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与管理

2024-10-05

维修与管理(精选12篇)

维修与管理 篇1

设备是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技术基础, 是决定企业生产效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设备的管理与维修, 对于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秩序、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增强活力、促进自身发展和技术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提高企业设备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在重视各级管理人员技术素质的提高的同时, 必须管好、用好、养好、修好生产设备;搞好设备现场润滑管理、强化维护保养。

一、设备润滑管理

1. 企业对设备润滑管理工作的要求。

各单位设备管理部门设润滑专业员负责设备润滑专业技术管理工作;车间设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本单位润滑专业技术管理工作。每台设备都必须制订完善的设备润滑“五定”图表和要求, 并认真执行。各单位要认真执行设备用油三清洁 (油桶、油具、加油点) , 保证润滑油 (脂) 的清洁和油路畅通, 防止堵塞。对大型、特殊、专用设备用油要坚持定期分析化验制度。

2. 润滑“五定”图表的制订、执行和修改。

设备润滑“五定”图表的内容包括:定点, 即规定润滑部位、名称及加油点数;定质, 即规定每个加油点润滑油 (脂) 牌号;定时, 即规定加、换油时间;定量, 即规定每次加、换油数量;定人, 即规定每个加、换油点的负责人。生产设备润滑“五定”图表必须逐台制订, 并和使用维护规程同时发至岗位。岗位操作及维护人员要认真执行设备润滑“五定”图表规定, 并做好润滑记录。润滑专业人员要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润滑“五定”图表执行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岗位操作和维护人员必须随时注意设备各部润滑状况, 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

3. 润滑油 (脂) 的分析化验管理。

设备运转过程中, 由于受到机体本身及外界灰尘、水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润滑油会发生变质。为保证润滑油的质量, 需定期进行过滤分析和化验工作, 对不同设备规定不同的取样化验时间。经化验后的油品不符合使用要求时, 要及时更换润滑油;对设备润滑油必须做到油具清洁, 油路畅通。

4. 设备润滑新技术的应用与油品更新管理。

对生产设备润滑油跑、冒、滴、漏情况, 要组织研究攻关, 逐步解决。油品的更新换代要列入单位的年度设备工作计划中, 并经过试验保证安全方可加以实施。

二、设备故障处理

1. 设备发生故障, 岗位操作和维护人员应将能排除的立即排除, 并在日志中详细记录。

2. 岗位操作人员应将无力排除的设备故障详细记录并逐级上报, 同时精心操作, 加强观察。

3. 未能及时排除的设备故障, 必须在每天生产调度会上研究决定处理方法。

4. 在安排处理每项故障前, 必须有相应的措施, 明确专人负责, 防止故障扩大。

三、设备运行动态管理

设备运行动态管理, 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 使各级维护与管理人员能牢牢掌握住设备的运行情况, 依据设备运行状况制定相应措施。

1. 建立健全系统的设备巡检标准。

要对每台设备, 依据其结构和运行方式, 定出检查的部位、内容、正常运行的参数标准, 对设备的每一个巡检点确定出明确的检查周期。

2. 建立健全巡检保证体系。

生产岗位操作人员负责对本岗位使用设备的所有巡检点进行检查, 专业维修人员要承包对重点设备的巡检任务。各单位都要根据设备的多少和复杂程度, 确定设置专职巡检工的人数和人选, 专职巡检工除负责承包重要的巡检点之外, 要全面掌握设备运行动态。

3. 资讯传递与反馈。

对生产设备操作人员巡检时, 发现设备不能继续运转需紧急处理的问题, 要立即通知设备管理人员或领导并组织有关人员处理。对一般的隐患或缺陷, 检查后登记入检查表, 并按时传递给专职巡检工。

4. 动态资料的应用。

巡检工针对巡检中发现的设备缺陷、隐患, 提出应安排检修的项目, 纳入检修计划。巡检中发现的设备故障, 必须立即处理的, 由当班的生产指挥者即刻组织处理;本班无能力处理的, 由单位领导确定解决方案。

5. 设备薄弱环节的立项处理。

凡属下列情况均属设备薄弱环节:运行中经常发生故障停机而反复处理无效的部位;运行中影响产品质量和产量的设备、部位;运行达不到小修周期要求, 经常要进行计划外检修的部位 (或设备) ;存在安全隐患 (人身及设备安全) , 且日常维护和简单修理无法解决的部位或设备。

6. 对薄弱环节的管理。

设备管理部门要依据动态资料, 列出设备薄弱环节, 按时组织审理, 确定当前应解决的专案, 提出改进方案;设备薄弱环节改进实施后, 要进行效果考察, 作出评价意见, 经有关领导审阅后, 存入设备挡案。

四、结论

设备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各方面人员的积极配合。企业要认识到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要以提高设备完好率、保证设备稳定运行为目标, 搞好设备现场润滑管理、强化维护保养这项中心工作。设备管理与维修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点之一, 设备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要素, 管好生产设备和维修, 提高设备管理和维修水平, 对于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着重大的意义。

维修与管理 篇2

时光如梭,转眼间赴外实习已二个月,原本非冶金专业的我在这期间学到很多东西。向周围的人学习他们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能更加提高自己,向上看,更上一个个台阶,从而做的更好!而只有虚心,才能够倒空自己不好的,去领受好的东西。 经过这二个月实习,我对烧结工艺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烧结厂内的常见设备和维护有了基本的认识。通过跟班作业对日常自控仪表的常见问题有了一定的解决能力,同时通过理论学习对长钢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一些事故的应急预案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将此次培训体会总结如下:

一、设备维护

长钢设备维护管理包括点检、润滑、缺陷/隐患及备用设备管理。长钢的点检是立体化多方位的,实行的是设备包机管理制度,包机人员负责本机的日常点检,同时各车间设一名总点检人员,对重要设备进行专业点检。技术科根据车间点检反馈情况每周对部控设备及重要设备点检异常情况进行专业技术人员点检。同时非生产单位也对相关设备进行巡检,这样就组建成了严密的设备监控网络,能够及时有效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长钢定期对相关自控仪表进行校准,例如称重显示仪表每3个月进行一次校准,压力变送器每一年进行一次校准。定期的校准有效地保证了仪表的精度,适应了工艺要求。

二、设备的维修

日常生产中,操作工如遇见一些不用停机进行维修的问题时,可通知相关检修部门来检修。对于可利用生产单位工艺停机时间或根据生产情况可临时安排检修的项目,检修车间在得知生产单位停机时间后,按计划组织实施,并通知到调度。调度根据检修时间及内容通知到相关人员。生产单位根据点检和实际设备运行情况,对于存在重大隐患影响正常生产的或者需要工艺改进的报装备处、生产处申请定修、计划检修。大修指设备正常使用达到大修周期,主要部件损坏或有严重隐患,以恢复其原有性能,维持再生产,也可根据需要实施工艺技术改造。

三、设备的常见故障和处理方法

我所在的烧结厂区自动化车间一工段主要负责:烧结4#、5#烧结机的自控、仪控和监控系统及仓储集中卸料自控系统的检修和维护,所以我们的日常生产就是维护烧结厂区的自控仪表系统。通过这二个月的实习现简单总结下本岗位常见设备的故障及处理方法

1、称重仪器的实时数据异常长钢烧结厂区的大部分称重仪器都是来自山西新元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其主要问题主要集中在实时数据显示异常,排除方法首先进行调零,检查内部参数是否被改动,然后检查仪表的输入输出信号和接线是否有松动,最后检查现场的速度传感器和重量传感器等。

2、风机房轴瓦温度异常这里的风机房包括烧结机头鼓风机房以及一些除尘风机房,轴瓦温度超过65℃时鼓风机自动停机,造成轴瓦温度过高因素很多,如轴承和轴瓦局部摩擦产热、润滑油变质等但是本岗位只考虑检查因为由于油泵工作不稳定而造成油压偏小导致的热平衡的失衡。排除方法一般增加最小油膜厚度与瓦顶间隙,但本岗位只到现场检查温度表和油压表,检查仪表的接线是否牢固和轴瓦一体化温度计电接点指针是否正确。对于停机,则需要《按烧结主抽风机仪表检查标准化作业》实施。

3、XK3010智能仪表故障导致的主机料位显示异常余姚市通用仪表有限公司生产的XK3010智能变送器的灵敏度能达到0.5uv/d,常被用于将传感器信号转变成模拟数字输出量,应用于检测混合料仓和铺底料料仓的料位的检测计量。其常见故障是由于操作人员的操作失误而导致的显示数据与显示不符。排除方法要抓住二个量,即上限设置和标定系数设置量,混合料仓的参数为60 160781 铺底料仓为40 180634.在标定完这两项数据后还不能解决的,就得检查传感器的输入信号,以及现场传感器的`接线情况。

4、 压力表显示异常在日常的生产中经常出现压力表显示在正常范围内,但指针一直不变,我们称这种仪表为死表,这是我们需要在日常检查中注意的点。膜盒式压力表常被用来监控焦化焦炉煤气管道压力,对于维护这里的压力表时,我们一定要先关闭仪表所在分支的阀门。然后先快后慢的方式卸下仪表,以防止管道里残余煤气伤人。更换仪表时一定要在仪表接口外套一层密封膜,一防止煤气泄露。

5、烧结主机机头热电偶的更换由于烧结机机头点火区温度大,热电偶损坏频繁,有时一天得换上二个,对于热电偶的损坏只能跟换,跟换时注意三根线的接线顺序,和热电偶要插入适当位置。流量计的显示异常和执行器的调节异常在这就不详细说明了。

四、危险源的控制

长钢针对每个岗位都有自己的危险源控制,而本岗位的危险源控制主要体现在维修的过程得安全措施,如在校验配料秤时,危险因素为上下称架易跌伤和皮带绞伤,其控制方法为:⑴在工作前,劳保穿戴齐全,并与岗位人员联系确认⑵上下称架时,站稳踩实,预防跌落⑶交叉作业要相互配合避免伤害

五、应急预案

医院医疗器械维修与管理探析 篇3

【关键词】: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2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639-01

医疗器械在医院临床诊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科技及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医疗器械在临床诊疗中作为一种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医院目前的诊疗水平,并且关系着千千万万患者的生命安全,给诊疗质量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因而,作为患者生命安全以及治疗质量的根本保障,一定要强化对医疗器械维修与管理工作。

一我国医疗器械维修与管理中的问题探析

(一)缺少维修资金

目前,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行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实现医疗器械现代化是这个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医院在逐步发展过程中也开始引进医疗设备作为科学治疗的诊断依据。然而,因医疗器械的广泛使用,一些医院在购买医疗器械的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用于医疗器械维修方面的资金投入,据有关调查显示:现阶段,我国有90%的医院采购的医疗设备都是国外进口的,这些设备在医院检验科以及放射科使用居多,极大增加了用于医疗器械维修方面的资金投入,致使我国绝大部分医院在医疗器械维修方面面临着“买得起,但修不上”的局面。

(二)未形成完善的管理体制

随着我国医疗改革力度的不断深入,国内的每一所医院在发展过程中都在不断进行医疗体制改革,然而因我国实施医改的时间较短,有很大一部分医院尚未形成完善的管理体制,因而导致在管理中存在很多漏洞,尤其是在医疗器械维修方面,尚未形成完善的管理体制,也就无法完全激发出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有绝大部分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因管理机制不健全,致使维修人员在长期工作中无法体现自身價值,因而,就会产生倦怠的心理,从而导致人才流失。

(三)缺少专业的医疗器械维修人员

据有关调查得知,现阶段我国多数医院医疗器械维修人员中,绝大部分都为大、中专毕业生,甚至有很多维修人员并非相关专业的毕业,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医院在医疗器械方面管理的科学性。究其根本,主要还是因为医院器械管理人员在根本上没有意识到医疗器械维修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有很多医院在发展过程中经常是花费重金聘请专业的维修人才,而对器械维修专业方面的培训工作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很多医院在发展过程中能对医疗器械进行维修的专业人员非常有限,很多具有丰富经验的器械维修人员也都已经接近退休的年龄,这给医疗器械在维修及日常使用过程中埋下了非常大的安全隐患问题。

二医疗器械维修实施现代化管理的针对性策略

(一)增加在医疗器械维修方面资金投入

为了有效地提升我国医院在医疗器械维修以及管理方面的有效性,这就要求医院管理人员要加大对医疗器械维修方面的资金投入,并增加对医疗器械维修方面的关注度,充分认识到进行医疗器械维修对医院工作正常运行的重要性,同时还要不断提升设备管理人员对维修工作的重视程度,进而保证在工作中,相关人员都能做到认真对待,保障医疗器械可以正常运行,加强维修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规范性,避免因不恰当操作给医疗器械带来的不必要损害,并不断提升医疗器械的科学化管理,为医院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保障。

(二)制定科学的管理体制

完善的管理体制是保障医院医疗器械管理的有效参照,唯有建立起完善的医疗管理体制,才能有效规范各个部门对医疗器械的使用标准。同时医院可以实施人员准入制度,有效地利用竞争意识来积极调动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明确个人分工,建立相应的岗位责任制以及培训考核方面的制度。与此同时,还要制定出完善的医疗设备维修制度,对维修记录以及资料及时做好统计,并建立设备维修资料库以及相关技术档案,完善设备报废相关管理工作。另一方面,针对设备维修实施三级防护机制,也就是日常维护保养、一级保养以及二级保养,针对医疗设备的维修方法要做到系统和科学,针对那些精密性要求较高以及结构较为复杂的器械,应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并依据医疗设备本身的结构特点以及使用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维修计划,按照计划进行维修;针对一般要求的医疗设备,要依据维修的具体工作量以及日常使用情况对设备做好日常维护,并定期做好检修工作;针对出现异常状况的医疗器械,要及时进行检修。同时,针对外部环境,医院也要及时应对资源分立向资源共享方面的转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医疗器械维修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也对只能维修单一品种的维修企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另外,企业对同一医院或是同一器械产生的重复性投资也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损失。对那些拥有少数资源的医院来说,只有通过资源分享的方式,才能和其他医院间进行优势互补,并产生不同层次下的复合型人才。医院唯有通过扩大技术投入规模,才能帮助医院形成专业的技术维修团队,进而不断适应医院发展的需求。

(三)提升医疗器械维修人员的选入标准

医疗器械维修人员是直接参与医疗器械的管理人员,因而其具有的素质水平高低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效率以及诊疗质量。正因如此,医院在对医疗器械维修人员进行招聘的过程中,要提升医疗器械维修人员的选取标准,以保证维修人员在日后的工作效率。在选定医疗器械设备维修人员之后,要对选入人员积极进行岗前培训工作,同时定期对维修人员进行理论以及实际操作方面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工作评价的一部分;另外,医院还要不断强化对器械设备维修人员的日常培训力度,选出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维修人员参加相关技能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唯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医院医疗器械的整体维修水平;及时更新针对医疗器械维修方面的相关规范,进而保证器械的正常运转,保障医疗诊治质量。

三讨论:

综上所述,随着近年来医疗器械管理方面的不断实践,均有效地说明了医疗器械维修实施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性,既可以有效保障和提升医护人员在诊断时的依据以及治疗水平,还能有效调动器械设备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的工作素质,提升工作效率,延长仪器的使用时间,从而为医院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医院要不断强化对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方面的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和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同时医院管理人员也要增加对医疗器械设备在维修方面的关注程度,建立一个高效团结的医疗器械维修团队,不断提升我国医院及医疗卫生事业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峰,李争.关于医疗器械维修管理建议[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1,17(1):63-65.

[2]杨波.浅谈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J].中外医疗,2010,29 (1):126.

谈污水泵站的维修与管理 篇4

一、加强泵站的安全监控与管理工作

管网运营公司通过对所属24座中途提升泵站和40座无人泵站运行情况的调查发现, 设备故障发生多的泵站, 多是泵站的安全监管工作开展不好。随着城市污水处理量的不断增大, 一些排污设备已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因此, 必须加强泵站安全运行的监控与管理工作, 进一步治理泵站设备管理的薄弱环节, 才能有效利用现有设备资源, 保证城市污水排放工作的正常运行。

1. 加强泵站监控中心的前期管理工作

泵站监控中心的可靠性工作, 是保证泵站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所在。监控中心的主要作用是监视和控制各泵站设备的运行状况, 负责对各种现场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存储、显示、打印, 并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对泵站设备进行自动或人工控制, 将各泵站的运行状况信息上传到相关管理部门, 实现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设备运行的目的。监控中心主要由6台监控计算机、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DLP大屏幕显示设备、报表输出设备、网络数据交换设备和UPS电源等设备构成。硬件方面采用的是澳大利亚生产的RTU, 运算频率可达133MHz, 并自带16M的内存, 可集成多个通讯口;相关的电源模块如AI、DI和DO等模块也均选用的是进口产品。极大提高了管网运营公司污水泵站设备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而影响泵站监控中心正常工作的主要因素是机房环境、供配电和接地系统等。例如, 对供配电系统而言, 如果电网在过渡期引发直流电源振荡, 会使监控系统发生信号监控失真或丢失, 导致泵站设备不能正常工作或引发设备安全事故等。应加强泵站监控中心建设的前期管理工作, 监督施工方必须严格遵照《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和《泵站技术管理规程》中的技术要求进行施工。

(1) 对电网质量的要求。泵站监控系统对电网质量要求较高, 供电质量主要包括电压、频率、断电持续时间及三相电压不平衡度等因素。为提高监控中心供配电系统的工作质量和可靠性, 应在配电设备前端增加交流不间断电源或逆变电源系统。

(2) 对设备选型及布线的要求。 (1) 专用配电箱选型时, 在满足设计规范要求的情况下, 还应考虑到整体工程的一致性;保证有充足的备用回路, 以备监控系统扩容;进线断路器应设置分励脱扣器, 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切断所有用电设备电源;设置足够的中线和接地端子。 (2) 综合布线时, 电源进线应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技术要求, 采取过电压保护措施。专用配电箱的电源进线应使用电缆, 必须采用架空进线时, 应在低压架空电源进线处或专用变压器低压配电母线处, 装设低压避雷器;监控系统的低压配电线路, 应采用铜芯屏蔽导线或铜芯屏蔽电缆;敷设地板下方电源线时, 应远离计算机信号线, 并采取相应的屏蔽措施。

2. 加强对接地系统的安全监控

接地系统不仅能影响到泵站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 对设备使用寿命也有较大影响。监控中心的接地方式一般分为系统接地和屏蔽接地。

(1) 对系统接地和屏蔽接地的技术要求。泵站监控系统的设备均有静电屏蔽措施, 如电源变压器的静电屏蔽层, 局部空间或线路的屏蔽罩 (设备外壳) 等, 但它们必须是在有良好的接地保证时才能发挥作用。为便于监控中心的前期建设, 系统接地和屏蔽接地可共用一组接地装置, 但接地电阻应按最小值确定。当单独设置防雷接地时, 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的技术要求进行施工。

(2) 对静电接地的要求。在监控中心接地系统中, 防静电接地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中心控制室内的所有导静电地板、活动地板, 工作台面和座椅、垫套等, 都必须按照防静电接地的技术要求进行静电接地。连接方式可经限流电阻及自身连接线与接地装置相连。

二、对泵站设备维修方式的分析

1. 采用事后维修方式

采用事后维修方式一方面维修费用较高, 维修时间长, 容易耽误正常生产。另一方面会使维修部门一直处于救火队的角色。为能做出快速反应, 需购置各种充裕的备件以备更换。还需配备较多的维修人员, 以应付突如其来的故障情况。常会出现这里的设备故障还未排除掉, 那里又出现了新的故障, 维修人员的工作量大, 维修工作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其维修效率最低, 不适宜在泵站维修中采用。

2. 采用定期预防性维修方式

定期预防性维修方式是按照预定的修理时间间隔进行维修, 在重大设备故障发生前, 即对设备进行修理或者更换部件。利用设备的停机时间, 让有经验的维修工人进行定期的预防性维护, 达到设备正常运行的目的。如果维修间隔安排得当, 其维修效果要比事后维修方式能节省许多资源。缺点是, 若维修间隔安排不当, 会造成不必要的过维修和加大企业的维修成本;过多的重复拆装, 还会导致设备安装精度的下降等。

3. 实施监控的预测性维修方式

实施监控的预测性维修是以泵站设备的实际工作状况为依据, 通过对设备的监测结果, 如有无异常的机械振动, 轴承温度是否过高, 润滑状况是否良好, 以及其他的异常现象等决定维修方案。如果某个选定的参数量达到了预定的临界值, 设备就要停机检修, 从而避免了更严重事故的发生。优点是维修时间充裕, 不用储备过多的备件, 维修目标明确和维修效果好。缺点是需要购置相应的检测设备, 对维修人员需要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等, 加大了企业维修成本。

4. 采用积极的维修方式

采用积极的维修方式, 是在预防及预警维护的基础上, 通过查找事故发生的原因而进行的积极性维修。该方式能准确地找出事故发生的部位及原因, 确保泵站设备得到良好的维护。主要包括对现有设备的缺陷进行整改或重新设计, 从根本上消除故障。不但能大大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也能节约维修成本。由于是建立在监测和预报的基础上, 因此能准确地找出并消除故障隐患, 维修工作量少, 维修人员只需考虑如何进一步增强设备的可靠性即可, 设备的运行状况和生产能力都会得到大幅度提高。但要求维修人员在故障原因分析和故障排除等方面, 需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根据笔者经验, 由于城市污水泵站工作环境的特殊性, 从各泵站设备故障的发生规律及维修效果来看, 泵站设备修理宜采用第三或第四种维修方式。这两种维修方式不但可使维修人员能够掌控设备的劣化趋势, 具有维修目标明确, 维修时间充裕和维修效果好等优点, 而且维修费用比较低。

三、实施设备零故障管理

实施设备零故障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泵站设备故障多是由于设备损伤和劣化等因素引起的, 故障隐患一般是通过温升、振动和异声等不同现象表现出来, 如果不重视或不及时排除隐患, 设备就会出现故障, 就会给企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只要采取适当的技术手段, 强化基础管理, 设备故障就可被提前发现、有效控制和被排除。因此, 加强设备零事故管理和设备零缺陷管理, 是开展设备零故障管理的基础。管网运营公司在开展设备零故障管理时, 主要实施的是三个责任、一个重复和一个严格的措施。三个责任即岗位操作人员对设备日常点检质量承担第一责任, 检修人员对设备检修质量承担第一责任, 专业点检人员对设备点检管理和专业点检工作质量承担第一责任;一个重复是指在一个检修周期内, 杜绝出现两次重复的设备故障。要把设备隐患当做设备故障进行分析和处理。属于检修质量问题的, 要追究检修人员责任。属于点检质量问题的, 要追究点检人员责任。属于技术问题的, 企业组织技术攻关予以解决。通过不断努力, 达到完全消除设备隐患的目的。一个严格, 是指要严格执行设备零故障管理的工作质量考核制度。

1. 加强设备零事故管理

管网运营公司首先对设备事故进行了重新定义, 将凡是能导致泵站设备停机的各种情况都统归为设备事故。所有设备事故都必须进行原因分析和通报, 并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范畴, 注重追究管理者责任, 同时还要追究操作者和检修者的责任。使相关人员能够在设备事故处理中得到学习和提高, 加强责任心和提高主人翁意识。公司将传统的设备例会改为设备事故研讨会, 发动全体职工举一反三, 寻找和指出可能出现事故的系统和部位, 提出整改意见, 并把各种事故按主次画出直方图, 制定出整改方案和明确整改责任人。

2. 加强设备零缺陷管理

加强设备零缺陷管理就是要掌握设备潜在缺陷及其所处的状态, 按照预知维修计划, 在故障发生前采取有效措施恢复设备的技术性能。该阶段是实现设备零事故和零故障管理的根本保证。实施设备零缺陷管理, 首先要求全体职工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为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 管网运营公司实施的是建立学习型企业和学习型班组的措施, 大力提倡和营造热爱学习和钻研技术的科技文化氛围。通过开展一系列技术竞赛活动, 达到提高员工操作技术、检修技术和设备维护意识, 以及设备管理水平的目的。要求设备管理人员要精通生产工艺, 生产管理人员要懂得和重视设备管理工作, 一线生产人员都精通设备点检知识等。全公司现有学习型班组和学习型科室30多个, 通过学习有效提高了员工的综合素质。在员工素质提高的同时, 进一步强化了设备状态监测工作, 严格设备状态监护管理, 使重点设备始终处在可控状态之中。对新进厂的备品配件和材料进行严格管理, 如输送带、阀门、轴承和密封件等, 除需具有产品合格证外, 在使用前还要进行严格的复检, 真正做到从源头上根除产生设备缺陷和故障的因素。

为更好地开展设备零故障管理, 管网运营公司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如开展设备操作和检修技能培训;三级点检人员的点检培训;把发生过的设备故障编写成维修案例, 供大家学习和借鉴;找出本岗位工作的自身不足与大家共同交流, 并制定出整改措施。实现了自我学习, 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目的。

四、结语

城市污水处理是水环境污染控制的一个重要内容。管网运营公司在开展污水泵站设备维修与管理工作中, 由于各泵站的使用环境和工作量的不同, 设备故障的发生情况也各不相同。因此, 公司根据实际情况找出了泵站设备运行中的薄弱环节, 按专业技术进行分类, 立足国内外排污设备先进水平, 以课题形式进行研究和攻关。技术课题采用公司内部招标, 专业负责和自愿结合的原则。公司进行统一协调、分步实施、专家认定和绩效考核的方式, 实行全过程管理。用最少量的投入, 获得公司效益的最大化, 达到了低成本和高效率的目的。设备完好率达到了98%以上。

摘要:通过实施加强泵站的安全监控与管理, 实行设备零故障管理等措施, 提高了污水泵站设备运行效率, 保证了城市污水的正常输送, 提高了城市人民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污水泵站,设备运行,维护与修理

参考文献

[1]范德明.工业泵选用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2

[2]安连锁.泵与风机.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1993

[3]鲁求荣.离心泵节能运行的探讨.排灌机械, 2000 (3)

设备检修与维修管理制度 篇5

1.1本规定中所称设备检修是指为保持和恢复设备规定的性能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包括修理、维护保养、清洗、检验检测等。

1.2设备检修目标是以经济合理的费用,减少设备故障,消除设备缺陷,维持设备良好性能,确保生产装置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

1.3设备检修以设备状态监测为基础,采取状态维修、预防维修和事后维修等多种检修方式,积极推行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

1.4设备检修要做到检修技术和质量验收标准化、检修流程规范化、检修管理信息化。

1.5设备检修遵循的原则

1.5.1应修必修,修必修好。

1.5.2恢复性检修与改善性检修相结合。

1.5.3科学合理安排检修时间和降低检修费用,保证设备检修质量。

1.5.4设备检修周期与生产装置长周期运行相适应。

1.5.5设备检修、检验周期符合国家法规的要求。

1.6加强设备检修全过程管理,使检修计划制定、备件材料采购、检修施工方案编制、组织施工、单机运行、试验、冷热态验收、联动试车以及竣工总结等每个环节均处于受控状态。

1.7设备检修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先进管理方法。

2职责分工

2.1丰利石化有限公司维修车间按《设备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依据其职责,全面管理各装置的检维修工作,保证全公司装置检维修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2.2各装置使用车间应建立健全装置日常维修和停工检修的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各负责人的职责。

2.3维修车间职责

2.3.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石化有关设备检修管理的制度、规定和标准。2.3.2制定和完善本企业设备检修制度和规定,并检查和监督执行情况。

2.3.3组织制定并实施设备检修计划。

2.3.4组织制、修订备品配件储备定额,汇总、审核备品配件需求计划。

2.3.5参与本单位检修承包商的资质审查,选择检修承包商并对其进行考核;签订外委检修合同。

2.3.6总结设备检修管理工作经验和教训,开展设备检修管理经验交流活动,推广和应用先进设备检修管理方法和技术,组织参加各种设备检修管理技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设备检修管理水平。

2.4采购职责

2.4.1按照设备检修计划和储备定额,及时、足额、优质、价格合理地供应所需物资。

2.4.2对所供物资的质量负责,确保其满足技术和使用周期要求。

2.5生产车间职责

2.5.1贯彻执行中石化和本单位设备检修管理的制度和规定。

2.5.2编制设备检修计划和备品配件需求计划并上报本单位设备管理部门。

2.5.3负责设备检修和紧急抢修的现场管理。

2.5.4负责或参与设备检修的质量验收和工作量的确认。

2.5.5负责设备检修资料和数据的整理归档。

3管理内容及要求

3.1设备检修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检修计划、项目实施、备品配件、检修质量、检修市场、运行维护保养等。

3.2检修计划管理

3.2.1设备检修计划是企业生产经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设备部组织设备检修工作的主要依据。

3.2.2设备部应根据设备的技术变化状况,结合生产安排,编制设备检修计划。检修计划应具有科学性、准确性、系统性。制订设备检修计划应与日常的设备管理工作相结合;重要设备及关键部位应采用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定期进行数据归纳整理和分析,组织检查鉴定,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收集、积累设备技术状态数据,为编制检修计划、制订检修方案提供依据。

3.2.3设备检修计划分为年度设备检修计划、装置停工检修计划和月度检维修计划。

3.2.4各车间应按有关规定,及时上报年度检修安排;对于主要生产装置的检修安排,按照公司部有关部门审批下达的计划执行。

3.2.5车间编制的设备检修计划按照本单位管理程序和规定逐级上报,经审批下达后执行。检修计划的调整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批。

3.2.6对突发性设备事故或故障应紧急抢修,使其迅速恢复正常生产,同时补办检修计划审批手续。

3.3项目实施管理

3.3.1设备部及车间应加强检修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对检修承包商资质、施工人员资质、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和工作量进行监督、检查和复核。对每个检修项目应指定专人作为施工代表实施全过程管理。

3.3.2委托检修的项目一律实行合同管理,由公司部按合同法和有关制度规定的程序签订检修合同。合同中应明确双方权力、义务和责任,检修内容、检修工期、检修质量和验收标准、质保期、检修材料及备品配件的供应和采购、项目费用、结算方式、安全责任、违约责任和解决纠纷的方式等基本条款内容,同时在合同或合同附件中约定以下内容:

3.3.2.1承包商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标准规范施工。

3.3.2.2承包商必须遵守中国石化和各单位安全、环保、生产、设备管理等有关制度和规定。

3.3.2.3承包商在施工前应向委托施工的企业设备管理部门提供承接检修项目的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名单,并持证上岗,自觉接受委托施工的企业设备管理部门的检查、监督、管理和验证。

3.3.2.4承包商分包检修项目时,就施工管理和质保体系对委托施工的企业全权负责。

3.3.2.5承包商在施工前,因对项目进行危害辨识,对检维修环境进行风险评价,并做好应急预案。

3.3.3签订合同时应采用《中国石化炼化企业检维修类业务合同标准文本》。

3.3.4所有委托检修的项目均应先签订合同再组织施工。对突发性生产紧急抢修项目可直接组织施工,但应补签合同。

3.3.5对土建、防腐、保温以及有条件的单项工程,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应采用竞价比价、协商议标或招投标的形式选择具备施工资质的承包商。

3.3.6装置停车检修前,检修准备工作要达到质量安全环保措施、计划项目、施工方案、检修费用、图纸资料、备件材料、施工力量、施工机具等落实的要求。

3.3.7装置停车检修和重大设备抢修应用网络技术绘制总体检修网络图和施工进度表,重点检修项目要有严密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3.3.8装置停车检修期间,由公司主管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检修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检修工作。

3.3.9设备检修前,车间应严格执行安全检修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工艺吹扫置换工作,采取隔离措施,加强与检修施工人员的联系。

3.3.10制定进入有限空间检修作业安全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保证检修作业人员和施工人员掌握相关应急预案内容,防止检修作业过程中缺氧窒息、气体和粉尘中毒、爆炸等事故发生。

3.3.11检修实行文明施工,杜绝野蛮拆装,采用先进专用工具,做到“三不见天”、“三不落地”(润滑油脂不见天、不落地,清洗过的机件不见天、不落地,精密量具不见天、不落地;上要覆盖,下要衬垫)、“三条线”(工具摆放一条线、零件摆放一条线、器材摆放一条线、现场摆放规范化)、“五不乱用”(不乱用大锤扁铲,不乱用撬杠盘车,不乱用非专用工具,不乱用润滑油脂,不乱用配件材料)。

3.3.12检修现场始终保持环境清洁,井然有序,做到“三净”(停工场地净,检修场地净,开工场地净)、“二清”(当班施工当班清,工完、料尽、场地清)

3.3.13装置大检修要坚持“三不交工”(不符合质量标准不交工,没有检修记录不交工,卫生规格化不好不交工)、“四不开车”(工程未完不开车,安全没保证不开车,有明显泄漏不开车,卫生规格化不合格不开车)。

3.3.14检修结束后,要认真做好检修总结和技术资料归档。

3.4检修备品配件管理

3.4.1要科学合理储备和供应高质量的备品配件,保证检修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3.4.2定期修订备品配件储备定额,有计划地组织采购或自制,并确保采购的备品配件质量满足设备检修需要。

3.4.3车间要定期编制备品配件需求计划,并报送机械动力中心汇总、审核,由物资采购部门在平?利用库存后按计划组织采购,做到合理储备备品配件。

3.4.4提高备品配件需求计划的准确性,避免造成积压。检修项目的实际领料与施工用料一致,检修项目余料应在施工完成后实行退库管理,大型事故备件修复后应办理入库手续。

3.4.5要做好修旧利废工作,对检修调换下有修复利用价值的设备和零部件,要及时修复入库,妥善保管。对需要改造或代用的设备和备品配件,在检修期间要做好测绘工作。

3.4.6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做好检修废旧物资处理工作。

3.5检修质量管理

3.5.1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地方和中国石化颁发的有关法规、标准、规程以及本单位的检修技术规定。

3.5.2对检修质量必须从检修计划、检修技术方案、施工方案、施工队伍、备品配件、材料、验收等方面予以保证。

3.5.3在设备检修前,必须向承包商进行技术交底,由承包商制定施工方案,经企业确认后方能施工,并监督承包商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组织施工。

3.5.4设备部应采取自检和专检相结合的方法,对检修质量进行过程控制。对隐蔽工程和中间验收工程要重点跟踪检查,未经专业人员验收不得封闭。

3.5.5检修质量应达到《石油化工设备维护检修规程》规定的有关标准。设备检修验收工作由设备管理部门按照程序,组织有关单位和部门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共同验收,做好记录并签字。

3.5.6检修项目的交工资料应符合国家、中国石化和各单位有关法规、制度。交工资料不齐全不得验收。

3.5.7要根据不同检修项目对承包商确定设备检修保修期,在保修期内因检修质量引起的设备故障和事故,由承包商负责处理并承担相应损失。

3.5.8对承担运保任务承包商的工作质量有明确的要求。

3.6检修市场管理

3.6.1设备检修应大力采用市场机制,通过专业化、社会化运作,不断提高检修效率和检修质量,缩短检修时间,降低检修费用。

3.6.2应加强设备检修市场的管理,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原则,实行承包商准入制,并进行动态考核,优胜劣汰。

3.6.3建立并完善总部层面的检维修市场资源库,逐步实现各企业必须从检维修市场资源库中挑选承包商。

3.6.4建立检维修资质第三方认证制度,委托第三方对炼化生产装置及公用和配套工程的检修、维修所涉及的检维修企业进行资质认证。检维修单位必须取得《石油化工检维修资质证书》方能准入检维修市场资源库。

3.6.5完善检维修承包商管理的相关制度,把资质认证和检维修市场资源库管理纳入制度化、标准化轨道,实现对各企业检维修资源市场的动态规范管理。

3.6.6检修项目承包商应满足下列条件:

3.6.6.1管理有序、装备先进、服务诚信、检修质量可靠。

3.6.6.2经工商行政部门注册登记并具有独立法人和已获得正式营业执照(经年审)的检修、专业制造、技术服务代理企业。

3.6.6.3具有国家政府部门颁发的与承包项目相一致的资质。技术服务代理企业必须具备相应专业制造企业有效授权委托的证明文件。

3.6.6.4企业资质证上的名称必须与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上的企业名称相一致。

3.6.6.5具备相应的检修业绩。

3.6.6.6无因违规受到中国石化和各单位禁入的限制。

3.6.7放射性探伤、同位素仪表现场作业的承包商除具有无损检测资质外,还必须具有放射性源许可资质。

3.6.8每年应对检修承包商进行至少1次综合评审。

3.6.9对未列入设备检修承包商名录(检修企业资源市场)但因设备检修需要必须委托其承担检修业务、技术服务的公司商,可采取临时准入的办法,但须办理相关手续。临时时间一般控制在3个月以内。

3.6.10应严格检修项目的发包管理,承包商承接的检修项目一律不准转包,严禁承包商对检修项目肢解分包以及无资质企业挂靠等行为。分包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3.6.10.1具有总承包资质的承包商,不得将承接的主体检修工程分包给其他承包商,可将承接的非主体检修工程或者劳务作业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承包商。

3.6.10.2无总承包资质的承包商,不得将承接的检修项目进行分包,可将劳务作业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承包商。

3.6.10.3所有分包必须经由设备部同意。

3.6.11要严格管理外委检修项目,做到承包范围与资质相符,不准超资质、超级别委托,确保检修的合法性。

3.6.12要对检修质量、HSE业绩较差,严重违反中国石化和各单位有关规章制度的承包商,给予缩减检修工程量、不予承包检修项目业务、直至清除出检修资源市场的处罚。

3.7运行维护保养管理

3.7.1生产装置运行维护保养(以下简称运保)是指生产过程中承包商进行的日常巡检、状态检测(点检)、设备清扫检查、故障处理、备用设备检修及填报填写相关记录等设备维护保养工作。

3.7.2运保业务委托承包商时,应签订运保协议或合同,其内容应符合本规定3.3.2款的有关要求,明确运保职责。合同期限一般为1年。

3.7.3应对承担运保的承包商制定考核办法。对属运保范围内的检修内容,不得签订其他检修合同。

4检查与考核

4.1设备部建立定期检查制度,结合企业岗位责任制检查或专业管理检查时进行,每年定期组织设备检查以落实本办法执行情况。

4.2装置检维修管理纳入本公司管理责任制和绩效考核范围,对检修管理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对检修管理出现重大问题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

5各单位应根据本制度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管理细则。

6本制度由设备部责解释。

略谈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 篇6

一、机电设备维修体制的发展过程

设备维修体制是以生产为中心,为生产服务的一种维修体制,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它由五种具体的维修方式构成。

1.维修预防

维修预防是一种很好的思想,它提倡在产品设计制造阶段就认真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问题,从根本上防止故障和事故的发生,从而减少和避免设备的维修。

2.事后维修

事后维修是设备出了故障再修,不坏不修。之所以采用这种维修方式,一方面是因为设备检查诊断不可能发现所有的故障隐患,设备故障在生产中时有发生;另一方面,事后维修方式还是比较经济的,对于简单或不重要的设备,可以采用这种维修方式。但对于重要设备来讲,如果采用这种维修方式的话,将会使设备故障增加、维修时间变长、维修费用提高,是很不经济的。

3.改善维修(技术改造)

改善维修(技术改造)是不断利用先进的工艺方法和技术,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改正设备的某些缺陷和先天不足,提高其先进性、可靠性及维修性,提高设备的运转率。

4.预防维修

预防维修是以加强设备检查为主,设备故障早期发现,早期排除,能大大减少故障的停机时间。预防维修包括定期维修和状态维修两方面的内容,状态维修是利用检测、监测和诊断技术,对设备状态进行预测,有针对性地安排维修,事先排除,从而避免和减少故障停机的损失。

5.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TNPM)

TNPM是以设备综合效率和完全有效生产率为目标,以全系统的预防维修系统为载体,以员工的行为规范为过程,全体人员参与为基础的生产和设备维护、保养和维修的体制。设备维修中最重要的是基础化管理,而5s活动则是设备基础化管理的精髓。5s是日语中5个以“s”发音的拼音字头。

二、设备管理与维修

1.设备维护检修制度

维护管理制度应以设备使用说明书为基础,以设备运行档案为依据,根据零部件的使用寿命而制订的定期计划检修制度,如:设备运行档案显示,渣浆泵的内衬使用寿命为1000 h,那么该台设备的内衬计划检修周期为980 h,可将设备故障控制在萌芽阶段。将所有设备的运行档案进行整理、归类、分析,并结合设备使用说明书和每月设备运行时间,制订出月度、季度、年度设备检修计划。由于洗煤厂机电设备检修工作的特殊性。检修工作分为现场检修和计划检修。现场检修,是以机电值班人员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为依据而提出的检修要求,是一种被动的检修;计划检修则是预防性检修是一项保证设备性能和完好的重要工作。所以,计划检修是检修工作的重点,管理工作应主要放在计划检修上。

2.推行绿色维修

环境、资源、人口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三大问题,尤其是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地球资源大量消耗,这成了突出的问题。我国为了履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承诺,提出了“清洁生产”的构想,“绿色维修”在这种背景下也应运而生。绿色维修是综合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效率的现代维修模式,其目标除了要达到保持恢复产品规定状态这一目标外,还应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即在维修过程及产品维修后直至产品报废处理这一段时期内,最大限度地使产品保持和恢复原来规定的状态,又要使维修废弃物和有害排放物最小,即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且对人员(维修者和使用者)的劳动要保护好,还要使资源利用效率最高。

3.企业设备维护管理

企业设备维护管理的要点:设备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设备使用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最重要的管理之一,俗话说:欲先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利其器,只能通过加强设备维修管理,使其充分发挥效能,不断改善设备技术状态,延长使用寿命,为企业获取最佳经济效益。

(1)起重机械设备的安装和拆卸必须由有资格的单位和专业人员进行,并应有专人定期进行维修保养并按规定定期检查其电气绝缘性能。对达不到安全要求又不能修复的机电设备,必须立即停用,并予以报废处理。

(2)施工现场应为机电设备提供符合安全要求的道路、基础(座)、水电、操作棚或停机场地等必备条件。夜间作业应设置安全和充足的照明。

(3)机电设备的作业场所应符合安全要求。场地应平整无障碍,机电设备旁应留有符合规定的作业和维修空间,作业通道应保持畅通,不得堆放材料、杂物。有防火要求的,其作业场所应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4)施工机械和动力机械的基础(座)必须稳固,并符合其出厂说明书或设计的要求。

(5)机电设备、小型电动工具用电应当符合本规程和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并应由专业人员安装、拆除和维修保养。

(6)机电设备的管理应做到“定人、定机、定设备”,严禁不具备专业资格的人员操作机电设备。使用小型电动工具前,应对使用人进行安全技术摸底并进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教育。

谈手扶拖拉机维修与管理 篇7

1 手扶拖拉机的日常保养措施

1.1 手扶拖拉机的日常保养

诸如定期检测、定期维护、精度检测、设备冷却系统维护、日常维护和设备润滑系统方面的维护,都属于手扶拖拉机日常维护保养的范畴内[2]。在对手扶拖拉机进行日常维护过程中,一定要将制度化、规范化落到实处,这也是手扶拖拉机维护的基础性工作。手扶拖拉机的日常检测作为一项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的预防性检查,主要是利用仪器、感官与工具进行的;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则是按照之前所定的物资消耗定额与工作定额进行考核。要对手扶拖拉机的基本维护规程认真贯彻执行,提高手扶拖拉机的使用年限,使其一直处于安全的运转状态。

1.2 提升手扶拖拉机操作人员的基本素养

提升手扶拖拉机操作人员的素质是做好手扶拖拉机保养的关键,只有操作人员具备较高的素质,才能使拖拉机事故发生率有所降低。因而,要对手扶拖拉机人员的安全操作意识加强培养,但在更新理念的同时,也要有一定的警惕性,针对在操作手扶拖拉机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一定要立即检查,并严格按照相关管理制度的基本规定,对操作手扶拖拉机日常维修保养知识进行不断更新。

2 手扶拖拉机常见故障维修

在判断手扶拖拉机使用过程中的常见故障时,可充分发挥“触、嗅、看、听”的作用。触:即通过用手触摸了解其内部各零件运转情况,如高压油管脉动、零部件固定、水箱温度以及轴承发热等。嗅:就是用鼻子嗅辨油味、烟味以及烧焦的气味。看:就是用肉眼观察机器是否存在漏水、漏气和漏油的情况,并看机油颜色、排烟、排气变化等是否正常。听:即改变手扶拖拉机的发动机转速,重点听排气声、敲击声是否出现异常,手扶拖拉机发动机处于低速状态或高速状态下是否稳定。手扶拖拉机常见故障维修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2.1 自动脱挡

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拨叉行程过小所致。针对这种现象,应仔细检查销孔、销子以及变速操纵机构杆件等,并立即进行校正。当然挡位板偏斜、罩壳变形以及变速杆变形等也会引起自动脱挡。除此之外,也不能忽略了定位槽与定位钢球磨损严重等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只需对挡位板、变速杆进行校正、修复定位槽以及更换弹簧和钢球就可以了。

2.2 主车和拖车脱节

若手扶拖拉机拖车和主车出现脱节的情况,通常情况下都是因为插销与挂钩发生折断所造成的,这种情况就极易对机器和人员造成损伤。为了使这一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应在拖车的托管与主车的牵引框之间安装一个新的保险挂钩。用4根粗100~120 mm的螺柱将其固定在拖车管上,然后再利用1只牵引框销子安装好新的挂钩与原有的挂钩。但需要注意:不论是新做的挂钩还是原有的挂钩均要能够上、下、左、右滑动。最后,再在拖车托管与主车牵引框之间安装两条拆卸方便的环链。如此一来,不论手扶拖拉机的原挂钩、插销与牵引框哪一部分发生断裂,均可以使安全得到保障。

2.3 跑向偏离

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手扶拖拉机的左右轮胎磨损或气压不同。为此,在操作手扶拖拉机之前,应先保证左右轮胎气压充足,若发现一边轮胎磨损情况严重,应立即对轮胎进行更换。

2.4 制动器失灵

没有合理调整螺母、制动拉杆调节不到位以及制动器杆与制动环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凸轮磨损是造成制动器失灵的主要原因。针对这种情况,应适当调整螺母与制动杆,除此之外,还应立即更换或修复零部件。

2.5 电气元件故障及处理

之所以电磁铁会出现不工作的情况,其原因还是因为线路接触不良、线圈烧坏、熔断器损坏以及整流桥损坏等造成的,因此,平常应对线路多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恢复,并对电磁铁线圈、熔芯和整流二极管等部件及时更换。

造成QF合不上闸这种故障,通常情况下都是因为线圈或触点烧坏所致,进而使得触点无法正常的脱开与闭合。因此,我们应及时的修理其操作机构,使其在冷却后自动复位。

3 手扶拖拉机的日常管理措施

近年来,国家开始大范围实施购机补贴、减免税费等惠农政策,使得手扶拖拉机发展迅猛。因为数量多,范围广,且管理涉及的部门较多,加之一些农机操作人员缺乏充分的安全生产意识,所以让监管工作很难有效实施,部分地方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3]。尤其是在农忙秋收季节,大量的手扶拖拉机从事运输活动,由此引发了各种安全事故,因而,针对手扶拖拉机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就非常重要。

3.1 加强对农机管理的宣传

农机部门对于手扶拖拉机负有管理责任,因此,作为管理部门应大力宣传农机使用的相关管理制度与规范,特别是要让每一位农机操作人员都熟知与农机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做到熟练掌握,针对有条件的农机管理部门还要积极组织培训,要求操作人员与手扶拖拉机的所有人一定要将相关证照准备齐全。

与此同时,交通管理部门也要对手扶拖拉机的安全管理做进一步加强,包括牌照方面的管理,公安交通部门要对手扶拖拉机加强安全检查,约束手扶拖拉机配合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但需注意管理不能超出自己的职权范围。另外,也可与农机部门强强联手,共同进行安全检查,并配合农机部门进行相关的培训工作。

3.2 加强对手扶拖拉机的安全执法

农机部门在春种秋收的农业生产繁忙季节,应对手扶拖拉机的安全生产加大执法力度,结合现存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尽可能排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还可与当地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一起,对无证牌照的手扶拖拉机集中进行联合检查,并督促其在短时间内将证件补办齐全,通过安全教育等形式使相关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操作更加规范。

安全执法工作可以每个村为单位展开集中执法,农机部门可将当地的手扶拖拉机的拥有与使用情况联系起来,深入到各个村社开展手扶拖拉机的安全达标评比活动,表彰达标情况突出的村级单位,而对于未达标的村社则给予一定的批评教育,督促其尽快整改[4]。并以村为单位下放手扶拖拉机的安全管理责任,这些对于安全教育宣传、安全监督以及维护管理的进一步开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事故的发生。

3.3 加强手扶拖拉机的管理监督

手扶拖拉机的管理也有管理监督方面的工作,笔者结合农机管理部门的工作经验,认为监督农村地区手扶拖拉机的管理,必须要将级别管理和地区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原则落到实处,全面、系统的管理、监督手扶拖拉机。在具体的监督管理中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要将广大人民群众发动起来,对手扶拖拉机的安全管理引起重视,培训手扶拖拉机操作人员,促使其操作技能不断提高,进而从根源上预防手扶拖拉机事故的发生,将安全管控做到位[5]。

4 结束语

在我国农村地区,手扶拖拉机的使用非常普遍且范围十分广泛,因而维修、管理手扶拖拉机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而对手扶拖拉机的维修管理不只是操作人员的职责,农机管理部门也负有一定的管理职责。本文具体分析与论述了手扶拖拉机的日常保养、故障维修和日常的管理。当然在手扶拖拉机的具体使用过程中,也避免不了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问题,这就需要做好日常保养,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排查、解除故障,更要求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不断提升技能素质,只有让手扶拖拉机一直处在良好的运行状态之中,才有助于实现农业高产高效。

摘要: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农业生产机械工具,手扶拖拉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往往与生产效率成正比,应用越多,越到位,生产效率就越高。要延长手扶拖拉机的使用年限,保证其生产效率不受影响,就需对手扶拖拉机进行有效地使用。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对其维修和管理做进一步加强。本文笔者结合多年农机管理工作经验,详细分析,论述了手扶拖拉机的日常保养、故障维修和管理,旨在帮助广大农民朋友提高手扶拖拉机使用年限,促进农业生产。

关键词:手扶拖拉机,维修,管理

参考文献

[1]韦美香.浅谈手扶拖拉机维修管理[J].农业与技术,2013(3):32.

[2]刘长春.手扶拖拉机技术状态的调查与对策[J].吉林农业,2013(7):61.

[3]韦冬菊.浅谈手扶拖拉机维修与管理[J].农业与技术,2013(7):42.

[4]张宝松.浅谈手扶拖拉机维修管理[J].山东工业技术,2014(19):238.

线路设备的维修技术与管理 篇8

1 铁路线路设备修理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1.1 必然性

随着我国科技、经济的不断发展,使我国的铁路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各种新型设备的应用给线路设备的维修养护造成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对线路设备的维修养护是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保证铁路行车安全的必要措施,传统的“检养修”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的新型铁路,采用更先进的维修养护技术势在必行。

1.2 统一性

目前,线路设备的维修技术不断提高,建立了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该体系不仅适用于铁路方面,同样适用于公路、桥梁、隧道等方面。随着铁路应用的微机化、信息化不断加深,线路设备的检查和维修速度明显加快,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1.3 多元性

该设备的维修体系不仅包含设备的维修技术,还包含设备的检修模式和方法,以及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从传统单一的维修技术转变为了多元性的维修模式。通过信息化和智能化,可以使铁路道岔提速和使轨道结构强化提速;可以使隧道以及桥梁的结构更加完善,使列车在桥梁和隧道中行驶的安全系数更高。该体系为铁路提速和行车安全提供了多元素的技术支持。

2 设备修理技术控制及管理的重点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很多行业的变革和进步,铁路运输行业同样受到了影响,许多新型的高科技应用将线路设备的维修和管理带到了新的高度,可在实际线路设备维修技术控制及管理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重点问题,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分别为维修人员的专业性欠缺,维修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项线路设备资料无法及时更新以及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的不完善。

2.1 维修人员的专业性欠缺

铁路运输系统是一个精密的系统,其不同线路设备都有自身的不同用途,新设备的应用,使得维修人员应该采用新型专业的技术对其进行维修养护,但新设备和新技术的应用时间短,维修人员在技术的掌握上还可能存在一些偏差,导致维修工作所需的时间长,或维修人员未及时掌握新技术,无法完成新型设备的维修工作。在管理方面,应对维修人员进行督促,使之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性,为维修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2.2 维修工作时间紧、任务重

铁路运输系统常常处于高负荷的工作状态。为了保证人身安全,只能在停止运行的线路上对列车进行维修和养护,一些列车在运营过程中发现线路设备有问题,但在不影响正常列车行驶的状况下,常常是在列车结束运行后再对线路设备进行维修养护,这样给维修工作带来了困难。由于列车的运行间隙不会太长,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维修工作,导致维修人员在线路作业时常常处于时间紧、任务重的状态下,这对维修人员是一种考验。

2.3 各项线路设备资料未及时更新

我国铁路部门开展线路设备的统计间隔较长,通常为一年两次,甚至一年进行一次线路设备统计,导致各项线路设备资料未及时更新,给维修人员的养护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

2.4 管理机制和制度不完善

开展任何工作的前提,其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都是非常重要的,在铁路部门也是相同的,个别部门未设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将导致维修工作无法有序开展,进而影响工作效率。

3 改善措施

3.1 加强对铁路设备的检查

由于铁路设备线路运行具有的特性,通常在检查工区检查线路时的工区人员较少,且文化水平偏低。同时,应扩充队伍力量,实现新旧制度的交替,外业有技术专家检查病害,负责检查铁路线路中的相关设备病害问题,比如铁路线路平面现状、线路纵断面的平整性、线路动态以及钢轨状态等。内业有“90后人员”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以此进行有效结合,为保养工区提供第一手设备病害资料。通过对线路设备的内、外业管控,有效地了解了线路中各个环节的工作状态,加强了对线路状态的检查,又有效地分配了工区人员的“特长性”,真正掌握了每一段铁路设备的现场状态。

3.2 加强线路设备的维修技术

线路设备维修涉及的范围较广,比如线路、道口、桥涵的维修,清挖道床翻浆,保证线路道床有良好的排水性,对防护设备以及排水沟等设施进行维修和养护。此外,对线路的调整包括了线路的应力放散、调整轨缝、矫正轨底坡以及改变轨矩等。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维修工作均以周期进行,周期对线路进行巡检、周期对线路进行维修、周期对线路进行大中修等,加强对线路设备的维修,提高维修效率和维修质量,降低设备的维修成本,是铁路今后生存和发展的必然性。

3.3 完善我国铁路的线路维修技术

我国的铁路行业发展迅速,维修人员的技术常常与设备的先进性存在一定的差距,要提高维修人员的维修技术,提高线路设备的维修效率,保证线路设备的维修质量,并改善管理方法,实现对铁路线路设备维修的合理资源配置,使维修工作可以正常、有序开展,进一步将铁路线路设备维修规范化,从根本上改善维修技术和管理方法,使之实现效率最大化。

4 结束语

铁路的线路设备维修技术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铁路运输系统的安全性与铁路线路设备维修技术水平密不可分,先进的维修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对故障位置的精准维修,而落后的维修技术不仅会延长线路设备的维修时间,且无法切实保证线路设备的安全性,采用优质的维修技术还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从根本上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铁路的行车安全关系着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也关系着铁路事业能否正常、有序的发展,做好管理工作,合理、有效的管理可以使铁路的线路设备维修技术落实到实处,为铁路的安全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燕沛君,袁长卿,黄守刚.浅谈铁路线路设备的修理技术以及管理工作的开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10).

机械设备的维修与管理 篇9

1.1 周期性维修

即以上所说的小、中、大修, 这是一种预防维修方式, 在以往采用较多, 但企业在进行设备周期性维修时, 又往往局限于生搬硬套行业的条文性规定, 没有根据设备本身磨损规律做必要的调整, 所以制定的修理计划未能较好地结合设备实际和生产实际。比如有些设备还未达到大小修周期就已损坏, 不能正常运转。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强行按周期维修对设备进行修理, 就不能满足施工生产的需求。另外, 由于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有高低之分, 而且相同设备的运行情况也有所区别, 设备操作人员的素质也不同、设备工作环境不同及保养工作的落实不同等等。在周期维修中, 如果不考虑这些具体因素, 就不切实际。总之, 周期性的维修是一种计划性的、被动的维修方式, 它只适用于那些已掌握磨损规律的部分设备。

1.2 事后维修

事后维修是设备发生故障后, 或者设备的精度、性能降低到合格水平以下时进行的非计划性修理。这种维修能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减少设备的停机时间。但若设备一旦发生故障, 就会给施工生产造成很大影响, 给修理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 特别在一些重要设备、连续运行的设备和地处偏远工地的设备上, 损失更为严重。大多数的事后维修只是对发生故障的部位或零件进行修理, 而不是对整台设备进行全面检修, 就好像消防队一样, 哪有火就到哪, 因此设备经常连续出现故障。事后维修采用的很普遍, 但这也是一种被动的维修方式, 适宜于一些设备和发生故障后对正常生产影响小, 能及时提供备件、并且修理技术不复杂、利用率不高的设备。

1.3 状态维修

状态维修是一种以设备实际技术状态为基础的预防性维修方式。它运用各种检测手段和人的感官能力, 根据设备的日常巡回检查、定期检查、状态监测和诊断提供设备状态变化资料, 及时发现设备故障的特征和预兆, 提前做好备件和有关的准备工作, 适时地安排维修, 减少突发性故障, 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由于状态维修方法能对设备适时地、有针对性进行维修.不但能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 减少设备停机时间和维修工作量, 降低设备突发故障率, 从而降低各种维修消耗和费用。状态维修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维修方式, 比周期维修和事后维修更合理.对一些利用率高、发生故障后对生产影响较大的关键设备及配件供应困难的精度高、大型设备可实行状态维修。

综上所述, 设备的维修方式各有自己的优缺点和适用性, 盲目地生搬硬套某种维修方式都不科学。在实际生产中, 要根据设备的不同特点和对生产的影响程度, 选用适合自己企业情况的维修方式;要积极地做好设备预防性检修工作;同时, 要尽可能地推广状态维修方式;提高故障诊断的效率和经济上的合理性, 使设备停机损失小, 综合效益高, 寿命周期费用低, 使设备效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为企业多创效益。

2 设备维修管理的措施

以往, 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中, 我们实行操作、维修明确分工, 导致操作人员认为, 设备维修是维修人员的事, 与使用人员无关或关系不大, 从而使日常保养和维修工作分离开来, 造成企业人员利用率下降及设备的损耗加剧。在实际工作中, 操作人员由于只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 因而对设备的机械原理、构件磨损等情况理解和掌握不够。使用中, 就会想当然地进行一些简化操作程序或不规范操作, 结果加剧了某些部件的磨损。有时设备在使用中遇到突发故障需采取紧急措施时操作人员便不知所措, 直接影响着施工生产。因此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2.1 在管理上加强了对操作人员、维修人员的要求。要求操作人员要做到“三懂、四会”三懂指懂操作规程、懂设备性能、懂结构原理, 四会指会操作、会保养、会修理、会判断和处理一般故障。

2.2 加强对设备维修的监督管理。为有效控制设备维修质量, 企业首先要收集各种修理工艺规程和质量标准, 这些是保证设备维修质量的基础。在维修过程中, 要实行有效的监督制, 设专人严格按规程和标准对维修过程进行全程或不定期监督检查。对需要更换的主要部件, 要检查测量核实, 做出详实记录, 对非正常损坏的部件要分析找原因, 做出整改预防方案。

2.3 加强维修人才的培养,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设备维修队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企业装备水平的提高, 机、电、液一体化的设备将逐步增多, 传统的维修方法凭感官的检查手段己不适应现代设备保养维修工作的需要, 因此要采取各种培训方式, 培养一批掌握现代检测仪器, 能准确判断故障, 及时排除故障的高素质人才, 以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 为企业及时提供所需的机械设备, 保证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

2.4 进行设备维修的经济核算。要根据设备的实际技术状态确定设备是否需要修理、什么时间修理及修理的具体实施等问题, 以免出现过剩维修。在不同的修理时期, 要根据设备各部件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修理方法, 使设备各部件达到最好的配比, 发挥最大的功效, 最大限度地降低维修费用。在设备进人报废期后, 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进行技术改造, 挖掘其可使用的潜在功能, 以期增加设备的功能和效益, 对老旧淘汰设备有使用价值的部件, 可通过必要的技术改造, 予以充分利用, 减少维修费用支出。但同时要考虑分析修旧利废的经济可行性,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同时设备改造的方案要周密慎重, 需经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可行性论证后方可实施。

机电设备运行管理与维修 篇10

1.1 夯实机电内业和机电基础工作

(1)形成一套规范的管理程序和完善的机电管理制度,并在机电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各单位机电内业规范,加强监督和检查职能,使各项规范和制度真正落到实处。(2)露天矿主要设备全部建立技术档案和生产设备台帐、机动车辆台帐、计算机台帐、通讯设备台帐、电铲钢丝绳使用更换台帐、坑下供电电缆使用更换台帐等;规范机电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真实反映固定资产信息,确保固定资产账、卡、物相符。(3)要把着重点放在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分析上,分析的内容包括设备缺陷分析、影响设备出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并提出具体解决方案和措施。机电分析的内容要力求具体,定量地说明问题,为设备维修管理提供参考,为上级决策提供依据。加强设备的缺陷管理,用以促进维修单位实施精细化维修,提高设备完好率,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行。(4)加快数字化矿山建设。真正使用好EAM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利用坑下生产实时监控系统和卡车生产调度系统使机电运行管理工作更加精细,管理效率更高。(5)制定并执行机电例会制度,定期召开由分管领导、相关机电管理人员参加的机电例会,总结上阶段工作,提出机电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安排下阶段机电工作的重点。

1.2 加强机电运行考核管理

设备运行管理是露天矿机电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加强运行管理,使机电管理制度和设备操作规程得以贯彻落实,使设备运行更加安全、可靠、经济,使设备发挥更高的效率,从而保证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1)继续推行设备包机制和红旗包机评比工作,提高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做到责任到人,严格要求操作人员按照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精心操作,保证设备的良好运行。推行设备包机制,必须做到奖罚分明,责任明确。(2)机电运行管理职能部门采取日常抽查与定期检查的方式,对使用中发现的问题,要求设备使用单位限期整改,并进行复查;对维修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维修单位联系处理。保证设备使用与维修处于最佳的状态。(3)充分利用机电质量标准化考核平台,结合露天矿实际情况,对机电设备质量标准化考核项目进行分解细化,使考核项目更加完善、具体,便于操作。

1.3 设备使用环境管理

创造良好的设备使用环境对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至关重要。各级机电管理和技术人员要积极参与设备使用环境的监督工作,向各级领导提出建议,积极督促改善环境。矿领导经常有针对性地强调工程质量,形成全矿重视、生产机电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局面,为设备高效运行创造良好条件。

1.4 供电管理工作

露天矿大型穿采设备大多采用电力控制和拖动,因此整个露天矿的供电系统运行是否稳定,直接关系到设备效率的发挥。要认真安排每年春季供电设备的检修工作,对所有供电设备、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和保养,对所有供电系统的地线接地电阻进行检测,对变压器和避雷器等设备进行试验,确保供电系统安全可靠运行。要加强供电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提高检修质量,加强对电缆的管理,保持供电系统的低消耗、高完好率。严格执行供电系统的各项制度,确保供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2 露天煤矿用机电设备的预防性维修

2.1 建立全面的预防性维修制度

全面的预防性维修体系就是定期评估设备,查出潜在问题,立即进行计划修理,防止设备性能降低。它包括预测性维修、定期维修和故障检修。以故障检修为辅,避免停机修理。预测性维修就是使用监测和诊断技术,确定设备部件总成件的机械状态,从而进行预知性的计划修理。预测性维修能确信设备工作在一个可接受的机械状态下,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设备无计划地停机,能使设备停机时间最小,能使设备发挥最大效益。它在提高设备出动率,减少维修成本和保证设备可靠运行方面起着主要作用。定期维修就是对设备进行周期性维修定时保养设备,定时更换有关部件总成件。故障维修是处理设备已经出现的问题,根据需要对初始的问题进行合适的修理,使设备恢复运转。

2.2 机电设备的预防性维修

露天矿机电修配厂,承担着全露天矿电铲检修及全矿其他机电设备的检修任务。该厂在机电设备的修理上即有预测性维修,定期维修,也有故障检修。这几种维修所占比例各不相同。目前,预防性维修所占比例较小。

(1)预测性维修。建立机电设备润滑脂(液)的监测体系,通过对润滑脂(液)的黏度、闪点、水分等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利用铁谱分析仪对润滑脂(液)中的磨损颗粒进行分析做到早期故障诊断。超声波和磁粉探伤仪器来探测齿轮、轴等件的裂纹。利用各类高精度的电流电压表、测绝缘等,预防电气故障。(2)定期维修。根据设备制造厂规定的检查或换修项目和时间,对设备进行定期维修保养。如电铲用各类电机,应根据其运转情况定期进行返回检查,实行预防性保养,避免带病作业。

2.3 机电设备预防性维修的不足及影响因素

(1)缺少预测性维修手段,预测性维修体系不健全。露天矿机修厂目前在预测性维修没有铁谱分析仪,不能对油液中的磨损颗粒进行分析,因此不能确定设备的具体损坏模式。(2)设备的部件总成件的预防性更换不能按计划进行。有些部件总成件并没有达到非换不可的程度时就更换了,虽然避免了设备的无计划停车,但增加了成本,同时有些部件在没达到规定的时间就提前损坏了,造成设备临时停车。

2.4 实现全面预防性维修

试论工程机械管理与维修策略 篇11

关键词:工程机械机械管理维修

1机械维修方式的分类

1.1事后维修机械设备在使用中发生了故障才进行修理称为事后维修。当停产损失较小,只需调整或更换易损件即可排除故障时,采用此种维修方式比较经济。

1.2预防维修从预防的观点出发,在故障出现之前进行预防性的维护与修理称为预防维修。预防维修包括日常维护、设备检查和预防性修理三个方面的工作。日常维护可防止或推迟机械劣化,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监测和诊断,及时发现故障征兆、进行修理,避免造成突然停工损失。

2机械维修中存在的问题

2.1重用轻养:由于设备管理和维修工作不能给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因而一些企业对设备管理、维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设备使用过程中产生短期行为,使得设备带病作业,零件超级限磨损,尤其是忽视设备必要的维护保养工作,其结果是机械设备故障增加,使用寿命缩短,最终是增加了工程成本,降低了企业经济效益。

2.2重修轻改:在设备维修过程中,许多企业只是“恢复求原”,不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因而老设备耗油多、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的状况依然存在。

2.3检测技术落后:现场维修中。对机械故障的判断主要是凭经验,靠感官判断故障部位,准确率低也难确定故障程度。

3搞好工程机械维修的对策

3.1改进维修方式随着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维修方式也由早期的事后维修逐渐发展成设备状态随机监测维修。20世纪中期,随着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的发展,为减少因故障而造成的停机损失,提高可靠性,推行了定期维修制,同时在维修活动中改进维修工艺,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实践证明。只有定期维修是不够的,因为定期维修不仅存在着较多的剩余修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维修不足。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出现技术状态监测维修。并且将维修活动向前延伸至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中。当前,发达国家维修现状是以状态监测为基础,以可靠性为中心,多种维修方式相结合的状态监测维修,针对不同的机械设备及使用情况。采取不同的维修方式。一般设备采用事后维修,平时难以停机,出现故障对生产和安全影响较大,而对故障规律已基本掌握的设备,采取定期维修。关键设备在有监测和诊断技术的条件下,应尽可能采取状态监测维修。随着监测和诊断技术的提高,今后状态监测维修在整个维修市场中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但不会完全取代传统的维修方式。

3.2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是先进维修方式的技术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微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广泛应用。光电机械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上的应用日益广泛,这对机械设备的维修水平和方式有了更高的要求。现在,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已有了较大的发展。维修活动的实践表明,设备越先进、越复杂、维修活动越依赖于故障诊断技术。要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现代化的监控检测仪器是搞好设备预防维修的重要工具。机械设备磨损速度差异很大,为了做到适时修理,应采用先进的监控检测仪器,准确测出故障部位和故障程度,使设备在发生故障之前,制定好维修计划,做好配件、人员等维修准备工作,避免盲目性造成的损失,缩短维修时间。施工现场建立技术检查站,负责现场机械的维护保养和维修工作,及时处理现场的机械故障,根据机械使用情况。制订维修计划从而调度、安排好施工现场的机械,使机械维修对工程的影响降至最低。

3.3注重保养和修理两个环节维护保养是修理的基础。修理是维护保养的保证。两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施工机械在长期的运行中,不仅负荷变化频繁,这使机械各部件经受摩擦、冲击、振动以及剪切等力的作用,并遭受自然环境较严重的侵蚀,随着时间的增加,机械内部和外部的工作条件将不断恶化。其结果必然使磨损加剧,性能变坏,消耗增加,不仅影响作业效率,还会导致更严重的机械故障。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及时处理发生的问题,随时改善设备的技术状况。防患于未然,把事故消灭在发生之前,就能稳操主动权。大量事实证明。机械维修保养工作做得好与坏,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到机械能否正常运行,能否充分发挥效能和寿命,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生产安全。同时。维护保养工作做得好坏,也直接影响到机械设备修理的次数和程度。必须引起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应当制订机械维修保养规程。强制执行,并要有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保证。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目前仍旧坚持传统的清洁、紧固、调整、润滑和防腐。在此基础上。有条件的企业应尽可能地将状态监测与维护保养工作结合起来,提高维护保养工作的科技水平。实行定期维护、保养、检查(点检)制。设备操作手按照相关技术规程及规范技术要求须知好机械设备的日常班前、班后检查保养工作,设备使用单位制定定期保养计划,项目部设备部门批准后。督促使用单位按计划定期保养。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执行“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方针,日常保养与定期保养相结合,并按各级保养规程执行,日常保养由操作人员进行,高级保养由维修人员会同使用人员进行。在施工现场,机械设备修理一般采用抢修与计划检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①按照机械定期检修的要求和设备检查后的实际情况编制好机械修理计划,一般小修由施工人员自行完成:大修理计划必须报设备管理部门审核,由设备部门派专业技术人员实施大修理。②实行修理工料核算、工日定额、任务单制度,做好修理过程中的各项技术记录。③修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大修理规范、标准等,提高修理质量,缩短修理时间,降低修理费用,树立为前方服务的观点。④逐步推行项目修理和总成互换修理以改善整机的性能,延长大修周期,降低修理成本。

3.4利用再制造技术利用原有零件,采用高新技术使其恢复尺寸、形状、并提高其性能、寿命和可靠性。21世纪提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优质、高效、节能、环保为目标的先进制造技术将有更快的发展。随着人们对环保和资源重复利用的知识逐步深入,机械维修和再制造技术的研究会越来越多。

3.5搞好机械配件的采购、供应工作机械配件的供应,直接影响机械维修进度、质量和成本。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充分了解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技术状况、配件的消耗量和采购供应时间周期等,然后应协同有关部门,对近期的施工任务、财务状况进行充分的分析估计,根据具体情况编制配件采购计划,力求以最小的库存储备量,满足机械设备维修对配件的需要。

3.6做好维修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维修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是对维修工作的总结,搞好这项工作对今后的维修工作和故障分析有很大帮助。同时也为单机的经济核算提供很好的依据。

4结束语

井下电气设备的维修与管理 篇12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我国煤炭井下采掘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 井下电气设备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电气设备不断朝大型化、电子化、高速化方向发展。然而,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煤炭企业井下设备管理问题也随之暴露胡来, 如:生产造成环境污染、设备故障时有发生, 能源消耗过大等等。因此, 为确保煤炭企业井下采掘工作安全顺畅开展, 必须加强对井下电气设备的监测管理, 管理维护好电气设备, 降低设备维修费用, 从而使井下电气设备资产有效发挥其效益。

1 我国煤炭井下电气设备管理现状

我国煤炭井下电气设备管理大多还处于粗放式管理阶段, 管理体系并不完善, 由此带来一些不利于煤炭生产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设备选购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 在项目设立初期, 采购部门没有结合本企业需要进行充分论证, 大多按照设计院标准进行采购, 导致所购入设备不完全符合本企业需要, 一些设备在投入时间不长的情况下迅速被淘汰;

第二, 认为因素导致所购入设备不符合需要。如, 职能部门相关人员由于利益或人情关系选购标准偏离、设备管理人员技术参数把握不严、选购信息不灵等等;

第三, 选购设备贪大求洋。选购设备时一味追求洋品牌, 对技术参数不能做到熟练掌握, 同时设备的管理和技术配套滞后, 不仅发挥不了设备的技术性能, 还会增加设备运行成本。

1.2 电气设备安装、运营、维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 由于劳动用工形式的多样化, 企业员工流动频繁, 由此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如:操作维修队伍不稳定, 整体素质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由于工作时间短, 对技术掌握不熟练, 不能胜任岗位要求等;其次, 在现有薪酬体系下, 绩效考核模式陈旧, 导致相关管理部门工作积极性受挫, 工作质量不高, 导致设备检修工作中出现重数量、轻质量, 重形势, 轻过程弊端;最后, 设备的计划检修方案没有得以很好的落实, 大多数的煤矿企业仍忽视设备的计划检修即时检修的有机结合, 常常沿用传统的计划预修制度, 对设备的运行状况不能做到及时了解, 严重影响设备的运行状态。

1.3 电气设备维护保养滞后, 导致设备长期超负荷工作

经济的快速发展, 带动了煤炭能源的需求。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动, 煤炭企业往往把完成生产任务, 发展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 而忽视了设备的完全, 使用寿命, 电气设备超负荷工作, 这不仅仅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而且大大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加大了设备的维修成本。

2 煤炭企业井下电气设备的有效监测

煤炭企业井下电气设备数量众多, 而且分布范围广, 为尽量避免故障的发生, 减少设备维修, 有必要对井下电气设备进行有效监测, 从而保证企业的连续生产, 提高经济效益。井下电气设备监测一般有两类系统:

2.1 集中式机电设备监控系统

集中式监控系统的特点是系统主机和各个控制电路相对集中, 室外设备极少。但这也造成了一定的局限:当主机出现问题时整个监控系统将完全瘫痪不能运行;当一个线路出现问题时, 整个系统也有可能难以正常工作。同时, 该系统投资成本高, 系统可扩展性差。

2.2 集散式井下机电监控系统

该系统可以同时满足分散操作与集中控制。系统通过相关的通讯技术实现多台计算机的连接。这些计算机通过分工协作来实现对煤矿电气设备的监控。各个监控组成部分的任务是采集设备信息、执行控制指令;工作人员只需要通过计算机发出汇总控制信息、传播指令。该系统投资较集中式监控系统少, 系统局部出现问题并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转。这些优点使其在煤矿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3 煤炭企业井下电气设备维护及管理

3.1 加强井下电气设备前期管理

1) 正确选购设备。在选购设备时, 企业要组织技术人员参与评价, 要确认该设备是否符合企业生产需要, 该是否有利于技术人员的操作, 该技术是否安全耐用, 维修技术是否能配套, 设备效用与购买使用费用是否合理等;

2) 做好安装工作。对新投入使用的电气设备的验收与安装必须符合企业质量验收标准和安装标准进行;对不合格, 不符合本企业需要的型号产品要拒收或安装;在安装完成后, 安装检测人员、设备维护人员、设备操作人员要共同评价和验收;

3) 做好员工技术培训。在设备安装完成后, 要加强员工技术培训, 不仅要加强对设备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 使他们能够正确熟练使用设备, 而且要加强对设备维修人员的培训工作, 设备维修人员要能够检测设备可能出现故障的原因, 熟练维修所出现的故障。

3.2 建立设备质量监控与检修体系

首先, 在设备构件选购时要严把质量关, 采购时不仅要辨识真伪, 而且要从本企业出发, 选购符合企业生产需要的设备;其次, 要加强验收, 设备采购人员, 技术管理人员, 设备操作人员要共同参与验收环节, 做好性能测试;再次, 安装过程中要做到分阶段安装验收, 只有符合企业质量安装标准的才能纳入下一步安装程序;最后, 要建立完善的设备检测体系, 不仅要从技术手段上加强设备检测体系, 及时发现出现的设备故障, 而且要建立有丰富经验的设备检修队伍, 当设备出现故障时能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从而保障企业的正常连续生产, 尽可能规避由于设备故障给企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因素。

3.3 抓好设备的使用、维护及检修工作

首先, 正确合理使用设备。建立健全、严格规章制度, 保证上岗只能经过技术培训并能熟练使用设备。保持设备工作环境清洁通风, 有良好的散热条件。做好设备使用记录, 建立畅通的设备使用人员与检测检修人员的信息沟通渠道。

其次, 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在日常管理过程中, 要做好点检、紧固、润滑、治漏等基本工作, 保持设备的本体清洁, 无油污、无积灰, 设备所处环境正常, 符合运行条件。

3.4 加大检查考核力度

首先, 要制定科学的管理考核制度。企业要“走出去、引进来”, 通过学习同行业和先进管理经验、优秀操作方法等形式, 提升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 一套完善的设备使用、检测、维修考核管理制度并有效实施。

其次, 要明确分工与责任。从公司级、车间、区队、班组和岗位操作人员, 建立岗位责任制, 细化分工, 明确责任。

摘要:由于的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煤炭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快, 为提高生产效率, 煤炭企业企业的设备的使用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这也提高了对煤炭企业井下电气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要求, 做好煤炭井下电气设备的维修与管理, 才能保证企业高效连续生产。

关键词:煤矿,井下电气设备,维修

参考文献

[1]康富平.浅析煤矿机电设备的日常管理与维护[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26) .

上一篇:公共理性与服务型政府下一篇:胶带跑偏的分析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