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的分类管理与维修(精选12篇)
设备的分类管理与维修 篇1
我国铁路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中,无论是在运行速度方面,还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有了大幅提高,但与国外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设备维修技术和管理方面,未完善管理机制,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铁路总公司未重视该问题,导致铁路线路设备维修技术和管控工作无法真正、有效开展,没有理论支撑,也没有进行大量的科学实践,在铁路的机制运行中存在安全隐患。在当下社会,人们对事物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铁路的安全建设要求也在提高。因此,总公司应不断改变传统的运营观念和运营模式,提高对铁路线路设备维修技术和管控的重视程度,避免在铁路运输系统中埋下安全隐患,进一步提高旅客的舒适度和行车安全水平。
1 铁路线路设备修理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1.1 必然性
随着我国科技、经济的不断发展,使我国的铁路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各种新型设备的应用给线路设备的维修养护造成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对线路设备的维修养护是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保证铁路行车安全的必要措施,传统的“检养修”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的新型铁路,采用更先进的维修养护技术势在必行。
1.2 统一性
目前,线路设备的维修技术不断提高,建立了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该体系不仅适用于铁路方面,同样适用于公路、桥梁、隧道等方面。随着铁路应用的微机化、信息化不断加深,线路设备的检查和维修速度明显加快,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1.3 多元性
该设备的维修体系不仅包含设备的维修技术,还包含设备的检修模式和方法,以及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从传统单一的维修技术转变为了多元性的维修模式。通过信息化和智能化,可以使铁路道岔提速和使轨道结构强化提速;可以使隧道以及桥梁的结构更加完善,使列车在桥梁和隧道中行驶的安全系数更高。该体系为铁路提速和行车安全提供了多元素的技术支持。
2 设备修理技术控制及管理的重点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很多行业的变革和进步,铁路运输行业同样受到了影响,许多新型的高科技应用将线路设备的维修和管理带到了新的高度,可在实际线路设备维修技术控制及管理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重点问题,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分别为维修人员的专业性欠缺,维修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项线路设备资料无法及时更新以及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的不完善。
2.1 维修人员的专业性欠缺
铁路运输系统是一个精密的系统,其不同线路设备都有自身的不同用途,新设备的应用,使得维修人员应该采用新型专业的技术对其进行维修养护,但新设备和新技术的应用时间短,维修人员在技术的掌握上还可能存在一些偏差,导致维修工作所需的时间长,或维修人员未及时掌握新技术,无法完成新型设备的维修工作。在管理方面,应对维修人员进行督促,使之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性,为维修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2.2 维修工作时间紧、任务重
铁路运输系统常常处于高负荷的工作状态。为了保证人身安全,只能在停止运行的线路上对列车进行维修和养护,一些列车在运营过程中发现线路设备有问题,但在不影响正常列车行驶的状况下,常常是在列车结束运行后再对线路设备进行维修养护,这样给维修工作带来了困难。由于列车的运行间隙不会太长,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维修工作,导致维修人员在线路作业时常常处于时间紧、任务重的状态下,这对维修人员是一种考验。
2.3 各项线路设备资料未及时更新
我国铁路部门开展线路设备的统计间隔较长,通常为一年两次,甚至一年进行一次线路设备统计,导致各项线路设备资料未及时更新,给维修人员的养护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
2.4 管理机制和制度不完善
开展任何工作的前提,其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都是非常重要的,在铁路部门也是相同的,个别部门未设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将导致维修工作无法有序开展,进而影响工作效率。
3 改善措施
3.1 加强对铁路设备的检查
由于铁路设备线路运行具有的特性,通常在检查工区检查线路时的工区人员较少,且文化水平偏低。同时,应扩充队伍力量,实现新旧制度的交替,外业有技术专家检查病害,负责检查铁路线路中的相关设备病害问题,比如铁路线路平面现状、线路纵断面的平整性、线路动态以及钢轨状态等。内业有“90后人员”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以此进行有效结合,为保养工区提供第一手设备病害资料。通过对线路设备的内、外业管控,有效地了解了线路中各个环节的工作状态,加强了对线路状态的检查,又有效地分配了工区人员的“特长性”,真正掌握了每一段铁路设备的现场状态。
3.2 加强线路设备的维修技术
线路设备维修涉及的范围较广,比如线路、道口、桥涵的维修,清挖道床翻浆,保证线路道床有良好的排水性,对防护设备以及排水沟等设施进行维修和养护。此外,对线路的调整包括了线路的应力放散、调整轨缝、矫正轨底坡以及改变轨矩等。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维修工作均以周期进行,周期对线路进行巡检、周期对线路进行维修、周期对线路进行大中修等,加强对线路设备的维修,提高维修效率和维修质量,降低设备的维修成本,是铁路今后生存和发展的必然性。
3.3 完善我国铁路的线路维修技术
我国的铁路行业发展迅速,维修人员的技术常常与设备的先进性存在一定的差距,要提高维修人员的维修技术,提高线路设备的维修效率,保证线路设备的维修质量,并改善管理方法,实现对铁路线路设备维修的合理资源配置,使维修工作可以正常、有序开展,进一步将铁路线路设备维修规范化,从根本上改善维修技术和管理方法,使之实现效率最大化。
4 结束语
铁路的线路设备维修技术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铁路运输系统的安全性与铁路线路设备维修技术水平密不可分,先进的维修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对故障位置的精准维修,而落后的维修技术不仅会延长线路设备的维修时间,且无法切实保证线路设备的安全性,采用优质的维修技术还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从根本上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铁路的行车安全关系着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也关系着铁路事业能否正常、有序的发展,做好管理工作,合理、有效的管理可以使铁路的线路设备维修技术落实到实处,为铁路的安全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燕沛君,袁长卿,黄守刚.浅谈铁路线路设备的修理技术以及管理工作的开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10).
[2]黄为,张献州,李红月.铁路检察养修分开线路维修模式的探索[J].铁路建筑,2011(09).
设备的分类管理与维修 篇2
一、机电设备维修体制的发展过程
设备维修体制是以生产为中心,为生产服务的一种维修体制,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它由五种具体的维修方式构成。
(1)维修预防。维修预防是一种很好的思想,它提倡在产品设计制造阶段就认真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问题,从根本上防止故障和事故的发生,从而减少和避免设备的维修。
(2)事后维修。事后维修是设备出了故障再修,不坏不修。之所以采用这种维修方式,一方面是因为设备检查诊断不可能把所有的故障隐患全部发现,设备故障在生产中时有发生;另一方面,事后维修方式还是比较经济的,对于简单或不重要的设备,可以采用这种维修方式。但对于重要设备来讲,如果采用这种维修方式的话,将会使设备故障增加、维修时间长、维修费用高,是很不经济的。
(3)改善维修(技术改造)。改善维修(技术改造)是不断利用先进的工艺方法和技术,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改正设备的某些缺陷和先天不足,提高其先进性、可靠性及维修性,提高设备的运转率。任何先进的设备是相对的,总有某些不足之处和可以改进的地方,通过维修同时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使设备更趋于完善。
(4)预防维修。预防维修是以加强设备检查为主,设备故障早期发现,早期排除,能大大减少故障的停机时间。预防维修包括定期维修和状态维修两方面的内容,状态维修是利用检测、监测和诊断技术,对设备状态进行预测,有针对性地安排维修,事先排除,从而避免和减少故障停机的损失。
(5)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TNPM)。TNPM是以设备综合效率和完全有效生产率为目标,以全系统的预防维修系统为载体,以员工的行为规范为过程,全体人员参与为基础的生产和设备维护、保养和维修体制。设备维修中最重要的是基础化管理。
研究和实践发现,采用有计划的预防维修可以减少设备的故障,节约大量维修时间和费用,结果逐步形成了预防性维修的概念。最早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和杜邦公司又针对预防维修存在着既有过剩维修又有维修不足的问题,将预防维修制度发展成为生产维修。生产维修除了坚持日常保养外,还包含以下四种主要维修方式: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改善维修和维修预防。针对不同的设备及使用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维修方式。预防性维修和计划预修是以时间为基础定期对设备进行的大规模检查与修理。
二、机电设备维修的方式
(1)故障维修。又称事后维修,是指设备发生故障后立即停机进行维修的方法。
(2)定期维修,
又称预防维修或计划维修,是根据固定的设备运行时间或当量时间间隔进行维修,不论设备状态如何,到一定时间后便停机维修的方法。
(3)改进维修。又称技术维修,是通过根本原因分析和采用新技术,实施改进设计和技术改造,从根本上改进设备的性能的维修方法。
(4)状态维修。又称预知维修,是根据先进的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提供的设备状态信息,判断设备的异常,预知设备的故障,在故障发生前进行维修的方法。
三、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对策
(1)改进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方式,加强煤矿机电设备使用和维护的管理。在现有条件下。煤炭生产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对设备使用、维护、修理人员技能和素质的培养,进一步完善包括三级保养、点检、班检、定期维护和巡回检查以及交接等日常维护和文明生产的制度。煤炭企业应根据现代维修理论、行业特点、设备特性、工作环境及设备在煤炭生产中的作用等因素来进行维修决策,健全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选择包括事后维修、预防维修、计划预修和状态维修等合适的维修方式,逐步形成具有煤矿特色的科学的新型维修管理模式。
(2)设备维护检修制度。维护管理制度应以设备使用说明书为基础,设备运行档案为依据,根据零部件的使用寿命而制定的定期计划检修制度,如:设备运行档案显示,渣浆泵的内衬使用寿命为1000h,那么该台设备的内衬计划检修周期为980h,可将设备故障控制在萌芽阶段。将所有设备的运行档案进行整理,归类、分析,并结合设备使用说明书和每月设备运行时间,制订出月度、季度、年度设备检修计划。由于洗煤厂机电设备检修工作的特殊性。检修工作分为现场检修和计划检修。现场检修,是以机电值班人员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为依据而提出的检修要求,是一种被动的检修;计划检修,则是预防性检修,是一项保证设备性能和完好的重要工作。所以,计划检修是检修工作的重点,管理工作应主要放在计划检修上。
(3)推行绿色维修。环境、资源、人口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三大问题,尤其是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地球资源大量消耗,成了突出的问题。我国为了履行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承诺,提出了“清洁生产”的构想,“绿色维修”在这种背景下也应运而生。绿色维修是综合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效率的现代维修模式,其目标是除了达到保持恢复产品规定状态这一目标外,还应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即在维修过程及产品维修后直至产品报废处理这一段时期内,最大程度地使产品保持和恢复原来规定的状态,又要使维修废弃物和有害排放物最小,即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且对人员(维修者和使用者)的劳动保护好,还要使资源利用效率最高。
(4)加强机电设备的更新改造。①设备的更新。采用在技术上比较先进、使用操作规程上比较方便、经济上比较合理、管理上比较进步的新型设备替代原来使用的老设备。②设备的改造。主要途径有:对设备的结构作局部改进和增加新的零件和各种装置。
(5)企业设备维护管理。企业设备维护管理要点:设备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设备使用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最重要管理之一,俗话说:要想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利其器,只有通过加强设备维修管理,使其充分发挥效能,不断改善设备技术状态,延长使用寿命。为企业获取最佳经济效益。
设备维修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的主要手段,是煤炭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工作,是生产费用支出的主要部分。我国煤矿机电维修管理模式的演变是与生产方式和生产手段的发展紧密相联的,目前已建立了设备维修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并逐步引入了设备故障诊断与状态监测技术。
试论化工机械设备的维修与管理 篇3
关键词:化工机械设备;维修;管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物质的质量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化工产业的发展应用非常广泛,同时也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而在实际的化工企业生产中,机械设备或多或少或出现各种故障与问题,因此加强对化工机械设备的维修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1.化工机械设备的维修与管理重要性
从字面意思来看,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就是要对相关的机械设备与仪器的使用周期以及质量进行一系列的管理,同时还要全权负责化工机械设备从选用、使用规范到保养等各方面的工作。通常来说,化工机械设备在生产使用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出现故障。因此,为了保证正常的生产,就要实行对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一旦设备故障没有得到高效、及时的处理,就会将故障持续扩大,进而导致生产过程的瘫痪,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由此加强对化工机械设备的维修与管理能够最大化消除设备的使用隐患,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进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与生产质量。
2.化工机械设备问题的出现和维修
2.1化工机械设备的常见问题
润滑油在机械设备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润滑油的使用质量直接影响着企业成本的投入大小及其经济效益的高低。合理规范的使用润滑油能够有效降低设备的直接性摩擦,降低设备的磨损,增长设备的使用时间与周期。但是当前对润滑油的使用管理却被严重忽视,管理工作严重滞后,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首先,润滑油管理工作尚未受到领导重视,尚未建立管理规章制度。其次,在机械设备的设计环节中就忽视了对润滑油的使用,并未考虑到设备的实际运作情况。
2.2机械故障与维修
化工机械设备通常出现的故障原因主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由于厂家生产技术、设计、装配过程中而引起的设备自身的缺陷。
(2)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机械设备使用的生产原材料不合理或与设备的规范要求不同,并未在化验或检查过程中发现。
(3)机械设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外力因素,如震动、敲打、撞击等,而引起的变形、磨损、震动等情况
(4)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操作不当、超负荷工作或维修保养不当,引起的故障。一般而言,化工机械的初期故障都是由于设备自身的缺陷以及在安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或不当造成的,而设备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零件磨损或老化,能引起的故障率较低。
3.加强化工机械设备的维修与管理措施
3.1健全维修和管理机制
科学合理的机械设备维修保养质量是保障机械设备使用的前提和基础,而准确的维修质量是建立在科学高效的机械设备管理机制基础上的。因此,在实际的管理中,首先要加强对机械设备维修与管理,尤其是要加大对其维护与保养的管理力度;其次在维修与管理中,要切实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并结合机械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高效的维修与保养计划,落实机械设备管理责任制,将实际的管理工作落实到专人身上;最后,要按级来做好机械设备管理的对接工作,维修管理人员要定期的巡视机械设备的使用以及工作情况,并做好保养情况的检测,同时还要做好维修保养时间、情况、保养人员的详细记录。
3.2协同维修和同步保养
由于化工产品大多数的生产介质都为流体,因此在生产中其是连续性生产的。简单来讲,在化工生产中每一个生产单元或是单独的设备间以及操作系统间都是相互关联的,任何的设备或操作单元出现问题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当生产原料从机械设备的入口进入时,在整个生产的过程中是没有间断或是停留的。因此,这就要求在对化工机械设备进行维护与保养时,就要对整个设备进行协同维修和同步保养。
3.3重视保养工作
在化工机械设备的维修与管理工作中,其维修与保养间的职能是分开的。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主要是为了恢复其性能,而进行保养是为了维持其正常性能。目前,在实际的维修与管理中,都是重修理轻保养的,有的企业甚至是“以修代养”,这样就降低了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在大多数情况下,机械设备出现的异常磨损与故障,主要都是保养不当引起的。故而在管理工作中,要重视对机械设备的保养,避免“以修代养”情况的出现。一是,在维修管理中要制定出科学有效的保养计划,建立健全相关的保养规章制度,并根据机械设备的不同,提出针对性的保养计划。二是,要加大对保养工作的监督力度,从保养的内容、项目、规程等方面做好保养监督,同时还要做好保养记录。三是,要明确机械保养与管理的责、权、利,做到奖惩分明。
4.结束语
随着化工机械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对化工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与保养关系着企业的成本投入与经济效益,也是企业低事故高质量的保障。因此,在機械设备的维修与管理中,要加大重视,端正态度,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志平.浅析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4,07:93-94.
[2]钟俊炎.管理及维修保养技术在化工机械设备中的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4,12:519.
机械设备的维修与管理 篇4
1.1 周期性维修
即以上所说的小、中、大修, 这是一种预防维修方式, 在以往采用较多, 但企业在进行设备周期性维修时, 又往往局限于生搬硬套行业的条文性规定, 没有根据设备本身磨损规律做必要的调整, 所以制定的修理计划未能较好地结合设备实际和生产实际。比如有些设备还未达到大小修周期就已损坏, 不能正常运转。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强行按周期维修对设备进行修理, 就不能满足施工生产的需求。另外, 由于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有高低之分, 而且相同设备的运行情况也有所区别, 设备操作人员的素质也不同、设备工作环境不同及保养工作的落实不同等等。在周期维修中, 如果不考虑这些具体因素, 就不切实际。总之, 周期性的维修是一种计划性的、被动的维修方式, 它只适用于那些已掌握磨损规律的部分设备。
1.2 事后维修
事后维修是设备发生故障后, 或者设备的精度、性能降低到合格水平以下时进行的非计划性修理。这种维修能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减少设备的停机时间。但若设备一旦发生故障, 就会给施工生产造成很大影响, 给修理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 特别在一些重要设备、连续运行的设备和地处偏远工地的设备上, 损失更为严重。大多数的事后维修只是对发生故障的部位或零件进行修理, 而不是对整台设备进行全面检修, 就好像消防队一样, 哪有火就到哪, 因此设备经常连续出现故障。事后维修采用的很普遍, 但这也是一种被动的维修方式, 适宜于一些设备和发生故障后对正常生产影响小, 能及时提供备件、并且修理技术不复杂、利用率不高的设备。
1.3 状态维修
状态维修是一种以设备实际技术状态为基础的预防性维修方式。它运用各种检测手段和人的感官能力, 根据设备的日常巡回检查、定期检查、状态监测和诊断提供设备状态变化资料, 及时发现设备故障的特征和预兆, 提前做好备件和有关的准备工作, 适时地安排维修, 减少突发性故障, 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由于状态维修方法能对设备适时地、有针对性进行维修.不但能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 减少设备停机时间和维修工作量, 降低设备突发故障率, 从而降低各种维修消耗和费用。状态维修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维修方式, 比周期维修和事后维修更合理.对一些利用率高、发生故障后对生产影响较大的关键设备及配件供应困难的精度高、大型设备可实行状态维修。
综上所述, 设备的维修方式各有自己的优缺点和适用性, 盲目地生搬硬套某种维修方式都不科学。在实际生产中, 要根据设备的不同特点和对生产的影响程度, 选用适合自己企业情况的维修方式;要积极地做好设备预防性检修工作;同时, 要尽可能地推广状态维修方式;提高故障诊断的效率和经济上的合理性, 使设备停机损失小, 综合效益高, 寿命周期费用低, 使设备效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为企业多创效益。
2 设备维修管理的措施
以往, 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中, 我们实行操作、维修明确分工, 导致操作人员认为, 设备维修是维修人员的事, 与使用人员无关或关系不大, 从而使日常保养和维修工作分离开来, 造成企业人员利用率下降及设备的损耗加剧。在实际工作中, 操作人员由于只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 因而对设备的机械原理、构件磨损等情况理解和掌握不够。使用中, 就会想当然地进行一些简化操作程序或不规范操作, 结果加剧了某些部件的磨损。有时设备在使用中遇到突发故障需采取紧急措施时操作人员便不知所措, 直接影响着施工生产。因此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2.1 在管理上加强了对操作人员、维修人员的要求。要求操作人员要做到“三懂、四会”三懂指懂操作规程、懂设备性能、懂结构原理, 四会指会操作、会保养、会修理、会判断和处理一般故障。
2.2 加强对设备维修的监督管理。为有效控制设备维修质量, 企业首先要收集各种修理工艺规程和质量标准, 这些是保证设备维修质量的基础。在维修过程中, 要实行有效的监督制, 设专人严格按规程和标准对维修过程进行全程或不定期监督检查。对需要更换的主要部件, 要检查测量核实, 做出详实记录, 对非正常损坏的部件要分析找原因, 做出整改预防方案。
2.3 加强维修人才的培养,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设备维修队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企业装备水平的提高, 机、电、液一体化的设备将逐步增多, 传统的维修方法凭感官的检查手段己不适应现代设备保养维修工作的需要, 因此要采取各种培训方式, 培养一批掌握现代检测仪器, 能准确判断故障, 及时排除故障的高素质人才, 以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 为企业及时提供所需的机械设备, 保证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
2.4 进行设备维修的经济核算。要根据设备的实际技术状态确定设备是否需要修理、什么时间修理及修理的具体实施等问题, 以免出现过剩维修。在不同的修理时期, 要根据设备各部件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修理方法, 使设备各部件达到最好的配比, 发挥最大的功效, 最大限度地降低维修费用。在设备进人报废期后, 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进行技术改造, 挖掘其可使用的潜在功能, 以期增加设备的功能和效益, 对老旧淘汰设备有使用价值的部件, 可通过必要的技术改造, 予以充分利用, 减少维修费用支出。但同时要考虑分析修旧利废的经济可行性,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同时设备改造的方案要周密慎重, 需经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可行性论证后方可实施。
设备管理与维修心得 篇5
时光如梭,转眼间赴外实习已二个月,原本非冶金专业的我在这期间学到很多东西。向周围的人学习他们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能更加提高自己,向上看,更上一个个台阶,从而做的更好!而只有虚心,才能够倒空自己不好的,去领受好的东西。 经过这二个月实习,我对烧结工艺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烧结厂内的常见设备和维护有了基本的认识。通过跟班作业对日常自控仪表的常见问题有了一定的解决能力,同时通过理论学习对长钢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一些事故的应急预案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将此次培训体会总结如下:
一、设备维护
长钢设备维护管理包括点检、润滑、缺陷/隐患及备用设备管理。长钢的点检是立体化多方位的,实行的是设备包机管理制度,包机人员负责本机的日常点检,同时各车间设一名总点检人员,对重要设备进行专业点检。技术科根据车间点检反馈情况每周对部控设备及重要设备点检异常情况进行专业技术人员点检。同时非生产单位也对相关设备进行巡检,这样就组建成了严密的设备监控网络,能够及时有效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长钢定期对相关自控仪表进行校准,例如称重显示仪表每3个月进行一次校准,压力变送器每一年进行一次校准。定期的校准有效地保证了仪表的精度,适应了工艺要求。
二、设备的维修
日常生产中,操作工如遇见一些不用停机进行维修的问题时,可通知相关检修部门来检修。对于可利用生产单位工艺停机时间或根据生产情况可临时安排检修的项目,检修车间在得知生产单位停机时间后,按计划组织实施,并通知到调度。调度根据检修时间及内容通知到相关人员。生产单位根据点检和实际设备运行情况,对于存在重大隐患影响正常生产的或者需要工艺改进的报装备处、生产处申请定修、计划检修。大修指设备正常使用达到大修周期,主要部件损坏或有严重隐患,以恢复其原有性能,维持再生产,也可根据需要实施工艺技术改造。
三、设备的常见故障和处理方法
我所在的烧结厂区自动化车间一工段主要负责:烧结4#、5#烧结机的自控、仪控和监控系统及仓储集中卸料自控系统的检修和维护,所以我们的日常生产就是维护烧结厂区的自控仪表系统。通过这二个月的实习现简单总结下本岗位常见设备的故障及处理方法
1、称重仪器的实时数据异常长钢烧结厂区的大部分称重仪器都是来自山西新元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其主要问题主要集中在实时数据显示异常,排除方法首先进行调零,检查内部参数是否被改动,然后检查仪表的输入输出信号和接线是否有松动,最后检查现场的速度传感器和重量传感器等。
2、风机房轴瓦温度异常这里的风机房包括烧结机头鼓风机房以及一些除尘风机房,轴瓦温度超过65℃时鼓风机自动停机,造成轴瓦温度过高因素很多,如轴承和轴瓦局部摩擦产热、润滑油变质等但是本岗位只考虑检查因为由于油泵工作不稳定而造成油压偏小导致的热平衡的失衡。排除方法一般增加最小油膜厚度与瓦顶间隙,但本岗位只到现场检查温度表和油压表,检查仪表的接线是否牢固和轴瓦一体化温度计电接点指针是否正确。对于停机,则需要《按烧结主抽风机仪表检查标准化作业》实施。
3、XK3010智能仪表故障导致的主机料位显示异常余姚市通用仪表有限公司生产的XK3010智能变送器的灵敏度能达到0.5uv/d,常被用于将传感器信号转变成模拟数字输出量,应用于检测混合料仓和铺底料料仓的料位的检测计量。其常见故障是由于操作人员的操作失误而导致的显示数据与显示不符。排除方法要抓住二个量,即上限设置和标定系数设置量,混合料仓的参数为60 160781 铺底料仓为40 180634.在标定完这两项数据后还不能解决的,就得检查传感器的输入信号,以及现场传感器的`接线情况。
4、 压力表显示异常在日常的生产中经常出现压力表显示在正常范围内,但指针一直不变,我们称这种仪表为死表,这是我们需要在日常检查中注意的点。膜盒式压力表常被用来监控焦化焦炉煤气管道压力,对于维护这里的压力表时,我们一定要先关闭仪表所在分支的阀门。然后先快后慢的方式卸下仪表,以防止管道里残余煤气伤人。更换仪表时一定要在仪表接口外套一层密封膜,一防止煤气泄露。
5、烧结主机机头热电偶的更换由于烧结机机头点火区温度大,热电偶损坏频繁,有时一天得换上二个,对于热电偶的损坏只能跟换,跟换时注意三根线的接线顺序,和热电偶要插入适当位置。流量计的显示异常和执行器的调节异常在这就不详细说明了。
四、危险源的控制
长钢针对每个岗位都有自己的危险源控制,而本岗位的危险源控制主要体现在维修的过程得安全措施,如在校验配料秤时,危险因素为上下称架易跌伤和皮带绞伤,其控制方法为:⑴在工作前,劳保穿戴齐全,并与岗位人员联系确认⑵上下称架时,站稳踩实,预防跌落⑶交叉作业要相互配合避免伤害
五、应急预案
浅论设备管理与维修的思想的转变 篇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292-01
摘要:
设备的使用、管理、保养及维修阶段占设备总寿命周期的绝大部分,抓好设备管理工作,保证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是企业管理工作中一项基础性工作,它维系着企业生产经营的根基,影响着企业的方方面面。随着现代机械设备制造技术的高科技化、结构复杂化、操作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机械设备维修的难度愈来愈大,维修要求愈来愈严,维修地位也显得重要。半个世纪以来,维修思想、维修观念伴随着机械设备的进步,其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深刻地变化。
关键词:焦炉设备;维护
设备的使用、管理、保养及维修阶段占设备总寿命周期的绝大部分,抓好设备管理工作,保证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是企业管理工作中一项基础性工作,它维系着企业生产经营的根基,影响着企业的方方面面。随着现代机械设备制造技术的高科技化、结构复杂化、操作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机械设备维修的难度愈来愈大,维修要求愈来愈严,维修地位也显得重要。半个世纪以来,维修思想、维修观念伴随着机械设备的进步,其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深刻地变化。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与劳动的经验县浅谈如下自己的看法与观点:
1从“预防为主”的维修思想到定期维修思想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机械设备的安全性决定于其可靠性。故认为预防工作做得越多,修理周期越短,机械设备越可靠。这就是我们沿用多年的以定期维修为主的预防性维修思想。它依据概率和数理统计所得到的结果,不论每个具体维修对象的技术状况如何,使用环境如何,都必须按照统一规定的时间(或行驶里程)进行分解、检查和维修。它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强制性定期维修(如现行规定的一、二、三级保养);另一种是有针对性的定期维修。早期的定期维修制认为多做维修工作、增加维修项目、缩短维修周期就能提高机械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其结果是多做了很多无效工作,增加了维修工作量、维修费用及停机时间,但却不能排除随机故障和早期故障。根据对故障数据的统计分析却表明,定期维修对许多故障的控制并不起作用,所进行的分解检查不能提供用以确定尚可使用的零件在何时可能会出现故障的真实基础,过多的拆修反而易产生人为故障,增加维修消耗,降低维修效率。定期维修的这种思想对于早期机械设备及零件维修是比较合适的,曾对我国机械设备维修起过重要的作用。但对于复杂的机械设备维修,其故障主要是随机性的。理论证明,定期维修对于排除隨机故障无效。于是,2O世纪6O年代初人们对传统的维修思想产生了怀疑,是否需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全面修理才能保证其可靠性和安全性?这时有的国家开始通过应用可靠性大纲、针对性维修、按需要检查和更换等一些试验性大纲进行探索,在统计的基础上初步产生了新的维修思想。
2 从“可靠性为中心” 的维修思想到视情维修思想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是现代维修理论的核心。是从系统工程的观点看问题,视维修对象的研制、设计、制造、使用与维修都是与维修有关的环节,各个环节都围绕着可靠性这个中心进行工作。这种维修思想也是对传统的“以预防为主”的维修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随着可靠性理论的深入研究,可靠性技术在机械设备设计、制造和试验中的广泛应用,机械设备的固有可靠性得到了提高;由于在机械设备使用、维修中重视了数据资料的积累和处理,使得掌握机械设备零部件及总成的故障有了可能;加之较先进的不解体检测设备在机械设备上的应用,为改革维修方式奠定了基础。根据这些情况的变化,人们对维修的认识由原来的“工作一磨损一故障危及安全”,演变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控制机械设备可靠性下降的因素,以保持恢复机械设备的固有可靠性”。这是人们从传统的“以预防为中心” 的维修思想发展为“以可靠性为中心” 的现代维修思想的飞跃 通过对机械设备可靠性诸因素的分析,科学地确定维修工作项目,优选维修方式,确定合理的维修周期,只做必须做的维修工作,使机械设备的可靠性得到恢复,同时又能节省维修时间和费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推行定期维修制度难以使维修工作做得更科学、更合理与更经济,因而在维修实践中便确定了视情维修制。视情维修是立足于故障机理的分析,根据不解体测试的结果,当维修对象出现“潜在故障” 时就进行调整、维修或更换,从而避免“功能故障”的发生。所谓“功能故障”一般是指机械故障,如离合器打滑、变速器跳档、发电机不发电等;所谓“潜在故障” 是指还没有发生的故障,但它有迹象表明故障即将发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故障隐患。但是机械设备在贯彻“以可靠性为中心” 的维修思想、实施视情维修制的过程中,许多单位由于维修检测设备不到位,对工程机械的状态监控往往存在诸如漏检、漏控等问题, 由此忽视了对工程机械的正常维护保养工作,漏保现象也较为普遍,这些对提高工程机械的可靠性极为不利。
3定期维修与视情维修相结合的维修思想
定期维修与视情维修相结合制度的理论依据是可靠性理论,可靠性理论告诉我们,机械设备的故障可以分为突然的和渐进的两类。所谓突然型故障是指在出现故障之前没有出现可以觉察到的征兆,机件的损坏是瞬时出现的;所谓渐进型故障是指损坏程度是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加重的,如零件的磨损、腐蚀等。
无论是哪种故障,在其使用过种中均有早期故障、随机故障和耗损故障3个故障阶段。
3.1早期故障阶段。在机械设备使用初期零件的损坏率较高,经过一个时期使用后,损坏率下降,其原因主要是制造质量和产品装配检验上的问题。对零件的原材料及其制造工艺加强检验和质量控制,可以减少或避免这种早期损坏产品的出现,降低早期损坏率,对此,预防维修是无能为力的。
3.2随机故障阶段。经过早期故障阶段后,零件的损坏率开始减少,一旦进入随机故障阶段,不但故障率很小,并且大体上是一个常数。在这个时期,零件所发生损坏大部分与其强度和所承受的负荷有关,损坏是偶然发生的,对随机故障进行预防维修是无效的。
3.3耗损故障阶段。机械设备经过长期限使用后,由于疲劳或磨损等原因,造成零件的强度和性能下降,损坏率上升,在这个阶段,机械设备发生的故障多属于零件老化的问题。对耗损故障及时进行预防检查、保养,不让零件工作至耗损到故障阶段,可减少这类故障的发生,防止故障率迅速上升。
企业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 篇7
1.1 管理理念不强, 管理制度不健全
企业在认识上没有把设备维修与管理与生产管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导致淡化机电管理部门职责, 管理制度不完善。部分企业盲目追求眼前生产量, 对机电设备日常维护不重视, 设备防护不全面, 检测工作不按时。简单的认为, 机电设备没有停止运行, 就不需要去检测, 往往要等到机电设备无法正常生产或发生重大事故时才进行检测, 这样不仅严重缩短了机电设备的使用周期, 而且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并且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留下了极大地隐患。
1.2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低
大多数企业从事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工作的技术人员由本企业的技工充当, 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机电设备管理知识和企业管理理论, 往往凭借自身的工作经验进行工作, 没有真正发挥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的作用。虽然每年也都对机电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但由于缺乏针对性, 注重形式, 实践操作方法讲授不当, 职工无法在实践工作中应用, 没有达到培训的目的。
2 应对措施
为全面提高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的水平, 我们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生产的特点, 结合当今设备维修管理理论和技术的发展趋势, 对设备进行全方位、综合的管理。其目的是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使机电设备达到最大效益的目的。
2.1 加强管理理念, 形成新型维修管理模式
企业的领导要加强对机电设备的管理理念的认识, 明确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的指导思想, 紧紧抓住管理工作的重点, 并认真落实到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中去。另外,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工作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 不断向智能化、可视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
如何建立新型维修管理模式, 就是企业应该在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上完善管理组织以及管理制度, 使实际工作的展开有据可依, 让设备维修与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1) 企业应配备专职的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人员, 才能更好的做好机电设备与维修工作。
2) 企业管理人员需根据现代维修理论、设备特性、使用说明书、安全操作步骤方法、国家或行业的标准规范, 编制出机电维修管理机制和各种工作的规范标准[1]。
3) 对机电设备的整个全寿命周期进行严格管理。即从设备的选型、购买、安装、使用、日常维护、检修、改造、更新、报废等环节严格落实各项制度。
4) 设定设备管理方面的负责人, 一旦发生事故, 就能很快的找到相应的责任人。
5) 要重视机电管理这个职能部门, 要赋予其应有的权利, 让其在管理人员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2.2 优化机电设备, 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维修工作
机电设备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机电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因此我们要优化机电设备, 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维修工作。
1) 优化机电设备。首先企业应加大对机电设备资金的投入, 引进更多先进的机电设备, 优化机电设备,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2]。其次, 企业应当高度重视机电设备的升级换代, 淘汰哪些低能高耗且安全性能差的陈旧设备。对于不合理的机电系统要尽快改造更新, 设备的改造, 主要是指增加新的零部件及装置对设备的局部结构进行改进。设备的更新, 是指采用经济合理、技术比较先进、使用和维修比较简单的新型设备来替代原有的老设备。
2) 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维修工作。机电设备日常维护管理的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设备内外进行清洁管理, 保持清洁的工作环境。2、按时对机电设备进行保养, 及时加油、换油, 保证油压正常, 油路畅通。3、定期对机电设备的运行情况和磨损等情况进行检查。4、在机电设备的运行过程中, 如果出现异常, 应该立即停止运行, 禁止机电设备带病运行, 如果存在高温、高压等危险因素时, 应对设备进行特殊防护。
机电设备的维修方式主要有4种, 即预防性维修、故障维修、改进维修、事后维修[3]。
2.3 加强对机电设备维修人员的管理, 提高机电设备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首先, 企业要加强对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人员的管理, 经常性的组织业务培训[4]。企业也可以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 对员工进行正确的评定, 并根据结果进行奖惩, 从而达到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目的。其次, 要引进新生力量和高技术人才, 保持企业人才的持续稳定, 保证企业安全快速发展。最后, 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人员自身应该具有很高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3 结束语
总之, 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在生产过程中, 我们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维修与管理方案, 加大对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的力度, 同时配合新的理论和技术, 提高生产效率, 最大限度的消除安全隐患, 确保机电设备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进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工作是企业生产管理的根本。目前企业越来越多的重视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工作。本文结合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的现状, 分析了当前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关键词: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李晖.浅谈机电设备日常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 (21) :133-134.
[2]赵虎, 张晓钢.强化维修管理提高经济效益[J].山西机械, 2003 (S1) :89.
[3]吴先文.机电设备维修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2009.
制革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修 篇8
制革企业要想生产出高档的皮革产品, 使企业始终处于整个行业的领先水平, 除了有严格的经营管理和先进的工艺技术及化工原料外, 还需有先进的制革机器设备。企业有了先进的机器设备, 没有完善的机器设备管理、保养和维修制度, 这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均衡生产和产品质量。
我国目前的制革企业除部分国有改制企业和国外独资企业外, 绝大部分是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中小型企业。在这些中小型企业中, 相当一部分厂家由于重生产, 轻机器设备的管理与保养, 致使很多机器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 故障不断, 带病运行。这不但缩短了机器的使用寿命, 还直接影响到工厂生产和客户订单的执行。
由于制革设备的工作环境、工作原理和机械结构、用途与通用设备比较, 均有较大的差异, 因此, 制革设备的管理、保养和维修也有所区别。
2 设备管理
设备从采购、安装、调试和投产使用到报废, 必须建立完整的登记制度、台帐和档案。具体可根据企业生产规模、企业管理水平的实际情况制定。
2.1 企业必须制定完善的安全操作规程及相应的保养及使用奖惩制度
企业每台机器必须建立完善的维修计划和零配件采购供应计划, 并实行定期保养、中修、大修制度。必须有一支技术精湛的机修设备维修团队, 包括维修工程师及经验丰富和技术熟练的技工, 以确保机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和运行。制革机器、特别是进口机器, 虽然在电脑及机器的显示屏上都能查到电路故障, 能给维修带来方便, 但机器的机械传动、液压系统及其他方面的故障还要维修人员根据现场操作去判断。因此, 企业的机械设备管理还必须建立详细的维修记录制度, 以便总结经验, 分析设备故障原因, 给以后的维修提供依据。
对一些重点和精密的制革机械设备, 必须执行主机手操作, 技术熟练的技工专人调试、专人维修、保养的制度, 以确保机器的完好率和精准度。一些重点设备在使用过程中, 出现本企业技术人员无法排除的故障, 应定期或不定期邀请国内外的制革设备专家到厂或用通讯方式对本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和培训, 以提高设备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
制革企业的机械设备专业技术人员还必须熟练掌握本企业生产工艺流程, 了解基本的制革工艺技术知识。熟悉掌握每台机器设备的性能及使用规程, 以达到机器设备适应制革生产工艺的要求。
2.2 机械设备的使用注意事项
按常规, 每台机器工作一个月后应检查机器所有的螺帽和螺栓是否松动, 机器设备的各种仪表和显示屏的运行是否正常。机器设备的一般维护、保养和修理的操作必须由专业技术维修人员或电器维修人员按照企业设备管理规章制度进行, 或严格按照设备使用手册介绍的方法进行。
手动操作:将转换按钮a12打到“MANUAL (手动) ”位置。-每次进行设备工作台上升和下降的手动操作控制;-当工作台逐个下降时, 保持同时按钮动作几秒钟时间, 以确保工作台在底部正确闭合, 这是开始自动循环的必须条件。
紧急停机:紧急止动按钮适用于所有的工作状态, 并处于主电器面板上。此按钮必须用于以下三种情况:1) 即将发生危及机器的危险时;2) 机器已处于一般停机状态, 紧急止动按钮可防止意外开机;3) 停止机器工作台的工作。在解决故障后, 要解除紧急止动重新开始工作, 按电器面板上的复位按钮, 然后再按开始按钮。如果在工作台移动过程中出现阻碍, 工作台必须用手动模式使之回到工作位置。
工程维修技术人员在进行设备维护工作前, 要采取一切可能发生的预防措施。如按下紧急止动按钮, 关闭机器电源并锁定断路器等。在机器设备上要放置指示牌, 注明“机器暂停使用:任何无关人员禁止靠近或开启机器”。在进行任何维护工作或操作前, 一定要清洁工作场所, 并备齐适当的设备使用运行良好的工具。使用后, 清洁机器盖、仪表板和控制按钮, 应使用柔软的干抹布或带有少许性能温和的清洁液;不能使用任何种类的溶剂, 如酒精或汽油, 避免这些物质损坏机器表面。
2.3 制革机械保养案例———涡轮增压、真空干燥机的周期性保养
每天保养。检查工作台外面的安全挡板以及气动控制安全挡块的效果;排放压缩空气过滤器;用高压喷枪清洁不锈钢丝网和工作台 (尽可能用热水) ;
每周保养。检查热水管、冷水管和液压系统连接头的管夹;也检查液压系统冷/热水管的完整性;保持工作台密封圈的清洁;认真清洁检查阀的密封和隔离物的密封;正确给润滑点加黄油;检查水管的管夹, 特别是弯曲部分;检查气体系统润滑器的油位;更换真空罐内的水;确认压力计的压力是否正常;检查温度计上的油温, 是否超过45℃。如果超过这一温度, 这就表示交换器有故障;真空泵油必须保持低于40℃;如果超过这一温度, 将引起故障;每周对过滤器和油喷雾器进行检查。
每月保养。清洁真空循环、工作台冷凝器和机架;如果发生堵塞, 应进行清洗。我们建议采用专业的清洗设备;干燥冷却后, 确认所有的管夹都拧紧了;检查不锈钢钢丝网的拉紧程度;检查操作液体水平;每月检查管夹支持支架和螺栓的紧固程度;清洁吹风机过滤网。
半年保养。检查地基和机架螺栓的紧固程度;检查气动控制机械安全装置的固定螺栓的紧固程度;
每年保养。检查电器控制面板内电器连接头的紧固程度;检查电器部分的绝缘装置;清洁涡轮过滤器。
3 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维修
3.1 机器设备使用前的调试
设备调试由操作工每天进行。机械每次使用开机前都需要进行调试操作;并确认电源断路器处于锁定状态。具体步骤:检查液压系统的油位;确认液压系统的热交换阀已打开;确认冷凝物的流出未有阻碍或被关闭;检查电路系统和油路系统是否正常;检查机器所有的安全装置是否处于良好的位置和操作之中;在完成上述检查后打开电源, 保持机器的正常运转。
3.2 制革机械设备的常见故障及维修
制革机器设备从脱毛、去肉、片皮、真空干燥、滚涂到电子量革, 制革生产工序繁多, 机器的种类、结构和工作原理也各不相同, 各类机器设备的保养、维修也差异很大, 现仍以意大利卡帝基安诺公司 (CARTIGLIANO) 涡轮增压真空干燥机为例, 简单介绍其故障维修、日常保养的基本事项。
在涡轮增压、真空干燥机的使用过程中, 最频繁和常见的故障分析如下:
故障现象 (1) :因某一区域电路泄露而引起的工作台低真空值。产生原因:工作台密封不严;真空断路器阀门关闭;相关真空管中的变形管损坏;冷凝管存水管检查阀的密封不严;真空拦截阀的密封不严。维修措施:清洁;调节工作台移动限制开关;更换;检查系统;检查装置是否拉紧。
故障现象 (2) :抽气机阀栏关闭时泵中的真空值较低。产生原因:真空泵故障。维修措施:调节阀门;检查并/或更换机器的密封圈;清洁液体循环系统。
故障现象 (3) :工作台冷凝器内只有部分或缺少冷凝物。产生原因:冷水温度过高 (超过25℃) ;冷水流速过慢;热效率过低。维修措施:检验冷水温度;检查并清洁循环系统;取出并清洁冷凝器。
故障现象 (4) :即使是真空状态良好也出现问题。产生原因:真空变形管可能堵塞。维修措施:更换。
故障现 (5) 象:真空泵停止工作。产生原因:真空泵温度调节器e15;真空泵热继电器干涉。维修措施:检查并移走;复位热继电器。
故障现象6) :局部网眼堵塞。产生原因:网眼脏了。维修措施:清洁。
故障现象 (7) :错误的, 不恰当的制革工艺参数。维修措施:更改以前的制革工艺参数。
故障现象 (8) :在工作台内有空气存在。产生原因:缺少水流出。维修措施:当系统冷却后将空气排出, 并检查自动气体交换器的效率是否正常。
故障现象 (9) :在真空密封带上有孔状洞。产生原因:密封带破损。维修措施:修补/更换密封带。
故障现象 (10) :圆形网孔堵塞。产生原因:工作时将其干燥。维修措施:移开并清洁网眼。
故障现象 (11) :工作台在手动控制盒自动控制状态下均工作。产生原因:可视安全挡板干涉;机械安全挡块出位;气压低;保险丝断裂。维修措施:检查可视限制开关的操作;检查可视安全挡板工作是否正常;检查功能;检查压缩空气;更换。
故障现象 (12) :2#工作台上升不到位。产生原因:工作台移动限制开关变化;机械/液压系统故障;工作台下降限制开关故障。维修措施:检查限制开关状态;检查工作台水平。
故障现象 (13) :有一个工作台不上升。产生原因:工作台上升限制开关故障;液压系统故障;工作定时器故障。维修措施:检查工作台限制开关;检查电磁阀;检查功效。
故障现象 (14) :当仍在中间位置趋向下降时一个工作台未工作。产生原因:阀门密封圈问题导致上升汽缸错误关闭。维修措施:更换检查阀;更换汽缸。
故障现象 (15) :未确认的工作台移动。产生原因:液压系统中有空气存在。维修措施:排出空气。
故障现象 (16) :工作台不能移动。产生原因:电磁阀阻塞。维修措施:更换。
故障现象 (17) :工作台速度不对。产生原因:液压循环脏了;泵有问题。维修措施:更换过滤器和/或油;清洁;更换。
故障现象 (18) :液压油过热。产生原因:油位过低;冷却系统的效率过低。维修措施:恢复正确的油位并检查油标;检查供应水和温度。
4 结语
加强污水处理设备的管理与维修 篇9
一、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现状
由于设备操作和维修人员的知识层次及技术水平较低, 对自动化控制技术及计算机知识了解甚少, 既不能正确操作设备, 又不能很好的维护和保养设备。当设备发生故障时, 操作人员对故障状况叙述不清, 维修人员也不能正确判断和分析故障原因, 为故障排除等带来极大障碍。有设备维修无设备管理, 或既无管理也无维修的情况十分普遍。
1. 专业分工过细
污水处理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和计算机知识的专业性较强, 要求维修人员既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及较高的动手能力, 而且要有多专业和跨学科的维修技能及实践经验。由于受企业体制的制约, 造成相关专业分工过细, 常出现懂机械的不懂电气、懂电气的不懂机械, 各专业自成一体, 难以将液压、机械、电气等专业实行一体化管理。当设备发生故障时, 互相推诿、无判断或分析故障能力, 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案, 造成停机时间无谓延长。例如, 某污水处理厂的3台高速鼓风机, 为保证主机正常运行将仪表与主控计算机进行了数据传输, 但在某仪表发生数据显示故障时, 机修工却束手无策, 只好停机请外厂技术人员处理, 经检查发现只是控制回路一个小保险被烧断, 更换后一切正常。
2. 管理模式落后和外委维修依赖性强
污水处理厂机械、电气、自动化控制、计算机、水工艺的设备管理, 运行5年以上的略好, 近2年投入运行的都达不到要求。主要表现是设备管理模式和相关机制落后, 员工钻研业务、技术的积极性不高、工作不认真或人员配备不齐。例如, 某污水处理厂的2台滤带式污泥浓缩脱水机, 是集机电液于一体的高科技设备, 机械部分结构复杂, 传动部分是变频驱动, 液压系统具有滤带自动张紧纠偏以及光电和PLC控制等功能。当设备出现多次停机又找不出原因后, 请厂家技术人员检查发现是员工未及时清理污泥, 导致光电管被遮盖所至。据统计, 多数企业的设备故障都是请外单位人员排除的, 既花费大量维修费用, 又延误生产时间。例如, 某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脱水机电机被烧坏后, 因无法更换而造成停机一个多月。
二、影响设备运行的主要原因
保证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关键, 就是要保证各种工艺设备能够长周期的正常和稳定运行。由于多数污水处理厂的设备管理模式落后及相关管理机制滞后, 造成设备整体维修水平一直较低, 有些企业还停留在一般机械维修或接触器维修阶段, 员工不仅不能掌握机电液及自动化控制技术, 而且对学习知识的渴望度也不高。从近年来我国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情况来看, 大部分企业是各级政府通过争取国债投资和地方配套资金由政府组织建设和运行的, 因为是政府的形象工程, 大部分管理者只重视工程的建设进度, 轻视污水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行与管理;重视建设进度、轻视对运行人员培养;重视工艺运行、忽视设备管理与维修, 特别是近年建设并投入运行的县市级小型城镇污水处理厂, 均存在着未配备或配备设备管理与维修人员不足的情况, 不仅设备管理工作不到位或维修工作开展不及时, 还经常发生无谓停机等情况。
1. 设备管理工作不到位
污水企业的设备管理有别于其他行业, 其工作性质是既系统而又繁杂, 不仅需要长期坚持, 而且设备管理模式还要随生产需求进行不断地改进与完善。从所辖区域污水处理厂来看, 有2/3企业没有设立设备管理机构和配备相关人员, 仅有几个修理工应付简单的故障排除。污水处理设备的故障特点是前后高和中间低, 即投入使用后的1~2年为故障高发期, 中期较低, 后期又出现较高情况。只有掌握设备运行及故障发生规律、配备必要的维修力量、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等, 才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由于个别企业没有设置专业化的维修人员, 经常造成设备发生故障无法排除或维修质量较低的情况。例如, 某污水处理厂的一台格栅除污机电机发生故障, 因维修工无法将其从减速机上拆下, 只得重新购买新的减速机。而生产厂的售后人员仅用极短时间就将其拆下, 经简单维修后已正常运行至今。
2. 没有设备维护和检修规程
严格执行设备的日常和定期维护 (加油、清洗、换油、检查、调整等) 、设备检修 (机件检查、状态监测、修复零部件等) 、设备计划修理 (部位修理、更换零件、恢复性能等) 工作规程, 不仅是污水处理厂的例行性计划工作, 也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较好方法, 不但能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密切跟踪和及时发现故障问题, 也可将设备故障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但大部分的污水处理厂都没有开展过此类工作, 只是在上级部门检查与督促后才勉强设立了简单的设备台账, 而设备维护与检修计划编制、备件的合理储备与管理等相关制度仍然没有建立与实施, 维修人员总是处在设备坏了就频繁抢修, 而平时又无事可做的状况。
3. 不能合理储备备件
为了确保污水处理厂生产正常运行, 缩短设备修理时间, 对关键零部件和易损备件进行适当储备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 轴承、皮带、密封圈、保险、接触器、指示灯等, 这些备件不仅型号广、规格多, 而且数量大。有些基本件, 例如, 齿轮、传动轴、液压阀等不仅需用量大, 而且占用资金较多。必须通过做好大量而细致的统计分析和建立各类台账等, 才能实现科学及合理储备的目的。但多数污水处理厂的备件储备做得较差, 经常出现当需要备件时要么没有、要么积压过多, 造成浪费的现象比较严重。
三、解决办法
1. 加强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力度
加强企业的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力度、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例如, 管理者重视、管理工作到位、维修水平提高、维护与检修计划落实, 保证备件储备科学与合理等。管理人员不但要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 还要能切实将设备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落实到位。除做好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外, 做好关键部位设备的工艺配备也很重要。因为, 企业在进行工艺设计时都将关键设备的备用情况作为重要因素来考虑的, 例如, 提升泵要四用二备、鼓风机要三用一备等。备用设备不仅能确保故障发生时维修工作的及时进行, 还可使生产迅速恢复到正常的运行状态。
2. 加强人才的引进与管理工作
污水处理厂属技术密集型行业, 要求管理及维修人员的相关知识不但要广、而且要专。做好人才引进及管理工作和培育合格的技术人才, 不仅需要好的企业政策, 还需要大量的技术知识与实践机会和长时间储备, 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1) 招聘社会技术力量。据调查, 全国总量70%以上的专业技术人才, 主要分布在国有企事业单位, 由于这些企业长期坚持和开展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 不但培育出了设备管理与维修的各方面专业技术人才, 而且他们守纪律、水平高、工作兢兢业业, 是污水处理厂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中非常理想的技术骨干及人才, 如果能将他们招聘进来一定可为企业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2) 选聘学校专业人才。目前, 各大院校及技术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 但却为污水处理厂创造了极好的选拔人才契机。例如, 机电一体化、液压传动、自动化控制、给排水等都是企业较为急需的专业, 如果将他们选聘到设备管理和维修工作岗位, 再给予较好的优惠政策, 通过实际锻炼后完全可以培养成为技术上的中坚力量, 不但使他们能有较好的发展空间, 企业也能更好的留住人才和使用人才。
(3) 培养本单位的优秀职工。在本单位的优秀员工中, 选择年纪轻、工作踏实、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员工, 将他们送到专门的培训机构进行专业培养和学习, 再通过采取鼓励机制等, 使他们主动参与再教育的积极性和自愿进行知识更新的渴望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也一定会取得较好效果。重视和做好设备管理与维修人才的储备与培养工作, 制定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和政策, 例如, 制定加强和稳定维修队伍建设的制度、提高关键岗位员工的待遇、适当倾斜优惠政策等, 都是保证设备管理和维修队伍人才稳定的必要措施和方法。
四、结语
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分析 篇10
(1) 对于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维修不定时、缺乏固定维护
定期检修因为领导无法对设备的检修的足够重视, 从而导致机电设备定期、定点维修工作不能做到位。常常要等到设备存在异常或着大故障的时候才进行检修, 从而对正常生产造成影响, 使得设备的使用寿命缩短, 而且还增加了检修成本。
对于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而言, 相应地分为前期管理与后期管理。设备的设计、制造、规划、安装调试等项管理工作组成前期管理。使用、改造、更新、维修、报废等管理工作组成后期管理。除煤矿企业的自制机电设备之外, 从传统设备管理看, 通常都是设备的使用阶段开始, 就只是管设备的前期, 而不会管设备的后期。从而使设备由于先天的缺陷, 增加许多设备的后期维修工作。不只是后期设备维修量增加, 也使得物力、人力上的花费增多, 并且不能保证生产正常的进行, 甚至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 煤矿机电设备的防护不周全、分散
我国大多数煤矿企业环境十分恶劣, 湿度高、粉尘大、有腐蚀性气体。在井下存放、运输的机电设备要注意防尘、防锈, 采取封存、防潮等方法, 否则就会导致煤矿机电设备的损坏和腐蚀, 通常因为使用者的认识不够, 常常发生这类事情。
在我国煤矿机电设备, 制造过程和维修过程是独立的, 进行分开管理。从而使用单位是不管维修, 设备的更新改造不归维修部门, 设备购置单位是不管设备的使用。这样对设备进行分散的管理, 不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技术、耗能、质量、费用等相关的问题和信息, 也使得设备管理不能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而且使设计、计划和制造部门不能正常得到设备的反映, 因此造成设备积压浪费, 重复购置, 事故多、效率低、适用性差等不正常得情况, 对矿井的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地影响。
二、如何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 (1) 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方式的改进
把设备的一生作为管理和研究的对象, 这个全部过程的管理包括从设备的设计、规划、制造、使用安装、调试、维修、更新、改造一直到报废为止。同时对煤矿井下机电设备故障模式、故障发生的机理以及造成的故障影响进行深入研究, 并且要建立煤矿井下设备方面的设计、使用、维护、生产这四个单位技术的联系, 更好地维护和服务于设备。并且, 要不断做好对机电设备维修、运行的记录, 分析和整理所得维修数据。此外还要将薄弱的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环节进行必要的系统研究与分析, 从而合理改善煤炭矿井下机电设备的维修性和可靠性。不断提高机电设备的可用度和开机率, 以保证延长机电设备的寿命周期。在已有的基础条件上, 最开始应从企业对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提高到, 对维修人员的管理培训和专业水平, 更高的层次上是需要建立日常的维护以及规范文明生产的条例。包括点检、班检与巡回检查、三级保养与定期维护以及人员的交接工作等。同时企业还应该根据现在的行业特点、工作的环境、代维修理论、设备的特性, 在生产过程中根据煤矿机电设备的作用来采取一些决策维修, 严格按照设备管理程序执行工作以及设备管理制度的健全, 努力培养出极具煤矿特色的、合理的、科学的机电设备新一代的维修管理方式。
(2) 从细节入手, 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管理
为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应该不断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的维护保养, 确保煤矿机电设备正常运转, 严格要求机械操作人员认真做好煤矿机电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具体要求如下:要求机械操作人员每天认真填写《煤矿机电设备运行、运转记录》;机械操作人员严格执行“三检制”:即工作前、工作中、工作后都应对自己所操作的机械进行认真的检查;下班后15分钟煤矿机电设备保养制度;组织专业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安全性能检查。这样, 既保证了煤矿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转, 又充分发挥了煤矿机电设备的使用效率, 并消除了一切使煤矿机电设备遭到损坏、人身受到伤害的因素或现象, 从而避免了机械事故的发生, 确保了车间的安全生产。
摘要:煤矿里面有55%-65%是机电设施和设备, 占煤炭生产成本40%的就有花费的油脂、工资、能耗、维修费用、配件等。所以, 在维修和维护煤矿的机电设备, 会成为煤矿企业的一项管理工作和重要技术。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中出现的问题, 其次, 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 就如何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
参考文献
[1]冯锁魁.浅议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方式[J].科技致富向导, 2010, (36) :114-118.
略谈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 篇11
一、机电设备维修体制的发展过程
设备维修体制是以生产为中心,为生产服务的一种维修体制,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它由五种具体的维修方式构成。
1.维修预防
维修预防是一种很好的思想,它提倡在产品设计制造阶段就认真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问题,从根本上防止故障和事故的发生,从而减少和避免设备的维修。
2.事后维修
事后维修是设备出了故障再修,不坏不修。之所以采用这种维修方式,一方面是因为设备检查诊断不可能发现所有的故障隐患,设备故障在生产中时有发生;另一方面,事后维修方式还是比较经济的,对于简单或不重要的设备,可以采用这种维修方式。但对于重要设备来讲,如果采用这种维修方式的话,将会使设备故障增加、维修时间变长、维修费用提高,是很不经济的。
3.改善维修(技术改造)
改善维修(技术改造)是不断利用先进的工艺方法和技术,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改正设备的某些缺陷和先天不足,提高其先进性、可靠性及维修性,提高设备的运转率。
4.预防维修
预防维修是以加强设备检查为主,设备故障早期发现,早期排除,能大大减少故障的停机时间。预防维修包括定期维修和状态维修两方面的内容,状态维修是利用检测、监测和诊断技术,对设备状态进行预测,有针对性地安排维修,事先排除,从而避免和减少故障停机的损失。
5.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TNPM)
TNPM是以设备综合效率和完全有效生产率为目标,以全系统的预防维修系统为载体,以员工的行为规范为过程,全体人员参与为基础的生产和设备维护、保养和维修的体制。设备维修中最重要的是基础化管理,而5s活动则是设备基础化管理的精髓。5s是日语中5个以“s”发音的拼音字头。
二、设备管理与维修
1.设备维护检修制度
维护管理制度应以设备使用说明书为基础,以设备运行档案为依据,根据零部件的使用寿命而制订的定期计划检修制度,如:设备运行档案显示,渣浆泵的内衬使用寿命为1000 h,那么该台设备的内衬计划检修周期为980 h,可将设备故障控制在萌芽阶段。将所有设备的运行档案进行整理、归类、分析,并结合设备使用说明书和每月设备运行时间,制订出月度、季度、年度设备检修计划。由于洗煤厂机电设备检修工作的特殊性。检修工作分为现场检修和计划检修。现场检修,是以机电值班人员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为依据而提出的检修要求,是一种被动的检修;计划检修则是预防性检修是一项保证设备性能和完好的重要工作。所以,计划检修是检修工作的重点,管理工作应主要放在计划检修上。
2.推行绿色维修
环境、资源、人口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三大问题,尤其是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地球资源大量消耗,这成了突出的问题。我国为了履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承诺,提出了“清洁生产”的构想,“绿色维修”在这种背景下也应运而生。绿色维修是综合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效率的现代维修模式,其目标除了要达到保持恢复产品规定状态这一目标外,还应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即在维修过程及产品维修后直至产品报废处理这一段时期内,最大限度地使产品保持和恢复原来规定的状态,又要使维修废弃物和有害排放物最小,即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且对人员(维修者和使用者)的劳动要保护好,还要使资源利用效率最高。
3.企业设备维护管理
企业设备维护管理的要点:设备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设备使用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最重要的管理之一,俗话说:欲先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利其器,只能通过加强设备维修管理,使其充分发挥效能,不断改善设备技术状态,延长使用寿命,为企业获取最佳经济效益。
(1)起重机械设备的安装和拆卸必须由有资格的单位和专业人员进行,并应有专人定期进行维修保养并按规定定期检查其电气绝缘性能。对达不到安全要求又不能修复的机电设备,必须立即停用,并予以报废处理。
(2)施工现场应为机电设备提供符合安全要求的道路、基础(座)、水电、操作棚或停机场地等必备条件。夜间作业应设置安全和充足的照明。
(3)机电设备的作业场所应符合安全要求。场地应平整无障碍,机电设备旁应留有符合规定的作业和维修空间,作业通道应保持畅通,不得堆放材料、杂物。有防火要求的,其作业场所应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4)施工机械和动力机械的基础(座)必须稳固,并符合其出厂说明书或设计的要求。
(5)机电设备、小型电动工具用电应当符合本规程和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并应由专业人员安装、拆除和维修保养。
(6)机电设备的管理应做到“定人、定机、定设备”,严禁不具备专业资格的人员操作机电设备。使用小型电动工具前,应对使用人进行安全技术摸底并进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教育。
浅析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 篇12
设备维修体制是以生产为中心, 为生产服务的一种维修体制。总的来说, 它由以下五种具体的维修方式构成, 下面简单介绍其中三种:
1) 维修预防:这种维修方式提倡在产品设计制造阶段就认真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问题, 从根本上防止故障和事故的发生, 从而减少和避免设备的维修。
2) 事后维修:是指只在设备出现了故障后再进行维修。因为设备检查诊断不可能把所有的故障隐患全部发现, 设备故障在生产中时有发生, 采用事后维修方式还是比较经济的。对于简单或不重要的设备, 可以采用这种维修方式。但对于重要设备来讲, 采用这种维修方式将会使设备故障增加、维修时间长、维修费用高。
3) 改善维修:是指不断利用先进的工艺方法和技术, 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 改正设备的某些缺陷和先天不足, 提高其先进性、可靠性及维修性, 提高设备的运转率。
2 煤矿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理念滞后
随着机电设备的大量使用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传统的设备维修和管理方式越来越不适应企业生产和发展的要求, 这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管理理念的滞后。一方面设备设计制造过程和设备维修过程的管理彼此独立进行, 缺乏信息的交流和反馈,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技术、质量、耗能、费用等有关的问题和信息, 未能通过适当的渠道, 反映给计划、设计、制造部门, 从而改进设备的性能。另一方面某些煤矿企业, 只注重产量, 对机电设备重视不足, 没有真正把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工作放到影响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位置, 仅把机电设备管理当作一个辅助生产工作, 相关管理制度的建立不够完善, 具体措施没有严格落实到位。
2.2 操作者的素质不高
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煤矿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机电设备大多都是技术含量高的大型器械, 对设备操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具有很高的要求。机电设备操作人员的文化业务素质过低, 没有系统学习设备管理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 操作过程就很难达到安全操作规程的要求。另外, 某些企业中操作人员的工作岗位变化频繁, 影响相关人员对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 这也给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在通常情况下, 煤矿的工作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差, 不安全因素多, 因此煤矿生产普遍被视为又脏又累而且有一定危险的工作,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人员, 不愿进入煤矿企业工作, 从而影响了煤矿生产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2.3 对安全管理的投入不足
安全管理的投入应该被视为企业生产成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引起足够的重视。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往往不是这样。一方面, 因为种种原因致使大量机电设备在已经超过服务年限的情况下, 仍在继续使用, 致使很多设备的工作性能已经达不到《煤矿安全规程》标准要求, 从而埋下了安全隐患;另一方面, 对相关配套的安全生产设施配置的投入力度不够, 包括制度的建立、人员培训和设备采购等。
3 相关对策和建议
3.1 转变管理观念, 提高机电管理水平
从思想上重视机电管理是加强机电管理的关键。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转变管理理念, 矿井机电管理应该把设备的一生作一个系统, 实行设备运行全过程的管理, 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优化, 从技术、经济、组织这三个方面进行综合管理。
3.2 加强人员管理, 提高操作人员素质
机电设备操作人员不但要学习设备维修的管理理论, 而且还要学习现代设备管理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要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把工程技术人员、职工组织到管理活动中来,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 学习先进矿井机电管理的经验, 弥补本单位机电管理的不足, 找出差距, 制定规划, 分步实施, 逐步提高机电管理水平。
3.3 加大管理投入, 改善设备软硬件环境
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相关行业标准, 制定规划, 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及监控等设备的可靠运行, 对落后的设备进行必要的更新换代, 对保护设施不全的设备, 按照相关规定要求, 实施严格的保护, 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予以更换, 要用先进和节能型的现代化机电设备, 取代原来的落后设备, 要组织技术人员根据矿井的具体情况, 对设备实施技术改造, 提高设备的使用性能及效率。
4 结语
煤矿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 而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建立良好的设备管理体系和制度是煤矿安全而高效率生产的必要条件。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应该作为一项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 得到企业上下人员的足够重视, 不断更新管理理念, 提高人员业务素质, 加大相关投入力度, 切实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环境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于洪水.煤矿机电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1 (1) .
[2]李传顺.加强煤矿机电设备技术管理探讨[J].价值工程, 2010 (33) .
【设备的分类管理与维修】推荐阅读:
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办法09-03
工厂设备的维修与管理10-05
设备分类编码07-28
医院设备分类09-12
通信行业设备分类08-16
特种设备安全隐患分类08-17
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09-15
企业设备管理与维修论文08-17
械设备管理与维修个人简历05-25
孙疃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办法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