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表(共9篇)
高新技术企业表 篇1
企业技术难题信息表
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情况
技术需求名称
所属技 术领域
项目拟投入 总额(万元)
已投入经费额(万元)
计划支付技术转让(合作)费最高额(万元)
计划实施年限
具体描述所急需解决的技术创新需求(请尽可能详细)
1、项目开发背景和必要性
2、技术创新需求主要内容
3、研究开发前期基础
所需达到的技术目标 1、硬性指标(如:具体参数等,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减条目。)
2、选择性指标(如:在可接受成本范围内的指标等,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减条目。)
成果形式(项目完成后要求技术输出方移交的成果形式以及知识产权等方面要求)
合作方式(可多选)
委托开发□
合作开发□
技术转让□
技术咨询□
技术服务□
其他□ 注:内容填写不够可将表格拉长
高新技术企业表 篇2
一、企业文化测量简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企业经营战略的转变, 企业并购、企业兼并以及企业扩张, 使得对东道国文化的了解和研究成为了企业成功实施以上战略的关键。另外, 对企业文化与经济绩效关系的探索, 激发了广大研究人员的兴趣, 使得企业文化概念化、操作化问题成了研究热点。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 企业文化测量取得了丰硕果实, 其中以Hofstede、Denison等人编制的量表最具代表性, 影响最为深远。
Hofstede (1990) 在研究国家文化的基础上, 开展了对组织文化的测量研究, 认为组织文化由价值观和习惯两个层面构成, 其中价值观层居于内核, 由安全需要、关注工作和权力需求三个维度构成, 而习惯层则由“过程—结果”导向、“员工—工作”导向、“狄隘型—职业型”、“信息系统的开放型—封闭型”、“宽松控制—严格控制”、“规范型—务实型”六个维度构成。不同组织间的文化差异主要由习惯所决定。
Denison (1995) 构建了一个能够描述有效组织的文化特质理论模型TMCT (Theoretical Model of Culture Traits) 。IM-CT由“内部整合—外部适应”、“变化—稳定”两个成对维度构成, 从而把组织文化特质划分为适应性、使命、一致性和参与四种类型, 其中每个文化特质又分别对应着三个维度, 一共组成了12个维度, 每个子维度由5个题项来测量, 整个测量体系共包括60个题项。与OCAI量表相比, Denison量表包括了更多的子维度, 因此在揭示企业文化内容方而显得更为细致, 并且在国外经过了15年的实践检验, 得到了较广泛的认可。
Vander Post (1997) 根据Harrison (1972) 、Liker (1967) 、Litwin&stringer (1968) 、Gordon&Cummins (1979) 、Gordon (1988) 、Peters&Waterman (1982) 、Robbins (1990) 、Rossiter (1989) 、Bettinger (1989) 、Allen&Dyer (1980) 及Denison (1990) 等人的研究, 将企业文化分为114个维度, Vander Post把这些研究加以整合, 提出15个维度, 即冲突的解决、文化管理、顾客导向、部署变革、员工参与、目标清晰、人力资源导向、组织认同、关注权力、管理方式、关注组织、组织整合、绩效导向、薪酬导向、任务结构, 并从125个题项中选出97个作为量表源。由于这个量表源是对许多学者成果的一个整合, 所以成为对企业文化进行测量的一个重要工具。
Quinn&Cameron (1998) 在竞争价值模型 (CVM) 基础上, 构建了组织文化测评工具 (简称OCAI) 。在大量文献回顾和实证研究基础上, Quinn&Cameron提炼出主导特征、领导风格、员工管理、组织凝聚、战略重点和成功准则六个维度来评价企业文化。OCAI量表共有24个测量项目, 每个项目下有四个陈述句, 分别对应着四种类型的企业文化。同时, Ouinn&Spreitzer和Cameron&Freeman等针对OCAI的信度和效度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结果表明, 在辨识组织文化的类型、强度和一致性等方面OCAI量表很有效, 尤其在组织文化变革测评方面实用价值较大。
O’Reilly et al., (1991) 提构建了OCP量表, 该量表是最常用的个人组织价值观契合度测评工具之一。OCP量表分为七个文化维度 (革新性、稳定性、尊重员工、结果导向、注重细节、进取性和团队导向) 54个测量项目。但是在实际的不同测量应用中。每个维度对应的测量项日可能有所差别。
ECO量表是Nathalic Dclobba Robcrt R.Haccoun与Christian Vandenberghe一起构建的文化测量工具。他们认为, 没有一种文化测量工具能准确且无遗漏地涵盖所有文化特征, 故他们引入一种新的文化测量工具, 在综述了十二种组织文化测量工具的基础上, 界定了五种基本核心文化维度:“赞誉—支持”、“承诺—团结”、“创新—生产力”、“控制与持续学习”。
另外, 一些台湾和大陆学者在中国文化基础上, 也开发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量表。他们是台湾学者郑伯壎开发的组织文化价值观量表 (简称VOCS) 。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 存在问题
1. 理论基础问题。
企业文化的测评研究大都建立在组织绩效研究成果基础之上, 以对高绩效公司或低绩效公司的文化进行解剖来确立企业文化的分类标准。然而, 企业文化的发展不是孤立的, 而是与总体经济发展状况紧密相连的, 在经济发展态势强劲, 市场需求旺盛的时期, 企业制约组织发展最大的瓶颈就是资金问题, 而在经济发展缓慢, 市场需求疲软的时期, 成本管理就成了制约企业竞争优势的瓶颈, 在不同的时期, 企业文化的价值取向是不一样的。
2. 普适性问题。
这里作为一个问题讨论, 是因为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虽然有些专家提出编制的问卷应该具有普遍适用性。事实上, 文化更是一个具有个性的东西, 一个普遍适用的文化测量量表似乎没有太大的意义, 因为寻找的不仅仅是共同点, 差异点更是应该考虑的问题, 这很有可能就是导致企业经营效果不同的真正原因。测评研究中存在的以上问题, 说明文化测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和拓展。
(二) 建议
根据罗伯特·F.德威利斯的观点, 研究人员在编制量表时可能不会利用理论, 也可能错误解释了一个量表说测量的内容而产生一个错误的理论结论, 因而, 研究者在某一测量不能反映其所假定的变量时, 便得出了某一构建是不重要的或某一理论内部不一致的结论。
第一步:文献梳理, 明确测量目标。对企业文化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梳理, 深刻把握企业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结合研究的目的和需要筛选出具有普遍实用性的文化因子或文化维度。
第二步:题项评价与尺度选择。就所选用的文化因子进行专家评价, 删除部分不能很好反应文化维度或因子的题项, 并与企业界人士就修改后的测量变量进行再次评价, 以确定企业文化的测量是否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合;以Likert5.0尺度为测量标准, 以1表示“完全没有”, 以5表示“完全如此”进行数据收集的前期准备工作。
第三步:预测试 (pilot testing) 。在预测试中, 首先针对性地选择研究对象, 进行数据收集。明确企业文化的研究对象, 是营利性组织、非营利性组织、事业单位还是政府机关, 将测量的对象与测量的目标统一一致;其次, 运用统计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在处理的过程中, 有两项检测至关重要:一是信度检验, 这主要是排除随机误差的影响, 保证量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二是效度检验, 这主要是要排除系统误差的影响, 保证量表测量结果真实有效。对于信度与效度的检验和各项指标标准的确定, 目前在许多统计工具书中都可以比较容易地获得, 在此就不再详细讲述。值得注意的是, 预测试较佳样本量的选择应根据题项数量的5倍来确定 (Comrey, 1988) , 如果预试人员在300位以上时, 这个比例就不是那样重要 (Tinsley, 1987) 。
第四步:题项净化与量表生成。经过预测试, 将信度与效度检验没有达到标准要求的题项给以修改或删除, 直到各项标准达到相对满意为止。值得注意的是, 在修改或删除部分题项后, 还应重复因子分析的过程, 重新建构量表效度, 然后再进行一次内部一致性的检验问题, 直到得出满意结果后才能生成企业文化的正式测量量表。
三、结论及展望
国内国外的企业文化测量技术研究日趋成熟, 在很多企业文化的相关研究中都可以看到企业文化测量量表, 这些量表根据研究人员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采用不同的题相设置, 不同的设置反映了研究人员对企业文化不同的界定。然而, 事实是,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核心价值观统领下的复杂系统, 对同行业的企业来说, 核心价值观可能基本相同, 但是绩效差异却会差异迥然, 这为企业文化测量量表编制提出了挑战。
参考文献
[1]T.Roger Manley, Louis A.Martin-Vega, Wade H.Shaw, Jr.UNDERSTANDING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ITS ROLE IN ORGANIZ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IEMC′98.
[2]Richard M.Steers. (1975) Problems in the Measurement of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546-558.
[3]Andrew M.Pettigrew.On Studying Organization.Admistrative Science Quartly, 1979, (24) :570-581.
[4]Mustafa Tepeci, A.L.Bart Bartlett.The hospitality industry culture profile:a measure of individual values,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person-organization fit as predictors of job satisfaction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s.Hospitality Management21 (2002) :151-170.
[5]滕永波.企业文化测量:理论基础与模型分析[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双月刊, 2006, (2) .
[6]下国顺, 张仕璟, 邵留国.企业文化测量模型研究基于Denison模型的改进及实证[J].中国软科学, 2006, (3) .
[7]李成彦.组织文化研究综述[J].学术交流, 2006, (6) .
[8]李军波, 江翱.企业文化评估研究述评[J].湘潭大学学报, 2006, (9) .
[9]国外企业文化测评的现状和发展[EB/OL].企业文化, http://www.cnki.com.
[10][美]罗伯·高菲, 盖瑞士·琼斯.公司精神——决定公司成败的四种企业文化:第1版[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 2003.
中小企业陈情表 篇3
此为武克钢先生慷慨谏言。
作为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企业家,武克钢时有肺腑之言。两年前,他呼吁中国需要构建工商文明,引起强烈反响。今天,在中小企业倒闭潮汹涌而回应者寥寥之时,他站出来呐喊,对于支撑了30年中国经济神话的中小企业,决不能让它们生如草芥,死如尘埃。它们的消亡是整个国家、社会的痛。
“中小企业是低端的、消耗资源的,理应被淘汰的。”可是有谁去细数过50.2%的税收、75%的就业岗位、60%的出口创汇、65%的发明专利是中小企业创造的?“淘汰导致产业升级。”可是岂有抽干血然后再让你升级的逻辑?
对于未来出路,武克钢开出的药方是:“轻税重罚、轻管重处”;改政、松绑、减税、放贷,实业仍然救国。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作为伴随着改革开放历程成长起来的企业家,我也在看这30年,或许鲜少理论色彩,却有实实在在的自我体会。在我看来,这30年总体上就是给社会松绑,最突出的是在三件事上:一是把土地的支配权还给农民;二是让外国人到中国来办厂;第三就是中国人可以做买卖、办工厂,当企业家。所以,我们就看到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一片欣欣向荣。
然而,就在轰轰烈烈地纪念讴歌之际,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成果之一,中国最大的就业岗位和税收的源泉——中小型企业,竟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倒闭潮”,支撑了30年中国经济神话的中小企业竟然成为了牺牲的对象!
对中小企业的误读与妖魔化
对于中小企业,我们有着太多的误读。一种几乎成了共识的观点认为它们是以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然而,中小企业以不到20%的金融资源却创造出了50.2%的税收、60%的出口创汇及65%的就业岗位。说到破坏环境,大型企业的排污、污染比例都远远高于中小企业。
现在,我们纪念改革开放30年,谈得最多的是拨乱反正的政治决策,以及意识形态的争论等。这些应该谈,也应该大谈特谈。但是,谈到中小企业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则不多;即使谈,也是蜻蜓点水。
事实上,2007年12月11日,我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在首届中小企业节的讲话中已披露:截至2006年底,全国中小企业已有1000多万家,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上交税收占50.2%。在吸纳75%的城镇就业人口的同时,还为75%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同时,中小企业也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中国65%的发明专利、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
这些数字表明,中小企业以其灵活的机制、强大的生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在稳定经济、吸纳就业、出口创汇和提供社会服务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力军。
那么消耗的资源呢?有人以中小企业大量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为病垢指责中小企业。那么,另一组数据也许能说明问题。
中小企业消耗的金融资源不到我国金融资源的20%,这可能是一个不争的数据,中小企业基本没有得到各级财政的直接拨付,银行信贷是中小企业金融资源的主要来源。以不到20%的金融资源创造出50.2%的税收和60%的出口创汇及65%的就业,大约不能算是资源消耗吧!
资源有可以定量的金融资源和有形资源,以及可定性的环境资源。且不说大量的两头在外的加工型中小企业,基本不消耗重要的有形矿产等资源,就是近几年才挤入资源型产业的中小企业所占比例还是很小的。如能破除垄断,让这类企业市场化成长,其同比消耗比一定不比垄断型的企业差。中小企业拿到一点资源不容易,谁家不是珍惜使用,回收资源90%的是中小企业,中国垃圾堆里的资源都让中小企业捡光了。旧城改造,我们千万民工竟能像蚂蚁啃骨头一样,将水泥里的钢筋每一根都敲出来回收。至于说到环境资源,有数据显示大型企业的排污、污染比例都远远高于中小企业。
中国制造不能陷入“抽血式”升级的逻辑
有人说,中小型企业的“倒闭潮”,是经济转型的阵痛,中小型企业可以在阵痛中转型。然而,如果没有一个支持企业发展的良性政治环境、融资环境,阵痛恐怕会演变成绝症。立法不能跟着思潮走,银行也不能做“当铺”。技术升级,无论如何都要建立在工艺和设备更新的基础上,哪有抽走你的血以后再要求你升级换代的逻辑?
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倒闭的企业已超过10万家,而笔者认为这仅仅是冰山融塌的前奏。中小型企业何以会出现“倒闭潮”?在宏观背景上,从去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连锁反应使美国出现了经济衰退的雏形,受此影响,欧洲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开始略显疲态;从中国的情况来说,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原材料价格暴涨、劳动力成本提升,财政紧缩政策使融资更加困难等多种因素,直接影响到我国大部分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中小型企业的生存。这些都是原因,但背后的深层原因是近年来越来越紧的对民营经济的收压性政策。
意识形态立法堵塞中小企业言路
在既往的改革政策逻辑里,中小型企业无需政策扶持,它们是野生经济,或者说,只要不去打压,就是最好的扶持了。然而,随着中小企业规模不断增大,日渐成为中国产业经济中最重要的支柱性力量,那种“不打压就是扶持”的政策思维早已经被修正了。
从政策层面上来看,对中小企业产生巨大影响的,无疑是今年年初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近日,认真读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后,我的第一反应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与其说是《劳动合同法》的完善,不如说是《劳动合同法》的修正。可为何一部刚出台不久的“法”,就要做出如此大的修正?而美国的一部宪法,两百多年来基本宪纲未修改过。
何以如此?是因为我们常常把立法作为立法期意识形态的缩影了。我们是靠意识形态立国的国家,跟着意识形态的指挥棒转,宪法的确立和修订,就不会进行广泛的民意调查,也不可能成为民意的基准了。中国随着社会发展的进程,社会的思潮是不断变化的,一会儿左,一会儿右,这毫不奇怪。但立法是不能跟着思潮走,不能跟着当时的意识形态走。
《劳动合同法》出台的背景,正是社会在偏向左,认为改革开放的经济成果大得不得了,强调要共享成果,保护弱势群体的呼声很高的时期。我们不怀疑出台《劳动合同法》有很好的动机。但是,在制定这部法律的时候,立法者有没有考虑到:第一,我们改革开放的经济成果虽然是巨大的,但改革开放的主要经济成果已通过高税额转移到政府手中,按13亿人平均分配,也才刚达到发展中国家的水平。第二,在廉价劳动力依然是中国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每年有2000万人口需要就业否则就会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的现实中,我们要求劳动力、薪资和福利立即达到与国际发达国家一样的水平是否可行?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变成了一个多元化的社会。要想和谐发展,各阶层的利益要相对平衡才可能做得到。《劳动合同法》本来与劳工界、工商界、政府管理阶层、宏观经济学界、社会学界共有利益相关,应经过充分的协商、听证,甚至是博弈;需要研究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未来的趋势,找到利益的相对平衡点,试行一段时间,最后才立法。然而《劳动合同法》在当时“左”的思潮主导下,基本排斥了与之利益最相关的工商界的参与,也没有认真地听证和征求利益相关方意见,急于表功出台,结果一定是引起社会的躁动,最后只好修正。这个过程,用一句话来说,政府把自己摆放在万能的地位上了。政府一万能,社会就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早在两年前,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已经出现了疲软的迹象。这些企业,是10年或20年前从韩国、我国台湾等地来中国大陆落户的,而那时却开始向人力成本更低的越南等国“漂移”。当时,我们的政府对此并没有做出对策和准备。而新《劳动合同法》的出台无疑是雪上加霜,尤其是对中小型企业来说,有的就成为压垮它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信贷收紧绷紧企业资金链
从中小企业在改革开放的作用来看,它们目前遭遇的的危机,事实上就是中国经济危机的全部。
在过去30年,每隔3~5年一般都有一次宏观经济调控。尽管每一次调控,遵循的都是“宏观吃紧,调控民企”的逻辑,但是,中小企业生命力却最顽强。每一次调控来临时,它们总能够以合法或非法的方式保护自己,找到存活下来的那条缝隙。而此次调控,为什么会出现倒闭潮呢?要给出这一问题的答案,其实也很简单,只要把最近的两次调控与此次的调控作一比较就可以明白了。
1998年的宏观调控,起因是亚洲金融风暴造成了消费市场的低迷,中央政府通过启动房地产的方式,激活了内需,并由此带动了重化工业的繁荣;2004年的那次,则是因为上游产业出现了投资过热景象,决策层进行了选择性的惩罚,将进入钢铁、水泥和电解铝的民营企业一一逼退,同时在短时间内控制对地方产业的信贷,从而实现了经济的软着路。而此次的景象就全然不同,最重要的两个新特征:一是出现了15年来从未发生的通货膨胀,二是人民币升值造成外贸的增长压力,调控陷入两难局面:“外需萎缩,内需不涨”了。也就是说,这一次是缺少了刺激内需的动力了,中小型企业就成为了牺牲的对象。
金融调控和信贷收紧是造成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而倒闭的直接原因。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尽管遭遇目前严重的经济压力,成本高于产出,但只要银行信贷予以帮助,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还是可以渡过难关的。但是,我们国家的银行信贷则普遍“嫌贫爱富”,只会“雪上加霜”,决不可能“雪中送炭”。客观地说,银行这种落井下石的行为不能全由银行负责。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导致银根收紧,数次上调存款储备金,导致银行经营在收缩,再加上银行信贷终身责任制等一些荒唐的政策,使银行只愿意向既保险、效益又高的垄断型国有大型企业或国家重点项目发放信贷,而中小企业则成为银行的“烫手的山芋”,一有风吹草动,就惟恐收贷不及导致银行自身损失。
目前,银行对于中小企业,几乎是百分之百的抵押贷款,都必须有银行认为极保险和极容易变现的资产,如土地、房产做抵押,才能放贷,而生产设备,加工能力打二折银行都不一定接受。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的这样状态,严格地讲中小企业根本就没有“银行”和“信誉贷款”,中小企业实际上面对的是“典当行”和“当铺”,讨价还价的是典当成数。没有一个支持企业发展的良性信贷环境,中小型企业怎么可能发展和升级换代?
不能抽干血再升级
有学者说,中小型企业的“倒闭潮”是经济转型的阵痛,中小型企业可以在阵痛中转型。说得真是轻巧!人们都知道,阵痛是妇产科的术语,可是,阵痛可以顺产,也有难产,母子双亡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逼中小企业转向高科技,升级换代,听起来很美好。但是,技术升级,无论如何都要建立在工艺和设备更新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建立在追求技术设备投资的基础上,建立在更良好的融资环境基础上。哪有抽走你的血以后再要求你升级换代的逻辑!
如果把30年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比作一列承载着国家繁荣的列车的话,列车只有在铁路上才能飞驰。铁路是由两根铁轨、枕木和碎石组成的路基。考量中国的两个指标:一是股市,一是房市,就相当于两根铁轨;枕木呢,则可以看作是各类大中型企业;而枕木下的碎石,或者说是路基,可以看作是数量众多的中小型企业。那种以转型为借口而要中小型企业自生自灭的理论,实际上是不要铁路的碎石路基了。没有碎石路基,列车怎么奔驰?有些学者又该说了,我们改磁悬浮了。改磁悬浮可以,那是未来科技发展的目标,就是现在可以改,请问,碎石往哪里倒?几亿人的就业,占国家55%的税收、60%的出口,65%的就业等一系列问题怎么办?
因此,幻想磁悬浮是可以的,但在科技和国家经济情况还没有达到的情况下,强行逼中小企业转型,仅几千上亿的就业问题,一定是国家的灾难。那么,眼看着中小企业倒闭潮一浪高过一浪而言阵痛不思救策,也是国家的灾难!
破解中小企业困境的办法
垄断与腐败,尤其是后者,是威胁中小型企业生存的痼疾。上世纪30年代的“轻税重罚、轻管重处”或许仍是治疗疾病的良药。放权让利,任民自主,这是改革成功的根本核心。俄罗斯用过,美国用过,改革开放30年中国用过。为何现在要忘呢?改政、松绑、减税、放贷,实业仍然救国。
如何破解中小型企业目前面临的困境?我认为,需要从政策和制度的层面入手,归纳起来就是八个字:“改政、松绑、减税、放贷”。
“以税定贷”增强企业“造血功能”
此前,鉴于中小型企业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现实,我曾就此提出一个解决办法,即采取“以税定贷”,银行信贷投放的新方式,使中小企业产生“造血功能”,自身循环健康发展,达到优胜劣汰、产业升级有序进行的目的。
当然,以税收作为国家银行政策性贷款的基本依据,有人说这不是市场经济,要保证商业银行的市场性。我这个建议,是考虑到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基本原则,中小企业向国家交了这么多税,国家控制着银行,为什么不以税收作为贷款的基本依据呢?那些反对这个办法的人,为什么不去置疑国家把80%的金融资源倒向了国有垄断企业呢?
市场经济中,为了就业保障,各国都有针对中小企业的各种优惠政策,这是公共政策。在另一方面,既然国有垄断银行不愿服务中小企业,为什么不让中小企业自己开办银行来服务自己呢?如果银行是自由竞争的,如果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是公平竞争的,完全不需要以税定贷的原则。但是,在中小企业不准联合起来办银行的情况下,在垄断企业享有垄断权力搞不公平竞争的情况下,在银行被政府控制的情况下,难道以税定贷不是最公平的措施吗?
其实,以税定贷,仅仅是着眼于中小型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问题,远远不是全面。要真正破解目前中小型企业的危局,需要从政策和制度的层面入手,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轻税重罚、轻管重处”仍是良药
吴敬琏先生曾指出,改革走到今天,所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垄断与腐败。可谓一语中的。垄断与腐败,尤其是后者,是威胁中小型企业生存的痼疾。
在中小型企业野生阶段,政府对此并没有太多的限制。而如今,在加强管理的名义下,多重的政府管理机构,个个如狼似虎,把中小型企业的市场准入成本无限地抬高。可以说,就目前情况来说,任何一家中小型企业,要推出一项新产品,不拿到10张以上的许可证,是不能投放市场的。每一张许可证的发放,与其说是政府在管理,倒不如说是企业花钱买政府官员的管理寻租权。
此外,地方上各种名目繁多的摊派,针对的对象大都是中小型企业。处于弱势和求生状态的中小型企业,像过去旧社会中的“姨太太”一样,只好逆来顺受,然后再把这些费用转嫁到产品成本上去。生产成本一升高,又会造成生产伪劣产品的地下工厂泛滥,造成经济学上所说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建国初期,著名老一代经济学家孙冶方和徐雪寒,在研究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实业管理政策后指出:对目前依然存在民族资产阶级的情况,政府最简便的管理政策是:轻税重罚、轻管重处。即在建国初期依然需要民族资产阶级的情况下,对其企业采取较轻的税收,而对于其生产过程,则不予干涉,企业生产什么,由企业自己决定,不需要发放什么许可证之类的。国家政策的着眼点是:只要企业所进入市场的产品,如果出现伪劣假产品,要课以重罚,罚到你官司缠身倾家荡产,罚到你媒体曝光名誉扫地,罚到再无敢效仿者。生产过程由市场经济决定,后果由法律来决定。这一政策,对于鼓励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缓解建国初期的紧张局面,功莫大焉。
而目前,我们现行政策则恰恰相反:是重税轻罚,重管轻处。政府过多干涉的是企业的生产过程,而对于进入市场的产品质量则在其次了,这种倒挂是寻租的乐园,是滋生腐败的温床,也是导致中小型企业一遇风吹草动就陷入危局的制度原因。
要根治上述恶劣的情况虽然还很难,但是政府如果在税收政策上立刻加以调整,则会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为了让中小企业能够生存和创造就业机会,政府的财政政策到了该调整的时候了,这就是减税。
企业创造的财富,分解为三大部分:一部分是国家税收;一部分是职工工资福利;一部分是企业利润。今年企业普遍困难,但国家财政收入却继续大幅增长,今年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增速达到30%。这意味着政府合法地占有了更大比例的企业财富。同时,政府又出台各种措施,要求企业自己提高职工的工资和福利保障。我不明白为什么企业多交了税,政府不用这税来搞转移支付,而要由企业自己来再增加成本?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的税收和劳动成本直线上升,利润自然锐减,再加上原材料涨价,银行又雪上加霜地收紧信贷,这不是故意把企业逼上绝路吗?
政策松绑,重提“实业救国”
中国30年改革之所以能够成功,简单地说,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把能解决问题的办法合法化而不是拘泥于以往的既定政策。不是要求政府另外想出一套东西来指导中国人民往哪走,而是政府可不可以为了让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方式生存,而努力去节制寻租管理。
当年,农民包产到户的自发行为,政府顺应农民的要求,对农民进行松绑,结果8亿农民一下子有粮吃、有衣穿了;改革初期野生的中小型企业,所发展的机遇和空间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我前面说过的,“没有政策比有政策好”。“最好的政府是管得最少的政府”这些最基本的经验,似乎已被整天在高调争论的左右派学者官僚们忘掉了。
因此,改革到今天,面对着中小企业的“倒闭潮”,破解的办法还应该跟30年前一样,官方权威政策的方向,要顺应民间自发的努力,全面对中小企业彻底松绑。
从国际经验上看,叶利钦没有盼到俄罗斯“休克疗法”的成功,却使经济休克了。普京上台后,一手打击垄断的官僚资本、经济寡头,一手打击腐败的地方政府,令政府撤出市场,让市场经济公平运行,一批中小型企业渐渐复活并发展起来。就美国来说,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扶植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已经基本成为国策。从《反垄断法》的出台,到创造能够自主就业的环境,这些都促进了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美国近期已有呼声,要夺回创造就业和税收的制造业,缩小制造业的运输半径圈。
而我就始终想不通,中国作为能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和税收的世界制造工厂有什么不好,怎么这两年在学界“中国制造”成了贬义词。实业救国是百年中国有识之士的共识,没有产业和实业的民族一定是一个没有脊梁的民族。一个现代国家必须形成一个橄榄球的社会财富和人口分布,这应该是学界的共识和发达国家繁荣稳定的重要经验,文革模式的普遍贫穷和目前正走向的两极分化,都会造成社会的动荡。让中产阶层成为主体,增加人们的资产收益和普遍财富,社会就会稳定。而千百万中小企业正是中产阶层的孵化器,破坏了这个孵化器,对社会有什么好处呢?
我感到最担心的是,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向着市场经济奔了几十年,市场经济也给中国带来了几十年的繁荣,怎么忽然间,似乎大家大脑被洗空了一样。忽然间,大家忘了国家稳定的基础在于经济建设,繁荣经济的基本法则是市场经济这样的基本常识?这样的转变是如何从上到下微妙地发生的,我没有仔细研究过,但我知道,这样的转变威胁着中小企业的生存,威胁着劳动者的就业,威胁着中国的稳定,再这样压下去,会压出巨大的社会问题!
放权让利,任民自主,这是改革成功的根本核心。政府自觉减压,放权让利于民,以经济建设为重,自由市场,开放外资的进入,还农民和工商业者生产自由。搞了30多年的改革,这些基本东西可不能忘!■
[编辑 谢康利]
企业信用信息公示表 篇4
企业信用信息公示表
一、企业在海关注册登记信息
企业中文名称、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工商注册地址、海关注册编码、组织机构代码、海关首次注册日期、注册海关、海关业务联系人、行政区划、经济区划、经济类型、经营类别、行业种类、年报情况、海关注销标志、报关有效期。
二、海关对企业信用等级的认定结果
企业信用等级及等级认定时间、《认证企业证书》作废情况。
三、企业被海关行政处罚信息
企业名称、案件性质、海关行政处罚决定作出日期、海关行政处罚决定书编号以及需要公告送达的行政处罚法律文书。
四、海关高级认证企业名录
高新技术企业表 篇5
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鉴定表
CBD
填表说明
一、“行业类别”:按企业主营项目所属行业填报。企业主营项目所属行业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8]30号)第八条规定的行业类别填列。填报行业包括:农、林、牧、渔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交通运输业,娱乐业和其他行业。行业内容按国家统计局2011年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确定; “娱乐业”按照营业税对娱乐业的范围确定;“其他行业”为除以上行业之外的行业。
二、“上年收入总额”:企业上年经营期满一年的按实现的收入总额填报;上年设立实际经营期不满一年的企业,按实际经营期换算全年收入总额。如2012年7月30日设立的企业,2012年7月30日至12月31日实现收入总额200万元,其本行应按400万元(2000000/6*12=4000000)填报。
附件二
企业经营情况说明表
2013
注:2013年内将要达标或申请认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小规模纳税人也不予核定征收。
北京市朝阳区国家税务局
税务文书送达回证
政策简介:
2013以下企业暂不实行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
(一)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国务院规定的一项或几项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企业(不包括仅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免税收入优惠政策的企业);
(二)汇总、合并纳税企业(含各级分支机构);
(三)上市公司;
(四)银行、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融资租赁公司、担保公司、财务公司、典当公司等金融企业;
(五)会计、审计、资产评估、税务、房地产估价、土地估价、工程造价、律师、价格鉴证、公证机构、基层法律服务机构、专利代理、商标代理以及其他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和相应的咨询服务性企业;
(六)各类投资性公司和投资咨询服务公司,包括投资公司、投资管理、投资咨询和投资顾问公司等;
(七)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包括年内达标或申请认定的小规模纳税人)
(八)房地产开发企业;
(九)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集成电路企业;
(十)上年收入总额超过300万(不含)的企业;
(十一)上年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不含)以上的企业;
(十二)对外进行股权投资的企业(不包括按照有关规定通过证券交易所取得股票的企业);
(十三)当年新设立的企业。
按照公告2010年第6号的规定,应税所得率具体标准如下:
重点强调:
请在2月28日前报送!报送前必须完成2012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税款解缴入库(提供缴税凭证)。
餐饮企业人员配置表 篇6
各部门人员配置表
财务部:部长1名
助理1名
总部财务课:总会计(课长)1名
课员3名
出纳1名 直营财务课:总会计(课长)1名
课员1名
出纳1名 加盟财务课:总会计(课长)1名
课员2名
出纳1名 总经理办公室:总经理1名
总经理助理1名 分管副总办公室:分管副总2名
副总助理2名 行政部:部长1名
行政办公课:课长1名
办公文员2名 人力资源课:课长1名
人事专员2名
工程维修课:课长(维修工)1名
课员(小工)1名 资
讯
课:课长1名
稽
核
课:课长1名
稽核员1名 市场开发部:部长1名
助理1名
直营课:课长1名
助理1名
加盟课:课长1名
助理1名
业务员3—5名(可兼职)营运部:部长1名
助理1名
营建课:课长1名
营建人员5—10名(可兼职5到7人)
培训课:课长(培训师)1名
培训师助理2名
准培训师1名 广告课:课长(设计师)1名
设计师助理1名 客服课:课长1名
客诉专员1名
客服专员1名 物配部:部长1名
助理1名
采购课:课长1名
分管采购员2人 材资仓库课:课长1名
仓库员1名 配送中心:课长1名
司机3名
研发部:部长1名
助理1名
中央厨房加工课:课长1名
生产加工人员5-10名 技术新品研发课:课长1名
技术员2名 品质检验课:课长1名
质检员2名 养殖部:部长1名
助理1名
养殖课:课长1名
饲养员5-10名 旅游项目课:课长1名
用于支付终端的配置表技术 篇7
1) 外设模块数量多, 各种通讯方式 (MODEM、以太网、无线通讯、WIFI、蓝牙) 、电子支付方式 (磁卡、接触式智能卡、非接触式智能卡/NFC[2]、二维码[3]、声波[4]等) 和人机交互方式 (键盘、触摸屏) 发展, 使得外设模块数量日益增多。
2) 产品型号多, 每个型号使用的外设组合不同。比如:有的终端有打印机, 通讯方式是以太网和MODEM ;有的终端没有打印机, 通讯方式是无线通讯和Wi Fi。
3) 受成本、设计限制, 一个外设可能使用了不同解决方案。比如:USB接口和串口的无线模块。
4) 大量使用专用外设, 这些外设没有使用标准总线 (USB、SDIO、PCI等) , 无法自动识别其解决方案。比如:热敏打印机芯、智能卡控制芯片。
5) 在支付终端技术平台的生命周期内, 会不断推出新产品。
6) 已经上市的产品, 需要更换一个或多个外设模块的解决方案。
上述问题, 都降低了软件的通用性和可维护性, 给支付终端的生产、维护、新产品开发和老产品升级时的软件系统维护带来了较大工作量, 并产生质量问题。所以,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解决软件如何识别终端上一个外设模块是否存在, 以及外设模块使用了那种解决方案, 即外设模块的硬件配置信息。本文提供了一种软硬件结合的设计方案, 实现了对外设模块硬件配置信息的获取。
1 系统设计
1.1 内部配置表
现在的支付终端, 都有一片大容量的非易失性存储器, 用来存放软件和数据。该存储器通常使用NAND FLASH或EMMC, 称为主存储器。我们可以在主存储器中专门划出一块区域存放各外设模块的硬件配置信息, 这些信息的集合称为内部配置表, 存放这些信息的分区称为配置表分区。
内部配置表由两部分组成:基本配置表和模块配置表。二者都是由一系列配置项组成。每个配置项包含了名称和值两个域。
基本配置表用于存放各外设模块的硬件配置信息。每个配置表项对应外设模块的一个硬件配置信息。比如:配置表项名称为“PRT_TYPE”, 值为“LP24M”;表示打印机芯型号。
模块配置表存放终端上存在的所有外设名称, 每个配置表项名称为外设模块名称;比如:“printer”表示打印模块。在模块配置表中, 配置表项排列顺序决定了对应的外设的初始化顺序。比如:配置项“printer”位于“input”之后, 表示输入模块初始化先于打印模块。
1.2 模块板和扩展配置表
有些外设模块只用于部分产品型号, 或者有多种解决方案, 比如:无线通讯在台式终端上很少使用;而且有多个品牌;接口有串口、USB两种。这些外设模块在硬件设计上会放在单独的模块板上;模块板引出一系列信号, 通过接插件与主板相连。
对于模块板上使用USB接口的外设模块, 软件可以自动识别[5]。对于非标准总线接口模块, 比如使用串口的外设, 则需要通过在模块板上增加一片串行接口 (比如i2c) 小容量非易失性存储器来实现, 用于存放该外设的硬件配置信息, 即扩展配置表。这个存储器称为扩展配置存储器。以常见的AT24C02[6]为例, 它是I2C接口的EEPROM, 容量128 字节, 可分配8 个i2C地址。所以技术平台设计时, 就规定好每个24C02 地址对应的外设模块。比如:地址0x50 用于MODEM模块, 0x51 用于无线模块等。
1.3 系统初始化
引入配置表后, 终端上软件系统的初始化过程如图1 所示。每个外设模块的初始化, 都是按照获取模块配置表-> 获取基本配置表-> 自动识别的过程来进行的。此外, 在应用程序执行过程中, 这些驱动也可以根据外设模块配置进行相应分支处理。
这样, 在同一个技术平台上, 系统软件以及各模块软件在不同产品类型上都能保持一致, 使得一套底层软件用于技术平台所有产品型号。这样, 软件在日后维护过程中只需要维护一个主线版本即可, 不需要针对不同型号维护不同的软件分支;这样不但减少了维护工作量, 也使得软件代码在多个型号上得以验证, 提高了软件质量。
2 产品化相关实现
2.1 生产过程
基于上述方案实现的支付终端, 在生产时, 需要分别对主板上的存储器和模块板上的存储器进行烧入, 所以提供给生产用于烧入的软件包括:
1) 主板烧片包:包含了要烧录到主存储中的所有软件, 包括主存储器的分区表以及各分区镜像。其中, 基本配置表作为一个烧片镜像包含在烧片包中。
2) 模块板上各扩展配置存储器烧片镜像:包含了各模块的扩展配置表
在上述预装软件中, 由于底层软件是通用的, 所以与代码相关的分区镜像 (比如引导区、操作系统内核、文件系统分区镜像) 对所有产品都是相同的。只有内部配置表和扩展配置表是根据要生产产品的型号进行准备的, 不同产品型号可能不同。
在生产中, 主板和模块板可以分别预装软件, 分别生产和测试并入库。在有明确客户订单时, 只需要将该型号对应的主板和模块板进行简单装配测试即可出厂, 加快了生产效率, 并能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
2.2 产品升级和新设计
在一个支付终端技术平台生命周期内, 会基于该平台不断推出各种新产品, 或更换一些外设模块。
大部分的新产品都使用了已有的外设模块, 只是组合不同。如果只是模块板上外设不同, 则需要在生产时选用不同的模块板即可。如果是其他外设不同, 则软件上只需要生成一个内部配置表即可。
如果新产品或已上市产品需要使用新的外设, 或者原有外设模块更换解决方案, 则新设计驱动或原有驱动升级时, 只有遵循上面规则进行开发即可。内部配置表和扩展配置表也需要进行简单升级, 增加新外设和解决方案对应配置表项即可。
3 结论
本文针对支付终端产品设计存在的问题, 使用配置表技术, 有效的实现了软件对外设模块的硬件配置信息的识别, 从而实现了底层软件的通用性和可维护性, 从而极大提升了软件质量, 以及开发、生产和维护效率。
基于该解决方案, 支付终端设计厂商可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推出新产品来满足市场需要;或是能高效解决因为成本或供应链等原因而导致的老产品升级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 该方案并没有和具体使用的软件平台绑定。所以, 不论支付终端使用了Linux、Android或是别的操作系统等, 都可以使用该技术。
摘要:本文提出一种用于支付终端的配置表技。该技术让软件能获取各外设模块的硬件配置信息, 有助于实现底层软件的通用性和可维护性, 从而提高生产、维护、新产品推出和老产品升级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支付终端,配置表,模块板
参考文献
[1]关颖, 许评, 王闻环.O2O的特点及模式探析[J].现代商业, 2015, 30:27-28.
[2]申玮.NFC移动支付运营模式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 2008.
[3]陆睿敏, 刘南君, 莫晓贤, 裴爱瑄.二维码支付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电子商务, 2015, 9:65-67.
[4]赛迪顾问电子信息产业研究中心郑昊.NFC、声波等支付模式引关注[N].中国计算机报, 2014-03-31002.
[5]高强, 冉全, 罗媛媛, 高民.USB总线协议层的研究[J].软件导刊, 2010, 10:28-30.
高新技术企业表 篇8
关键词:发电企业;基建项目;表外融资
一、背景介绍
发电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现代化企业正常运转和居民正常生活的根本保障。作为现代化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行业,发电行业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1)发电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企业,行业资产负债率水平整体较高。2)发电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企业,其技术装备专业化程度和自动化水平高。3)发电行业建设周期长,发电站从建设到投入运营时间跨度较大。4)发电行业经营业绩一般比较稳定,效益可观。发电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发电企业的建设和发展需要通过大额融资解决项目建设资金,也决定了项目融资也十分适用于发电企业。
融资是以各种债券或有形以及无形资产作为等价交换、抵押而得到资金进行投资的一种形式,因而融资在财务报表上多表现为一定的负债。企业所能担负的负债是一定的,超过一定的负债,企业的经营就会变得十分困难,从而经营的风险也会进一步增加。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对发电企业的风险控制,增加了对发电企业资产负债率的监管力度。为了保证优质发电项目的顺利推进,同时顺利通过国家监管部门对资产负债率的监管考核,积极开展表外融资业务,拓宽融资渠道,将是发电企业摆脱资金束缚,推进优质项目顺利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表外融资的内涵
表外融资是资产负债表外融资,又被称为表外筹资,是指不需列入资产负债表的融资方式,即该项融资既不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表现为某项资产的增加,也不在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方表现为负债的增加。表外融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泛指对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产生重大影响的一切不纳入资产负债表的融资行为。本文所讨论的即是广义的表外融资。
表外融资作为企业理财创新的一种方式,其经济实质是企业的一种融资行为,大多数操作模式是现行会计准则所允许的,或者即使没有明文规定可以,但至少也没有明确禁止,它规避了会计准则及公认会计惯例的限制,被精明的经营管理者广为应用,向人们展示出一条新的较为宽广的筹资渠道。
三、我国发电企业表外融资方案分析
国内某大型发电集团公司的某区域分公司2015年新开工及续建项目总投资额为57.7亿元,资金需求约59.2亿元,然而受资产负债率监管限制,该集团公司批复该区域公司2015年度的基建投资预算为20.9亿元,仅占需求计划的36%,批复资金计划为22.4亿元,占需求计划的37%,投资规模大幅压缩。在贷款融资、债券融资等传统的表内融资模式下,该区域公司将无法获得必要的项目建设资金,优质电源项目也无法顺利推进。
随着我国金融管理逐步与国际接轨,中国金融领域逐渐向国际开放,外资银行或在华设立分支机构,或是参股国内银行,极大的触动了国内金融界的发展。资金来源渠道增加,民间融资的能力以及形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表外融资作为一种获取资金的手段,越来越多的成为众多发电企业的选择。
对于我国发电企业,表外融资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产融结合模式
产融结合一般是指产业部门和金融部门通过股权参与所形成的资本结合,以及由此带来的双方在产权结构,人事参与,治理制度等方面的融合关系,其实质上是一种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我国发电行业一般均为大中型国有企业集团,产业覆盖面广,协同性强,一般都会涉及金融证券行业。这些金融证券机构对外进行基金发售,持有管理了社会上部分闲散资金,集团所辖发电产业公司可以利用集团下辖金融证券类机构所管理的基金(以下简称“金融基金”)参股基建项目,从而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的基建项目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和流动的股权证券类资产,从而达到电力建设项目实现表外融资的目的。
产融结合模式可以分为“实股”方式和“名股实债”方式,前者是指金融基金实际参股基建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成为基建项目的实际股东;后者是指金融基金参与基建项目的建设,待项目建成投产后,再由发电产业公司回购金融基金所持股份。在实际操作中,企业集团可以根据自身战略规划选取相应方式。
(二)合营模式
合营模式是另一种有效的表外融资形式,是指一个企业持有其他企业相当数量,但未达到控制程度的经营方式,后者被称为合营企业。在合营模式中,集团企业对合营企业未达到控制的程度,对合营企业的投资作为一项长期股权确认为资产,对于合营企业所承担的债务却不必在资产负债表上反应。合营模式是电力企业和其它投资者之间的一种合作经营关系,通过适当的资源分配,风险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双方充分利用各自的经验和资源,很好地满足人们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是一种共同建造共同经营共同管理的项目融资模式。
(三)BT模式
BT(Build~Transfer)模式是BOT(Build~Operate~Transfer)模式的一种演变,已经在公共建筑领域广为应用,但国内外工程理论界对这种新型项目融资建筑模式的定义尚未给出统一的规范界定。实践中BT模式可分为二次招标型BT模式和工程总承包型BT模式,本文中,根据电力行业特点,我们所选取讨论的是工程总承包型BT模式。在该种模式中,委托方通过招标确定项目建筑商,由建筑商按照合同约定负责项目的投资建筑职能,具体包括项目的筹资、设计、采购、施工、竣工验收等全过程的承包。在该过程中,项目的前期和工程监理一般由委托方负责,设计和验收工作也可根需要约定由委托方安排。待项目建成后,建筑商按照合同约定金额或回报率将该项目有偿转让给委托方,即委托方以回收的形式接收委托项目,并向建筑商支付合同价款。
(四)长期租赁模式
租赁是一种传统的融资方式,按照所体现的经济实质不同,可分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然而根据会计核算要求,融资租赁在筹集建设资金的同时也会增加企业的负债,不能降低企业负债率,只有经营租赁才是一种合理的表外融资方式。经营租赁也叫做营运租赁、业务租赁以及服务租赁,在租赁双方的协议期间内,由承租人支付一定租金,从出租人那里获取标的资产,租赁期满后承租方向出租方退还标的资产。此外,出租方在提供设备租赁的同时,也要负责对出租设备进行管理、修理以及维护等一系列配套服务。经营租赁属于短期的租赁业务,具有可撤销性,它是融资租赁存在的高级形式。
四、我国发电企业表外融资方案的比较
为保证优质电源基建项目的顺利推进,同时控制企业集团整体负债率水平,表外融资将是一条解决以上矛盾的有效途径。考虑到发电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特殊性,下面将对上述表外融资的方案进行逐一分析比较,从而确定最合适的实施方案。
(一)长期租赁模式
经营租赁模式的优点是周期短,它是为了经营的短期需要而展开的,并不会产生资产所有权的转移,没有较大的风险,形式简单。此外,所获租赁资产一般无需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计为一项负债。但是,发电行业较为特殊,其主要资产均是发电设备,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操作,在短期内,承租人对发电行业进行承租的可能行不大。其次,经营租赁模式所获资金的数目有限,不足以承担起基建项目的主要资金来源。因而长期租赁融资模式不适合发电企业基建项目。
(二)BT模式
BT模式已经是国内外公共建设领域广为应用的一种融资方式,其优点是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资金。如前所述,发电企业可以将拟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承包给其他人,比如建筑商,由建筑商负责基础设施的施工。基建项目所有的资金费用完全由建筑商或承包人担负,由建筑商或承包人负责该项目的投融资和建设,合同期满,项目公司将该项目有偿转让给发电企业,即由发电企业向建筑商支付合同价款。BT模式可有效解决电力企业资金短缺的压力,在一定期限内实现债务“出表”;有利于控制成本,减少建设周期,加快基础项目的工程进度。
采用此种模式也有很多缺点:首先,现有的BT模式中,委托方均为政府或政府授权单位,采用BT模式的项目也多为非营利性公共基础项目,企业作为委托方采用BT模式的案例较少。其次,国际上还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BT合同模式,对于出现的合同纠纷,也没有一套公认的解决机制,对BT模式的推广和应用造成较大的不便。另外BT项目承办方的资金压力大,因而造成较大的风险,常见的如汇率风险、政策风险等。
(三)合影模式
合营模式也是较为常用的一种融资方式,当电力企业的资金明显不足时,可以采用与人合作经营的方式进行融资和贷款,合营模式有如下优点:1)拓宽电力企业的融资渠道,缓解电力企业的财政压力;2)引进投资者的创新管理经验提高工作效率;3)保证项目在技术和经济上的可行性,缩短工作周期,降低工程造成价,消除费用的超支;4)电力企业和合作投资者共同合理分配风险。但合营模式也存在一些缺点,主要包括合营合作者可能要求相对应的权利,造成发电行业内部效益的缺损或减少;权利和义务不能有效得到合理分配等等。对电力企业来说,合营模式无疑也是一种有效解决基建项目资金不足的有效手段,可以与其它表外融资一起作为融资手段的有益补充。
(四)产融结合模式
产融结合模式可以将基建项目资产向证券进行转化,成为能够再次进行投资的货币形式,从而解决电力企业在基建项目中资金不足的尴尬处境。由于产融结合模式是通过企业集团下属金融机构发生的融资行为,企业集团适当的引入金融基金参股基建项目,并通过适当的约定后,可以保证集团企业在对基建项目控制权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实现基建项目表外融资。因此产融结合模式是一种十分稳妥的表外融资方案。
从融资能力而言,以产融结合模式为代表的资产证券化是以特定资产的未来收益权为信用基础的,电力企业可以利用自己的具备较强未来现金流入的资产作为抵押,发行资产担保证券进行融资,而不需要以融资企业的整体信用状况为基础,大大促进了金融资本的形成,增强了电力企业筹集资金的能力。另外,以产融结合为代表的资产证券化也可以明显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通过资产证券化,电力企业能够将流动性低的资产转变为流动性较高的现金,从而加快了资金的流动速度,实现了资金的提前回流,使同样的资金可以获得更为充分的使用。
五、总结与讨论
供电企业档案分类表(本站推荐) 篇9
(6~9大类)电力系统生产、调度
电力系统生产、调度综合
电力系统运行
610 运行综合技术文件
电力系统运行、计划、通知、调度关系确定;周波、电压、经济安全、稳定运行等技术文件材料 611 运行数据
有关电力系统设备命名、编号、典型调度接线图、系统阻抗图、输电线路输电线额等表 612 运行计算
系统内各点短路容量计算、稳定计算、潮流计算和为提高系统经济与稳定的技术措施、潮流预测等 613 运行方式
系统运行结线方式、运行分析,总结、无功、电压管理与分析,事故拉闸顺序,低周减荷方案 614 生产记录
负荷、电量曲线、记录,运行潮流实测记录,电压、无功记录,故障录波器照片等 615 重要系统调度记录
典型日和重大系统事故前后的有关记录 619 统计报表、简报、生产日报、年报
电力系统图表 620 电力系统综合图表
与电力系统有关的地形和其他图表 621 电网系统结线图 622 电网地理结线图表
35kV及以上电压电网地理分布图、线路设备技术参数表 623 电力电缆地理分布图表
10kV 以上电力电缆地理分布图、线路设备技术参数表 624 配电网络分布图表
10kV配电网分布图、线路开关位置图、基本技术参数表 625 系统内各变电所主结线图
35kV及以上系统内各变电所主结线图、变电设备技术参数
继电保护、自动装置
调度部门编制和使用的综合(不针对特定基本工程)材料
630 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综合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计划、总结、整定、计算、通知等文件材料 631 线路保护
输电线路继电保护(高频、闭锁、相差、距离、零序)的设计、调试、运行材料 632 元件保护
发电机(调相机)变压器、母线、高低压电抗器、电容器等设备保护装置的设计、调试、运行材料 633 系统保护
为整个电力系统保护(振荡解列、远方切机、周波保护)的设计、调试、运行材料 634 继电保护运行、分析、统计
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的运行月报、季报、年报和运行分析、专著统计等材料
调度通信
调度部门编制和使用的(不独立成为基本建设工程的)通信专业技术材料
640 调度通信综合
电力系统调度通信的计划、总结、通知、图表等材料
641 载波通信:
载波通信系统图、频率配置、技术参数、载波通信 642微波通信:
微波通信系统技术参数、载波通信 643 超短波通信: 特高频、无线电通信、对讲机等 644 光缆通信
; 光缆通信系统技术参数安装图表等 645 邮电通信 :
行政总机、所内通信、电缆通信 646 卫星通信:
卫星通信系统技术参数、安装图表
调度自动化综合
调度自动化(不针对独立自动化工程)生产中形成的技术文件材料
650 调度自动化、计算机综合
电力系统自动化计划、总结、通知、报表等技术文件材料 651 远动系统:
计划、总结、通知、图表等 652 遥信系统:
遥信系统技术参数、安装图表等 653 遥测系统:
遥测系统技术参数、安装图表等
654 电子计算机:
有关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计划、总结、通知、报表等 655 在线电子计算机:
在线电子计算机系统技术文件材料 656离线电子计算机:
离线电子计算机系统技术文件材料 科学技术研究 70 科研综合
调度通信、自动化及供用电科研
科研、技术进步、技术改进成果材料 72 架空线路配电网科研
科研、技术进步、技术改进成果材料
电力电缆线路科研
科研、技术进步、技术改进成果材料
变电站(所)科研
科研、技术进步、技术改进成果材料
直流输电线路科研
科研、技术进步、技术改进成果材料
逆流(换流)站科研
科研、技术进步、技术改进成果材料
自身建设、装备科研
科研、技术进步、技术改进成果材料 基本建设
基本建设综合
综合建设工程总结、工程创优、效益分析等81 调度自动化、通信工程
指独立的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及通信工程 810 工程建设文件 8100 凭证、合同、协议 74 75 工程建设报告及审批文件、征地证书、协议、建设许可证、设计、施工、招标投标及运行设备制造厂等单位相互往来的合同、协议等 8101 可行性研究、原始调查材料
建设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概念设计及原始调查材料 8102设计任务书、初步设计
工程设计(计划)任务书、初步设计概算及批复文件 8103 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设计阶段形成的设计说明书、计算书、预算会审记录、修改联系单及批复、设计、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 8104 土建施工文件材料
工程土建施工中形成的技术文件及记录 8105 电气安装施工文件材料
电气设备安装、施工中形成技术文件及记录(指单位及分项工程)8106 竣工、验收文件
启动试运行方案、工程竣工报告、交接验收记录、系统调试报告、鉴定交接证书、结算等
8107 工程管理
工程施工、物资、费用管理、工程评优、审计、回访、总结等 8109 统计报表、简报 811 电气竣工图
8110 电气设备布置图:
电气设备平面布置图、系统结线图 8111 电气设备安装图:
电气设备安装、零部件加工图
8112 配线屏、配线架:
配线屏、配线架电气原理图、展开图、安装图 8113 电源、照明安装(交流):不停电电源、照明设备安装图、电缆布置敷设图 8114 直流电源:
直流电源、包括蓄电池、整流器安装图、系统结线图 812 土建水工竣工图
8120 建筑物总平面图:
厂房、设备平面布置图、立面图 8121 建筑物基础图:
厂房、设备支架基础结构图、安装图 8122建筑物结构:
厂房、设备支架结构图、安装图
8123 上、下水管道、道路、围墙:厂区上下水管道结构图、布置图、道路、围墙布置图 8124 接地网、防雷装置:
厂区接地网、防雷装置布置图、安装图 813 检修、维护、运行
8130 检修:
工程投产后检修记录、总结等
8131 维护、运行:
工程投产后,维护、运行记录、调试报告、总结等
架空线路、配电网工程
820 工程建设文件 8200 凭证、合同、协议
工程建设报告、批复、征地证书、协议、建设许可证及设计、建设、施工、运行、设备制造、沿线有关单位来往的合同、协议等 8201 可行性研究、原始调查材料
建设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概念设计、路径走向方案选择及其审批材料(包括为工程建设而搜集的负荷预测、环境调查、地质、地形、水文、气象、地震、交通、通信等调查原始资料)
8202 设计任务书、初步设计
工程设计(计划)任务书、初步设计概算及批复文件 8203 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设计阶段形成的设计说明书、计算书、预算及施工图会审记录、施工设计修改联系单及批复。设计、施工单位编写的施工组织设计 8204 杆塔及基础施工文件材料
开复工报告等技术文件,杆塔及基础施工和组塔立杆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记录数据、制造厂家提供的产品合格证、试验报告 8205 机电安装文件材料
机电施工技术文件及绝缘子、导地线、接地装置、运行标志安装过程施工记录、测试表报等
8206 竣工、验收文件
启动试运行方案、设备命名、交接、验收检查记录、缺陷处理记录、竣工报告鉴定、交接证书、竣工移交资料目录、过程结算等材料 8207 工程管理
工程施工、物资、费用管理、工程评优、审计、回访、总结等 8209 统计报表、简报 821 机电安装竣工图
8210 路径图、定位图、杆塔一览图
线路路径图、全线杆塔一览图、定位图 8211平断面图、明细表
线路全线杆塔平断面图、明细表 8212 机电特性安装图
导线、地线安装曲线图、接地装置和通信干扰相对位置图、导线规范、参数、拦河线安装图等
8213 金具及防震装置 绝缘子串组装图、线路金具加工图、间隔棒、防震锤、阻尼线加工组装安装图 822 杆塔竣工图 8220 大跨越塔
特殊大跨越塔基础、结构、组装图、材料明细表、导地线安装、防震结构安装竣工图 8221 一般钢结构图
钢结构图零件加工、组装图及材料明细表 8222 一般塔
钢筋混泥土电杆组装、杆段加工、结构图、材料明细表 8223 杆塔基础
除特殊大跨越塔以外的线路杆塔基础图、零部件图 823 线路检修、运行 8230 线路检修
投产后历次综合性大修记录、总结、改造、换杆、插杆等变化情况图纸材料 8231 线路运行
线路运行情况及重大缺陷和事故记录等材料 824 配电网络
10kV 及以下电网线路、设备 8240 配电网管理性文件材料 8241 设计、施工、竣工材料
8242 检修:
配电网检修管理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
8243 运行:
配电网检修管理的合同、协议函件、措施、计划、总结 8244 公用配电所、开闭所
公用配电所、开闭所设计、施工、竣工投产和资产移交的文件材料 8245 配电变压器:
配电变压器装置标准和技术管理文件
8246 配电网统计:
配电网可靠性统计和6-10kV架空线、低压线、开闭所配电变压器等设施的统计分析材料 825 路灯工程
8250 路灯管理性文件:
本地区有关路灯管理的规章制度、报告、通知等文件材料 8251 路灯规划、计划管理:
有关路灯建设、发展的规划、计划、总结等文件材料 8252 路灯设计安装:
路灯灯型、灯具、灯杆设计、安装、光照度计算、测试报告、图纸、照片
8253 新光源应用:
路灯新光源的应用、测试报告、使用总结灯材料 8254 路灯系统图:
路灯开关、引线系统接线图 8255 路灯过程路径图:
路灯架空线、电缆路径及安装竣工图 8256 路灯统计报表:
路灯统计年报及分析报告
电力电缆线路工程
830 工程建设文件 8300 凭证、合同、协议
工程建设报告、批复、征地证书、协议、建设许可证及设计、建设、施工、运行、设备制造、沿线有关单位来往的合同、协议等 8301 可行性研究、原始调查材料
建设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概念设计、路径走向方案选择及其审批材料(包括为工程建设而搜集的负荷预测、环境调查、地质、地形、水文、气象、地震、交通、通信等调查原始资料)
8302 设计任务书、初步设计
工程设计(计划)任务书、初步设计概算及批复文件 8303 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设计阶段形成的设计说明书、计算书、预算及施工图会审记录、施工设计修改联系单及批复。设计、施工单位编写的施工组织设计 8304 电缆敷设施工文件材料
电缆沟、管、隧道及电缆敷设施工文件、开工报告、施工日记、单项工程验收记录、质量评定、测量记录 8305 电缆接头施工记录
电气施工文件、施工日记、天气情况、工作进度、人员安排及单个接头、终端头质量检查、评定、测试记录、施工联系单 8306 竣工、验收文件
启动试运行方案、设备命名、交接、验收检查记录、缺陷处理记录、竣工报告鉴定、交接证书、竣工移交资料目录、过程结算等材料 8307 工程管理
工程施工、物资、费用管理、工程评优、审计、回访、总结等 8309 统计报表、简报 831 敷设、安装竣工图
8310 路径图:
电力电缆敷设后的实际路径竣工图、平断面图 8311 隧道、工井、沟、管:
敷设电缆的隧道、工井、电缆沟、管及排水管道竣工图 8312 电缆桥、杆、架:
电缆工程专用的电缆桥、电缆杆、架的基础图、结构图、安装图等竣工材料
8313 终端站:
两终端站(杆、塔)的结构图、安装图等竣工材料
8314 辅助设施:
高压充油电缆的信号系统、电缆隧道的电气、油、气报警系统等辅助设施的安装竣工图 832 电缆接头、参数:
本工程专用的下列材料
8320 电缆规范、参数:
制造厂提供和本单位编制的有关本工程电力电缆的技术规范、参数、额定载流量等材料
8321 电缆及附件:
电力电缆中间接头、终端头、分支箱等结构图、安装图和零部件加工、组装图
8322 电缆接头施工工艺:
制造厂提供或本单位编制的本工程电缆接头施工工艺规程会操作标准方法 833 电缆检修、运行
8330 检修:
工程投产后重大检修、接头重新制作、挖掘的记录、总结等 8331 测试:
工程投产后历年测试和分析报告等
832 运行:
工程投产后历年运行、维护中产生的文件材料 834 835 出线电缆和过线电缆:
不含独立、完整规程的材料 8350 电力电缆技术材料
本单位和上级编制的有关电力电缆(不针对特定的电缆工程)的规章、制度、计划、总结、通知、措施等文件材料、运行的重大专题总结、分析
8351 6-10千伏进出线电缆:
电力电缆安装敷设布置图、有关协议、合同、函件 8352 6-10千伏过线电缆:
电力电缆安装敷设布置图、有关协议、合同、函件 8353 35-66电缆千伏进出线电缆:
电力电缆安装敷设布置图、有关协议、合同、函件8354
35-66千伏过线电缆:
电力电缆安装敷设布置图、有关协议、合同、函件 8355
110千伏及以上进出线电缆: 电力电缆安装敷设布置图、有关协议、合同、函件 8356
110千伏及以上过线电缆:
电力电缆安装敷设布置图、有关协议、合同、函件
84变电站(所)工程 840 工程建设文件 8400 凭证、合同、协议
工程建设报告、批复、征地证书、协议、建设许可证及设计、建设、施工、运行、设备制造、沿线有关单位来往的合同、协议等 8401 可行性研究、原始调查材料
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报告、选址报告及审批挖掘;为变电所建设而收集的供电负荷调查、预测及工程地质、地形、水文、气象、地震、交通、通信等调查资料 8402 设计任务书、初步设计
工程设计(计划)任务书、初步设计概算及审批文件 8403 施工图设计、技术文件材料
施工图设计阶段产生的设计说明书、计算书、施工图施工图会审记录、施工设计变更联系单及批复和设计、施工单位编写的施工组织设计 8404 土建施工文件材料
开复工报告及变电所控制楼、开关室、设备检修间等房屋建筑和设备构架、基础上、下管道、道路、围墙接地网等上、下建筑设施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技术文件及各种记录材料实验单、单项工程质量检查、评定测试记录等材料 8405 电气设备安装文件材料
单项及分项工程质量检查、评定、测试记录等 8406 竣工、验收文件
启动试运行方案、设备命名通知、工程竣工报告、交接验收记录、系统调试报告、鉴定、交接证书、工程竣工移交目录、结算等 8407 工程管理
工程施工、物资、费用管理、工程评优、审计、回访、总结等 8409 统计报表、简报 841 主系统及所用电系统竣工图
8410 主结线、布置图、主变安装图、设备材料清册
变电所电气主接线图,厂房、设备平面布置图及主变压器安装图 8411 500千伏及以上配电装置:
变电所500千伏及以上配电装置安装图 841
2220至330千伏配电装置:
变电所200至330千伏配电装置安装图 841
3154千伏及以下的高压配电装置安装图
841
4所用电系统:
所用电(交流)系统包括动力、照明及油水气系统
8415 所用直流系统:
所用直流系统设备(蓄电池、整流设备、逆变器等)事故照明系统安装图
8416 电缆敷设安装图:
全所交、直流电缆敷设及安装图 8417 防雷、接地系统 842 电补偿系统
8420 静补偿系统布置:
串联、并联电容补偿装置和饱和电抗器静补偿装置设备布置图、系统图
8421 静补偿系统安装:
静补偿系统安装图
8422 静补偿系统调试、投运:
静补偿系统调试报告、竣工、投运文件材料 8423 动补偿系统:
调相机本体、励磁、厂用电、调相变系统 8424 动补偿系统安装:
调相机及其辅助设备安装图
8425 动补偿系统的监控装置:
调相机的控制和监视回路原理图、布置图、安装图(包括热工、化水系统)
8426 动补偿防雷、接地、照明、电缆
8427 动补偿系统调试、投运:
调相机系统的调试报告、投运文件 843 二次线竣工图 8430 继电保护综合性材料
为本变电所建设而编制的系统阻抗、稳定、短路电流计算、继电保护整定计算、说明等文件材料 8431 中央控制系统
主控制室控制屏布置图、中央控制信号、备用电源自动投切、故障录波,事件记录等公用二次设备原理图、安装图、调试报告 8432 主变压器二次线
主变压器控制和保护二次线原理图、展开图、安装图、调试报告(含母联二次线)8433 220千伏及以上线路、设备二次图
变电所的220千伏及以上设备的控制和保护二次线原理图、方框图、展开图、安装图及调试报告 8434 154千伏及以下200至330千伏配电装置
变电所的154千伏及以下设备的控制和保护二次线原理图、方框图、展开图、安装图及调试报告
8435静补偿系统二次线
静补偿系统控制及保护二次线原理图、方框图、展开图、安装图
8436 调相机系统二次线:
调相机的控制及保护二次线原理图、展开图、安装图 8437 所用电系统二次线:
所用变压器及所用系统二次接线图、、安装图、调试报告 844 通信、自动化系统
8440 通信综合材料:
本变电所内、通信系统综合文件材料 8441 载波通信:
变电所载波通信系统设备布置图、安装图 8442微波通信:
变电所微波通信系统设备布置图、安装图 8443 超短波通信:
变电所有关超短波、特高频等无线电通信系统设备布置图、安装图 8444 光缆通信:
变电所有关光缆通信系统设备布置图、安装图 8445 邮电通信:
行政、调度通信、所内通信 8446 远动、自动化系统
变电所有关远动、自动化、计算机在线实时监控系统设备布置图、安装图、调试报告 847 所内通信、远动电缆
变电所内有关通信、远动、自动化系统专用电缆敷设图、布置图 845 变电所建筑物竣工图
8450 总的部分:
总平面布置、说明书及附图 8451 主建筑物
变电所主控制楼、户内所用变、开关、蓄电池等用房及各楼房之间的天桥建筑结构图、基础图、暖通设施安装图
8452 通信设施建筑:
通信专用楼房微波塔、特高频接收塔等建筑物基础图及结构图 8453 静补偿系统系统建筑
串、并联及饱和电抗静补偿专用楼房、建筑物基础图、结构图 8454 调相机建筑:
调相机专用房和建筑物的基础图、结构图 8455 辅助建筑
变电所检修室、空压机室、泵房、水塔、水池、油库、备品库、汽车库、食堂、宿舍门卫室、围墙、大门等建筑基础图、结构图
8456 暖通、电照、上下水:
系统图、布置图、安装图
8457 消防建筑:
变电所内各种消防设施土建图、安装图 846 变电所户外构架 8460 变压器基础、构架 主变压器、所用变、蓄油坑、防火墙及母线引线构架基础图、结构图、安装图 8461 输变电设备基础构、支架
变电所开关、电流、电压互感器等设备构、支架基础图、结构图、安装图 8462 避雷针、照明设备构、支架
独立避雷针、照明平台、杆、塔基础图、结构图、安装图 8463 电缆沟、管、道
变电所内敷设高低压电缆专用沟、管、道的结构图、布置图 8464 道路桥梁
变电所内及通往公路的专用道路、桥梁建设、加固图、建筑加固图、布置图8465 防洪设施
变电所配套的防洪设施建筑及安装图、布置图 847 检修、维护运行
8470 检修:
变电所投入运行后、重大检修记录、技术总结等 8471 维护、运行:
变电所投入运行后、维护运行记录、技术总结等 8472 事故记录:
变电所投入运行后、重大事故记录及调查分析材料
直流输电线路
850 工程建设文件
8500 凭证、合同、协议
参照8200 8501 可行性研究、原始调查材料
参照8201 8502 设计任务书、初步设计
参照8202 8503 施工图设计、施工组织设计
参照8203 8504 杆塔施工记录
参照8204 8505 机电施工安装记录
参照8205
8506 竣工、验收文件
参照8206 8507 工程管理
工程施工、物资、费用管理、工程评优、审计、回访、总结等 8509 统计报表、简报
851 机电安装竣工图
参照821 8510 路径图、杆型图、明细表
参照8210 8511 定位图、平断面图
参照8211 8512 机电特性安装图
参照8212,其中接地装置列入8514单独组卷8513 金具及防震装置
参照8213 8514 接地装置
接地引线(沟、管)和接地极接地网 852 杆、塔
8520 大跨越塔
参照8220 8521 一般钢结构图
参照8221 8522 一般水泥杆塔
参照8222 8523 杆塔基础
参照8223 853 线路检修、运行
8530 线路检修
参照8230 8531 线路运行
参照8231 86 逆变(换流)站工程
860 工程建设文件
8600 凭证、合同、协议
参照8400 8601 可行性研究、原始调查材料
参照8401
8602 设计任务书、初步设计
参照8402 8603 施工图设计、施工组织设计
参照8403 8604土建施工记录
参照8404 8605 电气施工记录
参照8405 8606 竣工、验收文件
参照8406 8607 工程管理
工程施工、物资、费用管理、工程评优、审计、回访、总结等 8609 统计报表、简报 861 主系统与站用电 8610 主结线、布置图 8611 换流(主)变压器安装 8612 交流设备安装
8613 换流(逆流)设备直流设备安装 8614 防雷接地 8615 站用电系统安装 8616 线、缆敷设安装 8617 油水、气、灭火系统 862 保护 8620 综合
8621 主控及公用系统:
主控保护屏、控制屏布置、屏、台面布置8622 换流(逆变器)变保护 8623 换流桥保护 8624 直流输电线路保护
8625 接地极引线保护 8626平波电抗器保护 8627 交流滤波器保护 863 控制 630 综合 8631 控制屏
8632 换流伐(逆变器)单元控制
864 通信、自动化系统
参照844 8640 通信系统 8641 自动化系统 865 建筑厂房
8650 建筑总平面
参照8450 8651 控制楼、开关室
参照8451 8652 通信设施建筑
参照8452 8653 辅助设施
参照8455 8654 消防设施
参照8456 866户外构架区域性建筑
8660 换流(逆变)主设备基础构架
参照8460 8661 直流输变电设备基础构架
参照8461 8662 避雷针、照明、接地设备构架
避雷针、照明、接地设备构架、杆塔基础图、结构图8663 电缆沟、管、道
参照8463 8664 道路、上、下水道
参照8464
8665 防洪设施
参照8465 867 检修、运行
8670 检修
参照8470 8671 运行
参照8471 8672 事故记录
参照8472 87 自身用房基建
包括生产、办公、审核用房 870 工程建设文件 8700 凭证、合同、协议
工程建设报告、批复、征地证书、拆迁协议、建筑、消防、卫生许可证;设计、施工、使用单位来往的合同、协议等
8701 可行性研究、原始调查材料:
工程地质地形、气象、水文、地震调查勘测报告 8702 设计任务书、初步设计
参照8402 8703 施工图设计、施工组织设计
参照8403 8704土建施工技术文件
参照8404 8705 设备安装技术文件
房屋给水、排水、电气照明、电梯、锅炉等设备安装记录(含辅助设施、设备)8706 竣工、验收文件
工程竣工报告、交换检查验收记录、鉴定、交换证书、决算 8707 工程管理
工程施工、物资、费用管理、工程评优、审计、回访、总结等 8709 统计报表、简报 871 竣工图 8710 主建筑物:
总平、立面图、结构图、建筑图、基础图 8711 辅助建筑屋:
道路、围墙、大门、锅炉房等结构图,建筑图
8712 辅助设施:
空调、水箱、锅炉、电梯等的结构图、零部件加工图等 8713 给排水、暖通、电气:
系统图、布置图、安装图 设备、仪器
综合设备
不针对特定工程,特定设备而本企业已使用的设备出厂说明书等文件材料
91电力系统供用电检测设备
910 电力系统检测、实验设备
9100 高压实验设备:
电力系统高压实验设备说明书,图纸等文件材料9101 电气计量、检测设备:
说明书、图纸等文件材料 9102 继电保护、自动装置专用设备:
说明书、图纸等文件材料 9103 调度通信:
设备说明书、图纸等文件材料 9104 调度自动化设备:
说明书、图纸等文件材料 9105 电子计算机:
说明书、图纸等文件材料 911 供用电检测设备
9110 综合检测设备:
供用电综合检测设备说明书、图纸等文件材料
架空线路、配电网设备
920 线路设备
9200 线路开断设备:
安装在线路上的断路器、闸刀等设备 9201 线路计量、检测设备:
安装在线路上的计量、检测设备 921配电网设备
9210 6-10千伏箱式变电站
国产或进口的10千伏箱式变电站出厂合格证、说明书、试验报告、安装工艺规程、安装记录、运行维护记录、检修记录等 9211 6-10千伏配电变压器:
配电变压器包括附属的有载调压开关设备
9212 杆上开关:
包括杆上6-10千伏,六氟化硫负荷开关、多油开关、负荷开关 9213 环网开关 RM6 环网开关等
9214 配电变压器:
出厂合格证、说明书、试验报告 922 低压设备
9220 低压电网设备:
低压电网开关箱 9221 路灯设备:
公用路灯照明设备 923 配电网检测设备 9230 6-10千伏配电网检测设备 9231 低压电网检测设备
电力电缆及检测设备
930 电力电缆 9300 110千伏及以上电缆:
电缆出厂合格证、出厂试验报告说明书等 9301 66千伏及以上电缆
(同上)
931 电缆检测、施工设备
9310 电缆检测设备
(同上)9311 电缆施工设备
(同上)
变电所设备
变电所工程内的设备 940 一次设备 9401 变压器
制造厂提供的变压器设备开箱图纸、说明书、安装单位编制的安装记录、检测、试验报告及本单位编制的运行规程、检测工艺、预试报告、检测记录、运行分析技术总结等材料(包括主变、所用变及其附属设备)9402 六氟化硫断路器 SF2 断路器、SF6组合电器
9403 空气断路器:
高压空气断路器、真空断路器及附属操作机构 9404 油断路器:
多油高压断路器、少油断路器及附属操作机构 9405 隔离开关、母线、金具、绝缘子
高压隔离(开关)刀闸、接地刀闸及及附属操作机构 9406 互杆器、电抗器、熔断器
电流、电压互感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电力电抗器、阻波器(不包括载波专用滤波器)
9407 防雷及过电压保护设备:
避雷器、消弧线圈 9408 直流设备及备用电源
9409 变电所二次保护:
电容器、调相机(包括发电机改制的)及及附属操作机构 910 继电保护:
变电所系统和元件、(变压器、开关、母线等)保护设备(内容同上)9411 自动装置:
变电所设备控制设备、电压切换装置
9412 电气仪表:
控制、监视、计量仪表、仪器、小电流接地检测装置 9413 热控仪表:
控制、监视、计量仪表、仪器 942 弱电设备(三次设备)
9420 通信设备:
有线、载波、微波、无线电和光缆通信设备 9421远动、自动化设备:
远动、自动化工程中变电所部分设备 9422 计算机:
在线实时监控及离线计算机 9423 检测电视
直流输电线路设备
直流输电工程专用设备 950 直流输电线路设备 9500 直流输电线路检测设备96 换流(逆变)站设备
换流逆变站专用设备 960 电气主设备 961 保护、控制设备 962 通信、自动化设备 963 检测、试验设备
其他设备
970 通用设备
972 车辆、起吊设备
971 采暖、通风、锅炉重要医疗机械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