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维修制度

2024-07-29

电气设备维修制度(精选12篇)

电气设备维修制度 篇1

1 引言

企业能否正常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气设备的运行是否稳定。目前, 我国在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时, 基本采用人工进行定期检验的方式, 虽然可以在一些层面上起到预防问题, 消除隐患的作用, 但随着电气设备结构愈发复杂, 电气二次设备日益增多, 仅靠定期检验这种检修方式, 不但浪费人力物力, 而且检修时还需要对设备进行停机, 影响企业正常生产。此外, 虽然微机继电保护技术开始逐渐兴起, 使保护装置自身能够拥有数据接口, 可对设备进行的状态进行数据采集, 提高了自检水平, 使实行状态检修成为可能, 但是, 不可否认的是状态检修在技术上还有待成熟、在应用上还存在模糊。因此, 我们有必要对电气设备检修维修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2 定期维修制度存在的问题

首先, 应该明确的一个概念是不同电气设备的运行状况并不一样, 例如, 国产电气设备较进口相比, 没有达到同一技术层面;同为国产设备, 因其生产商不同, 产品质量也存在差异。因此, 电气设备的初始状况存在很大差别。此外, 电气设备所处工作环境也不同, 工作环境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外部环境指一些紫外线、灰尘、温度、湿度、等[1], 这些自然因素存在差异;内部环境指电气设备因承担的工作内容不同, 其运行时, 短路电流或运行电压都不尽相同, 所以, 工作环境同样影响着电气设备的运行状况。总结起来, 电气设备在初始运行状况和所处工作环境上均存在较大差异, 而定期检修制度根本不考虑这些差异, 均采用统一的针对方式, 导致从维修结果来看, 存在维修不足或过剩现象。在实际维修过程中, 多为维修过剩, 这种盲目维修引起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某些电气设备, 其运行状况良好, 反而因定期维修增加了设

备的隐患, 甚至由于检修手段和方法错误, 使设备出现了异常和故障。这种状况经常在整个车间整体投入运行的时候得以体现, 往往较大程度的影响车间的正常开车、运行。

2.2 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

由于在定期维修时, 需对电气设备进行停机操作, 导致设备的不必要的停运, 延误了企业的工艺生产和正常使用。

2.3 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在企业的管理费用中, 用于电气设备维修的费用占很大一部分, 若控制不当, 必然影响其经济效益。因此, 在制定维修策略时, 须改革传统定期维修制度并综合考虑经济效益这个指标。

3 状态维修制度存在的问题

所谓状态维修, 指依据设备工作状态决定是否其对进行维修, 即预知性维修。状态维修运用各种手段, 在对设备的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和比较后, 能够确定故障的早期征兆并对其进行定位, 判断故障严重程度, 确定出设备的维修时间。但是, 以上对状态维修的定义仅仅是从概括性而言, 其具体含义仍处于学术讨论之中。虽然一些企业在维修管理方面尝试了状态维修方式, 但是由于技术上和理论上仍不够完善, 使得状态维修仍然无法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具体而言, 现阶段状态维修制度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方面:

3.1 状态维修中缺少过度的技术指标。

例如状态监测技术, 目前的技术无法实时监测所有的状态参数, 所以对与状态维修而言, 状态监测间隔期的选取便显得尤为重要[2]。若间隔期过长, 则会存在漏检威胁, 使得这种预防性维修失去了意义;若间隔期过短, 则会增加维修费用。因此, 状态监测的间隔期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状态维修的结果。然而目前人们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研究状态监测特征量的选取上, 对像间隔期这样的作为过度的技术指标缺乏重视。

3.2 对状态维修的理解存在混淆。

一些研究把状态维修定位的过于简单化, 误以为延长电气设备检修周期便是状态维修的作用;另一些研究把状态维修定位的过于绝对化, 片面地认为状态维修必须以在线监测为基础, 加大了对实施状态维修的要求。更有甚者, 未搞清状态维修和故障诊断之间的关系, 误认为状态维修的过程中必然包含故障诊断, 将故障诊断和状态评估划等号, 想要一步诊断出设备故障出处、时间、程度等, 加大了实施状态维修的难度[3]。

3.3 对电气设备状态的评估方法和预测技术有待完善。

目前评估方法为分层加权法 (即基于常权加权法) , 这种方法对设备各个指标首先根据经验公式来进行打分, 之后再根据预先制定的权重逐层加权, 最后得到评估的结果。目前预测技术主要应用与机械领域, 涉及到电力系统方面便因状态参数值的随机性显得捉襟见肘。

4 电气设备状态维修替代定期维修的趋势

状态维修可以概括为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测, 然后对设备进行诊断, 最后生成检修决策。其中设备状态监测尤为重要, 对设备状态实时准确监测是状态检修能够实施的前提, 根据科学的监测和诊断分析, 安排维修时间和维修项目, 可以避免人工定期检验费时费力效率低的缺点, 是未来设备检修发展的潮流。但事实上, 以目前技术而言, 无法对所有设备及其部件实施状态监测, 即便可以也没有必要, 因为电气设备在企业生产中的地位和影响不同, 不同部件对所在设备的影响也存在大小, 并且设备或内部部件的结构和造价成本也不尽相同, 一些造价低, 出现故障影响力小的设备或部件, 完全可以继续应用定期维修制度, 所以,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 应该是状态维修和定期维修共同存在的局面[4]。

5 结论

电气设备是否稳定运行关系到整个企业的正常生产工作。就目前而言, 无论是定期维修制度还是状态维修制度, 均存在一定得问题。因此, 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科学合理的制定相对完善的检修计划。

参考文献

[1]齐浩, 李佳新.我国电气设备状态维修的发展与实现[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0, (10) ;187-188.[1]齐浩, 李佳新.我国电气设备状态维修的发展与实现[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0, (10) ;187-188.

[2]张东凯, 王文楷.电气设备维修管理模式探究[J].电力安全技术, 2012, (01) ;17-18[2]张东凯, 王文楷.电气设备维修管理模式探究[J].电力安全技术, 2012, (01) ;17-18

[3]彭良玉, 徐长浩.电力设备可靠性维修[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 (03) ;167-168[3]彭良玉, 徐长浩.电力设备可靠性维修[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 (03) ;167-168

[4]怨磊, 王国伟.定期检修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06, (01) ;122-123[4]怨磊, 王国伟.定期检修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06, (01) ;122-123

电气设备维修制度 篇2

一、本着以服务临床为宗旨,快速、自修、节约为原则处理医疗设备故障。

二、故障设备若在保修期内或已保修,分管工程师应及时通知厂家工程师并全程跟踪。

三、设备维修时,工程师应遵循先外后内、先简后繁的维修原则。

四、若遇难故障应申请专家会诊,仍无法修复应联系厂家,严禁盲目蛮干,扩大故障。

五、设备维修完毕,应全面检测设备功能、性能是否正常,并填写维修记录。科室送修的设备及时通知科室领取。

医疗设备维护及维修管理制度

(一)医疗设备维护保养管理(三级保养):

1.一级保养:使用科室指定专人对所使用的设备,每天进行表面除尘和基本参数校正。

2.二级保养:主管工程师配合并指导使用设备科室专管人员,对设备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设备内部清洁和技术参数校正。

3.三级保养:主管工程师对所分管的设备,定期进行维护和参数校正,包括内部除尘、机械部位加油、除锈等。

(二)设备维修管理

1.设备工程部实行值班主任负责制,负责日常维修力量的调配及全院医疗设备维修工作的完成。

2.负责医疗设备的技术验收、保修期内维修登记、保修期到期前设备状况总结、设备维修纪录(自修或外修)、关键零配件来源、使用记录。

3.维修责任工程师对所管设备,应尽可能采取下修方式(除故障特别复杂外)。4.维修中由于故障特别复杂或零配件采购困难,主管工程师应及时通知设备使用科室,以便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5.维修中遇到难以判断或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责任工程师应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维修负责人应及时召开问题讨论会,群策群力解决问题。6.对返修率高的医疗设备,维修技术人员也应及时向上级报告。7.维修工程人员应严格把好报废设备鉴定关。

8.维修工程人员应经常与所管设备的使用人员进行操作和保养工作交流,积极听取设备使用人员对所用设备的反映,了解设备的使用现状。

9.维修工程人员应经常与厂商维修工程人员进行联系和交流,虚心求教,尽最大可能地了解所管设备的常见及特殊故障的判断及维修方法。10.维修工程人员应及时了解所管设备代理商或维修工程师的变更情况,并及时与新的代理商或工程师取得联系,以保证零配件的索取和维修联系。

(三)工程技术图纸及档案的管理

1.严格执行大型医疗设备的验收报告、工程技术图纸、维修日志及联系记录和报废鉴定文件归档制度。2.工程文件档案实行集中存放和维修负责人管理的方法。严防档案丢失。3.工程部负责人应定期对下属的工程文件档案进行审核。4.对最终用户保存的使用手册应严格进行登记确认。

(四)保养及维修质量控制

1.工程部负责人负责针对各类不同设备,制定保养工作要点及程序。根据设备返修情况,调整保养周期。

2、工程部需定期召开“设备维修技术讨论会”,重点找出维修及保养工作中的漏洞并加以弥补。互相学习,提高技能。

4.工程部负责人应定期地对全院大型医疗设备进行巡视,充分听取最终用户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5.工程技术人员下修及保养工作结束后,需详细写明工作过程及维修结论。6.医疗设备使用科室应对所使用的设备发生的故障及时向工程部报,尤其是待用抢救设备。

7.对抢救设备(呼吸机、心脏除颤器等)实行定期巡检及最终用户确认登记。8.工程部执行自行完成的高额维修奖励制度。

医疗设备维修保养流程

一、维修申请、申报程序

医疗设备出现故障时,由使用科室送修。无法送修的应通知医学工程科,分管工程师前往科室修理。

二、维修组织程序

分管工程师接到故障设备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处理:对于保修期内设备和参加保修的设备,应立即通知厂家进行维修;对于不在维修期内的设备,立即进行自修;疑难故障应申请专家会诊,经会诊仍无法修复的应通知厂家及时进行维修。

三、维修报批程序

对检修确诊的需外购零配件的,按规定程序申请购置。对于因等候配件、外送修理等一时无法修复的设备,由分管工程师及时通知使用科室,并做好登记备案。

四、检修报告程序

机床电气设备故障分析与维修 篇3

【关键词】机床维修;电气设备;故障分析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控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机床电气设备是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标志的数控设备,为机械制造业创造了很多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机床电气设备的先进性与复杂性,电气设备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故障,这些故障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机床的运行效率,然而在故障的诊断分析及维修方面,机床也发生了改变。

1.机床电气设备的常见故障

机床的电气设备故障根据故障的性质、原因或后果等可以分为多种。

1.1硬件故障与软件故障

根据故障发生的部位可以将故障分为硬件故障和软件故障。硬件故障指的是电子元器件、电线电缆等处于不正常状态,需要维修甚至更换才可以排除故障[1]。软件故障则是指电气设备中的PLC程序发生故障,需要修改相关的数据或者修改PLC程序才可以排除故障。

1.2有诊断报警故障与无诊断报警故障

根据机床电气设备在出现故障时有无报警可以将故障分为有诊断报警故障和无诊断报警故障。目前大部分机床电气系统都有设计自诊断程序,结合故障指示灯,机床电气设备可以控制整个系统的软、硬件性能,如果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机床就会立即报警,这样结合系统配备的诊断手册,维修人员就可以立即找到机床故障发生的原因以及部位,并根据相关的资料进行维修,排除故障。

2.电气故障的故障的检查与分析

2.1故障处理前的工作

当机床电气设备发生故障时,首先需要对机床现场出现的故障进行消息收集,同时保持现场的故障状态,不做处理,这样更有利于快速精确地分析故障原因,从而做出快速的故障排除措施[2]。维修人员需要对机床电气设备出现故障的指示情况与故障发生的背景情况仔细询问,从而对电气故障的原因进行初步判断。

维修人员到达现场后需要立即对故障的原因进行排查,首先需要对操作者提供的故障情况进行核查,确保故障情况的准确性、完整性。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检修人员在到达现场后不要立即动手处理,而是要仔细调查故障有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以免破坏机床电气设备故障的现場,这样就会增加故障排除的难度。

机床电气设备的故障分析需要建立在已知故障状况的基础上,这样才可以进一步分析故障类型,确定排除故障的原则[3]。通常情况下,机床电气设备出现故障时是有指示的,因此机床都会有配套的诊断手册和使用说明书,这样就可以快速地对有可能出现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当然在确定故障出现原因时会经过多次测试,这实际上也是对维修人员对机床熟悉程度、知识水平、实践经验和分析判断能力的综合考验。

2.2故障调查

当机床电气设备出现故障时,维修人员绝对不能盲目地随便动手检修,在检修前需要对故障前后的操作情况和故障发生后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了解,这样才能更为精确地排除故障。

故障调查首先需要对操作者故障前后电路和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核查,确定故障是否经常发生,故障发生时是否有异常征兆,故障发生前有无切削力过大和频繁启动、停止、制动等情况,这些情况都要及时与操作人员交流。然后维修人员还要在不损害电气设备的前提下,注意观察电气设备运行的声音是否正常。在切断电源后,检修人员需要立即触摸电动机、变压器、电磁线圈及熔断器等,观察是否有过热现象的出现[2]。这些都是故障调查的主要内容。

2.3机床电气设备故障的分析

在进行电气设备故障分析前,检修人员就需要对各部分电气设备的构造及原理,对电气设备之间的关系要做到全面了解。实际上,机床电气设备性能的故障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设备不能按照规定操作,设备达不到相应的性能指标。对于这类问题,检修人员需要从原理上分析机床电气设备,分析电气设备的规定动作以及性能指标满足的条件,检查电气设备运行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对于未符合要求的条件要查出原因。

机床电气设备性能故障的另一类则是设备出现了非规定的动作或者出现了不应该有的现象。对于这类问题,检修人员需要分析产生故障需要满足的条件,并根据这些因素调整机床电气设备的操作。

无论是哪一类的机床电气设备性能故障,检修人员都需要从设备动作原理着手分析,首先要查出电气设备出现故障的大范围,然后逐级检查,针对细节找到最终的故障点,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排除故障[3]。但是对于一些机床电气设备出现的故障,检修人员不能简单地进行处理,而是要根据这些故障出现的部位,分析原因,确定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排除故障后再通电试车,以免故障不断扩大。

3.机床电气设备维修中的注意事项

机床电气设备在进行维修时需要注意一些细节,以免在维修时破坏电气设备的内部结构。从机床整机上取出某块线路板时,检修人员需要记录线路板对应的位置,连接的电缆号,对于固定安装的线路板,在取下相应的压接部件及螺钉时也要做详细的记录。拆卸下来的压件与螺钉要放在专门的盒内,防止丢失。

检修用的电络铁要放在顺手的前方,务必要远离需要维修的线路板。烙铁头要作适当的调整,以适应集成电路的焊接,避免在焊接过程中碰伤别的元器件。机床线路板上一般都会刷有阻焊膜,因此在测量时需要预先找到相应的焊点来进行测试,在测试时不能铲除焊膜,只能在焊点处用刀片刮开绝缘层。在测量线路间的阻值时,检修人员需要预先切断电源[2]。由于数控设备上的线路板多是双面金属孔板或多层孔化板,印刷线路细而密,如果在检修时切断,就很不容易焊接上,因此不能随意切断印刷线路。检修切线时如果不小心机会切断相邻的线,还有一些部位在切断某一根线时,并不能达到与线路脱离的目的,因此还需要切断多根线。

在检修过程中需要注重记录线路上的开关、跳线位置,在检修前后不能轻易改变。机床电气设备检修时要进行两极以上的对照检查,这时需要注意标记各板上的元件,避免元件错乱。在查清线路板电源配置后,检修人员需要根据检查的需要,采用分别供电或者全部供电。检修时要格外注意高压,有的线路直接接入高压,需要适当的绝缘。

4.结语

机床是集机械、液压、电气于一体的设备,其电气设备出现故障一般都是由机械、液压、电气这三部份综合反映出来的。对于机床电气设备的故障,相关的技术与检修人员在使用电气设备时要正确规范并加强维护保养,这样才可以维持机床的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何贤义.数控机床的电气维修技术及发展趋势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1(05):13-16.

[2]马伟,郭永超,胡燕梅,刘鑫鑫.电气设备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分析[J].今日科苑,2010(20):43-45.

新形势下企业设备维修制度探讨 篇4

在新形势下, 设备维修人员还有一个重大的任务, 就是应自觉地肩负起设备维修与管理的双重任务, 既是维修者, 又是管理者, 打破维修与管理的界线, 这样才能使设备管理部门发挥“减员增效”的目的。同时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对维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为设备管理机电一体化进程在迅速的发展。因此, 在有限的维修人中要加大培训力度, 提高一专多能的素质, 使其在设备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 TPM在设备维护管理中的作用

1.1 全面生产维护概念、目的

全面生产维护简称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建立对设备整个寿命周期的生产维护涉及所有部门的活动全员参与小组自主活动其目的是提高设备综合效率。

1.2 全面生产维护的特点和作用

(1) 全面生产维护特点是:全效益、全系统、全员参与。

全效益是追求经济效益, 指以最有效的方式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种资源。

全系统是建立对设备一生管理的全系统, 维修方式系统化。

全员参与是包括操作人员和小组活动, 强调操作人员自主维护。

(2) 全面生产维护作用。

①减少设备故障损失, 提高可预知运行时间;

②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③减少生产转换时间, 提高生产柔性;

④减少设备引起的质量问题。

1.3 六大损失

(1) 设备故障损失:

由于设备突然发生故障造成的停机损失。

(2) 换模与调整损失:

由于换模和调整工作造成的停机损失。

(3) 空运转与暂停损失:

由于一时的小毛病所造成的设备停机或空转状态。

(4) 减速损失:

由于设备的设计速度与实际速度之间的差异而造成的损失。

(5) 加工过程的缺陷损失:

由于缺陷和缺陷引起的返工而造成的损失。

(6) 开工损失:

从开始生产到进入稳定生产之间所发生的减产损失。

2 提高设备维护的主要活动

2.1 实施TPM的阶段与步骤

(1) 可行性研究 (提供工厂或业务系统实际需要的信息。确定实际情况与理想情况的差距) 。

①找出设备问题;

②问题按轻重缓急排序;

③确定目前业绩-实际产出、效率、人员、维护;

④拟定初步改进目标;

⑤拟定成本估计的投资回报 (ROI) ;

⑥确定实施计划。

(2) 准备实施 (确定TPM计划并确定在本单位有效执行的办法) 。

①进行TPM教育;

②成立TPM组织;

③制定TPM目标和政策 (实施教育后, 由全体有关人员参与) ;

④制定总计划;

⑤推出首期计划。

(3) 实施 (实施分为两步:试行实施以找出困难所在;在全系统内全面实施TPM计划) 。

①个别设备效率的改善;

②制定自主维修方案;

③为维护部门制定有计划维修的方案;

④视需要, 为维修和操作人员提供补充培训;

⑤形成设备的初期管理体制。

(4) 巩固 (坚持TPM并对计划加以完善以求持续改进) 。

完善实施工作, 提高TPM水平。

2.2 计划维修的主要内容

计划维修工作主要预防维修和预知维修组成, 通过必要的修理或停工修理, 以便使停机时间减少到最低程度。

(1) 预防维修。

为防止设备性能劣化或降低设备故障的概率, 按事先规定的计划或相应技术条件的规定所进行的维护活动, 主要包括两项基本活动:①周期性检查;②有计划地修复检查出来的设备性能劣化。

(2) 预知维修。

这是指以设备状态为基础的预防维修。在设计中广泛采用监测系统, 在维修上采用高级诊断技术, 根据状态监视和诊断技术提供的信息, 判断设备的异常。预知设备故障, 在故障前进行适当维修。

2.3 设备点检

设备点检是为了维护设备所规定的机能, 按照一定的规范或标准, 通过直观或检测工具, 对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一些关键部位的外观、性能、状态、与精度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的检测。

(1) 设备点检周期的确定。

点检项目的周期确定, 根据操作、维修两方面经验及设备故障发生状况等适当调整点检周期和时间, 点检周期包括日常点检、定期点检等形式。

(2) 点检标准确定。

点检标准是衡量或判别点检部位是否正常的依据, 也是判断该部位是否劣化的尺度。例如:间隙、温度、压力、流量、松紧度等要有明确的数量标准。

(3) 点检纪录及结果分析。

——点检员根据预先编制好的点检计划表、定时、定标记录。——检查记录和处理记录应定期进行系统分析,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 提出意见。

2.4 购置/设计新设备的管理

购置/设计新设备前必须从维修、操作、采购人员取得有关其性能的确切资料。同时要避免新设备有旧设备存在的问题。所购置/设计的设备要具备经过改进且确实有效的新技术。

2.5 搞好机械设备更新、报废工作

这也是机械设备全过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机械设备在将要达到报废年限时, 能耗高、故障率高、维修费用大, 停修时间长, 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 安全性能低, 对安全生产带来威胁, 另外一些运输机械还要审验费、养路费、保险费等多种费用, 所以对这些 设备应适时报废、减产开支、提高效益。

3 结语

总之, 要搞好机械设备维护管理, 需要各级单位领导重视, 各部门的配合, 使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使机械设 备管理进入市场竞争, 采取经济和行政手段, 提高机械设备装备水平, 使机械设备维护管理水平走向良性循环轨道。通过今后工作实践, 推进设备维护管理, 提高设备利用率, 从而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何庆.绿色设备管理与维修[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2]朱庆华, 耿勇.工业生态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设备管理维修制度 篇5

(一)密封点分类和统计范围

1、动密封 各种机电设备(包括机床)的连续运动(旋转和往复)的两个偶合件之间的密封,属于动密封。如压缩机 轴、泵轴、各种釜类旋转轴等的密封均属动密封。

2、静密封 设备(包括机床和厂内采暖设备)及其附属管线和附件,在运行过程中两个没有相对运动的偶合件之间的密封属于静密封。如设备管线上的法兰 、各种阀门、丝堵、活接头、机泵设备上的油标、附属管线、电所设备的变压器、油开关、电缆头、仪表孔板、调节阀 、附属引线、以及其他设备的结合部位,均属静密封。

(二)密封点计算方法

1、动密封点的计算方法 一对连续运动(旋转或往复)两个偶合件之间的密封算一个动密封点。

2、静密封点的计算方法 一个静密封点接合处,算一个静密封点。如:一对法兰,不论其规格大小,均算一个密封点;一个阀门一般算四个密封点,如阀门后有丝堵或阀后紧接放空,则应各多算一点;一个丝扣活接头,算三个密封点;特别部位,如连接法兰的螺栓孔与设备内部是连通的,除了接合面算一个密封点外,有几个螺栓孔应加几个密封点。

3、泄漏点的计算方法 有一处泄漏,就算一个泄漏点,不论是密封点或因焊缝裂纹、砂眼、腐蚀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的泄漏均作泄漏点统计。

4、泄漏率计算公式 静(动)密封点泄漏率( ‰)=静(动)密封点泄漏点数/静(动)密封点数×1000‰

(三)静密封检验标准

1、设备及管线的接合部位用肉眼观察,不结焦,不冒烟,无漏痕,无渗迹,无污垢。

2、仪表设备及风引线、焊接 及其他连接部位用肥皂水试漏,无气泡(真空部位,用薄纸条顺的办法)。

3、电气设备、变压器、油开关、油浸纸绝缘电缆头等接合部位,用肉眼观察,无渗漏。

4、氢气、氯气、氯甲烷等易燃易爆或有毒气体系统,用肥皂水试漏,无气泡,或用精密试纸试漏,不变色。

5、氧气、氮气、空气系统,用10毫米宽、100毫米长薄纸试漏,无吹动现象或用肥皂水检查无气泡。

6、蒸汽 系统 用肉眼观察不漏气,无水垢。

7、酸、碱等化学 系统,用肉眼观察无渗迹,无漏痕,不结垢,不冒烟或用精密试纸试漏不变色。

8、水、油系统 宏观检查或用手摸,无渗漏,无水垢。

9、各种机床的各种变速箱、立轴、变速手柄,宏观检查无明显渗漏,没有密封的部位,如滑机、导轨等不进行统计和考核。

(四)动密封检验标准

1、各类往复压缩机曲轴箱盖(透平压缩机的轴瓦)允许有微渗油,但要经常擦净。

2、各类往复压缩机填料(透平压缩机的气封),使用初期不允许泄漏,到运行间隔期末允许有微漏。对有毒、易燃易爆介质的填料状况,在距填料外盖300毫米内,取样分析,有害气体浓度不超过安全规定范围。填料函不允许漏油,而活塞杆应带有油膜。

3、各种注油器允许有微漏现象,但要经常擦净。

4、齿轮油泵允许有微漏现象。范围1滴/2分钟。

5、各种传动设备采用油环的轴承不允许漏油,采用注油的轴承允许有微渗,并应随时擦净。

6、水泵填料允许泄漏范围初期每分钟不多于20滴,末期不多于40滴(周期小修1个月,中修3个月)。

7、输送物料介质填料,每分钟不大于15滴。

8、凡使用机械密封的各类泵,初期不允许有泄漏,末期每分钟不超过5滴。

(五)密封管理区域划分的原则

1、生产装备所属设备、管线及附属冲洗、消防、生活等设备、管线的静、动密封管理,由各生产装置所在单位负责管理。

2、生产装置内的仪表工艺 管路、风管、仪表专用伴热管线,包括一次手阀及阀后所属引线、压力表和阀门的密封管理,由仪表车间负责。

3、消火栓的密封管理,由消火栓所在单位负责。

4、装置外生产系统的外供原料和其它物料公用工程管线的密封管理由生产装置所在单位负责。

5、动力管网(一、二次水;循环水;上、下水;消防水;冷凝液;高、中、低压蒸气等管路)的密封管理由输送供应单位至用户的第一个阀门(包括阀门)由输送供应单位负责,第一个阀门后的管线的密封管理由接受单位负责。

6、公用管廊上物料管线及加热伴管的密封管理由送出单位到接受单位的第一阀门的第一道法兰(不包括阀门)由送出单位负责。

7、厂与厂之间管路的密封管理,一般以用户厂的围墙为界,围墙内由用户厂负责(若两厂间另有协议,则按协议执行)。

(六)管理措施

1、凡投入运行的生产装置、设备、管路都必须建立静、动密封档案和台账,密封点统计准确无误。(密封档案一般应包括:生产工艺流程 示意图,设备静、动密封点登记表,设备管线密封点登记表,密封点分类汇总表。台帐一般包括:按时间顺序的密封点分部情况,泄漏点数,泄漏率等)。

2、建立健全各级密封管理责任制,密封管理责职明确,厂、车间定期组织检查、考核、评比。

3、开展创造和巩固无泄漏工厂活动,消漏、堵漏工作经常化,具体化,制度化。静密封点泄漏率保持在0、5‰,动密封点泄漏率在2‰以下。暂不能消除的泄漏点应记录在案,做出消除规划。

4、按时做好密封泄漏点的检查,统计和上报工作。

5、组织各种密封技术研究,推广应用 密封新技术、新材料。

附:无泄漏工厂和无泄漏区标准

1、无泄漏工厂标准

(1)有健全的密封管理保证体系,责职明确,管理完善。

(2)静、动密封档案,管理台账、消漏堵漏记录、密封管理技术基础 资料齐全完整,密封点统计准确无误。

(3)保持静密封点泄漏率在万分之五以下、动密封点泄漏率在千分之二以下,并无明显的泄漏点。

(4)全厂主要生产车间必须为无泄漏车间,全部设备完好率达到90%以上,主要设备完好率达到95%。

2、无泄漏车间(区)标准

(1)密封管理组织机构健全,责职明确,管理完善。

(2)静(动)密封档案,管理台账,消漏堵漏记录等密封管理技术基础资料齐全完整,密封点统计准确无误。

(3)经常保持静密封点泄漏率在万分之五以下、动密封点泄漏率在千分之二以下,并无明显泄漏。

(4)全部设备完好率达到90%以上,主要设备完好率达到95%。

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管理制度

加强设备技术基础管理,为设备管理提供管理资料、技术信息和考核依据,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本制度的设备技术基础管理主要包括设备标准化、设备管理定额、设备技术档案、设备技术台帐和图纸资料等工作。

(二)设备标准

1、设备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护、检修和报废等环节,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 标准。

2、设备管理技术标准,应根据设备用、管、修、造的需要,制定出设备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规程、设备检修规程、设备制造工艺规程以及相应的安全技术等规程。设备管理标准,应根据设备管理工作内容制定工作程序,并根据各级责任制,制定相应工作标准。公司制定标准时,应该认真总结公司工人、技术人员的实践与吸收国内先进经验相结合,经过充分讨论 ,最后交厂长批准颁发实施。

(三)设备管理定额

1、设备管理定额主要有设备检修周期定额、检修工期定额、检修工时定额、维修费用定额、流动资金定额和备品配件、材料的消耗、贮备定额。应保持定额的严肃性,定额的制定和修改需严格执行有关审批程序。

2、建立执行定额和严格考核定额标准的制度。对执行结果应有记载并定期进行综合分析。

(四)设备技术档案

1、设备动力科要有全厂主要设备的技术档案,车间要有本车间全部设备的技术档案。设备技术档案内容包括:

(1)目录。

(2)安装使用说明书。设备制造合格证及压力容器质量证明书、设备调试记录等。

(3)设备履历卡片。设备编号、名称、主要规格、安装地点、投产日期、附属设备的名称与规格、操作运行条件、设备变动记录等。

(4)设备结构及易损件图纸。

(5)设备运行累计时间。

(6)历年设备缺陷及事故情况记录。

(7)设备检修、试验与鉴定记录。

(8)设备评级记录。

(9)设备润滑记录。

2、设备动力科应建立全厂管网图、地下管网图和电缆图及密封档案。

3、基建、技措、安措等项目投产后,安装试车记录、说明书、检验证、隐蔽工程、试验记录等技术文件 应归入设备技术档案。

4、技术档案必须齐全、整洁、规格化,及时整理填写。

(五)设备技术台帐

1、设备动力处应建立全厂的设备技术台帐。设备技术台帐是全厂设备的综合技术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设备技术状况汇总表(设备完好率、泄漏率和主要设备缺陷)。

(2)主要设备(装置)运转状况汇总表(设备〈装置〉运转时间、停机时间〈计划检修停机、事故停机、备用停机、停机待料〉)。

(3)设备(装置)检修状况汇总表(大修计划项目、实际完成项目、计划外项目、计划检修工时、实际完成检修工时、维修费用支出等)。

(4)设备事故汇总表(事故次数、停机累计时间、停机损失等)。

(5)备品配件、材料消耗汇总表。

(6)主要设备技术革新成果汇总表。

2、设备动力科应设专人负责设备技术台帐的汇总工作,并负责按国家有关规定填报设备动力工作季报。

(六)图纸资料保管

1、厂资料室负责保管和供应全厂设备的图纸。

2、设备动力科负责保管、复制和供应全厂设备备品配件的图纸。

3、凡向外单位索取的主要图纸资料由厂资料室保管。

4、设备迁移、处理,其档案均应随设备转移,设备报废后档案置于厂资料室存查。

5、基建、技措、安措项目的设备投产后,其竣工图纸交厂资料室保管。安装试车记录、说明书、检验证、隐蔽工程、试验记录等技术文件由设备动力科或设备所在车间保管。

电气设备故障的维修检测研究 篇6

【关键字】石油化工企业;电气设备;故障;维修检测

石油化工企业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生产企业,在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中,生产流水线上的电气设备,作为生产活动中关键的参与因素,其数量庞大、种类较多、运行工况相对复杂等,使设备的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的发生运行故障等情况,运行故障的维修检测工作的开展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

一.电气设备的常见故障分类

在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运营中,电气设备的常见故障可分为硬故障及软故障。其中硬故障是存在故障的电气设备的外部故障特征相对明显的故障类型,如电气设备存在明显的冒烟发热现象,或直接的散发出焦臭味等异常的气味,甚至是线圈出现变色、接触点位置上存在冒火花、电气设备的内部断路器等部件的开关位置突然出现断开等,该类故障采用直接的观察法较为容易发现,而电气设备存在线路过载,设备的线圈绝缘水平降低、被击穿,设备运转中机械阻力突然增大导致机械卡死,设备的接线点存在短路或接地故障等,多是该类故障的发生原因。软故障多是指电气设备的运行线路或设备内的某个、某些部件本身所存在缺陷,以及在运行中出现缺陷等引发的故障,如电气元件遭受磨损损坏,部分零部件之间存在松动易位、设备某部件运行中出现动作失灵、线路中出现接触点位置接触不良或松动等情况,该类故障依据故障检修原则开展具体的检修工作,其排除与恢复也相对简单。

二.电气设备故障维修检测原则

在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流水线上,一旦出现电气设备因故障而产生的生产停运现象,需要立即的组织相关的维修人员,在操作人员的配合下,依循一定的故障维修检测原则,开展故障的快速查找及排除等工作。首先是先动口后动手的原则,对于已经发生运行故障的电气设备,维修检测人员应该不要急于动手处理,先向设备的操作人员等进行询问,就设备出现故障前后其运行状态、故障的表现形式进行细化了解,深入熟悉电气设备的电路原理及结构特点,把握好故障的大体产生原因及部位后,对存在故障的电气设备的部件等实施逐一的拆卸检查。其次是先外部后内部的原则,就产生运行故障的设备,先检查设备的外表有无明显的缺损或裂痕等,尽可能详细的了解该设备的维修历史及使用年限等信息,在对设备的内部实施检测之前要排除外部及周边所存在故障因素等,明确是设备的内部发生了故障之后才可实施拆卸检查,减少盲目性的拆卸所引发的故障问题越来越严重的现象。最后是先机械后电气的原则,在执行电气设备故障维修检测的过程中,要首先确定是否是设备的机械部件出发生的故障,排除该种可能后才可实施电气方面的维修检测,对于开展线路故障的检测过程中,要采用检测仪器就故障部位实施定位巡查,在确认不存在接触松动或接触不良之后,在进行线路和机械运行关系的检测,减少盲目的进行电气试验造成的设备损坏等。

三.电气设备故障维修检测方法

1.故障的直观維修检测法

直观维修检测法是就出现故障的设备实施其外部表现的细致观察,采用望、闻、听等较为常规的手段,对故障实施检查与判断。先就存在故障的电气设备询问现场的操作人员,对故障的外部表现、故障时的运行环境、故障的可能部位等有大体上的认识,重视该设备的检修历史;然后依据初步的检查结果,进行外部损害情况、线路的开断情况、绝缘部件的烧焦状况等进行细致检查;将可能会使故障的危害范围扩大的因素等实施控制之后,进行相应的试车试验,并在试车过程中注意气味、声音等的异常状况,逐步的依循该设备的原理图实现故障点的查找及排除。

2.元器件置换维修检测法

某些电气设备的电路所存在的故障可能不易察觉,相应的检查时间也会比较长,为有效的确保电气设备能尽快的投入到正常的生产运营中,可将被怀疑的部件替换成性能、配置等相同的完好的该类元器件,以新的部件在电气设备中的运行状况,来判断是否是该元器件发生故障。采用置换维修检测法时需要将被怀疑的部件以规范的拆除程序予以拆除,对拆下的该元器件进行细致的观察,之后大体上断定是该元器件本身出现问题时,才可采用置换法,否则容易造成新器件再次被损害等,该种维修检测法多与直观维修检测法配合使用。

3.电压电阻测量检测法

电压测量法的原理是依据不同的电气设备所具有的不同的供电方式,就存在故障的电气设备的多个电路等实施电压值及电流值的测量,将具体的测量结果与正常状态下的电压电流值进行对比,以期逐步逐段的缩减故障的检测范围,最终实现故障点的查询判定与及时排除,具体的电压测量法有分阶电压测量法、点电压测量法及分段电压测量法。电阻测量法的原理是存在故障的电气设备的电线路上所存在的电阻值会与正常状态下的电阻值有所差别,以电阻值的逐段、逐阶的测量,以期快速的定位故障部位,具体有分阶电阻测量法及分段电阻测量法,该种故障的维修检测方法较为适用于电器的分布距离相对较大的电气设备中。

总结

电气设备维修方法探析 篇7

1维修电气设备的基本原则

1.1优先咨询

优先咨询就是指在对电气设备进行维修的时候,维修人员需要就基本情况进行简单的咨询,如设备工作环境、故障前有什么异常状况等。这些基本信息对于电气设备的故障诊断及维修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是维修的首要环节。

1.2由静及动

所谓由静及动,其实质就是指从静止状态到运转状态进行设备维修。静止状态也就是停机断电状态,这时可以对电气设备进行内部检查,尤其是对线路是否存在损害进行排查。在排除静态故障之后,在通电对动态故障进行排查。

1.3从外到内

从外到内就是在对电气设备进行维修时,先从表面问题入手,优先处理外部问题,然后在逐一清理内部问题。若是跳过外部环节,直接进行内部维修,那么就容易给一些细小部件造成较大危害,不利于设备维修。

2维修电气设备的几种方案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说来,对电气设备进行维修的主要方案有三种,分别是状态检修、高级设备维修以及主要设备维修。

就状态检修而言,其是对电气设备进行维修的一种关键诊断方式,在对电气设备进行维修检查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状态检修的核心就是通过对电气设备的各项状态指标进行判断, 分析指标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就高级设备维修而言,其核心集中在高级电气设备上,这是因为高级电气设备不仅是整个电气系统的核心部件,关系到整体功能的发挥和实现。也因为高级电气设备价格昂贵,进行维修需要较大成本。所以,高级设备维修就是要尽量减少其出现故障问题的概率,确保电气系统能够持续稳定运行,减少维修投入。

就主要设备维修而言,其相较于高级设备维修而言范围更广,这就需要通过监控系统对这些主要设备进行全面的监视, 为维修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撑。主要设备维修强调了设备的日常检修,通过常规化的检修工作切实排除电气设备存在的各类潜在故障,减少风险几率。

3维修电气设备的常用方法

3.1直观维修法

所谓直观维修法,其就是通过直接观察电气设备的状态, 对其是否存在故障进行判断,具体的方法有听、看、摸等。听主要是听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是否存在异常噪音,或者是存在其他杂音。看主要是观察电气设备的外观是否完整、有无破损、运行是否震动等等。摸主要是对电气设备一些发热部位进行触摸,感受是否存在温度过高的问题。通过直观观察,维修人员可以掌握电气设备的一些基本信息,并大致判断出故障的类型和位置,由此确定维修方案,展开实际维修工作。

3.2测量维修法

测量维修就是通过一定的仪器仪表,在电气设备的运行过程中对电流或是电压进行测量,然后将测量值与理论值进行对比。若是基本保持一致,则说明设备被测量区域不存在问题; 若是和理论值产生明显差异,则说明被测量区域存在某些问题导致线路电压或电流出现变化。运用测量维修时,维修人员应该在相应的测量原则下,选择合理的测量方式对电气设备存在故障的区域进行测量。在实际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测量仪器设备的正确连接方式,避免其对测量结果造成影响。

3.3短接法

对于电气设备的维修而言,短接法其实存在一定的功能局限,只能用于部分故障的维修。就实际情况而言,在短路故障、 接地故障中,运用短接法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但是在其他故障当中,短接法的作用就不那么明显了。在实际运用短接法时,主要是维修人员通过绝缘导线,对可能存在故障的电气设备线路进行标记,然后通过绝缘导线对其短接处理,观察该段线路的状态。在进行短接之后,如果线路不出现变化,这说明其存在故障。短接法虽然可以非常直观地判断故障,但是也存在一定负面影响,需要经过维修人员对设备状态进行判断之后,才能决定是否采取短接法。

3.4强迫闭合

在电气设备的维修中,有时会遭遇一定的紧急情况,而维修人员又无法及时判断出故障位置所在。这时,就可以通过强迫闭合,对设备的状态进一步观察。在实践操作中,维修人员需要在相关的标准要求下,在绝缘环境中对电气设备进行强迫闭合,然后仔细观察电气设备的状态变化,以此判断其存在的故障。然后,根据观察结果设计维修方案,并展开维修工作。

4结语

电气设备在运行中可能出现各类故障,因此需要在优先咨询、由外到内等基本原则下,从状态检修、高级设备维修以及主要设备维修等方案中选择合理的维修模式,再综合利用直观法、测量法以及短接法等维修方法,切实可靠地排除电气设备中存在的故障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洪彬.电气设备维修方法浅析[J].新疆有色金属,2015,04:103-104.

[2]刘晓敏,边朝朝,向普及.电气设备维修方法与实践[J].设备管理与维修,2005,01:19-21.

电气设备状态维修策略研究 篇8

关键词:电气设备,状态维修,策略

在电力企业中, 对电气设备的管理方法主要为定期维修, 而此种方法只是把时间作为周期, 严格按照规范、制度要求等编写设备维修计划。也就是说, 此种维修方式无论电气设备的具体情况如何, 在到规定周期后需要进行修理。因此, 这种维修方法完全未考虑到设备自身在状态差异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而引起了一系列问题出现, 例如:维修过剩、资金浪费现象严重等问题。

1 对电气设备进行状态维修的必要性探究

当前, 我国电力企业正在从计划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发生转变, 因此, 企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都是电力企业所追求的主要目标, 所以, 切实提高电力企业供电安全性、降低维护成本才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内容。当前, 在提高供电安全性与降低维护成本上的一有效对策就是要进行状态维修, 这是由于电气设备维修费用在电力企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较大, 所以, 由提高电力企业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 现有的定期维修完全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这是因为定期维修不管电气设备运行状态情况到一定周期后便进行维修, 从而浪费了大量人力、财力与物力, 甚至是一些不必要的检修可能会造成电气设备误动作的发生增加事故发生概率, 再加上, 定期维修会直接影响到人们日常正常用电。因此, 对电气设备进行状态维修是非常有必要的。

2 当前电气设备状态维修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直到现在, 对电气设备状态维修已经进行了十几年, 但是, 当前依然是停留在对学术的研究阶段, 尽管当前有些电力企业进行了尝试, 但是, 在理论与技术层面还存在大量问题, 由于所进行的种种尝试都未形成使人信服的依据, 因此, 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予以推广。当前, 在电气设备状态维修策略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1) 未对状态维修中各个技术特殊要求予以全面考虑。

(2) 关于状态维修和在线监测、维修等之间的关系没有理清。

(3) 当前关于电气设备状态预测技术发展还不够成熟。

3 实施电气设备状态维修策略的重要技术分析

3.1 状态评估

状态维修核心内容为结合电气设备实际运行状态确定所使用的维修对策。由此看来, 电气设备状态评估为电气设备状态维修决策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换言之, 在对电气设备运行状态进行正确的评估之后, 才能够制定出更科学、更合理的维修策略。当前, 在我国颁布实施的关于电气设备的法律法规等, 不包含变压器状态评估, 因此, 在实践过程中, 很难对各种电气设备运行状态作出准确判断。所以, 研究人员还需要对电气设备状态评估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从而逐步完善电气设备状态评估的内容。

3.2 决策分析

决策分析指的是在多个可选方案当中, 选择出一个最佳方案的分析过程。关于电气设备状态维修策略的实施来说, 既要对维修技术进行考虑, 又要对生产计划与维修成本等加以全面考虑。在电气设备出现非紧急故障时, 其检修处理过程需要对电气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予以准确判断与此同时, 结合整个电网运行状态、设备管理等内容, 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维修方案, 并且从制定的多个方案中选择最优维修方案。

3.3 状态监测

电气设备状态监测技术指的是结合电气设备产生的故障模式, 选择更科学的方法与电气设备装置对电气设备运行状态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同时将监测信息加以处理, 从中提取出一项能够准确反映电气设备运行状态特征信息的检测技术。一般来说, 电气设备的状态监测大致可以分成四步:第一, 采集电气设备运行状态的数据;比如电压、电流、频率、局部放电量以及磁力线密度等信号 (包含正常信号和非正常信号) 。第二, 数据传输, 一般信号处理系统距检测设备较远的话,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容易受到干扰、易损失及相移不能一致 (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 所得的先作模数转换、预处理和压缩打包, 再经路径传输到处理控制中心检测分析。第三, 对数据进行分析, 并且从中提取出电气设备状态特征信息;比如读取特征值, 作时域频域分析、平均处理等, 为诊断提供有效的数据。第四, 对电气设备运行状态进行评估, 并且把电气设备故障进行分类处理。但是, 在监测过程中, 根据监测对象选择更合理的监测方法。

4 结语

总体来说, 对电气设备的状态维修对整个电气设备甚至是整个电网都产生巨大影响, 如果维修人员不能非常熟练的掌握有关知识, 那么在当电气设备出现故障时, 很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作为设备检修的一种新策略, 状态检修在理论和技术上还有更多值得研究的地方。我们有理由相信,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的实施, 将极大地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水平, 并对电力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产生深远的影。

因此, 要求电气设备维修人员必须要熟练掌握各种状态维修技术, 并且, 在实践操作过程中, 技术人员还需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 逐步完善电气设备状态维修的各项技术, 以此不断降低电气设备的损耗, 这样一来, 为我国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牢固基础, 使电力部门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连波.浅谈变电站电气设备的状态维修技术[J].价值工程, 2011 (3) .

[2]董辉.浅谈变电站电气设备的状态维修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0 (13) .

[3]倪淮波.论变电站电气设备状态检修[J].中国科技博览, 2011 (35) .

[4]任玉雯, 庞伟生.变电站高压电气设备状态检修[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21) .

[5]刁嘉.输变电设备实施状态检修的研究与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35) .

如何做好油田电气设备维修 篇9

1 加强新增设备进网前安全管理

为了保证安全用电, 杜绝新增电气设备不合格、安装不规范所带来的事故隐患。需要从源头上加强管理。从配电方案的确定, 供电线路、受电端的设计、施工, 电气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 电气设备施工的中期检查和竣工检查, 投运前的交接试验等, 都必需进行有效的安全用电监管。

1.1 油田生产中, 当出现新增用电设备时, 根据用电负荷的性

质, 考虑用电负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及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确定供配电方案。重要设备设施应尽量考虑双电源供电, 并事先考虑在可能发生电气事故而造成供电中断时。如何向重要负荷提供备用电力。

1.2 油田生产过程中。

配电间低压线路等电气设计图纸应由有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并经专业部门审核。重点审核主接线方式、继电保护接线方式、防雷保护装置方式、变配电室的布置方式、低压电力网运行方式、漏电保护方式等。以保证电气装置住运行中的安全可靠, 防止设计不当向影响日后安全运行。

1.3 电气装置应委托有相应的资质的单位进行安装, 施工过程中, 供电部门与油田用户, 施工单位应共同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

施工结束后共同对施工质量进行竣验收, 将发现的质量问题及事故隐患由施工单位及时处理, 以免给日后的运行带来后患。

2 检查方法和操作实践

2.1 直观法是根据电器故障的外部表现, 通过看、闻、听等手段, 检查、判断故障的方法。

2.1.1 检查步骤:

调查情况:向操作者和故障在场人员询问情况, 包括故障外部表现、大致部位、发生故障时环境情况。如有无异常气体、明火、热源是否靠近电器、有无腐蚀性气体侵入、有无漏水, 是否有人修理过, 修理的内容等等。初步检查:根据调查的情况, 看有关电器外部有无损坏、连线有无断路、松动, 绝缘有无烧焦, 螺旋熔断器的熔断指示器是否跳出, 电器有无进水、油垢, 开关位置是否正确等。试车:通过初步检查。确认有会使故障进一步扩大和造成人身、设备事故后, 可进一步试车检查, 试车中要注意有无严重跳火、异常气味、异常声音等现象, 一经发现应立即停车, 切断电源。注意检查电器的温升及电器的动作程序是否符合电气设备原理图的要求, 从而发现故障部位。

2.1.2 检查方法:

观察火花:电器的触点在闭合、分断电路或导线线头松动时会产生火花, 因此可以根据火花的有无、大小等现象来检查电器故障。例如, 正常紧固的导线与螺钉问发现有火花时, 说明线头松动或接触不良。电器的触点在闭合、分断电路时跳火说明电路通, 不跳火说明电路不通。控制电动机的接触器主触点两槽有火花、一相无火花时, 表明无火花的一相触点接触不良或这一相电路断路;三相中两相的火花比正常大, 另一相比正常小, 可初步判断为电动机相问短路或接地;三相火花都比正常大, 可能是电动机过载或机械部分卡住。在辅助电路中, 接触器线圈电路通电后, 衔铁不吸合, 要分清是电路断路还是接触器机械部分卡住造成的。可按一下启动按钮, 如按钮常开触点闭合位置断开时有轻微的火花, 说明电路通路, 故障在接触器的机械部分;如触点问无火花, 说明电路是断路。动作程序:电器的动作程序应符合电气说明书和图纸的要求。如某一电路上的电器动作过早、过晚或不动作, 说明该电路或电器有故障。另外, 还可以根据电器发出的声音、温度、压力、气味等分析判断故障。运用直观法, 不但可以确定简单的故障, 还可以把较复杂的故障缩小到较小的范围。

2.2 测量电压法是根据电器的供电方式, 测量各点的电压值与电流值并与正常值比较。

具体可分为分阶测量法、分段测量法和点测法。

2.3 测电阻法可分为分阶测量法和分段测量法。这两种方法适用于开关、电器分布距离较大的电气设备。

2.4 对比、置换元件、逐步开路 (或接入)

2.4.1 对比法:

把检测数据与图纸资料及平时记录的正常参数相比较来判断故障。对无资料又无平时记录的电器, 可与同型号的完好电器相比较。电路中的电器元件属于同样控制性质或多个元件共同控制同一设备时, 可以利用其他相似的或同一电源的元件动作情况来判断故障。

2.4.2 置转换元件法:

某些电路的故障原长时, 为了保证电气设备的利用率, 可转换同一相性能良好的元器件实验, 以证实故障是否由此电器引起。运用转换元件法检查时应注意, 当把原电器拆下后, 要认真检查是否已经损坏, 只有肯定是由于该电器本身因素造成损坏时, 才能换上新电器, 以免新换元件再次损坏。

2.4.3 逐步开路 (或接人) 法:

多支路并联耳控制较复杂的电路短路或接地时, -般有明显的外部表现, 如冒烟、有火花等。电动机内部或带有护罩的电路短路、接地时, 除熔断器熔断外, 不易发现其他电外部现象。这种情况可采用逐步开路 (或接入) 法检查。逐步开路法:遇到难以检查的短路或接地故障, 可重新更换熔体, 把多支路交联电路, 一路一路逐步或重点地从电路中断开, 然后通电试验, 若熔断器一再熔断, 故障就在刚刚断开的这条电路上。然后再将这条支路分成几段, 逐段地接入电路。当接入某段电路时熔断器又熔断, 故障就在这段电路及某电器元件上。这种方法简单, 但容易把损坏不严重的电器元件彻底烧毁。逐步接入法:电路出现短路或接地故障时, 换上新熔断器逐步或重点地将各支路一条一条的接人电源, 重新试验。当接到某段时熔断器又熔断, 故障就在刚刚接入的这条电路及其所包含的电器元件上。

2.5 强迫闭合法在排除电器故障时, 经过直观检查后没有找到

故障点而手下也没有适当的仪表进行测量, 可用一绝缘棒将有关继电器、接触器、电磁铁等用外力强行按下, 使其常开触点闭合, 然后观察电器部分或机械部分出现的各种现象, 如电动机从不转到转动, 设备相应的部分从不动到正常运行等。

2.6 短接法设备电路或电器的故障大致归纳为短路、过载、断路、接地、接线错误、电器的电磁及机械部分故障等六类。

诸类故障中出现较多的为断路故障。它包括导线断路、虚连、松动、触点接触不良、虚焊、假焊、熔断器熔断等。对这类故障除用电阻法、电压法检查外, 还有一种更为简单可靠的方法, 就是短接法。短接法是用一根良好绝缘的导线, 将所怀疑的断路部位短路接起来, 如短接到某处, 电路工作恢复正常, 说明该处断路。具体操作可分为局部短接法和长短接法。

以上几种检查方法, 要活学活用, 遵守安全操作规章。对于连续烧坏的元器件应查明原因后再进行更换;电压测量时应考虑到导线的压降;不违反设备电器控制的原则, 试车时手不得离开电源开关, 并且保险应使用等量或略小于额定电流的;注意测量仪器的挡位选择。

参考文献

[1]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2005) .[1]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2005) .

电气设备维修间用电设备系统设计 篇10

按照电气设备维修间目前已知的设备, 采用单位面积耗电计算法和实际设备需电量估算。同时为了保证供电质量, 配电系统主要元器件均应采用著名电气品牌, 在设计时要考虑一定的富余容量和备用设备, 供电必须专线引至电源室。根据IEC标准, 要求对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当前我国现行的低压公用配电网络, 通常采用的是TT或TN系统, 实行单相、三相混合供电方式。为了保证电气设备的可靠运行, 设计电源引入该系统配电柜前要求系统中的保护中性线必须具有多处重复接地, 以免当零线断裂时发生触电危险。配电柜中最好安装智能电量仪监视电源多项运行参数, 同时该设备具有短路、过载、防雷保护、消防报警联动功能。

2 防雷接地系统设计标准及要求

根据国际电工标准IEC-61312《防雷击电磁脉冲 (LEMP) 》、国标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和《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343-2004) 的要求, 计算机机房信息防雷包括对直击雷的防护和对雷电电磁脉冲 (感应雷) 的防护。一般采取的防雷技术措施主要有屏蔽、均压、分流和接地。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 电气设备维修间可采用均压和接地的方式来防雷。

2.1 均压 (即等电位连接)

均压就是把所有导体相互作良好的导电性连接。其作用是降低接触电压, 保障人身安全。按《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的规定, 进行低压接地保护时, 应在建筑物内做总等电位联接 (MEB) 。当电气装置或某一部分的接地故障保护不能满足规定要求时, 还应在局部范围内做局部等电位联接 (LEB) 。在一般电气装置中, 要求等电位联接系统的导通良好, 从等电位联接端子到被连接体末端的阻抗不大于4Ω。

2.2 接地

接地可选用人工接地体, 也可选用自然接地体。自然接地体, 是与大地有可靠连接的钢结构和钢筋、水煤气管、钢轨, 但是一定要保证良好的电气连接, 如果条件允许可采用焊接的方式。为了严格接地系统设计的要求, 对于接地电阻不能达到要求的, 在这里建议采用人工接地体。在制作人工接地体时需要知道该地的土壤电阻率并对制作好的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进行测量, 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接地体还应对采取适当的降低接地电阻的措施进行补偿。

2.2.1 土壤电阻率 (ρ) 测试

在进行土壤电阻率测量之前, 宜先了解土壤的地质构造, 可参阅土壤电阻率估算表, 对所在地土壤电阻率进行估算。土壤电阻率的测量通常采用四电极测量法进行测量, 按照标准要求进行。

2.2.2 降低接地电阻的技术措施

由于土质不好判断, 土壤电阻率的选定和测试都存在不确定因素, 因而接地电阻无法准确测定。所以, 必须采取降低接地电阻的技术措施, 从而达到降低电阻的目的。可在接地体周围土壤中加入化学物, 如食盐、木炭、炉灰、氮肥渣、电石渣、石灰, 也可利用接地电阻降阻剂。

3 防静电系统设计标准及措施

为了考核静电放电对设备的影响, 从1994年开始, 国际上先后制定了IEC901标准及相关标准。控制静电放电要从控制静电的产生和控制静电的消除两方面入手。控制静电的产生主要是工艺过程的控制和工艺过程中材料的选择;控制静电的消除主要是加速静电的泄露和中和。

结合消除静电的途径及静电安全工作区基本条件的选择, 可使用原理有静电泄露与耗散、中和及屏蔽。对电气设备间的静电防护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 工作面、地面应铺设抗静电材料, 门口配置接地铜板或去静电设备。

(2) 操作人员勿穿化纤衣服, 需带有金属接地的手镯。

(3) 环境保持一定的湿度, 最好在45%以上, 配备空气加湿器。

(4) 对于设备要提高表面的绝缘能力, 使其难以放电。

(5) 保护电路应远离有放电感应电流的部位, 焊接维修台应和直流稳压电源保持一定的距离。

(6) 机柜接地和系统接地分开, 良好的接地让放电电流只通过机壳表面, 能减少对电子器件的工作影响。

4 结语

对于电气设备维修的供配电系统的设计还有很多具体要做的事情, 这里参考大量的建筑施工中电气设备安装的要求及质量管理及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等相关的知识, 结合现场的实际需求提出了比较经济的、实用的、科学的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GB 50054-19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S].

[2]GB 50169-19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S].

[3]GB 50303-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4]刘天琪, 邱晓燕.电力系统分析理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5]邢济达, 王顺, 钟刚, 王延海.远程数字视频光纤传输技术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当今电气设备的维修方法与实践 篇11

电气设备 故障维修 方法实践‘

一 电气设备维修的十项原则

(1)先动口再动手。对于有故障的电气设备,不应急于动手,应先询问产生故障的前后经过及故障现象。对于生疏的设备,还应先熟悉电路原理和结构特点,遵守相应规则。拆卸前要充分熟悉每个电气部件的功能、位置、连接方式以及与周围其他器件的关系,在没有组装图的情况下,应一边拆卸,一边画草图,并记上标记。

(2)先外部后内部。应先检查设备有无明显裂痕、缺损,了解其维修史、使用年限等,然后再对机内进行检查。拆前应排队周边的故障因素,确定为机内故障后才能拆卸,否则,盲目拆卸,可能将设备越修越坏。

(3)先机械后电气。只有在确定机械零件无故障后,再进行电气方面的检查。检查电路故障时,应利用检测仪器寻找故障部位,确认无接触不良故障后,再有针对性地查看线路与机械的运作关系,以免误判。

(4)先静态后动态。在设备未通电时,判断电气设备按钮、接触器、热继电器以及保险丝的好坏,从而判定故障的所在。通电试验,听其声、测参数、判断故障,最后进行维修。如在电动机缺相时,若测量三相电压值无法着判别时,就应该听其声,单独测每相对地电压,方可判断哪一相缺损。

(5)先清洁后维修。对污染较重的电气设备,先对其按钮、接线点、接触点进行清洁,检查外部控制键是否失灵。许多故障都是由脏污及导电尘块引起的,一经清洁故障往往会排除。

(6)先电源后设备。电源部分的故障率在整个故障设备中占的比例很高,所以先检修电源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7)先普遍后特殊。因装配配件质量或其他设备故障而引起的故障,一般占常见故障的50%左右。电气设备的特殊故障多为软故障,要靠经验和仪表来测量和维修。

(8)先外围后内部。先不要急于更换损坏的电气部件,在确认外围设备电路正常时,再考虑更换损坏的电气部件。

(9)先直流后交流。检修时,必须先检查直流回路静态工作点,再交流回路动态工作点。

(10)先故障后调试。对于调试和故障并存的电气设备,应先排除故障,再进行调试,调试必须在电气线路速的前提下进行。

二 检查方法和操作实践

1 直观法

直观法是根据电器故障的外部表现,通过看、闻、听等手段,检查、判断故障的方法。

(1)检查步骤。调查情况:向操作者和故障在场人员询问情况,包括故障外部表现、大致部位、发生故障时环境情况。如有无异常气体、明火、热源是否靠近电器、有无腐蚀性气体侵入、有无漏水,是否有人修理过,修理的内容等等。 初步检查:根据调查的情况,看有关电器外部有无损坏、连线有无断路、松动,绝缘有无烧焦,螺旋熔断器的熔断指示器是否跳出,电器有无进水、油垢,开关位置是否正确等。 试车:通过初步检查,确认有会使故障进一步扩大和造成人身、设备事故后,可进一步试车检查,试车中要注意有无严重跳火、异常气味,异常声音等现象,一经发现应立即停车,切断电源。注意检查电器的温升及电器的动作程序是否符合电气设备原理图的要求,从而发现故障部位。

(2)检查方法。观察火花:电器的触点在闭合、分断电路或导线线头松动时会产生火花,因此可以根据火花的有无、大小等现象来检查电器故障。例如,正常紧固的导线与螺钉间发现有火花时,说明线头松动或接触不良。电器的触点在闭合、分断电路时跳火说明电路通,不跳火说明电路不通。控制电动机的接触器主触点两相有火花、一相无火花时,表明无火花的一相触点接触不良或这一相电路断路;三相中两相的火花比正常大,别一相比正常小,可初步判断为电动机相间短路或接地;三相火花都比正常大,可能是电动机过载或机械部分卡住。在辅助电路中,接触器线圈电路通电后,衔铁不吸合,要分清是电路断路还是接触器机械部分卡住造成的。可按一下启动按钮,如按钮常开触点闭合位置断开时有轻微的火花,说明电路通路,故障在接触器的机械部分;如触点间无火花,说明电路是断路。

动作程序:电器的动作程序应符合电气说明书和图纸的要求。如某一电路上的电器动作过早、过晚或不动作,说明该电路或电器有故障。

另外,还可以根据电器发出的声音、温度、压力、气味等分析判断故障。运用直观法,不但可以确定简单的故障,还可以把较复杂的故障缩小到较小的范围。

2 测量电压法

测量电压法是根据电器的供电方式,测量各点的电压值与电流值并与正常值比较。具体可分为分阶测量法、分段测量法和点测法。

3 测电阻法

可分为分阶测量法和分段测量法。这两种方法适用于开关、电器分布距离较大的电气设备。

4 短接法

设备电路或电器的故障大致归纳为短路、过载、断路、接地、接线错误、电器的电磁及机械部分故障等六类。诸类故障中出现较多的为断路故障。它包括导线断路、虚连、松动、触点接触不良、虚焊、假焊、熔断器熔断等。对这类故障除用电阻法、电压法检查外,还有一种更为简单可靠的方法,就是短接法。方法是用一根良好绝缘的导线,将所怀疑的断路部位短路接起来,如短接到某处,电路工作恢复正常,说明该处断路。具体操作可分为局部短接法和长短接法。

以上总结的这几种检查方法,在生产实践当中要活学活用,遵守安全操作规章。对于连续烧坏的元器件应查明原因后再进行更换;电压测量时应考虑到导线的压降,不违反设备电器控制的原则,试车时手不得离开电源开关,并且保险应使用等量或略小于额定电流,注意测量仪器的挡位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邱仕义.电力设备可靠性维修[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2]要焕年.电气设备两种维修制度的比较[J].电网技术.2006.

[3]田玲.电气设备实施状态维修决策方法的探讨.电网技术.2004.

电气设备的维修方法与实践 篇12

1.1 动口在前, 动手在后。

面对电气设备出故障, 不要急于动手, 而是要咨询故障产生前后经过和现象。在动手拆卸前, 不仅要熟悉该设备的电路原理及结构特点, 还需要充分掌握各个部件功能、位置以及与其他部件的连接方式。若无组装图时, 应在一边拆卸一边画图的同时做好记号。

1.2 外部在前, 内部在后。

先检查它有没有损坏或缺痕才再去检测装备的内在部分, 并对其维修史和使用年限进行相应了解。要排除周边故障影响因素, 确定是机内故障才能拆卸, 切忌盲目拆卸。例如在水电站机电设备维修中, 温度、湿度都对设备工作具有重大影响。

1.3 先是机械, 后是电气。

在排除机械零件没有出问题后, 才可以检测电气。应利用检测仪来测电路有没问题, 确定故障位置, 若非接触不良造成, 可再针对性的检查线路和运作关系, 避免误判。

1.4 静态在前, 动态在后。

应在通电之前, 检查其按钮、热继电器、接触器和保险丝。在通电实验过程中, 要测量参数的数值、辨别它的声音、判别出问题的实质, 最后进行修理。打比方, 电动机缺相时, 测出的三相电压值不能判断时, 应听其声, 分开测量每相的对地电流, 即可检测出受损的那一相。

1.5 清洁在前, 维修在后。

若该设备污染较重, 需事先清理按钮、接触点及接线点, 同时查看外部控制键失灵与否。往往污垢一旦清除, 故障就会被排除。

1.6 电源在前, 设备在后。

由于电源故障出现比例较高, 所以往往先检查电源便可解决故障。

1.7 普遍在前, 特殊在后。

常见故障的50%左右都是由于装配配件的质量和其他设备故障引起的。其特殊故障一般为软故障, 此时经验和仪表发挥巨大作用。

1.8 外围在前, 内部在后。

需排除外围电路没有出现问题, 才衡量要不要更换坏掉的零件。

1.9 先直流, 后交流。

先检测直流回电路静止状态的运行点。才检测交流电路处于动态的运行点。

1.10 先故障, 后调试。

若该设备调试和故障并存, 需先解决故障, 再调试, 而且要在电气线路速的条件下进行调试。

2检测方法和运作实战

2.1 直观法

即在电气的外部产生问题时, 使用听觉、视觉、闻等感官手段, 找出故障的方法。

2.1.1 检查步骤

1) 查看情况:对在场操作人员咨询故障发生的外部表现、大概位置以及发生时的外部环境状况, 比如是否存在异常气味或声音、明火、热源有否靠近设备、是否有腐蚀性气体入侵、是否存在漏水问题、曾经有没人维修过以及进行修理的地方、方法等。2) 第一步检测:通过调查, 检查相关电器外表有没坏掉、电线有没断开、, 有没烧坏绝缘, 螺旋熔断器的指示器有没问题, 有没液体流入电器, 开关的部位有无变动。3) 试车:基于前期调查, 在确认存在使故障再次扩大或造成设备、人身事故后, 可以进一步试车检查。此时要查看是否存在跳火、异常声音或气味等现象, 一旦发现需马上切断电源。还需注意查看电器的升温或者动作程序是否和其原理图要求一致。

2.1.2 检查方法

1) 观察火花:根据触点的闭合、分段电路或者导线前端松动时产生的火花的有无、大小来检查故障。一般而言, 有火花大多说明接触不良, 而无火花则更多说明电路断路。如当正常紧固的导线和螺丝钉之间出现火花, 则表示松线或接触不好。闭上, 断开电路的时候, 触点跳火表示电路是流通的, 不然就是阻塞。还有当控制电动机的接触器件的主要接触点两端都有火花、一端没火花则证明没火花的接触点有问题, 可是接触不好或者电路断了;若三端中有两端的火花更大, 另一端较小时, 首先说明了是电动机相间短路了;若三端火花都大时, 很可能是电动机负载过度或者机械零件不能转动。辅助电路里, 在接触器开关经常打开闭合点处出现火花, 表明电路通路, 则故障在机械部分, 否则表明是断路。2) 运作步骤:这个电气的运作步骤需要和电气解说书和图纸样标准不能有差别, 若哪条电路上的电气运行时间异常, 则说明其有故障。此外, 可在其声响、、温差、气体等发现问题所在。直观法能够测出简单的问题和减小复杂程度。

2.2 测电压法

就是由它提供电的手段, 把测出电压电流数值和正常数值作对比, 包括有分段测量法、分阶测量法及点测法。

2.3 测电阻法

具体有分阶测量法与分段测量法两种, 主要用在开关处和电器排布范围大的底气设备上。

2.4 对比、置换元件、逐步接入 (或开路) 法

1) 对比法:将测出的数值与原始提供数值和平常数值作对比来查看故障, 若无原始数据的电器, 可以和相同类型的完好设备作对比。2) 置换元件法:如果难以找出故障原因, 但又要求保证其利用率, 可置换同类型的完好元件来检查故障位置。在置换元件时, 必须注意的是在换上新元件之前, 需检查换下的元件是否损坏, 否则易导致新元件也损坏。3) 逐步接入 (或开路) 法:对于较多支路并联的复杂电路出故障时, 一般总有如冒烟、火花四溅的外部表现。但电动机内部的电路故障时, 除了熔断器熔断外, 难以发现外面现象, 此时可以采取逐步接入 (或开路) 法。

2.5

强迫闭合法电器出现故障时, 若通过直观法仍未找到故障点而当下无恰当仪表进行测量, 可以采用绝缘棒在外力帮助下按下相关的继电器、电磁铁、接触器等, 先闭合经常打开的接触点, 再看电器和机械零件的现象。

2.6 短接法电路。

电器的故障概括有六类, 分别是短路、断路、过载、接线错误、接地、电器的电磁和机械部分故障。断路出现概率较大, 主要表现为电线、虚连、松开、断开、接触点坏掉、熔断器烧熔。短接法是没那么复杂的方式。该法用绝缘电线, 短接所有可能短路的地方, 短接到哪个地方后电路恢复就说明这个地方断开了, 有两种详细操作的法子, 一是局部短接法, 而是长短接法。

对于上面的检查方法, 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 遵守安全规章制度, 才能保证电气设备维修顺利完成, 达到最优化。

参考文献

[1]任世杰.电气设备的维修方法与实践浅谈[J].科技信息;2011年第04期

[2]胡江波.有关电气设备的维修方法与实践[J].科技风;2008年第09期

上一篇:脉冲电流法下一篇:儒家思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