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与维修

2024-05-17

应用与维修(精选12篇)

应用与维修 篇1

SF50型叉车不能启动故障的排查

1台SF50型液力叉车配装的帕金斯1104D-44TA型发动机,在工作中突然熄火,再次启动时启动机旋转正常,但发动机始终无法正常启动。

查看燃油箱油量及燃油表显示均正常,由此可排除燃油不足的可能,初步分析故障可能出在电路上。

根据该叉车电气系统启动原理,查看该启动电路所涉及到的电气元件接线,均连接正常。

仔细参阅该款发动机电气说明书,发现该款发动机装有断油停车电磁阀,即当断油停车电磁阀通电时,电磁开关打开,发动机燃油油路接通;当发动机电磁阀断电时,电磁开关关闭,燃油供给被切断,发动机无法启动。本机采用的断油停车电磁阀只有1根电源线,由阀体本身自接地。

用数字万用表检测断油停车电磁阀的电源线,结果该阀电源线没电,由此说明这根电源线有故障。更换这根电源线后,发动机启动正常。

(山东济宁何永军孙晓丽)

一种工程机械用前置式除雪装置

安装在工程机械及车辆前部的直型推雪铲、V形除雪犁等除雪装置,将路面上的积雪推向左、右两侧时,其左侧排出的积雪常散布在道路中间,阻碍交通。本文介绍一种前置式除雪装置,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该种前置式除雪装置由支座、液压缸、连杆、推雪铲等部分组成。推雪铲采用变曲率弧形结构,与前进方向成55°夹角,可将全部积雪推向道路右侧,而除雪装置左侧则不遗留积雪,这样便可解决残留积雪阻碍交通问题。

该除雪装置连杆采用平行四边形结构,液压缸两端安装在平行四边形结构的两个对角上,不仅可使推雪铲升降,还可确保其底边始终与地面平行。作业时,按下液压缸浮动按扭,可使推雪铲越过地面障碍物。

这种除雪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作业效率高,可安装在工程机械的前端,与工程机械配套使用。

(江苏徐州卜莉莉王兆龙王显飞)

防冻液优势及其使用注意事项

(1)使用防冻液的优势

使用防冻液具有以下4种优势:

一是具有防腐功能,不会对发动机冷却系统造成腐蚀;二是防冻液的沸点通常在110℃左右,在夏季防冻液比水更难“开锅”,可以持续发挥冷却作用;三是凝点通常低于-15℃,冬季不会造成发动机机件冻裂;四是加有防垢添加剂,防冻液不但不生水垢还具有除垢功能。

(2)防冻液使用注意事项

除了选用品质好的防冻液之外,在防冻液的使用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3点:

一是尽量使用同一品牌防冻液。不同品牌的防冻液配方会有所差异,如果混合使用,多种添加剂之间很可能会发生化学反应,造成添加剂失效,影响防冻性能。

二是确认防冻液有效。防冻液的有效期多为2年,因此添加时应确认该产品在有效期之内。若发动机的使用频率高应该提高更换频率。更换防冻液时应放净旧液,再换上新液;

三是注意区分无机型和有机型防冻液。无机型防冻液不可以使用,有机型防冻液兑水应根据使用说明书要求适量兑水。

(河南三门峡陈春平)

齿轮泵圆柱滚子轴承与泵轴烧结卡死故障一例

1台ZL50型装载机在作业时,柴油机突然熄火,重新启动时,只听见启动机齿轮与柴油机飞轮齿圈打齿声,但柴油机始终不能转动。

(1)故障排查

用撬棍撬动柴油机飞轮,发现不能转动,判断可能是柴油机烧瓦抱轴或粘缸。打开柴油机边盖检查未见抱轴迹象。拆开油底壳,抽出各缸活塞连杆组件,既未发现烧瓦也未粘缸,但此时撬动柴油机,仍然不转动。

综合分析可能是变矩器发生故障,于是拆卸下柴油机、变矩器和变速器。将变矩器和变速器从发动机上分解下来后,柴油机飞轮能够转动。由此判断故障出在变矩器上。

用手扳动变矩器输入轴不能转动,由于与输入轴连接的是泵轮,分析可能是泵轮轴承烧结。分解变距器后检查发现轴承完好,与泵轮连接的主动齿轮轴承也未烧蚀,但主动齿轮却不能转动。

主动齿轮通过轴齿轮驱动各液压泵,由此推断故障部位有可能在轴齿轮和各液压泵处。因为液压泵便于拆卸,因此先拆检液压泵。拆下双联齿轮泵后,用手仍不能将泵轴转动。分解双联泵后,发现靠近侧板的圆柱滚子轴承与泵轴烧结卡死在一起。

(2)故障原因分析

该液压泵为CB-G2型齿轮泵,额定工作压力为16MPa。由于工作压力较高,为减少其内泄漏,提高泵的容积效率,该泵采用了二级密封技术,即齿轮端面与侧板间为一级密封,轴承腔密封环为二级密封。

分析认为,由于长期使用的液压油中含有杂质,使侧板严重磨损产生大量金属屑。在齿轮泵主动轴的高速旋转下,脱落的金属屑进入到轴承腔,造成圆柱滚子轴承的滚柱严重磨损变形,导致圆柱滚子轴承与齿轮泵主动轴烧结卡死,柴油机无法启动。

更换双联泵主动轴及轴承、侧板等部件,装复后试机,柴油机启动正常。

(辽宁大连邢帮学张广忠张小东)

应用与维修 篇2

祁东职业中专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是衡阳市精品专业,自1985年创办以来,已向高等院校输送了80多名大学本科生,向广东、深圳、上海及本地输送了1500多名优秀技术人才。

一、专业发展与现状:

本专业一直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方针,狠抓专业建设。教学上,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采用多媒体、项目驱动、电脑仿真教学,教学成果显著。历年来,在指导学生参加省、市中职技能大赛中多次获奖。其中2009年陈飞鹏同学奖市2等奖和省3等奖,2010年刘诗文、王海辉同学获市2等奖和3等奖,2011年邹必成、雷白云同学获市2等奖,陈龙、段高同学获市三等奖。

本专业现有三年级2个班,二年级2个班,一年级3个班,学生人数为367人。现建有电子电工实验室、电子整机装配实习室、维修电工实训室、电器与PLC实训室、单片机实验室、家电维修实训室、冰箱与空调实训室、电子仿真实验室等8个专业实验、实习室,设备总值达262.7万元。

二、培养目标与开设课程

1.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在电子和机电企业从事生产、服务、经营和管理第一线工作,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设备安装、调试、经营、维护与维修的中级技术人员。

2.专业主干课程

电工与电子技术、电子装配与调试装配工艺、计算机应用、电子技能与实训、电子CAD与制板技术、单片机技术与应用彩电维修项目教程、制冷与空调安装与维修、维修电工技术、电器控制与PLC技术等。

三、专业发展前景:

电子专业就业面宽、工作轻松、就业环境很好。特别是去年以来我校与TCL集团、三星电子公司等知名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同时富士康与欧姆龙公司落户衡阳市,我校电子专业的毕业生先已供不应求。

四、毕业生典型:

本专业自开办以来,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毕业生。其中电2班的付琪珉,在祁东县城开办了音频电器城,拥有上千万资产。电6班的邹志勇,现在西安交大攻读研究生学位。电3班的管亚萍,在深圳高迪数码科技公司任事业部经理。店3班的张志云,在深圳鸿奥电子公司任总经理等等。

电子组

应用与维修 篇3

【关键词】中职学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1.当前中职学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1中职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中职学校学生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对学一技之长有较浓兴趣,乐意来、主动来;二是在初中期间厌倦了学习生活,年龄比较小,被家长送进了中职学校;三是普高落榜生,“不大情愿”地来到中职学校。其中,后两类占绝大多数,而这个群体表现出了鲜明的个性特点。要把学生的缺点看成特点,并且接纳他的缺点,这是全纳教育的精髓。

1.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缺乏支持

工学结合缺少管理体制、教学制度、课程体系等方面的支撑,企业单位合作的积极性不高成为模式实施的一大障碍,而政府又没有鼓励学校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专项经费,因此学校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往往处于完成任务和勉为其难的被动地位。

1.3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的相对滞后

中职学校专业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大多是由国家统一规定,没有体现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没有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更没有体现职业教育以发展技能为主的的本质。中职学校师资薄弱,教师理论教学有余而实验经验不足,教学方法上多采用灌输式,难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生可持续发展空间小。

2.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1坚实的理论基础

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为其打下坚实深厚的理论基础,掌握本专业所需文化基础课、人文社科类公共基础课、科学类公共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等课程。

2.2广泛的专业知识

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汽车应用、维修、检测、诊断、营销、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其中培养的重点是应用与维修能力。检测和诊断是培养学生使用性能检测和检测结果分析、判断的能力,也是进一步提高使用和维修的理论水平。营销和管理则是在应用与维修能力基础上拓展及延伸。专业课的设置必须密切联系培养目标。

2.3实用的操作技能

操作技能是对学生技能的掌握、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实践教学,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使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向动手能力方面转化,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途径

3.1适应工学结合模式,创新学生管理机制

学生管理要适时调整,第一要有利于学会做人;第二要有利于学会做事。学生走上社会,进入企业半工半读的时候,他们经历了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要引导他们感受到“纪律”和“责任”,从而提高适应企业生活、工作的能力,懂得做人的道理。工学结合期间,企业要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做好学生工学结合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为学生支付合理报酬,确保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工作的健康开展。

3.2实行教学管理创新,完善教学管理体制

进行学制改革,就是把全日制与半工半读制结合起来。学校可把三年学制分为四段。第一阶段:即第1、第2学期在校完成基础领域课程的学习。以“必需、够用”为尺度,以基本技能培养为目的,加汽车构造、机械基础等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较强学习能力和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同时利用校内实验室及合作企业(参观实习),完成教学专业认知、见习实习教育。第二阶段:即第3学期进行专业关联性知识、汽车构造的拆装等单元的学习,利用校内实验实训室,采用虚拟实训与生产实训相结合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完成系统工作的基本能力。第三阶段:即第4学期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在企业边工作边学习,侧重于培养学生汽车维护与维修等技能训练。在加强学生劳动纪律的同时,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第四阶段:即等5学期在校内实训室进行综合技能训练,学生可根据自己兴趣喜好选择相对应的模块进行强化训练,同时可结合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进行,在对口岗位实现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相融合,完成顶岗实习前的准备。第六学期实现真正的顶岗实习,在对应实习企业以顶岗实习的形式进行综合技能强化,学生在企业接触到生产实践,毕业前就能上岗工作,真正实现就业零距离,这样的顶岗实习大大促进了就业途径。另外学校老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对学生共同指导、管理和考核,将诚信教育、爱岗敬业等职业道德及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学生具备在社会上生存、发展的能力。

3.3改革评价机制,建立全新的评价体系

建立双重的评价体系,即由学校和社会同时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学校方面重在职业道德结合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价,可以采取用以班为单位进行评定的办法,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考评;社会方面通过实训由企业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评定;最后综合评价每一位学生的成绩。

3.4深化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工学结合的基础载体

学校实训基地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中承担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培养学生顶岗技能的需要。在学生没有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之前,由于没有能力顶岗,企业不可能允许学生在生产岗位上有太多的实训时间。二是吸引企业的基础。学校实训基地如果具有生产性功能,行业、企业才会把产品放在学校生产、加工。学校实训基地如果配备良好的生产性设备,行业企业才会把员工放在学校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甚至把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成为技术服务中心,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开展课题研究、技术开发,学校为行业企业解决实质性的技术问题,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校企互惠双赢的长效机制。

3.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

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要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完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体系,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制度。中职学校首先应根据学校的实际和专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计划,聘请有关专家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理论与操作技能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第二, 学校定期选派教师到高职师资培训基地或院校,进行为期半年或一年的进修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第三,对新设置的专业制定优蕙政策,鼓励教师转行,学习新专业的课程,成为“双师型”教师。第四,定期选派完成教学任务的部分专业教师到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实训锻炼,学习实践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4.结论

中职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是一个复杂的职改过程,在调整学生管理、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的同时,我们的实训基地、教师实训能力也得不断加强。只有这样,才能对中职教育的发展及创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雷鸣.职业学校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09(28).

[2]蔡小超,张丹丽.浅谈如何激发中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教师),2010(03).

[3]刘志强.中职汽车专业教学改革[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04).

深井老巷维修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篇4

关键词:维修,36U钢支护,锚注支护

1 维修巷道概述

平煤股份十二矿己七采区二期轨道下山巷道埋深-570m~800m, 巷道长度近1000米, 主要负责矿井的物料运输。经过多次维修, 原维修多采用锚网喷支护, 后支护效果不佳时, 又采用了29U可缩支架进行了支护, 巷道受围岩应力影响支架变形、底臌现象尤为严重。目前巷道最窄处仅有2.6m, 最底处只有2.3m。严重影响到了矿井的运输系统。鉴于该现状准备对己七二期轨道下山230m的巷道进行维修, 现巷道最大坡度为31度, 最小坡度21度。

2 巷道破坏原因分析

己七二期轨道下山主要位于己15煤及煤层顶板3~5m的碎裂岩层中, 巷道围岩松软, 遇水易膨胀, 围岩节理发育, 极易风化破碎, 整段巷道底臌相当严重, 在巷道原支护中, 先后采用了锚网喷、25U可缩性型钢支架等不同支护方式, 每一种支护方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形和破坏:锚网喷出现剥离, 顶部下沉, 底臌严重;25U可缩性型钢支架支护出现支架扭曲破坏、形成尖顶、卡缆崩落等现象;支架受力性能较差, 降低了巷道支护结构的承载能力, 影响了巷道的整体稳定性。综合以上, 巷道破坏的原因主要有:1) 高地应力是造成巷道发生严重变形破坏的最主要的原因;2) 顶板岩层的变形加剧了巷道的变形和破坏;3) 两帮煤体的破碎和支护结构与参数的不合理不能有效限制两帮煤体的变形;4) 底板煤体较软及底板和底角未采取有效的支护和加固措施, 使得巷道在底板和底角处形成一个薄弱环节;5) 对破裂后的岩体未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 不能发挥破裂煤岩体的支护特性。

3 支护机理分析

通过分析巷道的破坏原因, 为了有效的控制该巷道的变形量, 特别在煤 (岩) 层破碎带, 希望通过研究解决这类处于深埋高应力条件下碎裂围岩巷道的修复加固问题, 保证巷道的基本稳定, 维持正常的生产和安全, 同时应尽量降低施工及维护成本。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对高应力条件下大断面软岩巷道和交岔点的预加固, 保证这类巷道的长期稳定, 避免再次返修, 以获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方案的确定:通过锚注技术充分发挥了巷道围岩的主动支护作用, 结合36U可缩支架提高巷道的支护强度;施工底板卸压槽解决了巷道的底臌问题;采用钢筋网作为支架后背板, 解决了木材支护强度低, 易腐烂变质的问题;通过底板和底角注浆加固巷道底板和底角两处薄弱环节。

4 支护技术参数

针对巷道的破坏特征,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巷道支护问题:1) 选取更高强度的36U支架加强巷道支护, 通过控制支架的让压度来控制巷道围岩的变形量;2) 通过喷浆对巷道围岩进行封闭, 避免巷道围岩的风化, 同时作为注浆的封闭层;3) 通过注浆:长注 (锚索注浆) 与短注 (注浆锚杆注浆) 相结合使巷道破碎的围岩形成一个整体, 充分发挥巷道的主动支护作用;4) 通过施工底板卸压槽, 有效地控制巷道底臌, 释放了巷道的高地应力;5) 通过施工底板和底角注浆锚杆, 控制巷道底板及巷道侧压的影响。

支护参数:巷道采用36U型钢棚子加锚注支护。巷道维修时棚距不大于500mm。巷道规格:净宽4.4米, 净高3.2米, 棚子每处搭接位置安装3个配套双槽夹板卡缆, 棚梁搭接处焊接50mm的36U钢限位块。顶、帮使用直径6mm点焊钢筋网背板, 棚子架设后施工注浆锚杆并进行喷浆, 喷厚50mm~80mm, 喷浆完后进行注浆, 注浆加固的材料用水泥-水玻璃浆液, 水泥-水玻璃浆液的水灰比控制在0.8~1.0, 水玻璃的掺量为水泥用量的3~5%;注浆锚杆的规格为φ22mm×2000mm, 采用4分焊接管扳丝制作, 杆尾制作成麻花状, 注浆锚杆间距1400mm, 排距1200mm, 底角注浆锚杆在每一架棚子靠近棚腿处都要施工, 在巷道底板距巷帮500mm处施工底板注浆锚杆, 排距1200mm;注浆锚杆注浆后安装锚盘和螺帽紧固;注浆锚索在锚杆注浆后施工, 注浆锚索为直径17.8mm, 长度7500mm的钢绞线, 排距1.2米, 施工在两帮和底角位置, 帮注浆锚索距巷道底板1400m m, 底角注浆锚索按45°角度施工, 施工位置距巷道底板300m m。在巷道底板中间施工底板卸压槽, 卸压槽规格净宽2.0米, 净深0.6米, 卸压槽底及两侧铺钢网并施工锚杆维护, 锚杆为直径20m m, 长度2000m m的等强锚杆, 锚杆间排距700×700m m。

5 应用情况

根据平煤股份十二矿己七二期轨道的数次返修的实际效果看, 单纯的锚网喷支护、低强度的可缩刚性支架支护施工后, 由于没有彻底解决巷道地应力集中, 使巷道首先从底板这一薄弱环节进行破坏, 进而导致巷道变形较为严重。另外, 为了控制巷道的底臌, 采用全封闭支架, 即在支架架设时加底梁, 但这样是一种刚性强制控制底板压力, 不能表现出一定的让压性, 不能彻底解决围岩地应力的实质性问题, 同时支护成本过高。

针对处在这样一个层位的深井老巷支护技术采用36U型钢支架与锚喷注加固, 形成复合支护结构, 有效改善了围岩力学特性, 提高巷道围岩的整体性和承载能力, 充分调动围岩自身的承载能力, 实现主动支护, 满足了深埋高应力条件下巷道长期稳定的需要, 解决了巷道的支护问题。

此项技术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 实现了锚杆注浆与锚索注浆的有效结合, 即长注与短注相结合。有效的控制了巷道围岩的深部裂隙的发展, 使巷道围岩形成一个纵向很宽的支护圈, 提高了巷道围岩的主动支护效果。2) 通过巷道底板卸压槽的施工, 控制了巷道薄弱环节 (底板) 的破坏, 有效地释放了巷道的地应力。3) 采用钢筋网作为支架后背板, 解决了木质背板支护强度低, 易腐烂变质的问题。4) 在36U钢支架上焊接限位块, 这样使支架既表现一定的让压性能, 又控制了支架的过度变形, 能很好的控制巷道的变形量。经对现巷道观测与以往支护观测对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效控制了巷道的变形与破坏, 目前巷修段处于稳定状态, 保证了巷道的正常使用, 达到了预期目的。

6 结论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发展规划 篇5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建设是中职学校的一项基本建设,它决定着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相互依托,成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具有一定特色的学科专业对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办学效益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及中职学校自身改革的需要,加强专业建设势在必行。

一、专业建设目标

1.培养目标

面向电子及相关行业,培养具备胜任相关岗位需求的知识与能力,能够在生产、管理、经营和服务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本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以下素质、知识、能力:

1、素质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实践科学发展观,确立实现中华民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信念。

(2)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和责任感。

(3)具备良好的诚信品质、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协作精神、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

(4)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素质;

(5)能够适应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变化的需要,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2、知识

(1)掌握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一定的体育和卫生保健知识;

(2)掌握电子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

(3)掌握电子设备、电子产品中常用元器件及材料的基本知识;

(4)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知识,了解计算机在本专业中的具体应用;

(5)掌握典型电子产品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了解电子产品生产中的各种技术和工艺;

(6)掌握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组织、管理与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了解电子产品市场营销知识。

3、能力

(1)具有操作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能力;

(2)具有阅读电子线路图和工艺文件的能力;

(3)具有操作、使用与维护复杂的电子设备的能力;

(4)具有电子产品装配、调试、检测与维修的能力;

(5)具有电子产品生产组织和管理的能力;

(6)具有电子系统的安装、调试及使用维护能力,具有一定的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能力;

(7)具有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8)具有准确的汉语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一定的英语交流与英文专业资料阅读能力。

2.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了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以基础性、综合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优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岗位需要什么,专业就教授什么”,以培养学生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中心进行专业教学内容设计和人才培养。

针对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领域的发展状况,制定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对专业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进行不断调整和优化。

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和进程进行简单的计划和安排,而且围绕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从社会调查和职业岗位群分析入手,着力识别和分解出从事岗位(群)工作所需的核心能力及相关的专项能力,然后从理论教学到技能教学,从内部条件到外部环境,从教学软件到教学硬件,对专业教学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规划,确定了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然后,选择教学内容,确定课程科目,设计教学模块。实现学校学习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形成了具有自己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

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积极探索具有职业特色的教学方法,努力构建有利于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符合中职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3.专业建设总体目标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建设的总体目标:以专科教育为主,积极探索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大专业核心理论和技术课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力度,根据专业的特点,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拟重点建设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和电器设备维护两个专业方向,基本形成与办学规模、人才培养、教研科研和社会服务相适应的师资队伍,使专业建设、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管理水

平、办学效益、全系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显著提高,达到省内同类学校先进水平。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专业建设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我校办学为指导思想,以五年制专业设置目录为依据,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以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核心,以专业基本建设为基础,以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突出本专业特色,实现高素质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紧跟时代要求,切实注重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建立与自身定位目标相吻合,具有时代和社会特征的质量观及质量标准。进一步拓宽办学思路,使本专业特色突出,成为优势明显的品牌专业。

三、专业课程及教材建设规划

1.课程体系建设

(1)现有课程体系及其特点(主要根据现行专业教学计划,按照本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培养目标,对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分析)

为了适应专业发展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改革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形成以基础性、综合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优素质和实践能力为本位进行整合课程(详见本专业教学计划),不断加大实践教学内容及其学时量,从而改变了过去理论学时偏重的局面。

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实践教学规律,明确新形势下的教学建设与改革的基本思路: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打破传统学科教育的思维模式,树立以人为本,以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积极探索具有中职特色的教学方法,努力构建有利于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符合中职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和内容

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完善教材建设,探索和改革教学方法,力争三年内建成校级精品课程4~6门,省级精品课程1~2门。

2.教学内容改革及教学大纲建设

(1)教学内容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实施计划

为了适应专业发展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改革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形成以基础性、综合性强、专业宽口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优素质和实践能力为本位进行整合课程,逐年不

断加大实用的实践教学内容及其学时量。

(2)教学大纲建设

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方法,将教学内容研究与改革的成果及时地反映到教学大纲中来,作到每学期、每对教学大纲做出必要的和合理的修订。大纲的修订工作由担任本课程的负责人组织修订。

3.教材建设

(1)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做法

为适应市场发展需要,本专业结合电子技术相关领域对应用型一线人才需求的特点,由专业负责人、带头人牵头,组成专业骨干教师队伍,对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教材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制订教材的建设规划,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完成一定量的本专业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使用中职教材编写任务。经过几年教材建设后,本专业教师编写出版的中职教材应达到一定规模。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制订科学合理的教材选用制度。根据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本专业的所有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材,选用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教育部推荐的优秀中职专科教材。

为加强试点专业建设,满足专业教学需要,投入资金用于购置专业图书资料。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部分反映最新知识、最新技术的专业课程(含选修课程)需要及时更新教学教材。

(2)专业课程教材使用计划

根据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本专业的所有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材,选用符合教学大纲要求,优先选用教育部推荐的优秀教材和中职专科优秀教材。

四、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1.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

充分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和地域优势,重点引进中职称、高学历的学术带头人,确保教师的理论知识结构、实践工作经验和教学工作水平能够充分满足专业教学及实训室建设的需要。

专业教师在认真完成教学工作任务的同时,要承担相应的科研课题。

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把教师师德师风的表现作为教师工作考核的首要内容,作为职务职称聘任、晋升、奖惩以及部门和个人评优的重要依据。提高了专业教师的精神境界,形成了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努力学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专业重点通过师资培训来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和教学质量。组织教师参加各类

短期专题培训班、学术研讨班。

认真落实学校制订的教学检查、教学督导、领导干部听课、师生交流会、优秀教师奖励、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等一系列制度,保证专业教师教学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升和教书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进一步提高和增强专任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鼓励教师走出校门,走进企业;鼓励教师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

经过几年努力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要建立一支结构合理、德才兼备、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保证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五、实践教学建设规划

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一方面,要站在学科建设的高度整体考虑,以学科建设来带动专业建设,依托相关专业的教学条件进行扩展补充,此外,加强软硬件投入,与相关专业搭建平台,最大限度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办学效率。另一方面,积极与企业、科研院所进行广泛的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构建立体型实践教学体系,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增加“三性”实验项目。加强专业实践基地建设,既要重视基地的教学功能,又要考虑基地的科研功能,以基地为基础,建立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一)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

专业实验室建设的要求、方式和途径

1、在目前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实验建设发展基础上,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层次和质量,构建适应专业发展的师资队伍,形成一支能较好保证完成实验教学,能承担实验科学研究、敬业爱岗、团结协作、业务优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层次较高、相对稳定的实验室工作队伍。逐步改革不利于教学科研的管理方式,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实验教学质量。

2、在实验室的建设中,按照基础实验、技术基础实验和专业方向实验三级平台,构建我系新的实践教学科研系统。加大投资力度,充分发挥现有实验实训和中心的作用,建设和提高专业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层次和影响力。在专业方向上形成特色和优势。

3、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改革、认真完善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质量

保障体系,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开展实验教学内容、理论和技术方法、手段研究,逐步修订完善体现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主的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和内容;提高综合性、设计性、研究创新性实验的开出率;把实验室的建设与实验项目开出率、实验室开放度、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结合起来,加强课程设计与综合性实验实训教学,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1、改革实践性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

2、进一步加强校外实验、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

(二)实习基地建设规划

1.现有实习基地的软件、硬件建设和使用情况

现有实习基地由包括校内和校外两部分,校内以实验实训中心为主,校外与多家企业联合进行实习。

应用与维修 篇6

关键词:汽车维修保养;信息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U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9-0073-02

汽车从产生到今天已经有一个世纪的历史,今天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工具,随着汽车制造业产生,企业维修与保养也应运而生。传统的维修保养技术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汽车技术的更新,为了改变传统维修保养业的累、苦、脏、差的现状,将信息化运用到汽车维修与保养行业是历史所趋。

1 国内汽车维修与保养行业现状及应用信息化的 原因

1.1 国内汽车维修保养的现状

汽车现今已经成为人们出行不可或缺的一种交通工具,特别是科技的发展进步,很多高端汽车制造技术不断出现,推动了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促使汽车保养与维修业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在新汽车技术不断出现的同时,保养和维修人员带来巨大的挑战,如果不更新维修保养技术就无法适应当前汽修的需要,也就无法在竞争激烈的汽修市场中生存。这说明相关的维修与保养技术员对新技术需求的愿望愈来愈强。信息化技术在汽修业中的应用,只是传统查阅资料来获取新维修保养信息的缺陷开始呈现出来。比如,查阅资料法获得的信息少,而且相当慢,有的信息甚至出现错误。我国的进口车辆越来越多,想要获取更多这些进口车的运维信息更是困难百倍。所以我国保养维修行业应用信息化技术变得越来越迫切,有了信息化的支持才能够为获取信息大开方便之门。当前我国很多汽车保养与维修已具雏形,不过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国内保养与维修行业信息化发展路程任重而道远。

1.2 国内汽车保养与维修业应用信息化的原因

最近几年来,国内汽车保养与维修行业发展势头迅猛,根据不完全统计得知,当前国内汽修保养公司有三十多万家。在这样一个庞大的汽修保养市场中,怎样在竞争市场中站稳脚,已经成为每个汽修保养公司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紧跟时代步伐,了解和掌握先进的汽修保养技术,很多公司纷纷在汽修保养中进行信息化建设。而信息化运用在汽车保养与维修中,能够将所需的汽车检测、配件、管理维修人才等信息提供给公司决策者和管理人员,通过信息化建设提供及时精准的信息,就能够使他们做出准确的战略决策,从而为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奠定基础。不但如此,各种维修技工可以凭借互联网这个平台,在网络上展开沟通和交流,相互传递经验和方法,为维修人员快速提升专业素质提供保障的同时,还能够汲取先进的技术观念和理念。从根本上保证汽修公司站在汽修保养市场的前列,为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处在优势地位提供保障。

2 当前国内汽车保养与维修信息化现存的问题

2.1 政府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计算机技术引入我国时间较晚,因此各级政府没有充分的重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再加之汽修保养业发展速度迅猛,接受维修业务时不具有针对性,无法重视现代科学技术在汽修行业的运用。汽车保养与维修业发展“蒸蒸日上”的现实状况直接蒙蔽了政府的双眼,所以也就不能充分重视到信息化在汽修保养中的应用,进而无法认识到及时获取汽车保养与维修最新资讯的必要性。最后造成整个行业在政府甚少扶持的情况下,汽修公司缺乏资金和融资渠道不通顺等情况发生。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汽修行业应用信息化,从而使整个汽修维修业发展进程趋缓,因此与国外同行业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由于政府支持力度不大,所以只有极少的互联网网站是针对汽车保养与维修企业而建立。由于只凭借本身的人才、资金和技术发展壮大,这种“自给自足”的模式,不但汽修公司发展较为缓慢,同时发展前景也不乐观,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汽修产业。

2.2 企业没有树立信息化意识,没有充分的运用计算机 技术

在我国有许多汽修公司工作时还处在原始状态,即全部工作都是手动型,不具有任何科技含量。大多数汽修公司中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与自身公司发展相适应,更甚至有的公司使用计算机,只是将计算机当做公司的一种摆设,并没有给生产力的发展注入正能量。在很多公司的经营者觉得,信息化并不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利益,更甚至有人认为使用计算机十分麻烦,会使他们的工作率下降。在这种陈旧思想的引领下,很多企业主对于信息化持抵制态度,更谈不上积极的学习和运用信息化技术。之所以会发生这些问题,其根本原因是汽修公司的经营者并没有意识到在自己公司运用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性,没有相应的理念作依托,就不会积极的去了解和领悟信息化给自己带来的便利。另外,很多汽修公司中的经营者以及员工不熟悉计算机操作方式,所以也就无法在工作时运用计算机技术。

2.3 我国汽车保养与维修业起步较晚

欧洲是汽车的发源地,在欧洲发展了几十年以后才流传到中国。在我国汽车行业晚于其他行业的同时,也使汽修保养业远远滞后于其他国家,不但技术落后,同时一提起汽修行业就与脏、累、苦、差挂钩。另外,最近几年来计算机行业才普遍应用起来,所以在汽修业刚刚在我国兴起之时,汽修人员根本不晓得什么是信息化和互联网,那么在工作中运用信息化技术是天方夜谭,更甚者许多人一听到互联网就会有十分反感,这严重阻碍了信息化在汽车维修保养中的应用。

另外,企业经营者投入到设备、厂房等硬件设施的力度不大,且没有针对信息化技术对维修人员展开的培训,有的经营者虽有这方面的意愿,也已经付诸行动,但是这并不能与快速发展的汽修行业相适应。在软硬件条件都十分欠缺的条件下,大量公司员工呈现出上网难度大的现状,导致他们在工作时都是按着自己头脑中积存的极少信息来进行,无法跟上现代汽车技术的变化,最后只能与汽车行业脱节。

3 汽车保养与维修行业应用信息化的措施

在上述分析中可以得知,想要在汽车保养与维修行业中应用信息化是困难重重。不过在困难面前应当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信息化在汽修行业的作用,因此采取以下几个有效措施来促进信息化在汽修行业的应用。

3.1 充分运用信息化媒介使高效便利的汽车服务平台 成型

在汽车保养与维修企业展开信息化建设时,维修技术员应当将引入到公司内的各类建设信息化相关设施充分运用起来,这就要求拥有核心技术的员工有计划的创建应用于汽车服务的信息化平台,来吸纳多样化的前沿、先进的汽车技术以及最为先进的汽车保养维修手段等等,同时实行分类式汽车服务模式,使汽车服务的整个活动质量与效率大幅度提升。此外,为了使信息化汽车服务平台的服务面更加广泛,还应当设立相关的维修保养技术咨询部,目的是为顾客提供维修保养技术咨询服务,帮助车主处理大量常见技术性问题。

3.2 引入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才,提升管理的信息化 水平

全方位提高汽车维修保养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应当在汽车服务部引入一大批汽修保养技术和网络信息化管理技术均过硬的复合型人才。真正做到在展开汽车维修保养工作时,服务技术能够与信息技术完美结合。在计算机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有着过硬计算机技术的人才也愈来愈多,这样也使得更多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人才不断注入到汽修保养服务行业中,这些熟悉互联网知识的人,必然给汽车维修保养行业注入新的活力,为了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突出出来,公司决策者应当提升信息技术人才的工资来鼓励员工掌握信息技术。

3.3 建立健全信息资料库

针对大型的汽修公司,应当购买一套完整的全球高级汽车维修技术资料光盘,比如可以购买市面上较为十分普及的车型资料光盘,来了解一些高档进口车的维修技术。当汽车维修公司已经在汽车制造厂设立了特约维修站的企业,应当配备上原制造厂内的维修手册以及有关材料。在维修企业中安装上计算机,配备相应的上网设备,可以使公司员工利用网络,去专门维修汽车网站去了解和学习先进的技术,并且获取自身维修保养所需要的信息,充分运用打印设备输出有用的资料,也可以存储到计算机硬盘中以备随时使用。为了方便维修人员在工作中学习技术,提升相关理论水平,应当选购一些汽修保养杂志和书籍。

4 结 语

综上所述,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上的各种行业只有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才能够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在汽车维修与保养中抓住发展的重要时期引入信息化技术,运用信息化的管理来吸纳更多高素质的汽修人才,并且创建具有自身特色得信息化汽车服务平台,这样才能够确保汽修保养企业顺应汽车技术的更新,走快速、健康、平稳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张萍萍.汽车维修与保养中信息化的应用分析[J].科技资讯,2015,(8): 28.

[2] 荣维海.关于汽车维修与保养中信息化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3 (30):88+135.

[3] 宋芳.信息化在汽车维修保养行业的应用[A].河南省汽车工程学会.第 三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河南省汽车工程学 会:,2013(8):4.

应用与维修 篇7

近年来,医院严格执行总部、军区对医疗设备安全、规范管理的各项政策,牢固树立卫生准备质量安全意识,不断完善卫生装备质量控制手段,通过重点加强制度、人才、技术等方面的建设,实现了医院卫生装备质控水平的跨越式发展,稳步提升了医疗质量,增强了为部队官兵及广大人民群众医疗服务保障能力。随着国家对医疗卫生市场整顿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患纠纷处理举证责任倒置政策的出台,医疗事故责任逐步明晰。所以,如何保证医疗设备的量值准确和安全可靠,将显得十分重要。

总后卫生部机关和领导高瞻远瞩,统领全局,从国家和军队医疗卫生行业的大局出发,率先组织实施医疗设备质量控制,这对医疗装备的规范管理和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将是一件意义重大和深远的大事。

近几年,我国地方、军队医疗卫生部门的体制、机制改革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改革十多年以来,仍在艰难探索中前行。医学工程学科的成立、成长同样面临诸多问题。

虽然医学工程学科的出现、成长至今已有20余年的历史,但与其他临床医学学科相比,还正处在发展阶段。然而近几年由于种种原因所致,该学科却出现被边缘化、萎缩化的趋势。随着医院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如何处理好日常繁重的设备维修任务和日益重要的质量控制工作之间的关系,使之相辅相成,从而促进医学工程的学科发展,这是一个值得业界探讨的重要课题。

2 医疗设备维修与质量控制紧密结合势在必行

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为了把好医疗设备的采购质量关、临床使用质量关和医学工程维修保障质量关,从而保证医疗设备的安全和有效性,提高性能完好率,降低设备的维护和维修成本,避免因质量问题而增加患者诊治次数和医疗费用,减少医疗设备引发的医疗责任事故的发生。因此,医疗设备质量不仅是医院技术发展实力的象征,也是衡量医疗服务水平高低和医疗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不仅是医疗安全和质量的可靠保证,也是医院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管理手段。

医院按照展开质控试点任务的要求,确定了以应用面广、数量大、临床风险高、与患者生命安全关系密切的呼吸机、麻醉机、多功能监护仪等多类设备或项目作为首批试点质量控制对象。经过4年的努力工作,成效显著。

2.1 科学发展上水平,质控工作效率逐年提高

2006—2009年,我院质量控制工作共完成1 150台件,其中2008—2009年度完成446台件,检测合格率为97.2%。通过连续3年的努力,卫生装备检测数量由2006年的262台上升为446台,合格率由2006年的88%上升到现在的97%。同时,3年内还完成计量检定965台件,检定合格率为99%。

2.2 服务保障见成效,建设成果惠及部队官兵

根据我院医学工程科作为成都军区昆明三级野战维修站的实际,组织专业力量对云南方向的某集团军、云南省军区、空军、海军、二炮等单位的医疗机构展开了服务保障工作,行程2万余公里、维修设备597台次,安装设备69台(套),完成计量检定495台(套),为基层部队医疗装备建设作出了贡献。同时,还完成了解放军59医院、60医院、62医院等4个体系医院的326台件、价值6 000余万元的医疗设备的检测工作。

2.3 保障模式机制化,设备管理体系初具规模

通过3年的摸索,我院医疗设备的质控、维修工作现已形成了制度化、正规化、程序化的长效机制,建立了“以维修为基础,以质控为核心”的保障模式。坚持定期、不定期的对急救、常规、大型医疗设备进行质控检测,并对不合格设备进行及时维修,经维修后再进行质量检测。3年平均每年维修设备3 702台次,平均修复率为99%。同时,充分利用已有的检测手段严把卫生装备入口关,对新购装备进行质量验收,3年共对质控强检范围内的卫生装备进行验收180台件,发现不合格产品6台件,已全部返回厂家进行了更换处理。

实践证明,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是以维修为基础的,没有强大的维修力量做保障,就不可能把质量控制工作做好、做细。在抛开维修,将设备包给大公司保修的情况下开展质量控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只有自己通过设备维修这个过程,才能深入了解各种医疗设备的工作原理、电路结构,从而了解设备技术指标发生偏差的真正原因,结合质量控制找出正确的修正方法。

3 建立数字化维修管理及质量控制中心,对医疗设备质量实施集中监控

随着质量控制工作的深入,纳入质控范围的医疗设备数量和种类都在不断增加,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质控管理的系统性。值得采取的模式之一就是在医学工程部门建立数字化的质量控制中心,对全院的医疗设备运行状态和性能指标进行定期实时监控,在质控中心设立数字影像评估系统、质控数据评价系统以及设备指标改进决策系统。工程师可以在质量控制中心随时调用医院大型医疗影像设备的医学影像数据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估,如果评估数据不符合要求,就要对该设备进行现场检测,再根据现场检测的结果来对设备进行必要的维修和调试,之后再一次进行质控检测,指标符合要求之后将其图像数据传输到医学工程科的质量控制中心存档备案。同时,其他常规设备的质量控制原始数据也输入到质量控制中心的数据分析系统进行分析处理,对合格的设备数据备份存档,不合格的设备数据分析原因,现场检测并调试维修,持续改进,直到性能指标达到要求为止。

数字化质量控制中心的整个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4 强化维修能力,创新医疗设备保障思路

“十二五”期间,力争建立一套医疗设备质量控制规章,使医学工程部门直接保障、维修、质控、计量的工作整合为一体,工作经常化、常规化、制度化、程序化;培养一批技术骨干,全面提升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维修保养、服务临床的能力和水平;建立一套完整的技术指标评价体系,满足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需要;开展一批质量控制项目,逐步形成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的长效机制。

4.1 推行“三级质量控制”机制,创新质控体系

一是以“用前检查”为基础的临床应用质量控制。要求所有的医疗设备和医用耗材(普通器械除外)都必须经过商检部门的资质、技术、进货渠道的检测,要求使用前都要按厂家或我们自身已有的质控检测方法进行“用前检查”。二是以“定期检测”为基础的维护、修理和检测质量控制。对于仅通过“用前检查”不足以确认其性能质量的医疗设备,尤其是高风险医疗设备,要定期或在用前借助于相应的测试仪器对其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测,使质量控制检测作制度化,且质控所需的检测设备应该在医疗设备采购时同步配置。三是以“周期检定”为基础的计量控制。对于列入国家计量强检目录的医疗设备和高风险医疗设备,除了完成以上两级日常的质量控制外,还需按国家《计量法》的要求,依据相应的计量检定规程对其实施周期强制计量检定。

4.2 拓展质控方法,完善质控环节

一是强化从业人员素质。组织临床科室有关医生和技师定期进行医疗设备安全知识培训,定期举办医疗设备操作技能比武,强化医疗设备的规范操作。二是严把引进设备质量关。在采购环节下工夫,把质量作为重中之重,参照国家和军队剂量和质控标准,对设备的安全指标、重要性能指标和参数严格审核,把医疗设备的质量问题尽量杜绝在起始使用期。三是不断改善设备运行环境。组织对院内的工作电源、地线、设备机房的温度、湿度等重要环境指标进行监测和规范,做到对所有大型医疗设备和高危设备均有专用地线保护,避免故障的发生和参数的偏移。采用双回路电源,在紧急情况下可以保证手术正常进行。

5 结语

随着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及时转换医疗设备的管理模式,建立以质量为核心、以维修为基础的新机制,进一步拓展医学工程保障的内涵和外延。

从国内外现状可看到,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是目前国内医疗行业特别是医学工程领域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医疗卫勤保障工作的一项创新,是有益于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重大举措,是有益于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我们将本着开拓创新的理念,完成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职能与定位的转变,进一步扩大质量安全控制体系,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技术服务。

摘要:目的:探讨和加强医疗设备维修与质量控制的关系,保证医疗设备使用安全和应用质量。方法:进一步扩大医疗设备维修与质量控制的紧密结合,坚持以维修为基础,以质量控制为核心的指导思想,立足自身,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结果:通过提高维修技能有效地促进了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同时质量控制工作又对医疗设备维修工作起到了辅助和提升的作用。结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与维修的有机结合对于确保医疗安全和质量、提高医院综合效益、推动医学工程学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医疗设备维修,质量控制,模式转换

参考文献

[1]王振洲,朱弋,姚翔,等.积极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切实提高医工人员的社会地位[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3):12-13.

[2]阮兴云,徐志荣,王振洲,等.以质量为核心,维修为基础,全面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医学工程队伍[J].中国医学装备,2006,3(6):6-8.

[3]曹德森,刘光荣,吴昊,等.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与维护管理[J].中国医院院长,2007,3(7):53-56.

[4]倪萍,陈自谦,张鲁闽,等.当代临床医学工程师的职责和任务——应用安全与质量控制[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1):71-72.

[5]阮兴云.医学工程探索与实践[M].云南:云南科技出版社,2006.

应用与维修 篇8

1我国研究开发现状

20世纪80年代后期, 共有近50家企业和科研单位参与其中, 研究开发的重点是解决高湿玉米 (籽粒含水率高达35%以上) 的收获问题, 针对当时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和经营规模, 研制成功了60多种机型,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摘穗辊式单行玉米收获机

代表机型有4YZF—l型、4Y一118型等, 该类型的收获机大多为披挂式, 配套动力为小四轮拖拉机。均采用摘穗辊式摘穗机构, 置于拖拉机右侧, 一次可以完成玉米的摘穗、集箱和秸秆粉碎等作业。该类型的收获机结构简单, 可靠性比较高, 而且价格低廉。但由于采用摘穗辊式摘穗机构, 破碎率较高, 难以满足用户要求, 并且因为拖拉机的动力不足、效率低、重复碾压地表严重, 现在已经没有厂家生产这种机型。

(2) 多行披挂式或牵引玉米收获机

代表机型有4Y-2型、4YW-2型、4YB-3型, 这些机型配套动力为36.8~47.8 k W拖拉机, 两行机摘穗机构多为摘穗辊式, 三行以上多为摘穗板式。披挂式的收获机割台置于拖拉机前方, 秸秆粉碎机在拖拉机后方。这类收获机价格适中, 并且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拖拉机, 一机多用, 为目前保有量最多的机型。

(3) 多行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

代表机型有4YZ-3型、4YF-3型、4YZ一4型, 这些机型多为拉茎辊与摘穗板组合式摘穗机构、集箱, 具有秸秆粉碎等功能, 少数机型还有剥皮功能。其转向、割台升降、秸秆粉碎机升降采用液压控制, 方便省力;行走速度可根据作物长势或路面情况进行无级调节, 提高了机具的适应能力;部分机型配置了电子监控系统, 大大提高了使用安全性。但这类收获机结构复杂, 制造难度大, 成本高, 售价均在10万元以上, 一般农户购买需要贷款。再者由于机具结构复杂, 需要的专用设备、工艺装备较多, 企业受资金限制, 前期的投入不够, 许多关键部件制造精度难以保证, 造成机具可靠性不高。所以说价格和可靠性是影响这类型推广的关键因素。

近年, 单从技术开发层面上说, 我国的玉米收获机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是对我国农村小规模经营状况 (地块小、玉米品种多、种植行距不一等) 针对性不强。再有随着近几年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畜牧业的发展, 穗茎兼收型玉米联合收获机的需求量迅速增加, 这使我国玉米收获机技术的开发围绕以下几个热点展开。

(1) 不对行收获技术

由于我国农村土地经营规模小、地块小, 不但农户之间的玉米种植行距不等, 有时同一地块内行距也有较大差别。收获机工作时对行、转弯、卸粮等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所以作业效率很低, 达不到纯小时工作效率的50%, 影响了机具的推广应用。不对行收获技术就是采取主动喂入方式, 专门解决种植行距杂乱的玉米收获时植株的喂入问题。

(2) 降低收获机动力消耗的技术

这一技术是对摘穗装置进行了改进, 采用四棱刀式拉茎辊和大圆弧摘穗板组合式摘穗机构, 代替了原来的摘穗辊或六棱式拉茎辊。

(3) 降低收获后果穗含杂率的技术

对于拉茎辊与摘穗板组合式的摘穗机构, 其优点是收获损失小、籽粒破碎率极低。

(4) 降低籽粒破碎率的技术

对于摘穗螺式的摘穗机构, 其优点是收获后的果穗含杂率低;但收获损失略大, 籽粒破碎率偏高。

2正确操作流程

2.1玉米收割机在运行中, 将割台和切碎器挂接在后悬挂架上, 匀速行驶, 只允许工作人员一人乘坐, 坚决不允许他人乘坐。

2.2在收割前工作人员应检查植株成熟度及品种、土地的基本情况、倒伏情况等, 土块内是否有木桩、田埂、石块、沟坎等这些在作业时都要注意了解, 还要注意防止陷车。选直立或倒伏轻的田块收割。倒伏严重植株用人工及时收获。

2.3机组进入作业区域前, 再次检查, 查看发动机转速是否稳定在正常工作转速, 然后再开始工作, 严防超转速工作。

2.4先用低挡试收割, 留出一条车道, 以便卸粮车和人员通过及转弯时通过。

2.5试割正常, 可适当提高一个挡位工作。收割一部分后停止查看收获质量, 然后再次进行调整。

2.6工作人员应有娴熟的技术, 这样才能使割台和切碎器适应地形, 符合农艺要求, 才不会使切碎器锤爪打土、扶禾器和摘穗辊碰撞硬物。

2.7在机器开到头时, 不要马上停止, 应继续匀速运转, 使秸秆被完全粉碎为止。

2.8注意散热, 发现发动机冷却水过高时, 及时对散热器进行清洗, 必要时加冷却水, 加冷却水时注意不要被水箱盖烫伤。

3日常维护保养方法

3.1每工作2~3 d后应检查润滑情况, 减速箱上面的油杯不得缺油, 榨螺轴调整杆内轴承应从调整螺杆孔内每班加注黄油一次, 严禁干磨。

3.2各润油部位应防止灰尘和其他杂质侵入, 每年需检查玉米收割机减速箱的机油质量一次, 发现变质, 应更换全部机油。

3.3当压榨量降低, 出饼或出油不正常时, 应将榨螺轴抽出, 检查榨螺、榨条、出饼圈的磨损情况, 磨损零件要及时更换。

3.4每班工作结束后, 应清除机器内残饼, 擦干净机器表面灰尘、油垢。

3.5生产季节结束后长期存放时, 玉米收割机应进行一次保养, 并将榨螺、榨条、出饼圈拆洗重新涂油, 放在干燥处。

4入库前的保养

4.1入库前, 需要清理干净机器上的杂物。

4.2将传送带、链、弹簧和履带等张紧装置放松。将发动机内的水放干净后, 关闭开关。链和弹簧涂上润滑油后存放好, 用肥皂水清洗干净并擦拭干净后存放。各滤清器、散热器片也需要清洗干净。仔细检查变速箱机油、液压装置液压油, 查看是否需要更换。

4.3检查行走离合器及主离合器摩擦片、分离轴承, 视其工作情况进行调整或更换。拆下各球面轴承, 并从外圆小孔处加注润滑油。拆除蓄电池电源线, 卸下蓄电池, 倒出电池液, 用蒸馏水反复冲洗电瓶和锌片, 待干后封好。

4.4将切割器和链轮清洗干净, 并涂上防锈油防止锈蚀。检查各工作部件的零部件损坏情况, 视其损坏情况予以修理或更换。充分润滑各运动部件。选择通风、干燥的室内放置收割机, 不要露天放置。履带不得与汽油、机油等接触, 入库存放时, 应在履带下面垫两块木板。必须把割台放到最低位置, 并用垫木架空。在保管过程中, 每月应对液压操纵阀和分配阀在每个工作位置上扳动15次, 转动发动机曲轴几圈, 使活塞、气缸等得到润滑。最后还应加盖蓬布, 防止灰尘及杂物进入。

5玉米收获机械的技术思路

5.1对行距的适应性

由于各地玉米种植的习惯不同, 有平播、垄播、沟播以及套播、点种等形式, 机播的行距也多种多样, 30~70 cm的行距都有种植, 另外还有宽窄行种植方式等, 应该全面系统多方位多视角去分析, 在品种、播种、调控、收获、贮藏等方面协调解决。

5.2开割道与机具的配置问题

我国农场较少, 责任田地块小, 地挨地, 地边空行较少, 作业难度较大, 所以侧置式等需要开道的机型普遍不受欢迎。从现有机具配置来看, 拔禾、摘穗、集穗机构都放在前面, 机组平衡困难;车身过长, 整机转向不灵活, 浪费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不高。

5.3秸秆的处理或还田问题

玉米秸秆的的处理主要有就地粉碎还田、整秆翻埋、整秆回收和粉碎回收作为青贮料或绿肥。现有玉米联合收获机都配有秸秆粉碎还田机, 在进行摘穗作业的同时, 将玉米秸秆粉碎后抛撒在地里, 实现秸秆还田。

5.4机具的作业性能以及价格

应用与维修 篇9

现如今,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变革, 建筑电气变得愈发复杂, 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电气。我国传统的检测与维修方法已经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 一旦电气设备发生故障, 就会严重威胁人们的正常生活, 因此, 提高电气应用中故障的检测与维修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建筑电气应用中故障类型分析

1.1 功率引发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 家庭触电现象经常发生, 因此, 为了避免触电, 在安装电气设备时都会使用电阻比较高的物质。但是, 这样也会给电气设备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随着功率的变高, 电流也会变大, 电流一旦变大, 就会带动整个电气设备的温度上升。然而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的数值之后, 就会产生短路现象, 严重的就会发生火灾,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1.2 短路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短路这组词语对于我们来说非常的熟悉, 短路现象属于危险系数非常高的问题, 但是人们对于短路安全问题的认识却是不甚了解。造成短路现象的因素有很多, 比如设备老化, 且长时间没有维修设备等, 也会产生短路问题。另外, 如果电气设备受潮, 线路的绝缘体受到破坏, 会引发短路问题。就算电路处于低电流状态下运行时发生了短路, 也会造成设备的温度变高, 从而引发火灾, 最终引发一系列问题。

1.3 线路接口导致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 我国电气设备的线路接口质量都非常差, 虽然线路接口是电气传输的枢纽, 但是一旦接口通电处不顺畅, 就会导致电路不能闭合,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与此同时, 如果线路接触面积太小, 相应的电阻就会变大, 从而给电路造成很大的热量, 从而就会引发短路现象, 造成的损失让人无法想象。

1.4 摩擦导致的问题

在电气设备中, 经常会遇到摩擦问题, 这主要是因为电气设备一般都是由皮带之类的易于发生摩擦的零件组成, 在设备传输的过程中摩擦就会产生热量, 一旦电气设备处于长时间的运作状态, 热量就会积累增加, 设备的温度就会越来越高, 从而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1.5 雷电导致的问题

电气设备发生故障的原因不只是由于自身机械设备的应用而产生的,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自然原因—雷电。我们不能小瞧雷电导致的问题, 雷电本身的穿透水平是非常高的, 电路如果遭遇雷电穿透, 就会发生很大的事故, 严重的甚至在短时间内会摧毁整个电气设备。

2 初步检查方法与维修

2.1 直观法

在建筑电气应用中, 直观法通常是非常表象的一种检测方法, 主要是检测人员通过看、听、闻等手段对电气故障外部表现进行判断。采用直观法, 检测人员可以向现场的工作人员进行询问, 了解故障发生时的情况, 是否有腐蚀性气体进入、是否有热源靠近电气设备、是否有人进行维修过设备等, 在确认基本情况之后, 就要开始进行初步检查, 检查电气设备外部有无损坏、连线有无断路、绝缘有无烧焦等问题, 在这个检查的过程中, 检测人员一定要按照电气设备原理图要求来完成, 从而找到设备故障发生的部位。

2.2 观察火花

在电气设备中出现火花的现象有三种情况:电器的触点在闭合、分断电路或导线线头松动。因此, 可以根据发生的火花大小现象来判断电器发生故障的类型。电器的触点在闭合、分断电路时跳火说明电路通情况;同时, 如果紧固的导线与螺钉出现火花就说明电器接触不良或者线头松动。另外, 当接触器主触点在控制电动机中两相有火花, 就说明接触良好, 如果一相无火花时就表明电器没有工作, 处于断路状态;如果三相中的火花都大于正常情况, 就说明电动机过载。在接触器线圈电路通电后, 如果出现了衔铁不吸合, 按动启动键, 然后会伴有轻微的火花, 这就说明了电路通路。在观察火花时也要按照图纸的要求进行, 不能随意维修。

2.3 检测开关、插座、吊扇安装是否偏位

在家庭的接线盒中, 经常会出现开关、插座、吊扇安装发生偏位, 从而导致接线盒也发生偏位现象。因此, 安装人员一定要熟悉开关、插座、吊扇的安装方法, 精确好它们的安装位置, 从而降低接线盒的偏位程度。在这个安装的过程中, 最值得注意的就是吊扇的安装, 吊钩必须穿过混泥土楼板内, 并且不能有外漏导线, 在吊扇安装好后, 要把接线盒的孔完全掩盖住, 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在很多家庭中, 经常会出现吊扇转动时产生很大的声音, 这就是吊扇没有完全固定好的缘故。因此, 为了减少用电事故的发生, 安装人员在安装开关、插座、吊扇时, 一定要遵循相关的安装原理, 使得安装时不发生偏位, 保证人们的用电安全性。

3 深入检测法与维修

3.1 测量电压法

在电气设备的深入检测法与维修过程中, 测量电压法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检测维修方法, 如图1所示, 它主要分为三种方法:分段测量法、分阶测量法和点测法。测量电压法主要指的就是按照电路的供电方式, 对电流值和电压值进行测量, 然后把得出的数据结果与正常值进行比较, 并找到误差。

3.2对比法

对比法主要指的就是在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查的过程中, 把检测数据与图纸资料进行比较, 以此来判断故障发生的原因。但是在检测的过程中, 如果发现没有图纸资料, 也没有平时的记录情况, 那么就把检测数据与同一型号的完好设备进行对比。但如果没有完好的设备, 那么就把多个元件放在一起共同进行检测, 根据元件的动作程序来判断故障原因。

3.3 置转换元件法

在电气设备的运行过程中, 经常会出现一些设备的老化问题, 这些问题是经过长时间累积下来的, 很不容易找到发生故障的部分, 但是为了保证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 就可以置换同一型号的完好的元件进行试验, 如果试验结果没有问题的话, 就可以直接运行了。在这个置换的过程中, 要把拆下来的元件进行仔细检查, 看是否有损坏的现象, 避免造成新元件的再次损坏, 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

3.4 接入 (开路) 法

在比较复杂的多支路并联中如果发生了电路短路, 一般都有比较明显的表现, 比如, 火花、冒烟等现象。电动机内部如果有带有护罩的电路出现接地情况, 这样的现象从外部是很难发现的, 因此应该采用接入法。当遇到接入某段电路时熔断器又熔断时, 由此就可以很好的判断出这段电路及某电器元件上出现了故障。接入法又被称之为开路法, 这个方法虽然简单, 但是很容易把电气设备彻底烧毁, 浪费了经济成本。在检测的过程中, 还可以采用逐步接入法, 采用这样的方法主要是当电路出现短路时, 换上新熔断器逐步把各个支路的线路接到电源中, 重新再做一次试验, 从而找到故障的部位所在。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 建筑电气故障检测与维修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作, 为了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就必须提高建筑电气的故障检测与维修水平。在检测与维修的过程中, 相关技术人员应该掌握正确的检测方法, 熟练地维修建筑电气设备, 找到故障原因然后对症下药, 保证建筑电气的使用质量, 从而促进建筑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摘要:最近几年,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对电气的应用要求越来越高。建筑电气的运行效果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为了提高建筑电气的安全运行, 就必须提高建筑电气应用中故障的检测与维修水平。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电气应用中故障类型, 继而提出了初步检查方法与维修和深入检测法与维修方法, 希望能够对相关负责人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建筑,电气应用,故障,检测,维修

参考文献

[1]文充.建筑电气系统故障诊断方法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6, 08:107-108.

[2]刘建平.探析电气设备的故障维修[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6, 03:78.

[3]王文绪.浅析建筑电气维修[J].山东工业技术, 2014, 18:92.

[4]李占坤.浅谈建筑电气应用中故障的检测与维修[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 15:250.

[5]陈涛.建筑电气应用中故障的检测与维修[J].民营科技, 2014, 01:1.

应用与维修 篇10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通过人的眼睛或其他感觉器官去发现故障、排除故障的一种检修方法。

在对《电流和电路》进行教学时 (如图1) 教师演示实验前, 给灯座换上一个灯丝断的灯泡, 当合上开关, 灯泡不亮, 为什么不亮呢?让学生观察各个用电器, 通过观察, 最终发现是灯泡的灯丝断了, 找到了故障点, 换上一个好的灯泡, 故障排除, 从而总结出电路的判断方法——观察法。

二、替代法

替代法是用规格相同 (或相近) 、性能良好的元件, 代替电路中的某个 (些) 被怀疑而由不便测量的元件来检查故障的一种方法。如果将某一元件代替后, 故障消除了, 就证明原来的元件确实有毛病;如果代换无效, 则说明判断有误, 对此元件怀疑排除。

例如:在八年级物理上册 (人教版) 第五章第三节《串联和并联》教学中 (如图2) 教师在连接电路时, 就可设计灯L1的灯泡和灯座形成断路 (也可设计其他用电器) , 让学生注意观察, 当合上开关, 灯L1和灯L2都不亮, 怎么办呢?教师找好的相同开关代换, 灯不亮, 则说明故障不是开关‘用连接良好正常的灯泡和灯座代替灯L2, 两灯还是不亮, 则说明故障不是灯L2, 当替换到L1时, 两灯都亮了, 则说明是灯L1的故障, 通过观察总结出替代法。

三、短路法

短路法是利用一根导线将电路的某一部分短路, 使之暂时失去作用, 观察现象变化来判断故障的一种方法。但是在使用此方法时, 只能接某一部分电路或某一个电路元件, 不能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接电源的两极。

例如:在八年级物理上册 (人教版) 第五章第三节《串联和并联》教学中 (如图3) 教师在连接电路时, 可设计开关断路, 在演示实验时, 当教师合上开关, 灯都不亮, 怎么办呢?让学生注意观察, 教师用一根导线接开关的AB两端, 现象:灯L1和灯L2都亮了, 则说明故障就是闸刀开关, 并演示不能将导线不经过用电器, 而接电源的两极, 这样会产生很大的电流损坏电源或导线。老师引导学生, 总结出短路法。

四、直流电压法

通过测量电路或元器件的工作电压与正常值比较来判断故障的一种方法。一般来说, 电压变化较大的地方, 就是故障所在部位, 没有变化, 则说明正常。利用直流电压表 (指针式) 量直流电压时, 如果电压的指针是正偏时, 说明电流是从电压表的“+”极流入, 从电压表的“-”极流出;如果是反偏时, 则说明直流电压表的“+”极接的是直流电源的“-”极, 直流电压表的“-”极接的是直流电源的“+”极。

例如:在八年级物理下册 (人教版) 第六章第一节《电压》教学中 (如图4) , 教师在演示电压表的使用并引导学生总结, 在学生掌握电压表的使用后, 教师可设计灯L2与灯座形成断路。当合上开关时, 灯L1和灯L2都不亮, 教师演示, 用电压表的“+”极接线柱, 分别接在图4中的A、B、C点时, 电压表的指针都正偏, 说明电路从A点到C点都正常, 当接到D点时, 电压表的指针没有变化, 则说明故障就在CD之间, 利用替代法找一个正常工作的灯替换L2, 故障排除。通过演示, 引导学生总结出直流电压法。

在教学中, 渗透了一些维修技能, 能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吗?

现在有一辆夏利绅雅故障轿车, 据车主介绍, 使用七年了, 昨晚还好好的, 不知怎么的, 今天早晨起来启动, 怎么也打不着了。

通过渗透了上述几种维修技能, 就可以用这些技能解决。利用观察法, 把车的钥匙打到ON档, 观察车上的仪表盘, 发现其他的指示灯都亮, 只有发动机故障报警灯不亮。则说明ECU不工作, ECU不工作是不是电源没有给它提供工作电压呢?查看一下本车的电路图 (如图5) 发现ECU的工作电压是由主继电器控制, 当开关闭合才能给E-CU供电。根据电路图分析可知, 关键点是主继电器上的2端和3端看是否有电压。用电压法, 测量2端和3端的电压, 有电压, 则说明2端和3端到蓄电池都正常, 而2端和3端与主继电器相连。

打开主继电器盖 (如图6) 取下主继电器, 见图 (7) , 并记下主继电器 (如图8) 四个脚与图7中的四个插孔相对应。

给图8中的A、B、C、D接上导线, 用B端接电源的“-”极, “D”端接直流电压表的“-”极, 直流电压表的“+”极接电源的“+”极, 电压表正偏, 说明图8中的BD端是主继电器的线圈端, 用相同的方法测试AC端, 电压表没有指示, 则说明AC端是主继电器的触点端, 同时也说明图7中的BD端是接线圈端, AC端是触点端。利用短路法, 短路图7中的AC端, 观察仪表盘, 发现发动机的故障灯亮了, 并启动发动机, 能正常工作, 则说明可能是主继电器损坏, 利用替代法, 换上一个性能良好的主继电器, 把车的钥匙打到ON档, 发动机故障灯还是不亮, 则说明主继电器不工作。从电路图5看出, 主继电器没有工作, 可能是主继电器没有工作电压。用直流电压表测量图7中的D端, 电压表正偏, 有12V电压, 则说明D端是“+”极, “B”端就是电路图5中的4端, 与电源“-”极连接。有电压, 主继电器不工作, 那可能就是B端到电源“-”极之间断路, 从B端处接上一根导线到电源的“-”极 (如图9) 装好主继电器, 再次把车的钥匙打到ON档, 仪表盘灯全亮 (如图10) 启动发动机, 发动机能正常工作, 把拆开的部分, 装回原位, 这样就把车修好了。

上述初中物理教学中, 渗透了几种维修技能和讲了维修一例, 只能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能掌握这一领域的技能, 对于21世纪的学生来说就是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多一次机会, 更好的为社会需要做贡献。

摘要:社会在发展, 汽车在市场上越来越多, 这就需要更多专业人才来从事维护工作, 通过在初中物理电学教学中渗透维修技能, 可以解决汽车因电路系统产生的故障得到解决。

关键词:观察法,替代法,短路法,直流电压法,维修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 (上、下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应用与维修 篇11

【关键词】市场应用背景 汽车的运用与维修 教学体系的优化 教师教学模块

一、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教学应用新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体系的不断优化,汽车技术应用模块也在不断更新,这对高职院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教学模块提出了更高的应用要求。比如需要高职院校进行汽车设备检测体系的优化,确保维修技术的更新。目前来说,现实工作场景的汽车检测工作更加倾向于维修电子化、网络化、检测诊断专家化、电脑管理化等趋势。由于市场汽车维修专业应用对象的改变,社会对于高职院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人员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比如其具备良好的计算机电子应用技术、计算机操作技术、外语应用能力等,能够对汽车应用的现代化模块进行充分了解,从而满足当下高职市场就业的需要。

随着市场汽车维修体系的不断优化,其传统式的修理模式逐渐被时代所拋弃,当下社会的维修模块更加注重于汽车检测、故障解决的一体化应用模式。这对高职学生的汽车电脑诊断检测动手能力、设备故障判断能力、故障排除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高职院校及时开展高素质汽车维修专业复合型人才培训方案的应用,这需要引起相关高职工作人员的重视,确保高职应用型教学体系的优化,切实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开拓其应用能力。

二、汽车运用与维修教学模块的“层层递进”“边学边实践”

1.教学多模块的协调

为了满足当下市场就业环节的需要,高职院校要进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计划的改革。教师在日常教学模式中,要进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模块的协调,进行“学以致用”“学习中实践”等教学模块的应用,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升。该专业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按照该专业的教学规律及其学生的学习需要,展开多种途径教学的协调。高职院校的相关工作者可以进行该专业社会职业岗位需求变化情况的深入了解,从而进行日常教学内容的调整,以满足高职生现实就业的需要。在高职教学模块中,教师也要进行不同的课程的知识教学模块的协调,确保其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实现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教学环节的协调,进行理论课教学时间与技能实践课教学时间的协调。在高职技能教学模块中,专业课教师要改变其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比如针对汽车故障诊断及其检测模块,要进行理论教学的奠基,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以致用,从而满足当下工作的需要。教师也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进行技能训练实践强化。要确保实践教学环节的循序渐进性,确保学生对理论知识、技能实践知识的由浅入深的学习。在实践教学模式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应用核心。进行实践教学模块的有效设计,切实提升学生的技能应用素质。因此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计划的调整,确保汽车专业课堂结构的优化,以就业市场具体需求为方向,展开职业教学法的应用。在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过程中,也要进行基础课程的教授,做好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实现学生的职业技能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学生基础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模块化的教学,就是按照市场的具体工作岗位能力需要,进行教学任务的知识体系内容的具体分解、划分,实现不同的知识点的有效串联,又能确保其相对的独立性。总之,要打破学科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块,进行不同课程的教学环节的协调,打破不同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限制,进行相关课程的联系教学、理论教学,按照社会的具体职业岗位需要,进行教学内容的规划、优化。

在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确保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进行良好的教学观念的应用,教师要改变自身传统的教学思维。比如在汽车基础理论知识教授过程中。教师可以就汽车构造情况、维修情况等与教学内容展开具体的结合,进行情景交融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的协调,进行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升,以提高其技能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积极的准备工作,课堂上既要认真讲解、并现场操作演示,训练时还应巡回指导,以及时察觉课堂教学缺陷或安全隐患,在课堂结束时,系统地总结、反馈并评价上课内容和学生操作的优缺点。实践证明,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可以显著地提高学习效率,也能增强教师的责任心。

2.校内学习与校企合作教学模块的优化

在高职教学过程中,相关的教育管理人员要为高职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技能应用环境。在学生在良好的技能应用环境中,进行汽车操作技术的优化。在校内实训场所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要进行资金的大力投入,确保技能训练项目及其内容的优化,确保其训练方法及其考核环节的协调,确保其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也要积极聘请企业的专业汽车维修人员对学校专业教学进行指导。在具体操作上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一方面学校教师经常到企业了解专业发展现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争取企业对办学的资助;另一方面企业回访学校,向学校提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技术,并开设先进技术讲座,使学生能在校内就接触国际上最先进的维修技术及方法,增强学生实践技能和对专业前沿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三、结语

在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模块中,专业课教师要明确好自身的角色,采取多种教学手段的协调,以提升学生的现实实践应用能力为方向,进行师生理论知识教学、技能教学模块等的协调。加强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改革的探索,加快高级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培养,以满足当下市场岗位就业的需要,以推动我国汽车维修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二利. 校企合作培养高职应用性人才[J]. 企业研究,2008.

应用与维修 篇12

关键词:水电站,直流系统,应用,故障维修

直流系统是发电厂控制部分的核心, 直接关系到发电厂开关跳合闸、继电保护自动装置、主设备DCS控制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水电站直流系统的主要作用在于供给事故照明装置、UPS装置、继电保护装置、机组起励装置、计算机监控装置、自动装置等工作电源, 属于水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水电站直流系统不会受到系统运行方式、厂用电、发电机等因素的影响, 属于完全独立的电源, 即便是外部交流电中断, 仍然可由蓄电池来继续为相应装置提供电源。由此可见, 水电站直流系统保持可靠运行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水电站直流系统的应用与故障维修进行探讨。

1 水电站直流系统故障维修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1) 在查找水电站直流系统故障的过程中, 务必要做好相应的安全监护措施, 且要有2位及以上的维修人员同时开展;若维修期间出现下雨情况, 那么应该对室外设备进行优先考虑, 而后再对室内设备进行考虑。

2) 在维修过程中, 切记不可出现另一点接地、人为短路的情况, 这样有可能会误动自动装置和保护装置。值得注意的是, 为了确保重要直流设备即便在拉路情况下也不会出现电源中断的情况, 务必要事先采取备用直流电源予以供电。

3) 为了避免出现误动自动装置和保护装置的情况, 那么应该将有可能会出现误动的自动装置和保护装置在操作电源切断之前予以解除。另外, 为了避免出现寄生回路, 切记不可对故障点用熔断器拔除的方式来予以寻找。

4) 由于在上电时, 有一定数量的自动化元件会出现误动、不稳定、数据跳跃的情况, 那么应该先将开入量电源送入, 待其稳定之后再将开出量电源送出, 然后再恢复送电。

5) 若全部切除掉直流母线上的负荷切除后, 水电站直流系统故障问题仍然得不到解决, 那么基本可以判断有可能是在直流电源部分 (联结电缆、浮充电机、蓄电池组、直流屏等) 出现接地故障。为了防止在查找水电站直流系统故障时导致停电时间过长, 可先将负荷与备用直流电源连接, 然后再脱离出外电路和有故障的直流电源。

2 水电站直流系统故障处理措施

2.1 一点接地处理

2.1.1 利用绝缘检测装置判断

水电站通常都会有两段直流母线, 且均有绝缘检测装置 (包括电桥型直流绝缘监测装置、微机型直流绝缘监测装置) 安装在其中。电桥型装置的工作原理是电桥原理, 大地绝缘电阻与直流正负母线在直流系统正常运行情况下是属于平衡的, 但若出现一点接地的情况, 那么必将会破坏原有的电桥平衡, 且破坏程度过大, 则会启动继电器, 使之发出光信号报警和声信号报警。

微机型装置则有所不同, 当直流系统发生接地时, 装置自动启动报警之后产生低频信号, 这些低频信号由传感器接收, 再经过A/D转换、电路信号放大、调理等来自动判断出接地电阻值和故障线路号, 进而对接地支路进行自动选择。

2.1.2 利用拉路法判断

若采取电桥型装置, 那么一旦水电站的直流系统出现故障, 那么就务必要利用拉路法判断。基于不同负荷的优先级别和重要程度, 来将直流屏所供的各个直流负荷进行依次断开, 若将某负荷回路断开之后, 直流系统故障就自动消失, 那么就可直接判断在该负荷回路之内出现了这个故障;依次类推就可确定出具体是这个负荷回路的哪一支路。

2.2 短路或两点接地的处理

水电站直流系统一旦出现短路或两点接地的故障, 那么就会导致故障回路的保险器出现熔断或者电源开关跳闸的情况, 进而有可能会导致自动装置、保护装置出现拒动或误动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 应该结合故障情况来将故障点迅速查找出来, 并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处理完毕之后就可恢复向装置供电。值得注意的是, 在没有准确查找出水电站直流系统故障点, 并将其处理妥善之前, 都不能给失电设备送电, 避免造成失电设备出现严重损坏现象。

2.3 加强蓄电池的维护保养

当发电厂蓄电池处于正常使用状态时, 应该要定期开展放电试验, 每次放出30-40%额定容量的电流, 试验频率控制在6个月/次。蓄电池的全容量考核应该控制在12个月/次, 如果考核结果表明:蓄电池的实放容量不到80%额定容量, 那么基本可以判定该电池的使用寿命终止;一旦结束蓄电池的放电工作之后, 要在第一时间内对蓄电池组进行充电, 以此来防止蓄电池内部出现硫酸盐化现象, 避免出现内部短路的情况。

发电厂操作人员在日常巡检过程中要对蓄电池的浮充电流、电压、端电压等参数予以监视, 通常而言, 要控制浮充电压值在2.23;不能串接使用同一蓄电池的各个单格;为了避免线路压降增加幅度过大, 负载大小应该要尽量与蓄电池容量接近;要基于用户的实际情况来合理选择蓄电池组输出终端后的接线情况, 并且要对连接线、铜排、电缆等进行妥善使用。

参考文献

[1]马立方.变电站直流系统故障分析与处理[J].现代商贸工业, 2011, 15 (15) :141-145.

[2]王旭荣.浅谈变电站直流系统接地故障及处理[J].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8, 17 (21) :120-122.

上一篇:传统束缚下一篇:高三英语复习三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