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设备的维修管理(共12篇)
化工设备的维修管理 篇1
化工企业的机械设备资产已占企业全部固定资产的相当一部分, 设备固定资产的管理使用、维修成本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施工生产和经济效益。几十年来, 化工行业已创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周期维修方式及一系列非常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设备维修按不同的维修内容和工作量分为日常维护保养、小修、中修和大修, 即周期维修, 按承修对象又分为内部维修和外委维修, 主要取决于单位维修人员技术水平及设施的配置情况。
我们根据设备的不同情况总结归纳了以下三种维修方式。
1 周期性维修
即以上所说的小、中、大修, 这是一种预防维修方式, 在以往采用较多, 但企业在进行设备周期性维修时, 又往往局限于生搬硬套行业的条文性规定, 没有根据设备本身磨损规律做必要的调整, 所以制定的修理计划未能较好地结合设备实际和生产实际。比如有些设备还未达到大小修周期就已损坏, 不能正常运转。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强行按周期维修对设备进行修理, 就不能满足化工生产的需求。
另外, 由于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有高低之分, 而且相同设备的运行情况也有所区别, 设备操作人员的素质也不同、设备工作环境不同及保养工作的落实不同等等。在周期维修中, 如果不考虑这些具体因素, 就不切实际。
总之, 周期性的维修是一种计划性的、被动的维修方式, 它只适用于那些已掌握磨损规律的部分设备。
2 事后维修
事后维修是设备发生故障后, 或者设备的精度、性能降低到合格水平以下时进行的非计划性修理。这种维修能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减少设备的停机时间。但若设备一旦发生故障, 就会给化工生产造成很大影响, 给修理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 特别在一些重要设备、连续运行的设备, 损失更为严重。
大多数的事后维修只是对发生故障的部位或零件进行修理, 而不是对整台设备进行全面检修, 就好像消防队一样, 哪有火就到哪, 因此设备经常连续出现故障。事后维修采用的很普遍, 但这也是一种被动的维修方式, 适宜于一些设备和发生故障后对正常生产影响小, 能及时提供备件、并且修理技术不复杂、利用率不高的设备。
3 状态维修
状态维修是一种以设备实际技术状态为基础的预防性维修方式。它运用各种检测手段和人的感官能力, 根据设备的日常巡回检查、定期检查、状态监测和诊断提供设备状态变化资料, 及时发现设备故障的特征和预兆, 提前做好备件和有关的准备工作, 适时地安排维修, 减少突发性故障, 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由于状态维修方法能对设备适时地、有针对性进行维修.不但能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 减少设备停机时间和维修工作量, 降低设备突发故障率.从而降低各种维修消耗和费用。状态维修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维修方式, 比周期维修和事后维修更合理.对一些利用率高、发生故障后对生产影响较大的关键设备及配件供应困难的精度高、大型设备可实行状态维修。
综上所述.设备的维修方式各有自己的优缺点和适用性.盲目地生搬硬套某种维修方式都不科学合理。在实际生产中要根据设备的不同特点和对生产的影响程度.选用适合自己企业情况的维修方式;要积极地做好设备预防性检修工作;同时, 要尽可能地推广状态维修方式;提高故障诊断的效率和经济上的合理性, 使设备停机损失小, 综合效益高, 寿命周期费用低, 使设备效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为企业多创效益。
以往, 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中, 我们实行操作、维修明确分工, 导致操作人员认为, 设备维修是维修人员的事, 与使用人员无关或关系不大, 从而使日常保养和维修工作分离开来, 造成企业人员利用率下降及设备的损耗加剧。在实际工作中, 操作人员由于只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 因而对设备的机械原理、构件磨损等情况理解和掌握不够。使用中, 就会想当然地进行一些简化操作程序或不规范操作, 结果加剧了某些部件的磨损。有时设备在使用中遇到突发故障需采取紧急措施时操作人员便不知所措, 直接影响着生产。另外, 还存在着一些诸如:操作人员同维修人员之间沟通不够, 对进人报废期的设备及有价值部件的利用率不高, 对技术人员培训不力等问题。
4 根据化工设备长期运行的情况及采取的措施, 以下方式用于借鉴
4.1 在管理上加强了对操作人员、维修人员的要求
要求操作人员要做到“三懂、四会”, 三懂指懂操作规程、懂设备性能、懂结构原理, 四会指会操作、会保养、会修理、会判断和处理一般故障。在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时, 应加强对操作人员在设备维护保养方面技术能力的提高和考核。要求维修人员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设备故障及做出相应维修处理, 以保证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要求操作人员、维修人员要做好工作记录。在维修时, 尽可能合理地安排操作人员陪同维修人员进行设备维修作业, 以进一步提高操作人员对设备各部分性能的了解.使其进一步改进操作方法, 提高技术水平。其次, 实行操作人员、维修人员联合包机, 对设备所出现的问题, 由双方共同分析研究, 找出原因, 总结并搞好整改预防, 从而加强了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的沟通及他们的责任心。在设备维修完毕后, 双方共同确认并在有关资料上签字。这样做的目的是:使设备维修保证规范化和合理化, 通过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相互了解和监督, 提高设备使用和维修质量, 延长维修周期, 降低维修费用, 提高操作人员、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
4.2 加强对设备维修的监督管理
为有效控制设备维修质量, 企业首先要收集各种修理工艺规程和质量标准, 这些是保证设备维修质量的基础。在维修过程中, 要实行有效的监督制, 设专人严格按规程和标准对维修过程进行全程或不定期监督检查。对需要更换的主要部件, 要检查测量核实, 做出详实记录, 对非正常损坏的部件要分析找原因, 做出整改预防方案。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通过查找原因, 采取措施, 预防和避免非自然规律发生的部件损坏事件发生, 同时可以提高监督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
4.3 加强维修人才的培养,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设备维修队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企业装备水平的提高, 机、电、仪一体化的设备将逐步增多, 传统的维修方法凭感官的检查手段己不适应现代设备保养维修工作的需要, 因此要采取各种培训方式, 培养一批掌握现代检测仪器, 能准确判断故障, 及时排除故障的高素质人才, 以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 为企业及时提供所需的机械设备, 保证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
同时, 考虑到自身企业的实际状况, 在培训时要注意不断调整培训方案, 如在对维修人员进行培训时, 要同时对维修监督技术人员进行培训。而在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时, 要适当增加设备操作与磨损规律的讲述。在培训时, 要及时讲述新的、先进的工艺技术和方法。要普及安全常识, 加强安全教育, 增强职工安全意识。在日常工作中, 要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 鼓励技术人员积极地学习、和采取先进的维修技术。通过这些方法提高相关人员的技术能力, 保证设备维修质量。对那些因操作不当、不规范的维修引起的设备损耗应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适当的处罚。
4.4 进行设备维修的经济核算
要根据设备的实际技术状态确定设备是否需要修理、什么时间修理及修理的具体实施等问题, 以免出现过剩维修。在不同的修理时期, 要根据设备各部件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修理方法, 使设备各部件达到最好的配比, 发挥最大的功效, 最大限度地降低维修费用。
总之要获得良好的维修效果, 在维修管理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正确选用设备, 即设备必须完全适合所承担的作业项目。 (2) 良好的操作。 (3) 预防维修工作。 (4) 合格的维修人员。 (5) 充足的备件供应, 这并不是要在库内存有过多的备品, 而是指很好地预测备件需要量和良好的材料管理。 (6) 有效的维修管理制度, 将责、权、利有机结合, 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只有统筹全面, 考虑到各环节, 并充分利用企业现有条件, 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维修质量, 延长设备维修周期和使用寿命, 更好地发挥设备的经济性能。
化工设备的维修管理 篇2
1 企业要积极培养和造就较高素质的维修队伍
目前我国冶金设备的维修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由冶金设备的使用单位自行管理与维修,二是由外委的维修队伍进行管理与维修。
企业要通过培训从而强化维修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推广与使用先进的维修设备和维修工艺,全面的提高维修队伍的专业维修水平。
企业应每年对各工种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同时委派一些维修技术专家骨干外出参观与学习,力求掌握先进的设备维修管理与保养技术。
2 建立合适的维修管理制度
企业的管理维修制度主要包括故障维修制度、预防性维修制度和预知性维修制度。
目前很多冶金制造业执行的是预防性维修制度,即每年一次的大中修。
但是,随着冶金装备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发展、材料制造工业的不断进步、冶金设备诊断技术的飞速发展,冶金设备的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种预防性维修制度已经不能够完全适用于当今的设备。
比如许多新型的设备尤其是进口设备可以做到几年不需要大型维修。
如果在不该维修的情况下安排维修,可能由于设备维修人员的素质、所使用的材料、工具以及采取的工艺问题,反而降低了设备原有的精度。
同时预防性维修制度的成本非常高,既不利于降低成本增加效率同时又很难保证原有产品的质量,从而影响到企业的效益。
因此,对于大型的冶金设备,应该根据其使用年限、工作环境、预计寿命等的具体参数,选择预防性维修与预知性维修相结合的`维修制度。
做到对每一台冶金设备都制定适用于这台设备本身的具体的维修制度。
比如一些本身精度很高的进口设备,企业完全可以采用预知性维修的方式,按照使用条件合理的使用,同时对设备的运行状态的进行监控,当出现异常现象时,再进行针对性的维修。
而对于陈旧设备,比如一些冶金吊车,其使用年限比较长,平均日工作时间比较长,且直接用于生产一线,工作环境比较恶劣,一旦出现故障对生产的影响较大,对于这些设备,采取预防性维修的措施还是非常必要的。
3 企业要积极深入开展精度维修
精度维修是指严格按照设备的生产厂家制定的维修标准进行维修,恢复设备的原有功能和精度。
深入开展精度维修主要包括:企业要重视设备的日常点巡检与维护,根据设备本身携带的检测仪器所检测出的科学的数据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判断,在专家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出合理的检修内容,同时还要提高设备使用者的专业的技能,着重培养设备使用者的责任心,使其懂得设备的运行原理,做到爱护设备、科学的使用设备。
企业要加强设备的润滑,减少摩擦,保护设备和加工件的使用寿命,合理的选择润滑油的使用量和使用时间,制定相应的合理的润滑制度,定期润滑,使设备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下运转,可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企业要加强监测冶金设备的振动,随着冶金设备的高速化发展,振动已经成为了设备损坏的主要原因,振动不仅能够反映冶金设备是否达到精度而且能够反映出设备备件是否被破坏回转件是否平衡等,监测振动是进行设备故障诊断的有效方法,对预知性故障维修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必须高度的重视设备的振动问题,设备安装完毕后一定要严格的按照标准来验收振动,严禁设备超出振动标准运行;企业要加强设备维修过程的控制,严格控制设备验收的质量,设备在维修前。
企业要结合日常的点巡检和设备运行的实际情况并且参照设备制造厂家的维修标准来确定维修项目,提出维修标准,检修单位按照企业确定的维修项目进入现场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和设备的运行的各项指标,维修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项目、标准与措施的技术交底,做到参检人员人人皆知,做到重点项目重点控制,且要在维修的过程中严格把关,达标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艺。
企业要推行精细化管理,进行延长冶金设备寿命的攻关,细节可决定成败,维修过程中必须做到严格的层层把关,推行精细化管理和维修的制度,要确实保证设备达到规定的标准与精度,各个配件也要达到规定的标准,其光洁度、精度与热处理都要符合要求,要保证精细化维修,每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个细节都要细心,做到每次维修都是精品。
4 企业要根据需求协调人员分工
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维护检修方式的需求,协调维修人员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与需维修的设备之间的关系,将他们从时间和空间上有效的组织起来,要充分的利用人力和物力资源,建立起适合企业自身状况的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和运行的机制。
企业要统一的管理各方面的资源,使设备管理维修的速度快、质量好、成本低。
5 结论
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科技水平飞速发展,随着社会对冶金产品的要求的不断提高,冶金设备也向着高精度、大型化方向飞速发展,传统的冶金设备管理和维修的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只有积极的采取现代化的先进的的管理模式和维修模式才能指导企业降低成本、提供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生亮.关于开展冶金设备精度维修的讨论[J].包钢科技,,4.
[2]徐宝升,施东成.我国冶金设备的发展与展望[J].冶金设备,1981,4.
[3]于德录,邵玲.冶金设备安装项目质量控制分析[J].冶金设备,,4.
简析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修 篇3
[关键词]机械设备;管理;维护
[中图分类号]C9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5-0171-01
机械设备是企业至关重要的工具,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设备管理、维护、保养至关重要,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一旦机械设备吸附灰尘、沾染污垢,轴承磨损,就会影响机械设备的性能,机械设备的寿命就会受到影响,直接影响生产。确保机械设备资源的过程使用能力,以良好的设备经济效益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是机械设备管理的主题和中心任务。
一、机械设备管理遇到的困难
1 设备管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由于目前不规范,管理制度未完全到位,一部分企业的领导为了追求利润和政绩,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必须的设备更新改造资金合不得投入,致使设备异常陈旧、老化现象较普遍的存在,设备中存在着隐患,埋藏着诱发事故的祸根。
2 企业的设备管理意识淡化
企业内不重视设备管理工作这种现象普遍地存在。首先在企业诸多管理工作中,生产经营、安全无疑是被摆在最重要位置上的,而设备管理则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下等”工作。其次,许多企业中缺乏真正既有专业技能,又具备管理协调能力的专项人才。第三,资质高、管理能力强的企业目前大都作为施工总承包单位出现,客观上退出了设备管理工作的一线,这也是该项管理工作正在弱化的重要原因。
二、机械设备管理的具体方案
机械安全是从人的需要出发,在使用机械的各种状态下,达到使人的身心免受外界因素危害的存在状态和保障条件。针对以上几个难点问题,结合施工过程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解决措施。
任何一种机械由于自身的性能、结构等特性,都有一定的使用技术要求。如能严格地按规定合理使用机械,就能充分发挥机械效率,减少机械磨损,延长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对于各项目之间的机械调配问题,做到提前及时的掌握机械设备方面的需求、退场信息,安排好机械设备调用过程中的二次保养维护工作,解决好使用与保养的矛盾冲突。
特种设备就是与人身、财产安全,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承压和载人设备的总成,在生产过程中,比一般性生产设备具有更大的潜在危险性。由于特种设备是属于危险性较大的设备,易发生事故造成操作者本人或他人的伤害,以及机械设备,公共设施等重大的财产损失,为保证其正常运行必须进行定期和巡回检测检验,以避免机械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安全和生命安全。
人员培训包括作业技能的培训与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针对性:一要抓好施工项目机械操作人员的准人关,将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工作做到位;二是编制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与安全操作规程手册,发给现场的每一位作业人员;三是做好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同时,对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应树立“全员安全教育培训”的理念。无论什么人,只要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机械设备相关生产活动,就必须受到安全教育培训,上至领导,下到一般工作人员,甚至包括生产者的家属,要让他们知道所从事的生产劳动其安全的重要性和防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方法,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达到从源头上控制机械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意义
维护保养技术要求简单,费用低,同时保证设备的正常作业,减少零部件的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特别对大型主要机械,必须强化必要的技术保养作业,以消除故障隐患,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更能减少大量的不必要成本,极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设备使用年限越短,可靠性越高,使用年限越长,可靠性越低。可靠性越低即机械设备容易发生故障,设备的有形磨损越严重,修复其所需费用也就越大。现代化机械设备是资金密集的装备,设备投资和使用费用十分昂贵,迫切要求设备管理的经济效益。
四、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过程
首先,强保养、零等候工程制度,其工程的主体内容是:以“强保养”为核心,辐射修订和实施以生产者为执行主体的64种类别的设备完好标准和操作维护保养规程,指定了主要生产设备的维修保养条例等管理制度;以“零等候”为核心,辐射设备修管人员为执行主题的软硬件增补与完善。“零等候”是指:设备发生故障后等候维修人员时问为零,等候维修备件时问为零,等候维修工具时问为零,等候维修资料时问为零。“强零工程”对于企业来说同样具有较高价值。
针对机械设备保养的现状以及施工企业的新特点、新隋况,我国提出了机械设备强制保养制度。机械的维修保养可以提高效率,但如何在保证使用效率的前提下使维修保养的费用达到最低,最终达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最优呢?要建立健全保养制度并合理确定维护保养周期施工企业应该采取定期维护、保养、检查制,执行“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定班保养、定期保养、巡回保养制度,并按各级保养规程执行,低级保养由操作人员进行,高级保养由维修人员会同机械操作上进行。只有保养做好了,机械出现故障的几率下降了,才能降低维修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同时,维护保养周期应根据机械设备使用维修的实际情况,收集使用维修的各种数据,分析机械设备各子系统的使用标准,故障出现的规律等多种因素综合确定,其方法有概率统计法、技术一经济分析法和维护作业统计法等。
强化机械设备保养的技术管理,机械设备具有施工工期较强的季节性、施工作业的分散流动n生和作业环境的恶劣。针对设备的这些特点,加强机械设备的保养,和及时维修是强化其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首先,加强保养,确保设备技术状况良好,要树立“按时保养、按级保养、按项保养”的思想,突出“科学性、强制性、预见性”,做到防患于未然。其次,精心修理,保障设备及时修复。在设备维修工作中要配备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维修人员,突出预防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注重装配工艺和优化修复工艺。
五、总结
化工设备的维修管理 篇4
1 在采购环节保证设备质量合格
采购作为设备入厂的第一道环节, 对设备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样也是确保化工设备零故障运行的第一步。一些设备在出厂前, 可能会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 导致其存在一些设计缺陷、质量存在瑕疵。这些情况都给化工设备的零故障运行埋下了隐患。这就要求采购人员在采购化工设备的时候, 务必要对设备进行仔细检查, 必要时, 可以协同技术人员, 对关键部件进行查验, 确保化工设备在入厂时, 质量过关。
2 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设备安装和使用
当设备购买入厂之后, 合理规范的安装, 是保证化工设备零故障运行的第二个重点步骤。在设备安装过程中, 如果不能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安装, 则在其以后的运行当中, 十分容易出现设备基础不稳定、歪斜、松动等问题, 对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健康运行带来了影响。这就要求安装人员在安装设备的时候,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 找好安装地点、安装位置, 并在安装过程中, 保证设备的基础坚实、稳定牢固, 确保设备的运行环境良好。
另外, 在使用过程中, 不合理合规的操作也十分容易出现设备故障现象的发生, 因此务必要保证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要求和流程来进行操作, 严禁强迫运行、超负荷运行等不规范的操作行为出现。在设备运行前, 一定要做好设备的检查工作, 确保设备在无故障的情况下工作。在设备停用的期间, 要做好日常的维护和检查, 对松动的、异常的部件进行紧固和排查, 定时对特定部件进行加油润滑等工作, 确保设备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3 优化设备常规保养
做好常规的保养工作, 有利于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通常而言, 设备在正常安装和使用的情况下, 随着运行时间和运行总量的增加, 会产生老化现象, 从而出现一些故障问题。所以说, 要想保证其能够持久正常运行, 必须要做好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对此, 应当制定保养和维护制度, 要求专业的设备维护人员, 定期对设备的易损耗部位或者需要经常性维护的部位进行保养。对于容易发生故障的部件也要做好日常排查工作, 防患于未然。通过经常性的维护和保养, 设备的使用状况的和使用寿命都会有很大的改善。
4 构建合理、规范的维修制度
设备在运行过程中, 难免会出现一些故障, 有时甚至会对生产和作业产生严重影响。因而构建合理、规范的维修制度, 是十分必要的。根据设备的故障率高低, 我们通常将其试用期分为初始运行、稳定运行和衰老期这三个阶段。一般来讲, 大型化工设备在一年以内属于初始运行期, 三到五年是稳定期, 五年以后则进入了衰老期, 衰老期的故障率将明显增加, 一些小型设备的衰老期将会更加提前。
大修通常会在设备进入衰老期后进行。化工设备大修涉及的问题较多, 其需要更换的零部件比较多, 且其维修周期较长, 对生产也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因此在设备大修时, 应当做好安排, 针对设备的使用周期、使用状况进行大修计划的制定, 保证同等型号或者维修周期相近的设备进行协同大修。对于中小修期限到了的设备, 可以在错开其他班组或者车间设备的前提下, 进行维修, 也可以将型号和系统规格相似的设备大修与中小修进行协同进行, 确保在提高维修效率的同时, 降低维修对生产的影响。
设备的中小修工作量较小, 其维修的周期也比较短, 对生产的影响不是很大。必要时, 最好可以与其他大修设备一起进行协同维修, 无法协同的, 需要安排好检修时间, 避免影响生产。在设备运行过程中, 难免会出现一些状况导致生产临时暂停。设备的中小修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些时间, 来进行维修。这种维修方式, 对于企业的部门管理有一定的要求。提高检修效率, 最大限度的降低停产频率, 是管理部门必须要做好的工作。
5 提高人员素质, 强化人员管理
人员素质对于设备的零故障运行, 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设备采购、安装、维护再到大修, 工作人员都充当了十分关键的角色。因此提高企业的人员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企业应当通过定期培训、规范生产讲座等模式, 提高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生产意识。然后在制度上, 通过科学完善的奖惩制度来规范人员的行为。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6 结语
化工设备的“零故障”, 其实不难达到, 关键在于管理。这就要求企业应当在设备采购、安装、使用、保养、维修这几个方面做好管理工作, 保证设备从入厂到安装都能规范进行, 在使用和养护过程中, 更应当注意规范操作, 然后制定科学合理的大修制度, 确保设备能够在有益的环境下, 正常运行, 从而实现“零故障”。
参考文献
[1]张锦超, 葛敬学.化工设备“零故障”的实现思考[J].中国化工贸易, 2012 (02) .
数控设备维修管理问题分析的论文 篇5
数控设备属于电子产品的一种,属于精密仪器,对外界环境的要求相对普通设备而言要高一些。首先,数控设备应在干燥的环境下运转,潮湿的工作环境会对机器零部件产生影响,其次,应该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空气中过多的灰尘会影响数控设备的正常运转,此外,还应该注意的是数控设备间的距离不能过近,设备运转产生的震动会影响数控设备的精密性。
3。2数控设备要求电源要有稳定性
数控设备和其他设备相比而言,对电源的稳定性要求更高,因为它的计算机编程必须依靠电源才能实现自动化操作,一旦停电就无法工作。
3。3数控设备维修对技术人员的要求比较高
数控设备维修管理要求技术人员要有较高专业水平,不仅要有熟练的操作经验,还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作指导。因此,技术人员要有上进心和责任心,不断学习工作知识提高工作技能,还要掌握各种维修技术,维护管理数控设备的各种零件、工具等。
4如何有效的解决数控设备维修中的问题
4。1做好数控设备的清洁工作和环境管理
在数控设备运行中会产生大量的灰尘、油气等,并在运行过程中吸附到设备内部,给零部件造成损坏,或影响设备零部件的功能,要及时检查清理,避免灰尘的大量堆积。灰尘过多也会影响数控设备的散热功能,数控设备在高温的环境中运行也会影响使用寿命。
4。2保证数控设备的电源稳定
如果数控设备是用储备电池进行供电的,那么就要定期进行更换,防止出现电量枯竭的状态,就算电池没有失效也要定期更换,这样不仅能保证数控设备的正常运转还能有效保护运行系统的数据信息。如果数控设备不是采用电池供电的方式,那么也可以选择专线供电的方式来保证电源的稳定。
4。3培养高技术的数控设备维修人才
随着数控设备技术的越来越普及,相关部门可以加大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力度,或者为企业进行人才的输送,扩大就业面。还可以举办行业技术比拼,进行技术认定,让技术人员不断钻研技术,提高工作技能。
5结语
总的来说,企业要想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做好数控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只有保障数控设备的正常运转,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因此,做好数控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刘武强。数控机床设备管理应用中的故障诊断和维修[J]。科技创新与应用,,(15)。
简析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 篇6
关键词:煤矿机电设备维修
0引言
随着我国煤炭工业生产的发展,企业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强烈地依赖于设备的性能,这无疑对煤矿机电设备的性能及维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我们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仍普遍采用以时间为基础的传统计划维修管理模式,致使约1/3的工作量是由于时机不准而做的无效维修,开机率低,维修时间长,严重影响了生产的正常进行。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煤矿固定资产中60%以上为机电设备,机电系统的费用支出已占成本的40%以上;另外,井下煤尘、瓦斯事故及重大火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机电原因引起的。正是由于认识到设备维修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许多企业借助于计算机和专家系统等先进手段,采用以可靠性为中心预防维修策略,使设备在一个相对延长的寿命周期内可靠地工作,并尽可能地避免了无效维修。
1传统维修缺点
1.1传统的维修工作
1.1.1计划性状态检修随着设备监测技术的发展和日趋完善,按照在线监测和诊断装置所预防的设备故障状态,将维修的时间和内容确定下来,是从监测和诊断资料中取得的数据。经过输入计算机分析处理,预测设备故障,从而在设备发生故障之前,制订出修理计划和措施,以利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消除隐患,达到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的目的。
1.1.2事后维修故障发生后所采取的处理对策,属于被动的。由于多在无准备的条件下进行,结果难以做到完善和彻底。
1.1.3计划性定期维修强制性维修,虽然也依靠较为简单的监测手段,但主要凭经验确定检修周期的,不管设备在客观上是否需要检修,到一定时间就要一次检修,所以很难预防随机因素引起的故障,有时有过剩检修的情况。
1.2传统的设备维修管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传统的设备维修管理越来越暴露出其不足:第一,设备设计制造过程和设备维修过程的管理彼此独立进行,缺乏信息的交流和反馈。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技术、质量、耗能、费用等有关的问题和信息,未能通过适当的渠道,反映给计划、设计、制造部门,从而改进设备的性能。第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设备的维修管理逐步从保证安全正常生产为中心的模式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模式转变。然而,传统的设备管理却单纯地以保证生产为目的,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第三,传统的设备维修管理把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分割开来,且偏重于技术管理,忽视经济管理。这与目前的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管理体制相矛盾。设备的一生是不断运动的过程,具体表现为物质运动状态(制造、试验、使用、维修、改造到报废)和价值运动形态(或资金运动状态)。两种形态同时存在,并分别受到技术规律和价值规律的支配。因此,必须掌握这种规律,才能达到设备的技术效能和经济效益的最优化。
2采取的措施
为全面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水平,适应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需要,根据煤炭生产的特点,结合当今设备维修管理理论和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效益和质量为中心。对设备寿命周期实施全过程管理,追求设备最佳综合效益和最经济的寿命周期费用,建立健全设备维修管理的信息反馈和自理的机构和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设备的维修管理决策服务,组织企业各部门全员参与设备的维修管理,应用现代化方法,经济合理地组织设备的维修管理,将是今后煤炭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
2.1建立和完善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标准包括各种技术管理标准、经济管理标准、维护技术标准、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标准以及维护修理的各种定额标准等,形成科学的现代化维修管理制度。
2.2开展煤矿机电设备可靠性、维修性的基础性研究在煤矿机电设备设计、生产、使用、维护等单位之间建立广泛的联系,系统深入地研究煤矿机电设备故障模式、故障发生的机理、故障造成的影响;加强设备运行、维修记录的管理和数据的分析、整理;系统研究煤矿机电设备的薄弱环节,不断改善和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提高设备的开机率和可用度。
2.3借助于监测仪器等硬件的维修借助于监测仪器等硬件的维修是一种非常好的维修管理模式,运用得当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重点设备逐步推行故障诊断和状态监测技术,积极开发、推广、应用简易价廉的诊断检测技术和仪器仪表;利用计算机的一些特殊性能,对重要设备的异常状态迅速做出判断,及时报警和实现连锁停机;对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从时间维修逐步过渡到状态维修模式,保证设备在寿命周期内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最经济的设备周期费用。
2.4加强煤矿机电设备使用和维护的管理由于我国现阶段煤炭生产劳动力素质较低,给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带来一定的困难;对设备的使用、操作不规范,进一步造成了设备隐患。因此,在现有条件下,煤炭生产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对设备使用、维护、修理人员的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健全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进一步完善包括三级保养、点检、班检、定期维护和巡回检查以及交接等日常维护和文明生产的制度。
3结束语
我国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水平的特点决定要对设备寿命周期实施全过程管理,追求设备最佳综合效益和最经济的寿命周期费用。应根据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健全设备维修管理的信息反馈和处理的机构和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设备维修管理决策服务,并应通过组织企业各部门全员全过程参与设备的维修管理。同时,应用现代化方法,如可靠性工程、维修性工程、系统论、信息论、决策论等,以及先进的技术,如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从而去报煤矿机电设备完好运行,保证生产。
参考文献:
[1]万长慈等.煤矿机电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9.
[2]本书编写组.煤矿机电维修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8.
[3]北京开采研究所.地下开采现代技术理论与实践新进展[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
设备维修管理的发展 篇7
几千年来维修工作对人类起了很大的作用。生产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大型、精密、高速、连续、结构复杂、电子装置控制的自动化水平较高的设备不断增多, 工业企业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必将显得更加突出。
1 设备管理的发展历史
设备管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 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 以及管理科学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设备管理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1 事后维修时期
事后维修就是将一些未列入预防维修计划的生产设备, 在其发生故障后或性能、精度降低到不能满足生产要求时再进行修理。采用事后维修 (即坏了再修) , 可以发挥主要零件的最大寿命, 维修经济性好。一般适用范围有: (1) 故障停机后再修理不会给生产造成损失的设备; (2) 修理技术不复杂而又能及时提供配件的设备; (3) 一些利用率低或有备用的设备。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 设备结构渐变复杂, 设备修理难度逐步提高, 设备的维修费用不断增加, 设备维修需要由专门人员来承担, 这样就从生产操作人员中逐步分离出一部分从事设备维修和管理的专门人员。
1.2 预防维修时期
它是根据设备的磨损规律, 按预定修理周期及修理周期结构对设备进行维护、检查和修理, 以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的一种以备维修制度。
其主要特征如下: (1) 按规定要求, 对设备进行日常清扫、检查、润滑、紧固和调整等, 以延缓设备的磨损, 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2) 按规定的日程表对设备的运动状态、件能和磨损程度等进行定期检查和调整.以便及时消除设备隐患, 掌握设备技术状态的变化情况, 为设备定期修理做好物质准备; (3) 有计划有准备地对设备进行预防性修理。
计划保修制 (又称保养修理制) , 它是把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结合起来的一种修理以设备制度。其主要特点是: (1) 根据设备的特点和状况.按照设备运转小时 (产量和里程) 等.规定不同的维修保养类别和间隔期; (2) 在保养的基础上制定设备不同的修理类别和修理周期; (3) 当设备运转到规定时限时, 不论其技术状态如何, 也不考虑生产任务的轻重, 都要严格地按要求进行检查、保养和计划修理。
状态监测维修, 这是一种以设备技术状态为基础, 按实际需要进行修理的预防维修方式。这种维修方式的基础是将各种检查、维护、使用和修理, 尤其是诊断和监测提供的大量信息, 通过统计分析, 正确判断设备的劣化程度、发生 (或将要发生) 故障的部位、技术状态的发展趋势, 从而采取正确的维修类别。因受到诊断技术发展的限制, 它主要适用于重点设备以及利用率高的精、大、稀类没备, 即值得投入诊断与监测费用的设备, 以使设备故障后果影响最小和避免盲目安排检修。预防维修的修理类别有:大修、项修、小修。 (1) 大修:设备的大修是工作量最大的一种全面修理。它要把设备的全部或大部分部件解体, 修复基准件, 更换或修复全部不合用的零、部件, 修理、调整设备的电气系统, 修复设备的附件以及翻新外观等, 从而达到全面消除修前存在的缺陷, 恢复设备原有的精度和性能, 达到出厂标准。 (2) 项修:设备的项修是根据设备的实际技术状态, 对设备精度和性能的劣化项目进行针性的局部修理。项修时, 一般要进行部分拆卸、检查, 更换或修复失效的零件, 必要时对基准件进行局部修理和校正坐标, 从而恢复所修部分的性能和精度。其工作量视实际情况而定。 (3) 小修:设备的小修是工作量最小的一种修理。对于实行状态 (监测) 维修的设备, 小修的工作内容主要是针对日查发现的问题, 拆卸有关的零、部件, 进行检查、调整、更换或修复失效的零件 (主要是易损件) , 以恢复设备的正常功能, 保证设备能运行到下一次小修理。对于实行定期维修的设备, 小修的工作内容主要是根据掌握的磨损复在修理间隔期内失效或将要失效的零件, 并进行调整, 以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能力。由以上可见, 两种预防维修方式的小修工作内容, 主要均为更换或确定失效零件的依据不同。显然, 状态 (监测) 维修, 因针对性更强。
20世纪50年代原苏联建立了一套计划预修制度, 其实质是泰勒制度的基本原理在设备维修与管理中的体现和运用, 它是以一套定额标准为基础的, 其理论根据是设备的磨擦理论与磨损规律。欧美的预防维修的理论基础是设备的故障规律, 即浴盆曲线。预防维修是有计划地进行设备的维护、检查和修理, 以保证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的一种技术组织措施, 它包括对设备的日常维护, 定期检查, 精度检查, 大修, 中修, 小修。事后维修与预防维修的局限性在于: (1) 只注重设备的维护修理阶段, 而较少注意设备的全过程管理。 (2) 设备的设计和制造管理与设备的使用和维修管理相脱节。 (3) 只侧重于设备的技术管理, 忽视设备的经济问题和组织管理。 (4) 传统设备管理由于受传统的垂直专业职能分工的影响, 没有把同设备管理有关的职能加以协调与组织, 经常是配合不紧密, 步调不一致, 从而影响设备管理的整体目标的实现。
1.3 设备综合管理时期
为了摆脱传统设备管理的局限性, 实现现代工业生产无事故、无缺陷、无伤亡、无公害的要求, 世界上工业发达国家先后提出了设备综合管理理论。
1.3.1 后勤学
20世纪60年代美国在经典的产品和设备寿命周期基础上, 吸取了寿命周期成本 (Life Cycle Cost, 简称LCC) 、可靠性工程及维修性工程等现代理论形成了后勤学 (Logistics) , 定义为“研究资源需求、设备、供应和维修, 并以后勤保障、计划作为对象的管理艺术、管理科学和工程技术活动”, 被认为是体现设备周期管理的最为彻底的学科。后勤学者认为, 一个系统应包括基本设备和相应的后勤支援两部分。基本设备和后勤支援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都必须在集成基础上来发展, 建立最优平衡, 以生产出一项费用效果良好的产品。
1.3.2 设备综合工程学
1974年, 英国工商部给设备综合工程学下的定义是“为了求得经济的寿命周期费用而把适用于有形资产的有关工程技术、管理、财务以及其业务工作加以综合的科学就是设备综合工程学。其内容涉及到设备、机器、装备、建筑物与构筑物的规划和设计的可靠性与维修性, 以及它们的安装、投产试车、维修、改造和更新, 以及有关设计、性能和费用信息方面的反馈”设备综合工程学的内容可归纳成5个方面: (1) 把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的最经济作为其研究目标; (2) 关于有形资产的工程技术、管理、财务等方面的综合管理科学; (3) 进行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设计; (4) 关于有形资产 (设备、机械、装置、建筑物) , 即关于设备一生 (方案、设计、制造、安装、运转、维修保养、改造和更新等) 机能的管理学; (5) 关于设计、使用效果、费用信息反馈的管理学。
1.3.3 全员生产维修
1971年日本在学习英美维修理论的基础上, 根据本国企业的管理经验, 将可靠性工程理论和现代管理, 技术加以综合应用, 逐步形成了全员生产维修, 它是全员参加的, 以提高设备综合效能为目标, 以设备寿命周期为对象的生产维修制度。具体内容如下: (1) 目标是使设备的综合效能最大; (2) 建立包括设备整个寿命周期的生产维修系统 (即管理设备的一生) ; (3) 包括与设备有关的所有部门, 如设备规划、设备使用、维修部门等; (4) 从最高管理部门到基层员工的全体人员都参加; (5) 开展小组自主活动推进生产维修与管理。TPM、Terotechnology和Logistics都追求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获取经济的LCC, 但他们的具体目标和责任分配却是不同的。Logistics的具体目标涉及到非常广泛的领域, 包括制造的产品、系统规划、信息和设备。Terotechnology只针对设备 (有效资产) , 包括设备供应商、工程技术公司和设备用户, 而TPM只针对设备用户。设备管理理论体系架构, 考察上述不同时期产生的设备管理理论, 其理论基础主要是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可靠性和价值工程等学说。
2 设备维修管理的现状
在今天全球经济充满兼并和收购的文化, 削减费用是一种普遍流行的特征。当领导层开始削减费用时, 维修部门就被视为一个轻易而隐蔽的目标, 使媒体、股东和社会都无法察觉。削减常用备件、延长维护与大修之间的间隔期、外协维修作业、裁减人员等, 在短时期内可能获得令人满意的节省费用, 而没有风险。但是削减维修工作要在6个月、一年, 或者更长的时间之后才开始见效。到那个时候, 有些力主削减的负责人员可能已经有所变动, 或者公司已经被卖掉, 或者已经破产。今天一般人难以听到或注意到“维修”这个词, 当他们电脑坏了, 他们或许设法找人修一下。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忘记维修, 坏了就直接换新的。尤其是没有受过苦的“90后”, 他们已开始拒绝工作, 在他们心中永远不会有“维修”一词。我们国家50, 60年代有许多大学艰苦地培养出成千上万受过优良训练的科学家、工程师、以及其他人才, 现在他们早已成为国家科技发展的主力。但是现在一流的学生往往都去学法律、金融管理, 对维修工程师和技师的工作嗤之以鼻。但是另一方面, 由于维修技术能手的短缺, 费用的削减和利润的刺激所引起的不良维修将有所改进。
3 设备维修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当计算机系统和高新技术与维修程序有更直接关系时, 它们将更广泛地被用来支持维修工作。维修专业人员将更加有本领和更加重要。在工业领域, 维修是生产、质量和安全的集成体, 维修将从一个消费中心转变为利润中心, 也就是从一个财务资源的消费者, 转变为利润的贡献者。领导层将会认识到优良有效的维修对企业的利润有直接的贡献。他们也认识到优良有效的维修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的质量。这是否应该包括在消费者组织的多广告的世界里?当然, 应该包括它。我建议新设备设计成带有维修操作系统和已经安装好了的程序。为什么呢?主要原因是设计、制造和使用之间, 以及操作与维修之间, 他们的费用和责任是完全独立的。设备的买主需要它, 或者设备制造者可能成为承包供应和服务合同中的一分子时设备都毫无变化。
设备管理总的发展趋势是向设备管理的现代化方向发展, 即设备管理集成化、全员化、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设备维修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设备要素市场化、信息化。这一全局性的发展, 对我国企业的设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 同时也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现今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形势下, 机构在改革, 人员在减少, 要求在提高, 克服困难与迎接挑战的重要工作之一, 是使用现代化的管理工具与技术手段, 增强自身的管理实力与水平。因此, 建立设备集成化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英) David W Dean EUROMAINTENANCE CONFERENCE2002[M]PROCEEDINGS.
[2]周文彪.设备管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3-4.
[3]Seiichi Nakajima.TPM Development Program:Implementing TPM[M].Portland, Oregen:Productivity Press, 1989.21-22.
[4]保罗·劳.设备投资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65.
医疗设备维修的管理 篇8
1 医疗设备维修的重要性
医疗设备在现代化医院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各医院医疗设备增加的同时, 高科技不断增加, 使设备维修问题日益显现出来, 医疗设备的维修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工作的质量, 有时也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做好医疗设备的维修工作, 对诊疗和治疗有极大的影响。如果医院设备经常出故障, 完好率很低, 精确度不可靠, 结果可信度差, 无法提供科学的数据, 就会影响治疗。由此看来, 医疗设备维修工作是诊疗和治疗的技术保障, 所以医院必须要建立自己强有力的维修队伍。
2 建立维修中心
如何有效地发挥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 除加强管理外, 设立专业医疗设备维修机构。可根据医院规模, 设立医疗设备维修中心, 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装备一定数量的测试仪器和机械设备, 以及必要的修理工具, 储备各种维修材料, 逐步向医疗高科技方向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维修中心主要承担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负责医疗设备日常的维修与管理, 有利于及时解决医疗设备在使用中突发发生故障, 充分发挥医疗设备的作用, 克服将发生故障的仪器设备送到厂家进行修理, 耗时长, 修理费用昂贵、影响医院正常工作等方面的问题。二是负责对科室使用人员操作定期培训, 这就要求维修中心的技术人员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 还要承担着医院各科设备的培训工作, 所以要求技术人员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 在实践中进步。
3 实行分工负责制
目前医疗设备品种繁多, 要求每一名技术人员都要精通多种设备的维修。根据设备的性能实行分工负责制。医疗设备可分成影像设备、检验设备、手术设备、重症设备、病房设备等。作为医疗设备维修人员应熟悉掌握常用医疗设备、精密仪器, 了解高新技术在医疗设备中的应用, 要适应以上工作就必须学习相应的医学、电子、光学、机械、计算机应用、科技外语等各方面的知识。当然最好是针对具体设备进行技术培训。维修技术人员只有不断学习, 不断提高技术, 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
4建立设备培训制度
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是仪器常见的问题, 表现为使用人员对仪器的性能不熟悉, 不能熟练操作设备, 致使仪器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无法获得满意的诊疗结果。因此一些重要科室, 特备是拥有众多急救、生命支持设备的科室。例如:急诊室、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对上岗人员要进行必要的培训, 经过严格的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 制定健全的设备培训制度, 加强对临床医务人员操作使用仪器技能的培训, 是医学工程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5医疗设备的保养
医疗设备的保养和检查是经常性的维修工作, 可预防设备故障的发生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通过定期检查可考查设备的性能、状态, 通过保养提升设备的性能、状态, 减少设备的消耗, 消除设备故障隐患, 保障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对医院医疗设备定期检查, 及时发现问题马上解决。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检查内容包括设备干净整洁情况, 箱体、显示器、底座、推车及其余组件有无损坏情况, 控制开关正常情况, 有正确清晰的控制号、标签和警示情况, 进口和软管情况, 电源线、电缆配件、充电器情况, 过滤器和通风口清洁情况等。还要把这些情况逐一记录在调查表上, 并由科室负责人和主管技术人员签字确认并存档保存。
6做好医疗设备的维修记录
医疗设备的维修要对每台仪器做好记录, 技术人员对维修过的设备要填写维修登记单, 内容包括设备名称、仪器型号、使用科室、主管工程师、维修情况、使用配件等。仪器维修好以后, 科室负责人经过验收合格后在维修单上签字。维修登记单一方面可以成为医疗设备维修的档案, 以便随时查阅。另一方面还可以对维修技术人员的工作量进行绩效考核管理。
在现代化医院, 医疗设备所起的作用是不能被轻视的。医疗设备运行的正常与否, 直接关系到临床医疗工作的质量, 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 要求医疗设备维修工作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 从事维修工作的工程师必须认真负责, 才能保证临床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只有规范和完善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 做到以人为本, 注重维修人员的素质及维修技能的培养, 充分调动和激发维修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以患者为中心, 以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为己任, 才能使适应现代化医院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吉峰.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模式[J]医疗卫生装备2005 26 (9) 35-36
化工设备的维修管理 篇9
1 化工机械设备简介
化工机械设备是指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各类仪器和设备的总称, 化工机械主要是将原料进行预处理、化学反应以及化学反应物的分离。化工机械设备涉及较多的领域, 比如石油、医药等方面, 而且工作方式比较灵活, 提供的工作形式也比较广泛。
2 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和维修保养技术的常见问题
2.1 化工机械设备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对于化工企业的生产而言是至关重要, 但是在我国的化工企业中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 因此对于机械设备的管理意识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 以至于导致企业的管理和保养制度大部分流失。由于化工企业的管理者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使得机械设备没有得到更好的管理与维护;也是由于管理者的疏忽, 导致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制度的工作落实并不到位, 所以化工机械设备的寿命被大大的缩短, 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也在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生产的成本。
2.2 化工机械设备在维修保养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
化工机械的维修是在化工机械设备发生损坏后对其进行全面的修复, 其主要工作内容就是更换相应的零部件, 使得机械设备又得以正常运转。而化工机械的保养确是在机器完好无损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检测以预防发生故障, 其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对设备进行日常的清理, 并且对设备补充润滑油以及防腐的措施, 使得机器设备损坏几率降到最低。许多的维修保养人员的技术水平不够, 缺乏专业的技术技能, 而且在维修保养过程中也没有引进先进的技术, 普通的维护又对机械设备损伤过大。此外, 技术人员过多重视了对机械设备的修理, 容易忽略保养工作, 这也使得化工机械设备的故障没有被防患于未然。不专业的维修与保养不仅使化工机械设备的迅速寿命变短, 同时也使的化工机械设备生产效率大打折扣。
3 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和维修保养技术改善措施
3.1 化工机械设备管理方面的改进
在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方面不能只限于在规章制度中, 更得运用于实际的操作环境中。一般来说, 化工企业对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由俩部分组成, 即是化工机械设备的润滑管理与防腐管理。在机械设备的运转过程中会出现磨损的现象, 这种情况会影响化工产品的质量, 因此, 润滑管理是每个企业都必须注重的。企业应对润滑剂的选择和管理俩方面进行管理:一是企业必须建立相关责任部门来对基础的化工机械设备进行管理以及日常的维护保养;二是定期对设备的润滑状态进行检查, 以确保机器设备的正常工作, 三是化工企业应注重对润滑技术的收集与编制, 以适应自己企业化工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化工机械设备的防腐工作也同样影响着化工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首先设计人员在选择材料上就应该去考虑材料的耐腐蚀性和各材料间的适应性;其次, 设计人员还应考虑到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防止局部性腐蚀的强度, 也应该在机械设备结构方面进行设计, 尽可能的减小缝隙;最后设计人员需要进行实地考察最终确定合适合理的防腐方案。
3.2 化工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改进技术
首先对于化工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 严格按照相应的技术规范进行, 确保其操作的环境适宜, 严禁企业为了利益最大化使机械设备长时间作业;同样应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 由成立的工作部门定期定时对设备排查检修, 明确化工机械设备的润滑情况和腐蚀情况。对于机械设备电器控制单元的检查中, 应做到及时的修理或更换老化以及故障的零件和设备, 尽量减少故障产生的损失。由于企业设备的配套使用, 所以需要对各个生产环节都需要关注, 确保生产线正常的运作。每次紧急也应该对故障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案进行记录并且存入档案。
4 结语
化工机械设备是化工企业运行的核心与基础, 它关乎到企业的生产、经济效益, 所以提高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水平以及日常的维修保养技术是保证化工产品质量,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内容。只有不断的对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保养, 才能提高化工机械设备的运行管理效率,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才能更好的推动企业高效健康的发展, 做到化工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凯, 江中波.化工机械设备管理以及维修保养技术[J].才智, 2012, 12-13.
医院设备维修管理的研究 篇10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医院的设备和环境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医疗设备的配置情况成了医院能力判断的重要指标。医院大都不惜代价进口先进的医疗设备,医院的维修工作量也随之增加。医院设备的维修管理是根据医院的规划目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在相当的经济基础上及合理的组织措施,对设备进行周期性的功能和运动状态及运动形态的维护修理工作,是一个医院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概念。如何做好医院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对医院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医疗设备的分类
1.1按工作原理分类
医疗设备按照工作原理和技术种类可从电子学、放射学、核物理学、光学和机械学方面进行分类。其中,电子脉冲治疗仪、B超机、心电监护仪和核磁治疗机等是电子学类医疗设备;X线机、CT机是放射学或核物理学类医疗设备;显微镜、纤维镜、分光光度计和无影灯等是光学或电子学类医疗设备;大部分外科设备都是机械学类医疗设备;人工心肺机、血透机是机械学和电气综合类医疗设备。
1.2按用途分类
根据医疗设备用途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诊断器械(含监护类),确定人因为疾病或损伤造成的机体功能方面失常的原因,同时对治疗过程中病情进展或变化监控的仪器,如X线机、临床检验仪、B超机等;其它一些辅助完成医疗诊断和治疗的器械,如制冷系统、消毒器械或供氧系统等。
1.3按临床分类
现代医学科目划分越来越细,某妇产医院为了更好的服务病人,根据临床科目的不同,医疗器械也相应的进行了分类。检验科需要对病理进行检验检查所需的各类仪器包括生化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血气分析仪等;妇产科主要是与妇女和儿童有关联的设备,如妇科检查床和胎儿监护仪等;外科器械相对其它科室来说要多一些,如手术床、高频电刀、牵引床或手术显微镜等。
2现代医疗设备管理历史及含义
2.1管理历史
医疗设备管理的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初的前苏联时期,前苏联提出了计划预防维修制度。随后,1954年美国也提出了医疗设备的生产维修概念。20世纪60年代,美国又提出了设备管理的“后勤学”理论。1971年英国的丹尼斯·帕克斯提出了“设备综合工程学”理论。
2.2计划预修制管理含义
计划预修制管理的含义是,在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按照原计划进行检查、维护或修理,医院不同科室使用的设备不同,可根据不同的周期进行保修,且不同设备的磨损程度和规律不同,计划预修的时间也相应有所改变。预修制的优点是:可以减少或避免设备故障的偶然性和意外性的磨损或损坏,大幅减少了意外故障停机造成的损失;缺点是:有时会因管理层管理不当而出现维修过剩或维护不足的现象,有的设备因为医院科室的不同而只跟随某一科室,其它科室借用后不加保养而造成设备不能正常保养的情况,有时也会因为医疗科室与医院的维护机构不能进行细致和有效的沟通而产生部门之间不协调的现象,有时因维护宣传未到位,使全员参与的意识并没能达到预期效果,忽视了全员参与的意识。
3全员生产维护
鉴于医疗设备的特殊性,其维护维修也具有突出特点:以最高的设备综合效率为目标;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全系统的预防性维护;医疗设备的维护和维修需要每个科室都参与计划、使用和维修,是从医院的最高管理层开始到医院的一线职工都参与的状态;需要进行动机管理,即通过开展小组的自主活动来推进生产维修。这种全员维修的特点是:生产维修的每个侧面都必须包含在内,如机械设备整个使用过程中需要的防维修、维修预防和事后维护及改善;从医院的上层管理人员到科室领导再到具体的操作人员都必须参与;从医疗设备的寿命周期进行评价管理,是一种全效率的综合管理维护手段。
4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方法
4.1对机械的维修管理
医疗仪器的维修与其它维修不同,其维修的好坏与患者的健康直接相关,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执行。从具体的管理方法来看,可分为以下几种:
(1)大型精密仪器的维修。大型精密仪器配件复杂,检查精确度高,需要精心维护。购进之前,就仪器的各项功能和维护需要与供货方签定合同,供货方应有一定时间的跟踪服务,同时要求供货方根据合同内容对相关科室人员进行维修培训,提供一定数量的机械零配件,以及使用说明和维修技术说明等。在进行跟踪维修时,器械的使用人员需要尽可能多地向供货商讨要技术文件,最好有这种仪器的电路和零配件,需要设定固定的维修检查期,以便实时执行。维修时需要提前制定一个合理的维修计划,不是将仪器停下来进行完全性的检修,而是将定期检查与维修有机结合起来,在仪器工作的同时边检边修,避免引起机械故障给医疗工作带来影响。
(2)即时维修,是在医疗设备发生故障时进行的一种无计划的临时性维修。这种维修方式在医院工作中经常出现,需要维修部门时刻处于准备状态,由于面对的机械类型比较繁杂,且大部分故障都是突发的,因此需要技术人员熟练撑握技术,有时一个维修人员可能对多种设备的维修不能完全掌握,这就需要由不同的专门维修人员对相关设备进行不同的维修工作。
不同设备的维修都需要有详实的记录,如维修档案或维修卡,要求记录故障原因、维修方法和时间。无论哪一种维修,都需要维修工人对设备进行细致的检查和修理。现代医疗设备大部分都是集高精尖,为维修带来了一定技术上的困难,这就需要维修技术人员不断的研究探索,在学习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同时还需要组建一支高科技技能的维修技术队伍。
4.2人员和管理层的管理
从医院的角度来看,精密医疗仪器是现代医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形中提升了医院的医疗水平,医院领导层不惜重金引进大型医疗设备。在这个基础上,为了使这些设备长期有效工作,需要重视维修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
从维修人员的角度来看,医院设备科技水平的提高,对维修队伍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个基础上,维修人员在具备扎实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实践精神,需要老人带新人,使新人也具备相当的实践经验,从而更好地保证医疗设备能够一直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另一方面,由于维修工作人员不足,而医院的机械使用量越来越多,相对来讲维修人员的工作量大幅增加,这就需要维修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积极的工作态度,不但对自己的本质工作有高度的热爱,还要有克服困难的精神,使自己的维修工作能够高质量的完成。
5结语
从医院角度来讲,医疗设备的维修具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只有进行有效的维修设备才能正常运行。
摘要:针对某医院维修设备的管理工作进行阐述,来说明医院设备维修管理的重要性。
关键词:医院设备,维修管理,社会影响,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任亮.医疗器械的使用维修[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0(8):134
[2]李钦萍.医疗设备的维修维护与管理[J].工企医刊,2008,21(2):64,62
[3]陆银春.医疗设备维修新模式的研究和探索[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7):90-92
[4]程雨茂.基于模糊故障树分析方法的化工成套设备可性评估[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07
浅析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修保养 篇11
【关键词】机械设备;管理;维护 机械设备是企业至关重要的施工工具,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设备管理、维护、保养至关重要,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一旦机械设备吸附灰尘、沾染污垢,轴承磨损,就会影响机械设备的性能,机械设备的寿命就会受到影响,直接影响生产。确保机械设备资源的过程使用能力,以良好的设备经济效益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是机械设备管理的主题和中心任务。
1.机械设备管理遇到的困难
1.1设备管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由于目前不规范,管理制度未完全到位,一部分企业的领导为了追求利润和政绩,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必须的设备更新改造资金舍不得投入,致使设备异常陈旧、老化现象较普遍的存在,设备中存在着隐患,埋藏着诱发事故的祸根。
1.2企业的设备管理意识淡化
企业内不重视设备管理工作这种现象普遍地存在。首先在企业诸多管理工作中,生产经营、安全无疑是被摆在最重要位置上的,而设备管理则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下等”工作。其次,许多企业中缺乏真正既有专业技能,又具备管理协调能力的专项人才。第三,资质高、管理能力强的企业目前大都作为施工总承包单位出现,客观上退出了设备管理工作的一线,这也是该项管理工作正在弱化的重要原因。
2.机械设备管理的具体方案
机械安全是从人的需要出发,在使用机械的各种状态下,达到使人的身心免受外界因素危害的存在状态和保障条件。针对以上几个难点问题,结合施工过程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解决措施。
任何一种机械由于自身的性能、结构等特性,都有一定的使用技术要求。如能严格地按规定合理使用机械,就能充分发挥机械效率,减少机械磨损,延长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对于各项目之间的机械调配问题,做到提前及时的掌握机械设备方面的需求、退场信息,安排好机械设备调用过程中的二次保养维护工作,解决好使用与保养的矛盾冲突。
特种设备就是与人身、财产安全,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承压和载人设备的总成,在生产过程中,比一般性生产设备具有更大的潜在危险性。由于特种设备是属于危险性较大的设备,易发生事故造成操作者本人或他人的伤害,以及机械设备,公共设施等重大的财产损失,为保证其正常运行必须进行定期和巡回检测检验,以避免机械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安全和生命安全。
人员培训包括作业技能的培训与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针对性:
一要抓好施工项目机械操作人员的准入关,将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工作做到位;二是编制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与安全操作规程手册,发给现场的每一位作业人员;三是做好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同时,对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应树立“全员安全教育培训”的理念。无论什么人,只要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机械设备相关生产活动,就必须受到安全教育培训,上至领导,下到一般工作人员,甚至包括生产者的家属,要让他们知道所从事的生产劳动其安全的重要性和防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方法,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达到从源头上控制机械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
3.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意义
维护保养技术要求简单,费用低,同时保证设备的正常作业,减少零部件的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特别对大型主要机械,必须强化必要的技术保养作业,以消除故障隐患,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更能减少大量的不必要成本,极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设备使用年限越短,可靠性越高,使用年限越长,可靠性越低。可靠性越低即机械设备容易发生故障,设备的有形磨损越严重,修复其所需费用也就越大。现代化机械设备是资金密集的装备,设备投资和使用费用十分昂贵,迫切要求设备管理的经济效益。
4.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过程
首先,强保养、零等候工程制度,其工程的主体内容是:以“强保养”为核心,辐射修订和实施以生产者为执行主体的64种类别的设备完好标准和操作维护保养规程,指定了主要生产设备的维修保养条例等管理制度;以“零等候”为核心,辐射设备修管人员为执行主题的软硬件增补与完善。“零等候”是指:设备发生故障后等候维修人员时问为零,等候维修备件时问为零,等候维修工具时问为零,等候维修资料时问为零。“强零工程”对于企业来说同样具有较高价值。
针对机械设备保养的现状以及施工企业的新特点、新情况,我国提出了机械设备强制保养制度。机械的维修保养可以提高效率,但如何在保证使用效率的前提下使维修保养的费用达到最低,最终达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最优呢?要建立健全保养制度并合理确定维护保养周期 施工企业应该采取定期维护、保养、检查制,执行“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定班保养、定期保养、巡回保养制度,并按各级保养规程执行,低级保养由操作人员进行,高级保养由维修人员会同机械操作上进行。只有保养做好了,机械出现故障的几率下降了,才能降低维修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同时,维护保养周期应根据机械设备使用维修的实际情况,收集使用维修的各种数据,分析机械设备各子系统的使用标准,故障出现的规律等多种因素综合确定,其方法有概率统计法、技术一经济分析法和维护作业统计法等。
强化机械设备保养的技术管理,机械设备具有施工工期较强的季节性、施工作业的分散流动性和作业环境的恶劣。针对设备的这些特点,加强机械设备的保养,和及时维修是强化其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首先,加强保养,确保设备技术状况良好,要树立“按时保养、按级保养、按项保养”的思想,突出“科学性、强制性、预见性”,做到防患于未然。其次,精心修理,保障设备及时修复。在设备维修工作中要配备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维修人员,突出预防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注重装配工艺和优化修复工艺。
5.总结
机械设备的维修与管理 篇12
1.1 周期性维修
即以上所说的小、中、大修, 这是一种预防维修方式, 在以往采用较多, 但企业在进行设备周期性维修时, 又往往局限于生搬硬套行业的条文性规定, 没有根据设备本身磨损规律做必要的调整, 所以制定的修理计划未能较好地结合设备实际和生产实际。比如有些设备还未达到大小修周期就已损坏, 不能正常运转。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强行按周期维修对设备进行修理, 就不能满足施工生产的需求。另外, 由于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有高低之分, 而且相同设备的运行情况也有所区别, 设备操作人员的素质也不同、设备工作环境不同及保养工作的落实不同等等。在周期维修中, 如果不考虑这些具体因素, 就不切实际。总之, 周期性的维修是一种计划性的、被动的维修方式, 它只适用于那些已掌握磨损规律的部分设备。
1.2 事后维修
事后维修是设备发生故障后, 或者设备的精度、性能降低到合格水平以下时进行的非计划性修理。这种维修能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减少设备的停机时间。但若设备一旦发生故障, 就会给施工生产造成很大影响, 给修理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 特别在一些重要设备、连续运行的设备和地处偏远工地的设备上, 损失更为严重。大多数的事后维修只是对发生故障的部位或零件进行修理, 而不是对整台设备进行全面检修, 就好像消防队一样, 哪有火就到哪, 因此设备经常连续出现故障。事后维修采用的很普遍, 但这也是一种被动的维修方式, 适宜于一些设备和发生故障后对正常生产影响小, 能及时提供备件、并且修理技术不复杂、利用率不高的设备。
1.3 状态维修
状态维修是一种以设备实际技术状态为基础的预防性维修方式。它运用各种检测手段和人的感官能力, 根据设备的日常巡回检查、定期检查、状态监测和诊断提供设备状态变化资料, 及时发现设备故障的特征和预兆, 提前做好备件和有关的准备工作, 适时地安排维修, 减少突发性故障, 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由于状态维修方法能对设备适时地、有针对性进行维修.不但能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 减少设备停机时间和维修工作量, 降低设备突发故障率, 从而降低各种维修消耗和费用。状态维修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维修方式, 比周期维修和事后维修更合理.对一些利用率高、发生故障后对生产影响较大的关键设备及配件供应困难的精度高、大型设备可实行状态维修。
综上所述, 设备的维修方式各有自己的优缺点和适用性, 盲目地生搬硬套某种维修方式都不科学。在实际生产中, 要根据设备的不同特点和对生产的影响程度, 选用适合自己企业情况的维修方式;要积极地做好设备预防性检修工作;同时, 要尽可能地推广状态维修方式;提高故障诊断的效率和经济上的合理性, 使设备停机损失小, 综合效益高, 寿命周期费用低, 使设备效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为企业多创效益。
2 设备维修管理的措施
以往, 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中, 我们实行操作、维修明确分工, 导致操作人员认为, 设备维修是维修人员的事, 与使用人员无关或关系不大, 从而使日常保养和维修工作分离开来, 造成企业人员利用率下降及设备的损耗加剧。在实际工作中, 操作人员由于只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 因而对设备的机械原理、构件磨损等情况理解和掌握不够。使用中, 就会想当然地进行一些简化操作程序或不规范操作, 结果加剧了某些部件的磨损。有时设备在使用中遇到突发故障需采取紧急措施时操作人员便不知所措, 直接影响着施工生产。因此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2.1 在管理上加强了对操作人员、维修人员的要求。要求操作人员要做到“三懂、四会”三懂指懂操作规程、懂设备性能、懂结构原理, 四会指会操作、会保养、会修理、会判断和处理一般故障。
2.2 加强对设备维修的监督管理。为有效控制设备维修质量, 企业首先要收集各种修理工艺规程和质量标准, 这些是保证设备维修质量的基础。在维修过程中, 要实行有效的监督制, 设专人严格按规程和标准对维修过程进行全程或不定期监督检查。对需要更换的主要部件, 要检查测量核实, 做出详实记录, 对非正常损坏的部件要分析找原因, 做出整改预防方案。
2.3 加强维修人才的培养,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设备维修队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企业装备水平的提高, 机、电、液一体化的设备将逐步增多, 传统的维修方法凭感官的检查手段己不适应现代设备保养维修工作的需要, 因此要采取各种培训方式, 培养一批掌握现代检测仪器, 能准确判断故障, 及时排除故障的高素质人才, 以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 为企业及时提供所需的机械设备, 保证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
2.4 进行设备维修的经济核算。要根据设备的实际技术状态确定设备是否需要修理、什么时间修理及修理的具体实施等问题, 以免出现过剩维修。在不同的修理时期, 要根据设备各部件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修理方法, 使设备各部件达到最好的配比, 发挥最大的功效, 最大限度地降低维修费用。在设备进人报废期后, 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进行技术改造, 挖掘其可使用的潜在功能, 以期增加设备的功能和效益, 对老旧淘汰设备有使用价值的部件, 可通过必要的技术改造, 予以充分利用, 减少维修费用支出。但同时要考虑分析修旧利废的经济可行性,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同时设备改造的方案要周密慎重, 需经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可行性论证后方可实施。
【化工设备的维修管理】推荐阅读:
医疗设备维修的管理07-04
设备的分类管理与维修09-01
工厂设备的维修与管理10-05
化工设备管理07-10
化工设备安全管理07-13
设备维修管理问题07-22
设备适度维修管理方法08-14
设备维修管理技术09-06
医院设备维修管理09-09
设备维修管理论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