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与维修(精选12篇)
运用与维修 篇1
在汽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 传统的汽车已经逐渐被更新和淘汰。而今, 现代的汽车已经成为融机械、电子、液压传动技术、通讯以及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高科技产品, 汽车的结构也从基本的机械、电子装置转变为机电液一体化的装置:例如安全气囊系统、自动空调系统、防盗系统、电子悬挂系统、动力转向系统、防抱死系统以及自诊断系统等。这些新的汽车技术使得汽车维修业发生了极大的变革, 因此, 在汽车自动化、电气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 培养专业的高技能汽车维修人才, 成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任务。
1 汽车运用与维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汽车运用与维修的教学模式落后
汽车运用与维修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需要在理论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才能确保学生能够满足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的需求。但是, 在理论教学活动中, 许多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致使理论教学严重背离实践教学, 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导致教学效果较低。而且, 在实践教学中, 许多学生已经将要忘记专业理论知识, 只能通过模仿来完成具体的操作训练, 从而使得理论与实践相背离, 降低了的教学质量[1]。
1.2 汽车运用与维修的教学内容陈旧
目前,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所使用的教材大多是八、九十年代编写的, 教学内容以汽车教学构造和原理为主, 不能适应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要求。同时,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开设的《汽车结构认识》、《汽车电气设备检测与维修》、《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维修基础》等课程, 注重讲解机械原理和机械修理, 没有开设涉及电子控制技术的《现代汽车新技术》等的专业课程, 使得教学远远脱离与实际情况。
1.3 汽车运用与维修缺乏强大的师资力量
近年来, 通讯技术和电子控制技术已经应用到汽车上来, 使得汽车由原来单纯的机械产品转变为多学科的集成物, 因此, 从业人员需要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然而, 目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师大多是年轻的本科毕业生, 没有在汽修行业实践锻炼过, 没有学习过自动控制技术和电子控制技术, 使得教师的维修经验几乎为零, 执教能力不足。
1.4 汽车运用与维修缺乏必要的实习硬件
汽车运用与维修需要实践性和丰富的操作经验, 但是, 在实际情况中, 许多学校的教学设施不足, 维修设备陈旧, 缺少供学生实习用的自动变速器、电喷发动机故障检测设备和侧滑等设备, 致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高。
1.5 汽车运用与维修的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 由于许多学校缺乏必要的实习设备、检测仪器等,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 再加上缺乏相应的实物、多媒体软件以及图表等教学工具来进行辅助教学, 只能让学生根据教材, 自己去想象和理解, 使得教学内容枯燥乏味, 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 致使教学效率较低[2]。
2 解决汽车运用与维修教学中问题的措施
2.1 合理选择教材,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汽车运用与维修人才只有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 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 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因此, 学校应该合理选择教材,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确保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新的汽车理论知识和汽车维修技术, 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选择教材时, 学校应该及时把新知识、新技术以及新车型的结构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去, 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 适当的选择教学内容, 加大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以及液压技术等知识的教学内容, 以确保教学的科学性、时效性可时代性。
2.2 重视师资力量, 建立强大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是推动学生发展的主要动力, 因此, 学校应该重视师资力量, 建立强大的教师队伍, 不断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 为学生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持, 以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应该引入竞争机制, 不断拓宽教师的来源渠道, 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 确保教师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同时, 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锻炼的机会, 积极开展相关的培训活动, 及时更新教师的知识, 以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3]。
2.3 合理介绍检测设备, 提供必要的实习硬件
过往依靠传统维修工具维修汽车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因此,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该合理介绍市场最新检测设备, 如汽车四轮定位设备, 现在市场上用的世博等品牌设备做四轮定位作业至少要30分钟才能完成, 然而现在美国亨特公司的车轮定位系统只需要5分钟完成整个流程作业。并且现代汽车故障率越来越低, 几乎很少汽车维修需要用到示波仪、编程器、解码器等诊断工具, 反而汽车保养、汽车美容以及汽车智能化控制系统等在现阶段市场需求越来越大,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 总结
总而言之, 汽车运用与维修教学是培养专业的高素质汽车维修人才的主要途径, 因此, 在汽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 学校应该加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材建设,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建立强大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不断提高汽车运用与维修的教学质量, 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确保学生能够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实用型专业汽车维修人才的需求,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汽车技术也不断的发展, 作为一种集电子、机械、通讯以及液压传动技术为一体的高科技产品, 对汽车维修业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 培养专业的汽车维修人才, 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专业汽车维修人员的需求, 成为汽车运用与维修教学的首要任务。本文通过分析汽车运用与维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以期为提高汽车运用与维修的教学质量, 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汽车运用与维修,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叶昊.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改革与教学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 2015 (20) :241.
[2]刘志军, 王晓霞.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措施[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08) :135.
[3]邓向军.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硅谷, 2011 (10) :123.
[4]钟文浩.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模块式一体化教学[J].广东教育 (教研版) , 2007 (09) :31-32.
运用与维修 篇2
民族:xx
目前所在地: xx汽车科技学院
身材:172 cm70 kg
户口所在地:xxx市
年龄:xx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应职位:
汽车:汽车销售
工年限:2—6年
可到职日期: 随时
求类型:全职
希望工作地区:xxx
个人工经历: xxxx
工作描述:帮助修理工师傅修理等
担任职务:
2009—2010年10月在系部学生会担任干事一职。
2010年9月-2011年11月担任系部学生会副秘书长一职。
2010年10月-2011年9月在院团文明先锋队担任队员。
2011年3月-2011年11月担任系部副团委书记、学生会主席
工作描述:
在校期间我积极参加学校内举办的任何活动通过各种活动我有了自身的提高,锻炼了我的管理与被管理(自我管理)的能力与团队合作意识。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xx汽车科技职业学校
最高学历:xx
毕业日期:xx
所学专业一: 汽车运用与维修
受教育培训经历: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1、汽车维修中级技工证书。
2、对xx汽车(f0、f6)的制造整个流程有局部性的认识。
4、对汽车销售方面特别感兴趣。
3、对管理方面特别有兴趣。
4、篮球。。。
详细个人自传
我叫xx,男,汉族,于1992年3月9日出生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是2011年11月xx汽车科技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所学的专业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我性格内向兼开朗、办事稳重、善于思考、自学能力强,易于接受新事物。即将踏入社会征途,我满怀热情与追求,期待一份契机与成功,现请恕我冒昧自荐。
★ 在专业学习上:
大学时期,在抓好专业课学习的同时,我更注重的是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校期间我专业水平显良好,学习必修课的同时我还选修了其他的课程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顺利通过了学校安排的汽车维修的中级技工证考试。还到学校附近的汽修厂实践过,对汽车的总体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 在思想方面:
我积极上进,笃守诚、信、礼、智的做人原则,思想积极要求进步。
★ 在社会工作方面:
我历任学生会职务,长期为同学们服务,积极参与组织了各项有益活动,培养了较强的策划、组织、协调、管理和创新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
★ 在业余方面:
我积极参加了校园各项文艺活动,擅长打篮球等各种球类,参加了历年的班级各种比赛。
自我评价:
为人诚恳,乐观开朗,富拼搏精神,能吃苦耐劳。
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踏实,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有较强的学习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求知欲望强烈;
浅谈如何做好汽车运用与维修教学 篇3
对中等职业院校来说,其在教学上可能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因为其生源素质和学生学历使毕业生走上社会以后可能面对的竞争压力更大一些。但面對挑战,我们只能是苦练“内功”,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办好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培养出合格的专业人才。那么,在学校教学中如何做好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呢?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来谈谈如何做好汽修专业教学。
一、教师要不断开阔视野,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很多教师都有着较强的专业功底,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吃老本”的现象。这一方面与职中学生学习能力弱有关系;另一方面也与很多教师缺乏危机意识密切相关。而教师一成不变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同时也会使学校的教学与社会需要严重脱节,导致学生在走上社会以后很难适应。
因此,要想提升教学质量,首先,教师必须要提升自身素质,要加强学习,不断更新、丰富自身的专业技能,保证专业技能过硬。其次,教师要关注社会需求,关注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根据社会的需求来调整我们的教育教学,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有竞争力的人才。
二、全方位提升学生技能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专业人才,据不完全统计,相对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职中类毕业生就业率相对较高,而且比较受企业的青睐。究其原因是因为职中类毕业生实际动手能力要强一些,这非常符合一线“蓝领”工人的标准要求。需求决定我们的教学,据此,我们学校教学既要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一定要关注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特别是基本素质,如待人接物的能力、动手能力、沟通能力等。
三、更新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对于教学效果有重大的影响,因此,要提升教学效果,必须要重视教学模式的更新。新时期的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非常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任务驱动型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职业任务驱动”是在“任务驱动”的基础上,将任务与职业岗位工作挂钩,更强调适应岗位工作需要这一教育目标,更强调岗位工作任务的完成,并考虑到企业差异性而专注于职业核心任务。在职业任务驱动型教学中,教学要求的落实、教学目标的实现都体现在每一个具体的任务之中,因而任务的合理确定十分关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进步,已发展成为位列世界前列的制造业大国,目前正面临着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中国的经济也将由制造业占主体向服务类占主体的经济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需要大量掌握相当专业知识,熟练操作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能适应多个岗位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这就要求我们职业教育能够在不断提升现有师资、设备、场地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益。
运用与维修 篇4
关键词:汽车专业课程改革,调研论证,项目课程开发,教学试点
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指导思想,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全面实施职业教育攻坚的决定, 自治区教育厅明确提出课程改革的方向为:在对大类专业相应行业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运用工作分析和教学分析的方法, 遵循技术型、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 着眼于学习者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以及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形成, 按照职业实践的逻辑顺序, 建立适应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学习领域和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群, 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一) 对行业重新进行调研论证
通过问卷调查、企业走访、文献调查和网上调查等方法, 对广西南宁市、柳州市及周边地区的汽车市场与后市场情况进行调研, 了解汽车制造企业、汽车维修企业和汽车商贸企业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对现代企业的设备情况、技术力量、产品类型和质量、人才构成情况进行了调研, 并围绕在岗职校生的爱岗敬业、学习精神、知识应用能力、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发展趋势、动手能力、职校生在企业成才的主要影响因素等方面与企业的人事负责人、企业老总进行了深入交流, 并诚恳听取了企业界对职业教育教学的评价和建议, 为汽车专业专门化方向的课改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1. 调研结果。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 (1) 汽车市场专业人才的需求数量仍呈上升趋势。随着近年来我国汽车市场正朝气蓬勃的发展, 汽车保有量在不断增长而且势头迅猛, 如图1。2008年末广西汽车保有量约98.4万辆, 而且每年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 若一辆车一年的基本保养费是1000元, 仅此项广西的市场一年就近10亿元。由于汽车整车销售的利润并不高, 而售后服务可以带来长期收益, 现在各汽车品牌4S店正把售后维修作为核心业务, 仅在广西的4S店, 就有近万名从业人员。按国际算法, 每新增30辆汽车至少需要增加1名汽车服务从业人员计算, 预计广西2009年全年新增汽车近30万辆, 新增汽车服务岗位10000左右, 估算广西一年需要10000名汽车服务人才, 现有从业人员的文化技术素质亟待提高。 (2) 汽车制造企业面向中职毕业生主要岗位及要求。汽车制造企业面向中职毕业生大量需求的人员为汽车制造四大工艺线一线操作人员, 即冲压工、焊接工、油漆工、总装工, 也有部分从事汽车检测与调试、汽车试车、汽车维修等工作, 其中技术要求较高的是焊接工、油漆工, 也是企业大量需求的工种。对上述工种人员的要求:有较强的劳动纪律性和合作精神, 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 有一定的英语基础, 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 (3) 汽车维修企业面向中职毕业生主要岗位及要求。4S维修站与一般维修企业的主要有前台接待、信息处理、仓库管理、汽车电工、汽车机电一体化维修、钣金维修、车身油漆、美容装潢等岗位, 比较短缺人才为汽车机电一体化维修工、钣金维修工、车身油漆维修工。对上述工种人员的要求:有较强的劳动纪律性, 具有极强的逻辑推理能力, 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和较强的专业技能, 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 具有机、电、液有机结合的知识和应用能力, 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会挑选和使用诊断、维修设备并能延伸设备的用途。 (4) 企业对目前中职校毕业生的反映。企业对部分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与素养、合作能力、上进心、危机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满意度不高, 对毕业生在设备、设施保养能力甚至包括动手操作能力评价也不高。另外, 汽车制造企业与规模较大汽车维修企业对毕业生基础知识和发展后劲比较看重, 而小型维修企业则普遍重视毕业生的零距离上岗能力。 (5) 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企业的参观调研, 深刻地感受到传统职业教育与企业实际生产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学校的教材和实验实习设备等教学资源、学校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相对于企业较滞后, 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与企业不能接轨。
2. 调研建议。
(1) 确立了我校汽车专业的两个专门化方向。笼统的汽车专业已不适应当前的要求, 必须结合专业再作细分, 明确具体的专门化方向, 才能充分体现汽车专业特色。目前, 根据具体条件, 将汽车专业群暂分为汽车机电一体化维修、汽车美容装潢、汽车营销等三个专门化方向。 (2) 确立了改革的方向是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打破“学科本位型”的课程模式, 以“实用”、“够用”为原则, 建立“能力本位型”的课程模式。以就业为导向, 改变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与职业活动相脱离的现状, 解决实践与理论相脱节的问题, 构建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 以职业活动为主线, 以学习者为中心, 以综合课程为基础, 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二) 对汽车专业岗位和专项能力进行分析
调研后对汽车机电一体化维修、汽车美容装潢、汽车营销等三个专门化方向进行了岗位能力分析, 形成了两个专门化方向的岗位能力初表, 邀请了来自汽车制造业、汽车维修业、汽车美容业、汽车销售业等多名一线专家, 在学校召开了汽车课改专家论证会, 会上专家们分组讨论了专业方向、岗位能力表等, 最终确定汽车专业的三个专门化方向为:汽车机电一体化维修、汽车美容与修复、汽车营销, 同时形成了每个专门化方向的岗位能力表。形成岗位能力表后, 组织汽车专业教师开展了专项能力分析, 通过汽车专业教师的集体努力, 对100多个二级项目从工作程序、环境和器材、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情感态度和评估标准等7个方面进行了能力分析, 形成了能力分析表。
(三) 进行项目课程开发和教学试点
课程开发的周期较长, 项目课程教材开发与应用, 必须在实践中不断试验、修改、完善才能更加科学。因此汽车专业对项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 采取边开发边实施的方法, 用一个班进行项目教学试点。
1. 开发项目课程。
在项目教学法的整个课题中, 学生和教师的交流、知识的传授及获得都是围绕着项目进行的, 所以项目的选择至关重要。依据专家咨询的结果和对毕业生调查问卷的总结, 在项目的选择、设置和实施过程中, 做到几点: (1) 阶段性设置课程。对初期项目的强调基础, 从较基础的、明显的、易于理解的项目开始专业训练。例如第一学年的教学安排为二个阶段, 如表1所示, 每一个阶段完成后都能形成一定技能,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2) 采用综合化课程。对汽车机械基础综合模块, 结合学生的专业兴趣, 以数字万用表和简单汽车电路的制作为项目载体进行教学, 融合了电工电子知识、汽车电路知识、电工实习的知识等。学生有固定的工位, 可以从基础的电子元件知识到较复杂的电路图识读知识, 通过实际操作的方法学习。汽车实务模块, 以汽车的常用实用知识为项目载体进行教学, 例如汽车文化、购车指南、二手车的评估、汽车保险、汽车零部件和配件的管理、汽车的使用性能了解、汽车的户籍管理、车辆的技术管理、汽车的结构, 开展了汽车广告书的阅读、汽车资料的网络检索、汽车管理软件的学习、二手车鉴定技巧、汽车使用性能中的汽车平顺性和舒适性实验的教学活动。与传统教学相比, 学生的学习兴趣性和学习效果都大大提高。 (3) 相对独立设置项目课程。在设置项目课程时尽量保持它的相对独立, 这样让学生能通过相对独立的项目的完成看到阶段性的成果, 有成就感,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对后期的项目任务, 选取的独立的工厂工作任务, 让学生将来能真正感受企业的职业氛围, 以期实现和企业生产现场的零距离接轨。 (4) 项目课程的开发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发展。认真分析每一个学生的特点, 根据他们个性和兴趣、特长, 进行小组划分, 使他们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在后期的专门化训练时, 让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方向, 自我规划自己的职业方向。
2. 项目教学试点。
选取汽修09级作为试点, 该年级学生总体素质不太理想, 学习主动性不足, 基础较薄弱。目前, 在该年级已经完成了模块1至模块5的项目教学试点。 (1)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在组织项目教学时, 首先是把项目课程分成若干个任务, 任务可大可小, 大任务可再分为若干个小任务。如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可分为7大任务组成, 每一任务设立一个典型的故障。在教学过程中, 以上述任务为引领, 采用先做后讲的方式开展教学。例如照明及信号系统的任务是:根据电路图查找前照灯不亮的原因, 并排除故障。在此项目中, 学生必须学会识图和自我评价一个完整项目过程, 教师只负责学生操作要领指导、过程监控和总体评价。该项目完成后, 学生通过学习识图技巧, 根据电路图排除故障, 学生很感兴趣, 成就感很强, 学到了照明及信号系统故障的分析和排除方法。 (2) 注重学生素养和态度的培养。一方面, 在教学中把不同性格与不同基础的学生分在同一小组, 让他们共同学习与实习, 或共同完成一个任务, 在计分评价时, 几个人中随机选一个进行考核, 他的分数也是其他几个人的分数, 在此过程中他们相互提醒相互监督, 合作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另一方面, 积极推进现代企业文化, 导入企业“5S管理”模式。将现代企业的创业理念、质量标准、管理思想、生产方式融入项目教学中, 如规定工具摆放、站姿、站位, 保持工位的清理、清洁等,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规范意识和对未来工作的适应性。 (3) 采用新的评价模式。在评价方面注意了中间过程的评价, 完成每个任务都要进行自评、学生相评和教师建议。对有作品的项目, 项目完成后还邀请几位教师参加评价会, 让每位学生上台拿着自己作品进行自我评价, 请学生代表和教师评选出优秀作品, 进行表彰和展示。在项目教学中采用全过程动态评价模式, 既有中间任务的阶段评价, 又有项目结果的总体评价;既有知识、能力的评价, 又有过程、方法、态度的评价;既注重知识、能力获得的评价, 又注重学生情感体验、身心发展的评价。评价方式是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口试、笔试、实验、实作等相结合, 单独评价与捆绑式评价相结合。所谓捆绑式评价, 首先建立学习小组, 在考核评价时学习小组中随机选一个进行考核, 他的考核分数也是同组其他人的分数。捆绑式评价能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 (4) 为项目的实施作了充分保障。项目教学的得以实施, 必须依靠硬件设备和师资。硬件设备是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载体, 师资是项目教学质量保证的关键。为保证项目课程的实施, 在原有发动机底盘实习室、电器实习室、电喷发动机实习室、自动变速器实习室、发动机调试室、基础上, 又获得250万元的财政专项经费, 并新购了多辆轿车实习整车和一批先进的实习设备。在师资配备上, 选配优秀的专业教师。老师理论功底扎实、实践水平很高, 均具有技师或高级工资格, 其中有一位参加广西壮族自治区百名名师培训, 一位参加全国骨干教师师资培训, 专门学习了汽车维修技术和项目教学法。
要达到改革设定的目标, 除了按照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要求执行之外, 还要继续加强汽车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继续加大对专业设备设施的投入、科学合理设立项目课程, 加快校本教材开发等。
参考文献
[1]邓泽民.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与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校企合作制度 篇5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校企合作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提高学校办学实力,加快校企合作建设,促进教学、科研水平全面提升,带动招生、就业良性循环,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与国内的企业在招生、就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科研、技术服务、培训、文化建设等环节或领域开展的合作(以下简称校企合作)。
第三条 学校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其主要职责是:
(一)协调校企合作单位与企业的合作关系;
(二)负责重大校企合作项目的运作及管理;
(三)负责校企合作项目的合同管理及统计、总结等工作;
(四)负责对校企合作单位工作的考核、评价,检查合同实施情况;
(五)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经费的管理;
(六)负责校企合作中的其它事项。
第二章
校企合作的目的与原则
第四条 校企合作的目的是适应地方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实施多元化办学模式;优化学校专业设置;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实施企业在岗人员培训,提高学校开展社会培训的服务能力;建立适应企业需要的招生就业渠道。
第五条 校企合作原则:
(一)服务企业原则。企业的需求就是学校的追求。学校要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企业开展培训,急企业之所急。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二)校企互惠原则。校企合作双方互惠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企业有权优先选拔留用学生,有权根据学生能力对学生就业进行部分淘汰。
(三)统一管理原则。校企合作是双项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四)校企互动原则。“开拓、创新、合作、共赢”,以服务换服务,共建共享、共赢共进。
第三章 校企合作的条件和要求
第六条 合作企业的基本条件是:校企合作的企业一般应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较好的业绩,具有较高的合作诚信度。
第七条 合作项目的基本条件是:能促进教学、科研水平提升,带动招生、就业良性循环,适应社会需求和学校发展需要。
第八条 校企合作能与“产、学”一体化相结合。能满足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完成实训教学任务的要求,具备先进的生产手段、技术装备和科学的经营管理方式,拥有一支素质较高的技术人员和职工队伍。
第九条 不宜引进的校企合作项目范围:
(一)拟引进的校企合作项目中含有国家或行业协会明令禁止的设备、材料、工艺、技术;
(二)单纯进行商业性生产经营;
(三)有关法律、法规禁止的其它情形。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第四章 校企合作的模式和内容
第十条 工学交替模式。其方式为学生在学校上理论课,在合作企业接受工作技能训练,按双方共同制订的教学计划实施交替。
第十一条 “订单”合作模式。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具体设有定向委培班、企业冠名班、企业订单班等。
第十二条 教学见习模式。学生通过一定的在校专业理论学习后,为了解合作单位的产品、生产工艺和经营理念及管理制度,提前接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教育。
第十三条 顶岗实践模式。学生前二年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自荐的形式,到用人单位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
第十四条 产学研模式。走“利用专业优势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道路,使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帮助中小型企业走健康发展之路。
第十五条 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基地也可以从实习生中优先选拔人才,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用工需求,达到“双赢”的效果。企业可以利用学校实训设备、场地和实习学生,减少生产成本,获得更大利润;学校可以借助企业生产投入和技术指导,减少教育成本。
第五章 校企合作的管理和评估
第十六条 日常管理。校企合作项目由校企合作处统筹协调,实施归口管理。每学期末要向校企合作处上报校企合作工作总结,及时反映校企合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在校企合作工作中签订的合同应及时交校企合作处备案登记。
第十七条 立项管理: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一)立项。承接校企合作项目的系部按《校企合作立项申请表》逐项填写,报校企合作处办理申请立项手续。
(二)审查。由校企合作处对校企合作项目进行初审,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根据项目建设内容、档次、内涵、培养目标、可操作性等各方面进行审查。校企合作项目占用学校资源量范围广、数量大,或学校一次性投入大于50万人民币(含),应由校企合作办负责组织业内专家评审。
(三)批准。根据合作项目的内涵,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组织专家组评定该项目的等级,分别给予项目建设运营经费、扶持经费等后,报校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后正式行文下达项目批复文件。
第十八条 合同管理。凡批准立项的校企合作项目,应签定合同书以及项目方案,承担校企合作项目的部门应按合同规定加强日常管理工作。
(一)校企合作项目合同应具有以下基本内容:合作项目名称和合作范围;合作目的、合作方式和合作具体内容;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合作企业投入方式和投入装备、技术的明细清单;合作项目占有学校资源的明细清单;基本设施配套和运行成本承担方和承担责任;合作项目开放服务收入的分配方案和财务管理;合同终止条件、违约责任及合同期限。
(二)校企合作项目合同由校企合作处组织审核,初审后报主管副校长审定。最后由校长或校长委托的分管校长签字确认后生效。
第十九条 经费及资产管理。校企合作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支出,均应建立台帐,单独收支和核算。属合作企业承诺或书面约定赠予学校的仪器设备,应办理入帐手续。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第二十条 知识产权管理。科技处是学校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凡校企合作项目在合作过程中获得的产学研成果(包括论文、专著),均纳入科技处管理。
第二十一条 效益评价和周期评估工作
校企合作项目应坚持效益评价和周期性评估工作制度。
(一)校企合作项目的效益评价
校内合作单位应对合作项目的利弊考量、人才培养、服务收入、功能利用等情况进行效益评价,并按照方案以及合同)规定检查方案及合同履行情况,于当年12月30前报校企合作办。
(二)校企合作项目的周期性评估制度
合同期限在3年(含3年)以上的合作项目,合作中期应由校内合作单位申请,校企合作办组织周期评估工作,全面审查合同履行情况。
第六章 校企合作的奖励及惩罚
第二十二条 奖励
(一)为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到学校校企合作中,对成功引进合作项目的教职员工以及本校学生,视项目具体情况予以200—2000元的奖励。
(二)学校每年召开校企合作工作总结会,对当年的校企合作工作进行总结,对做出突出成绩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表彰,并与年终处室目标考核、个人职称评定及评优挂钩。
第二十三条 惩罚
(一)未经校企合作处立项,个人擅自以学校名义私下与企业进行合作,造成学生投诉等恶劣影响者,学校将予以行政记过、经济处罚,情节严重者交学校纪委处理。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二)项目实施过程中,未按协议履行职责或合作内容发生重大变化,并未通知校企合作处,造成的后果由项目责任人承担。
(三)合作项目直接责任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学生未进行安全教育,造成学生人身受到伤害者,应承担主要责任。
(四)项目实施中期评估不合格,校企合作处有权责令项目负责人会同相关企业整改,并暂停项目经费的投入。在规定时间内仍达不到要求的项目将予以取缔。
第七章 附则
运用与维修 篇6
【关键词】汽车维修;现状;素质;教学设施;教材;师资;改革;发展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代步工具走进了千家万户,同时随着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和汽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车型淘汰也比较快,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对高技能汽车维修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给中职汽修专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一、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现状分析
1.学生整体素质下降,没有明确的学习及人生目标
职业中专的大部分学生初中文化知识基础薄弱,自信心不足,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还有部分学生心里并不喜欢汽修专业,而是父母替他们选择的,有的学生甚至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因此他们厌学心态严重,不良习惯多,而且缺乏对空间的想象力,导致他们对汽车零件的空间形体、实际位置关系、装配关系及传动路线等难以形成完整的认识。
2.实习场地不足、教学设施缺乏
许多中职学校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足够大的实习场地,配备的教学设备缺乏。教学中还是使用传统的粉笔加黑板,而没有配套多媒体教学设备。对于汽车构造中的许多图片,教师只能口述或让学生自己看书中图片进行讲解,这样导致学生对图片分析不透彻。同时由于汽车的更新换代速度较快,许多学校的实训设备大部分是静态的,大多是企业淘汰下来的残次品或废品,只能勉强给学生进行拆装实习,无法满足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教学需要,不利于理论讲解和学生实际操作。
3.教材内容陈旧
由于大部分中职学校为了应付高考的需要,现在使用的还是国家规定的统一教材,教材中的许多内容,比如说化油器式发动机、普通蓄电池、电子点火装置等都已经是现在车型中淘汰的设备,而对于现代汽车汽油喷射技术、汽车底盘电子控制技术等新知识介绍太少。
4.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许多中职学校的汽车专业老师从未在汽车维修企业岗位上工作过,由于学校发展的需要由其它科目教师转型到汽车专业,他们中的一些教师专业理论水平不高,动手操作能力也不强;还有一些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虽然很高,但是实际操作能力不强;还有些实习指导教师的动手能力挺强,但是却不能用合适的语言把实践中涉及到的理论知识讲解清楚。
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改革措施
1.狠抓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入学时要进行职业兴趣培养,让学生确立明确的人生目标,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让他们首先爱上这一行业,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建立学生道德跟踪档案,帮助学生改掉不良习惯。
2.加大教学实训设备的投入力度
各校应按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的要求,有计划地投入资金,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实训设备,有能力的学校应该自己建立汽车修理厂或与汽车维修企业联合办学,真正实现教、学、实习三项合一。
3.加快教材修订工作,改革教学方法
各中职学校应该有选择的使用教材,对于升学的学生继续使用国家规定教材,不升学的学生必须要应用更新的教材,如果条件允许应该研发自己的校本教材,而且要随时更新内容,使教材中的内容能与自己学校的实习设备结合起来,创造出一条适合自己学校特色的专业教学之路。
对教学方法上,应该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多媒体教学,全方位调动视听感觉,并采用实例分析教学法,将较抽象的理论知识寓于实例教学上。实践教学中加强教师的指导示范工作,加强学生的技能考核,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努力提高自己学校教师的教学及实训水平,利用寒暑假时间到汽车维修企业顶岗实习;聘请有实践经验的汽车维修技工到学校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定期聘请汽车维修企业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座,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培养一批具有较强理论知识,较高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
总之,中职汽修专业的发展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只有国家投入资金设备了,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真正爱上这一行业了,我们汽修专业才会蓬勃发展,相信在我们职教师生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定会迎来汽修专业更辉煌的未来!
作者简介:
运用与维修 篇7
我校汽修专业在专业建设上立足长远、科学发展。坚持“高标准、精品型和全专业链”的专业建设目标, 在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上始终坚持“合理性、先进性、示范性”原则, 着力打造专业品牌。
首先, 专业发展历经了“起步、调整、充实”的创业阶段。从1999年开始, 学校对原有的机电专业、制冷专业、电器维修专业进行了调整。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与论证, 于2001年正式开办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2001年末, 我校与德国巴伐利亚州上法兰肯区手工业协会 (HWK) 合作, 签订了中德合作培养汽车运用与维修人才的协议。德国合作方在实验实训设备上给予我校极大的支持, 赠送了奥迪A3和宝马E46 316ti轿车各一辆, 以及汽修专业的各类教学资料。该项目也得到了上级部门领导的积极关心和高度重视, 给学校投入了大量的专业建设资金。
其次, 专业建设历经了“扩大、扩容、扩充”的改造阶段。2003年学校抓住搬入新校区这一契机, 进一步推动该专业的快速发展。2004~2006年, 先后对汽修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进行了“扩大、扩容、扩充”三大步的建设改造。“扩大”即实训基地面积的扩大;“扩容”即实训基地实验实习项目的扩容;“扩充”即实训基地实验实习室内设备增多。目前, 我校汽修实训基地拥有宝马综合技术导入培训基地、通用ASEP项目培训基地和学生实习训练专用实训基地, 共计14个综合实训室、3500多平米的汽车专业实训空间。且总体布局较为合理, 各种实验、实训室 (或车间) 的规模已达到较高的技术水平, 充分满足了职业训练所需的设备配置与足够的工位, 保证了学生充分的动手实践。
当前, 专业建设正处在“完善、拓展、突破”的发展阶段。即专业建设正处在进一步完善专业设置、拓展专业链、突破专业发展方向的关键时期。由于学校在专业建设上的重视与积极投入, 汽修专业已经初步形成了集教学、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职业教育基地。随着专业的进一步做强做大和知名度的提高, 从而吸引了更多企业的关注。2009年3月, 新汽车实训大楼已经获准立项, 设计建筑面积达7000平米, 共分为地上四层和地下一层, 预计2010年初新实训大楼主体建筑将全面完成。到时, 整个汽车专业将全面实现“高标准、精品型和全专业链”的专业建设目标。
二、课程改革彰显办学活力
如果说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的硬件, 那么专业课程改革就是专业的软件。近几年, 学校大力推进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 形成了汽车专业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五个特色。
1.“工学结合”的特色。
宝马培训一期为三个月, 第一个月在培训中心学习;第二个月在宝马4S店实习, 将所学知识在生产实践中加以运用。学生的维修技术水平, 企业会有一个考核表反馈到学校;第三个月的第一周, 培训师们会根据考核表来认真研究每个学生的技术情况, 有针对性地编制后三周的教学计划, 使培训落到实处。接下来, 接受培训的学生再回到企业接受为期六个月的企业实习, 最终通过考核取得宝马“IBT”培训合格证书。“通用ASEP项目”培训的周期为一年, 第一学期的前10周, 学生在学校有针对性地学习通用项目课程, 后10周, 学生到各通用4S店进行实习;第二学期的前8周再回到学校继续进行通用项目课程的深入学习, 然后再回到企业完成最终的毕业实习。最后由企业和学校对所有学员进行评估, 发放通用项目课程结业证书及技能认证证书。
2.“项目教学”的特色。
无论是宝马培训还是通用培训, 都有一整套完整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教材。我校充分借鉴这一培训模式, 组织专业教师认真学习、积极研讨, 并结合汽修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专业教学执行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做大幅度调整。编写了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项目化、模块化专业教学计划, 把专业课按照岗位能力要求整合为30个教学模块, 并把它们为合理地安排到每个学期的计划中执行。在教学中, 突出以技能为导向, 把学校所学和企业需要结合起来, 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 以“项目”作为联接点, 把各门专业的理论课程联结起来。从实践到理论, 再从理论到实践, 专业上用什么学什么, 用多少学多少, 不仅增强了专业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体现出理论为专业技能服务的思想, 而且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动力, 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3.“模块学习”的特色。
在专业教学中, 积极推行理实一体的“模块学习”教学法。在每个学期教学计划的基础上, 形成教学计划执行表, 合理安排所有专业班级的专业教学, 保证每个专业班级一学期至少有四至六周进入实训基地学习。当有两个班或三个班进入实训基地时, 学生又被分成四到六个学习小组, 实行小班化教学与学习。这样, 教师按照专业模块教学;学生按照专业模块的任务学习, 并实行各组滚动式“模块学习”。以突出技能训练为宗旨, 将传统的“听中学”改变为“做中学”, 将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 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 既训练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又保证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以下是滚动教学安排实例:高职一般一周学两个模块, 三周是一个循环。
4. 创新实践“教学包”的特色。
从2006年开始, 我校在专业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性实践改革。教师的专业教学不再是围绕教材上已经陈旧的、过时的内容, 而是要求专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增添丰富的、先进的、具有现代特征的新内容, 并以“教学包”的形式体现出来。整个“教学包”以活页的形式出现, 它包括:理论课教学的“教师手册、学生手册”;专业实习课的“教师工作手册、学生工作手册”;“学生学习评价手册、教师教学评价手册”等, 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专业教学体系。同时, 汽修专业一改过去“由理论到实训”的校内两点一线的学习模式, 而是采用“专业理论学习、专业技能实训、专业校外见习”这一专业学习的新形式。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对自己学习的专业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有效地激发了专业学习的兴趣, 明确了学习目标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使学校培养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更加贴近社会的需求, 切合学生自我成才的追求。
5. 以考促练“技能领衔”的特色。
众所周知, 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始终是影响学校学生管理和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汽车维修专业又是男生众多的专业, 且我校汽车维修专业中既有中职又有高职。那么, 如何更好地让学生树立信心、积极学习、钻研技能, 始终是我们研究的课题。我校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逐步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 那就是“以考促练、技能领衔”。首先, 所谓“以考促练”就是以技能“周周比, 月月考”的形式体现。针对每学期开设的专业不同, 在各年级开展项目多样的技能竞赛。如制图竞赛、汽车文化小报比赛、课件制作比赛、书法比赛、电子焊接比赛、汽车营销服务比赛、普通话比赛、汽车保养维护比赛……通过这些技能比赛极大地调动了各年级、各班级学生的学习兴趣, 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学习风气, 有效地促进了学校良好风气的形成。其次, 所谓“技能领衔”就是以技能考证统领各个学期的专业学习。尽量做到每学期、每学年学生都有统考或考证任务, 让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压力,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如中职学生第一年除了有南京市组织的语、数、外统考之外, 还要安排计算机等级证书考试;第二学年除了有如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汽车电气、汽车变速器的市级统考外, 还有汽车维修中级工技能考证和普通话考证等。除此之外, 进入宝马、和通用ASEP培训的学生, 还需再进一步学习, 考取相关技能合格证书。而对于高职的学生, 除了有上述的要求之外, 还增加考试项目, 提高要求。总之, 以“技能领衔”统领专业的教育教学, 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 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斗志;而且也使教师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有的放矢, 使教学能够进入良性循环。
三、校企合作彰显办学特色
职业学校能否立于职业教育的不败之地, 除了认真抓好自身软硬件建设之外, 更主要的是看是否与当地经济融为一体, 尤其是与地方企业、区域企业以及国际上先进教育机构的合作。
1. 紧紧依托地方企业, 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在专业创办之初, 我校汽修专业就紧紧加强与南京地方汽修企业的合作。通过安排学生走出校门在企业顶岗实习, 与企业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 最终与我校联合挂牌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使得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技能、良好的职业素质, 即“成品型”毕业生, “零距离”进入企业工作, 受到企业的欢迎。同时, 选派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指导老师, 形成教与学结合、校与企联手的教育模式。实现“合作”与“参与”在各方面的渗透, 形成了具有一定先进性的教学管理体系。
2. 稳步推进中德合作, 深化发展宝马培训。
从2001年至今, 我校汽修专业与德国 (HWK) 的合作已经走过了近8个年头。在这期间, 学校先后派遣五名教师、十名学生到德国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汽修专业知识, 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 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同时, 德国 (HWK) 也定期派遣教师到我校进行专业交流与指导。在此基础上, 我校汽修专业于2005年成功引进的“宝马综合技术导入培训”项目也在进一步深化发展, 已经和宝马北京培训中心总部达成协议, 在继续开展好宝马现有4S店员工晋升培训的基础上, 有计划地开展针对我校汽修专业学生的“宝马学徒培训计划”。目前, 已经有四批共80名优秀汽修专业的学生被挑选进入宝马企业。2009年6月3日, 由学校宝马维修培训基地主办, 联合华东地区近16家宝马经销商、4S店在学校举办了“宝马文化周”活动, 同时面向全体即将走向实习岗位的学生开展“宝马学徒计划”的招聘活动, 有近150多名汽车专业和营销专业的学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从而使宝马这一校企合作项目得到了实质性的进展。
3. 依托平台打造品牌, 大力推进校企合作。
运用与维修 篇8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的的专门教育。以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 按社会需求有针对性设置专业, 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 中职院校要十分重视汽车维修人才的培养, 需要通过不断的教育改革培养出更多市场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
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得到飞速的发展, 汽车新技术也层出不穷。随着汽车产能的不断扩大及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加大, 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新车消费市场。未来, 汽车维修业将成为具有很大发展空间和极具挑战性的行业。由于国外先进管理制度和维修技术的不断引进, 给我们的传统汽车维修行业带来的挑战巨大, 如何面对当前维修市场的现实情况, 分析和研究国内外汽车维修业的发展动向, 给中等职业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职学校汽修专业学生的教学内容和就业去向, 一直是各个中职学校面临的现实问题, 近年来随着汽车市场的飞速发展, 对我们中职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及办学定位和教学思路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次机遇。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人物, 针对中职学生背景特点, 立足当前社会和学校面临的实际情况, 充分利用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 才能使得汽车维修专业的建设到达一个新的高度。
2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的设置是以上级主管部门所下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设置为基础, 其课程设置主要是以学科框架为基础, 再配以各学科的实习计划来完成专业教学计划, 这种课程设置与企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同时随着社会上汽车保有量的大量增加及汽车服务企业的作业方式的变化, 这种差距就越来越大。目前, 机修和电器方面需要的人员基本饱和, 但是职校的汽修专业还非常重视这两方面的教学, 并当作主要的教学内容进行。目前无论是品牌汽车专营店、4S服务站还是快修店, 绝大多数的作业还是集中在汽车销售、汽车保养和钣金喷漆这三块, 机电维修这一块所占比例并不大。综上可见, 课程设置要以就业为导向, 以服务于企业的人才需求为宗旨, 才能达到课程设置与就业的岗位需求的匹配性。
3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改革的具体举措
3.1 调整教学计划合理设置课程
教学应该以就业为导向, 以服务于企业的人才需求为宗旨。汽车维修课程应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对文化基础课稍加压缩, 增加专业课的学习时间, 钳工和焊工的比重加大, 为钣金课程的开设打下一定的基础。把汽车美容、汽车二级维护和汽车钣金喷漆作为特色技能加以重点认识, 把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和汽车电器作为核心基础课程进行全面掌握, 另外还要把汽车4S企业管理与二手车评估作为拓展训练, 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只有紧随市场步伐, 科学合理的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才能使教学预期目标得以实现。
3.2 改进教学方法融入企业管理
中职院校汽修专业对教学方法的改进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 是继续深化项目教学, 把课程中的应会部分浓缩合并成几个项目, 以项目引领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动手能力。其次, 是启动老生带新生, 共同提高的教学模式, 把高年级学生中的理论和技能掌握比较好的同学挑选出来, 去竞争几个不同的岗位, 协助教师辅导新生。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压力, 又进一步提高了老生的知识技能, 加之新老学生之间容易沟通, 以便更还的达到教学效果。再次是把企业汽车服务流程引到课堂中来, 让学生感同身受的了解企业文化氛围, 模拟企业以提高学生适应实际能力。
3.3 参加汽车维修技能大赛达到以赛促练的目的
汽车维修专业教学除了正常教学以外, 还可以组织和鼓励学生多参加汽车维修技能大赛。学校可以把各级竞赛项目融入到项目教学中去, 加强平时的训练, 对学生择优选拔, 通过竞争淘汰机制选出参赛种子选手, 通过这种情势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生的实践能力, 长此下去参加各级竞赛的同学在毕业以后肯定能受到企业的重用。这种教学方式的引进能够促使学生愿意参加技能训练, 真正达到了以赛促练, 以练供赛的目的, 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
3.4 引入校企合作达到双方共赢
中职院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 服务三农, 校企合作, 科学发展”的办学宗旨, 其中校企合作是办学宗旨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它是一个学校和专业生命活力的体现。目前和企业的合作形式有很多, 通常做法是与本地汽车销售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在学生毕业时, 学校组织专业技能展示会并邀请合作企业人员到场观摩, 同时也可以进行就业面试让毕业生多数到与学校合作的企业中实习和就业。另外, 也可以通过接受企业对学校专业设备的捐赠, 不断增强办学能力。实现校企结合, 主要为企业培养急需的钣金喷涂、机修和接待毕业生及柴油机检修人员。随着与企业合作的不断深入,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 由此可见通过有效的教学计划的修改及教学手段的改进, 学生基本素质及实践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3.5 迎合企业需求实行特色教学
教学改革可以采用校企合作形式以达到双方共赢, 在为企业提供需要的企业员工之外, 学校也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模式, 为形成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特色垫定了一定基础。特色办学要求汽车维修学校要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学员的素质来确定教学内容的改革, 只有着眼于实际加大与市场的对接和了解才能达到特色办学的目的。
4 结语
汽车业是近年来国内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 但目前汽车维修及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都还比较低, 特别是经过专业学习的比例就更低, 汽车维修方面人才的缺口还很大, 这一矛盾严重制约了汽车服务行业的发展。所以, 面对市场的不断需求中职院校汽修专业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 加大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人员的培养力度, 继续深化校企合作以提高教学质量, 以便更好地为汽车服务行业输送更多、更好、更有用的人才。S
参考文献
[1]石伟平.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运用与维修 篇9
关键词: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一体化,教学
所谓一体化教学,就是融专业理论和生产实践结合为一体,融知识讲解和技能训练为一体,将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进行组合教学,侧重于技能操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我通过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实行了一体化教学,在理论学习中提升操作技能,经过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一体化教学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沟通,而且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激情。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理论学习为中心,学生来到学校首先要学习文化基础课程,然后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再学习专业课程,最后实习、就业,即“四段式”教学模式。这种以理论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以下弊端: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开,理论教师和实践教师分开,教学模拟设备和学校实际操作设备分开,理论教学时间和实际操作时间甚至也分隔在不同学期。人为地将教学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部门,使教学上自成体系,互不干涉,各有一套人马,教学资源难以得到有效利用。理论课和实践课分段实施、理论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各负其责,造成了教学相互脱节,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有机结合。因此,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时,由于缺乏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对抽象的专业知识只能靠“死记硬背”而“似懂非懂”,根本谈不上“深入理解”“举一反三”。当进入实践教学阶段,学生虽较感兴趣,但专业理论知识已遗忘甚多,往往局限于模仿性操作训练,而无法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去形成系统的综合技能。学生不能将理论和设备的操作过程紧密、有机结合,导致理论教师纸上谈兵,实践教师不知所以然,导致教学质量及效果欠佳。
教学手段单一,认知方法单调。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实践性强,理论教学时不能进行示范性操作指导,也不能动手演示。中职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差,学习缺乏空间想象力,在讲授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时,理论教师虽然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讲解,学生仍然不知教师所云。理论课教师往往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也就是“板书+讲解”,较好的方法也只是采用多媒体教学,内容的讲解也凸显“空”而“虚”,对汽车零件的空间形体,零件之间的位置关系、装配关系及传动关系,工作原理难以形成完整的认识。实践课则经常重复一些机械动作,很少能引发学生对理论本身更深层次的思考。
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教学时间安排跨度大。同一个汽车部件的“构造”“修理”及“故障诊断”教学跨度往往长达两三个学期,导致学生前学后忘,对某一部件乃至全车的认识是断续的、分散的,没有形成整体系统的认识。整体认识不清楚、理解不透彻,学习就难以深入。进入技能形成的实践教学阶段,虽较感兴趣,但专业理论知识已遗忘甚多,往往限于模仿性的训练,无法触类旁通,形成系统技能。
学生的素质差异性较大。近几年来,伴随着中职生源的滑坡,中职学校学生的基础与以前大有不同,学生在知识结构层次方面也有较大的差别。有的知识结构比较完整,有的连三角函数都没学过;有的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技术技能,有的则对设备和工具茫然无知。如果在专业课教学上继续沿用传统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各自独立进行的方法,已很难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学目标。
二、一体化教学的特点及应避免的误区
一体化教学不仅仅在于教学场所的转换,而在于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更新,在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交融、相互弥补、相得益彰。一体化教学的特点:教师一体化,即专业理论课教师与实践指导课教师构成了一体。教材一体化,即理论课教材与实践课教材构成了一体;教室一体化,即理论教室和实习车间构成了一体。所以一体化教学改革,需要开发一体化课程,培养一体化师资,建设一体化教室,三个基础条件缺失哪一方面,都不能称之为一体化教学,都不能取代专业理论课教学。
开展一体化教学应避免进入的几个误区:一是理论知识的讲解和技能训练课题脱节,与传统教学模式无区别,只是把工艺知识的讲授放在实习时间内进行,还相对占用了实习操作练习的时间,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二是弱化理论知识讲授,若理论知识讲得不全、不深、不透,或只对操作要领作简单说明,一味地采用操作过程的示范模仿,便成了陈旧的师傅带徒弟模式,和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背道而驰。三是一体化课题训练不能按教学大纲足量完成,不但使技能水平达不到教学要求,还降低了理论知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是极不可取的。
三、实行“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一体化教学过程是讲解示范、实践操作、发现问题、提升技能的过程。采取理论课与实践课交叉传授的方法,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理论讲解部分:教师讲授时将任务分解为细化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讲解。实践教学部分:组成学习小组,由教师给小组设计问题,设置实验实践课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动手,增强学生对已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可以结合案例实行案例教学,也可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故障,引导学生检查、分析、排除,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
运用与维修 篇10
一、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技术人才的现状分析
汽车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 2012年我国汽车保有量约为12313万辆, 产销量分别为1927.18万辆和1930.64万辆;我国现有一、二类维修企业10多万家, 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约400多万人,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 从业人员每年约以30万~50万人的速度增长, 但在这些从业人员中, 只有大约20%的人员接受过中等及以上的教育, 汽车行业需要大批接受过中高等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为适应社会市场的需求, 全国很多的职业院校纷纷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以加强对这方面人才的培养, 2009年我国高职汽车维修专业毕业生、新生和在校生人数分别为9669人、10411人和32081人, 到了2011年, 高职汽车维修专业毕业生、新生和在校生人数分别为43863人、58694人和167903人。职业院校培养了大批汽车运用和维修专业的中高级技术人才, 但还是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市场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
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改革的作用
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 学校专业课程体系只有符合企业要求和岗位标准, 才能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因此,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1. 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学校通过广泛调研、科学论证, 围绕企业的要求定制课程, 使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课程体系符合市场的要求。
2. 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从职业教育的观点来看, 专业能力是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提供社会生存保障的能力。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二者相辅相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为专业的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的完美结合提供了有利条件, 并以行动为导向, 引导学生动手、动脑, 从而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高技能人才主要体现在他对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掌握, 汽车运用和维修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应充分重视行业的发展趋势, 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有利条件, 引入行业内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设备, 为学生接触和掌握新的维修技术, 了解新的维修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功能提供便利, 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4.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课程改革, 专业课程内实训的各个环节的合理有效的衔接, 维修任务的合理分工和协同完成, 使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环境中, 协调和处理好经济、科学、技术、社会、文化等复杂的社会关系, 在生活共同体中完成自己的责任行动,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技能、分析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等, 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工学结合课程改革的实施
1. 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1) 明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改革的目标。即为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突出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 构建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体系。即构建汽车维护、汽车基础技能、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五个基本技能训练体系。
(3) 设计技能教学结构。将“技能习得”作为整个学习期间的主轴线, 按照职业岗位技能形成的顺序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 形成基本技能、专项技能和综合技能的技能层次, 培养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技能型专门人才。
2. 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1) 在教学设施过程中, 文化基础课程坚持以“必须”和“够用”的原则, 强化其服务功能。
(2) 专业主干课程要遵循“非理非实 (即整堂课不能都是理论课, 或都是实训课) 、理实同步 (即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同步) 、顺序优先 (实际操作应按照既定的顺序进行, 不能错乱) 、动手优先 (即在学习时按照‘动手作业、视频观摩、图片讲解、文字叙述’的顺序优先选择学习方法) ”的原则, 尽量实行全员小班式理实一体化教学。
(3) 专门化课程则要针对企业的实际, 按照特定的要求进行专门化的技能强化训练, 以实现学生和企业及岗位的零距离接触。
(4) 在教学过程中, 应尽量采用教师定课、定项目、定教室, 学生跑班的教学组织形式, 采用“理论+实践+理论”的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方法, 有利于技能教学质量的提高, 也有利于设备、设施的保管和教师专业业务能力的提高。
3. 提升专业教师的师资层次和水平
师资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 师资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效。
(1) 职业学校应严格制订和认真实施专业教师培训培养计划, 积极开展“青蓝工程”活动,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2) 鼓励在职教师报考在职研究生, 努力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
(3) 鼓励和建议职业学校成立汽车职业教育研发中心, 通过产教相结合的途径, 锻炼提高骨干教师的开发能力。
(4) 选送专业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 (如, 汽车4S店维修车间) 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
(5) 鼓励教师参加每年的江苏省和无锡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 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
(6) 鼓励专业教师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 取得相应的岗位证书, 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
(7) 通过校企合作, 从企业生产第一线聘请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骨干人才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 改善教师队伍的结构。
(8) 有计划地选送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技能学习和培训, 以及到国外进行各种专业培训和业务进修。
(9) 有组织地开展课程改革实验成果展示, 鼓励骨干专业教师参加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 努力提高骨干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4. 广泛开展校企合作, 打造“教学工厂式实训基地”
(1) 在校区内建立独立的理实一体化实训楼、实训车间和实训教室。
(2) 理实一体化实施发动机、底盘、电气教学, 对应于教学计划中专业的主干课程。
(3) 所有的汽车实训车间和理实一体化教室都应建立起“理论教学区、实验实训区、教师办公区”, 做到三合一, 并拥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4) 理实一体化车间最好按照企业的工作环境、管理模式 (6S) 、设备布置来建设, 努力营造或模拟企业的工作实况, 打造“教学工厂式实训基地”。
5.“双证”融通, 突显课程评价的导向性和实效性
(1) 坚持以能力为本位, 遵循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开展课程评价工作。
(2)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密切结合行业标准和企业的用人标准, 将专业所对应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全面嵌入到课程中, 开发用人单位认可程度高、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中级工、高级工、技师技术等级培训项目, 有力地推动“双证”的真正融通。
(3) 积极构建课程评价主体, 课程评价标准和课程评价方式多元的课程评价体系, 努力为学生热爱专业、敢于创新、乐于实践、体验职业、更好择业等创造良好的条件。
(4) 学校建立汽车维修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广泛开展学校社会技能鉴定工作。
6. 课改工作机制健全, 保障有力
为确保课改有效, 学校应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 并建立专业、课程和项目负责人队伍。在经费上要重点保障课程改革, 每年要提早预算, 投入固定的资金用于购置专业教学设备、师资培训, 以及项目课程开发。
总之, 根据汽车产业特点, 根据汽车运用和维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根据汽车企业的要求和维修岗位特征, 根据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进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工学结合模式下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实现“工”与“学”的紧密结合和有效合作, 培养出大批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的汽车运用和维修人才, 从而有效地带动学校可持续的发展, 丰富职业教育的内涵, 并有效地带动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卫琳.“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课程内实训改革探讨[J].现代教育管理, 2010 (3) .
[2]范圣耀.汽车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02) .
运用与维修 篇11
关键词:中职 汽车运用 汽车维修 实践教学
鉴于中职的招生对象是初中毕业生和与初中毕业生同等学历的人员,决定了中职主要培养操作人员,而忽视产品的创新。而且中职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使得对其的教育难度增大。 随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也变得炙手可热,因而,实施优质的实践教学课程,对于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来说,既是能力提高的前提,也是增强以后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一、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毕业学生工作现状
近年来,汽车业是国内发展非常迅速的行业,但目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难以满足其高速发展的需求,集中表现在学生理论知识模糊,实践能力匮乏上。导致汽车行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分析
1. 找准定位
1.1.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定位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从工作领域的角度,中职学校学生毕业以后从事的多为生產,服务领域工作,而很少从事研发性工作,因而我们需要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而不是研发型人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培养的是“汽车护士”,因而我们的学生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不断自我成长,自我完善的能力。以此提高个人竞争力。
1.2学生培养定位
目前中职学校所招的中职学生良莠不齐,而相关企业对汽车运用和维修专业的学生的从业要求却越来越高。因此,培养出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在与相关企业的长期合作中,我们知道现在的用人单位需要有以下素质:
1)良好的道德品质
2)较好的个人形象
3)饱满的精神状态
4)具有服务意识,团队意识
5)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纯熟的实际操作能力,遇到突发事件的应变力
6)与客户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除了日常的上课外,学生附加素质的培养也极其重要。
2.制定合理的教学安排,加强专业课程建设
现代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完善汽车维修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紧紧围绕专业方向发展,将专业基础课程设置不断加强和完善。对于与就业相关的电子控制技术原理、计算机应用原理、汽车电器设备和汽车诊断检测技术、汽车诊断仪器设备的应用等内容,应不断强化。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养成学习和思考的习惯。另外,合理安排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操作的时间配比,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开展“一体式模块化”教学
以企业实际生产的工作内容为导向的教学,才是最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教学。实行“一体式模块化”教学,即将课程细分为多个模块,如可将维修课程分为发动机、底盘、电器、现代汽车新技术、汽车保养维护实务五大模块,对于各大模块,将其细分为子模块,以此类推,将复杂的教学简单化,然后逐步深入,不断综合,难度增加,直至将所有内容教授完成。各细分的小模块与大一级模块之间有着紧密联系,而且小模块的学习方式与大模块的相似,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思考方式,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举一反三,自身能力不断增强。
4. 开展“因地制宜”的教学
根据学生的兴趣,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划分,开展“因地制宜”式的教学,让学生不断的自主钻研,形成学科优势,增强从业竞争力。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式,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习惯走,往往有更高的学习热情,更积极的学习态度,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成绩卓越。
5. 实行“实教一体化”
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加入实践内容,避免出现“老师好像讲过,可是我不记得了”的现象。另外,分期、分批让学生到相关企业“顶岗”,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实践欲望,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才能更好的熟悉和理解所学知识。同时,进入的企业很可能是学生的实习企业,为学生零距离就业提供保障。
6.加强双师型教学队伍的建设
双师型教师队伍兼具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能力,他们教给学生的不是干巴巴的文字,而是今后非常有用的实践技能,他们了解市场需求,更懂得如何适应市场的发展。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学生,至关重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教学相长,才能形成学习思维,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继而提高专业技能。因此,对于专业教师,学校应每年定期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其在外进修,和参观学习,让其了解相关专业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和成功的教学经验,及时进行知识更新、拓宽视野和调整知识结构,使自己成为与技术发展同步的、行业中某一领域的专家。
7.完善评价体系
专业老师的评价方式不应该以“老师讲过”、“老师讲得好”、“老师完成了教学进度”为准,而应该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际技能为准,学生能力的提高才是教育的目标,老师是否完成教学目标应该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考察,这样才能切实的提高老师的教学热情和教学责任感。
三、结语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人才是现在社会稀缺的,他们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今后维修水平的质量,继而影响到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因而,加强实践教学,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制,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优势,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提高汽车行业未来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邹敏行.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汽修专业的一体化教学[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11).
[2]司守勤.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汽车运用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01).
运用与维修 篇12
1 项目教学法概述
1.1 项目教学法
在教学工作开展之前, 教师需要设置一个具有针对意义的项目, 然后通过具体项目的执行过程来完成相关教学工作, 学生可以通过对完成的项目过程的观察及操作来完成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效果与吸收, 在完成项目任务的同时教师也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 这种方法就叫做项目教学法。该教学方法是一种将理论与实践充分融合的教学方法, 理论在实践操作中得到验证, 而操作能力也在对理论的验证过程中得到了良好的训练, 且在整个“项目教学法”应用的过程的当中学生能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专业学习效果及教师的教学质量都能够得到很大程度提高。通过该教学方法的应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得到一定程度增强, 对专业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可以得到很多程度提升, 相关潜能也会得到充分挖掘, 从而成为既具备良好理论知识储备量有具备较高专业技能水平的全方面高素质的汽车专业人才。
项目教学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共由四部分组成, 它们分别为内容、活动、情境和结果, 这四种因素共同组成了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过程。而该方法在汽车应用于维修专业的职业教学中使用需要以具体的汽车工作作为项目基础, 以此作为主要内容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 学生可以通过操作具体的汽车工作实例深化对所学的课本知识的体悟及吸收效果, 将理论知识完美的融入到教学工作中, 并且深刻认识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增强专业学习的系统性、规范性和科学性。落实“项目教学法”需要在教学中所创设的情境具备良好的真实性及对应性, 使情境尽量适应真实的工作环境状态, 教师及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达成情境创设目标, 而对信息技术使用的灵活性也非常关键。
1.2 项目教学的内容
项目教学从总体上来讲, 能够分解为五部分具体的内容。首先需要进行具体项目的制定, 这一过程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完成, 这样才能够使师生都能够参与其中, 从而进行接下来的教学活动。第二, 需要学生通过自主性努力, 来针对项目制定出具体的项目计划, 在整个项目的大背景下, 学生需要独立完成计划制定, 从而对自身的工作或者学习做出科学合理的整体安排。第三, 计划任务的具体实施,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进行小组的自由划分, 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实施具体的计划任务, 从而保证每一项计划都能够在学生自己的努力下完成, 这样一来将能够取得很好的实践效果。第四成果评估, 在这一环节教师需要针对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估, 并适当参照结果, 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性评价。
2 项目教学的具体应用
2.1 制定项目
从中职机构的总体培养任务出发, 理论知识并不是中职教育进行培养的重点, 重点是能够在基本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练就过硬的实践本领, 在这种情况下, 进行项目教学的具体实施。在这一教学方式的体系中, 需要制定具体的教学项目, 在师生共同针对项目进行具体调研的基础上, 确定最终的教学项目, 学生需要针对燃料油系的相关知识进行具体的扎实的掌握, 并能够全面了解混合器的系统形成原理, 在此基础上就能够针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具体的教学项目制定。
2.2 项目计划的确定
在明确了具体的教学项目基础上, 学生应该进行深刻理解, 领会项目的核心内容, 并针对性的为自己制定科学的项目计划。接下来就需要进行相关资料的具体收集工作, 从而能够对于项目相关的理论性知识形成系统认识, 并能够牢固扎实的掌握。在这之后要保证计划操作的科学性, 规划好每一个阶段性步骤, 深刻把握相关的程序或者具体方案, 对相关步骤进行反复确认。
2.3 项目计划的实施
项目实施是“项目教学法”在教学应用中最主要的教学环节, 在使用过程中应该对其进行全程记录, 教师可以在课程完成后通过对记录的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调控,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需要赋予学生操作的自主性, 在具体工作案例处理时能够独立断定汽车出现故障的原因并采取正确的方法对其进行处理。在对故障进行处理之后对实际操作经验进行总结及分析有力与学生专业知识体系建立。
2.4 评估检测
在这一环节中, 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整体表现, 来进行意见性指导, 并适当的帮助学生进行困难步骤的解决, 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演示过程中, 明了相关问题的解决方式。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 使学生能够从顾客的角度对自己的项目进行审视和评价, 通过具体的验收步骤, 能够对自身项目形成系统全面的认识, 并能够在此基础上做出针对性的客观评价, 这样一来能够更容易意识到自己项目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能够进行针对性改正。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完美融合, 为汽车行业从业人员专业技能水平提高奠定基础, 在提高提高汽车行业水平的同时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使用“项目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实践当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从而提高其专业知识水平, 同时也能在实践当中使种植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充电训练, 以促进其操作技能得到良好提升, 对培养专业素质过硬、职业道德优秀的人才具有十分关键的影响。
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人们对汽车的需求量逐渐增加, 我国的汽车保有量也逐年增长, 极大的推动了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目前汽车行业的生产格局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汽车的生产及维护模式较过去有了很大不同, 对汽车运用及维修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中职教育是对汽车行业职业技术人才进行培养的重要方式, 面对培养要求变化, 中职学校也对汽车运用于维修专业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而“项目教学法”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对该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职汽车,使用与维修,项目教学
参考文献
[1]徐晓霞.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的实践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4 (12) :137-137.
【运用与维修】推荐阅读: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10-05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12-04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10-09
汽车运用与维修说课课件05-16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怎么样12-06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工作总结05-13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浅探08-27
指导与运用05-11
掌握与运用06-11
实施与运用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