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设备的维修与管理

2024-10-05

工厂设备的维修与管理(共7篇)

工厂设备的维修与管理 篇1

一、引言

随着现代化大生产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设备管理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越来越彰显出重要的作用。设备自身质量、技术性能、设备管理水平已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成本、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而随着一个企业的发展和成长, 设备管理体制和水平更加凸现出企业的整体形象和水平。作为设备管理体制重要组成部份的设备维修体制, 则是一个企业设备管理体系的核心组成之一。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的稳定运行, 关系到企业工艺流程的作业率, 关系到维修费用、维修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推行工厂设备维修社会化协作的维修外包模式和管理方式, 正在被很多工厂接受和实行。

二、设备维修外包模式的产生背景及实践

工厂的维修体制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运修合一制, 即维修人员编制在各个生产车间, 分别负责各个车间的设备维护和维修;另一种是维修集中制, 即专业维修人员集中, 组建维修车间、保全中心, 负责整个工厂的设备维护和维修。相比运修合一, 维修集中制在人员专业配备、人员调配上有一定的优越性。但以上两种维修体制突显的问题就是人员编制较大, 专业众多, 日常人员工作量不足, 抢修或年修时人力不足, 维修体系的人力成本较高, 否则很难实现保障。随着设备制造水平和设备质量的提高, 及工厂运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 人力成本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在当今的社会化大生产的环境下, 工厂维修的社会化协作应运而生。

维修的社会化协作就是通常所说的维修外包, 即引进工厂外部的合格的社会化维修力量参与工厂的相关维修工作。也简称为外协维修或协力维修, 承接外包的单位称为外协单位或协力单位。以铜陵有色金属集团为例, 早在20年前的金隆铜业成立之时, 就采用新模式办厂, 避免常见的“工厂就是小社会”的通病。一方面生活服务机构社会化协作, 一方面物流运输社会化协作, 再一方面就是部份适宜的维修工作进行外包, 推行协力单位模式的设备维修管理体制,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逐步在铜陵有色金属集团的其他下属子公司推行, 在目前新组建的金冠铜业分公司也实行该模式。

三、维修外包单位的选择

1. 外包专业的选择

进行工厂维修的社会化协作, 并非完全抛弃自身的专业维修队伍, 一方面是将专业化极强或是维修资质要求很高的维修业务, 交由具备此种专业技术要求或维修资质的社会上的公司或单位进行, 以保证维修质量;另一方面, 是将普通的技术含量不高的但对人力资源占用较大的简单维修维护工作进行外包, 避免维修队伍中技术人员的低价值使用, 以降低人力资源消耗。因而不同的工厂需要根据自身条件, 生产的工艺特点进行选择。以铜冶炼厂为例, 全厂的维修、维护工作以此标准可以划分为5个方面:炉窑砌筑、土建施工、压力容器及特种起重设备、防腐保温、机电维修。依此进行外包选择。专业设备供应商也可以是社会化协作维修单位。

2. 协作单位资质的选择

社会化协作维修单位的资质十分重要, 一个优秀的协作单位, 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 而且也会对企业施加良好的“正能量”。每一个协作单位, 都是企业的合作伙伴, 在合作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影响, 优秀的协作单位对企业的设备维修人员, 工艺操作人员都称得上是良师益友。协作单位的资质选择一般要按以下原则进行:

(1) 必须具有与其从事业务内容相符的省内三级 (含三级) 以上或国家一级资质。

(2) 有相应的技术、装备和相应从业资质的人员。从事特种设备维护维修的必须具备特种设备鉴定证书, 其作业人员必须具备有效的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书。

(3) 有必要的管理制度和明确的组织机构, 并经过国家质量、安全等相关认证。

(4) 从事相应业务的时间在5年以上。具备同行业同类厂家服务经验和业绩的单位优先考虑。

3. 协作单位的选择方法

一般是制定标书, 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选定维修协作单位。在进行选择的时候, 同种类型的协作单位选择两家, 一方面的好处是避免在工厂外包维修的业务中形成局部垄断, 不利于管理;另一方面的好处是可以培养优胜劣汰的竞争格局, 有利于业务的管理和进行成本控制。根据工厂自身各种外包维修项目的工作量, 某些类型的维修也可以选择3个协作单位。在铜冶炼行业中, 如铜陵有色金冠铜业, 炉窑砌筑单位一般只选择一个协作单位, 土建项目则选择了铜陵有色建安公司和十五冶;特种起重设备及压力容器选择的是铜陵万达;防腐保温项目为两个单位;机电维修则为3个协作单位:江苏天目、中冶宝钢技术公司和铜陵有色协作公司。

四、维修外包单位的管理

1. 维修外包单位的进场管理

(1) 安全与环境管理。对协力单位实行安全准入评价和安全环境风险抵押金制度, 不符合安全准入条件或不交纳抵押金者, 不得在厂区内从事相关工作。

要按维修发包方的要求建立安环管理机构, 指定安全环境管理员施工现场的办公、作业场所和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的要求。服从维修发包方专职安环部门的管理。

(2) 人员管理。协作单位从业人员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协力单位必须依法为施工现场从事危险作业的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为从业人员交纳保险费。

所有协作单位进场前必须提供进场队伍的所有人员名单, 并按要求办理出入证。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具备经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考核及颁发的有效的特种作业操作资质证书。协作单位作业人员必须统一着装, 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安全防护服装及防护器具。

(3) 组织机构管理。所有协作单位须提供进场项目管理的项目部组织机构图, 明确以下人员的名单及联系方式: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兼职安全员。

2. 维修外包单位的施工管理

外协施工项目按以下流程进行管理:

(1) 相关职能部门发出外协项目指令书至外协管理部门。

(2) 外协管理部门根据检修项目要求, 择优确定承接任务的外协单位。

(3) 外协指令书发书人、外协单位技术人员、检修标的物或任务实施场所管理责任人员、外协管理部门项目管理人员共同确认检修方案。

(4) 外协指令书发书人、外协单位施工负责人、检修标的物或任务实施场所管理责任人员共同进行该检修项目施工前的“三方确认”、“安环确认”。

(5) 外协单位领取及准备相应资材、备件, 实施检修项目。

检修项目实施时, 外协指令书发书人、检修标的物或任务实施场所管理责任人员、会同外协管理部门项目管理人员共同负责项目的安全监管。发现外协单位检修项目实施过程中任何违反安环规定的行为, 都有及时指出并制止的权利和义务, 并及时通报外协管理部门项目管理人员。外协单位施工人员有权拒绝各种违章指挥, 并应立即汇报外协管理部门项目管理人员。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 只能按指令书规定的工作内容进行施工, 若施工内容和指令书要求不吻合, 外协单位应及时和外协管理部门项目管理人员联络, 以便对指令书做进一步处理 (设备检修派生故障除外) , 不得在原指令书上增加或者修改工作内容。增加或者修改工作内容应另开指令书

在危险区域实施动火作业, 需要向公司专门管理部门 (保卫部) 提出申请, 经批准后方可实施。批准单位负责对危险区域内动火作业的全程监管。

施工过程中涉及隐蔽工程施工的, 外协单位应在施工前通报管理人员, 由外协管理部门项目管理人员负责全程监管, 如施工过程中的协调组织、监督、施工进度的管理、安环监管等。外协单位须按照检修指令的要求, 在确保检修质量的基础上, 合理控制工程进度, 安全处理交叉作业事项。

(6) 施工中, 外协单位应做好详细的施工记录, 施工完毕填写《施工记录表》。施工记录应和实际工作内容及工作量相符, 签名和日期完整, 否则不予办理项目验收。

(7) 外协单位在退出检修场所前, 须做好该项目所在地的“5S” (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 工作, 否则, 不得对此项目进行验收, 由此发生的一切清理费用, 由该外协单位担负。

(8) 项目施工完毕, 日常协力项目两个工作日内 (大修项目15个工作日内) 编写好合格的检修施工记录, 外协单位及时和项目管理者联络, 应在不超过3个工作日内组织项目验收。对验收不合格的项目应及时组织返工, 对验收合格的项目, 按照公司有关权限的要求及时办理验收签字。签字前, 外协指令书发书人及外协项目管理人员应对施工记录、工作范围及工作量共同进行确认。

对管理有序、施工规范、技术过硬、业绩优良的单位及个人将给予奖励和表扬;对施工期间不遵守外协施工各项管理规定的单位和个人, 将视其情节给予处罚, 并记入业绩档案, 严重者将取消其协力资格。

(9) 对于应急或夜间突发项目, 外协项目管理者接到指令后可直接安排有资质的外协单位施工, 施工完毕补发指令书, 指令书内容填写等有关要求按上述规定办理。

(10) 对于技改项目, 施工记录要和施工图、变更等资料一起, 作为竣工资料, 一式两份交外协管理部门。

特殊合同项目的管理按照合同执行。

3. 外协检修项目结算管理

施工结束后, 按规定的结算日期办理结算业务, 外协单位将各自承担的《检修项目指令书》装订成册, 与工程预决算一起交外协管理部门备案, 并作为结帐凭证。

在社会化维修协力开展初期或新工厂, 对于结算来说, 一般主要依据合同中确定的相关条款和两个估价表。随着社会化维修协力工作的开展及工厂的运营, 业主单位应该根据自身的工艺及维修特点, 公平公正地制定相应的检修定额, 可便于协力维修工作的进行。

五、结语

金冠铜业公司是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铜冶炼工艺升级改造项目, 业内简称“双闪”项目, 是继美国肯尼科特和山东阳谷祥光铜业后世界上第三家采用Kennecott—Outotec闪速冶炼及闪速吹炼工艺的冶炼厂。项目设计规模为年产400 kt阴极铜, 1450 kt硫酸 (以100%H2SO4计) , 6 t黄金, 180 t白银。为目前世界单套系统处理量最大、一步投产产能最大的铜冶炼厂。

金冠铜业在工厂运营前乃至设计期就对后续的设备维修社会化协作体系做了仔细的研究和大量的准备工作, 了解、考察、交流、招标、运营工作细致有序进行。迄今为止, 各个协作单位在金冠铜业的工程扫尾、试生产准备、试生产各重大进程中, 进程中的各重大事项中都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如江苏天目在冶炼闪速炉的铜口水套更换修理作业和溜槽改进作业中, 铜陵万达在余热锅炉的故障处理作业中都极为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有力地支持了工艺生产的稳定顺行。事实证明, 通过合理有序的管理, 在当今的全球国际化潮流中, 在社会化、现代化大生产中, 进行工厂相关项目的设备维修外包, 能有力地促进工厂的成本控制, 节约人力资源, 创造社会综合效益。

工厂设备的维修与管理 篇2

一、化工生产对化工设备维修工作的具体要求

1. 确保生产设备的安全运行。

由于化工生产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 一旦出现严重事故, 不但造成经济损失, 威胁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而且造成很难用金钱来估量的环境污染。震撼世界的印度博帕尔农药厂毒气泄漏事故, 其后果至今还未消除。瑞士化工厂泄漏事故, 对莱茵河的污染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治理。我国化工系统的重大恶性设备事故也相当严重。如温州电化厂的氯气爆炸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后果, 就是其中的一例。这些说明化工设备维修工作应把确定生产设备的安全运行作为主要目标。

2. 确保系统生产的稳定性

由于化工生产是连续进行的, 稳定的生产将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对化工企业来说, 任何一个环节, 特别是一个单机单元发生故障, 将造成整个生产系统停产, 其损失也是相当可观的。因此, 在制定生产计划时, 应包括修理检査计划。维修管理的目标就是充分利用有效的检修时间, 合理利用和组织维修资源, 按质按量完成和提前完成设备维修工程任务。

3. 确认以恢复和提高设备性能为设备维修工程的主要内容

化工设备性能对生产影响很大。生产的原料、燃料消耗部是通过设备转化的, 那种牺牲设备性能来取得暂时的经济效益是不可取的。许多事例证明, 即使一次多投入点维修费, 如能恢复和提高设备性能, 仍然会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4. 积极开发和应用维修新技术, 满足化工生产设备发展的要求

化工生产设备大型化和生产高度自动化以及新材料的应用, 给维修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特殊钢材制造的设备进行检查和修理比普通钢困难得多, 非金厲材料制造的设备进行维修还有许多未解决的难«。因作为维修管理工程的目标之一, 就是要组织开发和引入设备维修新技术, 满足化工生产设备日益发展的要求。目前比较成熟的维修技术有不停车堵漏技术, 喷涂刷镀技术, 设备诊断技术和换热器管路的淸洗技术等。

二、化工设备维修与安全生产的关联性及重要性

1. 化工设备维修与安全生产的关联性

化工机械维修工作与技术是为了消除检修过程中对作业人员和机械设备所形成的危害因素。有效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而制定的。由于化工机械形状和结构差异较大, 所接触的介质大部分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有腐蚀性, 制造选材繁多、加工复杂, 在使用过程中承受的工艺过程不一样, 造成维修任务频繁多样, 检修质墩不易保证。在对这些装置和设条的检修过程中, 突出安全管理, 重视维修、检修安全技术, 不仅是为了保障维修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同时也是为了保证生产安全或设备修理后的安全与可靠。

2. 化工设备维修的重要性

当前, 我国化工机械维修工作 (技术) 也有了高速发展。维修技术是判定和评价设备实际状态、保护及恢复日常状态所进行的全部活动。维修包括预防维修和恢复维修两大类, 预防维修是为了预防故障发生所进行的维修活动。恢复性能维修是为了恢复原有性能所进行的维修活动, 所以维修包括预防设备故障的检査、保养、更换及故障诊断和修复等。设备维修不能申纯局限下单机设备性能的维持, 重要的还在于维护整个生产系统长周明, 安全、高效与稳定运行。维修不仅是为了保持设备当前的吋利用率, 而且是维持企业达到预期目标和获得经济效益的一种持久观念。

化工机械维修工作在生产中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在化工企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 对化工机械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査和修理。从而达到防患于未然, 使化工机械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使化工生产能持续、稳产高产、安全地进行。没有日常的维修、保养, 就会使化工设备的过早磨损及腐蚀, 缩短使用寿命, 甚至可能发生机械损坏或人身伤亡事故。“维修就是生产力”这句话的意义就在于此。

三、化工设备维修未来发展趋势

20世纪70年代初,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新技术、新设备、新流程不断革新, 我国自主创新和引进了多项设备, 形成了化肥、化工、炼油工业设制造与维修的的体系。但是, 技术永远在前进, 总体来说, 未来的化工设备维修具有以下发展趋势和特征:

1. 全员生产维修状态

“全员生产维修制” (TPM) 是日本在70年代初开始推行的一种设备管理和维修制度, 其中心思想是“三全”, 即“全效率、全系统、全员参加”。目前已被各国化工厂不断完善和利用。

2. 设备维修朝向专业和协作化道路

社会化生产的发展, 分工愈来愈细, 生产协作越来越需加强。专业化具有维修效率高, 修理质量好, 修理成本低, 服务周到等优点。但是发展专业化必须以协作化为前提, 在工业发达国家的企业中, 化工厂各种设备的维修工作大部分由协作单位承包。尤其是在大城市的企业, 通常本厂设备部门只承担一小部分维修工作量。

3. 更多的利用电子信息化技术

现代化工厂更多的运用了检测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 对设备故障预报和故障的部位进行检查诊断等, 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科学分析, 实现准确的预测与维修。

结论

从社会安全的角度, 由于化工物料的严重危害性, 必须将化工设备的维护当做社会责任来监管。从提高企业利润率这一角度来看, 设备维修工作已成为一个关键的因素。只有充分认识了化工事故的危害性和重要性的基础上, 才能将化工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提高的相应的高度, 才能将这项工作当做一门科学技术深入研究和掌握。

参考文献

[1].浅议如何控制设备维修成本.中国化工贸易.2013 (7) .

[2].设备维修计划多目标综合优化模型研究.刘池.2013.

浅析工厂电气设备维护与管理 篇3

关键词:电气化设备,管理,维护

1 我国目前电气化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1) 电气化设备落后。从整体上来说, 我国各大企业和工厂的设备电气化程度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我们也看到, 有些工厂电气化设备还是比较落后, 而且这些设备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 使其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加之对其管理和维修做得不到位, 使得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一旦出现问题, 后果不堪设想。

2) 管理理念落后。这个问题在我国还比较普遍, 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很多企业为了求生存, 更多的只是关注企业的产量和效益, 而对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不重视。一旦管理层对这个问题不加以重视, 那么在这方面的投入就会比较少。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企业, 没有设置对电气化设备进行维修和管理的部门, 所以设备在运行中出现了问题, 工作人员不知道应该怎样及时地去处理, 等隐患真正发生的时候, 后果就比较严重了。

3) 对电气化的检查力度不到位。虽然, 我国目前的设备电气化发展速度比较快, 但是在对其进行维修方面, 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则比较少。在有些大的企业, 虽然设有电气化设备管理的部门, 但具备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数量有限, 而企业的电气化设备系统则非常的庞大, 要进行全面细致的检修是不现实的。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 都是在进行随机抽样检修, 这样就很难对整个系统的运行进行全面地把握, 对其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做到完全的排除。

2 电气化设备保养的方法

1) 确立对电气设备进行安全检查的统一标准。就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 对电气化设备的安全进行检查时, 缺乏统一的标准。这就使得很多技术人员在检修的时候就会抱着这样的心理, “反正也没有检修的标准, 所以没必要那么认真”, 这样虽然进行了检修, 但是所起的效果并不明显, 也就没有太大的意义。对于这个问题, 我们必须对其进行解决, 尽快制定统一的检修标准, 并对其进行不定期和定期的检修, 而且要对检修部门设置监督部门, 这样检修技术人员在进行检修的时候才会更加认真, 才能起到检修的作用。

2) 检修人员在对电气化设备进行检修之前, 应该与使用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因为每天与电气化设备打交道的是使用人员, 他们对设备的运作状况最为清楚, 只是他们不知道问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但是他们对设备的运作状况相较于检修人员来说, 是要清楚。而检修人员在与使用人员进行交流之后, 对设备的使用情况以及其可能存在的问题就会做到心里有数, 在进行检修的时候就会有侧重点。

3 加强电气化设备管理的建议

1) 电气设备存在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说, 这些原因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一个主要是设备自身的问题;一个则是设备之外的外界环境所存在的问题。设备自身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要求来使用, 而设备之外的原因则是设备所处的环境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是温度、湿度、地形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所以我们要明确设备使用的规则及其所适应的环境, 严格要求工作人员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遵守这些规定。一旦出现问题就对其进行严格的处理, 只有这样, 工作人员在使用的过程中才会更加的爱护设备, 设备的使用寿命才会延长, 存在的安全隐患才会更少。

2) 设备人员的技术水平应该得到提高。我们知道, 每天与这些设备进行打交道的是其使用人员, 所以提高这些使用人员的技术水平, 直接关系到设备的爱护和使用寿命。而且设备的使用部门和维修部门是密切联系的, 如果使用部门的使用人员在使用的时候对设备的了解更多, 对其在使用的时候就会注意更多的问题, 对设备的爱护程度也就会更高。这样, 一旦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的迹象, 他们就会有所察觉。然后他们就会及时地与维修部门进行联系, 检修部门在得到反映以后, 就可以及时地对这些设备进行检修, 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 就可以尽可能地避免一些安全隐患的存在, 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4 结语

在大机器生产的今天, 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接与电气化设备的程度密切相关。也就是说, 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取得也正是得益于这些电气化设备。所以对于这些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显得更加的重要,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本文对电气化设备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建议, 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关注。

参考文献

[1]薛薇, 付文博.浅析工厂电气设备维护与管理[J].科学中国人, 2015 (6) :142.

论工厂电气设备维护与管理 篇4

关键词:工厂,电气设备,维护与管理,初步探讨

0 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 社会的发展, 工厂的数量也急剧增多, 大大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然而, 伴随着这种发展的还有工厂安全隐患问题。安全永远是各行各业的第一准则, 而工厂电气设备是工厂安全的核心, 它的运转状态对于工厂的安全至关重要。但是, 电气设备安全有效的运转离不开科学的的维护与有效的管理。因此, 提高工厂对于电气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也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就如何加强工厂对电气设备的维护与管理进行简要论述。

1 电气设备的管理现状

1.1 电气设备的复杂情况

一方面, 工厂的电气设备范围很广, 覆盖了电气领域的方方面面, 包括电子信息、电子计算机等1。这就要求设备的操作人员及保养和维护人员不仅必须掌握基本的电气设备安全使用规范和相关设计制度, 而且要有基本的设备维护与保养能力。另一方面, 电气设备的生产制造也是琳琅满目, 有全部国产的, 也有依赖进口的, 还有国产加部分进口的, 不同的制造使得设备在技术水平和技术情况等各方面都不一样, 这也给工厂对于设备维护与管理加大了困难。

1.2 电气设备的运行环境

每一个电气设备对于其运行环境都是有要求的, 同一电气设备在不同的环境中运行会造成不同的运行效率和不同的损耗程度, 因此不同的电气设备有着不同的运行环境, 需要放在不同的机房, 减少由于空间温度、湿度、光照程度以及紫外线强度对于电气设备正常运行造成的影响。此外, 电力系统对于电气设备的运行也有很大影响, 在不同的地方受到的电压不同, 产生的电流和热量也是不同的, 如果这些电气设备出现故障, 那么它们的损耗程度也就随之不同了。

1.3 电气设备操作人员的能力与素质

在科学技术急速发展的当今社会, 电气设备技术也大幅度提高, 然而相关工作人员的能力与素质并没有及时跟上发展的速度, 使得现在的工厂运行存在着操作不规范、不准确等问题, 这直接影响了设备的使用安全和寿命问题, 如果管理人员不积极监督与管理以上问题, 将会使问题越来越严重, 甚至会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造成人员伤亡, 影响工厂效益。

2 电气设备问题产生的原因

在我国, 大部分企业和工厂都存在着电气设备维护与管理问题, 因此, 及时的发现这些问题并实施有效的解决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这将大大减少电气设备的损耗而且还会提高工厂效益。导致电气设备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2.1 设备接触不良

造成接触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长期使用而导致的接头松动, 或者是在工作中受到了冲击所致, 还有就是设备长期暴露在空气中, 由于氧化、腐蚀等造成设备接触不良。此外, 电气设备安装是否得当, 也是导致接触不良的原因之一。

2.2 设备过热运行

工厂电气设备在正常运行中会产生一定的热量, 这些热量在正常范围内不会影响设备的运行, 但是如果超出正常范围, 设备就处在异常运行状态, 会进一步增加热量, 易损害设备本身以及其运行系统, 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2.3 设备三相不平衡

电气设备的电机多采用三相式, 所谓三相平衡是指电气设备的通过电流相同, 如果不同则表明三相不平衡2。如果三相不平衡, 会造成热量大量囤积, 瞬间烧毁电机或电气设备。因此, 一旦发现电气设备出现异常时, 应立即检查, 及时找出原因并处理。

2.4 检查力度欠缺

设备管理人员管理意识薄弱, 没有意识到设备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导致在电力设备检查时只是采取少量抽样检查, 不仅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还会助长一些操作不规范、不准确等行为, 这都会引发安全隐患。

3 电气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工厂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 离不开科学的维护与有效的管理。因此, 电气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是密不可分的, 只有设备的维护与管理融为一体, 工厂才能高速而有效的运行, 提高工厂效益, 降低设备损耗, 延长设备寿命。

(1) 常规性检查。常规性检查包括日常巡查和定期检查两个方面。日常巡查是工厂电气设备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 主要采用的是“观察法”, 巡查时要认真负责, 不可敷衍了事, 及时发现问题并汇报上级3。定期检查, 是指对设备进行定期全面详细的检查, 检查要有周期性和逻辑性, 而且对于易损的部位要更加仔细检查; (2) 设备保养。设备长期暴露在外, 需要定期进行清扫。清扫前先切断电源, 清理其内的灰尘及油质。设备要做到年修、季修和日常保养相结合的保养方式; (3) 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设备出现问题一般不是单个原因造成的。因此, 设备维护人员应全面而详细的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对于, 由人为原因而造成设备故障的应给于严重处罚, 通过规范管理制度来加强电气设备的业务操作; (4) 加强在岗人员的培训。电气设备的维护与管理与在岗人员和检查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息息相关, 因此不仅要提高检查人员的业务水平, 也要加强在岗人员的业务技能, 对他们进行定期培训与考核, 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 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和使用年限。

4 总结

通过对电气设备运行现状及出现问题主要原因的分析, 我们知道电气设备是一个工厂的心脏, 因此加强工厂对电气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只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我们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 保证工厂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尚素臻.浅谈电气设备的常见故障与维修准则[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22) .

[2]付本田.电气设备的维修原则方法与实践[J].科技信息, 2008 (01) :6-7.

机械设备的维修与管理 篇5

1.1 周期性维修

即以上所说的小、中、大修, 这是一种预防维修方式, 在以往采用较多, 但企业在进行设备周期性维修时, 又往往局限于生搬硬套行业的条文性规定, 没有根据设备本身磨损规律做必要的调整, 所以制定的修理计划未能较好地结合设备实际和生产实际。比如有些设备还未达到大小修周期就已损坏, 不能正常运转。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强行按周期维修对设备进行修理, 就不能满足施工生产的需求。另外, 由于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有高低之分, 而且相同设备的运行情况也有所区别, 设备操作人员的素质也不同、设备工作环境不同及保养工作的落实不同等等。在周期维修中, 如果不考虑这些具体因素, 就不切实际。总之, 周期性的维修是一种计划性的、被动的维修方式, 它只适用于那些已掌握磨损规律的部分设备。

1.2 事后维修

事后维修是设备发生故障后, 或者设备的精度、性能降低到合格水平以下时进行的非计划性修理。这种维修能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减少设备的停机时间。但若设备一旦发生故障, 就会给施工生产造成很大影响, 给修理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 特别在一些重要设备、连续运行的设备和地处偏远工地的设备上, 损失更为严重。大多数的事后维修只是对发生故障的部位或零件进行修理, 而不是对整台设备进行全面检修, 就好像消防队一样, 哪有火就到哪, 因此设备经常连续出现故障。事后维修采用的很普遍, 但这也是一种被动的维修方式, 适宜于一些设备和发生故障后对正常生产影响小, 能及时提供备件、并且修理技术不复杂、利用率不高的设备。

1.3 状态维修

状态维修是一种以设备实际技术状态为基础的预防性维修方式。它运用各种检测手段和人的感官能力, 根据设备的日常巡回检查、定期检查、状态监测和诊断提供设备状态变化资料, 及时发现设备故障的特征和预兆, 提前做好备件和有关的准备工作, 适时地安排维修, 减少突发性故障, 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由于状态维修方法能对设备适时地、有针对性进行维修.不但能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 减少设备停机时间和维修工作量, 降低设备突发故障率, 从而降低各种维修消耗和费用。状态维修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维修方式, 比周期维修和事后维修更合理.对一些利用率高、发生故障后对生产影响较大的关键设备及配件供应困难的精度高、大型设备可实行状态维修。

综上所述, 设备的维修方式各有自己的优缺点和适用性, 盲目地生搬硬套某种维修方式都不科学。在实际生产中, 要根据设备的不同特点和对生产的影响程度, 选用适合自己企业情况的维修方式;要积极地做好设备预防性检修工作;同时, 要尽可能地推广状态维修方式;提高故障诊断的效率和经济上的合理性, 使设备停机损失小, 综合效益高, 寿命周期费用低, 使设备效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为企业多创效益。

2 设备维修管理的措施

以往, 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中, 我们实行操作、维修明确分工, 导致操作人员认为, 设备维修是维修人员的事, 与使用人员无关或关系不大, 从而使日常保养和维修工作分离开来, 造成企业人员利用率下降及设备的损耗加剧。在实际工作中, 操作人员由于只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 因而对设备的机械原理、构件磨损等情况理解和掌握不够。使用中, 就会想当然地进行一些简化操作程序或不规范操作, 结果加剧了某些部件的磨损。有时设备在使用中遇到突发故障需采取紧急措施时操作人员便不知所措, 直接影响着施工生产。因此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2.1 在管理上加强了对操作人员、维修人员的要求。要求操作人员要做到“三懂、四会”三懂指懂操作规程、懂设备性能、懂结构原理, 四会指会操作、会保养、会修理、会判断和处理一般故障。

2.2 加强对设备维修的监督管理。为有效控制设备维修质量, 企业首先要收集各种修理工艺规程和质量标准, 这些是保证设备维修质量的基础。在维修过程中, 要实行有效的监督制, 设专人严格按规程和标准对维修过程进行全程或不定期监督检查。对需要更换的主要部件, 要检查测量核实, 做出详实记录, 对非正常损坏的部件要分析找原因, 做出整改预防方案。

2.3 加强维修人才的培养,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设备维修队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企业装备水平的提高, 机、电、液一体化的设备将逐步增多, 传统的维修方法凭感官的检查手段己不适应现代设备保养维修工作的需要, 因此要采取各种培训方式, 培养一批掌握现代检测仪器, 能准确判断故障, 及时排除故障的高素质人才, 以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 为企业及时提供所需的机械设备, 保证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

2.4 进行设备维修的经济核算。要根据设备的实际技术状态确定设备是否需要修理、什么时间修理及修理的具体实施等问题, 以免出现过剩维修。在不同的修理时期, 要根据设备各部件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修理方法, 使设备各部件达到最好的配比, 发挥最大的功效, 最大限度地降低维修费用。在设备进人报废期后, 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进行技术改造, 挖掘其可使用的潜在功能, 以期增加设备的功能和效益, 对老旧淘汰设备有使用价值的部件, 可通过必要的技术改造, 予以充分利用, 减少维修费用支出。但同时要考虑分析修旧利废的经济可行性,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同时设备改造的方案要周密慎重, 需经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可行性论证后方可实施。

工厂设备的维修与管理 篇6

关键词:设备管理,精益化,健康管理,风险管理

卷烟工厂是典型的装备、技术密集型企业。卷包、制丝、动力等系统都有着高速、自动、机电一体化等特点。设备管理工作支撑着企业整个生产效率、质量、成本、安全、环境、职业健康。良好的设备状态是企业顺利实现精益管理有效保证, 近年来卷烟工厂引入了许多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对原有设备管理体系进行总结梳理和提升优化, 卷烟工厂的设备管理体系随着新的生产组织和装备的变化进行着完全的重构和变革。行业设备管理正逐步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 由技术管理向技术经济综合管理转变, 松散管理向集约管理转变, 卷烟工厂设备健康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进行的。以下主要介绍2009年以来卷烟工厂针对卷烟工业企业设备管理体系理论进行的探索与实践。

一、卷烟工厂设备健康管理定义

1. 设备管理理论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 以状态检测为手段的预防维修、全面生产维护 (TPM) 和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 (RCM) 理念在理论和技术上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卷烟工业企业也大量引入了这些理论工具方法, 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有着很多成功的经验, 也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如何结合卷烟工厂设备管理实际, 研究探索符合卷烟工厂特色的设备管理体系, 改进和创新卷烟工厂设备维护保养、设备状态检测和维修管理业务流程与工具方法, 实现设备管理精益化, 正成为卷烟工厂面前的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的课题。

2. 设备健康管理定义

卷烟工厂设备健康管理借鉴了PHM (故障诊断和健康管理技术) 、人体健康三级预防、风险管理的理念, 过程中强调操作、维修技术人员和工艺、设备、安全等管理人员参与, 强调预防为主。以识别、预防、控制设备健康风险为主线, 对设备综合管理和技术管理做出总体设计, 并给出设备健康和设备健康管理的评价方法与标准, 形成设备健康管理闭环, 符合卷烟工厂设备特点和管理实际。卷烟工厂设备健康管理的定义以及内涵如下。

卷烟工厂设备健康:是指设备的工艺质量保障水平以及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环保性等效能指标, 功能单元 (子系统) 的精度等技术状态指标, 以及设备维护保养工作质量指标始终保持预期水平, 包含设备效能、状态和运维三个方面的要求。

卷烟工厂设备健康管理:以保障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为核心, 通过系统的分析、检测和评价, 准确掌握设备技术状态和风险点变化情况, 通过准确有效的设备检维修活动, 对设备健康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管控, 是一种促进设备全面健康的管理模式。

卷烟工厂设备健康管理内涵:准确掌握设备状态变化情况, 科学合理安排设备维护活动, 保持设备健康预期水平, 实现设备管理精益化。

二、研究路线

鉴于卷烟工厂较为普遍地采用质量管理体系 (QMS,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和目标管理方法, 在引入健康管理理念、风险管理的同时, 结合实际工作对卷烟工厂设备管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 面向实际业务过程, 明确了目标管理和风险管理并行且密切联系的设备健康管理主线 (图1) 。

设备健康管理主线包含目标管理和风险管理两个闭环, 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设备、工艺质量等管理目标。主要是以技术、管理标准和设备检维修资源保障的优化和持续改进为过程, 以设备状态、效能、运维数据管理为基础, 以设备健康和设备健康管理评价为手段, 构成设备技术状态管控能力持续提升的闭环。

卷烟工厂设备健康管理过程中, 设备管理、技术标准体系建立和完善是关键环节, 通过引入风险管理, 将与设备管理相关的工艺质量、安全环境等管理目标作为风险管控要求, 对设备健康风险进行识别、控制、评价, 能够促进多管理体系要求落地 (图2) 。

研究总体思路是以设备健康风险点识别和评价分级为基础, 梳理和识别重点设备、部位、风险点;以风险点的有效管控为目标, 明确相关要素和管理要求, 完善设备技术、管理标准体系;建立设备健康评价指标库和评价方法, 评价设备技术状态和工艺质量保障能力;依据评价结果和分析, 科学合理安排设备维护、修理活动, 维持和恢复设备健康状态。

针对技术路径的关键环节, 选用适当的工具方法解决相应问题 (图3) 。包括80/20法则、ABC分类法、AHP层次分析法、矩阵图法、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 (FMEA) 。

三、实践验证

自2012年开始, 宝鸡卷烟厂参加了国家烟草专卖局设备健康管理课题研究, 展开了这方面的研究探索。

1. 设备分级管理

根据设备对产品质量、生产、成本等方面的影响, 确定设备ABC评价指标, 利用AHP软件确定指标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确保指标权重科学性。建立设备ABC评价表, 即矩阵图, 按照机型或设备进行评价。设定评价标准, 运用矩阵数据分析法进行评价打分。各生产车间对设备进行评价打分, 得出的结果 (见表1) 。

通过设备ABC评价, 对设备管理对象进行分级, 便于明确管理重点, 合理分配资源。

2. 功能单元划分及风险点识别

组织设备维修技术人员, 根据选定设备结构复杂程度, 将设备分解到子系统、功能单元。建立规则, 开展FMEA分析, 建立健康风险点清单。

对FMEA结果进行整理, 得出设备健康风险清单, 汇总统计结果见表2。

将设备分解至相对独立的功能单元, 在此基础上分析功能单元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 确定和评价设备健康风险点, 是设备健康管理的基础工作。

3. 设备技术标准体系

建立两个方面的标准, 一是建立包含设备健康风险点技术参数和失效判定标准的设备维修技术标准, 二是建立到操作层面的标准作业程序 (SOP) 。卷烟工厂设备技术标准体系的总体架构和主要内容见图4。

4. 设备健康评价

按照精细化、可操作性和相关性的原则, 从设备健康管理三个维度 (设备状态管理、运维管理和效能管理) , 对行业设备管理绩效评价指标进行细化和拓展, 建立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 (量化评价) 为辅的设备健康评价指标库, 并明确了指标计算公式、指标因子和指标用途等 (图5) 。

设备健康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是单个指标评价标准, 二是设备整体健康评价标准。

运用雷达图 (图6) 等工具, 从三个维度对照评价标准对单台设备单个指标进行比对, 掌握每台设备指标短板, 根据指标之间的约束和关联关系, 对设备健康状态进行分析, 查找影响设备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对同类型设备整体健康状况进行比对, 查找设备健康状况相对较差的设备。对同类型设备单个指标进行比对分析, 掌握影响设备健康状态的主要因素。

评价结果可以应用于以下4个方面:为维修计划制定提供量化数据支撑;为设备技术标准、作业标准、维保时间等优化提供量化依据;为设备大项修、改造等维修决策提供依据;为设备目标管理和对标活动提供量化指标。

四、研究成果

1. 卷烟工厂设备健康评价指标库

通过专题研究, 承接行业设备管理绩效评价工作, 对行业设备管理绩效评价指标进行细化和拓展, 建立了《工厂设备健康评价指标库》。

2. 卷烟工厂设备健康管理规范

结合卷烟工厂设备管理实际和工作经验, 对设备健康管理相关要素进行了系统的梳理, 基于策划—控制—改进的运行模式, 编制了《卷烟工厂设备健康管理规范》, 明确了设备健康管理组织机构、设备健康管理策划、设备运行维护、设备维修管理、设备健康评价、绩效管理、持续改进等方面的要求, 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设备健康管理体系。

3. 卷烟工厂设备健康管理综合评价标准

形成《设备健康管理综合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由管理要素、评价标准和评分标准三部分构成。管理要素涵盖了设备健康管理目标、策划、管理过程、健康状态评价、绩效管理等健康管理规范的要求。评价标准给出了明确的评价方式、判定依据和评分方法。

4. 设备健康管理工具与方法

卷烟工厂设备健康管理体系借鉴先进成熟的设备管理理念、方法和工具, 通过信息系统数字化化手段, 对各个管理要素进行支撑, 以“制度规范+信息化工具”的方式形成持久化机制。图7表达了设备健康管理要素、工具与方法的对应, 这些工具与方法是卷烟工厂设备健康管理研究智慧的结晶, 其推广与应用对于整个卷烟工业设备管理精益化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五、结语

卷烟工厂设备健康管理通过对卷烟工厂设备构成、特点和管理重点的系统分析, 将设备健康管理理念 (PHM) 与卷烟工厂设备管理相结合, 通过引入风险管理的理念, 将人体健康三级预防理念与卷烟工厂设备健康预防相结合, 对完善不同类型设备维护保养模型具有指导意义。

专题研究主要运用了设备ABC分级、设备功能单元分析、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 (FMEA) 的方法, 有效支撑专题研究技术路径, 解决专题研究的关键点。通过引入效能、状态和运维三个维度评价设备健康的思路, 建立和完善了设备健康评价指标库和评价方法, 为卷烟工厂单台、机型设备健康状态提供了思路、工具和方法。

通过认真总结, 专题研究取得的成果需要进一步验证, 通过长时间考验, 才能得出更为科学的结论。健康状态评价和维修决策都需要大量的数据统计分析, 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系统作为支撑。

参考文献

[1]彭宇、刘大同.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综述[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2010) Vol.24No.1.

[2]傅华等.预防医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8) .

企业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 篇7

1.1 管理理念不强, 管理制度不健全

企业在认识上没有把设备维修与管理与生产管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导致淡化机电管理部门职责, 管理制度不完善。部分企业盲目追求眼前生产量, 对机电设备日常维护不重视, 设备防护不全面, 检测工作不按时。简单的认为, 机电设备没有停止运行, 就不需要去检测, 往往要等到机电设备无法正常生产或发生重大事故时才进行检测, 这样不仅严重缩短了机电设备的使用周期, 而且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并且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留下了极大地隐患。

1.2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低

大多数企业从事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工作的技术人员由本企业的技工充当, 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机电设备管理知识和企业管理理论, 往往凭借自身的工作经验进行工作, 没有真正发挥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的作用。虽然每年也都对机电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但由于缺乏针对性, 注重形式, 实践操作方法讲授不当, 职工无法在实践工作中应用, 没有达到培训的目的。

2 应对措施

为全面提高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的水平, 我们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生产的特点, 结合当今设备维修管理理论和技术的发展趋势, 对设备进行全方位、综合的管理。其目的是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使机电设备达到最大效益的目的。

2.1 加强管理理念, 形成新型维修管理模式

企业的领导要加强对机电设备的管理理念的认识, 明确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的指导思想, 紧紧抓住管理工作的重点, 并认真落实到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中去。另外,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工作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 不断向智能化、可视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

如何建立新型维修管理模式, 就是企业应该在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上完善管理组织以及管理制度, 使实际工作的展开有据可依, 让设备维修与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1) 企业应配备专职的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人员, 才能更好的做好机电设备与维修工作。

2) 企业管理人员需根据现代维修理论、设备特性、使用说明书、安全操作步骤方法、国家或行业的标准规范, 编制出机电维修管理机制和各种工作的规范标准[1]。

3) 对机电设备的整个全寿命周期进行严格管理。即从设备的选型、购买、安装、使用、日常维护、检修、改造、更新、报废等环节严格落实各项制度。

4) 设定设备管理方面的负责人, 一旦发生事故, 就能很快的找到相应的责任人。

5) 要重视机电管理这个职能部门, 要赋予其应有的权利, 让其在管理人员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2.2 优化机电设备, 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维修工作

机电设备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机电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因此我们要优化机电设备, 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维修工作。

1) 优化机电设备。首先企业应加大对机电设备资金的投入, 引进更多先进的机电设备, 优化机电设备,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2]。其次, 企业应当高度重视机电设备的升级换代, 淘汰哪些低能高耗且安全性能差的陈旧设备。对于不合理的机电系统要尽快改造更新, 设备的改造, 主要是指增加新的零部件及装置对设备的局部结构进行改进。设备的更新, 是指采用经济合理、技术比较先进、使用和维修比较简单的新型设备来替代原有的老设备。

2) 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维修工作。机电设备日常维护管理的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设备内外进行清洁管理, 保持清洁的工作环境。2、按时对机电设备进行保养, 及时加油、换油, 保证油压正常, 油路畅通。3、定期对机电设备的运行情况和磨损等情况进行检查。4、在机电设备的运行过程中, 如果出现异常, 应该立即停止运行, 禁止机电设备带病运行, 如果存在高温、高压等危险因素时, 应对设备进行特殊防护。

机电设备的维修方式主要有4种, 即预防性维修、故障维修、改进维修、事后维修[3]。

2.3 加强对机电设备维修人员的管理, 提高机电设备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首先, 企业要加强对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人员的管理, 经常性的组织业务培训[4]。企业也可以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 对员工进行正确的评定, 并根据结果进行奖惩, 从而达到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目的。其次, 要引进新生力量和高技术人才, 保持企业人才的持续稳定, 保证企业安全快速发展。最后, 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人员自身应该具有很高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3 结束语

总之, 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在生产过程中, 我们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维修与管理方案, 加大对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的力度, 同时配合新的理论和技术, 提高生产效率, 最大限度的消除安全隐患, 确保机电设备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进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工作是企业生产管理的根本。目前企业越来越多的重视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工作。本文结合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的现状, 分析了当前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关键词: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李晖.浅谈机电设备日常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 (21) :133-134.

[2]赵虎, 张晓钢.强化维修管理提高经济效益[J].山西机械, 2003 (S1) :89.

[3]吴先文.机电设备维修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2009.

上一篇:双变流器下一篇:科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