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病的护理常规

2024-09-22

消渴病的护理常规(共10篇)

消渴病的护理常规 篇1

(一)主要的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糖代谢障碍、蛋白质过多分解消耗有关。3.有感染的危险——与血糖高、机体抵抗力降低有关。4.潜在并发症:酮症酸中毒;低血糖反应。

5.知识缺乏——缺乏糖尿病的有关饮食、活动、用药等方面的知识。

(二)护理措施

1.饮食护理严格按糖尿病饮食进餐。①三餐热量分配 ②食物的选择 2.运动治疗的护理

(1)要求病人坚持长期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2)采取的锻炼形式应为需氧活动,如步行、骑自行车、健身操及家务劳动等。(3)作用及其预防:

1)常见副作用:包括低血糖、高血糖和酮症、心血管意外和运动系统损伤。副作用的发生主要与活动强度、时间、活动前进餐时间、食品种类、活动前血糖水平及用药情况有关。

2)副作用的预防:1型糖尿病人在活动前须卫人网原创少量补充额外食物或减少胰岛素用量。

活动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以l5~30min为宜。

此外,为避免活动时受伤,应注意活动时的环境。活动时最好随身携带甜点心及病情卡,以备急需。

3.药物护理

(1)口服降糖药物护理

1)教育病人按时按剂量服药,不可随意增量或减量。

2)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通过观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评价药物疗效。口服磺脲类药物应观察有无低血糖反应。(2)胰岛素治疗的护理 胰岛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包括低血糖反应、胰岛素过敏和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低血糖多见于1型糖尿病病人。发生低血糖时,患者出现头昏、心悸、多汗、饥饿甚至昏迷。一旦发生,应及时检测血糖,并根据病情进食糖类食物或静脉推注50%葡萄糖。胰岛素过敏的表现以注射部位局部瘙痒、荨麻疹为主。为避免因注射部位皮下脂肪改变而导致胰岛素吸收不良,应有计划地改换注射部位。

4.预防感染

(1)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

(2)进行皮下注射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伤口感染。(3)预防糖尿病足关键是预防皮肤损伤和感染。5.并发症的护理

(1)酮症酸中毒的护理:护士应准确执行医嘱,以确保液体和胰岛素的输入。应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状况,每l~2h留取标本送检尿糖、尿酮体及血糖、血酮体等。

(2)低血糖护理:当病人出现强烈饥饿感,伴软弱无力、恶心、心悸甚至意识障碍时,或于睡眠中突然觉醒伴皮肤潮湿多汗时,均应警惕低血糖的发生。发生低血糖时,采取的措施包括:有条件应先做血糖测定,然后进食含糖食物,静脉推注50%葡萄糖和肌注胰高血糖素。

消渴病的护理常规 篇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11月收治消渴病气阴两虚证型33例, 其中男15例, 女18例, 年龄27~74岁, 平均61岁。所有患者经检查后均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2 护理方法

目前, 临床上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方法为饮食、运动、药物治疗, 但糖尿病患者病程长、易反复、并发症多, 患者饱受折磨。笔者根据中医辨证施护原则, 对消渴病气阴两虚证患者从六个方面实施中医特色护理。

1.2.1 生活起居护理

阴虚患者素体常有有阴亏燥热的症状, 平素不耐热邪, 耐冬不耐夏, 不耐受燥邪[1]。所以应为患者提供一个整洁、安静、清凉、空气有一定湿度的病室环境。运用中医养生观念指导患者以适应自然规律, 顺时养生原则调整作息, 养成规律生活习惯。注意形体锻炼时以有氧运动为宜, 运动应循序渐进, 不可过于劳作, 以免损伤正气。出汗时要注意防止吹冷风, 以防外邪入侵。

1.2.2 情志护理

情志变化可以直接影响人体内脏气机功能紊乱[2]。情志失调导致气机郁结、进而化火与消渴病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3]。患病后, 患者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自身疾病上, 胡思乱想, 容易产生急躁易怒和忧思悲伤的情绪。护士应耐心细致, 和蔼亲切, 用中医移情相制的方法转移患者注意力, 解除其思想顾虑, 引导病人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调节, 通过心理调适, 情志舒畅愉快, 则气机调畅, 气血和平, 经脉通利, 有利于扶助正气, 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1.2.3 膳食护理

控制饮食中的糖和脂肪的摄入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根据糖尿病的不同病因病机施以合理的饮食, 在每天总热量控制的情况下, 采用辩证论食的方法。指导病人选择相宜的食品并结合食物的性味归经, 做到寒热协调, 五味不偏, 才有利于健康[4]。指导患者宜选用益气养阴之类药膳调养身体, 戒烟、限酒, 忌食辛辣、香燥、温热刺激性食物。同时要让患者明确认识饮食治疗的重要性, 学会合理地搭配糖类、脂肪、蛋白质等之间的比例, 同时告知病人要应定时定量进餐。

1.2.4 用药护理

指导患者服用汤药时易温服, 宜在进食后30分钟服用, 中西药之间间隔30分钟以上。告知患者如果汤剂放冷后, 要温服时, 应先将其加热至沸, 使汤剂中沉淀的有效成分重新溶解, 然后放温服用, 不宜只热到不凉就服用因为汤剂放冷后许多有效成分因溶解度小而析出沉淀, 如果只服用上清夜, 舍去沉淀部分势必影响疗效。如加热至沸, 则已沉淀的有效部分可溶解, 放温后再服下, 基本上与刚煎时效果相近[2]。使用降糖药物治疗时应告知患者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指导患者掌握降糖药物的服药时间、剂量、用法、药物作用及副作用。如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时, 应正确指导患者注射胰岛素的方法, 包括注射部位的选择、注射方法、时间、皮肤的消毒、注射量的要求及胰岛素的保存。在胰岛素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的患者, 指导病人立即平卧休息, 轻者应立即吃15~20g的含糖食物, 如饼干、馒头、糖块, 蜜糖水等, 严重者遵医嘱静脉注射50%的葡萄糖。

1.2.5 运用中医护理技术实施对症处理

针灸对糖尿病有一定的疗效, 对其并发症亦有很好的效果[5]。为患者选择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肾、胰等耳穴实施耳穴压豆治疗;倦怠乏力者给予艾灸双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位, 或穴位贴敷肾俞、脾俞、足三里等穴位;脘腹胀满者给予吴茱萸热熨腹部, 或隔吴茱萸灸神阙、关元、中脘等穴位;腰膝酸软者给予中药热熨腰部并指导患者进行气海、关元等穴位按摩, 艾灸肾俞、关元、三阴交等穴位。进行操作前, 告知患者中医治疗的目的及作用。在实施中医治疗后要告知患者注意事项特别是进行热治疗时要注意观察询问患者皮肤情况, 以免发生烫伤。

1.2.6 健康宣教

通过每周四定期的糖尿病讲座、发放糖尿病知识手册的教育形式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糖尿病的疾病知识、并发症的预防、降糖药物的种类及作用、中医养生方法;通过实物操作演示、个体培训的形式对教会患者进行血糖监测、胰岛素注射等方法。让患者学会自我管理。

2 结果

在患者住院期间, 通过对33例患者的进行护理技术依从性、满意度、护理效果评价、健康知识评分等四个方面的问卷调查, 得到结果是:患者对护理技术的依从性为97%, 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为100%, 93%患者认为运用辨证施护方法及中医护理技术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患者健康知识评分95.3±2 (分) 。

3 结论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 临床常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及疲乏、消瘦等。中医学认为, 本病属“消渴”范畴, 是有体质因素、忧思郁怒、外感邪毒劳倦损伤、嗜食醇酒肥甘等多种因素致肺燥、胃热、肾虚而成, 病机主要是燥热偏盛、阴津亏耗。虽然胰岛素治疗在糖尿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糖尿病是慢性疾病, 难治愈、易反复、并发症多。在临床护理中发现对消渴患者根据中医辨证施护原则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给予情志、起居、饮食、用药运动、临症施护、健康指导等方面的中医特色护理干预, 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患者的病情, 增强患者对疾病的知识掌握程度, 提高了患者护理依从性和满意度, 从而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广清, 彭刚艺.中医护理核心能力读本 (第1版) [M].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 2013:68.

[2]刘永兰.中医护理学基础 (第1版) [M].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2:24.

[3]刘文俊.中医护理内科学 (第1版) [M].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2:173.

[4]元东红.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施护与中医护理干预[J].中外健康文摘, 2011, 8 (37) :317.

消渴病的家庭护理指导 篇3

中图分类号:R255.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2-0053-01

笔者多年来对消渴病进行家庭护理指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膳食护理指导

严格按消渴病膳食进餐,由于家庭是做好膳食护理的关键,因此对家属要讲清楚控制膳食的重要性,使其认识消渴病的发病原因和膳食是密切相关的,不可掉以轻心,出院后仍要按医师的要求合理搭配膳食,并要求家属做好消渴病患者膳食的配膳员,监督员。做到六不,即不宜甜,不吃纯糖类食品,少食含热量丰富的食物;不宜腻,不吃过度油腻的食物,少食动物油类食物;不宜咸,饮食宜清淡,少食腌制品;不宜辣,不吃辛辣的刺激的食物;不宜吸烟;不宜饮酒。

2皮肤护理指导

消渴病患者皮肤组织内含糖量增高,有利于细菌繁殖,且血糖增高,血液中嗜中性粒细胞活动缓慢,吞噬力差,杀菌力降低,加上机体形成抗体能力降低,故容易发生皮肤瘙痒和感染,感染后不易康复,特别是有严重血管和神经并发症的患者容易发生足坏疽,因此一定要勤洗澡、换衣服,指导患者穿鞋的大小以超过大拇趾半寸为宜.要宽松,鞋底要有弹性,同时应该防止烫伤、外伤、电力伤等,特别是老年消渴病患者容易导致脑动脉硬化和末梢神经炎,表现为肢体活动不灵活,肢端、手脚麻木,要在家庭护理中配合患者多做肢体按摩,白天用热水泡手脚,促进肢体及末梢循环以减轻肢体不灵活和麻木疼痛等不适.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一但发生皮肤感染要及时治疗。

3腹泻便秘的护理指导

消渴病患者由于存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容易导致便秘腹泻,为此家庭成员应该经常观察患者的大便情况,使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以防止便秘或腹泻,要养成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周围的良好习惯以防感染,调节饮食,减少或增加粗纤维摄入量,必要时加以药物治疗,定时复查血糖、尿糖。

4情志护理指导

情志护理是家庭护理的重要内容,情志变化,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也称为“七情”。在一般的情况下,七情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反映,属正常的精神活动范围。但是,如果由于长期的精神刺激或突然受到剧烈的精神创伤,超过了人体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就会引起体内阴阳、气血的失调,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紊乱,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临床上常见的消渴病患者心理问题的典型特征有:高抑郁、回避痛苦、注意力分散、自卑、心烦不安、急躁易怒、紧张恐惧、悲伤易泣等。主要表现为忧思过度,思虑重重,整日担心治不好怎么办,出现并发症怎么办,陷入苦脑烦闷和忧虑之中,对疾病的治疗很不利;因此,要使家属学习和了解情志致病的知识,患者要了解消渴病是一种常见的终身疾病,要有长期战胜疾病的思想,家属要对病人的思想情绪及时进行开导,帮助患者克服心理不良因素,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克服悲观情绪,一定要耐心劝导,只有排除心理障碍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5运动护理指导

根据消渴病患者的年龄、性格、爱好、病情特点选择安全、简便的肢体功能训练及恰当的活动方式,指导患者每天进行运动和锻炼,发展和培养个人兴趣爱好如广播操、太极拳、打门球、蹬山、散步、下棋、书法、绘画、养花等,分散对疾病的注意,形成规律有序的生活节奏和方式。长期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改善肌糖原的氧化代谢,使最大摄氧量增加,肌肉活动能力增强,锻炼可使肥胖患者的体重减轻,胰岛素的受体数可上升。相反,长期缺乏运动可引起胰岛素抵抗及葡萄糖耐糖量减底。锻炼可使肌肉更多地利用脂肪酸,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

6注意事项

家庭护理是护理事业的新发展。护士要每周对消渴病患者进行定时家庭访视、指定护理措施,并且要认真填写责任制护理记录。总结护理经验,督促患者按时服用降糖药,定期复查血糖、尿糖,调整药量及饮食,及时发现并发症,及时治疗。

7体会

气管切开的护理常规 篇4

(一)评估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生命体征、合作程度。

2、评估痰液的性质、量及颜色,气管套管口的皮肤及敷料情况。

3、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发绀、烦躁等。

(二)护理要点

1、室温保持在18-21℃,湿度保持在50-70%,气管套管口覆盖2—4层温湿纱布。

2、手术后侧卧位,经常转动体位,术后一日即可下床活动。

3、备齐急救药品和物品:同号气管套管、气管扩张器、外科手术剪、止血钳、换药用具与敷料,生理盐水和饱和重碳酸钠液,吸引器,氧气筒,手电筒等以备急需。

4、谨防气管导管引起阻塞,如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发绀、病人烦躁不安,应立即给予吸痰,或将 套管取出检查。在更换套管清洗消毒时,防止将棉球纱条遗留在套管内。

5、气管切开的病人失去湿化功能,容易产生气道阻塞、肺不张和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应保持气 道充分湿化。

6、预防感染:气管内套管每日取出清洁消毒3次,外套管一般在手术后1周气管切口形成窦道之 后可拔出更换消毒。

7、气管套管口的敷料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换药至少一次,根据患者气管切开伤口情况选择敷料。无菌纱布敷料完全覆盖气管切开伤口。

8、换药前充分吸痰,观察气道是否通畅,防止换药时痰液外溢污染。

9、换药操作前后检查气管切开套管位置,气囊压力及固定带松紧度,防止操作过程中因牵拉使导 管脱出。

10、经常检查创口周围皮肤有无感染或湿疹。

11、关心体贴病人,给予精神安慰。

12、在病情稳定,呼吸肌功能恢复,咳嗽有力,能自行排痰的情况下,可用手指试堵管,病人 感觉无不适时进行堵管,24—48小时后无呼吸困难,能入睡、进食、咳嗽即可拔管。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吸痰的目的,取得配合。

2、吸痰过程,鼓励患者深呼吸,进行有效咳嗽咳痰。

3、告知患者气管切开伤口换药的目的及配合要点,取得配合。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常规 篇5

对本病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等特点,采取适当而积极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及改善病人的临床预后。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护理;问题与展望

1 病因及相关并发症

1.1 病因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终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

通常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病变的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血管持续完全闭塞。[1]

1.2 并发症AMI的常见并发症包括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脏破裂、心室壁瘤、栓塞和心肌梗死后并发症。

2 护理

现代护理学的概念认为护理人员必须对疾病中许多病理生理过程的改变作出判断和评价,这些判断和评价与医生的诊断同样重要。[2]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对工作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还要积极学习掌握最新的医学知识,紧跟时代的步伐。

2.1 一般护理

2.1.1 AMI病人经确诊后立即转入监护病房,进行心电监护、血压监护、血氧监护及吸氧,吸氧作为AMI治疗中的重要措施,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改善梗死周围缺血心肌的氧供,缩小梗死面积;[3]准确记录病人的.血压、呼吸、脉搏、神志、出入量、末梢循环情况及心肌坏死标志物的动态演变,密切观察监护,及早发现并处理相关并发症。[4]

2.1.2 绝对卧床休息,护理人员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对翻身、进食、大小便等均由陪护人员协同操作,以降低心肌耗氧量。

可给病人做适当被动活动及肌肉按摩,防止坠积性肺炎和深静脉血栓形成。

发病一周后,病情趋于稳定,可逐步进行穿上和床边的轻微活动。[5]

2.1.3 保持病房环境安静、整齐、舒适、温度适宜,空气清新,减免探视,减少交叉感染及带给病人不良的精神刺激。[6]

2.1.4 护理人员以病人个体化制定合理的饮食结构,包括低盐、低脂肪、高纤维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避免辛辣、发酵食物,以减少便秘和腹泻。[7]

2.1.5 AMI病人由于长期卧床和口服药物影响,胃肠道蠕动减少及膀胱收缩乏力,致排便习惯发生改变,排便时费力,导致血压上升,心脏负担加重,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危及生命。

护理人员必须协助病人保持排便、排尿的习惯,应用缓泻药物和小量灌肠药物,必要时留置导尿管。[8]

2.2 监护护理:熟悉监护仪的各项性能,并可鉴别监护中出现的各种心律失常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设定报警范围,准确的记录48~72小时内心率、血压、呼吸的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遵医嘱给予镇静止痛剂,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相关处置,如进行静脉推注和静点及电复律治疗。

[9]在治疗期间,认真了解病人的主诉和体征改变,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

必要时复查电解质和凝血项,严格控制输液的量和速度。

2.3 心理护理:大部分病人对于监护病房的各种抢救设施、频繁检查和陌生环境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的悲观情绪,这些不良的心理因素对治疗和病情的恢复产生负面影响。

护理人员要做好病人和家属的心理护理,运用医学及心理学知识进行安慰、启发和说服,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治疗寄予希望,并且在了解病情和处置时,态度和蔼亲切,技术精准娴熟。

宣讲AMI的健康教育,帮助病人认识AMI知识,增进医患和谐。[10]

2.4 溶栓治疗的护理:溶栓作为AMI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手段,对早期恢复心肌供血,挽救濒死心肌细胞,缩小梗死范围起积极作用,能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除进行严密的监护观察外,护理人员还要求注意以下问题:(1)出血倾向,如有无黑便、血尿和淤血问题,重要是否有颅内出血的体征改变;(2)心律失常,多由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发作突然,有些却威胁着病人的生命,及时发现,早期处理;[11](3)溶栓药物应妥善保管,现配现用,并禁止与其他药物共用同一静脉通道;(4)溶栓前应仔细详尽询问病史,评估适应证,并在溶栓后尽量避免肌肉注射和反复静脉穿刺。

2.5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够在微创的情况下开通堵塞的病变血管,作为目前心肌血运重建术重要的治疗策略,被各医疗中心所青睐。

[12]护理人员应有高度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具体做到:(1)术前,认真评估病人的的手术指证,完善各项化验检查,局部备皮和药物试敏,静脉补充电解质。

告知患者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消除顾虑;(2)术中,保证导管室安静,减免不良干扰,操作动作轻柔,指导病人配合时,言语亲切,并适时告知病人手术进展,使病人心理舒适。

密切协助术者操作,保证手术过程流畅;[13](3)术后,密切监护治疗,观察病人穿刺部位有无出血和渗血,穿刺肢体皮肤颜色、温度、血管搏动和加压包扎情况。

拆除包扎后,观察穿刺口周围有无硬结以及皮肤张力情况。

[14]对于形成的血肿,用笔进行描记,动态观察。

针对病人术后应用抗凝剂,严密观察出血及心律失常并发症的危险征兆,减免不良事件的发生。[15]

3 康复指导

有计划的康复锻炼能使病人的体力及自我照顾能力增强,还可促进胆固醇水平下降,降低AMI发生的危险因素。

病人出院时要做好宣教工作,逐渐增加活动量,戒烟、戒酒,改善饮食生活习惯,严格AMI的二级预防,定期复查,随时携带硝酸甘油等急救药品等。

4 问题与展望

当今对AMI诊断治疗理念和手段日臻完善,但目标主要是改善心肌血供,减轻或缓解症状,恢复或保护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降低社会家庭医疗负担。

使病人以最大的效价比获得最大治疗效益是目前AMI治疗的首要举措。

护理人员是病人接触最密切的人员,其对病情的观察判断,往往关系到能否及时挽救病人的生命,关系到病情的转归和结局。

这要求护理人员自身道德业务水平提升以及临床护理管理措施的健全外,还要加强倡导AMI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根本策略。

同时,随着新理念从医学领域逐渐拓展到护理领域,以解决临床实践中的问题为出发点,那么,相信AMI的治愈率将会有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高润霖、朱文玲、胡大一等.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杂志,

[2] 罗晓辉.心血管疾病护理新进展.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0

[3] 曾庆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护理.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8

[4] 于晓华.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黑龙江医学,

[5] 范雪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

[6]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7] 李秋萍.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8] 张冬梅.便秘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猝死的教训和护理,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9

[9] 农丽娜.急性心肌梗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护理,广西医学院学报,2002,5

[10] 董颖洁.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进展,中国社区医师,,18

[11] 冯俊桃.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进展,护理研究,,11

[12] 魏来临.冠心病理想治疗方式的选择,医学与哲学,2009,7

[13] 李玉华.老年冠心病患者经股动脉PCI术舒适护理的应用,中华全科医学,2009,7

[14] 阿依丽.10例PCI术患者72小时后并发假性动脉瘤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新疆医学,2009

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护理常规 篇6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系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增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的临床综合症。

【护理评估】

1.病史:了解甲亢的原因及诱因,询问伴随症状。

2.症状:代谢增高,神经精神兴奋性增加,甲状腺肿大。

3.心理社会反应:因原因不明,患者及家属焦虑不安。

4.辅助检查:结合病史及体检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助检查。

【护理问题】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2.活动无耐力

3.自我形象紊乱

4.焦虑

5.潜在并发症:甲亢危象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1

每日有充分的休息避免过度疲劳,生病或有心功能不全或心律失常者应卧床休息。环境要安静,室温稍低。

1.2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和钾、钙的饮食。限制高纤维素饮食,如粗粮、蔬菜等。避免吃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等。

1.3

甲亢病人代谢高,产热多,经常出汗烦躁,需予以理解和关心,室内宜通风,室温保持在20℃左右,以减少出汗。多进饮料以补充丢失的水分,但避免给浓茶、咖啡。让病人勤洗澡常换内衣,对个人卫生舒适的要求,尽量给予满足。

1.4

护士接触病人应关心体贴,态度和蔼,避免刺激性语言,仔细耐心做好解释疏导工作,解除病人的焦虑紧张情绪,使病人建立信赖感,配合治疗。

2.用药护理

2.1

指导患者正确按疗程足量服药,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分为初始期、减量期和维持期3个阶段,药效显著需要2周左右,随时根据甲功调节药物剂量,且维持时间长至1.5~2年,所以护士应熟知药物的作用,要向患者讲清疗程和用法,讲清随意停药和减量的危害,嘱患者用药期间勿私自变更剂量或停药,指导和鼓励患者正规服药,密切观察药物副作用。

2.2

放射碘治疗的护理:向患者讲明年龄小于25岁者,妊娠、哺乳期妇女,肝功能差,中度浸润性突眼者,甲状腺危象,以往用过大剂量碘剂而甲状腺不能射碘者禁用本疗法,虽然本疗法效果好,但少数患者仍能发生甲亢未控制,或发生甲减及其他不良反应,告知患者服药后监测甲状腺功能、肝功能、血常规等。

3.甲状腺危象的护理

3.1

安排病人住单人房间,保持安静,光线要暗,温度、湿度凉爽适宜,如夏天必要时可用冰块、电风扇等使室温下降,保证通风,注意房间清洁卫一,使病人有一个舒适的环境,避免各种因素及精神紧张。

3.2

嘱病人绝对卧床,做好心理和生活护理,鼓励病人多饮水、进高热量、高蛋白及高维生素的饮食。

3.3

治疗、护理时间尽量安排集中,控制探视人员,以保证病人安静休息。

3.4

保证静脉输液通畅,抢救药品及时输入以及维生素及液体入量的补充。如静脉滴注复方碘溶液,需用黑纸将输液器、输液管等全部罩上,避免光照,并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滴速,注意不要渗漏到血管外,以免造成组织损伤,因碘溶液对血管刺激较大,浓度过高或滴注过快都会引起静脉炎。故需密切观察并防止静脉炎的产生。如有静脉炎则可用静脉炎膏外敷。配液时需注意碘的配合禁忌。

3.5

病人如有高烧,则按高热护理常规,积极进行物理降温。腹泻严重者应注意肛周护理,便后清洗肛门,预防肛周感染。

3.6

对有精神症状或昏迷的病人,要注意病人的安全,必要时加床挡,防止坠床,昏迷病人按昏迷常规护理。年纪大,有心脏病的病人应注意输液速度不要太快,避免加重心脏负担,必要时应予以吸氧。

3.7

准确记录出入量及护理记录,密切观察神志及生命体征,并及时与医生联系,配合抢救。

4.心理护理

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并给予必要的关心,消除患者的自卑心理。

【健康指导】

1.帮助病人了解引起甲亢危象的有关因素,尤其精神因素在发病中的重要作用,保持开朗乐观情绪。

2.坚持在医生指导下服药,不要自行停药或怕麻烦不坚持用药,指导病人认识药物常见的副作用,一旦发生及时处理。

3.在高代谢状态未控制前,必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保证足够营养。

4.向病人解释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消除思想顾虑以免影响检查的效果。

5.合理安排工作,学习由于生活,避免过度紧张。

6.教授病人有关甲亢的临床表现,诊断性治疗、饮食原则和要求以及眼睛的防护方法等知识。

7.定期门诊随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护理评价】

1.患者症状逐渐缓解,病情得到控制。

2.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积极配合治疗。

吸氧的护理常规 篇7

1 氧疗的健康宣教

1.1

给氧应该属于一种药物治疗, 但人们低估了氧气治疗低氧血症的能力, 如果给氧不当可致死亡。我们护士要懂得供氧的方法和患者吸氧的目的, 还要教会患者如何接受正确、安全、舒适的氧疗, 懂得用氧的基本常识、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对可能遇到的问题加以说明, 理解动脉血气分析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的意义。加强氧疗的科普教育, 自始至终贯穿整个氧疗护理全过程。

1.2 安全指导

要强化患者的安全用氧意识。氧气本身不会燃烧, 但它是助燃气体, 使用时注意防热、放火、防油、防震, 严禁在病区内吸烟。使用氧气筒时随时查看氧气的压力, 小于5 MPa时应换瓶, 以免充气时发生危险。

1.3 给氧的目的

针对呼吸困难的患者, 提供合适的氧疗非常重要。某些缺氧的患者如果接受了高浓度的氧可能会死亡, 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不能吸入高浓度的氧, 因为患者对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的敏感性降低, 血液中的低氧状态较二氧化碳更能刺激呼吸中枢, 如果此时吸入高浓度的氧可抑制呼吸中枢, 导致二氧化碳潴留, 甚至死亡。

1.4 严格执行氧疗浓度和时间

长时间高浓度的吸氧会引起氧中毒、呼吸抑制等副作用。有研究表明, 控制氧浓度在24%~28%范围内, 即使疗程超过10年也不会发生氧中毒[2、3]。对于需要长期氧疗的患者每天接受氧疗的时间越长, 疗效越高, 但是每天24 h不间断吸氧是不现实的。目前一致认为每天吸氧至少15 h, 可使动脉血氧分压大于8.0 kPa才能获得氧疗效果[4]。护士在夜间巡视病房时, 常发现患者擅自将氧流量调高现象, 以为这样能改善缺氧症状。有些患者缺氧症状稍有改善后就拒绝氧疗, 这种错误的行为要及时制止, 使患者理解, 所以这方面的宣教尤其重要。

2 给氧导管的选择

2.1 一次性单腔吸氧导管 (鼻塞式)

这种给氧导管比以往鼻导管给氧法对鼻黏膜的刺激性明显减少, 但它不容易固定, 用胶布固定影响美观又造成皮肤不适。

2.2 一次性单腔吸氧导管 (鼻勾式)

这种给氧导管弥补了上述缺点, 它利用软塑料卡住鼻翼, 使导管不容易脱落, 缺点是:单腔吸氧导管可使氧气气流集中冲击一侧鼻孔, 加上软塑料卡住鼻孔, 长期可使鼻黏膜充血、肿胀, 降低氧疗效果。

2.3 一次性双腔吸氧导管 (耳套式)

它有两个通气孔, 将两个鼻塞塞入鼻孔, 可使氧气气流分散吸入, 鼻导管可用戴眼镜的方式套在耳朵上。活塞可根据患者的脸型长短, 调节长度, 增加稳固度和舒适度。有研究表明:以上三种给氧方式后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 差别无显著性[5]。

2.4 一次性面罩吸氧导管 (松紧带式)

面罩给氧对患者气道黏膜无刺激、固定好、氧流量大、氧浓度可达较高水平, 缺点是清醒患者有憋气感[6], 妨碍交流, 咳嗽、咳痰不方便。

由此可以看出一次性双腔吸氧导管是长期氧疗患者的首选。

3 减少吸氧带来的噪声

3.1 原理。

使通到氧气湿化瓶内的管子, 鼓出的大水泡变成多个小水泡, 而且开口对准瓶壁, 受重力的影响, 使小水泡撞击瓶壁的力量明显减少, 最终消除噪声。

3.2 方法。

先将开塞露空囊的颈部留取1 cm, 其余部分剪掉, 用7号针头在球囊上刺入小孔 (底部除外) , 大小要均匀, 间距2 cm, 消毒后备用。用长3 cm的压脉带将开塞露与湿化瓶内的通气管下端连接在一起, 其余按吸氧操作常规进行[7]。

3.3

李敏[8]等人也对氧气湿化瓶进行改进:取5.5 cm长截面直径为4 cm的圆柱形海绵, 其中央为长3.5 cm, 截面直径为1.5 cm的空心, 将其放入湿化瓶内使海绵柱的空心套在湿化瓶内的长管上。海绵每周清洗消毒1次, 用2%戊二醛溶液浸泡15 min, 再用蒸馏水洗净晾干后备用。他们对氧气湿化瓶改进前后不同流量吸氧时噪声均降低。

以上方法可以消除吸氧带来的噪声, 保证长期氧疗患者夜间安静的休息环境。

4 注意氧气的加温、湿化

4.1 刁尚芝[9]等人对电子温控氧气湿化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疗效的影响进行观察, 结果表明:加热湿化的氧可湿化气道内分泌物顺利排出, 防止小气道阻塞及闭塞性支气管炎的发生或加重, 改善临床症状。经湿化的痰液纤毛易于推移, 痰液排出明显加快。湿化的黏膜有利于炎症的消退, 气道通畅度得以明显改善。

4.2 对于要长期氧疗的患者来说吸入的氧气以温度37℃, 湿度80%左右为宜, 在湿化瓶中盛50~70℃温水达瓶容积的1/3~1/2, 每日更换;也可用暖瓶塞上打两个小孔, 在瓶内盛4/5瓶50~70℃温开水, 按照吸氧装置的湿化瓶形式来安装暖水瓶, 使氧气通过后达到加温、湿化的效果, 保证适宜的温度、湿度的氧气吸入。

5 说明长期氧疗的好处, 改善氧疗的依从性

5.1 好处: (1) 缓解神经疲劳, 放松身心, 保持旺盛精力, 提高工作效率。 (2) 改善大脑供氧状况, 调节脑神经系统功能, 提高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提高学习效率。 (3) 在一定程度上可延缓衰老, 增强新陈代谢。 (4) 减轻低氧血症, 满足组织代谢的需要。 (5) 缓解低氧引起的肺动脉高压, 减轻红细胞增多症, 降低血液黏稠度, 减轻右心室负担, 延缓肺心病的发生发展。研究表明, 氧疗前肺动脉压平均每年增加1.2 mm Hg, 氧疗后几年里75%的患者的肺动脉压逐渐下降, 每年下降2.4 mm Hg[10]。 (6) 吸氧可以缓解支气管痉挛, 减轻呼吸困难, 改善通气功能障碍。 (7) 改善患者体质, 改善睡眠和大脑功能, 提高运动耐力和生命质量。 (8) 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延长生命。 (9) 减少住院次数, 节约医疗费用。

5.2 在长期的氧疗护理中发现, 氧疗知识缺乏的患者有不遵医行为, 具体原因有:舒适的改变、不愿长时间受约束、对吸氧产生恐惧心理、经济原因、认为吸氧作用不大、在吸氧流速上与临近患者攀比[11], 对以上原因护士要加强健康宣教力度, 勤巡视病房, 多观察, 使氧疗顺利进行。

6 评估长期氧疗的有效性

6.1 患者情况

在氧疗过程中要观察精神和意识的变化、紫绀和皮肤的变化、呼吸和心率的变化、血压和周围循环的变化、眼球结膜水肿情况、注意是否有喘憋和进行性呼吸困难。根据病情监测血气分析、动脉血氧饱和度, 可采用耳测氧计测定Sa O2、经皮测定氧和CO2分压、监测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等。

6.2 氧气装置情况

检查氧气导管有无扭曲、阻塞、氧气装置有无漏气、氧气流量浮标是否到位准确。每日更换湿化瓶及湿化液, 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7 出院指导

7.1 加强营养, 增强体质

需要长期氧疗的患者多数年老体弱, 护士要嘱咐患者平时注意保暖, 防止着凉感冒, 室内要定时通风换气。

7.2 务必戒烟

吸烟可增加呼吸道感染的几率, 对肺功能损害轻重取决于吸入肺内的烟雾量及烟雾进入肺内的深度, 而咳痰症状的发生为烟雾微粒在气道沉积导致尼古丁大量摄入所致。戒烟能明显减低吸烟相关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率, 减轻肺功能下降程度, 提高运动耐受性。戒烟后第1年内肺功能受损速度能有明显减慢, 以后逐年减慢, 戒烟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率比不吸烟者延迟15年~20年[12]。

7.3 适当地练习呼吸体操

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 可以进行呼吸体操的锻炼, 增加肺功能的耐受性。

8 定期家庭访视

指导氧疗患者正确使用氧疗装置, 说明长期吸氧的重要性, 以提高用氧的依从性。指导氧疗装置的消毒。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 根据医疗条件嘱咐患者每月或3个月到门诊随诊1次, 观察症状、体征、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以及肺功能检查和血气分析等。在欧美等国家, 有指定的氧疗机构, 对氧疗的患者开氧疗处方, 氧疗过程中有医务人员进行随访, 同时重视医务人员的教育, 根据病情指导患者调整吸氧流量和吸氧时间,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定期随访肺功能和动脉血气等指标, 判断氧疗的效果, 并将血氧饱和度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手段, 成为长期氧疗监测的主要指标之一, 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文献

[1]陈萍, 赵海涛, 氧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1, 21 (3) :137~138

[2]周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自我保健[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1995, 7 (3) :114~116

[3]邢丽娜, 孙滨, 刘丹.家庭氧疗初步探讨[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1994, 28 (16) :484~486

[4]张岚, 杭小华, 贾东梅.COPD患者缓解期长期家庭氧疗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2, 19 (2) :25~27

[5]金奕, 孟宝珍, 曹文眉, 等.三种吸氧方式对心肺疾患患者氧疗效果的临床研究[J].天津护理, 1999, 7 (2) :1~2

[6]石敏, 刘景.氧气吸入疗法的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3) :137~139

[7]朱萍.消除吸氧噪音方法[N].健康报, 2002年10月16日

[8]李敏, 莫桦, 许晨.氧气湿化瓶改进及应用[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1998, 27 (1) :106~107

[9]刁尚芝, 赵洪全, 高瑞英, 等.介绍一种医用电子温控氧气湿化器[J].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 (4) :262

[10]顾月清.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长期氧疗[J].医师进修杂志, 2000, 23 (4) :53~55

[11]葛敏.氧气疗法的研究及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 2002, 17 (4) :247~248

消渴病的病机探讨 篇8

【关键词】 消渴;病机;脾虚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4-0075-01

糖尿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 “消渴”范畴。《说文解字》中解释:“消”,涸,尽也,为消瘦、消耗、消散的意思;“渴”,干而欲饮的意思。历代医家多将消渴病机归纳为“阴虚燥热”,以口干多饮、多食、多尿,或伴消瘦为主要表现。但现今临床上已少见消渴的典型症状,2型糖尿病患者多有肥胖、少气懒言、神疲乏力、纳差、泄泻、面色萎黄、舌淡胖、苔白滑或腻、脉沉细弱等脾虚表现。因此笔者认为,脾虚证更符合现今消渴的病机。

1 消渴脾虚证的文献研究

《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正常情况下,饮食水谷入内,经脾之运化,胃之腐熟,将精微物质散布全身,支持全身功能活动。《素问·奇病论》载:“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饮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运化不及,体内的糟粕无法通过脾胃升清降浊作用排出,蕴积肠腑而生内热,煎灼津液。《灵枢·本脏》云:“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李用粹在《证治汇补·消渴》中言:“脾胃衰,不能交媾水火,变化津液而渴者”。脾胃衰弱,本应布散之津液停聚于中焦,津不上承则口干欲饮;本虚则引食自救而多食,多食则加重脾胃负担;津液下注膀胱则多尿;四肢肌肉不得精微的濡养则消瘦。金代刘完素认为:“今消渴者,脾胃极虚,益宜温补,若服寒药,耗伤脾胃,本气虚之,而难治也。”提示消渴可能是由于用药过于寒凉,脾胃损伤。消渴阴虚燥热的病机深入人心,医家多治以清热泻火、滋阴润燥。若病人素体本虚,不能耐受寒凉,容易导致脾胃阳虚,出现少气懒言、神疲乏力、泄泻、怕冷、面色晄白等。同时,五脏相关,其他脏腑也可导致脾虚。《儒门事亲》谈及:“不减滋味,不戒嗜欲,不节喜怒,病已而复发。能从三者,消渴亦不足忧也。”当今社会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大,情志失调易使肝郁化火,木旺克土,或思虑过度致脾胃受损。劳欲过纵,易亏耗先天肾气,后天之本失去先天之精的滋养,运化功能减弱。故消渴脾虚证多与肝、肾相关。

2 消渴脾虚证的治疗

早在《内经》中,治疗消渴就有“治之以兰,除陈气也”的记载,兰即佩兰,可燥湿健脾,开创了从脾治疗消渴的先河。赵献可亦云:“脾胃既虚,则不能敷布其津液。故渴……惟七味白术散、人参生脉饮之类,恣意多饮,复以八味丸滋其化源。”后代众多医家从脾虚证论治消渴,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其中,京城名医施今墨善于运用两个药对治疗糖尿病:黄芪和山药、玄参和苍术。《本草经集注》中指出,黄芪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止渴、益气、利阴气。苍术可燥湿健脾,使水谷得化,津液得生,脾精亦不下趋。潘朝毅[1]认为,消渴病人尿甜、消瘦、口干,而甘味属脾,脾主四肢,脾开窍于口,故脾不散精为消渴病的病机,并自拟扶脾散精汤治疗,其组成为人参、山药、葛根、天花粉、麦冬、大贝母、五味子、牡蛎。其中人参色黄味甘,合中土脾脏之德,用为君;山药主治伤中,补虚羸,补中益气力,长肌肉,用为臣。黄郁等[2]自拟四黄消渴饮治疗消渴,方中用生黄芪、淮山药、生熟地黄健脾益肾,同调先后天之本,总有效率达82.5%。王红霞[3]运用李东垣补中益气、升阳除湿法治疗脾虚消渴,血糖控制稳定。刘璐等[4]自拟益气固本汤,方中黄芪、白术、山药、茯苓健脾化湿治疗消渴。王琳[5]以益气健脾为主要治则,兼以滋阴养血、活血化瘀,对比单用西药组有明显的疗效。

3 糖尿病并发症与脾虚的关系

张锡纯指出消渴病“其证起于中焦,是诚有理,因中焦胰病,而累及于脾也。盖胰为脾之副脏……”。胰液中的胰蛋白酶原、脂肪酶、淀粉酶具有消化功能,与中焦脾胃受纳运化功能相似,故胰腺可归于中医脾土系统的范畴。胰岛素能促进葡萄糖、脂肪酸、蛋白质合成。若胰液或胰岛素不足,葡萄糖、脂肪酸不能被组织细胞利用,则可导致血糖、血脂增高。而脾虚不能将饮食水谷运化为精微物质,留积于胃肠形成糟粕,入于血分则营血浑浊,可并发大中动脉斑块,使血流不畅。土虚木盛,而肝开窍于目,肝火内赤,热迫血行则易发视网膜出血、渗出;火热灼伤阴血,则双目失养,易发视力减退、失明等。脾病日久伤及肾,肾主司二便,肾气不能固涩二便中的精微物质,出现蛋白尿等肾脏损伤的表现。脾虚则气血生化乏源,营卫失和,卫气防御外邪功能降低,风寒暑湿燥火及疫疠之邪容易由疏松之腠理侵入,诱发皮肤黏膜的感染,病久邪毒入内则发生脏器的感染。脾虚后继发肝、肾等多脏器的虚损,是导致消渴变证发生的主要原因。

总之,正如孙思邈所言:“方书医药,实多有效,其如不慎者何? 其所慎者有三:一饮酒,二房室,三咸食及面。”预防糖尿病,应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作息习惯,调控情志,勿过劳过纵,并能适时补养脏腑之虚弱,方保身体无虞。

参考文献

[1]潘朝曦.糖尿病病因、病机、治法初探[J].江苏中医,2000,21(1):1-3.

[2]黄郁,李乐梅.四黄消渴饮治疗Ⅱ型糖尿病80例[J].四川中医,2002,20(5):28-29.

[3]王红霞.从脾虚论治消渴验案2则[J].浙江中医杂志,2001,12:535.

[4]刘璐.亓鲁光从脾虚湿盛论治消渴经验[J].四川中医,2006,24(11):4-5.

[5]王琳.健脾益气法治疗脾虚型消渴45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1,19(4):35.

口腔科住院患者手术的常规护理 篇9

一、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介绍手术的意义、步骤、治疗方案、预后效果、注意事项等、以消除疑虑和恐惧心理,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二、术前护理

(一)、一般护理

1、用1:5000氯已定漱口,牙结石过多者应行牙周洁治。

2、协助完成常规术前检查、各项准备及填写手术志愿书。

3、协助患者戒烟。根据手术需要练习床上使用便器;训练小儿使用汤匙或者滴管喂食。

(二)、术前日护理

1、协助患者术前理发、洗澡、更衣。

2、根据手术需要遵医嘱陪血型。

3、做好药物过敏试验。并记录结果,阳性者应及时通知医生。

4、根据手术区域及手术方式准备皮肤,常规备皮。

5、全麻患者术前晚应保证睡眠,必要时遵医嘱给以安定药。

6、全麻患者术前8小时禁食、禁水;1岁内患儿术前4小时禁奶、水;1岁以上患儿术前6小时禁食水。

(三)、术晨护理

1、检查病历资料,手术前准备工作是否完善,测量患者生命体征,有变化及时通知医生。

2、手术前遵医嘱给以术前用药。

3、手术前遵医嘱排空膀胱或留置导尿。

三、术后护理

1、患者术后返回病房时应与医生、麻醉师、手术室护士做好交接工作,了解手术过程,连接好各种引流管,密切观察引流物的变化,并进行记录。

2、全麻未醒的患者应去枕平卧,头偏向健侧,及时清除口、鼻、咽腔级气管的分泌物、呕吐物及血液,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患者发生误吸。安排专人护理,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态、瞳孔等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3、全麻患者清醒6小时后未发生呕吐者,可给少量温开水或流质饮食,以后遵循饮食原则、不同手术情况和医嘱决定饮食和进食方法,如鼻饲、管喂法等。

4、密切观察手术伤口是否发生渗血、组织肿胀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5、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物量、性质变化,做好记录。

6、每天进行两次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湿润。

儿科护理常规 篇10

一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护理常规

1、执行小儿内科患儿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维持室温18~22℃,湿度50%~60%。

3、急性期应卧床休息。

4、给予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清淡饮食,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

5、密切观察体温变化,体温超过38.5℃时给予物理降温。物理降温无效者,可给予药物降温。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配合处理。

7、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多饮水,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和水分。

8、向家长讲解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知识和措施。

支气管肺炎患儿护理常规

1、执行小儿内科患儿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病室环境安静舒适,空气流通,湿温度适宜。

3、卧床休息。

4、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保持充足水分。

5、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必要时吸痰。

6、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避免心力衰竭的发生。

7、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根据缺氧情况决定给氧浓度。

8、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

(1)如患儿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气喘加剧、心率加速、肝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大等心力衰竭的表现,及时报告医生。(2)若患儿出现烦躁或嗜睡、惊厥、昏迷、呼吸不规则等神经系统症状时,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3)患儿腹胀时,可采用肛管排气、小剂量盐水灌肠等减轻腹胀。

9、向患儿家长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和护理要点,指导家长合理喂养,加强体格锻炼。

急性肾炎患儿护理常规

1、执行小儿内科患儿一般护理常规

2、发病2周内卧床休息,待水肿消退,肉眼血尿消失,血压将至正常后可以下床轻微活动或户外散步,血沉正常后可恢复上学,但应避免剧烈体力活动,爱迪氏计数正常后可恢复正常活动。

3、有浮肿及高血压患儿,应限制钠盐摄入,血压正常给予低盐饮食,有氮质血症时应限制蛋白质的入量,每日<0.5g/kg:供给高糖饮食以满足小儿热量的需要,在尿量增加、水肿消退、血压正常后、可恢复正常饮食。

4、应用利尿剂前后注意观察体重、尿量、水肿变化并作好记录。

5、严密观察病情

(1)观察尿量、尿色、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应用利尿剂时每日测体重1次,每周留尿标本送尿常规检查2次。(2)观察血压变化,若出现血压突然升高、剧烈头痛、呕吐、眼花等,提示高血压脑病。

(3)密切观察呼吸、心率、脉搏等变化,警惕严重循环充血的发生,如发生循环充血将患儿安置于半卧位、吸氧,遵医嘱给予强心剂。

6、、向患儿家长讲解本病相关知识,减轻其心理压力。

哮喘患儿护理常规

1、执行小儿内科患儿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湿温度适宜。

3、保证患儿的休息,避免刺激性气味及强光的刺激,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4、避免刺激性食物。

5、缓解呼吸困难

(1)哮喘发作时,给予坐位或半卧位,低流量持续给氧。(2)教会并鼓励患儿做深而慢的呼吸运动。

(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注意观察呼吸困难及病情变化,及时与医生联系处理。

6、保持呼吸道通畅,哮喘厉害者,给予吸入治疗。必要时吸痰,保证充足的水分及营养供给。

7、应用氨茶碱,宜稀释后静脉滴注,并密切观察用药反应。

8、向患儿及家长讲授有关用药及防病知识。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护理常规

1、执行小儿内科患儿一般护理常规

2、安排合理的生活制度,根据病情安排适当活动量,避免情绪激动,以免加重心脏负担,严重患儿应卧床休息。

3、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避免过饱,保持大便通畅。

4、实行保护性隔离,预防感染。

5、密切观察患儿神态、面色、呼吸、心率、肝脏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6、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量,用输液泵控制滴速;尽量减少搬动和刺激患儿,治疗护理尽量集中完成。

7、指导家长掌握先天性心脏病的日常护理,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对家长和患儿解释病情和检查、治疗经过,减轻他们的紧张、恐惧心理,取得他们理解和配合。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护理常规

1、执行小儿内科患儿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室内安静、舒适、空气新鲜。

3、绝对卧床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稳定3~4周,有心衰者休息应不少于6个月,待心力衰竭控制、心脏恢复正常大小,再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出现心慌气促为宜。

4、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富有营养、易消化饮食、易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和刺激性饮料及食物;心衰者给予低盐饮食。

5、给予心电血压监护,监测心率与心律、呼吸频率及节律的变化,若出现心慌、气急、发绀等症状及时进行处理。必要时给氧气吸入,使用洋地黄制剂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6、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开塞露通便。

7、严格控制输液量和速度,必要时使用输液泵。

8、向患儿和家长介绍本病的相关知识及预后,减少患儿及家长的焦虑及恐惧心理。

腹泻患儿护理常规

1、执行小儿内科患儿一般护理常规

2、卧床休息。

3、对呕吐、腹泻严重者暂禁食4~6h外(不禁水),腹泻脱水患儿均应继续进食,母乳喂养患儿暂停添加辅食,继续母乳喂养,随着病情稳定和好转,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4、遵医嘱补充液体,严格执行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浓后淡、见尿补钾。

5、对感染性腹泻患儿,注意做好床边隔离,以防交叉感染。

6、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儿大便次数、量及性质,监测患儿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尿量的变化。观察代谢性酸中毒、低血钾、脱水情况及精神状态,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7、做好口腔及皮肤的护理,便后温水冲洗臀部并涂护臀霜。

8、向家长讲解引起腹泻的相关因素,指导合理喂养的方法,指导家长做好食具消毒,定期进行生长发育监测,发现异常,及时治疗,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尽量避免受凉或过热,避免长期滥用抗生素,以免引起肠道菌群失调。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护理常规

1、执行小儿内科患儿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病室内清洁,空气流通及适宜的湿温度。每天空气消毒1次,或食醋熏蒸。

3、血小板计数过低应严格卧床休息,以免加重出血和休克。

4、供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渣或无渣易消化饮食。有胃,肠道出血时应禁食

5、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精神状态,出血部位,出血量及性质。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做好止血,输血准备。

6、患儿忌玩尖锐玩具,限制剧烈运动,避免损伤,7、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儿注意预防感染

8、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挖耳,鼻,避免搔抓皮肤。

9、止血操作前应向患儿及家长讲明道理,尽量消除患儿恐惧心理

10、直到患儿出院后定期复查,遵医嘱服药,预防感染

九 新生儿护理常规

1、保持病室内清洁,空气流通,室温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在55℅~65℅为宜、2、每4小时测体温1次,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保暖措施、体温高者采取松解包被或温水浴降温,维持体温在36.5~37℃。

3、保持呼吸道通畅

(1)新生儿生后应立即清除口、鼻部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保持新生儿合适的体位,如仰卧时避免颈部前驱或过度后仰;俯卧时,头侧向一侧,专人看护。(3)经常检查鼻腔是否通畅,及时清理鼻腔的分泌物。

4、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并定期进行监测;感染与非感染患儿应分室而居,避免交叉感染;工作人员入室应更换清洁鞋,严格无菌操作,接触每个患儿的前后均应洗手;严格探视制度;对患病或带菌的工作人员应调离新生儿科。

5、提倡母乳喂养、正常新生儿应生后0.5小时即可喂奶,按需哺乳,抱起喂奶,喂奶后将小儿竖抱起并轻拍背部,嗳出气体,然后取头高右侧卧位;人工喂养者,奶具应专用并消毒,防止呛咳;记录奶量,观察有无溢乳或呕吐的发生。

6、五官、脐部及皮肤的护理

(1)双眼有分泌物者,用无菌棉签将分泌物轻轻擦去,用生理盐水清洗双眼并滴入眼药水;注意耳部清洁干燥,经常更换卧位,防止耳部受压时间过久;有鼻圬可用吸鼻器吸出,保持呼吸道通畅;每日可用生理盐水或2.5℅碳酸氢钠清洗口腔,预防鹅口疮。

(2)脐部护理、保持脐部干燥,避免大小便污染、脐部潮湿用95℅酒精作干燥处理;有渗血时先局部清洁消毒,再用云南白药外敷止血;有脓肿性分泌物,可选用3℅双氧水清洗,再用活力碘消毒脐部及周围皮肤;断脐时应严格无菌操作。

(3)皮肤护理、每日用婴儿沐浴液进行洗澡,观察皮肤的完整性、脐带及四肢活动等情况,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

臀部,拭干,再涂以鞣酸软膏,预防尿布皮炎。

7、观察患儿的精神、反应、面色、哭声、哺乳、皮肤、睡眠、大小便等情况。

8、指导家长正确的喂养及护理方法、介绍有关育儿保健知识,提倡母乳喂养,促进母婴感情的建立,做好新生儿筛查及预防接种工作。

十 早产儿护理常规

1、保持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室温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在55℅~65℅为宜

2、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保持体温在36.5~37℃、体重低于2000g者尽早进入暖箱,并根据不同的体重调节箱温,随时监测体温的变化。

3、生后应立即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宜间断低流量给氧、对呼吸暂停的患儿可给予弹足底、拍背、睡水床等刺激;备好抢救药品及物品以便随时抢救。

4、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加强口腔、脐部、臀部及皮肤的护理;实行保护性隔离,防止交叉感染;早产儿温箱每日消毒并更换水槽的水,每周更换温箱2次,并做好终末消毒,其余同新生儿护理常规。

5、尽早喂养,防止低血糖和脱水;有吸吮能力者应尽量母乳喂养或选择早产儿奶粉,吸吮能力差者可用滴管、鼻饲或静脉高价营养、每周测体重2次。

6、监测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观察患儿的进食情况、精神反应、哭声、反射、面色、皮肤颜色大小便等情况,做好护理记录。

7、应用输液泵严格控制滴速。

8、鼓励母乳喂养,对家长进行有关护理、喂养、保暖及预防感染等的知识指导,特别注意保暖和监测体温的变化、按时进行预防接种;强调定期检查的重要性。

十一 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1、执行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每天开窗通风1~2次,每次30min、室温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维持在55℅~65℅、患儿应进入单间隔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禁止探视。

3、积极配合医生实施复苏抢救

(1)准备工作、将远红外线辐射抢救台预热、准备氧气、吸痰器、复苏囊、喉镜、气管插管等(2)A、B、C、D、E复苏方案

1)A(畅通气道):取仰卧位,抬高肩背部2~3cm;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2)B(建立呼吸):刺激足底建立呼吸;若无效用复苏囊加压给氧,氧流量应≥5L/min,按压频率为30~40次/min,手指压放之比为1:1.5;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和机械辅助呼吸。

3)C(建立循环):若心率低于80次/分,应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有拇指法和双指法两种按压方法,按压频率为120次/min,深度为1~2cm。

4)D(药物治疗):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静脉或气管内给药。5)E(评价):对每一个复苏步骤均要进行评价,以便采取下一步的措施。

(3)保暖、生后立即用温热毛巾擦干患儿全身并置于远红外线辐射抢救台;病情稳定后再置于温箱内保暖,维持体温在36.5~37℃。

(4)建立静脉通道,准确及时按医嘱给药,纠正酸中毒。

(5)复苏后的护理、加强监护,监测患儿意识、肌张力、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血氧饱和度和窒息所致的各系统症状,观察用药反应,记录好护理记录。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勤洗手,加强环境管理,预防感染。

5、安慰家长,耐心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抢救经过,鼓励家长增强信心,以取得家长的理解与配合、病情恢复后指

导育儿知识,讲解早期进行脑康复治疗的重要性;定期复诊及治疗。

十二 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1、执行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每天开窗通风1~2次,每次30 min,室温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在55%~65%为宜。

3、喂养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不宜过饱,防止呕吐误吸;人工喂养的患儿应选用适宜的奶头,以防呛咳;重者可鼻饲或静脉营养。

4、严密观察呼吸,心率及意识的变化;重点观察有无心衰及呼吸道阻塞表现,以利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5、保持呼吸道通畅 取头高足低位,头偏向一侧并经常更换体位,及时有效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做肺部理疗。

6、体位引流及雾化吸入。

7、合理用氧,改善呼吸功能。

8、维持正常体温,早产儿或体温不升者可置于温箱或远红外辐射保暖台。

9、控制输液速度,可应用输液泵,避免短时间输入大量液体而引起肺水肿,导致心力衰竭。

10、向家长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护理要点;家长及时了解患儿的病情,做好育儿知识的宣教。

十三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常规

1、执行新生儿护理常规。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每天开窗通风1~2次,每次30 min,室温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在55%~65%为宜。

3、合理喂养,保证热量,营养和水分的供给,促进胆红素的排泄。

4、密切观察皮肤黄染出现的时间,范围,大小便色泽和神经系统的症状,判断有无胆红素脑病的征象;如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准备,观察皮肤有无破损,脐部是否有分泌物等败血症的征象。

5、按医嘱完成各项治疗,观察疗效及药物反应。

6、光疗的护理。(1)患儿的准备

1)入箱前进行皮肤清洁,忌在皮肤上涂粉或油类,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皮肤。2)双眼戴不透光的眼罩,避免损伤视网膜。

3)脱去衣裤,全身裸露,用尿布包裹,保护会阴部。4)入箱前测体重和体温并记录。(2)温箱的准备

1)清洁光疗箱,注意清除灯管及反射板的灰尘。

2)接通电源预热,检查灯管的亮度,冬季箱温达30℃,夏季箱温达28℃即可入箱,相对湿度达55%~65%。3)大单或大毛巾围好箱周,以防患儿磕碰。

(1)入箱 将患儿裸体放入已预热好的光疗箱中,记录开始照射时间。

(2)光疗 是全身皮肤均匀受光,单面光疗箱可每2H更换体位一次,俯卧位时注意防止口鼻受压影响呼吸。(3)根据体温状况随时调节箱温,当体温超过38.5℃时,要暂停光疗,经过处理体温恢复正常后再继续光疗。(4)记录出入量按需喂奶,奶间可喂水,根据医嘱静脉补液,保证水分和营养的供给。(5)光疗中的观察

1)监测胆红素的变化,以判断疗效。2)注意黄疸的 部位,程度及其变化。3)皮肤有无发红,干燥及皮疹。

4)观察大,小便的颜色,性状。5)注意吸允力及哭声的变化。6)观察精神反应,生命体征。(6)出箱护理

1)一般血清胆红素(68.4umoL/L(4mg/dl)可停止光疗。2)摘眼罩,测体重,给患儿穿好衣服。

3)记录出箱时间,及灯管使用时间(超过1000h必须更换灯管)。(7)清洁消毒光疗箱,备用。

7、向家长介绍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及治疗;指导正确的喂养。母乳状黄疸的患儿暂停母乳喂养,指导其母亲学会保持泌乳;对发生胆红素脑病而出现后遗症的患儿及早给予康复治疗。

十四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常规

1、执行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每天开窗通风1~2次,每次30 min,室温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在55%~65%为宜。

3、保持患儿安静,医护技操作集中进行,避免不必要的刺激。

4、供给足够的营养和热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频繁惊厥和颅内出血时喂奶时间延至症状得到控制后或生后72h;开奶后不能抱喂,吸吮力差者可鼻饲牛奶,喂养困难者应静脉补液以保证热量供给。

5、严密监护患儿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瞳孔,意识,肌张力及抽搐等症状,观察药物反应。发生异常应及时协助医生抢救。

6、遵医嘱给氧。

7、遵医嘱给予镇静剂,脱水剂时,应严密监护用药情况,以防发生意外;注意观察前囟张力及尿量;应用糖皮质激素时注意滴速不宜过快,用输液泵控制速度。准确记录24h出入量。

8、加强口腔,脐部,臀部护理,预防感染发生,恢复期应定时多翻身,避免坠积性肺炎和压疮的发生。

9、向家长交待患儿病情,并介绍疾病的有关知识;讲解早期康复治疗的目的及早期干预的重要性,增强治愈的信心;指导家长掌握康复干预的措施,注意按时复诊,定期复查。

十六 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1、执行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每天开窗通风1~2次,每次30 min,室温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在55%~65%为宜。

3、绝对静卧,抬高患儿头肩部15~30度,治疗护理工作集中进行,静脉穿刺选用留置针,操作宜轻柔。避免沐浴,减少搬动和刺激。

4、病情较重者应延迟喂奶至生后72h,可先喂以糖水,然后喂奶,吸吮力差的可用滴管或鼻饲喂养,禁食期间予以静脉营养。

5、严密观察患儿的意识,呼吸,心率,瞳孔,肌张力,囟门的紧张度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按时测量头围,及时记录阳性体征并与医生联系。

6、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用氧,观察并记录患儿呼吸频率,类型,及给氧效果。

7、保持稳定体温,体温过高予以物理降温;体温过低注意保暖。

8、遵医嘱合理正确用药,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应用镇静剂要注意有无呼吸兴奋剂要注意有无呼吸抑制现象。

【消渴病的护理常规】推荐阅读:

消渴病的家庭护理指导05-27

消渴病的健康教育07-03

消渴肾病09-13

上一篇:党建工作自检实施方案下一篇:八达岭长城的作文450字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