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维修管理问题

2024-07-22

设备维修管理问题(精选12篇)

设备维修管理问题 篇1

1当下设备维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从社会角度分析

现在我国的维修体系还不健全, 比如大企业的维修力量充足但应用不足, 一个大企业下面的维修人员过于繁复, 使得人力资源浪费;而中小企业的维修能力有相应的不足, 针对技术性较强的难题一时间解决不了, 只能请求外援。可见维修不仅是一个企业的问题, 从长远看, 他影响到我国的技术水平的高低, 影响到人力资源是否能充分的发挥自身优势, 即用最少的消耗, 创造最大的产出。

1.2从企业角度分析

科技的进步促进产品的多样化, 市场上前所未有的充满着各种科技含量极高的技术产品。而各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就必须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于是各企业纷纷上演了强化科技攻关以及研发、销售小组, 但是一直以来被视为后勤角色的设备维修管理方面的工作却没有得到更多关注, 至今仍然还存在许多问题, 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2.1 维修管理体制结构不合理

我国企业的设备管理组织结构大多采用职能型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方式强调企业内部的控制、指挥与协调。如以某厂的结构为例, 其设备维修部门按不同的职能可分为机械组、液压维修组、电气维修组。然后对维修工人进行专业化分工, 从而在解决各自领域的问题时可以起到起到很大的作用。但这种分工方式对于现代越来越复杂的大型设备设备来说过于落后, 特别是当不知道哪里出问题时就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因此这就对于企业的维修管理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1.2.2 维修绩效机制不健全

当下许多企业明确规定每个员工的职责范围以及劳动内容, 而且有着与之相配套的奖惩制度。例某大型制造业的规定中提到, 操作人员与维修员以及管理人员各负其责。这样一来不同职能的员工间就会缺乏协调和沟通, 不利于设备问题的发现与早期修理, 浪费了企业的资金与人力资源。并且企业一般是多罚少奖, 结果只能是打消了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同时也磨灭了主动性。

另外很多企业的高级技术维修人员流失严重, 这严重的影响到了的日常的生产, 损害了企业的利益。特别是在设备维修市场还不成熟的条件下, 许多企业只能靠自己维修, 一旦本企业的维修人员外流, 那么当出现技术问题时只能高薪聘请技术人员, 这样即耽误生产也浪费资金。

1.2.3 维修方式不科学

科学的设备使用应该是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当机械出现大问题再维修势必会费时间费金钱, 而早期的预防养护, 加上定期与不定期的检修维护则可以减少机械的故障率。有些企业尽管采用预防维修措施, 但由于预防措施不科学, 仅仅凭经验预防, 很难真正的减少机械故障。

2管理问题对策分析

2.1建立设备维修体系

企业要有意识的强化分工体系, 逐渐形成设备的前期设计、中期生产、后期的使用及维修为一体的供应链体系, 从而达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政府也要运用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手段来帮助各企业建立统一有序、公平竞争、均衡发展的设备资源市场。在时机成熟的时候逐渐建立建立企业与企业的设备维修联盟, 促进企业间的技术资源共享, 打破技术保守的壁垒。最后企业也应根据设备的技术含量、经济成本分析来选择外包维修还是自主维修, 以此更好的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2.2建立综合设备管理模式

首先要转变设备维修管理理念, 健全设备维修管理思想。不能简单的把设备看作是企业生产产品的工具而已, 而应该当做企业经营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必须转变观念, 充分利用企业间的资源, 做到共赢, 在企业内部也需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其次要改革设备维修组织形式。既培养操作人员的同时也要加入维修保养的内容, 反之一样。这样就使得原来分离的程序, 分离的责任有多人负责, 当机械问题出现时就可以就地维修不必找专人维修。

再次要运用现代化设备进行维修管理得手段。可以对设备进行分类管理, 即根据设备特点和重要性, 用不同的维修等级区别对待。这既有利于提高设备利用率也有利于降低维修成本。最后还可以通过记录各种机械的信息来掌握机械的各项性能及故障情况, 以便作出科学的维修保养计划。

最后还要加强人员培训和企业文化建设。如加强技术工人的技术能力水准, 对机电工人, 维修工人进行经常的培训与考核。同时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注意人文关怀, 丰富员工的生活, 激发员工热爱本职工作, 热爱企业的自豪感。并且不断加强团队精神的培养, 建立完善的奖罚措施, 特别是对于有激情, 有创新的技术人才要奖励。

3结语

设备是企业的固定资产, 是创造财富的源泉。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就是保障了企业的发展。针对目前设备维修出现的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案将大大的促进科技进步与企业的升值, 同时这一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孙静平.大型企业的设备管理与设备维修管理[J].大型铸造件, 2005, (2) .

[2]叶万水.设备工程[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设备维修管理问题 篇2

1.设备巡点检工作

⑴.现场设备必须有专业工程师进行责任管理,每天要对所辖设备进行不少于2次点检; ⑵.检修维护人员对于所管辖区域的生产设备要做到不少于4次的点检工作;

⑶.对于生产设备的点检内容要求如实地填写点巡检记录,上一级负责人进行检查和签字; ⑷.对于发现的设备隐患要求及时上报,主管工程师和车间主任要做出处理意见,并将处理

结果上报生产主管单位;

⑸.由主管工程师根据设备点检出的设备隐患及时做出备品备件的准备工作;

⑹.设备点巡检记录手册认真填写,并做好存档工作;

2.设备润滑工作

⑴.设备润滑分为人工手动润滑和集中润滑,各润滑点的润滑剂品牌、种类必须清楚; ⑵.焊管设备的各润滑点注油周期要求用手册形式明确;

⑶.点检人员对于注油周期严格执行,并要求把注油时间和润滑部位的设备运行状态进行记

录,不得有虚假现象;

⑷.点检人员要确保润滑设备正常有效的运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严防跑冒滴漏和各管路

堵塞;

⑸.专业工程师要对润滑状态、润滑记录定期进行检查,如有润滑点润滑不到位情况进行责

任追究工作;

⑹.各种油脂严格规范使用,杜绝油脂混用和使用标号不清现象;

⑺.对于润滑过程所遇到的设备运行问题要求及时上报;

3.焊管设备的交接班记录制度

⑴.焊管设备在交接班时各生产岗位的班组长车间主任以及工程师对自己岗位所用设备要

进行检查,不得把设备问题交给下班继续使用;

⑵.上岗人员要查看交接班记录,可根据设备所存在的问题情况在交接班过程的空隙时间进

行处理,如下班人员交接不清,接班人员有权利拒绝接班,后果有交班人员负责; ⑶.交接班处理故障时间一般设定为30分钟;

⑷.交接班记录要求记录清楚,上下班人员互相认可,并做好签字;

⑸.交接班的设备内容可由调度图表中表现;

4.焊管设备实行岗位区域管理负责制

⑴.为加强设备的管理工作,为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实行岗位设备区域化管理负责制; ⑵.每人按照工作区域划分区域负责,并将设备的运行状况与收入直接挂钩,即实行设备运

行状况奖惩制度;

⑶.凡每人所管辖的设备从接班开始,必须保证能正常运行,对于常耗备件要做到心中有数,更换周期要严格控制,小问题不能拖延;

⑷.设备管理要求层层人员负责,形成网络;

5.设备故障检修计划

⑴.公司根据生产和设备运行情况制定检修计划,小修和临时检修在交接班和更换工艺时间

解决,正常检修按计划完成;

⑵.所有检修要有计划,不能随意进行,对于设备存在的隐患要有前瞻性,能过做到及时发

现,并做好随时处理准备;

6.备品备件定制采购工作

7.备品备件报废报告工作

⑴.设备上需要更换备件必须上报,得已批准后才能报废;

⑵.凡能修理补救的破损工件必须进行修理,并首先使用,一直到报废为止;

⑶.检修所有更换的标准件和机加备件需要专业工程师验证确实没有修复价值的方可报废; ⑷.在采购新定制备件时,计划人员必须首先查验现场的二次修复件的数量,否则上报计划

煤矿机电设备管理问题研究 篇3

【关键词】机电设备;技术改造;安全运行

1.加强机电设备基础管理

1.1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

在煤炭行业中,机电设备管理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必须有一套健全的机电管理制度,如《机电设备管理制度》、《斜巷运输管理制度》、《机电设备大、中修管理办法》《机电设备档案管理制度》等,让设备管理人员在设备管理中有章可循,严格按各种管理制度开展工作,确保设备管理工作的顺利运行。

1.2建立完善管理机构

我们要把“抓住机电就是出煤”这句话落到实处,要在企业中形成完善的设备管理体系,集团公司要有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领导、协调设备管理与维修系统的正常运作,各基层单位设置专职的设备管理机构,负责制定设备全过程的管理制度和设备管理目标,并组织实施和考核,组织设备管理与维修人员完成企业管理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各个机构在设备的选型、采购、现场管理、设备维修、备件质量管理、设备档案资料管理、设备报废等各项工作都有专人负责,所有设备管理人员严格按照设备管理制度和工作要求,随时对设备的使用,维修情况及设备的技术状况进行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1.3加强设备的监管力度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设备是企业实现其经济目标的物质基础,为保证设备的完好率、待修率、事故率,达到有关规定的目标,就要将各项技术指标作为考核内容,分解到各个生产矿井和基层单位,对生产矿井和基层单位实行月考核、季评比、年表彰,从而调动各生产矿井和基层单位抓好设备管理的自觉性;为保证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各单位要设置专职设备管理人员,专职设备管理人员按工作需要分为仓库管理人员、地面现场使用管理人员、井下现场使用管理人员,并且实行分片包干制度,对专职管理人员的工作,由上级领导负责监督。凡是上级领导查出的问题,而专职管理员未发现,对专职管理员进行处罚,并由其监督整改。凡专职管理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下发整改通知单,限期整改,并对使用单位和有关人员进行处罚。严格遵循“四不放过”原则,对当事人及部门领导进行严肃处理,并通报批评,使大家从中吸取教训,降低事故率。严格配件及材料的质量和计划管理,保证设备的良好性能。

2.狠抓机电设备检修任务

加强机电设备的检修是企业保障安全生产,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管理途径之一。

2.1机电设备的日常检查检修

针对生产实际,生产单位要制定机电设备日常检查、检修管理办法,并确定每日检查、检修时间。各生产单位根据本单位生产实际,每天拿出2~4h时间作为设备的日检时间,由包机维修工负责,对设备进行检查、检修,确保设备一般隐患不过班,重大隐患不过天,杜绝设备带病运转,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2.2定期检查检修

各生产矿井要严格执行每年不低于12个检修日进行停产检修制。各生产矿井根据设备平时检查、技术测定及运行状态,年初由机电矿长组织有关设备管理、维修人员进行编制当年设备停产检修计划,并严格按计划抓好落实,检修重点要放在平时不能停运的设备上,重点解决设备零部件磨损或腐蚀超限,恢复设备技术性能,对设备进行技术鉴定,更换润滑油等,确保机电设备性能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2.3设备的大修

集团公司要根据各单位设备使用状态,技术鉴定情况,每年编制设备大修计划,上报批准后,将费用分解到各有关单位组织实施,职能部门监督执行。同时应建立设备大修质量验收制度。由职能部门、承修单位、使用单位三方面验收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否则,不予结算修理费用,并责令其返修至验收合格为止。在管理上要掌握规律,完善制度,严格考核,防治结合,从而有效地保证了设备维修质量。

3.重视机电设备的技术改造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早就成为人们的共识。科学技术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在发展,在煤炭行业中,技术改造是企业走向内涵为主的扩大再生产,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装备水平和新工艺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之一。我们要想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就必须尽可能的依靠科学进步,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本着少投入,多技改的原则加大更新改造的力度,充分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和科技人员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率。依靠科技进步,保证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加强机电设备质量标准化工作

在煤炭行业中,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的七个主要专业中,机电、运输就占了两个专业。同时,多年实践证明,一个矿井机电、运输质量标准化程度的高低,对该矿井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整个矿井安全生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想搞好质量标准化工作,必须依靠和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要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特别是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要真正认识到没有质量标准化工作,就没有安全生产,就没有效益,使大搞质量标准化工作成为职工们的自觉行动。同时,开展一系列竞赛、会战等活动,形成竞争激励机制,促进操作、维修人员的责任心的提高,降低机电运输事故率,为机电运输事故向零突破奠定基础,对机电设备质量标准化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质量标准化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次检查就完事大吉的事情。因此,对机电设备质量标准化工作要做到持之以恒,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质量标准化工作,应做为我们平时工作的重中之重来常抓不懈。只有抓好了机电运输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才能为所有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转奠定基础,才能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保证。

总之,在煤炭行业的发展中,抓好机电设备管理工作,要不骄不躁,不断学习和总结先进经验,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改进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以管理为重点落实到位,消灭机电事故隐患,才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矿井的安全生产,才能真正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薛三年.浅谈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J].科学之友,2011,(05).

[2]薛金芳.煤矿机电设备的检修与技术改造[J].中国煤炭,2010,(S1).

设备维修管理问题 篇4

一、前言

维修是维护与管理的统称, 在新形势下维修人员的职责范围更广, 维修人员的责任更重, 这主要是由于维修人员要在设备开动时监督设备的合理使用并指导新工人对设备进行日常的保养。另外, 由于现在多数企业都在精简人员, 这就加重了维修人员的工作负担。设备管理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 针对设备的生命周期所进行的工程技术活动。其中, 设备的生命周期主要是指从调查、规划、设计、制造、安装、运转、改造、改装直至报废的全过程。

二、企业设备维修外包优势分析

企业的设备维修外包是企业充分利用外部设备维修资源获得竞争优势的迫切要求, 也是企业在当今市场经济形势下受利益驱动的结果。设备维修服务一般由专业维修服务商或设备制造商提供, 这些专业维修设备服务商可以同时为许多家企业提供维修服务, 能充分实现规模效应, 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我国企业设备维修外包服务发展多年,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分析设备维修外包的社会效应, 能够比较直观地发现企业设备维修外包的优势,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对于很多企业, 尤其是中小企业而言, 设备维修主要是起着辅助作用, 是为了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的辅助部门, 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处于一种非核心的位置。对设备维修实行外包, 可以使企业集中优势资源发展核心业务,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2、降低企业设备维修管理费用。

企业在实施外包策略的过程中, 主要是利用外部资源来降低企业自身的运营成本, 这种有效的节约成本方式在信息、人力资源、物流等领域得到了很好的证明。企业将设备维修外包给专业的设备维修公司, 可以使本企业减少在相关设备、技术、研究开发上的巨额投资, 进而将本企业的资源更为合理地利用, 从而集中资源发挥自己在生产领域的优势。

3、降低设备维修对生产的经济影响。

企业将自己的设备, 尤其是复杂的设备外包给专业的承包商来进行维修管理, 不仅可以降低本企业的成本, 还可以降低企业由于维修不善带来的不利影响。专业的维修公司配备有极为专业的人才与设备工具, 针对专门的设备进行维修, 能够快速并保质保量地完成与签约企业的维修项目。另外, 由于企业与设备维修承包商作为独立的法人, 在签订维修合同时清楚地界定了双方的责任与利益, 一旦出现问题能够得到快速解决, 使维修对生产的影响降为最低。

三、我国企业设备维修外包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设备维修外包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 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设备维修外包管理中的新问题, 这主要在以下方面表现出来:

1、企业设备维修管理模式比较单一。

目前, 我国多数企业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设备维修管理模式, 即在本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设备维修部门, 对所有的设备负责维修。这是一种小而全、大而全的自我封闭式的服务模式, 有很多弊端。从管理角度上看, 容易导致企业的组织机构臃肿, 过多的维修人员往往带来较为低下的维修管理效率。从技术层面看, 现代企业的设备种类繁多, 结构日趋复杂, 这就导致企业自身的维修力量跟不上现代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 降低企业设备维修的管理效率。

2、企业内部维修人员技术水平逐渐下降。

由于现代企业采取设备维修服务外包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专业的维修服务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维修质量, 提高维修效率。但同时也由于复杂的设备维修项目外包给专业的承包商, 就使得本企业的设备维修人员所掌握的维修技术跟不上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 使本企业的维修人员技术水平逐渐下降。从长远发展来看, 设备维修外包容易导致本企业的设备维修技术主要依赖于承包商, 不利于企业未来在承包合同中的利益谈判。

3、设备维修外包管理中存在道德风险。

由于设备维修外包涉及到企业自身与外部的维修承包商两个独立的法人, 在合同的签订过程中谈判的是两个单位的利益问题, 这就要求设备维修外包的管理者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从大局出发, 在合同谈判与日常的设备维修外包管理中时刻为本企业的长远利益着想。但目前我国很多企业设备维修外包管理者层次不一, 导致设备维修外包中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比较突出。对于企业自身来讲, 要进行监管就要付出一定的成本, 造成资源的浪费。

4、设备维修外包管理体系不健全。

当前, 我国设备维修外包管理模式比较单一, 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分工体系, 设备的前期设计、中期生产、后期使用及维修仍然没有形成一体的供应链体系, 非系统化的设备维修外包管理模式对于企业资源优势整合非常不利, 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以及成本的降低。从整个社会来讲, 不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与整合, 发挥不了资源的规模经济效应。

四、提高我国企业设备维修外包效率的途径

我国企业设备维修外包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无论是对于企业自身还是对于社会, 都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不利于社会资源的整合效应的充分发挥。因此, 要提高我国企业设备外包的管理效率, 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1、创新设备维修外包管理模式。

要创新企业的设备维修外包管理模式, 首先应该转变设备维修外包管理理念, 健全设备维修管理思想。应该将设备看成是企业重要的资本组成部分而不仅仅是生产的工具。并且, 要对设备维修的组织形式进行改革。

2、提高企业员工的技术水平。

设备维修外包容易导致本企业的设备维修技术主要依赖于承包商, 因此, 为了使企业在未来的承包合同协议谈判中处于一种有利地位, 企业必须有自己的精良的维修人员, 同时加强内部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 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 使其掌握先进的现代设备的维修技术。

3、提高设备维修外包管理水平。

许多企业的设备基本都是采取故障后维修的方式来处理, 这就对生产活动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专业维修公司的维修理念与传统维修的最大不同在于实施以保养为主、维修为辅的理念, 这种理念能够保证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因此, 企业的管理者应该通过设备维修服务外包来学习先进的理念, 实现对设备的科学规范化管理。

4、建立科学的设备维修外包管理体系。

设备维修外包实质上就是管理体系的变革。当前, 我国的维修体系还不健全, 对我国的技术水平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 企业要有意识地强化分工体系, 使设备的前期设计、中期生产、后期使用及维修形成为一体的供应链体系, 从而达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五、结语

我国企业设备维修外包管理之路比较漫长,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在发展中探索, 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企业设备维修外包管理体系, 提高设备外包维修的效率水平。

摘要:本文通过对设备外包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提高我国企业外包管理效率的途径, 使企业设备管理者充分认识设备维修外包, 为我国企业设备维修外包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设备维修外包,问题,效率

参考文献

[1]孙静平.大型企业的设备管理与设备维修管理[J].大型铸造件, 2005.2.

[2]周艳新, 顾力刚.中小企业设备维修外包策略研究[J].企业经济, 2007.4.

[3]邓学军.机械维修的社会化趋势[J].工程机械与维修, 2005.4.

设备维修管理问题 篇5

在选矿设备维修管理问题的解决中,最重要的是矿山企业自身的重视程度,矿山企业只有重视起选矿设备的维修和管理工作,才能进一步开展作业。在具体实施上,可以通过完善选矿设备维修管理制度来推进选矿设备维修管理工作。在人员的安排上,有必要监督工作和安排,从而督促维修工作的进展和管理,通过细化流程来规范选矿设备维修管理。人员安排要有具体的值班记录,以便后期的检查工作。

4.2选矿设备的定期维修和养护

在选矿设备维修管理问题的解决中,需要定期对选矿设备进行维修和养护。在矿山企业中,由于长时间忽视选矿设备的定期维修和养护,经常造成安全事故的出现,所以,一定要重视选矿设备的`定期维修和养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部分部件的更换也要及时处理,通过有效的技术应用,做好维修工作。对选矿设备的养护也不能忽视,由于粉尘的影响,造成润滑油的硬结,所以进行养护时要做好清理工作,润滑油也要定期的安排专门人员负责,通过规划的日程表,严格按照选矿设备的维修和养护有关规定作业。

4.3建立专业的选矿设备维修管理团队

在选矿设备维修管理问题的解决中,要建立专业的选矿设备维修管理团队,专业的人员更能有针对性地就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专业人员组成的管理团队,不仅对维护选矿设备的管理和维修工作有巨大的意义,也对矿企其他设备和安全管理工作起到关键作用。矿企通过不断引进专业管理人员进行维修和管理,有利于对企业选矿技术的提高和工人技术水平的提高。所以说专业的选矿设备维修管理团队是矿企发展的必要条件,这不仅有利于保障选矿工作顺利的完成,还对工作效率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4.4选矿设备维修和管理技术的创新

在选矿设备维修管理问题的解决中,要对选矿设备维修和管理技术进行不断创新。随着专业技术领域设备的不断更新,需要专业维修人才不断更新自己的管理和维修技能,许多设备的安装和维修工作,也要跟随时代科技的发展,矿企要定期做一些选矿设备维修和管理的培训工作,不断加强维修和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维修和管理技能,只有对选矿设备维修和管理技术不断的创新,才能为矿企创造更多的效益。

4.5润滑管理

润滑管理是选矿设备运行的基础,只有保障润滑油的稳定供应,保持设备的转速处理,对重要部位进行完善保养,才能不断提高选矿设备的运行效率。粉尘过多会降低选矿设备的工作效率,造成更多的不良后果。专门的润滑管理需要矿企在作业过程中,安排专门人员进行跟进和管理,避免出现因润滑不当造成的设备损坏。

5结语

选矿设备在矿企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维修和管理中存在着很多不足,需要引起企业管理者和作业人员的重视,依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实际操作,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更好地规范选矿设备的维修和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海东.选矿设备维修管理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的探析[J].世界有色金属,(21):54-55.

[2]陈强.关于选矿设备的磨损和维护相关问题的分析[J].科技资讯,2017(33):84,88.

[3]赵岗.关于选矿设备的磨损和维护相关问题的分析[J].价值工程,2017(26):83-84.

[4]汪成.关于选矿设备的磨损和维护策略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7(15):82,85.

[5]谢欧飚.维修管理在选矿设备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国企研究,(20):195.

煤矿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篇6

关键词:煤矿设备;电气设备;机电设备;设备管理;机电事故;煤炭生产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D79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14-0161-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14.080

1 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技术人员短缺、技术水平低,很难满足实际需要

煤矿行业本身比较特殊,其工作条件比较差,并且工作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比较多,这导致了很多技术水平比较高的人才不愿意进入煤矿企业中工作,更不愿深入井下去。由于这个原因,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人员本身的素质比较低下,这些工作人员技术水平以及文化水平都比较差,并且也没有全面系统地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在进行管理的时候,仅仅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感觉进行,这些工作人员虽然经过了短期的培训,但是上岗比较匆忙,若是机电设备出现故障,很难及时地解决问题,很容易埋下安全隐患。在进行机电设备管理时,由于培训不到位,违章作业的情况也经常出现。

1.2 设备老化严重,隐患较多

机电设备本身是有使用年限的,并且根据相关的规定,煤矿企业必须进行设备检测和维修制度的制定,及時地进行维修和检查。但是在有些煤矿中,设备老化现象比较严重,并且定期地进行设备维修检查也不够到位,有些设备安全设施没有到位,保护装置不够全面,存在带病运转的情况。比如说若是绞车使用的时间太长,部件磨损便会比较严重,管理人员却往往容易忽视其问题;设备没有及时地进行技术测定;老主扇本身的性能不够稳定,无法很好地满足矿井风量负压方面的要求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导致安全隐患的出现。

1.3 机电设备管理理念落后,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

现在很多煤炭企业中仍有很多人没有认识到机电设备对于煤矿生产的重要性,在进行煤炭机电设备管理的时候,管理人员往往是兼职而不是专职,对于电气管理、防爆检查、设备管理、电缆管理、小型电器管理以及配电管理的时候做得不够到位。还有些机电管理职工本身的管理理念比较落后,管理意识比较差,并且企业也没有针对机电设备管理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没有将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对其管理职能的发挥是非常不利的。

1.4 没有落实设备管理规章制度

进行矿井机电管理的对象是设备,若是在管理的过程中相关制度无法落实,那么便很难做好设备管理、设备使用以及设备维修方面的工作。在进行设备管理的时候,其规章制度包含了机电管理人员责任制度、现场管理制度、机电事故管理制度、设备维护保养、检查、维修以及质量验收制度等。若是在设备管理的时候,没有很好地执行相关的制度,那么设备便很容易在使用的时候出现各种问题。

2 煤矿机电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2.1 提高机电设备管理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

在煤矿机电管理的时候,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企业而言,想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更好地在市场上立足,技术人才便必须出色。就现在的高薪聘用一些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是比较可行的,但是使用高薪引进人才受到的制约又会比较多。最好的措施便是做好岗位培训方面的工作,选拔一些工作比较积极的人员,让其进入院校来接受培训,在培训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地培训一些实用的见效快的业务,并且企业也可以聘请一些技术专家去班组中授课。对于那些接受培训的工作人员,不但需要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还需要学习一些设备管理、设备使用和修理方面的内容。在对员工进行培训的时候不应该拘泥于形式,但是无论通过什么方法培训都必须保证工人能够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这样才能够提高机电设备的安全性。此外,企业还应该重视激励机制的建立,比如说进行技术职称的评定,根据企业的实际经济能力,提高技术工人经济方面的待遇。所以,企业必须真正地认识到机电管理中业务技术培训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基础工作进行。

2.2 进行电气设备管理时严格把关

2.2.1 严把检修关。想要保证机电设备安全工作更加的顺利便必须严把检修关,煤炭企业应该定期对机电设备进行检查,对于其中存在的容易损坏的器件,必须及时的更换,对于那些容易出现磨损的防爆面,需要经常涂油打蜡,对于外壳出现变形的必须及时进行整形,在外部进行防锈漆的涂抹,内部进行耐糊漆的涂抹。还应该做好各种测试,在确保其真正合格之后,应该及时地进行检修记录的填写,在填写的时候还应该对进行检修人员以及技术参数的标明。

2.2.2 严把机电检修关。在进行电气设备检修之后,技术人员以及防爆检查员应该共同进行设备的验收,在验收的时候应该做好通电试验工作,进行隔爆技术参数的确定,并且还应该做好验收工作,并进行标签的填写。

2.2.3 严把入井关。在电气设备下井之前还应该进行通电试验,并进行下井合格证的颁发,相关的工人应该根据下井合格证来允许设备下井,没有下井合格证的设备绝对不能下井。

2.2.4 加大投资力度,对机电设备水平进行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煤矿企业想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保证生产的安全性便必须重视先进技术水平的运用。首先,企业应该重视机电设备投入力度的增加,在购买设备的时候舍得花钱,这样能够给生产安全提供保证;其次,必须重视工作面设备的升级换代,对于那些能耗比较低,存在隐患的设备,必须对其进行改装和拼装,绝对不能够勉强的使用,对于那些存在严重老化,应该报废的设备绝对不能够将其应用到施工中去;最后,应该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将新技术以及新设备使用进来,更好的对老设备进行改造,对于那些保护装置不够齐全的设备必须及时的进行更换,这样能够很好地提高机电设备优化的水平,从而给煤矿安全生产更好地进行打下基础。

2.2.5 进行机电管理规章制度的健全和落实。规章制度在制定之后,还必须保证制度的落实,特别是对于作业环境比较特殊的矿井而言更是如此。首先应该根据需要进行管理机构的建立,对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其次应该重视安全生产方针的落实,根据相关的制度工作,并进行责任的追究;最后还应该将生产和机电二者的关系协调在一起,根据机电管理制度落实相关工作,保证工作的质量。

3 结语

在煤矿企业中,做好机电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其对企业的作用非常重要,所以煤矿企业必须真正认识到设备管理的重要性,从基础抓起,扎实地做好煤矿机电管理方面的工作,降低事故出现的概率,保证煤矿的生产安全,提高其生产效率,帮助企业更加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正红,李精倩.当前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J].化工管理,2013,(12).

[2] 赵振兴.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科学之友,2013,(9).

作者简介:刘飞(1983-),男,陕西榆林人,中国神华神东煤炭集团公司榆家梁煤矿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煤炭

事业。

设备维修管理问题 篇7

1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机电设备故障问题不明, 维修不合理。很多的机电设备在出现故障的时候, 相关的人员无法清楚的了解故障出现的原因以及故障出现的具体位置, 只是简单的依据经验判断来进行机电设备维修, 在查找源头的时候, 并没有发现具体的故障出现源头, 即使在维修过后, 相同的问题也会反复的出现, 加上维修方向一开始就不正确, 这样就只是针对表面出现的故障问题进行了解决, 但是根本性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 只是拿着维修成本费用进行不合理的维修, 不仅使得问题得不到良好的解决, 也造成了维修成本费用的浪费。

1.2 机电设备养护存在不合理的现象。我国很多的机电设备运行时间都较长, 在长时间的运行后, 这些机电设备难免会出现严重的故障问题, 加上我国针对机电设备的养护并没有建构相应的体制, 在养护力度上存在不足, 使得机电设备表面养护工作无法有效的开展, 对于机电设备运行的过程也没有做好跟踪调查, 在养护不足的影响下, 机电设备出现故障的次数逐渐增多, 机电设备就无法正常的使用, 从而就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3 传统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更新速度缓慢。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进程中, 相关企业在对机电设备记性改进的时候, 只是简单的对设备进行更新, 却没有有效的对机电设备的维修方式以及管理方式进行更新, 这样就使得传统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无法满足现今机电设备运行的具体需求, 严重影响到机电设备的更新速度, 落后于市场发展的整体水平。

同时, 传统的机电设备在维修与管理上, 都有着较为先进的技术支持, 对于技术的管理力度也较强, 然而, 针对机电设备的经济效益管理却存在很大的不足, 现阶段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有效的将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融合在一起, 实行两者并行, 这就使得传统的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无法满足现今市场管理体制发展的需求。

通常而言, 机电设备在正常的状态下, 是保持匀速和连续运行的, 其运行的过程属于物质动态运动的过程。而其形态则属于价值运行形态。这样的形态有效的遵循了技术应用的规律, 同时也符合了价值规律的要求。从这就可以得出, 相关企业在对机电设备进行维修和管理的过程中, 需要严格的遵循上述的规律, 但是就目前传统的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来说, 其还无法有效的遵循上述的两种规律。

1.4 机电设备的应有防护分散、不够周全。在机电设备的防护工作中, 机电设备所处的环境一般比较恶劣, 机电设备如果经常在这种环境下运行, 并得不到很好的保护, 这样机电设备就会出现比较严重的腐蚀现象, 最终使整个设备损坏。除了工矿企业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外, 在其它特殊的行业中也存在着机电设备防护分散、不周全的问题。

2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的具体措施

2.1 改进机电设备管理的方式。要明确机电设备管理的具体对象, 将设备管理的主体, 针对设备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化处理, 而管理的主要方面就包括设备的规划、使用、维修和报废等。在针对机电设备进行维修管理的过程中, 要注意清楚了解机电设备出现故障的主要原因, 针对故障点实施有效的分析和确定, 使得故障问题在出现后, 能够及时有效的得到解决, 不会严重影响到机电设备的正常应用, 从而防止相关企业生产出现严重的损失。针对机电设备出现的故障问题对企业生产造成的影响要进行详细的分析, 并针对分析的结果进行全面的记录, 从而为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体系的建构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通过构建完备的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体系来使得机电设备的设计、生产、使用以及维护四方面可以有效的连接在一起, 从而更好的推动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开展。

另外, 要注重分析机电设备中的薄弱环节, 合理的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来进行机电设备防护, 使得机电设备的应用寿命可以得到有效的延长, 以更好的提升机电设备的应用效果。注重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对机电设备管理性能进行合理的提升, 并针对相关的维修人员进行系统化的培训, 使得维修人员的综合技能水平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可以使得机电设备在安装和使用上都可以实现规范化。构建相应的维护制度, 做好日常检查和保养工作, 从而使得机电设备可以得到良好的管理。

2.2 构建科学规范化的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机制。合理的制定出具体的机电设备维修管理计划, 并在维修的过程中, 也需要制定出相应的计划, 针对机电设备的各个构件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 根据机电设备的使用说明书以及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统计, 最后制定相应的检修计划。

计划检修是对机电设备正常运行的一种保障, 是一种对机电设备故障的预测形式, 企业要重视对计划检修工作的实施;现场检修是通过维修人员在工作现场对机电设备的检查, 当机电设备出现故障后对机电设备进行检查维修。现场检修是一项被动的检修工作, 要将计划检修与现场检修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发挥检修工作的有效性。

2.3 严格制定机电设备维修与更新的周期。对机电设备进行周期性的维修管理, 可以有效的避免因机电设备发生瘫痪而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对机电设备的选择、入库、安装、使用等环节都要进行跟踪式调查, 一旦发现有问题的机电设备要禁止安装, 并把相应的责任落实到个人头上, 这样可以督促相关人员对机电设备质量的把关。

另外, 要适应机电设备的发展新形势, 将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进行改进, 跟上机电设备发展的需要, 跟上市场的需要。为了跟上机电设备的发展, 要培养出维修技术过硬的工作人员。

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清楚的了解到,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目前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进行合理的研究和分析, 总结得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以更好的保障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使得机电设备可以正常的运行, 以提高其运行质量, 从而可以产生出巨大的经济效益, 进而更好的推动相关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剑峰.浅谈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门窗, 2013 (6) .

[2]李建平.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14) .

设备维修管理问题 篇8

1 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中的几个问题

1.1 维修方式

医疗设备的维修方式通常分为事后维修、预防性维修 (preventive maintenance, PM) 。事后维修是指医院设备部门接到临床科室报修电话后, 再对设备采取维修措施, 至今这种维修方式仍然最为普遍。但这种维修工作被动, 对设备的常态不能准确把握, 无法预先安排好设备停机应对措施。预防性维修过去是指为了改变事后维修的被动局面, 在对设备进行检查的基础上主动采取维修措施, 降低设备的故障率, 减少停机以提高效益。在过去, 这种维修方式的重点是针对故障, 而不是故障发生之前设备相对于正常状态的偏离。然而, 今天的预防性维修已走出了传统的概念范畴, 成为对医疗设备的一种有效的技术管理。现在预防性维修是指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 发现并排除故障隐患, 使之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定期的检修是延长设备寿命的重要保证。但定期应为多长时间, 维护时应维护哪些部件都没有明确的标准, 每家医院都各行其是。

1.2 维修服务来源

医疗设备维修服务包括三个方面来源: (1) 院方工程师; (2) 原厂工程师; (3) 社会第三方 (专业维修公司) 人员。以上几种维修服务各有其优缺点, 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相关的因素很多, 主要是设备管理部门经过多方考虑并从维修的时限、维修的费用、维修后的保养维护等进行反复权衡, 因此在维修管理中是个难点问题。

院方工程师具有响应及时、维修成本低的优点。但由于院方工程师技术水准限制、厂家技术封锁、缺乏配件等原因, 院方工程师维修也存在不足。原厂商维修的优势在于有效的技术支持和零配件供应使设备维修的可靠性、成功率得到保证, 但维修的主动权掌握在厂商手中, 形成了维修市场的垄断局面, 其要求的配件费和其他费用往往很高且难以还价, 甚至成为厂商牟取维修暴利的手段。所以医院取得原厂商维修服务就是花钱买个放心。社会第三方维修具有比院方工程师更专业、比原厂商收费更便宜的特点。然而由于技术限制和关键零配件受制于原厂商, 使社会第三方维修存在着发展的瓶颈。特别是设备罕见故障, 如无原厂商的技术支持, 社会第三方的维修能力将极大地削弱, 必然对医院的临床诊治产生巨大影响。

1.3 维修档案管理

医疗设备维修档案是指与医疗设备维修有关的所有图文资料。它包括医院临床科室向设备部门提出维修需求的维修申请单、医院与厂家商讨价格达成一致后的维修费价目表、医院与厂家签定的维修合同、厂家提供的设备维修手册、临床科室同意进行维修付费的维修确认单及反映维修过程的维修报告等。医疗设备维修档案管理就是对医疗设备维修档案资料进行的记录、统计、保存等工作。

医疗设备维修资料管理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 在设备采购时往往只注重价格和保修期2大因素, 忽视了向厂家索取维修手册; (2) 在维修费用上, 医院设备部门对厂家收费数额缺少记录, 没有与厂家商讨价格后的维修价目表; (3) 维修工程师填写维修报告不规范的现象普遍存在, 如产品名称用型号、代号表示, 没有设备序列号和资产编号, 故障现象和处理方法描述不够详细, 未记录修理费数额等。

2 解决问题的对策

2.1 减少事后维修的停机时间、大力发展预防性维修

事后维修发生在故障出现之后, 从故障产生直至设备恢复期间为设备停机的时间, 必然会对医院的医疗工作造成不利的影响。衡量事后维修的效果主要考虑停机时间、维修费用二个因素, 但是医疗设备出现故障首先想到的通常是尽快修好恢复使用, 所以停机时间往往比维修费用更受重视。通过以下方法可以减少停机时间:临床科室专人负责设备的使用管理, 及早发现故障及时报告;设备管理部门对设备的常用配件、易损配件备好库存;设备管理部门工程师应加强到使用科室的巡查, 以及时发现故障;在设备采购时与厂家书面约定保修期内设备若不能及时修复, 厂家应免费提供备用机。

预防性维修在国外已是已经很普遍尤其欧美国家, 但国内对于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修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 不同的医疗设备检查的周期和项目如何确定, 目前已有少数单位正在研究, 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据报道, 现在大部份医院都没有开展预防性维修。但也有人认为, 目前国内的大型医院还处于预防性维修的初始阶段, 距离真正做好预防性维修工作、形成完善体系,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国内, 确定预防性维修周期所用最多的是经验公式, 我认为借鉴国外医院的预防性维修标准或设备制造商推荐的参考标准为基础, 再结合我国医院的具体情况作出修改的方案可能更合理一些, 在知道预防性维修周期的同时还能知道预防性维修要做哪些项目。目前开展预防性维修工作的医院设备管理部门大多先确定其预防性维修目标, 再根据目标和标准要求制定预防性维修工作计划、执行、检查修正循环步骤, 逐步完善, 促使预防性维修的水平不断提高。实践证明, 预防性维修能够节约大量的维修成本, 显著提高设备寿命, 是今后维修工作的发展方向。

2.2 按最优化原则确定维修服务来源

院方工程师、原厂工程师、社会等三方 (专业维修公司) 人员所提供的三种维修服务各有其利弊。医疗设备维修服务的来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其来源的选择应该是有利于快速、经济、可靠、有效地解决维修问题。随着医疗设备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 大、中型医疗设备可以考虑院方工程师和原厂工程师或社会第三方人员联合进行维修, 对中、小型医疗设备可以院方工程师维修为主, 这样既能保证快速修复, 又能使院方工程师得到锻炼和提高, 节省了人力、财力。总之, 维修方案是多种多样的, 服务程度是有很大不同, 应根据不同的设备、不同价位、轻重缓急、风险权重等因素进行全面综合考虑,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 选出最优化的方案。

2.3 进一步规范维修档案管理

维修档案的管理, 应注意以下几问题: (1) 在设备采购时, 应把厂家提供的维修手册作为条款写入合同, 只有在合同里明确了, 才会得到满足; (2) 临床科室向设备管理部门提出的维修申请单填写应规范, 要写清设备的名称、型号、序列号、资产号等等; (3) 在维修费用上, 医院设备管理部门与厂家讨价还价后, 需要保留厂家盖章的维修价目表作为支付费用的依据; (4) 把维修费用反馈给临床科室, 在费用得到认可后, 由临床科室主任在维修确认单上签字, 这也是防止以后在维修费用上临床与设备管理部门扯皮的有效手段; (5) 对于大额维修费用, 需要签署维修合同; (6) 维修工程师要填写反映维修过程的维修报告, 设备名称、型号、序列号、资产编号、故障现象、处理方法及维修费用等都要填写详细, 否则今后无法参考, 造成设备种类和维修方法不明确。另外, 维修档案还需要由专人负责整理、登记、编入设备管理档案中, 以备在今后工作中查阅。

3 结束语

设备维修管理问题 篇9

1 存在问题

(1)设备采购中的问题。我院设备采购和设备维修是两个独立的科室。设备采购科室负责从提出采购计划到安装验收合格的所有过程,包括整理各科室的购置计划、设备的论证计划、招标采购、设备的安装验收以及采购发票和合同等的管理。设备维修科室负责从设备安装验收后到设备报废的所有过程,包括保修期内和保修期外的设备维修管理、维修产生费用的发票和合同的管理、设备的报废及报废库的管理[3]。由于设备维修科室不参加设备采购和安装的有关工作,当新设备出现故障要求维修人员前来维修时,其对新设备不了解,也不知道设备的生产厂家或销售公司的联系方式以及设备是否在保修期内等问题,使得维修工作无法开展。

(2)设备维修人员维修中的问题。当设备出现问题时,对于新设备,维修人员要到设备采购科室查阅采购合同;对于旧设备则要到设备维修科室查阅维修合同;对于出保修期需要联系厂家工程师指导维修的,则需到设备档案室查阅设备档案,再找到设备厂家维修工程师的联系方式[4];如果设备维修人员想查阅故障设备以前的维修记录,就要翻阅大量按照日期存放的纸质的设备维修记录单。这一系列的繁琐查找,延误了维修工作的开展。

(3)维修发票和维修合同管理的问题。我院维修的发票都直接交到财务科,报销没有任何存档,如需查阅发票是否回款,只能到财务科查阅。维修合同在设备维修科室存档,且均为纸质版合同,查阅起来也很不方便。

(4)设备维修统计工作中的问题。我院目前只有各科室月维修费用统计表一种,该表是根据设备维修记录人工填报,且只有科室和费用2 项内容,无法查阅是哪些设备产生的费用,也没有年维修费用明细,更没有某一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维修情况,也就无法进行设备的经济效益分析[5]。

(5)设备报废管理中的问题。我院现在需要报废的设备在填写设备报废申请单后就直接放到报废设备库房,没有任何登记措施[6]。若想变卖报废设备库的设备时,需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一件一件清点报废设备库的设备,列出明细,上报医院,再进行变卖处理。有时当需要从报废设备上拆可用零件维修其他设备时,费挺大劲拆下想要的零件后,发现该零件也不能使用,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2 解决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我院自主研发出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维修管理系统,实现设备采购、维修、报废全生命周期管理,可以实时掌握各种医疗设备的信息以及使用状况,为维修管理提供各种数据查询、报表打印、统计分析,使设备在全生命周期内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可方便查阅设备全生命周期的任何信息[7,8]。该系统有以下几个主要模块:

(1)设备采购模块。该模块主要功能是设备采购合同管理和设备安装验收管理,对纸质版的设备采购合同和设备安装验收报告,用高清扫描仪扫描成图片的形式存到该系统中,另外还需手动录入一些重要信息。设备采购合同管理包括:采购时间、合同金额、保修期、销售公司、销售公司固定电话、销售人员姓名、销售人员移动电话。设备安装验收管理包括:设备验收时间(从设备验收后开始计算保修期)、名称、品牌及型号、使用科室、机器序列号、固定资产编号、生产公司、生产公司固定电话、安装工程师姓名、安装工程师移动电话。通过设备采购模块可查阅关于设备采购的各种信息,另外设备维修人员务必全程参与设备安装验收与培训,使设备维修人员对新设备有一定的了解,方便日后的维修。

(2)设备维修管理模块。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设备基本信息管理、维修记录管理、维修发票管理、维修合同管理和临近保修期提醒。设备基本信息管理主要记录设备的基本信息,设备的唯一区别代码为设备固定资产编号,当新设备安装验收后,需给设备贴上固定资产标签。有了固定资产标签,设备维修人员就能区分出来同一科室同一品牌型号的设备,方便录入设备维修记录。在填写设备维修记录时,只需查询设备固定资产编号,就能录入对该设备的维修记录,主要包括设备的故障现象、维修过程、维修产生金额、维修日期和维修人。维修记录包括暂存和提交2 个按钮,当设备没有完全修好时可以点暂存,设备运行一段时间没问题后,再点提交按钮。当设备维修产生高额费用时,需记录设备发票管理,包括开票日期、发票号、所扣科室、维修设备、发票金额、发票公司和回款日期等。设备维修合同管理包括设备保修期后续保的合同和设备维修后的保修合同,主要记录合同生效日期、保修期和保修部位是整机还是某一特定部位。该系统的设备临近保修期提醒功能,每天都会对所有涉及到保修期内容的表格做一遍自检,当保修期减去现在日期和设备验收日期或者合同生效日期的差值< 10 d时,系统发出某一设备保修期将要到期的提醒。

(3)设备报废模块。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设备报废管理和报废库管理。当设备申请报废处理时,进入设备报废程序,需填写设备固定资产编号、报废时间、损坏零件、报废原因、存放位置。当报废库满需要变卖报废设备时,可以快速列出一段时间内所有报废设备的明细。另外当有同型号的设备损坏需要拆报废设备的零件时,通过程序查询可以很容易地知道是否有同型号机器的零件是可用的,把可用零件拆下后,需更改报废设备的“损坏零件”字段。当报废库的设备变卖后,需将已变卖设备的“存放位置”字段改为设备回收公司名称。

3 小结

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维修管理系统在我院运行近一年时间,基本解决了设备维修科室所遇到的问题。虽然填写记录增加了维修人员的时间,但整个系统为设备维修科室节省出的时间和人力要远远大于填写记录的时间。该系统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也为医院信息化管理给予了一定的支持。

摘要:针对我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院自主研发了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维修管理系统。该系统为设备采购、维修、报废全生命周期的科学管理提供了各种数据支持,解决了设备维修管理中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关键词:医疗设备,设备全生命周期,维修管理系统,医院信息化

参考文献

[1]童斌.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几点问题与对策[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1):91-92.

[2]李丽,张艳.我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规范化的探索[J].中国医疗设备,2015,30(1):150-152.

[3]杨波.浅谈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J].中外医疗,2010,(1):126.

[4]王鲁,韩晗,王希霖.医疗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医疗装备,2010,(11):9-11.

[5]胡萍.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医疗装备,2013,26(7):50-51.

[6]张晓红.医疗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于实现[D].济南:山东大学,2008.

[7]陈绵康,张进,余世准,等.基于HRP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3,37(1):68-71.

设备维修管理问题 篇10

1 炼铁机械设备的故障特点

炼铁机械设备在长时间运行状况下很容易受磨损、疲劳、腐蚀以及老化等问题因素的影响。设备中的零件更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故障情况, 如杆断裂、轴弯曲等。炼铁机械设备故障产生的原因与其破损程度不一样, 机械设备维修检测人员需对炼铁机械设备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以降低炼铁机械设备故障情况多样性带来的影响[2]。同时, 炼铁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经过长时间的腐蚀、磨损、老化以及疲劳等问题因素影响, 其结构参数与功能特性都会相应发生变化, 且随着炼铁机械设备使用频率的增加, 存在的这些安全隐患问题更会逐步恶化。炼铁机械设备检修人员一般都会对设备进行定点控制与检测, 但炼铁机械设备故障情况产生的原因可能与其使用时间长短有关。因此, 常规检测手段难以有效预防炼铁机械设备的故障隐患问题[3]。此外, 炼铁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是不可逆转的, 而且已经修复的炼铁机械设备故障隐患部分也不可能达到最初的使用状态。维修与保养工作上具有极大的模糊性, 常常会给维修人员的实践工作造成误导与影响, 致使故障诊断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存在极大的难度[4]。

2 炼铁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

2.1 故障维修

炼铁机械设备的功能性故障通常都会极大地影响机械设备的运行安全, 更是故障维修的前提条件。炼铁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情况时, 维修人员应当及时关闭设备, 主要解决炼铁机械设备中存在的局部故障隐患情况。通过调换布局零件以及保证炼铁机械设备安全运行的方式, 实现小幅度的维修[5]。炼铁机械设备故障隐患情况的大修, 需要对炼铁机械设备进行较大范围的修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 需要按照维修规范要求对具体工序进行划分, 以确保炼铁机械设备故障情况维修的质量。

2.2 预防维修

预防维修是保障炼铁机械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 主要是通过消除炼铁机械设备零件损伤而实施的一种维修方式。它能够进一步提升炼铁机械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减小故障隐患因素对炼铁机械设备可能造成的危害性[6]。例如, 炼铁机械设备在特殊条件下的保养工作是机械运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维修人员通常无法从根本上抹除炼铁机械设备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因此, 需要对炼铁机械设备进行定期保养, 通过预防维修的方式, 实现炼铁机械设备的润滑、检查、清洁与调整局部换件等。同时, 要根据炼铁机械设备保养对象与周期的不同, 采取相应范围的维修与保养工作。

2.3 机械维修

炼铁机械设备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零部件损坏以及老化、磨损等问题。因此, 维修人员需要对炼铁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机械维修。保养的具体措施包括炼铁机械设备的定期保养、例行保养以及特殊条件下的保养工作。维修具体措施包括炼铁机械设备故障问题情况的维修以及预防炼铁机械设备出现问题情况的维修。根据炼铁机械设备故障隐患问题的严重性, 决定修理范围, 避免盲目对不明原因的炼铁机械设备进行大范围维修与拆除, 以充分提升炼铁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工作的质量与可靠性。

3 炼铁机械设备的管理

3.1 加强炼铁机械设备的保养技术

炼铁机械设备在正常运行过程中, 周围的工作环境、空气潮湿度等情况都较为恶劣。面对这种情况, 设备管理人员应当通过加强炼铁机械设备保养的相关技术手段来对设备进行管理, 确保炼铁机械设备能够在复杂环境中正常工作。在实际工作中, 为了充分加强炼铁机械设备的保养技术, 管理人员应当积极树立按时保养的思想意识, 将科学性与强制性的炼铁机械设备管理手段运用到实践工作当中, 做好炼铁机械设备的故障隐患预防以及维修管理工作, 充分提升设备维修保养与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3.2 确保炼铁机械设备的保养周期与实际情况相符

国内很多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都会谎报自己炼铁机械设备的保养周期, 以此达到减少支出的目的。这种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错误做法, 只会进一步降低企业内部炼铁机械设备保养与管理工作的质量, 致使企业生产运作过程中的每一台炼铁机械设备在维修过程中都无法获得明确的保养与维修数据资料, 从而导致炼铁机械设备保养周期与实际情况完全不相符, 严重影响企业今后开展炼铁机械设备维修保养与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可靠性。因此, 企业炼铁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应当制定炼铁机械设备的统一化管理参考标准。根据企业相关制度, 增强对炼铁机械设备的保养与管理, 保证炼铁机械设备的保养周期与企业实际操作情况相符合。

3.3 合理确定企业炼铁机械设备的维护周期

对于炼铁机械设备的定期维护与保养工作, 企业炼铁机械设备的管理人员应当充分把握预防为主、养修并重的工作原则, 对企业内部生产环节的操作员工进行严格约束与控制, 使生产操作人员能够严格遵循企业有关规定, 对炼铁机械设备生产运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与检测。通过合理化的制定炼铁机械设备的维护周期, 安排专业维修检测人员对炼铁机械设备进行高级保养, 在规定时间段内确保炼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企业维修检测人员应当遵循企业发展与运作的实际情况, 在不影响企业生产效率的同时, 尽可能建立保养制度, 进一步确定炼铁机械设备的维护周期, 做到对炼铁机械设备的有效管理, 同时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3.4 明确机械设备强制性管理的原则

很多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对自身炼铁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表现出模棱两可的态度, 导致很多炼铁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故障以及安全隐患。因此, 在运营过程中, 为了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生产效率, 我国企业应当明确企业使用机械设备的保养及管理原则。同时, 政府更需要实施一些硬性的炼铁机械设备保养制度, 通过强制性检测与安全保养手段, 充分提升炼铁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质量与可靠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 炼铁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与管理工作对企业今后的运营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炼铁机械设备的管理质量, 保证炼铁机械设备良好的运行状态, 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摘要:从炼铁机械设备的故障特点出发, 通过对炼铁机械设备维修保养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安全隐患因素进行研究, 总结出炼铁机械设备的具体维修保养措施与管理方案, 为我国生产企业今后的炼铁机械设备运作管理提供可行性参考。

关键词:炼铁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管理问题

参考文献

[1]敖立文, 王麒.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六届四次委员会及设备维修与改造学术会议召开[J].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3, (1) :7.

[2]李敏.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维修分会第六次学术年会及第四届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怀柔举行[J].中国设备工程, 1994, (12) :23-25.

[3]肖强, 赵玉海, 吴冰, 刘斌.高校仪器设备维修服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医学装备, 2012, (2) :19-22.

[4]温映萍.施工企业对工程机械的安全管理——教师下企业锻炼有感[J].科技论坛, 2012, (9) :146-147.

[5]代青松.浅谈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的保养与维修[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 (7) :186-187.

关于煤矿机电设备管理问题的探讨 篇11

【关键词】煤矿;机电设备;管理;问题

随着近年来先进技术不断引进,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监测监控技术的应用,加之矿井改扩建和技术改造,对机电专业的管理,对机电战线职工队伍素质的要求也愈来愈高。目前我们的机电管理,必须从基础工作做起,以提高矿井机电设备安全可靠性。

1.煤矿机电设备在煤矿发展中的作用

机电设备的现代化是煤矿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决定煤矿生产质量的基本要素,也是不断提高煤矿技术水平的基本条件。煤矿生产的发展日新月异,使煤矿各类的大型精密、贵重的设备不断增多,它不仅改变煤矿技术的结构,也对煤矿在机电设备的管理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并负有重要的责任。

2.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认识不足。一些煤矿尽管设有机电标准化管理人员,但多为兼职,对电气管理、电缆管理、小型电器管理、防爆检查、设备管理、配件管理、油脂管理等管理不到位或放弃管理。部分机电职工标准化意识差,未能做到上标准岗、干标准活机房硐室、机道、头面达标率低。同时,机电管理职能部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机电科管理人员的主要精力放在应付生产上,管理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一些小型煤矿的领导对机电管理重视不够,大量压缩机电人员造成机电管理人员不足,机电专业组织未能健全机电管理网络经常中断机电职能管理作用淡化。

2.2机构不健全。尽管各个煤矿都设置机电管理部门,但大多数中小煤矿都存在机电管理机构不完善、不健全的问题,一些煤矿的领导对机电管理重视不够,大量压缩机电人员,机电科只配备一个人,甚至整个矿井只有一个电工负责机电管理工作。

2.3管理不到位。企业要生存、发展,抓好管理是根本。机电管理作为煤矿综合管理的一个重要体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历史原因,目前煤炭企业机电管理中存在许多滞后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煤矿企业的发展,所以,积极研究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4机电专业队伍难以稳定,机电技术力量薄弱。煤矿因自然条件差,不安全因素较多,工伤亡事故较多,因而一些技术水平较高的人员不愿进入煤矿企业。再加上大部分煤矿企业认为机电工属于辅助性职业,不加重视,不提待遇,造成从事机电作业人员思想不稳定,一些技术人才纷纷改行,人才极为缺乏。调查表明,现在煤矿中从事机电工作的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一些机电设备的简单故障也无法及时排除,起不到对安全生产管理的指导作用,更谈不上应用计算机参与现代化设备管理。

2.5对机电专业管理人员教育培训不到位。煤矿职工教育培训搞了不少,但效果却不甚理想。原因主要在于培训方式落后,教育形式单一枯燥,考核不严格,教考不分离,加上培训时间过短,培训内容过于简单,培训走过场。另外由于企业急功近利,新招工人进行短时间培训,取得一个相应的上岗证就开始上岗工作,给岗位带来了一些安全隐患,结果是事故頻发。

2.6机电监察力度不够。煤矿机电安全监察员在安全监察中,不能严格尽到应有的职责。实际工作中,很少动手打开开关、去检查各类保护、去翻阅各类记录资料;很少深入采掘工作面去发现问题,很少督促被检查单位进行整改,设备的管理监督不到位。加之专业机电监察人员较少,而机电运输系统战线长、涉及范围又广,安全检查普遍采用抽查式,监察的随机性大,不能全面性、系统性进行检查。煤矿机电安全监察员在思想认识和业务素养上也有差距.现行的执行标准有时又无详细的操作说明,甚至有的标准本身就没有十分准确而清楚的界限,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监察过程中力度不深,执行力不强硬。

2.7设备存在隐患较多。煤矿机电设备老、旧、杂,安全设施、保护装置不完善,距《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差距较大。提升系统缺少缓冲装置,电气控制系统、制动系统保护不全。机电设备锈蚀严重,不能定期防腐、定期保养或定期更换。一些固定设备的各种仪表不能按规定定期检验校正。

3.针对机电管理中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3.1健全煤矿机电人才培养机制。企业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煤炭企业要在人才投资上下功夫,在提拔晋升、待遇福利上给予较多关爱,给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努力创造“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的氛围。同时尽可能建立与生产、安全系统并列的机电管理系统。

3.2加强设备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要做好机电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全体机电人员的质量标准化意识,按质量标准化要求开展工作。就须做必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明确培训目的,根据实际目标制定长期和短期相结合的培训计划,以及相应地培训内容;分类、分层次地组织员工参加培训;对员工的培训结果进行考核;对培训结果和员工培训考核情况进行总结,并结合企业设备运行情况和故障情况的变化、设备的更新等不断研究完善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务求通过培训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断提高员工的技术技能素质的目的。经常组织学习迫使职工学习安全业务知识,不定期组织职工进行技术比武,以调动职工学技术、学业务的积极性。采用业余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以业余培训为主,以全面提高职工的安全业务素质为目的,为搞好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3.3提高机电安全监察员的整体素质。加强安全监察工作力度,向管理要安全。实践证明,要抓好安全工作,离不开有效的监督,失去了监督作用,必然助长麻痹侥幸、违章蛮干的现象。监督不到位或流于形式,是导致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充分发挥现场安监人员的作用;同时,必须坚持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建立和完善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职工的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人的安全职责。

3.4努力加强矿井机电设备质量标准化管理。矿井质量标准化是煤矿安全的基础。实践证明,矿井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投入,能得到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效益产出,有力地促进了安全生产。要把这项工作当作一项经常化的工作来抓,要由静态达标向动态达标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实现生产全过程达标。

小结

总之,机电管理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始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全面落实并严格执行各项机电管理制度,努力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为推进企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王世强.浅析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07期

[2]王秀霞.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浅析[J].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3]孙慈云.煤矿机电设备维修[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1年04期

[4]陶林涛.对综采机电设备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5]郭金花.建立设备闭环式设备管理维护模式[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1年S1期

[6]闫毅.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控制[J].科技传播,2011年13期

[7]杨中政.地方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及安全评价[J].煤矿安全,2011年09

[8]刘士民.浅谈煤矿井下机电安全技术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24期

[9]贾海波.论安全文化建设在煤矿企业中的作用[J].经营管理者,2011年12期

设备维修管理问题 篇12

一、机修专业面临的问题

1. 专业方向定位不准

目前, 各行各业的机电设备品种众多, 每个行业的机电设备构成和维修特点不同, 如果没有明确的专业方向, 专业面太广, 不利于课程改革和实训建设。经调查, 大多数高职院校机修专业方向定位范围太广或定位不明确, 针对性不强, 造成什么都学, 什么都不会修的局面。因此应该结合行业特点、就业需求和学校自身优势, 把握专业方向。

2. 课程体系建设滞后

调查发现, 大多数高职院校机修专业课程都是机械、电气、液压等知识的简单叠加, 以机械为主, 以电气为辅, 设备故障诊断和维修环节的实训缺失, 学生反映学的知识多而不精, 没有形成职业能力。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只有知识的简单叠加, 而没有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训把所学的知识串起来, 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设备维修中;二是教学模式不当, 例如, 机电设备故障诊断课程, 理论涉及到的液压系统的故障诊断、各种故障诊断方法, 如果没有实际的设备进行现场维护和让学生动手分析判断, 则理论就变得空洞而乏味。所以, 对于理论和实践都要求较高的机修专业, 课程设置中一定要注意职业关键能力是否得到培养, 对不符合高职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要及时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

3. 实训设备欠缺

机修专业要求的实训设备较多, 涉及到机械加工、机械结构、液压和气压设备、电气控制等实训设备, 如果要把专业定位为某个特定的行业, 还需要一些特有的较先进的机电设备。机修专业实训所需的设备不但要齐全, 还要与企业设备一样保持一定的先进性。而目前, 由于教育经费投入有限, 大多数学校实训设备都不能满足教学要求, 如何在现有的资源和有限的实训条件下, 保证各实训环节的顺利开展,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是高职教育面临的困难和瓶颈。

4. 师资结构不合理

根据高职机修专业的要求, 教师需具有硕士研究生或以上学历, 既要有机械知识, 又要有电气知识, 还要有一定处理现场问题的实践能力。现场处理故障或维修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很少有硕士学历, 有硕士或以上学历的教师又很少有现场维修经验, 以上原因导致机修专业师资结构不合理, 有精湛的技艺、懂机又懂电的复合型教师紧缺, 严重制约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为解决上述问题,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机修专业不断研究与探索,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就业为导向”的“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方针, 加强与轨道交通行业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1. 适应区域产业需求, 明晰专业培养目标

近年来, 随着高铁、地铁、城际铁路的快速发展, 广东轨道交通行业需要的轨道交通机电设备维修和管理的高技能人才需求量大。另外, 轨道交通行业的特有机电设备, 如天车、不落轮镟床 (一种数控仿型机床) 、列车洗车机、工程列车、架车机等设备许多从国外引进, 综合了机械、电气、液压、计算机控制等众多高新技术, 其结构和工作原理比普通的机电设备更为复杂, 而以普通机电设备维修为主的专业定位已不符合企业的需求。为此,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的服务功能, 立足广东轨道交通国有大型企业, 把机修专业范围缩小, 定位为面向轨道行业的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方向。这一专业方向定位结合了区域就业需要、产业需求和学校自身优势三个方面特点, 准确把握了就业方向, 解决了专业方向定位不准的问题, 确保机修人才供给适应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2. 以岗位能力为需求, 构建课程体系

(1) 就业岗位职业能力调查。面向广铁集团、广州地铁、深圳地铁、南车集团等多家轨道交通企业进行岗位能力调研, 主要调研机修专业在企业中的岗位设置情况。经调研, 机修专业毕业生较合适的岗位有三个:机电设备维修、机电设备管理、机电项目管理。我们对三个岗位的岗位能力进行调查, 主要包括:岗位的任职资格、岗位人才需求情况 (现状、趋势) 、岗位对应的工作任务、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组织形式、维修设备的特征、岗位的职业资格证等内容。

(2) 职业能力分析。职业能力分析即具体的工作内容分析, 通过职业能力调研和专业指导委员会论证, 分析每个岗位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例如, 轨道交通企业机电设备维修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是:工具的设计和制造、电气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通用机电设备的维护和检修、液压和气动系统安装与调试、轨道机电设备的维护和检修。我们分别对三个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和综合, 提炼出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然后, 对每个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工作任务分析, 用访谈、问卷调查或工作日写实等方法收集归纳每个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对工作的要求、职业资格等内容。

(3) 构建课程体系。在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 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后, 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经论证, 我们最后确定学习领域课程包括三大块:一是文化基础课程:高等数学、应用文写作、思想政治教育、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等文化课程;二是职业能力基础课程:机械制图与CAD、机械基础、电气控制与PLC、钳工实训、车工实训、焊工实训, 职业能力基础课程是培养单项能力的课程;三是职业核心课程:工具的设计与制造、通用机电设备维护和检修、液压与气动系统安装与调试、轨道机电设备的维护和检修、设备管理与预防性维修、数控设备的安装与调试、解决实际维修问题 (在顶岗实习中完成) , 职业核心课程应用了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单项能力, 是职业能力基础课程的综合应用, 60%的职业基础课程和职业核心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3. 以行业资源为优势, 搭建校内和校外实训平台

(1) 校企合作, 共建校内实训平台。学院依托轨道交通行业, 由行业和学院共同出资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可以模拟企业一线生产实际, 开展生产性实训。例如, 我院的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有钳工技能实训车间、电工技能实训车间、PLC电气控制实训车间、车工技能操作实训车间、焊工技能实训车间等五大基础实训平台, 此外, 有天车、柴油机、电动机、数控维修实训台、液压和气动实训台、动平衡实验台、风机、压缩机、立体仓库模型等大约有110台实训设备, 拥有振动检测仪、油液检测仪、红外线温度检测仪等先进的故障诊断仪器。校内实训场地集结构认识、拆装、故障分析与诊断等基本技能和专业工作能力训练于一体, 满足了校内实训教学的需要, 也营造了真实实训环境。

(2) 发挥行业资源优势, 共建校外实训平台。在加强校内实训设备投入的同时, 我校注重发挥行业资源优势, 把阶段性实训和毕业顶岗实训放到企业现场教学, 让学生去企业生产岗位上边学边做。阶段性实训是安排在二年级下学期, 大约二周, 学生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后, 被安排去企业实习, 主要任务是认识和了解校内没有的先进设备的结构和维护, 为完成三年级上学期职业关键能力课程打基础。毕业顶岗实训安排在三年级最后一学期, 学校安排的顶岗实训企业也同时是学生签约的就业单位, 例如, 2009年深圳地铁工程车维修订单班, 学生在毕业前一个学期到深圳地铁进行实际操作训练, 在企业师傅的严格要求下, 完全按照岗位职业标准和维修规程, 对轨道特有设备———工程轨道车进行维修和保养, 毕业顶岗实训强化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职业道德, 也弥补了学校课程中维修实训环节不足的问题。

5. 发挥企业人才优势, 打造特色师资队伍

学院在国家骨干院校建设的过程中, 为加强“双师”队伍建设、解决师资结构不合理问题, 提出“90, 50”的要求, 即把90%的校内专任教师培养为“双师型”教师, 50%的专业课程由企业能工巧匠担任。

(1) 内培外引,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是既有较强的理论知识, 又要有企业一线工作经历的教师。为让90%的教师达到“双师型”要求, 一方面学校定期为校内专任教师进行职业教育理论培训和专业知识培训, 要求每位专任教师在5年内必须要有2年的企业现场工作经历。专任教师利用带学生顶岗实训的机会同时自己也在企业进行工作和学习, 掌握企业故障诊断的维修案例和先进的维修工艺。另外, 教师通过与为企业技术服务、技术开发、企业员工培训等多种途径, 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 学校引进一批有企业一线工作经验、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补充到教师队伍。通过内培外引, 目前学校机修专业90%的专任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

(2) 发挥企业人才优势, 企业兼职教师入课堂。学校依托轨道行业, 建立了一支技艺精湛的兼职教师队伍, 企业兼职教师承担50%的职业核心课程 (包括实训) 。由于校外兼职教师不熟悉职业教育, 为确保职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质量, 学校要求每门职业核心课程由一名校内专任教师和一名校外兼职教师共同完成, 校外兼职教师为主, 校内专任教师为辅, 每位兼职教师由校内专任教师帮助解决常规教学问题, 校内专任教师也从兼职教师课堂教学中加强业务学习。例如轨道机电设备维护与检修、设备管理与预防性维修等实践性较强的职业核心课程都请广铁集团和广州地铁高级工程师担任主讲教师, 毕业顶岗实训聘请学生顶岗实训企业技师担任指导教师。校外兼职教师同时也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和编写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校本教材, 兼职教师能根据企业需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带来企业先进的技能工艺, 是教师队伍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目前, 学院机修专业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己为广铁集团、广州地铁、深圳地铁、省铁投等多家大型国家轨道交通企业订单培养1500余名机电设备维修技能人才, 成为企业的技术和管理骨干。正因为学校办学特色明显, 市场定位准确, 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强, 毕业生获得企业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不断有轨道交通企业来校开展订单班人才培养, 为珠三角地区轨道交通行业培养高技能人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马艳凤.构建工学结合运行机制, 塑造汽车高技能人才[J].中国职业技术, 2011, (26) .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上一篇:田间评价下一篇:追求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