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维修管理论文(精选12篇)
设备维修管理论文 篇1
在钢铁企业对设备的管理中, 一般都是抓生产, 重维修, 重新增设备, 实物管理, 轻对设备维修过程的管理。因此造成设备的投入资金加大, 而普遍存在使用效率、寿命偏低的现象。因而企业出现经济效益不高, 大量投入之后, 产出却不多。所以说, 在对烧结设备投入使用之后, 注重烧结设备的维护与维修工作, 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
1 烧结设备维修管理的作用
对于任何企业而言, 生产中大都实现机械化, 这就涉及到各种设备的维修管理。对于烧结设备而言必须要重视设备的维修管理, 其主要作用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增强了产品质量及产量;事实上, 做好各种设备管理是提升质量增强产量的重要手段。目前许多企业所用烧结设备实况来看, 增强设备维修管理和企业的双增双节活动紧密相连, 必须要通过现代化维修管理, 创新技术, 才能够确保各种设备具备良好运行状态。通过维修管理才能够充分发挥新设备的先进性能, 发挥设备最大利用率, 将各种隐患故障挖掘出来及时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够创造更大经济效益。老设备要技术更新与改造, 提升设备性能增强生产效益。
(2) 增强劳动生产率;事实上企业内部大多数员工都要围绕着烧结设备工作的, 因此要想提升其工作效率, 就必须要提升设备的生产效率、降低设备故障、增强设备利用率。
(3) 降低消耗及生产成本;在实际生产中所消耗原材料大多数都是在设备之上实现, 如果设备状态不好必然会增大原材料的消耗, 比如出现许多废品, 极大浪费原材料等。从消耗能源角度来看, 设备占据着极大比重。因此做好设备维修管理增强设备的运转效率, 是节能能源重要的手段, 日常操作中要极可能降低设备之间磨损次数, 管理好设备延长其使用寿命。
(4) 增强企业经济效益;现代化的生产中大多数都在运用现代化机器设备,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各种产品大批是由设备直接来完成, 因此设备技术状况直接影响着产品数量、品种、质量、成本及消耗等, 而各种机器设备逐渐精密化、大型化及自动化, 设备的投资比例逐渐增大, 所以做好设备维护管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
(5) 是实现现代化生产最基本条件;要实现现代化生产, 首要任务就是要及时补充设备与更新旧设备, 只有做好了这些设备的维修管理, 才能够确保企业简单的进行再生产, 同时还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再生产。
2 烧结设备产生维修现状
事实上各个企业都在加强设备维修管理, 但是从其现状来看依然还存在种种不足之处, 总体来看,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烧结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 为了更好的提高生力与生产效益, 必须要做好设备管理。任何一种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都存在磨损, 磨损的形式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有形磨损;另一种为无形磨损。有形磨损是机器在运行过程中摩擦产生的磨损, 使设备的配件形状发生变化, 从而使设备的使用功能下降, 可以通过维修, 换零部件的方式对其进行维修。无形磨损是不可维修的, 是属于技术性的磨损。
(2) 由于工厂在大量运用机械化的过程, 大型、集成的机械得到广泛运用, 平常疏于对大型设备的维护, 只有在设备出现问题的时候才进行维修, 这种被动维修的方式使得工厂不能正常运行。因此, 在多年的工作经历中发现, 变事后的被动维修为事前主动检查 (即对设备维护检查采取主动预防维修) 。把这种按计划有准备的维修方式, 叫做预防维修。主动维修的方式可以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 把设备的故障率降到最低, 因此得到大众企业的认可。两种不同的维修方, 最大的区别在于质与量的不同。对于烧结设备维修方式的转变如 (图1) 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 维修方式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人力与物力。但不同的维修方式又不可相互取代, 只是表明了维修发展的三个过程。
3 烧结设备维修方法
烧结设备维修一般分为被动维修, 主动维修, 状态维修, 改善维修与改造维修等。不同的维修方式, 适用于设备使用过程中的不同阶段。
(1) 被动维修。
被动维修是最传统的维修方式, 是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才进行维修活动, 这种维修方式适用于在生产过程中无关紧要的设备或有备用设备的机械维修。不会影响工厂的正常生产。
(2) 主动维修。
主动维修是对使用中的烧结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维修活动, 预防维修能防止设备使用性能劣化, 提高设备使用概率。这种维修方式适用于在生产过程中维修风险小于故障风险的设备, 一般都采取主动维修的方式。对烧结设备进行周期检查, 定期清扫清理, 加油调整, 对老化的零部件进行更换活动。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周期, 使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3) 状态维修。
状态维修是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 对其状态进行监测, 同时也是辅助主动维修活动的升级;对烧结设备进行动态监控, 可以有效的观察设备运行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 降低设备使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也降低维修成本, 为主动维修做好准备工作。此种维修方式需要配套的检测装置, 设备的动态维修, 也是大型机械设备今后发展的方向。
(4) 改善维修。
改善维修是指在设备运行的过程中, 引进新的操作工艺, 新的方法对其结构进行改进调整。改进维修可以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与产品质量, 对提高产品工艺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同时也提高了维修水平。
(5) 改造维修。
改造维修是指对设备老化的零部件进行更换活动, 目的在于提高设备的使用性能, 在进行改造维修的过程中, 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 对进行更换的零部件要做更换前的预算, 申请, 再做好更换后的评估工作。如某炼钢厂360 m2的烧结机从2002年3月投入使用后, 有些零部件时常出现故障, 对工厂的生产产生很大的影响, 对于这一情况, 维修小组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措施。
(1) 对皮带进行改造。
皮带改造又分分取-1皮带上返轮改造与K-1皮带的耦合器改造。因为取-1皮带的长度太长, 在传动滚筒的过程中受力太大, 当设计的轴径太小的时候, 就会造成瓦座子损坏与轴断现象发生, 就是重新焊接筋板, 也不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当出现轴断现象后, 维修部设计了改造维修方案, 将皮带返轮进行更换, 换成轴加粗的返轮, 将瓦座子的传动滚筒加大, 改造完成之后就再也没有发生轴断现象。
对K-1皮带耦合形器的改造, 快速轴联与轴器是耦合器的组成结构, 在皮带运行的过程中, 载荷瞬间发生变化的时候, 保护耦合器的易熔塞温度骤然升高, 从而使得耦合器中的油外崩, 造成皮带停止转动, 维修需要一定的时间, 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故障发生后, 将耦合器的刚度弹性联轴器改成Ф300, 换后的皮带耦合器, 减少了停机率, 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进行。
(2) 改造提升机
因为提升机的灰斗链太长, 容易造成尾轮歪斜, 丝杠紧涨器上的固定螺栓常常被拉弯, 造成灰斗与链轮之间咬合不上, 甚至把链子直接拉断。要解决这一问题, 可以将提升机的传动结构整体与链带进行调节, 从而尾轮与链带之生很好的咬合在一起。改进之后的提升机一直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也得到提高, 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投入, 对机头电除尘设备正常运行下移2 m, (注:原链长8 m) 使灰头链缩短, 并且把尾轮紧涨器进行改造, 换成坠砣弹簧滑块式与链带进行调节, 使链带与尾轮保持啮合的状态。
4 结语
总之, 对于烧结设备而言直接影响着企业是正常生产, 影响着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 故此做好维修管理至关重要。必须要从其设备维修管理中探讨存在的问题, 在这些问题基础上结合实况采取科学合理改进措施, 才能够确保烧结设备正常运行, 同时才能够保障企业正常运行, 从而推动企业大力发展。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 烧结设备在钢铁企业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加强烧结设备的管理与维修, 是保持设备良好运行之关键, 如何搞好烧结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 使设备处于高效, 良好, 安全的运行状态, 是目前钢铁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阐述了烧结设备维度管理作用, 同时从维修管理现状中挖掘存在的各种问题, 进而结合维护管理实况提出加强设备维修管理措施, 为相关研究人士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烧结设备,维修管理
参考文献
[1]赵德本.有关TPM试点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设备管理与维修, 2008 (1) .
[2]李敏.“工厂设备技术改造专题讨论会”在黄山地区召开[J].设备管理与维修, 1980 (1) .
[3]蒋冬青, 张铁华.提高水泥机立窑主机设备运转率的途径[J].中国建材报, 2000.
[4]杨振恒.粉煤灰、煤矸石烧结砖厂设备检修意义[J].砖瓦, 2009 (5) .
设备维修管理论文 篇2
编制:初永江 2010-12-20审核:剌向福2010-12-22批准:佟恩杰2010-12-25 为使设备经常保持良好工作状态,及时消除设备缺陷,保证检修质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节约检修时间,降低检修成本,特制订本制度。
1.设备检修分大修、中修、小修(预防保养)和事后维修。
2.实行科学文明检修,认真执行检修技术规程,制定合理的检修定额,提高检修技术水平,逐步延长设备使用周期。
3.根据检修间隔期及设备检查中发现和存在的问题编制出设备大、中、小修计划,设备检修计划与生产计划同时制定,同时下达,同时检查考核。任何检修项目都要办理检修任务书。
4.设备检修计划由车间编制。保障部组织平衡,报主管副总批准后下达。检修计划提出时,应同时提出备品配件、材料、工器具计划。计划在每年1月份第一周提出;月计划在每月25日前提出。
5.在大修前要成立大检修筹备领导小组,负责搞好检修项目的落实,物资准备、施工准备,劳动力的准备和开、停车方案的拟订等工作。大修中必须严格质量检查和检修竣工验收工作,保质、保量、按期完成检修任务,达到一次试车成功。检修完后,应进行总结评比。维修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安全工作,防止发生事故。
6.结合设备大、中修实现技术革新的(如改革结构、使用新材料配件)应由车间向保障部提出报告并附图纸说明,批准后方可执行。重大革新由保障部报上级主管副总批准。
7.设备大修需要有大修方案。复杂工程,需要绘制网络图。大修方案包括:检查内容、质量要求、工程进度、劳动力、备品配件、材料、特殊工器具需用量、试车验收规程、安全措施等。设备的大修方案确定后,有关部门要做好材料、备品配件的供应和劳动力的准备工作。施工前,保障部组织落实,确保大修工作顺利完成。
8.设备检修必须严格办理设备交接手续,严守检修安全技术规程,施工单位在检修前按规定办理施工许可及动火证等手续。运行车间负责对停车的设备进行处理,合格后交维修车间,并派专人帮助施工人员联系处理有关安全事宜。施
工现场应设安全防护栏杆或标记,以确保安全检修。
9.设备检修要严格执行检修方案和检修规程。若检修项目进度、内容需要变更,质量要求遇到问题,必须向车间或保障部报告,及时组织有关人员研究解决。
10.设备检修要把好质量关,采取自检、互检和专业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并贯彻于施工的始终。主要承压承载部件要有鉴定合格证。主要设备大修竣工验收由保障部组织;一般设备的大修及所有设备的中修竣工验收由维修车间组织;施工结束要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11.压力容器的检修,除按检修规程或方案验收外,还必须执行压力容器管理的有关规定。
12.设备大、中修要有完整的检修记录;大修要有完整的交工资料,并记入设备档案。
13.维修车间要按计划节约使用材料、配件,开展修旧利废,检修后的余料、余配件必须按项目退库,不得转移使用,尽力节约检修费用。
14.检修人员必须做到科学检修、文明施工、采用专用工具,现场要清洁,摆放要整齐,对工程质量,要一丝不苟。
浅析高校设备管理及设备管理制度 篇3
关键词:高校;设备管理;管理制度
一、设备管理及管理制度的含义
设备管理主要研究对象是设备,以设备生产经营目标为依
据,追求设备生产综合效率为目标,通过运用各种先进技术、经济和组织措施,对设备从规划、设计、选型、制造、购置、安装、使用、保养与维护、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整个寿命周期进行的管理。设备运动过程可以分为两个基本形态:物资运动形态和资本运动形态。物资运动型态的管理称为设备技术管理;设备资本运动形态管理称为设备经济管理。设备管理统筹这两方面的管理,使设备技术管理与设备经济管理相结合,科学统筹管理,发挥设备的最大效益。
1.设备管理的意义
科学有效地进行设备管理是每个企业单位的设备管理宗旨,而设备管理的真正意义包括以下几点:
(1)设备管理是企业单位进行生产和研究的物质基础,它保证了设备生产的稳步提高、新产品研发的质量、降低了设备生产和研发的成本。完善的设备管理提高设备的市场竞争能力,使设备相关的费用(能源消耗、维修、税金等)在产品成本中比重减低,提高企业的效益。
(2)搞好设备管理能固定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在大部分企业单位中,设备占固定总资产的70%以上,只有搞好设备管理才能管住大部分的固定资产,保证固定资产的不断增值。
(3)购置或者开发先进设备,必须建立在企业单位具备先进设备及良好的管理水平之上。在购置或引进设备时,必须进行可行性研究与技术论证,保证设备的使用率和使用效果。设备管理部门不仅要负责设备的前期管理工作,更需要发挥设备投资的最大效益。
2.高校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校中由于设备可流动性强、种类繁多、易损坏程度不一等因素导致设备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许多高校设备管理存在报废频繁、设备“私有化”、设备重复购买、维护维修不及时等现象严重,总结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使用率低下
许多设备在采购计划论证时缺乏科学论证,有的只为一时所需甚至盲目采购而毫无利用率可言。许多高校的一些学院为了争投资、争设备,大量采购设备而不去使用,造成大量设备的长期闲置。有些大型仪器的购买只为某个老师教授的科研课题,一旦课题结题造成设备的荒废。
(2)设备共享率低
由于高校各个学院间的相对独立,学院采购的设备使用权限仅限制在学院内部,不能够进行全校间的共享,存在重复采购的现象,造成资源的浪费。由于没有相对于的设备开放渠道,许多贵重设备有专人管理,变成“私人化”设备,一般很少能开放共享。
(3)设备管理维护人员素质低下
由于高校内部员工存在流动性,新的设备管理员不愿意主动学习,设备日常维护不能及时高效,设备损坏率提高。
二、采取的措施
1.由设备处统一组织定期设备使用率检查,建立可行的设备管理制度。每台设备设定专门的责任人,规定设备责任人做好日常工作记录,定期向设备处上报,方便设备使用率检查。设备处建立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每年进行设备使用状况和使用率的评分评比,通过校园网公布评比结果并做出相应的奖罚制度。
2.在高校中建立中心机房,管理权在学校,各个学院可以根据各自的教学要求在教务处统一排课,做到资源共享。建立多个实验大楼,建立一套相应的对内开放、对外收费的体系,将实验设备资源共享率大大提高。
3.高校各个院系选择设备管理员时,首先要求具有爱岗敬业、公正无私、高度责任心和强烈事业心,这样能保证设备管理维护公正及时。其次,设备管理员需要进行业务培训,是管理员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包括各个设备的日常维护、设备使用注意点、适用范围等。
高校设备管理是一个长期的相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不断提高设备管理方式、提高设备管理员的素质及能力,才能使高校教育研究事业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陈勇.高校设备管理的几个问题与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05).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阴工学院)
设备维修管理论文 篇4
1设备维修在医疗设备全程管理中的重要性
医疗设备是医院进行日常医疗工作的基础, 是医院临床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如今, 医疗方面的科学技术已经日渐发展成熟, 医院的医疗设备也不断的增加, 这加大了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难度。能否有效的对医疗设备进行维修, 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甚至生命安全。
医院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每年都会斥巨资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 但并没有注意设备的维修。如果医疗设备经常出现不能运作、检测结果偏差等等, 会严重印象医院的日常工作, 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 所以医疗设备的维修在设备全程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医院必须予以重视。
2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中的问题
2.1设备部件已经老化
有很多医院的设备由于长期不间断的使用, 一些部件出现了磨损和老化的情况, 但因为没有及时的进行更换, 导致整个设备运行瘫痪。这就要求医院要在日常医疗过程中对医疗设备进行定期检查, 最重要的是要对设备中的易损部件定期更换。
如今, 在中国很先进的医疗还是依靠进口国外的设备, 很多医院都不会在购买设备时, 购买易损坏的配件作为备用, 只有等医疗设备出现问题不能够工作之后, 才想到要进口零件再进行更换, 使设备维修时间加长, 严重的影响了设备的使用。
2.2违规操作导致的操作故障
对设备的违规操作也会引起设备的故障, 有很多操作者对设备的运作方式并不熟悉, 就会出现违规的操作, 进而不能得出准确的医疗诊断结果。这个问题并不是设备本身的问题, 但是如果一直这样使用下去就会导致其他的医务人员在使用时出现的诊断也是准确的。但这也暴露了医疗设备操作过于复杂, 医务人员操作很困难, 随着科技的发展, 还要对医疗设备进行自动化改造, 避免因检测结果出现问题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这类问题出现的时候不能将全部责任推给操作人员, 要在使用之前确定设备的可操作性。
2.3内部电路故障
在医疗设备故障中, 电路故障是所有设备中比较难处理的问题之一, 这种故障处理最大难度在于它难以确定故障处于的位置, 没有规律且复杂。处理这种故障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 在处理问题时一定要谨慎, 否则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没有真正的解决问题。所以, 必须要采用专业的维修人员来解决电路问题, 维修人员会依据过往的经验和电路维修技术对其进行完善的维修, 节省了医院的物质财富。
2.4设备程序的故障
现在的医疗设备都是高科技信息化的产物, 科技化和信息化的程度越高, 在软件使用时所引发的问题也就越严重, 相比较设备的硬件问题, 设备的软件问题更难解决, 这不仅需要利用机械知识, 还要利用软件知识和一定的应用程序知识, 我国国内目前很缺乏这样的人才。
2.5医疗设备管理的漏洞
现今, 医院医疗维修遇到的很多的问题, 第一, 医院只关注设备的引进, 不注重设备的维修;第二, 等设备真的出现了问题才进行维修, 在平时不关注医疗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第三, 只重视了眼前利益, 忽视了长远利益, 设备出现了一些小毛病不进行维修, 勉强继续使用;第四, 没有建立统一的规范化标准, 无法实现在医院内部进行资源共享。第五, 设备与技术严重脱节, 缺少设备维修人才, 对国外设备的束手无策, 没有使高价引进的国外设备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3医疗设备维修的具体措施
3.1加强设备的预检修
为更好的推进医疗设备全程的维修管理, 我们要防范于未然。在日常的设备管理过程中, 要经常对设备进行清理, 保证设备的清洁度。在使用时要提前运行设备, 开启设备自检系统, 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使用完之后, 要盖上防尘罩。如果在使用期间出现了故障要及时与维修人员进行练习, 可以用手机拍下设备出现故障的情况, 供维修人员进行参考。切忌医务工作者不能私自拆卸设备。
3.2建立完善的维修管理制度
要制定医疗设备操作规程, 每一种设备的引进都需要安排院内维修人员到厂家进行学习, 以减少由于操作不当而引起的医疗设备的损坏。院内的每台医疗设备都应在登记本上进行记录。设备每天的使用情况以及使用人, 以便出现故障时维修人员能及时了解设备的情况。
要认真制定完善的设备维修管理制度, 检查医疗设备的运行是否正常, 医务人员除了要正确的使用医疗设备还有对医疗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 并严格执行保养计划, 认真填写保养记录, 培养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的责任感。维修人员接到医疗设备报修后, 要以最快的速度对设备进行维修, 每次检修医疗设备, 对出现的故障要进行详细的记录, 以便未来出现同类故障时, 可以快速的对问题进行解决。
3.3建立优秀的维修专业队伍
3.3.1提高维修人员的素质。医疗设备属于科技产品, 它建造是使用的技术非常的复杂, 这就对维修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要精通各种机械相关的知识, 还有了解一些医学知识。随着医院引进很多进口设备, 维修人员还要了解一些外语。因此, 维修人员必需不断学习新的知识, 发挥主观能动性, 提高自己的医疗设备维修水平。
3.3.2相互学习, 共同进步。维修设备不仅要专业的知识, 有时候还需要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维修。维修人员有一定的年龄差距, 这就导致在经验上有一定的差距, 这就要求维修人员时间要互相进行学习, 弥补经验上和知识上的欠缺, 年轻的维修人员可能更加了解目前最新的维修专业知识。年长的维修员工也要虚心向年纪轻的员工学习计算机和外语方面的知识。
4结束语
总而言之, 目前医疗设备的维修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维修人员的价值准则不同, 评估的标准也会随之改变, 面对这样的问题, 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医疗设备管理题系, 及时对医疗设备进行检查并发现问题, 从而提高医疗设备的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田君鹏, 严潭, 胡立勇.医疗设备全程管理中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重要性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 2013, 34:163-165+168.
[2]李辉, 尤富生, 黄比今, 等.医院医疗设备全程质量控制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医疗卫生装备, 2012, 2:51-53+72.
设备维修管理制度 篇5
设备维修是指设备技术状态劣化或发生故障后,为恢复其功能而进行的技术活动,包括各类计划修理和计划外的故障修理及事故修理。为认真贯彻“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方针,推行定检维制,确保机械设备正常运转,延长机械设备周期和使用寿命,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设备维修管理制度。
1.目的
为确保检修工作安全、有序地进行,在检修工作过程中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设备检修。
3.工作程序
3.1本厂检修工作的组织形式为混和组织形式;具体部门有:生产技术部、机修班、生产班组。
3.1.1检修计划由主管副总批准。
3.1.2设备科负责编制年度检修计划、准备大、中修项目图纸、技术资料并负责进行技术指导。
3.1.3生产调度负责协调安排检修时间,保证检修按计划进行。
3.1.4安保科负责检修现场的安全检查和财产保卫工作。
3.1.5大、中修项目由公司维修班负责,车间配合完成。小修项目由车间自行组织安排时间,维修班协助完成。
3.2检修计划管理
3.2.1车间主管设备主任根据设备定期检查,状态监测和诊断资料以及故障计划好检修的具体内容上报生产技术部设备科。
3.2.2生产技术部设备科制定检修技术任务书、工艺文件资料、检修质量标准和检修方案。
3.2.3主管副总落实检修负责人(单位)、安全管理工作负责人、安排检修时间。
3.2.4任务单位提出需换件明细表及图纸、专用工检具、研具的图纸和清单。准备好备品、备件、材料、工用具和检修设备。
3.2.5上述文件和资料交相关部门落实。计划组织备品、备件、工具、器材、安排检修时间。上报主管副总审批。
3.3检修的安全措施和规定。
3.3.1大、中修检修项目检修单位需会同主管部门、安保、生产技术部、车间对检修现场进行安全风险系数评估。制定安全措施和规章制度。并由安全部指定安全负责人进行现场监管。
3.3.2小修项目由车间安全员,维修工、操作工严格按设备安全操作、检修维护规程进行检修作业。做好安全检修记录。
3.3.3车间负责人是本单位检修第一负责人,对安全负总责,安全员负具体责任。各检修项目负责人是本项目第一负责人,对检修项目的`安全负总责。专职安全员负责本项目的安全具体责任。
3.3.4专职安全员对本项目检维修的所有工用具,设备设施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做好记录交安全环保科审批后方可投入使用。
3.3.5检修项目车间按规定办理相关作业票证。
3.4检修类别和时间
3.4.1小修:对设备的个别零件进行检修,基本上不拆卸设备的复杂部分,一般利用空班或交接班时间,由车间组织实施进行。内容包括:
3.4.1.1更换已磨损的个别零件和填料。
3.4.1.2清洗不需大拆卸的个别部件。
3.4.1.3更换部分润滑油和油脂,调整串动和间隙尺寸。
3.4.1.4对电机进行吹灰和干燥。
3.4.1.5对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维护。
3.4.2中修:对设备的主要部件进行解体检修。内容包括小修内容和以下项目:
3.4.2.1更换成套部件。
3.4.2.2清洗复杂部位零件。
3.4.2.3更换部分磨损过限的轴承和轴瓦。
3.4.2.4更换电机个别线圈和部分绝缘,对电机线圈进行涂漆烘干。
浅析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 篇6
关键词:医疗设备;维修;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27-0100-02
医疗仪器设备是医院医疗诊治技术、医学实验、教学和科研的物质基础,随着医疗设备在诊断和治疗方面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以及医疗设备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高科技、无创伤、使患者在诊治过程中舒适性较高的医疗仪器设备已成为医院医疗诊治技术进步和地位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对医疗设备进行有效的科学化管理,尤其是维修管理,已成为医疗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
1医疗设备的特点
1.1技术先进精度高
医疗设备多是集光、机、电于一体的仪器,使用器件种类繁多,尤其是随着设备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小型化,仪器设备功能的不断增强,各种自动检测、自动控制功能的增强,使仪器变得更加紧凑、复杂。
1.2准确性和安全性能要求高
一些医疗设备是直接作用于人体的诊断与检测,所以它的安全性能要求是相当高的,而另一些不直接作用于人体的检测仪器,其结果是为诊断疾病提供参考依据的,所以对它的准确度也有相当高的要求。
1.3对环境要求高
由于医疗设备具有以上特点,以及其中某些关键器件的特殊性质,所以仪器设备对环境条件要求也很高,如设备对接地的要求、对电源的要求、对环境温度的要求,以及防尘、防潮、防热、防震、防蚀要求等。
2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外部因素
随着医院的发展,诊疗技术的提高,电路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各种高新科技应用于医疗设备,以及厂家对设备进行技术封锁,各种技术保护,使我们对设备的理解和掌握局限于理论层面和应用层面,维修工作往往无从开展。例如,CT,DSA等大型的诊疗设备,该类设备多为技术先进的进口设备。其结构复杂,专业性强。厂家出于技术保护的目的,多采用故障编码的方式显示机器故障,由于医院维修培训流于形式,缺乏故障编码技术资料,使得医院维修工程师遇到故障时束手无策。此外,其配件均为专用配件,具有技术垄断性,配件价格昂贵。增加了设备的运行成本
2.2内部因素
医院重视医疗器械维修,但对于维修人员再教育再培训认识不够,加之目前相当多的医院医学工程队伍存在人员少、学历低、技术差等维修力量薄弱的问题。而且长期以来,在以医疗为中心的医院里工程技术人员往往被视为修理工,待遇偏低,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很难留住人才,一些技术水平较高者多被大的医疗设备厂商挖走。加之近年来持续的精简整编,使得医学工程技术人才队伍出现青黄不接的状况。一些高精尖的医疗设备只能依赖厂商包修,自修能力差,一旦发生故障对医疗工作影响很大。此外医疗设备是医学知识与工程技术结合的产物,涉及计算机、电子、电气、机械、光学等多方面知识和技术,维修人员自身学习意识不够,知识更新跟不上,导致理论知识的欠缺。
3加强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对策
3.1医疗设备维修人才的管理
3.1.1加强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
现代医疗仪器设备涉及到很多学科,包含很多技术成果,而医疗设备的维修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维修人员不但要善于吸收和掌握医疗器械方面的新信息,还要提高自身的医学文化素养,并使自己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加强理论的学习和消化,不仅要学习电子、理化和生物工程方面的理论知识,还要学习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这样才能跟上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从而便于维修工作。因此,医院要加强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为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成长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以利于医学工程队伍的长期稳定发展。此外,在人才引进方面,应有计划的从院校医学工程专业应届毕业生中招收,补充新鲜血液。
3.1.2加强维修人员与采购部门的密切合作
(1)正确选购设备是关系到设备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如果设备本身的质量不过关,就会给维修工作增添大量不必要的麻烦。如下几种因素对采购造成不良影响:①单位的决策者不是医学工程人员,采购负责人往往是药剂师或后勤人员,这些人往往缺乏对医疗设备的细致了解;②制度不键全的单位实行“买的只管买,修的只管修。”采购部门对购入设备的日后维修不负责任;③因有回扣或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采购部门购入一些质量较差的仪器。针对以上不利因素,采购部门、维修部门、使用科室共同组成设备管理机构,相互监督团结协作。这样也有利于技术资料的索取和维修培训的谈判。特别是购买大型医疗设备和精密设备应争取维护保养的培训,使本单位的维修人员能解决常见故障,减少对厂家的过分依赖。
(2)维修部门需要配件时,一般是通过采购部进行购买。经销商也往往只与采购部门打交道。采购部门买仪器时是自己主动,买配件时却是被动的,所以采购部门应帮助维修部门尽快买到所需要的好的配件。
(3)采购部门应正确对待设备的更新换代。单位的制度如果不够健全,维修人员对采购设备就没有发言权,有的设备已难以正常运转,但由于不能更新,对病人的治疗和检查情况受到影响,又使维修人员对这种设备只能疲于修理。因此,难以正常运转的设备应更新换代。
3.1.3加强维修人员与设备使用者的沟通
为了有利于了解设备的运转状况以及做好维护保养,加强维修人员与临床科室,特别是设备使用人的沟通与交流。从我院近年来CT、核磁共振故障的统计分析来看,对于同一台设备或同一型号的设备,许多故障具有重复性和同一性,通过总结经验和互相交流,使我们对故障的分析和判断愈来愈准确。
3.1.4加强维修人员与配件供应商的联系
一般情况下如仪器损坏尚在保修期内,与厂家联系,厂家会派人修理。过保修期的仪器设备往往要求维修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使设备恢复正常运行,如果加强维修人员与配件供应商、厂家工程师的联系,厂家工程师会提供一些维修参考信息,一些贵重的配件也能在最短时间内更换到位。
3.2制订合理的工作制度
医疗设备大致可分为治疗仪器、检查诊断仪器、消毒仪器等,可建立责任分工明确的制度;计量设备的检定制度;制订期保养贵重设备的制度,包括保养期限、范围、负责人、方法等;建立设备维修的申请制度,并作好维修记录,将其存档;搜集和整理医疗设备技术资料,及时建立技术资料的管理制度;实行医疗设备管理岗位责任制,对各级管理、使用和工程技术人员按有关制度和职责进行考核,奖惩兑现。
3.3加强医疗设备的管理
3.3.1保证医疗设备的正确操作使用
对使用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充分掌握计算机技术产生优质影像的各个环节。加强机房环境的管理,保证机房湿度、温度在规定的范围内。
3.3.2保证医疗设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例如CT机,每天使用前必须训练球管,使球管平稳升温充分预热后再扫描,延长球管使用寿命。
3.3.4加强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
每月定期清理电源滑环和数据滑环,吸掉碳刷掉下的碳粉,检查碳刷的长度使之与滑环接触良好,否则因碳刷与滑环长时间摩擦产生热量,形成氧化膜,增大了接触电阻,影响导电性。信号传输不稳定,容易出现扫描中断和图像丢失故障。
3.3.5加强设备运行环境管理
灰尘过多会造成信号传输不良、散热不佳等故障,应做到每月对印刷电路板除尘并检查插头、插座及地线接触情况,检查是否有松动、生锈现象,并对扫描架运动部件进行检查擦拭上润滑油。
3.3.6加强电源质量的管理
检查电压、电阻、电源的地线接触是否正常,为了保证设备状态良好,同时还要考虑电磁辐射、震动及相互间干扰等问题。
4结束语
总之,医疗设备涉及了医学、电子、机械、光学、自动控制、计算机、信息图像处理、生物学等多种学科和专业,维修仅仅靠一个人是很难完成的,需要多方面人才合作,协同工作,相互理解支持,才能保障医院各种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
Brief Analysis Medical Equipment’s Service Management
Su Binneng, Zhang Yidong
Abstract:The article has summarized medical equipment's characteristic, and unifies the question which in the present medical equipment service management exists, proposed solves the question countermeasure, supplies the exchange.
物流设备维修管理探讨 篇7
一、维修管理的概念
物流设备维修管理, 是指为了实现“保持、恢复和改善物流设备的规定性能”这一基本目标, 物流设备维修管理主体所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等活动过程。从维修工程的观点, 则是对物流设备维修工作的管理, 是为了实现物流设备维修的目的, 应用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物流设备维修工作进行政策指导、组织、指挥和控制, 协调维修过程中人员、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人力、财力、物力的合理分配, 信息、时间和空间的充分利用, 对维修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预测、调节、检验和核算, 以求实现全局上最佳的维修效果和经济效益。
二、维修管理的内容
物流设备维修管理的基本任务是:采取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措施, 从而保证物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其主要内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预计物流设备维修任务, 制定物流设备维修计划, 完善维修管理制度, 筹组物流设备维修力量, 组织物流设备维修实施, 监控物流设备维修质量。
1. 预计物流设备维修任务
物流设备维修任务, 既是制定物流设备维修计划的重要前提, 也是筹措物流设备维修力量的基本依据。首先, 要预计物流设备的损坏率。应当综合分析投入使用物流设备的数量、技术性能、使用强度、作业地区自然地理条件等多种因素预计出各类物流设备的损坏率。第二, 预计各类物流设备的损坏程度, 分析各类损坏物流设备中, 轻度损坏、中度损坏、重度损坏及报废物流设备分别所占的比例。第三, 计算物流设备维修任务量。应分别计算各类物流设备小修、中修、大修的任务量。对物流设备维修任务预计, 应当综合运用经验推算法、模拟计算法、实验验证法等方法, 以便扬长补短, 相互验证, 努力使做出的维修任务预计比较准确。
2. 制定物流设备维修计划
根据物流设备特点制定科学的物流设备修理的规划、计划和技术标准。这样才能适时组织维修力量对物流设备进行维护和修理, 最有效地完成维修任务, 并能保持物流设备可靠性。
通常将物流设备维修计划区分为中长期计划和年度计划。中长期计划包括十年规划、五年计划, 年度计划包括正常计划、补充计划。
物流设备维修建设中长期计划是对物流设备维修发展进行的宏观谋划和总体设计, 其内容通常应当包括物流设备维修建设的指导思想、规划目标、建设方案、能力水平和政策措施等内容。
物流设备维修建设年度计划分为正常计划和补充计划。年度正常计划按照年度维修管理费指标、历年经费结余、预算外经费、库存物资器材折款及有关要求等进行编制。正常计划之外尚需解决的项目, 应当列入年度补充计划。
3. 完善维修管理制度
维修管理制度是调整维修管理相关部门管理行为关系的基本准则, 是进行维修管理活动的根本依据。要拟定合理的维修管理制度, 组织各级维修机构实施维修技术管理和质量监控。
拟定合理的维修管理制度要做到以下几点: (1) 要与国家法律体系及行业规范总体协调一致, 从物流设备的实际使用需要出发; (2) 要建立完备、严谨的物流设备管理法规体系; (3) 要坚持立、改、废相结合, 保持较好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4) 贯彻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 坚持“预防为主”的维修; (5) 要做到科学维修, 突出重点; (6) 保证质量、注重效益。
4. 筹组物流设备维修力量
物流设备维修力量, 既包括物流设备维修人员和维修器材, 也包括物流设备维修设施和维修设备。筹组物流设备维修力量, 是指根据完成物流设备维修任务的需要, 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 及时筹措所需的各种力量, 并对其科学编组。
在物流设备维修管理中, 管理者应当根据完成物流设备维修任务的需要, 迅速筹集和编组物流设备维修力量, 使其形成上下级物流设备维修力量紧密衔接的维修体系。
5. 组织物流设备维修实施
组织物流设备维修活动要准确把握物流设备维修的重点。维修物流设备时, 必须区分主次急缓, 坚持先急后缓、先主后次、优先保障重点的原则。
组织物流设备维修活动要灵活运用维修方式、方法。物流设备损坏的情况复杂多样, 物流设备维修应当根据不同情况灵活采取相应的维修方式。
6. 监控物流设备维修质量
通过加强技术管理、监督和控制来确保物流设备维修质量, 是物流设备维修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职能之一。物流设备维修技术管理与监控工作, 主要包括标准管理、计量管理、资料管理、质量管理等内容。
为使物流设备维修管理工作处处有标准可依, 管理物流设备的部门, 应当根据方针、政策和物流设备维修工作的需要, 建立和完善物流设备维修标准体系, 对贯彻执行相关标准提出明确要求, 并对有关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
实行质量监督制度, 是提高物流设备维修保障效能的重要保证。因此, 物流设备管理部门, 应当加强物流设备维修保障质量管理工作, 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三、维修管理的对象
物流设备维修管理的对象, 是指物流设备维修管理主体在履行物流设备维修管理职能过程中所作用的各种客体。它包括:物流设备维修器材, 物流设备维修设备设施, 各级各类物流设备维修人员及其维修活动, 物流设备维修经费和物流设备维修信息等等。研究维修管理的对象, 有利于物流设备维修管理者把握其各自的特殊管理规律, 增强管理的针对性, 提高管理效益。
1. 物流设备维修器材管理
物流设备维修器材管理的基本职能是组织实施维修器材的计划、筹措、储备和供应, 满足物流设备维修的需要。物流设备维修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物流设备维修器材的周转标准、储存标准、供应标准和储存条件等, 及时筹措物流设备维修器材。
2. 物流设备维修保障人员管理
物流设备维修保障专业人员在物流设备维修的众多管理对象中, 是最核心、最活跃的要素, 因此, 也是维修管理的重点。应当按照物流设备的数量配备适当数量的人员, 同时专业对口率和技术水平应达到有关规定的要求。各级各类维修保障人员, 应当先培训后上岗。
3. 物流设备维修保障设施设备管理
物流设备维修保障设施, 是指用于保障物流设备维修所需的永久性和半永久性的构筑物及其附属设备, 包括维修场地、维修工间、器材仓库、专业训练场所、安全防卫设施及企业化物流设备修理工厂的修理设施等。物流设备维修保障设施应当符合要求, 与物流设备的研制、生产、使用和引进同步规划, 应当做到系统配套, 并按照技术标准和安全要求进行建设, 以满足物流设备维修的需要。
对于物流设备维修设施和设备的管理, 应当制定物流设备维修保障设施、设备的使用管理规定, 并认真监督执行。
4. 物流设备维修经费管理
物流设备维修经费, 是物流设备维修活动赖以进行的必备前提, 应当实行标准计领、计划分配和专项安排的管理办法。物流设备维修管理费的使用管理, 必须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 严格管理、合理使用, 充分发挥物流设备维修经费效益。
5. 物流设备维修信息管理
物流设备维修信息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物流设备维修信息主要包括:维修保障机构及人员数量、技术水平、培训情况, 物流设备实力与数质量情况, 物流设备维护、修理与资源消耗情况, 维修器材筹措、储备、供应与保管情况, 维修保障设施、设备数质量情况, 维修计划及经费使用管理情况等。物流设备维修管理者应当加强维修信息系统的建设、使用、维护和管理, 收集、分析、反馈物流设备寿命期内有关性能、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等数据, 为物流设备使用、维修、管理和改善物流设备质量提供依据。
摘要:物流设备维修管理在物流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物流设备维修管理工作, 必须认真贯彻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物流设备维修思想和全系统全寿命维修管理的思想, 科学确定物流设备维修管理任务, 综合运用各种维修管理手段。
设备维修管理论文 篇8
1 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对策
该系统的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资产卡片管理、资产动态管理、折旧计算、统计分析、系统维护及在线帮助。每个系统发挥相应的作用,并且相互联系和作用,实现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资产卡片管理用于录入、修改、删除和卡片信息的查询;资产动态管理用于增减原值、部门转移、状态修正和单据查询;折旧计算掌握资产的原值与现值;统计分析主要用于部门资产状况分析,掌握固定资产基本情况;系统维护用于人员、类别、分类编码的录入、修改和删除,从而全面掌握计算机设备运行的基本情况。总之,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系统和全面地搜集设备原始资料,掌握设备运营的基本情况,有利于快捷查询设备基本资料,对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有积极作用。
2 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在备件及仓库管理中的应用对策
在该系统的支持下,能全面认识和分析备件和仓库管理,掌握设备基本情况,为合理使用设备创造条件。第一,备件标准管理。编制和修订备件消耗定额、储备定额、备件单价。每个备件有唯一的编号,并且录入名称、图号、单价、材质、单重等信息,为查询、修改和管理工作创造便利。第二,备件综合管理。统计和计算分析备件经济技术指标,加强备件质量管理工作。此外,在管理系统支持下,还能实现对备件的计划管理、合同管理、仓库管理,编制备件使用计划,动态管理备件订货工作,并且可以在线查询、审核备件使用情况。掌握有关备件使用的合同情况,进行在线查询,全面认识和了解合同条件,还可以进行备件财务核算,对各项成本支出有全面分析和认识。通过备件仓库管理,能够确保数据资源共享,让仓库存储的数据与计算机账目一致,掌握仓库设备存储基本情况。
3 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在运行和事故管理中的应用对策
该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对系统运行状态进行全面管理,预防事故出现,确保系统有效运行和发挥作用。可以掌握设备生产、停机、检修等基本情况,了解其完好率、开动率、维修费等,查询故障所在部位,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和完善措施,及时修复故障。日常管理工作中,主要分为运行日报和运行月报,掌握设备每天的运营时间、生产产量、事故时间等,企业领导可通过计算机查询,全面掌握设备运行情况。另外,还能将设备运行状态、技术状态登录到系统中,每个月生成报表,掌握设备一个月以来的运行状况。总之,在该系统的支持下,可以减少手工数据报表录入的复杂工作,为领导和管理人员及时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全面了解设备运行状态,有利于开展有效的决策。
4 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在设备点巡检管理中的应用对策
通过设备点检制度的推行和具体应用,及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分析故障所在部位,对可能出现的故障及时采取维修措施,落实预防性维修理念,防止故障出现,进而确保设备处于良好性能和运行状态。该系统的主要管理内容包括点巡检标准管理、计划管理、实绩管理、状态管理,制定点巡检的指标、周期、职责等。明确部位、方法、技术要求,有效指导现场点巡检各项工作,对存在的不足采取改进措施,及时修改点巡检计划,提高计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将实测值录入计算机当中,制定设备信息、隐患一览表,明确下次点巡检的日期和要求,有效指导后续工作开展。
5 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在大修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对策
为提高管理水平,在整个设备运营过程中,应该落实动态管理理念,促进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第一,标准管理。主要内容为工程标准、作业标准、工种标准、大修项目标准,全面掌握项目工程数据资料,保证数据资料的完整与可靠,结合大修工程需要制定有效的管理方案。第二,计划管理。管理内容包括停机检修模型管理、大修计划申报、计划审批立项等,有利于对设备维修做好相关数据记录工作,保证数据资料可靠,提高方案维修的针对性与可靠性。第三,施工管理。包括人力资源、工程进度、施工安排、项目验收管理等内容,生成结算清单,有利于全面掌握施工基本情况,促进工程管理水平提升。第四,数据管理。大修工程完成后,登录工程标准、作业标准和人工、材料、备件等内容,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修正相关数据资料,确保数据的真实、完整与有效,提高数据资料的可靠性。第五,统计分析。统计设备维修、大修数据、大修工程立项,编制季度计划和月检修计划。从而对这些数据资料有更为全面的分析和认识,全面掌握工程项目基本情况,促进管理维修水平的有效提升。
6 结语
计算机日常运营中,应结合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维修管理对策。把握要点和关键环节,使设备维修计算机管理系统得到有效利用,实现对故障的排除和处理,提高设备管理水平,为计算机有效运作和作用发挥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周泽桐.计算机日常维护及常用方法探讨[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6(1).
现代设备维修管理方法浅析 篇9
设备维修的目的是什么?不是设备可以运行就让它运转,实在开不下去就修。完整的解释是设备维修活动是将生产、物料、劳动、服务、资产、备件统一考虑的复杂活动。单纯的强调某一方面都是不恰当的,维修的目的是保障生产正常运行,提高设备的运转率和可靠性。由于其他条件不具备使正常的维修活动往往受到制约,达不到预期效果:要进行维修时没有配件;配件到了维修人员又跟不上;维修过程中因为某种原因效率上不去;维修工期过长;维修质量差,等等现象都是维修管理不到位,管理理念不正确而导致的结果。
设备维修是设备管理的一部分,其指导思想应该是“用最低维修费成本来达到最高的设备运转效率和可靠性。”下面将Holcim集团现代设备维修管理基本方法进行介绍,对于回答上面的问题可能会得到启发。
1 现代设备维修管理的基本概念
将维修的相关要素放到一个三维的图标,如图1所示。三个坐标分别是净运行资产、维修费用、OEE (设备总效率)。
净运行资产是衡量财务的指标。
维修费用是衡量维修活动的指标。
OEE用来显示一个设备的潜在最大性能。
OEE (%)=运转率×生产率指标×质量指标
显而易见,目标是在相同的净运行资产的条件下,尽量降低维修费用、提高设备总效率OEE。目前很多工厂考核的是运转率。Holcim集团认为这样太粗放了,在加上了生产率指标和质量指标后,就可以反映出生产合格产品的设备产能的综合指标。理解现代设备维修管理涉及到以下几个概念:
1.1 运转率的定义
(1)描述。
a.这是主要设备的考核指标,是运行时间和停机时间相对总时间的比。
b.它将核定出每台设备可以运行的总时间。
(2)计算。净运转率(%)=100×(运行时间+休停时间)/日历时间。
注:日历时间=运行时间+休转时间+其他停工期=24小时×周期内总天数。
休转时间=设备没有运行,但可以立即运行,即:非设备原因停机时间。如销售不畅,库满停机,设备没有维修,随时可以开机。
其他停工期=设备没有运行,也无法立即运行。
(3)注意:运行时间是指设备在运行并正在投料生产。
1.2 可靠性的定义
(1)可靠性。在标准状况下,一个系统在一段时间内运行正常的可能性。几种可靠性的相关联系见图2。
(2)系统。一个设备、技能和操作技术能力的组合。一个完整的系统包含所有设备、相关工具、材料、软件、服务和操作人员操作技能和熟练度。
2 现代设备维修管理基础元素的执行内容和目的
MAC是水泥厂设备的维修Maintenance cement的缩写。1996年以后Holcim集团控股的30个国家的78个工厂里执行了集团制定的维修管理标准,至2600年以来MAC在26个国家的工厂里不断得到改进。2006年华新水泥集团的武穴公司在外方专家的辅导下开始推行MAC模块,见图3。历时2年完成了基础元素的建立,并达到Holcim集团专家的验收认可。从2008年开始在整个集团推行MAC。计划每年推广3~4家工厂,目前上线企业达十几家。下面分别介绍基础元素和高级元素的相关内容。
2.1 基础元素
(1)维修组织。
维修组织是一个动态团队,能够极好的满足系统的维修需求,并能持续改进。
目的是组织一个先进的维修团队,需要得到公司的认可并建立完善的功能。根据企业规模的大小可选不同的组织结构。建议以功能模块定义而不以专业划分。
(2)维修培训和需求。
它包含维修技术和管理培训,它的执行都是为了帮助维修团队进步。既可以保证维修技能的提高,也可以通过培训完成员工个人职业规划,提高团队凝聚力和稳定性。
目的是培养和锻炼团队里的主要人员,他们在日常工作中逐步掌握技术和管理上的技能。
(3)资产编码系统HAC。
这是唯一的编码系统描述。所有资产和物理位置目录可以追踪每一设备各部件的可靠性、维修行为和成本。这是基本设备历史资料和技术分析的需求。在Holcim集团菲律宾的一家水泥厂可以看到十年的历史资料,设备的每一次维修记录,可以长期监控关键设备的运行情况。
(4)关键设备。
是鉴定和区分厂里不同设备不同的成本。
目的是基于设备在生产线上位置的重要性鉴定和区分,或根据设备状态来设定维修优先等级。
(5)关键备件和库存管理。
备件的重要性关系到关键设备可靠运行。
关键备件/设备的定货时间也决定其可靠性。
目的是优化关键设备的运转率,使设备运营成本最小,并且通过优化“理想的运行”状态来保持设备在一个最佳的可以接受的水平。保证设备在可控的范围以内。例如:2009年5月武穴公司通过长期监控1号生料磨减速机的振动数据,发现整机的振动值在平稳运行1年1 0个月后振动值逐渐上升,平均每个月上升1m m/s。振动速度目前已达8.6mm/s。我们给定的整机更换标准是小于14mm/s。武穴公司发出一封设备运行风险报告,并提出备件的采购计划。要求备件4个月内到厂。但是供应部反映备件最快6个月才能到厂。这将需要我们对设备进行优化,最后决定:a.适当降低设备的台时产量。b.即日起该设备用电不采纳避峰节电的制度,减少开停机次数。c.设备的状态检测频次由每月一次改为每月二次。d.环境温度开始升高,设法减低润滑油的温度,稳定运行状态。通过以上措施保证设备坚持运行7个月。2010年1月完成更换。
(6)预防性维护/等级1。
显示了一个基础的预防性维修理论体系和它的基本构造的搭建。它的执行如下:
预防性维修组织的建立;
预防性定期维护制度的建立;
润滑体系的建立。
目的是设置和贯彻预防性维修的基本哲学,并养成预防性维修的习惯。
(7)工单系统。
工单系统是包含维修信息和维修控制系统,它提供:执行一个维修任务的说明,操作时间,任务的优先级,任务的描述,必须的备件,反馈,部件的使用和成本分析。目的是做计划、排程、控制和监控维修行动,并在提高运转率的同时降低维修成本。
(8)年修管理。
一个工厂年修的全部准备活动和计划。它包含所有的用来完成计划的排程、维修活动和资源。目的是降低设备的停工期,有效的控制和监督工作的执行,降低生产和维修的花费。
(9)维修主计划/周计划/日计划。
这是一个有计划的管理维修活动,有效地安排和执行所有必要的维修工作。通过维修主计划建立一个动态的任务池,周计划将任务池内的任务按照优先级安排在未来几周执行。日计划具体安排一周内每天的任务。
目的是控制和区分重要的维修工作,来实现高效低成本高质量的维修,这样可以避免维修的盲目性。在没有执行这个模块以前,停机次数较高,为此付出高昂的成本,事后分析发现,维修班很忙,但总有该修的重要任务没有安排,工人刚把工具运到现场、清开场子开始干活,临时更改任务,又将工具收起来,再去找工具,清现场。工人抱怨大,劳动效率极低。临时安排的任务备件往往准备不足,维修质量得不到保证,造成设备停机多。实行维修主计划/周计划/日计划的排程管理,自动的将优先级高的维修活动浮到前面,领导重点盯住这些任务的执行情况。一般优先级的任务由工程师负责监督执行。更次一点的任务维修班负责人监督执行。
(10)维修KPI。
维修KPI和报告是用来管理所有维修工作的主要指标。目的允许维修活动能被测定和回顾,才能基于实际的决策。
2.2 高级元素
(1)物料清单(BOM表)。
这是关键设备的部件和耗材的明细表,需要遵循一致的结构。目的是确定部件需求,用来支持完成维修活动。
(2)标准和技术条件。
这个标准是如何一步一步的有计划的定期维护行动的描述:哪些需要做?如何做?最佳的完成时间是多少?需要多少人力?需要具备什么技能才能实施?需要哪些材料或工具?质量和安全要求是什么?
目的是能确定停机时间和提供一致的、最好的履行任务的方法的人力资源。
(3)预防性维护/等级2。
这是预防性维修理论的深入。使用不同的技术和方法,例如:应用振动分析和油样分析、电动机诊断测试技术等等的深层次的检测手段的应用。目的是运用不同的技术方法达到预防性维修行为。
(4)设备历史记录。
这是对设备每一条款的已被执行的维修活动的记录,包括:停工期和故障次数、运行时间、年修的描述、故障的原因,维修行动的执行等等。
目的是能够分析所有资产的维护策略以便作出资本支出决定,使其符合设备的基本的历史状况和性能。
(5)计算机化的维修系统。
这是一个综合的全面的维修管理系统,连接到所有的其它相关的系统,包括采购、库存管理、财务、销售。目的是自动化的显示和管理维修信息。
(6)原因跟踪和分析。
这是基本分析工具和方法来分析最多的停工,通过排列分析和其它方法来决定最大可能的故障原因和决定是否要执行更正性预防性行为。
目的是鉴别、决定和计划下一次更正性预防性行为或解决问题的方案,来消除或减少经常发生的故障。
(7) RCM/FMEA/RbM可靠性为重点的维修/基于风险的维修/可靠性维修。
可靠性为重点的维修/基于风险的维修/可靠性维修是分析工具。来系统地决定潜在故障模式,决定维修是否履行,鉴别维修故障预计的风险或最佳优化设备运行能力。目的是提前鉴别和执行最佳维护行动,在特殊设备上使用。
(8)设备更换策略。
这是最大地利用现有设备的策略,途径有四:快速更换、最低花费、最佳时间点替换、或更改现有系统。目的是减少维修费用,且优化资产寿命。
(9)第三方服务管理。
这是一个管理工具,用来评价、控制、监督第三方服务的工作。这能有效的管理第三方服务的工作质量,最优化控制维修成本。
(10)维修费用的汇报和申请。
这是一个长周期统计,基于时间的维修费用统计报告,决定正在运行的待维修设备资产和完成本次维修的费用比较,来决定维修还是更换。
目的是提高决策能力,包括完全修复、替换或仅作更正性维修的决策。
3 结束语
以上介绍的20个模块,基础元素的10个模块由维修工程师负责完成。高级模块部分由维修经理负责,部分由维修总经理甚至更高级别的管理人员负责。这由各工厂的组织结构而不同。通过以上模块的实施,很好地解决了一些长期困扰企业的制度或技术问题。使我们所做的每一项决策更加科学和严谨。
摘要:以Holcim集团现代设备维修管理方法为例,从现代设备维修管理的基本概念介绍入手,重点论述了Holcim集团制定的现代设备维修管理标准,即MAC模块的基础元素和高级元素的相关内容和目的。华新集团武穴公司通过推行MAC模块,使设备管理的决策更加科学严谨。
如何加强石化设备维修管理 篇10
1 完善设备管理制度, 加强设备基础管理工作
(1) 制定设备维修管理制度。针对维修不规范的情况, 制定了《设备仪表维修控制程序》, 规范了设备维修从维修计划的接收、维修、交接、投用整个过程, 使维修计划的确立和维修过程都得到控制。制定《物质管理标准》规范备品备件的申报、验收、不合格品的处置等, 使备件质量得到控制。日常维修检修严格执行相关标准, 对不按标准的行为, 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 确保维修质量。
(2) 制定设备维修技术规程。针对不同类型设备, 参照技术说明和国家及行业规范, 编制了每种设备的维护、保养技术规程, 编制成册, 纸质发布《维护检修规程》到班组、维修站。规程详细记录设备检修中的各项技术参数、检修项目、日常维护保养操作要领和要求, 使各项工作都有据可查, 有规可依。
2 建立设备维修台账, 确定检修周期
对公司维护范围内的设备逐一进行登记, 记录设备各项技术参数, 配件型号规格, 检修情况, 日常维修情况, 备用设备切换情况, 对每一台设备建立动态档案。根据技术规程要求, 确定每台设备的大、中、小检修周期, 规定维修站按时完成相关检修检查工作, 公司进行检查考核。
3 加强设备巡检管理
公司制定巡检管理标准, 规定巡检路线, 制定巡检表格, 规定巡视检查记录项目;公司还特意设计各级维护人员的巡检时间和频次, 使巡检尽可能覆盖到各时间段。这样设备出现运行异常时, 能及时被各级巡检人员发现, 及时处理, 排除隐患, 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为确保巡检质量, 我们又对巡检过程中及巡检后一段时间, 出现的设备问题进行责任界定, 从而提高了巡检人员的责任心, 避免巡检走过场的现象。这些措施有效保证了设备正常运行, 减少故障, 确保生产平稳安全运行。
4 规范检修流程
公司组织工程师和维修站技术人员, 针对每种设备类型编制检修检查记录表, 确定检修项目和次序, 详细记录检修前后各项参数, 实行步步确认, 签字验收, 对关键点进行控制, 确保检修质量。
5 建立大机组特护制度
许多大机组如催化主风机、重整压缩机等都是生产的关键设备, 没有备用, 一旦出现故障, 就可导致生产停运, 甚至带来人身伤害。为确保机组与生产同步运行, 公司制定了每月由公司各相关部门参加, 对大机组联合检查的特护工作标准, 编制监测记录数据表格, 检查各项运行参数和运行状况, 对运行数据进行分析, 对比前次记录情况, 掌握设备运行状况, 及时发现异常, 为合理确定检修周期提供依据。
6 实行设备分类、分级管理
公司制定设备分级划分标准, 对维修公司维护范围内的设备划分为关键、主要和一般三级。关键设备指那些没有备用, 出现问题直接影响生产, 可导致停工的设备;主要设备指那些和高温、高压、有毒介质有关的设备及主要工段设备。对关键及主要设备进行重点管理, 制定具体管理标准, 确保重点设备安全正常运行, 不出现影响生产事件。对设备管理实行公司、维修站, 班组三级管理制度, 明确各级管理的职责和权限, 规定三级质量验收的范围和流程。通过分类、分级管理, 使各级管理单位有责任、有压力, 有重点的对设备进行维护管理, 即防止重大设备故障出现又维护好了一般设备。
7 编制设备预案
组织工程师、维修站技术人员对公司维护范围内的各类型设备, 进行统计分析, 结合日常使用维护情况, 设想各种故障现象, 制定相应应急处理预案, 下发各级维修人员进行学习, 使他们遇到突发设备事故, 知道如何处理, 防止出现特别是危急问题时, 维修人员出现不知所措现象, 出现影响生产事件。
8 适时召开问题分析讨论会
针对日常维护中出现的有代表性问题和疑难问题, 适时组织召开公司各部门参加的问题分析讨论会, 总结经验和教训, 讨论制定解决问题方案, 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制定处理预案, 防止影响生产事件出现。
9 建立案例汇编
统计公司近几年维修中出现的维修事件和设备出现的有代表性问题, 组织工程师进行分析、讨论, 剖析问题的真正原因, 总结经验, 编辑整理成《维修公司案例汇编》, 下发到各班组进行学习培训, 吸取教训, 遇到同类问题知道如何处理, 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10 编制设备月报, 每月对月度维修情况进行分析
公司汇总月度各维修站设备维修情况、备件更换情况、维修中出现的问题等, 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发现做的好的亮点, 即进行推广;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为下一步维修工作的开展和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11 加强同生产单位的沟通
维修公司服务于集团四分之三的公司, 天天和生产单位打交道, 维修服务质量的高低, 和生产单位的配合与支持密切相关, 为取得他们的支持, 维修公司定期到各生产公司邀请分管设备领导和生产车间管理人员进行座谈, 听取他们对维修质量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把维护中遇到的问题告诉他们, 希望予以配合, 经过沟通达到互相理解和支持, 维修工作效率和质量得以提高。如一段时间经常因工艺操作不当出现机泵抽空, 导致密封损坏故障, 经过和工艺沟通, 使他们改进了操作, 避免机泵故障。
12 加强设备维修人员的培训, 提高维修技能
随着集团规模不断扩大, 公司维修人员也不断增多, 大批新员工不断充实维修队伍, 维修水平整体偏低, 维修质量得不到控制, 维修效率偏低。为提高公司整体维修技能, 在公司内部展开公司、维修站、班组各级培训工作。对员工培训需求进行调查, 统计分析, 结合维修需要, 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 明确各级培训教师的职责和考核标准。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工作, 如“师带徒”培训, 新老员工结成对子, 互帮互学;多种形式的技能竞赛, 以赛促进维修水平的提高;利用闲置设备, 进行实际拆装, 调试, 开展实际操作培训, 使维修人员掌握维修技能。通过对维修人员维修技能的培训, 维修公司整体维修水平的到提高, 维修质量事件大大减少, 近两年再没有出现影响生产事件。
摘要:设备维修管理首先要完善制度, 规范流程;其次要编制预案, 及时对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管理要有重点、分级管理;维修人员的素质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简析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修 篇11
[关键词]机械设备;管理;维护
[中图分类号]C9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5-0171-01
机械设备是企业至关重要的工具,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设备管理、维护、保养至关重要,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一旦机械设备吸附灰尘、沾染污垢,轴承磨损,就会影响机械设备的性能,机械设备的寿命就会受到影响,直接影响生产。确保机械设备资源的过程使用能力,以良好的设备经济效益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是机械设备管理的主题和中心任务。
一、机械设备管理遇到的困难
1 设备管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由于目前不规范,管理制度未完全到位,一部分企业的领导为了追求利润和政绩,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必须的设备更新改造资金合不得投入,致使设备异常陈旧、老化现象较普遍的存在,设备中存在着隐患,埋藏着诱发事故的祸根。
2 企业的设备管理意识淡化
企业内不重视设备管理工作这种现象普遍地存在。首先在企业诸多管理工作中,生产经营、安全无疑是被摆在最重要位置上的,而设备管理则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下等”工作。其次,许多企业中缺乏真正既有专业技能,又具备管理协调能力的专项人才。第三,资质高、管理能力强的企业目前大都作为施工总承包单位出现,客观上退出了设备管理工作的一线,这也是该项管理工作正在弱化的重要原因。
二、机械设备管理的具体方案
机械安全是从人的需要出发,在使用机械的各种状态下,达到使人的身心免受外界因素危害的存在状态和保障条件。针对以上几个难点问题,结合施工过程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解决措施。
任何一种机械由于自身的性能、结构等特性,都有一定的使用技术要求。如能严格地按规定合理使用机械,就能充分发挥机械效率,减少机械磨损,延长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对于各项目之间的机械调配问题,做到提前及时的掌握机械设备方面的需求、退场信息,安排好机械设备调用过程中的二次保养维护工作,解决好使用与保养的矛盾冲突。
特种设备就是与人身、财产安全,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承压和载人设备的总成,在生产过程中,比一般性生产设备具有更大的潜在危险性。由于特种设备是属于危险性较大的设备,易发生事故造成操作者本人或他人的伤害,以及机械设备,公共设施等重大的财产损失,为保证其正常运行必须进行定期和巡回检测检验,以避免机械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安全和生命安全。
人员培训包括作业技能的培训与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针对性:一要抓好施工项目机械操作人员的准人关,将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工作做到位;二是编制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与安全操作规程手册,发给现场的每一位作业人员;三是做好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同时,对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应树立“全员安全教育培训”的理念。无论什么人,只要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机械设备相关生产活动,就必须受到安全教育培训,上至领导,下到一般工作人员,甚至包括生产者的家属,要让他们知道所从事的生产劳动其安全的重要性和防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方法,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达到从源头上控制机械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意义
维护保养技术要求简单,费用低,同时保证设备的正常作业,减少零部件的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特别对大型主要机械,必须强化必要的技术保养作业,以消除故障隐患,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更能减少大量的不必要成本,极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设备使用年限越短,可靠性越高,使用年限越长,可靠性越低。可靠性越低即机械设备容易发生故障,设备的有形磨损越严重,修复其所需费用也就越大。现代化机械设备是资金密集的装备,设备投资和使用费用十分昂贵,迫切要求设备管理的经济效益。
四、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过程
首先,强保养、零等候工程制度,其工程的主体内容是:以“强保养”为核心,辐射修订和实施以生产者为执行主体的64种类别的设备完好标准和操作维护保养规程,指定了主要生产设备的维修保养条例等管理制度;以“零等候”为核心,辐射设备修管人员为执行主题的软硬件增补与完善。“零等候”是指:设备发生故障后等候维修人员时问为零,等候维修备件时问为零,等候维修工具时问为零,等候维修资料时问为零。“强零工程”对于企业来说同样具有较高价值。
针对机械设备保养的现状以及施工企业的新特点、新隋况,我国提出了机械设备强制保养制度。机械的维修保养可以提高效率,但如何在保证使用效率的前提下使维修保养的费用达到最低,最终达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最优呢?要建立健全保养制度并合理确定维护保养周期施工企业应该采取定期维护、保养、检查制,执行“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定班保养、定期保养、巡回保养制度,并按各级保养规程执行,低级保养由操作人员进行,高级保养由维修人员会同机械操作上进行。只有保养做好了,机械出现故障的几率下降了,才能降低维修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同时,维护保养周期应根据机械设备使用维修的实际情况,收集使用维修的各种数据,分析机械设备各子系统的使用标准,故障出现的规律等多种因素综合确定,其方法有概率统计法、技术一经济分析法和维护作业统计法等。
强化机械设备保养的技术管理,机械设备具有施工工期较强的季节性、施工作业的分散流动n生和作业环境的恶劣。针对设备的这些特点,加强机械设备的保养,和及时维修是强化其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首先,加强保养,确保设备技术状况良好,要树立“按时保养、按级保养、按项保养”的思想,突出“科学性、强制性、预见性”,做到防患于未然。其次,精心修理,保障设备及时修复。在设备维修工作中要配备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维修人员,突出预防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注重装配工艺和优化修复工艺。
五、总结
设备维修管理论文 篇12
一、实施背景
玻璃生产企业是高投入、高风险行业, 其中设备资金投入一直占有较高比例。由于公司的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已习惯于自成体系的封闭型管理模式, 缺乏先进的市场经济管理理念和社会化协作精神, 在设备资产管理上常出现“重占有, 轻使用;重数量, 轻质量”等情况。现代化的设备管理工作特点是以设备一生为研究对象, 从规划调研、选型购置、安装使用、维修保养、更新改造, 直至淘汰报废等全过程都需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 才能不断改善设备技术功能、实现安全和经济运行。两条生产线上的设备多数是从国外引进的, 不仅技术先进、价值较高, 而且可年产优质浮法玻璃266万重箱, 如何管好、用好和修好设备, 使其长周期保持完好的技术状态和发挥最大效能, 为企业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 一直是设备管理人员探讨的课题与基本任务。由于普遍存在重用轻修、重购置轻管理, 主要生产设备常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 以及设备维护工作不规范等问题, 不但使设备故障增多和维修费用增加, 也严重影响了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虽然公司采取了定期检查设备操作、保养和维修工作情况, 以及制定备件库存指标等措施, 但收效甚微。
二、具体实施方法
为了强化和提高操作人员参与设备管理的意识, 不仅制定出严格的设备操作、维护等管理制度, 而且为了减少备件库存和降低设备维修费用, 在实施备件供应的预测性研究、摸索备件磨损规律、优化库存结构和推行设备成组维修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尝试, 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1. 立足“五个要点”, 实现“五个目标”
结合晶华集团的发展规划和设备管理工作特点及任务, 公司制定出设备管理的“五个要点和五个目标”工作方针。五个要点即学习是基础、坦诚是关键、创新是核心、素质是保证、实现晶华规划目标是目的;五个目标是要保证实现设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岗位工作明显加强、为公司战略决策服务的职能作用明显增强、各项工作明显促进、学习创新和管理创新步伐要明显加大。公司主管部门不仅拟订出学习计划, 还组织开展管理创新和提升专业管理水平的业务学习, 以及内外部创新成果交流与经验推广等, 监督、检查各分厂的计划安排与实施效果, 并按月进行落实与考评。
2. 实施预防性维护分级管理机制
由于生产线设备的维护工作比较繁杂, 不仅占用了维护人员的大部分时间与精力, 也使很多专业性较强的项目, 例如, 设备检查、校准、技术改进等工作质量得不到很好保证。因操作人员不熟悉设备性能或操作技能水平较低, 发生误操作或不能及时发现故障隐患现象比较普遍, 造成设备维护成本和停机率不断升高。通过借鉴国内外同行业设备预防性维护与管理工作经验, 根据设备实际状况及员工技能水平, 实行了设备维护分等级管理模式, 将设备预防性维护工作划分为五个等级, 先确定各级标准和责任人, 再对不同等级的责任人进行培训与考核, 不但使其能胜任所担负的工作, 而且能将维护任务按不同层次再进行细化和落实到每位员工身上, 保证做好各自的维护工作。
3. 实施管理考核机制
公司过去制订的设备管理标准多为定性指标, 在实际操作中常发生执行弹性大和难以考核等情况。通过引入质量认证考核方式后, 不仅制订出符合生产实际情况的设备管理考核程序文件和方法, 而且实行了“操修合一”的管理模式, 将设备操作与检修人员合二为一, 维修人员不仅要学会正确使用设备, 操作人员还应掌握设备点检、维护和排除一般故障等技能, 既利于设备隐患的及时发现与排除, 也利于提高检修质量。彻底解决了操作和维修人员之间相互推委和扯皮的问题, 避免了操作人员不关心设备维护、野蛮操作和拼设备现象。
4. 实施备件管理机制
(1) 充分利用公司现有的网络技术资源, 将备件供应商与终端用户统一起来进行管理, 达到了与供应商预先约定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先对备件需求情况进行整理与统计, 按设备类别、备件型号等进行分类造册, 将数据上传到中国备件网的备件需求数据库, 该系统会自动对备件需求数据进行汇总, 并计算出目前库存的市场指导数据和价格。供应商可对所有上传备件需求清单进行供货能力确认, 需求者也可随时查询备件货源供应等情况。
(2) 实行备件塔型管理, 由公司设备处和工艺处等部门牵头作为备件管理的塔尖, 各车间及各部门作为塔底, 形成管理有效和信息互通的合作关系。塔型管理分为三层, 第一层多为常用备件, 主要包括:空压机三滤、磨机齿圈与板锤、接触器、空气开关、时间继电器、行程开关、熔断器等, 由于用量大一般由各车间自行储备, 公司统一负责采购。第二层备件主要包括:控制电路板、电机、减速机、提升机等, 由于消耗量较少、价格较高和车间储存困难, 由公司统一集中保管。第三层主要是进口备件, 以及货源短缺或有特殊要求及价格昂贵的备件, 此类备件虽然库存量少但却重要, 应由公司和使用单位共同管理。
5. 实施成组维修机制
(1) 随着生产任务的不断加大, 电钳工的故障抢修和计划维修工作量也随之增大。为缩短停机时间和发挥维修工的最大潜能, 通过对各类故障发生规律进行摸索制定出了设备成组维修的方法, 经实践效果良好。此方法是将成组备件从最容易拆卸的地方拆下, 并备好成组备件, 当某个零件需要保养或发生损坏时, 可将成组备件整体替换后, 再将换下的旧件运至车间维修和再进行成组。不仅极大缩短了停机时间、节约了大量备件, 也提高了维修质量和工作效率。
(2) 实施精细化管理, “精”就是要求员工对工作和产品质量要精益求精, 对费用开支、材料消耗等要精打细算。“细”主要包含一是规范, 应从系统工艺流程出发, 使每道工序、每个环节都能严密控制和有机衔接;二是周到, 因为玻璃产品生产中的每一环节都必须考虑周全, 否则就会使整个生产陷入被动状态。因此, 既要将设备管理工作做细、做精, 又不能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
三、取得的效果
1. 各级维护人员的职责更加明确
通过实施创新设备管理考核程序机制, 不仅使设备管理走上了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轨道, 相关工作职能也达到了分级化、数量化和货币化的考核与管理目的, 各级维护人员的职责更加明确、分工更加清晰, 真正做到了奖有依据、罚有规定的良好工作氛围;不仅增强了操作人员参与设备管理的责任心, 也提高了检修质量和设备维护水平。例如, 设备隐患不仅能及时被发现和排除, 也避免了为追求产量而拼设备现象, 电钳工的维修工作强度得到大幅度降低, 备件及材料消耗也都在大幅度下降等。通过对检修过程进行严格控制, 不但从根本上消除了故障隐患, 也为实施设备定修周期的零故障运行打下了坚实基础, 既缩短了检修时间、提高了作业效率, 又降低了维管费用。在计划工期大幅压缩情况下, 检修质量和检修效益却有明显提高。通过实施创新企业备件管理机制, 不仅降低了备件采购成本和库存量, 也使各车间与相关部门间形成统一和有效的管理体系, 不但能及时互通信息和互相合作与支持, 备件管理工作也更加规范有序。
2. 缩短了故障排除时间
通过实施“设备成组维修法”, 极大缩短了设备保养和故障排除时间。例如, 过去更换一套轴承从拆装到测量完成, 不仅要拆装30多套螺栓, 还需2h的停机时间。实施备件成组维修后, 仅需拆装6套螺栓和0.5h就可完成。更换一次进口混合机备件过去需要8h, 现在仅需3h。既缩短了维修保养的时间, 又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和保证了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行。
【设备维修管理论文】推荐阅读:
企业设备管理与维修论文08-17
企业设备维修论文09-25
设备维修管理问题07-22
设备维修管理技术09-06
医院设备维修管理09-09
设备适度维修管理方法08-14
维修电工电器设备维修与维护对策论文09-21
设备维修管理经验分享07-26
化工设备的维修管理05-23
医疗设备维修的管理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