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病的健康教育

2024-06-22

消渴病的健康教育(精选12篇)

消渴病的健康教育 篇1

(一)主要的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糖代谢障碍、蛋白质过多分解消耗有关。3.有感染的危险——与血糖高、机体抵抗力降低有关。4.潜在并发症:酮症酸中毒;低血糖反应。

5.知识缺乏——缺乏糖尿病的有关饮食、活动、用药等方面的知识。

(二)护理措施

1.饮食护理严格按糖尿病饮食进餐。①三餐热量分配 ②食物的选择 2.运动治疗的护理

(1)要求病人坚持长期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2)采取的锻炼形式应为需氧活动,如步行、骑自行车、健身操及家务劳动等。(3)作用及其预防:

1)常见副作用:包括低血糖、高血糖和酮症、心血管意外和运动系统损伤。副作用的发生主要与活动强度、时间、活动前进餐时间、食品种类、活动前血糖水平及用药情况有关。

2)副作用的预防:1型糖尿病人在活动前须卫人网原创少量补充额外食物或减少胰岛素用量。

活动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以l5~30min为宜。

此外,为避免活动时受伤,应注意活动时的环境。活动时最好随身携带甜点心及病情卡,以备急需。

3.药物护理

(1)口服降糖药物护理

1)教育病人按时按剂量服药,不可随意增量或减量。

2)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通过观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评价药物疗效。口服磺脲类药物应观察有无低血糖反应。(2)胰岛素治疗的护理 胰岛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包括低血糖反应、胰岛素过敏和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低血糖多见于1型糖尿病病人。发生低血糖时,患者出现头昏、心悸、多汗、饥饿甚至昏迷。一旦发生,应及时检测血糖,并根据病情进食糖类食物或静脉推注50%葡萄糖。胰岛素过敏的表现以注射部位局部瘙痒、荨麻疹为主。为避免因注射部位皮下脂肪改变而导致胰岛素吸收不良,应有计划地改换注射部位。

4.预防感染

(1)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

(2)进行皮下注射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伤口感染。(3)预防糖尿病足关键是预防皮肤损伤和感染。5.并发症的护理

(1)酮症酸中毒的护理:护士应准确执行医嘱,以确保液体和胰岛素的输入。应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状况,每l~2h留取标本送检尿糖、尿酮体及血糖、血酮体等。

(2)低血糖护理:当病人出现强烈饥饿感,伴软弱无力、恶心、心悸甚至意识障碍时,或于睡眠中突然觉醒伴皮肤潮湿多汗时,均应警惕低血糖的发生。发生低血糖时,采取的措施包括:有条件应先做血糖测定,然后进食含糖食物,静脉推注50%葡萄糖和肌注胰高血糖素。

消渴病的健康教育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消渴病患者7例,其中男35例,女37例,年龄35~75岁,平均55岁,其中肺热津伤型23例,胃热炽盛型27例,阴阳两亏型22例。

1.2 中医辩证施护

1.2.1 肺热津伤型:

肺热津伤型的患者临床表现为易饥多食、口渴喜冷饮、怕热心烦、易燥易怒,舌红、苔黄、便秘等,应该用一些生津止渴、清热润肺等中药,如葛根、白茅根、麦冬、金银花、地骨皮等。

1.2.2 胃热炽盛型:

胃热炽盛型的患者临床表现为自汗、盗汗、倦怠无力、懒言、气短,口渴喜饮、舌体肥大、心悸失眠、五心烦热,舌红少津、便秘、花剥或苔薄,应该多服用些养阴增津、清胃泻火的中药,如知母、鲜芦根、山药等。

1.2.3 阴阳两虚型:

阴阳两虚型的患者临床表现以面色苍白、形寒怕冷、腰酸、耳鸣为主,有时四肢欠温、潮热盗汗、大便溏薄、尿频量多、五心燥热、边有齿痕、舌质淡红、阳痿、早泄等,应该多服用些温阳滋肾的中药,如鹿茸、枸杞子、鲜生地黄、核桃、猪腰、芡实等。

1.3 一般护理

1.3.1 心理护理:

消渴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缠绵难愈、病程长,并且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急躁、忧虑、苦恼、抑郁,所以在护理中,心理护理起着重要的作用,护士应该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给患者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帮助患者减轻压力、放松身心、解除顾虑,做好讲解的工作,建立护患之间的友谊,给予患者战胜病魔的勇气和信心。

1.3.2 生活护理:

(1)饮食及药物护理:在护理中告诉消渴病患者应该合理的节制饮食,摄入少量热量,注意合理安排饮食,保证饮食的卫生,尽量不要暴饮暴食或者偏食以及食用辛辣油腻物,注意细嚼慢咽以及饮食多样化,并且戒烟戒酒,保持体质量正常化。工作人员要给患者讲解药物的品种、用法、用量等,告诉患者按照医师嘱咐用药,看好说明,市场上的有些药物打着中药的旗号,实际上却是添加了西药的成分,对患者的肝、肾等造成伤害,告诉患者对于这种药物进行注意[2]。(2)运动护理:护士应该告诉并帮助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患者增强心肺的功能,同时能够改善糖的代谢,减少脂肪的堆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在运动中,记U住提醒患者不能运动过度,应该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以适度运动、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为原则。可以帮助患者进行多样的运动,如太极剑、太极拳、保健气功等。

1.4 健康教育

1.4.1 教育对象:

工作人员首先要给患者讲解消渴病的有关知识,帮助消渴病人了解消渴病,更好地配合医师治疗,告诉患者得病后的注意事项以及自我护理方式,然后可以给患者的家属讲述消渴病的护理方式,同时要对可能发生消渴病的人群进行教育和监测,给这类的人群讲解预防措施和相关知识。

1.4.2 教育方式:

可以通过工作人员直接进行讲述或者开设相关的健康教育讲座等,也可以通过画册、宣传板报、报刊教育等间接让患者、家属及可能发生的人群了解相关知识。

2 结果

我院对72例消渴病患者采取辩证施护、一般护理与健康教育,显效43例(59.72%),有效22例(30.56%),无效7例(9.72%),总有效率90.28%。

3 讨论

消渴病是指以多尿、多饮、多食和尿甜、消瘦、疲乏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病症,医学上主要表现为尿糖和高血糖。病变部位主要为胃、肺、肾,主要的病因病机是饮食不节、阴津亏耗、劳欲过度、燥热为标所致[3]。消渴病一般可以分为肺热津伤型、胃热炽盛型、阴阳两虚型3种。我院对患者采取中医辩证施护、一般护理和健康教育,根据患者消渴病类型的不同进行不同种类的护理,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和健康教育,使患者恢复了自信,摆脱了紧张忧虑的情绪,学会了自我护理和保护。护士在对患者的护理中,与患者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了治疗的总有效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帮助患者减少了痛苦和医疗费用。在中医辨证施护的过程中,我们根据患者的类型,使用了不同的中药护理,对患者的药物、饮食和运动予以极大的重视,帮助患者饮食健康、服药正确、运动适量,给予患者优质的护理[4]。我院又进行了健康教育宣传,对消渴病患者、患者家属以及可能患消渴病的群体进行了工作人员直接讲述、开设相关的教育讲座、画册、宣传板报、报刊教育等健康教育,减少了消渴病的发病率,增加了治疗的总有效率,实践证明,健康教育和辩证施护措施有效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讨论消渴病中医辨证施护和健康教育在消渴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消渴病患者采取中医辩证施护、一般护理和健康指导,观察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72例,显效43例(59.72%),总有效率90.28%。结论 消渴病中医辩证施护及健康教育在消渴病患者的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实践证明,辩证施护措施和健康教育有效可行,减少了患者的发病率、提高了治疗的总有效率,缓解了患者的病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消渴病,中医,辩证施护,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杨万平,王文兰.消渴病辨证治疗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8):18.

[2]王丽娟.消渴病的辩证施护[J].西部医学,2009,21(2):63.

[3]郭菁,陈柏均.消渴病的饮食护理浅识[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24(12):74.

消渴病的理疗 篇3

糖尿病的西医内科治疗已被大家公认,而物理疗法也就是“理疗”的方法也正在逐渐被患者认知。

目前最常用的理疗方法是穴位贴敷疗法。将专用电板(内有中药离子成分)贴在患者身体的特定穴位上,利用正负极离子导入的原理,将电极中的中药通过穴位导入体内,刺激相应的器官使之达到分泌平衡。中医认为消渴病是以阴虚燥热为病理基础的,当病情发展到阴损及阳时则当水火并补,以复阴阳。以足太阳膀胱经的肾俞、胰俞(第八胸椎旁开1.5寸?雪为主穴滋阴清热,养阴增液。配穴为足少阴肾经的太溪、涌泉,以加强滋阴固肾、生津止渴的功效。足三里作为强壮要穴也需一并贴敷。如患者还有其他疾病,可根据具体情况再配以其他穴位。如冠心病可配以膻中、内关、公孙(取双侧穴位);并发脑血管病有偏瘫症状的患者,应配以患侧肢体穴位曲池、外关、合谷、劳宫、委中、阳陵泉、悬钟、昆仑(患肢取穴)。一般2~3个疗程可见疗效。配合按摩治疗则效果更好。

抗饥消渴片说明书 篇4

【拼音全码】KangJiXiaoKePian

【主要成份】主要成份为红参、黄连、黄柏、地黄、熟地黄、枸杞子、玉竹、麦冬、五味子。

【性状】抗饥消渴片(同仁堂)为棕褐色的片;味苦、酸甜。

【适应症/功能主治】养阴益气,润燥生津,抗津止渴。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阴虚者也有一定作用。

【规格型号】0.3g*80s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片,一日3次,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脾虚者滞者慎用。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密封。

【包装】塑料瓶装,0.3g*80s/瓶。

【有效期】36月

【执行标准】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1020440

【生产企业】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

山药在消渴病药膳中的运用 篇5

山药早在《山海经》中就有记述, 自古被视为补虚佳品, 在诸多品种中, 以产于河南博爱、沁阳、武陟、温县等地的“怀山药”最负盛名, 且有“怀参”的美称。山药是传统补益中药材, 能滋养肌肤, 使人健美, 并可健脑增记忆, 有健脾养胃、补肺益肾、止泻利湿之功效, 既是滋补食品又是补气中药, 为药食两用佳品。最早的药籍《神农本草经》就将其作为药材收入, 书中将山药列为上品, 具有“补中益气, 长肌肉, 久服耳目聪明, 轻身不饥延年”的功效。它性味甘平, 质厚, 滋补性强, 既补气, 又益阴;归肺脾肾三经, 乃平补肺脾肾之佳品。《本草纲目》中说山药有“补虚羸, 除寒热、邪气, 补中、益气力、长肌肉、强阳、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等功效。具有补而不腻, 不热不燥的优点。笔者作为临床护理人员, 多年从事糖尿病的食疗指导工作, 结合古今文献, 充分了解山药的性味功用及现代药理研究, 将山药广泛运用于糖尿病患者的食疗指导中,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 又总结出来一套与山药配伍的糖尿病食疗方, 现将经验简介如下。

1 山药在食疗中的运用

山药作为食疗之品, 由来已久。《神农本草经》中提出山药“久服耳目聪明, 轻身不饥延年”, 说明山药为食疗之补品, 能久服。《本草求真》记载:“山药, 本属食物, 古人用入汤剂, 谓其补脾益气除热。”《本草经读》言:“山药, 能补肾填精, 精足则阴强、目明、耳聪。凡上品俱是寻常服食之物, 非治病之药, 故神农另提出久服二字……”由此可见, 山药用于食疗已久, 且药食两用。

在红楼梦中记载有山药枣泥糕, 为滋补之佳品。《红楼梦》第11回写到秦氏患病, “……到了二十日以后, 一日比一日觉懒了, 又懒怠吃东西”。后来凤姐儿又去探望她, 和秦氏坐了半日, 秦氏道:“婶子回老太太、太太放心罢。昨日老太太赏的那枣泥馅的山药糕, 我吃了两块, 倒像克化的动似的。”明代《宋氏养生部》有关于山药糕的制作的记载:“山药糕:山药蒸熟去皮, 切片暴燥, 磨细, 计六升;白糯米新起浙, 碓粉, 计四升, 白砂糖二斤, 蜜水溲之, 复碓, 筛甑中, 随界之, 蒸粉熟为度。”清代枣泥的制法是将“红枣煮熟, 去皮核, 入洋糖檫烂” (《调鼎集》) 。可见, 枣泥馅的山药糕, 其配料无非是大枣、山药、糯米、白糖、蜜水等, 其中的大枣和山药是常用的中药。《儒门事亲》中记载有山药茯苓包子, 由山药粉、茯苓粉、面粉等组成。具有益脾补心涩精之功效。适用于消渴、食少纳呆、遗尿等病证。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也例举了山药粥补虚治疗腹泻的验案。古之山药在食疗中的记载, 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2 山药在消渴病中的运用

消渴病的核心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与脾、肺、肾有关, 气阴两虚为其主要病机, 表现为口干、口渴、消瘦、纳多、饮多等症状, 治疗当滋阴清热。到消渴病后期, 燥热耗气伤阴, 当益气养阴。山药性甘平, 为益气养阴之佳品, 故可用于消渴病的治疗中。《本草新编》指出山药能“通治三消”。《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载“男子消渴, 小便反多, 以饮一斗, 小便一斗, 肾气丸主之”, 肾气丸中用山药、山萸肉、干地黄滋阴清热。张锡纯之《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对山药颇为推崇, 记载“山药色白入肺, 味甘归脾, 液浓益肾, 能滋润血脉, 固摄气化, 宁嗽定喘, 强志育神, 性平可常服多服, 宜用生者煮汁饮之, 不可炒用, 以其含蛋白质甚多。炒之则其蛋白质焦枯, 服之无效。若作丸散, 可扎细蒸熟用之”, 书中记载含有山药方剂48首, 以山药为主药方剂27首, 并有4首以山药为主的食疗方, 137个医案中在治疗上有92个用到山药[1,2]。在治消渴方中, 张锡纯“以生怀山药为主, 屡试有效”。因其“近阅医报且有单服山药以治消渴而愈者, 以其能补脾益肾, 以止小便频数;而所含蛋白质又能滋补膵脏, 使其‘散膏’充足;且又色白入肺, 能润肺生水, 即以止渴也”, 其中治疗消渴的名方玉液汤, 即是以山药为主药, 配黄芪益气滋阴, 润燥止渴[3,4]。张锡纯常单用大剂量生山药煮汁当茶饮或煮粥治病, 在食疗方中山药用量最少达到一两, 甚则达到四两, 如一味薯蓣饮[2,3]。

3 山药降糖的现代药理

糖尿病属于消渴病范畴, 山药在糖尿病治疗中被广泛运用。山药的主要有效成分为薯蓣皂甙, 另外还含有蛋白质、糖、淀粉、酚性成分 (儿茶酚胺、多巴胺、山药碱、山药素) , 维生素, 无机元素等多种成分[5]。Maurica早在1990年证实, 山药提取物对禁食大鼠和兔有降血糖作用, 能控制四氧嘧啶引起的高血糖[6];郝志奇等[7]1991年报道, 山药水煎液对禁食大鼠有降血糖作用;何云[8]也发现, 山药多糖可降低四氧嘧啶诱发的糖尿病大鼠血糖, 大剂量山药多糖降糖更明显, 降糖百分率随剂量增大而增加[8]。山药提取物能提高大鼠耐糖量, 同时C肽值也相应升高, 提示山药多糖对四氧嘧啶所致的大鼠胰岛B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 且这种保护作用优于二甲双胍[8]。同时临床研究也证实, 山药单味药物及以山药为主要的复方均具有良好的降糖作用[9,10]。山药提取物能促进胰岛素分泌[11], 改善受损的胰岛B细胞功能[11], 促进外周组织和靶器官对糖的利用, 促进糖原合成或抑制糖原分解, 增强胰岛素敏感性[12], 同时还具有抗脂肪肝作用, 能减少皮下脂肪沉积, 避免出现肥胖[13], 还能改善微循环[14], 能预防血管的脂肪沉积, 保持血管的弹性, 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过早发生, 保护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15]。研究表明, 山药还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如抗衰老、增强免疫功能、抗突变作用、抗肿瘤作用、抗氧化作用等。

4 山药食疗方在糖尿病中的运用

笔者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多年, 在临床中善于根据中药性味和作用, 结合患者体质和病证, 将中医药理论运用在具体食疗的指导中, 尤其在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指导中, 配合以中药食疗, 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

4.1 山药酿苦瓜

苦瓜味苦性寒, 能清热燥湿, 苦能制甜, 寒能清热去火, 首见于《滇南本草》“泻六经实火, 清暑, 益气, 止渴”而用于消渴病中。配伍山药健脾益气以增强脾之运化湿热之功。两药配伍, 运用于早期糖尿病湿热内蕴证、胃肠实热证患者, 见肥胖、舌红苔黄厚腻、多食易饥等症。处方:山药200 g、苦瓜500 g。制备方法:山药煮熟, 捣为泥, 放少量盐;苦瓜切成段, 去芯, 纳山药泥其中;上锅蒸, 苦瓜变色即可服用。

4.2 山药薏米粥

薏苡仁 (薏米) 甘淡微寒, 功用清热利湿健脾, 《本草拾遗》提出:“主消渴。”《药品化义》也记载了薏苡仁“用治上焦消渴”。山药配伍薏苡仁, 以健脾利湿为主, 运用于糖尿病痰湿内蕴证患者或脾虚泄泻患者[16], 见肥胖, 舌淡苔白腻或水滑、或黄白相兼等症。处方:山药100 g、生薏苡仁100 g, 共同煎煮, 食粥。

4.3 山药葛根粉

葛根甘辛平, 除烦热、生津止渴, 早在《神农本草经》就提出葛根能“起阴气, 除消渴”。南方常用葛根打粉冲服以消暑止渴。山药、葛根配伍, 益气养阴、生津止渴, 用于糖尿病阴虚内热患者, 见消瘦、舌体瘦、舌干少苔等症。处方:山药500 g、葛根500 g, 打粉混匀, 每次50~100 g, 冲服, 1天1次。

4.4 山药芡实枸杞粥

芡实味甘性平, 为固肾补脾之佳品, 多用于“止渴益肾, 治小便不禁……” (《本草纲目》) 。枸杞子味甘性平, 平补肾阴肾阳, “专于补肾、润肺、生津、益气, 为肝肾真阴不足、劳乏内热补益之要药” (《本草经疏》) 。山药、芡实、枸杞子三药配伍, 为补肾常用配伍, 其中枸杞子平补阴阳, 山药益气滋阴, 芡实补肾固涩, 三者常用于糖尿病见肾虚尿遗者, 症见尿频、腰酸痛、舌淡苔白等症。处方:山药100 g、芡实100 g、枸杞子50 g, 共同煎煮, 食粥。

4.5 山药莲子百合粥

莲子味甘性平, 功用养心、益肾、补脾。百合甘寒, 养阴润肺, 清心安神。山药、莲子、百合三药配伍, 能健脾益气, 养心安神, 用于糖尿病患者阴虚内热失眠者。处方:山药100 g、莲子50 g、百合50 g, 共同煎煮, 食粥。

5 小结

消渴病病机探析 篇6

[关键词]消渴病;脏腑;气血津液

消渴是以多饮、多尿、多食、乏力、消瘦,或尿有甜昧为特征的疾病。根据消渴病的临床特征,其主要是指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在世界医学史中,中医对消渴的认识最早,在《内经》中就已有对消渴的描述,虽经过历代医家的临床研究及经验总结,但对消渴病机依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中医教材将消渴病归属于气血津液病证,总结消渴的病机为“阴虚燥热”,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与肺、胃、肾三脏腑密切相关,以肾为关键。

1.从脏腑论消渴的病机

消渴的发病与水液代谢失常及气机紊乱关系密切,脏腑之中与消渴的发病关系最为密切的是肺、脾胃、肾、肝。肺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脾主运化水湿,脾主升清;肾藏精,主水,主纳气;肝主疏泄,调畅气机。

1.1消渴与肺的关系 肺主气,为水之上源,敷布津液。《医学纲目·消瘅门》云:“盖肺藏气,肺无病则气能管摄津液之精微,而津液之精微者收养筋骨血脉,余者为溲。肺病则津液无气管摄,而精微者亦随溲下,故饮一溲二,而溲如膏油也。筋骨血脉,无津液养之,故其病渐成形瘦焦干也。”肺气虚,肺不布津则口渴多饮,宣发肃降功能失常,津液直趋下行,随小便排出体外,故小便频数量多。津液不布,筋骨不得所养,可见形体消瘦,肺阴亏虚,燥热内生,故见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等消渴征象。

1.2消渴与脾胃的关系 胃主腐熟水谷,脾主运化,为胃行其津液,达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充养肌肤。《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若脾气虚,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津液不能上承于口,则口渴多饮;清气不升,水谷精微随湿气下趋,下注膀胱,故可见小便频数量多而味甜;筋骨肌肉不得水谷精微濡养,形体日见消瘦,日久甚则肢体痿废不用。

《脾胃论·脾胃胜衰论》云:“善食而瘦者,胃伏邪火于气分则能食,脾虚则肌肉削。”脾胃虚弱,脾不升津则胃不降浊,饮入之津液化为糟粕,壅遏在胃而生热,胃热则消谷善饥,而脾主肌肉,脾虚则肌肉瘦削。阴亏日久,虚火上浮,致使胃火炽热盛,也是消渴的常见原因。脾胃为升降运动的枢纽,曹爱玲认为脾胃升降失常,或太过,或不及,或升降反作,则致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至其他脏腑,出现各种代谢性疾病。脾胃运化失常,影响到他脏功能,如肺喜润恶燥,若脾气升降失常,不能散布精微于肺,肺無津可布,津液难以上濡诸窍,以致口渴多饮。

1.3消渴与肾的关系 中医学认为,消渴的发生与肺、脾、肾等有关,而以肾为本。如《石室秘录云》:“消渴一证,虽分上、中、下,但肾虚以致渴,则无不同也。”《医宗必读》亦日:“消渴本病在肾。”现代医学对糖尿病及肾虚本质的研究进展,糖尿病与肾虚在内分泌、免疫、自由基、遗传等方面关系密切,说明肾虚是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病机,也佐证了“消渴以肾为本”理论的正确性。

消渴的病机与肾藏精和主水的功能有关。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而寓元阴元阳,肾为一身阴液之根本,“五脏之阴非此不能滋”,肾阴虚为阴津亏损之本源,又肾为水火之脏,若肾阴不足,则虚火内生,上燔心肺则烦渴多饮,中灼脾胃则胃热消谷,五脏干涸,发为消渴。张介宾述:“又有阳不化气,则水精不布,水不得火则有降无升。所以直入膀胱而饮一溲二,以致泉源不滋,天壤枯润者,是皆真阳不足,水亏于下之消症也。”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津液不得蒸腾,不能上承于口,故口渴;肾虚不固则尿多尿频,同时伴见各种阳气虚的表现。

1.4消渴与肝的关系 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性喜条达而恶抑郁,功主疏泄,调畅气机,对脾胃运化、水液代谢及全身脏腑气机均有调节作用。故肝气条达,是全身气血调和,各脏腑功能正常协调的重要条件。肺气之宣肃、脾气之运化及肾气之封藏全赖肝气之疏泄正常。《内经》曰:“刚者多怒,怒则气上逆……故为消瘅。”提示消瘅发生与情绪波动有关,而情志不舒主要责之于肝。若情志不舒,肝失疏泄,郁而化火,消烁肺胃肾之阴津,可致消渴。木火刑金,肺津被灼,肺阴耗伤,则烦渴多饮,口干舌燥;横逆犯脾,脾失健运,精微不得运化,脏腑及四肢百骸得不到水谷精微的濡养,致气虚津亏,形瘦乏力;肝火犯胃,胃失和降,气机不利,化生胃火,则消谷善饥;肝肾同源,肝郁化火,下劫肾阴,则可使肾之封藏失职而见多尿。

2.从气血津液论消渴的病机

传统中医学认为消渴的病机主要是“阴虚燥热”,但现代人的体质、饮食结构、生活方式、外界环境有很大变化,现代消渴的病机较为复杂,现代诸多学者认为消渴的病机,不能简单的总结为阴虚燥热。笔者认为,要较为全面地阐述消渴病机,应分阶段探讨,消渴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主要病机。将消渴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各阶段病机分别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痰湿和瘀血。

2.1阴虚燥热 消渴病初起,阴津亏损,燥热偏盛,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燥热愈盛阴津愈虚,阴津愈虚燥热愈盛。《医学心悟·三消》“三消之症,皆燥热结聚也。”饮食失节,化生内热,胃肠热盛;或情志所伤,气机郁结,郁而化火,都可导致燥热内生;燥热伤阴,机体阴液受损,则燥热更盛,两者相互影响,出现烦渴多饮、多食易饥、消瘦、便干、舌红苔黄燥等干燥的症状。但消渴病的典型症状还有多尿、乏力、尿有甜味等表现,故阴虚燥热只是消渴病早期的主要病机,不能全面概述消渴总的病机。

2.2气阴两虚(阴阳两虚) 消渴中期,阴损及阳,阴阳俱损,以脾、肾阳虚为关键。阳虚主要以气虚为主要表现,如《灵枢·本神》日:“阴虚则无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壮火食气”,阴虚燥热日久伤气,故消渴中期病机以气阴两虚为主。吴童认为消渴病气阴两虚,阴虚以肾阴虚为主,气虚以脾虚失运、清气不升为多,表现为消谷善饥、形体消瘦、周身乏力等。重者肾气亏虚,失于固摄,故小便频多;肾阳亏虚,津液失于蒸化;阴损及阳,阴阳两虚,则消渴病情进一步加重。

2.3痰湿与瘀血 气血津液以流通为贵,津液凝聚而成痰饮,血液凝聚而成瘀血。消渴后期,脾胃气虚,不化水液,水液凝而为痰湿。段军等认为脾胃是气机升降的枢纽,脾胃气滞,食积不化,运化不健,津液不布,则水湿不化,形成痰湿。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气郁滞,气机不畅,不能推动血液运行,血行艰涩,水液代谢受阻,也可为痰为湿。耿峰认为消渴病初起因“壮火食气”而气虚,气虚不运而挟湿挟瘀至后期,气虚血瘀日久,三焦失其决渎,水湿聚之而成。久病及肾,肾气不足,水泛成湿;肾阴亏耗,虚火灼液,化湿生痰;脾肾阳虚,温煦无权,更助痰湿聚生。

王旭等认为病程日久,导致各脏腑功能及气血阴阳的失调,或气滞,或痰阻,或气血阴阳虚衰,皆能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使血行不畅而致脉络瘀阻。并提出气虚致瘀、气滞致瘀、津亏(火旺)致瘀、阳虚(寒凝)致瘀、痰壅致瘀、久病入络致瘀。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气虚则无力推动血液运行,气滞则血行不畅而致瘀血。津血同源,阴津亏损,津伤血少,血行艰涩,停而为瘀;或阴虚火旺,灼伤阴津,血液凝炼,而致瘀血。久病阳虚,阴寒内生,寒凝则血瘀。痰随气机升降,无处不到,深入脉络,血脉受阻,影响气血流通亦可致瘀。痰浊与瘀血相结,形成痰瘀互结。痰湿瘀血与消渴病并发症也有紧密关系,可导致心悸、胸痹、眩晕、中风、水肿等。

消渴的临床辨证体会 篇7

关键词:消渴 治疗原则 三消 立足于肾

1 中医消渴的含义

消即口渴,指病人多表现为口渴、多饮,为病人首先出现的症状。其特点为口渴、多饮,饮不解渴。消渴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指消化,即水谷食入易消,提示了有多饮、多食的症状;二指消耗 、消烁,即气血特别是阴液的消耗,体现在身体逐渐消瘦上。总之,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证。

2 病因病机

2.1 病因

2.1.1 饮食不节指过食肥甘、醇酒厚味,导致积热内蕴,化燥伤津。

2.1.2情志失调过度精神刺激,特别是忧思恼怒、所欲不遂,气机郁结化火,木火刑金,或肝火犯胃,燥热内生,产生消渴。

2.1.3 劳欲过度过度疲劳,劳则耗气,不能运化水谷之气,谷气内郁,久则化热化火,可致消渴;或房室不节,耗伤阴精,阴虚火旺,上蒸肺胃,导致消渴。

2.1.4素体阴虚先天禀赋不足,五脏虚弱,特别是肾阴不足,火热易侵而致消渴。

2.2病变脏腑中医认为消渴的产生与肺、胃、肾关系密切,尤其肾最为关键。

2.3 病机特点

2.3.1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为基本病机)燥热,不同于阴虚内热,有邪实的一面。如燥热偏盛,可以清热为主;而阴虚内热,即使内热再甚,仍以滋阴为主,佐以清热,二者有虚实之别,燥热又不同于热在气分的实热证。因为有阴虚的一面,所以不可单用辛寒苦寒之品,要佐以养阴之品。阴虚与燥热互为因果,阴越虚,燥热越甚。其次消渴初起以燥热为主,病偏实;在中期,阴虚燥热互见,虚实夹杂;后期以阴虚为主,属虚证;到极期,阴损及阳而致阴阳俱虚,或以阳虚为主。总之,阴虚燥热的病机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肺胃肾三脏的阴虚为本,各脏的燥热为标;二是肾阴虚为本,肺胃燥热为标。

2.3.2气阴两虚主要为脾气虚弱。临床病人多表现有疲倦,乏力,气短,自汗等症。甚至有些病人“三多一少”症状不典型,只表现为疲倦乏力,不耐劳累,体质肥胖,舌淡胖,苔白,脉细弱。

2.3.3瘀血阻滞阴虚燥热为瘀血产生的主要机理,阴虚可致血瘀,燥热亦致血瘀,瘀血一旦形成可加重消渴。因津血同源,血瘀可影响津液正常敷布,可致口渴,同时瘀血阻滞可产生肢体疼痛、麻木、胸痛等各种兼变证。

2.4治疗原则

2.4.1养阴清热,尤重视养阴

2.4.2注意事项(1)长以滋补,慎用苦寒;(2)治分三消,立足于肾;(3)补气可生津;(4)润燥须活血。

2.5消渴证治

2.5.1上消

症状: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方药:消渴方(《丹溪心法》)加天花粉等。

2.5.2 中消

症状: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或有口渴多饮,苔黄,脉滑实有力。

治法: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方药:玉女煎(《景岳全书》)加黄连、栀子、玄参。

2.5.3下消

2.5.3.1肾阴亏虚

症状: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或尿甜,口干唇燥,或五心烦热,舌红,脉沉细数。

治法:滋阴固肾。

方药: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山药必须生用。

2.5.3.2阴阳两虚

症状: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面色黎黑,耳轮焦干,腰膝酸软,阳萎不举,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阳滋肾,固摄津液。

方药: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桂枝改用肉桂。

2.5.3.3脾气虚弱

症状: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或食少伴神倦乏力,虚胖,或日渐消瘦,气短懒言,舌淡苔白而干,脉细弱。

治法:健脾益气,摄精止渴。

方药:七味白术散(四君子汤加木香、霍香、葛根)。

2.5.3.4 气阴两虚

症状:口渴较甚或口干唇燥,面色潮红,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润燥止渴。

方药:玉液汤(生黄芪、生山药、天花粉、知母、葛根、五味子、鸡内金)。

2.5.3.5湿热中阻

症状:渴不多饮,多食善饥,脘腹痞闷,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化湿,生津止渴。

方药:黄芩滑石汤加黄连、苍术。

2.5.3.6瘀血阻滞

症状:口渴多饮或口干唇燥,伴舌质瘀黯,舌下脉络粗大而长,或胸中刺痛,或半身不遂,脉涩或结代。

治法:活血化瘀,润燥止渴。

方药:降糖活血方(丹参、川芎、益母草、当归、赤芍药、白芍药、木香、葛根)加鬼箭羽、水蛭。

参考文献:

1. 朱丹溪 《丹溪心法》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08月

2. 张景岳 《景岳全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年05月01日

3. 钱乙 《小儿药证直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06月

4. 张仲景 《金匮要略》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08月

消渴病的健康教育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消渴病痹症患者为该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该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男17例,女23例,平均年龄(55.74±5.23)岁,平均消渴病痹症病程(4.68±2.21)年;对照组患者40例,男18例,女22例,平均年龄(55.24±5.10)岁,平均消渴病痹症病程(4.73±2.19)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常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西药降糖、降压、调脂、抗血小板凝聚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中医多途径给药的治疗,具体如下:(1)甲钴胺足三里穴位注射,将0.5 mg的甲钴胺与2 m L的生理盐水混合,使用5 m L的空针抽取药液,闫焕哲足三里穴位处垂直缓慢进针,回抽无血后,将药液注入;(2)辨证口服,阴虚燥热者治法为养阴清热,活血通络,药用丝瓜络、地龙、全蝎、枸杞、菊花等;气阴两虚者治法为益气健脾,养阴通络,药用山药、麦冬、人参、蕲蛇、鸡血藤等;脾肾阳虚,血滞痰痹者治法为温补脾肾,助阳通痹,药用黄芪、淫羊藿、白芥子、益母草、茯苓等。(3)足浴,按以上糖尿病分型依据患者具体中医分型酌情加减药物,将以上药材放入2 500~3 000 m L的清水中煎煮,使用药液进行足浴,30 min/次、1次/d;(4)艾灸治疗,对患者的阳气虚双涌泉穴进行艾灸治疗,选用普通常规的清艾条,行传统温和艾灸法,30 min/次,以患者局部10 cm×10 cm的皮肤发红为度。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和神经系统体征进行评分,包括疼痛、麻木、腱反射和针刺觉,按照每项症状或体征的严重程度计分,无计0份、轻计1分、中计2分、重计3分,计算总分;依据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程度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各项自觉症状显著好转或消失,膝反射恢复或显著改善)、有效(各项自觉症状有效改善,膝反射得到好转,SCV有所增加)和无效(各项自觉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恶化,膝反射和SCV无改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7.0软件对收集到并经整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并用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麻木、腱反射、针刺觉等神经系统症状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麻木、腱反射、针刺觉等神经系统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与该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更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更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消渴病痹症不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同时具有广泛的影响性,可对患者的植物神经、外周神经、躯体神经、中枢神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6]。中医认为,消渴病痹症属于“痈疸”“痿证”“痹证”“汗证”的范畴[7],治疗重点在于从整体观念出发,辩证施治,针对不同的体征和症状采取具体的治疗措施和治疗手段,将药物治疗与自我调理充分的有机结合[8]。该次研究中,接受中医多途径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疼痛、针刺觉等神经系统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接受常规西医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中医多途径治疗消渴病痹症疗效显著,具有见效快、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等特点,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腱反射、针刺觉等神经系统症状的积分,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杨娟,李雪梅.甲钴胺穴位注射联合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4):68-69.

[2]何慧,孙博,周江,等.甲钴胺穴位注射联合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新疆中医药,2013,31(4):41-42.

[3]刘海芳,薛原,宗倩倩,等.艾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3,28(1):111-112.

[4]王欢欢,梁家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J].陕西中医,2015(7):936-937.

[5]渠昕,赵恒侠,李增英,等.25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辨证分型及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2,2(2):22-24.

[6]李小芳.温阳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

[7]施君,张文川.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2(1):116-119.

消渴病脾瘅初期饮食疗法 篇9

脾瘅期是消渴病的第1期。脾瘅期的主要症状可以简单概括为“吃多、动少、肥胖”。此期疾病初起, 病情尚轻, 患者常常掉以轻心。饮食疗法简便易行, 又切实有效, 很适合患者应用。根据病情具体表现, 脾瘅期又可以细分为初、中、后期三个过程。不同阶段的患者有着相对独特的饮食特点。本文重点介绍消渴病脾瘅初期的饮食疗法, 供大家参考。

《黄帝内经》针对脾瘅期病机的核心论述是“数食甘美而多肥”。饮食不节, 多食甘美, 导致肥胖而诱发此病。临床发现脾瘅初期患者特征表现是“壮”, “能吃、能干”。体重短期内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但没有明显不适症状。该期患者的饮食习惯, 常常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常因工作、应酬等原因外出就餐, “胡吃海塞”, 即“数食甘美”;二是日常生活也多存在饮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因此, 初期患者饮食治疗应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纠正饮食偏颇。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合理饮食到底有多重要?

“民以食为天”、“病从口入”等说明饮食重要性的俗语, 大家都耳熟能详, 但未必真正重视。紧

张、繁忙的工作生活, 首先挤占的是用餐时间。“不吃算了”, “随便吃点”或“大吃一顿”的声音随处可见;相反, “好好吃饭”的叮嘱则渐行渐远。

大量医学研究表明, 以糖尿病为首的代谢紊乱疾病, 包括高脂血症、痛风、脂肪肝等, 与饮食不合理关系极为密切。在对疾病的干预上, 饮食治疗也是一切其他治疗措施的基石, 绝不是可有可无、可听可不听的医嘱。应该改变“打针吃药”才是治病方法的陈旧观念, 充分认识合理饮食对于保持健康和防治疾病的重要作用。

二、怎样面对宴请和“大餐”?

尽管我们一再强调减少外出用餐对健康大有裨益, 但现实生活中难以完全避免聚会和宴请。那么面对丰盛“大餐”我们该怎么办呢?

实际上很多有机会“数食甘美”的人并未发展为肥胖, 这其中的奥妙就在于“甘美”饮食不必完全拒绝, 但是一定不能“多”。“多”包括两个方面:频率多和数量多。如何判断“多”了呢?最简单、最重要的就是监测体重变化。一般情况下, 若体重增长了, 就是“多”;体重不长或降了就是“不多”。如何做到“不多”呢?简单几种方法, 参加宴会时要靠毅力克服过于旺盛的食欲, 用知识合理选择甘美饮食;若自觉吃多了, 就要减少摄入, 并多吃素淡饮食。正如不少专家所说:“有机会摄入‘甘美’饮食体重长三斤, 不参加宴会时多食素淡饮食体重减三斤, 这样就能维持体重平衡了”。这种权宜之计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补救, 但也属不得已而为之, 并不值得提倡。总之, 被过多聚会、宴请的“甘美”大餐所困扰的脾瘅期患者, 只要不是“开怀畅饮”、“大快朵颐”, 不让体重“日新月异”、“飞速发展”, 也可以做到合理饮食, 防治疾病。

三、如何调整日常饮食结构?

临床发现该期患者的饮食结构有如下特点:⑴每日热量摄入时间不合理。往往“早餐省略、中餐对付、晚餐补足”, 晚上摄入热量比例最高, 极易加速皮下和内脏脂肪堆积, 促使肥胖;⑵每餐的热量摄入构成比例不合理。蛋白质、饱和脂肪酸摄入偏多, 不饱和脂肪酸、纤维素、维生素等摄入较少, 造成营养相对不均衡;⑶每日总热量摄入超标。短期内体重逐渐增加, 出现“发福”迹象。因此, 建议脾瘅初期的患者, 参照以下几点进行饮食调整:

1、保证早餐, 适量午餐, 控制晚餐

早睡早起, 清晨留出享用丰盛早餐的时间, 为一日的工作“加油”。保证250毫升牛奶或豆浆、一个鸡蛋和1~2两主食摄入, 是营养早餐的基本。工作间歇可以摄入少量坚果, 如花生、腰果、核桃等, 以避免正餐时间由于饥饿感过于明显, 而不自觉地增加热量摄取。晚餐采取“七分饱”的原则, 在个人日常食量的基础上, 减少约1/3主食的摄入, 减少或停止鱼类、肉类等荤菜摄入, 适当增加蔬菜的摄入。每晚自测体重, 根据体重变化评价饮食摄入是否合适。

2、谷物为主, 蔬菜足量, 肉类适量

脾瘅期的患者常常存在这样的错误观点。为了控制体重, “少吃饭多吃菜”;为了保证营养, 增强体力, “顿顿有肉”。结果体重不降反升, 还出现如高脂血症、糖调节受损等诸多健康问题。究竟是哪里出问题了呢?

“营养均衡”是合理饮食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 过多摄入某种单一营养成分是饮食营养的常见误区。例如肉类含有高蛋白的同时, 油脂的含量也不低, 若再经红烧、油炸、油炒等烹制过程, 则热量更高, 过量摄取对体重控制有害无益。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结构中, 谷类食物位居底层, 包括面粉、大米、玉米粉等, 是膳食中能量的主要来源;蔬菜、水果占据“膳食宝塔”的第二层, 若就重量而言, 占每天摄入食物的最大比重;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位于第三层;油脂类位于塔尖的位置, 推荐每日摄入重量低于25克。因此, 提倡“谷物为主, 蔬菜足量, 肉类适量”, 充分认识营养平衡的重要性。

3、从烹调方式入手, 控制总热量

常有人困惑不解, 为什么常吃素菜、少荤菜, 运动量也不小, 可体重还是不见下降呢?这种现象其实很常见, 但仔细探究, 就能发现问题的实质。首先从烹调方式看, 这些人们往往偏好油炒、油炸等方式。红烧肉、炸鱼排就不用说了, 即便是炸茄合、炒苦瓜, 也习惯多放油, 菜炒好后盘子里油汪汪。菜吃完了, 再将油油的菜汤拌饭吃。大家要知道, 油脂提供的热量是糖类和蛋白质的2倍以上。因此, 不恰当的烹调方式给菜肴增加的的额外热量, 可能会远远大于菜肴本身所含热量。因此, 选择合理的烹调方式, 对于控制每日摄入总热量也非常重要。如蔬菜可以采取生食、凉拌、蒸煮等方式烹制。

老年病友慎用消渴丸 篇10

一位60多岁的退休教师患2型糖尿病多年,长期口服格列齐特(达美康),血糖控制平稳。最近因并发肺结核,出现口渴症状,化验血糖升高,在医生建议下改用胰岛素治疗。在使用了一段时间诺和灵后,血糖控制良好。但他嫌每天自己注射两次诺和灵麻烦,于是自作主张,去药房购买了一瓶消渴丸,还买来一瓶黄酒,说是做药引子来就着消渴丸服用。第二天清早,家人发现他面色苍白、出汗、肢体不能动弹,以为他得了“中风”,急忙送医院急救。在医院急诊室,医生仔细询问了病史,了解了他服用消渴丸的经历,经过检查,诊断为低血糖症,给予注射葡萄糖液。由于抢救及时,这位老人转危为安。

解读

消渴丸是治疗糖尿病的成药。它含有一定量的格列本脲(优降糖)。糖尿病患者切不可“断章取义”,自行购买,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严格说来,低血糖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由于血糖低引起的一组症状。低血糖的症状轻重既与血糖下降的程度有关,也与血糖下降的速度有关。低血糖维持的时间如较长,可损及脑细胞功能,严重时则会危及生命。

为什么会发生低血糖症呢?对糖尿病患者而言,最有实用意义的是应警惕以下两种诱因:一是降糖药使用不当引起的低血糖症;二是酒精性低血糖症。

相当多的糖尿病患者需使用降糖药。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特效药,但如果使用过量,就会引起低血糖症。在我国,糖尿病患者对注射胰岛素相当谨慎,不少患者当口服降糖药治疗效果不好时,仍不愿注射胰岛素,殊不知口服降糖药使用不当也可造成严重的低血糖症。在口服降糖药中,最易引起低血糖的是优降糖片,此药属于第二代磺脲类药物,其作用是能够促使胰岛素分泌和强化胰岛素作用。优降糖的作用快而强,老年糖尿病患者因服用优降糖不当而产生低血糖症状的例子并不罕见,甚至可以引起重度低血糖症而致死,所以要慎用。消渴丸内除中药成分外只是含有少量优降糖,适用于糖尿病患者,但患者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能像本病例中的退休老师那样想当然。

那么,饮酒怎么会引起低血糖症呢?原来,人在饮酒过多时,由于酒精抑制脂肪、蛋白质转变为葡萄糖,医学上称为酒精性低血糖症。酒精性低血糖症通常发生于空腹中等量或大量饮酒后,既可发生于餐后3-4小时,又较多发生于餐后6-24小时,表现为昏迷木僵状态,脉速、多汗、体温低,呼气有酒精气味,易被家里人误认为“酒醉”。此时如能及时注射葡萄糖液,可迅速恢复,倘若只是给他一杯浓茶,“让他自己醒”,没有及时送医院救治,严重者可因此而致死。有的患者因延误了抢救时间,脑组织受到不可逆的损害而留下终身后遗症。据资料显示,重症酒精性低血糖症的死亡率可高达10%。甲亢、肝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长期饥饿者以及正在使用胰岛素或口服磺脲类降糖药的糖尿病患者在过量饮酒后,也易发生酒精性低血糖症。

消渴的辨证施护 篇11

通过多年的临床护理实践,笔者深切体会到对消渴患者除做好一般护理外,更应重视辨证施护,对每一位消渴患者,在调护方面,必须弄清致病因素,不同的证型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现将临床护理分述如下:

1 一般护理

1.1 作息及饮食[2,3]

根据病情适当休息,不宜过度劳累,病重者卧床休息。

本病饮食护理十分重要,糖尿病患者饮食一般限制在每日6~8两。适当增加蛋白质,督促患者严格控制饮食,饥饿明显者,可加新鲜蔬菜充饥,不可自行另加米面等主食。禁烟戒酒,忌食辛辣厚味,尤其禁食甜薯、藕、马铃薯及含淀粉较多的食物。轻型无合并症者,可单用饮食疗法,选是白菜、冬瓜、山药、豆类、鸡蛋、瘦肉等。平时可常用山药煮熟代食,具有养阴生津止渴的作用。

1.2 心理

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加强精神护理,消除患者顾虑,增强治疗信心[4]。

1.3 观察体征、症状

观察体重、尿量的变化,每周测体重一次,每日记录出入液量及小便次数,并注意尿的颜色、气味,随时留置标本,以备检查。

糖尿病患者应严格观察病情,如发现患者厌食、呕吐、腹痛、口内有苹果味等症状时,应警惕发生酮症酸中毒的可能,及时报告医生准备抢救措施。

1.4 并发症

本病常易发生并发症,应多加注意有关兼证,若出现多发性创疔者,应指导患者注意皮肤清洁卫生,避免抓破皮肤发生感染。

1.5 服药

降糖药必须饭前给服,如需用胰岛素治疗者,按医嘱饭前半小时准量注射,并观察反应,防止过量后引起低血糖,如头昏、心悸、出汗、全身无力、脉细数等,严重者可以发生昏迷、抽搐等症。如有上述症状出现,应速喂糖水,并立即报告医生。

2 辨证施护

2.1 阴虚燥热证

消渴初起,口渴多饮,消谷善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炽盛,耗液伤津,故口干舌燥,烦渴多饮。肺主治节,燥热伤肺,治节失职,水不化津,直趋于下,故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是内热炽盛之象。宜养阴清热润燥。方用消渴方、白虎加人参汤加减。护理上对于多饮多尿者每天记录水分进出量。多食易饥者应控制饮食,可参照一般护理的饮食。口渴患者可针刺肺腧、少商、鱼际等。严禁辛辣烟酒等助热生火刺激之品。避免情志刺激扰动五志之火。

2.2 气阴两虚证

病程较长,多饮多食多尿不若初起时严重,伴有汗多、气促、精神疲劳、脉重按无力。治宜益气养阴生津。方用六味地黄丸、参苓白术散加减。

护理上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根据体力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每天坚持小步跑。经常观察患者的视力、皮肤以及全身症状,定期测血压,注意并发雀盲、白内障、痈疖、肺痨、眩晕等症。一旦发生,应结合有关病症护理。

2.3 阴阳两虚证

病延已久,口干舌燥,渴而多饮,尿量频多,畏寒肢冷,腰酸腿软,面色黧黑,消瘦,舌淡白,脉沉细无力。肾失固藏,肾气独浊,故小便频数,混浊如膏。下元虚备,约束无权,而致饮一溲一。水谷之精微随尿液下注,无以熏肤充身,残留之浊阴,未能排出,故面色黧黑不荣。肾主骨,开窍于耳,腰为肾之府,肾虚故耳轮焦干,腰膝痠软。命门火衰,宗筋弛缓,故见形寒畏冷,阳痿不举。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是阴阳俱虚之象。治宜滋阴温阳益肾。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护理上以休息为宜,严重者卧床休息,禁忌房事。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出现酮症酸中毒以及卒中、水肿等并发症。可用枸杞子、鲜生地黄煎汤代茶饮;适当进食芡实、核桃、猪腰等补肾之品[5]。

综上所述,笔者体会到对消渴患者的辨证护理,要跟据上消、中消和下消不同的证型,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给予情志、起居、饮食等方面的护理,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提高临床疗效,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儒门事亲·三消之说当从火断》篇说:“不减滋味,不戒嗜欲、不节喜怒、病已而复作。能从此三者,消渴亦不足忧矣。”[1]

参考文献

[1]张伯臾.中医内科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249-252.

[2]张云.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糖尿病[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8) :165-166.

[3]邱健力.永无止境:糖尿病防治任重道远[J].中国当代医药, 2008, 15 (22) :封面.

[4]孙琳, 杨本付, 耿厚法, 等.济宁市糖尿病人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 (15) :13-15.

消渴丸,切勿用酒“引” 篇12

也许有人会问,消渴丸是一种中成药,是比较安全的,怎么会引发这么严重的不良反应呢?老周的昏迷,跟他用酒送服消渴丸又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消渴丸并不是单纯的中药。在它的配方里,还有一种西药成分——格列本脲。格列本脲的商品名叫优降糖,属第二代磺脲类降糖药,它可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并强化其作用,降糖作用快而强,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但是现在很多患者不了解实情,认为消渴丸为纯中药制剂,经常自作主张地使用,这是十分危险的。

老周的昏迷与饮酒也脱不了干系。酒精进入人体后,可抑制脂肪、蛋白质转化为葡萄糖,还会刺激胰岛素分泌,这种胰岛素分泌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升高并不“合拍”。通常,大量饮酒30~60分钟后血糖会达到高峰,而人体的胰岛素常常在饮酒后2~3小时才达到高峰。如果用药送服降糖药或饮酒后立即服用降糖药,药效也会在2~3小时后达到高峰,这两个高峰叠加,就会导致来势凶猛的低血糖。

同时,酒精性低血糖症表现为昏迷木僵状态、脉速、多汗、体温低、有酒味,易被家人误以为是简单的醉酒,延误治疗,很可能因此危及生命。

所以,糖尿病患者切不可用酒送服包括消渴丸在内的降糖药,平时饮酒也应严格控制,饮后要尽快进食主食,避免发生酒精性低血糖症。

【消渴病的健康教育】推荐阅读:

消渴病的家庭护理指导05-27

消渴肾病09-13

上一篇:暑假趣事500字作文下一篇:2023年下半年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