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前置作业

2024-10-26

开放性前置作业(精选8篇)

开放性前置作业 篇1

无论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还是丰富的专业知识的获得, 都是通过自主性学习而逐步实现的。“前置作业”是学习活动的开始阶段, 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 促进专业能力的培养。教师应把有效的“前置作业”理解为一把钥匙, 努力找到这把钥匙交给学生, 让他们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用其打开一扇扇知识的大门, 获得良好的专业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美好的愿景, 笔者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引下, 在开放性前置作业的基本理念指导下,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组实验的方法, 开展了关于何种前置作业才能更好地提高数控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实验活动, 得出了开放性前置作业对提高数控专业学生专业能力有明显效果的结论。

一、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简介

数控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政治思想素质, 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 掌握数控技术及应用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 能在生产第一线从事生产、管理、产品营销、设备维护等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数控专业的专业能力包括基本理论和动手实操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良好的思维能力及较高的工程文化素质。其中工程文化素质包括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它是本专业人才最基本也是要求最高的目标。它决定了学生进入相应岗位后成为合格人才的基本保证。很难想象一位技术人才没有认真、负责、严谨和细致的素质是如何正确解决棘手的技术难题的。

二、开放性前置作业的基本理念

前置性作业, 又称为前置性小研究或前置性学习, 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指的是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内容之前, 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

所谓的“开放性前置作业”就是所设计的问题, 要让学生各有所思, 各有所想, 各有话可说, 对设问不能有太多的限制。因为规定性的文字表述越多, 定语越多, 问题就受到越多的制约, 学生思维所受到的局限就越大, 思维空间就越窄。

三、开放性前置作业的目标

开放性前置作业的最终目标是为培养合格的职业技能人才而服务, 因此不能简单地把其理解成完成课堂知识传授的一种方法, 或者是生本教育要求下的必要组成部分。这样的理解都是简单化、片面化的, 违反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因此设计时要更多地关注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有否帮助, 对将来踏入工作岗位能否起到积极的铺垫作用, 即设计时要从学生终生获益的角度出发, 更多考虑学生将来作为一名技术工作者需要的能力, 考虑如何将这些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前置作业中来。

四、前置作业实验与成效

1. 实验方法

笔者本学期教授2010级数控专业两个班级共计75人的《数控加工工艺学》课程, 学生整体素质较好, 入学分数较高, 基础较扎实, 学习热情较高, 小部分学生懒散, 对数控专业学习无浓厚兴趣, 属于被动型学习者。笔者采用了两种形式的前置性作业供学生选择, 分别是前置作业A (基本题+难度较高课后题;注意兼顾学生基础水平;做好题目梯度控制;以课本为来源;教师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 和前置作业B (开放性题目较多;注意题目的趣味性;注意内容贴近生活;注意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不完全受限于课本;对教师要求较高) 。在两个班级进行实验, 实验基本过程如下: (1)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前置作业类型。 (2) 学生为选择的前置作业类型填写“调查问卷”, 老师统计问卷结果。 (3) 分组进行前置作业相应类型的讨论学习。 (4) 组织两种模式下的学生参加同一试题的测验, 检查效果。 (5) 老师统计结果, 形成最终调查表。

2. 实验方案

笔者就《数控加工工艺学》第三章第五节定位误差内容设计了两套前置作业。

前置作业A

(仔细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一) 填空题

(1) 定位误差是______________。

(2) 基准位移误差是_____, 当心轴水平放置时, 基准位移误差为_____。

(3) 基准不重合误差是_____;工序基准D相对于定位基准F的最大位置变动量______。

(4) 定位误差的计算步骤是_____。

(二) 计算题

轴套类零件铣槽时, 其工序尺寸有三种标注方法, 如图1所示。定位销水平放置, 计算工序尺寸H1, H2, H3的定位误差。 (提示要点:工序尺寸H1的定位误差———H1由两部分误差组成, 即△Y和△B, 由于两种误差引起的加工尺寸变化方向相反, 所以选择符号时要选“-”。)

前置作业B

(仔细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一) 简述题

(1) 定位误差分成哪几类?研究定位误差有何实际意义呢 (或者说什么情况下才需要计算定位误差) ?

(2) 基准位移误差是由定位负的制造误差造成的, 举个你知道的实例来说明。

(3) 基准不重合误差是以图2为例讲解, 请用自己的理解解释△B的最大位置变动量是2△L。

(二) 计算题

轴套类零件铣槽时, 其工序尺寸有三种标注方法, 如图1所示。定位销水平放置, 计算工序尺寸H1, H2, H3的定位误差。 (提示要点:工序尺寸H1的定位误差:H1由两部分误差组成, 即△Y和△B, 由于两种误差引起的加工尺寸变化方向相反, 所以选择符号时要选“-”。)

3. 实验效果评价

自行编制调查问卷, 发放75份, 回收问卷71份, 有效问卷69份, 回收率为94%, 有效率为90%。调查问卷共分10个项目, 学生给相关项目打分, 纵坐标显示每个项目的分值, 最高分是10分。横坐标是四个单独的因素。从前两个因素比较来分析:前置作业B更受学生欢迎。从“前后绩效”因素来分析:学生选择前置作业B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比如趣味性强, 贴近生活, 思考能力加强, 拓宽了知识面, 学习兴趣高, 创新能力加强。从“欢迎度前三名”因素来分析, 学生最喜欢趣味性强、思考能力强、拓宽知识面的作业。从实验调查总表中还可以清楚地看到前置作业B合格率明显高于前置作业A。表中还有一个不能被忽视的问题是:有一项是负值, 即学生感觉前置作业B难度略高于A。

4. 实验结论

从学生角度得出的结论是:首先, 采用开放式前置作业B,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 问题带有一定的难度, 不能从书上直接找到答案, 需要动脑的地方多, 培养了分析能力。其次, 解答时容易发现自己理解不到位的地方, 很容易发现知识学习中的盲区。再次, 在学习效果上, 这种作业形式使得学生对于基础模块的理论和实践知识都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最后, 有助于培养学生认真、严谨、努力、踏实的工程文化素养。

从教师角度得出的结论是:首先, 有利于教师教学的开展, 学生有了比较完善的前置作业学习, 更容易理解一些复杂的问题。其次, 有利于教师及时优化与更新专业知识, 充实教学内容, 适应新的教育教学形势, 符合时代所需。第三, 有利于建立共存、共生、共长、共创和共乐的新型师生关系。最后, 有利于教师良好个性修养的养成, 有利于发挥榜样导向、凝聚功能。

对学生的积极作用具体体现在下面四个方面:

(1) 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学生不再认为理论无用, 逐步地认识到理论乃实操之本, 从思想上扭转了轻理论重实操的错误观念。

(2) 学生的学习观念得到了改变。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再到现在我要怎么学, 这么学好不好。自学能力显著提高。

(3) 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显著提高。从自己学到和同桌商量一起学, 再到小组讨论, 学生合作学习氛围逐步形成。

(4) 发展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学生逐渐具备了包括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 工程文化素质得到提高。

五、实验反思

开放式前置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 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继而培养能独力解决问题并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的人才。它可以使每位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要求, 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 便于合理地设置前置作业, 做学生的高级伙伴, 为有效地培养合格的技术人才提供了保证。但是如何把握开放性前置作业的难易度, 如何使学生心理层面愿意接受并喜欢教师设计的开放式前置作业, 教师如何激励学生去积极思考等问题还依旧需要好好讨论。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2]郭思乐.天纵之教———生本教育随笔[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3]赵志群.基于设计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J].职业技术教育, 2006 (19) .

开放性前置作业 篇2

(将此卷贴在资料本上)

1、读文,自学生字新词。通过查工具书理解“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奇丽、回味、洒脱、迂回、疾驰、襟飘带舞、一碧千里、翠色欲流、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天涯”等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按_______,描绘了下列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查找资料,将资料整理。

① 在中国版图上找到内蒙古的位置、范围,并初步了解有关草原的自然

风光和民族风情,例如,服饰特点、生活特点。

② 收集古今文人描写大草原的诗词、文章。

③ 收集图片和请去过草原的同学准备作介绍。

④ 查找作者相关资料,整理并抄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语句,你最喜欢哪几句,为什么?请抄下

来,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置“前置作业”提高课堂效率 篇3

1 前置作业的内涵

生本教学的起点是学生个体先学,以学生原始的、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学习动力作为教学的第一步。要想让学生进行有效地先学,就要设置有效的前置作业。把下一节课学习内容的目标、要求变成学生学习的一个前置作业——实际是把下一节课的学习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问题。通过“前置性作业”的形式,给学生提出了明确的先学任务,学生通过完成“前置性作业”,为下一节课的小组交流提供知识上的保障,从而有了展示的欲望。

作为生本教学课堂的第一部分,前置性作业应遵循以下七个原则:一是低入性原则,切入重点,降低起点,深入浅出。二是指导性原则,可以直接或间接展示下一节课内容的重点难点,也能体现教师上课的大概思路。三是个人作业与小组作业相结合的原则,个人作业应与小组作业相结合,实现分工再合作的方式,四是趣味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设置形式多样,有兴趣和创造性的前置作业。五是开放性原则,围绕教材的三维目标,有针对性地设置一部分开放性的前置作业,教师合理使用教材资源,深入挖掘学生潜力。六是监督原则,确保学生作业完成的质量。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监督学生,如不定期抽查、小组互查等方式。七是激励性评价,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劳动,尽可能提供相应的平台展示学生劳动成果,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2 三种设置前置作业的策略

2.1 从效果出发,设置前置性作业

2.1.1 描述

教师布置与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有用的前置性作业,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在布置前置性作业前,先要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地备好课,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前置性作业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教师需要对教学目标把握明确、准确

2.1.2 实例

初中信息技术模块第二册(上)第一单元第二课《精彩纷呈的图像处理》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学习在PHOTOSHOP中选择图像处理区域以及图像的羽化效果。在上一节结束前,笔者设定这一课内容的前置性作业:A.对比WORD、EXCEL、PHOTOSHOP三大软件界面,找出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完成异同表格。B.尝试用各个PHOTOSHOP的选区工具选择软件自带的鸭子全身,体会各种工具有何不同。C.按照课本上的方法,实现鸭子的羽化效果。D.想一想,在羽化时,羽化值的大小有何影响。

2.2 从四个细节出发,设置前置性作业

2.2.1 描述

在设置前置性作业时要从以下几点出发,分别是任务要细化、要求要明确、给学生较充足的时间、收缴和评价要及时。

2.2.2 实例

必修模块《精彩纷呈的图像处理》第二课时主要任务是在上一节内容基础上学习更深的知识,从选择图像处理区域、羽化效果、变换图像、调整图像颜色,到保存。这要求教师要对学生有整一课内容自学评价,笔者设定这一节课的前置性作业:A.利用菜单中的“变换图像”菜单实现鸭子的方向。B.利用“色阶”下拉菜单,改变鸭子的颜色设置。C.自备一张风景图,完成第一课时与第二课时的相关操作(课前5分钟展示)。D.完成评价表。

2.3 从形式出发,设置前置性作业

2.3.1 描述

前置性作业的设置应根据每节教学内容和本班学生的情况而定,不应固定格式和局限学生的思维。前置性作业可以布置在书本上完成,也可以写在练习本上,可以是听、说、读、写、找的方式。只要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能围绕教学目标即可。

2.3.2 实例

必修模块《网上查找信息》的主要任务在于让学生合理利用网络,选择合适的方法,快速查找资料,了解的方式有很多种:A.记录五个同学和五个老师网上查找信息的方法。B.可以通过网上的方式查找本节课的资料。C.对于网上查找资料的内容,想到哪些网站。D.完成各种搜索引擎的分类表格。

3 实验数据与经验分析

3.1 数据分析

在本研究过程中,笔者对设置前置性作业对学生学习的心理影响跟踪调查,分别在实验前期(2012年4月)、实验中期(2012年10月)、实验后期(2013年6月)进行三次调查,收获了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满意情况。具体如图1所示。

研究后期,笔者对八年级全体学生进行一次教学调查,其中有两项是调查学生对前置性作业的认同度,回收有效问卷501份,具体结果如图2所示。

调查数据表明,设置好前置性作业后,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学习新的知识,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

3.2 经验总结

3.2.1 重视前置性作业的展示

即使教师布置了前置性作业,学生思考的方面也往往不够全面、不够深入,自我表达能力不能进一步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展示其自学成果。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2.2 选择适合的网络教学平台

变课后作业为前置学习的探索 篇4

关键词:前置学习,问题引领,高效课堂,自主建构

相当一部分课后作业“唯试”“重写”, 耗时、枯燥, 学生无法从中享受学习乐趣。他们深恶作业, 尽力拖延、应付或不做。课后作业对学习意义有多大?艾尔菲·科恩在《家庭作业的迷思》中说得非常明确:“家庭作业和学业成绩 (不论是用哪一种方法来测量) 之间没有整体的正相关”。有的研究甚至已经发现“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生做家庭作业的时间”之间存在负相关。学生不是被动的鸭 子, 可以任人把知识、技能、智慧“填”入口中, 他们是主动的意义建构者, 其“主动”之前应有乐趣招引, 就如杜威所说, “应该把教学和学生天生的活动倾向联系起来, 机敏地吸引学生的兴趣”。《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并建议“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据此, 我们尝试变课后作业为前置学习, 激励学生发挥主体性, 其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一、概念辨析

1.前置学习与课后作业。

传统的课后作业侧重“新知”的巩固和提高, 而前置学习是学生基于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对“新知”的预读和试解, 旨在“知新”。前置学习以问题为主抓手, 直接展示或间接暗示重难点, 是引领学习的GPS, 是构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平台, 它不像课后作业如同课堂教学的附庸。

2.前置学习和预习。

二者都是预先进行的自学, 但有不被引导与被引导的本质区别。传统预习, 没有明确的目标引领, 只是为新授做最基本的知识与材料准备 (如查字解词) , 以便教师课堂上顺利“演出”;学生预读文本往往“但看面子” (文龙语) , 不去独立思考并形成独特见解, 更少生成与生活经验、知识结构相关的疑惑。前置学习则以问题导学, 问题中渗有目标意识、学法指导或示范, 利于学生学有收获。学生通过前置学习, 深读文本, 然后带着自己的思考、见解或疑惑走向教师, 提高了学习效率。

另外, 课堂上小组内围绕前置问题进行交流反馈、合作探究, 单元学习前预读整个单元, 新学期伊始通读全部文本, 或是养成阅读习惯, 平日自动、自发、自觉地广泛阅读与体验, 是更深厚、更宽广的前置学习。前置学习的内涵和外延远大于预习。

二、前置学习的关键是问题引领

前置学习以问题引领学生在阅读中独立思考, 主动建构。如教学《下棋》一文设计的问题。

1.冰心称赞梁实秋“最像一朵花”, 借助工具书, 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 并熟读课文, 体会冰心这样评价的理由。

2.关注课下注释, 识记重要词 条。我积累的生字和词语有以下几 个:______。

3.除注释之外, 文中还有一些生 字词, 我已查阅解决。它们分别 是:______。

4.我费解的句子是以下几个:______ 。

5.作者开篇说:“有一种人我最不喜欢和他下棋, 那便是太有涵养的人。”为什么?作者最欣赏哪类棋手呢?

6.请找出文中你认为描写精彩的地方, 并说明理由。

7.作者说:“奕虽小术, 亦可以观人。”放眼人生, 这棋人棋事中寓含着作者怎样的人生观?

这些问题体现出基础性、导向性、趣味性。如借助工具书自学字词句、查阅作者资料等, 即基础性体现。至于怎样查找, 怎样自学, 是书写, 是诵读, 书写诵读几遍,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当基础学习内化为学生的学习常规和习惯, 就不再设计基础性问题, 但要求学生自觉记录疑惑 (如第4题) , 以便深化学习。

导向性是指问题直切语文学习特点, 直指文本价值取向, 能够导引学习全程。如第5题意在引导深度阅读。要真正弄清“作者最欣赏哪类棋手”, 非得一一列举文中写了哪些棋人棋事, 下一番细读比较功夫不可; 第6题意在导引学生整体把握基础上, 体察文本的言语形式, 学以致用; 第7题, 旨在导向文本的人文观照。

“研讨与练习”体现着编者意图或课程目标, 是落实文本“教学内容”的必由路径。阅读教学虚耗低效, 甚至不知“教什么”, 同漠视“研讨与练习”不无关系。设计问题兼顾“研讨与练习” (如第6题) , 会提高学生对“研讨与练习”的关注度, 养成即使没有问题引领, 也会根据“研讨与练习”潜心阅读的习惯。这不是遥不可及的理想。

问题要能够激发兴趣, 益于学生深读文本。如果乏趣, 学生可能读一遍就腻;读, 也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第1题中引用冰心的赞誉, 是以“花”吸引学生走进文本;第5题, 也是抓住学生“喜新求异”心理, 刺激学生去亲近, 去感悟、去深解文本。所以, 趣味性只是手段, 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 最终为文本言语本身以及言语所蕴含的意旨所吸引。

三、前置学习的实效在问题落实

课堂教学应是前置学习的延伸。在课堂教学中要抓好前置问题的落实, 以切实提高前置学习的实效, 避免课堂低效课后补, 布置补丁式课后作业, 不仅又增加学习负担, 而且使前置学习流于形式, 影响学生前置学习习惯的形成。落实程序如下。

1.交流反馈。

分小组检查学生前置学习情况, 由组长组织围绕前置问题对话, 巩固前置学习效果。主要活动有:交流生字词的认知, 听写字词并交换批改; 交流作者或背景资料, 知人论世;交流自己的思考、发现、体会、见解和疑惑, 标记疑难, 初步讨论整合;

2.合作探究。

针对疑难, 学生再读文本, 尝试自解。然后, 合作探究, 相互碰撞, 激活思维, 进一步体察文本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 为课堂展示做准备。其间, 教师巡回并适切指导, 非核心问题当即点拨落实。如:“静静地欣赏对方的苦闷的象征”一句中“苦闷的象征”具体指什么?“象征”如何理解?提示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 不难理解。再如:作者开篇便说“最不喜欢”和“太有涵养的人”下棋, 因为他在重创面前装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使人不禁“索然寡味”, 却又说“我悟出一点道理, 和人下棋的时候, 如果有机会使对方受窘, 当然无所不用其极, 如果被对方所窘, 便努力作出不介意状”, 这种矛盾的说法如何理解?引导学生结合语境深入品读, 不难看出此“人”实指“太有涵养”之人, 作者所说实是一种以牙还牙的无奈。如果学生提出涉及学习目标的“核心”问题, 如编者为什么要把本文编在“感受体育”这个单元?则启发学生紧扣“感受”二字深入阅读, 力求有所发现。指导过程中教给学生依照字—词—句—段—篇的顺序, 结合语境探究的方法。字, 尤其是多音字, 明晓它有哪些读音, 在文中怎样读;词, 辞典义是什么, 在句中何解, 有何表达作用;句, 直接表达什么, 有何言外之意, 与上下文有何关联, 以保证探究出实效。

3.课堂展示。

各组出一代表, 充当教师角色, 围绕一个前置问题, 展示本组学习成果, 引导其他同学关注、学习本组的内容, 并回答其他小组质疑。其间, 学生往往有所遗漏或暴露学法及思维习惯欠缺, 如为其他小组忽视, 教师就采用临机追问、点评赏析等方式, 促使学生发现问题, 优化学法, 完善思维。如围绕问题6的交流展示, 学生起初只是飘忽于修辞方法的辨认, 忽视文字品读。而无论是语言工具的学以致用, 还是人文内蕴的剖析透视, 都离不开对文字的揣摩和体察。引导学生与文字直接对话, 使学生沉潜于文字中, 敏锐感受文字魅力, 是前置学习能否高质高效的根本。

师:欣赏语言可以从修辞方法入手, 但更要“咬文嚼字”。请同学们具体分析。

生1:朗读“青筋暴露, 黄豆般的汗珠一颗颗的在额头上陈列出来, 或是哭丧着脸作惨笑, 或咕嘟着嘴作吃屎状, 或是抓耳挠腮, 或大叫一声, 或长吁短叹, 或是自怨自艾口中念念有词……”文中连用八个“或”字句, 组成排比, 将受窘者面临威胁、苦闷难耐时的各色趣态, 表现得多姿多彩, 穷形尽相, 令人称绝。

生2:朗读“有下象棋者 , 久而无声音, 排闼视之, 阒不见人, 原来他们是在门后角里扭做一团 , 一个人骑在另一个人的身上 , 在他的口里挖车呢。被挖者不敢出声 , 出声则口张 , 口张则车被挖回, 挖回则必悔棋, 悔棋则不得胜, 这种认真的态度憨得可爱。”这段话不仅运用顶针修辞, 而且准确使用“扭”“骑”“挖”“张”等动词, 传神、风趣、幽默。

生3:朗读“青筋暴露, 黄豆般的汗珠一颗颗的在额头上陈列出来”。用“陈列”写额上汗珠之多, 表现出受窘者心急如焚而强作镇定, 欲摆脱窘境又不得其法的有趣情态。

师:三位同学的朗读与分析, 使我们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不过, 还可以细细地“咬嚼”一番。比如, 将“陈列”换做“冒”如何?

生3:“冒”有“向外涌”之意, 但似乎只限于明显的“一点”或“几点”, 而“陈列”是说整个额头上整整齐齐的排满了“黄豆般”大小、密密麻麻的汗珠, 这就突出了受窘者火烧火燎的心理。

师:这样分析就具体了, 大家一定要深入品读和玩味关键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同时勾连段篇, 这样才能抵达文本深处。

生4:作者开头说, 他最不喜欢和“太有涵养的人”下棋。我觉得问题不在“有涵养”。善于控制情绪理应赞赏, 问题在“太”字, “太有涵养”, 胜之喜败之哀不形于色, 对于下棋消遣而言, 则未免让人索然寡味。所以涵养要“涵而有度”, “太有”则过。

师:一个“太”字蕴含如此丰富。你的思维能力够强, 分析透彻。

生5:朗读“所以有人于挨了一个耳光之后还要抚着热辣辣的嘴巴大呼:‘要抽车, 要抽车!’”这句话精彩极了, 观棋者宁愿挨打, 不愿“不语”, “抚着热辣辣的嘴巴”“大呼”, 精炼、传神、幽默, 使人感到痴态可鞠, 妙趣横生, 也反衬出弈棋者的不近人情、不懂消遣或过于认真。

……

师:可见, 作者不仅善用各种修辞渲染, 用词也细致入微, 精炼传神, 体现出生动、诙谐、风趣的语言个性。同学们以后一定要学会亲近语言, 咬文嚼字。

前置学习要切切实实追求课堂学习高效。如果只为课堂“热闹”, 对展示中暴露的“欠缺”, 教师“失语”, 不仅“失职”, 也会使学生因看不到前置学习的实效而走过场, 使学生“凡遇读书, 都不理会文字, 只记得若干事迹, 便算读过一部书了”。因此, 课堂教学教师应主抓前置问题的落实, 紧扣文本这个“本体”, 教会学生“理会文字”:根据文字的本义, 体验文字的本性, 感受文字的本分, 辨析文字的本色, 学习文字运用的本真。这是最本然的阅读, 也是前置学习实效, 课堂学习实化、学习目标实现的保障。

4.当堂测试。

当堂测试是课堂高效的见证。之所以必须当堂测试, 旨在使学生感受前置学习的实效, 激发其前置学习动力。测试题设计, 要紧扣“问题”, 体现基础知识的落实点、言语形式的训练点、阅读理解的重难点、人文价值的提升点, 读写结合, 适当迁移;要讲究梯度, 基础性测题、提高性测题、拓展性测题……由易到难, 层层递进, 以便学生灵活选用。如《下棋》当堂测试题。

(1) 完成下列巩固性练习 (略, 必做) 。

(2) 阅读贾平凹《弈人》 (片段, 略) , 并回答 (选做) :

你最欣赏文中哪个词或句?对其批注。

你认为文中最精彩之处在哪? 说明理由。

用形象语言描述你见过的印象最深的对弈者的表情和动作。

变课后作业为前置学习, 把学生从耗时、枯燥、乏趣的作业堆中解放出来, 以“问题”引领学生前置学习, 抓好“问题”落实, 学生的“问题意识”自会增强, “理会文字”的品质自会生成, 自会体验到自主建构、探索创新的成功乐趣, 从而激发学习动力, 使学习成为一种自我建构知识并体验愉快与幸福的经历, 一种提升人生意义的经历。

前置学习“是具有高度教学艺术的事情”, 其“艺术”主要体现在前置学习的抓手——“问题”明确的设计意图、清晰的学法指导、紧扣阅读理解重难点、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情趣化 表述上, 体现在课堂上师生共度共生、多维对话、亲密接触语言文字上, 体现在学生自主体验感悟, 而非死记硬背、亦步亦趋紧随教师的自主建构课程意义上, 还体现在教学中因文制宜上:文本简单或为略读、自读篇目, 简化“教程”, 让学生当堂在组内进行前置学习、探究与检测;文本较难或为经典, 需多课时学习, 根据动态生成巧妙调整预设或生发前后紧密关联的问题, 引领学生延续课堂上兴味未尽的学习。

文体不同, 前置学习的侧重点也不同:诗歌以诵读为主, 说明文、议论文以脉络探究和事理把握为主, 名著阅读以个性化鉴赏和质疑研讨为主。

学生天生具有尝试学习和探求新知的欲望, 关键在教师于前置学习中适切指导, 使之成为热忱、成熟的学习者。教师指导的“艺术”与否, 决定着前置学习的成败。

参考文献

[1]艾尔菲·科恩著, 项慧龄译.家庭作业的迷思[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6) .

[2]瞿葆奎主编, 徐勋, 施良方选编.教育学文集·教学 (中) [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8.

[3]陈曦钟等辑校.水浒传 (会评本) [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1.

布置前置性作业的原则与方法 篇5

一、以“导学单”为载体,合理安排学习内容

小学生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前置性学习习惯养成的起始阶段,他们对于怎样进行前置性学习往往感到无从下手,或者只是停留于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的浅层面。因此,课前先学什么,教师要有明确的要求。我采用“导学单”的形式,合理安排“少而精”的研究容量,为学生提供自学的路径和方法。因为繁杂的预习内容会弄得学生晕头转向,加重学生的负担,实效性不大,难以引起学生长久的兴趣甚至产生厌倦的心理。我们要根据实际,从学生的心理层面出发,选择让学生“接受并喜欢”的内容,力求让前置性学习内容是“开放并具价值”的,只有有了问题的开放,才有可能带来探索的开放,继而形成思维的开放。“导学单”的内容要做到简明,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弹性要求,使中下层学生不至于遇难而退。

二、运用多元学习形式,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

前置性学习应该考虑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年龄段的差别,采用多元的学习形式,不能一概而论,形式的多样化是调动学生兴趣的源泉,让学习有“新鲜感”是学习的推动力。比如,笔者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知识及年龄特点,选择课前和课中相结合的前置性学习形式,既紧抓学生课前先学,也灵活地采用课中先学的形式,避免了形式的单一,力求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为学生的学服务。

三、教师督导,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习惯的养成是教师长期培养和督导的过程。前置性学习并不是教师把任务布置给学生就结束了,而是要全程了解和指导学生的前置性学习情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

在进行课堂交流之前,教师应对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前置性作业进行检查。为了让学生的交流更有深度和实效性,对于错误的知识点和自学答案,教师要给予一定帮助和订正。同时,对完成质量较高的前置性作业,教师可在全班提出表扬并在班级内交流展示,激励学生更好地完成下一次前置性作业。

在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给绝大部分学生提供展示作业成果的机会,让他们的劳动有所做也要有所用。只有在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完全领会教师教学目的的情况下,双方才能形成良性互动,学生才乐于去做。事实证明,自己动手查找的资料、动脑解决的问题才能掌握得牢靠,展示的时候才更有自信心。

开放性前置作业 篇6

关键词:薄弱高中前置作业

生本教育的“生长观”认为:“退一步, 海阔天空。”其背后的教育智慧就是老师不要把课堂设计成过于严密的流程图, 要在简单、根本、开放的教学中, 给学生以更大的发展空间;老师不要过多地预设, 要让学生在个性化的发展中展现出五彩纷呈的智慧才能;老师要做的, 就是帮助学生立一个‘根’, 然后让其尽情生长。”这里的“根”便是“前置作业”, 而“简单、根本、开放”便是立根之本。

然而, 对于“薄弱高中”, 面对基础差、能力弱的学生, 应该怎样从自己的位置上“退一步”呢?我们应该在认可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和保护学生固有学习自尊的思路之下, 做到“有方、有效、有度”, 合之为“简单有方, 根本有效, 开放有度”。

———何谓“简单有方”呢?褒义的“简单”有“头绪少, 容易理解、使用或处理”的意思, 还有“对自然规律的一种理解和追求”的意思。因而, 难得简单, 教学中必须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将“简单”“疑难”调和好。

———何谓“根本有效”呢?就是要放弃玄怪, 搁置偏远, 澄霾荡雾, 显山露水。

———何谓“开放有度”呢?就是要让问题成为课本放出去的风筝, 收放自如, 而不能成为飞出去的鸟儿, 难觅踪影。

这样, 当学生思维的“藤枝”由“根”而发后, 就不会匍匐蔓延, 而会寻“架”而攀, 攀“架”而长, 直至结出思维的“葫芦”。

下面, 用一例具体说明一下。

示例:“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第一课时) 前置作业

1.求下列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2.画出二次函数y=x2+x-1的图像, 观察其图像:当取何值时, y<0?当取何值时, y>0?

3.求下列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4.解下列关于的不等式:

设置思路及目的:高中学生已经学过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一元二次函数图像的画法, 因而本作业试图以其为突破, 继而“攻取”第3题, “伏击”第4题, 采取循序递进的方式以为“简单有方”。而本作业的“根本”何在呢?当然在于“数形结合”, 教学中, 教师要适机地激发、点拨、引导学生思考“只需确定好一元二次函数图像的“开口方向”和“与横坐标轴的交点”这两个要素就能够利用其将相应的一元二次不等式解好”这个问题, 进而促使学生觉悟画图的目的是什么?图像的作用是什么?最终使学生明白:图不能画得“图”有其表———太精细则“图”劳无益, 太粗糙则“图”有虚名, 只要“形”之“有效”就可!最后, 为了提升学生对“两个要素”的运用能力, 本作业又设置了第4题的两个变式, 在“两个要素”的“一明一暗”中以期“开放有度”。

对于“薄弱高中”数学前置作业的设置问题, 只要把握住“简单有方, 根本有效, 开放有度”这条原则, 尽可因地制宜, 不拘一格。再如, 在学习“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这一节时, 因为含于本节例题的重难点较为集中, 于是笔者便采取了“先行铺垫”的方式来设置前置作业;而在学习“椭圆的标准方程”这一节时, 因为教材中重难点又较为分散, 于是笔者又采取了“大问题引领小问题”的方式来设置前置作业;再者, 在学习“简单逻辑连接词”这一节时, 因为知识点却较为零散, 于是笔者便采用了“表格整合”的方式来设置前置作业。

生本教育的伦理观是“高度尊重学生”, 而“高度尊重”的先决条件和充分体现应该是“从实际出发”。面对“薄弱高中”的学生, 帮学生支一个“架子”, 而不是仅仅帮学生立一个“根”便是对这一点的积极诠释。

摘要:对于“薄弱高中”, 面对基础差、能力弱的学生, 应该怎样从自己的位置上“退一步”呢?笔者认为, 应该在认可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和保护学生固有学习自尊的思路之下, 除了要帮学生立一个“根”以外, 还要帮学生支一个“架子”, 即在确保“简单、根本、开放”的前提下还要做到“有方、有效、有度”, 合之为“简单有方, 根本有效, 开放有度”。

初中科学前置性作业设计的探索 篇7

那么, 怎样的前置性作业是科学、合理、有效的呢? 笔者结合近三年的教学实践, 做了以下方面的探索。

一、前置性作业的功能

前置性作业是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 作为一项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 它的作用是多元的, 既具有认知功能, 又具有发展功能, 是实现高效教学的重要环节, 对实现教学目标意义重大。

在认知功能方面: (1) 唤起注意。学生在前置性作业中遇到问题, 使其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引发尝试。由问题引起认知失调, 提高学生对即将学习课题的关注,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3) 诱导功能。通过自主学习, 发现哪些内容是有困难的, 哪些内容是有疑惑的, 这些问题在课堂学习中应如何与同学交流或请教老师。

在发展功能方面: (1) 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学习方式, 是生本教育的显著特征。因此, 基于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前置性作业, 就是促使学生的被动学习方式不断转向自主学习方式, 激发学生天生好学的本能。 (2) 有利于学生形成各种能力, 学会学习, 学会合作。如科学课中有许多小实验需要学生自己在家里准备或完成, 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以及收集信息、分析概括和科学探究的能力等。

二、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原则

在课堂实践中, 我们还要根据不同课型的需要和学生的特点, 把握以下设计原则, 这是前置性作业取得成效的关键。

(一) 自主性原则

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 而是由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 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 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代替的。 [2]所以, 教师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时, 必须考虑学生的心理、智力和思维特点, 使设计出的问题能让学生自主进入知识空间, 主动地建构知识, 并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实践性原则

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时, 要关注问题的实践性, 以便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 在探索中实践, 这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让其主动完成任务, 又能使其有真切的体会, 在课堂中将自己的体验大胆地表达出来。通过这种实践活动获取的知识是非常牢固的, 而且实践的另一个好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三) 开放性原则

前置性作业必须体现开放性, 增强学生思考问题的多面性。在设计任务时, 要认真钻研教材, 围绕新课程提出的要求, 有针对性地对部分开放性作业加以布置, 深入挖掘学生的智能潜力, 让学生“各有说法”,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一方面是知识面的开放, 另一方面是学生自我的开放, 这是任务设计要面对的最大挑战, 也是考验教师设计能力的最大障碍。

(四) 趣味性原则

根据这门学科的特殊性, 前置性作业在设计中要体现出趣味性, 让学生从步入科学知识的殿堂起, 就对科学这门功课既有向往, 又感陌生。我们在任务设计时必须注意到这一点, 让学生在感受科学知识伟大的同时, 自主地迈出求索步伐。只有感兴趣才能使学生有兴趣, 也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才有可能自主学习。

(五) 灵活性原则

前置性作业在设计中要体现时间和内容上的灵活性。并非所有的前置性作业时间都安排在课堂教学的前几天, 可结合教材内容和需要完成的时间, 有些可安排在周末, 如土电话的制作、潜望镜的制作。有些甚至要提前一个多月开始安排, 如《月相》的观察。还有些可在寒暑假完成, 如七下第一章《代代相传的生命》整章在寒假完成前置作业, 让学生提出青春期及生物生命的相关问题。

三、前置性作业设计的类型

通过对初中科学前置性作业设计的尝试, 笔者对此有了初步的经验, 总结出如下几种常见的类型:

(一) 观察体验型

科学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一种科学认识方法, 它作为一种基本的认识活动, 贯穿整个科学研究过程中。夸美纽斯曾经这样说:“一个人的智慧, 应从观察天上 和地下的 实在的东西而来。同时, 观察越多, 获得的知识越牢固。”观察不仅是在科学研究中获得成功不可缺少的前提和基础, 而且是培养、训练人的思维能力的有效活动方式。在课前让学生观察体验, 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初步的分析、加工、整理、判断。这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对正生长发育的中学生来说, 显得尤为重要。

如七上《常见的植物》布置如下前置性作业:到校园中观察各种植物, 并将观察到的植物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依据。八上《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布置如下前置性作业:寻找校园中不同类型的茎, 并仔细查看各类茎的特点。教学《质量》前让学生到超市观察并记录一些物品的质量。

类似的如《月相》、《生物与非生物》、《常见的动物》《土壤中有什么》、《植物与土壤》等内容, 可让学生先观察再学习, 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二) 实验探究型

建构主义强调科学的本质即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既是增加学生体验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又是调整学生在认知需求上的一种途径, 更是在教学上突破难点的一种很重要的手段。因此, 我们可以根据课型的特点设计探究型的前置任务。

科学探究一般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 基础薄弱的学生往往跟不上思维敏捷的同学, 因而在交流中, 思维被其他学生所取代, 这种思维上的落差, 对这些薄弱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为了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很多时候不能按时完成任务, 如果为了赶进度, 一路小跑, 会不断有学生落下阵来, 探究型的任务前置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如七 (下) 《平面镜成像》可设计如下前置性作业:对着一面大平面镜, 请完成下列活动: (1) 当你举起右手, 镜子中像举起的是哪只手? (2) 当你离开镜子时, 镜子中的像是离开还是靠近镜子? 镜子中像的大小有无变化? (3) 拿一块板放在镜子的后面, 板能否挡住像?这说明什么? (4) 有没有办法使你看到自己的像更清晰 (更亮) 一些? 说出你的做法。 (5) 要想看到身体的范围大一些, 将镜子远离自己还是靠近自己?

又如八上《电路图》的教学前, 让学生利用实验盒里的器材, 动手做做使一只灯泡发光、两只灯泡发光, 画出“设计图“, 说出在连接的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及各器件的作用。

在七年级的体积、质量、温度的测量和八年级的电学电流表的使用、电压表的使用、滑动变阻的使用、电动机等教学过程中, 都可设置此类前置任务, 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正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并带着这些问题进入课堂。

(三) 温故知新型

几乎没有什么新知识是毫无道理横空出世的, 新知识的学习常常是一个以旧孕新的过程。在新的概念和规则教学中, 要善于把知识“恢复”到原来的经验中, 恢复从旧知到新知的生长点, 恢复它由于源自丰富背景而具有的趣味和吸引力。 [3]如九上《探索碱的性质》:

以比较的方式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当然, 这种联系可能是对立的, 也可能是统一的, 通过学生大胆猜测推论, 尽可能地暴露存在的问题, 通过两者的对照, 获得对知识的内化。如《几种重要的盐》、《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质量分数》等的教学都可采用。

(四) 答案开放型

每个学生都不同程度地拥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智力水平和学习方法, 多元型的前置任务就针对此特点而设置, 它不是形式上的多元, 而是思维上的多元。通常出来的答案不局限于教材中, 甚至是老师始料不及的, 也就是答案是多元的而不是唯一的, 每一种结论都符合要求, 这样学生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 变单向思维为多向思维, 从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流畅性和广阔性。同时它也可以使不同的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如七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举出生活中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例子至少五个, 并说出两者有何不同之处, 课堂中学生带着不同的例子展开争论, 达到“不教而教”的效果。如《力的存在》、《水的压强》、《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等的教学都可采用此方法。

(五) 知识梳理型

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都不相同, 教师的讲解和大量的练习无法代替学生的复习。因此, 在设计复习课的前置性作业时, 要让学生自己梳理出知识, 画出简要的知识结构;整理错题, 在错题的旁边注明问题的原因;让学生收集认为容易错的题目和推荐认为最好的题目。这样让学生在画知识结构的过程中, 比较系统地整理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避免教师在课堂上的简单复述。在整理错题的过程中, 学生将原先所做的试题重新复习一次, 最重要的是从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在推荐好题的过程中, 学生肯定会查找相关资料, 在一定量的试题中, 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发现有价值的题目。

以上这些设计的类型是笔者在日常教学中总结出的一些基本方式, 虽显粗陋, 但的确发挥了很大的指引作用, 因为通过前置性作业学习, 学生提早进入了学习状态。在这种有备而来的课堂中, 学生的参与度更广, 学习的热情更高, 思维的深度更深, 对于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学习能力的提高, 合作性学习方式的开展, 学生自信心的提升都有不可小觑的作用。

当然, 我们在设计任务时并不是要生搬硬套某种模式, 在于能否让学生觉得这是他需要认识和了解的知识, 是他有兴趣探索的问题。

总之, 新课程教学应突出“以生为本”这一核心, 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探索教学规律, 树立大课堂意识, 充分挖掘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 用开阔的视野、灵活和艺术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8, 第9次印刷.

[2][瑞士]皮亚杰著.倪连生, 王琳译.结构主义.商务印书馆出版.1984.11.

开放性前置作业 篇8

一、前置性作业的积极作用

前置性作业的设置是检验学生课前探究性、尝试性学习是否有效,生本课堂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学生通过课前探究性、尝试性的学习,带着收获和发现,带着思考与问题进入课堂,可以让课堂交流的参与面更广,让交流研讨更深入、更宽泛、更有效。前置性作业的设置,使学生个体的探究性学习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不必再受到课堂上时间、空间的限制。将学习提到了课前,学生在家有充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在宽松的氛围中充分探究、独立思考,有时间慢慢琢磨自己的发现和感悟。这样,前置性探究作业的结果将会更加丰富,更有个性。

二、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要求

(1)简约。作业环节要简单明了,作业量要少而精,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等核心内容,既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又能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2)低入。作业难度要适中,要照顾到中下层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探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发现,体会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3)渗透。前置性探究不是让学生提前“知道”新知、结论,而是让学生提前感知新知,让学生在课前探究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知识和思维的准备。

(4)开放。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特点设计形式各样的作业,即设计开放性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学习能力范围内通过努力有所感悟、有所发现。

三、前置性作业的主要形式

(1)调查研究形式。即让学生在课前调查研究、收集相关资料,并在活动中感知了解、探究发现。例如,教学“升和毫升”新课前,我设计了以下前置性作业(表格):到商场超市寻找使用“升”和“毫升”作单位的商品,并填表记下它们的名称和容量,然后说说调查的感想(作业表格略)。

(2)实践操作形式。即让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探究、感知。例如,教学“圆柱的认识”新课前,我设计了课前探究作业:(1)请你收集一个生活中的圆柱形状的物体,并利用课本第125页提供的材料,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圆柱;(2)回顾一下长方体、正方体的研究过程,然后看一看、比一比,说说关于圆柱你有哪些发现?把你的发现写下来;(3)你的发现是否正确呢?你能想办法来验证吗?把你验证的方法记录下来。

(3)题组练习形式。即让学生在独立完成题组练习的过程中,进行比较、发现、体验和领悟。例如,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新课前,我设计了课前探究作业:(1)算一算(不会算的可以先摆一摆小棒或拨一拨计数器):24+33=_______,36+42=_______,51+27=_______。(2)想一想:这些算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它们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自学探究形式。即让学生课前自学新课内容,独立探究,尝试解决问题。例如,教学“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例2新课前,我设计了课前探究作业:(1)想一想:“其中男运动员占5/9”这句话表示什么意思?(2)画一画:画线段图表示题目里的条件和问题。(3)试一试,你会用不同的办法解答吗?(4)练一练:试着完成课本第83页的“练一练”。(5)说一说:和爸爸妈妈说说自己是怎样思考的?

四、前置性作业的反馈评价

(1)课前查阅。教师在课前可简单查阅、浏览每个学生前置性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在独立探究、预习活动中生成的各种不同举例、方法和答案等,对独立探究完成前置性作业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和帮助。教师要根据学情对预设作出相应的调整,使教学预设更加准确,并且对学生的独特想法和精彩生成应给予表场和鼓励。

(2)小组交流。由于课前学生已进行了充分的探究思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直奔主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各人课前探究的结果和发现。在小组交流时,要做到人人参与,让学生养成有条理、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评价、补充等良好习惯。

上一篇:英语教学差异论文下一篇: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