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技术创新模式

2024-08-04

开放式技术创新模式(共12篇)

开放式技术创新模式 篇1

卡夫食品公司是北美第一、世界第二大食品和饮料制造企业。1903年, 公司创始人詹姆斯·卡夫在芝加哥开创了乳酪批发业务;1912年, 公司推出了奥利奥饼干;2001年, 公司股票开始在纽约证券市场交易;2007年, 收购法国达能的饼干业务。经过百年锤炼, 公司已拥有奥利奥、麦斯维尔、TANG果珍等知名品牌, 拥有168家生产和加工企业、11家研发中心、9.8万名员工, 销售网络遍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年销售额420多亿美元。

开发中国市场是卡夫公司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9月, 尼尔森的研究表明, 在中国16亿美元的饼干市场份额中, 卡夫公司占22.4%, 其最大的竞争者———台湾顶益公司位居第二, 占8.3%, 其他企业如达利占5.7%、雀巢占2.6%。卡夫公司的奥利奥品牌饼干占饼干消费市场的7.3%。这些数字说明, 卡夫公司的产品得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市场的认同, 占据行业领先地位。实际上, 取得今天的市场地位与卡夫公司的研发驱动机制密不可分, 该公司曾被美国《消费品技术》杂志评为“2008年度行业创新能力最强奖”。卡夫公司认为, 研发是永恒的主题, 是重要的核心竞争力。目前, 卡夫公司拥有11家研发中心, 分布在世界各地, 研发人员2000多名。

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研发理念

卡夫公司的企业目标是“让今天更美味”;研发目标是“持续创新和不断改进, 为消费者提供健康美味的产品”。这一目标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不断改进传统产品的性能、口味和包装, 更好地适应消费者的需求;二是创新产品, 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满足消费者需求是其研发工作的关键和本质。

1.研发理念贯穿于新产品的开发流程

卡夫公司在开发新产品时, 除了确认新产品是否符合公司的战略, 分析现有品种的市场竞争环境, 进行创意和测试, 评估销售之外, 其全过程贯穿了消费者的需求调查和消费者参与, 从产品立意, 到形成概念、概念测试、试用和市场评估等, 都是根据消费者的反馈调整或修改产品, 进而优化产品组合。

2.研发理念体现在产品改进和调整上

产品上市后,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区域的转换, 消费者的口味会产生变化, 企业会收到市场反馈。卡夫公司不断深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 倾听他们的观点和意见。

奥利奥饼干在中国的成功体现了卡夫公司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研发概念。“众口难调”, 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受欢迎的产品, 到另一个地方也许会遭到冷落。卡夫公司的拳头产品奥利奥饼干在卡夫饼干系列全球市场销售排第一位, 但自1984年进入中国市场后, 中国消费者却觉得味道偏甜, 并不买账。根据这一反映, 卡夫公司的研发人员对奥利奥饼干配方及时作了改进, 推出中间夹有巧克力、外面裹以威化层的低甜度巧脆卷。尔后在中国市场上走红, 这一产品的销量在卡夫饼干系列中持续名列第一。

强大的研发组织结构和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

卡夫公司强大的研发能力, 与其具有针对性分工的研发组织结构和发达的信息共享网络密不可分。

1.研发中心的职责依据产品需求和市场格局配置

在卡夫公司全球研发网络中, 最重要的研发力量位于公司总部附近的格伦沃研发中心, 它是研发网络的心脏, 其他研发中心按市场区域设置在法国巴黎、德国慕尼黑、中国苏州等地。各个研发中心根据产品进行研发分工。例如, 位于美国威斯康星州麦迪逊的研发中心主要负责Oscar Mayer系列产品研发;位于田纳西州孟菲斯的研发中心主要负责食品配料研发;位于密歇根州巴特尔·克里克的研发中心主要负责Post Cereal玉米片研发, 因为这些产品在相应地区很畅销。

对于被兼并的企业和研发中心, 划分研发业务按产品遵从原有格局。例如, 纽约研发中心是卡夫公司1988年从GF (General Foods) 并购来的, 负责原GF的产品;咖啡研发在Tarrytown (原GF的咖啡研发中心) , 因为麦斯维尔咖啡本来是GF的品牌。

2.研发中心通过全球网络分享信息

利用全球研发网络, 以不同的方式保持有效的沟通, 可使各个不同研发业务部门密切联系, 互通有无。卡夫公司希望这种合力会出现杠杆效用, 研发部的副总经理说:“当你带来新东西的时候, 你正在改变文化。这种交流对于创造种类繁多的产品很有价值, 因为这个技术不适合这类产品, 可以应用于另外一种产品。”这些方式包括电子档案和一年一度的“创新周”:电子档案可让储存于研发人员大脑里的知识和创新观点, 有效地固化沉淀下来, 成为企业共享的研发知识积累;“创新周”是指让各研发中心的研发人员来到公司总部附近的研发中心进行交流。

卡夫公司的研发小组通常是跨职能部门的, 涉及工程、生产、销售、市场、采购、财务等业务。跨职能部门的研发小组能够促使信息在公司内不充分交流, 使参与者的思维更自由地展开, 发表建设性意见, 使研发人员拥有不同的视角和观点, 有力地推动了研发工作。

良好的研发团队管理

研发人员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 是体现企业价值的载体, 是企业宝贵的财富。卡夫公司良好的研发团队管理体现在:

1.良好的团队沟通和组织氛围

卡夫公司认为, 加强有效的沟通, 不仅可使研发项目顺利进行, 而且还可提高员工的归属感、责任感, 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完成团队的使命。因此, 公司的高层管理者一直在各研发中心营造创新的组织氛围, 以使研究人员没有太多的束缚, 放开思路大胆设计、创造。

2.采取多种方式支持员工持续成长

研发人员进入研发中心意味着持续不断的职业成长。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与各级主管共同了解员工对自身未来发展的期望, 同时使他们清楚公司的业务发展方向, 与员工一起确定未来的发展计划和行动计划, 系统地采取培训、辅导、岗位转换、扩展职责、海外派遣、职位提升等方式, 支持员工将规划变为现实。

3.大力推动员工学习和培训

“愿意学习是在卡夫工作一个不可讨价还价的条件”。卡夫公司为研发人员提供有效的培训, 参加培训项目是出于员工职业发展的需求, 而不会被当做某种奖励。培训大多是在职进行的, 指导和训练是每个经理职责的一部分, 而每个培训项目都是在员工个人发展计划的框架下提议组织的。另外, 研发人员在工作中也会到其他部门 (研发中心内外) 轮岗, 熟悉各项业务。

整合外部资源的开放式研发创新模式

开放式创新是指从产品创意到研发、再到创新商品化的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 同时利用企业内外部相互补充的创新资源实现创新。开放式创新战略是上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逐渐流行起来的, 意味着推掉实验室的“围墙”, 将产业链上志趣相投的各方资源整合, 集天下智慧为我所用。

卡夫公司的专利数量约占食品相关专利的2.2%。公司认识到虽然自身并不缺乏内部研发能力, 但是任何公司都并非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因此, 卡夫公司改革了传统创新模式, 建立了开放式的创新模式。

1.针对消费者的“与卡夫共同创新”

卡夫公司实地考察消费者对新产品设想的反映并满足他们的需求, 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建立了一种情感联系, 为消费者创造新价值, 这是开放式创新与传统创新的显著区别。

2006年, 卡夫公司启动了第一个开放式创新计划, 设立了“开放式创新高级副总裁”一职, 创建了“与卡夫共同创新”网站。这个网站作为其广纳外部创意的“黄金台”, 不仅围绕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创新, 而且还主动激励他们参与企业的创新过程。同时, 还利用“消费者社区试验平台”这个以网络平台为基础的消费者社区, 对新产品开发进行有针对性的试验, 鼓励消费者积极参与创新, 不断加深与他们的情感联系。

2.针对供应商的“供应商创新挑战”

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 除了消费者之外, 卡夫公司与供应商的关系被提升到了新高度。当然并非所有供应商都能成为企业的创新伙伴, 在与供应商共同创新时, 卡夫公司运用了多种工具, 如供应商关系细分评估法、创新潜力评估等, 识别和判断哪些供应商最有能力协助公司进行创新。

通过实施“供应商创新挑战”计划, 邀请供应商等合作伙伴共同酝酿能满足特定消费者需求或商业机会的新产品或新包装概念。在这一过程中, 公司把这些需求或机会详细介绍给参与创新的供应商。在供应商创新伙伴向公司提出产品计划之后, 卡夫将在30天内决定是否采纳, 如果不采纳, 供应商有权在市场上利用该创新成果。

3.共赢的开放尺度与合作形式

关于开放度与合作形式, 卡夫公司与外部创新伙伴双方达成的协议可以是战略性的伙伴协议、许可协议, 也可以是联合开发。这些外部创新伙伴有的来自客户和供应商, 有的来自高校、科研院所、政府、相近产业的企业和竞争者。卡夫公司鼓励外部发明者或创业者, 为他们提供获得专利或受知识产权保护的设想。在这些合作中, 公司给予外部创新伙伴的报酬相差很大。技术先进的设想由于难以被复制, 因此报酬相对较高。

卡夫百吉福产品的开发就是个典型例子。该方案最初由第三代百吉饼制造商施瓦兹伯格提出, 并获得了一项专利工艺——将奶油干酪注入百吉饼中间, 同时在烘焙过程中奶油干酪不会漏出来。他在做出样品后, 在事先未跟卡夫公司联系的情况下, 寄了一盒奶油干酪百吉饼和一个方案。巧合的是, 卡夫公司也一直在努力开发类似产品, 但未能获得突破性进展。于是双方成立了一个临时小组, 对产品的市场前景进行评估, 并研究了生产工艺和流程。最后, 双方达成协议, 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生产。对于施瓦茨伯格来说, 他有了扩大产品市场的机会, 而卡夫则解决了相关技术难题, 这是一个双赢的结局。

4.开放式创新的比较优势

与传统式创新相比, 卡夫公司的开放式创新的特点是:在合作基础上自主创新;降低了成本, 缩短了研发周期;产品适销对路;激励外部知识的获取和贡献, 整合外部知识产权资源。开放式创新使公司迅速适应了最新的消费趋势, 并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了成本。这种创新模式所产生的效益非常明显, 2007年卡夫公司在美国推出的20多种新产品, 大多是开放式创新的结晶。

卡夫公司研发创新的启示

1.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

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研发理念, 使得卡夫公司获得了广泛的全球市场和强大的品牌竞争力。研发应把消费者需求与产品开发相结合, 这种结合不是在产品开发后期, 而是从产品概念形成开始, 渗透到生产、工艺、结构、中试、售后服务等环节, 这样产品才会有市场竞争力。

2.研发推动产业链进步

强大的研发机构和良好的人才管理体系, 是促进企业成长的重要因素。具有系统分工的研发组织机构是研发能力的保障, 机构内的有效沟通和信息共享是提高研发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 还要注重激发研发人员的积极性, 促进他们与企业共同成长, 积极主动地完成团队的使命。

3.运用整合外部资源的开放式创新模式

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 产品不再是企业强加的, 而是融合了消费者的意愿, 因而不仅更容易得到消费者的认同, 而且所创造出来的价值比单纯的产品性能更持久, 也更不容易被竞争对手复制。

当然, 开放式创新也并非十全十美, 它也有局限性。开放式创新是对传统创新模式的颠覆, 它要求企业不仅要在创新模式方面, 而且要在流程、企业文化等方面都进行相应的改革。因此, 企业需要新的技能, 尤其是协作 (包括内部和内外协作) 的意识和技能, 加强内外部的联系。

开放式技术创新模式 篇2

一、网络环境下老年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

教学模式即为在特性教育标准下与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所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依附于相应的主题而构建的稳定且简明的教学构架,教学模式需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实践机制。而Internet教学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即为当代教学的一种体现,亦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在当今Internet全面发展的环境下,老年教育的体系要侧重于Internet这一核心因素,在课堂下根据实际情况择取当代教学机制,通过影像、声音以及视图等介质,让老年学生在短时间中获取相应的知识与技能。经Internet演示或通过Internet创设情景,老年学员自己去研究潜藏在其中的客观规律,在此基础上予以有针对性的总结。长此以往,Internet的作用可以被无限放大,进而使Internet从教师的演示工具转变成老年学员的认识方式。

二、构建微教育教学模式

在过去,对老年人的教育大多依附于常规的“以教师为基础”的教学体系,这种教学体系主要体现于“灌输”、教学形式落后,课堂气氛呆板,在课堂中大多是由教师全面掌控。而基于Internet的课堂,主要侧重于老年学员学习的主动性,老年学员学习的动机依附于自身的基本需求,学习并没有强制性因素,所以,伴随Internet技术的全面发展,开放教育资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微教育”也应运而生。“微教育”不仅便于老年人进行有效的学习,同时还深化了老年人的学习体系与思维模式。现阶段的教育观念即受教育者是否可以从根本接受教育者的基本要求,主要因素并非为教育者本身,而是受教育者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老年人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为教育的基础,教师和老年人这两个主体在整个教育缓解相辅相成,共同达成教学任务。而在协同时,教师要构建教育活动基本情境,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形式予以有指向性的设置,并激励老年人主动的参与其中,同时为老年人提供相应的的引导。举例说明,在“睦邻课堂”中,依附于课堂教学的基本需求设置相应的.问题,同时要老年人以小组为单位予以有针对性的研究。成员经“微教育”的学习,拓展了合作讨论,根据表情与肢体动作,不断“争执”“妥协”“合作”“收获”,这能够从根本挖掘老年人对学习的积极性,在竞争及协作中学习到相关知识。

三、构建学习在线教学模式

众所周知,教学的主要目标即为教学任务具体化的一种体现,亦为师生双向教学活动中必须达到的一个结果。对于老年学校持续提出深化多方合作的需求,设计“教育资源联盟”这一基本理念。“教育资源联盟”构建的核心目标即为:主动探索Internet互通、衔接的课堂平台运行体系,进而深化完善终身教育提供Internet服务。“学习在线”可以让学员真正变成课堂的主人,老师构建相应的问题情境,让老年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举例说明,在饮食文化的教学中,老师在讲解传统饮食文化的基础上,让学员依附于端午习俗进行包粽子大赛。在开展活动时,师生互帮互助、相互学习,进而进行沟通,同时能够让老年学员感受到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在这样愉悦的氛围中完成教学。最后老师予以有针对性的总结,对老年学生予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让所有老年学员的情感得以升华。

四、构建学习圈教学模式

“学习圈”即为Olsen在上个世纪初提出的一种学习机制。这种学习机制以朋友及熟人的形式所开展的,其遵循有针对性、有设计感的学习形式,以教学相长为核心理念,即为欧洲最为有效的市民小组学习体系。其核心观点主要包括:学习形式要侧重于简单,弱化教育背景,所有人都可以参与到教育之中;所有人均有机会展示自我,具有相同的权利;书本与课堂在学习圈的地位十分重要。而依附于Internet的学习的平台从根本理解了学习圈理念,因此可以通过小组的形式模拟真实的圈子,让老年人自由的进行沟通,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互动的学习空间,构建平等的教学氛围。

五、网络背景下老年开放教育教学的有效方式

教学方法的选择及应用,可以从根本影响到教学效果。而老年教育并非隶属常规教育体系,老年教育的目标、方式以及体系具有多元化特性,这就致使老年教育不但要从广义上把握教育活动的基本走向,在不同因素间分析出相应的功能性,同时还要在实践中遵循可操作性原则。因为老年学员的年龄具有一定的差异,同时老年学员的知识吸收能力及学习兴趣大相径庭,所以教师要构建出有指向性的教学方式,以此匹配于不同老年学员的学习需求。

1、自主教学形式即受教育者依附于既有的学习经验,对外在环境中的信息予以深入的处理,在此基础上组合成主体观念所理解的一种形式,并非被动的接受。举例说明,个别老年学生在工作及生活中曾经接触过计算机,因此具有一定的基础,此类老年学员能够依附于信息化手段进行自学,同时这类学员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与接受能力。对于此类老年人,在为教育的先决条件下能够渗透互动翻转实践教学,进而深化此类老年学员的参与性。在“FlippedClassroom”中,Internet视讯即为教学的主要介质,在教学前要进行预先准备,可选用Internet中的开放视频,教师也能够自制相应的视频。为了可以从根本匹配于教学内容,自制视频可以完全匹配于教学要求。在教学环节,要构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老年人在观看视频后可以根据相应问题予以有效的解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访谈的形式去掌握老年学员在翻转课堂教学体系下的学习主动性、兴趣以及参与性;通过观察法观察老年学员在“FlippedClassroom”中各阶段的表现,其中主要包括参与性、积极性、互动性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FlippedClassroom”实施中的基础即为确保老年人学习的积极性,让老年人积极的参与至学习之中,同时要主动的探究老师所提出的的问题,长此以往可以挖掘老年人的自主学习意识,同时将所吸收的知识完全消化,并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之中。自主教学形式,老年人具备较强的自主权,依附于学习的目的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与学习形式,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改善学习策略,在此基础上对学习效果全权负责;同时可依附于In-ternet,与他人进行有效的讨论及沟通。

2、协作教学形式能够应用于所有老年学员,参与者需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以整体为基础进行教学。举例说明,个别老年人曾经从事过计算机教育工作,亦或拥有较高的职称,这些老年人可以流畅的使用Internet,同时具有一定的求知欲,能够很好的接受新鲜事物,具有较为开阔的视野。对于此类老年人,可渗透一些更高层次的Internet开放课程,供其选择,同时还可以提供无线Internet,设置移动学习设备,自由、方便同时有效的传输相应的学习资料。若要运行相对繁琐的学习资源,移动学习设备需具备运行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移动学习的平台,也就是相应的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的综合平台,同时设计第三方APP等微型数字化学习资源。也可以让老年人共同参与到课程的设计与制作中,进而深化教学效果,加强课堂的活跃性与班级的凝聚力。此教学形式,Internet的作用至关重要,由于Internet没有地域的局限性,因此能够将所有老年学员连接到一起,让老年学员自由的进行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

六、总结

综上所述,Internet教学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即为当代教学的一种体现,亦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在当今Internet全面发展的环境下,老年教育的体系要侧重于Internet这一核心因素,在课堂下根据实际情况择取当代教学机制,通过影像、声音以及视图等介质,让老年学生在短时间中获取相应的知识与技能。经Internet演示或通过Internet创设情景,老年学员自己去研究潜藏在其中的客观规律,在此基础上予以有针对性的总结。教学的主要目标即为教学任务具体化的一种体现,亦为师生双向教学活动中必须达到的一个结果。而一直以来,Internet的作用可以被无限放大,进而使Internet从教师的演示工具转变成老年学员的认识方式。同时,老年教育并非隶属常规教育体系,老年教育的目标、方式以及体系具有多元化特性,这就致使老年教育不但要从广义上把握教育活动的基本走向,在不同因素间分析出相应的功能性,同时还要在实践中遵循可操作性原则。因为老年学员的年龄具有一定的差异,同时老年学员的知识吸收能力及学习兴趣大相径庭,所以教师要构建出有指向性的教学方式,以此匹配于不同老年学员的学习需求。本文仅为笔者浅薄之见,以期为同行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常征.服务“两个率先”:江苏现代远程教育的光荣使命[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04).

[2]钱文珺、王明军.现代远程教育中的教学模式及实现技术[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1).

[3]刘路.从手工学徒制到认知学徒制———关于变革我国编辑出版专业培养模式的探讨[J],出版发行研究,2015,(06).

[5]陈大伟.教师的专业生活与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兼谈教师教育课程改革[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05).

[6]张学波.Internet课程中专题导向异步学习模式研究———《Internet教育概论》的实践与反思[D],华南师范大学,2015.

[7]尤著杰,迁移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N],甘肃日报,,(08).

开放式创新型课程设计模式的构建 篇3

[关键词]开放式创新实践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2-0078-02

一、引言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素质,特别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培养高素质且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成为检验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引导学生从事实践活动,培养其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意识和习惯。

为实现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在“传感器与自动检测”和“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环节里进行了开放式创新实践的教学改革,以期探索出更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开放式创新实践的构建

(一)对课程设计的改进思路

1.题目选择。课程设计由教师指定题目,学生按照教师指导思路就可以完成电路设计,学生的兴趣爱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缺乏学习自主性。改革后采用自主选题方式,实践课题具有一定的探索性,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性和创新机会。

2.模式转变。课程设计以理论设计为主,重知识、轻能力,其实践环节仍显薄弱。改革后不但让学生设计电路,而且结合计算机进行电路仿真,并最终动手制作电路板,使学生熟悉了科研的基本程序,提高学生科研和实际动手等综合能力。

3.时间安排。课程设计放在理论课程学习之后,为期1~2周,要完成设计并焊接调试电路板,工作量大、时间仓促,学生根本难以完成任务。改革后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同步进行,合理安排各环节工作时间节点,保证整个实践过程顺利完成。

(二)开放式创新实践的实施过程

开放式创新实践由学生自主选题,主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由小组长负责,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能力等方面合理搭配。指导教师在理论授课当中下发任务,在实践项目开始前1~2周要完成对题目和方案的审核,并购买元器件。

整个过程按照“选题、方案设计、元器件购买、方案调整、电路搭建、电路板焊接”六个工作环节逐步进行,如图1所示。

图1开放式创新实践的实施过程

1.选题。教师下发任务要求,由学生根据课程性质自行选择设计题目,教师协助学生完成题目的审核、可行性分析,最终确定题目以及要求。

2.方案设计。由学生完成电路的设计,并且对电路进行软件仿真。

3.元器件购买。学生根据电路上报元器件清单,包括元器件的型号、数量,由教师负责购买元器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选用其它类型的替代型号。

4.调整方案。根据实际买到的器件再次重新调整设计电路,设计过程中在题目方向不变的情况下,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发挥创新思维,对电路功能进一步改进和扩展。

5.电路搭建。为了防止直接焊电路造成元器件的浪费,先让学生在面包板上搭建电路并进行调试。

6.电路板焊接。对电路进行布线、焊接并测试完成最终功能。

三、开放式创新实践的教学成效

图2、图3、 图4和图5是学生的个别作品。

图2家用防盗报警器

图3交通红绿灯电路

图460秒秒表电路

图5光控小夜灯

(一)巩固理论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

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加深了对理论课程的掌握。

(二)使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等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

不仅让学生参与实践,还重视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从设计题目到元器件的选择、测量方法的确定,乃至电路的设计仿真,让学生进行了全过程的训练,使学生在自学能力、应变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提高,为将来独立设计打下了基础。

(三)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通过这种开放式实践活动,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设计功能及方案,发掘学生的潜力,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培养学生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组建学习小组的方式,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他们感受到共同完成任务的喜悦,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五)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习主动性

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选择与自己兴趣相同的课题并组成团队,进行自主的探索和发现,对自己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主动构建,成为学习的主体。

四、困难及建议

开放式创新实践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让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

(一)资金限制

教学资金不足致使题目数量有限,小组成员人数仍然偏多,不能兼顾到每一位学生都能上手操作,而且设计选题上都主要集中在小的报警电路上。

(二)元器件购买不便

由于所需元器件种类繁多,数量又不多,商家不愿去配货,很多元器件难以买到,即使买到,无形之间也提高了价格。

(三)缺乏辅助搭建平台

学生在电路连接调试时不方便,操作费时费力。

笔者个人对今后的改革有一点建议,就是考虑将多门课程结合起来,例如:利用现有的电子实训室、自动控制实训室、无损检测实训基地等教学资源,设计虚拟超声探伤仪、涡流检测仪等,尝试将传感器、虚拟仪器等专业基础课程与本专业无损检测的核心课程相融合,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课程知识点的理解,又可以促进核心知识的掌握,同时提高其创新设计与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小明,张湘伟,吴福根,等.综合型、开放型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运作机制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7).

[2]徐晶,胡宾.开放式创新型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5).

[3]王宏军,张咏军.以开放实验室活动为平台推动教学模式改革[J].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4]易昆南,于菲菲.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8).

[责任编辑:左芸]

生物制药开放式创新模式研究 篇4

1 文献综述

传统观念认为创新是在企业内部完成的[6], 但科技革新加快及其引起的技术不确定性增加, 使企业识别相关知识的成本大大提升, 获取创新能力变得困难[7]。很多企业开始重视利用外部的技术, 并将其视作一种重要的吸取能力来提升研发效率[8]。尤其当技术发展到S曲线的顶点后, 开放式创新就显得尤为必要[9]。

Chesbrough提出现代企业正从封闭式创新 (Closed Innovation) 走向开放式创新 (Open Innovation) , 企业竞争优势往往源于更有效地利用其他人的创新成果, 通过有效整合外部资源而推动内部研发[10]。企业通过获得技术许可、并购、与合作伙伴或竞争对手建立联盟等方式从外部吸收知识称为内向型开放式创新, 通过知识产权出售、授权或免费释放专利将企业的知识输出而获得收益或增加产业整体竞争力属于外向型开放式创新[11], 企业与外部组织间知识的双向交互被称为耦合的开放式创新[12]。Lichtenthaler提出外部知识的获取和挖掘是开放式创新的两个基本要素[13]。陈钰芬等指出开放式创新主要通过获取市场信息资源和技术资源提高创新绩效[14]。

开放创新模式不仅对于高技术路径的跨国公司适用, 对于中小企业也同样适用[15]。潘莹提出创新主体, 如企业、高校和政府等关注的重点和立场各不相同, 创新模式选择需符合主体行业特点和产业规模, 利用各主体既有优势达到共赢[16]。Laursen指出对外部资源开放度越高, 企业获得新技术的机会就越多, 创新绩效就越好[17]。Gassmann等认为, 企业需要平衡从外部知识资源获利的能力以及发展和挖掘内部知识的能力[18]。张钢等指出, 开放环境下创新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企业经常在获取外部知识和保护核心知识之间陷入“两难”, 模块化开放创新模式有助于解决“创新悖论”[6]。陈劲等认为企业应该根据创新项目流程有选择性开放, 综合使用内向和外向开放式创新模式[19]。

在生物制药行业, 已有研究主要以开放式创新的作用为主, 提出其可以增加创新源, 分散创新风险, 强化研发联盟, 缩短研发时间, 降低研发成本[20], 促进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 提高企业竞争力[21]。Bianchi认为生物制药开放式创新重点在于创新模式与合作伙伴匹配, 主要包括联盟、科学与技术服务和授权等模式[2]。总之, 开放式创新作为一种创新范式已被学术界和产业界普遍认可, 相关文献也佐证了其在生物制药创新中的应用, 但对于生物制药开放式创新的典型模式、运行机制、构建方式等深层次问题则缺乏深入研究。本文主要研究生物制药开放式创新的典型模式, 对于创新的架构、运行等其他问题将另文分析。

2.1生物制药创新

生物制药源于DNA重组技术[22], 运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方法分析和操纵与特定病症有关的代谢途径[23,24]。目前生物制药已成为由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物信息学、计算科学、纳米技术等众多科学技术构成的复杂体系[23,24,25,26]。如图1所示, 一项生物制药创新依次需要经历基因功能研究、靶标识别与确认、主成分筛选优化、临床前研究、临床实验、监管部门审批、规模生产和营销等主要阶段, 需要数亿至十几亿美元的持续投资, 花费8-10年乃至更长时间, 而每10 000个筛选得到的化合物中最终只有一个能够变成新药上市, 这些还不包括初期进行基因功能研究等所面临的根本不确定性和无法预测的投资[4,27]。生物制药创新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对能力的苛刻要求和提高效率的压力。一项生物技术药品从研发到推向市场要综合运用基础研究、组织柔性、临床资源网络、与监管部门交际和协调、战略管理、技术、生产和市场营销等一系列关键能力, 很少有一家企业能够同时具备如此复杂多样的异质性能力[28,29], 需要众多具有异质性优势能力的创新主体来共同参与完成。

2生物制药开放式创新的参与主体

2.2 生物制药开放式创新的参与者

生物制药开放式创新需要专家型公司、核心公司、大学和研究所等公共研究机构 (为简化叙述, 后文用“大学”替代公共研究机构) 、医院、合同研发组织 (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 CRO) 、行业协会、技术中介、独立研究者、政府、资金提供者等一系列参与者共同完成。我们将主要参与者的性质及在开放式创新中的职能分工归纳如表1所示。

3 生物制药开放式创新的典型模式

生物制药创新总体上遵循开放式创新的基本原理, 但具体到创新的不同环节和不同参与者, 主要有图2中六种典型开放式创新模式。

3.1 对外开放绿色筛选通道

对外开放绿色筛选通道是指开放和共享潜力化合物的筛选资源, 为外部研发者提供化合物筛选的方便通道, 从而获得接触和掌控潜力化合物的先机, 解决公司内部创意局限和枯竭的问题。这种模式通常发生在生物制药创新前端的初期发现阶段, 筛选通道的提供者常为核心公司, 参与者主要包括大学、研究所、专家型公司乃至独立研发者。

3.1.1 形成机理

在生物制药研发前端, 根据药物作用靶标的特性设计潜力化合物是研发的关键, 而设计得到的化合物能否成为有效的先导化合物, 还需要通过生物学模型进行筛选验证。一般而言, 制药公司拥有化合物筛选验证的资源和能力, 但仅靠其内部创意却无法产生足够丰富的潜力化合物。很多外部研究者拥有新颖的化合物设计创意, 却不具备进行筛选验证的条件和资源, 导致大量潜在化合物的潜力得不到释放。

一些具备筛选资源的制药公司对外开放为潜力化合物建模和筛选验证的通道, 外部研究者 (如大学、研究所、生物技术公司、其他制药公司乃至独立研发者) 提交有关备选化合物分子结构的信息, 运用制药公司提供的模型进行化学信息筛选。如果确定化合物有潜力成为先导化合物, 制药公司可以邀请外部研究者提交化合物的实体样品, 进一步开展生物学实验测定。研究结束时, 制药公司会将测定研究数据反馈给外部研究者。作为回报, 制药公司通常可获得就筛选后具有进一步研发价值的化合物同外部研发者进行合作的优先权。

3.1.2 运作方式

礼来公司是对外开放绿色筛选通道的代表。2009年礼来启动表征型新药研发项目 (Phenotypic Drug Discovery Initiative, 简称PD2) , 2011年启动基于靶标的新药研发项目 (Target Drug Discovery Initiative, 简称TargetD2) 和结核病新药研发项目 (TB Drug Discovery Initiative) , 通过镶嵌在公司网站的网络平台, 为拥有潜在活性成分的机构和个人提供进一步筛选的绿色通道。外部研究者提交有关备选化合物分子结构信息, 运用礼来提供的计算机方法进行化学信息筛选, 如果筛选结果理想, 礼来则要求外部研究者提交化合物的实体样品, 以进行基于生物细胞的表型测定或基于靶的测定。每一个测定及相应后续测定被划为一个活性研究模块, 大量活性研究模块构成新药研发生物组。在研究结束时, 礼来会将活性研究模块或新药研发生物组的所有数据反馈给外部研究者, 显示化合物在四个化验模块 (阿尔兹海默氏症、癌症、糖尿病、骨质疏松症) 中的完整生物活性测验图。这些数据经过复杂的系统生物学模型得出, 比其他学术或政府机构的实验室测试结果更加全面。作为回报, 就筛选后具有进一步研发价值的化合物, 礼来享有同外部研发者进行协商合作或签署技术转让协议的独家优先权。如果在规定期限内双方未能达成协议, 外部研发者可在无任何附加条件的情况下, 享有对数据报告的所有权。

通过开放绿色筛选通道, 礼来获得了一些优秀的备选化合物。截止2011年, PD2项目涉及了27个国家的252家机构, 包括大学和研究所174家, 生物技术公司78家, 中国有11家机构参与。通过化学信息筛选的115种潜在活性化合物中, 91种参与了样品提交和测定, 其中13种具有继续开发价值 (这个成功比例相对于生物制药研发的高失败率而言非常惊人) 。13种具有开发价值的化合物中有6种通过了双方商定, 分别来自5家大学和1家生物技术公司, 其中5种涉及肿瘤, 1种涉及糖尿病[30]。

3.1.3 对创新的作用

第一, 绿色通道吸引的研发者来自不同性质和领域的研发机构, 输送的创意丰富且新颖, 解决了制药公司因为长期封闭或思维固化等原因出现的创意局限甚至枯竭的问题, 扩大创新源的同时优化了创意。

第二, 绿色通道经筛选形成的数据报告反馈给外部研发者, 对研发者改进化合物设计提供有用信息并激发新的创意。经反馈信息获得优化的化合物可能再次进入筛选通道, 周而复始可以形成内外部研发的良性互动。

第三, 对外开放化合物筛选通道可以发挥因为条件限制而无法进一步研发的潜在化合物的潜力, 盘活了闲置的创意, 同时又增加了制药公司的筛选平台等资源的利用率。成功筛选的范例也激励更多大学和专家型公司等加入化合物设计, 增加产业创新的创意来源。

3.2 基于社会化媒体的众包

基于社会化媒体的众包是互联网交互作用下的多主体参与的创新模式, 内外部研发者通过社会化媒体以多种方式开展协同合作、互动分享, 形成具有社会性的社交网络, 创造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和知识产生方式。在生物制药创新中这种模式通常发生在前端的基础研究环节及创新中段的实验室研究、中试发展及临床前研究环节。参与者除了社会化媒体提供者外, 广泛涉及研发机构、大学、研究所、专家型公司甚至业余兴趣者。

3.2.1 形成机理

生物制药创新的基础研究、实验研究与中试发展及临床前研究等环节涉及众多复杂的知识和技术, 经常面临很多难度颇大、类型各异甚至意想不到的科学问题, 如治疗原理、试验方法、工艺路线等。仅凭一家或少数几家公司和大学一般很难顺利解决这些问题, 即便能够解决效率也是极低的。将纷繁复杂的科学难题以众包的形式分配给最合适的、非特定的、大量的研究者完成, 可以显著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效率, 降低成本。社会化媒体 (Social Media) 作为一种新型在线媒体, 给予使用者极大参与空间[31], 为信息流和创新源提供高效交互的载体[32]。基于Web2.0的信息技术平台具有参与、公开、交流、社区化、连通性、多平台等特性[33], 利用社会化媒体支撑生物制药研发的众包, 将过去由公司内部员工或少数几家公司及大学执行的, 以知识信息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研发任务, 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分包给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大量研究人员共同解决, 可以较好解决生物制药创新在基础研究、实验研究与中试发展及临床前研究等环节所面临的困难。

3.2.2 运作方式

社会化媒体众包的代表是InnoCentive (http://www.innocentive.com/) , 其为研发者提供社会性网络服务, 打开与外部研发者之间的沟通通道。这些外部研发者遍及大学、研究所、生物技术公司, 有的为业余兴趣者, 使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产业界的实践家在一个全球性科学社区内协作。研发机构被称为“搜索者”, 通过在网站公开发布信息寻求解决研发中遇到的某个问题, 并详细说明需要达到的目标。外部研发者被称为“解决者”, 在签订了保密协议后可以进入网站的秘密“项目室”了解与该问题有关的数据和产品说明。对于帮助解决了某个课题的“解决者”, “搜索者”通过InnoCentive给予最高10万美元的奖励, 而“搜索者”获得解决方案的知识产权。通过InnoCentive提出和解决的生物制药创新问题, 主要包括中后端的技术开发问题和临床前研究, 也包括一些最前端的科学发现问题, 其中科学发现问题通常要求解决者通过书面提议和方案设计来完成。

近年来社会化媒体众包的运作又有创新和延伸。2008年礼来通过Innocentive启动了Innocentive@Work作为开放式创新合作的通道, 并在礼来内部启动Innocentive@Lilly, 用于公司内部的“搜索者”和“解决者”进行知识和经验的匹配。2009年通过Innocentive@Lilly提出100多个内部研发问题, 80%得到了解决或显著进展, 同期通过Innocentive寻求的40多个外部问题, 也达到了80%的解决率[34]。类似的聚集生物制药研发者的社会化媒体众包网络平台还有YourEncore、NineSigma、Yet2.com等。此外, 其他的社会化媒体 (如微博、维基等) 也在研发者间建立非正式网络, 在实现众包式研发覆盖全球方面发挥作用。

3.2.3 在创新中的作用

第一, 发挥“集成多元化”优势。社会化媒体的众包倡导社会“多样化”、“差异化”所激发的创新潜力, 可以打破研发者边界, 不仅从正式的专业机构 (如大学、专家型公司) 获取创新所需的知识, 还能从独特灵活的个体 (如交叉领域的科学家、工程师和专家等) 获得创意来源和创意优化, 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充分开发外部资源和集体的智慧, 适合生物制药创新对复杂异质性的知识和能力的需求。

第二, 降低创新成本和风险。一是通过从众多解决方案中选取最优方案, 往往能从最擅长、最专业、最具创新灵感和创新资源的外部研发者处获取知识;二是通过互联网寻求研发问题解决, “用人不养人”[35], 运行成本分摊到众包网站和大众身上;三是众包式创新的激励机制主要是固定奖金, 问题寻解方对固定奖金的设定默认了对此问题解决带来的价值大于奖金带来的成本, 在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 问题寻解方也不会付出成本。众包征集的点子、创意、方案的费用只是咨询公司、专业服务机构报价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36]。

第三, 加速研发进程。研发者通常是通过自我激励、兴趣和爱好主动参与研发, 更具内在动力, 容易产生独特新颖的创意。社会化媒体的参与使内容创造、贡献、交流、反馈、协作等任务不受地理和时间限制, 以共同感兴趣的内容为话题容易形成社区交流, 且具有强连通性, 智力资源得到充分冲击与碰撞, 利于激发和传递创意。研发者参与其中可以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还获得高额酬劳, 自我实现和自我挑战容易获得满足, 有助于推进研发进程。

第四, 生物制药创新中的研发者, 特别是大学和研究所, 可以通过众包平台网站了解制药公司和生物技术公司现在最需要的技术和最难解决的问题, 从而明确科研方向, 也能了解到现进行的科研项目是否前沿, 降低了研发的不确定性, 避免重复劳动。

3.3 数据共享

数据共享是在生物制药创新中不同的主体选择性开放研发数据, 满足彼此对海量数据的需要, 达到单独一个创新主体难以占有的数据水平。数据共享通常发生在对研发数据需求量巨大的环节, 主要是创新前端的基础研究和初期发现环节, 以及中后端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环节。参与者主要是核心制药公司、专家型公司及大学等研究机构。

3.3.1 形成机理

虽然生物制药创新需要广泛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术, 但其研发的原理和过程却十分朴实, 就是以实验手段为基础, 并高度依赖对实验数据的精确分析。比如在基础研究、药物靶标发现、潜力化合物筛选等环节都需要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才能判断各个环节的研发是否达到预定目标;临床前研究对药物病理、毒理等进行分析, 临床试验对药物的效果和风险进行评价乃至于申报审批等都是建立在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的基础之上。拥有丰富、真实而有效的数据资源对于生物制药创新是极其关键的, 仅靠单一创新主体的能力很难获得足够多的实验数据, 即使能够获得, 在效率、成本和时间方面也是很不经济的。因此, 在生物制药创新中不同研发主体共享数据资源的需求就应运而生。

近年来, 生物制药数据共享和挖掘对创新的重要性已经得到普遍认可[37,38], Vivien在2012年Nature Biotechnology中提出“数据共享不分彼此” (My data are your data) , 指出如果不彼此共享数据会导致重复研究等问题, 并会错过新的发现。随着语义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发展, 数据共享和挖掘更加多元化和深入, 被广泛应用到创新过程中, 如瑞士Novartis生物技术研究院分子信息平台和英国De Novo制药公司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来快速发现先导化合物。PharmaDM公司使新药研发者通过DMaxTM (统一关系数据挖掘软件) 从生物、化学和临床数据信息中提取知识等。

3.3.2 运作方式

数据共享主要以开放式数据库的形式运作, 绝大多数数据库由政府、行业协会等建立和组织运行, 具体可细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临床数据共享。临床试验是生物制药创新中风险最大的环节, 共享临床试验数据一直受到各界强烈呼吁, 以核心公司主动开放和政府部门公开发布为主。2001年CEO肿瘤圆桌会议 (CEO Roundtable on Cancer) 针对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数据创建了由制药公司、研究机构等多主体参与的万象数据库 (DataSphere) , 2004年礼来推出了临床试验在线网站 (www.lillytrials.com) , 将其所有上市产品从一期到三期的临床试验的结果公开发布, 同时包括试验方法、不支持所检验的假设或和预期相反的结果。GSK于2012年10月宣布将开放其临床试验得出的详细原始数据。欧洲医药管理局 (EMA) 于2012年也正式开放其数据库以供系统性审查, 允许独立研究员查阅数百万份的临床试验资料, 并承诺2013年将开放其收到的所有来自制药企业注册产品的新的临床试验数据。

二是基础数据共享。基础研究数据是生物制药创新的重要基础资源, 而生命科学领域拥有成千上万的数据库、300多个术语系统和120多种交换格式[37], 对这些基础数据进行共享和挖掘是有效利用知识资源的重要途径。如Medline数据库中有两篇文献“偏头疼和癫痫的关系”和“镁缺乏的大鼠作为癫痫模型的初步研究”, Swanson等通过数据挖掘对数据库中大量相关文献分析提出“镁可治疗偏头痛”的假设, 后来在临床上得到证实。重要的基础数据库来自于政府的直接资助, 如美国国家药学信息库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NLM) 等;也有来自政府主导的非盈利性合作项目, 如FDA发起的“安全性预测协作” (PSTC) 项目等;政府的研究机构也会参与基础数据的建设和运用, 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IH) 化学基因组学中心2011年公开了一个拥有8000多个含结构数据的药物数据库;研发者间的合作也会形成一些基础数据库, 如礼来、默克和辉瑞联合组建ACRG药物基因组癌症数据库, 目标是通过与科研界免费分享数据来增加亚洲常见癌症的知识资源并加快药物发现进程;一些商业项目也会涉及此类数据的开放共享, 如Thomson Reuters Integrity的生物医药信息综合数据库[39]。

三是废弃药物数据共享。废弃药物数据共享近年引人注目, 被废弃的候选药物如同宝藏可以经过挖掘获得新的发现, 废弃药物数据共享一定程度改变了新药研发的固有规则, 沙利度胺 (Thalidomide) 、叠氮胸苷 (AZT) 等创新药物都是通过对废弃药物的挖掘而研发成功的。2011年NIH提出“药物援救和新作用项目”倡议, 说服制药公司将其废弃药物数据库向学术界开放以寻找这些药物的新用途。2012年礼来、辉瑞及阿斯利康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IH) 共享二十余种药物研发废弃药物及其研发独占权, 这意味着各大学及医院的研究人员能参与这些药物的研发, 并可能为其找到对症。NIH还公开表示对未获批准的废弃药物, 正在设想一个可允许研究人员通过查看公共数据库而进行“橱窗浏览”的数据库系统。

3.3.3 在创新中的作用

第一, 数据共享使不同性质的创新主体从不同角度将共享数据转化为知识, 有利于产生新的药物研发方法、新的研发关键路径、新的药物开发技术和交叉学科研发方法。如通过安全性与有效性数据建立“纵向模型”, 跨越不同剂量数据建立“剂量响应与药动-药效模型”, 跨越不同临床试验数据建立“药物与疾病模型”, 为药物开发和监管提供定量基础。赛智生物网络研究中心 (Sage Bionetworks) 以平台整合全球生物领域一致化的实验数据来构建疾病网络模型, 从默克和辉瑞等制药公司和学术界收集数据创建人体化学的预测模型, 使全世界科学家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数据服务人类疾病研究。

第二, 研究者通过参照和对比其他研究者的数据, 可以直接运用或针对相应环节设计出更合理的研究方案。如2012年全球十大制药公司联合组建的非营利性公司TransCelerate, 主要任务就是对临床试验中数据记录方式进行标准化、使药品间临床试验数据易于比较、对监测方法标准化等。相类似的临床数据库还包括2012年强生、默克和礼来合作建立实验性全球“一站式”数据库等。

第三, 共享研发数据和药品信息有利于药物评价[40], 带来的结果是有利于潜力化合物“早期评价、早期淘汰”, 节约研发资源。共享废弃化合物数据对其进行“重新评价”也有利于从失败中寻找成功的线索, 促进“反馈-再创新”的良性循环。这种评价存在于创新链的各个环节, 获得数据来自各个创新主体乃至药物使用者, 2013年3月, 微软、哥伦比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就开启一项新研究, 试图通过搜索引擎中用户的搜索结果来发现药物联合使用产生的副作用。

第四, 数据共享还有提前预知风险的功能。分析失败药物数据可以让研发者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主动共享研发数据也有可能让外部研发者帮助分析数据中隐藏的信息, 提前预知风险。2007年尼森博士分析了葛兰素-史克公司 (GSK) 糖尿病药物文迪雅 (Avandia) 的临床试验数据后, 提出对该药的心脏病发作风险的担忧, 到2010年FDA就因该药对心脏的副作用而严格限制使用, 在欧洲已被暂停使用。

3.4 并购、孵化、联盟和技术转移

并购、孵化、联盟和技术转移在很多行业中都被广泛采用, 在生物制药创新中的运行原理和运作方式与其他行业并无本质差异。但生物制药创新中, 它们主要是作为开放式创新的一种模式存在的, 用来解决诸如产品线枯竭、拓展新业务、突破关键技术、补充候选药物、增加研发储备等问题, 而且其运作方式和创新作用也存在自身特性。

3.4.1 并购

并购在生物制药创新中主要是为获取被并购企业正在研发中或已准备上市的新药, 通常发生在创新链的中后端, 以核心公司并购专家型公司或相对弱势的生物制药公司为主。如礼来2006年以21亿美元并购Icos公司, 获得希爱力 (Cialis) 的全部所有权;2008年以65亿美元并购Imclone公司, 获得一款候选抗癌药 (现已上市) 及众多有潜力的研发产品线;2010年并购Alnara Pharmaceuticals Inc获得候选药liprotamase。辉瑞并购Warner-Lambert也主要为获得降血脂药立普妥;Pharmacia为获取COX-2抑制剂与Upjohn-Searle合并, 辉瑞又将其并购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药公司。

3.4.2 孵化

孵化是具有较强技术能力和综合实力的母体, 创立一个或多个新实体———“在孵企业”, 对其进行股权投资或给予一定的补贴和贷款, 让他们独立自主开展研发活动, 以充分发挥新创生物技术企业在创造性、敏捷性和成长性方面的突出优势。在新技术、新项目培育成功时通过有偿转让获得技术, 或者将这些企业吸收合并, 并且可以创造和行使推迟或提前投资、变革投资规模等灵活性期权和延续性期权, 实现动态调整的渐进式发展战略, 减少过早和过高投入的风险[41]。孵化通常发生在创新链不确定性高、风险大的中前端, 以核心公司孵化专家型公司为主, 如健赞公司 (Genzyme) 就孵化了很多与基因工程制药相关的生物技术公司, 大学和研究所也常孵化一些专家型公司。

3.4.3 联盟

生物制药开放式创新中的联盟主要发生在核心公司与专家型公司之间, 有两种典型情况:其一, 针对专家型公司技术研发还不完善却有潜力的情况, 通常在初期发现、实验室研究和中试阶段, 核心公司常对专家型公司进行风险投资, 专家型公司随研发进程逐步获得里程金和共享上市利润等。与金融机构风险投资追求高利润回报不同, 核心公司对专家型公司的投资通常是追求未来研发形成的产品开发权和销售权。如Novartis逐步支付6亿美元里程金与MorphoSys公司签订十年合作协议, 目的是针对多种靶标研制及优化抗体, Novartis获得潜在产品的开发权。其二, 新药初期和中期研究后研发结果相对明了的情况下, 特别是在商业化阶段常发生“授权+市场共享”式联盟。专家型公司将技术授权给核心公司, 核心公司利用其临床和市场等优势使药物上市, 双方在一定的时间、适应症和地域范围内对药物的潜在市场进行瓜分。安进在商品化促红细胞生长素 (EPO) 时, 与麒麟啤酒株式会社 (Kirin Breway) 共同投资组建合资企业, 授权强生在美国针对与血液透析不相关的贫血症、在欧洲针对其所有用途销售EPO。此外, 核心公司或专家型公司和大学或研究机构之间, 大学及各类研究机构之间也会形成大量技术联盟, 通常是为了合作共同攻破某一研发问题, 主要类似于后面要讨论的共性问题合作研发。核心公司和CRO形成联盟也很普遍, 如旧金山“生物技术湾”等产业集聚地就有大量此类联盟。

3.4.4 技术转移

技术转移在生物制药领域十分普遍, 如专家型公司直接将技术 (平台) 授权转让给核心公司获取利润或持续研发的资金, 大学和研究所也常常通过技术授权转让获取研究资金, 主要都发生在初期发现和技术开发阶段。

3.5 共性问题合作研发

大学、研究所、大型制药公司和生物技术公司等对共性问题进行合作研发[42], 历来是生物制药开放式创新的重要模式。FierceBiotech2012年提出的最值得关注的十大新一代生物技术平台中, 至少有8个平台 (包括纳米抗体技术、装订肽、治疗性疫苗等) 都是通过合作来研发的[43]。共性问题合作研发的形成机理已经被一些文献所揭示 (如文献[42]等) , 本文主要分析其运行方式及对生物制药创新的作用。

3.5.1 运作方式

生物制药创新中共性问题合作研发主要具有如下应用。一是用来加速基础科学发现, 如人类基因组计划 (HGP) 中参与人类基因序列测定的就包括怀特黑德研究所、华盛顿大学、贝勒医学院、联合人类基因研究所和桑格研究所等5个核心机构和11个合作单位。二是催生新的工具和方法, 如辉瑞、默克和礼来三家制药公司与PureTech风险投资公司在波士顿共同成立Enlight生物科学公司, 主要开发新工具以更好确认可能在人体试验中成功的药物, 通过提供影像和生物标记等技术手段尽早发现那些不会成功的候选药物。三是平台技术研究, 如出于对诱导多能干细胞 (iPSC) 技术的共同期许, 2012年全球10大制药公司及23个学术机构由罗氏发起并协调, 由牛津大学管理建立StemBANCC联盟, 旨在以人诱导多能干细胞为研究工具用于药物发现, 目标是利用这种突破性的新技术开发人类疾病模型。四是需要横向对比分析的研发问题, 如MD安德森癌症中心曾同时研究过四种不同的肺癌药物, 分别与阿斯利康、罗氏、Onyx制药和卫材四家公司合作研究预测病人对哪种药物有反应, 这种合作产生的横向对比和规模效应有利于提高研发效率。

3.5.2 在创新中的作用

生物制药研发费用惊人, 尤其是很多共性技术研发难度高、投入大、不确定性高, 合作可以显著降低各研发机构的成本和不确定性, 在这方面, 生物制药创新与其他产业创新是相通的。但是, 在生物制药创新中共性问题合作研发还有如下两个突出的作用:第一, 带来协同效应, 制药公司, 大学和研究所等不同性质和领域的研发者优势集中、知识汇集、经验共享、信息互通、分工合作、能力互补, 通过资源整合和头脑风暴碰撞, 更好的满足生物制药创新对复杂性异质能力的严格要求, 有利于研发问题的成功解决和快速发展;第二, 对一些共性问题, 特别是基础科学问题和平台技术的共同研发, 有助于促进各自的创新发展。共性问题研发成功以后, 参与合作的研发者之间会展开对下一阶段问题的研发竞赛, 加速各自的研发进程, 在合作过程中参与合作的研发者构成联盟关系, 共同与其它外部研发者展开竞争, 用联盟竞争代替个体竞争, 显著提高竞争力。需要指出的是, 我们发现在生物制药的关键路径问题上少有合作研发产生, 虽然政府极力倡议但难以实现, 这与其他行业存在一定区别 (如汽车公司经常合作研发发动机、变速器等关键技术) 。

3.6 研发外包

除上述五种典型模式外, 研发外包是生物制药开放式创新相对传统、但也是被广泛采用的模式, 在生物制药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环节最为显著。在其他阶段也可能发生, 如在初期研究中核心公司常通过外部的“化合物库”公司 (如Alanex、Arqule、Chembridge、Oxford Diversity) 为其合成有潜力的化合物用于筛选。研发外包业务还涉及药物基因学、药物安全性评价、数据管理与分析、信息学、政策法规咨询、产品注册等诸多领域[44]。研发外包需求者通常是核心公司, 参与者主要包括各类CRO, 有时大学、专业化研究所、独立研发者也提供一些合同研发服务。研发外包模式的原理已得到众多学者深入研究, 且各行业的基本形成机理有相似性, 本文不再讨论, 在此主要分析其运作方式及对生物制药创新的作用。

3.6.1 运作方式

在生物制药创新中, 研发外包具有两种明显不同的运作方式。有些核心公司通过单纯合同制和定制研发方式从多家CRO获得服务;而另一些核心公司则倾向与CRO建立战略性伙伴关系形成联盟, 在分担风险的同时也共享收益, 如辉瑞与Parexel和I-con, 赛诺菲 (Sanofi) 与科文斯 (Covance) 等。核心公司一般通过减少CRO的数量和专注于某一家或两家大型CRO的紧密合作来降低研发成本, 而CRO也从单纯提供合同制研发服务转换成“功能性服务提供者” (functional service provider, FSP) 。与其他产业中主要通过研发外包获取技术产品不同, 生物制药通过研发外包获取的通常是试验数据, 侧重数据管理和统计服务, 这需要核心公司和CRO的紧密沟通和协调, 因此核心公司和CRO的联盟在近年频繁发生。

3.6.2 在创新中的作用

相对其它行业, 生物制药创新面对更大的降低成本和提高速度的压力[45], 研发外包强调“专业化”, 而生物制药创新中CRO“专业化”表现为在特定领域具有专业性和优势资源, 如拥有稳定的临床试验基地及实际操作经验、丰富的实验患者资源、新药申报及与监管部门协调的经验, 有利于降低新药研发成本并快速上市。

4 对我国的启示

根据以上分析,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创新的相关参与者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及我国的实际情况, 灵活选择合适的模式参与开放式创新。

首先, 我国的大学和研究所, 基础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成果转化不足, 可通过参与绿色筛选通道、共性问题合作研发、基于社交媒体的众包、联盟、技术转让等模式主动与核心公司及投融资机构建立联系, 获取资金和设施等资源, 推动基础研究进一步发展。

其次, 我国的生物技术公司从质和量上都相对薄弱, 生物技术公司可通过联盟、授权、转让等模式得到成长中必备的资源。我国虽然没有国际性的核心制药公司, 但一些制药公司也具备资金、市场等资源, 可通过数据共享和挖掘、共性问题合作研发、并购、技术引进、联盟、研发外包等模式促进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如先声制药“创新药物创业百家汇”项目, 以创新药创业孵化基地为平台, 接纳100家海外创业型小企业以获得国际先进技术。我国的医院具有优势明显的临床试验基地资源和市场资源, 可通过CRO研发外包、数据共享等模式参与到国际化开放式创新中。

再次, 我国的创新参与者需关注生物制药开放式创新对能力的新要求, 并有的放矢的发展新能力。比如快速从大量数据中挖掘转化知识的能力、社交媒体驾驭能力、现代网络技术运用能力、商业模式创新能力、联盟管理能力、知识产权管理能力、高端人才管理能力、商务谈判能力、融资能力、创业综合能力等。

构建初中语文开放式教学模式 篇5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以人为本,倡导开放性教学。经笔者调研与实践,认为应该在现代教学理念指导下,建立开放式的教学系统,实现语文教学过程全方位的开放,拓展学生的创造时空,给予学生创造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开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165-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这就说明了语文教学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放性教学尤其必要,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开放性教学的意义,挖掘开放性因素,积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1.扩展教学内容

由单一的课本知识延伸、扩展到课外阅读。据统计:在学生掌握知识总量中,课本知识约占35%,是知识的核心部分;课外知识占约65%,是知识的外围部分。前者求“精”,后者求“博”,“精”与“博”是知识大厦纵横两部分的构件,是知识的最佳结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出现“通才取胜”的局面。所谓“通才”,是具有一、二门专业知识,而又知识面广博、基础扎实的人。美国曾对1311位科学家的论文、成果、晋级等方面情况作了五年调查,发现很少有人是仅仅精通一门专业的“人才”,而多数是以博取胜的。杨振宁、李政道两位博士指出:知识面窄是我国青年的一大缺点。学生在多读多写和多向评价过程中,他们感到轻松、自然、有趣、和谐,精神压力消除了,心理状态改善了,就能变“苦”为“乐”,变“难”为“易”,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由于学生语文积累丰富,语文素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必然大幅度提高。大量阅读和写作对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大有裨益的。正像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转化“差生”时曾经说过的:“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思维变得更加迟钝。我曾经用许多手段来减轻这些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个结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写作范围。”

中学语文教材是语文信息的载体,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内容,它的综合性很强,不仅涉及社会、经济、人文等因素,也与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密切联系。尽管这几年教材改革力度在不断加大,然而,语文教材在目前还是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还有许多尚待完善的地方,这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发展的空间。如此这些,要求我们在教学实际中,应力戒照本宣科,注意活用教材,提高教材的开放性。我们知道,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我们的教学应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跳出教材,对教材做灵活变通、或重组或增加或删补,还可以选取文化内涵比较丰富、深厚的文章或文学作品,如冰心、朱自清、老舍等著名学者的文章。还可以增加一些富于时代气息、体现时代特点的文章或文学作品,如韩寒、贾平凹、王安忆等的作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语文的教学面,开阔语文的教学视野,这一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个性。

2.更新教学观念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和教学行为要转变,这就需要教师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和实现新课程。教师要把教学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教学策略以学习者为中心,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促进学习者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以主动获取对知识本身和知识价值的真正理解。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不断反思自身的行为。其中课堂的开放性是衡量一个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水平的一把尺子。教学理念新,教改意识强的教师,课堂上敢放能收。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猜想、去操作、去探究、去思考分析、去讨论、去判断、去验证结论。现在不少教育专家都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让学生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说明,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见,而且还要培养学生自己敢于提出挑战性问题的习惯。开放式的课堂,要确保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发表意见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于质疑,有时间质疑。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为此,教师必须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做到真正地关注学生和接受学生,建立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对知识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而不是“客观知识”的传递过程。教师不仅是一个教育者,也是一个学习者、发展者,与学生一起成长。为此,我区正在进行一系列的课改模式,即“10+35”,也就是教师讲10分钟,学生活动35分钟的形式。这既要求教师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不断反思自身的行为,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

3.灵活教学方法

现代教育离不开手段的现代化。中学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感人至深的名篇,但由于年代的久远,跨越国度等原因,教师“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单调乏味,学生很难在短时间里真正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而这又往往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不在此有所突破,学生就无法真正理解课文。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要充分了解信息技术和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利弊,“观古今于一瞬,抚四海于须臾”,让现代化教学手段为语文教学添翅插翼。其最便捷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利用多媒体演绎,课堂教学直观化;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化;利用电脑网络,开启课堂教学数字化。

4.把握好开放的度

在初中语文开放性教学中,教师需要把握好开放的度。开放度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每一个语文问题进行怎样的开放教学,问题开放到什么样的程度。教师只有充分把握教学的开放度,才能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学生自由地交流和探究,对学生那些不成熟的见解、想法进行及时点拨、反馈,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

开放式技术创新模式 篇6

关键词:网络技术;开放实验室;一体化实验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9-0077-0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继续深化军队院校改革战略部署后,在如何适应健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的要求上遇到了新考验,这就对培养信息化人才的院校在如何使教学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必须要建立一套适合军校教育现状实践性的教育模式。本文结合学院的实验室教育现状,对校园网、虚拟实验室以及开放实验室进行有机融合,形成一套从网络到开放实验室拓展知识、能力以及智慧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为适合新型信息化人才培养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研究诉求

1.传统实验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未开放的实验室限制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大部分高校的实验室目前还仅是为教学服务,没有对全院师生全天候开放,从而使得教学课程的设计也都大多受到实验室条件和环境的限制,致使教学任务无法充分开展。封闭的实验室只能提供学生进行演示性和验证性的实验,使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只能是浅尝则止,不利于知识拓展,进而举一反三。

(2)集成度较高的实验器材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目前传统实验室所采用的实验设备基本上都是采购专业实验仪,具有操作简便、说明详细的特点,使学生对实验目的更为明确,有利于学生进行验证性的实验。但是实验仪太过于集成造成开放性实验不足,使学员缺乏动手能力,不利于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和培养创新能力。

(3)分散性的管理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对外交流。传统实验室大多采用分散式的管理模式,由不同专业教研室进行管理。这样的管理方式使得实验室更加专业化。但与此同时,缺少了学科间的交叉。学生四年所学的知识分散,无法融汇贯通,在知识体系的构建上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受到了影响。实验室与教师、学生之间也形成了信息的不对称。由于实验室管理人员与教师、学生没有形成一个畅通的交流渠道,学生不能随时来实验室进行实验,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因材施教。

2.网络化的优势

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采用纸质教学模式,这些纸质的材料缺乏实时和动态性。书本上的内容不能与时俱进、实时调整前沿知识,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影响到学生的进一步深入学习。而网络却突破了这些局限,具有开放、动态性的特点,使得学生和教师的沟通更为顺畅。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校园网快速了解科技前沿,数字化地教学使学生更为充分、方便地准备教师所布置的任务,使得学生能学有所得,而且还实现了学习内容的共享与交流,从而有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二、创新思路

随着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目标的明确,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创新之根在于实践,近年来,很多高校认识到开放实验室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再加上,总部和学院加大了对基础实验室的投入力度,使各实验室的建设上台阶上水平。虽然网络化具有动态性、实时性,但是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意义上的开放实验室,那么二者之间如何结合才能发挥教学的最大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大部分学生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从而发挥学生的自主设计能力,进而开展创造性的实验?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1.网络课程

随着校园网建设越来越完善,网络教学为传统课堂教学提供了又一个活跃的平台。教师可将每次实验的目的和任务书通过网络提前下达至学生,学生可通过教学网络平台在线讨论、交流,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

2.虚拟实验室的研究与实践

虚拟实验室是由实验所需要的模拟程序、实验单元和参考资料组成。学生根据教师在网络上发布的实验任务,在虚拟的实验箱上进行硬件的连线和加载模拟程序进行验证性的实验,目的在于让学生消化授课内容。同时学生还可通过增加新的器件、建立新的实验,对此进行分析、处理,最终得到一个相同的或新的实验结果。实验后,学生通过网络提交创新性的实验内容,从而使实验不断扩充,这种方式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增强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3.开放实验室的拓展实验

通过在虚拟实验室的“锻炼”,再由老师逐步引导学生进入开放实验室。根据在虚拟实验室的实验情况将学生分成两个大组进行因材施教。一组是基础组,是对虚拟实验还存在疑问的学生。另一组是设计组,是能轻松完成虚拟实验内容并有创新想法的学生。

首先,由教师指导,学生操作,进行验证性的实验,旨在让基础组的学生明白实验的原理。例如,并行接口8255的实验,8255完成处理器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交换。处理器向端口发送控制指令和地址,因此与8255控制信号和地址信号相连,而端口的数据最终送向外设,所以8255的端口与外设相连。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如何做”以后又“能做什么”,目的在于加深对基础性实验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将“基础组”的学生按照学生的爱好将其分配到设计组。依然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设计性实验。在设计性实验中采用硬件实验模块化,如在计算机硬件课程中包括了处理器模块、存储器模块、定时器/计数器模块、I/O模块(并行、串行接口)、中断控制器和键盘/显示器接口模块六部分组成,各模块间相互独立。学生通过组装的方式利用各功能模块间的关联关系进行设计性组合,拓展实验范围,提高实验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立足现有实验条件,精心设计实验项目,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扩展。

最后,由教师布置综合性任务,引进功能相似的实验模块,同时提供实验框架样图,由学生再进行详细设计,进而在图纸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实验。

4.网络+虚拟实验室+开放实验室的有机融合,建立一体化的实验模式

通过在传统开放实验室的基础上加入新思想、新概念,必须辅助与完善管理机制。尤其面向全院的开放性实验室,借助于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势在必行。网络+虚拟实验室+开放实验室“一体化”的管理方式有助于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探讨以及实验任务的下达,在进入开放实验室之前加入虚拟实验室环节,循序渐进,使难问题简单化,从而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进入开放实验室后,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设计与综合实验不仅重组了实验内容以及学科间知识,还重组了学生脑中的知识体系,从而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进而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实践应用使得知识不断得到创新。

三、结束语

立体式一体化的实验模式通过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方式培养学生,使开放实验室真正“开放”,并成为大学生的科研创新基地,从而培养学生“精通一型、旁通一类、兼顾系统”的培训思路,为军队现代化、科技化提供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镇真柏,胡志强,刘超.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培养创新性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4):121-123.

[2]韩红江,王绍兰.对高校教学实验室开放的认识与探讨[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110-112.

[3]王峰,鱼静.高校开放实验室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3):321-322.

开放式技术创新模式 篇7

近年来,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对高等院校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及实践环节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然而, 多年来高校实验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 实验教学仅仅是理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 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教学体系。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往往以班级为教学单位, 教师严格按照教学计划中的实验学时在课堂预先布置实验题目, 讲解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及实验原理, 学生在实验课上按照实验要求完成实验内容, 课后书写统一格式的实验报告, 导致学生形成了对教师的依赖心理。这种教学模式不能根据学生现有的能力因材施教, 多以演示性和示范性教学内容为主, 教学方法陈旧, 学生被动学习, 忽视了学生认知主体的地位, 过分注重教师的讲授, 常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 未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或从实践问题中寻求解决的理论方法。所以, 传统的实验教学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禁锢了学生创新思维与创造性发展;学生个性发展受到严重忽视, 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差[3]。

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合理利用教育资源,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满足学生掌握实践技能的要求, 结合医学电镜实验室条件及医学电镜技术实验的特点, 2011年, 我院超微病理室面向选修医用电镜技术课程的硕士研究生开设了电镜样品制备技术的开放式实验,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与传统实验教学方法相比, 我们在以下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与探索。

1 灵活安排开放式实验课时间, 合理运用指导方式

开放式实验意味着学生进入实验室的时间完全自由。为保证开放式实验的正常开展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采用预约实验时间常规方法的同时, 注意尊重学生意见,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为选修的学生涉及医学的各个专业, 有些专业的学生因为较早进入临床实习, 参加实验课的时间受限制, 所以我们安排了更加灵活的实验时间, 指导教师预先做好实验准备与个案, 让学生自由选择时间及个案参加, 对每个实验没有结束时间的规定, 而且允许失败后重新开始, 直至实验成功。虽然教师在整个开放式实验教学过程中比以往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耐心, 但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实验技术,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案例教学法

密切结合临床超微病理诊断实践及科研服务工作, 精心设计实验内容,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根据临床检测标本的要求, 预先安排学生学习相关知识, 使学生在实验准备阶段主动学习新知识, 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举例:临床怀疑某患者朗格罕氏组织细胞增生, 送检皮肤组织标本, 要求超微病理诊断确诊。在电镜样品的制备过程中, 要求切到皮肤的全层, 在半薄定位的实验过程中定位到表皮下的大体积细胞, 在电镜观察阶段认出是否有朗格罕氏细胞增生。首先, 要求学生在实验准备阶段学习和复习该病的特点, 掌握朗格罕氏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其次, 在实验的组织包埋阶段, 学生要注意组织包埋的方向, 保证能够满足切片的要求;最后, 要能够准确半薄定位, 满足诊断需求。通过以上结合案例开展的开放式实验教学, 学生在样品制备的实验过程中, 不仅掌握了实验技术, 而且还主动学习了相应的理论知识, 学习过程生动有趣, 学习效果较好。

3 合理分组, 利用现有条件充分保障实验器材的合理使用

随着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 在校硕士研究生人数明显增加, 学生实验教学的场地、实验设备捉襟见肘, 所以很多实验课实际上是教师的示教课、学生的观摩课, 学生缺少动手的机会。这种情况使学生很难真正掌握所学的实验技术。由于在实验过程中缺乏热情, 很多学生在实验课程后期产生消极情绪, 以应付的态度对待实验课。这样的恶性循环使得学生不能将所学理论与实验技术应用在后期的科研设计当中, 或是学生虽然在科研设计中运用了该项技术, 但在课题实施的操作阶段不知从何下手, 还需教师重新讲解, 有些学生甚至需要教师为其准备材料和实验操作。为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根据科室每周2~3次的样品制备时间, 将学生合理分组, 严格限制每组学生人数, 保证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 实验器材能合理使用, 确保参加实验课程学习的学生, 都能够学有所得, 有所收获。而且通过这样的安排, 教师可以讲解的更加详细、具体, 细心指导每位学生的操作。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会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师生之间交流增多, 同学之间有更多的讨论与协作。最终当学生完成实验时, 不但掌握了该项技术, 还接受了早期科研培训, 为其今后科研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总而言之, 开放式实验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 把更多的学生吸引到实验室, 提高学生对医学电镜技术和方法的学习兴趣;同时, 开放式实验教学也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4]。我们发现一旦学生摆脱枯燥的学习方式, 就能从实践中体会到乐趣, 爆发出无穷的能量。而且, 开放式实验教学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促使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在这种良性循环中, 教与学得到相互促进, 相得益彰。学生逐渐养成主动学习、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 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5]。医学电镜技术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现实意义更加重要。运用医学电镜技术观察研究生物细胞超微结构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 而将医学电镜技术用于临床研究和疾病诊断也近40年。它作为一种先进手段, 在医学科学的研究和临床疾病诊断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不断完善和丰富了病理学内容, 为临床疑难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更可靠的科学依据。通过开展开放式实验教学, 可以使医学硕士研究生更好地认识和掌握医学电镜技术, 为理解超微结构与超微病理学知识及其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掌握该技术可为今后的临床及科研工作提供思路和方法, 从而达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蒋吉英, 姜红心, 李磊, 等.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6, 8 (1) :34-36.

[2]苏博, 陈胜秋, 马飞, 等.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方案造就21世纪高素质人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0 (1) :13-16.

[3]杨金奎.医学研究生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医学研究通讯, 2005, 34 (2) :76-77.

[4]刘其涛, 井西学, 赵仁宏, 等.提高实验室开放教学效果的方法研究[J].实验室科学, 2009 (4) :124-126.

开放式技术创新模式 篇8

1. 大众性。

慕课的出现打破了校园的围墙,互联网上的所有慕课资源都可以被任何年龄、任何职业的人共享,无论你是工人、农民、家庭主妇或退休老人,只要有上网条件就可以免费学习优质课程,没有任何入学门槛的限制。慕课这种能够满足大众化需求的特点使得所有渴望知识的人都有机会系统地接受最优质的教育资源,甚至实现自己的大学梦。

2. 开放性。

慕课的出现使得学习可以跨越校园,跨越地域,跨越国界。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讲,无论你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只要接入互联网就能够免费学习来自世界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学校的课程,获得顶尖专家的问题解答,与不同国家和地域的学生在线交流学习内容,从而开阔视野,博采众长。从教师、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角度来讲,这种开放式的课程是向全世界展示自己教育实力的重要平台。教师之间、学校之间和教育主管部门之间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互相学习和借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估手段等与教育教学相关的信息,从而实现教育行业间的互相开放,达到教育资源共享的目的。

3. 自由性。

慕课的实现载体是网上在线学习,这就给学习者提供很大的自由性。一方面,学习者对所学学科和授课内容的选择非常自由,他们可以在不同课程之间随时切换,有助于学习者在同一学科中的各门课程之间形成知识联结,提高学习的机动性和灵活性,避免学习者在感到枯燥无味的课程中浪费时间;另一方面,网上在线学习可以不用像在学校一样每天按时上下课,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安排学习时间[1]。

4. 规模性。

规模性不仅表现在学习者的人数上,还表现在课程门类和数量上。与在教室里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的传统课程不同,慕课没有学生人数的限制,一门课程可能只有一个人在学习,也可能同时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学习。随着慕课的发展,各学校都将自己的众多学科的课程放在网上,课程门类和数量上的大规模性使得学习者像在商场里挑选商品一样琳琅满目,应接不暇。

5. 竞争性。

竞争性主要体现在慕课提供者(教师、学校或慕课平台)之间的竞争。由于慕课的开放性,慕课提供者的实力完全暴露于大众面前,使得学习者能够有机会比较和评价各个教师、学校或慕课平台之间的优劣,从而选择优质的、适合自己的教学资源。这就能够客观地使一些教育资源达到完全市场化的优胜劣汰。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鸡肋教育”———高校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创新创业课程作为通识教育的一部分,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仍然处于课程体系中的边缘地位,并没有引起高校教育决策者、教师以及学生的高度重视。甚至有人戏称创新创业教育是可有可无的“鸡肋教育”,认为即便开设相关课程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发展也无用处。一些高校把创新创业教育片面理解为“上岗技能培训班”或“企业家速成班”等,这也是导致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的原因。

2.“创业知识零散杂乱”———课程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还不完善。具体表现为课程设置还处于摸索阶段,随意性和自主性很强,整体性和规范性较弱。创新创业课程并没有真正融入到学校的课程体系中[2]。一些高校仅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的入门知识。在教材方面,全国还没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统编教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整体研究开发力量比较薄弱。课程体系的不完善造成知识结构显得零散杂乱,各学科之间缺乏主次关系和逻辑结构,学生学到的创新创业知识是支离破碎的,缺乏系统性,也抓不住学习重点。

3.“学得好不等于会创业”———教育模式重理论、轻实践。

由于很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队伍并不专业,普遍只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而缺乏实际的创新创业经验,这就导致原本应该是理论与实践并举的创新创业教育变成重理论学习、轻实践操作的教育模式。这样就会出现在创新创业课程中认真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却不具备创新创业能力,也就是“学得好不等于会创业”的尴尬局面。因此,重视实践教学、多开展创新创业模拟训练是创新创业教育中需要亟待加强的。

4.“没创业者教创业”———师资力量薄弱。

尽管创新创业教育属于高校通识教育的一部分,但也有其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其中最主要的两个特点就是超前性和实践性。目前,我国高校普遍缺乏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和超前意识的专兼职结合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教师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这就造成一种“没创业者教创业”的局面,很难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5.“学生开课与全民创业的矛盾”———服务社会功能不足。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和“支持青年创业”的方针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这就包括那些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能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以及其他社会各阶层的劳动者。从社会发展全局的角度来讲,这些人员都应该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受益者,他们可能更需要这样的教育资源。然而,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仅面向高校中的学生,这就出现只有学生开课与号召全民创业的矛盾,也就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社会功能不足,无法满足全体劳动者的需要,这也是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三、慕课应用于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可行性

1. 慕课的竞争性能够提高高校重视程度。

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如果以慕课的形式出现在网络中,慕课的竞争性就会直接带来教育主管部门、教师以及广大学习者对各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直观评价。根据学习者听课后对课程的评分,评价高的课程会被广为宣传,甚至可以得到国际同行的好评而迈向世界,得到学校知名度的提升;而评价低的学校则会面临比较大的舆论压力。这种近乎于优胜劣汰的市场化运作模式能够迅速提高各高校对创新创业课程的重视程度,从而加大对课程质量的管理以及对网络平台的建设,这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2. 慕课的自由性能够补充实践课程不足。

就目前各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的师资水平来看,想让实践课程达到理想状态还是一个难以实现的目标。来源于世界名校的慕课恰好可以作为实践内容的有力补充,慕课中的实践内容既可以让学生直接学习,也可以经过教师的学习之后再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网上自由选择各种实践课程,并且可以自行安排学习时间,使学习更具有个性化,这就能够体现出慕课的自由性在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 慕课的规模性能够丰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并不完善,需要在仔细研究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上系统地规范和丰富课程体系。在规范和丰富课程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借鉴国外高校的先进经验,而来自慕课中的大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正好可以起到很大的借鉴作用,互联网上的所有创新创业课程都可能成为借鉴的对象,都可能为课程改革和完善提供帮助,特别是网上海量的课程门类和内容使教学改革者的目光不仅局限于世界名校,一些并不知名的院校的课程也可能特别适合中国大学的实际情况,成为我们学习的对象。因此,慕课的规模性对于丰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4. 慕课的开放性能够提升高校师资水平。

尽管我国高校目前普遍缺乏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以及超前意识兼备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团队,但通过慕课这种世界性课程资源我们可以直接向西方国家的名校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团队的整体水平。教师可以通过网上创新创业课程平台进行在线交流,在学习名校经验的同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5. 慕课的大众性能够满足高校服务社会。

目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仅局限于高校,不能满足国家号召的全民创业方针的需求。这就很有可能使社会上的一些具备创新创业天赋和条件的人员因为没有机会接受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而失去创新创业的机遇或者在创新创业中遇到重大挫折后以失败告终。慕课中的创新创业课程的出现正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因为慕课的大众传播性特点是世界上任何一所高校都无法相比的。因此,基于高校服务社会的要求,各高校都应该在网上大力开发创新创业课程平台,多推出相关的精品课程,免费向社会开放,为提高社会大众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贡献力量,为实现全民创业铺平道路。

四、基于慕课的“开放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1. 慕课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应准确定位。

从慕课的未来发展趋势上来看,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和人们学习意识的提升,慕课在教育领域将会有很大的作为,但笔者认为,慕课未来不会完全取代高校现有的传统教育模式,因为传统高校教育模式中有一些特有的优势是慕课无法实现的。比如,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及学生之间随时随地地近距离交流所带来的情感享受,教师的人格魅力所产生的育人效果等。

因此,慕课应该作为高校教育中的辅助者。但在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由于这类课程的受众群体特别广泛,涉及在校生和广大校外的学习者,慕课应该发挥既是辅助者又是主导者的双重作用。对于在校生而言,他们有条件接受更多地面对面的教学,此时,慕课可以是创新创业教育的辅助教学手段。但对于无法接受高等教育的广大校外学习者来说,慕课则是他们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形式。

2. 大量引入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慕课资源。

我们有必要大量地引入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慕课,在我们的网站上系统地推广,这对于我国的教师和学生都是非常重要的。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可以通过这些课程,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可以直接学习到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知识,是学校课程的有力补充。因此,这就需要各高校加大对课程引入的投入力度,在翻译和制作上力求精益求精。除此之外,还需要一些企业的参与,进行市场化运作,这样能够在课程质量上形成良性竞争,有利于精品课程的不断引入和推广。

3. 建立全国创新创业教育慕课平台。

基于慕课的创新创业教育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必须建立一个既规范又权威的大型网络平台。这个平台主要提供国内外各重点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资源,其意义不仅在于提供优质的创新创业课程,更重要的是为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慕课平台树立标竿,起到为其他创新创业教育慕课平台提供学习和借鉴的作用。在这个平台上,最重要的就是能够提供大量的创新创业案例教学,开阔学生的视野,并定期聘请国内外专家针对具体案例在线答疑,让所有的学习者都能有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我国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中的师资水平和案例教学的薄弱之处。另外,在这个平台上还可以举办各种全国性的创新创业竞赛,利用其影响范围大、覆盖面广的作用来面向全国宣传和普及创新创业教育[3]。

4. 打造具有各高校自身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慕课平台。

因为各高校涉及的专业领域不同,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也要在一定程度上与其所学专业相结合,所以仅有全国性的创新创业教育慕课平台对于整个创新创业教育的慕课需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各高校要全力打造具有自身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慕课平台。从平台面向的群体上来划分,可以分为在校生辅助创新创业课程平台和大众全程创新创业课程平台。前者用于面向在校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辅助教学,后者用于面向大众的与本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全程教育。从平台的课程功能上来划分,可以分为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平台、创新创业教育能力课程平台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平台。每个课程平台都有比较系统的具体学科的全部课程,其中,创新创业教育能力课程平台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平台可根据不同专业的具体情况逐步实现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各高校不同的课程平台能够实现不同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功能,为学习者学习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提供个性化的选择,以满足学习者多样性的学习需求。

5. 校企合作推出“企业家慕课讲坛”。

创新创业教育不同于其他类型教育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而实践经验和应用能力常常是学校中的专兼职教师所不具备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更多地吸收具备一定实践经验和应用能力的人来补充师资力量。社会中的知名企业家和优秀的创业者正是这个领域中最好的教师。因此,高校要多开展名家讲座,邀请这些成功人士为学生宣讲创新创业成功经验。由于现实条件的原因,不是每个高校都有能力聘请知名企业家,也不是每个企业家和创业者都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做讲座。这就需要一些有实力的高校与企业合作推出“企业家慕课讲坛”,以慕课的形式将不同行业的企业家的成功经验介绍给广大学习者,使更多的人能够从中受益,这对于企业的自身宣传也是非常有益的。但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家慕课讲坛”不应该有过分的自我宣传的功利色彩,而应该是一种以创新创业相关内容为主题、以公益性为主的面向大众的网络课程。

参考文献

[1]邓宏钟,等.“慕课”发展中的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3(19).

[2]彭文博,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4).

开放式技术创新模式 篇9

一、管理学课程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一) 教学方法单调

《管理学》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由于理论性较强, 学生缺乏实践经验, 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传统单一。实践中, 很多老师课堂更多地采用满堂灌的形式, 由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有限, 不愿与学生充分交流沟通, 使得学生对管理知识的内化极其被动。虽然教学有一定的实践结合, 但是绝大多数时间是老师在唱“独角戏”, 学生则是听起来感觉很过瘾, 下了课就忘干净了。教学方法的单调性, 注定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效果大打则扣。

(二) 教学内容抽象

《管理学》教材内容抽象, 过于理论化, 特别是国内教材, 在编著的过程中, 总是试图把相关的理论知识都纳入书本, 根本没有考虑学习的对象。经过调查显示, 80%以上的学生认为教材看的时候似乎理解了, 但是结合具体问题分析就满不是那么回事了。学生刚接触这么课程的时候, 有着浓厚的兴趣, 但是学起来又发现理解有非常大的难度, 女生尤为突出。同时, 一些教师教学呆板乏味, 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没有说服力和吸引力。

(三) 教学对象理解能力有限

由于《管理学》课程与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联系非常紧密,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学习者要有一定的管理实践, 学习起来才有可能更容易一些。一个现实的问题是, 《管理学》课程基本上都是大一的学生在学习, 绝大多数学生在大学之前也一直是经历应试教育过来的, 缺乏实践经验, 对相关管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有限。这样的问题, 无论在什么专业的学生学习中都存在。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只是把《管理学》当作思想政治一类的课程一样进行死记硬背而已, 并没有真正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四) 教育主体责任心欠缺

近几年来很多高校开始重视管理素质教育, 把《管理学》作为一门素质教学课程在全校开展, 但总体来说, 高校自始至终就没有改变过管理学不受重视的状况。有的学校很重视管理实践环节的一些比赛, 但是不重视管理学的理论学习, 在有些高校甚至认为管理学不是一门科学, 在教学科研上的投入明显不如理工科。所以在高校管理学的教师也很难安于教学, 绝大多数老师都在专注自己的副业, 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责任心, 存在应付的嫌疑。再加上很多教师自身也是一个纯粹的理论研究者, 缺乏实践经验, 也很难完全胜任。

最近有国外媒体指出, 中国人自己不能管好自己, 虽然不中听, 但是从一个层面也反映出中国人的管理水平还是有待商榷, 管理素质被人质疑。所以比尔盖茨之流都认为中国的管理启蒙教育比电脑学习重要一百倍, 前总理朱镕基也认为基础教育的重点中管理教育应予以十分重视。《管理学》作为一门管理素质教育基础课程, 应该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如何进一步提高管理学教学的实效性, 是当前高校管理学教育理论与实践探讨的热点和难点。基于这一背景, 本文以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理念为指导, 针对上述困境, 在《管理学》课程中探索开放式教学新模式, 以提高《管理学》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二、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一) 开放式教学

自从科恩 (R. C. Cohn) 1969年创建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模型——“课堂讨论模型”和“开放课堂模型”, 1992年斯皮罗 (Spiro) 又创建了“随机通达教学”和“情景性教学”, 开放式教学在教育界流行开来, 成为素质教育的主要教学模式。开放式教学就是教师整合各类教学资源, 不拘泥于传统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 营造一种愉悦的教学情境, 通过启迪学生心灵强调学习过程中能力增长和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自身整体素质发展的一种极富教育价值的教学模式。

开放式教学模式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通过不同方法, 启迪学生思维, 让学生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 激发学习热情。教师的主要精力不应局限于教学内容, 应该注意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动机的变化。教学的目的是共同学习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本文所涉及的管理学开放式教学模式, 是指教师提供开放的教学情境, 采用开放式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考核方式, 以增强管理学教学的有效性。

(二) 开放式教学的特点

开放式教学与传统的封闭式教学相比较, 具有丰富的内涵。首先, 开放式教学是以开放为主要特征。这种开放不仅是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的开放, 也包括教学地点和时间的开放, 以课堂为中心, 向课外、家庭和社会学习延伸。其次, 开放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多途径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只不过是课堂教学组织指导者而已。学生通过自主学习, 有选择性地学习,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最后, 开放式教学必须不断创新。在开放式教学过程中,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 教师应该有意思地不断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考核方式, 创新是开放式教学的核心。

大学管理学教学的已经逐渐由封闭走向开放, 学习和教学方法变得开放而多样。针对管理学教学过程中的现实困难, 开放式教学模式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它要求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开放学生的思维。教师通过营造开放式教学情境, 不断拓展教学时空及教学评价方法,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教师不拘泥于教材、教案, 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多样性, 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开放式教学模式在《管理学》课程中的实践创新

基于对开放式教学模式的认识, 下面从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六个主要方面, 进行了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新的探索。

(一) 合理安排教学体系

《管理学》课程不应仅仅局限于教材, 教学体系应该科学合理, 该内容体系应该包括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培养, 再到管理实践训练, 最后升华管理素质, 从而将知识、能力和素质教育有机地融合。其次, 《管理学》的教学内容、方式、时间应该是有弹性的, 教师能够根据对象的不同灵活地学习内容和手段, 从而保证在不同情况下都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实现强化大学生管理素质教育的目标。最后, 《管理学》的教学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突出这些特点, 《管理学》课程内容应包括四部分的内容:管理案例、基本知识、管理问题讨论、实际操作。

各部分内容应该贴近现实, 教师注重教学素材的收集更新, 教学时灵活运用。

(二) 深度改革教学方法

除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学》内容体系外, 还需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深度改革。由于师资力量限制、学生兴趣爱好不一, 课程教学方式应多样化, 以便解决师资力量有限的困难, 又可以针对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不同学习途径。这些方法包括课堂教学、设立系列讲座、开展实践活动、推荐课外查阅文献、引导学生自我管理等, 使学生在管理知识、技能、理念、态度等方面全面提高, 最终升华管理素质。

(三) 不断优化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上, 利用已有的多媒体设备、网络设备, 实行电化教学、网络教学等, 不断拓展管理学课程的新载体。首先, 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影视、录音、录像、动画等多种资源, 以此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使抽象的理论知识更直观、更容易接受。其次, 建立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网站, 以供学生自学与思考, 藉此培养学生在多媒体与网络文化环境中的学习方式。最后, 建立师生交流平台, 如QQ群、博客等, 师生共同交流和探讨管理知识,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四) 切实加强实践教学

管理学的实践教学环节, 既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增强管理学针对性与实效性的有效途径。高校管理学教学必须切实加强实践教学, 扩大“课堂空间”, 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中亲历亲为, 实现自我教育。首先, 大学生对管理实际了解甚少, 管理经验欠缺。为了弥补不足, 通过开展假期社会实践活动, 走入企业, 了解实际;通过案例教学、模拟实际操作、小组练习和开放式教学等方式给学生提高管理实践能力;通过开展各类管理技能大赛, 提高管理技能。其次, 对于大学生来说, 管理知识的内化还需要自我管理实践。为了提升大学生管理素质, 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鼓励学生运用管理学的相关知识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娱乐等进行管理, 把学习生活娱乐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感悟, 在管理知识、理念、技能、态度等方面内化升华。

(五) 开展多样化教学考核

评价能帮助教师激励学生的学习及改进教师的教学, 为了突出管理素质教育的目的, 《管理学》课程的学习效果评价, 除了基本理论知识的考核外, 还应该强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知识、自我管理等方面能力的评估。所以, 《管理学》考核不应该只是进行单一的理论知识考试, 而是建立全面的考核评估体系。考核可以从知识、技能、态度以及结果等三个层面展开。

考核的方法应该包括笔试、口试、实操测试和评议测试等四种形式。书面测试主要是知识层面的考核, 测试的形式包括传统的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和专题论文等三种。口头测试主要是技能和态度层面的考核。口试是笔试考核的一个补充, 主要是在每章内容结束后课堂上进行, 如果时间允许, 在课程结束后也可以进行一次全面测试。实践测试主要是技能和态度理念层面的考核, 包括实际操作测试和情景模拟。实践测试应该贯穿《管理学》的整个学习过程。

(六) 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自我意思非常强烈。在教学的过程中, 作为管理学课程教师, 要营造更为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内外的教学中, 教师要以平等的思想对待学生, 与学生交朋友, 在学习中教师既是指导者也是参与者, 教师不仅要重视指导学生, 而且也应该注重从学生的学习中吸收养分, 与学生进行平等地交流。

四、结果分析

在管理学课程的开放式教学实践的三学年后, 笔者就教学效果和反馈意见, 与传统式教学模式的班级进行比较分析, 发现开放式教学深受学生欢迎, 学生也收获颇多, 基本实现了了管理学的教学目标。开放式教学模式是强化大学生管理素质教育, 提升管理学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是一种值得在管理学课程中大肆推广的教学模式。实践中, 有的老师由于习惯, 有的嫌麻烦不愿进行开放式教学, 显然是不符合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事实证明, 开放式教学随着时间的推移, 经过两三次的重复教学之后, 也变得越来越容易, 适合长期采用。为了提升管理学教学的有效性, 培养大学生管理素质, 在管理学教学中应开展开放式教学。

参考文献

[1]王金发, 王国雄, 何炎明, 等.创建“开放式、研究性”课程教学模式[J].现代远程教育, 2004, (1) .

对外开放模式也需要创新 篇10

在经济发展方式创新方面,我国过去30多年的增长动力相当程度上是靠大量资本投入、资源投入、劳动力投入。但这三个大量投入现在都不可持续了,大量的资本投入我们遇到产能过剩问题;大量的资源投入,我们遇到了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问题;大量的劳动力投入,我们遇到人口红利消失、老龄化加快问题。

我们必须要优化产业结构。第一产业要由传统农业走到现代农业;第二产业要由中低端工业走向中高端工业;第三产业要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如金融服务、财富管理、文化消费等现代服务业。

开放式地理教学模式探究 篇11

一、教学过程的开放

1课内外相结合。

地理课堂上实施“开放式教学”,使课内课外密切结合,相互促进。由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学生上网的积极性大增。于是,我提早两天向学生公布教学内容,让学生事先查资料、搜集信息、预习新课,对新课教学内容有充分了解和准备。上课前一天,我请学生把难理解的知识点或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交上来,我根据这些信息重新整合我的教学设计。然后再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获得生活中的知识,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和价值。

2学科间联系。

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开放性,决定了与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如地球自转方向,我让学生转动地球仪,观察后得出结论: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我又让学生说说他们的记忆方法。学生们有很多奇思妙想,其中一个方法是与英语和语文结合起来,即谐音记忆法:北极的英文是North,自转方向逆时针中“逆”的拼音是Ni,开头字母都是N。这样,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创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校内外沟通。

大自然是地理科学的最大实验室,是地理教学的最好课堂。我们应组织和鼓励学生到野外去,到大自然中去,去观察和直接了解地理事物的方方面面,把书本知识与大自然结合起来,开阔视野,增长才干。

二、教学方式的开放

开放的地理教学方式,能全方位地解放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引进选择机制。

学生的学习总是受他们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及原有知识经验、认知结构以及情感性格特征的制约。为此,我将选择机制引入课堂内外。

首先,将同样的教学设计试用于不同的班级,气氛和效果迥然不同,这是因为每个班级的特征和气氛不一样。因此,应结合班级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设计。例如,学习“昼夜长短的变化”时,在(10)班,我请学生用讲台上的地球仪和手电筒,一边显示二分二至日光照,一边说明昼夜长短变化情况;在(14)班,我请学生用双面胶在他们的篮球、足球、排球上粘贴出二分二至日的昼夜半球,并请他们分别展示,让其他同学说出每个球的节气名称;在(1I)班,我把全班分成四组,每组设计出其中一个节气的各个角度的光照图,并画在纸上,最后各组交流审查,推荐优秀的作品贴在墙上。这些方法因人施教,有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树立学习地理的信心,凝聚全班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

其次,根据学生个别差异、认知经验、学习兴趣,满足不同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例如,学习“海洋资源”时,我让全班自愿组成四个小组,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搜索有关海洋资源(渔业、矿产、能源、空间等)的资料。海洋资源种类可自选,资料来源可以是图书馆、网络等。然后各组代表介绍自己小组搜集后整理加工的海洋资源材料,其他组对该组的成效进行评估。之后我依据教材结构,结合学生在资料交流中感兴趣的话题,设计若干个演讲专题,让学生自选专题上台演讲,阐述自己的观点,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困惑之处,请台下同学参与问题探讨,我也参与这一开放性讨论。这样就形成了人人可以参与、个个乐于参与的局面。

2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在地理教学中,要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主动向探索发展,满足学生精神世界的内在需要。例如,在学习“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时,我让学生观察教材中“阿波罗16号登月”图片,问图中有无错误。有一位学生高兴地大声喊:“有,旗子不会飘,因为月球上没大气。”我当即表扬这位学生的勇敢,但指出这里没有错误。因为旗子是用铁丝撑起来的。

企业创新管理的开放模式研究 篇12

创新是支持企业获得竞争优势[1],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而在快速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创新活动的进行并不是孤立的,往往需要企业内部的各个业务单元相互协作,同时与供应链上的企业以及相关创新服务组织之间相互作用。

新技术革命正在发生新技术革命正在发生,技术创新的速度和技术传播的速度加快;人们获取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与过去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产品中的知识含量越来越高,生产产品过程中知识的含量也越来越高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知识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经济全球化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既形成“全球统一市场”。企业必须面对更多的竞争对手和更加复杂的运行环境;企业必须具有更优势的创新,竞争方式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竞争已不再简单明了;竞争无情,淘汰率高;创新的进步改变了竞争的性质。

企业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处于某个供应链体系中的一个点[2]。每一个企业并不是独立的进行创新,而是位于由独立的半独立经济实体所形成的创新网络体系中。这就需要对企业创新的开放模式进行研究。

创新管理的开放模式就是基于供应链系统对企业的创新体系进行研究。在企业创新网络中企业的不同层次对创新的作用和与外企业的互动有所不同,因而,要采用不同的互联模式和创新信息交流方式。

在开放式创新理念下,创新能够穿越企业的边界进行扩展[3],企业的边界被打破了,内部的创新扩散到其他企业发挥作用,外部的创新同样被企业吸收、利用,开放式创新核心理念就是在于不再区分创新是企业内部还是外部,以期以最小的成本和最短的时间实现创新成果,并获取最大化的效益。开放式创新使得企业能够通过技术许可获得企业需要的技术成果,同时激活一些在封闭环境下可能被抛弃的企业技术,从而获利。

1 创新管理的开放模式

随着现代企业专业化的发展,企业的创新不仅是在企业的内部,企业的创新并不是独立的。企业的创新是处于一个开放系统环境中进行,这个系统就是我们现在所提出的供应链。在创新过程中不仅需要供应链中的因素,也有科研单位(包括高校)的合作,公共服务部门的支持。如图1所示。

在企业创新开放互联系统中,企业的知识管理数据库是开放的,它的信息来源于两个方向:一是内部系统:决策者、执行者和一线作业者;二是来源于外部系统,供应链上的供应商、销售商、消费者。在企业内部决策层根据知识数据库提供的信息进行决策,同时对知识库里面的信息进行判断,对知识库优化,执行者执行决策层的决策,同时将执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反馈到知识库。创新不仅是企业研究开发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专利,企业的一线员工可以把在一线作业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反馈,甚至在自己岗位上进行创新。

要实现创新,尾声幸次(STS(科学技术与社会)论坛主席)认为需要几个步骤:一要进一步促进各种科学技术元素的整合;二要提供促进研发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三要迅速地将其使用到经济社会中来。而要推进创新的发展,尾声幸次的建议是一定要有一个机制能够促进技术“种子”进一步发展成对人类社会有力的产品和服务。因此促进学校、科研机构和公共机构之间的结合非常重要。因此在开放互联系统中,科研机构也是必不可少的;科研机构为企业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和信息知识库的优化,公共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政策性支持和优良的环境,为企业创新提供服务。

知识管理就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知识管理是利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4]。知识管理包括几个方面工作:(1)建立知识库;(2)促进员工的知识交流;(3)建立尊重知识的内部环境;(4)把知识作为资产来管理。知识管理在知识资产管理、学习型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和信息化四个方面进行深化和突破。知识管理是企业在面对非连续的变化所致的重大变革之际,所建立的一个包含了将资料、资讯技术与整个组织流程、企业精神等加以整合的过程及成果,其中包含了全体员工的创新力和创造力。在企业创新管理过程中,知识数据库的创新管理是核心部分,创新系统的各个成员之间存在着信息为载体的知识流动。

2 如何促进企业创新

2.1 企业的全员参与创新

从企业的管理方式来看,应采取有利于创新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要具有开放性、创新性,为企业员工充分表达自己的新思想提供机会,要有利于创新思想的输入和交流。创新是企业的最高需求,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在管理方式、决策方式和组织机构等各方面都要体现创新的原则,从而永远保持创新的快捷和灵活。

全员创新的实施要向基层员工扩展,而不是单纯的依靠技术人员,它强调企业不同的部门进行合作创新,这样不仅可以实现企业的目标,而且实现企业层次的提升,促进企业关系协调、资源调配的创新,使得企业向着扁平化组织形式发展[5]。

2.2 加强企业的供应链管理

所谓供应链管理,就是指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而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来进行的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的管理方法[6]。它从战略层次和整体的角度把握最终用户的需求,通过企业之间有效的合作,获得从成本、时间、效率、柔性等最佳效果。包括从原材料到最终用户的所有活动,是对整个链的过程管理。

在企业创新管理过程中的供应连管理,要加强对供应尚,制造商,消费者反馈信息的管理,及时的与供应商、销售商和消费者进行信息沟通。在企业创新过程中实现企业开放性创新,使得消费者、供应商、销售者参与企业的创新过程。

供应链管理为企业提供一种良好的创新氛围。良好的合作环境是培育企业学习与创新能力的温床。企业彼此接近,受到竞争的隐形压力,迫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以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需要。

2.3 加强产学研联合

企业创新以企业为主体,由企业、科研单位和高校等进行的,以促进产业升级、产品结构调整和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目标,是以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并实现产业化为主要内容的开放式系统。科研单位和高校为企业提供先进的理论知识和技术,针对企业特点,提出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难题,组织联合攻关,为企业创新提供服务。

2.4 政府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

在创新活动中,政府的作用非常关键,应充分运用政策手段,引导全社会重视企业创新工作。要按照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要求,积极主动为企业提供政策和信息服务;应用现代信息手段,定期发布产业政策、创新指南。要充分调动产学研各方面创新活力。

根据国情国力充分用好现有资源,培育有创新意识的企业家,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要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引导共同体内产、学、研之间在市场条件下进行知识、智力和资本的横向流动与合理配置,并倡导和培育中介服务机构,形成创新活动的服务体系。同时,要借助政策工具与计划指导,重点选择产业技术创新项目,建立产学研共同参与的一体化组织,并协调三者的利益关系。

特别要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完善创新环境。通过立法,对企业创新工作进行统一规划,确定指导思想、战略目标,规范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社会中介等各方行为和责任,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法律支持。

3 结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广泛深入发展,企业创新开放模式可以使得企业摆脱内部资源和能力的限制,充分利用开放性资源来扩展、提升企业的创新力和企业的竞争力。因此,领导者在推动企业创新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职能就是对创新网络中主体关系进行有利于企业创新的调整。领导者采取有选择的战略联盟、研究开发合作等策略使得企业与周边的创新网络形成一种有序的互动关系;正是这种有序的互动,使企业能够利用整个供应链系统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创新。

本文围绕企业创新的开放互联因素,建立了企业创新的开放互联系统,并对各个因素逐一进行分析,提出了如何促进企业创新及相应的建议,期望对企业创新提升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熊比特:《经济发展理论》[M];商务印书馆,1990:54-55。

[2]Rothwell and Zegveld.Industrial Innovation and Public Policy,Preparing for the1980s and the1990s[M]1981.

[3]远德玉:《产业技术界说》[J];《东北大学学报》2000(4):22-25。

[4]杨治华、钱军:《知识管理:用知识建设现代企业》[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123。

[5]许庆瑞:《全面创新管理》[M];科学出版社,2007:120。

上一篇:农村发展问题及原因下一篇: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