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及设备维护维修管理制度V

2024-08-21

计算机及设备维护维修管理制度V(共12篇)

计算机及设备维护维修管理制度V 篇1

计算机及设备维护维修管理制度

为加强计算机及设备的管理,提高计算机及设备的使用效益,保证办公用机和业务的正常开展,特制订本制度。

一、计算机及设备的管理职责

1.信息中心负责计算机及设备的使用、维护、维修和报废归口管理工作,并检查、督促计算机各使用科室严格按计算机操作规程使用。

2.计算机及设备各使用科室应要求使用者严格按计算机操作规程使用,并做好计算机的维护、保养工作。

3.信息中心为机关计算机及设备的维护维修责任人,各科室信息员为本所计算机及设备的维护维修责任人。

二、计算机及设备的使用规定

1.系统内各科室的计算机由使用科室负责定人定机管理,并报信息中心备案。

2.计算机操作者必须加强学习,熟悉所使用计算机及设备的操作规程和维护知识。

3.计算机开机时,应遵循电源插座、显示器、主机的顺序;每次的开、关机操作至少间隔一分钟,严禁连续进行多次的关机操作;电脑关机时,应遵循主机、显示器、电源插座的顺序;下班前,务必要关闭电源插座,节假日时,更应将电源插头从插座上拔下,彻底切断电源,以杜绝安全隐患。4.打印设备在使用时要注意电源线和打印线是否连接有效,当出现故障时注意检查有无卡纸,激光打印机注意硒鼓有无碳粉,喷墨打印机有无墨水,针式打印机是否有断针、是否有色带。当打印机工作时,不要人工强行阻止,否则很容易损坏打印机。

三、计算机及设备的维护保养

1.计算机及设备要尽量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计算机使用者应对计算机及设备进行日常清洁、保养,切实做好防火、防尘、防潮、防晒工作。

2.计算机使用者在操作的过程中,须熟悉所使用计算机及设备的操作规程,掌握其工作状况,经常保持设备的整洁。

3.计算机使用者使用计算机时,应当按照规定安装正版杀毒软件,及时升级系统补丁,进行系统优化处理,并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4.计算机使用者应经常检查计算机是否有病毒,并采取措施进行杀毒,慎用外来的光盘、U盘,以防止病毒的入侵。

5.计算机使用者不得有意破坏计算机及设备,要节约设备的墨盒、打印纸等材料,防止浪费。

四、计算机及设备的维修管理

1.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私自拆开计算机及附属设备、更换配置、随意搬离办公地点。检修人员拆装硬件设备时,须按顺序进行,不可野蛮操作。2.计算机及设备出现故障,应及时通知本单位的维护维修责任人,维护维修责任人在接到通知后,应尽快到现场检查故障原因,并做出故障鉴定。

3.“三包”期内的计算机及设备出现故障,应当按照“三包”要求报修,不得违反“三包”规定私自拆机维修。

4.一般零部件硬件损坏,由各科室购买,并及时更换;重大、关键零部件损坏或出现故障,由各科室提出申请,并提出故障鉴定报告和维修方案建议,经领导批准后,由信息中心联系专业维修点维修。

5.计算机及设备外出修理,应遵循先检查处理、后考虑外出修理的原则,避免不必要的修理费用开支。送修电脑应当取得维修单回执,并注明固定设备主要关键部件。

6.外来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工作时,须有管理人员陪同或认可。

7.涉密计算机及设备不得外出送修,出现故障应当联系保密管理部门处理。计算机及设备外出修理及外来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工作时应做好资料备份,防止重要资料丢失,并严格遵守国家保密有关规定。

8.计算机及设备修理完毕后,维护维修责任人需填写维修档案,记载维修设备名称、故障内容、维修点名称、维修情况、更换设备、维修时间、维修费用等。

五、计算机及设备的报废管理 1.计算机及设备的报废,由使用科室提出,信息中心根据计算机及设备的使用、升级情况,组织鉴定,同意报废处理的,报领导批准后按固定资产管理规定办理。

2.报废的计算机及设备残件由信息中心负责收回处理。3.计算机报废的条件:①主要部件严重损坏,无升级和维修价值;②修理或改装费用超过或接近同等效能价值的设备。

计算机及设备维护维修管理制度V 篇2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生产活动中, 机电设备是一个必要的辅助性工具, 对人们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 受益于我国科技的进步, 机电设备已由传统的机械设备向着智能化、数字化、柔性化以及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且不如了机、电结合的现代设备新阶段。然而在使用过程中, 机电设备无可避免的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老化与磨损, 使得使用功能以及使用寿命大大下降, 对人们的生产质量甚至是人身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而机电设备的维护维修以及管理作为确保机电设备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 加强其管理与创新, 以确保机电设备正常运作养护到位, 降低机电设备的安全隐患, 促进企业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显得尤为重要。

一、机电设备维护维修管理的主要内容

1. 维修计划管理

维修计划管理指的是科学编制相关的维修计划。该环节是提高机电设备维修的预见性、有效性的的重要环节之一。科学的维修计划不但可以对财力、物力以及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确保企业生产活动的正常运转, 而且还可以有效减少对机电设备维修所用时间, 尽可能降低由于机电设备的维修或停机而给企业经济所造成的损失。

2. 维修质量管理

维修质量管理指的是对维修对象质量以及维修工作质量中的各类因素进行有效的、全面的预防与控制, 是保证维修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3. 设备维修信息管理

一般情况下, 企业都需建立起企业机电设备的信息管理档案, 企业领导可以根据机电设备信息来进行准确的分析、判断与推理从而得到最佳解决方案。此外, 建立设备维修信息管理能够有效发现设备安全隐患以及故障情况, 并及时采取相关的应对措施, 以降低机电设备的故障率。

4. 维修备件库存管理

机电设备的备件管理是指提前准备好各类设备零部件以减少机电设备修理所需时间。而进行维修备件库存管理则能够有效横量库存备件与备件短缺所造成的损失, 是一项涉及面较广、技术性较强的复杂工作。

二、机电设备维护维修及管理的原则

1. 统筹兼顾, 有主有次

由于企业生产所需的机电设备种类多样, 涉及范围较广, 规格复杂, 并且对机电设备的生产效率有着较高的要求, 通常情况下不允许出现无理由的间断与停歇。因此, 在进行机电设备的维护维修与管理过程中应当坚持统筹兼顾, 有主有次的原则, 重点关注机电设备的关键部位, 通过解决主要问题的方法来解决整体问题。

2. 不定期维护与定期检修相结合

机电设备通常是由众多零部件构造而成, 属于一类技术型产品。一般情况下, 机电设备的部件有着较高的精确性要求, 主要表现在安装、养护等多方面因素上, 这就决定了机电设备需要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维护。与此同时, 还应将定期检修与不定期维护有效结合起来并贯穿于机电设备维修的全过程当中, 对机电设备的后期养护进行补充, 以确保机电设备的耐用性与安全性。

三、机电设备维护维修及管理的途径与创新策略

1. 加强机电设备的初始选型工作

机电设备的初始选型工作时保证所选设备符合企业实际生产所需的重要环节。对于无法适应企业实际生产所需或存在先天质量缺陷的机电设备, 应当采用检修的方式来对其进行改进与完善, 如若无法通过改进来将机电设备中的质量隐患消除, 则必须将该设备进行及时更换, 从根本上保证机电设备的质量。

2. 引入机电设备故障预判技术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汇总, 引入机电设备故障预判技术, 大力引进监测设备, 构建完善的监测体制, 对企业生产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测, 如若发现某一机电设备出现故障或问题, 则需要第一时间对其进行停机检修处理。如此一来, 不但能够大大减少机电设备的维护维修实践, 还能延长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 降低由此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除此之外, 还应强化机电设备的维修力度, 不但要对发生故障的机电设备进行修复, 还应对其故障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机电设备进行改进与优化, 以从整体上提升机电设备的工作性能, 减少其发生故障的几率。

3. 构建精细的检测体系

在企业机电设备维护维修以及管理过程中, 应将机电设备的检测工作每一步骤与工序都一一落实。首先, 将维护维修以及管理机电设备工作变为常态化, 将机电设备检测的月报、周报以及日报制度进行有效落实, 且对每日数据情况进行及时汇总, 并在此基础上对机电设备的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估, 从而采取针对性的养护措施。其次, 建立设备的长由包机人负责体制, 主要对机电设备的密封情况、部件紧固情况、润滑状态、性能发挥情况、整机动作可靠性、安全设施、设备运转状况、压力温升、电流电压等情况进行检查。

4. 积极采用状态维修技术

在进行机电设备维护与维修过程中, 不但要加强其计划维修以及事后维修, 还应积极采取状态检修技术。即采用各类信息网络、故障诊断以及监测传感器等技术来实时监控机电设备的运行状况, 如若发现设备出现异常现象, 则及时对其故障进行诊断与分析, 且在第一时间内安排维修人员进行维护与维修, 尽可能将设备故障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 机电设备维护维修及管理涉及范围较广, 影响因素众多, 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在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 应将企业机电设备实际运行情况与机电的设备投入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依据企业发展的需求来进行不断的改进与创新, 将企业机电设备的维护维修及管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促使企业更好的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

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我国各类机电设备都得到了有效的更新与提高, 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机电设备的维护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时期发展下, 如何加强机电设备维护维修及管理力度,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成为了相关人员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基于此, 本文将结合本人实践经验, 对机电设备维护维修管理的主要内容以及基本原则展开论述, 探讨机电设备维护维修及管理的途径与创新策略, 希望能为降低机电设备故障发生率, 提高机电设备使用效率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机电设备,维护维修,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张乃斌.机电设备维护维修队伍专业化建设[J].中国交通信息产业, 2008 (12) .

计算机及设备维护维修管理制度V 篇3

关键词:石油资源 石油钻井设备 保养及维护

1 石油钻井设备常见故障简析

1.1 受外力所致的破损型故障。是指当石油钻井设备受人为故意或不故意原因而產生的外伤,内部零件可能出现断裂的情况,极大影响设备的使用。

1.2 过程使用或不当使用所致的无法正常运转的故障。一种情况是当使用设备长时间工作会升高设备本身的温度,极有可能烧坏内部元器件;另外一种是不当操作引起的,不合理或非专业的操作会缩短设备使用寿命,甚至造成设备无法正常运转的严重后果。

1.3 粉尘污染等所致的堵塞型故障。由于石油钻井设备极易受到粉尘、沙土等物质的污染,因此,如不定期修理,会使尘土等堵塞设备内部零件,加大零件间的磨损,扩大零件缝隙,最终导致零件迅速老化,失灵,以致无法使用。

2 石油钻井设备的保养及维护

2.1 使用前的保养和维护

①对需使用的钻井设备进行详细检查。在使用前,要派专业人员对其设备进行详细的检测,确保设备没有任何不妥之处,否则,可能会在使用中使小伤变大伤。首先检测人员要对设备内部进行检查,包括零件间的严密程度、是否缺少螺丝等;其次检测人员应进行试用,从声音速度等方面来判断设备的状态。

②涂抹润滑剂等保养。零件间的过渡磨损是石油钻井设备最常见的故障之一,在使用前,对设备进行润滑,可效减少在使用中的摩擦,以延长设备的寿命。除了在使用前使用润滑剂,在使用过程中,也要定期根据需要对设备进行润滑处理,保证设备始终处于最佳使用状态、延长设备使用期限。

2.2 使用中的保养和维护

①保证使用人员的专业性。由于非专业操作而导致设备受损、破坏,在我国的石油钻井工程中屡见不鲜,因此操作人员的专业性变的尤为重要,其不仅能够减少对设备的损害,还有助于提高作业的效率。当前石油钻井设备更新较快,所以要让操作人员详细了解当前最新产品,熟知操作技巧与方法;另外各石油企业要组织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不断提高操作者的专业技术水平,来有效避免对设备的一切不合理操作。

②定期检修。即使石油钻井设备在工作中没有表现出任何异常,各企业也要派专业队伍进行定期检查,包括内部零件的受损程度,螺丝松动情况等,石油企业应该在此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培养出专业的检修队伍,除此之外,检修人员还应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了解石油钻井设备的当前状况,保证其正常使用。

③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不是所有的石油钻井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就无法使用,大部分设备在故障初期并不影响作业,但这不意味着可以对其置之不理。当设备运行时,即使出现了极小的问题,如声音过大、过于沉闷,或

者声音有间断性现象等,都必须停止设备运行,对其进

行检测,查找确切的原因,并确保问题不会二次发生。还有一个问题也必须加强注意,即漏油情况。石油钻井设备的漏油现象较为常见,必须及时解决,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④保持清洁。石油钻井设备属于较为精密的设备,其构造相对复杂,涉及的技术人员较为繁琐,但其工作环境必须居于室外,长期进行地下作业,极易受到粉尘等物质的污染,因此企业设备维护部门必须保证设备的清洁性,要派专门的人员进行缜密清洁,决不能因随意清洁而导致设备出现损伤,要有方法、有顺序、有步骤的进行清洁,保证其不会因为外界污染而造成阻塞。

⑤维修保养的创新。除了对石油钻井设备进行日常养护和维修,各石油企业应不断探索新的保养方法,人为的检测方法有一定的弊端,一是准确性难以保障,有很多问题肉眼不易发现;二是成本较多,随着人力成本的上升,特别是专业性技术人才用工成本的上升,给石油企业人资经济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因此,应与现代化手段结合,减少人力的使用。

2.3 使用后的保养和维护

①设备的正确放置。当石油设备当前不需要作业

时,必须按照设备要求,正确对其放置。不可置于阳光长期直射的地方,更不能受潮,也不能长期淋雨、暴晒、暴寒等。

②二次使用前的检修,形成良性循环。当设备即将进行二次运转前,要重新对其检修,以此进行“检修预防——定期限的维护——及时解疑——加强保养”的良性循环,能够极大的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延长其使用寿命。

3 石油钻井设备的保养及维护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石油钻井设备的发展,其保养及维护方法也会经历质的飞跃。

3.1 监测智能化。自智能化监测技术出现以来,其应用迅速扩展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当前,我国石油企业对石油钻井设备的监测智能化尚在探索阶段,然而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其职能监测技术将会在石油钻井设备中普及,必会提高石油钻井设备的准确性,并降低成本。

3.2 维护简易化。我国对石油钻井设备的自主研发还未实现,但是,在我国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这并不是遥不可及的,随着设备研发过程的不断加快,其维护过程也更加容易,自动、遥控、高科技这些词语必会出现在我国的石油钻井设备的保养及维护中。

3.3 保养高效化。当前的石油钻井设备保养还仅限于基础保养,然而化学剂的研发速度如此惊人,使得各石油企业看到了新的希望。随着润滑剂、养护剂的层出不穷、不断创新,石油钻井设备的养护也会更加有效,重要的是,极有可能出现化学剂与现代手段紧密结合,使得设备的保养更加便捷有效。

4 结束语

计算机及设备维护维修管理制度V 篇4

一.传统的管理模式

当前,我国现代企业中延续着两种设备维修管理模式:传统的前苏联式的管理模式和现代流行于欧美日的TPM管理模式。

几十年来,从国企中延续下来的是传统的前苏联式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其特点就是以普遍的计划性修理为基础,并在这个体系的基础上,产生了设备复杂程度评价、各类设备维修定额,及各类设备的大、中、小、项修等标准和规范。这个体系一度在全国国营工矿企业进行推广和考核,具有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力。

这个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充分体现出其极强的计划性,每台设备都制定了大、中、小修的固定周期和工时定额,定额依据来源于设备的复杂系数。该模式在中国设备技术启蒙阶段和单一计划经济时代具备一定指导意义。但近年来,随着设备技术和复杂性的高速发展,这个应用了几十年的模式逐渐暴露出其严重缺陷:

1.设备技术日新月异,大量新兴技术快速在设备制造行业获得应用,设备加工能力、精度和控制复杂性迅速提高,传统的国家标准计划方法和定额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新技术环境下的设备。最明显的是定额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增长,使得检修计划的编制和实施事实上流于形式,无法获得落实。

2.新的企业人员成本核算和控制机制也与传统体系产生抵触。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企业产品换代周期的缩短和人员编制的减少促使了设备技术人员从自主开发型象项目管理型的转型。

3.由于大量国外技术和装备的引进,设备品质大幅度提升,传统的国家标准修理周期显然和目前设备的品质不适应,实际应该发生的计划修理周期远远长于标准周期。

4.传统模式标准是建立在80年代前的设备技术上的,近二十多年,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软件技术、数字控制技术、通讯技术等大量应用于设备,针对新兴技术的标准适应性研究却没有继续跟进,因而传统模式也就逐步丧失其指导意义。

二.TPM对维修管理模式的要求

除了传统的维修管理模式外,另一种模式是随着国外技术的不断引进,新兴多元资本结构企业的不断诞生,带来的新的设备维修管理思维方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源于欧美,兴于日本的,基于精益化思想的全员效率维修(TPM)管理模式。对这个模式的探讨,成为中国众多现代企业设备管理探索的一个热点,并日渐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和方法。

这个新模式的要点,一是要实现全员参与,体系控制过程全员化的思想;二是要 1 努力做到投入效率最大化。

按照日本式体系,TPM又分为如下九个方面:自主维修、针对性维修、计划维修、品质维修、维修预防、环境、人员培训、安全卫生、间接业务效率化,即TPM的九大支柱。

三.我们对新模式的探讨

我们从2002年末起,开始在公司设备系统内推行TPM管理思想,并逐渐取得了效果。下面是我们三年多来,在设备维修管理实践中推行TPM体系时,关于怎样建立设备工装维修维护管理模式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当然这绝对不是TPM体系的全部。

(一)改变模式先要改变思想

改变一种推行了几十年的体系,必须要首先从思想上屏弃以前旧体系带来的习惯性思维方式。为此,我们要进行持久的思想教育,在工作中不断灌输新的体系思想和转变传统的思维习惯。这是确保新模式得到贯彻的前提条件。

首先需要转变的就是变救火式的事后维修为预防性维修,真正把我们的工作重点转移到预防性修理上来。

其次,我们还要摆脱以往机械式的计划的约束,大幅度增加针对性修理的份额,根据具体设备对象的不同,提高检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少量的投入取得更大的维修效率。

第三,就是坚持宣传和推动全员参与的观念,真正把相关业务部门,特别是车间从制度上纳入到TPM体系中来。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我们基本上实现了思想方式的转型,今后的任务是要坚持长期做下去。

(二)积极推行预防性修理

事后维修决不是目的,日本TPM管理的目标就是追求“零故障”,消灭事后维修。这种思想的延伸无疑把工作重点转移到预防性维修上来。

为此,我们立足于变事后维修为预防性修理。事后修理是最消极,最浪费的修理方式,观念必须转变,必须把维修重点转移到预防性修理上来。我们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目前,我们维修部门现场工作计划和内容的八成左右,都是预防性修理,设备开动率的持续上升和产能的提高,也证明了这种转变是有效的。

(三)扩大针对性修理计划

本着预防的思想,根据点检结果、车间反馈的信息,增加针对性修理计划,有的放矢地解决设备隐患。把点检中发现的隐患通过针对性修理,消除在萌芽中,避免隐患变成事实故障。

目前这种针对性修理计划已经超过月计划,并已经在这方面取得许多经验,今后 有信心做得更好。

(四)严格贯彻年普修计划,把它作为保持和优化设备状态的重要手段

认真执行按年度编制的月检修计划,保证检修质量,改善设备状态。不搞花架子和书面文章,把工作做实。我们按照如下的方法实践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1.确保月计划的实施质量,要求技术人员走访现场,面对设备实际问题下检修单。

2.严格执行设备修理后的检查和管理,为此我们设置了专门的设备检查员,对检修结果进行检查和评价,并纳入考核管理。

(五)加强状态控制——点检制度与日常保养

我们从体系保证上,对设备检查给予了相当大的关注。

1.重新制定了各车间所有设备的点检标准,点检部位、方法、标准、周期做到目视化,数据化。

2.重新制定所有设备的保养卡,细化保养内容和方法。3.点检和保养责任落实到人头,标准和责任人上“墙(设备)”。4.检查结果有记录。

5.部门定期抽查点检落实情况,纳入体系考核。

设备检查保养落到实处,将为我们的检修计划,特别是针对性检修计划的编制提供重要的依据。

(六)他机点检,横向展开

他机点检,横向展开是最有特色和效果的一项活动。比如一台设备坏了或存在某种问题,要去反思别的同类设备是否也会出这一故障。如果有可能,就拿出统一的改进办法,把所有可能出这种故障的设备全部处理一遍。

我们汲取了这种先进的维修方式,并在各车间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我们还将不断安排这种检修计划,相信它会在降低停台,提高设备开动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七)加强故障分析,找到故障的根源,杜绝同类故障的再发生

我们要求技术人员、维修人员根据现场设备的故障情况,对重复故障和停台比较长的故障(20分钟以上)认真进行书面故障分析,找到故障原因,并采取措施根治,防止故障重复发生。

以往我们查故障,多数是为了修好,以恢复生产为目的。明显是治标没治本,因此同样的故障可以再发生几次到几十次。而现在却前进了几大步:必须查出根源,坚决杜绝再发生,反思其它同类设备的潜在不良,推广并对所有存在隐患的设备进行改进。尽管目前我们做的还不够,但如果我们坚持下去,故障“零目标”的追求似乎并不遥远。

(八)部品展开 部品展开是维修领域的一个新的概念和探索,它体现了“从0和1做起”的基本理念。其含义是:研究不同零部件的内在品质和寿命周期规律,针对不同类型的零部件开展针对性的维修措施,改善零部件的使用环境,延长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减少零部件的损坏几率。

这种检修方式适合关键的零部件,其方向可以定义在:

1.研究各种重要零部件的使用寿命规律,制定合理的强制更换周期,为定检活动的实施提供依据。

2.研究重要零部件的使用要求,改善使用条件,延长使用寿命,减少故障发生率。

3.研究重要零部件的结构、原理,开展零部件维修工作,节约成本。目前,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讨和工作,但还有待标准化和体系化。

(九)改善与改造

改善与改造,在TPM体系中,被定位为品质维修。

改善性修理是比针对性修理更进一步的维修活动。我们针对简单维修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采取了改善性的修理方法,作为设备针对性维修的一种重要方式。

针对简单改善也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改造来进行设备品质提高。

(十)重视设备前期管理——维修预防

我们相当重视设备项目前期管理中的设备把关工作,使设备一出生就具备良好的遗传基因,以最佳状态为生产服务。

目前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1.制定了严密的基准文件,并严格执行。

2.对每一台新设备或改造设备,都严格把关。重要项目派驻技术骨干介入项目管理。

3.重要问题形成技术文件,通过例会等形式和厂家沟通,不合格决不放行。4.设备问题不简单推卡厂家,那样最终受到损失的是我们自己。而是积极协助厂家对制造全过程进行管理和监控,主动工作,把问题消除在投产前期。

(十一)车间自主维修——把操作过程拉入设备维修管理链条中来

改善设备状态,加强设备检修工作,车间是重要的一环。车间是否良好地使用管理设备,将极大地影响到设备的开动率。

为此,我们和车间合作,推行TPM管理全员化的做法,共同参与设备检查维修过程。并采取了如下措施: 1.车间严格执行“自主点检”

车间操作者每个设备工位都自行定制了“自主点检标准”,从严要求,要求操作工人把握和维护好设备的基本使用状态。

2.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工艺规程”

设备部门对所有已经验收的设备制定《操作规程》,工艺部门在《操作规程》基础上制定《工艺规程》,要求操作人员严格按照规程操作。3.良好的信息沟通

我们坚持重大检修时段(大节及夏季检修)前和车间沟通需求,日常通过《信息沟通表》等方式收集车间自主点检的有关信息,由技术人员甄别后,统一反馈到针对性检修计划中。

4.加强对车间设备使用保养的监督

重视每周末的设备清擦工作,严格执行车间设备清扫清擦的检查,保证设备状态。5.把车间纳入停台考核

我们在报告中,多次建议停台考核以适当比例分配给车间,把车间拉进设备管理链条中来,把好设备状态的第一道关口——使用关。目前公司已经接纳了我们的建议,使车间从设备的简单使用者同时变为管理者。6.对车间自主维修提供支持

日本人的自主维修,包括清擦、点检、加油、紧固,而我们的车间目前仅做到清擦和点检。但尽管如此,我们也要给予必要的培训,他们还将在很多时候期待我们的技术支援。

我们已经对车间进行了一些培训,培训有待进一步深入。

实际上,车间只是做设备基本运行环境浅层面的工作。但如果四项基本工作做好了,设备的运行环境就可以有很大的改善。

(十二)对维修管理模式实践的总结

以往,我们维修的多数精力被用在故障发生后的救火式修理和机械式的计划修理。随着企业生产发展,这种维修理念和工作方法必须变革。我们已经在这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并取得成功的经验。

实际上,真正打开设备维修管理大门的金钥匙就是预防性修理。我们正在和将继续探索一种全新的维修模式——以设备检查和故障分析为决策依据,以年普修计划和设备保养求设备状态均衡,以预防性的针对性修理计划为主导。力争把大多数设备隐患消除在萌芽中,避免转化为事实故障。找到多发性故障的根本原因,推行改善性修理,彻底根治重复故障的滋生。四.现行模式的利弊及延伸设想

目前我们尽管在TPM维修模式上做了大量持久的摸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功的经验和成效,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有待我们继续努力:

1.TPM体系在各企业仍然处于探索和积累阶段,许多有益的做法有待于法规定位和国家性的标准化,这样才能使先进的经验得到继承和发扬,使之发挥更大的效益。2.现行企业,包括一汽对新的维修模式的探讨存在明显的照搬现象。一个好的管理模式,一定要和自己国家的文化特征和企业的管理流程相适应,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做法,开拓发展成适合我们自己的体系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一个先进体系的最大效率。

3.在开展新的维修模式探索的同时,要学习日本人的精神,在成功经验固化和传承上下工夫。把好的经验定期总结出来,形成标准、流程和可实施技术文件,把它纳入到公司体系内来。我们尽管已经做了一些工作,但还需要细化。

4.要投入点精力把TPM引向深入,使新模式涉及到更深层次。如部品展开、他机点检及预知性修理等。这些做法是我们把工作做到更细更好,充分做好0和1的重要手段,也必将带来维修效果质的进步。

5.备件储备处理不好,将和TPM的效率化构成矛盾。我们国内企业远远没有做到资源共享,仅一汽集团内部,备件的重复储备现象就非常严重。各种资源信息不能共享和体系管理的瓶颈带来了大量的附加浪费。随着设备复杂性的大幅度提高,贵重备件的比例不断上升,这个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

6.设备维护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思维,影响新模式的定位。

改革带来了许多新的思维和探索,也必将冲击和渗透到维修管理领域。比如集团内部,就多次反复进行维修体系下车间、维修承包到社会、车间自主维修试图取代专业维修等探索和尝试。我们不否认尝试的必要性,但反复的尝试是有代价的,这种代价不是短期内可以消除的。

至少我们应该认识到:

1)现代企业随着技术的日益复杂化,需要越来越专业化的维修技术队伍来适应。2)一汽在设备管理、维修、改造方面积累了几十年,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这种优势在国内很多领域,甚至对外技术交往中,得到充分体现和认可。我们可以用合理的形式整合和利用好这种资源,而不是耗散这个资源。3)维修管理是个专业化的管理体系,特别针对大型高产出的现代化企业,这个体系显得更加重要。我们要走的路是要在现有基础上持续努力,做到更加专业化,更加高效化。任何简单否定既往的一切,从头做起的期待和尝试都是不可取的。

计算机及设备维护维修管理制度V 篇5

机电设备维护维修与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前言 目前,机电设备的`维护维修与管理水平与日益增长的运营管理需要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探求如何通过增强机电设备维护维修技术力量、优化机电设备管理模式等手段,最大程度地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维护维修与管理效果,对于中国高速公路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作 者:于征 作者单位:厦门市路桥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刊 名:中国交通信息产业英文刊名:CHINA ITS JOURNAL年,卷(期):2010“”(5)分类号:U4关键词:

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维护合同 篇6

甲方:(以下简称甲方)电话: 传真: 地址

乙方:(以下简称乙方)电话: 传真: 地址:

甲、乙双方本着平等、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就甲方单位计算机的维护服务问题,经充分协商,决定订立本协议:

一、合作的内容

甲方自愿将本单位的计算机交给乙方维护,具体配置见配置清单。乙方提供上门服务。合同期为 一 年。甲方共有台式PC 17台、办公设备20台,交给乙方维护,共需要维护费用¥ 2200 元整;该款项自合同签署后,甲方3日内付清商议服务款项给乙方。该合同总计甲方需付给乙方服务费¥2200元整,大写¥贰仟贰佰 元整,。

二、上门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描述

1.电脑各类故障检修无法启动,不能进入系统,运行速度减慢,常死机,电子邮件设置等,操作系统重装。

2.各类外设维护:如协助甲方安装和设置服务器Modem、打印机、扫描仪等。3.系统软件安装:如安装WIN98、WIN2K、WINXP 等。4.工具软件安装及维护:OFFICE2003等市面常用软件。

5.增加及更换电脑板卡及部件:CPU、主板、内存、显卡、声卡、电源等。6.电脑升级:给客户最佳的升级方案,用最少的花费做到最好的性能。7.各类硬件驱动程序安装:各类显卡、声卡 等。

8.查杀电脑病毒各类电脑病毒(分区病毒、文件病毒、邮件病毒)查杀(用户需自

备正版杀毒软件)。

9.数据备份:光盘或硬盘备份(所需的备份介质由客户提供)。

10.耗材代理购买:如甲方需要乙方代购耗材,乙方应向甲方报价,征得甲方同意后代购耗材。

11.各类网络维护安装:网络设备安装、设置、检侧,网络服务器维护路由器及模块数据应用软件等(大规模的网络变动费用另计)。

三、软件维护:电脑各类系统软件、工具应用软件安装维护。

乙方在维护甲方电脑时,为其安装的任何软件,版权均由甲方负责,乙方不提供任何软件的版权。甲方如需安装正版软件可以委托乙方代购。如甲方需要查杀电脑病毒服务,必须安装正版的杀毒软件。在保证甲方用户正常功能和保护数据的前提下,乙方工程师有权决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四、服务响应时间和服务方式

甲方报障时请预约时间,承诺从报障时计1-4小时内安排工程师上门,如果甲方离市区超过6千米,响应时间为8 小时,具体时间由甲方和乙方约定。上门前乙方进行电话确认。乙方工作时间为8 : 30-5 : 30,如甲方要求加急服务或晚上服务,双方应协商决定上门时间。

甲方电脑出现硬件故障,如电脑在保修期内,乙方应协助甲方报修或代甲方报修;如电脑已出保修期或电脑厂家无法提供免费服务,乙方可提出维修方案和报价,有甲方选择。

下列情况,甲方可以将主机交给上门工程师搬回乙方维护,承诺在48 小时内预约送回。

1.甲方不希望上门工程师在现场操作。2.故障情况在现场无法解决。

3.故障情况解决所需的时间较长而甲方不能相陪。

五、乙方承诺严格遵守国家关于私隐方面的所有法律法规,绝对保密任何有关甲方的资料。

非乙方过错在维修过程中因硬件老化等原因形成的损坏乙方不承担责任;如果因为乙方的原因造成硬件损坏,甲乙双方协商赔偿金额,以该硬件折旧价格为协商基

准。但乙方不承担由于维修造成的间接损失,包括甲方重要的数据、资料丢失等。甲方应当自行备份数据、资料。乙方可以为甲方代做备份,但不对备份甲方资料、数据的完整性承担责任。本公司对所做的服务承担有限责任,不承担由服务引起 的间接损失。

六、甲方单位的电脑如果不是全部由乙方维护,则乙方只负责协议商定的电脑。在协议签订后,乙方有权记录电脑的特征(如编号等)和在电脑上做标记用以识别电脑,在确认甲方电脑的型号和编号以后,甲方电脑管理者签字确认。

七、乙方工作需要甲方的配合的情况乙方工程师在甲方计算机进行维护时,甲方应尽可能配合工作。如提供计算机的驱动程序(在有的情况下),乙方工程师需要现场查阅网上资料时,在不涉及甲方网络安全和其它特殊考虑的前提下,甲方应当配合。在做重大的改动(如重装操作系统)时,乙方工程师会询问甲方有无重要的数据需要备份,甲方应当配合。

八、合同的解除

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止,合同到期自行解除。如果甲方续签合同,则另签合同。乙方工程师与甲方发生剧烈冲突,经双方协商难以调解的,甲方可以要求解除合约,但甲方必须付清已经服务的次数所需的费用。

九、此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

此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此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 乙方 负责人: 负责人: 单位盖章: 单位盖章:

医疗设备维护维修管理信息系统 篇7

随着医院设备的增加, 年久设备的维修量增加, 设备维修的信息量也成倍增长。这就需要医疗设备维护维修管理信息系统来提高设备维护管理的效率。通过这样的系统可以做到信息的规范管理、科学统计和快速查询, 从而减少管理方面的工作量。

但是, 一直以来, 人们使用传统的人工方式管理各种数据, 效率低, 保密性差。时间一长, 这种方式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 从而增加了查找更新和维护的难度。

按照信息系统的创始人明尼苏达大学的Gorkon B.Davis教授给出的定义, MIS是一个利用计算机硬软件, 手工作业, 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模型以及数据库的用户一体的机器系统。它具有提供信息, 支持企业或组织的运行、管理和决策的功能。我国学者薛华成则将其定义为: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 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 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更新和维护, 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率和效益为目的, 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尽管定义不同, 但总的来说, 医疗设备维护维修管理信息系统是致力于提高管理效率、减轻管理人员负担的。鉴于此, 开发一个医学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十分必要。它将有助于管理人员从繁琐的管理活动中解脱出来, 系统化、条理化地迅速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以方便对工作内容进行查询及评审。

2 系统简介

建立一个好的管理信息系统, 必须要有一个好的管理基础。所谓好的管理基础, 指的是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的制度、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准确的原始数据。

医疗设备维护维修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需要各部门提供资源、人力和时间, 要涉及管理体制、规则制度的变化, 调整和大量数据的编码以及表格形式协调等工作。而各部门管理的全局性问题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才能获得解决。

鉴于此, 笔者所在科室成立研讨小组对系统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系统的可行性分析包括两个详细部分:分析开发新的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必要性是有助于管理人员从繁琐的管理活动中解脱出来, 使其系统化、条理化、能迅速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从而方便对工作内容进行查询及评审。可行性主要包括技术可行性和管理可行性两个方面。技术可行性要考虑现有的技术条件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开发工作, 软硬件配置是否满足开发的需求等。医疗设备维护维修管理信息系统是Visual Basic 6.0 开发语言编写, 调试相对简单。当前的计算机硬件配置也完全能够满足开发的需求, 数据存储在sql server数据库上, 安全性高、稳定性好, 因此在技术上绝对可行。

3 医疗设备维护维修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本系统功能设计以调研方案和数据流程为依据。为此, 新系统的功能划分为用户管理、数据登记、数据浏览、数据查询四项信息。

用户通过身份验证进入系统后, 可以完成以下内容:用户管理可以完成系统用户的添加、修改、删除以及用户密码的修改;数据登记模块可以完成接到报修通知, 对设备故障内容、报修时间、记录人、报修科室、负责人、检修人员、完成工作时间、完成工作情况的记录;数据浏览可以完成对每天所有报修情况和完成情况的浏览;数据查询可以通过报修时间、记录人、故障内容、负责人、检修人员、报修科室、完成工作时间、完成工作情况的查询, 也可进行对这些项目的模糊查询, 提高使用者的工作效率;通过查询设备故障内容的信息, 可以针对故障做出分析、建议以及指导, 为更好地解决故障方案提供帮助。

数据库的设计将需求分析得到的用户需求抽象为信息结构, 概念结构是各种数据模型的基础, 本数据采用自顶向下的方法。首先设计布局, 然后把各布局综合成一个全局模式, 最后优化全局模式, 得到最终模式及概念模式。概念结构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步骤。概念结构设计的第一步就是对需求分析阶段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组织、形成实体、标识实体的属性, 标识实体的码、确定实体之间的联系类型等。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支持数据模型相符合的逻辑结构, 进而转化为关系模型。

本系统涉及到实体工作人员和设备故障内容的项目, 之间的关系为多对一。实际中, 根据此关系进行对表的关联。

数据库的物理结构设计是希望设计优化的物理数据结构, 使得在数据库上运行的各种事物相应时间段的存储空间利用率高。本系统中可有很多高效的查询功能。为保证运行效率, 将用户信息表的人员编号和设备维修维护信息表的项目编号均设为主索引 (不可重复) , 同时建立多个普通索引。父表中字段的值改变时, 子表中的字段值随之改变, 以避免多表联系时容易造成数据不一致的问题。同时, 在字段设置中设置了字段的有效性, 以减少差错率。根据数据库结构, 应用VB语言开发软件, 首先联系数据库, 设计各个控件的位置, 定义变量, 通过Command控件实现查询、打印和保存。

软件实现医院HIS系统连接与临床工作人员的相互配合, 预期能够完成与HIS系统的对接。根据常用医疗设备的保养级别, 设置一级、二级保养, 并确定保养项目, 以便在制定保养计划时, 可直接选择周期性的保养级别。针对1 万元以上的设备, 或医院设定的需要保养的设备, 制定定期 (按月, 按季度) 的日常保养计划。系统可自动调出近1 个月、近7 天的保养工作提醒。针对7 天以内的工作提醒, 系统可设置短信发送给相应的工程师。系统支持设备巡查记录的功能, 有生命支持类、急救类、植入类、灭菌类的设备使用安全监测和报告处理;使用安全监测的巡查表有记录可以查询, 并形成安全事件报告, 可追溯分析;针对不良事件形成记录并结合医院的要求实现上报。增加设备保修提醒功能, 支持手机短信群发功能 (临床科室可通过手机短信提醒维修组下科室进行设备维修) 、增加医师操作、维修人员证件到期提醒, 答询留言板来回有交功能。

4 结语

通过提高系统工作的分析能力, 掌握工作的具体流程, 将工作中常见的医疗设备故障分类, 并建立常见问题说明及处理建议。人们使用的传统人工管理各种数据的方式存在许多缺点, 如效率低、保密性差, 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等, 不利用查找更新和维护。而本系统从实际出发, 解决了传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提高了工作效率, 减少了不必要的工作流程。不仅提高了科室工作效率, 使其系统化、条理化, 而且能够更好地为临床科室服务, 及时解决医疗设备使用中出现的问题, 从而使患者得到更好地救治, 提高医院的就医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巍, 刘锋, 周爱柱.医疗设备维护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研究[J].医疗设备信息, 2006 (11) :26-28.

计算机及设备维护维修管理制度V 篇8

关键词:维修电工;电器设备;维修;维护

当下,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脚步加快,作为基础设施的电力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器设备的使用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使用的电量也在大幅提升,可以说大部分的企业需要电力来维护正常的经营,所以对于电工来说维修和维护电器设备的工作就会变得困难,如果要确保电工开展正常的工作,就要健全设备维修和维护的有效对策。本文在认识维修电工开展电器设备维修与维护重要的基础上,分析有效的维修的维护对策。

1、电工开展电器设备维修与维护的重要性

1.1保证电器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电器设备能够正常运行离不开日常的维修与维护。电气设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因为时间或者是气温的等其他原因出现问题,在日常维修和维护的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而且电器设备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会出现老化,6一些零件使用性能下降影响正常的工作,定期的维护能够促使其延长使用寿命,正常运行。

1.2预防电器设备发生故障

电器设备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如果不进行维修或者维护往往会出现故障,这些故障一方面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营,另一方面事后故障会增加企业的维修成本,随意维修电工开展电器设备的维修和维护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电器设备故障的发生,排除其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将故障发生的几率降到最低,使电器设备保持较好的工作状态。

2、维修电工开展电器设备维修和维护存在的问题

2.1开展电器维修工作的投入力度较小

很多的维修电工在开展电器设备维修和维护时在思想上并不重视,而是将工作的核心投入到了运营方面,仅仅重视生产的效益,对电器设备的维修和维护投入力度比较小。一些电工因为在思想上不重视,所以缺乏专业的电工维修和维护知识,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认识不充分。企业检查制度并不健全,缺乏系统化,所以电器设备维修和维护的人员也比较少。

2.2并没有根据严格的工艺开展电器维修和维护

电器设备的维修和维护需要按照严格的工艺流程进行,通常要进行检查、试装等流程。但在实际工作中,维修电工并没有严格的按照流程开展工作,一些相关联的规定标准也没有严格的履行,所以给电器设备之后的施工留下了隐患。

2.3检查信息记录不全面

电器设备维修和维护的过程中需要有明确详细的信息,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电工维修的效率,而且能够保证工作系统化的开展,避免出现遗漏。在实际维修的过程中,电工在测量和检查之后信息记录比较草率,并不全面。检查的内容、零件、数据以及方式等都可能出现模糊不清的现象,这很可能会阻碍维修和维护对策的实施,影响整个设备的运行[1]。

3、开展电器设备维修维护的有效对策

3.1加强电器设备维修和维护的思想意识

维修电工做好电器设备维修和维护的工作首要的是在思想上引起重视,认识到开展维修和维护工作的重要价值,加强思想重视力度。相关的企业要投入足够的物力和人力支持电工维修工作,完善相关的电器设备维修维护制度,明确有关人员的责任,以保证维修和维护工作正常顺利开展。

3.2对重要的电器设备进行定期系统化的检查

电器设备在维修和维护时,一定要系统化的开展工作,尤其是重要的电器设备,关系到核心任务的器件。除了日常不定期的检查外,要制定核心电器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制度,并且落实到位,如果发现有问题存在要立刻汇报采取处理措施。企业要制定每天、每周、每月等检查和维护计划,派遣专门的维修电工负责,明确责任,以保证电器设备能够在运行中发挥最大的经济价值[2]。

3.3健全电器设备故障应对措施

电器设备在检查中避免不了问题的出现,而且维护的过程中也会有问题存在,为了避免故障出现增加不必要的成本和时间支出,影响电器设备正常的运行,企业必须制定行之有效的故障应对措施,为故障的发展做好全面的准备工作。定期研究各种故障出现的原因,从实际出发对应对措施进行修订,不断健全故障处理机制,在事故发生时能够高效合理的解决。除了做好故障应对措施工作,还要建立专业的电工维修团队,明确各个电工的职责,加强检查工作,保证人员能够有专业的知识处理设备故障。

3.4全面管理电器设备维修和维护

电器设备的负责人进行维修和维护工作涉及的内容较多,每一个信息都要进行几记录,所以要对其进行全面的管理。在检查中电器设备存在的问题要做好分类记录,需要维修和维护的项目做好统计,一一排除存在的缺陷,并且制定方案进行处理,防止电器设备在运行中受到阻碍[3]。管理的过程中维修和维护的人员要把握好工作的质量,责任人员做好评测工作,对所涉及到的电器设备科学评估,设备的改造更新要有明确的依据,严格落实好电器设备维修和维护的管理工作。

4、结语

维修电工开展电器设备维修和维护有着重要的价值,除了能够保证电器设备正常运行外,还能预防电器设备发生故障。当下电器设备在维修和维护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需要制定有效的对策。一方面要提高电器维修和维护的思想意识,对重要的电器设备进行系统化的检查;另一方面要不断健全设备故障应对措施,全面的管理电器设备维修和维护工作,保证电器设备发挥最大的使用价值,良好运行。

参考文献:

煤矿机电设备的维护与维修 篇9

摘要:煤矿机电设备的维护和维修工作,是煤矿企业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和管理工作。合理的维护和维修工作,能够使煤矿机电设备长期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和技术状态,从而为煤炭生产的安全、有序、正常进行和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有力的保障和坚实的后盾。

关键词:煤矿机电设备 维护 维修当前中国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维护的主要方法与措施

1.1 对大型煤矿机电固定设备采取“三级五定”点巡捡 “三级五定”点巡检的含义:“三级五定”点巡检是针对煤矿机电设备自身的特点所进行的一项内容完备、规范合理的巡检措施,它强调责任到人,巡检过程中要按时定点、精确标准,是一种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巡回式检查。

所谓“三级”,是指煤矿机电设备操作运行人员的点巡检、煤矿机电设备运行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的点巡检、机动科机电设备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和车间(队)负责人的点巡检。其具体情况如下表:

所谓“五定”,是指定人员、定时间、定方法、定部位、定内容和标准。其具体规定如下表:

1.2 对小型及移动设备采取“包机制” “包机制”的主要内容是包运转、包维护、包检修,它要求机电设备操作员工要做到“三懂”(即懂操作规程、懂设备性能、懂设备原理)、“四会”(会操作、会保养、会修理、会判断和处理事故),是一种强调充分调动员工参与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的制度。一般而言,在“包机制”下,煤矿企业将员工按所在的系统、机组或区、工段、班组为单位集体编成包机组,由包机组总体负责所包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使用和维护。包机组一般由维护人员和运转人员(各班司机)组成,上设有班长和包机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包机组实行“五包”制,即包安全经济运转、包电力和材料消耗、包环境卫生、包设备完好、包生产出勤。包机组内分工清晰明确,每一项工作和每一台设备都落实到了每一个成员,做到了岗位固定、责任到人。此外,“包机制”往往还附有经济鼓励政策,对煤矿机电设备连续安全运转时间较长,材料、电力消耗较少的包机组,大都进行相关的经济奖励。实行“包机制”,能够有效地提高煤矿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员工的责任感,使员工能够更好的使用、更精心的维护设备,保持设备周围运行环境整洁、运行状态良好,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的使用效率,减少煤矿机电设备运行的故障隐患,降低煤矿机电设备的运转维护、检修费用,从而间接降低煤矿企业的生产成本。当前中国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维修的主要方法与措施

2.1 传统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的模式与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普遍采用以时间为基础的传统计划维修管理模式来管理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其维修模式主要有两种:

2.1.1 事后维修 事后维修,即在煤矿机电设备出现故障后再进行维修,是一种被动的维修处理对策。事后维修多属于在无充分条件和准备的状态下进行的,往往很难彻底消除煤矿机电设备故障,维修后设备故障隐患仍然较大。

2.1.2 计划性定期维修 计划性定期维修,即定期、按时对煤矿机电设备进行强制性的监测与维修。虽然技术人员在计划性定期维修的过程中,有时也会采取较为简易的监测方法,但煤矿机电设备的检修周期,主要还是依靠他们的经验来确定。这种维修模式最大的弊端在于,不管煤矿机电设备客观上是否真的需要检修,但按照计划必须到一定时间就要检修一次。这样一来,就限制了煤矿机电设备维修工作的灵活性与机动性,很难预防随机因素引起的突发性故障,有时甚至还会导致过剩检修情况的发生。

2.2 新的方法与措施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煤矿企业新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当前的煤矿机电设备维修工作,必须结合煤炭生产的特点,充分利用先进的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技术和管理理念,组织煤矿企业各部门职工参与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对煤矿机电设备的使用、保养实施全过程监控,将煤矿机电设备的最佳综合效益和最经济寿命周期费用有机结合起来。建议应采取以下措施:

2.2.1 充分借助先进的监测仪器进行煤矿机电设备的检查和维修。在对重点的煤矿机电设备进行维修的过程中,应逐步尝试推行设备状态监视和故障诊断技术,积极开发、推广、应用一些质优价廉的煤矿机电设备诊断监测仪器、仪表。借助先进的监测仪器对煤矿机电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不仅有利于将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逐步从时间维修模式过渡到状态维修模式,更能为煤矿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促进煤矿企业的发展。

2.2.2 逐步建立和完善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工作标准。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工作标准包括维护技术标准、经济管理标准、各种技术人员管理标准以及维护修理的各种定额标准等。逐步建立和完善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工作标准,形成科学的现代化维修管理制度,是进行高效的煤矿机电设备维修工作的基础,对于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结语

生产线设备的维修及维护浅探 篇10

随着制造业的迅速发展, 机械制造设备也越来越先进,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 许多企业选用了精度高、柔性高、可靠性高的自动化生产线代替传统的单体生产设备, 但是由于企业的管理不当或设备的维护方法不当, 使企业的维修费用居高不下, 而且大大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不仅浪费了资金和原料, 而且也影响了制造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如何保证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可靠性, 以最小的设备维修成本完成生产线设备的维修和维护, 已经成为企业生产和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2 生产线设备的维护和维修方式分析

2.1 生产线设备维修方式简介

生产设备的维修方式目前主要有三种:事后维修、改良性维修和预防性维修, 这三种维修方式是维修部门来实施的, 下面对其进行一一介绍。

事后维修是指设备出现故障停机无法继续运转或者设备的生产性能无法满足生产的实际需求的情况下, 对设备进行的维修, 使设备恢复运转。事后维修又可以分为普通事后维修和紧急事后维修两种。事后维修适用于对生产不太重要的设备或者备机较多的设备, 维修成本较低, 可以有效的节省开支, 但是事后维修的缺点也十分明显, 比如由于故障突发, 一旦出现导致生产线停止, 会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加;又比如设备某处出现磨损, 如果等到设备不可使用时再进行事后维修, 不仅影响此期间的产品质量, 还会对设备本身造成更大的损伤, 影响设备的寿命。与其它维修方式相比, 这种传统的维修方式十分落后, 但是这种方式不需要付出像预防性维修的成本, 所以许多企业还是使用此种维修方式。

改良性维修是指对经常发生故障的零件或已知的易损零件进行合理的改进设计, 从而杜绝经常性的维修, 所以这种维修又称为基于设计的维修。改良性维修又分为设备重新改造和设备技术改进两种, 由于一些专用设备在设计制作中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 所以这种维修方式目前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技术人员采用。

预防性维修又叫事前维修, 即:设备在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之前, 对整条生产线设备进行有计划的全面检查维护, 以减少设备发生故障的次数。预防性维修又可以分为等周期预防性维修和变周期预防性维修两种, 其中等周期预防性维修是以固定的时间周期对生产线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而变周期预防性维修是根据设备使用时间的长短及衰退和退化情况的轻重, 进行周期逐渐缩短的维护。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预防性维修称为预知性维修, 这种维修是指对一些关键性设备的重要部位进行实时或定期的监控, 其状态一旦出现异常, 立即对其进行检修, 随时保证设备处于最佳的状态。

在这三种常见的维修方式中, 预防性维修是近年来企业及学者们研究的热点, 也是将来维修领域的发展方向, 预防性维修按效果可以分为完全维修、不完全维修和最小维修三种, 其中完全维修的效果是维修好后与新买的机器一样, 最小维修是正常修复, 即以保证机器正常运转为原则, 不考虑设备老化或系统衰退的情况, 所以大部分企业的预防性维修是介于两种维修之间的不完全维修。

2.2 生产线设备运转期间的维护方式

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的精度、可靠性和灵敏度都很高, 为保证这些设备的正常运行并保持良好的性能, 使设备的使用周期和使用寿命更长, 减少设备维修次数, 提高生产线的工作效率, 需要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此种维护是由生产人员来实施的, 具体的保养措施如下:

2.2.1 日常保养:

每天在开始工作前或工作结束时 (如果设备日夜不停, 则在操作人员换班时) , 由操作人员对设备进行例行的检查。主要内容是:对设备进行加注润滑油等消耗品;按照操作规程对设备松动的螺钉等进行紧固;对设备进行清洁、擦拭;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正常与否, 并记录在日常维护记录表上。在设备运行期间, 操作人员要按时、保质、保量的加注润滑油等消耗品, 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2.2 定期保养 (月保养或半月保养) :

除了日常维护和保养外, 还需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 主要内容是: (1) 将一些关键的部位拆开, 如电机冷却扇的防护罩、电机联轴器的防护罩等, 对这些部位要进行清洁和检查; (2) 对工装卡具的配合间隙进行适当的调整; (3) 对振动部位的螺栓进行紧固, 做紧固标记; (4) 将油路、水路和气路的过滤器进行清洁、疏通; (5) 更换设备的机油、冷冻液及水箱内的水; (6) 对机械导轨或滑动面做清洁保养, 清除磨损出现的毛刺或划伤; (7) 对容易污染的关键部位进行清洁; (8) 对电气的线路、开关、传感器及安全装置进行检查维修。

2.3 生产线设备维修和维护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3.1 维修人员技能不足, 维修方法不正确。

目前很多企业的维修人员并不了解生产线设备, 对故障发生的原因不清楚, 也不认真分析故障原因, 盲目拆卸和更换零配件, 或者没有对症下药去处理故障, 而是以应急代维修, 治标不治本, 不仅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 降低生产效率, 还会产生以大量换件代替维修, 给公司造成浪费。要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要提升维修人员的技能和职业素养, 这样可以减少故障误判, 避免盲目以更换配件代替维修, 采用正规的方法来排除故障, 同时可以由维修人员指导操作人员对设备进行保养和定期检查, 一方面可以减少故障次数, 另一方面减少维修资源的浪费, 降低维护费用。

2.3.2 管理混乱, 维修流程和制度执行不到位。

大部分企业虽然有维修流程和制度, 但是一方面维修管理者管理不到位, 另一方面维修流程和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模糊不清, 结果造成维修人员只有在机器彻底不能运行时才到现场进行维修, 也不能将生产人员实施的维护保养与维修人员实施的预防性维修相结合, 维修时随意拆卸, 不仅降低维修质量, 使后续维修难度加大, 导致停机时间延长, 大大降低了设备的利用率, 影响设备的生产效率。对于这种情况, 企业要根据自身每条生产线的特点, 制定合理的维修制度, 并结合生产设备的生产情况, 对维修制度进行具体的落实, 包括维护保养的周期、项目以及维修保养的基准, 同时要实行严格的岗位监督制, 坚决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

2.3.3 预防性维修的意识淡薄。

很多企业没有自己的预防性维修计划, 总是出了问题才去修设备, 或者领导要求了才进行预防性维修。这样不仅影响生产线的生产效率, 还会造成维修费用的大量增加。解决这个问题的措施是提高预防性维修的意识, 许多设备即使在正常运行的状态下, 仍然存在故障隐患, 如果没有及时检修, 这些隐患会导致设备的停机, 加大了维修的强度, 而有效的预防性维修可以大量减少设备的隐患运转, 提高设备的运行质量, 降低维修的成本。

3 结束语

本文通对生产线设备的维修方式和保养措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然后对目前企业中常见的维修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并提出了合适的解决措施, 为企业设备的维修和保养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随着科学技术和自动化水平的发展, 设备的维修方式也越来越新颖, 目前已经出现了绿色维修、智能维修、状态维修以及虚拟维修等,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 生产线的维修会越来越高效。

参考文献

[1]李少石.机械设备管理及动态维修中的可靠性、维修性、经济性分析[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10, (4) :68-72.[1]李少石.机械设备管理及动态维修中的可靠性、维修性、经济性分析[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10, (4) :68-72.

计算机及设备维护维修管理制度V 篇11

为了满足规范本公司设施设备的维护、验证及检定的要求,严格设施设备验证盒校准的管理,保证设施设备能安全、有效、规范进行,根据《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一、库房应当配备与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设施设备,包括:(1)医疗器械与地面之间有效隔离的设备;包括货架、托盘等;

(2)避光、通风、防潮、防虫、防鼠等设施;

(3)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照明设备;

(4)包装物料的存放场所;

(5)有特殊要求的医疗器械应配备的相应设施设备。

二、库房温度、湿度应当符合所经营医疗器械说明书或者标签标示的要求。对有特殊温湿度储存要求的医疗器械,应当配备有效调控及检测温湿度的设备或者仪器。

三、计量仪器校正

1、常使用中的设备(温湿度计)每一定周期都要进行相关的检定和校准,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有可能影响测定结果,而未到检定周期的设备尽快进行检定、校准。合格后才能使用。

四、质量管理部根据周期检定、校准计划,提前一个月把即将到期的检测、测量和试验设备和器具送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校准。

2、检定、校准有关记录、证书由行政部归档交质量管理部保管。

五、设备的验证

1、所有设备购进后投入使用前都必须进行检定、校准,并进行有效验证(冷库温度监测仪、仓库温湿度计)。且每一定周期都要进行一次验证。

2、验证是指对冷库以及冷藏、保温等运输设施设备进行使用前验证、定期验证,并形成验证控制文件,包括验证方案、报告、评价和预防措施等,相关设施设备停用重新使用时应当进行验证。

3、当设备状态发生变化(如长时间停用后重新启用)时,应重新进行验证。

4、验证工作由验证小组进行实施,验证小组由质量管理部负责结合公司相关部门组成,一般对使用操作方法和检测效果进行验证,以最适合的方法使用和操作。

5、验证前必须按使用检测效果、目的和设备的相关技术参数为基础,由验证小组负责制订详细的验证方案、偏差处理和预防应急预案,交验证领导小组批准,并严格按照所制订的验证方案进行验证。

6、验证结束后对验证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最终确定一个最适合质量保证目的的验证结果,验证小组按此验证结果生成验证分析评估报告,并在报告中签名,交由验证领导小组审核确定,并出具验证合格报告,已验证的项目及相应的文件方可交付正常使用,并由验证小组对相关文件组织培训。验证文件资料按要求留档保存。

7、根据验证确定的参数及条件,正确、合理使用相关设施设备。

8、质量管理部建立并保存设备的技术档案,如:使用说明书,规格参数、验收记录等。

9、设备档案记录应按质量管理记录凭证的规定要求保管。

10、记录和数据应可追溯,长期在使用的设备应定期对设备的相关验证和检定、校准数据进行分析,评定使用效果以保证数据准确。

计算机及设备维护维修管理制度V 篇12

随着矿山建设规模的扩大和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 矿山机电设备在矿山开采作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 已经是构成矿山企业并且直接影响生产效率和生产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山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维修已经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逐渐形成一门学科。如何科学的进行矿山机电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维修, 关系到整个矿山企业的运营安全和经济效益, 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现实意义。

矿山机电设备的故障包括自然磨损和人为故障两个方面。矿山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维修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以故障发生后维修为主;第二阶段出现了按照经验性的时间规律的计划性维护维修, 以降低矿山机电设备事故发生率;第三阶段出现了科学管理, 实行预防性维护维修, 以降低矿山机电设备事故发生率;第四阶段是出现了正在发展中的运用数学统计的可靠性理论分析和动态监测技术手段的主动维修。

2 现存问题

随着我国矿山产业的快速发展, 矿山机电设备的运行性能, 对于矿山企业确保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发挥着越来越大的重要作用。所以, 对矿山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维修, 就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矿山企业已经初步建立了科学的矿山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体系, 并试行研究引入动态监测技术, 但是从整体上来看矿山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维修水平还较低, 存在一定的问题。

2.1 观念落后、设备不足

矿山企业管理层对矿山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维修观念落后, 目前还是以持有传统的预防性定期维护维修和突发性事后检修管理模式的思想为主。预防性定期维护维修是以时间为节点的管理模式, 按照经验性的时间规律的计划性维护维修, 往往造成没必要维护维修作的设备进行了无效的、浪费的施工作业。突发性事后检修管理, 如果以这种管理思想模式为主, 通常都是机电设备出现明显问题以后才进行维护维修, 将会严重影响正常生产并会带来重大的安全隐患。因为很多矿山企业观念落后, 所以对矿山机电设备的维护及更新换代的重视和投入不足。矿山企业应该关注动态监测技术的应用, 加强矿山设备现代化、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建设。

2.2 理论研究浅, 可指导性差

国内对于矿山机电设备的可靠性分析、统计学研究起步较晚, 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研究现状是数学分析模型比较简单, 基础数据统计研究不系统, 因此对于矿山机电设备管理和维护维修的理论指导依据不足, 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2.3 从业人员素质低, 水平不高

很多矿山企业的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维修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不高, 存在很多初中、高中文化在岗现象, 从业人员非专业科班出身, 又缺少专业性的培训学习, 所以在整个矿山机电设备的管理以及维护维修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隐患。

3 对策研究

3.1 更新观念

矿山企业要将矿山机电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维修提升到重要的日常工作计划中, 成立专门的职能部门机构专项负责统筹和监督管理。健全管理制度, 发挥经济杠杆的激励和约束双重作用, 更新全矿领导班子的观念是落实安全生产、高效生产的首要任务。

3.2 加强设备投入

观念提升之后, 要在每年的预算中划拨专款专项使用, 支持矿山机电设备的科学管理、维护维修以及更新换代。对于矿山机电设备陈旧落后的, 及时进行淘汰;对于需要技术改进的, 及时进行改造升级。积极应用行业中的高新技术, 健全整个矿山机电设备系统的动态监测网络, 实时监控, 进行有针对性的主动维修, 有效提高矿山机电设备的运行安全和效率。

3.3 深入理论研究

矿山企业应注意对矿山机电设备的基础数据统计, 在统计数据的基础上研究矿山机电设备的维护、维修以及性能规律, 健全矿山机电设备的理论研究体系, 为矿山机电设备的管理、维护、维修提供有效的指导性的依据。

3.4 强化专业化人才队伍建

在矿山机电设备的管理、维护、维修工作中, 重视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性, 必需有一支文化素质较高、业务技术水平较好的专业化队伍。作为矿山企业, 应该大力引进有学历的专业化人才,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经济待遇环境, 吸引人才、稳定人才。并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学历提高, 需要矿山企业在资金、政策、制度方面的倾向性指导和影响。只有加强人才培养, 才能从根源上最大幅度的减少或消除各种隐患。

4 结论

综上所述, 我国矿山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维修的现存问题主要集中在观念落后、设备不足, 理论研究浅, 可指导性差, 从业人员素质低, 水平不高三个方面。做好矿山机电设备系统的管理、维护、维修, 一定要结合矿山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 领导班子要更新观念、战略性重视;企业要加强硬件投入, 向机械化、智能化、现代化的主动管理、主动维护、主动维修方向加强建设;矿山企业及相关研究机构要重视对矿山机电设备的基础数据采集、统计、分析, 健全理论指导体系;还要重要专业化从业人员队伍建设, 强化从业人员文化水平、技术水平以及责任意识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文玉, 李永.矿山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 2012 (21) .[1]王文玉, 李永.矿山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 2012 (21) .

上一篇:北京高考成绩什么时候出来下一篇:合同修改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