,又将整个岛屿称为“香港岛”。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寇曾占领香港,其间,香港仔曾被改名为“元香港”(意为“香港的起源”)。实际上,早在英军登陆前明清典籍中已有“香港”的记载,因而“香港”得名不可能是英军据土人发音定的名字。

五、莞香说

“莞香说”认为“香港”的得名源自它曾是转运“莞香”的港口。明代至清初,广东东莞县和新安县盛产“莞香”。(明神宗万历元年之前香港长期隶属于东莞县。此后隶属于广州府新安县。)莞香被誉为“南海奇珍”,每年大量的莞香纷纷运至九龙的尖沙咀,再渡海到香港岛东南部的一处港湾集中堆放,然后运往广州,转销至沿海各省乃至日本。明末清初时,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二十六“香语·莞香”条中,即有对当时东莞香业盛极一时的详细描述。且莞香所经之地,多冠以“香”字来命名,如尖沙咀当时称作“香埗头”;香港岛东南部的这一处集散莞香的港湾则被称作“香港”;港口附近的村庄则被称作“香港村”。

我们认为相对于其他几种说法,“莞香说”较有理据性和说服力。1959年,史学家罗香林与张月娥在《香港前代史:一八四二年以前之香港及其对外交通》一书中深入考证了香港地区的地理、特产、历代建置以至迁海复界等问题。书中《香树的种植与出口》一章专门介绍了莞香树的栽培以及香市的繁荣景象,且主张香港的命名当源自香树。1983年学者Lu KowCHOY在皇家亚洲学会香港分会的会刊上发表《The Cultivation of the“lncense Tree” (Aquilaria sinensis)》(《“香树”的栽培》)一文也力证香港得名缘自莞香的论说。

上一篇:暂态电压控制下一篇:中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