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用工程

2024-12-16

汽车运用工程(精选11篇)

汽车运用工程 篇1

现阶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我们国家的汽车行业有了一个长足的发展, 而且这时候汽车工业中的那些原来的标准已经不能够满足新时代汽车产品的发展需要了, 所以, 一定要制定出一些能够满足现在汽车发展需求的标准, 我国的汽车行业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1 分析我国汽车运用工程标准的现状

1.1 汽车行业中的一些名词

现在我们国家的一些汽车方面的标准主要有GB2-1996这一种标准。按照我们国家的国家标准能够对空车的载重量和一些专业的名词进行定义, 而且对不同型号的汽车质量和载重量进行规定, 不仅如此, 国家标准还能够把汽车的承重分成是汽车本身的质量和载货重量。但是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如:同一型号的车辆在公路上行走, 每百公里的耗油量很可能会不同, 虽然相关标准中对汽车的耗油量有一个明确的标示, 但是每辆汽车和每辆汽车都不可能会完全相同,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 每当汽车刹车之后, 汽车再启动的过程中, 就会消耗相对较多的油, 这时候如果再去进行汽车耗油检测, 汽车的耗油量肯定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升高。

1.2 汽车的具体使用过程

在我国的相关标准中, 有一些是专门针对汽车使用而制定的标准。其中对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物的量进行名为规定的一些标准就指出了, 汽车排放出来的尾气应该用什么方式去进行检测, 这样才能够把测量汽车尾气的方法设计的更合理。如果在进行车辆维护或者是质量验收的时候, 需要进行单独的设计, 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去使用汽车, 给汽车更好地维护, 这样不仅能够延长汽车的使用年限, 最重要的是能够让汽车更环保。

1.3 管理与维修

在一九九零年三月的时候, 我们国家出台了交通部门的第十三号命令, 在国家的这一指令中, 有非常明确的规定, 在进行车辆管理的时候, 一定要以预防为主要的管理方式, 这样才能够对汽车进行综合性比较强的管理。在这项规定中, 对汽车可能会出现的一些比较常见的故障进行了说明, 而且还把出现故障之后应该如何去解除故障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了这么详细的指令, 但是在一九九五年和一九九七年这两年中, 还是出现了很多的汽车管理和维修故障, 这就迫使国家对已经出台的指令进行了修改。经过修改之后的标准是非常详细的, 但是这样也增加了国标的执行难度。不过, 自从国家标准重新改善之后, 我们国家汽车在管理和维修方面出现的问题就少了很多, 也就是说这些标准发挥出了一定的作用。

1.4 汽车用到的燃料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更换车辆成了很多人会面临的一个问题, 而且现在的汽车燃料也在进行不断的变化, 已经朝着国际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了, 而且在汽车燃料方面我们国家也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标准。在汽车刚进入人们视线的时候, 这些标准还是非常适用的, 但是, 随着汽车的不断发展, 对汽车燃料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2 汽车标准的一些具体应用

2.1 基础的标准应用

而二零零一年的时候, 我们国家出台了几项有关汽车应用方面的新标准, 这些标准实行之后, 我们国家就取消了原来一直在使用的分类方法, 并且在对汽车进行分类的时候, 这时候再进行汽车分类的时候, 主要应用的是一些国际上的标准, 分为商务用车和客车这两大部分。这里的商务用车主要分为大型货车、中小型火车以及半挂牵引车等, 而客车则分为普通型客车、旅行车、多用途型以及短头型等。由于车辆的种类以及型号比较多, 因此汽车种类以及类型的划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为了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这就要对汽车类型进行合理的应用, 这样就把汽车的混乱局面解决了。

2.2 汽车燃料的一些标准

现在, 我们国家的一些汽车燃料方面的标准也是比较完善的, 而且主要包括下面的这几个方面:第一, 有关汽车的无铅汽油方面的标准。但是这个标准在刚开始实行的时候是一个强制性的标准。我们能够从一些相关的研究了解到, 我们可以通过汽油中的一些化学物质含油量把汽油分成是九十号汽油、九十三号汽油和九十七号汽油这三种, 并且开始对汽油中的铅含量进行明确的规定;第二, 有关轻柴油的一些标准。在这些标准中, 其主要内容是对九十四号汽油进行了分类取消, 并且按照一个档次来规定轻柴油的质量水平, 此时对柴油中硫含量进行明确的规定。与此同时在这一标准中, 开始增加5#的轻柴油, 然后用柴油中的一些型号进行了凝固点分类;第三, 《车用汽油辛烷值测定方法》。与此同时要运用树立统计方法来对大量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的时候要使用一定的仪器, 从而能够得出车用汽油介电常数与其辛烷值具有密切的联系, 这样就可以对汽车常用的一些燃料进行常数测定了。

2.3 有关汽车维修和具体使用的一些标准

和原来的那些标准比起来, 新的标准有着一些不同之处:在新成立的标准当中, 对原来的那些标准进行了一些数值方面的确定, 这些确定主要表现在对时间、温度以及其他一些特定的方面进行的数值表达,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确定最终把压差范围缩小了, 对汽车轮胎的使用和日常维护方法做了进一步的规范除此之外还对汽车的维护标准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在这些规程当中, 对汽车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处理, 并且对汽车中的一些部件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这些部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处理, 这样不仅能够预防汽车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而且还能够有效地延长汽车的使用年限, 对车主和我国的能源都有很大的帮助。

结束语

近几年来, 为了能够使得车辆的技术管理强化起来, 此时国家开始不断加强车辆技术管理标准化的工作, 此时技术标准修订以及更新的步伐也在不断的加快。现阶段, 汽车运用工程的标准化也是对生产、教学以及科研的规范, 我国要不断规范管理汽车的具体行为, 最终能够促使汽车运用工程的顺利进行。

摘要:我们这里提到的汽车运用工程指的是一项比较复杂而且系统化非常强的工作, 而且在具体的汽车工程运用过程中不会和相关的国家标准出现冲突, 这里的标准完全是在行业内部应用的一些标准。在这些标准中可以分为强制性的标准和以推荐为主的标准这两个方面的标准。上面提到的强制性标准是每个汽车用户都必须要遵守的标准, 常见的强制性标准有GB、SH等。推荐性质的标准通常是用来参照的。比如GB/T、JT/T、SH/T等。主要分析了汽车运用工程的新标准以及目前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汽车运用工程,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参考文献

[1]郭春, 王明年, 李玉文, 田尚志, 周仁强.公路隧道通风CO、烟雾基准排放量折减率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 2010 (10) :90-92.

[2]陈宝, 黄泽好, 富丽娟, 杨英.基于现行法规标准的汽车试验检测类课程教学体系研究[J].教学研究, 2012 (3) :45-46.

[3]贺卫林.探析汽车使用及技术管理的重要性[J].科技与企业, 2013 (3) :49-50.

浅析汽车运用技术及其发展 篇2

【关键词】汽车;安全技术;主动安全;被动安全;发展

目前我国汽车工业得以快速的发展起来,随着汽车数量的激增,车祸频繁的发生,已成为当前全球重要的安全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汽车的安全技术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汽车运用技术对于提高汽车运行的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当前汽车运用技术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主动安全技术和被动安全技术,所以文中从这两方面对汽车运用技术进行深入的分析,确保汽车安全性能的提高。

1.汽车车运用技术

1.1汽车主动安全技术

1.1.1距离警示系统

这是一套可以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的警示系统,可以自动进行报警,当启动距离警示系统后,与前车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由驾驶员进行自行设定,设定完成后,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一旦与前车间隔时时间低于这设定的值时,系统则会发生报警提示,如果驾驶员没有采取安全措施时,则该系统则会自动发出指令,自动进行刹车。

1.1.2行车疲劳驾驶警报系统

据一项统计数据表明,在交通安全事故中其中由于驾驶人员疲劳驾驶而导致的交通安全事故占有较大的比例,特别是在高速公路事故中所占比例更高。所以可以针对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及打瞌睡等情况来制定一套警报系统,其可以利用摄像机、红外线扫描、微机处理等多种方法来对驾驶员的驾驶状态进行判断,并发出警报,以达到提醒驾驶员安全驾驶,避免由于疲劳驾驶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1.1.3轮胎气压警报系统

轮胎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一定的摩擦,特别是当轮胎内气压过低时,不仅磨损会加重,而且行驶性格能也会降低,极易导致车辆发生倾翻,造成严重的损失。所以可以在轮胎上安装警报系统,当轮胎压力降低时系统会发生报警,及时提醒驾驶人员采取安全措施,确保车辆行驶的安全。目前在英国研发出一种可以自动化吸气的轮胎,即对于行驶过程中气压过低时,轮胎会自动吸入气体,而当压力减小时,则又会释放出部分气体,使轮胎压力保持在相应的水平,确保汽车行驶的安全。

1.1.4自动巡航系统

自动巡航系统相对于普通的巡航系统具有较大的优势,其可以自动对附近可能出现的物体进行判断,及时对车速进行调整。传统所使用的巡航系统会受到速度所限,其只有在汽车达到一定速度时才能进行启动,并保持一定的速度自动化前进,但司机需要及时提高注意力,一旦遇到情况时需要紧急踩制动,而踩下制动后,巡航系统则会失去功能,要想再启动,则需要重新进行加速达到巡航设定的速度。而自动巡航系统则具有更高的智能化水平,能够自动对车速进行调整,而且对于一公里以内范围内的物体进行提醒,并自动对车速进行调整,而当不存在障碍物时,则又会将速度恢复到最佳的状态。

1.1.5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

利用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可以有效的避免汽车行驶过程中后轮先制动的情况发生,其通过车辆的重量和路面条件来对制动过程进行控制,制动过程中以前轮为基准,但会对后轮轮胎的滑动率进行比较,及时将前后轮的滑动率调整到均衡,使制动力能够实现理想化分布,这样在就可以在ABS动作启动前,就使每一个轮都形成了有效的抓地力,实现了对制动力的改善,确保了其平衡性,可以有效的纷乱汽車制动的距离,确保行驶的安全性。

1.2汽车被动安全技术

1.2.1智能安全气囊

智能安全气囊除具有一般安全气囊所具有的部件和功能外,它所配备的气体发生器都是多级的,具有更多的传感系统,可以自动地感测到乘员的体重大小、乘员的身材高矮、乘员的坐姿、座椅移动情况、乘员离位情况(离安全气囊模块的距离)以及乘员是否佩带安全带等信息,以此来确定安全气囊打开时采取的不同充气级别,避免乘员被爆炸的气囊击伤,以达到最佳的保护效果。

1.2.2汽车“黑匣子”

与飞机相似,汽车黑匣子的主要功能也是为了记录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各种动态以及传感器所接收的各种信号信息,以便于在事故发生后查找引起事故发生的原因,这种被动安全技术对于改进汽车性能提供了有力的实践依据,促进汽车的运用技术得到更快的发展。

1.2.3事故自动呼救系统

自动呼救系统是一项较新的被动安全技术,它是基于安装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的车辆。当车辆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后,它会立即自动向救援中心呼叫,报告事故车辆所在的准确位置,车辆事故的状态,并能向救援人员赶赴现场的途中转发伤员身体方面的重要信息,可以测出车内微小的振动和微量的二氧化碳,能测出车内是否有人,以争取尽早地、更准确地发出求救信息以获得及时救援。

1.2.4防撞型安全转向柱

在汽车发生正面碰撞事故时,由于车身前部的变形,转向盘连同转向柱将一起向驾驶员方向移动,此时驾驶员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向前冲击,驾驶员胸部会因撞在转向盘和转向柱上而受到严重伤害。防撞型安全转向柱除了能保证汽车正常行驶时传递转向扭矩外,当汽车发生正面碰撞,碰撞力达到一定值时,转向柱的中间轴可以伸缩、弯曲或断开,达到隔绝一次碰撞影响的目的。

1.2.5安全头枕

在汽车发生碰撞或追尾事故时,驾驶员往往会因毫无防备而受到外力冲击,使头部迅速后仰,这就极易造成驾驶员的颈部受伤。而安全头枕就是为了避免驾驶员的头部后仰过度而设计的,这种安全头枕的技术应用极大的降低了因追尾碰撞而引起的人身伤害发生概率。

2.汽车运用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未来的汽车运用技术发展中,汽车的安全技术运用必将更加完善与健全,在实际的技术应用中,主动安全技术与被动安全技术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汽车主动安全技术与被动安全技术相互结合,实现汽车运用技术的集成化、智能化以及系统化,才能促使汽车行业得到更好的发展与进步。当前,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技术、智能避撞系统、智能驾驶系统、智能轮胎、智能悬架、智能安全气囊等已经在汽车运用技术上发挥出巨大的作用。随着传感器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智能化技术将会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汽车技术中。

3.结束语

汽车在给人们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其安全性更至关重要,汽车的主动安全技术和被动安全技术可能效的确保汽车行驶的安全性,所以业内人士还需要在加强研发工作的力度,不断的将先进的技术应用到汽车运用中来,有效的提高汽车行驶系统的安全性、智能性,使汽车运用技术得以不断创新和完善,保证汽车行驶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蔡月萍.韩风.浅谈新一代汽车安全新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2).

[2]崔声伶.汽车四轮定位分析及对行驶性能的影响[J].科技风,2009(23).

浅析汽车运用中节油方法 篇3

关键词:汽车运用,节油,方法

汽车节省燃油与汽车的很多方面有关系, 首先在选择汽车的时候就要考虑汽车的经济性, 因为它关系着日后的养车费用。在选择了汽车后, 使用中有很多可以节约燃油的方法, 如在驾驶中正确操作, 合理的汽车保养, 以及合理的选择汽车用油, 都可以实现节油。现就汽车运用中的节油方法做一下探索。

1 汽车驾驶中如何节油

驾驶操作与汽车节油的关系非常的密切, 正确的操作可以大幅度的降低油耗。据测试, 由于驾驶水平的高低不同, 油耗量可相差7%~15%。刚学会开车的驾驶员与熟练的驾驶员相比, 油耗相差可达20%~40%之间。在现实中同一驾驶员使用同一辆车, 稍加改进自己不合理的驾驶习惯, 就能有5%的节油效果。因此, 不断提高驾驶技术、改进操作方法, 是最基本的切实可行的节油途径。其节油技术的要点是:预热保温、柔和起步、中速行驶、及时换档、安全滑行、正确制动等。

1.1 预热保温可以节油

发动机工作温度的正常与否, 直接影响燃油消耗量。温度过低, 燃油得不到完全燃烧, 机油润滑不好, 热效率和磨擦的损失就增大。尤其在冬季发动机要进行保暖, 过度的冷却会消耗大量的热量, 而这些热量的获取都来源于燃料的燃烧。冷却系统中的节温器是根据水温度的高低来调整大小循环的, 节温器不能随意的拆掉。拆卸节温器后会使发动机的温度上升缓慢, 增加预热的时间和燃油的消耗, 因此冬季最好将汽车停放在暖库内。要养成好的汽车起动习惯, 夏季汽车起动后预热1~2min就可以上路;冬季要预热长一些时间。低温起动时最好在短时间内预热到40~50℃, 但是不能用加大油门的方法来缩短预热时间, 那样会加大发动机的磨损。

1.2 柔和起步可以节油

汽车起步是很费油的, 特别是满载的情况下。起步时, 要正确选择档位, 轿车最好一档起步。发动机起动后, 不要轰大油门, 当发动机转速稳定后, 即可挂低档起步。此时, 要缓慢地踩下油门踏板, 逐步从低速档变换到高速档, 这样可减少升温时间, 增加燃油的有效利用率。同时, 这样做也能使传动系统的润滑油温度增高, 减少磨擦阻力。起步后要快速的换入高一级的档位, 使汽车提速较快。但是要注意离合器和加速踏板要紧密的配合, 使汽车起步平稳, 而且没有冲动、振抖、熄火等现象, 这样可以获得良好的节油效果。

1.3 中速驾驶可以节油

坚持中速行驶。发动机在中速运转时最省油, 因为它在中速时可以提供较大的扭矩输出, 在没有大负荷需要发动机输出最大功率时, 无须使发动机一直以高速运转。汽车在高速行驶时, 需克服较大的空气阻力, 会使燃料消耗量剧增。同时, 发动机转速较高会使进气压力降低, 排气阻力增大, 运动部件的惯性增大磨损加剧, 油耗增加。一般经济型轿车的经济车速是60~80km/h;中高档轿车的经济车速80~90km/h。在城市交通中, 车辆一般根本达不到经济车速。

1.4 及时换档可以节油

驾驶途中还要准确地运用排档档位, 准确掌握离合器的高度比如走爬坡上坎的路面时, 就要注意好好把握离合器的高度及适时换挡。换挡要快而及时, 换挡的时间越短, 汽车的动力性就发挥得越好, 就越能节省燃料。低档位时, 汽车驱动轮的转速比较低, 获得的转距和牵引力比较大。由于车速低, 发动机转速高、声音大, 温度容易过高, 耗油量增加。所以轿车低档的时间要尽量的缩小, 例如五档的轿车, 一档、二档的时间较短, 二档三档的时间略长, 四五档最长。高档位时, 获得转距和牵引力较小, 但是行使的速度较快, 发动机在经济时速下运转, 可以节油。

2 汽车保养对节油的影响

首先, 发动机的技术状态直接影响着汽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因此发动机要及时地清洁、保养, 及时地排除故障, 可以实现节油的目的。如果发动机工作不良, 如怠速不稳、起动困难、冒黑烟或蓝烟等, 一定会使耗油增加。发动机点火系统工作不正常, 如点火电压不够等会使发动机燃烧效率下降, 油耗增加。对于发动机的保养, 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定期检查气门, 看是否有密封不严、漏油等现象, 气门与气门座结合不紧, 耗油将增加5%~7%;若进气管有大量的胶质积炭, 进气管垫漏气, 油耗将增加2%~3%;定期保养火花塞, 点火系统的故障, 如一缸不跳火, 油耗将增加25%;定期清洁空气滤清器, 空气滤清器缺乏保养会增加油耗的5%;蓄电池缺电, 会影响起动, 反复的起动会增加油耗5%。

其次, 底盘部件的保养对于节油也是很重要的。由于底盘的润滑不良或调整不当都会使运行阻力增加, 油耗增加。汽车在平坦的路面上可以进行滑行, 底盘部件的润滑不良或间隙不正确将影响滑行的距离, 影响燃油的消耗。若平坦的沥青路面上, 底盘部件保养好的汽车和底盘保养调整较好汽车相比较, 车速从50km/h的初速度开始滑行, 调整好的可以多滑行100米。可以节约燃油3%~5%。

第三, 轮胎的气压对汽车油耗有一定的影响。一般如果汽车轮胎的气压比标准值气压值降低49k Pa (0.5公斤力/cm) , 耗油将增加5%, 而仅一侧的两轮气压力降低49千帕, 将增加2.5%的油耗;前轮一侧轮胎气压降低49千帕, 则增加1.5%的耗油量;当轮胎的气压低于标准值20%~25%时, 就会减少20%的行驶里程, 使燃油增加10%。在负荷一定时, 轮胎气压过高, 下沉量较小, 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缩小, 单位受到阻力增加, 从而加速了胎面的磨损, 缩短了轮胎的使用寿命。但是在此情况下, 滚动阻力较小, 有利于节油。当轮胎的压力过低时, 下沉量增大, 轮胎的胎面两侧负荷增大, 胎肩早期磨损, 滚动阻力增加, 这对节油不利。因此, 选择节油、节胎的最佳工作气压工作, 要根据负荷的大小来控制轮胎的气压。注意不能超过轮胎的最大负荷。

在汽车的保养方面还要保证汽车的表面的清洁可以减少汽车的运动阻力, 四轮定位的正确、保养“三滤”、按要求更换机油等都可以减少燃油的消耗。使用汽车要求使用的汽油也是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的主要方面。由此可见汽车的保养, 对汽车的节油起着重要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 要使汽车节约燃油, 就要在行驶的过程中, 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 掌握汽车驾驶节约燃油的方法,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 提高燃油使用效率。同时在保养中, 养成良好的习惯, 对汽车的各个部件进行科学的保养和使用, 提高汽车使用寿命和节约燃油。

参考文献

[1]张安民.汽车驾驶学习技巧[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6.

汽车y运用工程 课程实习+大纲 篇4

实习总学时/周数(或天数):一周其中理论学时/实习学时:0周/1周 学分:1学分

先修课程:汽车构造、汽车运用工程

适用专业:汽车服务工程

一、实习目的汽车运用工程课程实习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实践教学。通过驾驶实习,初步了解汽车的使用性能,了解各种驾驶操作装置的作用和使用方法,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建立感性认识基础。

二、实习的基本要求

1.了解《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办法》等交通法规。

2.熟悉小型汽车驾驶的基本知识。

3.熟悉汽车的使用维护常识。

4.具备汽车驾驶的独立操作基本技能。

5.在汽车驾驶模拟器的模拟道路上,掌握汽车驾驶基本操作,掌握小车(科目二)场地5项和(科目三)道路驾驶技能的操作。

三、实习地点及进行方式

1.实习地点

安阳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A08-609汽车驾驶模拟实验室

2.进行方式

学生首先通过科教片了解道路交通安全和车辆管理法律、法规及安全规章常识,在熟悉小型汽车驾驶的基本知识后,分组在汽车驾驶模拟器上进行独立操作。实习期间,应有实习指导教师现场指导。

四、实习教学内容

1.汽车驾驶姿势及操纵机构的使用

(1)驾驶姿势

驾驶人的坐姿应该自然,不要紧张,身体过于紧张向前倾斜的坐姿会迅速使驾驶人疲劳,且有害于健康,过于自由放松的坐姿会分散注意力,以致遇到危险时,不能迅速采取必要措施。

正确的坐姿是:端正自然,双手掌握转向盘,两眼向前平视,看远顾近,注意两旁,身靠后背垫,胸部挺起,两膝放开,脚放在离合器旁边和加速踏板上,初学者必须端正姿势,以养成正确驾驶的习惯。

(2)操纵机件的运用

a、转向盘;

b、变速杆;

c、离合器踏板、制动踏板和加速踏板;

d、手制动杆练习;

e、发动机起动、熄火练习。

2.汽车起步

起步要平稳。起步时离合器和加速踏板配合要求:“左脚快松听声音,音变车抖稍一停,右脚平稳来加油,左脚慢,车前进”。操作方法:踏下离合器踏板,将变速器挂入一档或二档;按喇叭,放松手制动器;放松离合器踏板,同时逐渐平稳的踏下加速踏板,当主从动件开始接触时,离合器踏板应稍停一下,待汽车开始平稳的前进时,再慢慢的放松离合器踏板。起步要平稳。

3.行驶

驾驶时,应目视前方,看远顾近,注意两边,由于路面会对前轮冲击振动而产生偏斜,应及时修正方向,当车体向左(右)偏斜时,应向右(左)转动方向盘,当车体接近回到直线行驶时,再逐渐把方向盘回正。

4.换档

要求换档时不得强推、硬拉变速杆使齿轮发出撞击声;加档时(低速变高速),当车速适合高一级档位时,即放松加速踏板,同时踏下离合器踏板,将变速杆移至高一级档位,然后平稳地抬起离合器踏板,同时踏下加速踏板,提高车速,按上述方法逐级换入高档;减档时(高速变低速),当感到发动机稍有乏力时,应迅速抬起加速踏板,踏下离合器踏板,同时将变速杆移至低一级档位,放松离合器踏板的同时踏下加速踏板。

5.转弯

应根据道路弯道情况判断,逐渐转动方向盘,沿规定路线行驶,运用方向盘应与车速相配合,及时转,及时回,靠路的右侧行驶。

6.倒车

倒车时必须使汽车停稳后进行,选择好倒车的地点和目标;倒车时,要控制好车速,观察好周围的情况,如需将车尾向左(右)偏斜,应左(右)向转动方向盘,及时修正,要少打少回,以保证汽车直线后倒。

7.制动

制动分预见性制动和紧急制动两种。

(1)预见性制动,应提前放松加速踏板,并空档滑行,根据预见性的目标和距离,缓慢地踏下制动踏板,使车速降低或停车。

(2)紧急制动,掌握好方向盘,迅速放松加速踏板,立即用力踏下制动踏板,同时拉紧手制动拉杆,使汽车立即停稳。

8.停车

停车时,抬起加速踏板,降低车速,使车靠右侧缓行,踏下离合器踏板,根据停车目标,缓用制动平稳停车,停稳后,将变速杆移至空档,拉紧手制动器,松开离合器踏板及制动器踏板。

五、实习安排

1、实习时间安排

于第三学年第一学期的第11周左右进行,时间为1周,共计22课时。

2、实习进度安排

驾驶理论学习

驾驶实践练习1天4天

2天 整理实习报告

六、实习成绩考核

指导教师依据平时成绩和实习报告,综合评定给出每个学生的最后成绩(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

1.实习考勤纪律:占40%。实习过程中,严格遵守汽车驾驶规程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严格服从指导教师的安排。

2.实习报告成绩:占60%。实习报告内容丰富,书写要工整,并且有实习感受。

七、注意事项

1.严格按照指导老师要求,正确操作汽车驾驶模拟器。

2.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注意安全。

3.发现问题及时向指导教师汇报。

汽车运用工程 篇5

[关键词]汽车电气;课程改革;探讨

一、目前教学现状

随着新技术、新设备应用于汽车,汽车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机械装置,而是集电子、网络、液压、机械为一体的高科技产物。汽车电器设备增多,电路的复杂化,使得《汽车电气设备》这门课程的教学难度增加了许多,而目前的教学状况又如何呢?

1.教学模式落后

对《汽车电气设备》的教学还采用传统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再好,讲解得再生动,也只是在黑板上开机器,只会越来越糟,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并且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短时间教学中传授越来越多知识、信息,操作技能仅靠原有教学手段,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2.教材内容贫乏过时

一方面现在用的绝大部分教材都是2000年以前编的教材,理论性较强、概念、定义原理方面的东西很多,实际应用方面的知识少。且《汽车电气设备》课程本身的内容较抽象,逻辑性强。而职校的学生在逻辑思维、空间想象等方面能力欠缺,这给学生学好这门课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现在汽车技术更新太快,而现在多数的教材还保持在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总之,学校的教材和教学内容相对于企业较滞后,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与企业不能接轨。

3.教学工具落后

我们现在教学还用古老的挂图进行讲解,用园规、三角板、粉笔在黑板上画图,根据图再讲解。就《汽车电气设备》课程来说实物图多,线路图更多,教师就画图这一项就要耗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况且不画讲不明白,买挂图又买不到;自己制的图不甚理想,导致复杂电路无法讲解、个别部件的结构讲不明白,用多媒体、幻灯片等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教学的少之又少。

4.理论课时与实习课时比例失调

课时分配的状况是这样的,理论课时太多,实习课时太少,有的实习课时只占理论课时的三分之一。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实习设备少,实习场地小,多讲理论能节省实习材料费用,还有的是老师的主观意愿在起作用,总认为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理论,学生才能实习好,认为学生毕业后的实习机会很多。

二、课程改革的思路

首先教《汽车电气设备》的教师要更新观念,把教学转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上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就是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从“独自式”转向“对话式”,以体验,探究和意义建构为教学的基本形式。其次结合本校的现有实习设备,和企业接合,和市场接轨开发我们实用的校本教材;争取学校及政府的支持购进实习设备,建立实习基地,满足学生实习的需要。再次采用现代化教学工具进行授课;合理分配理论和实习课时,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三、应对措施

1.教学采用当代职业教育先进的教学模式

现代的职业教育涌现出很多先进的教学模式,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反思性学习法、头脑风暴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在《汽车电气设备》这门课程中可以用项目教学法对点火系统,启动系统,电源系统进行讲解,讲解当中可用头脑风暴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融于其中,老师不再是传统的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互动,围绕学生展开讨论,反思,总结,最后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它各章节可根据课程的内容,采用灵活的方法进行授课。

2.加大投入力度,为教学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硬件设备是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载体,必须加大对专业设备设施的投入,完善教学设备。例如在黑板上很难解释的电路,电器元件的构造等,利用多媒体课件就能轻而易举为学生讲解清楚。

3.改变落后的教学模式

改变过去讲几个月的理论课后(每周4-6节课)安排一次实习的做法。可把《汽车电气设备》分为多个模块,讲完一个模块后就要实习一次,这样“趁热打铁”学生实习的效果更好,避免过去学生实习时,理论几乎忘完了,就是没有忘完,也把实物和理论对照不上来,实习老师还要抽出几个课时进行重新讲解。实践证明采用模块式教学效果较好,这在我们的短期培训中得到验证。就《汽车电气设备》这门课来说,如果讲课前,先让学生实习一下,认一认部件及其安装位置,看看内部结构,讲课采用多媒体授课,甚至三维动画,效果会更好。

4.对教师加强培训

师资是项目教学质量保证的关键。在授课的教师中,有的是理论知识丰富缺乏实践经验,有的是实践经验丰富但讲课时又讲不出来。就是理论和实践经验都有的教师也要进行培训。因为我们处在知识爆炸时代,新技术层出不穷,尤其是汽车上的电气设备,可以说每年都有变化,教师如果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在培训的过程中,我们可参加国家级组织的培训班,也可把教师组织起来互相学习、研究,共同提高,使我们的教师始终站在汽车技术的前沿,这样我们教出的学生才能适应未来汽车工业的需要。

5.组织教师开发校本教材

各学校可组织精干教师,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让维修行业技术人员参与共同开发《汽车电气设备》教材。教材过时内容要清除,新知识,新技术要加进去,来适应未来教学的需要。

四、课程改革任重道远

在世界职教课程改革的大气候影响下,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在轰轰烈烈的进行,《汽车电气设备》作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必然也在改革之列。但是由于教师观念转变等需一定时间,并且受许多客观条件的约束,改革有一定的难度,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相当高,要求教师既有高深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师非常少,在很短时间内培养出这样的“双师型”教师难度很大。把教学模式从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法改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当代教育模式,这种转变也需要一定的过程,一定的时间。加之实习设备简陋,教学工具落后,更新、更换都需投入大量物力、人力,而很多学校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对《汽车电气设备》课程的改革应立足本校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进行改革,服务好学生,服务好社会。

[参考文献]

1.华俊昌.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探究.江西教育,2004(6).

2.任友群.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建构.教育科学,2002(4).

3.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2005.

浅析汽车运用技术及发展趋势 篇6

1.1 距离警示系统。

该系统可以帮助驾驶员保持与前车的安全距离。当距离警示系统启动后, 驾驶员可以预先设定本车与前车的时间间隔。汽车行驶时, 系统探测到本车与前面的汽车时间间隔低于本车的设定值时, 会在前挡风玻璃发出警示, 同时发出警示声。如果驾驶员还没有采取任何安全措施, 这个系统将会自动刹车。

1.2 行驶中打瞌睡或精力不集中警报系统。

由于高速公路网的不断完善, 增加了长时间驾驶的机会, 驾驶人员极易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 由此而引起的交通事故约占整个车辆事故的50%。该系统能够记录汽车在道路上的行驶情况并向注意力分散的驾驶员发出警示, 避免或减少因疲劳驾驶导致事故的发生。该系统使用仪表板处安装的小型摄像机及夜间红外扫描装置, 监视驾驶员的脸部表情。通过微机处理来判断驾驶员是否打瞌睡或注意力不集中, 当驾驶员打瞌睡或注意力不集中时会发出警报。

1.3 视觉增强系统。

为使驾驶员在雨、雾天仍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国外一些大的汽车公司研制出一种视觉增强系统。该系统能迅速去除风挡玻璃上的雨水、雾气。典型的结构有三种:第一种是采用除水防护薄膜, 使水膜不易形成;第二种是日本三菱汽车公司采用的一种斥水玻璃, 使水珠快速结成大水滴流走;第三种是日本制造商利用超声波技术使吸附在风挡玻璃上的水膜雾化消散。

1.4 轮胎气压过低警报系统。

轮胎气压过低时, 会使汽车的行驶性能变坏, 加速轮胎磨损, 甚至造成车辆倾翻事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车辆上装有轮胎气压过低警报系统。当轮胎气压低于某一定值时, 该系统报警, 以便驾驶人员采取一定措施, 确保行车安全。为了减少轮胎气压过低对安全行驶的影响, 英国哈蒙雷塑料研究所研制出一种自动吸气的轮胎。其内部填充一种能自动吸气的泡沫塑料, 吸气特性取决于所受压力。轮胎受的压力越大, 吸入气体越多;当压力减小时, 它又释放出一部分气体, 始终保持一定压力。

1.5 自动巡航系统。

普通的巡航系统是汽车行驶到一定速度时, 启动巡航系统, 汽车会保持一定的速度自动前进, 不用再踩油门。但当遇到情况时, 驾驶员必须踩制动以防事故发生。因此, 驾驶员必须随时准备制动。采取制动后巡航系统自动失去功能, 必须重新加速后重新设定巡航速度。自动巡航系统则具有高度智能化功能, 能自动调整车速。巡航时速最低可达32km/h, 利用携带的GPS系统会时时提醒自动巡航系统近1km范围内可能出现的物体。自动巡航系统接收到信息后判断出最佳的车速, 待确认无潜在危机后, 又会恢复到较快的巡航速度。

1.6 偏离行驶路线警报系统。

由于某种原因, 车辆稍微偏离行车路线, 而驾驶员又没有注意修正时, 该系统发出警报, 直到车辆回到原来的路线为止。日本三菱汽车公司和马自达汽车公司采用车载摄像机识别道路中间白线的方法, 即当车辆偏离白线或偏离白线较多时, 该系统报警。汽车报警后, 驾驶员仍没有使车辆回到原来路线时, 该系统便自动地使车辆回到原来路线。

1.7 一体化底盘控制系统。

它是一种先进的集成系统, 通过中央底盘控制器, 将制动、悬架、转向、动力传动等控制系统进行电子化连接。控制器通过微电脑的控制运算, 对各个子系统进行协调, 以获得车辆整体性能和稳定性控制达到最佳, 保持汽车在任何行驶状态下的平稳性和快速转弯时的可控性, 减少颠簸和转向时离心力造成的冲撞。

1.8 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 (英文全称是Electric Brakeforce Distribution, 缩写为EBD) 。

为了防止汽车制动时后轮先制动的情况发生, EBD系统可依据车辆的重量和路面条件来控制制动过程, 制动以前轮为基准要比较后轮轮胎的滑动率, 如发觉前后车轮有差异, 而且差异程度较大必须被调整时, 它就会调整汽车制动液压系统, 使前、后轮的液压接近理想化制动力的分布。因此, 重踩制动在ABS动作启动之前, EBD已经平衡了每一个轮的有效地面抓地力, 防止出现后轮先抱死的情况, 改善制动力的平衡并缩短汽车制动距离。

1.9 电子制动辅助系统 (英文全称是Elec-tronic Brake Assist, 缩写为EBA) 。

在一些非常紧急的情况下, 驾驶员往往缺乏果断, 不能迅速踩下制动踏板。EBA就是为此设计的, 它的功能与ABS相似。该系统利用传感器感知驾驶员对制动踏板踩踏的速度和力度大小, 以此判断驾驶员此次制动的意图。如果属于非常紧急的制动, EBA就会指示制动系统产生更强的制动力, 使ABS发挥作用, 从而使制动力快速产生, 减小制动距离;而对于正常情况的制动, EBA则会通过判断不予启动ABS。通常情况下, EBA的响应速度都会远远快于驾驶员。这对缩短制动距离增加行车安全性非常有利, 因此, 对于脚力较差的女性及高龄驾驶员避让紧急危险的制动是非常有帮助的。

2 汽车被动安全技术

2.1 智能安全气囊。

智能安全气囊除具有一般安全气囊所具有的部件和功能外, 它所配备的气体发生器都是多级的, 具有更多的传感系统, 可以自动地感测到乘员的体重大小、乘员的身材高矮、乘员的坐姿、座椅移动情况、乘员离位情况 (离安全气囊模块的距离) 以及乘员是否佩带安全带等信息, 以此来确定安全气囊打开时采取的不同充气级别, 避免乘员被爆炸的气囊击伤, 以达到最佳的保护效果。

2.2 汽车“黑匣子”。

该系统与飞机黑匣子相似。它可监视和记录车辆碰撞前后的瞬间以及行车途中各种传感器信号的变化情况, 以便准确分析故障的成因。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汽车黑匣子可以记录事故发生前后车辆和驾驶环节等方面的信息, 并能再现故障的全部过程。

2.3 事故自动呼救系统。

自动呼救系统是一项较新的被动安全技术, 它是基于安装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PS) 的车辆。当车辆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后, 它会立即自动向救援中心呼叫, 报告事故车辆所在的准确位置, 车辆事故的状态, 并能向救援人员赶赴现场的途中转发伤员身体方面的重要信息, 可以测出车内微小的振动和微量的二氧化碳, 能测出车内是否有人, 以争取尽早地、更准确地发出求救信息以获得及时救援。

2.4 紧急门锁释放装置。

其功能有:当碰撞传感器确认已发生碰撞时, 系统将立即自动地释放门锁, 使车门能迅速打开。

2.5 防撞型安全转向柱。

在汽车发生正面碰撞事故时, 由于车身前部的变形, 转向盘连同转向柱将一起向驾驶员方向移动, 此时驾驶员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向前冲击, 驾驶员胸部会因撞在转向盘和转向柱上而受到严重伤害。防撞型安全转向柱除了能保证汽车正常行驶时传递转向扭矩外, 当汽车发生正面碰撞, 碰撞力达到一定值时, 转向柱的中间轴可以伸缩、弯曲或断开, 达到隔绝一次碰撞影响的目的。

2.6 防撞吸能车厢。

为了减少驾驶室在事故中的变形, 保证车内乘员有足够的生存空间, 通过采用高强度合金材料以及增加乘员车厢材料尺寸, 从而获得汽车中部刚性车身结构。采用中间有泡沫填充物的夹层钢板等。

2.7 安全头枕。

在追尾碰撞事故中, 即使车速较低, 被撞车内的驾乘者会因车辆突然向前加速而引起头部剧烈后仰, 造成颈部和背部损伤。安全头枕的作用就是在汽车发生追尾碰撞事故时防止驾乘者因头部后仰过度而受到伤害。汽车安全技术中的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 两者缺一不可。未来的汽车安全技术将向着集成化、系统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2.8 集成化。

将汽车主动安全技术与被动安全技术进行融合, 会得到更好的安全保护效果。德尔福公司推出的集成安全系统 (ISS) 涵盖了汽车上所有的主要。

2.9 系统化。

将汽车、道路、人作为一个系统来分析研究, 让三者相互协调, 达到各自性能的最佳匹配, 才能实现驾驶员行为特征、车辆机械特性及道路设施和交通法规之间的最优协调, 才能达到系统整体的最佳效益。

2.1 0 智能化。

随着电子信息等技术的飞速发展, 智能技术在汽车安全系统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安全技术正逐步走向智能化。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PS) 技术、智能避撞系统、智能驾驶系统、智能轮胎、智能悬架、智能安全气囊等将在汽车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传感器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进步, 越来越多。

摘要:汽车运用技术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 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性问题。笔者主要针对汽车的主动安全技术和被动安全技术及发发展趋势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关键词:汽车运用,发展趋势,技术

参考文献

[1]宋庆文.当代汽车安全技术及其未来发展趋势[J].商用汽车, 2006, (2) .

关于高职汽车运用专业的思考 篇7

一、名正则言顺

新生开学, 许多学生、家长都会问我一个问题:你们这个专业的具体名称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困惑呢?翻开各高职院校的招生简章, 就不难找到答案:从专业性质和培养目标上看相同的专业却被起了不同的名称, 其中主要包括“汽车运用工程”、“汽车运用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运用与检测技术”等等。我认为:无论是本着对学生和家长负责的态度还是从本身专业建设出发都有必要对专业名称进行统一与规范。

“汽车运用工程”这一名称主要是沿用了本科院校汽运专业的名称, 并不具有“高职”特色。“汽车运用与维修”和“汽车运用与检测技术”这两个名称分别突出了汽车运用体系中的汽车维修技术与汽车检测技术, 但却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专业性质与培养目标。再者, 从专业角度分析, “汽车维修”与“汽车检测”是包容在汽车运用体系中的两项技术, 显然不能与“汽车运用”并列进行命名。我个人认为:为了与本科“汽车运用工程”专业名称区分开, 并突出高职教育面向生产第一线, 重点培养学生实践技术与技能的特点, 高职汽运专业采用“汽车运用技术”这一名称更合适一些。

二、有目标才有动力

毕业以后能够干什么工作?这是高职汽运专业学生与家长普遍最关心的问题。

前些年, 我国的汽车工业还不是很发达, 汽车保有量较少, 并且以中型货车为主, 科技含量低。汽车运用的基本任务只局限在“用好、管好、保修好”汽车, 无论是汽车使用技术、管理制度, 还是维修设备与工艺都比较落后。汽车的检测与故障诊断更是主要依靠传统的经验法进行。改革开放以后, 尤其是近十年来,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 汽车保有量直线上升, 现在已经逐渐走入家庭。车的类型也由过去的单一型发展到现在以轿车为主各种车型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在结构上, 由于电子控制技术、现代液压技术以及新材料、新工艺、新能源的大量采用, 现代汽车的科技含量已经非常高。汽车运用的基本任务也由过去抓“环节”转变为现在的“对汽车实行择优选配、正确使用、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合理改造、适时更新和报废的全过程综合性管理。”同时, 对汽车的使用技术、管理制度、维修工艺以及检测诊断技术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 目前社会上对汽车运用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量很大, 尤其是高级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倍受欢迎。据一权威的高职高专教育网站调查表明:当前高职汽车运用专业人才已成为“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所以我认为:高职汽运专业正应该满足这种需求, 大力加强素质教育, 突出高职办学特色, 努力培养出即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又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即能直接从事汽车使用、汽车维修以及检测诊断等技术工作, 又能在生产第一线从事车辆技术管理工作的高级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

三、因材施教

在校期间都学习哪些课程?这也是学生和家长比较关心的问题。

由于学制的改变 (三年制变为二年制) , 使高职汽运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安排中的矛盾更加突出。那么,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关键是要做到:打破传统教育的教学框架, 抓住高职办学特色, 精减优化专业教学体系。具体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仅供参考:

1、正确处理好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技术型人才, 而非“理论型”、“研究型”人才。加之生源都是高中毕业生, 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理论水平。所以, 为了确保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 在研究课程设置和制定教学计划时, 就要根据高职汽运专业的特点, 在满足必要需求的前提下, 尽量精减基础课安排的门数与学时数。如语文、化学、物理等与专业课联系不大的基础课要坚决砍掉;对于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政治、体育、数学、英语、计算机等课程也要根据需要尽量压缩学时, 以够用为宜;对于技术基础课的设置要考虑专业课的需要进行取舍、有所侧重。如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课程可适当缩减学时数, 而对于机械零件、电工与电子学、液压与液力传动技术等与汽运专业课密切相关的技术基础课程, 必须安排足够的教学时数, 以确保教学质量。

2、正确处理好理论课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第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加之汽运专业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要求很高的专业。各高职院校为了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素质、拓宽就业渠道, 又都在大力推行“双证制”教育。因此, 一定要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而其前提就是在研究制定教学计划时必须保证各项实习实训的时间足够。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 对高职汽运专业的专业实习教学项目的设置及时间安排提出以下建议:

由于学制与教学时间的限制, 实践教学时间的保证势必会使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受到很大影响。那么,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1) 精减优化专业课的设置

通过查阅各高职院校的专业介绍与教学计划, 我们可以看到高职汽运专业开设的专业理论课主要有: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汽车电气设备、汽车运行材料、汽车使用技术、汽车维修工艺、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汽车运输企业管理、汽车新技术等等。从高职汽运专业培养目标出发, 并考虑到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建立, 我认为必开的专业课应该包括: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汽车电气设备、汽车使用技术、汽车维修工艺、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等, 而对其它几门课程可做如下调整:由于汽车运输企业管理的课程性质显然已经不适应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应该予以砍掉。但其中关于车辆技术管理的内容是高职汽运专业学生必备的知识, 可放到汽车使用技术课中学习;汽车运行材料的使用也可以放到汽车使用技术课中学习, 不用单独开课;对于汽车新技术这门课程, 我建议可以把它的内容按不同的性质与特点进行分解, 然后放到其它相应的课程中学习。

(2) 处理好各专业课内容之间的衔接问题, 避免重复学习

由于各专业课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密切联系, 加之教材编者考虑到专业课程知识的完整性, 使各专业课之间存在着很多交叉、重复、甚至互相矛盾的内容。这就要求各专业课教师从整体专业教学出发, 加强互相沟通与配合, 根据各专业课教学需要, 对互相重复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与调整, 努力做到互不重复、互不矛盾、互相补充, 从而达到精减优化专业课程知识结构的目的。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汽车保有量迅猛增加, 社会对汽车使用与维修方面的人才需求也直线上升, 在这种情况下, 全国各地许多高职院校都争相办起了汽车运用专业。但是, 由于专业创办时间短, 高职汽运专业的教学体制不是很完善, 没有办出高职特色, 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对高职汽运人才的需求。

关于汽车运用技术及发展趋势探析 篇8

关键词:汽车运用,主动安全,被动安全,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工业和汽车业的迅速发展, 汽车的应用数量越来越多, 而汽车出现安全事故的比例也逐渐增大, 为此, 汽车的安全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而汽车运用技术正是为了解决汽车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的一种专业技术, 为此, 研究汽车的运用技术对于保证汽车的运用安全具有很大的意义。一般来讲, 汽车的运用技术可以从汽车的主动安全技术与被动安全技术两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1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

通过对最有可能引发汽车发生交通安全事故的几种常见主观因素进行分析后, 笔者认为, 汽车的运用技术表现在主动安全技术运用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分析:

1.1 距离警示系统

该系统可以帮助驾驶员保持与前车的安全距离。当距离警示系统启动后, 驾驶员可以预先设定本车与前车的时间间隔。汽车行驶时, 系统探测到本车与前面的汽车时间间隔低于本车的设定值时, 会在前挡风玻璃发出警示, 同时发出警示声。如果驾驶员还没有采取任何安全措施, 这个系统将会自动刹车。

1.2 行驶中打瞌睡或精力不集中警报系统

目前在交通安全事故的原因调查中发现, 约有一半的交通事故发生起因是因为驾驶员疲劳驾驶而引起的, 这种现象在高速公路上发生的概率更大。若能安装打瞌睡的警报系统, 就可以通过摄像机、红外扫描装置以及微机处理等设备或方法来判定驾驶员是否在疲劳驾驶, 并在判定后发出警报, 来提醒驾驶员专心开车或休息后再开车, 以尽量避免疲劳驾驶带来的安全隐患。

1.3 轮胎气压过低警报系统

轮胎气压过低时, 会使汽车的行驶性能变坏, 加速轮胎磨损, 甚至造成车辆倾翻事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车辆上装有轮胎气压过低警报系统。当轮胎气压低于某一定值时, 该系统报警, 以便驾驶人员采取一定措施, 确保行车安全。为了减少轮胎气压过低对安全行驶的影响, 英国哈蒙雷塑料研究所研制出一种自动吸气的轮胎。其内部填充一种能自动吸气的泡沫塑料, 吸气特性取决于所受压力。轮胎受的压力越大, 吸入气体越多;当压力减小时, 它又释放出一部分气体, 始终保持一定压力。

1.4 自动巡航系统

普通的巡航系统是汽车行驶到一定速度时, 启动巡航系统, 汽车会保持一定的速度自动前进, 不用再踩油门。但当遇到情况时, 驾驶员必须踩制动以防事故发生。因此, 驾驶员必须随时准备制动。采取制动后巡航系统自动失去功能, 必须重新加速后重新设定巡航速度。自动巡航系统则具有高度智能化功能, 能自动调整车速。巡航时速最低可达32km/h, 利用携带的GPS系统会时时提醒自动巡航系统近lkm范围内可能出现的物体。自动巡航系统接收到信息后判断出最佳的车速, 待确认无潜在危机后, 又会恢复到较快的巡航速度。

1.5 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

为了防止汽车制动时后轮先制动的情况发生, EBD系统可依据车辆的重量和路面条件来控制制动过程, 制动以前轮为基准要比较后轮轮胎的滑动率, 如发觉前后车轮有差异, 而且差异程度较大必须被调整时, 它就会调整汽车制动液压系统, 使前、后轮的液压接近理想化制动力的分布。因此, 重踩制动在ABS动作启动之前, EBD已经平衡了每一个轮的有效地面抓地力, 防止出现后轮先抱死的情况, 改善制动力的平衡并缩短汽车制动距离。

2 汽车被动安全技术

相较于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事故预防性, 汽车被动安全技术则更偏重于对汽车发生交通事故后, 为尽量减少人员伤亡和损失而采取的保护技术措施。常见的汽车被动安全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智能安全气囊

智能安全气囊除具有一般安全气囊所具有的部件和功能外, 它所配备的气体发生器都是多级的, 具有更多的传感系统, 可以自动地感测到乘员的体重大小、乘员的身材高矮、乘员的坐姿、座椅移动情况、乘员离位情况 (离安全气囊模块的距离) 以及乘员是否佩带安全带等信息, 以此来确定安全气囊打开时采取的不同充气级别, 避免乘员被爆炸的气囊击伤, 以达到最佳的保护效果。

2.2 汽车“黑匣子”

与飞机相似, 汽车黑匣子的主要功能也是为了记录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各种动态以及传感器所接收的各种信号信息, 以便于在事故发生后查找引起事故发生的原因, 这种被动安全技术对于改进汽车性能提供了有力的实践依据, 促进汽车的运用技术得到更快的发展。

2.3 事故自动呼救系统

自动呼救系统是一项较新的被动安全技术, 它是基于安装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PS) 的车辆。当车辆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后, 它会立即自动向救援中心呼叫, 报告事故车辆所在的准确位置, 车辆事故的状态, 并能向救援人员赶赴现场的途中转发伤员身体方面的重要信息, 可以测出车内微小的振动和微量的二氧化碳, 能测出车内是否有人, 以争取尽早地、更准确地发出求救信息以获得及时救援。

2.4 防撞型安全转向柱

在汽车发生正面碰撞事故时, 由于车身前部的变形, 转向盘连同转向柱将一起向驾驶员方向移动, 此时驾驶员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向前冲击, 驾驶员胸部会因撞在转向盘和转向柱上而受到严重伤害。防撞型安全转向柱除了能保证汽车正常行驶时传递转向扭矩外, 当汽车发生正面碰撞, 碰撞力达到一定值时, 转向柱的中间轴可以伸缩、弯曲或断开, 达到隔绝一次碰撞影响的目的。

2.5 安全头枕

在汽车发生碰撞或追尾事故时, 驾驶员往往会因毫无防备而受到外力冲击, 使头部迅速后仰, 这就极易造成驾驶员的颈部受伤。而安全头枕就是为了避免驾驶员的头部后仰过度而设计的, 这种安全头枕的技术应用极大的降低了因追尾碰撞而引起的人身伤害发生概率。

3 汽车运用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未来的汽车运用技术发展中, 汽车的安全技术运用必将更加完善与健全, 在实际的技术应用中, 主动安全技术与被动安全技术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只有汽车主动安全技术与被动安全技术相互结合, 实现汽车运用技术的集成化、智能化以及系统化, 才能促使汽车行业得到更好的发展与进步。当前,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PS) 技术、智能避撞系统、智能驾驶系统、智能轮胎、智能悬架、智能安全气囊等已经在汽车运用技术上发挥出巨大的作用。随着传感器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进步, 智能化技术将会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汽车技术中。

结束语

高等数学在汽车专业中的运用 篇9

一、高等数学运用于专业教学中的现状

我国高职院校大多开设高等数学,但是对高等数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教学较为乏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忽略了高等数学的重要性. 很多学生疑问,高等数学对专业学习有什么帮助,同学们的疑问暴露出了高等数学存在的问题: 脱离实践与专业学习. 虽然我国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经历了多次改革,但是并未从根本上改变高等数学课程设置,高等数学仍延续纯理论教学的特征,疏于结合实践活动和专业教学. 但是,高等数学是专业学习的基础,就汽车专业而言,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高等数学知识和技能,才能学好汽车专业课程. 以汽车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而言,需要测量和计算,很多数值需要高等数学计算才能得出,学生需要具备高等数学的能力,通过多个观测值间接计算出所要的数值,同时还要尽量减少观测值函数中的误差. 总体来看,当前高等数学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较为有限,为此,我们应积极推动高等数学与专业教学结合,真正使学生学会使用高等数学.

二、高等数学在汽车专业中的应用

( 一) 完善高等数学的教学目标,培养实践型专业人才

促进高等数学与汽车专业的融合,首先要从高等数学教学目标改革做起,明确高等数学教学的新目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作为高职院校,应为社会培养高技能的实践型专业人才,因此,高等数学教学目标也应为实践型专业人才服务.

汽车专业涉及的销售、投资、工程设计、机械维修等学科,与高等数学的弯矩变化曲线、函数单调性等存在紧密的关系.

为此,高等数学教师应对汽车专业课程进行研究,将其中涉及的广泛而大量的高数知识寻找出来,并结合具体的专业内容将其编制于高数教学计划中. 学生学习时,可随专业课进程,同步学习这些专业课程涉及的知识,通过高数知识教授,使学生触类旁通. 作为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在实践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完善高等数学的教学目标.

( 二)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促进专业学习与高等数学内容融合

高数教师了解学生专业学习的需求,并在学习之初,告知学生学习高数对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意义,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高数学习. 在教学方法选择上,要重视突出高数的实用性,可设定一定专业题目解题环境,让学生们练习使用所学高数知识. 以工程力学为例,学生需要考虑外力作用下,汽车梁( 或其他零件) 的弯曲,如汽车发生碰撞时,外力作用达到多大,梁能过度弯曲而断裂. 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一旦梁发生弯曲,其弯曲的曲线实际上就是挠曲线,可建立挠曲线方程进行计算,以挠曲线曲率、横坐标x的函数、弯矩M与曲率半径ρ,建立公式求解.

教师应在高等数学基础内容讲授时,顾及专业知识讲授,这样使学生自己建立高数与专业学习相联系的意识. 例如在讲授高数基础知识时,可将专业知识编成课堂例题进行讲授,课后将涉及专业知识数学思考题布置给学生,以此类推,涉及专业知识的高数题目可以多种形式出现,让学生学会利用高等数学知识解决专业问题.

教师应考虑可能专业题目需要通过大量的数学计算来求解,所以应循序渐进地增加题目的难度,不要一开始使用困难的题目,让学生觉得太难而失去学习的信心.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利用高数知识解决汽车专业的问题. 学生开始学习专业课后,教师应欢迎学生随时询问数学计算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学习高数及专业课的效率.

( 三) 在实践中融合专业与高等数学学习

我国高职院校已经经历了多次改革,并转型为应用型、实践型人才培养高校,就高等数学而言,其与汽车专业的最佳结合应体现在实践中. 当前,很多学校已经开展了目前校企联合、产学研结合教学模式,学生可在汽车专业相关企业内实习,教师也可将课堂移至生产实际中,让学生切身感受如何利用高数知识解决专业问题. 教师可结合案例教学和生产经验,让学生学会数学知识的应用,并理解高数与专业学习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结束语

浅谈如何做好汽车运用与维修教学 篇10

对中等职业院校来说,其在教学上可能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因为其生源素质和学生学历使毕业生走上社会以后可能面对的竞争压力更大一些。但面對挑战,我们只能是苦练“内功”,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办好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培养出合格的专业人才。那么,在学校教学中如何做好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呢?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来谈谈如何做好汽修专业教学。

一、教师要不断开阔视野,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很多教师都有着较强的专业功底,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吃老本”的现象。这一方面与职中学生学习能力弱有关系;另一方面也与很多教师缺乏危机意识密切相关。而教师一成不变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同时也会使学校的教学与社会需要严重脱节,导致学生在走上社会以后很难适应。

因此,要想提升教学质量,首先,教师必须要提升自身素质,要加强学习,不断更新、丰富自身的专业技能,保证专业技能过硬。其次,教师要关注社会需求,关注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根据社会的需求来调整我们的教育教学,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有竞争力的人才。

二、全方位提升学生技能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专业人才,据不完全统计,相对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职中类毕业生就业率相对较高,而且比较受企业的青睐。究其原因是因为职中类毕业生实际动手能力要强一些,这非常符合一线“蓝领”工人的标准要求。需求决定我们的教学,据此,我们学校教学既要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一定要关注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特别是基本素质,如待人接物的能力、动手能力、沟通能力等。

三、更新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对于教学效果有重大的影响,因此,要提升教学效果,必须要重视教学模式的更新。新时期的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非常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任务驱动型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职业任务驱动”是在“任务驱动”的基础上,将任务与职业岗位工作挂钩,更强调适应岗位工作需要这一教育目标,更强调岗位工作任务的完成,并考虑到企业差异性而专注于职业核心任务。在职业任务驱动型教学中,教学要求的落实、教学目标的实现都体现在每一个具体的任务之中,因而任务的合理确定十分关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进步,已发展成为位列世界前列的制造业大国,目前正面临着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中国的经济也将由制造业占主体向服务类占主体的经济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需要大量掌握相当专业知识,熟练操作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能适应多个岗位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这就要求我们职业教育能够在不断提升现有师资、设备、场地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益。

探讨汽车的轻量化技术运用方法 篇11

1轻量化技术运用中优化设计的作用

1.1结构的设计

对于汽车优化设计,其主要针对的是车身以及关键零部件。进行优化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的有:(1)对车身空间结构进行优化,达到不同工作载荷的要求;(2)减小或者是减少车身不必要的尺寸、各种零件的数量以及零部件厚度;(3)不断优化零部件外形,尽量减少多余的结构或者是增强重要构件数量。

1.2材料的确定

优化设计主要是通过科学设计汽车产品,在与汽车使用性以及经济性具体要求相符的条件下,采取相应的轻量化材料,这时候设计者经验以及CAE技术就显得特别重要。其中设计者的经验能够通过不断积累获得转化,属于轻量化数据库里面的专家系统[1]。此外,依据设计的静动力学相关分析,整车性能的深入研究以及主要件生产工艺具体模拟过程可知,CAE技术能够为材料的选择进行合理预判。

1.3预置工艺

由于汽车结构十分复杂,其工艺实现会严重影响到整车轻量化效果。随着汽车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复合材料、高强钢以及铝镁合金不断出现,同时也对应用工艺方面的要求更加高[2]。其中主要有:一些部件,比如轿车副车架,本身形状十分复杂同时生产难度较高,液压成形可以提供一个有效解决途径;界别比较高的高强钢,其对成形性方面的要求比较高,热成形技术就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利用CAE技术能够对这些工艺所具有的可行性以及路径进行有效的分析。

1.4试验仿真

所有车辆的好坏,均需要试验的验证。汽车轻量化整个发展历程中,国外一些汽车检测法规开始用CAE分析法取代某些试验测试,并且其结果获得了各界确认,最终变为了一项标准要求。其中对汽车轻量化造成严重影响的相关试验主要是:保险杠碰撞试验、自车身弯扭试验以及自车身NVH试验等,这些试验均能够利用CAE技术取得比较理想的仿真效果。

2轻量化技术运用中各种新材料以及新工艺的作用

2.1新材料的运用

(1)高强钢属于轻量化的主要材料,大量使用这种高强钢不仅可以使整车轻量化,同时还可以确保汽车自身安全性以及可靠性,所以,高强钢实际使用面比较广,同时量也非常大。

(2)铝合金属于轻质材料,本身抗腐蚀性非常好,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最近几年,汽车制造过程中铝材用量越来越大,其中主要包含有锻铝或者是铸铝、板材以及挤压材,一般使用于车轮、车身结构、外覆盖件以及空间框架等位置。

(3)镁合金是一种比铝质量更轻的材料,具体体积质量只有1.8千克/立方米,获得的轻量化效果非常显著。这种材料最开始是在方向盘骨架、壳体类以及气缸盖罩盖等部位使用,当前已经逐渐应用于支架类零件、座椅骨架以及仪表盘骨架部位。

(4)塑料和各种纤维复合材料也开始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领域,其中汽车上所采用的塑料件已经有数百个[3]。对于重型卡车,其所使用的塑料以及复合材料量高达150千克,主要包括普通的塑料以及强度比较高的复合材料。

(5)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材料主要包括金属基复合材料,并且在八十年代之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对于汽车工业生产而言,其所采取的MMC大部分为纤维增强或者是颗料增强的相应铝基复合材料。这种材料在刹车系统零部件以及发动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发动机零件包括气门挺柱、缸套、活塞、摇臂、连杆以及活塞销,而汽车刹车系统主要在刹车盘以及刹车毂中得到应用。

2.2新工艺的运用

2.2.1热成形技术的具体应用

为了同时实现轻量化以及增强汽车性能的目的,就应该选择强度较高的相应轻量化材料。现阶段,目前,如果乘用车的车型已经达到Uncap碰撞4星或者是5星级水平,那么其主要安全件里面(A柱,B柱,C柱以及保险杠防撞梁和防冲柱等)一般采用的是抗拉强度达到1 500 MPa并且屈服强度达到1200 MPa相应马氏体钢,这样高的强度之所以可以实现,主要是因为热成形钢材以及相关工艺技术的迅猛发展。材料自身屈服强度以及延伸率会对其加工成形性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时材料的断裂应变与其屈服强度以及材料的温度存在紧密的联系[4]。当温度为900℃的时候,热成形钢具体屈服强度将会减小到150MPa,并且断裂应变超过50%,这时候热成形钢自身成形性以及可加工性均非常好,当热成形过程结束后,开展冷却淬火工作,使其达到高强度,同时固定了处于热成形状态下的相应形状。

2.2.2液压成形技术的具体应用

所谓液压(也就是内高压)成形,主要是指选择液态物质当做施力介质,通过施力介质处理坯料,使其贴合凸模或者是凹模面成形。其中液压成形可以分为两种,分别是板材液压成形以及管材液压成形。进行汽车工业生产的时候,一般选择管材内高压成形方法。对于管材液压成形方法而言,其所具有的优点主要有:(1)可以节约材料用量;(2)降低后续工作量;(3)因为焊接减少,所以能够增强构件强度以及刚度;(4)和冲焊件进行比较,其材料利用率处于95%~98%范围内;(5)减少生产成本以及模具费用支出。

2.2.3激光拼焊板技术的有效应用

因为激光焊接技术具有一定特殊性,并且焊接速度非常快,具体热影响区比较小,所以,激光拼焊板材具有比较理想的成形性。这种拼焊板技术可以把各种表面处理状态、不同厚度以及不同强度的相应板材利用激光拼焊集成为整体板坯进行冲制,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选择减少模具数量以及后续生产工序环节,达到减小生产成本的目的,同时确保零部件质量,改善零件结构,将各种强度以及各种厚度板材所具有的特性充分发挥出来了。

2.2.4金属半固态成形技术的有效应用

这种技术所具有的特点主要为:节能环保、高效并且高性能以及低成本。通过多年的有效发展,这种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成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西方国家已经发展至产业化应用这一阶段,同时促进了铝合金材料在汽车结构零件制作中的广泛应用[5]。现阶段,瑞士Alusuiss、德国EFU以及法国Pechiney公司等都具备较大规模的产业,同时在汽车零部件生产中得到了大量的使用。单件尺寸以及质量也越来越大。

3轻量化技术运用中LCA的作用

所谓LCA,主要指客观评价产品生产工艺和生产活动环境负荷,其利用辨识并且量化能量、具体物质消耗和因为生产而产生的废弃物排放量的方式来评估能力以及物质利用给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从而获得改善产品或者是生产工艺的途径,属于有效工艺评价方法。对于轻量化而言,不仅应该减轻汽车质量,同时还应该符合汽车LCA,这是因为LCA主要追求的是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不对周围环境产生大的影响,能够尽量提高可耗竭资源实际使用效率,降低材料以及能量的消耗量,对各种可再生能源进行充分的利用,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4轻量化技术未来应用前景

未来轻量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一直围绕材料的使用进行,全球各国为此均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其中美国PNGV计划认为材料的选用主要是塑料复合材料、高强钢以及铝/镁合金,通过这些材料达到汽车轻量化的目标,同时强调了广泛运用轻质材料所具有的重要性;落实ULSAB-AVC计划的时候,把轻量化目标范围延伸至发动机支架、汽车超轻钢悬架系统和别的结构件,生产出的车身燃油效率得到了显著改善,同时材料十分容易回收,能够减少成本投入。

中汽协发表了《汽车轻量化意义》,内容主要面向未来,并且要求分析并且优化汽车总体结构的时候,应该在以下方面实现轻量化:附件轻量化、零部件的精简化以及整体化、车身轻量化、发动机轻量化、变速器轻量化、悬架轻量化与车身轻量化。现阶段,国内厂家正在研究客车、普通轿车以及商用车所使用的轻量化材料具体应用技术以及使用性能,发现高强钢以及铝材料的使用结果非常值得期待[6]。

5结语

汽车生产过程中,各种轻量化材料已经得到了普遍应用,未来汽车工业主要发展方向就是汽车轻量化。现阶段,经常使用的轻量化技术为:优化设计技术、材料技术、LCA生产技术。对象研究表明,以后汽车工业生产相应实现全方位轻量化目标,就应该将发展重点放在材料轻量化方面,对促进汽车工业进一步发展非常有利。

参考文献

[1]范子杰,桂良进,苏瑞意等.汽车轻量化技术的研究与进展[J].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2014,5(1):1-16.

[2]胡明宝.汽车轻量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实施途径[J].消费导刊,2015,12(12):361-361.

[3]范军锋,冯奇,凌天钧等.汽车轻量化与制造工艺[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9,38(7):141-143.

[4]曹学涛,崔建磊.轻量化技术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6,95(6):87-87.

[5]向晓峰,魏丽霞,马呜图等.汽车轻量化技术的应用[J].汽车工程师,2012,16(5):57-59.

上一篇:梦想让人幸福下一篇:地震灾区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