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维护维修管理制度

2024-09-23

设备维护维修管理制度(精选8篇)

设备维护维修管理制度 篇1

维修设备维护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搞好公司设备维护保养工作,提高设备维护保养水平,保证设备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动力设备、通用设备、起重运输设备、消防设备、仪器仪表以及其他各种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第三条各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及所属车间要高度重视并认真搞好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制定本单位及生产岗位“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建立健全“设备操作规程”及“维护检修规程”。

第四条各单位牢固树立“我的设备、我操作、我维护”的观念,设备的操作人员是设备维护的第一责任人。

第五条设备维护保养实行专机专责制或包机制,做到台台设备、条条管线、个个阀门、块块仪表均有人负责。

第六条对设备维护保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第七条各单位设备管理部门要组织对操作人员进行正确使用设备的培训,使操作人员达到“四懂”、“三会”,即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会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并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一)严格按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设备,严格控制操作指标,严禁设备超温、超压、超速、超负荷及介质超标运行。对于超指标运行的设备,要及时通报设备管理部门,共同分析评估。

(二)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三)严格执行《设备润滑管理制度》。做好润滑记录及废油回收工作。

(三)严格按《机泵管理制度》,做好设备的定期切换和备台的定时盘车工作,对闲置设备应制订相应管理办法以做好维护保养工作。

第七条车间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的检查与考核。要依据公司有关规定和合同协议,制定检查考核办法,对设备巡检、维护和保养工作进行检查,并进行严格考核。

设备维护维修管理制度 篇2

关键词:电视设备,维护保养,设备维修

广播电视系统是一个庞大的集合, 其设备应用的特点是专业性强、性能独特, 与其他行业兼容性差。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广播电视技术的密切结合和发展, 设备构成更加复杂, 设备的维护维修也更困难, 对管理工作的要求也更高。

我们说起电视设备, 第一反应是摄像机、录像机、监视器、转播车等等, 这些是传统意义上的电视设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深入运用, 硬盘服务器、网络存储设备、码流播放器等设备也被大量采用, 这些网络系统和设备, 需要非常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保养。现在一般采用委托运行、委托维护维修 (简称委托维护) 的工作模式, 从人员成本和工作效率上说, 对于特殊的行业或系统, 委托维护还是可行的工作模式。

由于篇幅的问题, 我们这里探讨的设备、系统的维护维修, 是指传统设备的维护维修, 也就是摄像机、录像机、监视器、切换台、灯光、演播室、转播车等设备和系统的维护维修, 我们也称为设备维修 (不含委托维护) 。

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大致分为维护和维修两大部分, 维护是根本, 维修是补充, 目的是为电视宣传工作做好技术支持和技术保障。

一维护保养

技术维护工作要遵循科学规律, 设备的运行状况直接影响着节目的播出质量, 使设备运行在最佳状态, 把事故降到最低, 把质量提到最好, 对设备、系统进行预防性维护, 把各种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消灭在萌芽状态, 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科学合理地安排维护工作, 要考虑设备、系统自身的特点。一般情况下, 设备使用部门安排周维护、月维护及年维护等定期维护工作。技术管理部门安排专项的设备维护保养工作。

大量的摄像机、录像机、监视器等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非常重要。要熟悉设备用户手册, 根据用户手册安排专项的维护工作。如录像机的磁鼓和传动系统的有效使用期是3000小时;带盘电机的使用期是3000小时;风扇的有效使用期为1万小时等数据, 是安排维护保养的依据。另外, 灰尘对系统和设备的危害极大, 它可以直接造成“糊磁头”等设备故障, 进行一年两季的专项维护保养可以有效地预防。

专项维护主要包括录像机的保养、摄像机的保养、监视器的保养等。

录像机保养步骤如下:

对每台设备进行了整机清洁, 如清洁轮, 压带轮已老化进行更换;

添加新润滑脂;

走带系统确认, 包络, 张力, 线性, X值, LISTA值, A/C磁头, 带盘马达扭矩的确认调整;

重放误码率确认, 记录误码率确认, 如误码率高进行调整;

用户菜单, 工程师菜单的确认, 时码, CTL码的检查;

外观检查, 更换损坏的外装零件 (如IN, SET, PLAY, STOP键, 搜索盘等) 。

摄像机保养步骤如下:

对每台设备进行了整机清洁, 如清洁轮, 压带轮已老化进行更换;z

添加新润滑脂;

走带系统确认, 包络, 张力, 线性, X值, LISTA值, A/C磁头, 带盘马达扭矩的确认调整;

重放误码率确认, 记录误码率确认, 如误码率高进行调整;

用户菜单, 工程师菜单的确认, 时码, CTL码的检查;

摄像机电路测试, 检查白平衡, 后焦, 色温的一致性, 镜头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修理;

外观检查, 更换损坏的外装零件 (如寻像器外装件, 话筒防风罩等) 。

监视器的保养内容主要包括:白平衡、亮度、对比度、色度、枕形线性调整和清洁工作。

在维护保养中发现有重大问题的设备, 可以安排专门的检测和大修。

对其他设备, 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使用状况进行维护保养。还可以针对一些频发故障的设备, 进行专项维护, 如示波器、审看机等。

每年的重大活动、重要节日是观众收视高峰期, 如何做好这一时段的技术保障工作, 将电视节目安全、优质地送到千家万户, 最能体现设备技术维护工作做得好与坏。所以, 每次重大活动和重要节目播出之前, 要对系统和设备进行严格的检修, 检查备品备件是否完好;对参与宣传报道的设备进行维护, 更换关键的零部件;认真做好清洁保养工作, 把机器状态调整好;备份系统要加电测试, 确保系统运行正常。

同时也要考虑到, 维护后的设备需要留有实际运行和反复调整的时间, 一般在重要时段或重要节日前一周完成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维护工作要坚持“严、细、实、勤”的原则。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一要靠严格的管理制度和严密的维护保养规程;二要合理指派人员、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维修管理部门的重点工作就是抓好管理, 做好全面细致的维修保养管理工作。

二设备维修

一般讲, 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首先要做的是维修费用的年度预算。一般按平均占拥有设备总值的3%~5%左右 (国际通用参数) 作为一年的专项维修经费, 最好是集中管理统一支配调剂使用。

从事设备维修的管理者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决定了维修管理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日常设备维修工作十分繁杂, 不同的设备维修的内容和处置的方法也不一样, 无法制定统一的操作流程。这就要求维修管理人员, 要熟悉掌握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技术指标等, 这样对设备故障的初步判断、认定、修理项目和大致的维修工期费用等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管理起来就不会无的放矢, 瞎指挥。

设备维修维护管理流程要简单实用, 具有可操性。根据各部门的实际情况, 将维修费用划分成不同的量级, 按国家财政部规定的多级审批程序逐级审批。

图1是一个设备维修流程简图, 图中数据为假设数字, 仅供参考。

设备维修工作是电视安全播出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在安全播出工作中,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所以对直接影响到安全播出的设备隐患和故障, 都应该及早发现, 及早处理。维修管理工作不能“闭门造车”, 要做到多看、多问、多说。

要关注节目的播出质量情况, 特别是播出发生的技术事故常常与设备有关, 一定要追根寻源, 查找事故出现的真正根源和隐患, 把经常出现故障又有代表性的设备同机型做排查和维护, 杜绝此类事故的再次发生。

分享两个小例子:

对于播出线上发生的播出事故, 要注意多观察, 找规律, 配合一线工作人员尽快找出故障的深层原因。播出机房曾经发生了多次“糊磁头”事故, 通过反复观察, 发现大部分“糊磁头”现象发生在60分钟以上的数字带中, 而且多在节目播出20分钟以后。通过多次试验查故障找原因, 找到了发生故障的根本原因, 除个别录像带在录制过程中, 由于录像机内灰尘大造成磁带脏之外, 大部分原来购入的数字录像机在生产过程中, EQ板上的IC片不合格, 在高温下就会出现“糊磁头”现象。我们积极和厂商联系, 对有问题的录像机全部免费更换了IC片, 对其他的录像机也进行了检查调整, 基本上避免了由于设备原因造成的“糊磁头”等现象。

对技术维护工作要做到实处, 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对影响到安全播出的设备都不能放过。如有一期30分钟的专题节目, 在播出中值班员发现录像机报警, 显示该带有严重的“糊磁头”现象, 但监听监看均正常。节目播完后, 值班的同志用几台录像机查看均有此现象, 就将磁带送来检查, 由专业人员检查发现, 有两个磁头的信号录制电平偏低, 可能节目录制时的录机有问题。马上和制作部门联系, 找到了有问题的录像机, 并及时进行了维修。在后来制作的节目播出中, 再没有类似现象在播出过程中发生。

三维修数据

维修数据的汇总统计很重要, 一是可以给主管领导提供第一手设备使用现状、维修费用的使用情况;二是可以分析设备故障原因, 对故障率大的设备要找出原因和解决办法, 做出重点维护的计划, 避免相同事故重发。

一般数据报表如图2、图3、图4、图5所示。

如图2, 维修维护保养表的制定, 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调整, 原则上应该方便填写整理, 确保数据全面、准确, 可供设备维护和使用部门检索与查询, 最后的数据汇总还应包括维护维修公司信息、设备厂家信息、设备基本信息、检验信息、维护维修内容、费用信息等, 满足各维度统计需求, 而且一目了然。

可以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设计报表, 还可以就维修工作或某一项维护做出分析报表, 供领导参考。如维修费用占设备总值的比例, 分析维修费用是否合理。举例如下:

2010年固定资产51.29万元 (见表1、图6)

2010年维修总费用约5122.2元 (见表2、图7) 。

从中可以看出, 计算机和动力设备的维修费用偏高, 可以查找原因, 写出具体的分析报告。

四维修公司

通用设备维护维修公司的选用, 按照政府采购程序确定。专业设备维护维修公司的选用, 由技术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在设备制造商或代理商中确定, 报政府采购管理部门备案。

专业设备维修公司应由技术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审定, 维修公司不仅需要有资质, 还要有专业的高水平维修人员。由于广电设备专业性强, 而且许多厂商或代理商就是系统建设时的集成商或供货商, 有些设备可能就只有一家厂商或代理商, 所以维修时用原厂商或代理商也是本行业的设备维修特点, 设备使用部门在维修费用方面要做好控制, 要求其合理报价。

技术管理部门负责与选定的维护维修公司签署维护维修服务协议。

技术管理部门每年对签署服务协议的维修公司要进行公示, 公示的内容包括资质、价格、承包内容、人员配置以及相关服务条款与承诺等。

技术管理部门负责对维护维修公司服务质量进行跟踪、考核, 年度考核优秀者可进行表彰。未通过考核的解除服务协议。

五特殊需求

对一些大型维修改造项目, 技术管理部门应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方案、费用等方面的可实施性论证, 向主管领导做出论证报告, 供领导决策参考。有条件的还可以聘请专家全程监理, 以保证维修质量和安全。

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 各种新系统新设备不断出现。管理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应该参加一些厂商举办的各种展示会, 接受感性培训, 为今后的设备维护, 掌握第一手资料。

论医疗设备维修、维护工作的管理 篇3

1.医院设备维修、维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故障设备自行无法修复能力差,请厂家来人维修成为主流

医院的医疗设备种类多,结构原理千差万别,涉及的专业技术领域广泛,95%以上的生产厂家根本不给提供设备技术图纸或设置维修密码,有些设备的检修需要特殊的器材或环境等。因此维修人员要想学会维修所有种类的医疗设备是不可能的。

1.2维修人员的技术价值不易体现,造成多数人不愿意深入学习和掌握各种新技术

医疗设备的维修价值难以准确评估,比如,一台设备的长期维修、维护费用低,是与维修人员的维修维护能力强有关,还是与这台设备的质量好有关,或者是与科室使用人员的日常维护有关,这些都无法准确的进行评估。

1.3维修人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工作积极性不强,高技术含量人才引进、培养难

现在医院为了更好的促进临床科室的工作积极性,所以设备的维修支出归入使用科室的成本核算,维修人员在维修中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一种隐性的效益而难以得到医院的认同。进而一些高技术含量的维修工作的经济价值无法具体体现。

1.4大型设备维修,购买设备厂家的保修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大型医疗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医院内部工程师在维修中,就会面临更多的问题,缺少技术资料和维修密码、缺少高水平的维修人员,往往会引起停机时间较长,会影响到病人的诊治,进而影响到医院的医疗秩序。进而使医院的相关领导和维修人员面临的各种压力很大。

2.医院设备维修工作管理现状

(1)对于因误操作引起的简单的设备故障可以及时处理并对操作人员加以简单的培训。

(2)对于能自行修复的中、小设备故障可以尽快修复,不致于影响临床的正常工作。

(3)对于解决不了的设备故障能够尽快联系厂家,准确地告知故障状况和配合做些故障的初步检查,厂家工程师可以进行简单的电话指导或带上配件一次性修复故障设备,最大程度缩短故障设备停机时间。

(4)常规的、技术复杂程度有限的的中、小型医疗设备,医院以自行维修为主,可以节约一定的维修费用。

(5)对于维修难度和技术含量较高故障设备,可以做到电话通知厂家,并在工程师到场维修过程中给予陪同及协助,可有效防止维修单位乱收维修费用及有效的缩短维修时间。

3.对医院设备维修管理的几点建议

3.1进行合理的年维修费用预算,提高对维修技术人员的重视程度

只有对医院的年维修费用进行科学的、合理的预算,才能把维修人员通过维修、维护直接创造的价值真正体现出来,进而使医院提高对医疗设备维修人员的重视程度。

3.2针对维修工程师的额外维修价值给予适度体现,调动维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医院的维修人员在维修过程中,对于某些故障电路板或故障模块组件,厂家来人也是以更换新的板块或组件来完成维修的,通过努力自行修复这类故障配件,应认定为维修人员额外创造的价值,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度的奖励,以调动维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3注重医疗设备维修资料的收集,减低维修难度

在医疗设备的采购阶段,把要求供货商提供的厂家维修技术资料和对机器可能设置的维修密码作为采购的重要内容之一写入合同。以减低自行维修的技术难度。

3.4采用多元化维修模式

不同特点的医疗设备采取不同维修模式:

(1)对于使用耗材的医疗设备,如激光相机、血透机、血球分析仪等,在耗材采购谈判中可以考虑将此类设备的维修任务和维修费用转由耗材供应商承担。

(2)对于受维修条件限制无法自行维修的医疗设备,应该加强操作人员的操作培训,尽量减少人为故障发生的概率。如腹腔镜的光学试管磕碰受损,摄像头连线头部扭曲折断等。

(3)对于医疗急救设备和50万元以上价值较大的医疗设备要加强预防性维护管理工作。尽可能避免此类设备出现故障或由小故障演变成大故障。

(4)对于大型医疗设备,买保修的费用很贵,考虑到设备在经过1年的磨合运行后会有个3~5年较平稳的运行期,昂贵配件损坏的概率较小,这段时间应考虑不买保修。

3.5针对维修人员的技术程度进行合理化分工

按照维修技术的难度安排不同级别的工程师承担不同的维修任务。技术高、有经验的工程师可以不直接或少直接参与一般医疗设备的故障检修,以确保其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大型医疗设备的技术钻研和对初级维修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能力评估。

3.6实现维修工作量与收入挂钩,提高工作积极性

按设备价值和使用情况设定一定维修系数,对每次维修进行量化管理,将维修人员的一部分收入与维修工作量挂钩,以鼓励维修人员多参与维修,进而提高维修人员的整体工作积极性。

3.7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

在为维修人员积极争取合理待遇的同时,还要做到奖罚并重。如对于因工作拖拉等导致维修任务未及时完成的或引起使用科室有效投诉的维修人员,可根據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部分奖金少发或停发等方式处理。

3.8加强维修人员的技术沟通和学术交流

定期组织医院的维修人员对有价值的维修内容进行总结和交流维修心得,鼓励维修人员外出参加各级学术交流活动,以此来带动整个维修队伍理论水平的提高。

设备维护维修管理制度 篇4

现代化医院的设备维修,是事前维修保养、事后及时修复的高科技、高效率的一整套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过程。这个过程与临床医疗工作是息息相关,它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和医院的经济效益与救死扶伤的职能。

提高维修效率的关键是不断提高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医院的设备维修人员应尽可能的多学一些先进技术和经验,努力向维修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知识化迈进,切实提高医疗设备的完好率,从而更好地为医疗工作服务的同时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

一、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

1、设备验收合格后,由设备科人员进行登记并建立医疗设备档案,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入档。档案里的资料包括设备购买合同、设备和厂商家相关资质证明、验收单、随机技术资料(产品样本、使用说明书、维护手册、线路原理图、设备装箱单、合格证、进口设备原产地证明等)。设备入档时要认真填写设备档案(设备编号、名称、型号、规格、单价、国别、厂商、主要配件名称、使用科室、到库日期、启用日期和主管人姓名、设备预计使用年限等)。有条件的要将建档文件内容输入微机的医疗设备管理子系统中,实现自动化管理、方便查阅。

2、将医疗设备分类:

二、医疗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医疗设备使用管理主要由使用科室完成。对操作人员,要进行上岗培训(大型设备操作人员必须要取得《大型设备上岗许可证》),加强事业心、责任心教育。

1、医院要成立由医务科和设备科组成的管理监督小组,每个月到各科室检查一次。对违反医疗设备管理规定的使用科室,将进行全院通报,若造成经济损失的,医院将给于经济处罚,从科室奖金中扣除。

2、对C类设备制定出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及管理细则,随机悬挂。对B类以上设备,要专人管理专人使用,操作人员要持证上岗,填写详细的交接手续。

3、各类设备都要建立科室分户台帐,由主任或护士长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充分了解科室的设备分布及使用情况。管理人员变动时严格交接帐,并有管理小组成员在场监督,交接双方及监督员在交接清单上签字。

4、认真及时填写设备使用记录,如实反应设备运转情况。不得随意编造,不得事后补写。

三、医疗设备巡检、保养、维修制度

医疗设备是医院开展医、研、教的重要工具,是医院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医院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临床医疗的正常进行,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提高医疗质量为目的,制定制度如下。

1、医疗设备巡检要求:

(1)、巡检保养周期:设备维修人员每季度定期对全院在用医疗设备进行全面巡检保养。维修人员每月对重点科室设备(急诊科、手术室、ICU、产房、血透)进行科室巡检,发现隐患及时解决。

(2)、维修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做到眼见、耳听、鼻闻、手摸。

对所有医疗设备的运行环境(防静电、防尘、防潮、防蚀、防霉等问题)进行巡查,对水电气路进行巡查,对设备的运行情况、磨损程度进行检查校验,及时发现潜在问题,提出改进维护措施,有针对性的做好维修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以提高修理质量,缩短修理时间。

(3)、医疗设备保管人员或操作人员对医疗设备基本状况进行常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反馈。

2、实行医疗设备分级保养制度:

(1)、日常保养:由仪器保养使用人员负责,进行机械表面污渍的清洁、机械部分的紧固和润滑;紧固易松动的螺丝和零件,检查运转是否正常,零部件是否完整,设备使用人员交接班时,做好设备检查和交接工作。

(2)、一级保养:由仪器保养使用人员按计划进行,主要是内部清洁,检查有无异常情况(如声音、湿度、指示灯等),局部检查和调整,清除机器内部灰尘,清洁电路板脚的氧化层,相关电位器的清洁以及光学医疗设备光路灰尘的清洁。

(3)、二级保养:属预防性维修,由仪器保养使用人员会同维修人员共同进行,对设备的主体部分或主要组件进行检查,调整精度,必要时更换已磨损的机械易损部件,抽样检查一些性能变差的电子元器件(电位器、电容、电阻等),提前更换。

(4)、重点科室所有设备必须实行二级保养措施(属预防性维修,对设备的主体部分或主要组件进行检查,调整精度,必要时应更换易损件)。对抢救设备必须进行插电测试,保证该类设备处于正常运转状态。

(5)、按照设备要求,定期对不同设备进行保养。以不影响科室正常工作为原则,手术室主要集中在周末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ICU,急诊室及产房以设备

空闲时轮流对设备进行保养,并记录在案。

(6)、对一些维修保养要求较高、技术难度大、备件源困难的设备由厂家或维修站提供维修和零配件服务,并通过签订的保修合同来降低费用。设备科维修人员监督保养过程,并登记。

3、医疗设备维修制度:

(1)、常规医疗设备、器械的维修由设备科维修组负责。保修期内设备出现问题,要及时通知维修厂家,如未按维修协议及时处理,要按协议条款追究对方相应责任。

(2)、维修组人员应经常深入临床科室检修医疗设备并协助医务人员了解医疗设备及器械性能,提高使用水平和维护保养水平,以减少医疗设备及器械的损坏。设备维修事毕应填写检修记录,由被检修单位负责人签字验收。各科如有临时维修工作,需填写修理通知单,送维修组,由检修人员办理。如属抢修、抢救急需,可立即通知维修人员到现场检修。

(3)、可携带及易搬动的器械需修理时,除填写修理通知单外,并连同该物送修理部门,对不能立即修理好的,须向承修部门取回设备送修单。修复后,使用部门凭设备送修单领回,并应进行验收签证。

(4)、各科室如新装、新建、改装、改建有关设备,需填写设备安装申请单,报分管院长批准后安排办理。

(5)、报修设备、仪器、器械一律由报修科室填写报修单(急修事后补填),交设备科或维修组安排人员进行维修。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时,应由设备使用人或保养人详细说明故障现象及大原因,以便及时排除故障,缩短停机时间。设备维修后要做好登记,大型设备的维修记录要写入档案,内容包括维修日期、使用人主诉故障现象、修理人检查所见现象、故障原因、排除方法、更换零件

及修复后的检验情况。

(6)、维修人员了解发现有属责任性损坏的设备、仪器、器械(尤其贵重或大型设备)时,应及时向有关领导报告,查明情况再与修理,不得先修后报。

(7)、重点科室关键设备发生故障,维修人员必须及时维修,不能对临床医疗质量造成影响。如果设备故障严重,不能及时维修必须通知使用科室和设备科,必须及时找到可替代设备。

(8)、实行检修登记制度,做到接受时登记,修理内容详细记录,维修人员签名负责,修复后领取人签收认可。

(9)、提倡修旧制度,节约原材料。医疗设备的报废须填报设备报废单,必要时由院领导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鉴定,成批或大中型设备报废须按医院规定的审批。

(10)、加强设备维修材料保管,做到进料登记,发料登记,领用人签收。保管人员有权拒发不合理用料。设备维修需购置一部分常用配件,同时每种设备有两人以上的院外维修公司的联系方式,以备发生紧急故障时应急处理。

(11)、非本院维修人员,未经设备科批准不得私自维修本院设备。设备出院维修也必须经设备科批准。对不能修复的设备,维修人员应说明原因并提出外修申请,经批准后送修。

(12)、在检修过程中注意人机安全,爱护仪器设备,妥善保管零配件,严防流失。

4、医疗设备维修、保养操作规程:

(1)、仪器通电检修之前必须了解、掌握操作规程、性能和使用方法。

(2)、必须在电源断开状态下,进行拆缷机器,插拨线路板,更换元器件及保险丝等操作。

(3)、更换仪器配件、电子元件必须满足原电路参数要求并留有一定余量,同类品代换必须进行一定时间的实验运行。

(4)、检修仪器电源部分故障,如更换变压器、开关电源电路等原件,修复后应测量绝缘电阻(外壳)要求大于10兆欧以上。

(5)、使用电烙铁必须有可靠的固定支架并接有可靠地线,不得随意放置,电烙铁用完要及时关闭电源,搁置冷却。

(6)、仪器通电检修时,注意保持单手操作习惯,身体与地面保持良好绝缘。

(7)、仪器电源线应按国际规范连接,在确认正确无误后方可使用。

(8)、仪器使用结束离开时,随时关闭所有用电器开关和总电源开关。

四、如何做好医疗设备维修管理

维修管理人员应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切实搞好设备的验收、安装、使用、维护、维修、报废申报手续及设备报废处理工作,要加强维修资料的完善和维修检测仪器的装备及管理工作。

1、医院行政应尽可能地订购一些专业图书、期刊杂志、报纸、工具书和常用电子元件手册,由专人妥善保管,以供查阅。

2、建全设备档案。对无图纸、说明书、维修手册的要尽可能地使其完善,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展销、培训及外请修理的机会收集技术资料、有关零配件和技术服务信息,并存入设备档案或元件库。

3、建立元件库。有计划地储备一些常用零配件。新机器的随机备用配件,应交使用科室专人保管。

4、废弃设备应有选择性地回收入库,充分利用这些设备的有用零配件,有效地对其它设备进行维修、革新、改造。

5、要提高维修效率,必须加强维修工具、检测仪器的装备、现代医疗设备

结构复杂、融合多门学科、集成度高,设备运转时各信号之间时序逻辑关系严格,因而需要一些特殊的维修拆缷工具和高性能的精密检测仪器。

6、要做好医疗设备使用记录,医疗设备操作人员每天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如实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向设备管理部科通报,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和故障的及时排除。

7、当遇到医疗设备在日常使用中发生故障时,必须在短时间内及时排除故障,并做好维修记录,如故障发生时间、故障现象、故障部位,经检修后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排除故障的办法以及更换了何种元器件,恢复正常运行的情况等。以便下次维修,还有利于发现设备的多发故障,从而进行设备的改进、根除多发性故障。对本地不能维修的仪器设备,仔细记录故障现象,以备上送修理时查询。

8、重视医疗设备的大修,医疗设备如发生了较大的故障,应组织临床操作人员和维修技术人员对事故进行综合分析,查找发生较大故障的原因,分清责任。对这类较大故障的医疗设备,需进行大修,对相关联的元器件进行检测,对损坏或已受损致使参数发生变化的元器件须彻底更换,以杜绝后患。对已使用一定年限的医疗设备,如还有继续使用的价值也需实行全面的大修工作。经过大修的医疗设备要进行必要的计量检测,使之达到原来的技术标准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9、加强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完善的医疗设备维修制度,加强岗位责任制。每台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都具体落实到人,做到台台医疗设备有人管,形成一个科学、有序的管理体系。

五、医疗设备检查保养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1、工作环境及设备外观检查:

通过对工作环境及外观检查,可以基本了解使用人员对设备的爱护和日常保养、设备的工作环境维持、设备的日常工作量等。操作面板及按键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设备的防水、防尘的效果,对如输液泵、血透机、超声清洗机等易接触液体的设备,必须及时修复防水面板的破损,以防液体渗进机内造成更大的损害。存在环境不良的情况应及时要求使用单位改善或汇报相关领导和部门协调解决。

2、设备内外除尘清洁:

防尘是电气设备的共同要求,特别是那些具有较大的散热排风装置或高压静电部件的设备,必然会在机器内部聚焦和吸附大量的尘埃,必须去除这些积尘才能保证良好的散热和防止积尘导致的绝缘下降;同时积尘还会降低一些传感器的检测精度和一些运动机件的运动精度。机内除尘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用毛刷清扫,配合及尘器吸走积尘,优点是除尘彻底,缺点是费时费力还可能需拆缷某些部件;另一种是用大力吹风筒将积尘吹出机外,优点是省时省力,缺点是除尘不够彻底还会造成环境污染。两种除尘的方法有时需结合使用。

3、机械检查及紧固:

任何设备都需要机械部件的支持连接,特别是机内存在运动或震动部件的设备,如CT、X光机等,这些机械部件的安装、运转的可靠与否,直接关系整套设备的安全使用,检查的重点是各种安装、连接、支撑的形态及老化情况(一些塑料件要特别检查),传动系统的皮带齿轮链条的松紧及磨损;轴承、导轨的磨损;限位开关、位置传感器、编码器的位置、碰块、轴连等是否有变动和松动;运动部件的安装件是否紧固,关键部位要用扭力扳手检查紧固;连动的电线电缆及管路是否扭折、绑扎是否松动等等。机械检查通常采用“一听二看三试”的方法,“听”指听机械震动及运转的声音是否正常,“看”是指看有无松

动、变形、老化、运动阻滞、打滑等情况,“试”是指通过加外力来检查机械的紧固和运动情况(如用扭力扳手检查螺丝螺母、测量电机的运转电流检查运动阻力及平衡等)。机械检查紧固是预防性维修的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最容易发现问题和进行补救的环节,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4、机械润滑:

机械运动中,润滑是否良好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机械部件的使用寿命和相关功能的发挥。机械润滑的要求比较严格,润滑剂的选择、更换或添加周期及方法根据不同的部件、材料、位置、受力等有所不同,不能盲目进行润滑,因此润滑要参照有关资料按要求和指导进行。

5、电源系统检查:

电源系统是现代医疗设备的“心脏”,也是设备发生故障的主要部位,电源问题导致设备故障占设备总故障的30%以上。电源系统检查包括机外部交流电源(即供电及交流稳压电源、UPS等)、机内直流电源和地线系统,电源检查主要是测量并记录各相交流电压及平衡情况、各组直流电压、接地电阻等,参照设备资料判断这些值是否超出正常范围,如有大的偏差,需进一步分析原因进行修理或调整。电源线及插座、保险及保险座也要认真检查及时更换,这些部件极易引起电源接触不良导致不必要的损失。机内电源的产热散热情况要根据设备的工作环境及连续工作时间进行评估,有必要的需考虑加装或加大散热装置以提高电源的稳定性和延长电源的使用寿命。地线不仅在设备发生漏电时保障人体的生命安全,对提高仪器的抗干扰能力、保证稳定性及精度也十分重要,在检查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6、接插件检查:

接插件在医疗设备内随处可见,它是保证设备内各种信息安全准确传递的 重要环节,接插件不良主要表现在信号失真和信号中断,经常引起一些设备时好时坏、工作不稳定等故障。

7、管路系统检查更换:

医疗设备中许多仪器利用到液体、气体,常常具有比较复杂的管路系统,主要包括管道、过滤器阀、泵等部件,管路系统的老化、堵塞、失灵是常见的故障原因。有计划地清洁(清洗)管路、更换管道过滤器、保养阀泵等,既是对这些设备日常保养的考察,也可以大幅度地减低设备的故障率,这对大部分的检验仪器和透析系统有特别突出的意义。

8、光学系统检查及清洁:

光学系统的维护原则是“重检查轻高校”,主要包括光源系统散热检查、光路的清洁检查、镜头的清洁及霉菌检查,注重加强防霉处理。由于光学系统非常精密,同时也十分脆弱,因此在进行除尘、清洁时必须十分小心和细心,并需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否则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9、大功率部件检查:

大功率部件主要指一套设备中相对具有大电流、高电压的元器件,如电源稳压调整元件、集成稳压模块、电源逆变器、电磁驱动模块和加热器件等。它们具有体积大、产热多、热胀冷缩大等特点,要求有比较好的散热条件,这些器件相关的焊点易出现脱焊或虚焊、接线端易出出氧化或松动。与之紧贴靠近的一些其他元件也易因受热而性能下降或损坏。在预防性检修中要认真检查,及时处理发现的隐患,对降低整机故障大有益处。

10、易损耗元部件检查更换和备置:

易损耗元部件常常有其理论寿命,但由于使用时间和保养状况的差异,实际寿命和理论寿命可能有较大出入,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哪些需要马上更换、哪些需要准备备件。

11、设备报警测试及参数调校:

任何一台设备在维护完毕时都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试用,必须保证设备的安全使用,对一些重要的报警条件进行测试,核对有关指标参数并记录,需要调校的参数,先分析原因,再逐步调校,绝对要避免盲目调整。对不能符合设备出厂参数的要分析原因给予说明,以便下一次维修或维护时参考。

12、软件系统测试、整理及备份:

现代医疗设备很多都嵌入了计算机技术,我们要尽量利用设备随机配备的软件对设备进行测试、诊断,了解设备内部运行的一些状态,以便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硬盘整理和系统备份。

13、其他特殊方面:

设备维护及维修工作细则 篇5

1、适用范围: 适用于丰德厂部。

2、目的: 为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使其处于完好状态,确保产品质量,以保证过程能力和生产 任务的顺利完成。

煤矿机电设备的维护与维修 篇6

摘要:煤矿机电设备的维护和维修工作,是煤矿企业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和管理工作。合理的维护和维修工作,能够使煤矿机电设备长期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和技术状态,从而为煤炭生产的安全、有序、正常进行和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有力的保障和坚实的后盾。

关键词:煤矿机电设备 维护 维修当前中国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维护的主要方法与措施

1.1 对大型煤矿机电固定设备采取“三级五定”点巡捡 “三级五定”点巡检的含义:“三级五定”点巡检是针对煤矿机电设备自身的特点所进行的一项内容完备、规范合理的巡检措施,它强调责任到人,巡检过程中要按时定点、精确标准,是一种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巡回式检查。

所谓“三级”,是指煤矿机电设备操作运行人员的点巡检、煤矿机电设备运行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的点巡检、机动科机电设备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和车间(队)负责人的点巡检。其具体情况如下表:

所谓“五定”,是指定人员、定时间、定方法、定部位、定内容和标准。其具体规定如下表:

1.2 对小型及移动设备采取“包机制” “包机制”的主要内容是包运转、包维护、包检修,它要求机电设备操作员工要做到“三懂”(即懂操作规程、懂设备性能、懂设备原理)、“四会”(会操作、会保养、会修理、会判断和处理事故),是一种强调充分调动员工参与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的制度。一般而言,在“包机制”下,煤矿企业将员工按所在的系统、机组或区、工段、班组为单位集体编成包机组,由包机组总体负责所包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使用和维护。包机组一般由维护人员和运转人员(各班司机)组成,上设有班长和包机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包机组实行“五包”制,即包安全经济运转、包电力和材料消耗、包环境卫生、包设备完好、包生产出勤。包机组内分工清晰明确,每一项工作和每一台设备都落实到了每一个成员,做到了岗位固定、责任到人。此外,“包机制”往往还附有经济鼓励政策,对煤矿机电设备连续安全运转时间较长,材料、电力消耗较少的包机组,大都进行相关的经济奖励。实行“包机制”,能够有效地提高煤矿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员工的责任感,使员工能够更好的使用、更精心的维护设备,保持设备周围运行环境整洁、运行状态良好,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的使用效率,减少煤矿机电设备运行的故障隐患,降低煤矿机电设备的运转维护、检修费用,从而间接降低煤矿企业的生产成本。当前中国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维修的主要方法与措施

2.1 传统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的模式与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普遍采用以时间为基础的传统计划维修管理模式来管理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其维修模式主要有两种:

2.1.1 事后维修 事后维修,即在煤矿机电设备出现故障后再进行维修,是一种被动的维修处理对策。事后维修多属于在无充分条件和准备的状态下进行的,往往很难彻底消除煤矿机电设备故障,维修后设备故障隐患仍然较大。

2.1.2 计划性定期维修 计划性定期维修,即定期、按时对煤矿机电设备进行强制性的监测与维修。虽然技术人员在计划性定期维修的过程中,有时也会采取较为简易的监测方法,但煤矿机电设备的检修周期,主要还是依靠他们的经验来确定。这种维修模式最大的弊端在于,不管煤矿机电设备客观上是否真的需要检修,但按照计划必须到一定时间就要检修一次。这样一来,就限制了煤矿机电设备维修工作的灵活性与机动性,很难预防随机因素引起的突发性故障,有时甚至还会导致过剩检修情况的发生。

2.2 新的方法与措施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煤矿企业新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当前的煤矿机电设备维修工作,必须结合煤炭生产的特点,充分利用先进的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技术和管理理念,组织煤矿企业各部门职工参与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对煤矿机电设备的使用、保养实施全过程监控,将煤矿机电设备的最佳综合效益和最经济寿命周期费用有机结合起来。建议应采取以下措施:

2.2.1 充分借助先进的监测仪器进行煤矿机电设备的检查和维修。在对重点的煤矿机电设备进行维修的过程中,应逐步尝试推行设备状态监视和故障诊断技术,积极开发、推广、应用一些质优价廉的煤矿机电设备诊断监测仪器、仪表。借助先进的监测仪器对煤矿机电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不仅有利于将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逐步从时间维修模式过渡到状态维修模式,更能为煤矿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促进煤矿企业的发展。

2.2.2 逐步建立和完善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工作标准。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工作标准包括维护技术标准、经济管理标准、各种技术人员管理标准以及维护修理的各种定额标准等。逐步建立和完善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工作标准,形成科学的现代化维修管理制度,是进行高效的煤矿机电设备维修工作的基础,对于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结语

设备维护维修管理制度 篇7

机械设备在投入使用后, 随着时间的推移, 由于内部和外界各种因素的作用, 特别是受到各种能量的作用, 其各个零部件、元器件、机构、装置和整台设备的各种参数都会发生变化。这些能量来自周围的介质 (包括操作工人和维修工人的作用) 、设备内部 (设备及其组成部分在运转中经过变换、传递所获得的能量) 和潜伏应力 (设备零件在铸造、锻造、加工过程中残留的内应力和装配应力等) 。能量包括机械能 (设备所产生或获得的机械能除消耗于工作的部分外, 有一部分还会以内应力形式保留在零件内部而使零件发生变形) 、热能 (周围介质温度的变化和运转中产生的热能都会对设备及其零部件产生影响) 、化学能 (设备在含有水分和侵蚀成分的空气中或在侵蚀介质下工作, 化学作用会直接破坏设备的部分零部件) 、核能 (原子核裂变过程中释放出来的核能不仅会对设备的材料产生作用, 甚至会改变材料的性质) 、电磁能 (电磁振荡对电子设备的干扰会使其元器件失效) 、生物能 (如热带地区有一种微生物能使某些塑料和金属受到破坏) 。这些能量对设备作用的结果会使设备的零件发生变形、磨损、断裂、腐蚀等, 引起设备参数发生变化, 技术特性逐渐劣化, 工作能力逐渐下降, 最后导致故障的发生。

2 我国公路养护工程机械设备维修管理的现状

维修管理是一项涉及范围广、人员多又相互联系的系统性工作, 如运行情况的记录, 维修间隔的控制, 项目的实施, 这其中包含了人、作业程序、检查落实、经济性分析控制等问题, 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必将影响到最终实施结果。事实上, 目前的管理现状很难适应客观的要求,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维修管理模式不合时宜。

传统的计划预期检修制, 不太顾及维修的经济性要求和经济管理。因而这种管理模式是生产型的, 而生产经营型的维修管理不仅要考虑设备生产的需要, 更要追求维修的经济型和维修的经济管理。

2.2 维修管理系统不健全。

各项规章制度执行不严, 有些单位 (尤其是基层单位) 的管理机构没有全面的管理规章制度, 或有制度而不能按制度执行, 造成维修管理水平低下。

2.3 重使用、轻管理:

例如, 在日常管理考核、评比中, 对设备管理的考核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对维修管理的投入不足等等。

2.4 维修计划兑现率低:

施工单位对下属机械使用部门的制约不够, 使得修理计划兑现率低、施修工期难保证、修理不彻底、忽视施修质量等现象时有发生。

2.5 管理技术相对落后:

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检测技术得不到广泛应用, 对于制造精度越来越高、结构越来越复杂和控制技术越来越先进的现代设备, 很难凭经验及时发现故障隐患。

2.6 安全管理不足:

一些施工单位, 忽视对机械设备的技术管理和安全管理, 技术档案不健全, 安全装置管理不当, 造成一些人为的安全事故, 增大了企业的负担。

2.7 维修管理基础设施跟不上有些较

先进的设备, 对配件的质量以及燃料、润滑油、液压油的质量要求较高, 一些采购人员业务知识欠缺, 责任心不强, 购置了一些劣质配件和劣质油料, 使一些较先进的机械设备, 由于使用了劣质配件和劣质油料, 造成机械设备的早期损坏, 降低了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

3 针对现代工程机械维修管理的维修、维护策略选择

从长远来看, 今后维修方式的发展方向是:以状态监测 (检测) 和诊断为基础的多种维修方式的“有机”结合体。现代“维修”的概念再也不是原来的简单修理, 而是建立在状态监测 (检测) 和诊断基础上的维护和修理的总和。它的目标是: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减少修理次数, 使用恢复手段将故障排除或抑制。

3.1 维护。

这里的维护包括以清洁、紧固、调整、润滑和防腐等为主要内容的维护保养以及检查与检测工作。通过日常点检和定期点检, 测定机械的性能, 掌握机械状况及故障隐患, 为采取相应的维护和修理手段提供科学依据。这种维护是高层次的预防性维护。经验表明, 机械的异常磨损、故障率高, 其中75%是由于操作、维护不当造成的。为此, 用强制手段来执行好维护不可少。

3.1.1 把维护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 以便有章可循。

根据工程机械具体机型的结构特点, 将维护的过程、内容程序化、规范化、表格化和标准化, 可为评定维护质量和制定相应的配套管理手段打下基础。

3.1.2 把维护纳入企业的制度化、强制化管理。

企业应在行政管理上对维护采用相应配套的强制手段, 亦即把维护工作的好坏与工资收入、纪律处分和用工合同等一系列经济的、行政的奖罚强制措施结合起来, 并落到实处。

3.1.3 把维护纳入行业的强制管理。

对事关安全生产的关键设备或系统, 单位应该定期检查、强制维护, 政府或行业有关部门应制定监督单位定期审验, 对维护差, 有重大安全隐患的部门按规定给以停止施工等有关惩罚。

3.2 修理应坚持状态修理为主、多种修理方式相结合的原则。

随着机械机电液一体化的出现, 传统的“浴盆曲线”已经不能代替所有的故障情况了。多种故障率 (失效率) 曲线的出现, 使机械和零部件按照其不同的故障结构安排修理更具针对性和准确性。例如, 上世纪90年代以来, 工程机械的发动机、底盘传动装置、液压系统、电子操作及监控系统等, 都按照其各自的故障结构模式, 在运转期间采用定期、不定期的检测和诊断, 初步掌握了磨损和劣化程度, 因而使得将状态修理作为维修方式的主流完全成为可能。状态修理的采用, 有效地防止了修理过剩或是修理不足的情况发生。

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 状态修理在修理中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 但是不会完全取代基于时间周期结构的计划修理。对于那些大型固定设备, 与安全生产紧密相关的部位, 以及有些不便于采用状态监测 (检测) 的总成部件, 仍然要适当安排周期计划性的修理与状态修理相结合。

这里“状态修理”的“状态”不仅仅指的是机械的实际技术状况, 还包括施工企业整个工程的实际状况。事实上, 除了不可预测的突发性故障和事故修理外, 有些通过状态监测 (检测) 已经发现的故障隐患, 但是不至于引起连锁性的损坏故障, 也不影响施工质量, 可适当让其“带病作业”, 有计划地安排在某项工程告一段落后, 利用工闲或现场转移之机进行修理;或者待到故障造成停机之后, 采取事后修理。

4 结语

随着公路建设事业的飞跃式发展, 我国公路施工、养护工程机械的保有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工程机械的技术含量、性能、质量也在逐步提高。因此, 我国的工程机械维修必须与基本建设事业和机械发展相适应。因此, 我们只有根据我国的机械维修现状, 并结合单位自身的机械维修需求, 才能真正找到满足现阶段施工、养护工程机械维修需求的维修策略与模式

摘要:很久以来, 公路养护单位在养护机械设备的管理上习惯于把维修工作看作简单的技术管理工作, 对机械维修的经济性较少涉足, 这使得机械维修工作的发展受到了制约。这种落后的管理理念, 无法适应公路高速发展对机械化施工单位的管理需要。因此, 有必须要对公路养护机械的维修管理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以不断提升公路养护机械维修的效果和效益。

关键词:养护机械,故障,产生机理,维修管理

参考文献

[1]钟勇.公路施工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工程机械与维修, 2005 (15) .

设备维护维修管理制度 篇8

【摘 要】现代工程机械设备是进行生产的重要工具,在决定产品的产量、质量和成本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其作用越来越明显。随着现代制造工程机械设备的高科技化、结构复杂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工程机械设备维修的难度越来越大,为减少工程机械设备的故障率,我们应把工程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作为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重视起来。而做好工程机械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是保持、延长或提高工程机械设备的性能所应做的基础工作,这对于延长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是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工程机械;维护保养

1.工程机械设备维护与保养的效益

如期、高质量完成施工生产任务的前提和基础是机械设备的完好运行,而设备保养就是要按照机械设备本身的客观规律,科学地进行维护和保养,以降低机械零部件的磨损速度,预防故障的发生,从而保持机械设备处于完好的状态,充分发挥机械效能,最大限度地延长机械设备使用寿命。在目前市场经济规律下,企业之间竞争日益加剧,而现代化设备又是资金密集性装备,设备投资和使用费用十分昂贵,施工企业讲究经营效果,迫切要求提高设备管理的经济效益。只有搞好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提高设备完好率、利用率和生产率,减少设备寿命周期内的维修费用和其他非正常开支,降低使用成本,延长使用寿命,才能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益。从表面看企业要支付资金来维持机械设备的保养工作,但从大局及长期利益看有以下几点:

1.1维护保养技术要求简单,费用低,同时保证设备的正常作业,减少零部件的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特别对大型、进口等主要机械,必须强化必要的技术保养作业,以消除故障隐患,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1.2设备使用年限越短,可靠性越高,使用年限越长,可靠性越低。可靠性越低即机械设备容易发生故障,设备的有形磨损越严重,修复其所需费用也就越大。现代化机械设备是资金密集的装备,设备投资和使用费用十分昂贵,迫切要求设备管理的经济效益。

2.工程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

对工程机械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与保养的目的是延长元器件的使用寿命,延长机械部件的变换周期,防止发生意外的恶性事故,使工程机械设备始终保持良好的抉态,并保持长时间的稳定工作。隧道工程施工的特点是工程量大、任务重、投资高、工期紧且具有较强的季节性,设备的强制保养对于常年野外作业,工况恶劣的隧道施工机械设备来说尤为必要。

工程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中重要的内容之一,但在有些单位,工程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引不起足够重视,或是日常维护保养流于形式,实际上,工程机械设备的故障率高低和实际使用寿命的长短,不仅仅取决于工程机械设备的精度、性能及本身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日常保养与维护。而维护与保养是工程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存在的客观要求,工程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受到外部负荷和内部应力,自然磨损、腐蚀的影响,工程机械设备的部分部件或整体,都会引起损伤,使之部分或全部丧失使用功能。为保持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功能,减少非正常磨损,延缓电气元件的老化过程,减少故障的发生,就必须在工作中贯彻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以防为主的方针。所以,在工作中,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手册中的要求,对工程机械设备进行润滑、清洁等日常保养,并在运行中注意观察仪器工程机械设备是否有转动不灵活,温度过高,震颤,异常声响,渗漏,漏电等等不正常现象,或是其他潜在故障,一旦发现且处理不了,应及时通知有关维修人员,并作好相关记录。

在工程机械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工作中,目前应用较多的就是点检制,实行点检制的目的是加强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使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把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工作落实到具有技术水平和责任心的人员。而点检是为了维持工程机械设备的原有性能,通过人的感官(视、听、嗅、触、味)或是简单仪器,按事先设定的周期和方法对工程机械设备上的某些规定部位进行有无异常的预防性周期检查过程,以使工程机械设备的隐患和缺陷能够早期得到发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处理这样的工程机械设备检查规程为点检。

在实施点检工作中,要把日常点检和专业点检结合起来,点检人员作到紧固松动件、清扫工程机械设备卫生、加油润滑、通电驱潮等工作。

实施点检制其优点是可以把有可能出现的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降低故障率,使其性能优化,缺点是给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增加了工作量。

3.工程机械设备维修要点

3.1填写维修记录

工程机械设备维修时应认真填写维修记录,其内容应包括:工程机械设备修复前的故障模式,产生原因,故障判断,修复方案,是否更换了零部件及更换零部件的型号、规格、产地等。如果维修时需要改动工程机械设备的结构等部分,应先报上级管理部门同意并备案,凡改动之处(线路和结构),应附有图纸或是文字说明,修复后的状况是否达到了工程机械设备所规定的要求,都应写清楚。

3.2维修记录保存

维修记录应和工程机械设备使用说明书等文件一起专人保管,作为工程机械设备挡案管理中的一部分内容。这些内容为工程机械设备以后调拨、转让、报废等提供了基本资料,同时给下次维修提供了维修数据和经验。通过不断的维修资料积累,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工程机械设备维修经验支持体系,就会提高工程机械设备的维修保障系统。

3.3按期整理维修记录

应按一定时间汇集维修记录,通过对数据的统计、整理分析,计算出各类工程机械设备的故障频率,平均故障间隔期,找出工程机械设备故障发生规律,绘制工程机械设备的停机时间和停机频率排列图表,以便分别采取相应的对策,如对停机时间长,故障率高的工程机械设备可采用计划维修,彻底消除其故障;对于故障频率低,但一旦停机就需要较长维修时间的工程机械设备,应对故障停机的过程和原因进行仔细分析并记录,进行状态监测,采用视情维修;对停机时间短,但停机频率高的工程机械设备的维修方式应是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由他们来完成;对停机时间短,频率低的工程机械设备一般是不坏不修的原则。

在工作中,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手册中的要求,对工程机械设备进行润滑、清洁等日常保养,并在运行中注意观察仪器工程机械设备是否有转动不灵活。实施点检制其优点是可以把有可能出现的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降低故障率,使其性能优化,缺点是给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增加了工作量。工程机械设备的电气图纸资料,如工程机械设备的电气原理图、电气接线图、电器元件位置图,所用的各种元器件规格、型号、数量、生产厂家等明细表。

【参考文献】

[1]宋全礼.黑龙江省施行农机维修技术条件审验费管理办法[J].农机使用与维修,1995,(05).

上一篇: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研究的论文下一篇:《辽宁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