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数学教学培养自主(精选12篇)
开放数学教学培养自主 篇1
传统的数学教学, 把数学学习过程局限在让学生接受间接的知识经验范围内, 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状态, 很大程度地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开放式教学相对于传统的教学形式而言, 是一种极富教育价值的数学教学形式, 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 提高课堂效率。本人长期从事中高年级数学教学, 现结合平时实践, 谈谈自己是怎样实施开放教学的。
一、课前开放, 预设自主空间
传统的封闭课堂教学中, 教师在上课时才公布上课的内容, 剥夺了学生的知情权, 使学生在课堂上往往显得被动。而开放式教学却让学生知道将要学习的知识, 动员和指导学生去查找相关资料, 必要时进行社会实践调查。例如, 在教学《利率》一课时, 课前, 布置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这样, 在教学新知识之前, 学生不再是“零”起点, 在学习时能使自己处于主动探索的地位。
二、课中开放, 促进自主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 应该给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 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 而且掌握学习的方法, 获得可持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1. 自主联想, 发展思维。
例如, 教学“圆柱体积”时, 先让学生回忆, 学习“圆的面积”时, 把圆转化成什么图形, 然后根据两种图形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再让学生思考:能否把圆柱也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一种立体图形, 从而推导出它的计算公式。有的学生说把圆柱沿底面直径平均分成32份, 把16份和另外的16份拼成一个长方体, 有的学生说可以拼成一个正方体等等。通过这样的复习, 学生自主发现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再进行大胆猜测, 会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2. 自主尝试、探究。
在教学中, 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余地和空间, 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例如, 在教学“圆锥体积”时, 当学生猜测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时, 教师可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材料:有实心的圆柱和圆锥, 有空心的圆柱和圆锥, 它们有等底等高的, 也有等底不等高的、等高不等底的、不等底不等高的;还有天平和沙子。各小组到学具展示台上自主选择实验材料, 然后展开积极的探索与实验。
3. 自主讨论、交流。
“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吗?”有的小组说是, 有的小组说不是, 学生相互争论, 说出自己的理由。通过讨论, 学生明确了只有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时, 圆锥的体积才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学习材料的组织与呈现, 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意识, 学习材料的处理, 更为学生自主尝试和探究提供了机会和舞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学生通过合作、讨论、交流, 参与了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掌握了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理解了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这一过程, 学生获得的不仅是鲜活的数学知识, 获得更多的是探究学习的科学方法、探究成功的喜悦以及探究失败的深刻反思。在这样的学习中, 学生会逐步变得有思想、会思考、会逐渐发现自身的价值。
4. 自主练习、提高。
新课程要求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面对全班几十个基础各异、能力不同的学习个体, 教师要注重因人施教, 尤其在练习上要体现差异性。要创造条件, 为每个学生都提供思考、锻炼的机会, 为每个学生提供攀越知识的阶梯。
三、课后开放, 提供自主天地
在教学实践中, 课堂教学实践的有限性决定了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 不可能把某一内容及其存在的问题都解决掉。学生的问题是永远存在的, 我提倡把问题带到课外, 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和余地;鼓励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学着通过生活实际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例如, 在三年级学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后, 让学生回家测量自己家的窗户, 若给窗户做窗帘, 面积应是多少?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它需要经历一个逐级递进、日积月累、不断深化的过程, 而把握这个过程的关键是课堂教学, 让我们开放课堂教学, 给学生一片探索和创新的天地吧!
开放数学教学培养自主 篇2
4.1入学教育阶段
在入学教育阶段,首先,要给学生讲清楚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能力是人的一生不可或缺的能力,也是立足社会之本。具体做法是可以通过微课课程,让学生意识到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并掌握远程开放学习的技能。其次,在入学伊始,培养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对于法学专业学生来说,采用榜样学习法,邀请本校毕业生,通过自己考过司法考试以及考取法官的经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2课程教学阶段
在法学课程教学阶段,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始终,这个过程需要各位任课教师的配合。首先,各任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制定和实施本门课程的学习计划,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规划的能力;其次,通过事先布置有争议的案例,让学生小组讨论或者网上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协同学习的能力;再次,通过布置大量相关的学术文章,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充分培养学生自主选择信息和自我时间管理的能力;最后,通过对抗赛等灵活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组织活动的能力。笔者已经尝试了组织学生网上讨论案例的活动,布置学生对“王老吉和加多宝商标归属和包装归属”的案例进行探讨,学生们都很感兴趣,同时,由教师在旁边引导,大家对商标这章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了,学生们都提前主动查阅了相关知识,提出自己的观点,对抗赛教学的方式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能力。
4.3综合实践阶段
在综合实践阶段,学生需要完成实践报告和毕业论文,学生可以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自主调研,自主撰写论文,整个过程,都能够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状况。前期如果学校和学生能够按照以上的方法去贯彻,相信学生在综合实践环节一定能够体现比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完成实践过程。
4.4支持服务环节
远程开放教育每个学生所在的班级都有导学教师的存在,因此在支持服务环节主要看导学教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目前,需要我们的导学教师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首先,为学生解决技术问题,远程开放教育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熟悉网络学习的环境,因此导学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技术支持工作,提升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适应能力;其次,通过为学生讲解各种规章制度,比如说每次提交作业的日期,每次上课的时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再次,为学生提供远程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远程自主学习的技巧,这是导学教师应该教给学生的,尤其是学生在遇到各种各样困难时,导学教师教的各种技巧可以帮助学生度过难关;最后通过对学生持续的关注和交流,或者帮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信心。笔者绘制了远程开放教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途径的示意图.随着社会的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愈发重要,作为一名远程开放教育的教育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项义不容辞的义务,因此我们也要在不断学习中不断提高,不仅要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更要培养好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兰素珍.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
[2]安哲锋,兰素珍.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价工具开发[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24-27.
开放数学教学培养自主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开放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自主学习是一种个体的,自觉的活动,开展这项活动需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直接关系到自主学习的效果。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心理学认为,动机是个体发动和维持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激励人去达到行动目标的主观原因,表明人为什么要达到那个目标。有动机才能唤起动力,使活动朝着预定的目标进行,对活动起着维持和加强作用,强化活动达到目的。因此,要想“我想学,我要学”成为学生的内动力,必须在教学中把引发学生学习动机作为自主学习的突破口。而构成学习动机最直接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集中注意开动脑筋,克服困难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开放数学教学是通过改革传统教学过程中束缚学生发展的因素,激励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数学知识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新型教学。实施“开放型”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大胆开放,随机应变,不断改革束缚学生情感、认知与能力发展的条条框框。改变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讲解,去探索,去创新,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一、以人为本,让思想开放
教学思想主导教学活动,一切教学活动的归宿终将回到学生身上,学生是人,是需要发展的人,教师心中要有人,以人为本,正视人的知识基础、情感个性的特点与差异,尊重人,信任人,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容的教学氛围。把学生的人文性充分体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学目标的定位、教材处理的方式,还是教学过程的运作等,都不能搞“一刀切”、“齐步走”.要强调人的主体作用,要多一些弹性,少一点灵动,使我们的教学既要放得开,让学生各抒已见,又要收得拢,顺势诱导,从而拓宽教学进程中的人本空间,重视挖掘师生的集体智慧和力量。学生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体,问题让他们提,疑点让他们辩,结论让他们得,教师充分放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教学活动的开放搞活,学生素质的发展提高之目的。
二、以教材为依据,让课眼开放
写文有“文眼”,立题有“题眼”,上课也要有“课眼”。课眼是一节课的精华所在,既是全部教学活动的“生长点”,也往往成为破题开讲的“切入处”,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如教学“圆的认识”这课,教师板书课题时,问:看到这几个字,你想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什么叫圆。有的说:圆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有的说:圆的大小是由谁决定的。有的说:车轮为什么要制成圆形。教师见“课题”已出,便从中拓展:“为了想解决自己所提出的问题,请同学们可以自学课本。”教师进行点拨启导,学生通过画圆、剪圆、折圆、画直径、量直径和半径等实验操作,讨论推断,自主解决疑难。这节课从课眼开始开放,学生迅速接受教学目标,为主动构建新知创造条件。
三、以生活实践为基础,让内容开放
开放教学内容,就是要创造性地应用教材,使教材走近学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创新的有力凭借。教师要善于把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挖掘学生身边蕴藏的许多熟悉、新奇有趣的数学问题、数学教学的“活”教材,为教学所用,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让学生能用数学思维方法去审视、去分析、去解答实际问题。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创设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活动前:为每个学生准备学生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共5元。2.活动开始:让学生认识这些人民币。结果,全班学生都能认识所发给的人民币。3.活动中:组织学生到附近的超市去购买商品。要求:(1)每个人购买的商品中必须有文具、食品、小玩具。(2)用所发给的钱,看谁买的东西多,买的东西好,买后要进行评比(并在活动中适时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4.活动后:集体讨论,让每个学生都能说出自己买了几样商品,每样商品多少钱(分别用分、角来表示),余、缺多少钱。
四、以主动探索为轴心,让过程开放
数学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发现过程。这个过程,要求教师教学不仅要重视自己“导”的设计,更要重视学生“学”的体验,关注学生“学”的情感、态度、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把教师备课时预设的、主观的、封闭的程度,变成激活学生思维的、灵动的开放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索者、发现者,提高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如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时,先让学生拿出长方形学具,摸一摸它的周长。问:怎样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让学生各抒己见,有不同意见,可以自由站起来补充,鼓励学生说出不同想法,表扬敢于暴露问题并及时改正的同学。根据学生回答,归纳为三种方法:(1)长+宽+长+宽;(2)长×2+宽×2;(3)(长+宽)×2。最后让学生讨论得出:第三种方法计算最简便,整个过程,教师只在“导”、“放”、“收”方面运用,没有按部就班,固守全班一律的教学步骤,也没有局限于书本内容的讲解,而是把数学知识规律的习惯,溶于切合学生实际的探求活动,使他们在开放的时间与空间里解放头脑和手脚,自动探索,发现、总结数学规律,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动手操作、动脑分析、计算等数学素质。
【参考文献】
[1]吴旭霞.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08)
[2]董杰.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培养[J].双语学习.2007(10)
[3]刘明祥.小学数学学习情感与态度及其培养途径[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03)
开放数学教学培养自主 篇4
浏览一遍1至12册美术教材, 我们不难发现手工教学在“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版块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那么, 如何让学生在手工学习中既锻炼了动手能力, 又切实提高了创造能力?笔者认为, 只有变革了教学方式、学习方式,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实践证明, 自主、探究、开放的手工教学能让学生真正变得心灵手巧。
一、自主的手工学习准备, 夯实创造的基础
自主, 相对的是“他主”、“被动”。所谓自主学习, 是指个体确定自主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学习。自主的手工学习准备应表现为学生在学习之前主动地、独立地收集准备好所需的美术媒材及工具, 并能创造性地预设材料的利用价值。
在手工教学中, 材料的地位举足轻重, 它是构思、设计得以物化的基础。俗话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管想法是多么地独特、创意是多么地新颖, 如果没有物质材料的提供, 那么一件创造性的手工作品也就只能静静地在头脑中躺着。
学生忘了带手工材料或寻找不到材料, 这是许多一线的教师在手工教学中常常被困扰的一个问题。也许有一些客观因素, 但主观的是我们的学生缺少一种主动的、自觉的学习习惯。毕竟, 学生对手工学习 (包括手工材料的准备) 缺少强烈的外在诱因 (如升学) , 只能凭一些兴趣来完成。当外在的客观因素越来越庞大, 学生学习手工的内在兴趣便会压缩失效, 结果导致手工材料的无法保证, 手工教学也就无法顺利地完成。
如何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收集好手工材料, 自主地做好手工制作前的准备, 并能预见性地发现材料的创造性价值。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在美术教室里设置“百宝箱”是个行之有效的方法。“百宝箱”是用硬纸板箱改制的, 材料可分门别类放:有的装瓶子、有的放盒子、有的收纳各种线材:一个包装精美的空糖果盒也好、一粒小小的磨损了的旧钮扣也行, 只要学生们能发现材料的可利用, 都能把它装入我们的“百宝箱”。但在实践中发现, 全班学生收集的材料都放一块后, 有些学生收集材料的主动性就会削减。针对这一情况, 我给他们稍作了调整:让学生自主地组成小组 (十人左右) , 每组一个纸盒, 由组长负责。学生们找到“宝贝”后就及时地把它藏到“百宝箱”里, “百宝箱”里的废旧物品可以用塑料袋归类整理。当“百宝箱”里的“宝贝”满满的了, 做起手工来, 学生们就再也不会为“无米之炊”而发愁了。在期中和期末, 组织他们自己来评评哪些小组是“寻宝小能手”, 这样, 学生们主动收集废旧手工材料的积极性会如雨后春笋般地直往上窜。
当创造的基础被自主的学习准备夯实后, 相信创造的大厦会越盖越高。
二、探究的手工学习过程, 点燃创造的火把
以往的依葫芦画瓢式的手工教学中, 学生已习惯了教师把知识嚼烂了再哺给他们, 养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 这种亦步亦趋的教学充其量只能是个“匠人式”教学, 它使得追求个性张扬、自由创造的现代美术教育成了一瘸一瘸的跛子。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创新型的人才。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 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 更为重要的是发展探究能力, 这是探究式学习法所倡导的。这种探究式学习在手工学习过程中尤为重要。
有一次, 听了一节二年级的手工课《会动的纸人》。这课的内容是让学生自己设计制作一个小纸人, 纸人的身体是一个纸折成的“弹簧”, 纸弹簧的一伸一缩, 使得小纸人一蹦一跳地动了起来。这课的难点是做纸弹簧。如果利用实物投影仪让学生一步一步跟着折, 50%的学生能学会, 但老师讲得相当累。如果条件差些, 没有实物投影仪, 教学的效果还要欠缺一些。但是, 这位授课教师既没有费劲地一步一步讲解, 也没有用投影仪一步一步展示, 而是给每组发了一些纸弹簧, 让学生亲自动手拆一拆, 自己动脑琢磨纸弹簧的制作原理。看着学生们个个兴趣盎然地拆拆折折, 不一会儿许多小手举起来了, 难点就这样在拆拆折折中化解了。个别几个学生在同组学生的帮助下也激动地举起了小手, 这节课给我的启示很深。在手工教学中, 对于一些讲解很费劲收效却甚微的知识点, 教师可以先不急着讲解示范, 而是给他们一些事先已做好的作品 (教师范作和其它班学生作品) , 让他们拆一拆、想一想、装一装, 在自主的探究中,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在执教第三册中的《相同图样排排队》一课时, 用传授式和探究式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作了一个比较。在A班, 教学的前几个环节设计纹样、折、剪都没多大问题, 最后一环节把二方连续纹样展开, 用正、反折的方法表现出纹样的立体感, 制成一条纸制立体花边, 这下可难住了一大部分同学。我用实物投影仪示范二遍后还不得不依赖几个能干的“小老师”帮着一起纠正。在另两个班我丢弃了这种费时费劲的方法, 试着让学生自己来探索:给每小组发了一些纸制立体花边 (有的是教师作品、有的是其他班的学生作品) , 让他们自己来研究正、反折的“秘密”。没多久就有几个学生高兴地叫起来:“我会折了!”紧接着又有许多小手举起来, 催着我去欣赏他们的作品。
在这种探究式的手工学习中, 学生不仅学会了一种技巧, 而且学会了自主解决问题的方法, 更为可喜的是养成了一种勤动手、会动脑、爱探索的好习惯。19世纪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曾主张:“不好的教师是转述真理, 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
三、开放的手工学习课堂, 构建创造的舞台
开放的美术学习课堂, 实为一种教学理念的开放, 它旨在创设一个和谐、愉悦、宽松的学习氛围。在这种学习气氛中,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容易被激发起来。我国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早就提出:“今教童子, 必使其趋向鼓舞, 中心喜悦, 则其进自不能已。”利用快捷广阔的网络环境, 宽松自由的师生对话、丰富多彩的课外延伸创设一个开放性的手工课堂, 可以使学生学习手工的兴趣更为浓郁、思维更加活跃。
如《瓜果的想象》一课, 我利用网络的大量资源, 拓展学生的思路:一只惟妙惟肖的篮球原来是一只橙子变出来的, 刻了几道弧线, 还真像呢;多可爱的小老鼠啊, 红红的圆萝卜拖着一条长长的根须, 多像小老鼠的尾巴, 再切二片圆形萝卜插在前头, 呀太像了;三颗小樱桃变成了勤劳的小蚂蚁;瘦瘦的红辣椒插上两片叶子, 多像一只蜂鸟;把毛豆剥开, 给每一粒豆子画上笑脸, 真是快乐的一家呀!学生们个个瞪大了眼睛, 激动与喜悦写满了一脸, 想象的闸门被这许许多多大胆新异的“变形瓜果”打开了, 并争先恐后地讨论起来:“我带了洋葱, 我想做个飞碟”;“我想做F1赛车”;“我要把这只山芋变成一只老鼠”。灵感在宽松的氛围中一个接着一个。在做的过程中, 小健把一根黄瓜左摆右弄的, 不知该从何下手, 看他着急的样子我就过去帮了他一下。原来他想把黄瓜变成一条鳄鱼, 我及时肯定了他的创意, 帮着他把黄瓜的一端剖成两片, 然后用半截牙签撑起。顿时, 小健高兴地叫了起来:“我知道了, 再用刀把上下两截黄瓜的边缘切成锯齿状, 就像鳄鱼的嘴巴张得老大地露出了好可怕的牙齿。”我赞许地看着小健把一根黄瓜打扮成了一条鳄鱼:张开的大嘴巴里放入一条红红的辣椒皮变作舌头, 两个小红萝卜插在头部两侧真像鼓鼓的大眼睛。当一件件构思巧妙的作品陆续完成了, 大家迫不及待地拿到实物投影仪前展示着:有萝卜老人、山芋猪、洋葱娃娃、白萝卜恐龙、胡萝卜飞机、苹果皇后。这些创意新颖、趣味盎然的作品引得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互相评头论足起来。
宽松和谐的师生交流、现代的网络系统缔造了开放的手工课堂, 创造在此萌芽, 兴趣在此催生。但我想开放的手工课堂不应仅仅停留在此, 何不让家长们也参与进来, 这样的课堂不是更加开阔了吗?《贺卡》做好后让家长们一起来评一评, 改一改。《我做的电话》带回家, 与家长一起切磋切磋, 并试着煲个电话粥。记得《机器人小伙伴》一课, 让学生们拿着机器人作品一起去花园里拍照, 许多学生都意犹未尽地告诉我:“苏老师, 我还想做一个。”我及时给予他们鼓励:“可以呀。”真没想到, 下节课一走进教室, 只见几个又高又大的机器人正欢迎我的到来呢。一问, 有的是和妈妈合做的, 有的是爸爸帮忙, 有的还给机器人系了条红领巾, 有的找来了一个娃娃杂物筒做成了机器人的大脑袋。开放的手工课堂不仅开放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也开放了我们老师、家长的教育教学思路。
俗话说:人有两个宝, 双手和大脑, 动手又动脑, 才能有创造。创造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源动力。在手工教学中, 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相信, 在自主、探究、开放的手工学习中学生们个个会变得心灵手巧。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2]杨九俊.学习方式的变革.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94.
[3]杨九俊.学习方式的变革.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108.
“开放”数学课堂 培养创新精神 篇5
六合区特殊教育学校
郑广智
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新一代人的创新素质是当今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需要。作为基础课程中的小学数学课不仅是让学生获取知识、训练技能,而且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开启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学会学习的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其中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把封闭的教学变为开放教学。课堂教学是学习的主阵地,所以我们提出了“开放”数学课堂。所谓“开放”数学课堂,就是通过教师对教学过程整体优化及教学内容的适当调整,促使学生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参与的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通过不同角度的探索,达到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的基础目标,并最终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开放”数学课堂包括创设“开放性 ”的课堂教学环境、提供“开放性”的探索材料、享受“开放性”的教学评价。
一、创设“开放型”的课堂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环境是课堂内各种因素的集合。“它是由课堂空间,课堂师生人际关系,课堂生活质量和课堂社会气氛因素构成的课堂生活情境”。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联系,这里的环境主要是指心理环境和教学环境。“开放型”的课堂教学环境的研究,从外部环境来看主要是如何创设一种开放型的课堂教学空间,从心理方面来看,主要是创设开放型的课堂师生关系和开放型的课堂教学气氛。
外部环境——课堂教学空间对教学的影响是无时不在的,它是课堂教学第一层次要素的条件之一。因而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学空间有利于学生多向交流。在课堂中营造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促进个性发展。所以我们在学生座位编排上,不局限于两人一桌,全体学生面向讲台的单一坐法。经常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四人或多人围坐,甚至坐成半圆弧形式,便于展开小组协作交流,打破拘束呆板的学习空间。
在课堂上建立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在民
主、愉悦的课堂气氛下,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平等相待,和蔼可亲,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民主、愉快,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对课堂教学的参与积极性才会高。只有在这样较为开放的教学氛围下,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才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另外,作为任课老师要在教学中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不仅要用商量的语气与学生展开探讨,还应创设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提高学习积极性,用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有趣的学习材料促动学生的思维。如:上“直线、线段、射线”这一课时,我先板书“线”,让学生组词,你能组成几个你学过的词语?学生一听:“咦,数学课上学组词?”顿时感到新奇,新鲜感与好奇心驱使着学生积极投入学习,学生思想活跃,语汇丰富。运用语文知识巧妙地将数学知识融汇其中,揭示课题,又预示着三者之间的必然联系。
又如,探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我拿出了一个鸡蛋问:“怎样知道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学生边想边讨论:没有已知条件,它又不像圆柱,也不像长方体、正方体,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平面图形可以用割补法,而这鸡蛋呢?这时教师引导:你们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吗?“知道知道!”经教师一提醒学生兴奋得欢呼,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学生马上展开小组讨论,交流非常热烈。
A组:向装着水的圆柱体(长方形、正方形)的容器中放进鸡蛋,水上升的部分的体积就是鸡蛋的体积。
B组:把鸡蛋放进容器中,再向容器中倒水,再把鸡蛋捞出,水下降的部分就是鸡蛋的体积。
C组:在容器中盛满水,往其中放鸡蛋,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鸡蛋的体积。
D组:我们组有更简便的方法,把鸡蛋敲碎,蛋清和蛋黄放入容器中,也可以算出它的体积。
D组计算出的体积虽偏小,可足以反映出孩子们那份执着的精神,那份与众不同的思考方法。“乌鸦”先生也好,语文书也好,都没直接告诉我们求鸡蛋体积的方法,可生活经验和别的学科给孩子们和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冲破习以为常的常规,攻克一般以为是无法解决的困难,发展了学生的智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这种教法,教师非常巧妙地创设了开放性的引入情
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从自己的不同想法中自觉地进入了新知的探索。
二、提供“开放型”的探索材料
在数学教学中,只要把封闭式习题或新授例题加以改良,就会变成更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开放式的练习,使学生有机会运用一系列思考策略进行活动,以巩固和实践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发展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由模仿走向创新。那么,怎样在课堂上进行材料的改良呢?经过实践,我们认为必须要遵循的这样一条原则: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投入多向思维,最终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也就是说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改良后的学习材料既要使学生感兴趣,能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还要能突破学生的常规思维,激活发散思维,在多向参与的过程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际提供“开放型”的探索材料时,我们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材料多样化,注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一般书本上提供的例题和练习,条件比较少,因为常规数学题一般都是把实际生活问题抽象简约而成的。而开放题就应突破这一常规,把数学问题还原成实际问题,这样既能培养数学技能,又培养了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觉得设计的开放题提供的材料应该多,与生活实际联系应该多,学生选择条件的机会应该多。如在教学“小数减法”新授课时,我们设计了以下情境:商店里的圆珠笔每支3.05元、书包每个20.4元、钢笔每支12.4元、小刀每把0.65元、文具盒每个8.45元;如果给你带上人民币有50元、10元、5元、5角、5分各一张(或一枚),而每次只能买一件商品,请你决定买什么物品,应拿出多少钱,求应找回多少钱?因为是与平时的生活有关,学生兴趣很高。因为提供的材料很多,所以学生都自由地列出竖式进行计算。经过一段时间探索(一次买完成可继续确定方案购买第二种商品),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购买方案,把典型的竖式让学生抄到黑板上,再接着引发学生观察纠正,从而掌握了小数减法。因为这样的设计融合了生活场景,又让学生有开放性地自由选择条件的机会,所有的学生感到了学习是自己的事,所以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思考,学习效果明显好。
2、改编材料层次化,提供思维坡度。
新授课中例题的出示总是完整的,教材的目的是用最简单的例题来揭示
出一般的规律,而学生在寻找规律时所显示出来的个性差异是非常明显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但是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能灵活改编教材,使之在同一学习时间段内既能发挥优生的能力,又照顾困难生的需要。如在教学“比多(少)求和”两步计算应用题,按教材有这样一个例题:“果园里有苹果树1420棵,梨树比苹果树少280棵。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在教学此例时,我们没有直接单一地出示例题,而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步出示一个问题:“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师问:“你们看到这个问题想到了什么?”学生很快提出要知道苹果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请学生补条件:“果园有苹果树1400棵,梨树有1100棵,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然后让学生口答计算过程,复习一步计算应用题解题方法。第二步要求学生改编其中一个条件,使它成为两步计算应用题,但得数不变。学生分组讨论,并分别列出算式解答。学生有的把苹果树的棵数进行了改编;有的把梨树的棵数进行了改编;有的用“比多”,有的用“比少”。第三步观察改编的方法及列出的算式:以上这四种改编方法为什么只有两种列式?这两种解题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什么地方?再次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进一步认识了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方法。这样的改编,由浅入深,提供了每个学生思考的机会,使全体学生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认识这类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横向联系,从整体上把握了解题规律,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训练了思维能力,使学生体验到获取新知的成功感。
3、思考过程自由化,感受多种思维方式。
“开放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对于同一问题不同的思考角度得出相同的答案或者对同一问题不同的思考策略得出不同的答案正是创新能力的起点。所以,在开放题的设计中,要注重多向思维的培养,注重解题思路的多样性。如:学习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后的练习:
(A)判断下列各数能否被3整除:3568、938„„(B)在□里填上什么数字,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56□
(B)是在(A)的基础上经过改良后的开放性练习,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思考策略得到不同的答案。可以先确定千位上的数字再确定个位上的数字,也可以先确定个位上的数字再确定千位上的数字,不同的思路可得出不同的
结果。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很快地把所有答案不遗漏不重复的寻找出来,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又如学习了等腰三角形后设计练习:
(A)封闭式: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顶角的度数是一个底角度数的2倍,求这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
(B)开放性: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度数是另一个内角度数的2倍,求这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
(B)题中,可以是顶角的度数是底角的2倍,也可以是底角的度数是顶角的2倍,因此,它的条件是开放性的。其答案分别为:90°、45°、45°和72°、72°、36°。又如学习了列方程解应用题后有这样一题:有一些苹果要装箱,如果每箱装50千克,还多160千克:如果每箱多装2千克,正好装完,这些苹果共有多少千克?从不同的寻找等量关系可以有三种不同的解法:
1、解:设这批苹果共有x千克。
(X-160)÷50=x÷(50+2)
2、解:设这批苹果有x箱。
50x+160=(50+2)x(计算出箱数后再计算千克数)
3、160÷2=80(箱)50×80+160=4160(千克)
象这样的练习题的改编体现了知识和能力相结合、巩固和拓展相结合、新知和旧知相结合,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的练习中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体验到自身的价值,从而形成了一种积极的再学习的态度。通过这样的经常性的多向思维的训练,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奠定了学生创新的基础,创造了创新的空间。
三、享受“开放性|”的教学评价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对学生的评价应从甄别式的评价转向发展性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他们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评价要反映学生学习的成绩和进步,激励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与不足,认识自我,树立信心,真正体验到自己的成功和进步。”为了在课堂上能做到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提出在课堂上进行开放式的评价活动。这样的开放式评价可以
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评价行为贯穿于整个课堂。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更不是为了筛选,而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评价应该是不断的,可以在完成新授知识的某个略有难度的内容之后,也可以是某个学生的精彩提问时等。
2、评价内容注重个性化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每个人在出色完成一件事后都渴望得到别人对他(她)的肯定和表扬,这种表扬就是激励人的上进心、唤起人的高涨情绪的根本原因。”特别是小学生,他们自己对所做行为的意义还不是很明确,而教师给予的肯定和表扬会使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既是对学生行为本身的肯定,更让学生产生一种强有力的愉快的情绪体验,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不同的学生在相同的情境下所获得的内容是充满个性特征的,不尽相同的,对学习过程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针对这种情况,学习的评价着眼点不能仅仅停留在学习的结果上,而应更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另外,个性化的评价语言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有不一样的效果,教师要善于运用评价的语言。
3、评价形式多样性
教师给予学生的口头评价,是比较常用的,有效的,而学生自我评价能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学生间的相互评价,能让学生学会客观地评价。这两种评价形式更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课堂中要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更能促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听课效率,促进个性发展。
总之,“开放”数学课堂,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全方位参与创造了条件;能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心理需要,使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发展;能更好地启迪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在新时期提倡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开放性”学习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是值得研究和实践的。
开放教学 自主探究 篇6
【关键词】 活动;开放教学;自主探究
儿童学习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根据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之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学习。
一、让学生尽可能去“想”,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我在课堂上总是鼓励学生毫无顾忌地尽情去想,合理地去想,大胆地去想,甚至是异想天开。如学《圆明园的毁灭》时,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放《火烧圆明园》影片的片断,让学生看后谈体会,学生便联想到了火药,他们提出: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为什么不制造出火炮、火枪来对付英、法联军呢?这样一来,使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超越了书本。
二、让学生尽可能去“看”,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看”就是让学生观看、观察,给充足的时间去观察,通过“看”获得“发现”,在此基础上去主动学习知识。如学圆明园的风光时,采用CAI出示圆明园的风光图片,由学生尽情地观察、欣赏,再据自己的观察和发现,给图片题一个与图同美的名字——题名。然后将图片的原名对照自己题的名,比较一下谁好、为什么。如学生根据“万花阵”的建筑特点,它像一朵绽开的荷花而题名为“石花玉亭”。这样学生在充分“看”的基础上进行探求并创造性地学到了知识。
三、让学生尽可能地去“画”,培养他们的思维力
学生通过亲眼去看、去体验、去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思考层面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画下来、描绘出来,再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将手和大脑都动起来,克服了上课只用耳听、不用小手来操作的不足。如上一年级的《画风》一课时,在设计时充分体现一个“画”字,老师和学生都用画的方式来表达一定的思维结果,老师用“简笔画”板书出书上所说的风中的事物,课中还设计让学生在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上想办法“画”出“风”来,看谁的办法想得多,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就把风画出来了。这样就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兴趣,培养了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学生在探究怎样画这一过程中,也就明白了风是不能直接画出来的,只有通过其它事物在风的作用下来表示这一要点,比老师讲出来的效果好多了。
四、让学生尽可能地去“说”,锻炼学生的口才
学生思维的合理性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通过他们的说,能够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是如何达到思维的合理性的。老师给学生创设了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真正做到了课堂教学氛围和谐、民主,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蓝天。如以“指名说、上台说、小组说、问答式的交流说”等方式,以“补充说、总结说、修改说、更正说、综合说”等内容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快速组织语言的能力。
五、让学生尽可能去“做”,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学生自己动手做的过程,实际上也包含了思维与探究的过程,在此就要为学生设计、提供做的时间和必要的物质条件。如在期末复习成语时,改变以往老师将一册书的成语找出来让学生抄、读、记等,而是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自己去找、去抄、去积累,还要求学生比一比,谁能将一册书中所有的成语全找出来。这样学生在自己找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自主性、积极性。
六、让学生批判与创造性地接受知识,展示思维过程
要营造宽松的环境,要求学生坚持真理,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敢于怀疑前人,不唯书,不唯上。如学习《詹天佑》一课,学生在敬佩詹天佑的同时,还针对他的“人字形铁路的设计、”“中部凿井法、”“相对凿井法”谈出了自己的设计、想法,进行了合理的想象、科学的思维。又如学《蛇与庄稼》时,学生大胆地说:“庄稼得不到好收成的原因不仅仅是被洪水淹死了的原因,还因为海水是咸的,破坏了土壤,使那里的泥土不适应庄稼生长了。但过了几年,由于天上下的雨水稀释了以前被盐水破坏的土壤,所以后来庄稼又丰收了,不光是因为有了蛇的原因等。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大胆怀疑,敢于创造性地接受知识,充分地展示了学生合理的思维过程。
七、教给学生“捕鱼”的“方法”和“场所”
人们常说“授人以渔,终身受用”,面对这个知识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今天的知识明天就不够用的现实,我们不能只注重教给学生“如何捕鱼”的学习方法,还需要告诉学生“捕鱼”的场所,告诉学生学习的多种渠道和网上的庞大资源应该在何处去找、在何处去学、在何处去发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怎样去收集一些资料,从哪儿去获取资料,即告诉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渠道。如通过报纸剪贴、书刊摘抄、电视录音、收音机录音、光碟、磁盘、网上下载、实地调查、自己生活体验、专题采访等。对于收集到的材料又怎样来整理、处理,使之成为对自己有用的资料呢?如从“电视”上知道“明天有雨”,你将怎样处理这个信息呢?明天你就要带雨伞。又如你从“报纸上”看到一个中学生因考试成绩不好,竟跳楼自杀轻生,你会怎样想?你的心理会产生怎样的启示?如果自己也是一个承受力差、经不起挫折的人,你面对这种情况会怎样处理?是不是该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正确对待考试呢?这样可帮助学习掌握收集信息、获取知识的途径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只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给学生留下时间、空间和机会,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想、去看、去说、去画、去做、去怀疑,既教给学习方法,又教给获取知识的途径,就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意识。
开放数学教学培养自主 篇7
一、实验室开放的形式
(一) 创新项目开放
科技创新开放模式应面向年级学生, 内容包括学生选修创新实验、参与科研课题小组活动、自选课题研究等。学院应积极鼓励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 如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等比赛和活动。这样不仅增大了实验室的利用率, 同时有效扩大了实验室开放范围。对于一些科研工作和相关课题来说, 老师和学生在实验室探讨, 学生能更好吸收指导教师的思想精髓。老师在指导学生完成实验项目或相关课题时, 更易在实际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想法以达到更精准。这样更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 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 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 实验教学开放
实验教学开放模式从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特点出发, 在保证实验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 丰富实验内容, 增设实验室项目, 进而建立实验项目模块。实验过程由学生自主动手操作, 由教师指导实现部分开放模式, 突破了传统封闭式实验教学的限制, 形成一种动态、自主、多元、开放的实验教学模式。并且这样做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 并且有效调节学时数和经费的限制。
(三) 实验准备室的开放
让学生亲手参与他们并不熟悉的实验前期预备工作, 利用课余时间准备实验操作需要的物品, 从最简单的洗涤、消毒灭菌到配制试剂等过程, 使学生了解前期准备工作的严谨和辛苦, 认识到前期准备对于实验效果的重要性, 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四) 实验学术交流平台开放
实验学术交流平台开放通过举办专题讲座进行学术性交流, 开展有关新技术、新方法的探讨会, 为学生和老师提供更专业的学术交流平台, 营造良好的创新学术氛围, 为学生参加各学科的科技竞赛、优秀论文评选提供实践场地和自我展示的平台。
二、实验室开放的管理
开放式实验室必须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来保障实验室正常运行。例如, 实验室开放了, 实验所用的物品和器材消耗势必会增大, 经费便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等。所有的问题都需要规范起来, 这样实验室开放的运行模式就会越来越正规。
(一) 健全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
学校应制定更全面的管理制度, 建立一整套较完整的开放性实验室工作流程。使实验室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面向学生开放, 明确分工, 做到人尽其职, 且对学生申报的实验项目定期进行解体检查。例如, 禁止使用实验室的器皿盛装食物;实验室工作台面应保持水平和无渗漏, 墙壁和地面应当光滑和容易清洗;随时保持实验室卫生, 不得乱扔纸屑等杂物;实验室布局要合理等。
(二) 开发网上预约管理系统
“开放性实验室网上预约管理系统”是实验室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的出现将使学校实验室管理工作更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和高效化。在系统中由管理员掌控总的实验室分配与登记, 学生可自主选择时间、预约相应的实验室, 并进行登记和签到。该系统可方便统计学生预约情况, 更方便安排好实验时间, 有效利用实验室资源。具体实施与操作还需要进一步探究。
三、实验室开放存在的问题
(一) 实验室的安全问题
实验室安全包括实验室器材、物品和学生自身安全两大方面。大幅度学生流动会造成实验室安全得不到保障, 怎样健全管理、加强保护、提高学生对实验室安全的关注与重视成为一大难题。
(二) 实验经费的问题
大量学生对实验室的利用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却也大大增加了实验器械的消耗率。同时, 更多的科研项目的开展增加了对实验经费的要求, 资金是每一项实验必不可少的条件, 这将会是又一大挑战。
四、实验室开放的优势
(一) 打破传统,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
当资源相对短缺或者课程繁重时, 封闭式管理无论从实验教学质量, 还是从实验管理效率上都存在不足。传统的实验采用了灌输式的方法, 学生则“照葫芦画瓢”单纯模仿指导教师的示教。这种教学方法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很多本科医学生在调查中反应, 现有的实验教学无创新, 枯燥, 实验课程太少, 实验时间不够。通过实验室开放, 确实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好习惯, 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的有力措施。
(二) 发挥潜能,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可使学生接触实验教学的全过程, 从实验准备到实验结束, 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 利用实验室的条件, 自行提出实验目的、步骤、方法, 并去完成。这样一来, 能够充分锻炼大学生的领导能力、自立自强, 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指导;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使成员之间互相信任、互帮互助、通力合作, 确保实验顺利完成, 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三) 合理运用, 提升实验室资源利用率
实验室开放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同时使实验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大大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 最大程度发挥了实验室教学资源的整体效益。
开放式管理模式是基于实验管理系统来开展的, 是科技发展的新事物。它的探索具有必要性, 实践上具有可行性。实验教学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能深化理论知识, 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所以, 在学生整个医学课程学习中乃至整个职业生涯中, 实验室开放都占据了重要位置。总之, 实验室开放是一项长期并且有意义的工作, 还需要我们去重点思考, 去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谭斯品, 张顺科, 曾庆仁, 孙科柱.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探索——以中南大学基础医学实验室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2, 3 (2) :87-89.
[2]赵进, 芦燕青, 孙晓明.基础医学类教学实验室的开放与建设[J].西北医学教育, 2009, 17 (1) :100-101.
[3]何兴新, 沈卫星, 樊耀, 孙敏.医学实验室开放运行模式研究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 2013, 15 (11) :1021-1023.
[4]赵善民, 何显教, 晋玲.实施开放实验室教学, 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10, 12 (12) :1191-1193.
[5]邓志敏, 伍吉云.基础医学实验室开放的建设及管理初探[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 25 (17) :2186-2187.
[6]林兴, 韦锦斌, 黄建春, 黄仁彬.基础医学实验室开放模式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14) :245-246.
[7]黄彦峰, 晋玲, 赵善民.机能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开放管理的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1, 10 (3) :350-352.
自主开放阅读教学浅谈 篇8
一.向自主、开放的阅读教学逼近的途径
1、准备性阅读。平时, 我们要求的预习, 多是一句话:“明天讲第×课, 大家先预习一下”。学生是不是真的预习, 怎样预习, 教师都不太清楚。而要向自主、开放的阅读教学逼近, 准备性阅读这一环节就必不可少。我把准备性阅读的要求定为两点:一是初知课文, 二是搜集相关信息。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课文又各有侧重。在时间安排上, 以搜集信息为主, 初知课文为辅的一般放在课外进行;以初知课文为主, 搜集信息为辅的一般放在课内进行。
准备性阅读要抓好“读、思、查”三个要素。“读”, 指阅读要学的课文, 能把课文读通、读流利;“思”, 指对所读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初步理解, 特别是要找出自己不解之处;“查”, 指查找老师指点的相关信息或自己认为应该查找并能查找到的信息。
2、自悟性阅读。自悟性阅读强调的是自我感知, 自我感悟, 把自主思考放在第一位。阅读时, 教师主要巡回了解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哪些地方感兴趣, 对感兴趣的材料大致了解到什么程度, 做到胸中有数。学生则利用这部分时间, 采取适合自己的方法, 充分感知领悟阅读材料, 做到真正有自己的见解。这一环节中, 学生阅读的方法大致有:朗读体味、默读揣摩、点线勾勒、文字笔记、图画再现等。
3、巩固性阅读。自悟性阅读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材料, 有利于学生对语言材料深入的体味, 为了有效地开展自主、开放的阅读教学, 以及使其能够朝深层次方向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就需要巩固性阅读。巩固性阅读如何体现自主、开放呢?我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设计自主、开放性的巩固练习。譬如开展对课文观点或主人公形象的讨论活动, 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二是设计课后读书活动。学完一篇课文之后, 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内容、体裁或其它方面与之相关的文章和书籍, 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
二.自主、开放的阅读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民主、平等原则。自主、开放的阅读教学取决于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始终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充满活力和个性的人, 而不能视学生为容器。教师的一切活动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 因此在课堂上, 应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 哪怕是错误的, 允许学生与教师产生“顶撞”, 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真正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2、方向、目标原则。自主、开放的阅读教学是以读为主线而进行的语文实践活动, 自主、开放不等于放任、自流。教师应自始至终把握整个阅读教学的方向, 使自主、开放的阅读教学按其本身的规律进行, 最终实现整体教学目标
3、真实、可信原则。自主、开放的阅读教学, 是为了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思维,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因此, 首先要消除“假读现象”:有的课堂上, 学生对某一部分你读、我读, 缺乏相互之间的探讨, 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不到任何进展。二是要消除“假议现象”:或者老师设计的讨论题没有讨论价值, 学生讨论只是走过场;或者教师对讨论不加诱导, 一切活动由学生随意进行, 教学方向不明, 学习效率低下;三是要消除“假疑现象”:教师只追求课堂上学生的质疑问难的表面现象, 学生对一些较低水平甚至已经弄懂的问题提出疑问, 老师再问, 学生立刻能应对答案, 学生以此博取老师欢心, 这扭曲了阅读教学中质疑问难的根本目的。
略谈“自主开放”的作文教学策略 篇9
一、激发兴趣, 创设“开放”氛围
我们都知道: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只要你多长个心眼, 那么素材处处皆有。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专题是“细心观察”。安排的习作是“写一则观察日记”, 备课时我打算让学生自己去确定一样事物, 然后去观察再写下了。第二天去上课时, 发现孩子们的桌子上都是树叶, 他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还拿着个放大镜在观察。我一问才知上堂课是科学课, 他们刚去校园里收集树叶来观察。他们忙碌又兴奋地完全忘了做课前准备, 看到我来了, 都手忙脚乱地不知把树叶理到哪儿。我灵机一动, 大声宣布: “这堂语文课改上科学, 你们继续观察, 我临时担任一下科学老师。”半课堂后, 他们也观察得差不多了。我马上把习作一块提了上来。那一次我延续了孩子们对科学课的兴趣, 创设了一个既语文, 又科学的“开放性”语文课堂, 那一次的习作是高质量地完成了。事后我还多次把科学课上的几次小实验过程、观察过程搬入作文课堂, 变成或记事或写人或写景的习作。
与此同时, 我还从各任课老师处了解课堂资源, 多次创设“开放性课堂”, 有时与美术课结合, 有时与体育课结合……利用一切可用资源, 充实到作文课堂上来。作文课堂的多样性, 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写作兴趣, 他们在写的过程中又一次次地体会到当时同学之间玩的乐趣、画画的乐趣、实验的乐趣……
二、自主创新, 张扬自我个性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不同年段的学生, 习作要求虽有所不同, 但总的来说就是要求“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概括言之, 就是要让学生“自主作文”。所谓“自主作文”就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 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 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付诸语言文字。有了理念就要有实际行动, 我在平时教学中重点指导学生自主选材、自主立意、自主拟题。
1. 自主选材
叶圣陶先生曾说: “文章必须从真实生活里产生出来”。所以, 写作时不应该统一规定内容, 而是给他们一个选材范围, 让他们自由选取熟悉的又感兴趣的话题来写。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组专题习作是“写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 这对我们农村小学而言, 除了书上介绍的, 就很少有其他途径了解“世界遗产”。没有真实感受, 何来精彩解说? 因此习作时我让孩子自主选材, 除了书上介绍的, 附近的公园、我们的学校、自个村子……都可以写, 选材范围广了, 学生写的内容也丰富了。
2. 自主立意
每位学生都有不一样的生活经历、生活感受, 因此产生的观点、表现出来的性情都有差别, 写作时自然不会写出相同的内容, 更不会写出同样的感慨。所以写作文你或贬或褒, 或扬或抑都自主。
3. 自主拟题
我们的每位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个体, 都存在着个体差异, 都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让学生“自主拟题”, 少写命题作文。提倡自主拟题, 既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 又使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上次我们班级以组为单位, 开展“小小烹饪家”活动。事后让学生自主拟题, 自主作文。《快乐的后操场》《我是小小烹饪家》《开心一刻》《你品尝了吗?》……虽是一样的活动, 却因为有自己独特的创作与感受, 就写出了不一样的精彩。
三、脚踏实地, 引导学生多练笔
去年我任三年级语文。教材围绕专题组织单元, 进一步加强教材的整合性, 这固然不错, 但是对于习作而言, 我觉得就有所欠缺。例如三年级上册, 一共安排八次习作。分别是: 写写自己的课余生活, 写身边熟悉的一个人, 写一幅秋天的图画, 写一则观察日记, 写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写自己去过的地方, 编一个童话故事, 自由习作。习作在编排上尽量为学生自主习作提供方便, 不规定习作的题目, 一般都是提出内容、范围, 绝大多数学生都有可写的内容。题目由学生自己拟定。此外, 在语文园地八还安排了一次不提任何范围的习作, 完全放开, 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粗粗一看, 确实不错, 编排上完全以学生为主, 鼓励学生自主、有创意地表达。但真正实施起来, 我就觉得缺少连贯性———园地一是记事, 园地二是写人, 园地三又成了写景……如此一来, 学生一会儿写这, 一会儿写那, 刚学会记事又要写人, 如果不多加练笔, 学生是很难把握写作方法、技巧的。
我们经常在说: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我认为习作也一样, 多写多练对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一定有帮助。因此, 除了完成园地里要求的每一篇习作以外, 我还要求学生每周结合相关内容写随笔。一开始会写的同学每周都能写好几篇, 不会写的还是不会写, 问其原因, 就是没东西可写。针对这一现象, 我就经常不失时机地提点他们。如三年级时他们科学课上做了一个物体沉浮的实验, 很快相关内容的随笔交上来了。事后我又引导他们, 在实验过程中, 组长是怎样一个人, 他 ( 她) 是怎么指导你们做的? 在组长的带领下实验成功与否? 你们不妨写一写, 当然其他组员也可以写。不久又是一篇写人的作文交上来了。
在这样不失时机的引导下, 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学会观察、积累, 写作素材就越来越丰富了。同时我还把写随笔与班上的争章机制相结合———写好后就可以让老师批改, 并设A ( 5分) 、B ( 4分) 、C ( 3分) 三个等级。如果写得特别出采的还可以加5 ~ 20分不等, 当然, 在批改时要多鼓励、少批评, 特别是平时习作不太好的同学, 前几次尽量给他 ( 她) 等级打得高一点, 鼓励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分数累积30分得一颗奖章。班上争章的氛围相当浓厚, 因此与争章机制相结合后, 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就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这半学期, 随笔本子有的同学已写完了四本。
“自主开放”的作文教学策略较好提升了学生的创造力和习作兴趣。但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而需要一个长期地、反复的积累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去深化它, 完善它。
摘要:作文教学要激发兴趣, 创设“开放”氛围, 让学生有更多选择的机会, 然后在众多选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主作文, 张扬自我个性, 展自我风采, 让学生愿写、会写、乐写, 踏踏实实写。
关键词:开放,自主,张扬个性,务实,练笔
参考文献
开放数学教学培养自主 篇10
一、以读为本, 营造学习氛围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是用教材, 而不是教教材。因此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精读课文———学习重点句、段———品读课文, 走出文本, 扩展视野。从中可以看出, 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要让学生理解地读、传情地读, 读出韵味, 读出自己的个性, 读出自己的情感, 读出自己的理解, 真正使学生爱上阅读, 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 从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二、重视感悟、理解字词句, 不要脱离文本
文本对话中, 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最重要, 因此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一方面使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弄明白课文内容的意思, 另一方面还要让学生通过详细地探究理解、品味, 感受到作者如此运用的目的和想要表达的情感, 从而引起共鸣, 最终达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的目的。
三、读书与练笔并行, 架起模仿与创造的桥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读书和练笔的有机结合, 这是训练学生最有效的途径。读书在于积累语言, 积淀情感。读书的过程也是利用文本的规范语言, 改造自己日常语言的过程。这样, 学生就会在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 感受文本的巧词妙句, 接受语言文字美的熏陶。
开放数学教学培养自主 篇11
合作,作为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颠覆,已经被广大教师越来越多、越来越自觉地运用于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方式,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富有个性化的学习。怎样有效地组织开展合作学习是当前普遍重视的问题。但流于形式,比较空洞的合作学习形式仍然存在,所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角色转换等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切实解决这个尴尬,消除当前课堂教学中的弊症,各位同事同仁也做了不懈的努力。
教学过程其实是一种互动与创新,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学习的主体不是仅仅把知识装进头脑中就行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分析和总结,甚至是创新。从而把书本变成自己的所有,生成带有个性充满时代气息的“金子”,于是开放式教学应运而生,迅速走进数学课堂。开放式教学模式倡导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进行教与学,在引导探究、启迪思维、培养创新上下大力气,这样引领下的课堂必然充满情趣和快乐的探索。开放,包括的内容和方面很多,开放式教学的目标定位应该是极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不但学到数学知识,还要学到思维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按各自所需选择不同的学法并得到多方面的发展,也就是优等生得到能力的进一步优化,中等生得到平稳提高,学无余力的学生得到些许进步,这个过程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人人发展。开放的学习环境,民主氛围非常浓厚,可以促进使师生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大凡在呆板的课堂教学环境下的课堂氛围中是不会产生创造性发现的。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这是公认的理想的开放式的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共同追求。良好的课堂教学应该体现这样一些要素: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引入情境。自主探究,快乐轻松的过程空间;科学且有条理的步骤安排;固定有序的合作小组等。自主合作学习讲求形式,根据学习的内容和具体要求,一般情况下我们将这种形式划分为三种,一是课前自学合作,二是过程合作探究,三是课外研究总结。课前自学合作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一步,在此环节,教师要精心准备好一些预习指导题目,这些题目要保证有一定的思维启发性,难度不宜过大。但是也可以提供数量有限的挑战题给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其次是过程合作探究,这相当于是一篇文章的主体部分,是重中之重,此环节是一个大容量且层次感超强的师生互动过程,而成功的关键看学生有没有达到动手动脑的实际训练效果,另外教师的科学组织和安排也是很重要的,有时真的需要一些临场机智;最后是课外研究总结,这一阶段是成果汇总和深层感悟的阶段,这个阶段也是学生充分享受成就感带来的快乐的时刻。教师可以在这个时候加以点拨帮助。就第二个环节本人不妨举个图形的旋转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的例子,如图,△ABC绕C点旋转后,顶点A的对应点为点D,试确定顶点B对应点的位置,以及旋转后的三角形。我采取的步骤是先让学生自主复习相关概念: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其次引导分析:绕C点旋转,A点的对应点是D点,那么旋转角就是∠ACD,根据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即∠BCB′=ACD,又由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即CB=CB′,就可确定B′的位置,如图所示。
解:(1)连结CD
(2)以CB为一边作∠BCE,使得∠BCE=∠ACD
(3)在射线CE上截取CB′=CB
则B′即为所求的B的对应点。
(4)连结DB′
则△DB′C就是△ABC绕C点旋转后的图形。
在上述基础上引导总结得出图形旋转的有关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最后进行拓展延伸,激发创造力,即布置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旋转,设计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如此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效果大增。
充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想学。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注重知识的生硬灌输,讲解知识只片面建立在对学生认知的要求层面,学生只是成为机械接受的群体,没有拥有主体的真实地位。如今的课堂给学生提供合作探究和实践操作的平台,从而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接触讨论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各方面的需要,很大程度上挖掘了学生的潜能。自主合作学习本质上是一种自我学习的过程,学生的探究需求和自我价值的认可得到体现,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得到成就感,有了成就感他们就会感觉到快乐,许多学生由原来的惧怕学习转变到信心满怀。
自主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篇12
一、传统式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我国沿用多年的一种实验教学模式和体系, 它在实验内容上强调严格的二级学科框架, 即相对独立的、因循渐进的模式。该模式将化学实验内容划分为无机、分析、有机和物理化学实验等。有规定的项目、实验时间、操作步骤、标准结果和实验报告书。教师准备好所需一切, 学生没有自主、选择可谈。
二、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见图1) 是针对“传统”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封闭性弊端而提出的, 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拓展知识面, 获得较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的职能由传授型转变为指导型, 学生由被动接受角色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探索的主体, 是原化学学科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建立的实验教学模式, 在本科教学评估中受到了好评。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开放。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实验室开放, 更重要的是实验项目、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评价等环节的开放。
2.实验教学内容。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以分层次、模块化的实验内容体系为其主要特征, 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段内、在规定的模块中选择实验项目和实验时间。依据实验对象和教学目的, 按照化学一级学科实验教学内容, 分三个模块设立。[2]
第一模块为基础性实验, 这一模块是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基础, 并为下一层次的模块内容教学奠定基础。
第二模块为综合、设计性实验, 侧重点是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综合设计性实验中, 项目的整体性由螺旋式的循环实验过程来构成。对实验结果的要求较高, 但是更重视的是实验过程。所以开放式实验教学中, 综合设计性实验内容的整体性和联系性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
第三模块为研究性实验, 学生以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验能力为基础, 和教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 查阅相关文献, 选择实验课题。
3.效果。开放式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与人合作的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和可操作性。但是, 开放式实验教学在概念和体系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实验内容的开放局限在一个模块范围内, 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模块之间的联系与界定是人为的, 其相互关系也比较脆弱, 循次而进有余, 而凝练和整合不足。
三、自主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自主实验”是学生根据自己本身的水平和兴趣, 在较大范围内自主选择题目、设计方案, 独立的安排时间完成的一种实验教学方式, 重点放在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上。自主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见图2) 就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独创性为中心, 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目标, 把各个实验教学模式中的专业实验、综合型实验、设计型实验、研究型实验、创新型实验和论文型实验等多种实验形式综合为一体, 供学生自主选择、自主设计和独立完成的实验教学模式。
(一) 自主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特色
1.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开放度和更高的自由度——不仅是实验时空和实验项目的开放, 而是教学资源和实验内容的开放, 成绩评定也将随之更为灵活;
2.学生对实验内容的选择范围——在更广范围内选择实验内容, 而非单一模块中实验项目的选择;
3.实验方案的自主设计——在其他模式中是没有的、崭新的形式, 符合实验教学改革方向;
4.能够促进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的互动;
5.能够使实验师资、设备和场地资源实现优化组合, 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6.能够促进凝练学科特色——实验教学是学科特色的一种体现, 学科特色的培养对象是学生, 所以学科建设是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而展开, 应该同时反映学生的要求和社会的需求。自主型开放式实验教学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交叉点, 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凝练学科特色的创新基地。
(二) 构建自主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对策
1.高水平教师队伍的“引导、合作”作用
因为实验项目的多样化、综合化, 从选题、方案设计、准备、实验到总结的全过程中, 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教师要一一予以启发、引导和协助解决;充分利用教师的科研课题, 教师的科研项目是最有效、低成本, 且能够反映学科特色的教学资源, 且围绕研究课题研究生和本科生一起进行研究, 研究生教育和本科生实验教学必然发生某种关系与联系, 这对实验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2.实验内容选择范围的界定
在开放式实验教学中选择范围是实验内容模块, 在自主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中没有这种界定, 而是要靠“学生的兴趣—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学科的特色与优势—与研究生教育的互动”等多方面、多层次上的协作来界定。学生在低年级时主要培养基本实验技能, 进入高年级则可进入“基础实验—开放实验—毕业论文”实验教学体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3.实验成绩评定
自主开放式实验允许实验的失败, 鼓励敢于探索的精神, 注重得出结论的过程;没有实验项目数的限制, 所以学生和学生之间没有可比性。成绩应该是对实验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的实验项目设计水平、查阅和综合文献资料的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的评价结果。评价方法上, 可采用学生、教师和“教师+学生”三个层面上评价结果的总和评定, 使对学生的评价公开公正, 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得到极大的发挥。
4.实验教学保障体系的构建
为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需要建立一套实验教学保障体系。建立与实验教学体系相适应的多层次、全方位开放的实验室结构体系, 即“基础化学实验室+开放实验室+融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科研实验室体系;充分依托学科优势开展实验教学;并加强教学实验室与科研实验室的联系, 实现科研实验室对本科生开放, 提高实验教学的水平。
5.实验教学实验管理队伍建设
要培养一流的人才, 必须有一流的师资, 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是自主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根本保证之一。组建以课程组为纽带的教学团队, 如化学基础课程团队、实验课程教学团队、合成化学教学团队、环境监测与分析教学团队等。通过教学团队, 优化课程设置, 协调教学内容。另外, 还需注重的是青年教师的培养。
除此之外, 学校各相关部门的鼎力相助和政策方面的倾斜是实验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
总之, 实验教学体系、开放的实验室体系、优秀的教师队伍和学校的政策、投入是构成完整的、可操作的、高效率的化学实验教学的前提。
四、结语
在研究传统式、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基础上, 提出“开放+自主”的自主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与其他模式相比, 具有更大的开放度, 能够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引导, 学生完成”的教学理念, 有效促进实验教学改革的发展, 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凝练学科特色。
摘要:在研究传统式、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基础上提出自主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阐明了自主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的概念和特色, 并提出了构建自主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对策。
关键词:实验教学,化学,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自主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易红.高校实验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 27 (2) :1-4.
【开放数学教学培养自主】推荐阅读:
自主开放型实践教学07-30
开放课堂教学,培养创新意识08-28
初中数学开放题教学07-15
数学开放式教学10-28
数学开放型作业12-03
数学开放式复习教学05-09
中学数学开放题教学07-04
大学数学的开放题教学08-10
小学数学开放性教学08-20
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