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肾病

2024-09-13

消渴肾病(精选4篇)

消渴肾病 篇1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一种重要合并症, 近年来, 其发病率在不断上升, 逐渐成为终末期肾脏疾病的第二位原因, 仅次于肾小球肾炎[1]。为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 需要有效控制微量白蛋白尿期的发展。为探讨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消渴方与六味地黄汤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分析。 笔者对该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3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消渴方联合六味地黄汤治疗, 效果较为显著,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接收治疗的6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 平均将其分为33例观察组和31例对照组, 其中, 观察组: 男18例, 女15例, 年龄36~73岁, 平均年龄54.2岁;病程4~13年, 平均病程8.9年;对照组:男17例, 女14例, 年龄37~74岁, 平均年龄55.3岁;病程5~14年, 平均病程9.4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无较大差异,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 均给予常规治疗, 主要包括降压、降糖、降脂以及控制饮食等治疗, 对患者给予口服二甲双胍或者胰岛素等治疗, 3次/d, 0.25~0.5 g/d;每次12.5 mg卡托普利, 2~3次/d。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消渴方联合六味地黄汤治疗, 配方主要包括人参、生地、葛根、黄芪、苍术、莲须、山药、玄参、熟地、泽泻、茯苓、丹皮、山茱萸以及芡实等, 将其加入到500 mL的水中煎服后使用, 1剂/d, 早、晚各一次。两组患者均为4周一个疗程, 共治疗三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 对两组患者的疗效、24 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以及血肌酐水平变化进行观察对比。

1.4 疗效评定标准[2]

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和“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内容作为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 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或者完全消失, 经测定, 24 h尿蛋白定量与血肌酐下降为正常范围或者超过70%;有效:治疗后, 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 经测定, 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下降为30~ 70%;无效:治疗后, 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 经测量, 尿蛋白和血肌酐未达到上述标准。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显效21例, 占63.6%, 有效11例, 占33.3%, 无效1例, 占3.1%, 总有效率为97.0%;对照组患者显效16例, 占51.6%, 有效4例, 占12.9%, 无效11例, 占31.7%, 总有效率为64.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2.2 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对比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为 (0.49±0.30) g/24 h, 血肌酐为 (80.0±17.6) μmol/L, 尿素氮为 (5.43±1.71) mmol/L;对照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为 (0.86±0.59) g/24 h, 血肌酐为 (93.6±17.42) μmol/L, 尿素氮为 (6.29±1.34) mmol/L;观察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以及尿素氮改善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的病理机制较为复杂, 其主要以精气亏耗、气阴两虚以及阴阳两虚为本虚, 以湿浊内蕴、水湿稽留、淤血内停以及燥热内生为标实;且在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阴津亏耗、肺胃燥热, 属于正虚邪湿证;发病后期主要表现为肝肾两伤、精气俱损, 易发展为阴阳两虚、肝肾阴虚、阳虚水泛以及气阴两虚等。消渴方配方中的玄参、黄芪、人参以及生地能够起到养阴生津、大补元气的作用;葛根能够起到生津止渴、清热生脾的作用;苍术能够起到燥湿健脾的作用;丹参能够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 芡实和莲须能够起到固肾缩尿的作用, 整方联合能够发挥出气血兼顾、寒热适中、补而不燥以及滋而不腻的效果;六味地黄汤成分主要包括山药、山茱萸、熟地、泽泻、茯苓以及牡丹皮等, 六味合用, 能够起到三补三泻的作用[3]。在该组研究中,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 采用消渴方联合六味地黄汤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以及尿素氮改善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采用消渴方联合六味地黄汤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 能够降低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以及血肌酐水平, 提高治疗有效率。

摘要:目的 探讨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消渴方与六味地黄汤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 选择该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接收治疗的6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 平均将其分为33例观察组和31例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 采用消渴方联合六味地黄汤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以及尿素氮改善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消渴方联合六味地黄汤治疗, 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 并降低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以及血肌酐水平, 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六味地黄汤,消渴方,疗效,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张红艳, 关伟.消渴方合六味地黄汤治疗糖尿病肾病30例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3, 1 (6) :58-59.

[2]黎海冰.厄贝沙坦联合六味地黄汤加减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J].社区医学杂志, 2014, 12 (1) :39-41.

[3]余沛亮, 王景川, 徐闻, 等.通信电源用电池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电池工业, 2009, 14 (3) :209-210.

消渴肾病 篇2

1材料

SD雄性大鼠60只, 体重160~180g, 鼠龄2~3月, 购自首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加味消渴康 (由生黄芪、山萸肉、生薏仁、水蛭、葛根、丹参、决明子组成) :购自北京祥威药业公司;氯沙坦:购自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 生产批号:100438。链脲佐菌素 (STZ) :美国Sigma公司;兔抗MMP-9多克隆抗体:美国abcam公司;兔抗TIMP-1多克隆抗体:美国abcam公司。

2方法

2.1 动物模型制备及分组

本实验采用单侧肾切除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制作DN大鼠模型, 血糖浓度≥16.7 mmol/L, 尿糖定性>+++, 确定DN造模成功[2]。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氯沙坦组 (5.2mg/kg·d-1) 、加味消渴康小剂量组 (13.125g/kg·d-1) 、加味消渴康中剂量组 (26.25g/kg·d-1) 、加味消渴康大剂量组 (52.5g/kg) , 另取大鼠8只作正常对照, 每日1次, 连续灌胃12周, 正常组及模型组每日灌服等量蒸馏水。

2.2 标本采集和观察指标检测

各组大鼠于给药后第6周末和第12周末进行眶下静脉取血, 运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生化水平。于第12周末进行肾脏取材, 肾组织常规制片, 运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肾组织MMP-9和TIMP-1的蛋白表达, 400倍镜下随机选择10个视野, 并用图文处理系统进行分析。

2.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 for Windows进行统计处理, 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undefined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和LSD检验。

3实验结果

3.1 各组大鼠肌酐 (SCr) 、尿素氮 (BUN) 水平比较 见表1。

与正常组比较*P<0.05, **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 ◆◆P<0.01;与氯沙坦组比较▲P<0.05;与加小组比较★P<0.05, ★★P<0.01

3.2 各组大鼠肾组织MMP-9、TIMP-1表达的测定 结果见表2。

MMP-9表达主要位于肾小管及肾小管间质。正常组显色最重;模型组显色最轻。氯沙坦组、中药三剂量组与模型组比显色稍重。TIMP-1表达主要位于肾小管及肾小管间质。正常组显色最轻;模型组显色最重;氯沙坦组、中药三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显色稍浅。积分光密度值比较见表2。

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

4讨论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MMPs/TIMPs系统在糖尿病肾病ECM的异常积聚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MMPs是多种类型胶原蛋白、明胶、纤连蛋白等的水解酶[1]。TIMPs是MMPs的特异性抑制因子, 它们能够形成MMP-TIMP复合体, 从而阻断MMPs与底物结合, 因此TIMPs过度表达可以抑制MMPs对ECM的降解作用;二者的相互作用影响着ECM的代谢平衡[2]。

加味消渴康由生黄芪、山萸肉、生薏仁、水蛭、葛根、丹参、决明子组成。生黄芪、山萸肉为君药, 能够益气养阴、培补肾元, 扶助正气而使湿浊不生;生薏仁、葛根为臣药, 祛除湿浊且养阴生津;决明子、丹参、水蛭共为佐使药, 既能活血祛瘀, 又能使湿浊从大便排出, 使邪有出路。全方针对糖尿病气阴两虚, 肾元亏虚, 痰瘀互结的病机, 具有益气养阴、补益肾元、祛瘀化痰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亦证实:黄芪、生薏米能降低血糖[3];山萸肉能够降低尿素氮;葛根、决明子、丹参、水蛭能够改善肾脏微循环[4,5,6,7]。

本实验结果表明, 加味消渴康能够降低DN大鼠SCr及BUN, 并能调节MMP-9和TIMP-1的表达, 推测加味消渴康可能是通过作用于MMP-9/TIMP-1系统来调节ECM的代谢, 从而对DN大鼠起到治疗作用, 其具体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俊, 潘时中.细胞外基质降解酶系与糖尿病肾病.医学综述, 2008, 14 (17) :2610.

[2]高苹, 贾汝汉.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的建立.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7, 8 (6) :316.

[3]熊维建, 杨敬, 钟锦.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近况.中国中医急症, 2004, 13 (7) :460.

[4]郭妍, 王晓莲, 董海荣.糖尿病肾病Ⅳ型胶原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及葛根素的治疗作用.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2000, 20 (1) :150.

[5]杨明正, 张小如.决明子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织NF-κB活化的影响.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 16 (3) :150.

[6]胡波, 李锋, 王燕午, 等.丹参对糖尿病肾病大鼠MMP-2、TIMP-1、TGF-β1和Ⅳ-C表达的影响.时珍国医国药, 2008, 19 (12) :3022.

消渴期分阶保健操——消渴期 篇3

一、防治眼病的运动疗法

眼睛受大脑第一对神经指挥, 其病变甚多且复杂。防治眼病的运动疗法很多, 这里只介绍几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只要早做并坚持下去常能有效。

1、揉按睛明、攒竹穴亮眼睛:

睛明穴位于双眼内眼角, 为足太阳膀胱经起点。用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揉按双侧睛明穴26~52次, 可使双目与全身阳气相通, 利于眼睛明亮, 故曰睛明。接着再揉按攒竹穴26~52次, 攒竹穴位于眉毛内端, 为足太阳膀胱经起点的第二小站, 揉按有助阳气通达, 使眼睛明亮。需注意, 重按可使眼睛充血水肿、视物模糊。

2、抹刮眉弓防治眼干涩痛:

眉弓三穴: (1) 眉尖攒竹; (2) 眉中鱼腰; (3) 眉尾丝竹空。攒竹位于足太阳膀胱经, 鱼腰为经外奇穴, 能治目赤肿痛、眼睑润动, 丝竹空于足少阳胆经相通, 抹刮后有利外眼肌群和组织经络疏通、气血循行, 有疾可治, 无疾能防。

3、按压四白治肿痛:

先把左、右食指和中指并拢对齐, 分别按压在鼻翼上缘的两侧, 然后食指不动, 中指和其它手指缩回呈握拳状, 食指所在的位置就是四白穴。取准穴位, 采用轻轻按压手法, 可防治目赤肿痛。

4、捻压耳垂, 转动眼球防治眼底病变:

双手拇指和食指分别夹住耳垂捻压。同时保持头部不动, 闭目远视, 接着转动眼球, 先按照逆时针方向 (上-左-下-右) ;然后眼球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上-右-下-左) 。按摩耳垂上主治眼病的穴位, 同时转动眼球, 可缓解眼肌的紧张度, 改善眼底血液循环, 有利防治眼底病变, 有出血和炎症者忌做。

二、防治耳病的运动疗法

《黄帝内经》:“耳者, 宗脉之所聚之地。”耳与全身经络及五脏六腑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受大脑第八对神经指挥。人体各器官组织在耳廓的局部皮肤上都有相应的刺激点, 一旦器官组织发生病变, 耳上的特定部位 (中医称之为“耳穴”) 就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和反应。此外, 中医认为“肾主藏精, 开窍于耳”, 耳是“肾”的外部表现, “耳竖者肾坚, 耳薄不坚者肾脆”。内耳病多为耳鸣、听力减退、耳聋等的发生与糖尿病、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 或病毒感染、精神高度紧张、压力过大等疾病有关, 也与噪音、用药不当等有关。平素加强保健具有防治耳鸣、耳聋的作用。

1、耳不妄听:

不同的声音或语言对大脑是一种刺激。强烈的声音对听力损害更大, 可闭口掩耳避免之。因此, 不听对健康不利的东西, 且音量要适宜。

2、耳勿久听:

久听噪音可发生噪音性耳聋。听的时间久了应休息一会儿, 避免听力疲劳。

3、常“鸣天鼓”:

静坐闭目养神, 双手心紧贴两耳孔, 五指贴耳后脑部, 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扣后脑部则耳内可出现鼓声, 故称“鸣天鼓”, 可扣26次, 然后快速将双手掌离开耳孔, 如此连续做10次。此法具有醒脑强志、聪耳明目等作用。

4、耳常按摩:

耳部按摩可以明显促进耳部的血液循环。通过体内的经络传导到相应的脏腑, 改善相应的脏腑功能, 起到治病和保健的作用。以其发热发红为度, 反复进行多次。可在“鸣天鼓”后进行。具体方法有:

(1) 提拉耳尖法:用双手拇、食指捏耳上部, 先揉捏此处, 然后再往上提揪, 直至该处充血发热, 约50次左右。此处的穴位有神门、盆腔、内外生殖器、足部、踝、膝、胯关节以及肝阳穴、风溪穴, 均可保护耳部的健康。

(2) 按压耳轮法:用拇、食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按压、揉捏耳轮, 使其发热, 然后再向外拉耳朵15~20次。不能过度用力以防肿痛。耳轮处主要有颈椎、腰椎、胸椎、腰骶椎、肩、肘等穴的反应区, 也利保护耳朵, 防治耳鸣、耳聋。

(3) 下拉耳垂法:先将耳垂揉捏、搓热, 然后再向下拉耳垂15~20次, 使之发热。耳垂处的穴位有头、额、眼、舌、牙、面颊等穴, 也利防治耳鸣、耳聋。

(4) 按压耳窝法:先按压外耳道开口的凹陷处, 此部位有心、肺、气管、三焦等穴, 轻轻按压50~100次, 使此处有发热感。此部位有脾、胃、肝、胆、大肠、小肠、肾、膀胱等穴, 有利听力改善。

(5) 上推耳根法:用食指和中指沿着下耳根向上耳根推, 中指放在耳前, 食指放在耳后, 二手指都要适当用力向上推, 推50次左右, 推后不但耳部发热, 甚至面部、头部也有发热的感觉。此法有健脑、养神的作用, 对神经衰弱引起的耳鸣等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5、防药损耳:

有些抗生素, 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和氯霉素等, 可引起药物性耳聋, 尽量不用或少用。

6、切忌掏耳:

消渴病消渴期的饮食疗法(中) 篇4

在消渴期, 患者常常出现口干多饮、多食易饥、疲乏无力、大便干燥、体重下降、失眠多梦、心烦急躁、怕热汗多等症状, 多因高血糖导致的神经功能紊乱引起。以下介绍的食物将有助于帮助改善消渴期患者的这些症状。

一、改善口渴症状的食物

1.天花粉粥:天花粉性甘、微苦, 微寒, 归肺、胃经。具清热泻火, 生津止渴, 消肿排脓之功效, 《神农本草经》谓之“主消渴, 身热, 烦满大热, 补虚, 安中, 续绝伤”;《本草汇言》谓之“善能治渴, 从补药而治虚渴, 从凉药而治火渴, 从气药而治郁渴, 从血药而治烦渴, 乃治渴之要药也。”素有“消渴神药”之称。具体用法:天花粉30克 (可在中药店购得) , 温水浸泡2小时, 加水200ml, 煎煮至100ml, 加入粳米50克煮粥食用。坚持服用, 对于改善消渴期口干症状效果明显。

2.冬瓜:冬瓜味甘、淡、性凉, 入肺、大肠、小肠、膀胱经, 具润肺生津、化痰止渴、利尿消肿、清热祛暑等多种功效。可用于口渴、痰热咳喘、水肿、脚气、胀满、消渴等。冬瓜作为日常的蔬菜, 食用方法有多种, 介绍几种简单方便、易于坚持的食用方法: (1) 冬瓜茶:冬瓜50克, 将冬瓜去瓤, 连皮洗净, 切成薄片, 入锅加水200毫升, 煮约10分钟, 去冬瓜取汤汁代茶饮服。或将冬瓜瓤晒干保存, 每日取20~30克水煎代茶饮, 经常饮用能起到生津止渴、利水消脂的作用; (2) 冬瓜粥:冬瓜60克, 大米30克。先将冬瓜去瓤连皮洗净, 切成小块状, 大米淘洗干净, 同放人锅中加水1000毫升, 先武火煮沸, 后文火慢煮, 至瓜烂米熟粥稠即可。经常食用, 可以起到生津止渴、清热利尿的作用。

二、改善饥饿症状的食物

1.荞麦:味甘, 性凉, 能健脾除湿, 消积降气。荞麦分甜荞和苦荞, 2个品种的营养价值都很高。尤其是苦荞麦, 其蛋白质含量高于大米、小米、小麦面粉、高粱、玉米粉及糍粑等, 脂肪含量则高于小麦面粉和大米, 维生素B2及矿物质营养元素也都不同程度高于其他粮食, 其含有的芦丁和叶绿素则更为一般禾谷类粮食所缺乏。因此, 苦荞麦营养价值被誉为粮食作物之首, 对现代多种“文明病”有良好的预防作用。此外, 苦荞粉中含有膳食纤维3.4%~5.2%, 是小麦面粉膳食纤维1.7倍和大米膳食纤维的3.5倍。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利于葡萄糖的缓慢性释放和获得相对高比例的耐消化淀粉, 能使胃排空延缓, 肠运转时间改变, 可溶性膳食纤维在肠内形成凝胶还可使糖的吸收减慢, 显著增加耐饥力。因此, 对于消渴期控制饮食而饥饿感明显的人, 多以苦荞麦为食, 就可以不必为整日饥肠辘辘而苦恼。市场上可以购买荞米, 做荞米饭、荞米粥和荞麦片, 荞麦粉则与其它面粉一样, 可制成面条、烙饼、面包、糕点、等多种食品日常食用。此外, 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还有麦麸、玉米皮、甜菜、海藻类植物等, 也可以选择食用。

2.白菜:微寒、味甘、性平, 归肠、胃经。《千金要方》中记载白菜“通利肠胃, 除胸中烦, 解消渴”。我国北方的冬季, 大白菜是餐桌上的常客, 故有“冬日白菜美如笋”之说以及“百菜不如白菜”的讲法。现代研究表明, 白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B1、B2和维生素C等, 其中钙和维生素C含量甚至比苹果和梨还要高。尤其白菜中含有90%的膳食纤维, 是许多蔬菜难以比拟的。膳食纤维一方面能促进胃肠的蠕动, 促进消化系统的健康, 另一方面热量极低, 同时明显增加饱腹感, 从而改善消渴期患者饥饿的症状。白菜的吃法多种多样, 凉拌、清炒、炖煮均可。消渴期患者每次进餐前先吃一碗白菜, 然后再进正餐, 或是以白菜作为加餐的食物, 都非常合适。

改善消渴期患者饥饿感的方法, 除了选择适合的食品之外, 调整饮食习惯也利于饥饿感的降低。例如, 可以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 除正餐一日三餐的主食匀出一小部分, 在上午十点和下午三点作为加餐食用, 或者选用蔬菜、鸡蛋清、脱脂牛奶等作为加餐食物;每次进食的速度放慢, 细嚼慢咽, 既便于控制食量, 有利于增加饱腹感;减少辛辣、刺激的食物, 把菜做得清淡些, 以降低食欲。

上一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下一篇:儿童气质特征论文