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作机理

2024-10-20

运作机理(精选3篇)

运作机理 篇1

1 调查研究采样样本

为了全面了解在线拍卖系统运作情况, 我们以中国的全部在线拍卖系统为总体, 收集了114个在线拍卖系统。

数据收集的方法是在Internet上寻找尽可能多的在线拍卖系统, 并访问这些网站来获取我们关心的数据, 采用搜索引擎雅虎 (www.yahoo.com.cn) 、搜狐 (www.sohu.com) 、百度 (www.baidu.com) 、Google (www.google.com) 搜索。首先采用关键字“拍卖”, 发现太多搜索结果不是在线拍卖系统, 而是对传统拍卖网站介绍的网页。然后我们采用关键字“在线拍卖”、“网络拍卖”在4个搜索引擎中对中国在线拍卖系统进行搜索。经过剔除框架网站 (具有拍卖结构, 但是没有实际拍卖物品, 关于拍卖规则的描述也很少) 、在线拍卖介绍性网站后, 我们得到434个网站[1], 其中传统拍卖站点320个, 目录式在线拍卖系统72个, 在线拍卖系统42个。42个在线拍卖系统中, 论坛式在线拍卖系统一个 (博艺网) 、短讯拍卖网站一个 (互动点点吧) 、8个网站是传统拍卖网站加上在线拍卖模式。我们的研究对象是114个在线拍卖系统 (包括标准的在线拍卖和目录式在线拍卖) , 其中42个标准的在线拍卖系统是研究的重点。

2 主要的商业模式

在线拍卖系统按照其商业操作模式 (即按拍卖品是否为网站自己的产品分类) 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商店式网站、列表代理性网站以及两种商业模式的组合。

2.1 商店式网站

提供自己要销售的商品, 通过在线拍卖扮演零售商或批发商的角色, 代表性网站的如表1所示。

商店式网站能够全面介绍商品, 采用制作精美的页面并利用多媒体、虚拟现实等技术尽可能地展示商品的外观或功能。网页上常常汇集了许多厂商和多种商品的信息内容, 使Internet的信息媒体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因此很容易吸引浏览者, 实现良好的广告促销效果。提供丰富的产品目录, 包容的信息量大;提供高效的查询检索服务;可接受大额订单并具有强大的报表处理功能;有的还提供在线交易洽谈系统, 实现与客户的及时交流;提供安全完善的支付系统, 可实现电子交易结算;具备高效的商品配送系统, 将商品及时送达客户。因此, 网上商店能够很好地完成商品零售和批发功能。

2.2 列表代理性网站

列表代理性网站扮演其他卖家的代理角色, 通过对卖家进行严格的资质认证后, 允许他们在拍卖网站开设店铺并登记产品, 并通过网站拍卖出去。列表代理网站通常没有待拍卖商品的所有权, 也不处理付款和发货 (但是, 为了交易安全, 许多网站也可以作为第三方参与支付和发货) , 所有的详细的交易过程由买家和卖家自己解决, 拍卖网站通过根据一定的收费规则收取卖家 (或买家) 一定的费用来达到盈利的目的。我们列出10家典型的列表代理性网站如表2所示。42家标准拍卖网站都是列表代理性网站, 这些网站提供一个虚拟的交易平台, 供商家或个人开设虚拟店面, 发布销售信息, 并提供产品分类目录和搜索引擎, 从而使买家能够方便寻找需求的产品。

2.3 两种商业模式的组合

一些网站是两种商业模式的结合, 在拍卖商家自己的商品的同时允许其他卖家在同一网站进行独立的拍卖。当然, 两种商业模式之间也没有绝对的区别, 一些商店式网站也通过授权同时销售其他卖家的商品。

调查的114个在线拍卖系统中, 28个是商店式在线拍卖系统, 71个是列表代理性拍卖网站, 8个是两者的组合, 7个没有足够的信息可以做明显的分类。大的商店式网站如沃尔玛时代广场等, 建立了比较全面的物品分类体系。小的商店式拍卖网站如Addto赚钱商务电子书店、风网数字卡等, 只是对他们销售的产品进行比较单一的分类。中国最大的列表代理性网站如易趣、淘宝、拍拍网和一些类似的网站, 开发出友好的用户界面, 并允许用户添加产品到网站的列表中, 提供了发挥了卖家想象力的广阔而丰富的产品环境。而一些小的列表网站则专注于某一类产品的销售。

拍卖网站按照在线拍卖在其经营模式中的地位分为主营性网站和副业性网站。主营性网站是指网站主要经营在线拍卖业务, 不经营传统拍卖业务 (或比重很小) 或其他业务。副业性网站是指网站在进行在线拍卖的同时, 还进行非在线拍卖业务。易趣网是典型的主营性网站, 它既不进行传统的拍卖业务, 也不进行其他的商业活动。嘉德在线是典型的副业模式的例子, 其经营传统的拍卖业务多年, 近年来才开办了在线拍卖业务, 但是主要经营收入还是传统的拍卖业务。42个标准在线拍卖系统中, 71% (30个) 是主营业务型网站, 29% (12个) 是副业型拍卖网站。事实表明, 在线拍卖可以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也就是说, 在线拍卖中, “在线”比“拍卖”更重要。

做得比较好的在线拍卖系统的特征及代表性网站如表4所示。数据表明, 以在线拍卖为主营业务的公司的在线拍卖系统经营得比较好。

3 拍卖频度

虽然在线拍卖存在很多方式, 标准的在线拍卖通过网页提交产品, 在一个标准的时间长度内接受投标, 并在一定的时间内结束拍卖。例如, 易趣网提供1天、3天、5天、7天或者14天等等拍卖持续时间供用户选择, 当然, 拍卖持续时间不同, 拍卖网站对卖家收费也不一样。在线拍卖通常持续一个星期左右, 也有的拍卖持续时间为24小时甚至更短, 当然也有的持续一个月。在线拍卖持续时间变化范围很大, 一些拍卖持续时间短到数秒钟, 如一些做了广泛宣传的积压品的荷兰式拍卖;有的持续时间高达几个月, 如一些固定资产的拍卖。也有一些在网站并没有显示当前拍卖的持续时间, 因此潜在买家无法判断该拍卖还能持续多久。图1列出了在线拍卖系统中各种在线拍卖频度以及它们所占的比例。其中看不出具体拍卖持续时间多长的比例占32%, 在能分清具体拍卖时间的情况下, 拍卖持续时间为1星期的比例最大, 占到26%;拍卖持续时间为3天、1天和2星期所占的比例次之, 分别为13%、12%和11%;拍卖持续时间为1个月甚至一个月以上的比例很小, 分别占5%和1%。

4 截止规则和中标规则

目前的Internet技术, 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强制方式结束拍卖, 然而, 大多数拍卖网站采用基于时间或者基于活动的截止规则。基于时间的截止规则是如果拍卖规定在某一时刻结束, 不管到时是否还有人投标, 拍卖将按时结束。基于活动的截止规则是指在拍卖结束前一段时间内 (一般是5分钟或者10分钟) 如果没有投标活动, 则结束, 如果有, 则延长一段时间。有些网站采用两者结合的拍卖截止规则。甚至有的网站采用由卖家决定截止时间的拍卖规则, 还有的采用通知最后几个投标者确认不再进行投标后截止的规则, 不过这些标新立异的拍卖截止规则是一些技术导向型的新公司推出的, 使用的并不多。42个标准在线拍卖系统中, 79% (33个) 的网站采用基于时间的截止规则, 7% (3个) 采用基于活动的截止规则, 3% (1个) 采用两种截止规则, 剩下的 (5个) 为其他或者网站上没有说明具体的截止规则。

跟传统拍卖方式不同的另外一个有趣的规则是中标规则, 即如何确定哪个投标者是胜利者。对于单物品拍卖, 中标规则一般是价高者胜出, 即价格最高的投标者中标。在销售物品为多个物品的情况下, 拍卖网站可以按照以下顺序确定中标者, 首先是价格 (价格最高的胜出) , 然后是数量 (在价格相同的情况下, 投标数量多的投标者优先) , 最后是投标时间 (在价格和数量相同时, 先投标的投标者击败后投标的投标者) 。Internet技术允许比传统拍卖更丰富和复杂的中标规则, 然而, 很少拍卖网站充分利用了这些技术。调查网站中, 所有的网站把价格作为第一条件来挑选中标者。在价格之外, 26家 (62%) 拍卖网站根本没有列出其他中标规则, 12家 (29%) 拍卖网站列出了时间优先的中标规则, 6家 (1%) 拍卖网站列出了数量优先的中标规则。可以看出, 采用除了价格以外的中标规则的比例是相当低的, 还有其他因素如投标者的购物历史、是否跟该卖家做过交易、以及信誉度等等指标, 应该可以被考虑并集成到中标规则中去。

5 拍卖类型

常见在线拍卖类型如表5所示, 最流行的拍卖形式是英式拍卖。英式拍卖在在线拍卖中所占比例为100%。在线拍卖中英式拍卖最流行的原因是其相对简单的拍卖规则, 并允许投标者交流和竞争, 并能持续较长的拍卖时间 (投标者可以异步投标) 。一些网站还允许投标者提交类似“不要超过我, 否则我会再投”的注释, 从而在拍卖中增加竞争气氛。其他的拍卖类型在网站中只是实验性或偶尔使用。由于投标者喜欢多次投标并享受投标的乐趣, 换句话说, 投标者的目的不仅是买一件商品, 而且希望寻找一些娱乐。因此, 其他几种拍卖形式在网站拍卖中出现不多。

6 结 论

本文在调查中国114个在线拍卖系统的基础上, 对在线拍卖系统商业模式、拍卖频度、截止规则、中标规则、安全性和拍卖规则进行了详细分析。

参考文献

[1].黄正伟.基于Internet的在线拍卖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武汉, 2006

[2].Kevin Leyton.Bidding Clubs:Institutionalized Collu-sion in Auctions, ACM[J].2000, (11) :272~277

[3].JC Jackwerth, The Winner s Curse——Including aBrief Survey on Behavioral Finance, Sommersemester[J].2002, (6) :312~331

[4].Manoj Kumar, Internet Auctions.Proceedings of the3rd USENIX Workshop on Electronic Commerce[A].Boston, Massachusetts, 1998, (8) :49~60

运作机理 篇2

由于我国软件产业起步相对较晚, 和美国、日本、印度等发达的信息产业国相比, 软件技术水平还相对较低, 加上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 导致软件产品的技术附加值不高, 中国要实现从软件大国到软件强国的根本性转变, 最终要依靠众多软件企业的技术转型、升级来实现。然而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软件中小企业技术转型的瓶颈。软件技术的开发和升级离不开持续的资金支持, 由此产生的研发费用是形成专利、版权、非专利技术和技术标准等技术类无形资产的前提条件。软件产品的设计与研发技术含量高、成果非实体性、需要搭载硬件平台、运行程序易复制、技术转化率高、规模效应显著、边际成本低等特点决定了软件企业初创期对技术和资金的渴望。

软件中小企业既有技术的生命周期遵从“摩尔定律”, 如果不能及时获取资金用于新技术研发或购买, 就无法保证软件产品升级换代, 这会使原有用户群体流失, 替代性产品的选择将加速软件中小企业技术淘汰。

2 制约软件中小企业技术融资的原因

软件中小企业技术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2.1 信用等级较低

初创期的软件企业有形资产少、研发风险高、技术成熟度低, 如果无论在研发环节还是技术转换阶段都存在资金供给不足而产生的周转问题, 这也是使软件技术融资在金融机构实践过程中表现出因资信度差:信贷成功率低、融资额度有限等情况。

2.2 技术价值测度方法多样

软件技术价值测度的方法有三种: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等, 每种方法测度的价值都存在差异, 评估机构对方法的主观选择最终也会影响到标的物的融资水平。因此, 在技术质押实践中, 银行或担保机构往往会指定评估机构进行价值鉴定。

2.3 技术融资风险识别困难

一方面新兴技术存在因技术不成熟导致从技术到投产的转化成功率难以估测;另一方面, 即使技术达到了投产的要求, 市场对于凝集新技术的新产品的接受程度有待考证, 此外, 软件技术的市场空间和推广周期也不易确定。这些都给软件中小企业的技术融资能力带来甄别的不确定性。

3 软件技术融资平台运作机理

3.1 软件技术融资平台的搭

本文根据金融衍生品的设计机理和技术质押融资的实践经验, 尝试设计一个由地方政府和产业协会联手打造的技术融资平台, 运作机理如图1所示:

从图1 中不难发现, 成立软件技术融资基金的业务路线图体现了增信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的有机结合, 针对软件中小企业资信度低的状况, 有必要借助政策性融资平台对该类企业的技术融资活动担保和增信, 而担保额度和责任范围的界定, 又需要立足于软件技术权威机构的技术鉴定、资产评估机构的价值核算以及知识产权部门对已确权技术, 例如:专利、版权的法律认证。地方政府、软件行业协会以及金融机构联手打造软件中小企业技术融资基金以技术质押担保的形式为实现企业技术转型提供持续资金支持。

3.2 融资平台风险分担与转移

然而增信只是技术融资第一步, 软件设计研发、技术推广和产品上市等一系列过程中也一定会存在技术融资风险。因此, 风险分担机制此时很重要, 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以担保合同为基础的质押融资阶段。政策导向型的技术融资基金提供的担保合同已经为后续融资环节分担了第一次融资风险。二是以技术价值甄别和风险评级为基础的理财产品生产阶段。金融机构获取担保合约后将多种技术质押标的物的融资风险与预期收益进行配置打包成理财产品, 承诺融资期间的风险报酬并销售给大众投资者。三是众多风险偏好水平不一的社会大众购买金融衍生品阶段。由于软件中小企业用于融资质押的技术标的呈现多样性, 技术成熟度和市场化水平各不相同, 这意味着投资者所需承担的融资风险也存在差异。

因此, 在设计金融产品时需要对一揽子不同风险等级的标的进行分类包装, 同时按照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分级管理, 最后依据高风险高收益的原则将金融产品与投资者群体进行配对和销售。

4 结论

通过对技术融资平台的设计机理分析, 我们发现:三个风险的转移、分担阶段也伴随着融资链条的增加和融资成本的提升, 因此, 政策性的技术融资平台既要做到分散风险, 又不能增加软件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就会更多考虑社会福利和政策服务效果。

在第一个阶段, 融资平台并不只以盈利为目的, 其向企业收取的担保费率就应控制在贷款市场平均利率附近甚至以下;在第二个阶段, 融资平台充当了信用担保方, 降低了技术融资风险, 因此, 以营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只能获取与风险等级相匹配的利息收入, 风险的降低意味着融资回报率的下降, 从软件中小企业的角度看融资的成本也相应降低;在第三个阶段, 金融机构希望社会投资大众分担风险, 并愿意分割、让渡一部分融资收益, 于是将技术标的和担保合约打包成理财产品进行销售。

摘要:技术融资实践在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 以软件中小企业为代表的高科技初创企业亟须资金支持研发创新并实现技术转型, 本文设计软件技术融资平台并阐述其运作机理, 尝试探索技术融资新路径, 服务于高科技中小企业孵化成长。

关键词:中小企业,技术融资平台,运作机理

参考文献

[1]Ronald J Mann, Do Patents Facilitate Financing in the Software Industry?[J].Texas Law Review, Mar 2005 (4) :961.

运作机理 篇3

在区域内大力发展孵化器,能够满足区域科技创业需求和创新创业的需求,有利于培养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业领军人才,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至2014 年1 月,广东省已建成各类孵化器约200 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35 家,省级孵化器28 家,孵化面积超过1 200 万m3,在孵企业接近2 万家[3]。武汉市现已拥有孵化面积360 万m3,国家级孵化器12 家,国家级创新型孵化器14 家,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孵化器12 家[4]。

然而,尽管我国孵化器的发展进程比较迅速,且数量增长较快,但是在孵化器的发展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孵化器数量的增长,更要注重孵化器质量的提高,充分发挥孵化器服务创新的各项功能,不断提高孵化器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

有关学者对孵化器进行了研究。①服务方面,根据服务表现的物质形态、功能和是否增值将孵化服务分为有形服务和无形服务[5]; 基础性服务、管理支持、技术支持和中介服务[6]; 一般服务和增值服务[7]。②孵化器发展的构成要素方面,认为网络视角下的孵化器是一个由大学、政府、新创企业、专业支持、主要企业和其他支持系统6 个要素组成的创业网络[8]。③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方面,孵化器内部条件包括孵化场地、孵化资金和公共基础设施等; 外部环境主要有技术源、人才源、资本市场、政策法制、中介服务等[9]; 支撑环境主要由基础服务、中介服务、制度、文化社会价值四类支撑环境构成[10]。

由此可见,国内外有关研究主要关注孵化器提供的服务和运行所需要的要素方面,很少研究孵化器服务开发过程、共生网络以及运行机理,而将服务开发和共生网络纳入一个框架进行孵化器运行机理研究则更为少见。基于此,本文以服务开发理论和共生网络为视角,探索二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对“世界水谷”区域孵化器的运行机理进行分析,以期为“世界水谷”区域孵化器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1 “世界水谷”区域孵化器的构成及功能

1. 1 区域孵化器( regional incubator)

科技部将孵化器定位为一种服务性的组织,其定义为: “孵化器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为宗旨的科技创业服务载体,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基地,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作为当前最主流、最成熟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孵化器的创新模式满足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众创战略的要求。

1. 2 新服务开发功能( new service development)

随着知识经济和服务经济的到来,服务业成为提高经济效率及增强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服务创新越来越成为企业获取竞争力的重要手段。20 世纪80 年代末,服务创新的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新服务开发功能作为服务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运而生,并成为国内外学者重点关注的研究领域。新服务开发是指服务企业根据顾客和市场需求,在创新战略的指导下,或在其他环境因素的作用下,通过可行的研发阶段,向顾客企业提供包含从风格变化到全新服务产品等各种新颖度服务的正式或非正式的服务开发活动,形成现有服务或新服务的价值增值[11]。在新服务开发过程中,会涉及个人、基础设施、外部环境、组织和群体等多种要素,这些要素相互影响并形成网络,而新服务开发中形成的资源网络可以为企业提供多种创新性资源和信息。当孵化器能够利用更多的资源并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 服务能力指服务个体或组织为取得预期的服务结果而进行获取资源和资源配置的能力) 时,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服务绩效( 服务绩效指在使用服务资源、利用服务能力后,所获得的服务对象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规模的成长、项目的成功等成效[12,13,14,15,16]) 。本文借鉴林德昌[16]的观点,从服务资源、服务能力、服务绩效三个维度对“世界水谷”区域孵化器新服务开发功能进行分析。

1. 3 共生网络( symbiosis network)

共生网络最早是生物学领域的概念,指由于生存的需要,生物种群按照某种模式互相依存地生活在一起,从而形成共同生存、协同进化的网络。近年来共生网络的概念渐渐被引入经济学领域。生物学上的共生包含三大要素,即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这三要素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表现为共生单元在一定的共生环境中,通过某种共生模式才能形成共生关系[17]。现有研究对产学研共生的关注较多,认为产学研主体间存在着共生关系,且研究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是其中的重点[18,19]。产学研共生网络就是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共生单元在一定的共生环境中,通过各种共生模式所形成的共生界面,进行合作研究、开发、产业化等共生活动而形成的网络形式的系统或联合机构[20]。共生网络的结构主要有依托型共生、平等型共生、嵌套型共生和虚拟型共生四种最具代表性的运行模式[21,22]。本文基于该四种共生网络运行模式对“世界水谷”区域孵化器不同发展阶段的政产学研金共生网络进行研究。

2 “世界水谷”区域孵化器的运作机理

“世界水谷”是以水为核心元素,通过研发集聚、教育集聚、资本集聚、创业集聚、产业集聚以及社会服务保障体系的构建,汇聚世界顶级水科研机构、知名的水利教育单位、全球高端治水英才、高端水产业集群和金融实体,形成国家级世界性开放式的集教育、人才、研发为一体的高端水事活动中心与水产业谷地,即融教育、科研创新、技术开发、产业、国际合作、公众教育和居住为一体的现代生态水利科教城[23]。“世界水谷”区域孵化器作为“世界水谷”实现发展目标的推动力,是在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金融机构共生网络的支持下,通过服务开发,为在孵企业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服务支持,提高创业企业的成功率,促进水行业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器的运行模式为“世界水谷”的创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通过孵化器的全程孵化链条,为水行业的创业者提供全程服务,降低创业成本,培育高端治水人才,最终逐渐形成水行业产业集群。

2. 1 “世界水谷”区域孵化器服务开发分析

在新服务开发理论中,服务资源可以通过两种路径影响服务绩效: ①直接作用,服务资源直接作用于服务绩效。通过服务资源中的政策资源、技术资源和资金资源等,直接改善在孵企业技术、财务状况和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成长,提高服务绩效。②间接作用,服务资源通过服务能力间接作用于服务绩效。当服务资源被孵化器用来向服务对象提供服务、进行服务创新时,孵化器自身的服务能力也随之提高,包括获得资源和使用资源的能力,如组织能力增强、增加专家技能、获得管理技能等,同时还能够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促进现有服务的绩效和新服务开发的成功率。

“世界水谷”区域孵化器的主要功能是为创业者提供初期的服务,而孵化器所具有的或所集聚的服务资源和其本身所发挥的服务能力,对最终的服务绩效,包括成长性绩效和效率性绩效,即企业毕业率的高低、孵化项目的成功率、孵化器与在孵企业的规模增加等方面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实现新服务开发的目的。在“世界水谷”区域孵化器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不仅需要依靠孵化器自身的资源,还需要外部资源的支持,如孵化器所获得的政策资源,包括政府税收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孵化器自身所具有的硬件资源,如物理空间、基础设施、信息技术等,由孵化器联络外部机构获得的社会资源,包括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金融机构等。孵化器通过这些服务资源,可以提高服务能力,给在孵企业提供帮助,实现服务绩效; 或直接对在孵企业产生影响,实现服务目的,从而最终促进“世界水谷”水行业的持续创新发展。“世界水谷”区域孵化器新服务开发过程如图1 所示。

2. 2 “世界水谷”区域孵化器共生网络分析

关于“世界水谷”区域孵化器的政产学研金共生网络,借鉴张雷勇等[20]的研究,将其定义为: 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金融机构等共生单元通过各种共生模式在一定的共生环境中实现知识、信息和技术的传递交流,从而在合作研发以及水行业产业化等共生活动中形成的网络形式的系统,如图2 所示。

“世界水谷”区域孵化器对相关技术的孵化过程,都会通过预孵化—孵化—加速—产业化的全链条孵化过程逐步实现。但在孵化器的不同建设运行阶段,其共生网络会呈现不同的结构模式,从而孵化器在孵化过程中所利用的资源也会随着共生网络结构的不同而不断动态演化。

2. 2. 1 依托型区域孵化器共生网络

依托型区域孵化器共生网络是最基本和最普遍的组织形式。由于存在一家或几家同类大型核心共生单元,导致许多中小型共生单元围绕核心共生单元进行运作,从而形成的共生网络。“世界水谷”区域孵化器在建设发展初期,其核心共生单元是政府,表现为政府主导型共生网络。由政府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金融机构的资源流向,从而帮助孵化器资源网络的形成。其简易运作模式见图3( a) 。

2. 2. 2 平等型区域孵化器共生网络

平等型区域孵化器共生网络是指各共生单元间处于相对平等的地位,通过信息、技术、人才和资金的传递以及共生活动而形成的共生网络。在这种共生网络中,共生单元之间不存在相互依托的关系,在合作中处于大体同等的地位。在“世界水谷”区域孵化器的成长期,不再依附于政府的活动引导,各共生单元以利益为导向,依靠市场机制的调节,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金融机构等共生单元会同时进行共生活动,实现价值的增值,推动区域孵化器的发展。当两个共生单元间的价值交换不能够再为任何一方带来利益的时候,共生关系就会结束。其运作模式见图3( b) 。

2. 2. 3 嵌套型区域孵化器共生网络

嵌套型区域孵化器共生网络是一种介于依托型和平等型之间的形式,兼具两种共生网络的长处,由多个大型共生单元及其依附共生单元通过共生关系而形成的多级嵌套网络模式。在“世界水谷”区域孵化器发展成熟期,孵化成功的企业越来越多,孵化毕业企业的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投资价值不断提升,各种投资闻风而来,此时政府的作用不断淡化。由于孵化器自身的技术价值,吸引高校、科研院所和金融资本资源以及其他创业者和中小企业不断聚集,逐渐形成由多家技术先进、产值高的水行业企业引领着孵化器向前不断发展。其简易运作模式见图3( c) 。

2. 2. 4 虚拟型区域孵化器共生网络

虚拟型区域孵化器共生网络是一种现代组织结构,打破了地理上的局限,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借助于信息共享机制,创建开放式的动态产业联盟。在“世界水谷”区域孵化器快速发展阶段,孵化器的产业集聚特征明显,而孵化器可以突破地理和实体的限制,发展虚拟形式的孵化器,不断增强“世界水谷”的影响力。根据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以市场价值的实现作为目标,参与协作的各方经过各自主要能力的组合,冲破了资源的约束,整个虚拟孵化器仍然以政产学研金网络为依托,充分发挥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的优势。

3 “世界水谷”区域孵化器竞争优势的形成

3. 1 “世界水谷”区域孵化器新服务开发与共生网络之间的耦合关系

“世界水谷”孵化器作为实现“世界水谷”研发集聚、教育集聚、资本集聚、创业集聚、产业集聚目标的一种区域性的服务机构,其在水行业的新服务开发能力和绩效,很大程度上受其政产学研金共生网络提供的服务资源网络的影响。在区域孵化器的建设发展过程中,政产学研金共生网络会表现出不同的运行模式,但不论是哪种结构的共生网络,都能为水行业的新服务开发提供有效的网络资源,从而实现水行业新服务开发的目的,不断融入水科技、水教育、水产业、水文化等水元素,使“世界水谷”成为世界顶级的涉水教育、研发、创业、资本和产业的集聚地。

孵化器在水行业新服务开发过程中,需要不断搜集各方的资源,即具有获取资源的能力,而这种资源的搜集汇聚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成本,且单一线性的服务资源不利于孵化器发挥利用资源的能力,导致服务效率较低,影响孵化器新服务开发的持续进行。因此,在孵化器的不同发展阶段,需要为政产学研金共生网络在水行业的新服务开发提供网络资源,实现非线性资源供给,进而对其服务能力或者服务绩效产生影响。因此可以说,新服务开发与共生网络之间能够实现有效的耦合。

从服务开发与共生网络的互动过程中,可以看出二者之间的耦合关系有: ①协同效应。即在“世界水谷”区域孵化器内,通过水行业服务开发与共生网络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和相互支撑,为“世界水谷”的发展目标共同努力、协同运作,实现“1 + 1 > 2”的协同效应。②互补效应。水行业服务开发过程需要网络资源的支持,该过程的顺利进行,能够实现“世界水谷”的价值增值,进一步增强“世界水谷”的资源集聚力,实现创新的优势互补效应。③优化效应。水行业服务开发的不断进行,共生网络的不断优化,可以不断突破资源界限,优化资源的来源,更好地进行水服务开发。④整合效应。将各零散的创新要素通过网络化的方式进行有效整合,从而产生非线性的网络叠加整合效应,最终通过非线性的网络形式向外提供创新资源,进行服务创新。

3. 2 “世界水谷”区域孵化器竞争优势的形成

“世界水谷”区域孵化器政产学研金共生网络是水行业新服务开发的资源基础。当共生网络形成以后,一定区域内的行为主体,包括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金融机构,将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合作与交流形成稳定的关系,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从而增加单个行为主体能够支配与使用的新服务开发资源。

在孵化器处于发展初期,“世界水谷”都还在建设初期,资源的整合、共生网络的形成,都要依附于政府的作用,服务开发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创新效率等都有待提高,处于一个被动的适应阶段。孵化器可以利用政府的作用形成初期依托型共生网络,引入世界顶级水利大学、高端水科学研发机构和著名水科学研究教育大师、水科学国家实验室、水科技园区,以及若干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中外合作研发中心等,来提高其新服务开发能力,进而影响最终的服务绩效,或直接对服务绩效产生效应,即建成中国第一、国际顶尖、全球知名的水科学研究和水事活动交流中心。随着孵化器的持续发展,开发能力不断提高,区域的创新价值慢慢展现,网络结构也开始重新构建和优化,服务开发所能运用的资源也可以不断打破界限,政府的作用逐渐淡化,孵化器开始积极主动迎合市场需求,服务能力和服务绩效随着共生网络的动态演化不断优化,从而开始逐渐体现区域的竞争优势,具体包括水学科优势、水科技优势、水人才优势、水综合优势、水文化优势。到孵化器的快速发展阶段,区域的发展资源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孵化器的发展要求,需要进一步利用互联网平台,通过信息在互联网平台上的快速传递,在大范围内及时地为服务对象解决创新创业问题,有效减少时间消耗和成本耗费,扩大发展区域,快速开拓新服务和新技术市场,增强“世界水谷”区域孵化器的影响力,最终在孵化器新服务开发和共生网络的优化整合过程中,实现区域的产业集群,成为集水科教、水产业、水生态、水文化于一体,颇具特色且错位发展的城市( 镇) 综合体,城市发展的经济新增长极,国际现代水文化胜地。综上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是一个动态优化的过程,能够不断推动“世界水谷”区域孵化器的创新发展,不断增强区域的竞争优势( 见图4) 。

4 结论

本文基于新服务开发理论和政产学研金共生网络以及两者之间的耦合,对“世界水谷”区域孵化器的运行机理进行了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关于“世界水谷”区域孵化器建设的政策建议。

4.1合理发挥政府的作用,正确引导孵化器的发展

政府在孵化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孵化器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构建有效的孵化服务体系,不断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在“世界水谷”区域孵化器的建设初期,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从财政补贴、制度安排、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等方面给予孵化器全方位的支持,引导各方资源主体向区域孵化器集聚。随着孵化器的发展,共生网络初具规模,政府应该淡化自身的作用,从直接干预转变为间接扶持,着力进行完善政策环境、投融资环境和网络化资源等方面的活动,还可利用其拥有庞大的社会联系,向创业者提供许多有价值的低成本信息或建议,从而为孵化器打造良好的创新空间,提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良好平台。

4. 2 完善“世界水谷”区域孵化器的服务体系,搭建政产学研金网络平台

孵化器的服务创新与政产学研金共生网络密不可分,是一个动态耦合的过程。完善服务体系和搭建网络平台是同步进行的工作,没有完善的网络平台,就无从提供服务,而服务的不完善,则不利于网络资源的集聚,进一步不利于网络平台的建设。因此,“世界水谷”区域孵化器的建设,要积极与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金融机构合作,利用这些独特的网络资源优势,帮助在孵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高孵化效率,降低孵化的失败率,即产生较高的服务绩效。而服务输出的高效率,会不断增强孵化器的自身价值,从而进一步增强资源的吸附力,形成良性循环。

4. 3 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扩大“世界水谷”区域孵化器的影响力

在“世界水谷”区域孵化器实现快速发展的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成熟,网络通讯的不断发展以及企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孵化器的发展不应该只局限于固定区域内的孵化服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以互联网为平台,建立孵化器网站,通过网站链接和电子邮件的形式,向在孵企业提供服务,发展虚拟形式的孵化器。借助这种形式,在孵企业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享受网站的最新信息,同时也可以将自己的问题上传至网站,得到孵化器或者其他资源主体的解答。与此同时,区域孵化器通过互联网平台还可以对企业的新产品和新技术进行推广,提高孵化器知名度,促进新市场的形成。

摘要:以新服务开发理论和政产学研金共生网络为视角,对“世界水谷”区域孵化器运行机理进行分析,同时根据依托型共生、平等型共生、嵌套型共生和虚拟型共生四种不同的网络结构形式,研究孵化器不同发展阶段的运行模式。在此基础上,对“世界水谷”区域孵化器基于这两个视角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世界水谷”区域孵化器的创新发展和竞争优势的形成提供参考借鉴和理论支撑。

【运作机理】推荐阅读:

发生机理10-17

变形机理05-10

腐蚀机理05-11

污染机理05-15

自燃机理05-20

驱动机理06-02

水化机理06-07

生长机理06-09

聚合机理06-09

破碎机理06-15

上一篇:特点及建议下一篇:工程档案的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