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自主创新

2024-05-24

开放式自主创新(精选10篇)

开放式自主创新 篇1

2006年1月9日,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加强自主创新,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作为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 创新型国家的全面建设与广大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密切相关。毋庸置疑, 通过自主创新而实现核心技术的提升、自主品牌的发展是中国企业立足世界的根本。然而, 随着人们对自主创新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一些企业陷入了“自主创新=自己创新”的误区。在一些企业看来, 自主创新就是自力更生的代名词, 只用依靠自己力量实现的创新才是自主创新。自主创新≠自己创新依靠自主创新形成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远发展的源动力, 这已成为目前许多国内企业的共识。然而, 在一些企业看来, 自主创新既然是“IndependentInnovation”, 那么就应该是自己创新, 完全依靠自身力量进行创新。也有人认为, 否认前人或别人已经创造出来的科技成果, 一切都依靠自己重新设计研制, 这才叫自主创新。在这些错误思想的指引下, 一些企业在创新之路上举步维艰。首先, 我国企业创新实力比较弱。以创新的典型产业通信制造业为例, 国外领先企业的研发费一般达数百亿元, 国内企业只有数十亿元;国外企业实行长远研发为主, 国内企业以当前产品研发为主;国外企业主导了全球技术标准的制定, 国内企业只能紧跟其后。第二, 我国企业创新的环境条件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国内要素市场还不发达, 支持创新的资本市场不完善, 国内的基础研究和竞争前研究也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自主创新本来就包括三方面的内涵:一是原始创新;二是开放式的集成创新;三是引进技术、消化吸收, 再创新。原始创新当然是自主创新, 集成创新也是自主创新, 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也是自主创新的一种重要方式。二战之后的日本、上个世纪末的韩国, 无不是在充分吸收国外高科技的基础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日韩在许多领域的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的投入之比分别达1:5和1:8, 而2002年, 我国这一指标仅为1:0.08。通过借鉴、吸收、消化别人已有的先进技术, 为我所用, 可以使我们的创新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 节约成本, 何乐而不为呢?现代企业创新是一个多要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的过程。由于创新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品生产周期的日益缩短, 使得任何一个企业不可能在其内部获得所有的全部知识与信息, 企业也难以将创新活动的完整价值链纳入到内部中来。为了创新, 企业不得不与其它的组织产生联系来获得发展资源, 这些组织可能是其它的公司, 也有可能是投资银行、政府部门、大学、科研机构等。通过企业的创新活动, 企业与这些组织形成了一个个网络, 影响着创新。开放式创新的本质就是创新要素的融合和集成。企业充分利用开放式创新模式, 构建强大的企业创新网络, 从而整合创新资源、获得溢出效应、突破技术障碍、减少创新风险。企业是一个耗散结构系统, 不断地与外界交流资源、能量和信息;企业创新也是一个耗散过程, 只有企业获取外部的创新要素大于企业内部耗散的创新要素时, 企业才能不断创新, 不断成长和发展。由此可见, 自主创新并不等同于自己创新。中国所倡导的自主创新, 不是封闭起来以自我为中心的创新, 而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创新, 更多体现为开放式创新。与传统的封闭式创新不同, 开放式的自主创新则需要企业融合外部思想、知识、技术、资源进行创新。开放式创新首先是企业内部不同的单元进行协同和共同创造, 其次是企业间的合作和伙伴间的合作。开放式创新进一步集中和分享研发资源及力量, 开展更多的公共部门及私营机构之间的合作, 探讨更多的分享知识产权或知识产权许可的形式, 开放式创新意味着更高的速度、更低的成本, 以及获得更长远的竞争力。借力外企研发本土化从20世纪90年代初, 跨国公司开始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近年来, 在跨国公司全球经营战略的推动下, 世界各主要行业的大型跨国公司加快了在我国建立研发机构的步伐, 其数量和规模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2007年数据显示, 外资公司以各种形式在中国已经投资建立了近1000家研发机构, 累计投资已超过40亿美元。目前, 跨国公司正在不断提升中国研发中心在其全球研发战略体系中的层级, 一些跨国公司将部分核心技术开发与基础研究工作逐步转移至中国。如微软中国研究院、英特尔中国北京研究中心、通用电气中国上海技术研发中心、IBM北京研发中心等均在各自集团的研发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同时, 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的规模趋向大型化, SUN、松下、诺基亚、宝洁、爱立信、微软等世界大型跨国公司都在华设立了独资研发机构, 这些项目的单个投资都在数亿元以上。从区域和产业集中化的趋势来看, 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科研力量比较集中的大城市, 其中北京和上海两地研发机构数量占全国总数的80%以上。跨国公司通过研发中心直接在中国进行新技术的研究开发, 不仅加大了向中国技术转让的规模、加快了向中国技术转让的速度, 而且把中国纳入其全球研发体系和网络, 大大提高了中国在跨国公司技术创新体系中的地位。与此同时, 中国也把这些跨国公司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资源纳入了中国的创新体系。这就是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和跨国公司带来的互利共赢的机会。按照调查,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平均每个人的支出约为5万美金, 也就是跨国公司承担了20亿—30亿美元的研发投入, 而国内企业的投入是1000亿人民币左右。换言之, 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的投入已经占了中国企业研发投入的六分之一, 甚至到了五分之一。而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的技术装备、实验条件、人员素质普遍高于国内的研发中心。另外这些研发中心, 运行机制是按照国际企业的做法, 所以内耗比较少, 效率比较高。毫无疑问, 对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这样一支强大的力量, 不能把它排除在中国的国家创新体系之外。在中国, 如果形成外资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公平竞争的局面将非常有利于国有企业的“创新”。例如, 把国家科研项目进行公开招标, 鼓励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进来投标、竞标, 有利于把我国有限的科技资源、资金资源利用效率提高, 并减少腐败。成立于1993年的夏普办公设备有限公司是最早落户常熟经济开发区的跨国公司之一。2006年1月, 为增强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 夏普决定在常熟成立总投资2千万元研发中心。该研发中心主要从事数码复印机硬件、软件和耗材的研发。研发中心的75名员工中, 常熟本地人占90%以上, 他们得到了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并吸收再创新的宝贵机会。研发中心运转两年来, 由常熟员工参与的新品研发也已取得成果。常熟夏普和日本夏普的开发人员共同完成了一个新机型的开发, 把每分钟27张纸的复印速度成功地提升到了每分钟31张纸的复印速度, 并把该机型向全世界推出。更为重要的是, 夏普常熟研发中心的成立, 也加速了本土配套企业技术创新的步伐。在外企的技术开发过程中, 一些本地零部件供应商不断地来提高制造业的工艺水平, 使中国企业可以在技术方面得到不断的进步。常熟市科技局相关人士认为, 常熟外资企业科研本土化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并带动常熟产业档次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合作研发的联合创新革命性的科技进步, 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 一方面使得技术创新周期缩短, 另一方面使得技术创新风险提高, 导致技术开发、产品制造的难度日益加大, 相关的研发费用高昂。许多单个企业已难以支持研发和产品开发庞大的资金投入。而同时, 公司间越来越模糊的界限促使了新创新模式的出现, 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合作研发的方式进行联合创新, 以保证研发活动的快投、多投、快速产业化、提高竞争能力。在国外, 合作研发屡屡在联合创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987年由意大利的SGS Microelectronica和法国电子巨头汤姆逊半导体合并建立的STMicroelec-tronics公司是合作研发的成功典范之一。STMicroelectronics成立后, 又联合摩托罗拉和菲利浦建立了包含半导体工业研发和制造工艺的联合合作研发, 从而非常快速并且低成本地创建了下一代半导体技术和解决方案。该联合创新活动的核心是耗资14亿美元在法国建立的研发中心, 并共同致力于开发世界领先的纳米技术, 以应用于单芯片系统解决方案。后来, 世界最大的半导体生产基地台湾半导体生产公司也加入这一联盟。四家合作企业的资源投入了下一代COMS生产技术的开发工作, 目标是在未来五年将90纳米节点工艺发展到32纳米。这项技术将减小电路板的尺寸, 可以在更小的产品内融入更强大的功能, 从而保证这四家合作伙伴能够满足源源不断的客户需求。合作研发是创新中常用的企业间行为, 其目标是解决产业共性技术问题。合作研发在企业创新中可以降低研发成本、分担研发风险;可以实现研发资源互补, 通过资源融合共同完成创新;可以提供共同学习的机会, 包括共同学习国外先进技术、联盟成员间相互学习彼此特长两个方面;缩短研发周期, 通过产品先发获得市场先机, 合作研发集中产业力量加快了成员企业进入市场的速度。当然, 合作研发并不意味着企业将忽视自己的内部创新, 而是以一种迥然不同的方式来实现创新。实际上, 合作研发战略网络的形成是对充满风险和不确定因素的环境的自然应对。企业可以建立和培养在合作伙伴网络内相互信任、分享知识的机制, 并因此创造商业价值。目前, 我国的许多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 资本实力相对薄弱, 研发投入较少, 且不同单位又在重复开发, 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因此, 通过跨企业、跨行业、跨国界的合作研发进行开放式创新, 充分利用本企业外的智力、人才、资金进行发展, 是一条十分可行的道路。2007年, 我国大唐电信集团与瑞典爱立信公司达成成立联合研究中心的协议。据了解, 该联合研究中心将设在大唐电信集团, 重点研究“准4G”的LTE/TDD技术。LTE被视为一种准4G技术, 双方重点攻克的是在中国力主的TD技术基础上如何向4G演进。这关系到中国TD的国际征程、竞争力等重要问题。目前在电信领域, 作为制高点的标准之争已经转向4G, 对未来产业主导权的争夺已经开始。为了在联合创新上寻求更大突破, 双方还表示将在中国和瑞典政府发起的产学结合项目上积极寻求参与和合作。技术收购助推自主创新在开放式创新中, 通过国际兼并拥有知识产权、核心技术是一条便捷的重要通道。现在国外一些企业有技术、有成果, 但是没有市场;相反的, 一些国内的企业有市场但是没技术, 合起来就可以双赢。国内一些企业通过到海外兼并濒临倒闭或非常困难的企业, 使原有的技术资源包括技术成果和技术开发人才全部为我所有, 产权归我, 通过兼并方式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联想集团这方面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联想集团通过跨国并购获得核心关键技术, 大大缩短了自主开发带来的时间与风险。联想公司通过并购IBM成功地获得了世界最先进的台式机、笔记本电脑技术, 获得了系统的架构设计能力以及软件、硬件研发技术, 优秀的项目管理能力。目前, 联想公司已经构建起一个以中国、美国、日本为支点的全球研发架构, 研发基地遍布北京、上海、深圳、成都以及美国、日本横滨, 在全球范围内组建了2000多人的高水平专业研发团队。通过整合全球创新要素, 联想集团一次次推动技术创新登上新高峰。2005年, 英国资深研发公司罗孚核心知识产权申请破产, 大量有开发经验的优秀研发人员面临流失。上汽抓住机会, 雇佣罗孚研发人员为上汽提供研发服务。这支具备完整的开发体系和流程的开发队伍的加入, 成为上汽及时获取国外最新汽车技术信息的窗口, 进一步使其成为快速吸纳人才和培训人才的战略高地。2004年10月, 沈阳机床集团在与国内外近10家竞争对手的竞标过程中, 一举成功全资收购了德国希斯公司全部净资产, 直接获得了与世界主流水平同步的重大型数控铣镗床、重大型车铣复合加工中心、重大型数控立式车床等设计和制造核心技术, 将这个具有百年历史的世界强手企业的商标品牌和研发制造能力的所有权整体纳入沈阳机床集团的体系之中。并购后的德国希斯公司其战略定位是建设成为沈阳机床集团高端产品研发基地, 重、大型产品的制造基地, 国际市场营销服务基地。通过引入希斯专家到中国本土、派遣本土技术人员到希斯交流学习, 以及将希斯的部分产品转移到国内生产等策略, 沈阳机床集团顺利实现了高端技术的转移, 迅速占领了世界重大型镗铣设备的制高点。2007年, 沈阳机床经济规模突破100亿元, 数控机床产销量、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同行业首位。整合全球创新资源研究表明, 创新效率的高低与其组织形式显著相关。在不同企业之间、不同地域之间、不同行业之间都具有大量的创新资源, 包括技术设备、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因此, 如何将企业内外部、甚至是全球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进行开放式创新是企业实现快速成长的关键。华为虽然在国内看来已具备一定的研发规模, 但是与跨国公司相比, 其研发的投入力度仍有待提高。因此, 华为非常聪明地把创新视野投向了全球资源。华为不但在全球广建研究所, 而且各研究所各有目标, 分工合作。例如, 华为在印度的研究所, 800多人全都是印度籍。这是因为就通信业来说, 软件的作用尤为关键, 而印度的软件业在全球具有较高的发展水平, 通过在印度建厂, 便可以充分利用印度人的软件能力。此外, 华为在斯德哥尔摩建研究所, 是为了吸引爱立信的技术人员;在俄罗斯建研究所, 则是看中了其在算法、数学能力上的优势。就这样, 华为的研究成果建立在6个研究所的通力合作上, 有效实现了全球化下创新资源的整合与提升。近年来, 国内汽车自主品牌中坚力量的上汽集团走出了一条整合全球资源的集成创新之路。目前, 上汽整合全球资源, 已经形成了以中国本部技术中心为主导, 英国技术中心以及韩国双龙研发中心为“双翼”的全球联动的工程开发体系。在强大的产品数据管理系统保障下, 中英韩三地的研发机构不停进行着实时互动。这种独特的时间交替, 被比喻为“赛日模式”, 技术部门每天要运转17个小时, 好比在跟太阳赛跑。凭借这一强大的技术开发体系, 上汽“加速效应”开始显现。如果说荣威750的推出, 是上汽全球自主研发体系“小试牛刀”的话, 那上汽未来三至五年的规划, 将是该体系能量“井喷”的时代。按照计划, 2010年上汽集团将实现产销200万辆、发动机40万辆的产业规模、60万辆自主品牌汽车、5万辆新能源汽车的战略目标。利用20多年合资合作积累的人才优势、技术资源与管理经验的基础, 上汽集团有效集成国际国内各种优势资源, 走出了一条高起点、国际化的差异化自主创新发展道路。

开放引进与自主创新不可偏废 篇2

很早以前,在我国和埃及都出现了用于计时的仪器,最著名的是元代延佑年间(1314—1320)的漏壶,由四个铜壶自上而下互相叠置而成。上面三个壶底部有小孔,最上一壶装满水后,水即逐渐流入以下各壶,最下一壶内装一直立浮标,上刻有时辰刻度,水一一流到最下壶,壶内水位逐步升高,浮标也随之上升,由此可(计)知道时辰。我们现在还可以看得到的,以沙从一容器漏到另一容器的数量来计量时间的沙漏、沙时计、沙钟,都是运用这种自然的滴流现象制成的。

现代社会经济科技竞争与发展、转移的社会现象中,因为追逐利益的原因,也存在着这种类似于自然的“滴流现象”。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转移,在以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一般的做法往往是经过销售其产品一转让该生产线 (设备)→转让其关键技术→转让整个知识产权这样几个阶段和步骤。而整个技术转移过程往往也呈现出由发达国家一中等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一般性国家的递次性转移的情形。也就是说:不同的地域、国家,经济上的利润空间,技术上的产品市场占有率,在达到相对高峰、饱和之后,才可能出现一点一点滴流式地向下 (向外)转移,下一层接受到的经济效益、技术优势必定是低于、逊色于上一层的。综上,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科技竞争国际化的发展中,不可能奢望有“无缘无故的爱”;技术引进、科技交流除了必须付出金钱,就只能是以科技实力为基础的互通有无。别人是决不会把先进的科技无偿地交(教)给我们的,真正的高科技是买不来的。

二、对外开放与追赶型发展

技术引进与交流,就其本身来看,它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生产存在没有决定性的影响,即便闭关自守,同样能够进行自身必须的生产。

但随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能否积极学习、交流、引进别人(国)先进的经济、科技、文化成果,已成为直接影响自己(国家、民族、企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速度的关键性因素。尤其是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中,人们的需要越来越丰富,生产手段也越来越高超,人们对自身发展的满意度就愈来愈不是只纵向地绝对值的提高,而是要进行社会和历史的横向比较看相对值的变化。不能有效地顺应、加入或赶上这样的发展的话,其结果不是在汹涌的市场经济、物质文化极其丰富的大潮中销声匿迹,就是在强权的压迫下而遭受灭顶之灾。

因此,任何一个向上、致力于发展的民族、国家、地区乃至于一个企业、公司,都应该时亥注重对外开放,适时学习、引进、吸纳别人——即人类在长期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验中创造出来的共同财富,来武装自己、提高自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吸收、引进了许多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成套设备,有效地缩小了存在的差距,大大地加快了整个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速度,走上一种追赶型的发展道路。 但我们也必须清楚地看到;引进最多只能当老二。一则知识产权、关键技术都还在人家那里。二则消化得再好,你还是在人家后头。要想走在前头,就一定要立足于自己,要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在某一领域差距较大的情况下,为尽快把这个差距缩短,引进是很有必要的,但在差距迅速缩短之后再要发展就只能立足于自我,立足于自我创新,才能走向与别人平等的合作与交流,才能取得领先优势。

三、跨越式发展与对内开放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人以一种“拼命三郎”的干劲,在传统的家用电器、机电、汽车工业等方面进行改造、创新,紧紧追赶经济、技术发展在前的美国,到20世纪80年代,在许多具体的晶牌产品上不仅追上并远远地超过了美国。美国面对这咄咄逼人的态势,没有采取行政的、经济的管、卡、压等壁垒保护办法,也不是继续在传统产(工)业、现有领域里与之拼夺,而是采取了战略上创新性发展的做法,创造了IT、网络、数字技术等,一下子把日本远远地甩在了后面。使日本人奋力追赶到了传统产 (工)业的高山顶上时,突然发现在这座山的前面,又出现了比这座山更高的山,美国人却早已在这座山上了。

这看起来是一些很有趣的现象,可在这些现象后面却蕴涵着一个更为深刻的问题: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要想在经济上、在具体的产品产业领域里有效地向更高层次发展,就必须有具体的科学技术的跨越性发展作支撑,而要实现这种“跨越”,思路、模式和机制、体制上的创新至关重要。80年代起,日美两国就开始了高清晰度电视技术的开发研制。本来1985年日本的宫本宗弘就提出了未来是属于数字式的,但日本人却摆脱不了人的被动客体地位,走不出“给什么吃什么,播什么看什么”的格局,从而局限在增加画面的扫描线、改变画面的高宽比例上进行创新发展。而美国人则从技术上支持、帮助人如何增加(强)自己的选择,从实现人的自主选择权力的扩大开发来研制,结果在建立双向互动的信息高速公路、实现各种媒体网络化连接的基础上跳出了传统的模拟式技术思路,发展并创新了数字化技术,不仅使电视技术有了质的突破性的提高,而且使计算机信息产业有了空前的发展。

我国经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飞速发展,其根本就在于改变了过去那种层层对上负责的计划经济体制,改变了过去不合时宜的组织结构关系,实现了对内开放。充分发挥了各个实体、主体、个体的能动性、创造性。

开放式自主创新 篇3

企业创新理念的变化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和欧洲工业朝着组合化(modularity)、专业化(specialization)、外包化(outsourcing)和网络化(networking)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企业特别是跨国技术密集型大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出现了变化。虽然企业仍在努力开发和保持自己唯一、复杂和不易被复制的核心技术,但当今世界由于很多技术在垂直链上出现中断和知识的快速传播,他们不得不在某种程度上放弃技术垄断,与其他高水平专业供应商分享市场价值。企业对外进行技术转移或外包后,仍然保留概念设计和系统集成能力,以协调相关研究、设计和制造。由此企业对核心竞争能力(core of competencies)有了新的理解,即从认知体(bodies of understanding)向具备基础或背景能力(backgrund competencies)过渡。企业一方面继续保持在核心技术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但放弃在所有方面进行深度开发,增强协调和吸收外部技术的能力。另一方面大企业逐渐成为创新设计师(Innovation architect)和扮演价值链市场协调员(market coodinator)角色,提高对其他专业性和经验性企业的系统集成能力。

科学技术信息的快速传播也促使企业必须进行开放式创新。比如音响放大器是在一个大学出现的发明技术,各企业采取不同的创新方式进行吸收。美国TI公司初期阶段已成功把该技术转移到自己的系统内,但当偶然性发明了数字式放大器技术后,迅速与发明人建立合作关系,并以此开发了新系统和芯片。日本SONY则过高估计并固守自己的核心技术,只好面对市场对芯片式放大器日益增长的需求而痛苦挣扎。

传统封闭式自主创新模式仍是需要的,但其负面影响越来越明显,企业会变得僵硬。开放式创新要求企业具备不断重组技术结构和资源的能力,在消化吸收外来技术的同时向外输出技术,在不同的价值链上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目前各国加大了研发投入,风险投资促进新生科技型企业的诞生,知识产权得到更合理保护,专业性和中小型科技企业快速发展,市场调节科技发展的力度加大,加速了企业从封闭型创新向开放式创新模式的过渡。

传统创新模式面临的挑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欧企业的创新管理理念基本上是封闭式(closed innovation),企业在内部进行创意研究和开发,直到产品进入市场。虽然近几十年企业之间出现了技术联盟形式,但其基本逻辑仍是依靠内在能力创新。然而随着研究和开发成本及复杂性的增加,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大量技术供应者和用户的出现,风险投资、大学和科研单位先进技术的快速扩散,封闭式创新管理模式受到挑战。

传统创新模式的路线图为:科学和技术研究—>开发—>新产品和服务—>市场,即:研究项目的启动是基于企业自身科学基础,目标是自己使用。其中一些项目半路搁浅,一些项目继续往前走,最后只有少量项目进入市场。由于这是单向的,所以被称为内部封闭式创新。美国AT and T Bell实验室是这方面的代表,尽管他们有很多研究成果,但却是典型的封闭式企业文化。

目前这种封闭式创新模式已面临如下挑战:

1. 高技术人才的流动

目前, 大学毕业生、研究生和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知识劳动者市场供应充分。这些生产有用知识的“原材料”可以很容易从原来的研发中心或企业向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大学、新生企业、咨询机构和其他第三者流动并转移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一个企业可以通过雇用另一个企业的科技人员受益, 专业工程师能够从一个企业向另一个待遇更好的企业漂流。比如美国现有硬盘技术公司中有21%是由原IBM公司离开的工程师所创办。美欧的移民政策对吸引第三国的专业技术人员起到了重要作用。据美国国家基金会统计, 美国MIT和斯坦福大学50%的博士后不是美国公民, 硅谷30%的计算机公司不是在美国诞生。然而美国并没有给所在国给予补偿。竞争对手用提供更优惠待遇挖走人才并获得所需要的技术。高技术人才的流动或流失给封闭性创新企业的研发投资造成困扰。

2. 风险投资

1980年以后风险投资在美国快速发展,2000年已从初期的8亿美元增加到800亿美元。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模式产生重要影响,大量的研发人员受高风险/高回报的诱惑去创办自己的企业,原企业内的知识库和技术储备受到威胁。虽然大企业可以提供一流设备、激励措施和知识环境进行研究工作,但不能阻止新生企业从原企业剥离出去,也不能阻止内部科技人员的离开。

3.外部供应商增加

过去技术密集性企业很难找到相匹配的供应商来提供技术服务。但目前情况已发生了变化,供应商甚至能够提供高于本企业所能达到的高质量服务。这一方面可以支持企业集中力量在关键领域而不是所有方面进行研发,加速成果转化速度,但另一方面因供应商面对所有客户,使得企业的研究成果有可能向外部泄露。

4.技术垄断时代的结束

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信息、通信、生物、新材料技术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已远远超出单个企业和机构的研发能力,企业之间必须进行合作和放弃垄断。

开放式创新模式的建立

目前美欧学术界关于“开放式创新”的理念主要基于Henry Chesbrough教授的下属描述:“开放式创新(Open Innovation)是指企业使用有目的性输入和输出技术来加快内部创新,并以相应的方式扩大在外部使用创新技术的市场”(The use of purposive inflows and outflows of knowlege to accelerate internal innovation, and expand the markets for external use of innovation, respectively。根据该理念,在开放式创新过程中,企业能够也应该像使用内部技术一样利用外部技术,并利用内部和外部创新技术及途径开拓市场。开放式创新要求企业能够做到不断进行许可证买进(Li-证转让市场+新市场。开放式创新模式的特点是研究项目的启动是基于自身技术和引进技术,市场进入是通过许可证转让、建立风险投资企业、传统市场开发等多条途径。美国IBM, Intel, Procter and Gamble等公司是开放式创新的成功范例。

在处理知识产权方面,封闭式创新条件下企业积累知识产权主要供内部使用,多数专利没有被相关企业开发,失去应有的价值。在开放式创新条件下,企业成为知识产权的卖方和买方,知识产权通过许可证转让、企业延伸、风险投资等其他方式变成灵活的企业资产。

开方式创新模式的另一个特点是建立企业合作网络,涉及处理企业并入、企业延伸、风险投资、合资等机构之间的关系。它们可以是一种正式合作网络,如建立合资企业和研发伙伴联盟,或是客户-供应者关系如许可证转让、签订合约、关键设备共享等,或是建立有共同市场和开发互补产品的横向联盟。非正式合作网络如个体之间的合作等。合作网络是企业创新的一个增值战略,它可使企业对外来技术作出快速反应,找到自己技术的市场,加速实现科研成果商品化。

为开放式创新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政府的角色

政府在创新活动中一是扮演政策制定者和监督人,比如制定技术开发和传播的一般规则,知识产权的确定和保护,竞争政策,促进新生企业的建立和发展等;二是对研发和创新项目提供直接补贴;三是创新产品的购买者,政府采购对产品开发起引领作用。

2.教育和培训

技术创新政策离不开一套完整和高质量的教育和培训体系。应鼓励大学、研究单位和企业之间加强人才流动,交叉兼职,特别是安排大学生到企业去实习。只有大学和研究单位真正了解企业的问题和需要才能实现实质性合作。

3. 风险投资

与政府拨款人相比,风险投资商面对的要么是高回报要么是失败,他们比政府行政官员更活跃和敏感,对项目信息预测相对要准确。因此对商业性阶段的创新项目采用市场拨款机制更符合发展规律。与美国相比,欧洲对新生企业的风险投资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力度小,二是在商业化技术创新阶段出现断带,企业很难找到扩充资金。另外,欧洲风险投资是防守型,是否投资取决于新生企业是否拥有专利,而明智的风险投资标准则应根据企业的潜在创新能力而定。

4. 一个好的知识产权制度是在创新保护和扩散方面找到平衡

据统计,大企业80%-85%的专利没有得到利用。政府应制定政策鼓励企业把这些专利技术在其他企业使用,比如许可证转让、建立技术剥离企业,大力发展技术市场等。

5. 建立企业竞争机制

保持企业创新活力的重要措施是建立企业竞争机制。技术持有者和卖主总想保持垄断地位,但竞争越激烈他们就越难保护所有技术。在开放式创新条件下,政府的政策应使得他们以合法形式扩散技术,比如转让许可证,以该技术为基础建立技术标准或技术平台。中小科技型企业最具经济活力,他们与大企业的竞争与合作将推动未来经济的发展,政府应特别给予扶持。另外,目前各国都偏于关注从大学和科研单位孵化企业,但它们在初始阶段离市场较远,而从企业分离出来的商业性小企业其生存能力、增长幅度和效益更好,也应得足够支持。

6. 建立企业技术创新合作体系

创新是相关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目前大多数企业是在孤军作战,合作不足。开放式创新模式可使企业找到一种新方式在价值链的不同点进行合作,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企业之间以及与研究单位和大学之间建立密切联系将有利于这个目标的实现。建立和管理企业合作网络的重要原则是实现“共赢”。除企业和研究机构外,政府部门也在合作体系中起重要作用,如鼓励竞争和以反传统及习惯势利精神推动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实施。

7. 政策互相协调

自主式开放式的数学课堂教学有感 篇4

一、以导学案为入手点,关注学生自主学习

我们都清楚学生在预习时,难以把握预习内容的目标,知识的深度,问题的难度,拓展的广度,而我校的导学案很好的解决了学生预习的方向性与有效性的问题,导学案是集教案,学案,资料,习题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在老师手上是教案,在学生手上是学案,资料,习题。它有效地指导学生如何预习,预习什么,怎样预习,预习导什么程度均能做到心中有数。

二、强化合作与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协作精神

(一)落实合作小组的建设,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因此,学习小组的建设应是合作学习的基础。老是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个性特点等,把他们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定好小组长,指导他们如何开展小组活动,并给每一个小组提出各自的目标和要求。同时引进“竞争机制”,对每个小组进行评比,既有小组长的考评,也有整个小组的考评。

(二)学生为本,营造和谐的氛围,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团结协作。数学课堂中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置身于合作學习中,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围绕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个中心,其前提是必须创设一个和谐,适宜的课堂环境,在这种氛围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成为一种可能,师生之间彼此欣赏,教学相长。

(三)合作交流对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概念学习,实践操作以及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效能。尤其在大班教学中,合作学习为每个学生创造了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自己负责的问题,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学生间的思想在一起交汇,引起思维火花的碰撞,动手操作,用脑思考各个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创设自主探究空间,凸现学生主体地位

正如《课标》所提到的“自主探究”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强调自主探究,使数学学习成为探究性学习。优化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操作上注意选材呈现实践性,开放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总之,新课程,新课程标准,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式给我们输入了新的血液。我们要转变教育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充分相信学生,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多动眼,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既要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又要较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

(作者单位:陕西兴平秦岭中学)

开放式自主创新 篇5

一、以读为本, 营造学习氛围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是用教材, 而不是教教材。因此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精读课文———学习重点句、段———品读课文, 走出文本, 扩展视野。从中可以看出, 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要让学生理解地读、传情地读, 读出韵味, 读出自己的个性, 读出自己的情感, 读出自己的理解, 真正使学生爱上阅读, 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 从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二、重视感悟、理解字词句, 不要脱离文本

文本对话中, 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最重要, 因此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一方面使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弄明白课文内容的意思, 另一方面还要让学生通过详细地探究理解、品味, 感受到作者如此运用的目的和想要表达的情感, 从而引起共鸣, 最终达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的目的。

三、读书与练笔并行, 架起模仿与创造的桥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读书和练笔的有机结合, 这是训练学生最有效的途径。读书在于积累语言, 积淀情感。读书的过程也是利用文本的规范语言, 改造自己日常语言的过程。这样, 学生就会在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 感受文本的巧词妙句, 接受语言文字美的熏陶。

开放式自主创新 篇6

关键词:自主创新,开放式教学模式,体育教学,应用,途径

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学校体育教学, 要以确立和凸显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核心, 促进学生体育学习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与提高。因此, 为了全面贯彻与落实有关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决策, 本文对自主创新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途径与策略进行探讨, 这对于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提供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具有重要的参考与应用价值。

一、自主创新的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在体育教学中, 自主创新是指在新的教学理念的引导下, 以自身的理解与认知能力为基础, 以理性思维与实践活动为手段, 对传统教学思想与模式进行优化与创新的行为。

开放式教学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题而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形式, 在这种教学形式中, 学生与教师之间构成了全新的师生关系, 呈现出相互支撑与相互依赖的态势, 教师通过对自身引导作用的发挥来促进学生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而学生则在教师的辅助下, 来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以达成对自身素质能力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通过对上述论点的整合, 可以将自主创新的开放式教学定义为:是以开放式教学模式为基础, 以自主创新为手段, 是一种能够为学生创设与提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其学习兴趣、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培养其创新思维、形成良好创新理念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自主创新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1.转变观念, 创设兼具自主、开放与创新特征的教学情境。

自主创新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应用与推广, 其首要环节在于教学理念的更新与转变, 使得体育教师的教学思维与教学改革形成有机的适应与相容。这就要求在对教学情境的创设上要注重对自主、开放以及创新等元素的注入, 使得自主创新的思想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这是实施自主创新的开放式体育教学的重要基础与必要条件。

2.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认知能力的提高, 是学生建立正确学习动机的基础, 是其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动力。因此,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 加强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 使得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使之与教师的教学理念达成有机的互动。同时, 认知能力的提高, 还有利于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与激发。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积极主动地促进与辅助学生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的转变与升华, 通过对自主创新的开放式体育教学理念的感悟, 来达成充分的理解, 切实把握其重要意义所在, 进而形成强烈的自主参与欲望, 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 进而促进其自主学习意识的有机生成。

3.尊重与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 促进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发展。

开放式体育教学的核心在于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 因此, 在自主创新的开放式教学模式的运用过程中, 要求体育教师要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充分的尊重与维护, 使得学生能够在真正体现开放特征的教学情境中实现自主的发展。另外, 个性是社会个体在思想品质、性格特征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有别于他人的特质。在体育教学中, 加强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潜质, 使之在思维意识、理解能力与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有效的提高与发展。因此, 要求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应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这不仅是实施自主创新的开放式体育教学的重要步骤, 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促进其实现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的重要途径。

4.注重对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 促进学其创新能力的发展。

自主创新的开放式教学摒弃了传统“一言堂”式教学模式的狭隘性与局限性, 实现了教学理念与形式全面的理性开放。而相对于体育教学而言, 该教学模式的应用, 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思维能力的发挥, 形成积极的自主参与意识, 并通过对教学活动各环节的全方位参与, 使得体育教学发展的取向能够有效地满足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同时, 由于学生的亲身参与与体验, 有利于学生及时地发现教学过程中的相关环节与自身学习需求间的偏差, 并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观点与看法, 这对于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 要求体育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引导与鼓励学生对教学整体设计过程的参与, 在充分凸显其主体地位的同时, 使其参与意识与创新能力得到切实的发展与提高。

三、自主创新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加强对自主开放意识的培养, 为学生创设与提供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

自主开放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是在体育教学中开展自主创新的开放式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因此, 要求体育教师要以素质教育为导向, 加强对自主开放内涵的理解与认知, 切实把握其实质, 充分理解与感悟其重要的作用所在, 进而不断地促进与完善自身的自主开放意识的培养。要积极主动地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 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第一要旨, 为学生创设与提供宽松、民主、和谐、自主的教学环境, 并充分发挥其引导与辅助的作用, 使得学生能够尽快地导入情境、适应全新的学习环境。

2.注重对学生好奇心理的激发, 促进其自主创新意识的发展。

好奇心理是产生兴趣、形成创新意识的重要基础, 因此, 加强对学生好奇心理的激发, 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开放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开展。这就要求, 首先, 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凸显新奇性, 激发学生好奇心理的生成。其次,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要凸显启发性, 引导与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再次, 要打破传统的“满堂灌”教学形式的束缚, 变单向灌输式为双向研讨式, 以确保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时间, 进而促进其自主思维与创新意识的有效发展。

3.提高体育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 以确保体育课堂实现理性的开放。

自主创新的开放式教学是一种建立在合理设计基础上的理性开放, 开放过度与过小都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 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对课堂驾驭能力的培养, 以确保在体育教学中开展自主创新的开放式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陈建嘉.论大学开放式体育课程的基本特征[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3, (4) :18-80.

[2]茅勇.体育教育需要转变的几个观念[J].体育, 2000, (3) .

自主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篇7

一、传统式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我国沿用多年的一种实验教学模式和体系, 它在实验内容上强调严格的二级学科框架, 即相对独立的、因循渐进的模式。该模式将化学实验内容划分为无机、分析、有机和物理化学实验等。有规定的项目、实验时间、操作步骤、标准结果和实验报告书。教师准备好所需一切, 学生没有自主、选择可谈。

二、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见图1) 是针对“传统”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封闭性弊端而提出的, 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拓展知识面, 获得较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的职能由传授型转变为指导型, 学生由被动接受角色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探索的主体, 是原化学学科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建立的实验教学模式, 在本科教学评估中受到了好评。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开放。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实验室开放, 更重要的是实验项目、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评价等环节的开放。

2.实验教学内容。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以分层次、模块化的实验内容体系为其主要特征, 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段内、在规定的模块中选择实验项目和实验时间。依据实验对象和教学目的, 按照化学一级学科实验教学内容, 分三个模块设立。[2]

第一模块为基础性实验, 这一模块是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基础, 并为下一层次的模块内容教学奠定基础。

第二模块为综合、设计性实验, 侧重点是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综合设计性实验中, 项目的整体性由螺旋式的循环实验过程来构成。对实验结果的要求较高, 但是更重视的是实验过程。所以开放式实验教学中, 综合设计性实验内容的整体性和联系性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

第三模块为研究性实验, 学生以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验能力为基础, 和教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 查阅相关文献, 选择实验课题。

3.效果。开放式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与人合作的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和可操作性。但是, 开放式实验教学在概念和体系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实验内容的开放局限在一个模块范围内, 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模块之间的联系与界定是人为的, 其相互关系也比较脆弱, 循次而进有余, 而凝练和整合不足。

三、自主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自主实验”是学生根据自己本身的水平和兴趣, 在较大范围内自主选择题目、设计方案, 独立的安排时间完成的一种实验教学方式, 重点放在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上。自主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见图2) 就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独创性为中心, 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目标, 把各个实验教学模式中的专业实验、综合型实验、设计型实验、研究型实验、创新型实验和论文型实验等多种实验形式综合为一体, 供学生自主选择、自主设计和独立完成的实验教学模式。

(一) 自主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特色

1.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开放度和更高的自由度——不仅是实验时空和实验项目的开放, 而是教学资源和实验内容的开放, 成绩评定也将随之更为灵活;

2.学生对实验内容的选择范围——在更广范围内选择实验内容, 而非单一模块中实验项目的选择;

3.实验方案的自主设计——在其他模式中是没有的、崭新的形式, 符合实验教学改革方向;

4.能够促进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的互动;

5.能够使实验师资、设备和场地资源实现优化组合, 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6.能够促进凝练学科特色——实验教学是学科特色的一种体现, 学科特色的培养对象是学生, 所以学科建设是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而展开, 应该同时反映学生的要求和社会的需求。自主型开放式实验教学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交叉点, 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凝练学科特色的创新基地。

(二) 构建自主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对策

1.高水平教师队伍的“引导、合作”作用

因为实验项目的多样化、综合化, 从选题、方案设计、准备、实验到总结的全过程中, 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教师要一一予以启发、引导和协助解决;充分利用教师的科研课题, 教师的科研项目是最有效、低成本, 且能够反映学科特色的教学资源, 且围绕研究课题研究生和本科生一起进行研究, 研究生教育和本科生实验教学必然发生某种关系与联系, 这对实验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2.实验内容选择范围的界定

在开放式实验教学中选择范围是实验内容模块, 在自主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中没有这种界定, 而是要靠“学生的兴趣—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学科的特色与优势—与研究生教育的互动”等多方面、多层次上的协作来界定。学生在低年级时主要培养基本实验技能, 进入高年级则可进入“基础实验—开放实验—毕业论文”实验教学体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3.实验成绩评定

自主开放式实验允许实验的失败, 鼓励敢于探索的精神, 注重得出结论的过程;没有实验项目数的限制, 所以学生和学生之间没有可比性。成绩应该是对实验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的实验项目设计水平、查阅和综合文献资料的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的评价结果。评价方法上, 可采用学生、教师和“教师+学生”三个层面上评价结果的总和评定, 使对学生的评价公开公正, 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得到极大的发挥。

4.实验教学保障体系的构建

为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需要建立一套实验教学保障体系。建立与实验教学体系相适应的多层次、全方位开放的实验室结构体系, 即“基础化学实验室+开放实验室+融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科研实验室体系;充分依托学科优势开展实验教学;并加强教学实验室与科研实验室的联系, 实现科研实验室对本科生开放, 提高实验教学的水平。

5.实验教学实验管理队伍建设

要培养一流的人才, 必须有一流的师资, 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是自主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根本保证之一。组建以课程组为纽带的教学团队, 如化学基础课程团队、实验课程教学团队、合成化学教学团队、环境监测与分析教学团队等。通过教学团队, 优化课程设置, 协调教学内容。另外, 还需注重的是青年教师的培养。

除此之外, 学校各相关部门的鼎力相助和政策方面的倾斜是实验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

总之, 实验教学体系、开放的实验室体系、优秀的教师队伍和学校的政策、投入是构成完整的、可操作的、高效率的化学实验教学的前提。

四、结语

在研究传统式、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基础上, 提出“开放+自主”的自主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与其他模式相比, 具有更大的开放度, 能够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引导, 学生完成”的教学理念, 有效促进实验教学改革的发展, 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凝练学科特色。

摘要:在研究传统式、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基础上提出自主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阐明了自主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的概念和特色, 并提出了构建自主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对策。

关键词:实验教学,化学,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自主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易红.高校实验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 27 (2) :1-4.

开放式自主创新 篇8

一、鼓励学生用脑大胆地“想”

常言道:“不怕做不到, 只怕想不到。”在学习中, 我们要结合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展开大胆而又合理的联想, 学生有了丰富的想象, 就有了开阔的思维。只有大胆地想, 才能思绪万千, 才能打破学习中的思维定势, 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 在教学小学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 教师必须先做好准备, 搜集下载关于火烧圆明园的电影资料, 并留出一定的时间安排学生观看电影, 然后让他们展开讨论, 谈感想、谈体会, 各抒己见, 有些学生便奇特地联想到了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为什么当时中国人愚昧落后, 制造不出火药枪和火药炮来抵御英、法联军的侵略, 反而让他们扛着装满火药的枪炮来烧杀我们?这样, 学生通过大胆想象, 打破了定势思维, 一下子就超越了书本知识的问题, 收效良好。

二、要求学生用眼仔细地“看”

所谓“看”, 就是观看、观察, 是获得信息的最基本条件。在学习和生活中, 先观察后思考, 是对事物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本认识过程。因此, 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仔细观察, 通过观察发现问题, 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解决问题。如要让学生领略课文中描绘的美丽风光时, 教师可以先播放相关的风光图片, 让学生仔细观察、尽情欣赏, 并根据自己的观察, 把自己的新发现说给大家听, 然后再互相评评谁的最新颖。这样, 学生在用眼仔细“看”的基础上, 进行了探究并创造性地学到了更多的知识。

三、指导学生用笔形象地“画”

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和想象,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把自己的所看所想画下来, 再动口说出来, 从而使他们的手和脑能够更好地结合起来, 以弥补学生上课只听不做的缺陷。例如, 在教学一年级《画风》这篇课文时, 教师用“简笔画”画出风中的事物, 再让学生想办法“画”出“风”来, 看谁想的办法多, 看谁的办法好。通过这样的活动, 既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又培养了学生的动脑能力和动手能力, 这比教师直白地讲解要好得多。

四、引领学生用口流利地“说”

在开放式的语文课堂上,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思维, 既可以锻炼说话能力, 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 教师在学生面前要创设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 充分发扬民主, 构建和谐氛围, 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蓝天, 以促进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的提升。

五、启发学生用手认真地“做”

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就必须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 学生自己动手做的过程, 实际上就是思维与探究的过程。在教学中, 教师要为学生设计、提供做的时间和必要的物质条件。在指导学生学习时,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模式, 要相信学生,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 自己动手圈点勾画, 自己动手查字典, 自己动手摘抄精彩的句段, 自己动手写心得等。这样, 学生就能在自己动手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六、倡导学生要善于把批判性的接受与创造性的学习有机结合

教师在开放式的课堂中要营造宽松的氛围, 要求学生遵循客观规律, 坚持真理, 敢于怀疑。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 教师要指导学生在了解詹天佑多种设计和修造铁路的方法的同时, 还要说出自己的设计和想法, 并进行合理想象和科学思维。这样, 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合理分析、大胆怀疑, 敢于创造性地学习知识, 充分展示了思维过程的合理性。

七、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捕鱼”的“方法”, 还要引领学生寻找“捕鱼”的“场所”

人们常说:“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在开放式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不能只注重教给学生“如何捕鱼”, 还需要引领学生寻找“渔场”, 告诉学生学习的多种渠道及学习的庞大资源应该到何处去找, 即告诉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多种途径和渠道。如从“电视天气预报”知道“明天有雨”, 我们明天出门就要带雨伞。再如, 如果从“报纸上”看到中小学生因成绩差, 竟然跳楼自杀, 面对如此现象, 学生会怎样想, 心理会产生怎样的启示?如果你也是一个承受力差、意志薄弱的人, 又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正确对待挫折?这些都是怎样收集信息、获取知识的途径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八、结语

开放教学 自主探究 篇9

【关键词】 活动;开放教学;自主探究

儿童学习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根据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之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学习。

一、让学生尽可能去“想”,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我在课堂上总是鼓励学生毫无顾忌地尽情去想,合理地去想,大胆地去想,甚至是异想天开。如学《圆明园的毁灭》时,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放《火烧圆明园》影片的片断,让学生看后谈体会,学生便联想到了火药,他们提出: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为什么不制造出火炮、火枪来对付英、法联军呢?这样一来,使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超越了书本。

二、让学生尽可能去“看”,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看”就是让学生观看、观察,给充足的时间去观察,通过“看”获得“发现”,在此基础上去主动学习知识。如学圆明园的风光时,采用CAI出示圆明园的风光图片,由学生尽情地观察、欣赏,再据自己的观察和发现,给图片题一个与图同美的名字——题名。然后将图片的原名对照自己题的名,比较一下谁好、为什么。如学生根据“万花阵”的建筑特点,它像一朵绽开的荷花而题名为“石花玉亭”。这样学生在充分“看”的基础上进行探求并创造性地学到了知识。

三、让学生尽可能地去“画”,培养他们的思维力

学生通过亲眼去看、去体验、去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思考层面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画下来、描绘出来,再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将手和大脑都动起来,克服了上课只用耳听、不用小手来操作的不足。如上一年级的《画风》一课时,在设计时充分体现一个“画”字,老师和学生都用画的方式来表达一定的思维结果,老师用“简笔画”板书出书上所说的风中的事物,课中还设计让学生在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上想办法“画”出“风”来,看谁的办法想得多,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就把风画出来了。这样就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兴趣,培养了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学生在探究怎样画这一过程中,也就明白了风是不能直接画出来的,只有通过其它事物在风的作用下来表示这一要点,比老师讲出来的效果好多了。

四、让学生尽可能地去“说”,锻炼学生的口才

学生思维的合理性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通过他们的说,能够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是如何达到思维的合理性的。老师给学生创设了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真正做到了课堂教学氛围和谐、民主,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蓝天。如以“指名说、上台说、小组说、问答式的交流说”等方式,以“补充说、总结说、修改说、更正说、综合说”等内容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快速组织语言的能力。

五、让学生尽可能去“做”,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学生自己动手做的过程,实际上也包含了思维与探究的过程,在此就要为学生设计、提供做的时间和必要的物质条件。如在期末复习成语时,改变以往老师将一册书的成语找出来让学生抄、读、记等,而是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自己去找、去抄、去积累,还要求学生比一比,谁能将一册书中所有的成语全找出来。这样学生在自己找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自主性、积极性。

六、让学生批判与创造性地接受知识,展示思维过程

要营造宽松的环境,要求学生坚持真理,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敢于怀疑前人,不唯书,不唯上。如学习《詹天佑》一课,学生在敬佩詹天佑的同时,还针对他的“人字形铁路的设计、”“中部凿井法、”“相对凿井法”谈出了自己的设计、想法,进行了合理的想象、科学的思维。又如学《蛇与庄稼》时,学生大胆地说:“庄稼得不到好收成的原因不仅仅是被洪水淹死了的原因,还因为海水是咸的,破坏了土壤,使那里的泥土不适应庄稼生长了。但过了几年,由于天上下的雨水稀释了以前被盐水破坏的土壤,所以后来庄稼又丰收了,不光是因为有了蛇的原因等。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大胆怀疑,敢于创造性地接受知识,充分地展示了学生合理的思维过程。

七、教给学生“捕鱼”的“方法”和“场所”

人们常说“授人以渔,终身受用”,面对这个知识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今天的知识明天就不够用的现实,我们不能只注重教给学生“如何捕鱼”的学习方法,还需要告诉学生“捕鱼”的场所,告诉学生学习的多种渠道和网上的庞大资源应该在何处去找、在何处去学、在何处去发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怎样去收集一些资料,从哪儿去获取资料,即告诉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渠道。如通过报纸剪贴、书刊摘抄、电视录音、收音机录音、光碟、磁盘、网上下载、实地调查、自己生活体验、专题采访等。对于收集到的材料又怎样来整理、处理,使之成为对自己有用的资料呢?如从“电视”上知道“明天有雨”,你将怎样处理这个信息呢?明天你就要带雨伞。又如你从“报纸上”看到一个中学生因考试成绩不好,竟跳楼自杀轻生,你会怎样想?你的心理会产生怎样的启示?如果自己也是一个承受力差、经不起挫折的人,你面对这种情况会怎样处理?是不是该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正确对待考试呢?这样可帮助学习掌握收集信息、获取知识的途径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只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给学生留下时间、空间和机会,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想、去看、去说、去画、去做、去怀疑,既教给学习方法,又教给获取知识的途径,就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意识。

开放式自主创新 篇10

关键词:C#语言,软件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自主开发软件

1 引言

当前许多企业和单位都有自己的研 发部门和 研发人员 ,会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一些自主开发以满足许多外包开发软件达不到的要求。但由于许多企业自主研发的软件没有经过一个比较成熟的软件开发流程, 并且没有自主的软件升级服务器和升级模块, 导致对自主开发软件的管理以及升级没有一个有效方便的手段, 许多企业只好采用开发人员手动安装和升级的方式来进行管理。但是由于企业终端数量众多, 手动安装和升级的方式显得耗时耗力且效率低下。

而当前市场上的具有软件管理功能的系统比如360软件管理, 百度软件管理等系统只能针对已经商业化的成熟软件比如QQ等进行安装和管理, 而不能对自主开发的软件进行管理, 所以开放式自主开发软件管理系统应运而生。该系统主要针对当前企业里的自主开发软件进行管理, 具有多终端管理、开放式配置、自动安装升级等特性, 实现对自主开发软件方便、快捷、有效的管理。只要对想要管理的自主开发软件按照一定的规则配置相应的xml文件, 即可将该软件加入到系统中进行管理。系统分为管理终端和用户终端两个界面, 满足不同用户角色的需求, 且系统模块化开发的模式可以方便地移植到其他系统中。

2 系统设计

2.1 模块组成

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 每一个模块采用一个类进行实现,方便系统功能修改、升级以及移植。

主要模块如下:

安装模块: 负责根据用户选择的软件名和软件版本, 将所需软件安装在用户选择的目录路径下。

升级模块: 负责根据用户选择的升级类型, 将所需升级软件的版本升级为服务器最新版本。

管理模块: 查看所有使用系统的终端上安装的软件以及其版本, 并且可以对终端上安装的软件进行远程安装和升级。

配置模块: 负责对是否自动升级、软件安装路径、系统监听端口等进行配置。

通信模块: 负责用户终端和管理终端之间的通信。

2.2 系统界面及功能

系统采用两个界面的设计, 分别为用户终端界面和管理员界面。用户终端界面有主界面、软件安装窗体、软件升级窗体和系统配置窗体。 管理员界面有主界面、终端管理窗体和系统配置窗体。

用户终端界面:

主界面: 有软件安装、软件升级和系统配置3个窗体按钮可供选择。

软件安装窗体: 可以浏览服务器上可供安装的所有软件及最新版本, 选择相应的软件和软件版本以及安装路径后将所选软件安装在相应目录下。

软件升级窗体: 可以浏览本机上已安装的所有软件当前版本以及服务器相应的最新版本, 选择选择相应的软件和软件版本确认后即可升级为服务器最新版本。

系统配置窗体: 对系统的相应配置进行操作。分别有是否自动升级、软件安装路径、管理终端IP, 系统监听端口等。

管理终端界面:

主界面: 可以看到所有已连接上的终端以及相关名字、IP地址等信息。

终端管理窗体: 可以看到终端上所有已安装的软件以及版本, 点击后可以强制令其升级为服务器最新版本。

系统配置窗体: 对系统的相应配置进行操作。分别有终端添加删除、服务器IP配置、管理员用户名密码配置等。

2.3系统构架及流程

系统构架及流程设计如图1所示, 用户终端的升级模块和安装模块通过通信模块与管理终端进行通信, 管理终端的终端管理模块通过通信模块与用户终端进行通信, 而通信模块通过系统配置模块获取相应的通信IP地址和端口。

3 系统的实现

3.1 通信模块实现 Communication 类

通信模块Communication.cs采用Socket技术实现 用户终端与 管理终端 之间的通 信。Socket是应用层 与TCP/IP协议族通信 的中间软 件抽象层 , 它是一组 接口 , 它把复杂 的TCP/IP协议族隐 藏在Socket接口后面 , 对用户来 说 , 一组简单的接口就是全部, 让Socket去组织数据, 以符合指定的协议。当用户终端启动时将通过信息通知管理终端并上报本机的软件版本信息。当管理终端强制终端升级时将发送升级信息至 客户端 , 客户端收 到后即执 行相应的 升级模块 。部分代码如下:

下载软件安装和升级程序采用FTP技术, 将服务器上的软件安装程序或升级程序通过FTP下载至本机上然后执行。部分代码如下:

3.2 安装模块实现 Setup 类

安装模块setup.cs根据用户选择的软件 , 读取服务 器端该软件的相应配置文件setup.xml, 并调用通信模块下载软件安装程序并执行或者无需安装下载相应软件文件, 部分代码如下:

3.3 升级模块实现 Update 类

升级模块update.cs根据用户选择的软件, 读取服务器端该软件相应配置文件update.xml, 并根据升级所需调用通信模块下载相应的升级文件覆盖。部分代码如下:

4 结语

上一篇:认知神经科学哲学下一篇:质量管理下的学生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