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病人营养支持原则(共9篇)
烧伤病人营养支持原则 篇1
严重烧伤病人的营养支持护理
[摘要]严重烧伤后患者机体处于超高代谢状态,易引起热能及自身蛋白质的大量消耗和分解,导致机体负氮平衡,出现严重的酸中毒现象。患者在休克纠正以后,实施早期的胃肠道营养和深静脉营养,对防止患者出现营养不良,蛋白质失衡以及防止创面感染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严重烧伤 营养支持 机体免疫力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6-0028-03
烧伤是一种严重的创伤,身体组织遭受极大的破坏,引起周身性代谢反应,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以及水盐代谢等方面都会出现一系列变化。对严重烧伤病人来说,伤后高代谢是普遍存在的,为补偿病人的过度消耗,营养支持十分重要。其目的不单纯是补充营养,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措施,达到迅速封闭创面,保护各组织与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维护细胞代谢、改善免疫功能、参与调控机体的生理活动,促进病人康复的目的。临床资料
68例病人中,男45例,女23例,年龄19~36岁,其中汽油烧伤41例,热液烫伤24例,电灼伤3例。烧伤面积在50%~85%之间。病人在休克期过后或休克期末,视情况给予饮食,一般于伤后第4天行静脉高营养治疗,并视病情需要间断输新鲜血浆。疾病全过程未发生重大并发症,而且创面愈合时间最短36天,最长82天。烧伤后患者的机体性能变化
2.1烧伤后患者消化系统的变化
在严重烧伤过程中,患者的胃肠道病变仅次于呼吸系统,一般来说,烧伤后患者的胃黏膜血流量减少,缺血引起胃黏膜屏障功能减弱,细菌和内毒素可以通过肠道屏障,造成肠源性感染,少数严重出血病例可能大量出血致死。
2.2烧伤后代谢特点
大面积烧伤患者处于高代谢状态,表现为葡萄糖利用率下降,负氮平衡和体重下降。人体各器官维持正常功能所需的能量得不到满足,病菌就会乘虚而入,引起伤口感染,创伤面愈合迟缓,甚至危及生命。营养护理途径
3.1胃肠内营养的护理
此途径适用于轻症烧烫伤患者,胃肠道是患者能量摄入的重要通道,早期少量进食可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肠道细菌的繁殖。开始的时候可给温开水或淡盐水,如未出现不良反应可少量注入肉汤或米汤等,逐渐给予半流食或软食,但要注意饮食的多样化,以充分提供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热量的易消化饮食。要少食多餐,妥善做好饮食护理工作。对胃肠道功能尚可但进食困难者要从小剂量、低浓度奶油开始,逐渐达到标准量为止。营养液的温度应控制在39℃~40℃度之间,并要求均匀输入。营养液要现配现用,防止污染变质的营养物质进入胃内,造成胃肠道功能紊乱。输入导管每天更换1次,用完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输液管。尽量不从管内灌注压碎的药片,以防止输液堵塞,随时观察患者有无腹胀、腹泻、恶心呕吐、肠胃痉挛等反应。如果出现呕吐现象,一定要观察呕吐物是否为隔夜的食物,以防止肠梗阻的出现。
3.2静脉营养的技术护理
由于严重烧烫伤患者病情的特点为烧伤面积大,病情急,蛋白质分解快,体表水分丢失大,易出现电解质紊乱、感染及低血容量性休克,所以患者在短时间内需要的热量及营养成分不能以最快的速度从胃肠道获得,必须采取静脉输送营养和胃肠道输送营养双重措施。伤后4~7d静脉输送营养的成分为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当创面液化结束后,供给的物质为能量蛋白质、脂肪乳化剂及氨基酸等物质均衡供给;将每天需要从静脉摄入的营养物质按规定顺序加入到静脉营养袋中,由周围静脉或中心静脉匀速滴入,维持2~3周,根据热量计算公式计算每天热量的需要量,根据热量公式可计算出每日从静脉摄入的热量及口服摄入量,待患者胃肠功能良好后,应尽快过渡到以胃肠营养为主。
同时,静脉营养护理工作中注意一些问题,严重的烧伤患者,不宜做周围静脉穿刺,而深静脉插管将成为烧烫伤患者护理的常规操作技术。深静脉插管路径为:颈内静脉、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及股静脉等。护理体会
第一、尽早开始,少量多次、循序渐进的原则,严重烧伤病人什么时候开始进食,目前尚有争论。本组病人原则上掌握在休克期过后安全,但若病人全身情况好,休克期也给试服少量含盐的清流质、流质,即使只有少量也好。反应良好者,可逐渐加量。这样做既有利于保护肠道功能,防止肠道菌群和内毒素的移位,降低肠源性感染的发病率,也有利于阻断超高代谢。
第二、要坚持健康卫生原则。
第三、营养支持不可忽略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补给。
第四、注意病人的心理护理。病人遭受突然的创伤,入院后常有恐惧、焦虑、紧张的心理,应做好必要的解释工作,并根据病人的个性特征进行有的放矢的心理疏导,消除病人恐惧,悲观的负性心理,增强其战胜伤病的信心,鼓励其多进食及主动配合各种治疗和护理,争取早日康复。结语
通过68例严重烧伤病人的营养支持护理,体会到胃肠道营养最安全、最经济,是营养支持的基础。但是严重烧伤病人的胃肠功能常常因伤势严重而受影响,故应坚持合理实施胃肠道营养与静脉营养相结合的原则,以满足病人所需的营养要素。在实施胃肠道营养护理时,应掌握尽早开始、少量多餐、循序渐进的原则。
参考文献
[1] 孙永华,孙迎放.现代烧伤治疗与手术图谱[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
烧伤病人营养支持原则 篇2
1 临床资料
32例病人中, 男30例, 女2例, 年龄18-45岁, 其中汽油柴油烧伤19例, 热液烫伤11例, 电灼伤2例。烧伤面积在50%~90%之间, 以Ⅱ°~Ⅲ°混合伤为主。病人在休克期过后或休克期末, 视情况给予饮食, 一般于伤后第4天行静脉高营养治疗, 并视病情需要间断输新鲜血浆或人血白蛋白。疾病全过程未发生重大并发症, 而且全部治愈, 创面愈合时间最短30d, 最长77d。
2 营养护理
2.1 营养支持途径
2.1.1 胃肠内营养
口服营养是主要的营养支持途径, 也最符合生理需要和营养的要求。早期少量进食可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减少肠道细菌的移位。为此, 病人在休克期过后或休克期末应给予流汁饮食, 开始可试饮温开水或淡盐水, 如病人感觉无异常, 再给予肉汤、鱼汤、米汤等, 并逐渐改为半流质、软食。注意饮食的多样化, 以提供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 少量多餐。
凡是小肠有消化吸收功能, 而病人又不能主动经口摄食或经口摄食不足, 需要营养支持在4周以内可通过消化道插管给予。采用素膳或匀浆奶鼻饲营养, 一般从小剂量低浓度开始, 逐渐增加, 注意观察有无腹泻、腹胀、恶心呕吐、胃肠痉孪等反应。
2.1.2 完全静脉营养 (肠外营养)
静脉营养一般只作为胃肠内营养的辅助营养支持, 在口服或管饲不能完成治疗的需要时, 辅以静脉支持治疗。由于严重烧伤病人的病情特点, 烧伤后一段时间内热能及营养成份不能完全由胃肠道摄入, 可与静脉高营养结合, 即胃肠道营养与静脉营养双重措施治疗。伤后4~7d静脉高营养成份以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等为主, 此后, 创面液化结束, 以能量蛋白质、脂肪乳化剂、氨基酸均衡供给。如病人饮食状态良好, 尽快过渡到以胃肠内营养为主。
3 饮食原则
3.1 休克期以静脉营养为主, 通常在2~3d开始进食, 每次量宜少, 开始次数不宜过多。
3.2 感染期或切痂植皮期
肠内和肠外营养相结合, 采用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半流质饮食。根据具体情况鼓励患者进食, 少食多餐。
3.3 恢复期
以口服进食为主, 以保证蛋白质充分利用, 制订食谱应考虑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爱好。
4 烧伤营养护理
4.1 做好心理护理, 向患者解释饮食对烧伤治疗的重要, 同
时了解患者饮食嗜好, 习惯及以往的胃肠消化功能, 以便科学、合理的安排营养。
4.2 除休克期外应鼓励患者口服, 合理安排进食与翻身的
时间, 减少餐前治疗, 给予易消化的高蛋白饮食, 色、香、味俱全以增加患者的食欲。
4.3 根据患者营养状况, 餐间给予牛奶、鸡蛋、水果等, 少食多餐。
4.4 进食困难 (口唇、口腔黏膜烧伤) 、食欲差及昏迷患者可
予鼻饲, 做好鼻饲常规护理, 注意营养液的温度, 并均匀输注。注意现配现用, 避免污染变质。输注导管每天更换, 注膳后用水冲洗管道。尽量不从管内灌注压碎的药片, 以防胃管阻塞。
4.5 静脉营养可影响食欲和胃肠功能, 宜安排在晚上输入,
现配现用。不宜加入其它药物, 输入速度要慢以便机体能有效利用。
4.6 静脉营养时应加强巡回, 防止高渗营养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高渗性坏死。
4.7 观察患者对营养物的耐受性, 配合医生做好患者营养
评估, 每周测量体重, 为及时调整营养摄入量提供信息及依据。
5 体会
烧伤病人营养支持原则 篇3
【关键词】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特重度烧伤
【中图分类号】R6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2)10-0143-02
特重度烧伤病人存在严重的超高代谢,会大大促进身体内机体组织蛋白的分解速度,进而引发身体负氮,为了防止机体的免疫力下降,需要及时的进行营养补给,这样才有效促进创伤面的正常修复。在特重度烧伤患者中,营养支持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措施。营养支持主要分为肠内营养治疗(EN)和肠外营养治疗(PN),他们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我科室2005年1月~2011 年12月收治48例大面积烧伤患者,分别采用了肠内营养治疗(EN)和肠外营养治疗(PN),先将治疗的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选自我科室2005年1月~2011 年12月收治48例特重烧伤(烧伤总面积>50%或㈣度烧伤>20%)患者,这48例患者使用营养治疗的资料完整,其中男患者38例,女患者10例,年龄分布在21~56之间。其中火焰烧伤25例,烫伤15例,电灼伤2例,碱烧伤6例。
将该48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26例,采用肠内营养(EN)治疗,EN治疗的目的是尽早恢复胃肠道的各项功能,如蠕动、吸收、排泄分泌等。该组患者于伤后24~28h留置胃管,开始使用安素,早期不必对营养输入的量有什么要求,输入的速度可先从20ml/h开始慢慢过渡到医生嘱咐的用量要求,待病人适应后可将速度调整到100~150ml/h,剂量可达400g/d。可在患者治疗一个礼拜后将胃管取下,建议患者适量口服半流食物,或口服安力加、肉汁、窝蛋奶,慢慢的向正常饮食进行过渡。对照组患者22例,PN以葡萄糖、脂肪乳剂和复方氨基酸来提供营养和蛋白质,早期进行静脉高营养,采用周围或者锁骨下静脉穿刺,按患者每天需要摄入的营养物质按规定混入静脉营养袋中,患者所需的营养物质经中心静脉导管交替滴入,并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间断性的输入新鲜血浆,治疗的周期为4周左右。
1.1观察方法:本文主要研究治疗组的治疗康复情况,并和对照组的治疗康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对于患者的康复情况主要监测患者的身体质量、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含量水平,对于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的比较,主要观察氮平衡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消化不良发生率、全身性感染率,以及消化道出血率,并针对这几个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1.2统计方法: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计量资料用P<0.05有显著性差异的t检验。
2结果
对特重度烧伤的48例患者,积极采用了肠外营养(PN)和肠内营养(EN)治疗以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患者恢复情况均令人满意,所有患者全部治愈,并无出现并发症的现象,所有患者的各项健康指标均达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相关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表1 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对照表
组别时段体重(kg)血红蛋白(g/L)白蛋白(g/L)总蛋白(g/L)治疗组治疗前44.54±5.7970.74±7.3929.25±2.358.74±2.97治疗后52.49±7.297.06±8.5937.73±2.9769.56±3.35对照组治疗前44.64±5.7870.72±7.3829.26±2.258.74±2.96治疗后52.58±7.297.26±8.5737.72±2.9869.58±3.36 对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各项治疗指标比较发现,相比对照组而言,治疗组达到氮平衡和创面愈合的时间明显缩短,全身性感染、消化不良和消化道出血的概率也大大降低了,具体的统计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5项观察指标的对比表(x± s)
指标治疗组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 d43.1±8.746.9±12.0氮平衡时间/ d21.4±6.8*31.7±6.5全身性感染率/ %10.0**36.4消化不良发生率/ %30.018.2消化道出血率/ %0**27.3与对照组相比较:*P <0.05;**P <0.01
3讨论
大面积烧伤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发生特重度烧伤以后全身更会呈现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变化,特别是会出现超高代谢现象,其发生的机理可能是炎症介质激活体内单核巨噬系统,如特重度烧伤患者在创面封闭以前体温每升高1℃,就会增加13%的代谢率。大量炎症介质及应激激素的释放导致了高代谢反应。对此需要及时治疗并提供足够的能量,才能有效促进创面的自行愈合,安全渡过感染期,进入恢复期。营养支持不仅仅是维持生命和饱腹的必须手段,更是一种综合治疗的方法,通过上文的数据资料不难发现,肠外营养(PN)和肠内营养(EN)治疗对特重度烧伤病人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的有效康复。通过治疗组和对照组可以看出,经过肠外营养(PN)和肠内营养(EN)治疗,患者的身体质量、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含量水平都有了很明显的恢复和提升。
從两种方法的特点来看,早期EN可以有效减轻肠粘膜的缺血与缺氧,对灌注损伤有一定的缓和作用,对肠粘膜细胞、结构和功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有效阻止肠道细菌的繁殖、移居和入侵,进而不断提升机体的免疫能力。而PN则容易诱发导管感染、肠粘膜屏障功能的下降,同时由于特重烧伤对胶晶液体的大量需求也进一步使得完整的PN计划实施起来非常困难。从开展与管理的角度看的来看,EN也更加的方便快捷。从营养的角度看,EN也更符合生理的需要。从治疗的效果来看,EN具有恢复快,和并发症低的优点。在同等条件下,我们应更推荐使用EN,这也是目前临床实践中,EN使用更加广泛的根本所在。
作为严重烧伤病人营养支持的两种方式,肠外营养(PN)和肠内营养(EN)治疗各自具有自身的特点。但是,由于严重烧伤病人前期往往进食量极少,患者出现任何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都会使得患者无法进食。单单使用PN一种营养补给方式往往不能很好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即使患者可以使用进食,由于特重度烧伤患者的高代谢对营养的需求特别大,单纯的EN治疗也无法满足身体的需要,因此往往需要将肠外营养(PN)和肠内营养(EN)治疗两种方法结合使用,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通过本文的研究,也给临床实践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王丽敏.严重烧伤病人营养支持的护理[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02
[2]胡敏.肠内营养支持在烧伤患者中的运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10
烧伤病人的护理 篇4
德兴市人民医院 占永红
引 言
常见的烧伤可分为四类:(1)热力烧伤,包括火焰、炽热金属所致的烧伤,也包括各种热液,蒸气所致的烫伤最常见。(2)化学烧伤,常见的强酸、强碱、糜烂性气体均引起化学烧伤。(3)电烧伤,常指由电力所致的烧伤,包括电弧烧伤及电接触损伤。电接触损伤,致残率及死亡率很高,是破坏性最大的烧伤。(4)放射性烧伤,由射线所致烧伤,战时与核武器有关,平时与放疗有关。
一院前急救措施
现场处置原则是:冲、脱、泡、盖、送。即:烧伤的现场急救:(1)迅速脱离热源,脱去燃烧衣物或被热液浸渍的衣服,尽快灭火。(2)他人帮助灭火,可用身边不易燃的材料扑打或隔绝灭火。(3)冷水冲洗:在病人能耐受情况可下可使用15℃左右自来水,能坚持20min左右更好,可迅速降温,减轻烧伤深度,清洁创面,减轻疼痛。(4)切忌烧伤后奔跑呼救,易导致烧伤的加重及引起呼吸道的烧伤。(5)烧伤创面不要特殊处理,切不可涂有颜色药物及鸡蛋清、香油等,以免影响烧伤创面和深度的观察,莫涂油膏,免得增加入院后清创的困难,保留水泡皮,不要撕去腐皮,只要外裹一层敷料或被单即可,避免转送医院途中感染。(6)可使用镇静止痛药物,有效预防休克的发生。(7)电接触烧伤急救关键是切断电源。切记在切断电源情况下与伤员接触。(8)烧伤病人经现场急救后,应迅速送至附近的医院就诊,切记不要延误时间,以免丧失救治病人最佳时机。
1.火焰烧伤
伤员身上燃烧着的衣服如果难以脱下来,可卧倒在地滚压灭火,或用水浇灭火焰。切勿带火奔跑或用手拍打,因为可能使得火借风势越烧越旺,使手被烧伤和导致呼吸道烧伤。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烟雾吸入导致窒息或中毒。冲:用清水冲洗烧伤创面;脱:边冲边用轻柔的动作脱掉烧伤者的外衣,如果衣服粘住皮肉,不能强扯,可以用剪刀剪开;泡:用冷水浸泡创面;包:用干净的布单、衣物覆盖伤处;送:尽快送到具有救治烧伤经验的医院进行治疗。
2.热水烫伤
被开水烫伤后,最为简单有效的急救就是用大量的流水持续冲洗降温,持续20min左右,让患处温度与周边正常皮肤温度一致。在冲洗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流水冲力不应过大,不要将烫伤后的水泡造成破溃。如有衣物,在降温后给以剪除,不要强行剥离,以免撕破水泡。经过上述简单处理后,可以一边使用冰袋冷敷创面止痛,一边快速送到医院就诊。
3.电击烧伤
电击烧伤最大的危险是体内烧伤,当发现有人触电时,应按以下步骤进行急救:先将电源切断,再用绝缘体将电源移开,不要直接用手接触触电者。在潮湿的地方,救护人要穿绝缘胶鞋和戴绝缘手套或站在干燥木板上以保护自身安全。如伤员心跳、呼吸停止,应立即施行心肺复苏术,并拨打120呼叫救护车,不要轻易放弃,直到医生、护士到来为止。局部烧伤病人应马上降温,然后就地取材进行创面的简易包扎,再送医院救治。
4.热油烫伤
被热油烫到时应立即用柔软的棉布轻轻擦去溅到的油,再用干净毛巾沾冷水湿敷烫伤处,不要将烫伤水泡撕破,去除热油的方法是用冷水外敷伤处或用冷水冲洗烫伤处,这样做的目的是起降温作用,可以减轻疼痛和减轻烫伤的深度。
5.化学烧伤
(1)与热力烧伤急救原则相同之处,立即脱去被致伤因素浸质的衣服,并迅速用大量清水长时间冲洗。忌涂油膏和甲紫、红汞等有色药物。(2)若现场有条件创面可用中和剂。强酸烧伤可用5%碳酸氢钠或食用碱水冲洗;强碱烧伤可选弱酸或食醋冲洗。注意的是,酸碱中和反应时亦会产热,需冷水冲洗。(3)头面部化学烧伤时需注意眼睛是否有烧伤:伴有眼睛烧伤时应先冲洗眼睛。面部烧伤时在冲洗面部时要保护好眼睛,不要使冲洗液流入眼内。(4)生石灰烧伤应首先移去体表石灰粉残留物后再冲洗,以防石灰与水反应过程产生热量加重烧伤。(5)磷烧伤者应先用干布擦掉磷颗粒后,用大量冷水冲洗,也可用1%硫酸铜溶液进行擦洗,再用5%碳酸氢钠溶液冲洗中和的磷酸。禁用油脂,防止磷溶解在油脂中被吸收引起中毒。
6.大面积烧伤
应用干净床单或被单覆盖,急速送医院治疗。如离医院较远,为防止休克,可给受伤者口服镇痛药物和饮淡盐水等(有颅脑外伤或重度呼吸道烧伤时,禁用吗啡)。一般以多次少量饮水为宜,如发生呕吐、腹胀等现象,应停止口服药物和禁食水。对创面最好不作任何处理,为防止创面继续污染,避免加重感染和加深创面,应立即用大块纱布、清洁的衣服、被单等给予简单包扎。手足烧伤时,应将各个指、趾分开包扎,以防粘连。
二、住院后护理
病人入院后只有完善的消毒隔离措施和全面的治疗及护理对烧伤病人预后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1.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针对烧伤患者的病情特点及心理状态、思想活动,积极做好心理护理。(2)对新入院患者根据病情应给予清洁正常皮肤、理发(颜面烧伤者)、备皮(腹部、会阴、双下肢烧伤者),同时帮助患者清洗伤口周围血迹。(3)对卧床患者可用热水擦洗正常皮肤,每日1次。(4)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心率、心律和呼吸频率、深度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配合抢救。(5)晨、晚间护理:严重烧伤患者做好晨间和餐后的口腔护理,头面部无烧伤的患者协助其漱口、刷牙,健康皮肤清洁每日1次,口腔护理,早、晚各1次。穿宽松、柔软的衣服。(6)褥疮护理:防止褥疮的发生,按时翻身,骨突处避免受压,保持床单位干燥、平整,潮湿时应及时更换。
2.烧伤休克期(渗出期)护理
(1)病室保持安静,治疗和护理应集中进行,减少对患者的刺激。因休克期患者水分从创面蒸发,热量大量丧失,出现寒战时,应做好保暖,室温保持在32℃~34℃之间。(2)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神志、尿量、尿色的变化,观察末梢循环、烦躁和口渴症状有无改善。(3)有头、面、颈部烧伤,吸入性损伤未行气管切开者需密切观察呼吸,应备好气管切开的一切用物。(4)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如穿刺失败,应立即行深静脉穿刺插管或作静脉切开置管,快速输入液体,补充血容量,确保输液通畅,根据24h总量及病情需要,安排补液,做到晶、胶体交替输入。补液成分:胶体、晶体、水分三种液体交替输入,防止较长一段时间内输入一种液体。补液原则: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见尿补钾,见酸补碱,见惊补钙,无效补镁。(5)留置导尿,准确记录每小时出入水量,观察尿的色、质、量,有血红蛋白尿和沉淀出现,应通知医师,及时处理,防止急性肾小管坏死。在导尿管通畅的情况下,成人尿量应高于30ml/h,儿童15ml/h,婴幼儿10ml/h左右,可根据尿量调节输液的速度和种类。当发现少尿或无尿时,应先检查导尿管的位置,有否堵塞、脱出,检查时需注意无菌操作。导尿管无异常时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6)患者出现烦躁和口渴时,表明血容量不足,应及时调整补液种类和补液速度,应阻止患者不断喝水的要求,否则可能造成体液低渗,引起脑水肿或胃肠道功能紊乱,恶心呕吐、急性胃扩张等。如疼痛引起,在血容量充足的情况下可应用冬眠药物,密切观察呼吸、心率,禁忌翻身和搬动。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应禁食,如无特殊变化,在第3天开始可给予少量饮水,以后根据情况给予少量流质、半流质饮食等。(7)注意保护创面,休克患者四肢应适当约束,保持创面干燥,避免污染。(8)对有心力衰竭、呼吸道烧伤、老年人或小儿,在补液时须特别注意速度,匆过快,防止短时期内大量水分输入,造成肺水肿发生。(9)高热、昏迷、抽搐,多见于小儿,尤其有头面部深度烧伤者,要加强观察,及时处理。
3.烧伤吸收期护理
烧伤48~72h后,创面以渗出为主逐渐转化为吸收为主,创面及组织中的毒素和坏死组织分解产物入血,引起中毒症状,出现高热、脉快、神志恍惚、谵妄。白细胞下降,机体抵抗力下降,细菌很容易繁殖而引起感染。可通过观察有无:(1)寒战、高热;(2)脉搏、心率加快、血压下降;(3)意识障碍;(4)创面恶化;(5)应急性溃疡;(6)腹胀和麻痹性肠梗阻;(7)出血性胃炎;(8)急性胃扩张;应及时行血液培养,根据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了解有无脓毒症或菌血症及消化道并发症。
4.烧伤营养期(恢复期)护理
(1)向患者解释饮食对烧伤治疗的重要性,同时需了解患者以前的饮食嗜好、习惯,以往的胃肠消化功能,应科学的、合理的安排营养。(2)尽量鼓励患者口服食物,合理安排进食与翻身的时间,减少餐前治疗,同时给予选择易消化的高蛋白饮食,饮食需色、香、味俱全以增加患者的食欲。(3)除一日三餐主食外,可根据患者全身营养状况,餐间给予牛奶、鸡蛋、豆浆、水果等,尽可能做到少食多餐。(4)进食困难(口唇部、口腔黏膜烧伤)、食欲差及昏迷患者可给予鼻饲,选择适合的胃管,插入后给予固定,做好鼻饲常规护理,同时应做到分次少量缓慢灌入。注意营养液的温度,并防止鼻饲管阻塞和滑脱。(5)静脉营养可影响食欲和胃肠功能,宜安排在晚上输入。营养液应现配现用。中途不宜调换或营养液中加入其他药物,输入速度应缓慢以便机体能有效利用。(6)静脉营养时应加强巡回,防止高渗营养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高渗性坏死。(7)观察患者对营养物的耐受性,配合医生做好患者营养评估,每周测体重,为及时调整营养摄入量提供信息及依据。
三、病房环境要求
病房环境应整洁、空气新鲜,布局合理,便于抢救,减少交叉感染,室温28℃~32℃,湿度60%~70%。重症烧伤,暴露疗法除外。每日中午紫外线消毒1次,时间为1h。轻患病室根据气候,决定开窗通风时间,每日开窗2次,每次30min;病人换药后开窗通风30min。
1.人员入室要求
入室应戴口罩、帽子,接触患者前应洗净双手,医务人员以穿短袖衫、套裤为宜,接触大面积烧伤患者时,须特别注意无菌操作。本病房医务人员入病房应换隔离工作服、工作鞋,戴好帽子,外出时穿外出服并换鞋。其他科室人员入病房应穿一次性鞋套,同时尽量减少人员流动,预防感染。严格探视制度,家属一律在外走廊从窗外探视患者。轻患病室严格规定探视时间及人数,通过限制人员流动达到减少污染的目的。病室陪护人员须穿隔离衣。进行护理、操作和接触患者前后要洗手。
2.病房物品要求
(1)听诊器、血压计、血糖仪等公用物品应每周擦拭1次;听诊器头每次接触患者后均应擦拭消毒;血压计袖带应浸泡消毒后清洗,晾干备用。(2)体温表一人一固定一消毒,每位患者用后放置在固定的容器中,容器内放500mg/L含氯的消毒液浸泡(每日更换1次)。体温表在患者不用后应做终末消毒。(3)呼吸机、雾化器、吸氧装置及吸引装置等应固定使用,每周擦拭1次并随用随擦。(4)负压吸引器、湿化瓶及各种仪器的管路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每周2次。(5)床旁桌、床栏、床旁椅等家具至少每日擦拭1次,毛巾擦后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清洗晾干。(6)床单位应一床一套,湿式清扫;患者创面下方应铺高压灭菌的大棉垫或一次性中单。如潮湿应及时更换。(7)患者使用一次性便器,专人专用,不得交叉重复使用。便器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
3.病房地面要求
病室每日至少拖地2次,拖把专用。地面、墙壁被污染需及时清理干净;每次大换药后即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拖地;换药时严禁进行清洁卫生;特殊污染物如血迹、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要用消毒液擦拭。
结束语
烧伤患者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常见的意外伤害,我们只有掌握了烧伤的常识和正确处理烧伤的知识及全面的护理措施,就能使更多的烧伤患者早日康复痊愈。
参考文献
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护理 篇5
【摘 要】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护理措施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2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因大面积烧伤入住需治疗患者52例,按计划分为2组,每组26例,分别予以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法(对照组),比较2组护理后SAS、SDS、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患者和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30.3±4.1明显低于对照组47.5±5.7,SDS评分37.1±5.3明显低于对照组46.3±6.4,生活质量评分83.7±6.1明显高于对照组64.8±5.8,患者和家属非常满意率80.8%显著高于对照组38.5%。结论:我院综合护理干预对于大面积烧伤病人护理临床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不良情绪影响,提高生活质量,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大面积烧伤;综合护理干预;常规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981-02
烧伤是由热力、电流、化学物质以及放射线等原因导致热力一定程度损伤机体组织,通常可涉及患者表皮和黏膜等皮肤表浅位置,若为大面积烧伤,则可进一步破坏皮下组织、骨骼和内脏等,严重危害机体。由于其创面较大、创口较深,患者病情一般较重,临床表现中可发生剧烈疼痛,可出现部分肢体功能发生障碍,且发病急骤,病情危急,快速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同时出现各种不良的心理情绪[1]。临床上除了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外,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的康复同样十分关键,本文就我院最新综合护理干预法和常规护理法进行对比分析,现汇报如下: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2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因大面积烧伤入住需治疗患者52例,按计划分为2组,每组26例,分别予以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法(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男20例,女6例;年龄17―57岁,平均年龄34±4.5岁;Ⅱ度烧伤14例,Ⅲ度烧伤12例;烫伤14例,化学烧伤5例,火焰烧伤5例,电灼伤2例;对照组患者男18例,女8例;年龄14―50岁,平均年龄31±6.5岁;Ⅱ度烧伤15例,Ⅲ度烧伤11例;烫伤10例,化学烧伤8例,火焰烧伤4例,电灼伤4例。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予以相同的治疗方法,且常规护理措施相同。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护理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法,一是预防感染,护理人员进入病房需佩戴完善隔离装备,保持双手接触患者时为干净状态,一切操作以无菌为前提,病房内保持清洁、舒适和良好通风环境,规范行为制度,做好及时抢救准备,同时有效减少院内交叉感染,勤于翻身,避免骨突处受压等发生褥疮,保持床单整洁干燥。二是休克期补液及护理,入院后及时建立静脉通道,保证输液通畅,防治发生休克时不能立即进行输液治疗,给予24小时心电监护,观察尿量变化,认真记录病情发展情况;严格根据烧伤面积和体重进行计算,入院后第一个24h内,Ⅱ度Ⅲ度烧伤患者,每1%烧伤面积按人体重每公斤补胶体,1.5ml电解质液+5%葡萄糖溶液2000ml,约h达到估计量的一半,剩余一半约16h输完;第二个24小时时,胶体和电解质液量均减为一半量,5%葡萄糖保持2000ml;三是保持呼吸通畅,降低休克发生,对于头面和颈烧伤患者,予以小枕垫于肩下,头后仰位,有助于呼吸通畅,若已行气管切开术,需严格防止感染。四是营养护理,安排合理化饮食,鼓励辅导患者进食,依据病情发展和转归予以相应饮食,比如维生素和蛋白等。五是予以一定心理护理,对患者和家属普及一定相关医疗知识,保持热情真诚的服务态度,回答讲解其所提出的各种疑问,鼓励患者从主观建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缓解各种心理不良情绪。六是进行皮肤护理,烧伤后皮肤一般均会留有程度不一的缺陷,给予按时皮肤清洁,有效的护肤药物以及科学的养颜护肤处理措施等,予以并指导家属对其进行局部按摩,可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改善和预防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尽量达到护肤美容效果。七是进行康复护理,患者恢复到一定程度后,积极鼓励其尽早开始康复训练,由于其长期卧床可出现体力明显下降,乃至肌肉发生萎缩,可严重影响患者体能恢复,从而影响生活质量,康复训练包括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以及耐力、步态、协调能力等。
1.3疗效分析
比较2组护理后SAS、SDS、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患者和家属满意度情况。使用焦虑量表(SAS)和抑郁量表(SDS)评估患者心理状况。SAS和SDS分别为20项选择,包括正向评分和负向评分,分值的高低代表患者焦虑或抑郁程度的严重度。选用卡式评价量表对生活质量进行评定,满分为100分,分值的高低代表患者生活质量的好坏[2]。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和总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1 比较2组护理后SAS、SDS、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30.3±4.1明显低于对照组47.5±5.7,SDS评分37.1±5.3明显低于对照组46.3±6.4,生活质量评分83.7±6.1明显高于对照组64.8±5.8,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讨论
大面积烧伤使患者出现较大的创面以及较深的创口,除了治疗困难,而且还容易发生各种临床并发症,极大的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临床上除了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外,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的康复同样十分关键,本文就我院最新综合护理干预法和常规护理法进行对比分析。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案在治疗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整个过程中以及病情康复效果,甚至出院后的生活质量都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综合护理干预法是新世纪以来随着世界整体医疗观念的不断变化和医疗水平的大幅度提升而出现的一种新兴的护理模式,在“以患者为中心”的前提下,充分做好医疗环条件素、心理情绪、生理功能以及物理因素等多方面的护理工作,从而提供给患者最全面、最合理的临床护理,既有利于患者病情康复,又可以一定程度缓和紧张的医患关系,让患者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治疗康复[3-5]。本试验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患者的环境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多种护理模式,并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从上述结果中可见,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30.3±4.1明显低于对照组47.5±5.7,SDS评分37.1±5.3明显低于对照组46.3±6.4,生活质量评分83.7±6.1明显高于对照组64.8±5.8,患者和家属非常满意率80.8%显著高于对照组38.5%,数据中发现,综合护理干预法在各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综上所述,我院综合护理干预对于大面积烧伤病人护理临床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不良情绪影响,提高生活质量,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罗宗琦.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2): 156-157
[2] 赵丽.22例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3):147-148
[3] 辛海霞.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护理[J].工企医刊,2008,12(13):50-51
[4] 粱珏艳.应用护理干预对68例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护理体会[J].现代护理,2010,11(4):26-27
大面积烧伤病人使用翻身床的护理 篇6
摘要 总结对156例大面积烧伤病人使用翻身床的护理体会,包括操作前的准备,翻身时的护理,注意事项的管理,认为翻身床治疗大面积烧伤,能加速创面干燥、结痂、减轻因创面引起全身严重感染,从而有效地预防并发症,促进创面愈合,缩短疗程,减少医疗费用,同时加强大面积烧伤病人使用翻身床的全程护理,是防止发生意外及并发症的重要措施。关键词:大面积烧伤;翻身床;护理
翻身床适用于大面积烧伤尤其是环形烧伤病人,它能使烧伤创面充分暴露,促进创面干燥结痂,避免长时间受压,防止褥疮发生,并利于观察创面及创面清创换药,保证植皮术后皮片的存活,预防创面加深和局部长期受压部位形成瘢痕,对于会阴部、臀部烧伤患者能使医护人员更好的处理病人大小便,减轻病人痛苦。但在使用翻身床之前,必须熟悉翻身床的使用方法并了解注意事项,这样才能使病人得到安全的护理,有效的治疗。现将本院对156例大面积烧伤病人使用翻身床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科室于2007年1月~2008年6月共收治156例大面积烧伤病人,总面积在50%~95%,均为浅2~3度烧伤。其中男性104例,女性52例,年龄在18~60岁。火焰烧伤43例,电烧伤26例,热液烫伤87例,在治疗过程中均使用了翻身床。1.2 治疗结果
使用翻身床的156例病人创面愈合时间缩短,住院费用减少,未发生严重感染及严重并发症,全部病例治愈出院,治愈率100%。2 护理
2.1 操作前的准备
①着装整洁,洗手、戴手套、戴口罩帽子,环境应整洁,温湿度适宜,并且熟悉翻身床的原理及使用方法。用物准备包括翻身床、无菌纱布、无菌纱垫、无菌手套、急救用物等。②向病人及家属讲解使用翻身床的目的、意义以及可能的不适感觉,如呼吸心率加快、身体低垂部位水肿会更明显,解除疑虑,取得合作。③观察病情,测病人的心率、呼吸。检查翻身床各部件是否灵活、牢固、安全。2.2 翻身时的护理
①创面铺1~2层无菌纱布后,再铺1层无菌纱垫,注意留出会阴部。翻身于俯卧位时,将无菌纱垫折成3层,分别铺在前胸、腹部、膝关节上下、踝关节上,以增强病人的舒适感。②妥善固定各种仪器线。③放置床片,床片的便孔应对准病人的会阴部。④旋紧床片2头,固定螺丝,使上下床片合拢。⑤用护带将病人固定,压力适宜(过紧病人感到不适,过松翻身时易移动或上下肢掉出),以免翻身时滑脱而撞伤。⑥将输液管道移至对侧,吸氧管、尿管分别从两头小孔内穿出后固定。⑦移除翻身床下的便盆、便壶,移开左右托板及杂物以免妨碍翻身。⑧放开支撑架,拨开安全弹簧,由2人于床两端匀速操作。⑨翻身后应立即固定安全弹簧,固定支撑架,取出护带,拧松床片螺丝后取出床片。⑩去掉污染的纱垫、纱布,置病人肢体于功能位,保持舒适体位并保暖。3 注意事项
(1)大面积烧伤病人休克期过后(一般72h后)才能使用翻身床翻身,翻身前后要测心率、呼吸,以便观察病情变化。(2)翻身应在病人进食半小时后进行,并且注意翻身于俯卧位与进食的时间关系,严格按照3h翻身1次。初次俯卧位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1~2h为宜,如为头面部烧伤病人或吸入性损伤者,特别是面颈部水肿严重者,俯卧位时间宜短,以0.5h为宜,并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是呼吸情况,以免引起窒息,且翻身时要有医生在场,并备好急 救药品。如果病人俯卧位时间太短,仰卧位时间应适当延长。(3)翻身应在医生处理创面后,并且创面经烧伤治疗机烘干后才能进行,不然敷料和外涂的药物在翻身过程中易脱落。(4)翻身前后均要检查各种仪器的导线是否固定。大面积烧伤病人的电极片易脱落,翻身于俯卧位前应检查电极片是否固定,必要时更换新的电极片,以便于翻身后病情的观察。(5)有气管切开者,翻身前应固定好气管导管,翻身前应清理气道,气管导管内给氧的氧气管选择 不宜过粗,插入不宜过深或过浅,以免阻塞气管引起供氧不足,避免翻身时氧气管、气管导管脱落,翻身后应检查各导管是否固定通畅。(6)各种特殊治疗均在仰卧位时进行,如气管切开的护理、雾化吸入、静脉采血、深静脉置管、膀胱冲洗等,这样既利于操作又利于操作中病情的观察。(7)翻身前检查液体余量,调整滴速,保证畅通,妥善放置并固定,单管输液或同侧双管输液时,输液管应跨过床片及护带,向对侧翻身,双管双侧输液时应选择任意一侧输液管跨过2床片之间,使成同侧,再将2输液管跨过床片上及护带上向对侧翻身,避免输液管脱落或阻塞,翻身后重新调速、固定。在头皮或下肢远端输液者,可不移动输液瓶,但翻身转动方向与前者相同。(8)病情危重及昏迷者,循环系统不稳定、休克、呼吸障碍、全身极度水肿,使用冬眠药物、严重腹胀、创面及内出血较重者均不宜翻身,神志不清、躁动病人应适当约束四肢,增强防护,以免摔伤,同时要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情况。(9)骨突处,特别是骶尾__部、足跟部、枕部等,应垫以棉垫,防止褥疮,足背勿受压,防止足下垂。(10)面部有创面,特别是双眼睑有创面或眼睑闭合不全的病人,翻身俯卧位时应保护角膜,可加盖眼罩或油纱布,预防角膜因暴露、干燥、损伤形成溃疡。(11)翻身后注意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并针对个性、年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安慰,充分理解和体谅病人的痛苦,让病人逐渐适应。(12)翻身后,病人呈“大”字形卧位,这样可以使双腋下、双大腿内侧、会阴部充分暴露,达到治疗目的。4 小结
中重度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与护理 篇7
1 临床资料
自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 我科共收治严重烧伤患者32例, 男18例, 女14例, 年龄22~56岁, 烧伤面积30%~65%, 烧伤深度Ⅱ度, 经过综合治疗及营养支持护理均治愈出院。
1.2 方法
首先应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 采用NRS2002评估患者是否具有营养风险, 根据筛查结果, 决定是否进行营养支持。肠道外营养主要指静脉营养法, 肠内营养包括口服法和管饲法, 各阶段要求不同。
2 结果
32例烧伤患者取得满意效果, 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无营养不良, 无创面延期愈合情况。
3 护理
3.1 休克期营养支持的护理
3.1.1 休克期以补液体为主, 患者进食少, 以静脉营养为主
根据创伤患者营养支持实用处理指南指出:烧伤面积超过20%~30%的患者可以用任何可利用的公式估计最初的能量, 为Ⅱ度或Ⅲ度烧伤患者可能存在营养风险, 应该给予营养筛查, 以确定是否需要正规的营养评估和营养治疗计划。同时根据第三军医大学制定的烧伤成人热量供应估算公式:供应烧伤成人热量[kcal (kJ) /d]=1000 (4184) ×体表面积 (m2) +25 (104.6) ×烧伤面积 (%) , 计算热量, 在热量组成中, 非蛋白热卡 (糖、脂, Kcal) 和氮 (g) 的比值一般为150∶1, 三大营养素占总热量的比例为蛋白15%~20%、糖50%~65%、脂肪20%~30%[1]。按照规定的顺序混入3L袋中, 由周围静脉或中心静脉恒速滴注, 注意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3.1.2 静脉营养护理应注意的问题
烧伤创后周围静脉不易穿刺, 多应用深静脉置管。放置导管时严格无菌操作, 静脉穿刺点应当每天使用碘伏或碘酒进行酒精消毒, 同时更换无菌敷料, 严禁随意拆卸接头注射药物, 不宜中途调换液体和输血, 也不可和其他液体混合使用, 每次输液结束时用肝素稀释液或生理盐水作正压封管, 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为保证营养液的新鲜, 营养液一般不超过24h输完, 禁止隔日使用。输入过程中及时调整输液速度, 把握输注营养液“三度”要求, 即浓度、速度、温度, 防止高渗营养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高渗性坏死, 加强巡视, 需要密切注意和观察患者的反应, 观察患者有无腹泻、腹胀、恶心、呕吐、胃肠痉挛等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 突然出现高热、血象升高, 应警惕导管植入引起, 及早拔管。应激状态下, 机体代谢率增高, 出现抗胰岛素作用, 糖利用率下降, 易出现高血糖、糖尿及高渗性利尿、低钾、低钠等代谢紊乱, 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
3.2 感染期胃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
感染期创面坏死组织溶痂, 烧伤患者代谢变化、能量需求的高峰在伤后7~10d, 需要大量营养物质, 促进创面修复, 也是营养支持的关键时期, 营养支持极为重要。通过每周检实验室检查 (葡萄糖、三酰甘油、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电解质、血尿渗透压、Hb、WBC、PLT以及尿素氮、肌酐、转氨酶) , 做好营养评估工作, 由于患者前期进食量极少, 早期胃肠功能尚未完全恢复, 虽以静脉营养为主, 但补充远远不足, 常采用肠内、肠外营养相结合。经口进食米汤、蔬菜汁、水果汁, 能全力、有助于消化酶释放、刺激味觉、增加食量。食欲差及不能进食患者可给予鼻饲, 将大米、牛奶、瘦猪肉、胡萝卜、糖、油、盐及嫩绿叶蔬菜等, 煮熟后放凉打成匀浆, 每日经胃肠内供给蛋白质50~80g、碳水化合物150~200g、脂肪70~80g, 总热量为2000~2500kcal。还添加各种新鲜蔬菜、水果, 保证维生素、纤维素、电解质和微量元素的供给。鼻饲前向患者家属讲解营养肠内的优点:营养全面, 符合生理需要, 助于消化, 方便经济, 安全;重要性:预防菌群失调, 防止菌群移位。减少肠源性感染的机会。鼻饲时的体位、营养合理搭配、匀浆膳的制作方法, 肠内营养要求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索且容易消化的食物, 而且内容要丰富、全面、均衡。饱食后避免翻身, 防止食物反流误吸, 口腔护理3次/日, 管道固定稳妥, 防止脱出。患者腹胀时开放胃管并吸出胃内积气及潴留液, 1h后多能缓解[2]。腹泻等不耐受情况, 及时向医师报告, 通过讲解增强患者及家属胃肠内营养支持的信心。随着病情的转归, 鼓励患者进食, 少食多餐, 采用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半流饮食50~l00mL开始进餐, 6~8次/日或更多, 鼻饲量不超过300mL, 以后根据胃肠道功能情况逐渐增加每餐入量、减少进餐次数至患者基本恢复正常饮食习惯。
3.3 修复期包括创面修复与功能修复, 促进创面早期愈合是关键, 加强营养支持是创面修复的基础
主要以口服进食为主, 给予高能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膳食, 食物以谷物、蛋奶、豆制品、鱼、肉、时令蔬菜水果等为主, 制定食谱应考虑到患者的饮食习, 粗细搭配、颜色搭配等, 增加患者的食欲。
4 结论
营养是机体生存转化和新陈代射的物质基础, 在疾病状态下机体对营养的需求更高, 是外科治疗的重要手段。需要营养支持的烧伤患者优先采用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作为补充更为适合[3]。通过32例严重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护理, 体会到在中重度烧伤的救治过程中, 营养支持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中重度烧伤后患者处于高代谢状态, 机体负氮平衡, 营养支持为创面修复所需的热量和各种营养物质。营养代谢状态的低潮期、高潮期和恢复期与休克期、感染期与康复期3个阶段相对应, 要根据各期的特点落实营养支持护理措施。
对患者进行比较全面的营养评估, 采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相结合的原则。对于不同的烧伤患者来说, 因烧伤面积、年龄、有无感染等并发症方面的差异, 接受个体化的营养支持。针对不同时期做好营养支持护理工作, 对促进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创面愈合起重要作用。肠内营养优越性的认识更加明确, 使其在整个营养治疗中的比例显著提高, 是最安全、最经济的, 提倡肠内营养的目的不止是一种饱腹的手段, 更重要的是把它作为治疗措施, 成为中重度烧伤综合治疗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杨宗诚.烧伤治疗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431.
[2]安娜, 马欣荣, 赵东红, 等.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胃肠道营养支持的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 2010, 27 (7) :623-624.
烧伤病人营养支持原则 篇8
【摘要】目的 观察与分析外科病人病程中营养支持的作用。方法 收集调查本市多家医院外科(普外科、骨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及神经外科等)病情相对较重病人,设定对照组(没有遵医嘱采取有效肠内或肠外营养的病人)和观察组(严格遵医嘱采取有效肠内或肠外营养的病人),并对其在营养状态、病程时间、并发症罹患情况、伤残率等方面进行对比,通过归纳总结得出外科病人病程中营养支持的意义。结果 两组在营养状况、病程时间、并发症发生次数及伤残率上均差距显著(p<0.05)。结论 提供较好的营养支持,并发症发生率低,伤残率低,可有效提高治疗效率(疗程明显缩短),不仅大大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减少了花费,还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患者及家属的身心负担,可以广泛大力的在外科病人治疗过程中推行。
【关键词】 外科病人 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555-02
我国的现代外科营养支持于1971年开始在临床应用,80年代后期营养支持有了较快的发展[1]。营养支持疗法是指在饮食摄入不足或不能摄入的情况下,通过肠内或肠外途径补充或提供维持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外科病人常因疾病、创伤、麻醉、大手术及手术前后的处理,机体处于严重分解代谢,可能出现营养不良,影响了一个或多个器官功能,并使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以致发生营养障碍。而营养障碍反过来又加重了原发疾病,使病死率升高。不少外科危重病人最终的死罪不是疾病本身,而是营养衰竭。因此,应根据外科病人不同病情存在的不同营养状况,进行必要的营养补充。其目的:①可以明显改善手术前病人的营养状态,提高手术耐受力和效果;②减少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③提高外科危重病人的救治成功率。凡外科病人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提供营养支持;①近期体重下降大于正常体重的10%;②血浆白蛋白<30g/L;③连续7天以上不能正常进食;④已明确为营养不良;⑤具有营养不良风险或可能发生手术并发症的高危病人。
1 外科病人的代谢特点及营养途径
创伤或严重感染在外常见。重创后的机体为维持生命,往往通过神经-内分泌改变来调节全身代谢,即应激反应。而应激反应的最终结果是导致能量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变化。
1.1能量代谢增高
应激状态下的肌体,因交感神经高度兴奋,心率及呼吸加快,肝内化学过程回事和发热等都使能耗增加。其增加程度与应激程度呈正相关。肝糖原异生作用加强,糖的生成成倍增加,而不被胰岛素抑制,为胰岛素阻抗现象。所谓胰岛素阻抗,是指无论血浆胰岛素水平如何,原先对胰岛素敏感的组织变为不敏感,导致细胞对葡萄糖的通透性降低,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导致高血糖。应激状态下脂肪动员加速,成为体内主要的能源。组织对脂肪酸的利用增强,血内游离脂肪酸和甘油水平都增高。
1.2蛋白质(氨基酸)分解代谢加速
创伤时不仅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加,蛋白质的合成代谢亦增加,但总的来说是分解超过合成;若同时存在饥饿状态,则蛋白质的分解代谢更明显。尿氮增加,出现负氮平衡。
2 外科病人常用营养的途径及特点
2.1肠外营养 又称静脉营养,是指通过静脉补給病人每天所需的全部营养或部分营养。可分为:①浅静脉营养 通常适用于不超过2周的短期肠外营养,或较长期输入接近等渗的营养液,多选用氨基酸-中浓度葡萄糖-脂肪乳剂系统;②深静脉营养 长时间静脉营养,特别是输入25%葡萄糖液,宜选择经右侧颈内静脉或颈外静脉向上腔静脉插入硅胶管,24小时或夜间连续滴入。常用的静脉营养液有:葡萄糖液、脂肪乳剂、复方氨基酸、无机盐、微量元素、维生素等。适应证:①无法有效进食或有消化吸收障碍:如高位小肠瘘、短肠综合征、恶性肿瘤化疗期间胃肠道反应严重等。②消化道营养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大面积烧伤、严重感染等。③特殊病情:坏死性胰腺炎、急性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等。
2.2肠内营养 符合生理状况,远比静脉营养简便安全,是补充营养的主要途径。补给途径:以口服为首选,不能口服者,采用管饲。外科患者以后者居多。可见于:①鼻饲 经鼻腔插入长约1.5m、直径3~4mm的硅胶重头管,借胃蠕动推送进入十二指肠或空肠;②胃肠造瘘 经胃造口引导入十二指肠,或于屈氏韧带下15~20cm行空肠造口。常用的营养液:①多聚膳。含未经消化的蛋白、糖、中等量脂肪,适用于消化吸收功能良好的患者。②单体膳。亦称要素饮食,含不需消化或稍消化即可吸收的分子状态营养物,如葡萄糖、氨基酸、水解蛋白、乳化脂肪、无机盐、维生素等,适用于消化功能不全,而吸收功能尚可的患者。
3 本研究两组对比结果及分析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营养状态、病程时间、并发症发生次数及伤残率上均差距显著(p<0.05)。不难看出提供较好的营养支持,外科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及伤残率均明显降低低,也就是说良好的外科营养支持可有效提高治疗效率(疗程明显缩短),不仅大大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减少了花费,还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患者及家属的身心负担,是我们应该在外科系统大力推行的治疗手段。营养不良与外科预后的关系早在1936年就已经被认识。Studley等发现营养不良的溃疡病人的死亡率是营养正常患者的近10倍。随着近代外科手术学的不断发展,围手术期外科病人的营养状态在患者病情预后上的意义仍不容忽视。事实上外科病人的营养发生率可能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高[2] 。
参考文献
[1]黎介涛.我国外科营养支持的发展[J].肠外与肠内营养.1998,02(15)
烧伤病人营养支持原则 篇9
摘要:基于支持向量机模型良好的推广和泛化能力,构建了洞庭湖水体富营养化支持向量机评价模型.针对评价标准,采用均匀分布随机函数形成50个样本训练集用于支持向量机的训练,并分别选取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3个典型代表断面,实现了对洞庭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近10 a来洞庭湖水质整体处于中富营养化,呈西洞庭湖富营养化程度最高、南洞庭湖其次、东洞庭湖最轻的格局.作 者:李正最 谢悦波 作者单位:李正最(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210098;湖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湖南,长沙,410007)
谢悦波(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210098)
【烧伤病人营养支持原则】推荐阅读:
烧伤病人11-12
烧伤病人的护理11-08
重度烧伤病人的护理06-14
烧伤病人心理护理论文09-29
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护理07-25
糖尿病病人的营养治疗11-12
冠心病人的膳食原则10-11
162系统精讲-内分泌、营养、代谢-第六节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10-02
烧伤外科05-24
烧伤手术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