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实训模式

2024-07-12

开放实训模式(精选10篇)

开放实训模式 篇1

我国职业教育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迅猛开展教学改革。“以服务为宗旨、以岗位需求为导向, 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使学生成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目标[1]。实训是学生技能培养的起点, 是学生由书本走向实习和就业的接口, 是学生养成良好职业道德、严谨工作作风和提高综合能力的重要平台。随着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深入, 设计性、综合性等高层次的实训项目越来越多, 传统的实训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教学需要, 而开放实训中心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 护理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并提出以培养应用型高素质护理人才为目标[2]。根据护理专业培养目标, 各院校在提高护理实践教学学时比例的同时, 加大了护理实训中心开放的力度。有文献显示, 大多数护理实训中心基本是在课余时间和晚上开放, 由于没有教师督导, 导致实训中心开放管理的工作量显著增加, 低值易耗物品耗损成倍甚至几倍增加, 仪器设备损坏率明显提高, 实训中心开放管理难度明显加大。

如何改进实训中心开放管理模式, 为护生提供良好的实训开放环境, 已成为护理实验教师必须面对和思考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对高校护理实训中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探讨, 并提出新的管理模式。

1 护理实训中心开放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实训教学设备、物品损耗大, 维护困难。在实训中心开放过程中, 由于学生自我管理意识不强, 对实训设备及用物不爱护, 加之实训教学设备及物品管理不到位, 导致实训仪器设备损坏, 仪器寿命缩短, 实训物品浪费现象严重, 从而加大了经费支出。

(2) 学生尚未实现自主学习, 浪费实训中心资源。目前, 实训中心物品准备工作由实训管理教师及学生协助完成, 缺乏实训者的直接参与, 这必然影响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训时学生只是模仿教师的操作步骤, 使教师成为实践教学的主体, 实训只是验证理论、配合课堂教学, 难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在用物准备方面, 实训课前都是由实训教师准备用物及课后整理, 学生形成了依赖心理, 动手能力差, 不熟悉实训准备及实训流程, 导致操作时不知如何准备和整理用物, 不能适应临床实习。

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足, 在没有教师督导的情况下, 练习的主动性不强。教师安排的课后开放练习时间, 学生不能按时来练习, 导致实训中心出现空档期, 浪费了实训中心资源。

(3) 实验室的软件建设被忽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护理工作的重点已经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转变”, 而人具有生理、心理、社会多层次的需要, 这就要求护士必须具有人文素质。人文素质决定护理的专业形象, 决定护理的质量[3]。但一些院校在实训基地建设中注重硬件建设, 保证足够的训练场所和购买先进的设备, 却忽视实验室的文化内涵建设, 从而影响护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4) 实训中心安全及卫生问题。由于实训中心均在课余时间开放, 没有值班教师, 学生来去自由, 没有专人管理, 为实训中心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

2 护理实训中心开放管理模式探讨

2.1 以规范管理为保障

实训中心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是保证实训中心开放管理的前提[4]。建立《实训中心开放管理办法》《实训中心安全管理制度》《实训中心开放学生实训守则》《组长负责制》《仪器的使用与管理守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是实训中心开放管理的保障, 同时也可为实训中心开放管理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2.2 创建“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模式

实训中心开放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极强的综合管理工作。其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管理效率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实训中心开放的成功与否。实训中心开放管理应本着“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 把“以教师为主手把手”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自主学习、自主管理”教学模式。该管理模式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减轻实训教师的工作压力, 同时, 可以提高实训室的利用率[5]。

2.3 引用参与式自主管理理念

参与式自主管理是指管理者真诚地邀请被管理者参与管理, 共同拟定管理决策、实施管理计划、构筑管理理念, 并在管理中相互交流、充分沟通, 以达到优化控制、高效管理的一种管理模式[6]。在护理专业中, 选拔10 名学生作为实验室管理员, 参与到实验室管理中, 协助教师完成实验室日常管理、用物准备、开放管理等工作。参与式自主管理的实施使学生获得了表达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在实训中心开放管理中, 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兴趣相结合, 让大部分学生喜欢这份工作, 从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管理能力、沟通和协助能力, 更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7]。

2.4 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

实训中心实行信息化管理, 可以大大降低实训中心的管理难度, 提高实训中心开放的成效。

(1) 通过建立实训中心信息化管理系统, 将实训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实训设备及用物的管理要求、课前课后的实训准备要求、各课程实践教学安排等发布到管理系统中, 学生随时可以通过管理系统了解相关内容及要求, 提高学生在实训中心开放中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2) 借助信息化管理平台, 开发“护理标准化操作自主学习网站”, 为学生提供包括实训教学大纲、护理操作流程、评分标准及操作视频、专业发展前沿等在内的护理专业各核心课程教学资源, 供学生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分解模仿、反复训练, 改变学生在技能练习中依赖教师的状况, 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3) 开发“实训中心开放预约系统”, 学生可通过该系统预约, 避免实训室出现过度拥挤或空置现象;同时实训管理教师也可以通过后台管理了解学生课余练习及实训室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情况, 并及时予以处理。

引用参与式自主管理理念, 借助信息化管理系统, 科学地构建符合护理专业特色的开放实训中心学生自主管理模式, 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实施该管理模式, 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才是实训中心真正的主人, 较好地贯彻了“学生管理学生”和“自己教育自己”的理念[8],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摘要:借鉴现代职业教育理念, 对实训中心开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阐述, 引用参与式自主管理理念, 借助信息化管理系统, 科学地构建符合护理专业特色的开放实训中心学生自主管理模式, 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

关键词:护理实训中心,开放管理模式,自我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亚丽.关于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可行性研究[J].学理论, 2009, 10 (21) :83-84.

[2]顾慧明, 尤黎明, 黄惠霞.护理技能教学中心实训室的建设与思考[J].实训室研究与探索, 2004, 23 (4) :88-90.

[3]沈学清, 王丽, 肖国华.护理学实训室开放管理模式探讨[J].中华全科医学, 2010, 12 (12) :1627-1629.

[4]张静, 井夫杰.护理实训室开放管理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 2006, 21 (2) :65-66.

[5]叶丽萍, 谢惠燕, 蔡甜甜.护理实训室开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7, 7 (35) :93-95.

[6]沈梨芳, 李玲.参与式管理模式在开放护理实训室实施中的体会[J].教育研究与管理, 2011, 6 (10) :9-10.

[7]李福英, 陈小菊, 张云美.护理实训室开放管理初探[J].实训室研究与探索, 2011, 7 (30) :274-275.

[8]葛新茹.护理实训室开放管理的实施及其作用[J].护理学杂志, 2008, 4 (23) :65-67.

开放实训模式 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开放式;护理专业;职业技能;培养模式

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是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主力,培养出能够满足临床、社区护理工作需求的合格护士,一直是高职院校护理技能培养工作的重点。通过调研,笔者发现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技能培养存在以下问题。

一、高职护理专业职业技能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培养模式滞后

护理实训中心作为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操作练习的重要场所,其承担的责任重大。但是很多高职院校仍然采用滞后的管理模式,比如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学生操作练习时间有限,不利于学生操作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实现学生与岗位技能零距离对接,不利于实训仪器设备的充分利用,不利于教学内容的更新及技能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

2.设备更新不及时,教学观念落后

目前医院临床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技术、新产品更新速度很快,但部分高职院校忽视教师进修学习的重要性,校外兼职教师较少,导致实验设备器材、实验项目更新不及时,新技术、新成果无法应用,存在一定程度的教学内容脱离临床实际的现象。实践教学观念落后,一般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由实验准备教师准备好课堂用物,教师示范,学生分组进行操作练习,学生只是机械性地模仿教师操作,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不利于学生操作水平的提高。

3.不注重实践考核成绩

长期以来,实验课的成绩依附于理论课。有的实践操作考核成绩仅占该课程总成绩的很少一部分,有的甚至不考核,没有实验报告,仅有期末笔试成绩,因而课程考核成绩很难反映学生的真实实践能力,必然会造成学生轻实践、重理论的现象。

4.不注重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

目前在很多高职院校里,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实验技术人员处在“教辅”位置。这种认识导致对实验技术人员重视不够、培养不力、要求不高,严重影响了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态度和积极性,不利于开放性实训室的管理。

二、“渐进式模块分离”技能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在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养的过程中,为保证学生充足的操作练习时间,应采用开放式的管理模式,全天候开放实训室,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能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在此,本文就以开放式实训中心为例,探讨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技能培养的模式。

1.“渐进式模块分离”技能培养模式概述

“渐进式模块分离”技能培养模式是把学生需要掌握的实验项目进行模块分离,分成若干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模块。教师可以把这些模块进行排序,从简单到复杂,可以循序渐进地教学,从容易的模块下手,等学生掌握了容易的模块就可以进行下一个模块的学习。

2.“渐进式模块分离”技能培养模式的优势

首先,这种技能培养模式可以树立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由简入深的培养方法有利于学生逐步掌握操作技巧,不至于一开始就被难住,不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其次,分离模块,让学生更加了解每一个模块的内容和重点,在操作练习时就可以各个击破;第三,开放实训室可以让学生掌握相同的技能,掌握不熟练的学生可以增加操作练习时间提高操作的熟练度,这样不同的学生可以用不同的学习时间进行操作练习,可以达到一个相同的水平,不会让掌握技能慢的学生丧失信心,又可以给掌握快的学生一定的时间学习其他内容,最终让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各项技能。

3.“渐进式模块分离”技能培养模式的实施步骤

(1)细化教学内容,分离模块

教师在学期初根据学生所学内容,详细罗列实验项目。首先根据实验项目的难易程度进行排序,并按照本学期实验课程总学时对实验项目进行学时划分,难度较大的实验项目可以适当增加学时。然后,对于联系较为紧密而难易度不同的项目,可以进行调整,但是尽量兼顾从易到难的总体目标。

(2)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

在实验教学开始阶段,教师可以选择的教学手段有很多,突出在实践教学中学生以“做”为主,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在某一个模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用演示法或者床边教学法把实验教学内容进行边讲解边示教,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穿插在一起,学生在用中学,教师在学中教。示教结束后,学生可以进行操作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并及时更正学生的错误操作,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和比拼,把课堂作为衡量学生自己能力和展示才华的一次机会,也是对护理专业学生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锻炼。

(3)重视课下操作练习,充分发挥实验技术人员的指导作用

护理实训中心应注重学生的课下操作练习,毕竟课堂时间有限,能够真正在课堂上掌握操作技巧的学生很少,特别是某些实验项目需要学生进行反复地练习。因此,实训中心应全天候开放实训室,由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轮流进行指导。在某一个模块的课堂学习结束后,学生可以利用课下时间到实训室继续操作练习,这时,实验技术人员应该负起责任,在学生操作练习之前,把需要用到的耗材和设备准备、调试好,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训室内仪器设备,避免出现因错误操作导致的仪器设备损坏。对于操作能力较差的學生,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应给予适当的指导,鼓励学生多练习,不怕失败,让操作能力较差的学生通过增加操作练习的时间和次数赶上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让他们始终保持同样的操作水平,提升学生整体素质。

(4)重视实践考核成绩,定期组织操作比赛检验操作水平

在学习完某一模块后,可以由系部组织开展实践操作考核,通过实践操作考核检验学生对这一部分的学习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操作水平。同时,由学校和系部定期组织大型的职业技能操作比赛,而且借助职业技能操作比赛还可以不断改善实训条件,并且通过操作比赛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把比赛常态化,作为检验学生操作练习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重点掌握技能进行全方位考查,不再进行单一的笔试考试,营造一个“重技尚能”的良好学习氛围。比赛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可以让学生在观看其他学生的比赛中发现别人的优点和自身的不足。在比赛结束后,学院及举办方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激励学生不断提高技能操作水平;教师还要给予学生一定的点评,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课下勤加锻炼,改正不足。

三、小结

对于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实训中心来说,“渐进式模块分离”技能培养模式是一个非常有优势的培养模式,有利于整合资源,提高了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利用了实训室仪器设备,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均衡发展,保证学生的整体素质,对于提高高职院校影响力很有帮助。

参考文献:

[1]庞惠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培训问题研究[J].高校论坛,2012(10).

[2]周志红.构建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8,28(1):87-89.

开放实训模式 篇3

一、自主选题或制定

众所皆知, 钳工的实践训练常常缺乏趣味性, 若不能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 必然会对实践训练成果产生影响。开展教学工作的老师必须确保让学生在实践训练中具有较高的积极性,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付给学生, 使其针对自己的优势和爱好制定题目或选择题目, 从而提升其自主参加实践训练的主动性。

1.题目的自主制定, 集中用于专项技能的练习

老师针对教学目标, 提出大概的要求, 详细问题交给学生自主处理, 例如在实践平面画线时, 能够要求其自由选择图形划在毛坯上, 不局限形状范围, 可直可圆, 这样既提升了学生参与实践训练的积极性, 同时还可以废物利用, 减少了原材料支出费用。

2.自主选题, 集中开展综合技能的练习

因为综合练习目标广泛, 如果放任学生自主制定题目, 很大几率无法实现练习目标, 因而, 教师能够让学生选择题目, 针对统一训练目标, 老师提供部分难度不相同的题目, 让学生自主挑选, 学生针对自身能力合理选择, 有目标的开展练习。

二、自主进行工艺加工

原本的钳工实践训练学习, 从选题到具体操作, 从技术到工量具, 教师设计好整体流程, 学生在实践训练过程中只要遵循具体步骤就可以了, 课堂提供的思维空间十分狭窄。六自学习方式中, 学生在制定或选题后, 规定其自身针对相关图纸需求, 设计出工件的加工处理流程, 标注详细的操作过程, 以及流程中加工的任务标准, 针对专项技能练习, 规定学生标注步骤要点, 分析研究具体操作的合理方式。如此既可以提升其在实践流程中对于出现问题的分析处理能力, 并由于实践操作中的详细流程都是经学生设计的, 因此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兴趣。

三、自主使用工量具

学生针对自主制定或选题的加工需求, 自主使用需要的工量具, 并作出相关的道具清单, 注明相关工具的使用环境, 进而教授学生相关知识, 使其了解对于工件的加工工具的选择以及不同的尺寸选择什么样的测量工具等。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工量具的种类和具体使用场合, 提升其科学选择的能力, 同样还可以提升其严谨性。

上述三步通常在实训预备课实现, 在学生自主制定和选择配置过程中, 教师要正视学生差异性, 接受其所犯的错误, 使其在出错后进行再次学习改正错误。同时针对学生的选题制题、加工使用工量具的有效性以及相关操作的准确性提供科学的指导, 从而确保实践训练学习课程的正常进行。

四、自主分析

自主分析特指教师在发现学生错误或其自身察觉到出错后, 教师不直接说明造成错误的各项因素, 而是鼓励学生自主分析。自主分析集中包含两方面:

1.信息反馈自主分析

重点针对学生的实践操作开展分析, 比如在钳工实训时, 若学生的操作不准确或出错, 教师不要坦白提出其问题所在, 而是先进行一次标准操作师范, 再要求其再操作一次, 最后让其分析之前操作和本次操作的区别所在, 并及时改正。这样做能够加深学生对易错点的印象, 在后续的实训过程中尽力规避同样的情况。

2.成绩反馈自主分析

重点针对学生的实践成绩进行分析, 例如, 在进行平面锉削实践练习中, 学生基础操作流程时, 锉出的平面常常并不平整, 此时老师不能指出其效果凹凸的原因, 而是鼓励学生从专业知识角度寻找相关原因, 之后引导其分析自身所犯错误是那种, 并针对具体问题寻找处理方案。此外, 老师也可以预先针对练习课程, 准备出错缘由探究表, 让其利用该探究表来处理具体问题, 进而提升其对出错的自主分析和处理能力。

五、自主审查

六自教学方式中, 不仅要规定学生在工艺操作中, 对工件大小和技能要求采取测量和调整措施, 还要其在制作工件后, 对重要参数和技能规定开展审查性测量, 并把相关成果填入测量表上, 之后和工件图纸上的相关要求比较, 让其自主评估自己的操作水平。如此既可以在此提升其测量水准, 还可以使其在策略和对比中深入理解自身操作的缺陷进而改进。

六、自主评估

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 必然会出现一定的错误, 必然会产生一些遗憾。出于寻找事故缘由、吸取教训的目的, 六自教学方式要求其在操作流程中开展自主评估。学生针对自主测试的成绩和实践操作中产生的错误, 对该次实践巡礼从涉及题目、工量具选择、加工方式选择安排、测量等多个流程进行自我评估, 寻找可以改进的环节, 提升自身实际水平。这样做可以促使其从自身出发, 提高问题的分析处理能力。老师则针对其自主审查和评估报告, 有针对性的进行批阅, 对自主审查中的测量失误和自主评估归纳中不科学的地方进行教育和改正, 确保所有学生都可以在实践操作中实现提升。

钳工实践训练六自教学方式是创新开放性专业实践训练课程的有益探究, 其创新成果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1) 强化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深入性 (2) 丰富了技能训练范围, 提升了学生的综合操作素质。 (3) 将传统的封闭教学转变为开放的创新探究过程。

摘要:钳工实践训练“六自”教学方式是建立开放性实践操作训练课程的一种有效探索。“六自”教学方式主要包括在学习过程中自主选择或制定题目、自主进行工艺加工、自主使用工量具、自主分析、自主考查、自主评估。

关键词:钳工实训,教学模式,构建

参考文献

[1]高香玲.浅谈模块化在焊工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 2011年10期

[2]蔡志浩.中职钳工实训教学现状及对策[J].职业, 2012年29期

开放式会计实训教学资源建设探究 篇4

【关键词】开放式   会计实训教学资源   建设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C-0177-02

一、开放式教学资源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互联网已经彻底改变“粉笔加黑板”的传统学习方式,利用互联网进行自主探究、协作互动的学习模式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而如何开发出丰富多彩,形象生动,激发学习兴趣,利于自主学习的优质教学资源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国外优秀教学资源全球开放的启示。早在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MIT)开始推出开放课程,迄今为止,已开放课程1935门,其中全视频课程33门,全素材课程100余门。同时MIT通过与大连理工大学合作建立远程网上实验基地实现了优秀教育资源全球化。尽管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推动了优秀的教育资源共享,但中国拥有与其他国家不同的国情,中国的高等教育具有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目标,因此,教学资源建设,除了引进,我们还应结合国情自行开发。

(二)国内政策要求及建设现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深入研究、确定不同教育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形成教学内容更新机制,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经过多年的持续建设,我国的开放式教学资源逐步丰富和完善起来,“十五”、“十一五”期间,国家建设了4000门国家精品课,两万多门省级、校级精品课程,2011年以来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微课、MOOC等开放资源在网上陆续出现,深受大家喜爱。尽管教育资源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成就,但仍面临许多挑战与困难,由于建设刚起步,这些教学资源还比较分散,不成体系,还不一定完全适合于各地方院校的教学需要,因此高职院校需结合自身实际自主开发优质的开放式教学资源。

二、传统的会计实训教学资源存在的局限性

会计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只有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过硬的实操技能才能胜任。过硬的实操技能培养需要优秀的实训教学资源做支撑。目前高职院校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实训教学资源开展教学,传统的实训教学资源主要为纸质印刷教材,在使用上存在很多局限性。

(一)素材不够仿真。由于会计实训资料主要涉及成千上万种原始凭证,相对于其他理论教材,开发周期长,印刷成本高,校对繁琐,经常错漏百出,为了节约成本,大多采用无彩印刷,仿真性差。

(二)内容缺乏实效性。由于我国的会计、财税政策时有变更,要保证时效性,实训教学资源应当及时更新,但是这又比传统教材更耗时耗费,所以市面的实训教材即便换版了,内容总是换汤不换药,还是旧的原始凭证,执行的还是老的政策,常常会误导教师和学生。

(三)实践性不足。目前的会计实训教材多为综合实训教材,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基础会计、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等核心课程满足同步实训的一体化教材很少有人去研究和开发,这些课程的实践基本停留在见题做计算,见题做分录层面,实践性较差。

(四)不利于自主学习。传统实训教材,学生人手一册,在相对封闭的教学模式中由老师指导应用,离开老师在课堂上的指导,一些同学会变得无从下手,最后为了完成实训作业,互相抄袭,或者拖到课堂上等老师给答案,非常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开放式会计实训教学资源建设内容及建设思路

依照教育部《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会计实训教学资源主要分为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

(一)基本资源。基本资源必须多样而广泛,系统完整,能系统反映本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设计、课程资源配置和应用。主要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和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等反映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

(二)拓展资源。课程拓展资源能充分反映本课程教学特色,具有通用性、交互性、可扩展性,便于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主要包括: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学科专业知识检索系统、演示/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实习)系统、试题库系统、作业系统、在线自测/考试系统、课程教学、学习和交流工具及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建设的网络课程等。

(三)建设思路。下面以《会计基本技能》教学资源建设为例进行探讨。

1.确定建设原则。《会计基本技能》网络课件是在原来的院级精品课程基础上建设起来的,我们确定的建设原则是:自主学习,资源共享,直观实用,标准规范。

2.确定资源特色与功能。我们确定的《会计基本技能》的教学资源的主要特色与功能是:

(1)资源丰富,平台共享,方便师生查阅与调用。《会计基本技能》网络课件资源有:教师授课视频、操作示范视频、操作示范动画、教学PPT、教学内容指导、教学图库(各种原始票据)、教学案例、考证指导、题库、测验平台。实训教学资源丰富,并按照教学模块分门别类的归集,有快速检索和进入功能,非常便于查阅与调用。

(2)教学直观,反复演示,解决课堂演示有限的瓶颈。例如,采用视频演示“手工”、“仪器”方法进行点钞教学。视频可以反复播放,避免学生在课堂上因为视觉角度限制而观看不清,模仿不到位等问题。

(3)教学规范,操作标准,弥补教师示范的不足。例如,用动画演示凭证、账簿填写要求与规范。稳定的动画演示,可以弥补教师在课堂上的操作示范,因技术水平或外部因素影响而造成的不足。endprint

(4)模块教学,项目训练,方便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例如,《会计基本技能》网络课件整合了出纳实务、会计基础、纳税实务等课程内容,分会计书写技能、珠算技能、点钞技能、真假货币的识别技能、电子计算工具使用技能、现金结算技能、银行结算技能、记账技能、计税报税技能等共9个模块,这样的整合,解决了原来只有会计综合实训,没有课程配套实训的问题。在9个模块中,我们又细分为38个项目、150个工作任务来介绍。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自主学习。

(5)界面清晰,功能齐全,支持互动,提供练习与自测平台。例如,《会计基本技能》网络课件应用平台界面人性化,操作方便、灵活;有章节导航功能;有连接通道、返回功能。可以容纳数百人同时访问。练习以“项目”为单位、测验以模块为单位、以网上无纸化考试的方式进行设计。

目前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已完成初步建设并取得一定应用成效的会计实训课程是会计基本技能、涉外会计综合实训、财务报表分析三门课。这三门课程已经通过了学院的项目验收,期中有两门课的网络课件在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因为资源丰富及特色鲜明取得了全国二等奖的好名次。

四、开放式会计实训教学资源建设注意的关键问题

(一)转变观念,积极改革。很多人认为开放教学资源建设是在重复建设,是浪费人力和物力,即便建成了,学生也不会自主地去应用。其实只要转变观念,总是有解决的办法。没有经费,就想办法向国家争取,或者与社会团体、企业合作建设,如我们的资源建设经费除了学校投入,还有国家示范实训基地项目资金支持;认真做好前期的科学设计,就可以避免后期的重复建设,如我们所有资源编辑前都会经过团队的反复研究,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都事先编写脚本等;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设计贴近生活的自主学习任务,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建立长期有效的考核机制去约束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如采用颠倒课堂教学法开展教学,并通过发帖、讨论、视频会议、网上作品互评、定期测验、技能竞赛等方式进行监督和考核,这样的方式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能动性。

(二)成立优秀的资源开发队伍。开放式会计实训教学资源应该由教学经验丰富、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娴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主持建设,建设团队结构要合理,应包括专业教师和信息技术骨干、企业专家、行业监管专家等,同时还有加强资源开发队伍的专业素养和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提高。

(三)保证资源内容的质量。主要有以下几点。

1.注意资源的原创性。出于开放性的要求,为避免知识产权纠纷,要求教学资源必须原创,在这方面我们的配套教材是由自己老师编写,并出版;凭证素材全部是以广西的凭证格式来仿真设计;动画资源,都是教师设计意图,然后由技术人员实现;视频资源主要是由优秀的教师和学生作示范并拍摄,或者到银行、企业等单位进行现场工作录制而成。这些资源不仅是原创,而且也取得了制作者的同意后才使用。

2.注意资源的精品性。优质的教学资源必须要精雕细琢。例如,在视频录制方面,我们除了录制常规的40分钟课堂教学视频,还录制了大量的用于解决重点、难点技术指导的12分钟以内的微课视频,而且为了保证资源的精品质量,所有多媒体资源在制作前都经过了反复设计和修订。

(四)持续的资源维护与使用。由于会计政策与财税政策变更,教育信息技术的推陈出新,要保证会计实训教学资源的时效性和先进性,必须要对资源进行不断地更新维护,目前《会计基本技能》根据学生的兴趣,正着手准备开发“微电影案例视频”,用于会计案例的介绍。其中微电影剧本编写、导演、拍摄全部由学生完成,这样的视频对学生来说更有亲切感,也就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

同时,我们计划开发学生编辑终端,让学生也可以参与到实训教学资源的完善与改进中,他们可以把实践过程中碰到的新问题、疑难问题,编辑成实训题,设计相关原始凭证,然后上传到共享平台,让师生一起讨论和解答。

总之,会计实训教学资源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发挥会计专业教学、媒体设计、网络技术人员、学生团队各自的优势,紧密配合,团结协作,共同建设符合社会、学校、家长、学生现实需要的开放式教学资源,让优质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于玉林.创新驱动:推进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J].专业建设,2014(12)

[2]李正大.高职院校教材资源建设研究[J].山西科技, 2013(5)

[3]傅文卿,付丽莎.财经类专业实训教材开发机制的研究与探索[J].会计之友,2009(7)

[4]任延冬.创新会计实训教材,促进高职教育发展[J].教育研究,2009(6)

【基金项目】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院级课题(SW2013009)

【作者简介】徐爱菲(1975- ),女,广西南宁人,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高级讲师。

开放实训模式 篇5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在开放的环境下完成。校内实训基地相对于校外实训基地, 更便于实践教学组织和管理。但它与生产实际存在一定的差异, 并且传统的校内实训基地在承接学生实训任务时具有时间上、空间上的局限性, 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而且大多利用率不高, 资源闲置。

要使实践教学不落伍, 学生实践能力更适应市场需求, 实现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实训基地就必须实行开放性建设原则。开放式校内实训教学体系是指学生能够根据教学基本要求和个人意愿灵活选择实训时间、实训内容, 在实训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 在实训室自主实验, 从而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学生有独立思考、自由发挥、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1) 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 节约资源, 地域相同的高职院校内部实训基地建设, 可考虑各自突出自身特色, 实现资源相互共享和互补的原则。同时还可以向社会开放, 为社会提供多方位的服务, 包括与企业合作办学, 为企业培训员工, 为社会培训技能型人才、推广新技术或直接完成某些技术服务项目。开放式实训教学体系还应该成为社会对订单式技能型人才需求的保障平台。校内实训基地为达到实训的真实性和针对性, 在保证实践教学的前提下, 应积极完善生产功能, 形成一定的生产能力, 努力实现经济效益, 反辅实训设施建设, 形成自我“造血”的良性循环。

2 民办高职开放式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2.1 民办高职学生特点

民办高职学生生源为二类专科, 此类学生学习基础较差, 学习主动性不强, 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普遍对理论知识不感兴趣, 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接受能力较差, 上课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此必须通过实践教学的任务目标驱动, 促使学生动手, 动脑, 使其在学中做, 做中学, 从而增强其专业技能和学习兴趣。因此, 建设一个设施齐全, 又能满足学生学习、实践要求的校内实训基地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2.2 高职人才培养要求

教育部教高 (2006) 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若干意见》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

其落脚点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由于知识学习需要实践, 能力培养需要实践, 素质形成需要实践, 所以,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实际训练, 只有通过真实的训练过程才能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才能真正地满足现代企业的人才要求。因此, 必须大力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2.3 传统实践教学不利于学生能力培养

传统的课堂实践教学体系只能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场地, 针对规定的实训内容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 而且授课对象、教材、考核方式等方面也是固定的。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属于被动接受实验任务, 缺乏自主的选择和实训的真实性和针对性, 只能在教师部署的实验框架内进行实验, 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因此, 需要建设一个开放的校内实训基地。

2.4 实训基地建设应紧随市场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也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 其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更新换代必须与市场接轨, 及时更换实训设备, 及时改善实训场地, 及时调整实训教学内容。因此, 必须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社会发展、企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使之与行业同步, 从而使学生毕业后能顺利适应企业岗位技能的要求。

3 民办高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1) 经费来源少, 由于民办院校办学是自负盈亏, 办学经费主要来自于学生的学费和学院自筹, 办学经费较紧张。因此民办高职对实训基地建设也是有心无力, 资金投入少, 规模小, 设备落后, 未能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特点, 跟不上企业技术发展的需要。

(2) 重硬件建设, 轻软件投入。缺乏创新的实训教材和细化的实训方案, 仍停留在传统的教学实训思路上, 学生通过实训获得的技能肤浅, 为教而训, 非为用而练, 缺乏实用性。

(3) 实训技师缺乏, 目前民办高职的实训老师大多是由专任教师兼任, 这些教师大都是直接从大学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后就直接来到高职院校任教, 期间没有到企业生产一线锻炼, 不具备相关的行业、企业工作经验, 另外, 也有一部分实训教师缺乏责任心, 理论知识缺乏, 对实训课程不作深入研究。因此, 导致学生实训效果较差, 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

(4) 基地和设备利用率低。有的校内实训基地资源缺乏整合, 学校、专业之间各自为阵, 加上实训设备的兼容性差, 整体实训基地的利用率较低。

(5) 缺乏规范完善的实训安全保障体系, 担心实训过程出现安全事故, 不愿放手让学生操作, 或对外开放实训设施出现意外安全事故带来的责任风险, 客观上制约了实训模式的创新推进。

4 民办高职院校开放式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民办高校应当依靠自身力量, 吸引社会资源投资教育实训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实训基地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 充分挖掘实训基地的教育功能和市场功能, 使之成为社会教育资源共享中心和产业服务中心, 从而提高实训资源的利用率, 改变高投入、低效益的局面, 使校内实训基地真正面向社会, 具有开放性。因此, 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应当具备5个“中心”的功能, 即:

(1) 实训基地应成为学生的学习中心。教育部教高 (2006) 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若干意见》提出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 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4) 因此, 为了突出实训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特殊地位, 就必须改变以教室为主要教学场所的传统教学模式, 把实训基地作为学生的学习、实践的中心, 让理论为技能服务, 真正融“教、学、做”为一体, 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实训基地应成为学生的创业中心。开放式实训基地在运行管理思路上, 学生可自己设计产品、制作产品, 并销售产品。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是设计师、又是技师同时也是销售人员。通过在实训基地的创业锻炼, 学生加强了自己在设计、生产、销售、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由于有学校和相关合作企业的保驾护航, 使得学生在该中心创业的风险大大降低, 保证学生向老板的顺利过渡, 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3) 实训基地应成为学生的就业中心。利用开放式实训基地, 努力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市场或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化, 及时调整紧缺人才岗位的实训教学内容, 使学生的专业学习与企业职业岗位要求对接,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为市场所急, 彻底解决人才培养脱节的弊端。也为学生毕业后顺利适应工作岗位要求打下坚实基础。

(4) 实训基地应成为行业技能的鉴定中心。全方位创造条件, 将实训基地打造为职业技能资格获取的重要平台, 成为行业和岗位准入的基础。一方面, 促使学院学生毕业取得双证 (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书) , 增加就业砝码;另一方面为社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考核提供服务, 为他们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提供保证。

(5) 实训基地应成为中小企业的服务中心。实训基地应改变传统单纯为学生实践教学服务的建设模式, 增加为行业服务的功能。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师资、场地、设备等资源, 为中小企业提供包括厂长、经理等高级管理人才、营销和技术工人在内的专业培训和职业技术培训, 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和产品开发等提供帮助, 为中小企业提供市场需求信息、行业前沿信息、人才信息、管理咨询、法律咨询等咨询服务, 从而推动行业的发展。

5 民办高职开放式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探索

民办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大多是靠自筹经费完成, 但这种建设模式是很有限的, 从规模、实用性和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上, 很难满足开放的要求。因此, 需要联合企业、行业协会、劳动人力资源部门进行通力合作, 共建实训基地;积极探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新模式, 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 以改善办学条件, 实现实训基地建设主体的多元化;建立实训基地的赢利运行模式或投融资建设平台, 争取各种社会资源的深度参与, 形成实训资源共享的良性运行机制。高职院校应当以此为思路, 探索实训基地建设的发展道路。

(1) 建立校企股份合作建设模式。由学校和企业合资建立实训工厂,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合资双方对该公司的责任以各自出资的份额为限, 双方按各自出资额在总投入资本中所占比例分享该公司的利润和承担风险。股份企业按市场化的模式运作, 树立服务意识, 不断探索赢利途径, 积极创新, 强化管理, 逐步拓宽市场, 以保证投资人的经济利益和人才培养目标。

(2) 建立以高校为主体, 企业协助支持的建设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师资, 企业提供设备、资金、技师, 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既可解决办学资金的缺口, 又能使企业的设备、品牌得到宣传, 使企业优先获得优质人才, 并使学生在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条件中学习。通过各自的优势互补, 实现资源整合, 达到校企共赢。

(3) 依托政府、行业协会, 建立教学、培训、职业准入、技能鉴定的多功能专业培训中心。通过政府规划、行业协会组织、劳动人力资源部门规范、企业广泛参与, 建立以高职院校教学、实训资源为主体, 集学历教育、技能培训、职业准入为一体的开放式教学、培训基地。实训基地服务于教学, 并根据行业协会提供的信息, 对社会开展各种技能培训工作, 包括岗前培训、定向委托培训、技能提升、技能鉴定等, 承担起行业企业人力资源的基础培养工作, 形成行业高技术人才和普通劳动力资源可持续输送的良性机制, 从根本上解决人力资源供需两难的矛盾, 促使实训基地的工作常态化, 实训资源的利用最大化。

(4) 建立市场导向的技术服务与产品研发工作室模式。为了让教学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并为中小企业搭建技术服务和产品研发平台, 可在校内实训基地中建立工作室, 使之成为中小企业的后台服务和研发中心。工作室由高校教师、技师、学生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工作室即可承担服务和研发任务, 包括产品设计、技术咨询、软件开发、品质公关等, 又可承担教学实训任务。经营方式实行工作室主任负责制, 由工作室统一对外承接服务外包, 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学生实训。

(5) 建立全员参与的校办实训工厂。由学校、专业教师、技师、工人、学生 (动态) 共同持股校办实训工厂。工厂既是实训场所, 又是生产场所。拿到订单后, 相关教师、技师、学生, 全程全面参与, 实现效益后由学校、参与教师、技师、工人、学生按要求共同分配。通过这种模式的建立, 使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客观上也会调动所有参与人员的积极性, 解决实训资源闲置、参与人员干劲不足、主人翁意识淡薄的弊端;也能使学生尽早适应社会工作岗位要求, 培养、锻炼学生真实环境下的综合技能;还能使教师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 逐步成长为能“文”能“武”的双师型教师。

(6) 建立高校实训基地联盟。由教育管理部门, 整合同一地域高职院校的实训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以减少重复建设, 节约资金和场地, 使民办高职院校有限的资源能有效利用。

以上多种模式的实训基地建设, 将会促使社会各种资源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建设中来, 也能够充分改变高校关门办学的传统思维, 真正使高校实训基地成为一个面向全社会开放的大课堂。

6 结语

构建开放式校内实训基地是现代民办高职院校建设实训基地、走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之路, 也是高职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因此要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各自优势, 集中社会力量, 深度融合, 为培养、培训高技能技术人才提供多功能、全方位、开放式的服务平台, 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进步。笔者希望以此为切入点提出改革思路, 与同仁共同探索, 促进中国高职教育的全面发展。

摘要:作为实践教学的基础平台——校内实训基地, 其建设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的成败, 关系到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的内涵和学生的培养质量。本文针对现阶段民办高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现状, 提出了构建开放式校内实训基地的设想, 并阐述了实现该设想的具体办法。

关键词:民办高职,开放式,校内,实训基地

注释

1吴旭, 陈仁安, 魏德志, 徐玉莲, 庄凤彬.构建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的实践及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2.1.

开放实训模式 篇6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要求护生不但具有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 同时必须结合临床实践, 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操作性技能。我院护理实训技能中心在2010—2011年期间, 对大专二年级学生, 基于护理综合实训课程内容, 以任务驱动为导向实行全方位实训技能中心开放模式管理, 收到较好的成效, 现总结如下。

1 大规模招生、多层次教学形势下护理实训技能中心开放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开放力度不够, 开放范围或时间受限制

实训室的开放练习学校往往比较重视, 但大多只是开放基础护理实训室。且在职业院校大规模扩招、班级急速增加等压力下, 平均开放时间不够, 有的只在学生考核前几天才开放, 有的只在周末定期开放, 且练习项目及平均时间都比较少, 使开放实训室形同虚设, 这将影响到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

1.2 开放形式单一, 缺少综合性、设计性实训项目

开放练习项目基本上是以单项技能操作为主, 没有进行全方位、多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训项目的开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生综合评判性思维及能力的培养。

1.3 设备落后, 开放过程监管不到位

许多职业院校实训室设备较落后, 或实训物品数量不够, 练习操作所用耗材残旧, 严重滞后于临床发展等, 都影响到护生的课后练习质量。开放过程中无人监管或者监管不到位, 导致开放练习的质量下降。

1.4 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

没有分层管理、层层监督, 导致学生课后开放练习随意化, 练习过程懒散, 且无法达到预期的巩固练习效果。

2 传统护理实训技能中心开放管理模式与任务驱动为导向的护理实训技能中心开放管理模式的对比

2.1 传统的护理实训技能中心开放管理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1) 实训用物准备及管理。护理实训技能中心开放前由教师或学生跟教师一起准备好每项练习的实训用物, 开放结束后由教师负责清点和整理用物, 并负责保管。

(2) 学生实训方法。学生不强化训练综合实训项目, 只进行基础和专科操作项目。

(3) 实训室开放时间。一般只在操作考核前几天、临床实习前、集训期间或在预定时间内开放, 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很少。

2.2 基于任务驱动为导向的护理实训技能中心的开放管理模式

采用任务驱动为导向的护理实训技能中心的开放管理模式, 即在各课程主讲教师和实训室管理教师的通力协作下, 以学生完成任务为中心的、责任明确的相互协作管理。

(1) 能够积极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此种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明确实训室新的管理方法。另外, 加强培训各课程的课代表, 以协助实训教师更好地管理相应课程的实训项目开放。

(2) 具备完善的规章制度。为了保证实训室开放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并安全、高效、有序地运作, 制订了较完善的各项规章制度, 包括实训仪器物品购置、保管、使用、赔偿、登记等管理制度, 实训室安全防护制度和人员工作职责制度等。另外还建立了重大仪器使用管理制度以及智能一体化视频点播系统安全使用制度。

(3) 各级管理人员做到职责明确。每个班级设课代表1名。他们均由学习成绩优异且具有组织管理能力的班干部组成。课代表的职责是协助实训室管理教师负责组织课前通知、物品准备, 课后物品的清点整理及预约开放时间、协助课后开放监督管理, 与管理教师共同做好实训室的安全管理。

(4) 指导教师在实训中心开放期间可轮流值班, 或通过标准化自主学习互动平台获取学生开放期间的相关咨询。以随时解决学生在练习时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3 任务驱动为导向的护理实训技能中心开放管理模式的实施

3.1 任务驱动为导向的护理实训教学的特点

(1) 设置综合案例情景, 提炼出各项实践任务及组内分配任务。 (2) 分组预约, 到实训技能中心进行实践、讨论。 (3) 情景展示, 以角色扮演为主要方式, 借情景展示完成任务。 (4) 总结评价, 分为教师评价、同学评价、自我评价。反思总结、找出薄弱环节, 回归实训中心进行自我强化。

3.2 任务驱动为导向的护理实训技能中心开放管理模式的实施

第一阶段:完善护理实训基地整体规划、设备配置及增加实训物品数量, 结合课程进度, 布置不同课程的实训开放任务。通过实训中心的整体规划, 购置并完善实训中心的物品及设备, 创设国内较高层次硬件水平的护理实训技能中心[3]。课程大部分以综合案例的形式提出任务, 并将所要实训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主题中, 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任务一般要提前一周布置, 可以放到校园网或者实训中心公告栏上, 要求学生及时从网上查阅、接收任务, 然后以小组为单元到实训室进行所涉及的单项技能分解训练。这一阶段旨在以探索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学生能够在实训室自行备物、分工合作、组内学习, 遇到不够熟悉的操作项目时, 可在实训室一体机上温习操作流程或观看操作录像。此阶段的关键是课程主讲教师与实训室管理教师之间要默契合作, 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

第二阶段:预约登记实训室, 实现全方位、全天候的开放练习, 安排学生参与实训中心的开放管理。实行分层次, 以班为单位提前预约实训室, 鼓励自行选择时间段, 一般规定1个小时为一个单位的练习时间。每个实训室门口张贴开放安排表, 实行科代责任制, “先到先得”, 每天每个实训室安排一位学生 (提前经过实训室管理教师的专门培训) 协助管理教师管理实训室开放;同时, 实训室配备了录播回放监控系统, 可随时辅助监管实训室开放情况。

第三阶段:学生自行备物, 辅以智能一体化视频点播系统以及学院开发的标准化自主学习互动平台, 学习或训练单项、综合实训技能。实训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适当指导或者引导。这一阶段以学生具体操作为主, 各实训室均配备备物室, 预约登记成功的班级开放练习期间, 自行到备物室备物, 强化训练所需项目, 练习完自行将用物放回备物室储藏柜。

第四阶段:反思总结, 学生通过学习和汇报情况反复强化练习。在学生完成自我训练后进入此阶段, 这一阶段中课程主讲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要查漏补缺, 找出学生技能项目的薄弱环节。此时应该以教师点评为主, 组间互评、组内自评为辅。每个组的成员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下一轮的预约登记—自行备物—开放练习以及自我强化—反思总结。

4 讨论

4.1 任务驱动为导向的护理实训技能中心开放管理模式的优势

(1) 以任务驱动为导向的护理实训开放管理模式较好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学生在宽松的实训环境中成为练习的主体, 自主选择训练项目, 在操作过程中不断巩固基础知识和积累实践经验, 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弥补了传统管理模式的不足, 更好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4]。

(2) 结合课程中开发的综合实训课程, 学生课后分工合作学习, 提高了每一位学生的动手能力[5]。学生在训练中发现了自己的薄弱环节, 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 巩固了课堂知识, 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沟通、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尽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注重师生的互动活动。

(3) 实训教学、实训技能中心全方位开放与综合技能考核三位一体, 提升了临床护理教学质量。以任务为学习导向, 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进行自主练习, 让学生在模拟病房中得到了实战练习, 教师结合临床实例进行论证分析, 使学生印象深刻且易懂易记;通过综合技能考核、各层次护理技能竞赛, 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缩短了临床适应期, 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我校学生的专业素质、专业技能过硬, 提升了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4) 既能增加实训中心的课后开放使用率[6], 又能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辨能力, 也为实训室管理人员节省了不少人力和物力。从经济学角度来讲也达到了低成本、高效益的结果。

4.2 任务驱动为导向的护理实训技能中心开放管理的实施的注意事项

(1) 实训指导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指导及管理素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主要以教师布置实验任务并激发学生兴趣为主线,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从讲授、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转变为组织、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知识, 用布置任务给学生的方式提出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引导学生去探究。在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后, 为达到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目的, 还要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任务完成后及时做好评价工作[7~8]。实训指导教师负责管理实训室, 既能起到协调实训技能中心的全面开放安排, 又能随时监管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并根据完成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

(2) 综合实训案例设计要合理, 任务设计要留有空间。实验任务设计要难易适中, 太难学生会失去信心, 太易学生会失去兴趣。任务的难易程度以学生“蹦一蹦”能学为最好, 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探索和自我拓展的空间, 使学生学会用探索式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9]。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 更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并要给学生创造设计任务的机会。

(3) 护理实训技能中心在开放管理过程中应根据年级学习特点, 分为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实训, 同时开放管理, 以达到实训室的最大开放使用率。如一年级护理专业学生只学习了护理学基础课程, 应以单项技能训练项目开放为主;二年级学生已学习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基础护理等课程, 特别是下临床实习之前的综合实训技能课程, 尤其适用于基于任务为导向的护理技能开放管理模式。

(4) 本研究只从对比的角度阐述了任务驱动导向开放管理模式的优越性, 未考虑到该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一年级学生侧重于单项技能的训练, 如何运用此模式来调动学生重复训练的积极性, 学校及教师仍需要关注这方面的相关研究, 进一步完善实训中心开放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贺利平.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论坛, 2010 (7) :103-104.

[2]邵伟, 帅翔.浅论设计性实验与开放实验室[J].药学教育, 2002, 18 (3) :43-44.

[3]金玉忠, 邵路才, 田宾, 等.高职护理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J].护理研究, 2010, 10 (24) :2624-2626.

[4]蒋秋英.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J].电脑学习, 2010 (1) :62-63.

[5]熊淑慧.任务驱动主体参与教学法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6) :51.

[6]王文霞, 雷玉.开放护理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探讨[J].大理学院学报, 2008 (7) :79-80.

[7]张轶.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6) :129-130.

[8]周艳.护理实验室开放与管理模式[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7, 19 (3) :94-95.

金工实训开放式教学探索 篇7

关键词:金工实训,开放式教学,教学改革

一、引言

金工实训是工科院校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是对学生进行工程素质教育与现代制造技术教育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 更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1]。21世纪以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新工艺、新技术等在工业设计、制造、生产中大量普及应用, 以及高校招生规模逐步扩大, 金工实训教学面临很多新的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提高金工实训教学质量, 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 迫切地摆到了我们面前[2]。本文结合呼伦贝尔学院目前金工实训教学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尝试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对金工实训进行探索与实践。

二、金工实训现状分析

1. 实训内容单一

目前金工实训内容陈旧, 不管何种专业、人数多少, 实训内容都是每人加工一把小锤子, 加工过程仍以车、铣、刨、钳、焊为主。虽然学院设备种类齐全, 但大多老化, 实训效果大打折扣。目前, 机械加工业中, 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工艺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革新和进步, 由于金工实训内容仍是以传统生产加工方式为主, 致使实训过程中很难涉及现代工业生产中的新工艺、新技术, 授课内容已落后于现代的工业发展水平。

2. 教学方式落后, 实践性不强

金工实训的教学方式依然沿袭传统方式, 指导教师给出零件加工图纸, 设计好加工工艺卡片, 列出实训需要用到的材料、用品, 从加工锤子用的圆钢、锯条到学生洗手用的毛巾、肥皂, 事无巨细, 一一给出。车间中的教学也是“师傅带徒弟”, 指导教师手把手地教学生, 对于做什么、怎么做, 完全由指导教师指定, 学生只需按部就班地操作加工, 完全处于被动机械操作状态, 缺乏思维和创新的空间, 实训的实践性没有体现出来, 反而制约了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发挥, 与我校提出的“一实二高三强四会”的人才培养目标相背离。

3. 实训时间相对集中

金工实训一般以教学班为单位, 主要的实习内容在学校自建的实习工厂完成, 根据学院教学计划, 实训时间安排在每学期专业课结课之后统一进行, 这样的安排造成了实习工厂在每学期前两个月基本空置, 后两个月内就会有几个教学班在同时使用。学院要求学生在实训时间内必须在指定的实习场地, 由于工厂的设备有限, 参加实训学生人数多的时候, 部分学生在实习工厂无事可干, 很难保证实训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开放式教学的探索

1. 实训内容开放

利用现有资源, 开放实训内容, 改变传统金工实训固定的模式, 研究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 以及实训人数多少, 由指导教师设计不同的实训方案, 各专业同学按具体要求进行实训。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将先进制造技术引入金工实训, 先进制造技术是现代工程设计、工程制造的前提保障, 在实训过程中, 加强学生在先进制造技术方面的实习, 指导学生在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控加工等方面的技术学习和设备操作训练, 让他们接受先进的、综合的制造技术, 培养系统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 为学生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提供必要条件[3]。

2. 教学方式改革

开放式教学模式下的金工实训, 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 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 指导教师在实训过程中发挥辅导和监督管理的作用。在实训前给出学生需要加工零件的草图, 由学生设计各部分的具体尺寸, 并利用CAD设计出零件图, 引导、启发学生认真思考和精心策划, 完成整个实习的工艺卡片的制作, 细化到每一个工序的安排、每一件耗材的购置。这样的金工实训由教师提出相应的要求, 具体问题由学生去分析解决, 以“任务驱动”来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 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开发, 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发挥[4]。

3. 实训教学时间开放

为了更有效地利用校工厂, 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开放和自由的学习环境, 金工实训采用与理论教学课程安排相同的模式, 化整为零, 以课程为基本单元, 与其他基础课程教学同步安排并录入教务管理系统, 学生网上选课时, 依据所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结合作息时间安排, 自主选择实习时间, 实习时, 学生按固定时间准时参加即可[5]。这样开放的教学模式, 使得校工厂的资源得到了更有效的利用, 时间得到了合理的分配, 学生的实训效果得到了增强。

四、结语

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虽然解决了传统金工实训存在的一些问题, 但也暴露出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首先, 实习内容开放, 将新技术、新工艺引入教学内容, 原有学时不能很好地满足实训教学的需要; 其次, 教学方式改革后, 主动权教给学生, 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设计方案, 教师在指导、调整、修改设计方案方面会有很大难度, 大幅增加教师的工作量; 另外, 化整为零的课程安排方式, 使原来完整连续的金工实训呈现了不连贯性, 会出现一个工序不能连续加工生产的情况, 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辅导出现了不连续的阶段性, 这些问题为金工实训进一步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加强实践教育, 是用人单位的迫切需要, 也是各高校应用性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因此, 金工实训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开放式教学模式解决了传统金工实训教育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这种改革使理论与实践真正的结合, 可以激发学生对工程实践的兴趣和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意识,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但另一方面, 需付出一定的财力和极大的精力, 需要教学单位领导与教师的共同努力, 团结协作, 才能保证实训工作的顺利完成[6]。

参考文献

[1]刘京秋.金工实习的管理模式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07, (3) :56-57.

[2]吕小莲, 倪受春, 吴卫明.金工实习的探索与实践[J].滁州学院学报, 2010, (2) :126-128.

[3]谭波.浅谈职业学院校内金工实习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 (24) :126-127.

[4]张春平, 陈勇, 初建崇.金工实习开放式教学探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 (12) :139-144.

[5]肖毅, 宗莲松, 潘华, 夏重, 杨哿.完全学分制下金工实习开放式教学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 (6) :157-162.

开放实训模式 篇8

2.对相关人员进行防震知识培训

地震预报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至今科学家还不能准确预报地

里, 作为体育旅游的组织者、管理者, 都不能放松警惕性。所有景区的工作人员, 包括领导、员工、导游等相关人员平时都要进行专门的地震知识培训, 提高防震意识, 熟悉和掌握防震知识及自救和疏散的方法。

3.储备应急用品

众所周知, 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四川地区位于龙门山地震带的旅游景点在进行体育旅游开发时, 就应周密地考虑应对的措施, 其中做好应急用品的储备就是重要的一环。这里所说的应急用品是指在灾害发生时保证游客生命安全的必需品 (食品、饮用水、药品) 和用具 (手电筒、防寒防雨服和帐篷) 。应急用品的储备要讲究科学性, 一般用具可以储存在专门的仓库中, 必需品不宜于久放, 可存于超市、店铺中, 不断流通, 随时补充, 这样确保各个体育旅游的景点有一定量的应急用品储备, 以应对不时之需。

4.建设牢固基础设施

体育旅游所涉及到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游客下榻的宾馆、饭店、超市、游乐场、体育场馆、刺激性项目的固定物、道路等。在建这些基础设施之前, 首先听取地震专家的意见, 制定抗震标准, 按照标准, 各个景区要严把质量关, 从承建单位资质的认定到选址、购买原材料、施工、验收等各环节都要有强有力的监督机构。汶川大地震的悲惨画面历历在目, 不能不吸取血的教训。牢固的基础设施能最大限度地保障体育旅游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使他们安心地体验到体育旅游带来的快乐。

5.重视安全保障问题

在安全保障方面应做好的工作有:增强体育旅游安全意识与观念, 防患于未燃;把旅游安全救护、安全通道规划纳入体育旅游景区、景点、线路规划之中;做好游客的安全教育工作, 完备安全应急疏散系统, 运用多种形式向游客进行安全理念的灌输, 使旅游者具有基本的安全意识和参加体育旅游活动的基本安全常识;安全意识和安全工作要列入体育旅游企业的风险管理日常程序之中。

6.体育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注意不要过度开发

发展体育旅游, 首先要统筹规划、合理开发, 促进体育旅游各项人工设施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其次, 政府部门应建立和健全体育旅游发展有关的法律和法规, 以立法的形式制止破坏体育旅游资源和环境行为的发生, 运用法律手段实行有效保护;再次, 要完善体育旅游行业的管理体系;最后, 要加强对体育旅游者及景区内居民的教育与宣传, 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避免过度开发。

参考文献:

[1]关于体育旅游的若干思考[J].辽宁体育科技, 2006, 26 (5)

[2]郑居焕李耀庄:日本防灾教育的成功经验与启示[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 2007, 6

[3]陈建民:中国地震灾害与防震救灾.财经界, 2007, 11

杨晓伟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商务学院

根据《宁波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宁波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的目标要求, 2020年的宁波经济发展将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宁波将成为东北亚航运中心深水枢纽港、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现代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宁波市在“十一五”期间将重点建设5大临港支柱产业、10大重点优势制造业行业、10大现代服务业行业。现代物流产业已成为宁波市重点扶持的1 0大服务产业之一。然而, 我市物流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物流企业人才严重匮乏。据调查显示, 宁波在主营物流企业从业人员中, 直接经营物流的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才占17.00%, 但是物流专业毕业的人才还不足1%。宁波物流的快速发展与物流专业人才的严重短缺形成了明显反差, 严重地限制了宁波城市现化物流发展的步伐。因此, 宁波市政府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与宁波市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产业发展相衔接、具有区域特色的服务型职业教育”, 加快人才培养, 特别是加快培养熟悉物流服务对象, 物流服务组织、交通运输组织管理相关业务的物流一线技能人才培养, 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 我们急需一个物流培训和实践教学平台, 而现代物流实训中心恰好能满足这一需要, 该中心的建立定将在宁波物流紧缺人才培养方面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宁波物流人才培养中的突出问题

1. 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与物流职业教育缺少标准

多数开设物流专业的院校专业设施、设备建设落后于企业实际技术标准;学校课程设置与标准重理论轻实际, 与实际需求脱节严重;技能考核标准与企业实际脱节, 培训考核制度存在应试现象。物流专业考核评估内容往往侧重于实训室占地面积、建设面积等硬性条件上, 缺乏对教育质量的监控、评价。这些突出问题使得当前的教学与社会需求存在明显的脱节。

2. 物流专业教师难以适应物流教学实践的需要

物流专业教师、技能教师数量、水平还不适应需要, 不少专业教师对生产服务一线的经营管理、技术等了解不够, 很多专业教师是从高校毕业直接走上教育岗位, 缺乏对实践技能的了解和把握, 只能纸上谈兵。由于事业、企业编制“壁垒”森严, 职业院校急需的物流企业高技能人才和实习指导教师又很难引进。

3. 企业物流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物流培训相脱节

现有的各类物流从业资格、资质的培训垄断在某些技能培训 (鉴定、考核) 中心, 但很多机构存在培训资源不足, 物流培训项目很难做大、做强;另一方面许多职业院校拥有丰富的培训资源, 或者具有较强的开拓物流专业培训市场的积极性, 但因没有培训资格而无法开展。

4. 物流培训经费匮乏, 校企合作缺乏稳定机制

现行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主要沿用计划分配模式, 有限的资源绝大部分配置给了国办重点学校、原物流行业培训机构, 大量富有创造活力的教育机构得不到同等的扶持。目前我市企业参与物流职业教育积极性不高。据对本市28家企业问卷调查, 有25家企业“不愿意”参加校企合作组织, 17家企业“不愿意”参与相关课程开发, 27家企业“不愿意”向学校支付教育培训经费。

二、宁波现代物流开放实训中心建设方案构想

由于宁波现代物流人才培养存在上述种种问题, 因此有必要由市政府统筹规划, 职业院校和物流企业共同参与, 构建一处或多处宁波市现代物流开放式实训中心。该中心的培养要面向与现代物流产业链相关联的企事业单位, 为其培养在生产、服务第一线能从事运输、仓储、配送、货代、物流营销、物流信息处理等操作性技能的中高等应用型物流技能人才。具体方案构想如下:

1. 功能定位

(1) 社会培训功能

该中心将整合其人员、设备、信息等要素、面向市场, 为物流企业提供“订单式”服务, 获取经济效益, 变消耗性实验实习为盈利性的生产经营活动, 促进实训中心完成自身“造血功能”, 满足可持续发展。

(2) 学校教学功能

该中心将利用其实训条件, 为宁波市各职业院校物流专业教师和学生提供职业化、企业化的物流实训环境, 方便其教学需要。通过物流教学项目课程开发, 构建一体化实训课程模块, 学生通过实训模块的学习, 直接掌握上岗操作技能, 使学生能实现“零距离”上岗就业。

(3) 职业资格鉴定

该中心利用先进的设备和培训模块, 通过与宁波劳动与社会保障机构合作, 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站 (点) , 可以对社会从业人员和在校学生从事有关物流运输、仓储与配送、口岸物流、物流营销的等方面的技能鉴定, 达到一定技能的学员可颁发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

2. 建设模式

该中心要求有与生产企业类似的设施设备、功能作业区和管理运作机制, 依托数字化的网络建设, 开发仿真的职业情境软件, 学生在电脑上完成职业能力训练。实训中心主要体现生产物流、商业物流、国际物流、第三方物流等多种物流业态, 涉及口岸物流、仓储配送、生产物流、交通运输等多个专门化物流职业领域, 其规划设计、教学资源配置、内涵建设等不仅对接物流专业建设的需要, 而且要符合行业、企业岗位的需求。

现代物流开放实训中心建设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一期工程完成物流实训中心选址及硬件设施的配备。从目前宁波市的物流培训基地来看, 宁波九中或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有多年和物流企业合作办学经验, 可考虑以此作为建设此实训中心的首选基地;二期工程完成报关、船务港口、检验检疫、银行、配送中心、供应商等模拟操作系统建设;三期工程完成仓储配送、物流运输、口岸物流、物流营销各模块的建设, 可以完成商业分销物流管理实训、配送管理实训、仓储管理实训、国际货代与报关管理实训、运输管理实训、集装箱码头管理实训、航空物流管理实训, 最终形成功能完善、配套设施齐全的现代物流实训中心。

3. 运行项目

(1) 推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教改工程, 提高培训质量

要求物流培训教师及时了解物流行业、企业的职业能力要求, 制定落实相关技能标准, 按物流岗位群的需要设置课程, 通过职业情境仿真, 在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 注重侧重于实践、实验、应用性操作训练, 努力把该中心建设成宁波市物流“蓝领”人才培养的中心基地。

(2) 聚才兴教, 促进宁波物流实训教师人才的培养

通过聘请物流行业专家和能工巧匠到实训中心授课, 形成一支工种齐备、技术过硬的师资队伍, 可以对各职业院校选派的物流专业教师进行对口培训, 使之成为既懂理论又精通实践操作的双师型人才, 通过实训中心的培训, 力争宁波“双师型”物流专任教师比例达到80%。

(3) 拓宽培训受益面, 紧密围绕“三工”培训拓展业务

该中心在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物流操作技能的同时, 也会面向农村转移劳动力、外来民工和企业技工 (简称“三工”) , 通过对这些社会从业人员的短期物流职业技能培训, 使之加入到现代物流行业中来, 这既提高物流实训室的利用率, 又为缓解我市物流人才紧缺的现状尽了一份微薄之力。

三、宁波现代物流开放实训中心建设保障机制

1. 资金保障

为了将实训中心建设成为设施设备先进的职业技能训练中心必然要加大对其财力投入。前期筹建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拨款、学校投入、企业赞助, 建成后可通过培训的方式获取一定的收益以弥补培训活动资金开展的不足。

2. 人力保障

实训中心需要完善的实训指导教师队伍。我们可以全职和兼职的方式聘请物流实训专任教师。为保证日常教学的需要, 可聘请部分比例的专职物流专业型人才担任授课教师, 部分教师要开通“绿色通道”, 引进国内外优秀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充实到实训中心专业教师队伍中。

3. 物力保障

为了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 物流实训中心除了购买必要的教学硬件设施之外, 还必须有配套的软件设施, 而其中物流信息体统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这涉及到标准的问题, 因此, 由政府信息主管部门统一协调, 以避免多头建设, 标准混乱。

参考文献

[1]毛光烈:宁波市职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宁波发展论集, 宁波出版社, 2006

开放实训模式 篇9

关键词:实训中心;开放式运行;师资建设

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特征,从培养的人才类型上总结就是既不培养白领,也不培养蓝领,只培养灰领。所谓灰领就是不仅能够熟练进行生产操作,还能对生产操作的不合理之处提出问题,还能解决这样的问题,使生产流程或生产工艺得到完善和进步。要培养这样的人才,实训中心的教学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中要占一半乃至超过一半的教学比重。此作用的发挥关键要有实训教师。

一、基本概念界定

1.实训中心

实训中心是实训教学过程中实施实践训练的场所,其基本功能为:完成实训教学与职业素质培养以及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的任务,并逐步发展为实践教学、职业技能培训、高新技术推广的重要基地。实训中心包括两个方面,即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这里所要探讨的仅限于校内实训中心的师资建设问题。常见的高职院校的实训中心有三种形态,第一种是学校自有实训中心,第二种是和企业共建的实训中心,第三种是公共实训中心。这三种实训中心中,公共实训中心是目前高职院校实训中心发展的最高形式,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参与,构建区域内实训设施综合体,是人力、物力等实训资源的最高整合形态;企业和学校共建的实训中心是校企合作的较高形式;而学校自由实训中心则是高职院校的常态。即使有校企合作,有区域性的公共实训中心,学校的实训中心也是必须的。在发展其他类型实训中心的同时,高职院校自己的实训中心该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特别是在没有校企共建实训中心和公共实训中心的学校,如何让学校自己的实训中心充分满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需要,这里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实训师资的建设。

2.开放式运行

本文中的开放式运行是以菏泽家政职业学院特色的开放式运行为例来探讨。它的基本情况是,校内实训中心包括两个类型,第一类是校内实训中心这一教学场所,第二类是校办企业。而且两者在学院服务社会中,共同承担为社会提供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资格鉴定和服务等任务,同时也向学校内部教学提供有层次的实践教学平台。此处的开放式运行,指的是理论学习、技能培训和岗位能力训练三位一体的时间和机制相对灵活的学生实践教学活动。

二、高职院校实训中心师资现状

1.无专职实训教师

目前高职院校实训中心的总体师资状况是没有专职实训教师,不仅实训中心没有专职实训教师,全学院也没有专职实训教师。

实训教师是指主要从事实训教学工作的、具备双师能力或双师资质的“双师型”教师。在素质结构上,应当具备实践教学的技能、专业的文化知识、职业教育的理论和一个教师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与政治觉悟。在这个意义上,长期从事理论教学并在实训中心带实践课程的教师,也不能算作专职实训教师。因为这些教师即使具备双师素质,但是其长期以来工作重心不是实训教学,并未直接参与实训中心的建设,不具备将实训中心的设施与专业实践教学标准整合的能力,无法对实训中心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做到点石成金的转化。

2.实训教学人员代替实训教师

客观上实训中心没有专职实训教师,实践上就由实训中心本该起到辅助教学作用的工作人员,替补到实践教学一线,作为实训中心的事实专职实训教师存在。这样高职院校实训中心师资的总体就呈现出了学历结构偏低的状况,实训中心工作人员都是本科以下学历,这导致他们的理论水平偏低,不能针对性地提出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只能重复简单的技能训练,不能跟随不同专业和课程的需要对实践课程进行针对性的调整,这样的实训中心不能承担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的重担。其次,实训中心工作人员的职称也普遍偏低或者是非教学序列职称,这导致实践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都普遍偏低,教学实施的质量无法保证。

3.理论课教师兼任实训教师

理论课教师兼任实训教师的问题是:第一,素质不符合实训教师要求。实训教师的双师素质是以技师资质为主,主要强调娴熟的、高水平的技能操作能力;第二,教学能力不符合实训教师要求;第三,理论水平不符合实训教师要求。理论课教师的双师型,是以理论水平为主,以技师资质为辅,主要强调对理论的熟悉和对理论前沿的了解,能够把握理论的动态和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但却不能很好地掌控高、中、低各层次水平的实践操作,实践操作水平多停留在中下状态。

三、高职院校实训中心开放式运行的师资建设

为了适应高职院校实训中心开放式运行的需要,急需快速建设一支实训教师队伍。

1.实训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设立实训师资机构,隶属于实训中心,统一由院级教务部门管理,横向吸收各系部专业教师参与。调集从事实训教学的理论教师固定为实训中心师资队伍中的人员,并按照职称高低形成梯队,其原来的学术组织关系,作为兼职关系保留,作为实训教师和专业人才培养沟通的桥梁,也让实训教师不脱离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岗位。

第二,在具体要求上,实训教师应当学历在本科以上,由一名教授带领,有若干副教授,以讲师为主,暂不接纳初级人员,以原有实训中心工作人员填补初级人员的空缺并承担基础辅助性实践教学工作。

第三,在工作职责上,实训师资队伍负责实训中心的实训环境建设方案的拟定,交由相关部门审定后,负责具体实施;负责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训方案的制订,负责实训课程实训方案的制订;负责实训课程的设计和教学。

第四,在工作机制上,以实训中心为工作中心,实践教学相关工作要联合相关专业教研室一同进行,避免发生重视实践教学,忽视了理论基础,发生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

2.实训师资队伍的内涵建设

实训师资队伍建立起来以后,首先要快速地实现普通教师向实训教师的转型。第一,进行内部的集中培训学习,学习内容包括对实训教师队伍建设的宗旨、意义和职责进行深刻的认识,对实训中心的资源、相关实训课程开展情况和专业人才培养实训目标都要整体掌握。第二,学习、锻炼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实训教师要到专业结构相近的学校观摩学习,到专业服务的企业顶岗锻炼。第三,开展实训中心开放式运行的师资转型与水平提升。将实训中心对在校学生、社会民众生产服务式实践教学活动充分开展起来。对实训教师培养也是环境教育的一部分,这样可以加快转型,也可以锤炼技能。比如:菏泽家政职业学院的家政专业是学院的特色专业,我们具有校内实训场所加校办家政公司的联合实训中心,在实训教师的队伍中就可以派教师到公司去带教学生,同时锻炼教师,形成学生随时在校内实训场所练习技能,达到技能要求后,可以申请到公司顶岗实践,同时由公司技能更全面的教师带教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再回到课堂,再重复上述实践的教学过程。通过这样灵活丰富的教学形式,实训教师自身在参与的过程中就很好地锻练了自身。后续的师资循环建设机制,采取新晋实训教师培训上岗制度,一般刚毕业的大学生不会具备太强的技能操作能力,先是在实训中心内接受基本的岗位职责、基本技能和基本教学能力的培训,并且指定中级以上业务能力较强的实训教师作为新晋教师的指导者,促使其在多环境、多场所、多机构中的实训教学设施、教学环境和教学活动中快速适应,迅速具备实训教师所需的素质。

总之,通过对高职院校实训中心师资队伍现状的了解,得出高职院校实训中心建设一支从事实训教学工作的、具备双师能力或双师资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加强实训中心师资队伍的内涵建设才能真正快速地实现普通教师向实训教师的转型,这也正是高职院校实训中心开放式运行的切实保障。

参考文献:

[1]夏良耀.关于加强高职实训教学环节的再思考[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44-46.

开放实训模式 篇10

一、实训过程的开放性

(一) 实训内容的开放性。

首先, 实训内容的开放主要是变课本内容的单一性为多样性、丰富性。传统的测量实训将内容局限在课本内, 这样的实训已不适应当代建筑行业对测量人才的要求了。各式各样、功能各异的高科技测量仪器已突破教材的框框, 求变、求新的学生心理已不满足于教材内容的局限性。因此, 在教学实训中, 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开放性因素, 重组教学实训的内容, 补充像全站仪等先进仪器的实训内容。将课内教学向课外延伸, 走出学校, 走向施工现场, 跟踪建筑行业发展的方向。从而拓宽教学实训的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 实训内容的开放性就是每次实训的任务对不同的学生可以因人而异。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参差不齐, 所以教师在布置实训任务时, 要让差生能完成任务, 取得成功, 要让优生有事做, 获得满足。

(二) 场地的开放性。

实训场地不能局限于校内, 可以到校外, 到施工工地。例如:经纬仪对中整平, 当学生在平整坚硬的地面上能熟练操作后, 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地方, 例如坡地, 泥地, 草地, 松软地, 施工工地等。这些地方对安置仪器带来不同程度的难度, 也是对学生操作技能的考验, 更富挑战性。同时让学生亲近自然, 感受施工环境, 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学习方式的开放性。

第一、采用竞争机制:有了竞争才会激发学生超越他人的斗志, 学生才会努力做到最好。教师在实训教学时, 可以以小组为单位, 采用比赛的方法, 激励学生抢时间、比精度、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努力营造竞争气氛。第二:教学生思考的方法:洛克在《教育漫画》中指出:“导师应该记住, 他的工作不是要把世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全都教给学生, 而在使学生爱好知识, 尊重知识;在使学生采用正当的方法去求知, 去改进他自己。”教人去学习、去研究的方法, 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不可少的。例如在《水准仪测高程》一节的实训中, 我问学生是否知道学校各建筑物的层高。学生都说不知道。我问他们想知道吗?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 他们对此很感兴趣。于是我让他们选择其中的任一幢建筑, 测出其层高和建筑物总高度。自己设计记录表格, 小组讨论操作步骤。其中有三个小组测量教学楼, 得出的层高却有三个不同的答案:谁的答案是正确的呢?自己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方法正确吗?记录有误吗?计算错误吗?学生会带着不同的问题去思考, 从而采取不同的措施去解决, 寻求唯一正确的答案。由此可见, 教学生思考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学生没有掌握思考的方法, “不能筹划他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自己寻找出路, 他就学不到什么;即使他能背出一些正确的答案, 百分之百正确, 他还是学不到什么。” (杜威语) 因此, 在实训过程中, 教师要把教学生思考的方法作为重要职责贯彻于实训过程的始终, 让学生会思考, 能对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第三:民主性的学习方式:在实训过程中, 教师不是指导者, 而是一个组织者和协作者。要把实训的空间留给学生, 给每个学生提供表演、发言、质疑的机会。例如在讲授实训注意事项和测量仪器注意事项时, 以前都是老师说不准什么什么, 要学生怎样怎样, 可实习过程中同样会出现类似问题, 学生根本没有引起重视。然后我改变方法, 组织学生把这部分内容编成小品, 让学生参与表演。通过这种形式, 学生不但记住了实训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学会了爱护仪器、保护仪器;同时使学生的表演能力、组织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 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在学生参与中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

(四) 实习报告的开放性。

在传统的实训教学中, 实训报告都是按照书上的模式, 只把数据填上就完事。学生根本就不会去思考、总结。开放性实训报告具有灵活性、多变性, 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养成创新习惯,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每次实训后, 我让学生自己设计实训报告, 内容可以是实训感言, 形式可以是日记, 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有机会对自己进行的活动加以思考和总结, 以巩固和实践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发展思维能力, 使他们由模仿走向创新。

二、评价机制的开放性

(一)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心理学研究表明, 一切有效的学习活动都必须建立在良好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基础上。“亲其师, 才能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影响着学生的自尊、自强、自信等素质的培养和发展。教师要以情感为纽带, 用激励机制创设一个宽松愉悦而民主的教育氛围, 不让他们任何一人以失败者的身份出现。特别是差生, 即使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完成任务, 或完成任务的精度达不到要求, 教师也不能一概否决, 要善于看他们的进步, 要看他们实训的态度是否积极认真, 只要有点滴的成绩都要加以肯定, 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二) 学生互相评价:

俗话说“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一定全面。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了解, 并参与实训任务的全过程, 每一个学生的表现谁好谁差, 他们最有发言权。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往往比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容易让人接受, 同时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公证严明的道德品质。学生之间相互督促, 更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获取成功的欲望。

(三) 实训效果的评价:

以往对学生实训成绩的测评其依据无非是期中、期末的两次技能测试成绩, 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参与实训教学的全过程, 也无法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 实训效果的评价应当体现于整个实训教学的全过程中, 如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爱护仪器的程度, 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实作, 实训报告的规范性与创新性, 团体协作情况, 完成任务的准确性等, 进行阶段性的综合评价, 以鞭策和激励学生提高学习的热情。

三、结束语

实训中贯彻开放性原则, 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职业中学的培养目标是技能型人才, 作为实训课指导教师, 应结合《建筑测量》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 不断探索开放性实训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实训的主动性,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摘要:《建筑工程测量》实训课通过开放性的实训过程和评价机制, 突出学生主体, 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在开放性的教学实训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开放性,教学过程,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陆迪民.浅谈开放性教学在数学课堂上的应用.现代教育报, 2007, 11;

[2]丰君.开放性教学的实施策略与实践.教育科研, 2006, 10;

上一篇:科技馆文化下一篇:支架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