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创新的类型(共8篇)
开放式创新的类型 篇1
一、开放性习题的常见类型
为了让学生对开放性习题有系统的认识, 我们有必要对其在初中数学中的常见类型做具体的剖析, 以深化学生的感性认识,
1. 条件开放型:
此类试题结论给定, 条件未知或未全, 需要解题者依据给出的结论, 探求、分析与结论相适应的条件。
例1:如右图, AB=DB, ∠1=∠2, 请填上一个你认为合适的条件, 使△ABC≌△DBE, 则需添加的条件是__。显然, 适合的条件包括:BC=BE;∠A=∠B;AE=DC等。
2. 结论开放型:
此类题型给出了限定条件, 但答案不确定或不唯一, 需要解题者充分应用题中的所给信息条件, 合理推想、联想, 透彻分析, 探索出可能得到的结论。
例2:已知⊙O的半径为5cm, 弦AB∥CD且AB=6cm, CD=8cm, 求弦AB与CD之间的距离。
由于题设条件仅仅给出了弦AB∥CD, 并未指出它们与圆心O的位置关系, 所以根据多图性可以画出以上两种不同的图形:由图 (1) 可求得AB与CD之间的距离为1cm;由图 (2) 可求得AB与CD之间的距离为7cm。
3. 条件和结论同时开放型:
这类习题没有给定条件和结论, 要求学生根据习题提供的信息, 通过推理、分析、总结, 发现其中隐藏的数学规律和相应结论。
例3:8名同学分乘两辆轿车驶向机场, 在距离机场15公里的地方, 有一辆轿车发生了故障, 此时离飞机停止检票还有42分钟的时间, 尚能够正常行驶的轿车加上司机限乘5人, 轿车的平均行驶速度为每小时60公里, 在这种情况下, 8名同学能否在飞机停止检票前赶到机场。该问题的症结所在是:在只有一辆车的情况下, 当第一批同学驶向机场, 剩下的几名同学是在原地等待, 还是步行了一段路程?显然, 存在上述两种走法, 结果也就出现了不同。
4. 联想开放性型:
此类题型以联想作为出发点, 通过类比相似的题目探寻解题思路和方法, 在联想和比较中发现解题的捷径。
例4: (基本题) 如下图, AB是⊙O的直径, 点D在AB的延长线上, BD=OB, 点C在⊙O上, ∠CAB=30°,
求证:DC是⊙O的切线。
二、开放性习题常用的解题策略
要顺利解决开放性习题, 掌握一般性的解题策略尤为重要。
1. 由特殊到一般。
抓住题目给出的特殊数量、线段、角或位置, 以此为切入点探寻隐藏在题目中的条件和信息, 逐步认清题目本质, 总结、概况出内在规律。
2. 类比猜想。
解题时联想与此相似的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比较异同, 开放思维, 大胆猜想, 小心论证, 寻求解题思路。
3. 分类讨论。
对于条件和结论都处于开放状态的习题, 按照题型的分类, 在分析和联想的过程中分析、发现解题思路。
4. 正反推理。
对于开放性试题中出现的“存在性问题”, 先假设被考查探索的数学对象存在, 然后利用题设条件及有关性质, 加以肯定或否定。
初中数学开放性习题是新课程背景下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有效手段。初中数学教师要从素质教育的高度认识开放性习题的内涵何外延, 潜心探索开放性习题的表现形式与解决策略, 以期通过开放性习题的有效解决, 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快速提升。
摘要:初中数学新课程倡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将确定的事实、探究真理的方法和创造性态度融为一体, 而数学开放性习题因其开放性、创新性的特点, 体现了新课程的精神, 逐步成为中考试题设计的新趋势。本文旨在明确初中数学开放性习题的常见类型和解题策略, 以期帮助学生顺利解答好这类习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开放性习题,常见类型,解题策略
参考文献
[1]倪高文.试论开放性问题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 2012, (10) .
[2]张建军.初中数学“开放性问题”教学的研究与探讨[J].教育界, 2113, (21) .
开放式创新的类型 篇2
关键词:化学实验;开放性问题;特征;类型;教学策略
文章编号:1005–6629(2015)9–0007–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在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中的开放性问题为科学探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开放性问题的解决过程通常含有很大的探究成分,对学生假设能力和发散思维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注重利用开放性问题促进学生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要注意增加开放题的比例,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1]。为此,本文拟对化学实验中开放性问题的特征、类型及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1 化学实验中开放性问题的特征
目前对于开放性问题的界定尚未达成一致,梳理已有的研究成果,可将化学实验中开放性问题描述为化学实验中的那些结构不良、允许学生个性解答的问题。化学实验中开放性问题有以下特征:
1.1 问题呈现情境化
杜威的实用主义知识观特别强调问题情境的作用,认为真诚的困惑与真实的问题情境是教学的根本。化学实验中的开放性问题往往源自学生的化学学习、社会生活实际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化学实验的本质和价值,让学生在知道和理解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清楚所学的知识能用来做什么和怎么做。
1.2 问题结论多样化
化学实验中的传统问题多是化学性质的判断、化学事实的验证、化学结论的应用等形式,往往结构单一,思路单一,结论单一。而化学实验中开放性问题结构则呈现多样形式,问题的初始条件、解决途径、问题结论等都具有不确定性,有的是追溯多种条件,有的需找寻多种操作,有的要探究多种结论等等,需要学生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和创造性,寻求问题的多种解答。
1.3 问题解决探究性
化学实验中开放性问题的解决过程通常呈现非线性状态,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会遇到挫折、失败或停顿等,需要不断提出猜想,不断验证,多层次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其中元认知成分和非认知成分在开放性问题解决中发挥重要作用。格拉斯(Class,1984)的问题解决过程模型很好地诠释了化学实验中开放性问题解决的探究性[2]。
1.4 解决思维发散性
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组成,也是开放性问题解决的必要条件和最终目的。发散思维要求学生能从已知条件中筛选有用信息,以个人相关经验为基点,从不同角度出发,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化学实验中的开放性问题解决需要学生多角度探索问题解决的方向,多层次推进问题深入,探究多种结果并选择最佳途径。
2 化学实验中开放性问题的类型
化学实验中开放性问题的解决过程通常是围绕研究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实验体系,并在实验实施过程中选择正确的操作方法,不断探究问题的结果。根据化学实验问题解决过程中各要素开放程度不同,可以将化学实验问题划分为开放层次不同的问题类型:验证型、实验结论开放型、实验操作开放型、实验装置开放型、实验方案开放型、开放探究型,其中实验操作开放型、实验装置开放型和实验体系开放型为同一层次,属于实验体系开放型问题,具体情况见表1。
2.1 实验结论开放型
实验结论开放型问题属于开放型问题的第一个层次,开放性程度很低,具有给定的研究问题和实验体系,探究实验的不同结论。
例1 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KCl、K2CO3、Na2SO4、FeCl3、Ba(NO3)2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同学做了有关实验检验其成分。下表是他的实验报告的一部分,请你根据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将实验报告填写完整(假设各步恰好完全反应),并写出固体粉末的可能组成。
该问题是典型的实验结论开放型问题,在该情境中学生要思考解决问题的步骤,根据不同的实验现象,得出不同的结论,问题的最终答案也各不相同。固体粉末可能组成为:Ba(NO3)2、K2CO3;Ba(NO3)2、K2CO3、KCl;Ba(NO3)2、Na2SO4;Ba(NO3)2、Na2SO4、KCl;K2CO3、Na2SO4、Ba(NO3)2;KCl、K2CO3、Na2SO4、Ba(NO3)2。
2.2 实验体系开放型
宋心琦教授曾对化学实验体系做了要素分析并指出:一个化学实验,不论是演示实验还是教学实验,都可以归纳为:作为实验对象的物质体系(若目的在于探究化学变化过程,也可以称作化学体系);适当的仪器装置和必要的安全措施;合理的实验步骤和规范的技术操作等三个方面[3]。实验体系开放表现为根据一定实验目的选择适当的化学体系、合理的实验装置等,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根据实验体系中各要素开放性不同,又可对实验体系开放进一步分类:实验操作开放、实验装置开放和实验方案开放等类型。
2.2.1 实验操作开放型
实验操作是根据实验要求进行的程序性设计,合理的实验操作是实验顺利实施并得到正确结论的保证。实验操作的开放表现为对一个研究问题,可以设计不同的实验操作来完成实验要求。
例2 (2003年江苏)(1)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其熔点为16.6℃)。在室温较低时,无水乙酸就会凝结成像冰一样的晶体。
请简单说明在实验中若遇到这种情况时,你将如何从试剂瓶中取出无水乙酸。
欲使冰醋酸晶体熔化,其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如:在实验室中用水浴加热,水浴温度容易控制,且可使试剂瓶受热均匀;也可以先打开试剂瓶盖,在瓶下垫热毛巾,待晶体熔化后,再倾倒出其中的乙酸。应注意的是,不论使用什么方法,都要注意安全原则,如不能直接将试剂瓶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也不可以用玻璃棒或其他硬物去硬戮等。
2.2.2 实验装置开放型
实验装置是化学实验发生的场所,是不同实验仪器的合理连接,实验装置的开放性往往体现在实验装置的选取和改进。对于特定目的的化学实验,往往有多种实验装置可以选择,如何选择最佳的实验装置需要考虑实验的物质体系、反应条件等对装置的要求。
例3 Fe(OH)2是一种白色沉淀,在空气中或在含有氧气的水溶液中很容易被氧化而变色,难以观察到它本来的颜色。如何设计实验装置才能制备纯净的Fe(OH)2?
在制备Fe(OH)2时需要保证反应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对于同一物质体系,可以设计多种装置,下图展示三种不同设计:
装置(Ⅰ):不能避免试管溶液中O2对实验的干扰。
装置(Ⅱ):苯(或汽油)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O2进入亚铁盐溶液中。
装置(Ⅲ):打开止水夹使产生的H2充满C管(赶去试管溶液中O2)中,再关闭止水夹,使FeSO4溶液压入NaOH溶液中,再打开止水夹。
2.2.3 实验方案开放型
实验方案设计是根据一定的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物质体系,设计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可行的实验步骤的过程。实验方案开放型是一种开放程度较高的形式,包含多种实验要素的开放。
例4 (2003年上海)实验室有CuO和Cu粉的混合物,请你利用给出的实验仪器及试剂来设计两种测定该样品(已称得其质量为m g)中CuO质量分数的方法,并填写表格中的有关内容。
实验中可能用到的主要仪器:①托盘天平②启普发生器③硬质玻璃管④泥三角⑤烧杯⑥坩埚⑦酒精灯⑧玻棒漏斗⑨干燥管
实验中可能用到的试剂:a.锌粒b.稀硫酸c.氯化钠溶液d.浓硫酸
该题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测定样品中CuO的质量分数,需要学生根据不同的化学体系,选择仪器组成实验装置并说明实验操作,开放性很强。供选择的设计方案设计如表2所示。
2.3 开放探究型
开放探究型问题是化学实验中开放程度最高的问题,从研究问题到实验体系再到实验结论都是未知的。学生通过对化学现象的观察从而发现问题,收集实验证据提出假设和预测,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运用各种手段来分析和解释数据,最终提出答案和解释,而且在实验过程中要不断修正实验方案,需要把研究结果与其他人交流。开放探究型问题最接近学生生活、学习实际,是一种多方面、多层次的活动,不仅在内容上开放,更需要开放的思维,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有重要作用。
例5 学生在做乙醛的性质分组实验时,常会因为加入的乙醛的用量不同,得到沉淀的颜色分别为黑、褐、红三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请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利用控制变量法,可设计两组对比实验,研究异常现象的原因,如表3、表4所示。
(注:等量的质量分数为2%的新制氢氧化铜溶液6滴)
这是一个典型的开放探究型问题,学生观察实验中的异常现象,发现研究问题,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
3 化学实验开放性问题的教学策略
开放性问题的解决是非线性的,不仅需要学生综合其先前经验和外部环境来共同建构开放性问题解决的图式,还需要个体情感、意志的参与,这就决定了开放性问题教学的复杂性。以下策略可以有效帮助开放性问题在课堂中的实施:
3.1 鼓励可能方案的设想
罗杰斯说过:“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开放性问题的教学需要师生之间不同声音的碰撞,在课堂上去质疑,去辩论,去发现问题,学生不同的思维有效催生创造性的想法;教师尊重和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创造性地提出多种问题解决方案。
3.2 促进小组深入的探讨
开放性问题解决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需要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互相交流。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之间相互启发,整合问题信息,进行思维的碰撞,多层次多角度探究问题解决路径,不断深化问题解决;在小组合作中,教师要适当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例如,问题表征策略、小组合作策略、化学建模策略、认知监控策略等等。
3.3 实施客观有效的评价
教师在开放性问题教学中不能简单对最终结论进行评价,同时要注重问题解决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具有创造性的尝试应给予鼓励;另外,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方式协同进行评价,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在开放性问题解决中的表现。
3.4 注重基于评价的优化
开放性问题的解决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学生不能仅仅停留在得出答案,要通过评价反馈,对自己的方案设计进行完善,反思自己的思维历程,并逐步掌握监控和调整问题解决过程的元认知方法,强化认知监控,促进学生高品质思维的发展。
开放性问题在整个化学教学中都有着重要意义,教师要加强对开放性问题的理论探索和经验总结,在化学教学中合理设置开放性问题,使课堂成为思维碰撞的场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孙玲玲.结构不良物理问题解决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19.
创新的10种类型 篇3
这十种创新类型是:
1.盈利模式创新。赢利模式创新指的是公司寻找全新的方式将产品和其他有价值的资源转变为现金。这种创新常常会挑战一个行业关于生产什么产品、确定怎样的价格、如何实现收入等问题的传统观念。溢价和竞拍是赢利模式创新的典型例子。
2.网络创新。在当今高度互联的世界里,没有哪家公司能够独自完成所有事情。网络创新让公司可以充分利用其他公司的流程、技术、产品、渠道和品牌。悬赏或众包等开放式创新方式是网络创新的典型例子。
3.结构创新。结构创新是通过采用独特的方式组织公司的资产(包括硬件、人力或无形资产)来创造价值。它可能涉及从人才管理系统到重型固定设备配置等方方面面。结构创新的例子包括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员工朝某个特定目标努力,实现资产标准化从而降低运营成本和复杂性,甚至创建企业大学以提供持续的高端培训。
4.流程创新。流程创新涉及公司主要产品或服务的各项生产活动和运营。这类创新需要彻底改变以往的业务经营方式, 使得公司具备独特的能力,高效运转,迅速适应新环境,并获得领先市场的利润率。流程创新常常构成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5.产品性能创新。产品性能创新指的是公司在产品或服务的价值、特性和质量方面进行的创新。这类创新既涉及全新的产品,也包括能带来巨大增值的产品升级和产品线延伸。产品性能创新常常是竞争对手最容易效仿的一类。
6.产品系统创新。产品系统创新是将单个产品和服务联系或捆绑起来创造出一个可扩展的强大系统。产品系统创新可以帮助你建立一个能够吸引并取悦顾客的生态环境,并且抵御竞争者的侵袭。
7.服务创新。服务创新保证并提高了产品的功用、性能和价值。它能使一个产品更容易被试用和享用;它为顾客展现了他们可能会忽视的产品特性和功用;它能够解决顾客遇到的问题并弥补产品体验中的不愉快。
8.渠道创新。渠道创新包含了将产品与顾客和用户联系在一起的所有手段。虽然电子商务在近年来成为了主导力量,诸如实体店等传统渠道还是很重要——特别是在创造身临其境的体验方面。这方面的创新老手常常能发掘出多种互补方式将他们的产品和服务呈现给顾客。
9.品牌创新。品牌创新有助于保证顾客和用户能够识别、记住你的产品,并在面对你和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替代品时选择你的产品。好的品牌创新能够提炼一种“承诺”,吸引买主并传递一种与众不同的身份感。
10.顾客契合创新。顾客契合创新是要理解顾客和用户的深层愿望,并利用这些了解来发展顾客与公司之间富有意义的联系。顾客契合创新开辟了广阔的探索空间,帮助人们找到合适的方式把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变得更加难忘、富有成效并充满喜悦。
只选择一两种创新类型的简单创新不足以获得持久的成功,尤其是单纯的产品性能创新,很容易被模仿,被超越。企业需要综合应用上述多种创新类型,才能打造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正在兴起的“开放式创新” 篇4
宝洁:打破四面高墙
2000年之前,宝洁一直坚持传统创新模式:以研发基础设施为中心,创新必须来源于公司四面高墙之内。然而,面对高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传统创新模式渐显疲态。一方面,品牌的增多拓宽了消费者的选择范围,创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同时也意味着失败概率的增加。另一方面,研发生产力水平下降,越来越多的研发费用带来的是越来越少的回报。在严峻情况下,宝洁决心重新构建一个更为高效的创新体制,一个重大举措就是:打开大门,从公司外部寻求创意。2000年,新任CEO雷富利提出,要让50%的创新想法来自公司外部!
首先,宝洁把研发(R&D)改为联发(C&D)。据宝洁估计,全球约有150万名科学家拥有与公司相关的专业技术。于是,宝洁安排70余名技术人员,每天上网查看全球专利数据库和科学文献,以大海捞针的方式,寻找对公司有利的重大技术,进而与有关专家学者进行联发。
其次,宝洁启动了“技术创业家”计划。2001年,宝洁与专门为客户获取外部技术牵线搭桥的Nine Sigma公司合作,使50多万名发明家成为宝洁的创新服务提供商。每当宝洁有了技术问题,都可从世界各地得到建议性的解决方案。如果觉得某个方案合适,宝洁就和提出方案者谈判买下方案。而许多发明家有了重大创新时,也会优先卖给宝洁。例如,spinBrush电动牙刷技术、织物柔顺劑“帮丝”等,就是宝洁从发明家手中买来的。
再次,宝洁与其他公司的创新合作也大大加强。宝洁在一家日本零售店发现一种新型去污刮刷,可轻易擦去墙上的污渍,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于是,宝洁决定开发一种名为Mr.Clean的神奇擦。为早日推出新产品,宝洁与德国巴斯夫公司合作,并由后者开发产品最关键的泡沫成分。另外,宝洁的几个护理产品的新包装技术,最初也是由欧洲一家日常消费品公司开发的。
在宝洁看来,尽管全球99.9%最聪明、最有才华的人都不是公司的员工,但他们完全可以为公司所用。实行开放式创新以来,宝洁降低了研发费用和失败的概率,缩短了从发现市场机会到获得收益的时间。在开放式创新之初,宝洁大约有20%的创意、产品和技术来自外部,而现在这一比例已提高到大约35%。通过开放式创新,公司的研发能力提高了近60%,创新成功率提高两倍多,而创新成本却下降了20%。
IBM:正在成为一台输出创新的机器
IT行业的大腕IBM,鼓励它在全球的40万员工随时随地参与创新。IBM在公司网站设立了一个名为“ThinkPlace(创想地带)”的创新区域,员工有什么新点子、新想法就可以在此发布。这一畅通、公开的创新环境让员工们随时看到别人的新点子,并激发自己创新的激情。毫无疑问,IBM的作法为其成为全球最具创新力的公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为开放式创新的倡导者IBM认为,创新不仅仅是在公司范围内进行,还应通过与其他合作伙伴的协作而开展;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还应包括服务创新、业务流程创新、业务模式创新、管理文化创新等。正是有这样的开放式创新思维,2005年IBM向外无限制开放500项软件专利。在IBM看来,此举能在一个开放式的技术平台上,帮助更多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创新,这些合作伙伴的创新,又推动了IBM的创新,并共同构建起一个积极的商业生态系统。
在开放式创新方面,独具特色的“创新即兴大讨论”就是IBM的具体实践。这项从2001年开始的活动,集合员工、客户、咨询师、员工家属等,进行关于创新的探讨。2006年的创新大讨论,吸引了来自104个国家的15万名参与者,成为一场特大规模的在线“头脑风暴”。在两场72小时的讨论中,参与者共发表了4.6万个想法。公司OEO帕米萨诺表示,IBM将在2年内投资1亿美元,支持在创新即兴大讨论中产生的10项新商业计划。此举被人们称为“1亿元买创意”。
IBM的创新并不只是“为己所用”。实际上,它正在成为一台输出创新的机器。它希望将自己塑造成一家帮助客户和业务合作伙伴获得创新能力的企业。
英特尔:与伙伴一起创新
英特尔的价值观是,要勇于开放式创新,敢于冒险,并能够吸取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
第一,积极鼓励员工创新。英特尔公司认为,只能完成任务的员工不会有大的出息,只有善于动脑筋、善于总结经验和创新的员工才会有大的发展。英特尔还认为,两个工程师经过激烈辩论之后所产生的议案,往往胜过一个人闭门造车所提出的意见。进一步说,只由工程师提出的建议通常不够好,而通过客户、营销人员与工程师之间的互动讨论,才能激发创新的火花。为了鼓励员工创新,1993年,英特尔举办第一届“创意日”活动,员工提出的创新建议达100多件,其中10件提案脱颖而出参加决赛。之后,“创意日”每隔2年举行一届,许多员工提出的建议都被应用在英特尔的新产品上。
第二,英特尔在世界各地设立了“创投基金”。该计划主要是围绕英特尔的战略发展方向,对具有创新科技的公司进行小股投资。英特尔自1998年起在中国扩展其“创投基金”,已投资50多家具有创新技术和市场前景的公司,其中的十多家已经公开上市。对于英特尔而言,“创投基金”除了能促进本地先进技术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能增加英特尔的创新产品,进一步健全互联网基础设施,加速创新技术在全球范围的应用。
通用电气的开放式创新 篇5
2010年7月,通用电气发起了一项叫“绿色创想挑战”(ecomaginationchaHenge)的活动,这是—个竞赛活动,希望新创公司和发明家提出可以帮助通用电气加速开发其有关智能电网的产品和相关服务。通用电气收到了4000份意见书。它给5家年轻的公司10万美元的现金奖励,并与另外12家公司达成了战略伙伴关系。所有公司都有望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在能量储存、公共事业安全、能量管理软件和电动车收费服务领域帮助通用电气公司。负责该活动的托·兰德(Tore Land)说,活动的目标就是“通过向公司开放外部创新来支持公司的研发项目”。
通用电气建立了一个网站来收集意见书。参与者需要描述其技术,价值定位和与通用电气的技术及专家合作的潜能。通用电气的高管们和外部建议者,包括风险投资者和《连线》(Wired)杂志的编辑,在独创性、可行性和潜在影响力的基础之上对此进行评估。普通人士也可以进行投票——通用电气共得到了来自74000人的评论,不过公司并没有说明公众投票所占的比重有多少。
10万美元的得主之一是顶极计量(Capstone Metering)公司,一家位于德克萨斯州卡罗敦(carrollton,Texas)的销售联网水表的公司。其总裁斯科特·威廉姆森(Scott Williamson)说,公司参加这项挑战不只是为了得到新的投资,还为了增加知名度。对于通用电气来说,它与这家公司的关系将为其提供一个更好的视角:电网怎么能像水资源供应一样网络化。威廉姆森说,顶极计量公司希望在2011年能和通用电气的竞争对手霍尼韦尔公司(HoneyweH)开展一个试点项目。
这个挑战项目也给通用电气带来了与ClimateWell公司的合作。这家总部位于瑞典的公司已经开发出一套高效节能、用于加热和冷却的太阳能热力系统。这套系统于2008年被商业引进,但是现在,通用电气打算通过自己的设备部门把这项技术更广泛地销售出去,并帮助它更进一步地发展。ClimateWell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珀·奥弗森(Per Olofsson)承认,开放式创新的过程并不一定很容易,比如,定义每个公司所拥有的知识产权会很棘手。不过,他说这仍值得付出努力,因为对于他这样的小公司来说,与通用电气这样的大公司合作的机会能获取“自己没有的技能组合”。斯蒂芬·林德格德(Stefan Lindegaard)是《开放式创新革命》(The Open InnovationRevolution)一书的作者,也是一名创新顾问。他说,通用电气的创新计划是如何打开企业创新流程的一个模式。通用电气的成功一部分是因为该公司拥有巨大的市场和巨大的合作伙伴网络。林德格德说,对于许多新创公司来说,能接触到这些关系要“比资金奖励好得多”。
通用电气下一届“绿色创想挑战”聚焦在家庭能源管理系统上,胜出者将会在2011年春天揭晓。
开放式创新的类型 篇6
关键词:开放式创新,网络,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一种介于企业与市场的中间组织, 其竞争优势主要源自于聚集经济产生的成本优势和由创新网络带来的技术创新优势。由于成本优势很容易被削弱和模仿, 而技术创新优势难以复制和转移。因此, 培育基于创新网络的技术创新优势成为产业集群的客观发展方向。然而, 长期以来, 对于集群创新网络的研究侧重于集群内部企业间的互动学习和知识流动, 而对集群间客观存在的创新网络缺乏应用的重视, 导致集群创新研究难以融入到更广泛的创新环境中去, 成为孤立的、内向的系统。随着外界环境迅速变化, 由于路径依赖性与行为惯性的存在, 根植于集群自身特性的竞争优势, 往往缺乏自我更新与提升的能力, 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 最终将因阻碍集群创新而蜕变成为导致集群衰退的风险。在这种背景下, 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必须从传统的内部互动创新结构向开放式的动态系统结构延伸, 以加强集群内外部知识和资源的交流和互补, 从而突破集群发展的“锁定效应“和”路径依赖”, 实现产业集群整体转型和升级。
1 开放式创新的理论综述
1.1 开放式创新的内涵
面对企业外部创新环境的快速变化, 2003年,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亨利?切萨布鲁夫 (Henry Chesbrough) 提出了开放式创新的概念。切萨布鲁夫认为企业有价值的创意可以从公司的外部和内部同时获得, 其商业化路径可以从公司内部进行, 也可以从公司外部进行。根据对施乐公司 (Xerox) 、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 (IBM) 、英特尔公司 (Intel) 、宝洁公司 (Procter&Gamble) 、美国朗讯科技公司 (Lucent) 、美国Merck公司和其他企业创新过程的详细描述, 切萨布鲁夫说明了实践中开放式创新的基本原理, 并明确指出企业的创新模式正在从封闭式创新 (Closed Innovation) 走向开放式创新 (Open Innovation) , 现在竞争优势往往来源于更有效地利用其他人的创新成果。在切萨布鲁夫看来, 企业要均衡协调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资源来产生创新思想, 同时综合利用企业内外部市场渠道为创新活动服务。切萨布鲁夫的这一思想为企业有效利用和整合内外部创新资源, 整合各方面科技力量, 形成合力, 提高创新效率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创新管理模式, 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国外学者从全球竞争的视角研究了“开放式创新”的发展趋势, 发现开放式创新的概念及相关的策略不仅适用于快速增长的技术密集型产业, 也可以盛行于更多的传统和成熟行业。国内对开放式创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层面的典型实践方面, 尤其是对宝飞利浦和思科公司等高技术行业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应用案例分析, 而对于开放式创新范式在产业部门或产业集群中的应用的研究还很少。
1.2 开放式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
开放式创新理论认为, 企业的边界是开放的, 是可渗透的。企业技术创新的思想主要来源于企业内部的研发部门或其它部门, 但也可能来源于企业外部。企业应把外部创意和外部市场化渠道的作用上升到和封闭式创新模式下的内部创意以及内部市场化渠道同样重要的地位, 均衡协调内部和外部的资源进行创新, 不仅仅把创新的目标寄托在传统的产品经营上, 还积极寻找外部的合资、技术特许、委外研究、技术合伙、战略联盟或者风险投资等合适的商业模式来尽快地把创新思想变为现实产品与利润。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 企业不再区分创新是来自企业内部还是外部、创新是应用于企业内部还是外部, 而把重点放在如何在挑战中创造价值, 并根据需要选择拥有创新成果的使用权或所有权。
2 开放式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结构分析
2.1 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基本结构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 创新网络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各种行为主体之间在交互作用与协作创新过程中, 彼此建立起来的各种相对稳定的、能够促进创新的、正式或非正式的关系总和。由于产业集群是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 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积聚体。集群的创新往往是在群内企业间的互动中产生的。因此, 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就是在某一区域的产业集群中, 各个行为主体 (企业、科研机构、大学、中介机构以及地方政府) 等在长期的交互作用与协作创新过程中形成的能促进知识、创新要素等在集群内部传播、流动、转移和应用的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关系的总和。
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可以看做是由不同节点组成的大系统。该网络的主要节点包括企业、科研机构、中介机构和政府等不同的组织。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该网络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分别是核心层、辅助层和外部层。其中, 最关键要素是产业集群中的主导性企业集合以及由它们所组成的网络。其次, 是为主导性企业力资源培训机构、金融机构、产业协会、技术服务机构等中介机构和科研机构、大学、政府等;最外层是集群外部环境因素, 包括社会文化、政府政策、法律法规和外部资源等
2.2 开放式的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结构模型
由于产业集群是内外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复杂系统, 其不仅根植本地网络, 形成企业间相互依附的关系。产业集群更是一个开放系统, 随着其发育与成熟, 它往往会与相关产业集群发生互动, 进行竞争与合作。开放式的产业集群的创新网络是产业集群创新活动相关的行为主体 (企业、外部用户、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和地方政府等) 与相关产业集群的行为主体之间通过交互作用, 进行知识积累、交流、学习和创新而联接形成的组织网络。在这一网络创新网络系统中, 集群内部的每一个生产要素的变化都会深刻影响或改变相关产业集群创新要素的作用和表现。反之, 相关产业集群创新要素的变化也会迫使本集群内的企业为适应环境变化而调整自身的结构和活动。
开放式的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构建的基础是不同集群在产业链上存在明确的分工和共同的利益区。基于竞争和发展的需要, 不同集群的行为主体间需要通过创新网络进行知识流动和相互学习, 获取新知识和新资源。在与本集群外的主体和相关机构密切交往和知识交流的过程中, 通过优劣势比较, 确定其在产业价值链系统中的定位, 并依据自身的要素禀赋结构, 明确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方向。在此基础上, 通过与集群内外各主体逐步建立起的合作机制, 进行技术创新, 从而改善企业和集群的创新能力和水平, 促进产业集群转型和升级。
开放式创新视阈下, 集群创新网络如图2所示, 集群创新的外围边界被打破, 集群内部的行为主体开始与相关产业集群的行为主体进行交流、学习与合作, 形成了内外行为主体相互联接的、高度复杂的非均一性的网络结构。在这个复杂的网络中, 技术创新所需的知识通过不同行为主体的正式与非正式联系在集群间得以传播, 各种创新要素和资源也在不同集群间流动。不同集群体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之间联系增多, 来自不同集群的企业、中介机构、科研机构、用户、供应商的知识和技术在创新网络中扩散, 集群创新的周期缩短, 创新密度、创新规模、创新强度、创新速度不断增强。传统产业集群的“技术锁定”和“小世界”特性因群内企业、机构与群外企业与机构的频繁交流与合作而打破。
3 开放式创新视阈下我国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实现路径
目前, 尽管我国一些产业集群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网络化结构和创新体系, 但产业集群网络的嵌入依赖性和小世界特性, 不仅容易造成创新模仿, 形成创新惰性, 而且也使得集群中的创新信息和知识在特殊的利益集团内流转, 排斥利益集团以外的成员获取相同的知识和信息。这种更为封闭利益集团功能的发挥, 也使行业协会通过激励、威胁、监督和仲裁机制治理集群创新网络失灵。同时, 由于受经济区域和行政区域的制约, 各产业集群之间虽然在地理位置上形成带状分布, 但却缺少密切的合作与协同机制, 相关产业链缺乏横向和纵向整合。这种低成本的简单“扎堆”, 不仅阻碍了创新要素的有效配置和自由流动, 使集群间的分工难以精专, 也严重影响了产业集群的发展和集群间分工体系的形成, 导致我国产业集群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低成本优势, 创新能力发展相对不足。集群内部产业链畸形化, 产品同质性程度高, 企业间竞争大于协作, 黏合度不高。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 国内一些地区的产业集群开始面临衰退风险, 有些已出现衰退迹象。
在开放式创新视阈下, 构建产业集群创新网络, 将有效突破产业集群边界限制和创新主体间的各种壁垒, 汇聚创新资源和要素, 充分释放集群间的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 并有效规避本地网络知识流动和技术学习过程的路径依赖, 实现跨群优质资源的整合与对接, 使产业集群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技术、知识和信息等要素的共享。在此基础上, 有效集成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 并通过创新主体间的深度合作, 协同攻关产业核心技术, 加快推进技术成果产业化, 提升创新驱动能力和效率, 破解现存的群间资源共享难和科技成果转化难问题, 推动集群竞争力不断提升。
3.1 以产业为纽带, 整合产业集群价值链, 构建产业集群开放的生产网络
我国的产业集群通常表现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或“一县几业”的格局, 镇与镇之间、县与县之间甚至区与区之间还存在比较严重的集群同质化现象。为推动我国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 需要以产业为纽带, 按照产业发展规律, 逐步突破行政区划限制, 积极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 提升产业链的整体价值;重构产业分工链条, 整合集群的价值链, 促进资源跨区域、跨群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 实现优势资源共享与合理分工, 从而有效遏制集群同质化、低层次竞争的问题, 推动产业集群转型和升级。
3.2 充分利用产业关联效应, 加强产业集群横向创新合作, 拓展产业集群创新边界
产业集群并不天然导致企业总体创新能力的提高。如果集群内关联产业少, 行业庞杂而缺乏基于共同知识的关联, 企业重叠知识少, 知识交换效果微弱, 必将导致产业集群知识外溢效应无法显现。为此, 在产业集群形成开放式的生产网络基础上, 需要围绕主导产业, 利用产业关联效应, 大力引导不同区域关联性强的产业集群中的企业进入协同创新与合作发展过程, 通过不同区域产业集群横向创新合作, 拓展产业集群创新合作渠道和合作范围, 建立推动技术创新和研发活动专业分工、优势互补和一体化合作的运行机制, 形成产业集群跨群、跨区域、跨行业发展的创新网络体系。
3.3 建立跨群、跨区域的产业集群创新服务公共平台
根据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战略目标, 以产业集群发展需求为导向,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主导, 集知识产权、产学研对接、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集群跨群、跨区域创新服务公共平台。围绕创新资源的整合、共享和优化, 通过集聚创新资源, 提供创新服务, 营造一个促进技术创新、信息交流和提供创新资源共享的服务环境, 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可共享共用的基础设施、设备和信息资源共享的各类渠道, 以减少重复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集群可持续发展。
3.4 构建开放式的产业集群知识创新体系
集群创新的本质是集群的知识创新。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集群内部和外部知识资源的有效获取、分享与利用。产业集群内部存在着显性知识和缄默知识为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而来自集群外部的知识和技术信息也对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活动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因为在我国的大部分产业集群中, 技术研发机构、信息咨询机构等内部知识源一般都非常缺乏, 许多新技术和知识的获取渠道还主要依赖于集群外部。在新经济环境下, 产业集群的转型与发展, 需要建立和扩展与集群外部的知识联系, 拓宽企业知识联系的边界, 以知识创新链为核心, 建立由不同区域集群、企业、科研机构、政府和资本等相互耦合的知识创新体系, 通过成员之间在知识、技术和信息等方面合作、交流与互动, 实现知识的融合与转化, 从而推动技术进步和集群产业升级。
3.5 建立和完善产业集群跨区域政府间的合作机制
政府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引导者、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规划者和市场环境的监督维护者。构建产业集群跨区域创新网络离不开政府的规划、政策扶持和监督指导。由于现行的行政区划制度下的地方政府利益刚性以及相互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等问题, 客观上构成了对跨区域创新网络构建的障碍。突破这一难题, 需要各地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 突破行政壁垒限制, 以追求区域共同利益为原则, 建立跨行政区的制度性组织协调机构, 通过决策机制、公共政策协调机制、利益分享与补偿机制以及约束机制等合作机制, 积极开展跨区域科技合作和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推进产业集群融入更大区域乃至全球产业价值链体系。
参考文献
[1]Chesbrough H.Open innovation, the new imperative for creating and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y[M].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2003.
[2]陈秋英.国外企业开放式创新研究述评[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 (23) :196-200.
[3] (美) Alpheus Bingham, Dwayne Spradlin.涂文文译.开放式创新:企业如何在挑战中创造价值[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
[4]盖文启.创新网络:区域经济发展新思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5]魏江.产业集群-创新系统与技术学习[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6]袁雅芝.产业集群中的技术创新网络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 2011:25-28.
[7]产业集群促进创新的边界条件的解析[J].科学学研究, 2012, (01) :134-140.
开放式创新的类型 篇7
1 金融创新的类型
根据目的性进行分类, 可以将金融创新分为竞争性金融创新和合作性金融创新两大类。前者是指个别金融机构为了商业利益而进行的业务创新。一般情况下, 金融产品创新率先发生于个别的企业和部门, 由于创新所带来的高效益和超额利润在行业内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 从而引起同行业的创新和技术进步, 这种金融创新多偏重于金融技术创新层面。合作性创新是指金融机构之间或金融行业间所开展的合作, 目的在于减少行业成本或消除经营障碍, 以提高金融行业的整体运行效率。相较于竞争性创新, 合作性金融创新更偏重于制度创新, 正由于制度因素, 合作性金融创新更多地体现在金融机构的合作层面。
按照内容划分, 可将金融创新分为金融市场创新、金融业务创新和金融制度创新3大类。其中, 金融市场创新是指创新主体在市场扩展和开放、市场结构深化改革以及提高市场的稳定性和效率方面的创新, 其有助于促进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结构的延伸与深化, 激发市场交易双方的热情, 提高市场活跃程度。金融制度创新是指引入新的金融制度因素, 或者对原来的金融制度进行重新构建。金融业务创新是指对银行所从事的业务进行创新, 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 包括金融业务创新、金融服务创新、金融工具创新、金融技术创新等。其中, 金融业务创新是所有金融创新中最为活跃的因素, 也是其他所有创新的动因所在, 贯穿于金融发展的全过程, 主体是各类金融机构, 包括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服务创新是指创新主体为了扩大市场份额, 满足客户的需要而推出的各类新的服务方式和手段。
按照金融中介的功能又可将金融创新分为风险转移创新、流动性增进创新、信用创造创新和股本创造创新4类。其中, 风险转移创新是指能够时个经济单位之间转移价格和信用风险的新工具和技术。流动性增进创新是指能够增加现有的金融工具的可交易性或者可转让性的新技术或制度。信用创造创新则是指更容易获得债务供给的金融工具。
此外, 按照创新动力来源的不同可将金融创新分为约束诱导型金融创新、需求拉动型金融创新、技术推动型金融创新、管制规避型金融创新、竞争激励型金融创新5种。按照创新主体可分为政府主导的金融创新和市场主导的金融创新。其中, 市场主导的金融创新包括商业银行主导的金融创新、投资银行主导的金融创新以及其他金融企业主导的金融创新。
2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正如上文所说, 金融创新的根本目的即是对利润的追逐和对管制的规避, 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绕开监管, 从而创造出更多的利润。而金融监管的目的是为了维持整个金融业的正常运行, 最大限度降低经营风险, 保障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不受损害, 促进金融体系和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就时间角度来看, 金融监管要先于金融创新出现, 但是从两者的关系上来看, 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是相互限制和促进, 共同发展的。在严密的监管体制下, 为了追求超额利润, 部分机构或部门会寻求金融创新以绕开管制, 一旦这种创新性经济活动付诸实施并给企业带来客观收益之后就会在整个行业内扩散开来, 企业纷纷效仿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进一步的创新活动, 寻求更大的利润空间, 一旦不规范经营行为出现并危及金融体系安全运行时, 金融监管当局便会采取新的监管措施对其加以管制, 维护金融秩序。
3 后危机时代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发展趋势
我国金融市场起步较晚, 纵观20余年的发展历程, 我国金融业在金融机构创新、金融制度创新、金融业务和工具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同时, 伴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 我国金融监管体系也逐渐成熟。总的说来, 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朝着“混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发展方向迈进。
在混业经营模式下, 商业银行涉足于投资银行的业务, 因此, 必须坚持分业监管才能促使业务有序开展。分业监管模式有利于明晰监管当局的权责, 对所管辖范围内的机构展开严格的监控, 但是, 随着金融体系内部混业经营范围和程度的进一步扩大, 分业监管制度体系需要不断进行调整, 难免会在某个或某段时点出现监管的空白地带, 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因此, 为了防范扰乱金融秩序的现象发生, 制定一套完善的金融监管方案, 维护金融监管秩序至关重要。
其次, 要建立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 向投资者披露财务报表等经营数据和信息, 减少信息不对称, 加强风险的防御能力。
第三, 要加快社会征信体系的建立, 尤其要建立一套全方位的信用评级体系, 提高金融机构的信贷业务管理能力, 有利于其采取高效的风险预警措施, 防范金融风险, 推动金融体系的稳定持续、快速地发展。
最后, 还要建立一套健全的金融监管法律法规, 为金融监管提供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建华.中国金融监管模式选择[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4.
[2]史树中.金融经济学十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高校开放式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 篇8
关键词 开放式教学;创新能力;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21-0013-02
Research on Opening Teaching of Innovation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Wang Xinjin, Sun Dong
Abstract Aiming at problems reflected by innovation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the mode of opening teaching innovation education is introduced. This mode takes teaching reform as the main body, combining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Opening teaching laboratory and college science technology competition are to improve their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Improvements on the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platform and laboratory apparatus was made, which makes some beneficial effects on the exercitation teaching.
Key words opening teaching; innovation capability; teaching reform
Author’s address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Zhengzhou, 450002, China
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经过多次改革和完善,仍存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和素质培养,重理论研究、轻实践环节训练,重共性教育、轻个性发展,重对传统的继承、轻对现状的突破和创新等现象。郑州轻工业学院是一所培养高等技术应用人才的技术应用型大学,坚持培养创新人才的办学理念,强调知识和技术的应用、工程意识的培养,经过多年探索,创建并实践了开放式创新教学模式。
1 国内高校教学模式现状
长期以来,国内高校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约束和应试教育人才选拔机制的影响,许多高等学校在教育中片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把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主要途径,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大多数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被动接受灌输的理论知识,脱离生产、脱离社会。这种状况迫使学生重知轻能,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而出现研究创造能力差、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综合运用能力差、各种表达能力差。这就使得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的周期长,导致实际工作能力差。
创新能力培养,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强调培养有创新激情、想象能力及科技素质的人才,强调在着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基础上,突出创新意识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开放式创新教学改革的目标与方向。
2 开放式创新教学模式
加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完善开放式创新教学模式。以开放式教学模式为基础,推动全院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以专业竞赛和综合性竞赛为载体,促进专业建设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2.1 开放式教学模式开放式教学模式以大学生科研为主要培养目标,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参与教师或企业科研项目的研究,介入具有实际应用背景的科研活动,让学生在直接的科研实践中感受和理解知识。学生通过参与项目研究,掌握科研基本的方法,完成项目的选题与立项、申报与调研,制订项目实施计划,独立查找资料,撰写论文,提交成果,等等。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创造性思维能力,树立创新意识和能力。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将教学内容科研化,将科研项目教学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教学的知识、原理与理论以科研项目的形式布置给学生,指导学生参加科研活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也得到提高;高校教师与学生组成科技创新团队,教师在指导学生科研的同时,将科研项目中的知识与技能融入到教学中,将工程设计的理念与技巧以教学的形式教授于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将理论知识、科研项目、工程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科研与创新能力,不再使教学仅仅限于形式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
2.2 创新与竞赛相结合大学生科技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是分不开的。科技竞赛通过设计解决方案、制作作品,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必须利用自己现有知识去分析问题、构建思路、选定方法以及验证方案,进而完成从掌握理论知识到切实解决问题的跨越,形成创新能力。
3 加强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根据社会的需求,郑州轻工业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为了实现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目标,提出以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办学指导思想,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以及如何与当前电子企业的内部运作方式、管理方式和技术发展接轨,培养学生的焊接技术及仪器仪表的使用,培养学生熟悉和掌握完成生产电子产品的工艺过程,鼓励学生参加电子产品设计制作,参加大学生科技竞赛。
3.1 完善配套设施与管理制度学院成立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已有多年,旨在加强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的指导与管理,使学生可以广泛参与科学研究,营造学生从事科研活动的良好氛围。同时,学校每年设立大学生创新科研基金项目,制定详细的活动规则与管理机制,大力支持学生参与科研活动;还设立相应的奖项,鼓励教师与学生组成科技创新小组,支持创新小组参加国内各种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开展多年来,学院教师与学生在大学生科技竞赛中取得各项优异的成绩,如“挑战者杯”、飞思卡尔智能小车竞赛、FPGA设计竞赛等。
3.2 实施开放式实验室教学指导学生参与科研,要依托实验教学,因此,学院实施开放式实验室教学。全院各专业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面向大学生开放,学生利用课后实验室的开放时间,根据自身的兴趣与爱好,与各实验室教师组成开放式创新研究小组。
在这里,学生按照拟定题目进行电子设计与制作,拟定不同研究方面的题目,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爱好,自己选择,甚至自由分组来完成。教学方式不再限于固定的课堂模式,而是教师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分为基础实验教学、综合实验教学和项目实验教学,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起到领路人的作用。学生拿到题目后,按照要求自行完成资料收集、电路设计、元件购买、电路组装与调试、论文撰写和成果提交。新颖的授课方式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形式,使得学生不仅可以按照已有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学习,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开放式的实践验证,从而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 完善指导教材在现有指导教材的基础上,编写有关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教学内容,并系统地介绍有关实验的内容、目的,了解和掌握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和常用仪表的使用方法。系统地介绍实验设备的操作步骤与过程,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保证规范地按实习教材进行教学的同时,增加除基本教学以外的其他相关知识和应用电路,以便学生扩展自己的知识,启发他们思考和设计其他实验电路。
3.4 解决学生开展自主创新实践的相关技术问题充分体现学生是实践的主体,在“内容提出——设计环节——实践操作——总结评估——再实践”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爱好区别对待,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完成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可参与教师指定的实际项目科研。
指导教师起到“启蒙者”和“领路人”的作用。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与书籍来完成自己的设计,不再是指导教师“牵着”学生走,从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不仅使学生从枯燥乏味的实习中脱离出来,而且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