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的开放性

2024-10-20

创新教学的开放性(精选11篇)

创新教学的开放性 篇1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 加强阅读教学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同时阅读教学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 具有丰富知识、锻炼思维、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和培育品德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学会反思, 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要求在教学中十分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 把教学目标定位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开放与创新是新课标提出的一个最鲜明的要求, 学生的创造力需要培养, 想象力需要保护, 通过开放性的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开放性阅读教学要发挥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 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顾及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以及阅读方式的探究性。

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气质都不一样, 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如对课文中自己特别喜欢的部分做出反应, 确认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 做出富有想象力的反映, 甚至是“突发奇想”, 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意图进行比较, 为文本的内容另作设计等等。

一、营造开放性教学氛围, 诱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的创新能力, 不仅以其知识和智慧作基础, 而且要与其积极情绪, 特别是创新欲望密切相关。因此, 开放性阅读首先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气氛, 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 诱发他们的创新欲望, 使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 乐其学”。阅读教学过程中, 老师还可以用激励性的语言, 如“谁最聪明?”“谁最棒?”“谁的答案更好?”“谁能把老师问倒了……”“我们一起来学习好吗?”……给学生创设一种心灵愉悦、和谐的氛围, 使学生敢于质疑, 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 敢于与老师、同学讨论, 从而建立起自主学习的激励氛围。

在激励性的氛围中, 教师结合教学情境, 通过语言鼓励、神态暗示、动作启发、情绪感染、角色互换等活动, 激励学生敢于想象、敢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 才能为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确立开放性阅读目标, 采取多样化鼓励性评价

阅读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阅读水平的评价要避免单一化, 而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如自我评价法, 这是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阅读水平进行自我考察, 思考自己在对文本的理解方面, 哪些值得肯定, 哪些需要修改, 使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 避免学生的盲目自信和自卑;同伴互评法, 这是鼓励学生对同伴在阅读教学中的行为、态度和学习状况发表意见, 培养学生初步的民主批评和自我批评意识的评价方法;成果展览法, 这是指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 每个学生以各种形式如展现阅读经验、叙述对某一作品的评价等, 从而体验成就感的评价方法。

三、注重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生活经验, 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 通过吸收时代信息和收集阅读资料来扩展或更替教材, 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所以, 阅读教学要打破课堂和校园的围墙, 树立大语文观, 向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开放, 引导学生将教材里的一些课文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这比教师在教室里用口述, 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要更直接, 更生动。如第三册《秋天》一文, 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感悟、体会秋天的景色和韵味, 使阅读课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规律, 并与学过的内容相结合, 以加强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四、鼓励质疑,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探究意识

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 对事物有新鲜的感受和独特的见解, 就是学生的创新萌芽, 教师要给予珍惜和爱护, 鼓励学生大胆生疑、质疑。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头脑里产生疑问越多, 他们对课堂上讲解的知识和新教材的兴趣就越高。”设置疑问, 唤起思维, 就像投下石子激起浪花, 因此,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合理安排质疑的时机。一般来说, 质疑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课前、课中、课后。每次质疑的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另外, 教师还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如根据课题发问, 从文中的重点词、句、段发问, 从文章的重点、难点处发问, 从文章写作特点方面发问等。教师还应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 选用恰当的诱导方式, 并相机进行调控。让学生进行学习的再创新, 促使学生的“创新萌芽”快速成长。

五、倡导感悟学习, 探索个性化阅读教学

教与学是课堂教学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阅读教学中, 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获得知识, 形成能力,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才能使其成为知识获取的主人。教师除了要注重学法传授, 还要强调个性, 可先由教师典型示范、展示学法, 再举一反三, 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 悟出学法。学生的智力、理解能力不同, 悟出的方法和道理就不同, 这更能体现出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材进行个性化的处理, 可以使教学方法体现出灵活多样的特点。每一篇课文都是一曲优美的旋律, 在教学时要激发学生用心去感悟、内化课文内容, 放手让学生去想象和联想, 让学生能够在多种思想和观点中碰撞, 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六、开展语文课外活动, 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能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还要开展丰富的语文课外活动, 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条件和机会, 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语文活动中得到更充分地发展。

课外阅读。每一篇作品、名家名作, 都是作者、名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都是作家创造之作。学生通过阅读, 就能在阅读中吸取营养, 学习作家如何创作, 培养创新精神。因此,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 利用各种机会,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如创办图书角、剪贴材料、故事会、朗诵会、读书笔记展览、读书报告会等,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

个人活动。爱因斯坦说过:“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人, 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为了适应时代发展, 教师应提供给学生个人活动的各种机会, 如采访、出黑板报、自编手抄报、自编童话故事书等, 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独立性, 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独立实践能力。

兴趣小组活动。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尤其对于儿童, 兴趣是他们学习的强大动力。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 学习就会更加主动、积极。因此, 教师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语文兴趣小组, 如读报小组、读书小组、评论小组、创作小组等, 通过对文艺作品的阅读评论, 提高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 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通过学习创作, 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和创作能力。

学生的创造力需要培养, 想象力需要保护。教师在学生创造力形成的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可以说, 要提高阅读教学的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具有创造意识。如果教师本身具有较强的创造力, 就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会设计出具有创造性的语言训练项目, 会提出启发性的问题, 拓宽学生的思路, 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如果教师具有创新意识和民主意义, 就会去创设一种适合发展学生创造性的师生和谐的民主环境。只有教师更新了教育观念, 树立创新教育思想, 大胆改革教学方法, 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 积极探求创新教育, 不断提高自身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能力, 才能使自己成为创新型教师, 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创新教学的开放性 篇2

开放性实验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

学生创新能力或技能的`培养主要通过实验教学尤其是开放性实验教学完成,如何构建能够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是高等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创新人才应有的基本素质能力出发,在创建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和开放性实验室管理模式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作 者:王莹 左由兵 作者单位:四川理工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四川,自贡,643000刊 名:网络财富英文刊名:INTEMET FORTUNE年,卷(期):“”(23)分类号:G64关键词:开放实验 创新人才 教学 管理

创新教学的开放性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开放操作;拓宽思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288-01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有独立主见,具有创新精神,具有良好实践能力的人才,这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落脚点。21世纪的到来对学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代的教育不仅要求学校培养出的人才不仅要知识基础扎实,学习技能过硬,而且还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性能力。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教育的重点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无穷尽的知识,而且还要求在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一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日积月累,逐步形成,要从小孩抓起,从娃娃抓起,要让小学数学学科同样承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责任。小学数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学科之一,应该如何肩负起实施创新教育这个重任呢?那就需要教育在教学中抓好开放性的教学。

开放性教学是通过改革传统教学过程中束缚学生发展的因素,激励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数学知识和数学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和创造性学习的新型教学。实施“开放型”教学要求教师大胆开放,随机应变,不断改革束缚学生情感、认知与能力发展的条条框框。改变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讲解,去探索,去创新,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一、开放教学思想,营造创新氛围

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不能只是传授知识给学生,让学生无休止地接受知识,这样与传统课堂的“满堂灌”、“填鸭式”就没什么差别了。课堂教学更应该是师生心与心交流,情与情的呼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努力创设一种师生融洽的平等氛围,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逐渐建立自信心,敢发言,愿发言,敢提问,愿提问,敢辩论,愿辩论,敢创新,愿创新,让学生能够真诚感受到数学学习中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

例如,在教学“简算8+8+8+9+8+8=”的时候,大多数学生按照惯性思维,大都会列成8×5+9=49,但是有一些学生却反其道而行之,把9看成8+1,这样8就有了6个,再加剩下的1得出的结果也是一样的,因此就列出了8×8+1=49,也有极个别同学别出心裁的列出9×6-5=49。总之思路很多,虽然个别思路让人觉得意外,但作为教师应该能够看到学生创新思维火花的闪现,要立即给以表扬和肯定,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使学生感到“我”很重要,“我”能行,从而建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开放数学练习,激发创新思维

所谓开放性练习,通常是指不具有定向的解题方法,答案往往不固定或者条件不完备,能给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提高,有利于思维的开拓和深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题目。开放性的题目具有灵活性、新颖性和趣味性等特点,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叙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要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应该在数学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

例如,在教学“1000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后,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

( )、( )、6000、( )、( )

这是一道按规律填数的练习,与以往的题目不同,这里只给出了一个数。在遇到这类问题时学生往往思维定势,只想出一种答案:

一千一千地数:(4000)、(5000)、6000、(7000)、(8000)

所以,教师并没有直接问“可以怎样填?”而是说:“比一比,看看谁填的方法多。”这样,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了起来。经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和讨论,出现了多种答案:

1、一千一千地数:(4000)、(5000)、6000、(7000)、(8000)

2、二千二千地数:(2000)、(4000)、6000、(8000)、(10000)

3、一百一百地数:(5800)、(5900)、6000、(6100)、(6200)

4、二百二百地数:(5600)、(5800)、6000、(6200)、(6400)

5、一十一十地数:(5980)、(5990)、6000、(6010)、(6020)

6、一个一个地数:(5998)、(5999)、6000、(6001)、(6002)

……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不仅进一步认识了数字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一个问题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来解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敢于创新、积极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我们要善于把握时机,适时、适度地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积极促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使小学数学教学真正成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创新摇篮。

参考文献:

创新教学的开放性 篇4

关键词:开放性,实验教学,创新人才,培养

随着科技经济的高速发展, 各类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实验室是高校教育、科研的技术支撑体系, 是创新活力的源头。实验教学在高校教学中占有极大的比重和重要的地位,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保证。

最近几年, 开放性实验教学已成为各大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主题, 但由于各校实验教学条件及师资的差异, 实施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模式也就不同。我校从2008年下学期开始探索开放性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1 开放性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2008年下学期, 我校以通信与控制工程系作为试点, 开始实施电子技术开放性实验教学,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1.1 实验时间的开放

传统的电子技术实验教学附属于理论教学, 一个实验全班一起做, 班级人数多的2~3人一套设备, 很多同学根本不会自己动手, 在旁边看看, 抄下别人的实验数据就算完成。实行开放性实验教学后, 将电子技术实验独立设课, 根据实验室设备套数, 每次课最多20人, 做到人人一套设备, 自己独立完成实验。同时, 通过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将实验项目及开设时间挂在网上, 学生通过网上预约, 自主选择实验项目和实验时间。

1.2 实验内容的开放

原有的实验设备落后, 实验教学内容单一, 模数电都是固定的8个实验, 且多以验证性为主。模拟电子实验设备为TPE-A型的模拟电路实验箱, 数电实验设备为TDS-1数字电路实验系统, 随着开放性实验体系的构建, 新增了20套“XK-系列”电子技术实验设备和20套“天煌”电工电子实验装置, 并将原有的实验教学大纲及实验指导书进行了修改, 模数电各开设了12个实验项目, 其中4个必修的, 8个选修的, 学生可从8个选修实验项目中选做4个。

1.3 实验教学方法的开放

原来的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是以班为单位, 开设在理论课之后, 模数电实验各固定8个。实施开放性实验教学后, 每个学生要做的实验项目数还是8个, 但只有4个是必修的, 另外4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及能力从8个选修实验中选做。根据开设的实验项目类型“验证性”、“综合性”和“设计性”, 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1.4 实验教学手段、管理手段的开放

实行实验教学手段的开放, 使学生由“被动学”转为“主动学”。开展实验科学讲座, 关注电子技术的最新发展及最新科技成果, 以及一些成果在社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完善实验指导书, 将常用电子仪器与元器件的使用方法、工作原理及注意事项等放进附录里, 让学生在做实验之前先预习, 熟悉仪器设备的使用;教学生运用仿真软件进行初实验, 使在进实验室之前先在寝室进行仿真实验, 看实际实验结果是否正确。

实施开放性实验教学后, 我校利用网络资源建立了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号和密码登上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 就可实现网上选课、网上预约、网上查阅成绩等;而教师则可根据自己的账号与密码进入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设定自己的实验开设项目、开设时间以及查询学生预约情况、网上登成绩等。

1.5 实验教学评价的开放

原来的电子技术实验附属于理论课, 只占课程成绩的20%, 学生、教师都不怎么注重实验教学。而现在实验成绩的评定则由预习成绩、操作成绩及实验报告成绩三部分组成, 其中预习成绩占15%、操作成绩占55%、实验报告成绩占30%。

由于我校开放性实验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 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要想建设成与培养创新人才相适应的开放性实验教学体系, 根据这几年的实验教学实践,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

1) 加大师资力量, 实行实验教学开放和自由实验开放。由于电子技术专职实验教师只有3个, 但要承担全校理工科500多名学生的实验教学任务, 工作任务繁重, 无法做到自由实验开放, 而只做到了实验教学开放。这样无法给实验基础好的同学提供一个进一步提高实验技能的机会, 对于自行设计的项目无法得到指导老师及实验室的帮助完成, 抑制了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不利于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

2) 修改实验大纲及实验内容, 增加选修实验项目, 加大综合性、设计性项目的比重, 并与现实生活中的电子产品挂钩。由于前几年开放性实验教学处于探索阶段, 开设的实验项目主要来源于实验装置自带的指导书上的实验项目, 且指导书书写太过详细, 综合性、设计性项目提示过多, 学生只要按照老师讲的和实验指导书上的步骤完成实验, 就可得出实验结果, 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创新意识。

3) 加大实验设备设施的投入。目前, 电子技术实验室还未配备电脑, 加大经费投入给每套实验设备配备一台电脑, 使学生能在动手做实验的同时可以仿真, 如有问题, 则可通过虚拟的测试仪器监测各点参数, 使其能较快地找到问题所在, 并有针对性的改进设计方案。这样, 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也能提高实验效率。

2 开放性实验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

开放性实验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动手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从我校电子技术开放性实验教学实践看来, 开放性实验教学:

1)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实验教学附属于理论教学, 实验项目大都为验证性实验。而开放性实验教学除一定的基础必修内容外, 开设了选修项目,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实验项目和内容, 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实验教学基本是老师先演示后再学生做, 很多学生是依葫芦画瓢。而开放性实验教学的实验项目挂在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上, 学生在选课时就可看到相应的实验指导书, 可提前预习,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另外, 开放性实验教学运用的实验设备为分离元件插接模式, 且实验内容增加了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项目,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传统实验教学的实验内容基本都为验证性项目, 学生只要按照老师讲的和实验指导书上的步骤一步一步去做, 基本都能出结果, 无须自己动脑。而开放性实验教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外部环境, 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受教师及实验指导书的制约, 学生的个性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4) 有利于资源的利用与共享。传统实验教学是各系部在自己系部开设实验课程, 如通信与控制工程系、物理系、计算机系都有自己的电子技术实验室, 且实验设备落后。实施开放性实验教学后, 将三个系部的实验室、实验设备重组, 更新, 使实验仪器和师资得到充分利用、达到资源共享。

3 结束语

开放性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动手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我校实行电子技术开放性实验教学以来,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很多同学在完成规定的实验任务后, 自己设计课题, 积极参加各种竞赛。在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 获湖南赛区一等奖、三等奖各一项;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 获湖南赛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 获全国二等奖一项。

参考文献

[1]张成亮, 李卫兵.改革电子技术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8) .

[2]刘晓芳, 程汉蓬.开放性实验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探析[J].内江科技, 2011 (1) .

[3]王莹, 左由兵.开放性实验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J].网络财富, 2009 (23) .

开放教学有效创新 篇5

关键词:教学;开放;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226-01

面对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创新已经渗透于各个领域,科研创新、理论创新、知识创新、学习创新都离不开创新能力。中小学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民族进步的灵魂,对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未来发展相当重要。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同的影响。本文就开放教学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一些探讨。

一、开放教育观念,创设开放情境

开放式教学是针对以讲授知识为主,阻碍学生创造力的传统的封闭式教学而提出的,该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教学思想开放、教学过程开放、教学内容开放、教学时空开放、教学手段开放五个特征。其体现的是素质教育的思想,以创新教育为核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导性,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教师从知识的传输者变为指导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不可否认开放式教学调动了师生两方教与学的积极性,充分显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主动探求知识,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那如何开展开放式教学呢?

开放式教学就是要改变传统课堂中的不符合学生身心成长的教学方式和过程,共同发展符合学生发展、成才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开展开放式教学,教师应该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模式。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设计一个“好的情境” 则是教学设计的关键。它是支撑和激励学生学习的源泉,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切入点,是实现教学过程中师生交流的起因,是学生实现创新的条件。而创设情境的教学策略就是通过模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家面对疑难情景如何搜集加工资料,最后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使学生获得在真实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意识,把单向信息的灌输和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合作寻求知识的学习过程。情境的创设贯穿于一堂课的始终,其方法和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创设情境虽不是目的,但没有情境的创设,就很难激活学生的思维。

因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问题情景,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创设问题情境时应该要注意提出的问题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具有感情上的吸引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到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参与自主探究,学有所获;教师要给予及时的激励,让全体学生都能有极高的兴趣进行科学探究。通过设计不同的情境,使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有效地获得知识,陶冶情感。

二、开放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开放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开放学生思维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创新意念,扩大创新视野,使学生积极投身于创造性活动,开发创造潜能,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不断提高。

1、大胆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提出问题就是思维的火花,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在此基础上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

2、引导学生乐于合作

创造性人才除了具有个人的努力钻研及具有开拓精神外,还要具有团结协作、互助互进的基础素质。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较多的机会,通过小组的共同探索使学生互助、互为、互进,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各展其长,发挥集体的力量。

3、重视培养发散性思维

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图示就是从一点出发,向思维空间发出一组射线,犹如夜空中一道道闪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等特点,即思考问题时注重多途径、多方案,解决问题时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正确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对造就创造型人才至关重要。

三、创设开放性实践活动,启迪学生创新思维

直观性教学和动手实践情境都能直接刺激学生大脑进行积极思维,它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还能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真切感受到发现的快乐。因此,开展开放式教学顺应了课改“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方式”。一方面,数学开放性的实践问题教学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想出了解决问题的新的办法或策略,达到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效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生在探究问题、交流与合作氛围下的群体思维活动,促进了大脑皮层的兴奋,激活内驱力,更有利于调动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猜想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迸发创造的灵感。教师经常设计开放性的实践问题和开放性试题让学生思考就一定能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既可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可以逐步渗透和培养他们“实践第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此,我们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把实践活动引进平时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有效地获取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创新人才的培养。

创新教学的开放性 篇6

一、创新思维和开放性问题的定义

创新思维的含义有两种, 一种是广义的, 另一种是狭义的。广义上的创新思维指的是人们的一切思维活动, 这些思维活动帮助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并产生创新的成果; 狭义的创新思维是指人们在创新活动中突发的灵感和直觉, 这些非逻辑的思维直接产生创新成果。首先, 创新思维突破常规和惯性思维的束缚, 采用非常规的思路和超乎寻常的思维方式; 其次, 它是突破过去普通平常的思维方式和形式, 能够做到与时俱进, 随着情况的不断变化而做到思维的及时变化, 做到随机应变, 灵活运用。再次, 创新思维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灵活多变, 其思维方式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质。

开放性问题教学不同于具体的探究教学模式和讨论模式, 而是通过问题的创设, 来达到调动学生思考的作用, 发挥学生在课堂的探究思考。这种理念可以渗透于任何教学模式当中, 它的目的是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 实现将 “授人以鱼” 的传统教学效果向掌握学习的方法转变, 做到举一反三, 融会贯通。实现从传统的讲授型向启发型教学模式的过渡, 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自己的探究和思考得出答案。

二、运用开放性数学教学遵循的原则

( 一)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坐在同一个教室里的学生, 由于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看问题的角度不尽相同, 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必须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方面, 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来设计问题, 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 既要满足大多数学生的要求, 又要考虑到学困生的实际能力, 既不能把开放性问题的数学教学要求定得太高, 导致基础较差的同学产生自卑感, 也不能定得太低, 让基础好的学生失去了探究的动力, 如果一直在同一思维内部反复回绕, 则无法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创新化的培养。另一方面, 选取教材也要注重因材施教, 教材的深度要把握得当。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悟性是不一样的, 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这种客观规律, 而不能拔苗助长, 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能力。

( 二) 充分诱发学生的灵感和思维的发散性原则。高中学生处于创新思维的发挥阶段, 正需要大量创新发散思维来激活其大脑内部的创新思维, 而创新思维也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如果通过个人直觉及洞察力对事物进行直观判断, 这便属于发散式思维, 这种思考模式与直觉存在重要联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灵感及思维的发散性一般伴随着突破与创新, 因此, 为了激发学生的灵感, 经常采用数形结合, 变换角度以及类比的方法进行开放性思维的培养与激发。

三、运用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 一) 设计开放性问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应注重让学生读书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这种思考应该贯穿于读书的整个过程中, 通过思考达到对知识精髓的掌握和对方法的运用, 从而做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思考应该是由提出问题和产生质疑两方面构成, 思考首先从问题产生开始, 通过产生质疑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产生疑问和发现问题, 才能不断激发学生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开启他们的创新性思维。作为数学教师要恰当、科学地引导学生进行读、思、疑。

( 二) 提高聚合和发散的思维。通俗地讲, 聚合思维就是把所有已知信息都聚拢在一起, 来得出答案的一个思考过程及方式方法。这种思维方式属于收敛性思维, 它具有着有条理、有方向、有范围这三个显著的特点。而发散思维则是没有限定, 无角度的广泛探求结果的非限定式思维模式, 它具有范围广, 无局限的特点。创新思维包括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这两种思维之间只有各自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互补充才能发挥创新思维的最大效果。数学具有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的双重特点, 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首先, 要注重学生基础数学知识以及理论方法的掌握与规范; 其次, 要注重培养学生在思考解答问题时的发散性思维, 这样既体现了数学逻辑的严谨性, 同时也不缺乏灵活性, 使得学生在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中可以共同发展。

( 三) 通过情境设计和归纳类比推动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也经常推广情景设计的模式引导学生, 这个也是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模式。通过情景设计提高学生的专注度, 激发学生的抽象思维, 使之与逻辑思维相结合。依据两个数学对象间已经知道的相似性, 把一个已知数学对象的特征迁移到另一个数学对象上去, 从而获得另一个数学对象的知识的推理方法叫类比法。类比法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思维方法, 更有利于学生通过创新思维把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化。

四、结语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老师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 建议老师多采用开放性数学教学模式教学, 可以使得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摘要:开放性问题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理念。它打破了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 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提高。首先, 介绍开放式问题的定义和开放式教学的特征, 研讨开放式数学教学的界定;其次, 结合本人的高中教学实践探讨怎样运用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最后, 提出在使用开放式数学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坚持的原则问题。

关键词:开放性问题,数学教学,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张蕴.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科技信息, 2010, (19) .

[2]吴亚斌.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01) .

创新教学的开放性 篇7

1 协同创新中心开放性实验教学改革的创新措施

协同创新模式下的开放性实验教学是一种新型的合作化实验教学[4]。南华大学在构建分子靶标新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的过程中,通过有效整合资源,充分发挥人才集聚效应,建立多层次培养体系,创新教学内容,优化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进行新的探索,初步建立与协同创新发展相适应的开放性实验教学体制。

1.1 改革开放性药学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的选择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教学成果[5]。结合我院自身实际特点,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启发指导的模式进行实验教学,以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实验内容由原来的单一类型向多种类型发展。

(1)教学型开放实验:教学型开放实验是以课程教学目标为出发点,以训练其基本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为主[6],主要针对低年级学生(大一新生)开放。教学型开放实验内容包括常用提取方法、常用纯化分离方法(特别是各种色谱分离方法)及不同类别天然化学成分检识与跟踪方法,以及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应急处理等。

(2)自选实验课题型:由学生拟定课题,通过大量的查阅资料,提出一些科研设想,再经教师整理设计成专题研究实验。此类型与导师制相结合,主要是综合设计性实验,学生在经过基础性实验训练后,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设计实验,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十分有效。

(3)研究型开放实验:教师以自己的科研课题为基础,鼓励科研能力较强的学生加入课题组,引导学生进行研究。研究型开放实验通常导师只给出实验的目的及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实验方案设计。主要适用于大三,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的学生。

1.2 开放性药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运用“三进、四位、五环一体教学法”,创建药学开放性实验教学新模式。

对于大一新生我们学校实行导师制,一名导师指导4~5个学生,实行双向选择。并在2到4年级学生中挑选部分优秀学生自愿进入分子靶标新药研究协同创新实验班。在实行导师制与创新实验班的前提下,创造性地提出了进实验室,进课题组,进科研团队等“三进”教学原则,实施精理论、重实验、高技能、会设计的“四位”教学理念,采用预习—拟定实验流程—完成实验项目—结果分析—讨论提高的“五环”教学法,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和教学中的学生主体作用。

1.3 加强开放实验室管理,建立中心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实验室运行体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开放实验教学及其管理体制也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以适应时代要求[7,8]。我院将创建实验室文化和“人本管理”等新的管理理念引入开放实验的管理中,进行理念创新,对实验教学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有着重要意义[9]。

(1)进一步完善“开放性实验室网上预约管理系统”,实行了科学化、信息化、网络化管理。目前我们使用的网上预约系统只能满足学生在实验室开放的时间内在网上预约实验时间和实验项目;但对实验室的配置、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仪器设备管理等信息功能模块没有,不利于学生在实验前就充分了解实验室。进一步完善开放实验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保留原来的开放实验预约模块、新增实验室安全、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实验耗材管理、仪器设备管理、成绩查询等功能模块。这样学生在实验前能充分了解实验室配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10]。

(2)建立健全的开放式实验室管理制度。在管理体制、开放程序与运行机制上建立《开放性实验实施办法》,对开放实验项目、指导教师、开放实验程序、考核与奖励、经费支持等实施细则进行了明确、规范[11]。制定如下一系列文件(表格):《夏季学期开放实验申报表》、《开放实验项目立项书》、《开放实验总结报告》等。

2 协同创新中心开放性实验教学的实施

2.1 以项目管理与课题申报相结合的形式实施开放性实验教学

学校每年夏季学期进行开放性实验教学项目的申报工作,并向全校公布开放的实验教学项目名称、内容简介、开放时间、地点、预约电话和指导教师情况,供学生选择。并每年举办一次分子靶标新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申报。

开放实验项目的申请、获批、结题流程如下:教师或实验室提供实验项目→学生提出申请(学生检索查阅资料并设计实验方案)→开放实验室接受申请→专家审批(建议资助经费)→实验室立项发布→学生进入开放实验课题→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撰写总结报告(成果在相关期刊上发表或申请发明专利)→实验室组织专家验收→资料归档。学生在实验前必须要提交开题报告,对实验目的和意义,实验内容和步骤,时间分配及经费预算进行说明。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以论文形式撰写实验报告。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不断扩展,数据处理、文献查阅、写作能力、逻辑思维和动手操作的能力,甚至社交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提升。

以项目管理的开放实验教学目标明确,经费得到保障,职责分明,容易出成果[12,13],对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设计能力有很大帮助。学生完成开放实验项目后进行归纳总结,撰写结题报告,并将研究成果在相关期刊上发表或申请发明专利。学生积极性和成就感得到极大满足。

2.2 开放时间的改革

各实验室开放的模式和方法有些不同,可不仅仅局限于夏季学期开发。按照开放的时间可分为全面开放,定时开放,预约开放。全面开放指在某些特殊时间段学生全天任何时间都可以到实验室做实验。如在夏季学期或毕业班的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定时开放。保证实验教学正常完成的前提下,排出实验室开放的具体时间,接待申请进入开放实验室的学生。预约开放。学生通过申请和实验室老师协商具体实验时间。另外,寒、暑假期间为课外兴趣小组、第二课堂等集中开放实验室,以满足部分学生的特殊要求[14]。

2.3 改革考试教学质量评价方式

采用平时表现、实验技能、实验报告或论文水平相结合的考核制度[15]。平时成绩包括组织纪律、学习态度与公德意思等,论文或实验报告包括综述、设计、读书报告等。建立并实施学生(个人与团体评价)评价为主,同行(同事与校院两极督导团评价)评价为辅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确保实验教学质量。

3 结语

南华大学药学与生物科学学院药学实验中心实行实验室开放以来,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也得到了提升,探索研究科研的兴趣得到了激发。学生参加创新项目及课题研究,同时得到了相关基金的支持,使老师和学生积极性高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药学本科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对专业知识的拓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掘、科研能力的培养、团队合作能力的提高都有明显的帮助。

摘要:协同创新是高校办学理念和发展定位的再思考,协同创新中心的建立对提升高校创新能力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实践技能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南华大学分子靶标新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的具体做法,从开放性实验内容和教学方法、人才队伍构建、人才培养等多角度对协同创新中心平台下的药学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探索。

创新教学的开放性 篇8

一、以读为本, 营造学习氛围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是用教材, 而不是教教材。因此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精读课文———学习重点句、段———品读课文, 走出文本, 扩展视野。从中可以看出, 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要让学生理解地读、传情地读, 读出韵味, 读出自己的个性, 读出自己的情感, 读出自己的理解, 真正使学生爱上阅读, 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 从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二、重视感悟、理解字词句, 不要脱离文本

文本对话中, 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最重要, 因此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一方面使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弄明白课文内容的意思, 另一方面还要让学生通过详细地探究理解、品味, 感受到作者如此运用的目的和想要表达的情感, 从而引起共鸣, 最终达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的目的。

三、读书与练笔并行, 架起模仿与创造的桥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读书和练笔的有机结合, 这是训练学生最有效的途径。读书在于积累语言, 积淀情感。读书的过程也是利用文本的规范语言, 改造自己日常语言的过程。这样, 学生就会在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 感受文本的巧词妙句, 接受语言文字美的熏陶。

创新教育呼唤开放式的化学教学 篇9

一、开放的必要性、重要性

充满生机、有序、发展的事物, 无不是开放的。宇宙在向无限的空间膨胀着、开放着。自然界如此, 人类社会也如此, 教育也是如此。教育的分支———化学教育同样如此, 化学教师应当树立开放的现代教育思想, 把化学教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 把学生带向生活, 把生活引进学校, 在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中, 采用开放的教学方法、手段, 指导学生形成开放的学习方法去认知、去设计、去操作、去探究、去实践, 形成一种创新的自由, 表达和选择创意的自由, 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 使学校真正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场所。

二、开放式化学教学的展开

1. 化学教师思想的开放

提倡化学教师思想开放, 很重要的一点是化学教师应树立平等、民主的教育思想, 心甘情愿地为学生服务。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一切, 为了一切学生。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 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教会学生独立地学习、思考, 去创造、创新。

2. 化学教育资源的开放

化学教育资源的开放是对传统的教材、黑板、粉笔的升级与挑战, 是尽可能利用一切有利于实施化学教育的信息、媒体、载体, 实现教育资源最佳配置和发挥其最大功用的必然选择。进入信息化社会, 我们必须冲破传统封闭校园教育的桎梏, 将教育融入生活、融入社会。一方面进一步发挥教材、参考书、实物、模型、图表、图书馆、实验室等传统教育媒体的功用,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化工厂、科技馆、博物馆等社区化学教育资源的教育作用, 重视化学声像材料应用、多媒体化学课件开发、虚拟化学实验资源建设, 尤其是网上化学教育资源共享, 可以大大降低学习成本, 提高学习质量。

3. 化学教学内容的开放

要根据教学内容适当介绍化学的昨天、今天、明天———典型元素的发现, 物质结构的探索, 化学原理、概念、定律的创立, 新发现、新发明、新合成、新进展等。还要针对教材内容偏重学术性, 缺乏社会性、时代性、生活性、应用性的不足, 努力联系实际, 渲染化学的时代气息与发展视野。如:讲同位素知识, 可介绍衰变法在考古中的应用;讲铝热剂介绍利用铝热反应原理定向爆破拆除旧楼;讲氢元素时, 展望未来理想的能源材料;讲二氧化硅时, 介绍光导纤维在现代通讯中的风采;讲有机化学时, 可讲述高分子智能材料形成;讲化学工业时, 可介绍发展中尚存的不足和尚待解决的问题, 诸如能源问题、环保问题等等。

4. 化学教学方法的开放

(1) 开放的问题法 (问题教学法)

开放性化学问题应当强调答案的多样性, 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 对问题发表自己见解, 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侧面、层次、范围得出各种结论。如, “有两瓶无色溶液 (NaCl, K2CO3) , 请设计实验予以区分。”该问题有很大的开放度, 每一个学生都能设计出合理的方案。

(2) 开放的实验法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和精华, 主张学生自行设计, 独立实验, 它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培养创造能力的最佳途径。如, 请设计实验: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硫酸镁杂质制备纯净的氯化钠。”让学生探索根据什么原理、性质, 如何去操作?如何设计操作程序, 先除去Mg2+还是SO42-……通过这样开放性的探索设计将极大地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 开放的练习法

练习是在有关化学知识基础上进行口头的、书面的或实验操作的实践作业活动。开放的练习侧重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创新素质的培养。开放性化学练习强调命题技巧, 巧设“多变”因素、“多解”因素, 富于思考性、研究性、探索性。开放性化学练习尤其重视化学课外练习, 不去搞“题海”“应试”, 而是调动学生兴趣、热情去制作 (化学产品) , 去测试 (定性、定量) , 去写作 (科技小论文) , 去参观访问、听讲座, 去讨论实验, 去训练提高, 去改进应用, 去发明创造。

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法的创新研究 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063-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开放式教学法,既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发掘学生的数学潜能,又有利于构建民主、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清楚的认识其重要教学意义,积极的转变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方法,全方位的去提高教学效率。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法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并指出了几点教学策略,在此和大家交流分享。

一、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法概述

开放式教学模式是伴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所自然形成的。所谓的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指的也就是全方面地给学生营造一个互动交流,在教师的指引下,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学生有充足的空间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解决学习问题的学习环境。小学数学的开放式教学目的在于改变灌输式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去探索。也是以素质教育为理 念和指导,注重学生思维开放的一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快乐的学习中充分吸收到知识。它涉及到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有教学环境等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开放式教学,我们教师需要遵循主体性、合作性、开放性、生活化等多项原则,有效促使学生自觉的、主动的去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有效性。

二、现阶段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分析

随着课程改革实施和进一步深入,我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有所转变和提高,但是,碍于传统教学观念的根深蒂固,在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虽然开放式教学法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和实施,但在很大程度上根本没有实现开放。开放式教学法要求树立开放的教育观念、对进行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环境、学生的课堂学习进行开放,其目的是尊重学生的学情与想法,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培养学生的自主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依然落后,仍然以传统思想观念为主,很多教师都是打着课程改革的旗号搞传统式的教学,无法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都是把学生的考试、升学列为首要目标,认为学生什么都不懂,需要老师教他们怎么想,怎么做。这样一来,教师在课堂上就无法放开学生的手脚,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开放式教学法失去原有的教学意义,教学效率低下,无法满足教学要求。

三、开展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1、积极转变教学观念,认真落实开放式教学

教学观念决定着教学的发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就是要我们教师变传统的“灌输者、注入者”角色为新时代下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积极的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学会弯下腰来和学生交流沟通。教学中,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转变思想,要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 教师要对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体系用开放性思维加以理解,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要不断地学习,善于总结各种教育教学方法之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学生为主”的原则,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中积极的与学生互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调动课堂气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去探索数学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积极的学习课程改革指导的教学思想,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落实开放式教学法,我们的教学效率就会不断提高,学生就能有效的学习和发展。

2、开放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封闭式”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地遵循课本知识,把书本当成传授知识的唯一工具,不利于学生想象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学习材料是开放的载体,根据学生学习实际,将与学生有切身体验的材料应用到开放的数学课堂,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还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课本中的知识虽然是准确的,但是其形式并不是固定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只是一味的强调书本知识的强化,教师有必要通过课本之外知识的合理运用来增加学生的知识量,同时也可以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学习体积计算后,教师让学生自己测量杯子、桌子等的体积。这样,注重开放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应用性,让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数学,让数学内容能够通过生活得以开放,在提高了教学效率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强化了学生的认知,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3、合理运用开放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开放式教学法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利于学生通过动脑、动口与动手等活动,其根本目的还是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学中,开放式教学方法的运用我们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开放式教学情景创设。开放式教学情景的创设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内容,注重情景创设的趣味性,并与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联系。其次,要注重运用变式教学以及合理运用多种开放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探究式、合作式、启发式等诸多教学方法。这样,做到有效落实、科学开展、运用,我们的教学效率才会不断提高。

总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开放式教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教师的我们,应不断的总结、研究,不断的探索创新,使之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促使学生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海英.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小学教学参考,2011

创新教学的开放性 篇11

一、开放的课堂教学应有开放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现场性, 学生学习的状态、条件随时会发生变化, 当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 目标需要开放地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开放的课堂教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教学目标的开放是其先决的要求。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往往把知识分割为一个个的小块, 对教学内容进行简单机械的处理, 为了完成既定教学目标, 考虑的是该怎样引导学生到设置好的答案上来。这种教学形式视野狭窄,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开放而有活力的物理课堂教学不应该拘泥于固定不变的程式, 教学目标既要考虑教学目标的整体性, 更要考虑教学目标的灵活性。

二、开放的课堂教学应有开放的教学内容

开放教学内容, 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根据实际情况做一些适当的变化, 并注重物理内容的前后联系和深化, 使学生对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 同时也为学生的思维打开进一步探索的通道, 这也是使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的重要方面。例如在《内能》这节课的教学中, 我拿出一根铁丝, 向学生发问:“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使铁丝温度升高?想得越多越好。”学生思考后提出了许多方法:放在火上烧、用太阳晒、放在开水中、用石头磨、用砂纸擦、用铁锤反复敲打、用钳子反复扭折等。在这种“辐射式”问题情景下, 学生很容易自行总结出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开放教学内容, 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联系生活实践。《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物理学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想方法。随着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的深入, 物理学一方面带动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推动了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学物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和生产联系非常密切。因此, 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尽可能让抽象的物理概念在生活中找到原型, 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 促使学生能用学到的物理知识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相关的物理现象, 并能初步解决一些相关的物理问题。如在《阿基米德原理》一节课的教学中, 我随手先把两块大小差不多的木块和铁块都放入水中, 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放入水中后的木块浮在水面, 铁块沉下去了。“奇怪吗?”学生回答:“不奇怪, 因为木块轻, 所以浮在水上, 铁块重, 所以沉下去了。”接着我又演示把重量相同的的铁块和木块都放进水银里, 问:“为什么木块浮上来, 铁块也浮上来呢?”这一问使学生对生活经验“因铁重而下沉”产生了怀疑, 并使学生在生活经验物理化、物理知识实践化的过程中感受到物理就在他们的生活中, 激起了他们思维的积极性, 诱发了他们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这样的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使课堂真正成为生活化的开放的课堂。

三、开放的课堂教学应有开放的教学形式

教学形式应因教学对象、内容、环境等方面的不同而变化。开放的课堂教学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

首先要让学生能进行科学探究式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它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 强调学生通过参与探究问题的体验, 加深认识。初中生天生就有很强的探究学习愿望, 我结合教材中的活动课, 多次让他们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式的学习。例如对于“电磁感应现象”的教学, 传统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是教师做实验, 学生看实验, 教师再问学生实验结论有什么, 然后做作业。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还是处在被动接受知识和被动发展的位置上, 只能算学会, 不能算会学。而真正运用科学探究教学方法, 可以这样安排:营造问题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猜想, 提出探索实验方案, 再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后分析实验现象, 最后得出电磁感应现象的规律。

其次要让学生能进行合作讨论式学习。学生间的分组讨论非常有利于形成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 也更能显现出更大的开放性。如我听了这样一节课, 是组织学生做分组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由于学校实验楼在建, 没办法, 就让学生在教室做探究实验。我观察到一个小组的操作有点异常, 调整物体、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 尽管反复调整, 就是不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明亮的像。

小组的同学们议论开了, “什么原因?”“有没有调节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物距相对于凸透镜的焦距是否适当?”“按照教材要求,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时候, 应先将凸透镜的光心、烛焰的中心、光屏的中心调整到大致同一直线上 (或者说同一高度) , 适当调节物到透镜的距离, 都按书上说的做了啊, 应该不会错的, 烛焰的像应该能成在光屏上的。”“磨蹭”了一阵子后, 一学生实然说:“光屏上有像。”“太模糊了!”另一学生感叹说。最精彩的一幕出现了, 一女生想出一办法, 很自信地将光具座调了个头!让光屏背面对着窗口, 并用书本挡了些从窗外射进教室的光线, 就这么一下, 基本能在屏上看出清晰的像了。原来这一组紧靠教室的窗口, 窗外阳光很强, 而光屏的正面又正对着窗口, 使得屏上看不出清晰的像, 很显然, 是由于实验的背景光严重地影响了实验的效果!

开放的课堂教学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开拓创新,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学校条件选择灵活实用的教学形式。而开放的课堂教学又具有不可预见的情况出现, 教师尽管可以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但是再有预见性的教师也不可能预料或防止课堂偶发情况的出现。比如课前实验做了多次, 但到了课堂上失败了, 有时难以瞬时妥善解决, 用什么策略能巧妙地应对, 做到既不影响课堂教学, 又使“突发事件”得到合理有效地处理, 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机智了。

参考文献

上一篇:育成品种下一篇: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