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设备维修(共12篇)
数控设备维修 篇1
一台数控铣镗床的Y轴在快速移动时出现振动。在确认导轨润滑没有问题的情况下, 将电机后盖拆下, 检查坐标轴的速度调节器 (测速发电机) , 露出测速发电机的换向器。发现碳刷磨下来的碳粉积存在换向器上片与片间的槽内, 导致测速发电机片间, 被短路的元件一会在上面支路, 一会在下面支路, 一会又正好处于换向状态, 因此, 出现三种不同的测速反馈电压, 导致不可避免的振动现象。用一个较尖锐的镊子, 将每个槽里的碳粉清理干净, 用金相砂纸轻轻地打磨后用乙醇擦干净, 再放上碳刷即可。清理时别弄破绕组, 不可用掺水的酒精擦换向器, 否则容易引起绝缘电阻下降。
一台TND360数控车床X轴方向有时出现过载报警。操作者反映:该机床为精加工或半精加工, 切削量不大, 切削时产生的力不致于导致过载;空载移动X轴时也会产生报警。手盘滚珠丝杠, 排除了机床导轨摩擦力过大 (镶条过紧) 及滚珠丝杠副由于滚珠或滚道损伤造成的负载过大。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滚珠丝杠是采用机械式的过载离合装置连接方式。在过载离合的同时, 产生约10mm轴向位移, 位移通过磁感应开关检测, 在过载离合的同时向NC报告过载。经观察, 该保护装置并未真的动作产生位移, 而是伺服电机输出端同步齿形带由于长时间磨损, 其中的一段钢丝已经绞出, 随着同步带的运动, 有时使磁感应开关感应, 导致所谓的过载报警, 更换新的同步齿形带后故障现象消失。这样的"假过载"报警在后来维修的数控设备中也曾出现过, 不同的是由于磁感应开关的锁紧螺母松动后, 因安装孔是长孔, 感应开关在长孔上产生位移, 与金属件感应后发生报警。
一台数控磨齿机在磨削时工件架移动速度不均匀。检查液压系统的压力值符合使用标准, 现场调节该控制支路的节流阀, 故障现象依旧。拆解节流阀, 发现该节流阀的节流口处有一层附着物, 经分析, 由于液压系统工作后油液温度升高, 致使油液氧化生成的胶状物和油液中原有的杂质一块在节流口表面形成了附着层, 并不断堆积又不断被高速通过的油液冲掉一部分, 导致流量不断地出现波动, 从而在没有调节节流阀的情况下发生执行元件运动速度变化的现象。采取在清洗节流阀的同时, 提高油液过滤器的过滤精度, 选用5~10μm过滤精度的过滤器, 彻底清洗液压系统及油箱并更换新的液压油后故障消失。选用合适的过滤器, 尽量避免液压油的污染和定期更换油液对提高液压系统工作的可靠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数控设备维修 篇2
关键词:定位 设备管理 点检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兴衰成败在与市场,市场的关键是产品,产品的关键是设备,在物竟天择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设备管理工作又被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要不断的推行和运用新的管理经验和手段、充分发挥设备潜能、增加市场竞争力,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撑起一片蓝天。设备管理的前提基础是知己知彼,这就要做到准确定位。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足见设备维修在设备管理工作中显的尤为重要与现实。单一的设备维修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在市场经济的中国已成为历史,现在企业所实行的设备管理与维修模式有;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全员生产维修(TPM);及时维修(JIT)等,可以说各有所长,回顾设备管理与维修大体可分为三种模式:一是事后维修;二是预防维修;三是欲知维修,现在国内外先进的企业已逐步的由预防维修向欲知维修发展,即在掌握现场设备运行状况情况下尽量延长设备各部件在规定周期内的使用寿命,提高在用时间,降低维修成本,做好寿命周期费用最佳。然而着三种维修模式不存在熟优熟劣的问题,只是企业依据自身内外因素及维修费用加以考虑,事后维修是最原始的维修模式,他的维修费用最低,在一些简易或价值低的设备中采用也是比较经济有效的。事后维修在很多企业中还占有很大比重,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不会消失,因为以预防为中心的维修还不能达到万无一失。然而任何一种维修模式都有其适应性,这就要各企业立足现实,就是基于企业设备和企业自身因素及发展环境的不同,客观实际的做到维修定位。
维修定位即是设备定位和故障定位 一设备定位:根据企业生产的性质和自身要求对设备在生产中的重要程度定位分为三种设备: 1 重点设备 2 重要设备 3 一般设备,
划分重点设备的条件可以考虑以下几点1 对生产的影响 2 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3 对维修费用的影响 4 对安全及环境的影响等 划分重点设备的条件各企业根据再系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而决定,划分重点设备后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生产计划的变更,或设备技术的改造及更新等,也会有相应的变动。重点设备一般占设备总数的10%左右。 重点设备的划分是设备准确定位的体现,设备类别的划分可以使企业对不同的设备确定不同的维修方法,重点设备一般实行预防维修,一般设备实行事后维修,既可以提高设备维修的经济性,又有助于解决使用与维修之间的矛盾,增强设备的维修实用性。设备类型的定位是做到知己,是维修模式选择的前提与基础。 二故障定位:设备各个阶段的的故障率所形成的一条曲线,叫船型曲线,可以把设备故障大体分为三个阶段:1 设备投产初期的故障,叫早期故障,主要是设备的设计、制造、磨合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在刚刚大中修过的设备也有这种情况,随着不断的调整、磨合设备逐步走向正常此时的故障易用事后维修解决。2 设备正常运行阶段的故障,是偶发故障,它是由于某些零件中存在一时难以发现的缺陷所引起的故障,在此期间故障基本上很少的。3 设备长期运转日趋老化,零件摸损加剧,是故障频繁,这个时期如果不及时地进行预防或欲知维修,设备很快就会报废。
故障的准确定位是做到知彼。定位设备管理与维修模式要想在具体中的到应用还要强管理就要在设备管理工作中全面推进设备点检法。通过点检能早期发现设备隐患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突发故障,保障生产,减少计划外损失。点检又是制定预防维修计划及维修作业的依据. 推行设备点检要操作人员,专业点检人员和管理人员各负其责,共同管理,具体如下: 1 让操作工依靠五感,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简易诊断,即日常点检,认真做好记录,把好设备管理第一关。2 要树立专业点检人员的中心地位,明确专业点检人员所承担的责任,让其对自己所管理的设备全面了解,在管理中全面负责制定及修改点检表。指导检查日常点检,进行专业点检,及时安排处理点检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制定备件计划和检查计划,建立设备档案。
电气设备维修浅析 篇3
【关键词】电气设备;维修
前言
自建国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重点就是重工业,它的发展进度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我国的重工业一直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在生产过程中,电气设备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是影响到工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如果电气设备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维修,甚至会带来重大的安全事故。所以,应对电气设备的常见问题进行探讨,制定出实效地解决措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1.小议电气设备维修的相关内容
1.1概述电气设备维修工作意义及工作内容
所谓的电气设备,其实就是在工业产品生产过程中应用的所有自动化电气设备。工业行业生产使用的电负荷较大,电气设备如果不经过定期检修,容易带来安全隐患,如果一个环节出现故障,就很可能导致重大安全事故。因此,电气设备的检修工作一直是企业所重视的问题,在检修过程中,不断地实践与总结,能够基本地掌握其规律,极大地提高机械设备检修效率,缩短恢复正常生产实践,给相关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电气设备的检修工作主要包括周期性检修和日常检修两部分,在电气设备的检修过程中,需要对损坏的设备进行修复,有的设备破坏程度过大,已经不可修复,需要进行及时更换,现在的工业生产过程中,电气设备都应用了自动化技术,很多电力参数都进行力量准确地设定。因此,应及时地恢复机械设备的基本性能,然后保证设备的精度和工作效率,这样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电气设备的检修工作是整个企业的核心工作,如果检修工作做得不到位,将会影响生产进度和产品质量,也会干扰到电气设备的使用年限,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1.2分析电气设备维修的常用方法
其实整个工业生产过程较为复杂,所需要的电气设备种类很多,每种设备的性能和构造也不一样,检修的过程需要采取不一样的措施,主要有几种检修办法:首先是需要监测设备的工作状态,这是常用的电气设备检修方式,选择在规定地周期,对电气设备进行定位低检修工作,但是这个方式需要了解整个电气设备的运行状况,通过不断地统计分析,大致推算出电气设备发生故障的周期,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检修工作;其次,是根据电气设备自身工作状况来决定,电气设备的管理应进行建立日常管理档案,设定出检查验收标准,有了这些保障措施,可以减少检修工作的盲目性,但是如果缺少对电气设备实际运行情况的了解,在实际的维修中可能会出现维修偏差;最后就是将上面的两种方式进行有效地结合,共同为检修电气设备提供理论根据。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吸收状态监测和设备自身运行状况的特点,而且能够更好地对电气设备进行维修。如果有些电气设备经常发生故障,就应该采用状态监测来进行检修。
2.探析电气设备常出现的故障及特征
2.1电气设备内部线路故障是其最为常见的故障之一
电气设备内部线路的常见故障主要有电缆接插件故障和导线故障,现在简要地分析其故障几点起因:首先,电气设备的接插件安装不正确;其次,电气设备内部线路维修过程中,未采取科学地维修方案、有些维修人员甚至选用了不合格的材料等。除此之外,电气设备还受到外界的环境影响,如电气设备经过长期使用,内部线路受到环境污染、电子元件发生相互磨损、振动、老化,导致接插件松动、腐蚀、氧化,导线的绝缘层等非金属物质老化变质,影响到内部线路的运行性能。另外,空气的湿度、温度将诱使内部线路部件发生缓慢的化学反应,也会加速线路老化。所以,内部线路故障将经常出现在使用年限过长的电气设备上,线路损耗性故障相当常见,如由于氧化导致内外导体绝缘阻值下降、馈线插头接触不良、电缆中插头插座氧化、变形等造成的内部线路不能正常传送信号等。
2.2阐述电气设备内部线路故障的特征
电气设备内部线路系统是一个很复杂的结构,线路复杂,交联内部线路多且长,每一电线束由多根电线组成,为了避免这些电线束相互碰擦,在电气设备设计过程中,都将其安装在电气设备较隐蔽的边壁中。此外,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机器一直在不停地振动,会导致线路接插件连接松动,造成线路接触不良,影响电气设备的运行性能。电气设备在运行前,都会经过地面检查系统审核,检查过程可能显示正常,而运行过程中就出现了故障。由于线路被安装在电气设备的隐蔽位置,导线绝缘层破损位置隐藏在多条电线线束之中,不易检查发现。所以,电气设备内部线路的检查和维修都有一定的难度,内部线路故障很难发现和预防。
3.探析电气设备内部线路故障的维修办法
3.1目视检验法是常用的检查内部线路故障办法之一
现在国内大多数企业经常采用目视检验法是检查内部线路故障的办法之一,但此办法有局限性,维修人员必须距离电缆距离非常近,需要仔细检查绝缘层无有细微的孔洞和裂纹。在上文已经提到过,线路被安装在电气设备的隐蔽位置,况且所有的电线束都是有多根电线缠绕起来的,且许多电线束被安装在电气设备的壁中,擦破的绝缘层可能隐藏在线夹下,检查起来将会增加很大难度,检查也会不彻底。
3.2分析三用表测量电缆电阻及电压的维修方法
在电气设备的内部线路系统中,一根电缆包括不同线径、材质的电线,它们都有着不同的单位长度电阻。根据这个原理来检测不同地段的电阻,判断电缆接触不良的地方。如果测得的电阻值过低,说明电缆是正常的,如果测得的电阻值过高,大于规定的正常范围,说明该处有断裂。所以,采用三用表测量电缆电阻可分段排除断线的故障。另外,还可以通过电压的测量确定端口输出是否正常,并通过组成电桥和调节电桥的平衡来确定一些短路故障点的位置。
3.3线路故障测试定位仪是近年来采用的排除线路故障的新型仪器
为了能够快速、准确地分析定位线路故障,使用电子线路故障测试定位设备。这种设备采用较为先进的技术,实用性极强,得到广泛应用。这种仪器除了具有普通的故障测试及定位功能外,还具备着多样的功能,如交流、直流电压测试,负载测试,电容测试,短路故障定位等,这种仪器还具备最大的优势就是其本身的微电流和电压不会损坏机身设备。这种设备不但具有超强的性能,而且它有良好的防碰撞等特性,适应电气设备的维修环境。它检测电气设备内部线路故障的灵敏性很高,可以快速检测电气设备内部线路故障。
4.结语
综上所述,电气设备的运行是否正常,直接影响着工业的生产。然而,我国检查内部线路故障的技术还有待改进,只有不断地创新,研制出更高性能的检测设备,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电气设备行业中,保证电气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炜.浅谈电气设备维修原则及维护[J].民营科技,2012(09).
[2]戴玉光.试论电气设备的维修与检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6).
数控设备如何加强维修与管理 篇4
1 数控设备应加强定期检查
数控设备在使用过程中, 由于使用工况相对复杂, 要想保证数控设备能够高效运转并提高其运转效果, 就要根据设备整体特点加强定期检查, 确保数控设备的零部件能够保证完好状态。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1 数控设备应根据运转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数控设备的使用频次较高, 为保证其能够正常运行并提高其运行质量, 确保数控设备能够安全稳定运行, 需要根据其使用频次和运转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主要检查其关键零部件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 检查各个连接环节及控制单元是否能够正常工作, 并对运行状态及稳定性和加工准确性进行检查, 对需要更换或者维修的部件及时进行更换或维修。所以, 根据运转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是排除数控设备故障的有力手段。
1.2 数控设备应根据零部件的使用期限进行定期检查
数控设备的零部件使用期限都有严格的规定, 如果零部件超出使用年限必须进行及时更换。同时, 零部件的使用年限和使用情况也与设备工况有直接关系。为保证数控设备的各个零部件和控制单元能够正常工作, 在具体的维护保养中, 需要根据零部件的使用期限进行定期检查, 核查零部件的使用情况, 对必须进行更换或者维修的零部件进行全面更换或维修, 满足设备运行实际。
1.3 数控设备应根据设备维护期限进行定期检查
数控设备中的各个控制系统和运转机构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为保证数控设备能够得到有效维护保养, 避免错过保养周期, 需要根据设备维护期限进行定期检查, 检验数控设备的运行单元和控制单元是否在维护保养期内, 如果需要进行维护保养, 就应该及时采取措施, 对需要养护的部件和操作机构进行保养, 确保数控设备能够在维护期限内获得有效的维护和保养。
2 数控设备应根据需要按周期进行保养
数控设备中的零部件和运转机构都需要按照周期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保养, 为保证数控设备能够正常运转, 并有效减少设备故障, 在数控设备的维修和管理中, 应将维护保养作为重点内容。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定期检查机床的集中润滑系统
定期检查机床的集中润滑系统, 使机床保持良好的润滑状态。在数控设备中, 润滑系统是重要组成部分, 润滑系统中的润滑油需要定期进行更换, 以达到良好的润滑目的。基于数控设备的实际需要, 应检查集中润滑系统中润滑油是否需要更换, 并在规定期限内对润滑油进行更换, 提高润滑状态。
2.2 定期检查液压, 气压系统
数控设备的液压系统和气压是举升零件的关键系统, 为保证液压系统和气压系统能够正常工作, 应对液压系统和气压系统进行全面检查, 检查液压系统中的液压油是否需要更换, 并对气压系统的密封性能进行检查, 消除气压系统故障。
2.3 定期进行机床水平和机械精度检查并校正
数控设备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 机床的水平和机械精度会发生一定变化。考虑到数控设备的重要作用及使用频次, 在维修管理中只有定期对机床的水平和机械精度进行检查和校正, 才能提高数控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加工精度。
2.4 根据使用说明书对数控数控设备进行日常保养
在对数控设备的保养过程中, 使用说明书应成为主要的依据。通过对使用说明书的了解, 找准日常保养的主要部位, 并根据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期限对需要保养的部位进行定期保养, 减少数控设备故障的发生, 提高其使用寿命。
3 数控设备应加强故障排查和解决
数控设备在维修和管理中, 除了要做好正常的检查和保养之外, 还要加强故障排查和解决, 对容易出现的故障, 应制定具体的故障排查措施和解决对策, 保证数控设备的故障能够得到快速解决。具体故障及维修方法如下。
3.1 故障显示
对于SIN840D数控系统加工中心而言, 比较常见的故障是开机之后显示错误, 具体错误代码为Application Error, 正常按下回车后仍然显示错误, 系统无法继续运行。并且在系统运行界面显示信息, 同时, 进入诊断界面之后, 显示器不显示任何信息, 系统进入死机状态。
基于上述故障, 通过对故障现象进行全面分析后可知, 出现该故障的原因为硬盘上的逻辑通道损坏, 使系统的关键信息丢失, 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要想有效解决故障, 最简单的办法是更换系统硬盘, 全面更换系统的硬件信息。
但是这种方法费用较高, 也不利于系统以后的稳定运行, 对于这种故障通常可以采用修复硬盘逻辑坏道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具体维修措施如下。
3.2 故障的具体维修方法及措施
第一步, 关掉设备总电源, 将操作系统中硬件部分的硬盘从机床中拆除。
第二步, 将原有硬盘转接到主机箱中的第二个硬盘的插接口上, 确保硬盘连接正常。
第三步, 使用硬盘分区软件对硬盘中的数据进行分区备份。备份软件主要选择Ghost 7.5软件, 具体备份操作按照正常的电脑维修方法进行, 其中需要先备份C盘的数据, 按此顺序依次备份D、E、F盘的数据, 保证计算机硬盘中的数据能够全部备份完毕。完成硬盘文件备份之后, 需要将备份文件生成必要的镜像文件。
第四步, 使用专用软件对硬盘中的数据进行全面恢复。在备份了原有的数据之后, 应根据硬盘损坏部位对硬盘数据进行全面恢复。其中恢复顺序应按照硬盘的盘符和扇区分别进行, 提高硬盘数据的恢复效果, 满足硬盘数据的恢复需要。因此, 分区恢复硬盘数据是维修的关键。
第五步, 将恢复好的硬盘安装到原始位置, 确保连接位置正常通电。
第六步, 启动操作系统, 验证硬盘是否能够正常工作。
4 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 考虑到数控设备的特殊性及重要性, 不但需要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定期保养, 还要通过必要的措施加强维修与管理, 使潜在的故障能够及时得到发现和解决, 避免数控设备的不当使用造成零部件的损坏, 给数控设备的使用寿命造成不良影响。结合当前对数控设备的了解, 在维修与管理中, 应从三个方面入手:加强定期检查、根据需要按周期进行保养, 加强设备故障排查和解决, 确保数控设备能够得到有效的养护和管理。
摘要:数控设备作为机械加工的重要设备, 加强维修与管理, 可以实现数控设备的综合利用, 保证数控设备能够得到正确使用, 降低使用损耗, 提高使用频次, 满足机械加工的实际需要。为此, 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数控设备维修与管理措施。
关键词:数控设备,维修与管理,机械加工
参考文献
[1]王伟.进口数控机床光栅测量装置故障分析及排除[J].机械工人·冷加工, 2014, (10) .
[2]杨雷.激光微加工系统中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 2014.
[3]刘红奇.数控机床误差快速标定和评价系统的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14.
[4]刘昌祺.关于加工中心的几个监视机能问题[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2014, (2) .
[5]李韬.加工中心直线运动误差的研究及其测量中的应用[D].沈阳:沈阳工业大学, 2014.
设备维修合同- 篇5
甲方:乙方:
签订地点:签订时间:
为了明确甲、乙双方责任与权利,确保合同顺利履行,经双方协商,订立本合同。
一、维修工作内容简述
1、乙方承接甲方设备的检查、维修工作,并按本合同规定的要求,设备验收合格后 交付甲方。
2、设备维修完成后,乙方需正式通知甲方。收到乙方通知后,甲方负责设备的安装,乙方提供技术指导。
备注:在设备检修过程中,可能会发现其它问题。如果需要进行其它维护和更换工 作,则经双方协商后另行计费。
二、维修项目内容
以下报价主要是根据目前所掌握的情况进行预估的量,如果维护过程中发现需要更换其它备品备件,则需要额外计费:
所有的备品备件报价计算方法:对于一些可以从乙方中国基地采购的备品备件,就从中国采购,对于关键部件必须从德国进口。
三、质量要求
乙方提供原装备件,与甲方需要维修的设备配套。
四、甲方的责任与义务
1、维修现场选址要求:
维修现场场地尺寸:甲方应提供至少12*5m的维修场地,附近有水源、电源。
2、维修现场用电、用水要求:
维修现场甲方须提供三相四线电源(或配电箱),电源距维修现场最好不超过10米。维修现场甲方须提供水源,最好有管径30mm左右的软管到设备附近,方便冲洗。
3、维修现场人员配合要求:
甲方须提供1-2名工作人员对口支持、协调,配合乙方现场维修工作。
4、维修现场配套工具要求:
甲方须提供2.5T行车,并由甲方具备行车操作资格人员操作,维修现场给予设备升 降、移动等支持。
甲方须提供一辆叉车,并由甲方具备叉车操作资格人员操作,维修现场给予设备升 降、移动等支持。
5、甲方须准备约15LX3=45升电机减速机齿轮油,齿轮油规格为CLP220,品牌可为 壳牌、美孚等知名品牌。若现场需拆换减速机油封,则需要现场更换齿轮油。
五、乙方的责任与义务
1、维修期间如因乙方原因发生设备、人身等事故由乙方承担赔偿责任。
2、乙方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设备检查、维修工作。
3、乙方向甲方的操作人员提供技术支持,指导甲方完成RO1设备安装工作。
六、合同金额与结算方式
合同总额为RMB(万元人民币)。
结算方式:银行转账。预付款50%,设备维修完成后交付甲方前支付另外的50%,乙方提供100%的全额税票。
七、工作周期
合同签字盖章生效,乙方收到甲方预付款后起算工作周期。乙方60日内完成设备维 修。如超过7日未完成设备维修,甲方自第8个工作日起向乙方收取每日1%合同总额的违约金。
八、违约责任
买卖双方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的规定相应责任。设备安装调试完毕 后,本次维护所更换的部件应满足该设备部件正常使用要求(甲方原因除外),如不能达到该设备部件性能要求,且双方确认属于乙方责任,则乙方负责免费纠正。
九、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
本合同项下发生争议,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或调解不成的,依法向当地人 民法院起诉。
十、双方协商的其它条款:
1、本合同一式六份,甲方四份,乙方两份,自签订之日生效。
2、合同未经双方协商同意不得转让、更改。
3、未尽事宜,双方协商另定。
甲方(章): 乙方(章):
地址:地址:
甲方代表:
日期:
设备维修管理的发展 篇6
摘要:本人从事设备维修工作已有10年,在外企担任部门维修负责人也已4年,本文包括了设备维修历史,发展规律,以及今后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的目的在于引起大家对维修工作发展方向进行讨论。
关键词:设备维修管理
0引言
几千年来维修工作对人类起了很大的作用。生产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大型、精密、高速、连续、结构复杂、电子装置控制的自动化水平较高的设备不断增多,工业企业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必将显得更加突出。
1设备管理的发展历史
设备管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管理科学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设备管理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1事后维修时期事后维修就是将一些未列入预防维修计划的生产设备,在其发生故障后或性能、精度降低到不能满足生产要求时再进行修理。采用事后维修(即坏了再修),可以发挥主要零件的最大寿命,维修经济性好。一般适用范围有①故障停机后再修理不会给生产造成损失的设备;②修理技术不复杂而又能及时提供配件的设备;③一些利用率低或有备用的设备。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设备结构渐变复杂,设备修理难度逐步提高,设备的维修费用不断增加,设备维修需要由专门人员来承担,这样就从生产操作人员中逐步分离出一部分从事设备维修和管理的专门人员。
1.2预防维修时期它是根据设备的磨损规律,按预定修理周期及修理周期结构对设备进行维护、检查和修理,以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的一种以备维修制度。
其主要特征如下:①按规定要求,对设备进行日常清扫、检查、润滑、紧固和调整等,以延缓设备的磨损,保证设备正常运行;②按规定的日程表对设备的运动状态、件能和磨损程度等进行定期检查和调整,以便及时消除设备隐患,掌握设备技术状态的变化情况,为设备定期修理做好物质准备;⑨有计划有准备地对设备进行预防性修理。
计划保修制(又称保养修理制),它是把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结合起来的一种修理以设备制度。其主要特点是,①根据设备的特点和状况。按照设备运转小时(产量和里程)等。规定不同的维修保养类别和间隔期;②在保养的基础上制定设备不同的修理类别和修理周期,③当设备运转到规定时限时,不论其技术状态如何,也不考虑生产任务的轻重,都要严格地按要求进行检查、保养和计划修理。
状态监测维修,这是一种以设备技术状态为基础,按实际需要进行修理的预防维修方式。这种维修方式的基础是将各种检查、维护、使用和修理,尤其是诊断和监测提供的大量信息,通过统计分析,正确判断设备的劣化程度、发生(或将要发生)故障的部位、技术状态的发展趋势,从而采取正确的维修类别。因受到诊断技术发展的限制,它主要适用于重点设备以及利用率高的精、大、稀类设备,即值得投入诊断与监测费用的设备,以使设备故障后果影响最小和避免盲目安排检修。预防维修的修理类别有:大修、项修、小修。①大修:设备的大修是工作量最大的一种全面修理。它要把设备的全部或大部分部件解体,修复基准件,更换或修复全部不合用的零、部件,修理、调整设备的电气系统,修复设备的附件以及翻新外观等,从而达到全面消除修前存在的缺陷,恢复设备原有的精度和性能,达到出厂标准。②项修:设备的项修是根据设备的实际技术状态,对设备精度和性能的劣化项目进行针性的局部修理。项修时,一般要进行部分拆卸、检查,更换或修复失效的零件,必要时对基准件进行局部修理和校正坐标,从而恢复所修部分的性能和精度。其工作量视实际情况而定。③小修:设备的小修是工作量最小的一种修理。对于实行状态(监测)维修的设备,小修的工作内容主要是针对日查发现的问题,拆卸有关的零、部件,进行检查、调整、更换或修复失效的零件(主要是易损件),以恢复设备的正常功能,保证设备能运行到下一次小修理。对于实行定期维修的设备,小修的工作内容主要是根据掌握的磨损复在修理间隔期内失效或将要失效的零件,并进行调整,以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能力。由以上可见,两种预防维修方式的小修工作内容,主要均为更换或确定失效零件的依据不同。显然,状态(监测)维修,因针对性更强。
20世纪50年代原苏联建立了一套计划预修制度,其实质是泰勒制度的基本原理在设备维修与管理中的体现和运用,它是以一套定额标准为基础的,其理论根据是设备的磨擦理论与磨损规律。欧美的预防维修的理论基础是设备的故障规律,即浴盆曲线。预防维修是有计划地进行设备的维护、检查和修理,以保证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的一种技术组织措施,它包括对设备的日常维护,定期检查,精度检查,大修,中修,小修。事后维修与预防维修的局限性在于:①只注重设备的维护修理阶段,而较少注意设备的全过程管理。②设备的设计和制造管理与设备的使用和维修管理相脱节。⑨只侧重于设备的技术管理,忽视设备的经济问题和组织管理。④传统设备管理由于受传统的垂直专业职能分工的影响,没有把同设备管理有关的职能加以协调与组织,经常是配合不紧密,步调不一致,从而影响设备管理的整体目标的实现。
1.3设备综合管理时期为了摆脱传统设备管理的局限性,实现现代工业生产无事故、无缺陷、无伤亡、无公害的要求,世界上工业发达国家先后提出了设备综合管理理论。
1.3.1后勤学20世纪60年代美国在经典的产品和设备寿命周期基础上,吸取了寿命周期成本(Life Cycle Cost,简称LCC)、可靠性工程及维修性工程等现代理论形成了后勤学(Logistics),定义为“研究资源需求、设备、供应和维修,并以后勤保障、计划作为对象的管理艺术、管理科学和工程技术活动”,被认为是体现设备周期管理的最为彻底的学科。后勤学者认为,一个系统应包括基本设备和相应的后勤支援两部分。基本设备和后勤支援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都必须在集成基础上来发展,建立最优平衡,以生产出一项费用效果良好的产品。
1.3.2设备综合工程学1974年,英国工商部给设备综合工程学下的定义是“为了求得经济的寿命周期费用而把适用于有形资产的有关工程技术、管理、财务以及其业务工作加以综合的科学就是设备综合工程学。其内容涉及到设备、机器、装备、建筑物与构筑物的规划和设计的可靠性与维修性,以及它们的安装、投产试车、维修、改造和更新,以及有关设计、性能和费用信息方面的反馈”设备综合工程学的内容可归纳成5个方面:①把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的最经济作为其研究目标;②关于有形资产的工程技术、管理、财务等方面的综合管理科学;③进行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设计:④关于有形资产(设备、机械、装置、建筑物),即关于设备一生(方案、设计、制造、安装、运转、维修保养、改造和更新等)机能的管理学i⑤关于设计、使用效果、费用信息反馈的管理学。
1.3.3全员生产维修1971年日本在学习英美维修理论的基础
上,根据本国企业的管理经验,将可靠性工程理论和现代管理,技术加以综合应用,逐步形成了全员生产维修,它是全员参加的,以提高设备综合效能为目标,以设备寿命周期为对象的生产维修制度。具体内容如下:①目标是使设备的综合效能最大;②建立包括设备整个寿命周期的生产维修系统(即管理设备的一生);③包括与设备有关的所有部门,如设备规划、设备使用、维修部门等;④从最高管理部门到基层员工的全体人员都参加;⑤开展小组自主活动推进生产维修与管理。TPM、Terotechnology和Logistics都追求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获取经济的LCC,但他们的具体目标和责任分配却是不同的。Logistics的具体目标涉及到非常广泛的领域,包括制造的产品、系统规划、信息和设备。Terotechnology只针对设备(有效资产),包括设备供应商、工程技术公司和设备用户,而TPM只针对设备用户。设备管理理论体系架构,考察上述不同时期产生的设备管理理论,其理论基础主要是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可靠性和价值工程等学说。
2设备维修管理的现状
在今天全球经济充满兼并和收购的文化,削减费用是一种普遍流行的特征。当领导层开始削减费用时,维修部门就被视为一个轻易而隐蔽的目标,使媒体、股东和社会都无法察觉。削减常用备件、延长维护与大修之间的间隔期、外协维修作业、裁减人员等,在短时期内可能获得令人满意的节省费用,而没有风险。但是削减维修工作要在6个月、一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之后才开始见效。到那个时候,有些力主削减的负责人员可能已经有所变动,或者公司已经被卖掉,或者已经破产。今天一般人难以听到或注意到“维修”这个词,当他们电脑坏了,他们或许设法找人修一下。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忘记维修,坏了就直接换新的。尤其是没有受过苦的“90后”,他们已开始拒绝工作,在他们心中永远不会有“维修”一词。我们国家50,60年代有许多大学艰苦地培养出成千上万受过优良训练的科学家、工程师、以及其他人才,现在他们早已成为国家科技发展的主力。但是现在一流的学生往往都去学法律、金融管理,对维修工程师和技师的工作嗤之以鼻。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维修技术能手的短缺,费用的削减和利润的刺激所引起的不良维修将有所改进。
3设备维修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当计算机系统和高新技术与维修程序有更直接关系时,它们将更广泛地被用来支持维修工作。维修专业人员将更加有本领和更加重要。在工业领域,维修是生产、质量和安全的集成体,维修将从一个消费中心转变为利润中心,也就是从一个财务资源的消费者,转变为利润的贡献者。领导层将会认识到优良有效的维修对企业的利润有直接的贡献。他们也认识到优良有效的维修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的质量。这是否应该包括在消费者组织的多广告的世界里?当然,应该包括它。我建议新设备设计成带有维修操作系统和已经安装好了的程序。为什么呢?主要原因是设计、制造和使用之间,以及操作与维修之间,他们的费用和责任是完全独立的。设备的买主需要它,或者设备制造者可能成为承包供应和服务合同中的一分子时设备都毫无变化。
数控设备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篇7
一、液压系统故障检修操作实例
(一) 供油回路故障的检修
故障现象:供油回路不输出压力油。
故障分析及检修:以一种常见的供油装置回路为例, 如图1所示。油泵为限压式变量叶片泵, 换向阀为三位四通M型电磁换向阀。启动液压系统, 调节溢流阀, 压力表指针不动作, 说明无压力;启动电磁阀, 使其置于右位或左位, 液压缸均不动作。电磁换向阀置于中位时, 系统没有液压油回油箱。检测溢流阀和液压缸, 其工作性能参数均正常。而液压系统没有压力油输出, 显然油泵没有吸进液压油, 其原因可能是:油泵的转向不对;吸油滤油器严重堵塞或容量过小;油液的黏度过高或温度过低;吸油管路严重漏气;滤油器没有全部浸入油液的液面以下或油箱液面过低;叶片在转子槽中卡死;油泵至油箱液面高度大于500 mm等。经检查, 泵的转向正确, 滤油器工作正常, 油液的黏度、温度合适, 泵运转时无异常噪声, 说明没有过量空气进入系统, 泵的安装位置也符合要求。将油泵解体, 检查泵内各运动副, 叶片在转子槽中滑动灵活, 但可移动的定子环卡死于零位附近。变量叶片泵的输出流量与定子相对转子的偏心距成正比。定子卡死于零位, 即偏心距为零, 因此泵的输出流量为零。具体说, 叶片泵与其他油泵一样都是容积泵, 吸油过程是依靠吸油腔的容积逐渐增大, 形成部分真空, 液压油箱中液压油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 沿着管路进入泵的吸入腔而实现的。若吸入腔不能形成足够的真空 (管路漏气, 泵内密封破坏) , 或大气压力和吸入腔压力差值低于吸油管路压力损失 (过滤器堵塞, 管路内径小, 油液黏度高) , 或泵内部吸油腔与排油腔互通 (叶片卡死于转子槽内, 转子体与配油盘脱开) 等因素存在, 油泵都不能完成正常的吸油过程。油泵压油过程是依靠密封工作腔的容积逐渐减小, 油液被挤压在密封的容积中, 压力升高, 由排油口输送到液压系统中。由此可见, 量叶片泵密封的工作腔逐渐增大 (吸油过程) , 密封的工作腔逐渐减小 (压油过程) , 完全是由于定子和转子存在偏心距而形成的。当其偏心距为零时, 密封的工作腔容积不变化, 所以不能完成吸油、压油过程。因此, 上述回路中无液压油输入, 系统也就不能工作。
故障原因查明, 可采取相应的排除方法。将叶片泵解体, 清洗并正确装配, 重新调整泵的上支承盖和下支承盖螺钉, 使定子、转子和泵体的水平中心线互相重合, 使定子在泵体内调整灵活, 且无较大的上下窜动, 从而避免定子卡死而不能调整的故障。
(二) 压力控制回路故障的检修
故障现象:压力控制回路中溢流不正常。
故障分新及检修:如图2所示的压力控制回路中, 油泵为定量泵, 采用三位四通换向阀, 中位机能为Y型。所以, 液压缸停止工作运行时, 系统不卸荷, 油泵输出的压力油全部由溢流阀溢回油箱。系统中的溢流阀通常为先导式溢流阀, 这种溢流阀的结构为三级同心式, 三处同轴度要求较高, 但这种溢流阀用在高压大流量系统中, 调压溢流性能较好。将系统中换向阀置于中位, 调整溢流阀的压力时发现, 当压力值调在10MPa以下时, 溢流阀工作正常;而当压力调整到高于10MPa的任一压力值时, 系统会发出像吹笛一样的尖叫声, 此时可看到压力表指针剧烈振动, 并发现噪声来自溢流阀。其原因是在三级同轴高压溢流阀中, 主阀心与阀体、阀盖有两处滑动配合, 如果阀体和阀盖装配后的内孔同轴度超出规定要求, 主阀心就不能灵活地动作, 而是贴在内孔的某一侧作不正常运动。当压力调整到一定值时, 就必然激起主阀心振动。这种振动不是主阀心在工作运动中出现的常规振动, 而是主阀心卡在某一位置 (此时因主阀心同时承受着液压卡紧力) 而激起的高频振动。这种高频振动必将引起弹簧 (特别是调压弹簧) 的强烈振动, 并出现共振噪声。
经过分析之后, 排除故障就有方向了。首先可以调整阀盖, 因为阀盖与阀体配合处有调整余地;装配时, 调整同轴度, 使主阀心能灵活运动, 无卡紧现象, 然后按装配工艺要求, 照一定的顺序用定转矩扳手拧紧, 使拧紧力矩基本相同。选用合适黏度的油液和控制系统温升过高也有利于减振降噪。
(三) 速度控制回路故障的检修
故障现象:速度控制回路中速度不稳定。
故障分析及检修:节流阀前后压差小致使速度不稳定, 在图3所示系统中, 油泵为定量泵, 属于进口节流调速系统, 采用三位四通电动换向阀, 中位机能为0形。系统回油路上设置单向阀以起背压阀作用。系统的故障是液压缸推动负载运动时, 运动速度达不到调定值。经检查, 系统中各元件工作正常, 油液温度属正常范围。但发现溢流阀的调节压力只比液压缸工作压力高0.3 MPa, 压力差值偏小, 即溢流阀的调节压力较低, 再加上回路中, 油液通过换向阀的压力损失为0.2MPa, 这样造成流阀前后压差值低于0.2~0.3 MPa, 致使通过节流阀的流量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数值, 于是液压缸的运动速度就不可能达到调定值。提高溢流阀的调节压力, 使节流阀的前后压差达到合理压力值后, 故障消除。
(四) 方向控制回路的故障检修
故障现象:方向控制回路中滑阀没有完全回位。
故障分析及检修:在方向控制回路中, 换向阀的滑阀因回位阻力增大而没有完全回位是常见的故障, 将造成液压缸回程速度变慢。排除故障首先应更换合格的弹簧。如果是由于滑精度差, 而使径向卡紧, 应对滑阀进行修磨或重新配制。一般阀心的圆度和锥度允差为0.003~0.005 mm, 最好使阀心有微量的锥度, 并使它的大端在低压腔一边, 这样可以自动减小偏心量, 从而减小摩擦力, 减小或避免径向卡紧力。引起卡紧的原因还可能有:脏物进入滑阀缝隙中而使阀心移动困难;间隙配合过小, 以致当油温升高时阀心膨胀而卡死;电磁铁推杆的密封圈处阻力过大, 以及安装紧固电动阀时使阀孔变形等。找到卡紧的原因, 就可以顺利排除故障。
(五) 阀换向滞后引起故障的检修
故障现象:在图4所示系统中, 油泵为定量泵, 三位四通换向阀中位机能为Y型。系统为进口节流调速。液压缸快进、快退时, 二位二通阀接通。系统故障是液压缸在开始完成快退动作时, 首先出现向工件方向前冲, 然后再完成快退动作。此种现象影响加工精度, 重时还可能损坏工件和刀具。
故障分新及检修:从系统中可以看出, 在执行快退动作时, 三位四通电动换向阀和二位二通换向阀必须同时换向。由于三位四通换向阀换向时间的滞后, 即在二位二通换向阀接通的一瞬间, 有部分压力油进入液压缸工作腔, 使液压缸出现前冲。当三位四通换向阀换向终了时, 压力油才全部进入液压缸的有杆腔, 无杆腔的油液才经二位二通阀回油箱。
(六) 卡盘失压故障的检修
故障现象:德州机床厂CKD6140数控车床液压卡盘夹紧力不足, 卡盘失压, 监视不报警。
故障分析及检修:该机床为德州机床厂生产的CKD6140SAG210/2NC数控车床, 配套的电动刀架为LD4一I型。卡盘夹紧力不足, 可能是系统压力不足、执行件内泄、控制回路动作不稳定及卡盘移动受阻造成。调整系统压力至要求, 检修液压缸的内泄及控制回路动作情况, 检查卡盘各摩擦副的滑动情况, 卡盘仍然夹紧力不足。
调整液压缸与卡盘问联接拉杆的调整螺母, 故障排除。
(七) 尾座套筒报警故障的检修
故障现象:南京机床厂FANUC OT系统数控车床尾座套筒报警。
故障分新及检修:该机床为南京机床厂生产的数控车床, 其控制系统采用FANUC OT系统。
查阅机床电气线路图知, 尾座套筒的伸缩由FANUC OT系统中的PLC控制, 其尾座套筒PLC控制原理如图5所示。
检查尾座套筒的工作状态, 当脚踏尾座开关顶紧时, 系统产生报警。在系统诊断状态下, 调出PLC输入参数, 在X04.2上看到, 当脚踏向前开关时, PLC状态为1;Xl7.3尾座套筒转换开关信号为“l”;尾座工向保护区信号为“l”, 输入信号正常。在PLC输出参数Y49.0上, 当脚踏向前开关时, Y49.0为“l”, 同时, 电磁换向阀L4-Y1也导通, 这说明系统PLC输入/输出状态均正常。
分析尾座套筒液压系统 (如图5所示) 。当电磁换向阀L4-Y1导通后, 液压油经溢流阀、流量控制阀、单向阀进入尾座套筒油缸, 使其向前顶紧工件。松开脚踏开关后, 此时电磁换向阀IJ4-Y1处于中间位置, 油路停止供油。由于单向阀的作用, 尾座套筒向前时的油压得到保持, 该油压使压力继电器动合触点接通, 在系统PLC输入信号中X00.2为“l”。然而, 检查系统PLC输入信号X00.2为“0”。说明压力继电器触点信号不正常。检查压力继电器, 发现其触点开关损坏, 从而造成PLC输入信号为“0”, 系统认为尾座套筒未顶紧而产生报警。更换新的压力继电器, 故障排除。
(八) 加工中心力链不执行校准回零故障的检修
故障现象:T40卧式加工中心开机, 待自检通过后, 启动液压, 执行轴校准, 其后在执行机械校准时出现以下两个报警:
因此机床不能正常工作。
故障分析及检修:T40卧式加工中心的计算机部分采用该公司的A950系统。T40刀链校准的过程是:NC接到校准指令后, 使电磁阀3SOL得电并控制液压马达驱动刀链顺时针转动, 同时NC等待接收刀链回归校准点 (HOME POSITION) 的接近开关3 PROX (动合) 信号, 收到该信号后电磁阀3 SOL失电, 并使电磁阀l SOL得电, 刀链制动销插入, 同时NC再接收到制动销插入限位开关1 LS (动合) 信号, 刀链校准才能完成。
据此分析故障范围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刀链因放未能转到校准位置 (HOME POSI-TION) 就停止。
2. 刀链转到了校准位置, 但由于接近开关3PROX故障, NC没有接收到到位信号, 刀链一直转动, 直到NC在设定接收该信号的时间范围到时产生以上报警, 刀链才停止校准。
3. 刀链在转到校准位置时, NC虽接到了到位信号, 但由于l SOL故障, 导致制动销不能插入, 限位开关1 LS没有信号, 而且3 SOL因惯性使刀链错开回归点, 接近开关信号也未发出。
根据以上分析, 首先检查接近开关3 PROX, 为正常, 再通过该机在线诊断功能发现在机械校准操作时1 LS信号l0033 (LSAPIN-ADV) 和3 PROX信号l0034[PR-CHNA-HOM (E) ]状态, 发现一直都为OFF, 且刀链在校准过程中没有到位就停止转动, 而且每次校准时转过的刀套数目也没有规律, 因而怀疑电磁阀3 SOL或液压马达有问题。进一步查得液压马达有漏油现象, 拆下更换密封圈, 漏油排除, 但仍不能校准, 最后更换电磁阀3 SOL后故障排除。
检修总结:由于用万用表测量电磁阀电压及阻值基本正常, 而且每次校准时刀链也确实转动, 因此在排除了其他原因后, 最后才更换性能不良的电磁阀。
(九) 弹性夹具无法张开故障的检修
故障现象:某配套GSK980M系统的数控磨床, 在装卸工件时, 发现夹具无法张开。
故障分析及检修:本机床采用的是液压弹性夹具 (液压系统原理见图6, 靠液压缸压力顶开夹具进行工件装夹。经检查后发现夹具顶开的行程远远不够, 因此调整夹具行程, 调整后发现效果不佳, 工件仍很难装夹。因此, 进一步检查电气控制回路, 发现DC24 V电磁阀线圈两端电压为22 V (属正常) , 检查液压管路, 发现管路正常, 手动控制液压阀, 使其处于左位机能, 工件装夹正常;拆开电磁阀, 发现阀心处一固定螺钉松脱, 导致电磁阀在得电过程中, 阀心不能准确到位, 引起部分用于顶开液压缸的液压油处于卸荷状态。拧紧该螺钉, 重新调试夹具行程后, 故障排除。
(十) 油泵噪声大故障的检修
故障现象:某配套FANUC PM0系统的数控专用磨床, 在机床大修后发现机床启动后油泵噪声特别大。
故障分析及检修:在机床大修前, 油泵启动声音较小, 而在检修后油泵反而噪声变大了。根据用户反映和现场分析可知产生该原因可能是由于液压某处管路堵塞、油泵损坏等原因造成的。因此, 拆开液压油管和油泵, 发现泵和油管均正常, 在拆的过程中, 偶尔发现液压油黏度特别高, 核对机床使用说明书, 发现液压油牌号不正确, 故障时正值冬天, 从而使油泵噪声变大。更换液压油后, 机床故障排除。
二、结语
数控设备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与需求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 创新数控设备维修专业课程体系。在新的形势下探索新的思路与方法, 不仅仅是紧盯数控设备, 更要适应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基本方针, 从而才能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
1———回油箱;2———过滤器;3———油泵;4———电动机;5———压力表;6———基板;7———液流阀;8———换向阀;9———液压缸;l0———信号开关
参考文献
[1]戴慧思, 卢汉龙.消费文化与消费革命[J].社会学研究, 2001, (5) .
数控设备维修 篇8
1 我国矿井机电设备维修基本情况及改进措施
我国工矿企业内的机电设备大多沿用苏联的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体制, 即统一计划预防维修制度。该制度所采用的主要理论依据是机械设备的基本磨损规律理论, 根据机械设备的运行间隔时间来划分维修等级 (如大修、中修、小修等) 。但实践证明不同设备的磨损规律不尽相同, 其故障概率的基本变化规律曲线“浴盆曲线”, 也不具有普适性。由此可见按照传统的维修制度, 既不能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又不能有效降低维修工作费用, 必然出现维修不足或过度维修现象。且随着现代能源价格上涨, 矿井的产量决定了其经济效益的好坏, 这就要求要尽可能提高设备利用率。另一方面矿山机电设备的联系比较紧密, 各个设备正常运转时有较高的互依性, 由于设备原因导致设备部分系统不正常时可能导致全矿的生产趋于瘫痪。那么如何才能保证整个生产系统链正常运转, 这就需要提高设备运行时的可靠性。很明显单一通过计划预防维修这种体制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矿山设备管理和维修的要求, 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方式对矿井机电设备维修工作进行改进。
2 我国矿井机电设备维修改进措施
2.1 积极实施可靠性维修战略
积极推行实施可靠性维修势在必行, 由于每种单一的维修方式, 都各有优缺点, 加之大型工矿企业设备种类较多, 从系统分析的角度看, 工矿企业设备应以预测维修为出发点, 以预防维修为主要的维修手段, 以主动维修为维修工作的扩展和补充, 三种维修方式有机地结合, 设备使用性能的持久性得以最大限度的延长, 以获最大的使用可靠性。实施可靠性维修, 可在设备生命周期内, 全过程的掌握机器的运行信息, 通过综合评估设备的性能现状, 实施制定更具针对性的维修组织、施工、备件供应等计划, 设备维修、采购供应、使用等多部门, 保证维修施工计划的实施, 提高维修工作效率。
2.2 积极倡导开展主动维修
主动维修过程中常采用新装置、新材料和新的修理工艺修理旧机, 或在使用中对原机的一些不合理的设计部位进行结构改造, 使其更符合使用或安全要求。对于煤矿开釆, 综采设备的正常运行时间决定了煤矿的产量, 而为了保证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综采设备在完成一次工作面采掘任务后, 一般要进行地面大修。我们可以对易出现问题的关键部位推广和使用改善性修理, 使其具有更持久的使用性能和可靠性, 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综采设备利用率。随着电液技术、CAD技术和材料技术在矿山设备上的广泛应用, 具有集成化、智能化的新型矿山设备的更新周期将进一步缩短, 恢复性修理将更多地被改善性修理所取代。
2.3 加大对设备工况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力度, 并在国产矿山设备中普及应用
设备的在线监测故障诊断技术是建立在机械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仿真研究技术基础上, 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学科领域。近年来, 国内外矿山企业对于连续生产系统或与生产安全有直接关系的关键设备故障诊断和维修技术发展较快, 当前我们应将这些技术作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并使研究成果及时的转化为生产力, 为机械设备制定科学的维修策略、为维修计划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此外设备使用企业的维修技术人员应注意积累足够的设备运行记录和分析资料, 在获得深刻认识的基础上, 不断地总结、验证, 并提髙到理论研究的高度, 提高维修理论水平。
2.4 优先选用维修性设计合理、工况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较先进的机电设备
只有选型合理的机电设备, 才能在使用中发挥最大的工作潜力。机电设备选型时, 除了使其满足企业的生产要求, 价格合理外, 还必须兼顾到设备维修中维修实施方案的经济、可操作性, 设备工况检测的先进性和维修方法的实用性。而这却是大多数设备选型最易忽视的地方。一些矿井设计人员只是用某个厂家的设备性能资料比对进行选用, 或只进行主要的技术、经济资料的计算就盲目选出设备型号及生产厂家, 甚至只用自己熟悉的企业制造的生产设备。这种不注重设备的维修要求, 不进行维修技术、工时、费用等综合考量的做法, 必然会影响到设备的使用性能。
2.5 注重工矿企业机电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 减少设备故障率和维修次数
一般来说, 当工矿企业机电设备规定功能降低或完全丧失时, 即设备出现故障状态时, 就必须进行维修。由于设备的突发性故障通常易于排除, 且对设备的使用寿命影响不大, 设备未有明显故障表现的潜在故障及由疲劳、老化、磨损等原因引起的渐进性故障是逐渐发展形成的, 但可以进行预测, 并可通过加强维护、保养等措施使其处于较好的运行状态以减少发生实际故障的可能性, 减少维修次数。对于重要设备的主要功能件, 为了及时维护, 必须保证备件充足, 随用随取。做到预防维护、预防检修, 提高设备的完好率, 是现代维修理论的重要内容和目的之一。
2.6 维修工作应注重设备润滑系统的维护与修理
如果只进行简单设备的维护保养, 就可使设备长期正常地运行, 这是设备维修最理想的状态。现代化的工矿企业机械设备, 为了节能和降低零件磨损一般都设置有较完善的设备润滑系统, 许多液压系统也对设备进行润滑, 所以整个润滑系统环节多, 部件结构复杂, 有故障时不易排除。据相关资料统计, 机械设备因润滑系统出现的故障次数, 占设备总故障次数的30%-50%, 处理润滑故障的设备停歇时间, 占总维修停歇时间的40%-70%。目前, 绝大多数矿井不重视润滑系统的维护, 不按要求定期更换润滑油, 加剧了故障的产生, 所以应特别重视设备润滑系统的维护保养工作。修理时, 应由高素质的高级维修技工或专门的润滑维修工来维修, 按要求定期更换润滑油和过滤器, 保证设备可靠运行, 同时应对回收废油进行再生处理以减少环境污染。
2.7 注重维修人员的培训, 提高其专业化维修水平
作为设备维修工作的行为主体, 维修人员的维修技能和质量意识, 必须适用现代化机械的维修要求。企业建立专业化的设备维修队伍是减少设备维修工期、提高维修质量的关键。随着我国煤炭产量逐年较大幅度的增加及煤炭开采技术的迅速发展, 煤炭从业人员的基础文化素质也有较大提高, 这有利于打造专业化的设备维修队伍。
设备维修人员必须经过严格规范的培训, 实行考核上岗制度;应注重培养懂结构、会操作、能够进行故障诊断, 并采用合理的方法维修机电设备的高水平维修人员;应淡化生产一线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和维修工人的界限, 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一线班、组长等应积极参与综合诊断设备故障, 并能正确快速进行设备维修;尽量减少各种人为故障, 避免设备事故的发生, 保证设备安全、高效、持久运转。
2.8 提高企业对工矿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水平, 设备维修应逐步走向专业化、社会化
现代化煤矿维修专业化、社会化的倾向越来越大。设备管理部门的科学管理水平如何, 对在用、备用及维修设备的宏观调控是否得当, 直接影响企业能否正常、高效的生产。许多大型矿井, 主要使用进口设备和国产较先进的矿井设备, 但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未能相应跟进, 一些矿井的维修管理仍然沿用小型煤矿的老办法, 影响设备正常使用。所以现代化矿井要求, 必须采用先进科学的维修管理方法, 才能减少维修时间、保证维修质量, 提高设备修复率和维修工作效率, 才能充分发挥机电设备的工作潜能。企业应健全科学的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制度, 使所有的设备维修工作纳入制度化管理的范畴。维修管理人员对传统修理工作中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统计并管理故障, 正确分析确定具体设备及零部件的维修方式和修理类别, 井下设备必须能够完成煤炭生产的一个工艺阶段。对矿山综采设备, 应在积极推行综采综掘设备租赁制的基础上对矿用综采综掘设备的维修工作集中统一管理。
2.9 有条件的开展设备重修
对于煤炭生产企业来讲, 综采高产高效工作面设备的无故障运行率的高低, 对矿井能否高产高效关系重大, 为了保证煤矿综采及配套设备的检修质量和检修进度, 对于计划安排的井上检修工作, 在综采设备升井后应集中到地面机修总厂进行统一检修, 以避免煤矿修理车间无法保证修理质量或不能修理等情况出现。随着我国使用国产化煤炭设备的综采高产高效工作面数量的逐步增加和普及, 生产厂家也要积极探索在采煤工作面国产设备集中使用的地区设置设备维修中心, 进行设备重修的可能性。因设备重修工期短、质量高, 而且费用较低, 如美国、日本的一些公司, 在其制造设备使用较多的多个国家建立有设备维修中心。
参考文献
[1]顾煜炯.设备维修与管理基本理论[M].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2010.
从降低维修费用谈设备维修创新 篇9
1 故障一
1.1 故障现象
一台日本OLYMPUS CLE4U内窥镜冷光源卤钨灯最亮且不可调。
1.2 分析与排除
打开机盖发现调光板几处烧焦, 双向可控硅、双向二极管已击穿, 但市场上买不到同型号的配件, 用国产件代替也不合适。与厂商联系, 厂商要求寄回日本预付2万元, 维修期为2月余, 经多次协商无果, 又不提供任何技术帮助和资料。
笔者通过多方面努力用可控硅的调压原理自制一调光电路代换之获得成功, 代换电路如图1所示。
其工作原理:当开关接通电路后, 变压器T的初级与可控硅KS串联后接向220 V交流电源, 改变KS交流正负半周期内的导通角Q, 就可以改变变压器的初级电压, 达到调节钨丝灯亮度的目的;KS的导通角, 由CR充放电电路和触发二极管ST所组成的触发电路控制, 电位器RW用来调节CR时间常数, 交流电的任一半周, 当电容C上的充电电压达到ST的转折电压时, ST立即导通产生触发脉冲使KS也导通, 将相应导通角的交流电压加到变压器T的初级上, 所以调节电位器RW就可以改变KS的导通角达到调节改变钨灯亮度的目的。。由于双向可控每秒交替开通100次, , 每次开通都具有陡峭的前沿波形, 会产生较大的波干扰, 通过辐射和电源线对附近的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脑电图机等设备形成干扰, L和G构成吸收回路, 可以有效地防止这种干扰。改进后的冷光源使用3 a多, 一切功能正常, 从未出现故障。
2 故障二
2.1 故障现象
我院CT的维修也是如此, 设备开机自检始终通不过。
2.2 分析与排除
经分析主机CPU板有故障, 厂商要求更换此板, 先预付10万元 (不包括维修费) 才能发货, 周期为一月余。此次故障严重影响了医院整体诊断和治疗, 经过多方协商, 最后决定由工程科同志自己解决。首先进行除尘清理保养, 在静态下测试该板及与此关联的控制线路, 没有发现异常参数, 试开机自检通过曝光机器竟恢复正常, 有效地降低了维修费用, 为医院节省10万余元。
3 小结
通过以上的列举, 暴露出维修的两大问题:
(1) 大型设备一旦出现故障, 厂商处理方式是更换新件, 带走旧部件 (不向医院支付任何费用) 但新部件的价格被厂商垄断, 致使维修费用很高。
(2) 厂商在维修过程中有技术保密, 设置密码, 有意扩大维修范围, 另外新购设备厂商承诺免费保修1 a, 对更新部件实行3个月的保修任务, 所以对使用寿命10 a左右的设备, 医院不得不长期承受巨额的维修费用。为此, 应要求厂商降低医疗设备的维修费, 修改服务条款, 适当延长免费服务的时间、降低配件费用, 尽量更换小的器件, 做到元件修理[2]。
因此, 医院要建立健全设备的使用、操作、维修、管理制度, 注重培养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人员, 既要做好设备的保养维护、减少故障率, 对因缺乏技术资料和配件的大型故障, 提前 (在免保内) 搜集图纸等技术资料;更重要的是走自主创新之路, 对容易出现故障的关键部位, 做到重点防范, 吃透原理, 相信自己的实力, 大胆探索, 自己解决问题, 为医院节约大量的维修费用, 提高医院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3]。
参考文献
[1]赵志平.浅谈医疗仪器的维修原理[J].医疗卫生装备, 2004, 17 (11) :30-31.
[2]李敏.论医疗装备管理与医院效益[J].医疗卫生装备, 2007, 28 (5) :53-54.
数控设备维修 篇10
1 数控设备维修专业现状
如今, 各国的制造类企业数控设备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因为数控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 增强企业对市场的适应性和竞争性。各国都通过努力发展并使用数控技术使本国的制造技术更加先进, 以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 综合国力的迅速上升。制造类企业一直以来都比较重视设备的维修。维修工作都是由机修钳工和维修电工合作完成, 其原因是两者所掌握的技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双方不了解彼此的专业技能, 机修钳工只精通机械部分, 不了解电器控制, 而维修电工正好相反。近些年, 企业纷纷引进数控设备, 传统的维修工人由于知识陈旧, 能力滞后, 无法完成数控设备的维修, 而所有数控设备都依靠售后服务来维修又不太现实, 一是成本高, 二是不及时, 因此企业需要引进自己的数控设备维修人员。
通过调查显示, 目前进入企业的数控设备维修专业的毕业生存在如下能力缺陷:第一、能力不均衡, 擅长机械维修的学生往往在电器维修、系统调试方面有所欠缺, 缺少全能型人才;第二、排除故障方面的能力较差, 不能及时分析并解决问题, 无法结合理论对存在的故障进行系统分析。第三、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英语比较差, 对进口设备的操作提示以及使用说明理解困难。
通过总结, 分析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招收的学生综合素质不高, 由于数控设备维修专业的综合性比较强, 所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第二、学生没有从整体上把握数控维修专业的理论知识, 只是独立地掌握其中的某几个点, 没有形成体系;第三、学生缺乏动手实践, 没有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2 实践教学改进
2.1 重新制定教学培养方案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 高职院校的教学课程体系越来越完善, 也越来越与生产实际更接近。但由于受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 高职院校的特色仍然没能很好的体现, 所培养的学生仍然无法满足企业的真正需求, 其培养目标、培养效果与企业需求存在偏差。造成该结果的原因是:第一、教学培养方案的制定者往往更多的从学科角度掌握数控技术的发展状况, 滞后于当前企业的主流技术, 致使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落后于企业采用的主流技术;第二、培养方案的制定者往往更了解教育, 对于企业的相关方面所知甚少, 于是, 其所设置的课程大多符合传统的学科模型, 而偏离职业。所以各个职业院校应该不断审视自己的职业教育, 是否真正培养了企业所需要的技术人才。高职院校应抓住自己的本质特征, 真正理解职业教育, 制定贴合企业的培养课程, 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
不断审定教学大纲, 并合理安排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更贴合实际, 选取市场主流的、典型的数控设备及数控系统作为教学内容。例如:FANUC、SIEMENS以及国产的华中数控设备等。电气控制板块在普通电气控制的基础上补充PLC, 让学生了解PLC知识的形成, 教学内容应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让学生分析经典的数控电气控制线路及控制逻辑, 能对电气控制设置障碍, 并通过推理能有效排除故障。关注与数控技术密切相关的伺服驱动技术、检测传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系统总体技术等的发展。
2.2 改革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 着重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高职院校已不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灌输式教学方法培养出的学生已经不能适应社会需求了。高职院校必须经过多方探讨, 不断探索适合本校条件和特点的教学方法。比如可以采用以下这个教学模式:简单易懂的内容由学生自学, 这部分内容教师以考核为主;对于某些内容, 教师只教授基础知识, 让学生自行深入探讨研究;教师还可以多采用提出问题的方式, 让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 最终得到答案, 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深刻, 对知识的印象也更深, 并且这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项目实训是更好的教学方法, 能进一步启发学生, 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题目设计自己认为可行的方案, 然后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方案进行指导, 这样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 根据各自的思维逻辑设计各自的方案, 而不是局限在教师的思维框架内, 能让学生得到更好的锻炼。
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 打造实训车间与理论课堂互成一体的教学场地, 这样教师可以根据课堂需要随时带领学生变换教学地点, 把理论和实践的联系真正落到实处, 让学生更生动形象地接受课堂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尽量多地摆脱传统的板书教学, 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 如:多媒体课件、投影机等, 以便扩大课堂的教学容量, 拓宽学生的视野, 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相关知识。如:要教授一台设备的内部结构, 光靠书本上的各种空间图, 学生很难想象其真实结构, 难免对设备的认识存在某些偏差, 若通过视频为学生展示真实的设备结构, 则课堂教学必定会产生更好的效果。再如:教师很难完整教授设备的工作过程时, 同样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减少了笔记量, 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并消化吸收课堂内容, 这无疑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将课堂教学内容共享给每位学生, 以便学生在课下及时、方便地巩固课堂内容, 加深记忆。
2.3 增强师资力量
高职院校应加强本校的师资队伍建设, 引进更优秀的教师骨干。教师应不断更新知识, 为学生传递更“新鲜”的信息。教师除了担任学生的课堂讲师之外, 还应该承担实践环节的工程师这个角色, 高职院校应打造扎实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同时, 教师应该将理论与实践并重, 同时提升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教学环节, 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联系, 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 让学生在校期间便开始接触工作岗位, 以便毕业后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
2.4 增强校企合作
促使产学研相互结合的重要手段便是增强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可以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这样不但有利于高职院校及时掌握当下流行的专业技术和主流设备, 培养真正符合社会需求、市场需求的优秀人才, 提升学生的就业前景, 更有利于企业引进适合本企业需求的技术型人才, 解决企业数控设备维修的技术难题。增强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 使双方达到“双赢”。
3 总结
数控设备维修专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 因此, 高职院校应尽各方面的努力来达到这一要求, 如:更新设置培养方案, 完善教学方法,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增加校企合作等。同时高职院校应引进先进的数控设备, 并且要保证一定的数量, 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学校应积极解决这一难题, 争取让学生有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李巧玲.数控设备维修专业产学研结合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职业Occupation, 2014 (12) :115-116.
[2]毕国芳.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高等职业教育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 2011 (04) :87-88.
数控设备维修 篇11
【关键词】数控维修教学;虚拟数控机床;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对数控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数控人员具有数控技能,也应具有数控机床调试技能、维护技能和维修技能,从而提高数控机床的利用率,这就要求虚拟数控机床应用在数控维修教学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符合人才市场需求的优秀数控人才。
1.当前数控维修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数控系统档次低,类型单一。针对数控维修实验室,不仅要有数控机床综合实验室,也应有数控机床专拆实验室和数控机床电气实验室,但是,大多数高校只配备数控机床综合实验室,并且采用的是FAUNC及其他性能较差的数控系统,而高端的数控系统几乎没有,数控系统类型也比较少,数控系统档次低,类型单一严重制约了数控设备制造业的发展。
(2)机床电气连接实训不够,虽然大多数高校开设了数控机床电气连接实训课程,但是,在实际电气连接操作过程中,学生是很难把握掌握数控机床技术,由于数控机床电气元器件种类较多,当数控系统、伺服系统之间需要连接电缆时,需要反复插拔,这就导致电缆连接处容易受到影响,若大量的浪费导线、端子等材料,并且维修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工具,由于学生排查工作量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实际动手率。
(3)数控机床功能部件装拆实训不够,由于学校提供的数控机床功能部件数量有限,部件种类也不齐全,甚至主轴箱、进给传动系统、刀架、刀库、机械手、液压站等机床功能部件都比较落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控技术将朝着复合型方向发展,市场上新型的功能部件也不断的涌现,学校提供的部件不能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老旧产品部件的拆装实训没有实际意义,即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拆装技能,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也难以找我现代化的数控机床维护技术。
(4)实验室受设备多样性、设备台套数、场地和价格等因素的严重制约,在数控维修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数控维修技能和实践操作技能为目标,学校为了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通过在数控机床综合实验室中安装数控机床设备及其他相关机械部件来进行上极操作培训,但是,由于实验室需要多种多样的机械设备和功能部件,场地需求比较大,并且这些器件也比较昂贵,导致学校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数控机床综合实验室的建立,学校提供的实验室设备资源不足,导致学生数控维修实践能力不能得到提升。
2.关于数控维修教学中应用虚拟数控机床分析
(1)虚拟数控机床辅助数控维修理论教学。虚拟数控机床是一种逼真的三维互动机床模型,其在数控维修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控机床的功能部件和工作原理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面对着数控技术的日新月异,只有将虚拟数控机床应用在数控维修教学中,才能满足当前的人才市场需求。在数控维修教学中,若教师仍然采用多媒体课件或FLASH动画进行数控维修教学,这不仅让学生很难理解数控理论知识,也不能清晰的展现数控维修技术的的工作原理,这样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而虚拟数控机床应用在数控维修教学中,其可以将数控机床的功能部件从任意角度展现在学生面前,对于数控机床功能部件的内部结构,可以采用逼真的三维动画对其进行分类演示,通过用文字描述数控机床功能部件的结构构造和工作原理,从而加深学生对数控机床及其功能部件的认识。
(2)虚拟拆装,虚拟机床及其他相关功能部件都可以进行虚拟3D互式拆装,对于铣床整机虚拟安装,其需要安装某一画面,尤其是数控机床的拆装设置,由于零部件库、工具库设置在系统右侧,这就要求在拆装过程中,需要选择正确的零部件和工具,这样才能正确安装一个虚拟拆装实训环境。由于学校数控机床拆装实验室数控机床种类和数量有限,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可以将虚拟拆装、实际拆装两者有机结合,这样学生就能充分掌握数控机床及其功能部件内部结构,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虚拟电气连接和电气故障,对于机床电气连接實训,其主要要求学生完成电气柜的电气连接,根据虚拟电气连接要求,学生首先应规划电气连接,然后选择各种类型的元器件,最后将连接导线,从而完成电气连接,由于虚拟数控机床提供了虚拟示波器和真实万用表,其为学生实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学生完成电气连接后,可以利用真实万用表、虚拟示波器检测连接的线路是否正常,若线路连接正常,学生将对电气连接进行虚拟上机调试。
(4)故障诊断,故障诊断过程是数控维修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故障诊断中,需要利用计算机对数控机床进行诊断和检查,由于计算机可以显示数控机床的诊断信息,通过分析相关数据信息,数控机床出现的故障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显示在计算机电脑上,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出现的故障进行诊断和维修。由于虚拟数控机床提供了像计算机一样的操作显示界面,即虚拟数控机床提供了PLC程序调试,学生可以根据PLC程序显示的信息进行查询和修改,在虚拟的实训课程中,学生能及时的排除机床故障,虚拟数控机床实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控维护能力和维修能力。
3.结束语
数控维修教学是培养数控人才的重要举措,将虚拟数控机床应用在数控维修教学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控机床及其功能部件内部结构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维修能力,虚拟数控机床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科]
【参考文献】
[1]吴金娇,刘树青.虚拟数控机床在数控维修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01:75-77.
[2]王卫东,李海清.虚拟现实技术在数控维修软件开发与教学中的应用[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2:31-34.
[3]顾东阁.浅议虚拟数控机床在数控维修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2,20:167.
数控设备维修 篇12
(1) 减少了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时间, 实质上是积压浪费了大量资金。
(2) 部分仪器设备带病工作, 造成提前报废。
(3) 由于维修没有保障, 造成设备利用率低。由于维修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而影响到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的间接损失, 就更难以估量了。
基于以上原因, 同时考虑到仪器设备的继续增加, 设立一个仪器设备维修主管部门, 培养一支维修队伍是非常重要的。该部门应具有三项功能:一是调查了解仪器设备维修情况, 掌握有关信息。二是对待修仪器设备及时组织维修。三是对无能力维修的仪器设备向主管部门汇报, 并联系维修网点, 及时修复。
设备维修主管部门成立以来, 对维修自身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和工具, 主要以挖潜为主, 尽量利用实验室原有的设备, 有时是边修边用, 基本上没有投资, 充分挖掘内在潜力, 做到人尽其才, 物尽其用。多年以来, 维修主管部门即为学校节约了维修经费, 又解决了仪器设备维修难的问题;提高了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 为教学、科研赢得了时间, 保证了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
设备维修主管部门成立以来, 虽然取得了不少的成绩, 但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急需解决的问题是:
(1) 增加维修人员的数量。目前, 专职维修人员仅仅两人, 远不能满足维修要求, 因此应有计划地逐步增加专职维修人员。
(2) 提高维修人员的业务素质。维修文员不同于一般设备的使用人员, 他们不仅要有较高的理论知识, 还必须具有较高的实践技能和维修经验, 只有具有了以上能力, 才能在维修工作中做到诊断故障准确, 排除故障及时, 否则将不能胜任维修工作。
(3) 拓宽仪器设备维修种类, 扩大维修范围。目前我们的维修仅限于电子类、机械类, 随着学校的发展, 仪器设备数量增多, 种类齐全, 技术、精度越来越高, 仪器设备维修工作要不断拓宽工作范围, 以满足不同需求。
高等院校教学用仪器设备在高校固定资产中所占比例较大, 随着教育科学事业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各高校的仪器设备还在不断地增加, 其数量多、品种杂、精度高等特点, 使我们必须把仪器设备的维修和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要求管理工作者从仪器设备的维修工作整体出发, 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 进而组织力量, 采取措施, 以达到用最少的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取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