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经济特区论文

2024-08-01

输出经济特区论文(精选8篇)

输出经济特区论文 篇1

1 从“世界工厂”到“经济殖民”

二次世界大战后, 日本经济飞速增长, 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成为历史上第三个“世界工厂”。1955年至1973年, 日本经济年均增长高达9.8%, 制造业生产增长10倍。20世纪80年代中期, 日本许多工业制成品的产量都在世界前三名之列, 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和很高的市场占有率, 成为世界上家用电器、汽车、船舶和半导体的主要生产国。80年代中期, 在新兴的半导体产业技术方面日本超过了美国, 赢得了全球半数以上的市场份额, 确立了美国之后新的“世界工厂”地位。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工业生产基地, 越来越多的工业产品以强大的价格优势在世界市场上获得了越来越强的竞争力, 因而被称为“世界工厂”。这让人不禁联想到二十年前, 日本“世界工厂”在国际市场上大行其道的年代。然而不同的是, 日本在世界市场上的主要工业产品是汽车、家电、半导体等高技术含量的产品, 而中国“世界工厂”则是以低端的纺织、机电产品为主, 高科技产品以及传统工业产品中的核心技术则需要进口, 这也正是中国“世界工厂”底气不足的原因所在。正当中国接替了发达国家成为“世界工厂”之时, 发达国家已经悄然将经济发展的战略转移到了经济移民。经济殖民主义, 是指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使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和手段, 对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的经济剥削和掠夺。作为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 加速海外经济殖民, 可以占有海外庞大的市场, 廉价的劳动力, 低价优质的海外原材料和矿产等资源。日本对外的经济殖民的主要手段体现在对经济的资本输出, 在各欠发达国家投资流转资金。这对于日本长远的发展战略、输出技术和交流技术, 占有和控制海外市场, 对本国的环境保护都有利的。说到底就是资本、市场、技术这些优势对海外的侵略, 也可以说扩张, 其在尤其在制造业的经济移民更为突出。

2 从“资金转移”到“资本转移”

从日本企业国际化的历程来看,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 外部促进因素并不明显。这一时期日元对美元虽然持续升值, 但直至1985年仍然保持在1美元兑240日元的水平, 这意味着出口仍然可以获得较高的盈利;另外, 贸易摩擦尚未造成国家间的紧张关系。因此, 这一时期产品出口是大多数日本企业接近国际市场的主要方式。然而, 少数企业早在60年代就开始了海外投资活动, 其动机主要来源于创业者强烈的国际化理念。例如, 本田技研工业在企业创立后不久, 就提出了“世界的本田”的口号, 确立了“成为像飞利浦那样的公司”的企业成长目标。然而, 大多数日本企业的海外投资活动不是积极主动, 而是出于无奈。1985年后日元急剧升值, 单纯的产品出口战略不再有利可图, 大批企业为保住海外市场不得不开始了海外投资活动, 自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以来, 在内需不振与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下, 日本传统制造业被迫纷纷加快向海外特别是中国等亚洲其他地区的转移步伐。从2005上半年日本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中的所得收支盈余首次超过贸易盈余。日本在海外的直接投资中, 汽车和电子产业最赚钱。日产汽车公司海外企业所获利润已经占整个公司税前利润一半以上。2006年上半年, 日本海外投资收入飙升30%, 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而贸易顺差减少23%, 至创纪录低点, 突显了日本经济的结构性转变。日本海外投资收入盈余达到7.031万亿日元 (合610亿美元) , 创下1985年开始纪录可比统计数据以来的最高水平。日本经济摆脱对贸易收入的严重依赖, 从海外企业和金融资产的投资中取得更多收入。这表明日本对外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已经开始从“商品输出为主”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

3 日本经济的资本输出

不可否认的是, 日本制造业向海外的转移, 成为日本经济景气复苏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 资本和资源必然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佳配置。日本传统制造业加快向海外转移, 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 也是其国内产业结构性调整的必然选择。它有利于克服本国高成本生产结构的缺陷, 增强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进而在国内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带动产业升级。因此, 不能简单认为它必然造成日本国内“产业空洞化”, 也不能因此误以为日本国内制造业的优势已经丧失。事实上, 日本制造业向海外的转移有利于日本传统产业获得再生空间。

3.1 日本经济资本输出对象日本企业以亚洲为主要生产对象, 以欧美为销售对象。

投资指向发达国家可以接近大规模市场, 而指向发展中国家可以获得低成本效益, 另外, 两者都有减少贸易摩擦的功效。在投资地区的选择上文化因素也很重要。在相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和地区投资更容易规避风险, 同时获得更多的机会。日本企业战后至70年代的投资基本局限在东南亚, 80年代后在亚洲的投资重心转向中国, 而印度在市场规模和劳动力成本方面的条件虽然也很好, 但在印度投资的日本企业直至数年前仍然很少, 这与文化因素不无关系。从我国企业来看, 目前有60%以上的投资集中在亚洲, 特别是集中在香港和澳门地区。我国企业目前对外投资的直接目的包括获得自然资源、国际市场、核心技术这三个方面, 因此, 以获得自然资源和市场份额为主要目的的企业适宜在东亚、南亚和东盟地区投资, 而以获得技术资源和市场份额为主要目的的企业应重点考虑欧美等国。

3.2 日本资本输出步骤日本企业的海外投资正是以中小企业为主。

企业在海外投资时往往面临陌生的经营环境和不可知的经营风险, 因此大企业比中小企业更为有利, 但是, 这并不意味着中小企业就不宜开展海外投资活动。为在海外站稳脚跟, 日本企业通常采用的方式是, 由大企业打前站, 中小企业随后跟进, 作为大企业的供应商为大企业提供中间产品。大企业成为一群中小企业的保护伞, 一方面为它们提供经营支援, 另一方面提供较为稳定的订单。另一种方式是, 一些中小企业依靠综合商社提供的信息和指导服务独自在海外投资, 很多企业与商社以共同出资的方式合作投资。但这样的企业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核心竞争能力, 被称为“微型跨国公司”。根据日本学者的统计, 在90年代前期, 符合条件的日本微型跨国公司有35家, 其基本特征是服务业远多于制造业, 日本经济资本输出的负面作用自80年代以来将业务大规模外迁的日本大型跨国企业, 如丰田、日立、新力等跨国企业, 对日本过去10年经济持续疲软, 以及未来前景不明, 应负起责任。大型企业将业务大规模撤出日本国内市场, 积极向海外发展, 这对日本的小企业来说好比是一种浩劫, 因为他们无法得到新的投资和订单。特别令人关注的是, 这些大型企业的海外生产基地在稳定与扩大后, 更加重了日本制造业与工业空洞化, 引起日本经济的长期衰退、停滞。自1991年以来, 日本小企业破产日益增多, 与美国、英国等国小企业的崛起形成鲜明的对比。

参考文献

[1]刘昌黎, 金凤德.日本对外投资概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0, (8) .

[2]王乐.试论日本的促进海外直接投资体制[J].现代日本经济, 1994, (2) .

[3]黎草.战后日本的引进外资政策[J].财政研究, 1994, (4) .

[4]刘昌黎.论日本资本输出结构的变化与特点[J].世界经济, 1989, (6) .

输出经济特区论文 篇2

农民增收难一直是困扰各级政府的难题。岚皋是国家级贫困县,土地贫瘠,工业基础薄弱,农民增收途径十分有限。近年来,该县充分开发剩余劳动力资源,着力实施走出去战略,2004年输出劳动力3.2万人,实现劳务综合收入1.3亿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9.97%,人均劳务收入505元。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收入来源。

发展现状

总体规模。全县总人口17.2万人,农村劳动力7.43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为49.7%。至2005年外出务工人员达到3.68万人,占全县劳动力总数的49.5%,其中男性占65.6%。

职业分布。外出务工人员从事职业主要以简单和重复劳动为主,采掘业比重最高,达54.5%;其次是服务业,所占比重为17.44%;制造业和其他行业分别占14.25%和14.16%。采掘、服务、制造三个行业共占外出务工总数的85.84%。

工作特点。一是具有较强的裙带性。多数务工人员的流动是经过亲朋好友的介绍或引路而实现,通过政府和社会职业中介服务机构组织输出的人数只有8.73%;二是流动区域相对集中性。劳务人员虽然遍及全国各地,但是相对集中在江苏、山西、河南、上海、广东、北京等地区,占到外出总数的80.67%。

收入情况。岚皋目前外出务工人员中,由于受文化素质、工种技术熟练程度等因素限制,务工收入整体偏低。年收入在6000元以下的占41.31%;年收入在6000元至1万元的占40.06%;在1万元以上的占16.66%;年收入在5万以上占1.97%。

现实效果

扩大就业,稳定大局。岚皋人多地贫,全县目前有耕地面积40.5万亩,加上近年来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劳动力大量剩余,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如何确保富余劳动力充分实现就业,不仅事关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且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至2005年上半年,全县输出人员3.68万人,占全县劳动力总数的49.5%,有效缓解了该县的就业压力,有利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提高素质,增长见识。从总体上说,岚皋县外出务工者因受思想观念、经济条件和教育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具有初中及小学受教育程度人口共计达到83.83%,整体素质明显偏低,尤其是具有“一技之长”者为数甚少,就业竞争力相对较弱。而通过劳务输出后,生活环境的变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他们必须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以增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和市场竞争的能力。

加强沟通,增进交流。岚皋县外出务工者相对集中于广东、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他们的流动为岚皋县与经济发达地区的沟通与交流架起了桥梁,大大缩短了相互之间的空间距离。大量的信息返流,既让农村里的人们看到了经济发达地区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变化,从而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就业观念和市场理念,也为扩大劳务输出渠道,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增加收入,促进发展。劳务输出成为岚皋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型产业”。2005年劳务总收入可望突破1.8亿元,劳务输出给广大农村家庭增加了经济效益,部分资金返流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地方经济建设,一些乡村农民通过劳务输出致富后,在集镇新村建房,或县城开发区购置商品住宅房从事第三产业,促进了人口集聚,加快了城镇化建设进程。

矛盾与问题

劳务经济在带回大量信息、技术、资金的同时,一些束缚劳动力输出的因素也正在制约其良性发展。主要表现为:

“留守”人员问题多,呈“顾虑”型。该县外出务工人员以中青年和男性为主,年龄在16~40岁的人数占外出务工总人数的78.1%,在家的以老人、妇女和儿童居多,各种问题接踵而来。家庭人员整体外出较多,老人赡养在法律执行上存在问题,务工家庭矛盾日益突出,打工者与配偶之间的离婚率高,孩子无人带,对子女教育影响较大。

素质低下,呈“低能型”。该县外出务工者参加过职业技术培训的比例只占13.18%,67%的外出务工者除一身力气外,没有一技之长。

权益保护难,呈“受害型”。该县85%外出打工人员从事的是脏、险、苦、累的体力劳动,权益保护的基础性难度很大。同时,维权意识不高、法律意识淡薄,85%以上的务工者无任何保险,签定劳动安全责任合同的不足10%。输出无序,呈“松散型”。到2004年,只有8.73%的农民工是靠政府和中介组织转移的,其余的劳动力转移均属于亲朋帮带或自发性转移,合法权益很难保障。

资金再利用少,呈“闲置型”。该县82%的外出打工人员收入都寄或带回家,但收入主要用于储蓄备用、建房造屋、高档消费和子女教育等方面,再投入、再生产和用于创业发展的比重只有20%左右,大量返流闲置资金可利用的潜力巨大。

对策及建议

在当前形势下,分析现状,解决问题,努力思考以劳务经济富县强民战略的对策,是摆在全县各级各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营造环境。为保证务工人员在外安心工作,在务工家庭的农业生产方面,应充分发挥村组作用,采取联户方式,组成生产互助小组,集中管理,统筹安排,实现技术和劳动力资源共享,最大限度的提高效率,降低劳动成本,搞好务工家庭农业生产,避免外得内失。一方面要认真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充分尊重支持外出务工农民转包、转让、租赁、托管土地的权利,鼓励扶持能人大户承包,发展特色产业,提高规模效益。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特别是妇联、工会的作用,建立健全“留守人员”思想教育机制和管理体系,抽调干部和村组能人挂钩帮扶,切实为留守人员办实事,解难事。建立社会、学校、家庭的三结合教育体系和务工子女帮扶制度,动态管理,保证健康成长。要把因务工身亡者的困难家属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解决生老病死问题。另外,要建立劳务输出“绿色通道”,进一步规范劳动力转移就业证卡、暂住证、婚育证等的办理,严禁搭车收费、乱收费和拖延办理。尽快形成“你输出我铺路、你就业我服务、你有困难我帮助”的农民转移就业的良好氛围。

提升素质。该县外出务工人员已达可外出劳动力总数的80%以上,外出务工人员增加空间十分有限,靠外出人员的增加来提高劳务收入已经不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因此,努力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强技能,挖掘潜力,提高报酬,是继续保持务工经济稳步增长的当务之急和必由之路。首先必须从长远入手,争取更多的教育经费投向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融技能、技术教育于义务教育中,要更加重视每年初高中毕业生等新增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并推荐就业,实行技术资格认证制度,促进劳动力培训工作良性循环,切实提高综合素质。其次,应整合培训资源,充分挖掘潜力,抓紧国家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契机,加大争取力度,努力构建教育部门职业学校、农业部门农广学校、劳动部门培训中心“三位一体”的劳动力转移培训格局。同时,应把各乡镇的农业专干、成人教育专干引进相应的人才资源,制定培训计划,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的要求,加强《劳动法》、《合同法》等法律知识的培训,强化专业技能、适应能力的提高。另外,积极引导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农民工培训领域,多渠道搞好农民工技能培训,做到岗前培训、合格发证、带证转移、持证上岗,努力实现体力型向技能型、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

全程管理。要按照“加强县级,完善乡镇,健全村组”的思路,真正建立起功能齐全,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劳务输出网络体系。切实重视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的组织建设,配备相应的主管领导和专职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职责,专项长期负责劳务输出工作。在广东、山西、江苏等劳务输出相对集中的大中城市要设立办事机构,及时、稳妥地处理务工人员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并定期与当地政府沟通信息,交流情况,加强协作,做好务工人员的统筹管理。同时,夯实相关部门单位劳务经济目标责任制及年终考核考评办法,确保用工信息的采集发布、务工人员的组织培训和在外合法权益的保障等都有部门负责,实现劳动力转移的全程服务。积极为农民就业搭建信息平台,提供支持,努力构建“规模输出、板块运作、动态管理、整体优化”的输出格局。实施“回引”。该县近几年每年有3万多人外出务工,除去各种消费支出,按人均4000元计算,收入超过1亿多元。因此,在县域经济发展成本匮乏的机遇期,要切实重视务工资本的积累、引导和利用,减少农民工无关紧要的侈奢品消费,改变农民的消费观。放开、放宽、放活资金返流的创业环境,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全面实行“招内商”,鼓励返流技术、资金投入农业产业化建设、开发特色资源和产业后续营销,支持回乡办厂、办龙头企业,甚至可引导其进入县内亏损企业改制,入股入技术,达到企业复产达效,返流资金增殖壮大,促进本地产业上规模、增效益,实现人才回流的二次创业和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增长。

输出经济特区论文 篇3

我国贸易顺差连续三年的持续快速增长,是国内国外两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国内看,这是国内储蓄增长快于投资增长的必然结果。从国民经济运行机理分析,是在国内投资不能吸纳国内储蓄情况下的一种资源(商品资本)流出,但这种资源流出主要是劳动要素,因此对我国是有利的。从国外因素看,它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跨国公司对我国产业转移,实行生产国际化和价值链控制的结果,它们把贸易顺差留给我国,但拿走了利润的主要部分。目前我国的国际分工地位还无力改变这种基本格局。因此,我们的减顺差任务在上述约束条件下进行,即便是有效的,也不是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根本措施,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根本出路在于不断扩大我国资本的对外输出,加深经济国际化的程度。

一、在统筹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和实行国民生产总值目标下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一)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分析,扩大我国资本的对外输出已成为必然趋势

近几年,我国企业对外投资迅速增长,增长速度持续超过30%,2006年对外投资额达到161.3亿美元,这表明我国开放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阶段。

首先,2006年我国人均GDP已达到1998美元,接近了人均GDP2000美元的指标。在跨国投资理论中,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性收入水平,迈上这个台阶,对外资的需求就开始从以数量为主转向以质量为主,资金流动从以流入为主转向流入和流出双向并重。随着我国更多的企业走出去,实行海外投资和海外经营,资本输出和经济国际化程度必然进一步加深。

其次,2000年以来,我国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重工业的比重明显提升,逐步进入了资源消费的上升期;而以住宅、汽车、家电等消费需求为主的消费升级,对资源消耗增大,依赖性强,也带动了资源消费的增长。由于国内资源供给难以满足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需求,资源瓶颈的束缚日益突出。因此,确立统筹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开放经济战略目标已势在必行。

(二)从建立国内外统筹的资源开发储备体制、实施进出口贸易平衡策略和鼓励企业“走出去”三方面考虑,我国应在GNP核算体制下实行开放经济新战略

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后,人们加深了对GDP指标的质疑,认为其作为地方政府政绩指标,不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GNP比GDP能更好地体现国民性和以人为本的精神,可直接地反映经济增长给本国居民带来的实际收益,特别是在净外资流入较大的现阶段,加强GNP的核算,强调GNP总量及其增长情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民族经济做大做强。通过减免税费激励常住居民增加投资,地方政府可以从源头和市场基础上扩大有效内需,增强民族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同时,有针对性地吸引外资既可缩小国际收支顺差,也有利于优化引进外资的产业结构。

二是有利于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企业投资国外能增加本地的GNP,因此,地方政府既有扩大本地经济的积极性,又有激励本地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的动力,加速其国际化营运步伐,并通过增加投资者的利润和对外投资收益的回流,增加本地的GNP。

三是有助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司其职,减少二者的博弈行为。通过统计GDP,中央政府可以精确掌握固定资产投资、最终消费、通货膨胀等经济总量的变化,从而进行全局性的宏观调控;地方政府则追求GNP以提升本地居民生活水平,这样从源头上理顺中央宏观调控与地方经济管理的关系,避免二者在宏观调控政策方面的博弈行为。四是有利于真实反映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由于我国经常项目有顺差,因而GDP大于GNP。用GNP核算,能够去除经济增长的水分,便于缓解外国的疑虑和我国承受的外部压力。

二、相关的政策建议

(一)建立国内外统筹的资源开发储备体制

我国应从全球的高度出发,根据自身资源储量和全球资源的分布情况,综合考虑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以及我国加入WTO 之后的有利条件,在权衡国家经济安全和维护国内矿业生产正常发展的情况下,合理统筹两个市场且充分利用国外资源,选择最佳的投资地点,以弥补我国的资源缺口。这不仅符合国民经济发展对能源资源数量的需要,更是能源资源储备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将统筹全球资源战略纳入国家外交发展战略体系

目前,我国对世界上100多个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实施多种形式的援助,每年的援助总金额达数十亿元人民币。因此,应充分利用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适当调整国家对外经济援助政策,努力开展资源外交,与周边国家和其他资源大国加强双边、多边磋商,签订有关政府协议,包括投资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司法协助协定、经济合作协定等,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在征得受援国政府同意的条件下,利用经援费用,争取优先安排符合我国产业政策的重大矿产勘查项目,并促使对方提供优惠政策和工作便利,及时妥善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2.建立科学合理的资源定价机制

市场机制以价格作为资源配置的信息,反映了资源的稀缺程度。因此,稀缺资源的开发利用决策应以价格信息为指导,才能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此外,合理的资源价格是沟通国内和国际资源市场的桥梁。为了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政府在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中应发挥对资源市场价格调控作用。其目的是抑制资源市场的垄断性,在保证全社会福利得到改善的条件下,使有限的资源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合理的资源价格结构还必须正确理顺资源、原料和产品之间的价格关系。

3.建立资源战略储备制度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应及早建立战略性资源的储备制度,以保障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和资源市场的良性循环。根据国外的经验,制定涉及资源储备的相关法律制度,其对象应以我国长期依赖进口的短缺资源为主。

一是组建国家储备经营管理公司,具体负责战略储备管理工作。如确定储备种类和指标、经济政策和动用规则,安排储备专项预算和年度储备计划等。

二是设立国家资源储备和企业资源储备并举制度。国家储备是中央政府直接投资、拥有和控制的后备资源,以封存为主,不随意动用,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企业储备是资源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履行法定义务的储备量,即保有的最低库存量,属于国家资源储备体系之下的商业储备。

三是建立资源储备统计报告制度。通过对资源生产、销售、进出口、库存等数据信息的收集、分析,政府可及时跟踪、监测资源供需形势和市场变化,对资源储备规模、应急情况下的储备投放等进行决策。

四是建立资源储备建设专项资金。国家储备应由中央财政直接投资完成,企业储备费用则由企业承担,国家采用部分资助、贴息以及贷款等方式给予适当的政策优惠。

五是可用矿产资源特别消费税作为担保,由国家储备经营管理公司向国内外发行长期国家储备债券。发行的对象主要面向民间投资者,如退休基金、医疗保险基金等。

4.完善矿产资源期货贸易,获取矿产贸易价格定价权

一要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美、英等期货市场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存在各类交易规模巨大的投机者。所以,我们既要不断促进国内矿产企业进入矿产期货市场交易,扩大进行矿产期货交易的投资公司、结算公司和保证公司的队伍,同时也应该允许国外的套期保值者进入我国的期货市场,这样才能进一步扩大市场的容量。对于国内机构投资者,规定其参与期货市场持有头寸不得超过其资本金的一定比率来控制风险;对于国外机构投资者,可仿效QFII的相关规定,给予合格投资者一定金额的投资规模,以活跃市场。同时,要提高散户的准入门槛,将其比率控制在一定规模以下。

二要持续优化我国矿产品期货交易所布局。根据国内外矿产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发展趋势,逐步恢复北京商品交易所、上海金属交易所、天津联合交易所等的矿产品期货交易,并大力发展石油交易所和黄金交易所,不断扩大矿产期货交易的类别、品种、规模,获取规模收益和范围经济。

三要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矿产期货市场的建立和有效的监管是分不开的,我国亟需制定《矿产品期货交易法》等法律及其相关实施细则,建立并完善一整套由政府宏观监管、期货行业协会自律监管、矿产品期货交易所自我管理相统一的“三位一体”市场监管体系,以强化政府对矿产品期货市场风险监控力度,确保其保值增值机制有效而适度,防止矿产品期货交易的过度投机。

(二)增加进口,尽可能实现进出口贸易平衡

“十一五”规划提出,实行进出口基本平衡的政策,发挥进口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完善进口税收政策,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及零部件和国内短缺的能源、原材料进口,促进资源进口多元化,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根据这一要求,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进出口贸易平衡策略。

1.设立进口贸易发展专项基金和进口金融信贷支持

建议设立进口贸易发展专项基金,用于鼓励进口贸易企业的进口和进口贸易重点领域的发展。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扩大进口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有助于规范引导。这种鼓励做法在WTO协定的范围内也是允许的。另外,贸易发展基金应更多地倾向于扩大进口,中国进出口专业银行等应通过设立进口信贷,对国家鼓励进口的产品,提供中长期的贷款或者担保。

2.调整关税结构、扩大进口额度

一要调整进出口关税结构,通过关税的增减,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鼓励企业更多地进口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资源和商品,如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及零部件和国内短缺的能源、原材料等。

二要扩大进口额度,减少进口商品限制种类。可考虑对进口商品进行分类指导,划分为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实行分类管理。

三要简化进口手续。根据世界银行《2005年世界发展指标》统计资料,我国清关需要7.9天,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印度(6.7天)。这表明我国在扩大进口,实施贸易便利化方面,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3.构建进出口商会等非官方的外贸管理与协调体系

进出口商会、承包商会、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等“中观”机构,具有专业性强、联系面广、信息灵通的优势,在政府和企业之间起着重要的沟通桥梁作用。它们既是政府决策的信息提供者和加工者,同时也收集、散发各种进口贸易信息,并作为企业代言人协调进口商品价格、维护整体利益,还可部分代替政府解决纠纷,清查不正当贸易行为,促进市场稳定发展。因此,应在现有进出口商会基础上,根据主要贸易商品分类改组或建立全国统一的分行业进出口商会,充分发挥其对市场、价格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协调、指导功能。

4.建立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

应充分调动各部门的主动性,构建商务部、财政部、税务总局、进出口银行、海关总署之间的协作机制,形成进口调控的整体合力。一方面,要加强进口贸易宏观监测与管理,及时发布各类商品进口数量、价格统计及其发展的趋势分析,完善进口行政许可制度、制定进口技术法规与标准等措施;另一方面,要制定重点商品的进口参考价格,加强对外资企业进口的监控,阻止其通过高进低出方式向境外转移利润。

(三)鼓励资源型企业“走出去”,保持资本流入和流出的平衡

由于长期以来资本输出受到严格的审批限制,加上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的发展起步较晚,严重滞后于利用外资的发展水平。

1.明确企业境外资源开发的战略目标和任务

我国海外矿产资源开发的目标任务是:充分发挥地缘政治外交优势,构建周边矿产资源合作开发圈,建立一批紧缺资源的稳定海外生产供应基地和资源储备基地,为国家长期、稳定、经济合理地利用国外矿产资源提供保障;打造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实力的跨国矿业集团,培养一批既懂专业又精通国际化经营、国际资本运营和矿产品贸易的企业管理人才,使我国勘查开发世界矿产资源的竞争能力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加快优化我国矿业结构和建立现代矿业经济体系。

2.设立国家境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探基金

为了实质性启动矿产资源“积极走出去”的战略,建议国家尽快决策设立境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探基金,主要用于海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开发,扶持企业进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该基金是以中央财政预算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并由政府管理的基金。其中财政预算部分,目前主要可从中央财政增量投入、国土资源大调查专项资金、中央所得矿产资源补偿费、海外矿产品返销国内上缴的税收和探矿权使用费价款中各拿一块,总额控制在每年20亿元左右,逐年递增。在基金和管理与使用上,应有偿使用与风险投入并举。对风险勘查项目,实行自筹资金和基金投入相结合,其中自筹资金的比例最高可达70%,最低不得低于30%。项目如获成功,按项目各方出资比例享受权益;项目失败,经过基金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核销。对于境外开发项目、收购或参股项目,按低于同期国家投资银行利率有偿使用基金。通过滚动运作,达到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之目的。

3.构建完善的海外矿产开发的财税和金融支持体系

促进我国海外资源直接投资的发展,必须在财政税收、金融外汇、服务等方面形成配套和鼓励我国企业对外矿产资源直接投资的有效政策体系。

一是把外汇货币储备与矿产资源实物储备、期货储备紧密结合,将矿产期货仓单视作一种新型外汇组合品种,通过变换资产存在形式来提高金融资产的质量,规避金融风险和汇率风险,提高抵御国际价格大幅波动的能力,增强我国资源安全。

二是给予海外投资开发的矿产品与国产矿石同等待遇,适当减免进口增值税和关税,提高海外权益矿产的市场竞争力。

三是允许从事境外资源风险勘探开发业务的企业在境外注册全资子公司,以防止发生风险追索国内母公司法律责任。子公司有权对外融资并在国外上市。

四是银行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境外矿产开发项目的政策性贷款利率,原则上应优于国内同类项目。

五是建立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即允许中资公司向海外投资保险机构申请投保,一旦发生承保范围内的风险事故,由海外投资保险机构根据保险合同向海外投资者赔偿损失。

六是建立国家海外投资损失准备金制度,参与海外投资的中资企业享受海外亏损提留、国内所得税减免等优惠政策。

4.组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资源跨国集团

一是打破各种制度约束,对矿产企业进行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联合、重组、兼并,将优质的国有资本打包,培育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矿业公司。

二是进一步理顺国内大型矿业企业的组织制度和管理结构,稳步推进公司产权结构多元化,规范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导向对公司的生产要素进行优化设计,加快主副业分离,真正实现从管理模式和营运机制上的专业化、市场化、现代化。

三是鼓励大型矿业集团实施技术创新战略,不断增强科技研究和科技攻关能力,开拓找矿新领域和新地区,加强二次资源、非传统矿产资源如天然气水合物、深海底矿的开发利用,扩大资源利用广度和深度,为资源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四是充分利用我国加入WTO 后的过渡期,在对外开放之前提前对内开放,让我国的矿业集团真正在市场竞争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五是进一步加强与世界资源供应国和消费国政府、国际资源组织和跨国资源公司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和利益纽带。

输出经济特区论文 篇4

一、新目标为导向的研究生英语教学

2005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高等学校研究生外语教学研究会上明确指出:“研究生英语教学要以需为本, 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提高研究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特别是要提高研究生在本专业和相关专业领域的口语和文字交流能力。”这一决定体现出研究生英语教学与时俱进的精神, 培养目标更加明确, 对研究生英语语言输出的要求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研究生英语教学目标的新设定与时代的发展变化相契合。口、笔语并重地培养研究生英语专业交流能力的理念表明研究生英语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全面性和专业性是其主要特点。与笔语输出相比, 口语输出对多数研究生而言显得更困难些, 因此本文将着重论述研究生英语口语交流能力层面的培养。

二、研究生英语口语输出现状及原因分析

笔者曾对2010级和2011级 (专业涉及机电、生物、电控、建工、数理和计算机) 约300人进行过语言输出能力的比较测试, 测试题目设定为“我与计算机 (I and Computer)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4~5人) 准备15分钟, 然后以讨论的形式向全班口头汇报。结果发现每班只有1~2组的学生能够较好地完成任务, 占全班小组比例的1/8或1/4;而之后进行的笔试结果却与口语有较大的区别。笔试题目与口试相同, 时间设定也相同, 仍然是15分钟。其结果是笔试任务完成的质量高于口语的输出质量, 除个别学生卷面只有寥寥数语, 其余的都能完整地写出200~300字, 甚至更多。尽管在用词的准确性、结构的复杂性以及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上有所不同, 但基本上都做到了流畅。同是英语语言的输出, 为什么口、笔语之间存在如此大的差异?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口语输出能力的弱势之态呢?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 传统教学模式的阻碍。

经过对2009级、2010级、2011级和2012级近600名来自不同学科、不同省市区县的研究生的调查得知, 在以四级考试为任务驱动的本科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占到93%。教学的重点主要是词汇、语法、阅读、听力和作文的讲解与部分练习, 很少有口语的参与活动。课上学生的地位比较被动, 基本上属于听者。这种单向型的课堂沟通模式历史长久, 所依据的是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刺激-反应-强化的过程和作用。由于该理论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强化理论, 因此它强调学习起因于外部刺激, 只要控制刺激并给以适当强化, 就能控制和预测行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忽视了学习者的内部心里过程, 把学习看作是纯粹的被动接受和强化训练[1]。

2. 考试规定的阻滞。

四级考试规定550分以上才有机会参加口试, 使得参加口试的人数大大降低;研究生入学考试没设口试项目, 使得研究生对口语不够重视。

3. 语音语调的阻滞。

研究生大多来自不同省份, 受地方语音和语调的影响, 很多学生的英语语音和语调距离标准偏离很大, 这就使得他们羞于张口, 浪费机会。

4. 学习动机的不同。

据调查, 研究生对英语口语学习重要性的认可度达到百分之百, 但实际上的兴趣和投入的时间与精力却千差万别。通过访谈得知:许多学生承认当自己的专业有任务时, 英语课布置的任务就放在第二位;课堂上口语表现较突出的学生往往是有过出国考试经历、想继续出国学习或深造、到外企工作和继续攻读博士的学生。

三、提升口语输出能力培养的理论依据

语言输出能力的培养源于著名的加拿大籍的二语习得专家Merrill Swain在1995年提出的与二语习得者的语言产出相关的假说———语言“输出假说”。她在承认语言输入在二语习得中作用的同时, 认为可理解的输出对语言习得也非常重要。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

1. 加强语言使用的自主性。

语言输出能引起学习者对中介语缺陷的注意。在交流遇到障碍时学习者会迫使自己更换一种更准确恰当的方式传递信息, 从而加强语言使用的自主性, 使语言输出更流畅。

2. 目的语检验的需要。

输出能给学习者提供反馈信息, 对目的语进行假设检验, 即学习者可以通过从交流对象那里得到的反馈来判断他们的语言是否被理解以及是否使用了正确的语言形式。

3. 提升习得能力。

语言输出可以使学习者调控和内化语言知识, 使他们意识到想要表达的思想与他们能够表达的思想之间存在的距离, 从而反思自己使用的语言形式, 提升二语习得能力[2]。

四、口语输出能力培养方法的理论依据

英语口语输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在短期内效果不明显。它需要以一定量的语料和技能的输入为前提, 包括视听、阅读和写作;还需要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同本民族文化的区别, 以避免冒犯和误解;同时还需要有表达的渴望、思维的训练及习惯的养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提出为英语口语输出教学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平台。该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 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 (社会文化背景) 下, 借助在知识获取过程中他人 (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 在原有的经验和认知结构基础上, 通过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来达到个人对新知识理解的意义。因此“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构成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所强调的学习的情境性恰好为英语口语输出教学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导。

五、创设真实情景, 实现任务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以建构主义为依托, 教师在研究生口语输出教学中应该以真实性任务为驱动, 为学生模拟或提供真实的交流空间。所谓任务是指一种学习活动, 也是一种强调意义的活动, 还是一种能够引起特别输出的活动[3]。真实性任务设置的空间资源可以是课堂, 也可以是课堂以外, 如专门建立的语言实践中心、实景与外国人交流等。任务设置的实用性是指真实性任务的内容应该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与学习相关的有学习内容的展示、主题讨论、演讲、辩论、影片配音、角色扮演、学术会议报告等;与生活内容相关的有商场购物、图书馆借书、餐馆就餐等。任务设置的有效性是指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能够提升语言的交流和交际能力。教学实践中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刚刚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生在专业的学术领域还刚刚起步, 如果设置的任务过于专业, 虽然具有专业的实用价值, 但语言运用困难, 听者费力、参与度低, 交际的有效性大打折扣。但是如果我们选用具有普适性的任务, 如能源与我们的生活、南极的冰川融化了等作为主题讨论, 学生语言的运用就会自如得多, 受众的参与度会提高, 从而交际的有效性会大大提升。另外需要强调的是无论使用的是和基础相关的综合英语阅读教程, 还是和专业相关的英语学术写作教程都可以通过情景的作用、教师与合作伙伴的帮助完成意义的自我建构。因此口语输出的含义绝不仅仅是停留在口语课上的操练。

六、研究生英语口语输出的语言要求问题

研究生口语输出的质量千差万别, 如前文所述有语音语调的问题, 还有词汇、句子结构、认知结构、认知水平、认知心理、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和熟练程度等问题。其中音调问题虽然在同外国人的实际交流中显得不十分重要———听懂即可, 但是作为基础, 课堂教学要求其准确, 以无损于语音语调意义建构的基础。从严格意义上讲, 真实情景的设置要求学生使用交际语言, 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应该允许其使用准交际语言或中介语过渡。学生在意义建构过程中的语言错误可以分为两大类:系统错误和行为错误。所谓系统错误是指学生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意识不到的语言错误, 也称之为能力错误, 即它与学生的语言能力有关。所谓行为错误是指语言使用层面的失误, 而在语言能力层面使用者是知晓某一特定项目的正确用法的[4]。对于系统错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予以纠正, 否则一错再错, 会造成意义建构的缺失;而对于行为错误则不必刻意纠错, 让学生自悟、进行自我修正。同时还应该注意的是系统错误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是可以转化的, 也就是说今天的系统错误可能转换为明天的行为错误。

七、教师地位的意义

在教学中教师如何体现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帮助者的身份呢?

1. 语言形式上的帮助。

从语言形式上为学生提供帮助, 即教师对学生系统错误层面的语音语调、用词、句法进行指导与更正, 因为在教学中我们通过观察与实践会发现学生完全自我建构上述三个部分有困难且意义不大, 原因是学生在之前的习得中不完善, 有的属于记忆错位, 有的属于盲点。

2. 研究“抛锚”。

在任务设计过程中教师要研究如何在真实情景中“抛锚”, 即如何筛选出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事件或问题供学生使用。如果采用演讲的形式, 教师要对演讲的选题、资料的收集、内容结构、语言风格、演讲技巧和注意事项等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设性意见或补充与修改的建议;如果是课堂所学内容的展示, 教师要对内容的裁切、内容的准确度、语言的衔接、PP的制作与展示技巧等进行实质性的辅导, 从而避免学生在自我意义建构中的无法可循、杂乱无章的被动局面。因此只有在教师指导下的系统而规范的意义建构效果才更加明显。

3. 提升兴趣强化动机。

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帮助学生提升口语意义建构的兴趣来强化其学习动机。研究生阶段学生的学习动机通常与需求紧密相连。成就动机源于20世纪30年代默里 (H.A.Murray) 的有关研究。他认为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 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内驱力可以使口语输出的自我建构更加积极而富有意义。因此对于成就动机强烈的学生要积极地施以保护与爱护, 放手让他们去做、去想象、去创造;对于成就动机不很强烈的学生, 教师要依靠外部强化的手段想办法调升他们口语输出的兴致。学生在完成后一个任务的过程中, 教师要多肯定、多表扬。从外部强化到学生内部的自我强化, 需要经历一段过程, 这期间教师的教态、水平、公平度、评价等都会对其产生微妙的心理变化。 (1) 关注思维能力发展。口语输出教学中教师的帮助还体现在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上。个体思维的发展通常经历三个阶段, 即形象思维、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阶段。其中辩证逻辑思维以大学阶段为主。按照推理, 步入研究生阶段的学生辩证逻辑思维已经进入成熟期, 然而事实却表现得参差不齐。所谓辩证逻辑思维应包括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换位思维能力、从发展和变化的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一分为二看问题的能力[5]。从口语输出的过程看, 一些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限, 有的角度偏狭, 有的深度不够。这中间的问题元素很多, 但是训练欠缺是其突出的特征。因此教师的教学要始终围绕启发学生思考与发展学生思维来进行。教学中我们还会发现有些学生只按照教师指导的去做, 亦步亦趋, 缺乏个人创意。教师要包容学生思维表达的不完美, 让他们在错误中学会面对并不断加以改进。 (2) 分层教学。根据学生不同的语言输出状况, 帮助他们设定不同的、切实可行的目标, 从而实现个性化、分层次教学。如不同的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等。

八、教师的自我完善问题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口语输出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地位对等的融洽与和谐的师生关系, 要求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和学生一起学习、交流、讨论与探究。教师的任务更加艰巨, 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亲和力、凝聚力和组织能力的加强问题;又比如因为是互动教学, 课堂交流的随机性很大, 如何精、准、快地调度语言参与其中或给出评价, 都是教师面临的新课题。

1. 完善自我动机。

在情景教学中, 教师的参与者身份决定了他 (她) 也必然存在动机, 即教学动机。比如教师对情景教学的认知程度、投注程度, 这属于内在动机;外在动机诸如获得生存或职业发展的需要等。教师的职业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 (她) 的教学效果。为了学生的发展需要, 教师自身必须不断地学习、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干扰。

2. 加强自身的创新思维培养。

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创新思维。美国托兰斯的研究发现, 教师在创造性动机测验中的成绩与学生的创造性写作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这一发现表明, 教师创新能力的高低制约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课堂尤其如此。在众多的国外创新教育模式中, 影响较大且为多数实践者所认同的主要有三种:一是威廉姆斯的创造与情意模式, 二是吉尔福特的解决问题模式, 三是奥斯本·帕内斯的创造性解题模式。这三种创新教育模式要求教师具备两个方面的课堂创新素养:一是创新性的情意倾向, 即要有好奇心、冒险心、挑战心与想象力;二是创新性的思维品质, 即要有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发散性与系统性等[7]。因此在口语输出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情景, 建构创生型课堂。首先教师要摒弃被动的、整齐划一的课堂模式, 建构主动思考、大胆表达、互助共进的“活力式”课堂新模式;其次课堂组织以小组为单位, 激发学生———课堂生命体群体的“自我”创造意识与发展能力;再次, 不断打破课堂的“宁静”与平衡, 使学生保持永不衰竭的课堂创新活力。

研究生口语输出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拔尖人才培养的需要, 更是人才培养全方位发展的需要。交流中输出的不仅仅是语言, 更是思想和思维维度的提升。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创新人才的跃出, 而创意寓于不懈地思考与实践中。学生在口语输出课堂上学会的思维, 可以迁移到他的专业学科或与专业相关的其他领域。学会不断运用创造性思维的方式解决问题并形成一种习惯, 将终生受益。如果口语输出教学可以做一块铺路石, 让学生扬起创新思维的风帆, 那么研究生口语输出教学的理念将具有更加广泛和更加深刻的意义。

摘要:伴随着研究生英语教学目标的新制定研究生口语输出能力的培养已提到议事议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强调的“情景教学”为研究生口语输出教学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导。如何实现情景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如何体现教师的帮助者身份及完善自身, 是建构主义应用于英语口语输出教学帮助学生完成口语输出意义的自我建构并提升创新思维能力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口语输出,建构主义,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吴疆.现代教育技术教程 (二级) [M].第3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23-26.

[2][比]范德布兰登.任务型语言教育:从理论到实践[M].陈亚杰, 薛枝, 栗霞, 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7-9.

[3]胡祖红.哈佛大学喜欢什么样的学生[N].北京青年报, 2013-03-10 (18) .

输出经济特区论文 篇5

文章着重讨论了Swain的语言输出理论,针对英语专业精读教学中输入与输出不平衡的现状,提出在精读课中加强学生的口头输出训练是提高学生口语水平和交际能力,使学生语言能力平衡发展的`基本途径,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了精读课中加强口头输出训练的具体方法.

作 者:赵丽  作者单位:宜春学院外国语学院 刊 名:科技信息(学术版)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36) 分类号:H3 关键词:语言输出   精读教学   口头输出训练  

输出经济特区论文 篇6

1 事件概况

目前我国在某国的劳务人员约3 000多人, 分别从事纺织、建筑、造船、农业等领域的工作, 多数是建筑工人, 大多是通过国内多家不同的劳务中介公司分别与外方中介合作办理赴该国手续。

近段时间以来, 几乎每天都有几十名中国劳务人员来到我国驻当地大使馆, 请求使馆协助解决他们面临的劳务纠纷和种种困难。随着时间推移, 在当地务工的中国建筑工人大规模前往中国驻该国使馆请愿。据最初频繁请愿的300多人反映:1) 他们来当地务工半年多, 中介机构和雇主一直未能为工人办妥合法务工和居留手续, 使许多人实际上成了“黑工”;2) 到当地后实际领取的工资与国内派出单位当初的承诺有出入。中介公司承诺可以在当地打工三到五年, 每月工作200多个小时, 时薪为3欧元, 不少劳工为此交纳了近十万元的出国服务费。但他们只干了半年, 签证就到期了, 此时有的才挣了不到3万元;3) 当地雇主随意更改合同, 克扣和拖欠工资的情况时有发生, 劳工的工作生活环境迅速恶化。

经中国驻当地使馆催促, 国内各相关方分别组建联合工作组, 同工人们面对面商讨解决方案;与此同时, 使馆方面积极同当地移民局等机构交涉, 为工人们顺利离境办理有关手续, 并争取免除了这些工人因签证过期在当地“非法滞留”而本应缴纳的巨额罚金。在使馆的积极配合下, 各地工作组采取谈妥一批回国一批的方式, 因务工居留手续出问题而在当地“非法滞留”的300多名中国务工人员基本都顺利回国。

目前, 我国驻当地大使馆建议, 由于当地房地产市场严重萎缩, 市场对建筑工人的需求大大减少, 建议国内暂停向当地输出建筑工人。商务部亦发出警示, 各对外劳务合作企业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审慎开展业务, 公民赴境外务工需谨慎。

2 事件原因分析

此次劳务纠纷事件中的劳务人员, 出国的时间不同, 雇主不同, 从事的行业也不尽相同, 由于种种原因产生的劳务纠纷和问题也有很大区别。既有诸如金融危机导致在建项目停工, 雇主支付能力下降, 当地失业率上升, 劳务输入国对外籍劳务的需求减少, 务工人员开工不足, 实际收入下降等客观原因, 也有两国劳务中介公司管理不善、个别中介收取大量中介费等人为因素。

2.1 全球金融危机造成建筑市场衰退

国际劳工组织报告指出, 受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是普通劳动者;受影响最为严重的行业是:建筑业、汽车制造业、旅游业、金融业、服务业和房地产等。

受金融危机影响, 大量建筑企业开工不足甚至部分完全停工, 对外籍劳务的需求大幅度降低, 已出国人员难以保障足够的工作时间。

2.2 人民币升值和外币贬值双重挤压, 劳务人员收入缩水

按照现行国际货币结算体系, 劳务人员在国外的收入需要首先兑换成美元或欧元汇回国内, 然后, 再由美元或欧元兑换成人民币, 形成现实购买力。外币汇率和人民币汇率直接影响着劳务人员的切身利益。2005年7月,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前, 1美元兑换8.2元人民币, 而现在1美元只能兑换6.45元人民币。金融危机后, 外币对美元、欧元又大幅度贬值, 贬值率为20%-40%, 直接导致劳务人员的美元、欧元收入减少。在人民币升值和外币贬值的双重挤压下, 劳务人员汇回国内的收入缩水了40%左右。

2.3 国内劳务中介公司的违规操作

我国每年通过中介劳务输出到境外打工者有30万人左右, 总量3 000多万, 多数集中在日本、韩国和新加坡, 所从事的行业已从建筑业扩展到农业、服务业和环境保护等行业。随着海外劳工人数的急剧增加, 纠纷越来越多。出国劳务纠纷的始作俑者往往是一些不规范的中介公司, 此次劳务纠纷事件也不例外。

良莠不齐的中介公司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多, 无证照经营、超范围经营、虚假宣传、设置中介陷阱、设立格式合同霸王条款等行为屡见不鲜。这些没有资质的中介公司靠赚取人头费生存, 在国内招工时层层转包, 结果收费层层加码, 大大增加了外出务工人员的经济负担;有的中介公司涉嫌虚假承诺, 使工人期望过高, 对务工风险估计不足;还有的中介公司把关不严, 一些工人技术不过关, 无法保质保量完成工作, 成为雇主克扣工资的理由。

2.4 外派劳务企业管理不善

按照国内有关规定, 外派劳务企业在派出劳务人员出国前应按有关规定征求使馆的意见, 并有责任对境外劳务人员进行管理。然而, 不少公司普遍存在“重派出、轻管理”的问题, 一些公司尽管派出的工人成百上千, 却没有按规定派遣管理人员在当地负责, 及时处理工人务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造成工人有事便找使馆。有的公司在使馆反复催促下才派人, 不仅使使馆的正常工作受影响, 还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

3 此次劳务纠纷事件对国际项目劳务管理工作的启示

本次劳务纠纷事件, 从表面上看是国内少数劳务中介公司的违规操作造成的, 但从深层次来看则是全球金融危机给对外劳务合作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目前中资企业所承担的国际项目往往工程规模巨大, 自身资源不足, 施工单位不可避免地要从国内派遣大量的技术人员和普通劳务前往项目所在国实施项目。但这些项目实施单位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其潜在的劳务管理风险不言而喻, 一旦出现不能有效管理劳务的情况, 将会给整个项目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并对中国整体国际形象和声誉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 必须密切关注金融危机及国际形势给外派劳务项目带来的影响, 未雨绸缪, 积极采取措施, 切实加以防范, 规避可能出现的劳务管理风险。项目实施单位要严格劳务资格审查标准、程序, 切实做好外派劳务的备案工作, 实现劳务管理关口前移, 并健全境外劳务纠纷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 为工程项目的实施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保障。

在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没有正式展开之前, 国际项目实施单位必须清晰劳务队伍的管理思路, 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研究中资公司在国外劳务管理的惨痛教训, 围绕“让劳务有活干、有钱挣, 让劳务放心拿到钱, 让劳务安心工作, 安全回家”这些劳务最为关心的问题, 切实做好国际项目的劳务管理工作。

4 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 解决劳务的后顾之忧

劳务是项目履约的重要载体, 项目实施单位要充分尊重劳务, 密切关心劳务的思想动态, 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 通过为劳务提供安全保障, 改善生活和居住条件, 以走访慰问送温暖及和劳务共庆佳节的方式, 感化劳务, 凝聚人心, 将“人情味”融入到日常的生产、生活管理当中, 充分调动劳务的积极性, 最大程度地发挥劳务的工作热情。项目实施单位还应该及时帮助劳务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保证劳务队伍的稳定。

此外, 项目实施单位应在劳务招聘阶段入手, 加强外派劳务出国前培训, 并取得《外派劳务培训合格证》, 无证人员一律不得办理签证。在培训中应如实告知派往国别 (地区) 工资待遇、工作生活条件等情况, 并教育外派劳务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在劳务进入工地后, 迅速建立起由项目实施单位、各相关方、外派劳务人员代表等共同构成的外派劳务人员对话沟通机制, 在工作中对外派劳务人员诉求予以充分重视和及时疏导。项目实施单位应指派专人负责在项目现场全面了解和掌握外派劳务思想动态, 受理外派劳务人员代表反映的有关情况。

5 结语

输出经济特区论文 篇7

1. 语言输出

在语言学习和掌握的过程中,学习者通过接触目的语材料,获得输入。然后将所得信息与记忆中的语言模块和已有的知识相匹配、重组、理解,最后形成语言的表达,这就是语言的输出。语言输出训练的加强包括口头输出训练和笔头输出训练的加强。口头输出主要是指日常谈话、正规演讲和口译,而笔头输出训练主要指写作和笔译。就课堂教学而言,口头输出训练可以通过课堂提问、话题讨论、短剧表演等途径来实现,而笔头输出则主要是与阅读同步的写作练习。

2.“生活化”的语言输出的重要性

只有在生活中运用、交流、表达,才是一种活的语言。如果缺少真实的生活实践,缺少不断的实际运用,学生在书本上和课堂上所学到的语言就不仅抽象、枯燥、不容易掌握,而且极容易因为缺少运用而使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逐渐变得生疏。对于教师来说,应该做到的是让学生在使用英语中学习英语,让英语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工具而不是累赘。那么,如何使高职英语教学“生活化”,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语言教学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为生活而用呢?笔者对加强高职学生“生活化”的语言输出的有效途径做了以下尝试。

3. 加强“生活化”的语言输出的途径

3.1 阅读教学“生活化”,利用生活媒体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英语、用英语。

为了增加学生的泛读量、扩大知识面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以往老师都会推荐学生阅读诸如“China Daily”、《英语沙龙》等英文报刊。多年来,笔者发现,这些报刊内容繁多,学生很难对内容做出筛选,而且文章篇幅较长,生词较多,学生不但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阅读,并且阅读的效率非常低,最终导致学生失去对英语阅读的兴趣。随着科技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China Daily”手机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英语的好平台。“China Daily”手机报可以说是一份浓缩的报纸,以新闻为主,通常包括weather, top news, hot words, language tips, laughter等内容,内容除了涉及政治、经济、体育、文化、生活各方面外,还具有较强的生活气息和趣味性,最重要的是语言简练,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水平。现在几乎每个大学生都拥有手机,所以笔者建议学生通过学习“China Daily”手机报来扩大知识面和提高阅读能力。学生可以真正做到以英语作为工具了解到日常生活中我们关心的新闻事件,真切体会到“学以致用”的成就感和乐趣。同时,又能学习到更多的英语知识:日常新闻常用词汇、新闻的语言特点以及英语语言背景和文化等。以往学生通常要到图书馆报刊阅览室或者到电子阅览室通过上网才能阅读到英语报刊,时间和地点都很受限制。现在学生是用自己的手机来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自然就被调动起来。在课堂上笔者是这样操作的:每次课前利用10分钟和学生交流前一天的手机报学习。学生或者分享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或者分享自己新学到的词汇或俚语,或者分享一个小笑话。实践中,笔者发现,每个学生每天看报的重点都不一样,对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话题,学生不但理解了手机报里简单的新闻描述,他们还会主动去阅读更多相关的细节,在课堂上和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新词汇或俚语,学生会尝试造句以做到“学以致用”。当然,分享笑话的同学给课堂增添了不少的生气。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达到阅读和口语练习相结合的目的,学生可以体验输出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能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

3.2 口语教学“生活化”,让学生真切体验“生活化”的语言输出。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亦是教学之本。真实反映生活的题材内容能使学生们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感受亲切、自然、快乐。这就要求我们从生活中挖掘更多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以高职高专英语精品教材《希望英语》为例,笔者根据每个单元学习的内容创造性地给学生设计了不同的任务,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氛围。以教材Unit 2为例,它的中心话题是家庭生活,笔者受热播电视情景剧《家有儿女》的启发,按照班级人数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4—6人,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模拟电视情景剧进行角色扮演,表现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学生们或多或少都曾有过与剧中相同或类似的经历,共鸣强烈,非常喜欢这部剧,所以参与这个活动的积极性也特别高。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加以创新,表演了一出出令人捧腹大笑之余又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家庭好戏。这个活动把英语教学内容拓展到生活中,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学习活生生的语言,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更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真实的语言交际,体验了“生活化”的语言输出。

3.3 听力教学“生活化”,紧跟时代步伐,注重听与说、写、译等能力的结合。

长期以来,笔者发现,生活中许多学生虽然英语学习积极性不高,但是都非常喜欢听英文歌曲和看英文电影。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高职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相对被动,积极性也相对较低。传统的学习方法让他们认为英语是一门枯燥的学科,所学的范围也只是停留在书本上有限的词句。笔者想,何不利用学生对英文歌曲、英文原版电影的兴趣进行英语听力教学呢?利用英文歌曲和英文电影进行教学可以突破教材的局限性,使学生摆脱单调的书本知识,在生动、丰富、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多年来,许多教师也利用一些经典的英文歌曲或英文电影来进行辅助教学,但是教学形式单一,加之经典题材都不够新颖,不能紧跟时代步伐,教学效果不理想,所以笔者认为,利用英文歌曲和英文电影辅助教学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给学生带来新鲜感。2008年是我们的奥运年,世界瞩目,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曲“You and Me”就是一个极具时代气息的教学素材。笔者首先进行传统的“听歌填词”练听力,然后“朗读学唱”练语音,接着是“理解翻译”。英文歌曲形似诗歌,当中有些句子跟课本强调的语法知识是不一致的,如这首歌当中的“travel dream a thousand miles meeting in Beijing”就是一个例子。笔者就要求学生把歌词按照正规句法结构把句子进行改写并翻译成中文,既巩固了语法知识又锻炼了翻译能力。最后把“歌词拓展”作为作业,要求学生根据对奥运会的内涵的理解和老师的提示问题如“Why it is said‘we are family’?”“What does the‘dream’refer to?”“What are we going to do in Beijing?”等,把这几句简单的歌词加以拓展并写成一篇小短文。这样一来,一首英文歌就实现了听、说、写、译能力的训练。英文电影的选择也应具有时代感。2008年里,Kongfu Panda对学生来说是一部极具吸引力的电影,电影情节幽默、语言生动而简练。笔者在给学生欣赏该电影的同时,还引导学生记下一些经典的“生活化”的对白并模仿对白的语音、语调和语气,然后把对白翻译成中文,最后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对白片段进行模拟表演。以下是这部电影里出现的一些经典又实用的对白,语言简单,符合高职学生的水平。如:There are no accidents.(一切都不是偶然。);One meets its destiny on the road he takes to avoid it.(何必躲呢,躲不过的。);Yes, but no matter what you doThat seed will grow to be a peach tree.You may wish for an Apple or an orange.But you will get a peach. (是啊!不过无论你做了什么, 那个种子还是会长成桃树, 你可能想要苹果或桔子, 可你只能得到桃子。) ;You cannot leave, real warrior never quits. (你不能走, 真的武士决不会退却。) ;To make something special, you just have to believe it’s special. (认为它特别, 它就特别了。) 。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学习语言, 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 记忆也特别深刻, 当然也迫切希望能在生活中运用起来。学生参加英语角活动时, 在生活中主动和老师、同学用英语交流就不再那么被动, 而是成为了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

4. 结语

语言来自生活,教会语言最好的方法是将语言还原于生活,把课本上规范的死的内容融于生活,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加强学生对语言的感性认识,调动学生学习语言的自觉性,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让语言教学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为生活而用。

摘要:语言来源于生活, 又实践于生活。语言输出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高职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语言输出的有效方式——“生活化”的语言输出。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语言输出,有效方式,“生活化”,语言输出

参考文献

[1]Penny Ur.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Practice and Theor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2]Rod Ellis.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3]刘润清, 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

[4]刘艳林.高职英语教学应走实用英语之路[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9, (03) .

[5]宋金品.改革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J].重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08) .

输出假设研究综述 篇8

1 输出假设的理论依据

语言输出能够培养学习者语言运用的流利性和自动性, 迫使学习者从语义加工过程转移到句法加工过程, 让学习者检测自己对目的语学习所做出的假设, 获得相应的反馈。输出效应在一个完整的体系内实现, 并不只依靠提高学习者某一方面的能力。输出效应受学习者社会文化水平、心理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的制约, 输出能力提高也带动三方面能力提升。

1.1 社会文化语言学视角

Lantolf (2000) 指出社会文化和语言密切相关, 自动记忆、推理、注意功能都是学习者参与外界活动时调整后的思维活动。内在的心理活动来源于外在的对话[2]。心理加工首先出现在合作对话中, 然后内化到个人习得。用因特网进行交流活动给人以较少的监督感、较多的自由感, 学生在面对录音时能说出许多当面交流时不能表达出的话语。交流环境的转换使得言语活动迸发创意与智慧的火花, 输出促使学习者思维观念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

输出可能刺激学习者从语义加工转移到完整的语法加工以求准确的产出。认知活动和产出都在输出和合作对话中实现, 通过对话将外在知识内化。输出迫使学习者注意语言形式, 特别是当交际受阻时, 双方必须通过协调意义 (negotiating of meaning) 来传递信息。输出中的协调意义促使说话者不得不使用准确、恰当、连贯的语言完整地表达话语的含义。

在产出过程中的交流压力促进听话者需要依据说话者给予的信息来完成任务。对于交互式任务来说, 听话者没有对于说话者的明确信息需求, 而在叙述任务时说话者需要传送特定的信息片段, 因为听话者如果表达不清晰则无法呈现任务。

1.2 认知语言学视角

“人的注意力系统被描述为有限的精神资源和能力……只有一小部分信息传送到感知的记忆力, 这些都是由注意力系统选择”[3]。Schmidt (1990) 将意识、主观经验、主体表达此类经验的能力相联系, 并把意识内含于注意力[4]。注意力被认为是认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意力包含了警惕、定向、发现三种因素, 而输出假设的重要功能是提高注意力从而有利于下一步的认知加工。注意力刺激学习者注意到他们的产出与本地语者产出的差异, 对差异的感知有助于语法的重构。与此类似, Tomlin&Villa (1994) 提出注意力包括四个相互影响的因素:意识、警惕、定向、发现[3]。注意力的核心是定向, 受其余三个因素影响, 这种分析框架使得二语研究者分离和辨认学习加工的不同阶段。Swain&Lapkin (1995) 提出输出的重要性在于学习者利用认知能力主动加工资源以达到理解的程度[5], 同时验证了语言输出会引起学习者对问题的注意。

注意力影响感觉、知觉、认知, 进行不同程度地影响思维加工和二语习得, 输出效应因学习者水平、注意力程度而异。

1.3 心理语言学视角

Izumi从心理语言学角度分析语法的编码与监督机制在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语法意识方面起着内在装置的作用[6]。Izumi从Levelt的言语产出模型入手, 讨论了在产出与监察过程中, 语法编码过程检查交际意图与输出匹配情况, 这促使学习者发现自己中介语的不足, 这种心理状态可作为学习者意识提高的内部启动装置, 反过来为语言学习创造理想的条件。王颖 (2005) 认为输出有效地促使学习者内部因素 (选择性的注意力及二语能力) 与外部环境因素 (输入、交互作用、教师介入) 交互作用, 使得学习者运用内部的元语言进行反思[7]。

通过注意学习者输出与目的语输入不匹配的信息, 输出有助于调整理解过程和习得过程。

2 输出假设的继承发展

基于输出假设在中高水平的应用, 文秋芳 (2008) 建设性地发展了输出假设, 提出了“输出驱动假设” (Output-driven Hypothesis) , 界定了“输出驱动假设”适用的对象、学习环境和输出的内容[8]。现代社会, 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对现代大学生基本的素质要求,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9]。输出驱动假设的实证研究大多集中于大学生的写作、口语对综合学习能力的促进作用, 符合现代人才培养模式。

赵靖娜 (2013) 探索英语口语教学的新模式, 形成一套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口语训练体系[10]。王雯秋 (2013) 提出大学英语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 改革“读写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听力、阅读能力, 实现读写相长, 从而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11]。如借助各种现代教学手段, 融听、说、读、写等技能的训练为一体, 为多种感官的参与提供机会, 为输入和输出的有机结合创造条件。卢彩尧 (2011) 指出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交际本质要求注意输入内容的更新和趣味性以及输入形式的多样化, 同时也要强化听说输出练习以解决“费时低效、聋哑英语”问题[12]。

此类研究重心在于考察学习者的语言输出对第二语言综合能力发展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还有很多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步骤亟待探讨, 如:如何将“输出驱动假设”与传统课堂结合;如何设置合理的输出任务, 增强学习的内驱力;什么样的教学活动能将输出驱动效应分发挥等问题。

3 输出假设与聚焦于形教学法相结合

基于现有理论依据, 输出假设与聚焦于形教学法相结合更有利于输出效应最大限度发挥。“Form-focused instruction指任何计划的或偶然的活动使学生聚焦于语言形式的教学方式。[13]”聚焦于形教学法与输出假设通过注意力紧密联系。Schmidt (1990) 指出对语法形式有意识的加工是极为重要的[4], 注意力与形式相关联的三个假说:1) 即时假说提出即时的注意形式引起学得在许多研究里有说明, 展示了当学习者身心发展充分时, 他们能够在重铸中注意语法特征。2) 注意假说为学习者对语言形式的注意能够产生学得, 注意假说提出有意识的注意对习得是非常必要的。3) 可教性假说提出学习者只有在身心发展就绪时才能习得这些规则。

输出假设与聚焦于形教学法相结合的实证研究为本文提出的理论观点提供支撑。Nassaji&Swain (2000) 认为输出后的反馈能够帮助学习者在不同阶段学习语言形式[14]。在Schmidt的日记调查中, 对输入形式的聚焦存在于对话协商中。调查对象更加注意特定形式传递着的意义, 例如时态和语态的屈折变化。Van Patten (1990) 提出注意力在信息内容加工和信息形式上同样起着重要作用, 当注重形式多于注重意义时, 对理解的程度则会削弱[15]。语言输出能够促进意义协商, 为形义结合提供机会。当学习者被逼迫产出, 回顾加工促使他们重新分析语句。在某种程度上, 语言已经内化, 从而脱离中介语。

鉴于Form-focused Instruction在提高注意力及表达上有较大作用, Izumi通过比较输入加工以及产出对学生注意力集中与形式和意义方面的影响。关注指导性写作和短文重构两种输出任务为实验方式, 探究了怎样的教学法有利于聚焦于形[6]。实验后, 通过句子组合、图片重构、转述、语法判断实验进行测验, 结果显示兼用输出策略和输入加工策略组学习形式习得情况优于只采用输出策略组。

有声思维活动 (thinking-aloud) 即一边思考, 一边说出思考的内容, 是元语言功能的最好呈现方式。Swain (1993) 等人, 让学生用法语写一篇1-2段的命题短文。在写的过程中, 学生用法语或者英语说出自己的构思, 不擦掉错误的地方, 不停顿太长时间, 也不借助字典和在场教师及实验者的帮助。观察在没有反馈的情况下, 学生是否会自己想出办法来。结果发现在有声思维活动中学生会充分利用自己的元语言功能, 体会语言输出所带来的效应。

二语学习者把语言输出视为检验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有关语言形式和语言结构假设的途径, 通过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语言输出加强对语言的控制从而达到语言运用的自动性。

4 结束语

输出假设对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从社会文化、心理语言、认知能力方面提出挑战, 并促进学习者通过话语调整掌握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输出驱动假设是文秋芳教授对输出假设的创新性发展, 并带动相关实证研究。该文提出输出假设与聚焦于形教学法相结合的新观点, 以注意力为契合点, 通过语言输出提升学习者对语言的敏感度。学生经过输出后注意所给材料的语言特征与自身产出的区别, 对英语的形式结构进行假设检验, 学会使用目标语的语言特征, 从而增强输出效应。

我们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而应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 积极将输出假设融入教学。意义基础上的聚焦于形 (Form-focused instruction) 的教学理念与输出驱动相结合的教学法将为我国外语教学跨上新的台阶提供了方向和信心。将来的研究构思两个方向进行研究。一方面与修正输出 (modified output) 有关, 包括聚焦于形教学法与输出假设相结合对修正输出的效果、对修正语言的方向及类型的影响, 怎样的聚焦于形教学法有利于注意力最大程度集中;另一方面关注输出驱动教学法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如何将形式、意义与产出相结合起来, 不仅要注重学习结果, 更要注重体验的过程。

摘要:语言输出受学习者的社会文化环境、心理成熟程度、认知发展水平影响。该文从社会文化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 整合为一体, 为输出假设提供理论依据, 以及输出驱动假设对其继承与发展。重点提出将输出假设与聚焦于形教学法相结合以达到有效性输出, 并结合已有输出假设的实证研究对其合理性进行论证。

上一篇:钛酸纳米管下一篇:骨骼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