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技术在地面工程的运用效果分析论文(精选4篇)
伺服技术在地面工程的运用效果分析论文 篇1
伺服技术在地面工程的运用效果分析论文
依托强大的核心处理器,伺服控制系统可根据地面工程各个系统对控制参数的不同要求来编制闭环自动控制逻辑关系,以掺水系统闭环自动控制为例,如图2所示,伺服控制系统以掺水出站压力恒定为目标制定逻辑关系图[2]。伺服控制柜由控制系统、驱动系统、编码器和输入/输出模块组成,其中控制系统是伺服控制柜的核心。以掺水系统伺服控制柜为例,如图3所示,柜内DSP控制系统负责目标基准值的设定,并接收和处理采集设备提供的运行参数,绘制机泵的闭环自动化控制程序,在由驱动单元对电动机转矩和转速进行调节,从而实现掺水系统出站压力恒定的控制目标。根据现场运行要求,在关键工艺管理位置安装控制参数反馈设备,对于不同的地面工程系统需配套安装不同的设备,例如:外输系统根据控制液量的要求需安装流量计;掺水系统根据出站压力恒定的控制要求需安装压力变送器。在电动机风扇侧的转子上安装编码器,实时采集电动机转速参数,安装方式采用电动机后轴中心孔攻丝加装延长轴方式,同时延长风扇罩,如图4。
伺服控制技术有闭环自动控制、数据远传、远程控制、稳定性好、安全性高、节能效果好等特点。依托功能完备的控制单元(DSP),实现了高速的运算能力,可根据现场运行需要,编制复杂的电动机运行流程,岗位员工只需设定目标基准值,剩余的调控操作由伺服控制系统根据编写的程序流程自动完成。另外,DSP集成了大容量的程序存储器、数字/模拟信号的处理和转换器,可实时刷新、显示、保存和备份大量的运行参数。伺服控制系统的通讯接口单元支持多种通讯接口,如USB、RS232、RS485、Ethernet/IP、CANO-PEN等,方便数据的备份、打印、传输,根据用户要求,可轻松实现远程监视和控制。1伺服控制器有完善的监控功能,可以实时的显示电动机的电流、频率和转速;同时,还可根据现场需要显示采集的系统参数,如压力、流量等。伺服控制系统可承受3倍过载能力,可达到300%~350%之间的额定转矩,能在10s以内完成电动机的启动。1.3.5无谐波污染问题伺服控制系统自研发之初便内置了滤波单元,解决多次谐波产生的.危害,此外伺服系统信号传输均采用差分方式,即减少谐波的产生又避免了外界的干扰,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伺服控制技术试验情况:
1试验站点建设现状
朝23#转油站于1992年建成投产,安装掺水机泵4套,运行模式为冬季运二备二、夏季运一备三,1#、2#、4#掺水泵型号JZSB60-50×5,3#掺水泵型号GI65-50×5,额定排量60m3/h,扬程250m,电动机型号YB2-280M-2,功率90kW,额定电流160/92.4A,掺水系统冬季排量55m3/h,夏季排量47m3/h,工频模式下平均泵压约为2.5MPa,管压1.4MPa,电动机电流103A,冬季日耗电3420kWh(运行2台),夏季日耗电1720kWh(运行1台)。朝24#转油站于1992年建成投产,安装掺水机泵4套,运行模式为冬季运二备二、夏季运一备三,1#、2#、3#掺水泵型号JZSB60-50×5,4#掺水泵型号100ZSD-67×4,额定排量60m3/h,扬程250m,电动机型号YB2-280M-2,额定功率90kW,额定电流160.7/92.5A,掺水系统冬季排量60m3/h,夏季排量50m3/h,工频模式下平均泵压约为2.6MPa,管压1.5MPa,电动机电流120A,冬季日耗电4650kWh(运行2台),夏季日耗电2270kWh(运行1台)。
2伺服控制柜运行情况
目前2座站安装的伺服控制器和其驱动的掺水电动机运转安全、稳定,伺服模式运行的掺水电动机为闭环自动化运行,实现了该站掺水系统出站压力恒定的调控目标,朝23#、朝24#转油站掺水系统出站压力分别恒定在1.4MPa和1.5MPa。另外,伺服模式下运行的掺水泵出口阀门为全开状态,从而消除了截流损失,降低了掺水系统运行能耗,提高了机泵运行效率。
3伺服控制技术应用效果
通过朝23#转油站进行现场能耗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伺服模式驱动的2#、4#掺水电动机较试验前的工频模式节约了大量电能,2#掺水电动机日节约电量623.5kWh,4#掺水电动机日节约电量653.1kWh,节电率分别达到37.1%和37.8%,按照伺服控制器运行300d计算,年可减少耗电18.7×104kWh,节约电费11.11万元,节能效果较好。电动机运行情况见表2,节能效果见表3。
4朝24#转油站伺服控制技术应用效果
通过对2#、4#掺水电动机进行现场能耗情况测试,得出2台掺水电动机节电率分别为39.7%和40.6%。测试结果显示,伺服模式运行的2#、4#掺水电动机较试验前的工频模式日减少耗电分别为895.93kWh和918.05kWh,按照伺服控制器年运行300天计算,年可节约电量26.87×104kWh,节约电费15.97万元。电动机运行情况见表4,节电效果见表5。
伺服控制器驱动的电动机,其出力调节快速、精确,可消除截流损失,提高集输系统运行效率,节约大量电能。同时,该设备可记录、保存大量机泵运行参数,并具有电动机软启动功能,电动机启动电流和机械冲击小,实现了机泵的全寿命运行。伺服控制器是一种集数字化、网络化和自动化于一体的高端节能控制设备,可以满足油田联合站、转油站各型电动机的闭环自动化控制要求。适合在联合站进行合岗改造时,对外输、掺水、供水等系统机泵的闭环自动控制,通过其功能强大的通讯接口单元,在中控岗即可实现机泵的远程控制和监视。
伺服技术在地面工程的运用效果分析论文 篇2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运用效果
在传统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中, 造价的管理工作主要依据是施工蓝图的工程量大小。计算施工蓝图的工程量来完成建筑工程造价的拟定过程中, 由于计算量大并且计算方式较为繁琐, 不仅为技术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工作负担, 也严重的影响了建筑工程造价制定的精确性。将BIM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 则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
1 BIM的基本定义和应用原理
1.1 BIM的基本定义
BIM的中文全名为建筑信息模型。建筑信息模型的基本含义是指在工程开展过程中, 对于工程设备的物理性质以及性能特点和使用年限进行分析和预算工作。通过分析和运算结果, 来制定工程开展中的相关计划, 从而促使工程的运行计划更加的周密。
1.2 BIM的基本原理
建筑信息模型是指应用仪器设备对于数据进行采集和整理, 而后应用信息技术开展产品的测试和分析工作, 并且对于分析结果进行数字化的评估。同时, 建筑信息模型的应用可以较好的比较数据和数据之间的关系。因此BIM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技术人员统计数据时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建筑信息模型通过在工程开展中产生的数据信息化, 可以有效的将工程中各个环节的数据系统化, 促使建筑工程的各项工作能够通过数据进行系统性的传达。同时将建筑工程项目, 通过建筑信息模型以三维立体的方式表现出来, 建筑企业的各个部门通过共享平台更加精确的了解建筑工程的每个环节和注意事项, 在良好的沟通过程中, 共同完成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
2 BIM技术在造价管理中的运用效果
2.1 提升造价管理的透明度
建筑信息模型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可以对于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进行及时的、精准的、全面的分析。时刻的掌握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进程, 因此对于建筑工程的成本也有着很大的控制力。由此可知建筑信息模型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运用, 有效的提升了造价管理的透明度。
2.2 提升造价管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建筑信息模型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可以有效的解决工程技术人员在开展造价管理工作的过程中, 由于工程量巨大, 工作时间长且数据的统计精确程度不理想的问题。将建筑信息模型应用于建筑信息的造价管理的过程中, 可以借助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进行建筑工程的造价预算。同时应用建筑信息模型存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产生的数据, 也可以有效的避免数据漏存或者是重复存储的现象, 有效的提升了建筑工程造价数据管理的精确性和秩序性。因此建筑信息模型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运用, 有效的提升了造价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3 提升资源计划管理水平
建筑信息模型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的过程中, 可以通过对于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的实时监控, 更加合理的分配资金资源、人力资源、材料资源和机械资源等。从而促使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资源应用更加的精确化和合理化, 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建工工程造价管理资源的应用效率。因此建筑信息模型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运用, 有效的提升了资源计划管理水平。
2.4 完善设计变更、索赔和多效对比
建筑信息模型应用于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过程中, 可以对设计变更的内容进行微调的汇总。因此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的过程中的成本变化, 更加直观的显现出来, 技术人员对于成本的变化状态便有了更加精确的掌握。同时建筑信息模型可以有效的解决传统造价管理理念中的, 只注重合同价和结算价的管理误区, 对于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和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比, 完善项目步骤。因此建筑信息模型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运用, 有效的完善了设计变更、索赔管理和多效对比工作。
3 影响运用效果的因素分析
3.1 协作平台不够完善
由于建筑工程的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因此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缺乏综合管理意识。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较差的协调性, 是降低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运用效果的, 主要因素之一。
3.2 数据的精确度不足、收集较为困难
由于项目对工程造价管理数据的要求也不相同, 因此无法制定统一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标准数据。由于数据相对分散, 数据的采集工作开展难度也相对较大。因此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分析数据的精确度的不足以及数据的积累程度的不理想, 使得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运用效果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4 结束语
开展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探析, 应当明确BIM的基本定义和应用原理, 随后开展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探析:建筑信息模型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运用, 有效的提升了造价管理的透明度、有效的提升了造价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和有效的提升了资源计划管理水平以及有效的完善了设计变更、索赔管理和多效对比工作。并且明确影响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运用效果的因素: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协作平台的建立不够完善,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分析数据的精确度不足, 数据收集较为困难。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探析的开展, 可以有效的促使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系统更加完善, 从而促使建筑企业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李菲.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 2014.
[2]林庆.BIM技术在工程造价咨询业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4.
分析油田地面工程节能技术的运用 篇3
前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虽然是我国建设的首要问题,但是,近年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资源的紧缺以及不合理的使用浪费也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很多不良影响。石油工业作为我国经济的基础产业,是我国经济的命脉所在。因此石油经济发展必然会带领我国的经济走向更高的程度。
一、油田生产能耗分析
1.资源分为: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两种。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也就是说,石油的数量是一定的,不合理的开采和浪费,只会加速石油枯竭的速度。近年来,我国油田的产油量日益下降。开发新的油田是必然的,这样一来,工程对于各种能源的消耗就又会增加。工程的产油量是工作的首要问题,为了保证油田的产油量,地面开采设备会随之增多,能量消耗也必然增加。油田在开发的过程中,外围油田所产生的消耗也在不断的增加,由于外围油田的开采难度较大,地面工程设施经多年使用,已经老化,因此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降低了资源的利用率。
2.耗气分析
由于大庆油田主要采用的是掺水保温、单井计量的密闭集油流程,油田中的生产耗气以天然气为主,其消耗主要集中在油气集输系统的转油站和脱水站上。二者相比,转油站的耗气量较大,大约占80%。通过对地面工程的生产状况分析,造成耗气量增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由于长年开采,油田地面工程在老区几经加密,而外围油田的产油量较低,都造成了产油效率的下降;此类油井井口的出油温度偏低,为了对其进行保温,增加了集输吨油耗气;随着产油量的减少,与产油量相关的地面设备长期处于低负荷运行状态;油田地面工程中老化和技术落后的设备较多,由于长年疏于维护且尚未更新,造成这些地面设备效率较低,耗气量偏大,导致能耗加剧。
3.耗电分析
在油田施工中,地面工程对于电能的消耗不可避免。其中消耗电量最高的是石油开采。其次是油田注水耗电,再次是集输耗电,相对较低的是线路损耗以及天然气耗电。但由于油田对于产油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导致集输和吨油处理的耗电量不断的提高;根据具体的工程施工情况减少生产能量的消耗。要合理加热,加压,提高热能以及电能的利用率,在油气集输过程中,密封输送,避免与大气接触而产生逸散,降低损耗。还要在油田中进行对油气的初加工处理,回收易挥发气体,并加以利用。使其物尽其用。
二、油田地面工程节能的措施
1.不加热集输处理技术
现在我国油田的形势是,大多数油田处于高含水后期开发阶段,其中以大庆油田最具有代表性,它含水率高达90%,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加热输送,会导致土质的疏松,土质不够坚实,原油粘度下降以及输送管壁结蜡量的降低。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运用不加热集输处理技术,降低供热时对气的损耗。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益。
1.1单管深埋集油工艺
该工艺主要用于多井串联进入集油阀组间,管线埋入约2m深,从而确保在冻土层以下。通过在转油站及集油阀组间建设采暖管道,在解决阀组间采暖的同时保证了集油干线的输运,降低了掺水所需的电能,使得能耗大幅降低。
1.2“丛式井干管”集油工艺
以丛式井为主的区块单元,在井组至计量站之间可以采用单干管掺水热洗或单干管集油的工艺流程。在产量较高时或夏季可以采用双管出油或不加热集油。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减少管线的用量,从而起到节能降耗的效果。
1.3单管通球工艺
该工艺技术可以应对高寒地区大产液量、高含水率、大黏度、高含蜡量的油井不加热集输需求,从而可以大幅节省耗电量和耗气量,有效提高经济效益。其主要类型包括单井单管通球、单管多井树状通球和单管多井串接通球。
1.4采出液处理技术
通过采用不加热的集油破乳剂、变强度反冲洗和气水反冲洗的污水处理技术和油管解堵技术,使得采出液的处理后温度下降到原油凝固点温度附近,适用于高寒地区的高凝原油采出液集输处理。
2.注水节能技术
注水系统节能降耗的主要手段是提高注水机泵的效率以及注水管网的效率,主要采取以下技术:
2.1变频技术
通过调整水泵的转速,可以改变水泵的工作特性,选择合理的工作点以适应不同工况下流量、扬程及功率的需求,从而降低泵管内的压差,减少由于节流所产生的电能损耗。
2.2前置泵变频技术。其基本方式是将现有的多级离心水泵拆解,在其进口处新建1台与之流量相同、固定扬程的前置水泵,之后再与拆解后的多级离心泵连接。此时,仅需对前置水泵进行变频调整转速,即可达到在不同进口工况下其出口流动满足多级离心泵的工作需求。
2.3注水泵涂膜
要对水泵的叶轮、壳体等表面涂抹耐腐蚀、耐老化、抗高温、摩擦系数小的保护膜,起到减小流动阻力,提高水泵使用寿命的目的。
2.4系统仿真
在油田开采过程中,对水泵进行注水系数的防震检测,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以及水泵的特性,选择最合适的施工地点,确定工程中水泵的实际转速,以达到最完美的使用效果。
3.综合节电技术
1.无功补偿是根据实际电网中无负荷的情况选择合理的补偿方式,提高电网运行功率因数,减少无功的功率在电网中的流动损耗,起到节电的目的。
2.对电网的结构优化调整是通过改变现有电网中的开关状态,改变网络结构及运行方式,从而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理的网络结构,降低电网的自身损耗。
结论
综上所述,若能在实际开采过程中,加强开采技术的创新,加大管理的力度,实施合理科学节能技术,就能大大减少在开采过程中各种能源的消耗。使油田地面工程可以持续健康的发展下去,为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也能为国家资源的保护尽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林庆扬,刘丽萍等.城区软土地下电缆顶管工程造价与控制[J].电力与电工,2010(3):28-30.
[2]谭方.电力工程造价与控制措施[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4):111-112.
[3]贾璐,迟琳等.清单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4):186.
伺服技术在地面工程的运用效果分析论文 篇4
测绘与工程向来是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 尤其是道路工程领域, 更多的应用测绘的思路和概念。为了查看且得知建筑与桥梁空间布局和其余参数之间的关联度, 将其用地质理论和建设联系紧密的现象进行相关抽象, 构建流程化的推论。这个论断是建立在长期积累的可靠观察之上, 且原封不动的将其中的关键部分映射到地质图表之上。其中还掺杂着许多地质勘探和相关试验等得来的数据经验, 在这个基础上绘出的地质图具有很高的实战性, 可以作为有价值的标准给一些施工部门参考。最初设计过程要给需要规划的线路进行相对大尺度的比较, 这包括两个比例尺度范围的使用。一旦在作业中确定好了路线, 各桩点断面数据也要整理清楚, 这是选线的重要准则。除此之外, 作业周围的地形信息、拆迁量以及赔偿情况都需要了解清楚。除了规划新型的道路之外, 对于已有道路的修缮工作是将裂开损毁的路面进行修补。还有港口、交通红绿灯、车站等进行改造, 除了既有的设定之外, 还有充分考虑上述信息, 包括标志牌、道路护栏、行车道相关车辙和尺寸, 以确定加铺量。
不得不说, 地质条件是现实存在的改动难度较大的一个恒定不变的量。这个客观事实很难改变, 这在处于山区的公路内体现的较为明显。在相对复杂的地质环境中, 修建公路涉及对天然存在的地质环境改造的问题, 为此需要保证不对原有的地质规律进行改变, 以免破坏环境造成不必要的隐患。以此为原则, 有两方面的考虑: (1) 人工建设为第可能会给当地山区带来生态上的破坏; (2) 保证在作业施工上的顺畅度。具体来说, 该地形的地质的薄弱以及可能诱发的灾害危险, 在施工中要进行一系列的操作如填沟、打通隧道等, 对些对当地的地质环境都有很高的影响, 错误的方法可能引起更加不良的后果———地质环境的破坏, 最后加深了地质灾害的发生。在施工运营层面, 会影响资金的回收和运转, 工程的按时完成;在安全能效方面, 会给当地的社会生活活动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一些可能潜在的隐患会造成经济和人文方面的双重损失。基于此, 良好而高效的测绘技术对于地形相关变量复杂的山区来说意义重大, 而山区公路的建设是我国道路工程测绘的重要组成部分, 利于整个国家的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2 三维激光扫描基本原理和应用发展
2.1 技术简述和工作原理
一般来说, 激光的定向性是在所有种类的光源之中是最强的, 除此之外, 其光谱单一可以筛选出单一颜色的光出来, 由此衍生出的高相关度的特点也备受研究人员的青睐。可以说, 其在测量物体距离方面有着独到优势, 由于其高强度带来的精准度和易操作的特性, 也使得其成为新型测量仪器的重要部件。20世纪末期的最后十余年, 激光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相互融合, 数据信息处理的载体———计算机技术也发展速度较快, 这些都为三维激光扫描仪的性能方面的提升, 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施工中距离的不断拉长, 产品升级换代引起的测量仪器费用降低, 都为该技术应用领域范围的扩张带来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1]。三角式的扫描仪适用范围较小, 一般只能测量在百米之内的范畴, 相位式和三角式相似。在此基础上改进的脉冲式范围较大, 在几千米之内的限度内。
脉冲式具有以下特性:非接触、高速、点云形式。通过这些要素, 待测的物品的方位信息会很好的呈现出来。实际的测距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 发射器发出CLASS I级别的光波, 经物品反射之后再原路返回接收, 这其中的相差的时间可以通过一个准度高的时钟读出。通过光的传播定理即可知道两者之间的距离而获得相应的测量值。一些辅助的值也需要被测量, 以此获得准确的折射率。而在提升时间精确度方面, 之前经验型的判别技术可以做为一种辅助和参考[2]。距离只是测量的一个方面, 该设备可具有测量角度的功能。光束在空间内两个维度———水平与垂直, 以及对应三维空间值。通过该设备还可以获知物体反射的剧烈程度。图1为三维激光测量原理。
2.2 发展概览
三维激光扫描在工程领域的意义远超于人们的想象, 给这一领域带来了剧烈的变动和革新, 极大的方便了作业施工。一些既有的测量方法与之相比会失色许多。其应用范围的广阔性、多学科的融合性、实际工程中的实战性都是可以探讨和研究的方面。其集成了机械、光谱、电信号等多个要素, 能快速获得物品的空间位置。依据相关定理, 以横纵旋转角度为参考条件, 很容易获取到相对位置信息。除此之外, 物品通过高频的激光照射之后, 下一步是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到笔记本上存储起来。如此一副影像图就这样生成了。该技术可以在地上运用, 也可以在天空上得到发挥。国外在一些大型的基础设置的建设领域、公共卫生领域, 有关地质勘测和军工方面等领域都有相应的工程实用。国内的研究和运用则集中在考古、水文、道路工程等范围内[3]。
3 应用中流程控制和数据处理
在道路工程中, 运用该技术进行信息采集和处理是整个应用中最为关键的步骤。需要考虑外业/内业数据的处理。要进行前者的工作, 首先要对待提取的数据有一个很好的控制, 除此之外需要对控制完全的数据进行全面性的扫描。控制即是指对两个维度的变量的测量———平面和高程。后一步骤的扫描最为关键的是一个标靶的特性的衡量。是对于后者的工作, 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数据的具体处理过程, 这个方面更侧重于如何将收集到的原始数据通过一系列的映射反馈到人们可以接受的可视化的图表形式中。首先进行拼接处理, 接下来对数据进行抽样, 最后的构网成图之后即完成了整个操作过程。实际操作工程中, 由于该技术对于光线以及角度等特定环境的要求度高, 所以对于一个物品, 一个工作台是完全不能满足其需要的, 可能需要一定数量的工作台, 才能从多个角度得到最后的成像。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 我们将所有工作台的站点位置记录下来, 结合其位置信息, 从不同的角度入手, 将其拼接到统一的尺度之中, 获得最为直观的效果体验。在道路工程测量中, 按照既定的原则来规范作业操作:全站仪提供物品的三位尺度信息, 涉及采集的过程分平面/高程两个维度进行控制处理。
相关的软件可以辅助实现多个工作台站点的数据融合过程, 也称之为数据拼接。这个过程中所处理的数据量是相当大的, 一般的工程绘图工具是处理不了如此多的数据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数据处理之前, 先对数据的关键部分进行一个抽取的过程, 这个步骤比较灵活, 可以任意选取。最后即是对平面图的测定, 由于这个过程没有在相应的具体设备上进行, 而是在特定的软件上进行处理, 因此该方法是通过虚拟化实现的图形的绘制。最后的输出结果平面图, 结合了路标特征、比例尺大小尺度范围、平面/高程/抽取数据等。图2为地形测绘作业流程。
4 结论
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道路测绘结合起来是一项突破性的创新, 这能给该领域带来更多研究和探讨的可能性。该技术具有之前技术无法企及的高效和灵活的特质, 不但能快速的提取保存大量的数据, 还能够将这些数据进行细颗粒度的整合, 这充分的减少了作业中的人力消耗, 可以实现不限时间地点的数据处理, 其输出效果极大的方便了道路工程领域工作的推进。将来该技术可以有更好的演变和发展, 应用范围也会更加的广阔。
参考文献
[1]刘萍.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J].包钢科技, 2015, 02:90~92.
[2]丁贵.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文物测绘中的应用[J].矿山测量, 2015, 03:9~11+6.
【伺服技术在地面工程的运用效果分析论文】推荐阅读:
伺服技术的应用于发展11-13
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景观设计中的运用论文01-02
刘芳2014论文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5则范文12-31
大理石背网加扬砂技术的运用建筑工程论文08-23
地面工程节能技术09-23
地面工程技术11-18
运用科学管理技术控制工程项目进度论文08-24
张力的伺服控制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